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强化中国环境执法的十对策
论强化中国环境执法的十对策
【格林时评】
当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威胁着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对于任何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社会治安问题、腐败问题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是我国社会治理的一条成功经验。对环境污染问题,同样需要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原则已经写进了《环境保护法》。所谓综合治理,就是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法治等多种手段。
对环境质量恶化而工作滞后的地区,要加大督导,查找是否存在阻碍执法、干扰执法或不会执法、不愿执法的问题。法治是治理环境的重要方面和终极保障。法治的特点是规则治理,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国际上环境治理的一条重要经验。法治思维是规则思维,在各种治理手段中,法治手段是终极保障,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强制性。
还要创新执法形式,异地交叉执法检查有利于减少环境执法中地方保护、人情关系的干扰。通过法律强制污染者进行治理,实现谁污染谁治理;通过法律强制污染者缴纳罚款、罚金,由政府进行治理或第三方治理;通过法律强制污染者缴纳赔偿款,补偿受到污染的受害者;通过法律强制造成污染的责任人员受到刑罚处罚,实现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效果。
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总书记提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问题。环境法治包括环境立法、环境执法、环境司法、环境守法。笔者认为,当前决定我国环境法治状况的关键不是立法、不是司法,而是执法。在一些地方,存在环境执法不作为、执法处罚轻、执法舞弊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包括立法偏软、法律规定不明确、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执法队伍数量不足及装备落后、执法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为此,笔者提出强化我国环境执法的十项对策。
一是增强环保立法的严厉性,促进执法严格。
软弱的立法不可能造就严格的执法。《环境保护法》从过去的“面条法”到现在的“骨头法”,成为“有牙齿”的法律,表现在规定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备设施、行政拘留、超标排污的停产停业、环境监管部门主要责任人引咎辞职等严厉处罚的措施上。《环境保护法》作为我国的环境基本法,其严厉处罚的精神必将成为未来修改各类环保单行立法的遵循。
二是增强环保立法的可操作性,方便执法。
让新环保法长出“牙齿”,不仅要有严厉的处罚,而且必须细化法律条文,法律条文越具体、越细致就越具有可操作性,法律的牙齿就越锋利,新环保法在这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新环保法实施后,环保部门还制定了4个实施办法,增强了法律的可操作性。日本环境法治很发达,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环境立法非常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很强,这样有利于执行和检查监督。美国的环保法往往都有好几百页,能具体则具体。他们认为,在复杂的工业社会,如果环保法过于简单,是难以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三是加强环境执法创新,解决执法懒政问题。
环境执法“大练兵”等是实践中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的有效办法。“暴风骤雨”,才能冲刷污泥浊水。对环境质量恶化而工作滞后的地区,要加大督导,查找是否存在阻碍执法、干扰执法或不会执法、不愿执法的问题。专家评估认为,通过“大练兵”等执法方式,地方环保部门执法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促使环境守法态势逐步形成。
四是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总书记在对“十三五”规划建议进行说明时指出:“现行以块为主的地方环保管理体制,使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使环保责任难以落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大量存在。现行环保体制存在4个突出问题:一是难以落实对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监督责任;二是难以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扰;三是难以适应统筹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问题的新要求;四是难以规范和加强地方环保机构队伍建设。”
五是增加执法人员数量,改善执法装备。
新环保法实施后,环境执法人员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是,面对全国两千多万家企业、几十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万名执法人员确实太少。但是目前,增加编制很困难。中办、国办《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明确,试点省份要在不突破地方现有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的前提下,统筹解决好体制改革涉及的环保机构编制和人员身份问题,保障环保部门履职需要。总之,这是一个待解的难题。为了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每当开展集中行动时,就需要从各地抽调人员。如2017年4月,环境保护部从全国抽调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对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而在国外,环境执法人员的数量比较充足。如美国环保局有1.8万名全职雇员,各州都有自己的环保局,如加利福尼亚州就有3000多环境与资源执法人员。
六是建立环保警察制度,强化环境执法。
过去环境执法没有列入政府执法序列,执法人员没有强制执法权,不能直接采取强制措施,时常遭遇违法企业阻碍执法、暴力抗法。企业阻拦或大门一关,执法人员不能强行进入,只能报警请求公安支援。但是等到大门打开,人去楼空,违法排污的证据也消失了。在这次环保体制改革中,将环境执法机构列入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序列,依法授权环境执法机构实施行政处罚。
七是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实践中存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不畅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证据搜集难。移送案件必须有充分证据,而污染环境案件需要进行污染物鉴定,环保部门在自己没有能力鉴定的情况下往往委托司法鉴定机构来鉴定,鉴定费用高昂。如河北省公安部门侦办一起化工厂污染环境案,对两亩土地进行环境污染损害评估,费用高达50多万元。环保案件移送起诉率只有30%,不少犯罪嫌疑人因为缺乏证据逍遥法外。
八是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促进环境执法机关尽职尽责。
