第一篇:小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中期报告
小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中期报告
课题组成员:刘辉
实验班级:四年级
一、我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
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景: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不是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 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失望的叹气,而没有注意别人发言的内容,或者是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同学们在回答问题,他思绪飞扬,心早已飞出课堂;做作业,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他却根本没听进去,依然我行我素。合作学习时,老师的要求还没有说完,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老师的后半句话已经淹没在一片声浪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但是前提是学生的认真倾听的习惯。倾听是教学交流的起点,没有倾听作为保障,交流只是一种空中楼阁,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没有倾听,教学表达就失去了交流中思维的碰撞,反思和融会的所有渠道,交流变成了声音的一种很可怕的事情。
这就让我们教师把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作为重点,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作为课题组的一名成员就要努力在实践过程中寻找适合有效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方法,逐渐端正学生以往不良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以来开展的工作
1、精心做好试验前的调查问卷工作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的前提。为了具体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倾听表现及其原因和动机,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心理,为制定研究计划提供参考,让培养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我在四年级开展了问卷调查,并收回有效问卷51份,收回率100%。
二、统计和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设计了8个问题。
1、课堂上,你认真听讲吗? 有80%的同学基本能听讲,但偶尔会开小差,而认真听讲的同学只有5%,其余同学则是不认真听讲。
2、课堂上,你什么时候最认真听?
70%的同学老师讲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时候会认真听讲,30%的同学则是老师提问的时候最认真。
3、你认真听的主要原因是:
96%的同学是为了考高分而认真听讲,4%的同学是因为喜欢这门课程而认真听讲。
4、你不专心听老师讲的主要原因是:
70%因为不能控制自己而不专心听讲,有22%的同学是因为自己不喜欢这门功课而不专心听讲。还有8%的同学是因为老师讲的知识自己已经懂了而不听讲。
5、你不专心听同学发言的主要原因是:
有68%的学生是因为自己搞小动作分神而不专心听,有30%的学生因为同学发言声音太小而不认真听。看来,学生发言的表达效果影响了同学听讲的效果。
6、讲评练习或作业时,你的表现是:
讲评练习或作业时,93%是有时听有时不听,7%的同学是不愿意听。
7、小组合作交流时,你的表现是:
只有14%的学生愿意配合参与交流,80%的同学是很少发言,更有6%的同学是不愿意参与。
8、旁边同学上课不专心,你会:
92%的学生会提醒旁边的同学,但还有8%的学生是不理会。
三、调查结论
综合上述问卷调查情况和本班孩子们上课情况,我认为我们四年级的倾听习惯是大多数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有些孩子上课一点都不能集中注意力,从头到尾一刻不停,铅笔弄弄,橡皮玩玩,一节课不知在干什么,班上的祁丽鑫、王明辉等个别孩子就有这一现象。有的学生在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所以就干起了别的事情,还有的学生课堂上举手踊跃,“我……”“我……”声此起彼伏,站起来却一再重复别人的表达,甚至语无伦次、颠三倒
四、答非所问。
二、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一副专心听讲的样子: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其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当老师提问他时,他一句也答不上来,我们班的陈卫生同学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例子。
三、我们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这一现象,在班里较为普遍,当你在课堂上看到有虽然说这是是自然的正常的现象,因为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的遗忘率也是很高的,但如果我们能让孩子尽量避免这一现象频繁性,不是更好吗?
