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文化角度研究中英礼仪模式差异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The Exploration of Tragic Fate of Tess 2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 3 xx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口译水平调查 The Tragedies of Meggie and Fee in The Thorn Birds 5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 6 《飘》中斯嘉丽的主要性格特征浅析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s’ Titles--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istic Concept under Three Beauties Theory 8 小学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研究 “拂过水仙的蕙风”——华兹华斯与汪静之作品浅析 10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 Conflict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in The Joy Luck Club 12 关联理论视角下《诗经》中爱情隐喻的英译研究 13 不同IT企业官网英译现状调查 14 消除不良商标翻译的策略 The Impact of Gender Differences o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16 中餐菜单英译的归化与异化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18 论叶芝的写作风格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20 The Dilemma of Career Woman in The Millstone 21 试论提高初中英语作业的效果 分析西方末世论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 23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24 浅析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Deconstructing Master Model:A Study on Val Plumwood’s Critical Ecofeminism 26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浅析 爵士时代下的狂欢化精神——解析豪华宴会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写作手法以及作用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Rebecca Sharp in Vanity Fair 29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0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 31 浅析《雾都孤儿》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32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
An Exploration on Different Cultures in Terms of Flowers 34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 35 从文化角度论英文商标名称的翻译 36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
动物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38 双关的不可译性探索
论广告定位中的文化冲突及对策 40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nfluences of Encouraging Words on Students In High School Classes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 英语语篇连贯中的词汇衔接
战争时期坠入凡间的天使——通过《永别了,武器》分析海明威眼中的理想女性 Passion & Religio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he Thorn Birds 从文化角度探析品牌名称的翻译方法 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 探析《蝴蝶梦》中的悬念写作手法
英语体育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对策 聊天室中网络英语缩略词浅析 论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
法国大革命对《西风颂》创作的影响
An Analysis of Huckleberry Finn’s Personality
浅析《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 商标词翻译的本土化
透过《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托马斯的宗教观 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中人物与社会的冲突 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恋爱中的女人》人物及其人物关系的象征分析 翻译中的字词选择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女性语言的特点
凯特肖邦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研究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超越性别的美——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
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 广告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广告翻译策略 《野性的呼唤》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 从《喜福会》看中国女性在美国的职业倾向 《红字》中珠儿与《雷雨》中周萍之比较
安娜与伊丽莎白个性完整性与分裂性的比较研究 简爱——平凡而非凡的女人
论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母女关系
从《人鼠之间》中人物的精神分析看美国梦的幻灭 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 弗兰肯斯坦中怪人命运研究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Memory Efficiency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英语系经贸英语)成本领先战略与英国易捷航空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Animal Idiom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试析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
Using Maslow’s Hierarchy Needs Theory to Analyze Sister Carrie’s Destiny 87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 88 《小妇人》中四姐妹的命运 89 动机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肯克西《飞越疯人院》的女性主义批评 91 试析《旅游巴士》中的犹太文化内涵
Language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Business English Contract 93 Improv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ish by Applying English Songs 94 耶稣成为弥赛亚以及被民众接受之原因 95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中的罪犯形象 96 《宠儿》中黑人母亲角色的解读
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 98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
《白鲸》与《老人与海》中的海之意象分析 101 Exploring The Matrix: Hacker Metaphysics 102 An Ecocritical Analysis on Lady Chatterley’s Lover 103 对美国个人主义和中国集体主义的一些讨论 104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浅析及其解决方法 105 中美餐桌文化差异比较研究
中西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文化渊源 107
浅谈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前四部)的影响 109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110 汽车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 111 《高老头》主人公人物性格分析