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符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性质,也是解决环境行政执法不作为问题的重要对策。从试点情况看,公益诉讼试点过程中,绝大部分案件通过诉前程序,保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只有部分案件通过了诉讼程序。通过诉前程序,充分调动了有关主体在公共利益保护方面的积极性,75%以上的行政机关主动纠正了行政违法行为,充分发挥了诉前程序及时解决问题、有效节约司法资源的优势。2017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开始实施,所有的检察机关均可提起公益诉讼。
九是充分发挥环保公益组织作用,以公益诉讼推动执法部门依法履职。
根据法律,能够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只有环保公益组织,条件是在设区的市以上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5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个人是没有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以防止滥诉问题的发生。
十是充分依靠社会公众支持,严肃查处环境违法问题。
新环保法设“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专章。信息公开的目的是接受社会监督,倒逼相关部门严格执法、排污单位依法减排。而公众参与在环境执法方面,主要是参与举报。环境执法不是孤立的,要发现违法线索,必须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可以说,群众举报是执法部门的源头活水。为了鼓励群众举报,应采取若干奖励举报的措施。对于提供充分证据的,更应该予以重奖。
第二篇: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严查环境违法行为范文
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严查环境违法行为
随着徐海县发展步伐的加快,环境保护已成为政府的重要责任。我就徐海县如何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发言如下。
一、加强环境监察执法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环境执法队伍
一是坚持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并重,打牢思想和业务基础。徐海环境执法队坚持“请进来、派出去”原则,加强职工素质培养,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环境监察岗位职责和各种管理制度。通过对执法人员培训,提高对环境执法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执法为民、依法行政的思想,提升环保执法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二是坚持责任到位,完善制度建设。严格实行工作目标考核奖惩制、违法责任追究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将企业分配落实到人头,负责到底,让全体监察执法人员下到基层,下到企业,切实开展监察巡查指导工作,深入熟悉生产工艺流程,掌握监察工作要领,熟悉全县的建设项目,掌握运用环境监管为重大项目服务的技能。加强全体执法人员爱岗敬业、廉洁勤政、文明执法,秉公执法教育,坚决防止执法中的徇私舞弊,徇私枉法等现象的发生。
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锻炼人才。根据全县污染源点多面广,企业高度分散,目标任务繁重,环保专业人员相比较少的现实情况。徐海以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为契机,全面查清全县环境污染现状,进一步熟悉掌握环保业务技能,提高执法队伍综合业务素质。
为适应新时期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徐海县在人员编制紧张、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对环境监察大队增加编制6个,使环境监察大队人员编制达到14名。下一步将通过招聘或考录的方式,从专业院校或社会各界吸收部分环境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县环境监察执法大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能管理,会管理,善管理的环境监察执法队伍,以便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环境安全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进程不断加快,全县面临的环保形势也相当严峻,我县的工业建设项目多、规模小,相对分散,环保设施工艺落后,治污能力差,历史欠账多,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查处,确保环境安全。
一是严肃查处建设项目的环境违规行为。本着依法严把项目审批关的原则,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把好项目的选址核查、环评审批和竣工验收关。凡是属于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防止违规项目建设。比如在我县利森集团100万吨/年干法水泥项目选址变更这件事情上,通过对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行科学分析,权衡利弊,使该项目不得不另行选址,有力维护了全县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有效避免了今后一些不必要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发生。在环境管理中,突出加强县域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使全县建设项目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实。
二是加强环境监察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近年来,我县通过《开展整治违法排
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行动》、《长江环保执法专项行动》,结合常规监察巡查,仅07、08两年中,就出动监察人员650人次,下发整改通知32份,对9起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共处罚金20余万元。解决了一些环境突出问题,增强了企业管理人员责任心,震慑了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教育作用,促进了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改善,有力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去年8月,县委、县政府和县环保部门接到龙树乡大石棚村群众报,反映新光铜厂因不规范使用环保设施,导致硫酸浸泡液外溢造成了当地小部分村民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县环保部门依法对该厂进行了严肃处理,给予了6万元的行政处罚,并要求立即停产整治。
我县将继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抓住“三个重点”:重点企业、重点流域、重点区域。按照“四个不放过”:违法情节没有查清的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的不放过,对责任人没有处理到位的不放过,该移送没有移送的不放过的要求,严查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环境安全。
谢谢大家!
