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研究(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22:0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阅读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阅读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研究》。

第一篇:小学生阅读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生阅读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研究》

课题个人阶段性小结

《小学生阅读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研究》课题在我班开展一年多来,我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严格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立足课堂,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了让研究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实施,现对前期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展开调查研究,明确课题研究方向。

从课题立项起,我就着手对我班(二年级一班)的学生阅读学习问题意识这方面的教学状况展开调查。我先对学生做的一份有关“问题意识”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了解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通过调查,我发现一堂语文课中,有28.6%的学生不愿意提问,能提3个或3个以上的问题只占35.8%,课堂上没有自己的问题的学生占了12.9%,而当问及学生喜欢哪种提问方式时,喜欢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占45.7%,喜欢老师提问学生讨论的占47.1%,喜欢学生提问老师回答的占1.4%,喜欢学生提问学生共同讨论的占5.8%。以上数据表明,我班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很薄弱,更不用说提问能力、探究意识和创造意识了。我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

二、勇于实践探索,寻求教学途径规律。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

一方面,我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开展对学生阅读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每学期坚持围绕该课题开展2次以上课题研究活动。并做好备课、听课、评课为中心的过程管理,请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备课、听课、评课的研究全过程。使自己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提高。

三、善于发现问题,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阅读一些文献资料和分析实际的语文课堂,我们课题组老师讨论研究,发现课题研究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服务?重难点是什么?

(二)、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特别是在常态课上,这类问题非常严重。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教师有时只注重自己问,忽视了让学生提问。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

(四)、存在口头语式提问。比如“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没有任何思考过程,顺水推舟就回答“是”,“对”。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发现问题了,我们就来解决问题。在课堂中,我们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是这么做的:

(一)、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三)、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

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都应让学生参与到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取得的成绩。

1.通过对《小学生阅读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我们真正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学习了其中的九大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让学生敢问、会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我的联系课题上的公开汇报课《三个儿子》、《丑小鸭》和《一次成功的实验》都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撰写的论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获省贰等奖。

2、学生们则在老师的指导下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

(二)、今后的措施。

1.进一步落实教学研究。在课堂实践中注意指导学生由敢问到会问,并根据问题的难易问不同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友爱、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

3.继续充实、完善个人研究资料。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等,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完成的一小部分工作,以后我会扎扎实实地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绝不敷衍了事,一切本着课题研究的精神,实实在在做好每一项工作,为推进石板小学的研究课题的进程添翼。

第二篇:浅谈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浅谈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创造问的机会,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会问,要拓展问题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问题意识”培养的四步教学模式:第一步,要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第二步,要围绕研讨的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第三步,要进行学习资源的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质疑;第四步,要带领学生提升认识,进行总结与反思,在反思中提出新的问题.【关键词】问题意识;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学生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能根据具体的情境与获得的信息,自觉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史宁中教授指出:“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我国现行教育的薄弱环节,这个环节的缺失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影响是重大的,因此,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是帮助学生积累思维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有效方法,这应当是未来数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有问

课堂上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心理安全感,敢于提出问题,还要形成积极的评价机制,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发掘其中的闪光点,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合理安排质疑的时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学习中疑惑不解之处,并能针对此提出自己困惑之处.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针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自己的问题.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会问

