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时间:2019-05-12 14:2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第一篇: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尤溪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课题组

自2012年10月本课题被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韩章海校长的带领下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2012年12月20日举行开题仪式,2013年11月8日举行课题中期交流活动,进修学校詹祖权老师到场指导。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投入资金3000余元,用于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以及开展县校级教研活动等。现将课题实施1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实施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新课程下的创新备课》、《教师如何做研究》等专著。此外,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2、以活动促提高

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首先,积极参加县、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其次,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

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每学期我们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全体成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内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评议时,执教老师要按照课题思想,说明为什么这样上,一名老师作中心评课,其他老师再集体评议,使每次研讨课都能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

第三,“请进来、走出去”活动。

每学期我校都要选派一定数量的老师到省、市、县学习、取经,尤其是优先安排课题组的老师参加,这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组老师的一种激励吧。另一方面积极与兄弟学校加强沟通,增进校际间的交流。我们分别与溪尾、光明中心小学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同时每学期我校总会安排至少一次的讲座。每一次聆听专家的讲座,都会让老师们了解到许多先进的理念,都会让老师们更深入地反思自己!

第四,课题组沙龙活动。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学练习活动材料的选择和开发研究,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更加切实有效,我们除了每学期一次的研讨会、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外,这学期还举行了一次课题沙龙活动。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交流了自己研究的重点和收获,同时也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困惑,并对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研究的成效分析

1、学生方面

(1)、学生“问题意识”逐步得到培养。你在课堂上或生活中给别人提出过数学问题吗?

当你面对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你会想到学过的数学知识吗?解决过的数学问题吗?

调查结果表明,有90%以上的同学不会主动向别人提出数学问题,也没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经历,他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在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校数学组教师组织了学生写数学日记、编数学小报,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在校外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就促进学生主动的去观察生活,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2)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目的,绝不是要消除差异性,而是为了给每个同学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条件,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依据各自的数学现实,调动各自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虽然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同,思维水平的高低不同,但只要教师能创设好平台,做到人人参与,亲身经历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能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

课题的实施,使学生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还会用 “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得更加有滋有味。在这两年多来,笔者带领学生共同研究了“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拉面中的数学问题”、“汽车里的数学问题”、“报刊中的数学问题”、“菜场上的实际问题”等问题,使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资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数学问题比以前更感兴趣、更主动、更有热情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

课题的实施,促使学生学习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加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自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教学时,通过让每个学生制作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礼品盒,在制作前的材料准备、制作的过程中就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理解到位,不仅体验深刻、而且学得扎实。又如:学生在学完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回家对客厅、厨房、卧室等动手实践操作进行了测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仅会计算规则的图形,碰到障碍物时会想办法进行线段的平移,得以顺利地解决,同时当碰到有些不规则的客厅,会利用解决组合图形的分、割等方法灵活转化,特别是类似扇形一样比较复杂的图形,有学生采取大量地分割近似地看成若干个长方形计算求得;有人请家人帮助,知道扇形的面积;有人„„

2、教师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实现了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应试教育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即根据不同的问题,教师一开始就像一只“领头雁”,教师“讲”,学生“听”以这样单一的方式传递问题的答案。通过课题的实施,我们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我们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引导者。在课堂上,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插手,遇到难处,教师只是合理,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决不以教代学;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独特观点时,教师认真地倾听,适时的点拨、评析,时时刻刻注意尊重学习的主体——学生,即使是与自己的观点相悖,也不一棍子打死。那怕学生的观点实在不可取,教师也是委婉地否定,时刻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在合作的课堂学习中建立了融洽的朋友关系,教师的主宰者。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相长”学生由于问题意识的能力加强,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而且学生自己享受体验的课堂教学往往要比那些单向灌输的课堂更难以驾驭,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教学适应现在的课堂,这样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应该做到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 “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长此以往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就不断地在提高,教学过程也不断地得到优化。

三、存在的问题

(1)老师自身的理论功底还不够扎实。

(2)课堂教学时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是有待培养。(3)学生虽然敢问,善问了一点,但离“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尚有一段距离。

四、今后研究方向

1、课题组也发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应向课前和课后拓展和延伸,因为课前和课后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为此,下学期计划建立一个以“问题”为中心,融课前、课内、课后于一体,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交替运用的综合学习操作策略,努力呈现“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想效果。