第三篇:论中国的审计环境
论中国的审计环境
目前,中国的审计环境存在着审计体制、审计立法、审计发展、会计信息、审计资源等多方面的制约,而审计环境既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又是审计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全面系统的研究我国审计环境关系到审计职能能否实现,关系到审计质量,关系到审计事业的兴衰。本文尝试就中国审计环境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旨在强调优化我国审计环境的迫切性。
审计环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实施作业时所面临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总和,是影响审计活动完成其自身职能的一切外部条件的集合,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的诸多方面。
一、中国的审计环境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审计环境的逐步完善,审计的地位和信誉正逐步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审计环境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审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尤其是近几年相继发生的一系列审计失败案,使审计职业界的公信力受到了严重影响,我国审计环境总体现状并不令人乐观。
1、社会对审计认识不足,不利于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审计环境。虽然审计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上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是个别地方和部门还对审计实施经济监督存有片面认识,把审计部门较高层次的综合经济监督和专业部门的执法监督相提并论,往往对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视为重复检查。部分单位或个别领导还缺乏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为逃避检查拒绝提供完整资料,故意隐瞒情况,拖延时间,给审计工作设臵障碍。
还有一些单位领导为了地方和部门经济利益,搞挂牌保护,甚至直接干扰审计查处,说情风盛行,上级领导机关行政干预多,使审计陷入执法违令、执令违法的两难境地。
2、社会审计信誉危机。经济环境中对审计质量影响最大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这是假账产生的根源,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少数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往往把职业道德准则抛到了脑后,导致公众对社会审计的负面评价,有的甚至是恶劣的,由此导致社会审计遭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而审计报告严重失真则是笼罩在整个行业的一个阴影,使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丧失了最基本的信任。
3、审计队伍人才缺乏。审计人员素质低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把握不好,曲解会计科目含义,致使不能正确核算经济业务,同时,审计人员工作疏忽,经常出现数字书写与计算错误,会计估计错误等问题,导致了审计质量不高。如果整个社会的教育普及层次较低,人们就必然缺乏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参与意识,因而难以充分理解审计监督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作用。
4、审计的生存环境现状不理想。我国现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非常稳定有利的政治环境,审计工作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了大量的决策依据,推动了反腐倡廉工作的进行。但
是还有一些政治因素会对审计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阻碍着审计职能的发挥。首先是“软政权”现象的存在,阻碍了审计职能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其次是地方保护主义还很严重,涉及一些上市公司的严重违规问题时,经常有当地政府部门出面阻挠,影响了审计独立性的发挥,从而降低了审计质量。具体到独立审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经常会受到利益的诱惑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时,审计独立性就可能降低,对违规行为的审查力度和揭露程度不够,于是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
二、中国的审计环境发展趋势预测
审计环境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因此,审计环境是关系到审计事业兴衰的大事,由此可以预计,中国未来的审计环境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首先是行业监管更加完备,执业体系将更加规范与严格。建立隶属于立法机构、垂直管理的国家审计体制将更有利于审计独立性、权威性的发挥。今后国家将赋予审计机关更多的审计处理权,明确审计人员的执法责任,提高审计机关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行业造假行为的责任追究,确保严重违纪违规的责任者受到严惩,发挥审计的震慑作用。
其次是审计环境将进一步净化,审计质量也将大幅提升。法律法规的健全将对财务会计造假给予严惩,并把处罚重点放在责任人身上,这将使会计造假失去生存的土壤。在不断的规范与学习中,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又将进一步提升,从而形成有效的企业
内部自我约束机制。此外,政府监督进一步强化,以财政监督为主体,审计、税务监督为补充的监督体系的建立,将有利于各监督主体的职责严格明确,逐步形成监督合力。
第三是审计独立性将大幅提高。目前我国的审计约定书往往一次有效,每次都要续签,这使客户解聘注册会计师易如反掌。今后我国或将实行永续聘任制,规定审计约定书的长期有效性,并在约定书上约定终止约定书的条件及违约责任,一旦约定“此约定书一经贵公司及本所同意,即对以后数次审计约定有效”,同时规定好违约责任,该条款将有利于注册会计师依法公正审计。
三、结语