教师要在巩固学生已有问题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发问水平.要特别注意给学生创造产生问题的空间,去品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让学生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问题意识.三、拓展问题空间,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它不仅仅是一种课堂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实践能力的提升.数学学习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将课内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探索更多的未知问题,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运用以学生“问题意识”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第一步,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如下情境:一只小猴子先后骑上车轮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驶,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一路上,小猴子上下颠簸的样子非常滑稽可笑,学生兴致盎然,带着“车轮为什么要设计为圆形”的疑问,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还可以创设富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合理的成就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时,把学生置于客厅装修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参与设计的欲望.让学生知道地板的铺设应考虑客厅地面的面积,踢脚线的问题要用周长的知识.第二步,围绕研讨的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在巡?中收集学生不同的方法,包括不对的.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问题较为简单时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开放性、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要通过巡视、追问,发现并收集学生不同的方法、错误的方法,尽可能丰富交流的素材.例如,在二年级混合运算单元“解决问题”中有这样一题: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能烤9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通过巡视我发现了以下几种方法:90-36÷9;(90-36)÷9;90-36=54(个),54÷9=6(次).每种方法都很有代表性,都能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所以选好素材是质疑能力培养的关键.第三步,进行学习资源的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质疑.选好素材后,每种方法都让学生尝试着去解读,解读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思考的过程,读懂时学生会将别人的方法转化成自己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读不懂时,学生自然会有疑问,在质疑和追问中,出现错误的学生也会逐步地发现问题.当然,这一环节除了鼓励质疑的学生,更要表扬出错的学生,让学生们明白你的错误其实是给了大家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出错”这件事,在质疑中培养“问题意识”.第四步,带领学生提升认识,进行总结与反思,在反思中提出问题.一堂课的结尾就犹如乐曲的尾声,设计巧妙就会余音缭绕,回味无穷,所以在课结尾时鼓励学生发问,个别学困生可能会将不明白,没有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这都是宝贵的资源.另外,思维活跃的学生会提出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生活化的问题,留下了学生思考、验证的空间,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参考文献】

[1]史宁中.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33.

第三篇: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研究小结

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龙泉镇中心小学

李慧影

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研究小结

《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课题实验是我校承担的一项市级课题,经过课题小组历时半年多的研究,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下面就将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调查

在确立本课题前,对二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范围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大方面进行了30小项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对自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主动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批判意识均有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自主意识而言,学生的自主能力比较弱。学生自主学习中也的确存在这一问题,而且不同的性别和年级也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在实践中督促学生将自己的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的言行,教会学生一些实现自主学习的技能、技巧。

目前在教学中的确存在着许多不适合学生发展的地方,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于改变,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待于改进。因此,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在开展此课题研究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更是切实可行的。

二、确立研究目的

目的通过课题的研究,可以改进课堂教学,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培养的研究”作为学校课题,旨在以培育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为中心,不断完善新课程改革实验机制,积极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为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办学内涵,实现学校个性化发展,筑就一个新的历史平台。

三、课题实验情况

(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根据实验方案内容要求,该课题以侯校长为课题负责人,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在不同班级同时进行实验。教科室对每一位教师进行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让实验教师明确进行此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因此,我们针对课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等进行了学习,并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材料、理论专著,外出观摩学习,观看名家名师讲座和课堂教学录像等活动,把教师的理性和感性认识集中到“自主学习策略的探究”上。通过学习,课题组每位教师真正确立了素质教育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了课题思想,丰富了课题内涵,让教师把握“自主学习”具有以下优点:1.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2.让学生自主掌握观察、认识自然事物现象的一般方

法,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知识;3.能培养学生从事学习的必要的探究能力;4.能培养学生探究求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二)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加快课题研究的进程。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我们在数学组进行研究。选出课题负责人,采用的形式是:一是教师之间结成研究伙伴,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二是请有关专家来指导,把教师与专家结合起来协同攻关。

半年来,我们针对课题研究,围绕“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进行思考和研讨,并通过“校内每周研究课”、“我的教学反思”“写教学案例”“学生个案”等这些活动的扎实开展,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更加有声有色,学校教科研气氛十分浓郁。

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注重提高教师对实验课题的思想认识,利用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和交流,结合自己的实验情况,逐步提高自己的实验水平,确保实验课题能够科学规范的正常进行。在教科室和学年组组织的公开课和交流课中,积极学习其他教师成功的课题经验,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法,使课题的实验效果在总结中提高,在提高中不断地完善。