2、努力克服教师的自身因素对意识培养的阻滞作用,加强自身学习。随着课堂预设项目的减少、“意外” 因素的增多,以及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全面,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更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和学的重点,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成竹在胸。下一步实验教师要加大自身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五、阶段性成果

1、在教育理念引导下,在实验教师的大胆探索中,全体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想问”的氛围,为学生争取了自由发展的机会、条件和情境,学生会积极思考,敢于提出各种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由起初的肤浅的、未经思考的问题,变成了现在有价值的问题。教给了学生“会问”的方法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乐于提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提供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展示,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质疑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开始以鼓励评价为主,随着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要求也不断提高,努力使学生能提出一个个高质量,有创意的问题。教师作出了“乐问”的评价

2、经过较长时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在汲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课题组逐步构建起一个有利于“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课堂教学具体操作模式。

(1)呈现问题:导入新课后,学生汇报自学中的发现问题,教师从中归纳整理,形成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合作探究。围绕上述主要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讨论,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达成基本共识。

(3)集体交流。根据组内合作的收获和未解之处,进行组间的广泛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教师充分参与其中,帮助解决一些难题,使学生认识趋于统一,正确掌握所学的知识。

(4)组织检测。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相应的检测。一方面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点拨。(5)课堂反馈。教师及时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通过教师批阅、学生互查、集体评订等方式当堂反馈。做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不留尾巴。

(6)课堂小结。回顾刚进行的学习,让学生说说:独立学习时有什么所得,在组内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方法,合作、探索时学习又有了什么新收获,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否满意„„教师对学生的小结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给予及时激励,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为后继学习增进动力。

基本操作程序是:通过自学发现问题或设置问题情景—→展开讨论(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师引导启发—→再次进行互动以后的交流—→师获取反馈信息后的更高层面上的综合交流—→练习运用—→及时评价—→系统总结。

第二篇: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质疑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小学生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包头市九原区沙河第六小学数学课题组

自本课题2017年5月被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韩美荣老师的带领下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2017年5月举行开题仪式,2018年1月到3月举行课题中期交流活动,九原区教研室王伟老师到场指导。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投入资金3000余元,用于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以及开展县校级教研活动等。现将课题实施以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实施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新课程下的创新备课》、《教师如何做研究》等专著。此外,我们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平时要主动从有关报刊杂志和网上收集一些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文章,以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2、以活动促提高

活动,既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促进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的有力措施。

首先,积极参加县、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开阔了教师的眼界。

其次,立足课堂,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研”促“科研”。课题研究课体现着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和研究活动的进展,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主阵地,在上好研究课上下功夫。每学期我们都安排了每月一次的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全体成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对教材先进行梳理,进行个人备课,再在教研组内进行讨论修改,然后立足课堂进行实践,集体评议时,执教老师要按照课题思想,说明为什么这样上,一名老师作中心评课,其他老师再集体评议,使每次研讨课都能让课题组的所有教师得到收获和提高。

第三,“请进来、走出去”活动。

每学期我校都要选派一定数量的老师到省、市、县学习、取经,尤其是优先安排课题组的老师参加,这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组老师的一种激励吧。另一方面积极与兄弟学校加强沟通,增进校际间的交流。我们与东河区公园路小学进行了手拉手校际联手共促发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周我校派出两名教师去参加公园路小学的教研活动。同时每学期我校总会安排至少一次的讲座,每一次聆听专家的讲座,都会让老师们了解到许多先进的理念,都会让老师们更深入地反思自己!

第四,课题组沙龙活动。

为了进一步探讨数学练习活动材料的选择和开发研究,使我们的研究工作更加切实有效,我们除了每学期一次的研讨会、每月一次的研究课和理论学习外,这学期还举行了一次课题沙龙活动。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交流了自己研究的重点和收获,同时也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困惑,并对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研究的成效分析

1、学生方面

(1)、学生“问题意识、质疑能力”逐步得到培养。

你在课堂上或生活中给别人提出过数学问题吗?你在课堂上质疑过别人的结论吗? 当你面对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你会想到学过的数学知识吗?解决过的数学问题吗?