审计环境是审计产生的土壤,是审计发展的保证条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重大。审计环境对审计事业的发展影响是深刻和持久的。但我们也应认识到审计事业的发展又必将对审计环境起到能动作用。同时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永恒的话题,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由于我国目前审计环境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改善审计环境,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总之一句话,要确保审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优化审计环境刻不容缓。
第四篇: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摘要
工商管理1102班1102050212
审计是审计机构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审计按照审计主体不同,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本文从国家审计的角度就审计执法和处罚力度进行研究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民主法制进程的加快,审计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审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加强处罚力度,使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贯彻,使经济秩序得到规范,使国民经济得到健康发展,以及监督权力制约,使廉政建设得到促进。
关键词
审计执法,处罚力度,监督,实施
正文
一、审计执法的定义和特点
审计执法是指审计机关及其审计工作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其它有关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过程。
审计的基本特点包括审计的本质和基本特征两个方面。审计的本质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具有以下三点基本特征,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业务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国家审计执法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开展,审计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逐渐彰显,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同时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的审计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使得政府审计机关可以更好地通过依法审计为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等做出贡献,这充分证明了审计监督的价值所在。国家审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强化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依法治国中有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依法行政,如果行政机关能够依法行政,也就能够实现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依法审计,审计是政府的一个关键的执法部门,因此,使执法力度得到加强,才能够保障审计机关履行职责。
第二,强化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有利于规范经济秩序,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规范经济秩序有利的手段就是强化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这样能够健康的发展国民经济,依靠正常的经济秩序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且利用健全和有利的外部约束使得审计执法有序运行。使市场经济秩序真正得到好转,最应该做得就是严格执法。
第三,强化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是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促进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在进行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时候,应该加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这在廉政建设中也是极为重要的。
三、审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和执法环境的变化,审计机关在审计执法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发展。
(一)审计执法体系的落后性和不完整性。
我国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制,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行政上受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在业务上接受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同时审计机关的人、财、物都掌握在当地政府手中,审计中对涉及到地方利益重大的经济活动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要请示当地政府,执行当地政府的决定。在审计实践中,受地方保护主义狭隘性影响,地方审计机关有时难以摆脱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审计查处的问题有时不能依法处理,从客观上削弱了审计的执法力度,审计的独立性也难以得到保障,没有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划分的不科学性。我国现行的是以财政管理体制划分审计管辖的办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在基层一些不属于其范围和管辖单位长期得不到审计,有权审计的审计机关又排不上计划,从而使在县级一些垂直领导单位自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尚未接受过审计,或很少接受国家审计,形成审计的盲区。
审计执法处理依据的不统一性,造成对违纪问题处理标准不一,收缩性大,影响审计执法质量。国务院暂行规定已实施十余年也需亟待充实修改完善,而其他部门法规,只是一种部门内部管理规章,其他相关的财经法规之间也有互相矛盾之处,难以操作。其中一些条款也明显带有部门保护主义的色彩,不应作为国家审计机关对违纪问题处理的依据。