四、调查分析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状?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三条: 其一,学生自身的原因: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顾及别人,不懂得尊重理解别人,也不会吸纳别人的意见。也有的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自己的学习基础薄弱,有时自己努力认真在听了,听完之后还是一头雾水,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学生就失去信心,害怕去学。其二,教师方面的原因:在平常的听课中,总能发现老师不能倾听学生的发言:有的是学生刚刚说出一部分内容,老师就立刻顺着学生的话说下去;有的是学生发言不够流畅,老师为了赶时间,就打断学生,让其他学生回答,或自己说出答案。其三,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注重让孩子思考、表达,忽视对学生倾听的要求和方法上的指导,与孩子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孩子既不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不会与人合作,不会与人交往。
五、个人今后整改方向
1、由于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的表现欲望比较强,总喜欢自己说,或是和别人抢着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善听者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并且要教给学生一些倾听的方法。如:耐心细致地听完同伴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嘲笑;补充同伴的意见要举手。
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倾听,学生并不买账。教师只有要求明确,孩子才会有目标地听。每个教学环节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带着任务,才会做到用心倾听,去思考别人发言的内容,在听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激起思维的火花。
3、小学生模仿性强,老师要求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自己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耐心听完学生的回答,并及时指导、评点,让学生感受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4、及时恰当评价学生和采取激励措施。及时地、正确地、适当地评价学生的倾听表现,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
5.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也要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注意观察学生在家里的倾听情况,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第二篇:开题:培养初中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
《培养初中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开 题 报 告
沂南县大庄中学 刘海雷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126策略的深入开展,我们惊喜地发现数学课堂上,学生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然而,“热闹非凡”的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爱说话的学生多,认真倾听的学生少;很多同学喜欢自己说,不喜欢倾听别人说;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谁在说,怎么说的,而往往忽略了说的内容,大大影响了交流的质量,成为新策略课堂教学中的一大弊端。
尤其是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思考性逻辑性大占上风之时,老师在高效课堂中占用的讲课时间越来越少,而仍有为数众多的学生不会倾听,这成为了阻碍学生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课题依据
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而对初中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
那么什么是倾听呢?倾听就是用心的听。倾听是人们日常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人类文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借助语言来交流思想、吸收经验。“倾听”又比“听”要更深一个层次:它不但要求学生“听见”,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倾听是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功。日本教育界称这种能力为基础学力。现代社会对倾听的要求是: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倾听组合力。
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
在小学的数学课标里曾明确规定了要培养学生具有“善于倾听”的技能,可是初中的现行教材中却未专门设立倾听练习。特别是数学课堂主要以书面练习为主,倾听技能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里是被遗忘的角落,它的后果甚重。尤其是高效课堂的引入更加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老师传授的知识通过倾听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所以倾听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正确表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使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培养学生在学习(课堂或课外)时的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2、通过培养初中学生倾听习惯的研究,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师生、生生交流,“听”的习惯一旦养成,浮躁的课堂气氛也就不复存在了,而且会倾听的学生“说”起来就容易了,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强烈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潜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研究更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四.研究主要概念的含义及分解
初中生: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指初中七、八、九年级的在校学生。数学课堂:班级授课制下的出初中数学教学活动。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某些行为方式和心理特点。从行为方式来看,主要包括听、说、读、写、思、问、做等方面。从学习心理状况来看,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情感、注意力的指向、持久及集中程度等。
常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
倾听:就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是一种礼貌,也是表示对说话者的人格尊重。倾听习惯:是在教学活动中对来自外界的信息围绕一定的主题(问题)进行思考,并对其做出初步的自我评判的一种隐性心理活动,具有较明显的自主意识和批判精神。
五.研究内容的具体化
1.当前初中生课堂听课状况的调查研究
主要是调查分析初中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以及听课活动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听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对初中生听课习惯培养的针对性。
除此之外我还要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辅助调查: ①学校因素;②家庭因素;③社会因素。
2.初中生良好听课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听课习惯培养目标。这一目标对教师来讲,也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渗透的教育目标,对学生来讲,也就是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这一目标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和创新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这一目标必须全面、具体,就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讲课、看书、说话、交流等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
3.培养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策略研究
①使数学学习内容贴近生活,使之生活化。②向学生提出数学课堂倾听的要求。③指导学生数学课中正确的倾听姿势。④教给学生数学课堂倾听的正确方法。