(三)以人为本,创新方法,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思路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以小学生的身心接受能力为立足点,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试验思路。要以小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即“以小学生为本”。对小学生来说,知识和经验都处于较低水平,教学中的情景设置,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初始知识经验。要注意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集体讨论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

在实验中,本课题采用以下三种基本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2.文献研究法。3.准实验研究法。整个研究过程采用行动研究。初步探出一套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思路。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教师往往在课堂中采用的方法也不同。通过这样的课堂实验,课堂教学活动过程要进行自主探究教学,首先教师要构造问题情景,从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贴近学生经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然后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后获得和形成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的气氛要有利于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应成为调整课堂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实验中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实验中切不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多增加自主探究的任务和内容。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首先,培养学生在研讨中将观察实验中对各种现象的精确感觉表述出来,使学生的感觉变得更加敏锐,发展其观察能力。

2.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有利于使学生发现更多的事实,找出更多的关系,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更丰富,更减化和优化探究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甚至能够弥补教师知识的不足。

3.本课题实施的这半年多来,教师们勤于反思和总结,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撰写了论文,编写了典型案例。

总之,通过半年多的实验研究,实验班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自主的学习方式,有了探究的意识,学习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课题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教学的有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第四篇: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是由章爱琴、宋时娣两位老师牵头负责的镇江市教科所“十五”规划立项课题,于2004年12月正式向镇江市教科所提出立项申请,并在2005年3月批准该立项课题。学校非常重视该课题,由教科处牵头,多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芮主人亲自加盟该课题组作指导。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更为关注学生,“以人为本”已经放到了课改的首要位置。小学语文教育如何从耗时多,效能低的阴影中走出来,还学生学习的快乐?很多人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研究课题,旨在探讨如何找寻兴趣培养的策略,从兴趣入手,为学生快乐学习提供快捷通道。

2005年1月——3月,是课题的前期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筹建了课题组,制定了主课题,构建了子课题,并明确了各子课题的负责人。2005年3月,课题立项批准后,我们便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实施研究。

二、课题研究内容:

我们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段不同,确定了各成员的研究内容的不同,主要有:

(1)识字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

研究如何培养低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阅读积累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

研究如何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背诵优秀诗文,名言警句等,从而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3)习作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

研究如何消除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三、课题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05年3月——2005年8月,按低、中、高段,分别用观察法、调查法了解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态度和兴趣范围,学习能力,查找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正负面因素。第二阶段,2005年9月——2006年7月,用一年时间,按低、中、高段,分别寻找能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途径,并积极进行实验,写出相关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2006年9月——2007年7月,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并完善一定的理论建设。

2007年6月开始着手准备课题结题事项,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延到今天。

四、课题研究过程

1、宣传课题思想,完善操作机制

(1)组织理论学习,优化观念

我们认识到,一项课题,要将理论落实于行动,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理论认识。为此,课题组进行了广泛的文献搜集工作,及时印发资料给课题组各位老师,举办专题理论讲座和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夯实教师的理论基础。

在课题组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还举办了多次主题研讨会,例如,“如何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题讨论。举行了“如何把握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沙龙活动。还组织教师围绕“识字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阅读、积累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习作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网络阅读、习作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 等主题上研究课,写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完善研究网络,营造氛围

我们课题组围绕课题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整理有关“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理论要点,梳理、反思方案,明确了操作点,完善了理论构建及实施体系,进一步落实该主课题下的各子课题的实施方案。在研究中,重点开展的工作有:识字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阅读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古诗文诵读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习作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网络环境下阅读习作兴趣培养策略的研究。