A Study of Humour And Satire in Mark Twain’s Two Famous Adventure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Chapter Titl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114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其翻译技巧 115 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16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中西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研究
视频辅助和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的作用 119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英语专业八级翻译考试中的应用 121 从《穿靴子的猫》看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英雄主义 122 《红楼梦》中座次表达的英译比较 123 论礼貌策略在商务信函写作中的运用 124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125 无脸之殇——《英国病人》的后殖民指控分析 126 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 127 美国梦的幻灭——论《推销员之死》
O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of Business English Word Chunks and Their Translation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会话原则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130 英汉产品简介的对比分析
从许渊冲“三美论”评析《声声慢》三个译本 132 从翻译角度浅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 133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 134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求职简历汉译英 135 《游泳者》中的艺术特色 136 英文祝酒辞的功能文体分析 137 哈代的女性观在苔丝中的反映
Everlasting Colonialism-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eat Gatsby 139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批判 141 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
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开题报告+论)143 英汉习语中隐喻的民族性及其翻译策略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围城》中言语幽默的翻译 145 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 147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意义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 149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温斯顿丘吉尔 150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奥兰多》 151 电影《纳尼亚传奇》中的圣经意象 152 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研究
153 从目的论角度看企业推介材料的中译英技巧-以家具产品介绍为例
154 A Study on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Note-taking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155 通过会话原则分析手机短信语言 156 《名利场》中蓓基夏普的女性主义
157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 158 浅析肯德基在中国的本土化策略 159 日常生活中手势语的应用
160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体特色分析 161 浅谈《到灯塔去》的女性意识
162 Comparaison entre l’Histoire d’A Q et l’Etranger 163 《蝇王》中的人物原型研究
164 从文化差异的四维度读解中法葡萄酒文化 165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 166 浅析《小妇人》中的女性价值观
167 论《推销员之死》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 168 论委婉语与国际商务谈判
169 On the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r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170 旅游英语翻译方法
171 浅析王尔德《快乐王子》中基督教救赎的表现形式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2 Cultural Effects o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173 文学翻译中的对等
174 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的父权意识
175 章回体小说开篇叙事标记语翻译初探——以四大古典名著为例
17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men in Fortress Besieged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177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 178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技巧 179 “词块”理论及应用前景探微
180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181 消费文化社会下嘉莉的生存斗争
182 从会话含义角度解读《老友记》的言语幽默效果 183 从女权主义视角分析《德伯家的苔丝》 184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185 从历届美国总统访华演说探讨其对中国所传递的价值观 186 英语商务信函的礼貌用语
187 自然与自由之子--新女性戴茜米勒 188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法”
189 乔伊斯的生活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他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190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 191 《加里波利的坟墓》的反讽与对话
192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 193 论英语习语的语言和文化功用
194 An Analysis of Virginia Woolf's Androgynous Vision in To the Lighthouse 195 苔丝形象浅析
196 从女权主义视角分析《红字》中海斯特白兰的形象 197 英语与汉语中的称谓研究
198 从文化角度研究中英礼仪模式差异 199 《瓦尔登湖》生态批评视角分析 200 原罪论与赎罪观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第二篇:中英文化问候语的差异
第三节:问候语的差异
问候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行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见到朋友或熟人都理应打声招呼。但中西方的问候用语却有所不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不注重中西问候差异,就会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例如:词不达意,或不符合表达的习惯。这就会导致不必要的误解,产生尴尬。这些都是我们应学会避免的。
在中国见面时,往往是这样打招呼的:
“吃了吗?”
(Have you eaten? Have you had your meal?).“你到哪里去?”(Where are you going?).“你在忙什么 ?”(What are you doing? Are you busy?).在西方,一般见面时常用以下问候用语:
1.按时间来打招呼,“Good morning(早安)!”、“Good evening(晚安)!” 2.谈近况 “ How do you do(你好)!”、“How are you(身体好吗)?”“What’s going on with you recently(最近如何)?”、“How’s everything going(一切都顺利吗)?”、“Long time no see.How are you(好久不见了 , 你好吗 ?)”、“How is your husbandwife(夫人丈夫好吗)?”、“ Is everything all right with the children(孩子们都好吗)?”、“Have you been on holiday(最近休假去了吗)?” 3.谈天气,如“It’s sunny。”或“what a bad day,isn't it?”“How do you like the weather here(你喜欢这里的气候吗)?”
注意:对新结识的人一般以谈论天气为问候语。或者以其他与个人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为问候语例如: “Is this your first time to be here(你这是第一次来我国吗)?”、“How long have you been here(到我国来多久了)?”、“Is this your first position abroad(这是你在国外第一次任职吗)?”。“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ity(你喜欢我们的城市吗)?”