⑤对学生的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和能力进行及时评价。⑥增加学生对数学课堂的调控。⑦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⑧利用专项训练使学生倾听能力得到了提高。⑨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的倾听习惯。六.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把我校七、八、九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以七年级阶段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方法,听课习惯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将针对这些学生作连续的追踪调查,进行听课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教师把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及对策运用到这部分学生身上,观察所取得的效果,最后运用到全体同学。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的框架必须高屋建瓴,找到课题中最有价值的研究点,制定可操作的研究策略。因此,要求教师要广泛查阅文献,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他们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
②行动研究法:通过实地调研、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获得学生在实验前、中、后的各种差异数据,通过分析整理,对学生的倾听习惯养成进行研究分析。逐步增强教师实施日常倾听习惯教育的能力,形成倾听习惯教育的理想途径、方法与模式,提高倾听习惯教育的实效性。③个案研究法:学生个体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采的,他们彼此间又是有显著差异的。因此,必须重视个体差异,才能有利于进行分层指导,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倾听习惯的优化和发展。实验中要对倾听习惯良好的学生和比较差的学生进行对比,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学生个案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为“培养目标”的达成积累有价值的案例,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④经验总结法:首先,在研究实践中,教师要及时总结自身经验教训,纠正实验中的偏差,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其次,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使总结出的经验条理化、系统化,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再者,还可以通过参与学校专题讨论会、研讨会、交流会或传、帮、带等活动进行经验的传递和交流,获得反馈信息,再进行反复实践,才会使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七.研究过程
本课题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先期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2月)
提出课题研究申请,成立课题组,确定成员分工,编写实验研究方案,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倾听习惯培养研究,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提高研究水准。对学生个体行为进行调研(形成数据),通过广泛搜集有效资源,自制、交流、购买、共享扩大我校资源。为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1、问卷调查:建立问卷调查机制,分阶段、分时间、分层次向学生发出调查表。
2、教师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此类课题的学习与培训,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基础,通过“校本培训”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实现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3、建立有效的课题管理制度:通过研究计划——交流研究——优秀案例——推荐文章——研究成果等流程,落实研究工作。及时记录过程及经验,成果和反思,通过网络,便于教师交流互动,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第二阶段 中期实验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综合开展有效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倾听习惯素养
1、组织实验班,培养倾听习惯良好的的“文明使者”,让他们在全体学生中起示范作用,激发更多的学生加入这个行列。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促进学生倾听素养的提高。
2、成立“倾听习惯培养小记者站”,组织学生收集各种学习资料,经过筛选,宣传,扩大影响。
3、结合学校的调查评比,组织一支公正能干的学生劝导小组,对不文明的言行举止给予及时指正。
4、实验班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和观摩研讨。(注重信息的查找、整理、筛选、应用、交流与共享。)实验班教师研究制定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目标,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策略,全面启动本课题的研究,在这过程中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并不断总结,修正研究思路,推进典型倾听习惯培养经验交流,进行定性评价,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
5、运用社区资源开展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链,共同加强倾听习惯教育。创建“家校通”联谊小组,与家长及时沟通。开办“教育沙龙”,促进教师互帮互学。创设多元机制,促进学生倾听习惯健康发展。
6、学校继续开展学习习惯教育活动,重点抓研究管理与评价。研究制定初中学生倾听习惯素养的评价标准及相应的个体行为规范,形成对初中学生的倾听习惯进行实时测评和综合评价。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
研究成果展示,含学生的习惯养成日记、学生作文、习惯养成活动汇报等,教师的书面汇报、论文总结、课堂教学展示等。课题组总结结题,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终结性成果,申请课题成果鉴定,将成果以常规的形式汇编成集,并将研究成果、经验在一定范围内交流、推广。
八.预期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①阶段性成果
《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的现状调查报告,一份; 《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的课堂案例,若干份;
《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的教师论文,每位教师不少于一份; ②最终研究成果
《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的课题研究实验报告,一份; 《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的学生习惯养成心得汇编成册,一份; 《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的课题研究档案,若干盒; 《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的结题报告,一份。2.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实效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在学校内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学校指导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此课题的研究工作,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打下基础。
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学习品质得到养成,会学习,会主动学习,会创新学习,会合作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得到明显提高,并把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论层次,为兄弟学校提供可行性的经验。
九.人员分工
刘海雷,负责课题研究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及时学习并传达上级及学校的教育科研动态,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形成结题系列材料。
王德现、陈续霞、高夫义、范希涛对课题研究进行具体实施,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具体现象,用研究的眼光反思教学,形成过程性材料。
第三篇:《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晗子希望小学