审计机关内部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以及监督检查的片面性,使审计监督职能流于形式,也是造成执法不严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目前情况看,从上到下审计机关在内部监督检查上没有专门机构和办法,大多是上下级对口业务监督指导,带有局限性,而有些检查也是临时性的。更重要的是在对基层检查中由于政府原因造成的执法不严或违规的问题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措施,最后造成业务领导以上级审计机关为主的规定无法实现。这实质上没认识到审计特有的监督属性,从而导致不恰当地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两者,以服务代替监督,或提倡以服务为主,没有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辩证关系,弱化了审计监督职能。
(二)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带来财务违纪的多样性、复杂性,使现有审计手段难以搞深搞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财务违纪现象也呈现多样化趋势,违纪手法多样且隐蔽,给审计查证带来极大的困难,而手法的多样化给审计处理也带来难以准确定性处理的情况。
(三)审计执法环境的不完善性,造成审计建议决定落实难。
长期的计划经济思想观念的影响和我国几千年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人治色彩浓于法治的现象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社会中没有较强的审计意识,缺乏审计的宣传力度,整个社会没有客观认识对审计还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较强的用法观念是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普遍的问题,于是导致其不知要承担法律责任在进行审计违法行为时。
(四)各级审计机关的经费无保障,严重影响审计执法,审计质量和廉政建设。我国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机关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本级政府予以保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在经费预算安排上把审计机关视同一般行政机关,加上本身一些地方财力有限,分配到审计机关的经费就会相应更少,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需的经费严重不足,既影响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又会对审计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大多数地方审计机关特别是地县两级审计机关的经费缺口主要依靠审计罚没收入分成来解决,这就必然造成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只看重处理、处罚,对问题不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而降低了审计质量,从根本上也必然会影响审计工作的长远发展。
(五)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强,政治、法律观念淡薄。
在这个知识经济膨胀的年代,各种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需要政府审计人员不断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各种业务知识,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但是近几年来,地方审计机关在招考执法人员时,基层审计机关往往把关不严,招考条件比较宽松,使得新入职的执法人员个人素质方面会有不同层次的差别,难以保障新入职人员思想层次的高低。这些人一般都没有经过岗位培训就上岗,对审计理论基础知识、查账的方法技巧懂得不多,同时审计工作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涉及到各行各业,非常繁杂,而且更新速度快,很多审计人员在审计中不能及时掌握,还存在部分审计执法人员由于政治素质不够硬,法律观念淡薄,容易受到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从而在工作中出现消极怠工、作风不实,更严重的出现违法乱纪等情况。
(六)审计结果透明度低。
我国地方政府审计工作的公布是十分少的,审计工作的透明度不高,审计结果不能很好地向社会公布,这极大地削弱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作用。这些使得审计的权威性难以建立,使得审计机关在群众心中地位不高,不能很好地引起群众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审计机关反映的审计信息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审计信息一般只在政府和审计机关内部流转,不会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导致审计工作缺乏透明度,人民群众不能很好地了解审计的有关事项和结果,最终导致审计信息得不到有效利用,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也不可能真正树立起来。
四、解决审计决定执行难的对策
(一)人大、地方政府等行政立法部门在不同法律法规相冲突的前提下,应制定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改善执法环境,使审计所具有的政策性得以发挥,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也可以用行政法规等来约束各级领导的权力,努力为审计工作开辟一条通畅的大道。
通过立法界定审计关系,从根本上解决审计机关与其他监督机关之间存在的职能交叉重复,扯皮制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各司其职,责任明确新型关系。改变专业经济监督凌驾于作为法定授权的专职监督即具有权威性和综合性职能之上的局面。
审计机关在日常执法中应正确而又充分的运用审计监督的各项权利,切实做到在审计检查的执法过程中,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正确处理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行政 干预,在不影响审计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寻求本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以及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努力做到有法可依,秉公办事。
应加强审计理论和执法体系的理论研究,解决目前在审计理论研究上相对滞后的问题。研究中要注重实际,应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对整个审计工作有指导意义。