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而且在相互问候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然而对非常看重隐私的西方人来说,汉语中的问候语有时因太具体而有干涉隐私之嫌。因此,不能把中文的招呼用语直接翻译成英文的招呼用语。问候中禁忌的话题
在寒暄问候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有些话题在西方国家是不适合交谈的。西方人不喜欢谈及自己的年龄、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例如在英语国家的人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 , 从不去问价钱多少;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 , 也不会去问上一句“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至于收入多少 , 更是不能随便问的事。英语国家的人对年龄的看法与我们大不相同。在我国 , 老年人受到尊敬 , 而在英语国家却是“人老珠黄不值钱” , 老年人意味着得不到尊重 , 意味着被社会所抛弃。因此在西方 , 老年人绝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缘由
文化背景不同,由于千年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男男女女不会以别人的外貌、着装作为问候,而以人品、才能、智慧作为谈话中心。西方对新的东西很稀奇,很容易对新车、新衣服、新的发型产生关注并对这些进行称赞。
地理环境不同对口语交际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英美国家大部分都是属于岛国, 以英国为例, 英国是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 四面环海, 属于温带海洋气候。语言上也就有了与气候相关的特定性。所以英国人最常问候的就是天气,人们见面寒暄、打招呼一般都是先讨论天气。中国横跨亚欧板块, 四季更替, 人民常常吃不好穿不暖, 所以见面第一句习惯性的会以“吃了吗”,他不是在问你是不是真的吃的, 只是见面打招呼而已。
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区别,西方主要信仰基督教,希望得到上帝的救赎,信奉基督教教义。而中国则以儒教为主,强调“仁、善”,倡导尊老爱幼。在不同的思想体系,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会有很大的不同,文化差异就会存在,中西方的口头言语交际会有所不同。
说一说:
中西方问候语有什么不同? 中西方问候语禁忌是什么? 中西方问候语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篇:从文化的角度观看中西方传统园林的差异
从文化的角度观看中西方传统园林的差异
杨盛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艺术系,广州,511370)
摘要:作为高级文明象征的园林体系,中西方的造园手法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层的分析,并指出差异背后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原因。最后针对广州市园林的特点,简要阐述了其园林构建过程中应具备的理念。
关键词:中西园林;文化;建筑;差异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garden style from the standpoint of culture Abstract: As the symbol of high-ranking civilization, there are striking differences in the garden style between Chinese and occident.In order to inherit the excell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we should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carefully so to realize ourselves and realize the world.Then we can inherit or refer to or develop or innovate on the basis of ourselves character.Key words: Chinese and occident garden civilization;architecture;difference
一、从我国园林的建设现状看待文化理解的必要性
从题目来看,拿“中国”与“西方”进行比较似乎并不合适。但在1954年维也纳召开的第四届国际风景建筑师联合会(IFLA)上将世界造园系统最终归纳概括为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自然山水式园林和以法国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几何规则式园林两大体系。因此,拿我国的园林出来与西方的进行比较就有其可行之处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风景园林事业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城市环境也因此大为改观。然而,过快的发展步伐导致了过短的建设周期以及理论的相对滞后,从而又导致了盲目西化和城市特色的缺失。笔者认为:园林建设蕴含着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并且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它不是一个短期的存在。如果不加思考的盲目建设,其结果将是发展得越快越不利于城市环境的优化。实际上,一定文化对于外界的影响力的大小并不简单地取决于文化自身的价值与合理性,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与这种文化当下所持有的军事、经济和交通的力与势有关。因此,在建筑上我们不必因为西方经济的强大和其建筑理论的扑天盖地而过于崇拜,一味的求新、求大、求“洋气”。而是应该结合自己的条件和特点仔细的分析,冷静的选择。
之所以比较中西方造园艺术的差异并不是为了一定要比较出一个高下优劣,或者是显示我们的优越性。其目的乃是更好的认清我们自己。建筑好比衣服,适合此处的不一定适合彼处。如同穿衣服之前要先照镜子一样,修园子之前要先了解我们的地理、文化与别处的地理、文化的差异。再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形式。
二、中西方造园艺术的主要差异
经过仔细的比较,笔者认为:中西方造园艺术在文化上的的差异及其根源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中国崇“文”,西方崇“理”。
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中国先人很早受到自然的恩惠与陶冶,具有博大高雅的情怀。中国的“士”之一流品,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士大夫高雅文化是园林文化的主体[1]。因此,作者简介:杨盛,硕士,女,1980年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国家中级注册景观设计师,任职于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艺术系,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中国园林最讲究的是诗情画意,在造园的过程中往往将主人的感情,理想,追求都融汇其中。园林的构建不以客观呈现于人们眼前的景观环境为目的,而是为了传情表意,达到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笔者曾经游览很多古代名园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初次游览的时候,往往并不记得园林内的具体景观。却有一种情结萦绕心头,被这种情怀所感动着,久久的挥之不去。比如耦园的夫妻和瑟,岳阳楼的天地正气。这便是中国园林意境的表现。