2017年4月5日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概述: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习语言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无论对于应试还是未来的生存发展,都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基本能力之一。
课题的核心目标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
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形成冲击,如何正确引导、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其养成终身自觉阅读的习惯;如何大面积加大课外阅读实施力度,增强创新意识„„ 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问题,通过深层次思考,反复琢磨,最终将课题锁定为《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起止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们进行的是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一至六年级学生,共10个班级。开展此项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拓宽教学的空间,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活动与方法,整体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课题实施的具体情况
(一)问卷调查,了解实情
为了深入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我们课题组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出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是:
1、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现在的学生课程多,作业重,放学回家后还要完成家庭作业,根本谈不上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
2、“轻阅读”现象严重。大量的书写作业、兴趣班占据了学生的时间。网络、电视等媒体信息的摄入替代了学生的阅读。
3、学生个体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差异大。各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会阅读、“浅阅读”和“局部阅读”等现象。学生阅读缺乏老师有目的、有系统的引导,盲目性突出。
4、学校与家庭缺乏正确的阅读习惯培养指导,导致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数量偏少、阅读习惯不佳、能力有待提高等现象。
此项调查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二)、学习交流,提高认识
1、为了便于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以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了有关课外阅读指导与研究等方面的书籍,如:《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艺术初探 》《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研究》等,先进的阅读指导方法和理念为我们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讨论交流,畅谈教学经验,评论他人做法,实现共同进步。
(三)、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针对调查分析学习交流得出的结论,我们课题组认真研究解决方法,使课题迅速进入了研究阶段,开展了如下工作:
1、课内加强指导,注重方法的引导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这样才能有所得。而每周的阅读时间,教师重在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笔记的辅导,细化到如下内容:
(1)、阅读方法指导
a.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工具书或网络查检资料;
b.指导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c.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能力; d.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熟练运用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
(2)、读书笔记辅导
a.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写摘录笔记。教会学生在理解、品析的基础上,摘录课外书里的精彩语句语段,提高鉴赏能力,加强阅读积累。
b.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写提纲笔记。教会学生首先对阅读材料认真分析,再对其思想内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培养化繁为简的能力。c.指导学生学会批注,写心得笔记。教会学生将阅读时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点滴体会,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化运用。
(3)、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在开学初,教师做的教学计划中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列出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
为了便于教师指导,学校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去年至今年学校为图书馆增添了很多图书、杂志、报刊,教师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借阅,并提出读书任务,在规定的时间教师进行了课内阅读指导,和学生交流读书内容。
2、多渠道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1)、学校组织专门的人员精心筛选书目并推荐给学生阅读。如:《老人与海》《昆虫记》《羊脂球》《小王子》《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2)、营造读书氛围。课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流读书体会,或教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利用午读时间借用讲故事或内容简介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一本好书。这样一来,课外阅读也就成为同学们的一件乐事,一种享受。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读书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黑板报、墙报等形式,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4)、创造班级读书座右铭。每班都有一份读书计划。建立好书交换站,鼓励孩子们好书要相互交换看,好书共分享。
(四)、开展丰富的读书展示活动,将评价紧随读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小学生好胜心强,适当展开竞赛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兴趣,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1、开展一系列特色专题读书活动。如开展:“好书伴我行”“我读书,我快乐” 等读书交流活动,“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帮扶着学生读完一本本有价值的书。
2、每月开展“朗诵比赛”评选和“讲故事比赛”评选。如读名著之最、读童话之最、背诵古诗之最、背诵《三字经》之最等项目。每月不同班级根据孩子“读书记录表”中的记录情况,评选出“阅读大王”、“读书之星”等。
学期末,学校开展展评活动,“读书笔记”,“手抄报”等评比工作。通过这些评比,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总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吸取营养,陶冶情操,感受生活,感受美,让每个学生的生命花朵更加绚丽、多彩!
(五)、倡导亲子共读,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30分钟,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和他一起讨论书里的人和事。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每天保证孩子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们的快乐,热情地赞扬鼓励。
经常带孩子到书店,与他一起选购课外读物。对于家庭阅读作业,家长要进行指导或督促。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用书奖励他。