(3)加强过程管理,提升实效。

因为每个课题组成员所在年级段不一样,大家又都是一线教师,平时工作都很忙碌,因此,我们按年级段要求各组员做好子课题的过程性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不讲形式,只注重实效。在这种制度影响下,教师都能自觉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己的子课题研究,围绕子课题上好研究课,写好教学设计,写出一定水平的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2、加强实践操作,推动课题深化 课题研究,关键在于落实深化。在实践中,我们校做到点面结合,对课题组教师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即每学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个人研究专题方案,作一堂研究汇报课或活动,完成一篇以上高质量的专题研究论文。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二方面的工作: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策略培养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教师的情感、教学手段等一系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如何在课堂上得以体现,并能真正发挥作用,成了课题组老师课堂教学中探讨研究的内容。

(2)倡导“个性化”研究,提高科研的自觉性。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提炼了不少理念,其中“相信潜能、充满期待”不仅是对学生而言,也是对教师而言。我们十分关注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推行教育叙事研究,组织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后日记。提倡开展教学沙龙,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研究成果

1、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低年级课题组成员还善于发掘和利用各种识字资源,拓宽识字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了识字效率,为今后的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中高年级课题组成员在阅读积累及习作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今爱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学生参加各类演讲赛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上百名学生在各级各类语文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中年级张文楠同学在镇江市少儿故事演讲大赛中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故事大王“称号,高年级罗宣言同学在全国读书征文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校园内还涌现了一大批经典诗文“诵读之星”和“书香家庭。”学生近两年来发表的上百篇习作即将编册成书。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查阅各类文献资料,阅读相关理论专著,学习中外名师经验指导研究工作。

2、教育调查法。

①学生调查:通过学生座谈进行个别调查,用问卷形式对学生群体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兴趣范围、学习能力以及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②家长调查:通过走访家长,分析家庭对孩子学习语文的影响,研究如何开发家庭环境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③教师调查:与教师座谈、讨论教学中的点滴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实验、实施方案。④教育观察法:留心观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意志和态度的差异。

3、行动研究法: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唤醒和培养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具体做法:

2、利用文本本身魅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知识蕴含着许多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并把它体现在教学活动中。

(1)发掘教材的美

语文教材与其它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语言都很规范、朴实、优美,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学生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即使低年级的词串识字编得也很有情趣美、意境美。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教材,解读教材,充分发掘出教材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语文带来的情感、语言、人文、交际等方面的怡悦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灵活处理教材

传统教法都是谈论如何教好教科书,不是谈“用好”“用活”教科书、为教学服务,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误区。教科书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一个载体,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语文教材非常重要。如:第二册《学打电话》,教材中只有短短的两行字:“今天,是你的好朋友小亮的生日,打个电话,祝他生日快乐。”课题组成员张生梅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打开思路,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拓展和延伸,引入了祝贺老师生日、祝贺同学生日,模拟情境表演以及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等,由此拓展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教材的丰富性,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创设自主课堂,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自主的语文课堂,是培养兴趣的主阵地。语文课堂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热爱语文,燃起语文学习的激情。

(1)引而不发,激疑燃趣。

学新课时,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审题上下功夫,通过审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多装些问号。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习中的疑点不是马上解答,而是引而不发,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读书去解疑,这就能够形成学生“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信心。

(2)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情景教学以它丰富的表现形式,运用讲述生动的故事,形式多样的表演等直观手段与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形神兼备地再现了教材中所描绘的美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提供展示机会,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

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大,他们越学得兴趣盎然。有98%以上的学生表示对课堂学习中的“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辩一辩”、“演一演”等形式感兴趣。追问其原因,大多数同学表示,这些形式能让他们自由发挥,有吸引力。由此可见,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4、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首先,要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保护其自尊心、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就能提高其学习兴趣。

5、开放语文活动空间,巩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课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新课程特别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事一物都可以为教育所利用和借鉴。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语文活动。

①错别字大通缉逮捕行动。组织学生互查作业,发现错别字的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找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②开展学生百家小论坛,轮番上阵,可讲故事,可以演讲,朗读美文也行,目的是让学生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是可以拿出来触摸享受的。