调查结果表明,有90%以上的同学不会主动向别人提出数学问题,也没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经历,他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在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校数学组教师组织了学生写数学日记、编数学小报,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在校外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就促进学生主动的去观察生活,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2)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的目的,绝不是要消除差异性,而是为了给每个同学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条件,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依据各自的数学现实,调动各自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虽然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同,思维水平的高低不同,但只要教师能创设好平台,做到人人参与,亲身经历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能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

课题的实施,使学生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还会用 “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得更加有滋有味。在这两年多来,笔者带领学生共同研究了“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拉面中的数学问题”、“汽车里的数学问题”、“报刊中的数学问题”、“菜场上的实际问题”等问题,使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资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数学问题比以前更感兴趣、更主动、更有热情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去。

课题的实施,促使学生学习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加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自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教学时,通过让每个学生制作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礼品盒,在制作前的材料准备、制作的过程中就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理解到位,不仅体验深刻、而且学得扎实。又如:学生在学完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回家对客厅、厨房、卧室等动手实践操作进行了测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仅会计算规则的图形,碰到障碍物时会想办法进行线段的平移,得以顺利地解决,同时当碰到有些不规则的客厅,会利用解决组合图形的分、割等方法灵活转化,特别是类似扇形一样比较复杂的图形,有学生采取大量地分割近似地看成若干个长方形计算求得;有人请家人帮助,知道扇形的面积;有人……

2、教师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实现了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应试教育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即根据不同的问题,教师一开始就像一只“领头雁”,教师“讲”,学生“听”以这样单一的方式传递问题的答案。通过课题的实施,我们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我们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引导者。在课堂上,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插手,遇到难处,教师只是合理,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决不以教代学;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独特观点时,教师认真地倾听,适时的点拨、评析,时时刻刻注意尊重学习的主体——学生,即使是与自己的观点相悖,也不一棍子打死。那怕学生的观点实在不可取,教师也是委婉地否定,时刻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在合作的课堂学习中建立了融洽的朋友关系,教师的主宰者。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相长”学生由于问题意识的能力加强,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而且学生自己享受体验的课堂教学往往要比那些单向灌输的课堂更难以驾驭,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教学适应现在的课堂,这样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应该做到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 “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长此以往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就不断地在提高,教学过程也不断地得到优化。

三、存在的问题

(1)老师自身的理论功底还不够扎实。

(2)课堂教学时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是有待培养。

(3)学生虽然敢问,善问了一点,但离“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尚有一段距离。

四、今后研究方向

1、课题组也发现,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应向课前和课后拓展和延伸,因为课前和课后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为此,下学期计划建立一个以“问题”为中心,融课前、课内、课后于一体,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交替运用的综合学习操作策略,努力呈现“小学生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培养”的理想效果。

2、努力克服教师的自身因素对意识培养的阻滞作用,加强自身学习。随着课堂预设项目的减少、“意外” 因素的增多,以及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全面,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更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更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和学的重点,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成竹在胸。下一步实验教师要加大自身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五、阶段性成果

1、在教育理念引导下,在实验教师的大胆探索中,全体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想问、勇于质疑”的氛围,为学生争取了自由发展的机会、条件和情境,学生会积极思考,敢于提出各种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由起初的肤浅的、未经思考的问题,变成了现在有价值的问题。教给了学生“会问”的方法,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乐于提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提供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展示,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质疑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开始以鼓励评价为主,随着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要求也不断提高,努力使学生能提出一个个高质量,有创意的问题,教师作出了“乐问”的评价。

2、经过较长时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在汲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课题组逐步构建起一个有利于“小学生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具体操作模式。

(1)呈现问题:导入新课后,学生汇报自学中的发现问题,教师从中归纳整理,形成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合作探究。围绕上述主要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讨论,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达成基本共识。

(3)集体交流。根据组内合作的收获和未解之处,进行组间的广泛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教师充分参与其中,帮助解决一些难题,使学生认识趋于统一,正确掌握所学的知识。

(4)组织检测。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相应的检测。一方面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点拨。

(5)课堂反馈。教师及时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通过教师批阅、学生互查、集体评订等方式当堂反馈。做到当堂任务当堂完成,不留尾巴。

(6)课堂小结。回顾刚进行的学习,让学生说说:独立学习时有什么所得,在组内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方法,合作、探索时学习又有了什么新收获,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否满意……教师对学生的小结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给予及时激励,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为后继学习增进动力。