三、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1、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课外阅读习惯逐步养成。经过多方位的指导和培养,学生们课外阅读效率提高了,加上各种读书激励措施,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教室里经常能看到学生读书的身影,课间也时常听到学生在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学生的书包里也多了一两本课外书,读书已经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2、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明显提高。通过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学生读的书增多了,知道的知识也多了。说话、写作文、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3、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
经常听老师们反映,学生常常问:“老师,我做完这个作业可以看书了吧?”得到许可,他们往往特别高兴。正如有个同学在谈到课外阅读的收获时所说:“课外阅读已成了我的习惯。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的心胸变得宽广,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充满快乐;她就像一股清泉,畅饮泉水,我的心也变得玲珑剔透。”
4、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良好道德品质。“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优秀的经典著作让学生心灵受到了震撼,学生们在阅读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性。
5、教师科研能力、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积极探讨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不断尝试课外阅读指导的各种方法,形成了浓郁的科研氛围。
6.改变了家长观念。
多数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家长会上了解到,有很多家长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阅读感受。学生真正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对净化环境、和谐关系、构建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7.促进了学校图书资源的建设。
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必须让孩子有书可读。因此,学校义无旁怠地要担负起为学生提供书源的责任。一方面,学校不断补充图书库,购买一些有时代气息的、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特点的课外读物,学校所购课外阅读书目尽量考虑到与课内阅读目标相适应。我校学生阅读的图书,涵盖了各类专题如“人物传记”、“自然科学”“文学名著”“教育名著”“儿童文学”等等,向教师和学生开放。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的计划
(一)、我们在进行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研究中有成功之处,也有不少困惑:
1、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需要。
2.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理性思考还不够,意识、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不断为学生建构更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也是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3、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生活中,亲子阅读的开展,使家庭课外阅读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我们也发现,亲子阅读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很多家庭仍然缺失亲子阅读,如何使亲子阅读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接受、重视和坚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2017年4月——2017年6月)
1、学生能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2、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3、能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的呈现,如论文的发表。
4、针对存在的各种困惑,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我们将不断地探究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正确地处理各科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合理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扎实开展学生的阅读活动,使每个学生的阅读真正取得实效。
五、参加这阶段工作人员的名单:
主持人:孙圆圆
成 员:杨仝童 任珊
协研人员:全校语文教师
第四篇:《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总结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总结
倾听是早期教育的第一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幼儿在下面玩东西,有的交头接耳:老师提问时,有的孩子不知如何开口,有的孩子答非所问,更多的时候是叽叽喳喳争着发言;老师讲话时,话还没有说完,有的幼儿就插进话来,打断老师的话,把话题扯得远远的……
针对小班幼儿在倾听方面的特点及问题,我们认为加强对小班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分析现状
为了了解幼儿倾听习惯的现状,我们分别对教师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家长调查问卷统计表》《教师调查问卷统计表》)。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统计及对教师、家长的谈话调查,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倾听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大多数幼儿都喜欢说和抢着说,而别人发言时却不愿意听。
2、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爱插话的现象比较突出。
3、幼儿常常答非所问。
二、具体实施
(一)兴趣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关键。
幼儿的年龄小,他们往往对其感兴趣的故事、儿歌等会百听不厌,对其感兴趣的游戏百玩不厌.如幼儿也非常爱玩游戏,我们用游戏来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如:传话、按指示行动、听声做动作、智力游戏《猜猜我是谁》、音乐游戏《小兔子和狼》、《找小猫》等游戏;还有幼儿也非常喜欢夸张的语言和动作,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言,配上相应动作和表情等,使幼儿乐于倾听。总之,利用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就能激发他们倾听的欲望。
(二)创设安静温馨的环境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需要老师花费很大的精力。教师要努力创造适合幼儿“倾听”的氛围,给予幼儿“倾听”的心情,引发幼儿“倾听”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倾听”的质量。在午睡前、进餐时等环节中,让幼儿学会安静地倾听,使幼儿懂得守纪律、守规则才能保证认真倾听。如果幼儿之间打打闹闹相互影响,他们是不会认真倾听的;如果外面有说话声音,幼儿也是不能认真倾听的。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所以,安静、温馨的环境是倾听的前提。
(三)老师利用表扬、鼓励、奖励等方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当幼儿上课认真听讲,大胆回答问题时,老师就应及时给予表扬。平时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只要他们有进步,老师就要充分肯定他们,使他们形成良好品质的自我肯定。
(四)利用电教设备来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抓住幼儿爱看电视、听音乐等特点,来帮助他们倾听习惯的培养。多媒体电教手段以其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等独特的视听冲击力深受幼儿喜爱,也便于幼儿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我们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如“动物”这一主题活动,为了丰富幼儿对各种动物特点的认识,我们鼓励幼儿与家长共同搜集各种动物的图片,文字资料,并让家长把文字资料读给幼儿听,帮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在每天的晨间活动中,给幼儿五分钟时间进行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幼儿兴趣非常高,每天交流的话题都在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与爸爸妈妈说动物”、“动物的耳朵”、“动物的尾巴”、“动物的保护色”、“动物世界”、“动物与我们”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一方面通过电教手段让幼儿对各种动物有较全面的了解,将幼儿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零散的认识和知识系统化,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一方面要求幼儿不打断同伴的发言,并鼓励幼儿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把同伴了解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以《动物的尾巴》为例,我们先鼓励幼儿把自己对动物尾巴的认识讲给大家听,让小朋友都把自己的看法想法讲出来与大家分享,随后我们再播放录像,让幼儿以浓厚的兴趣,好奇的目光仔细倾听解说词,了解各种动物的尾巴究竟有哪些作用。荧屏把时空浓缩,动物在荧屏里灵活灵现,幼儿被那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深深吸引,注意力非常集中,既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又培养了幼儿积极主动的倾听习惯。