③定期开展“向你推荐一本好书”活动,给学生搭起读书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表达读书感受的机会,在生生互动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④开设“谈天说地”课。“谈天说地”课,内容天南地北,包罗万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表达的舞台,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不断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习作动机,增强学生习作兴趣。

⑤开展轰轰烈烈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沐浴醇厚的传统文化。诵读兴趣的培养与巩固,离不开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个人诵读才能展示,小组擂台赛,古诗童谣传唱,古诗积累本展览,师生对抗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在组织郊游时,也把古诗诵读作为在郊外游戏的活动内容之一。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玩当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语文活动。①经常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多走走、多看看、多听听、多问问、多做做,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活的信息资源。如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搜集、摘抄屈原的诗词进行赏析,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并亲自动手包棕子、做香囊,以表达对爱国志士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平时也可以布置一些常规性的作业,如给爷爷、奶奶读报、写信等,鼓励学生与家长以及邻居交谈,谈历史、谈时事,谈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看新闻联播、“走遍中国”等一些电视节目,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在晨会课“谈天说地”栏目中与同学交流。

②鼓励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和创新思维的成果。学了《特殊的葬礼》一课后,为了让学生对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我们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环保现状,观察、分析家乡的水资源状况,访问在环保局工作的家长,了解环保措施实施情况。

“教者有心,学者有益”。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开放性的语文活动,是持续语文学习兴趣的源泉,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语感的策略研究(模版)

培养小学生语感的策略研究

仙游赖店中心小学

黄晓日韦

《 小

教 学 大 纲

》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要达到这个目的,如果能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语感”这个基础做起,其收效是不可低估的。

我们平时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往往忽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即是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语感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首位,尤其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感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使它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热点。叶圣陶先生曾言:“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什么是语感?所谓语感,是指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正因为如此,它堪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标识。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其实,语言文字之妙,更需以神会之。但是,由于语感毕竟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这也使很多教师在如何培养学生语感方面普遍到“像雾像雨又像风”。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呢?根据语感发展的水平,为认为可将语感的培养分成四个层次。

一、感知

感知层次是言语主体对语言对象所做出的反应,即是人的感、知觉系统对言语事物做出的综合判断。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人体器官调动的越多,大脑获得的信息越多,学习效率就越高。如果只是用眼睛去“读”(默读)时,大脑获得的信息较单一。而当开口诵读时,语感信息通过视觉、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准确率大大提高,理解和感悟的效率也成倍提高。而且教材中文学作品适合于诵读,有表情读,分角色读,有利于学生在诵读中不断品味,形成语流、语感。通过吟咏诵读,耳朵也可以具体地感受到语言抑扬有致的音韵,缓急合宜的节奏;眼睛可以把语言文字转换成生动的画面,鲜明的形象;内心能够和作者的心相通,敏锐地感知课文的内容。

特级老师王崧舟的教学方法素有“语感派”之称,他在执教小于名篇《草船借箭》时,注重小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积淀语感。

师:想想从哪里体会到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书上这样写:“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我想,三天后江上出现了大雾,这就反映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好的,把这个句子读一读,读的让大家感到雾真的很大。(生读此句。)

师:这雾大吗?小雾!(生读第二遍。)

师:这雾大吗?中雾!(生读第三遍。)

师:还不够大;你们听王老师读。(师范读)来,像老师这样读一读!(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

师:这场大雾,鲁肃看到了,他心里会怎们想?