基本操作程序是:通过自学发现问题或设置问题情景—→展开讨论(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师引导启发—→再次进行互动以后的交流—→师获取反馈信息后的更高层面上的综合交流—→练习运用—→及时评价—→系统总结。

第三篇:小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中期报告

小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研究与实践中期报告

课题组成员:刘辉

实验班级:四年级

一、我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

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景: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不是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 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失望的叹气,而没有注意别人发言的内容,或者是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同学们在回答问题,他思绪飞扬,心早已飞出课堂;做作业,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他却根本没听进去,依然我行我素。合作学习时,老师的要求还没有说完,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老师的后半句话已经淹没在一片声浪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但是前提是学生的认真倾听的习惯。倾听是教学交流的起点,没有倾听作为保障,交流只是一种空中楼阁,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没有倾听,教学表达就失去了交流中思维的碰撞,反思和融会的所有渠道,交流变成了声音的一种很可怕的事情。

这就让我们教师把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作为重点,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作为课题组的一名成员就要努力在实践过程中寻找适合有效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方法,逐渐端正学生以往不良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以来开展的工作

1、精心做好试验前的调查问卷工作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的前提。为了具体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倾听表现及其原因和动机,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心理,为制定研究计划提供参考,让培养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我在四年级开展了问卷调查,并收回有效问卷51份,收回率100%。

二、统计和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设计了8个问题。

1、课堂上,你认真听讲吗? 有80%的同学基本能听讲,但偶尔会开小差,而认真听讲的同学只有5%,其余同学则是不认真听讲。

2、课堂上,你什么时候最认真听?

70%的同学老师讲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时候会认真听讲,30%的同学则是老师提问的时候最认真。

3、你认真听的主要原因是:

96%的同学是为了考高分而认真听讲,4%的同学是因为喜欢这门课程而认真听讲。

4、你不专心听老师讲的主要原因是:

70%因为不能控制自己而不专心听讲,有22%的同学是因为自己不喜欢这门功课而不专心听讲。还有8%的同学是因为老师讲的知识自己已经懂了而不听讲。

5、你不专心听同学发言的主要原因是:

有68%的学生是因为自己搞小动作分神而不专心听,有30%的学生因为同学发言声音太小而不认真听。看来,学生发言的表达效果影响了同学听讲的效果。

6、讲评练习或作业时,你的表现是:

讲评练习或作业时,93%是有时听有时不听,7%的同学是不愿意听。

7、小组合作交流时,你的表现是:

只有14%的学生愿意配合参与交流,80%的同学是很少发言,更有6%的同学是不愿意参与。

8、旁边同学上课不专心,你会:

92%的学生会提醒旁边的同学,但还有8%的学生是不理会。

三、调查结论

综合上述问卷调查情况和本班孩子们上课情况,我认为我们四年级的倾听习惯是大多数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

一、有些孩子上课一点都不能集中注意力,从头到尾一刻不停,铅笔弄弄,橡皮玩玩,一节课不知在干什么,班上的祁丽鑫、王明辉等个别孩子就有这一现象。有的学生在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所以就干起了别的事情,还有的学生课堂上举手踊跃,“我……”“我……”声此起彼伏,站起来却一再重复别人的表达,甚至语无伦次、颠三倒

四、答非所问。

二、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一副专心听讲的样子: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其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当老师提问他时,他一句也答不上来,我们班的陈卫生同学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例子。

三、我们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这一现象,在班里较为普遍,当你在课堂上看到有虽然说这是是自然的正常的现象,因为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的遗忘率也是很高的,但如果我们能让孩子尽量避免这一现象频繁性,不是更好吗?

四、调查分析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状?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三条: 其一,学生自身的原因: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顾及别人,不懂得尊重理解别人,也不会吸纳别人的意见。也有的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自己的学习基础薄弱,有时自己努力认真在听了,听完之后还是一头雾水,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学生就失去信心,害怕去学。其二,教师方面的原因:在平常的听课中,总能发现老师不能倾听学生的发言:有的是学生刚刚说出一部分内容,老师就立刻顺着学生的话说下去;有的是学生发言不够流畅,老师为了赶时间,就打断学生,让其他学生回答,或自己说出答案。其三,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注重让孩子思考、表达,忽视对学生倾听的要求和方法上的指导,与孩子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孩子既不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不会与人合作,不会与人交往。