(五)树立榜样,为幼儿做认真倾听的表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同样需要成人的榜样及家园的配合。一是成人的榜样;二是孩子的榜样。此外,利用家长园地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倾听的好方法,让家长知道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比做计算等更有利于幼儿长远的发展。由于经验不足,我们的研究还很不成熟,在研究的内容、方法、步骤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够全面、不够科学的地方。但我们齐心协力,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自身优势,将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将继续深入我们的小课题,把倾听方面的研究融入到幼儿生活、游戏,融入到我们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他们在倾听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第五篇:《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中期报告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西大窑镇中心小学
2013年4月22日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概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更是强调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的语文学习不在只是关注课内,还要走出课外,形成课内外相结合的有效模式,为学生探究科学的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技能。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倡导多读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使阅读伴随学生一生,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者,这是现代教育和新课程赋予学校教育的使命。但由于种种原因,今天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状况仍是令人担忧的。他们是伴随着电视、游戏和卡通长大的,他们客观上已经成为读图的一代,习惯于“快餐式”阅读,思考肤浅。如何帮助和指导他们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自觉地“既能直面图像,又能亲近文字”,在与人类优秀文化的对话中使身心得以发展。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小学的课内外阅读形成冲击,如何正确引导;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终身自觉阅读的习惯;如何大面积加大课内外阅读实施力度,增强创新意识„„ 这是语文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如上问题,通过深层次思考,反复琢磨,我校最终将课题锁定为《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
起止时间:为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我们进行的是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一至六年级学生,共18个班级。开展此项研究的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读书能力,增强语文素养。同时,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再上一个新台阶。
至今经过十个月的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完成了中期部分研究任务。我就前期和中期研究阶段工作做自查报告: 通过课题实验,积极贯彻一切有利于儿童生命健康发展的教育宗旨,体现以
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和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探索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活动与方法,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课题实施的具体情况
(一)问卷调查,了解实情。
为了深入开展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的研究,我们课题组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出我校学生的阅读存在的问题是:、1、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的比例占61%。平时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上占54%。还有33%的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下,表明了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一定的兴趣。
2、小学生拥有的课外书太少。学生家庭中订阅报纸、杂志的很少,家庭中藏书差距太大。最少的有三四本,最多的达到五六十本。另外,学校存放的书籍陈旧,多数是二十世纪八、九年代的,趣味性不高,难以吸引学生。
3、小学生阅读习惯还需培养。课外阅读时间和量都无法达到,更谈不上摘抄,写心得体会。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方法指导,导致阅读速度慢,阅读能力差。有些人认为好看的书就看看,不好看的书就随便翻翻,再不好看的书就扔一旁。还有些人认为,高兴的时候就定下心来阅读,不高兴的时候就翻下页数,甚至有些人认为老师叫我们写读书笔记就是打开作文书抄抄罢了。
5、很多家长不支持学生阅读,而且家长影响力不够。他们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而且绝大多数家长从事经商或体力劳动,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无法给学生以正确影响。
6、很多教师没有完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大部分教师疲于应试,布置学生读的几乎全是作文书,且多是要求多看多背,“题海战”仍处于“正在进行时”。
此项调查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现状,为研究工作的展开提
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二)分析成因,因势定策。
调查完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现状之后,下面工作就是探究小学生阅读存在着弊端的原因与探索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途径。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处理分析表明,其主要原因是:教师不注意语文课内外内容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而在很大程度上将学生禁锢在课本、课堂这样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以及当前升学的指挥棒仍然在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导致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在升学压力面前,教师、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往往“虽心向往之,但仍不能至”,很多学生放学后从一个课堂立即赶向了另一个课堂,学生有限的时间被各种辅导班、作业所占据。
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确保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们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原因、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特别要求家长支持学生课外阅读并对学生自主选择的课外书籍的内容、思想等严格把关,确保阅读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书籍。通过征求各位家长意见,从反馈信息看,大家一致同意并表示积极配合。逐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共同督促,促使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三)、学习交流,提高认识。