(二)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和国际审计接轨,对目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显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审计管理体制进行重点改革,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
(三)完善和修订违反财经法纪的统一处理原则。通过国家立法或政府立法形式把各行业部门有关财经规定政策统一化,变为国家法律或政府规章,改变由被审单位规章来处理被审单位的问题,使审计监督确实能体现国家意志。
(四)提高对审计工作认识,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宣传力度要加大,形式要多样,把重点放在解决各级领导同志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上。二是正确认识审计监督的本质属性,摆正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切忌以服务代替监督。三是审计机关要明确使命,摆正位置,树立信心,爱岗敬业,以卓著的工作成就赢得全社会对审计工作的认可理解和支持。
建立和完善审计法规体系,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相关领导的法制宣传,确保工作人员认真学法用法,强化法律意识,严格依法办事,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从意识形态上减少各级领导对审计执法的行政干预。
(五)加强审计执法监督检查,是强化审计执法的重要手段突出建立四项制度。一是健全定期审计制度。各级审计机关对辖区内的审计对象应列出计划,分年实施,对各被审计单位建立检查档案。防止避免监督中的空漏。对因人力等原因难以安排的上级审计机关,每年可安排部门授权审计。二是建立审计巡访制度。审计机关成立专门巡察机构,派员去辖区进行检查了解,督促下级审计机关依法办事,保证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三是完善审计回访制度。并把这项制度作为依法审计工作程序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成为审计机关取得原被审单位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和跟踪检查审计建议决定落实的重要环节。四是试行审计公告制度加强审计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审计公告制度的有关细则,使其规范化,特别对审计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要依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告。
(六)制定审计违法处罚措施。
l、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审计威力审计机关是国家经济监督的综合部门,因此在立法、执法方面要有强有力的硬件。建议出台一个执行审计处罚决定的相关法规,对不自觉执行审计处罚决定的单位或个人采取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作出明确的规定。
2、取得人大常委会、司法机关、新闻媒体等的支持和配合。在目前经济环境条件下,审计机关要积极争取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对重大审计事项及严重违法乱纪问题,可及时向人走常委会报告,以取得支持;(加强与人民法院、财政、银行等单位的协作和配合,被审计单位如不执行审计处罚决定时.对其进行强制扣划;对性质严重、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单 位除采取经济措施外,还应与新闻媒体配合,通过电视、报刊等方式披露,接受社会监督。
3、理顺体制。市、县级审计机关的管理体制,建议采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体制模式,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行政制制约了审计机关职能的发挥,地方保护、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干预,使经济处罚成了象征性。采取联合审计、交叉审计的方式一市、县级审计机关,纪委、监察、审计三家联合组成审计组,会因级别较高增强威慑力,手段不同力度更大,可减轻、排除一些阻力和干预。对重大、重点项目,由上级审计机关统一布置,实行异地交叉审计,有利于打破地区界限、人际关系的禁锢,抵制地方保护主义,取得更佳的审计效果。
结束语
这学期我们通过对《审计学基础》这本书的学习,了解了审计这个行业,学习了审计方面的基础知识。临到期末,老师让每个人着重去了解一部分知识,我选择了“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审计执法渗透于审计监督工作各个方面,贯穿在执法控制过程各个环节,是审计发挥较高层次经济监督职能作用的具体体现。加强审计执法,目的是为了提高审计质量,强化审计监督职能,严肃财经纪律,保证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国家财政经济正常秩序。
一学期的学习毕竟只是初步了解,老师每节课都会让我们利用当节课所学的知识做案例分析,我更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学以致用也是我们需要加强的。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审计学原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王学龙,李菊香.审计学基础[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3.刘明辉.审计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15-18,31.4.窦玉峰.审计执法中的常见问题剖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16.5.胡明才.审计决定不能全面落实的诸种表现[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0,(4).6.李志祥.审计决定执行难怎么办[J].中国审计,2001,(10)
7.秦荣生,等.审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张学文.审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河学刊,2003(6):107-109.9.周凯.略论审计执法手段[J].江淮论坛,2007(5):83-86.(6):26,98-99.10.李敏.现代审计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第五篇:强化环境执法措施促进区域环境持续改善
强化环境执法措施促进区域环境持续改善
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及实施污染减排工作,xx区全面加强环境执法工作,全力确保xx区环保工作顺利开展和区域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积极维护全区环境安全,为经济发展创造更佳的投资环境。