五、个人今后整改方向

1、由于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的表现欲望比较强,总喜欢自己说,或是和别人抢着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善听者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并且要教给学生一些倾听的方法。如:耐心细致地听完同伴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嘲笑;补充同伴的意见要举手。

2、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倾听,学生并不买账。教师只有要求明确,孩子才会有目标地听。每个教学环节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带着任务,才会做到用心倾听,去思考别人发言的内容,在听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激起思维的火花。

3、小学生模仿性强,老师要求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自己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耐心听完学生的回答,并及时指导、评点,让学生感受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4、及时恰当评价学生和采取激励措施。及时地、正确地、适当地评价学生的倾听表现,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

5.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也要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注意观察学生在家里的倾听情况,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南溪镇莲花小学胡小祥

摘要: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认识到,联系生活实际能比较好的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关键词:培养; 应用意识 ; 学习兴趣 ; 数学素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应用意识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主动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教师在正确理解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估计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否得到了发展,应用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才能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利用生活实际导入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如: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根据书本要求,老师创设了一个游戏:模拟了一个商店,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复印的人民币来买东西。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学习兴趣,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科学态度、合作精神的过程。通过“学”与“做”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力和认真求实、追求完美、讲求效率,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应用与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应在“实践——创新——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体现数学应用的价值,提高应用数学技能。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质。

实践证明,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主动性比较低,也说明教师仍然要有意识去引导学生主动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

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构成了学习活动两部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只靠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还要向课外延伸。所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应用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可组织学生做模拟购物的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手中的钱,去买一些文具盒,彩笔,铅笔,皮球等。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后,开展“比一比谁的手最巧”的活动,请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剪出自己喜爱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了许多美丽的有创意的图案和数字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要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引导学生主动地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学生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这是学生已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研究问题,但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可让学生欣赏一段一分钟的音乐,数一分钟拍几下皮球,一分钟做几道口算,数一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动几下。生活柔化了数学的刻板和刚性,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用处。在讲到“数字与编码”时,涉及到学生的身份证、座位号、邮政编码等,让学生课前课后了解这些内容,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不要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豪无帮助,它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参考文献:

[1] 高锦岳,吴承埙主编.物理学发展中的创新思维选例.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2] 郭东岐编著.教师的适应和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第五篇: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和问题思维的教学实践

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和问题思维的教学实践 数学教育应做到将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变 以知识为主导的教育为以解决问题为主导的教育,真正关注从教育口的到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的以一 贯之的数学文化价值精神,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提 高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 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此我们从培养数学问题意识 和问题思维入手进行实验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满意 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数学问题意识和问题思维的内涵

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与人的主体意识之间 的矛盾在思维过程中的反映;问题意识是指人类认 知过程中,经常关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理论和实践

问题,并由此产生的那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 理状态;问题思维则是认识主体不断提出问题,将思 维逐步引向深入直至问题解决的有意识过程在教 学中,通过多种媒体设置问题情景,以传授知识为主 线,以发展智能为重点,以学会学习为主旨,并渗透 德育、关育,唤醒学习者强烈的问题意识,使数学知 识的逻辑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相统一;在学习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能,力求达到多 维协同发展,培养高品质的辩证思维,具体可概括为 口标多层次(知识、智能、德育、关育工教法多形式(以问题讨论法为主,其余为辅工思维多方式(以发 散性思维为主,其余思维方式为辅工课型多方位(课 内、课外、社会相结合),培养多档次(因材施教工考 核多角度(考核与考查相结合,竞赛、写小论文为辅 助),以口标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为 重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二、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和问题思维的教学实践 的特点

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和问题思维的教学实践主要 是教师有计划有程序地组织学生发现问题,针对不 同教学不同情境提出问题,给学习者提供活动的机

会,不仅是教材内容,作业情况,第二课堂,通过实际 问题引入课堂,可以通过实践去解决,也可以采用抽 象模拟去解决,另外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可采用 多种教法或教法组合,方法灵活多样。有利于切实有 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所以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和问 题思维的教学实验研究与实践的特点似可归纳为: 问题多样、启迪思维、方法灵活 其过程可列为: 观哗(问题意识、(问题探索、(问题思维)了急节 买3i'用