1、为了便于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以自主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了有关课内外阅读指导与研究等方面的书籍,如:《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艺术初探 》《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研究》等,先进的阅读指导方法和理念为我们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讨论交流,畅谈教学经验,评论他人做法,实现共同进步。
(四)、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针对调查分析学习交流得出的结论,我们课题组认真研究解决方法,使课题迅速进入了研究阶段,开展了如下工作:
1、课内加强指导,注重方法的引导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这样才能有所得。而每周一、三、五中午的阅读时间,教师重在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笔记的辅导,细化到如下内容:(1).阅读方法指导
a.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工具书或网络查检资料;
b.指导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 c.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能力;
d.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熟练运用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
(2).读书笔记辅导
a.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写摘录笔记。教会学生在理解、品析的基础上,摘录课内外书里的精彩语句语段,提高鉴赏能力,加强阅读积累。
b.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写提纲笔记。教会学生首先对阅读材料认真分析,再对其思想内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培养化繁为简的能力。c.指导学生学会批注,写心得笔记。教会学生将阅读时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点滴体会,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化运用。
(3).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在开学初,教师做的教学计划中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列出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
(4).对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指导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我们指导学生读的是一个故事,一篇文章,而对整本书的指导严重缺乏,这个问题不仅在我校存在,它在我国语文教育体系中也缺乏地位,所以,我校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努力,根据教师实践,效果还不错。
为了便于教师指导,我们向学校提出了购书要求,学校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去年至今年学校为图书馆增添了很多图书、杂志、报刊,金额达8500多元,同样的书购进30多套,教师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借阅,并提出读书任务,在规定的时间教师进行了课内阅读指导,和学生交流读书内容。
2、多渠道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发挥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开放书架、阅报栏、网络作用,整合阅读资源。学校又征订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类杂志、报纸等。
(2).学期初,学校组织专门的人员精心筛选书目并推荐。然后每位研究教师做好一学期的读书计划,学校把推荐的书目发放在每位教师手中。除了向教师推荐传统的经典中外文学作品,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昆虫记》《鲁西西传》《小王子》《快乐王子集》《苦儿流浪记》外,还增订了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如《桥下一家人》《夏日历险》《时代广场的蟋蟀》《电话里的童话》《 雷梦拉与爸爸》等。)
(3).读书交流。我校利用读书成果展示,激发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内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又一重要举措。如:摘抄展览。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比谁摘录的句段精彩,有价值。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激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达到优生更好,后进生尽力赶上两全其美的效果。每月以年组为单位展示,阶段学校开展读书成果展,在互相交流,欣赏中提高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利用班级学习园地中的读书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互相交流的天地。读书心得交流。每读完一本书,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利用语文课进行读书心得交流评比,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通过交流心得,阅读欲望与日俱增。
除此外,我们老师也要进行阅读,和学生一样,教师也写读书体会,教师和教师之间展开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展开交流,老师以榜样示范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购书。面对“茫茫书海”,如何购适合学生读的书?这是许多家长和孩子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我们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及其理解能力的差别,结合教育部、团中央以及当地教育部门向学生推荐的优秀书目和各科教学要求,围绕促进学生素质提高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列出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为学生拟定一份书目序列表,以降低学生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认真做好“好书推荐”工作,定期为学生推荐新书,班主任利用班会向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读物。
(5).营造读书氛围。课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流读书体会,或教
师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故意吸引一群“小听众”或利用午读时间借用讲故事或内容简介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一本好书。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讲到最紧张的时候,突然刹车。学生总催促教师讲下去,这时可把书借给他们看,学生一拿到书就会如饥似渴地去读,教师可趁势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其它作品。这样一来,课内外阅读也就成为同学们的一件乐事,一种享受。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读书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
(6).充分利用升旗仪式、黑板报、墙报、队角,有条件的设班级网页,营造多维立体的班级读书氛围。
(7).创造班级读书座右铭。每班都有一份读书计划。建立好书交换站,鼓励孩子们好书要相互交换看,好书共分享。
(五)开展丰富的读书展示活动,将评价紧随读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小学生好胜心强,适当展开竞赛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兴趣。
1.开展一系列特色专题读书活动。如开展:“好书伴我行”“我读书,我快乐” 等读书交流活动,“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帮扶着学生读完一本本有价值的书。
2.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故事会或人物评论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每月开展“读书吉尼斯”评选。如读名著之最、读童话之最、背儿歌之最、背诵古诗之最、背诵《三字经》之最、写阅读日记之最、即兴朗读最棒等项目。每月不同班级根据孩子“读书记录表”中的记录情况,评选出“阅读大王”、“读书之星”等。每学年评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学期末,学校开展展评活动,“读书笔记”,“阅读小报”,“手抄报”“阅读报告”等评比工作。通过这些评比,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总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吸取营养,陶冶情操,感受生活,感受美,让每个学生的生命花朵更加绚丽、多彩!