一、转变执法思想,树立严格执法观念
环保系统一直存在着执法软弱的问题,系统内不少同志认
为执法不力是环保法律、法规刚性不足的原因。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从自身找原因,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执法软弱是工作不作为”的执法理念,用足、用好现有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大执法力度,敢于执法、善于执法,发现一件违法行为、处理一件。同时我局利用我区创建国家生态区的契机积极寻求区委、区政府对环保执法工作的大力支持,使我局的环境执法逐步“硬”起来,排除一切干扰,对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二、多管齐下,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1、严格环境执法程序和罚款收缴减免程序。
为全面做好环境执法工作,我局成立了法制科,使每个案件做到查处分开;我局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程序,坚持违法案件的处罚文书由立案调查人、立案部门负责人、法制科科长、主管局长进行层层审阅;从立案登记到调查询问笔录的制作,再到告知书和决定书的行文、送达,全过程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行政处罚文书的内容明确具体、法条运用准确无误、下达程序严谨规范。通过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程序和加大处罚力度,有效打击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为防止执法过程中发生不当的自由裁量问题,我局强化了行政处罚罚款收缴的减免制度,规定:减免3000元以下的由主管局长审批,减免3000元至1万元之间的由局长审批,减免1万元以上的由局务会讨论通过。并严格落实减免程序,未经批准,收款人员不得收取企业缴纳的罚款。
2、严格执法,有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我局紧紧围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专项执法行动开展工作,有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冬季烟尘综合整治专项行动、重污染行业及危险化学品整治专项行动、医疗行业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专项行动、工业园区与建设项目专项执法行动、生态环境监察专项行动、水污染物减排“加压”行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和准保护区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双考”期间环境噪声整治行动、小流域的污染源调查和整治工作、房地产建设项目执法检查等专项工作。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执法活动,有效打击了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改善了xx区的区域环境质量,保障了全区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
3、借力执法,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部门联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在环境执法中,我局注重发挥横向部门间的联动作用,加大对违法单位的打击力度,有效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经常与行政执法局、公安局、工商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无照经营和环保审批验收手续不全的小加工点、对夜间施工屡禁不止的施工单位、对环境意识薄弱有法不依的扰民企业、对占道经营的露天烧烤业户,加大打击力度和声势,提高查处效率。通过部门联动、合力执法,切实缓解了我局在环境执法中孤军奋战的局面。另外我们还采取向工商部门发函形式,有效打击无照经营违法单位。在违法行为查处过程中发现未办理工商执照、环保审批手续,擅自经营且存在环境污染扰民的单位,因其无法人,在下达行政处罚过程中处罚主体难以确认,同时由于无照经营的违法单位以小饭店、小加工点为多,本小利薄,整改和治理不积极,也没有更有效的措施对其污染行为予以监管。针对这类问题,我局采取向工商xx分局发函的形式由工商局依法予以查处解决。通过将发现的无照经营且环境污染扰民的经营业户交由工商局查处,切实解决了一批治理难、执法难的违法案件。
依靠上级,破解难题。在环境执法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局不压不等,及时将问题形成报告上报到区政府或市环保局。通过区政府和市环保局的协调,有效解决重点、难点扰民违法问题。几年来,我们上报的德氏冷饮治理方案、桃仙河综合治理方案、xx市兴隆金属板材厂搬迁请示、彻底解决望花地区干燥窑污染等敏感环境问题,都引起了上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并予以了批复。仅2007年,通过区政府协调,顺利解决了长期扰民的xx兴隆金属板材厂振动扰民问题和金捞银捞火锅店、捷合网吧空调外挂机噪声等扰民问题。
4、加强建章立制,以监察促进信访问题的解决。
我局从抓建立健全环境信访工作管理制度、制订调整信访程序做起,全面规范信访案件的接访制度、查处制度、跟踪制度、反馈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局长包案制度、信访值班制度等各项制度,使信访工作进一步迈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发挥环保法庭作用,构筑环境执法坚强后盾
xx区从2002年4月设立了环保法庭,环保法庭的职责主要是受理环境行政处罚到期应交法
院执行的案件和协助我局法制部门把好法律文书关及法律咨询等。法庭设在环保局,临近执法一线,更加接近企业和人民群众。在日常的工作中,环保法庭还不定期的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业务培训,提高行政执法的业务水平。自xx区成立环保法庭以来,共受理环保局移交案件430余件,全部案件都得到了结案,执行罚款和排污费
230余万元,其中庭外调节案件占执行案件的98%以上,使我们的环境执法无后顾之忧,真正成为了环境执法的坚强后盾。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打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使xx区的环境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效的改善了我区的环境质量,为xx区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实施污染减排提供了长效保障。
xx市xx区环境保护局
2008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