三、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和问题思维的教学买践 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施措施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 要,它标志着科学的进1t”学习者认识和发现了有 价值的问题就等于确立了思维活动和科学探究的口 标,它是科学发现的前提亦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对于待解决的问题来说是非常丰富而多样性 的。从问题的层次上看可分为:①简单问题(单知识 源,学生只需直接判断即可解决);②综合问题(多知 识源,学生要通过分析、组合变换才能解决);③设计 胜问题(有一定口的,要通过新知识的学习有分析处 理数据、推理等才能解决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提 出后两类问题,才能对学生的思维起积极作用,另外 从问题的结果划分,可分为两类:单一型和多样型 在选择时应尽量选择单一的结果型问题,因为学生 不能同时与数学知识和问题解决的方法作斗一氛

从学生对问题认识的心理活动上可分为四个阶 段:①准备,即由问题情境的刺激引起多方而的联 想;②孕育:选择适当的信息,清理解决的头绪;③明 朗:把分散的信息联结起来,找出解决方案;④验证: 对方案的合理性进行确讥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采取如下措施: 1发挥主体作用,鼓励质疑话难

学习者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参与学习过程,怀着一定程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正是问 题意识的萌芽。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 围,让学习者充分展现个性,披露灵性,是问题意识 得以表达的前提为此教师应鼓励学习者发表不同 观点和独立见解,允许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教 学评价时充分肯定个人见解的正确部分,有意识地 培养学习者质疑话难、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长此 以往,就能将暂时性兴趣转化为持久性兴趣 2促进认知发展,提高思维品质

问题意识建立在认知结构之中,布鲁诺认为:认 知是指一个人在了解周围世界时所经历的感知、理

解、推理等认识过程的总稼它通常含有“意识到”的 意思,而认知结构则是由人的过去经验,由感知、概 括物质世界的一般形式在人脑中形成的一种结构形 式

在数学中,内化了的数学理论、数学技能和数学 思想构成了数学认知结构的基本元氯对教师来说,在掌握教材双基体系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结构以及学 生的了解,并将其融汇在自己的教学中,这就形成教 师的认知结构;对学习者来说,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学习了新的概念、定理、法则以及解题策略,建立了知 识结构,通过对知识的操作、判断和推理,发展了理 性(思维能力),对知识结构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形成了认知结构。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一种新的知 识的学习,在学习者头脑中要进行新旧知识的相互 作用,经过一连串的心理转化活动,新知识才能同化 到原有知识结构中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只有具备 了能与已学知识相对应的认知结构,思维过程中才 会经常出现“为什么代

3根据学科特点,捕捉问题来源

以问题为索引,引导学生自学和参考教材,并通 过实践、小组讨论解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认识、思 维活动方式的信息反馈进行恰当的指导和控制并作 总结提炼

4精心组织开放式教学,诱导问题意识

实践是认知发展过程中直接的知识和能力来 Il.$o实践过程中的数学问题来源是多方而的:(1)开设“数学商场代由教师或学习者提供各种 类型题,根据各种类型题口分别标上“价格”,然后分 类地挂在一个教室里,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去 “购买”,让学生在知识海洋里遨游,使学生成为知识 富翁,有效地培养问题意ib(2)开设“数学医院代这主要是教师把学生平时 练习,或作业和测试中出现的各种类型错误问题集 中在一起,然后分门别类地罗列出来,挂在教室里,让学生自己去“诊断”,然后教师“对症下药’。(3)开展应用数学调查,组织撰写调查报告。另 外,开展数学小论文和数学手抄报比赛,要求每一位 同学写一篇数学小论文和一份数学手抄报,选出好 的给予奖励,同时展出,这对学生增添了不少兴趣(二)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思维的实施措施

问题意识的形成,为问题思维铺路架桥,我们在 此基础上加强问题思维,主要实施如下措施: 1培养兴趣,诱发学习激情

培养兴趣,诱发学习激情是实现能力培养的动 力。因为只有学习激情调动起来,学生才会轻松愉快 地、主动地投入认知过程的各种思维活动。因此,教 者对学习者要有一颗火热的爱心,才会激起学习者 的问题意i}激发教者的情,必然引起学生的感,引 起学习者的共鸣,教学相长,其乐无Jm 2注重基础,形成知识网络