(六)倡导亲子共读,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30分钟,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和他一起讨论书里的人和事。根据各自的居住条件,设立书房、书架、书柜、读书角等读书读报阵地,创设好读书读报的氛围。
给孩子一个安静、文明、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每天保证孩子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听孩子述说读书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们的快乐,热情地赞扬鼓励。
经常带孩子到书店,与他一起选购高品位的课外读物,家庭阅读作业,家长进行指导或督促并及时签意见或建议。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用书奖励他。
三、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1、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积极性不断增强,爱读书的习惯逐步养成。经过多方位的指导和培养,学生们课外阅读效率提高了,加上各种读书激励措施,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教室里经常能看到学生读书的身影,课间也时常听到学生在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学生的书包里也多了一两本课外书,读书已经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2、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明显提高。通过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学生读的书增多了,知道的知识也多了。说话、写作文、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3、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
经常听老师们反映,学生常常问:“老师,我做完这个作业可以看书了吧?”得到许可,他们往往特别高兴。正如有个同学在谈到课外阅读的收获时所说:“课外阅读已成了我的习惯。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的心胸变得宽广,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充满快乐;她就像一股清泉,畅饮泉水,我的心也变得玲珑剔透。”
4、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良好道德品质。“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优秀的经典著作让学生心灵受到了震撼,学生们在阅读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性。
5、教师科研能力、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积极探讨课内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不断尝试课外阅读指导的各种方法,形成了浓郁的科研氛围。
6.改变了家长观念。
多数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家长会上了解到,学生家长为孩子购买书籍、征订报刊比例明显上升,有很多家长还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阅读感受,比赛阅读收获,互评阅读笔记。学生真正养成了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对净化环境、和谐关系、构建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位家长说道:“和孩子一起读书会带来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之中,在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把彼此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了解,彼此信任。”和孩子一起读书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因为父母的模范作用是无限的,在潜移默化之间,一方面给孩子作出了好的榜样,另一方面也营造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学习型、读书型社会的建立,正是来源于无数个读书型的家庭。
7.促进了学校图书资源的建设。
开展读书活动,必须让孩子有书可读。因此,学校义无旁怠地要担负起为学生提供书源的责任。一方面,学校不断补充图书库,购买一些有时代气息的、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特点的课外读物,学校所购课外阅读书目尽量考虑到与课内阅读目标相适应。我们还借鉴了新教育实验推荐的“新世纪教育文库•小学生阅读推荐书目100种”,学校图书馆根据这些书目购置了大量适合我校学生阅读的图书,涵盖了各类专题如“人物传记”、“自然科学”“文学名著”“教育名著”“儿童文学”等等,向教师和学生开放。定期更换读物,供学生阅读。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也可供学生查找资料,进行网上阅读。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的计划
(一)、我们在进行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中有成功之处,也有不少困惑:
1、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需要。
2.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理性思考还不够,意识、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不断为学生建构更加良好的课内外阅读环境,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3、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生活中,亲子阅读的开展,使家庭课外阅读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我们也发现,亲子阅读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很多家庭仍然缺失亲子阅读,如何使亲子阅读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接受、重视和坚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2013年5月——2013年6月)
1、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模式;在全校进行推广,不断地深入阅读教学的改革。
2、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3、课题成果展示。
4、针对存在的各种困惑,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我们将不断地探究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正确地处理语文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合理安排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时间,扎实开展学生的阅读活动,使每个学生的阅读真正取得实效。
五、参加这阶段工作人员的名单:
组
长:汪春华(教务处主任,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副组长:付
军(教务处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成员:汪凤云
王晓丹
赵丽
李坤
蔡丽清
郝群
魏华 沈一晨
乔宇恬
田娜
姚世俊
王玉 曲丹
卢忠赢 协研人员:全校语文教师
附:课题研究图片资料
学校投资15400多元重新修建图书室,增添图书,宽敞明亮的图书室,丰富的图书,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夯实的基础。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借阅图书
发挥班级图书角,学习园地中的心得体会、阅读驿站、作文天地栏目,整合阅读资源,为学生的读书、交流、展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每周一、三、五的课外阅读时间,教师耐心指导学生如何读书,怎样写读书笔记。
教师的读书反思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探索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指导,途径,方法,形成教学典型案例。
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模式,在全校推广,不断的深入阅读教学的改革。
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使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兴趣。
手抄报既是锻炼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也是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途径。
探索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指导,途径,方法。
课题研讨: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收集相关资料,交流课题践行的心得,组织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