生:他会感到非常害怕。

师:好,你来当鲁肃,读读这句话,读出让人害怕的语气。(一生读。)

师:你不是鲁肃!(众笑。)谁能读得更让人害怕?(另一生读,很有感情。)

师:读得好!诸葛亮也看到了这场雾,又是什么心情?(生读,读出了“高兴”。)

师:读得好!这场大雾我诸葛亮都盼了三天了!(众笑。)来,一起读一读。这节语文课“读”占鳌头,眼、耳、口、心俱参加运动,实属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这节课王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语气诵读关键句,让他们分别读出了雾很大,鲁肃的害怕和诸葛亮的高兴。如此这般潜心诵读、换位体验之后,学生不仅对文本的内涵及人物品质更加了然于心,也自然积淀起了语感素养。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读好了,什么都在其中。”

实际上,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反复诵读,读中感悟”,乃是语文学习的“尖端武器”。

二、理解

理解层次是当各种言语信息相继在言语主体的大脑中留下兴奋的痕迹,或进一步受到有关言语信息的刺激,大脑对新旧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加工,使新旧信息加以整合。

宋朝的陆象山说:“读书切切戒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急要细思量。”语感的获得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言语直觉,经验的低层次上,还必须进行适当的语感分析,考究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微言大义”,品味语言,品味意境,增强语感。

纵横比较,品出精妙。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包括词语比较、句子比较、段落比较等。其中词语比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它的方式有删除法、换词法、联系上下文比较法、横纵向比较法等,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替代”、“变”等方式,可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细腻等特色。例如,课文《开国大典》中,“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通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课文连用了四个传到,如果改用一个传到,读起来感觉如何呢?对比着读读,学生就会觉得课文的表达气势磅礴,充分表达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自豪感和毛主席这一宣告的庄严和雄伟。从比较中学生领悟到生动的语言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反复揣摩,品出神韵。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一篇文章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须多揣摩。”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精妙传神的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抓住这些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进行推敲、揣摩、细细体会,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感。

三、迁移

迁移层次是对言语对象进一步品味、比较,言语主体的自我学习意识被激活,并用相应的词语加以传达表述。

对小学生来说,语感主要应具备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而三者又以形象感为主,即阅读时脑海里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阅读时只有凭想象出言语所描述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到气味、能听到声响、能辨出色彩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内涵。例如在教学《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时,我在带领学生初读课文,释词译句后,是这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结合诗中的词语,说说这首诗表现的季节和特点。

在诗人描绘的画面中,有哪些景物?说说它们的色彩。哪些景物是静的描写?用自己的话把动态的景物描述一下。

“千秋”、“万里”把我们引到了画面以外,使你想到了什么?

在我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入情入境,浮想联翩,眼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从形象上感受到诗人的心情。这样,把语感的培养寓于训练之中,使学生在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真实感受中,得到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思想情操的陶冶。语言的形象化,既降低了理解的难道,又达到了在轻松愉快之中培养语感能力的目的。

四、升华

升华层次指的是言语主体不是被动接受言语对象所给定的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探求在新的语境中创造性地将感悟到的言语体现出新意象。这是语感的最高层次。

《晏子使楚》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当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时武士押着一个齐国罪犯经过,受到楚王的嘲笑,晏子不卑不亢反把楚王奚弄。

这段文字描述了楚王的凌弱欺小和晏子的一身正气、不卑不亢。办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和领会课文中的言语,并通过语感的升华对这段话作出意义上的补充。

从以上这些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式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他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他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有着更直接的关系。

下载小学生阅读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研究(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阅读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研究(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尤溪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课题组 自2012年10月本课题被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在课题负责人韩章海校长的带领下严格按照课题实......

    《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学习总结[大全五篇]

    《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学习总结 经过上级领导布置的在网上学习《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这门课程,就我的教学实践,将我在学习中的感悟总结如下: 1、利用生......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阶段性小结(合集)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阶段小结 李文兵 我组从2012年承担了课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完成了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作。在第一阶段中,......

    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本课题经过充分的准备,于2009年8月经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被列为济源市教 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规划课题,并......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合集)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一、实验目标1、 探索出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并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来验证,初步掌握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模式......

    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定稿]

    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国历代的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宋代理学家朱熹有句话“读书无疑者有疑,......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开题报告)(最终定稿)

    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

    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培养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培养研究摘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最为重要的任务不在于掌握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学会学习;不在于学问有多深,而在于掌握做学问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