注重基础,形成知识网络,是培养问题思维的基 石。在问题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不断获取数学信息(问题意识),丰富数学表象及语言,这是进行问题思 维培养的基Nllb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 学习者弄清课本中的知识点,特别是那些层次较高、疑难较大的知识点使学习者把客观的(课本中的〕 知识点转化成主观的(即被掌握在头脑中的)知识点(问题意识形成),再通过知识点间的横向联系形成 知识网(问题意识深化工

3启发教学,贯穿认识过程

启发式教学,有开启和激发之意。运用启发式教 学,并贯穿认知过程,是培养问题思维的基本原则和 方I}其特点为强调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无论是 课堂上师生之间有问有答,还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 将矛盾蕴含在问题之中,其口的都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 动比常用的方法有:比喻启发、激疑启发、提问启 发、对比启发、讨论启发、实验启发.ro 4诱导思维定势,辩证运用定势

思维定势是认知过程中特定的心理倾向。因有 的心理准备、习惯的思维方式,对解决同类问题固然 有利,但是问题情境发生变化后就会形成强烈干扰 因此,我们既要善于诱导定势以期对熟悉的情境做 出快速反应,更要创造新的问题情境,认识问题的本 质属性,辨析非本质属性,培养那种在复杂条件下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富有弹性的思维

(三)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是培养问题意识和调控 问题思维的重要教学途忆

培养问题意识和问题思维的关键在于由学习者 自己解决问题,而教师对问题的选择和设计至关重 要要选好问题和使学习者进入问题情境,教师必须 对问题的层次和学习者对问题的认识的心理活动及 学习者采取解决的方式,有清楚的认识和有效地把 握

师生与问题的关系: 学气自学

问瓣解决问题必要坚材和思维途卜口标

教师提供

根据对问题的类型,解答方法及心理活动的分 析,一般实施以下程序: 一系列的问题情境,让思维沿着设训一的情境逐级而 上,从而达到教学口标例如我们学习复数开方公式 之后,先提问:①试把了下(cos处止坦、is ai 8+ 2kc)化成两个复数积的形式?(k= Q;;~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设置数学问题情1 1把握好问题情境的难度 问题情境通常要求部分建立在原有认知结构的 基础上,处于多数学习者思维上的“最近发展区”,即 要“跳一跳能摘到果实”这对于学习者既新颖又有 兴趣、有能力去解决问题,也便于实现新旧认知结构 的转'}c} 2设置能够引起交流、辨论的问题情境

这类情境往往比较复杂,仅凭个体思维难以完

成,若正确引导,组织讨论,各抒己见,就会出现紧张 热烈而又积极思维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一方而注 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给学生提供较多的 机会;另一方而又通过问题启发、讨论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

3设置阶梯式问题情境,深化问题思维

若在提取已学知识仍不能解决现有问题时,不 妨由易而难、由简入繁、层层推进、逐步深入地设置 n n-1);②求1的n次方根?得出答案后再问:由此你 发现求任何一个复数的n次方根与1的n次方根有 什么关系? 4设置发散式问题情境,培养思维创造性

发散及求异,即从给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多种 途径的输出信息,求得多变、多触这是创造性发展 的必要前提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这样创造了更好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条件,促进了问 题意识,形成问题思维,使他们能主动地发展知识和 能九

四、实践效果

我们开展这项实验研究与实践,如今已有明显 的成效: 1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钟,提高课堂效益 3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4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本文获全国首届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责任编辑刘永庆)

下载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总结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总结 计算是数学学科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能力之一。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

    小学生阅读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研究(合集5篇)

    《小学生阅读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研究》 课题个人阶段性小结 《小学生阅读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在我班开展一年多来,我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严格按照制定的课题研......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中期工作总结 梁湖乡岷州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现行的写作以命题作文占绝大多数,从写作内容到......

    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 要:作为中华民族进步的基础与灵魂,创新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中国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之一。而在这个国民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今天,我国的全民创新教育......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最终定稿]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是强调数学和现实的联系,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如何运用所学到的数学,去解决现实中和其他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当然也包括运用数学知识去解......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阶段性小结(合集)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阶段小结 李文兵 我组从2012年承担了课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完成了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作。在第一阶段中,......

    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定稿]

    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国历代的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宋代理学家朱熹有句话“读书无疑者有疑,......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开题报告)(最终定稿)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