而西方园林的源头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园林,由于其自然环境的恶劣,在与自然的抗争中,计算与丈量必不可少,理性思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其园林建设之中使用规则的形状当然会为其工作带来更大的好处。进而在西方园林建造方面其主要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在比例说”,并由此推广出对称、和谐、规则等形式美的原则。建筑师们十分注意审美现象的数学基础,力图找出最美效果的经验性规范。从而,西方园林常以建筑为中心,十分注意建筑或者各个园林元素本身的表现,较少的使用象征性的手法,并采取规则式构图,就是树木,石头也常常使用雕刻的手法修饰成规则的几何形状或者是具象的人工形。并且园林的总体布局让游客能清楚的感受到其大,其直,其整齐。与中国园林的建造尽量的使用自然形,在组景时采用象征,比喻等手法,追求自然而然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另外,由于中国园林的文人特质,而琴、棋、书、画是中国文人的基本修养,中国园林的整体设计也具有极大的综合性,西方一般借助的是符号差异不大的艺术门类加以综合,即主要借助雕塑、工艺等造型艺术来丰富和充实园林,这与中国园林除造园元素以外,也将诗文、词曲、书画、金石、戏曲等艺术门类通通摄入其中是大相径庭的。中国园林是综合美,给人以全方位的艺术感受,更加深化了中国园林的美学意蕴。
(二)中国园林讲究自然与人的融合,而西方园林体现人类和自然的分立。
中国秀美的江山,培养了早熟的山水审美意识,自然风景成为园林胎生的土壤,也成为园林模山范水的无上蓝本。中国园林在建造的过程中依山取势,就水挖池,巧于因借,讲究取法于自然之趣,最后的结果则追求“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中国园林与自然相亲,借托山水,我们可以移情,借托山水,我们可以移意,苏州拙政园中梧竹幽居亭有一幅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这种借风借月是一种移情;孔子曾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种乐山乐水,因为水象征智慧,山象征仁德。这便是一种移意。中国园林在精神上要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由,这种自由就是与宇宙的精神相通,与神灵相通,与道相通。在中国人看来,人之所以从自然找到知音,是因为人与自然的本质属于一个整体,这就是道2。因此,中国的文化处处体现在一个“和”字,中国的造园艺术处处体现了自然与人的融合,这就是中国园林的最高精神“天人合一”
相形之下,西方传统庭园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埃及,那里雨水稀少,没有大片的森林,也没有秀美的山川,这里的人有很强烈的“绿洲情结”,庭园由菜园和果园发展而来。这本就是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2]。设计本身就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干预与改造。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西方始终是人类中心主义。西方经历了神学统治占主导和理性统治占主导的不同时期,在神学统治中,人类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人和自然是对立的,人主宰着自然的一切。后来人们借助古希腊罗马的文化精神反抗宗教神学的压迫,通过文艺复兴运动,逐渐将上帝从神圣的统治宝座上赶了下来,恢复理性的尊严和自由的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转向征服、操纵和改造。纵观西方环境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其中经历了从古代人类中心论,到神学人类中心论到现在的现代人类中心论,这样一个过程。人类总是处于中心位置,而自然总是站在人类的对面,如表-1所示。
表-1 西方人类中心论的发展历程
由表-1可以看出,西方遵循的是人和自然对立的二元论,强调人类的中心作用。
其实我国的自然论和西方的对立论是各有优势的,中国与自然的和谐,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但是,随着各国科技的发展,在自然当中留下越来越多的人工的痕迹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自我发展显然与之存在某种程度的矛盾。落后就要挨打,这也是我们经历百年的屈辱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而西方的对立论对于人类认识自然以及自我觉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促使了工业革命的产生。但是也容易使人类陷入贪婪,杀戮,盲目,混乱的境地。西方世界自古以来就比中国动荡得多。并直接导致了现代的环境危机。如何取得两者之间的平衡是我们有待思索的问题。
(三)中国的内向与西方的外向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古就有很发达的农耕文化,人民安土重迁,自给自足。加之中国与其他的文明中心相隔遥远,且有重重阻隔。使得中华先人长期以来独立发展,聪明勤劳,发展了灿烂的文明,也滋生了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和中心意识。虽然中华大地四限以外自秦汉以来已有所了解,但是,中华民族基本上仍表现为,在传统的四海范围内的多民族内向凝聚。
中国园林的内向性反映于其目的上的家庭本位,中国园林多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都是服务于“家庭”的园林,造园本身就是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和睦,为了增加家庭成员的修养和归宿感。从客观上,中国园林的建造增加了家庭成员深处其中的满足感和安逸感。
反映在造园艺术中,则体现为其恒定的自然式园林的景观模式、闭合式的壶天模式、面水背山的风水佳穴模式及四面围合的须弥山模式。总之,反映了中华文化内向特色的封闭内向和多功能的特色形象体现在园林设计及总体布局的方方面面[3]。
中国文化的内向性导致了其恋旧,守旧的情节。然而,正是由于其内向性,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发生文化断层的国家。虽然也多次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和侵扰,但它始终保持着其文化的统一性和包容性,而没有被外来文化所改变[4]。
西方则与此不同,西方的骑士阶层,“政教合一”的体制,使欧洲中世纪成为贵族庄园经济为基础的小国寡民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战争频繁;不同的文化相互替代。西方园林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形式、风格迥然不同,古希腊的“柱廊园林”、古罗马的“山庄园林”、中世纪的“教会园林”或“城堡园林”、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台地园”等,此起彼落、更迭变化,呈现出各个地区不同形式、风格的互相影响、融合变异[5]。
三、对现存广州园林的思考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各自有对当地景观文化特点的适应性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和巩固的。因此谈到现代园林的建设不得不从其大的宏观条件分析入手,继承前面的经验同时融合新的时代特征才是稳妥和快捷的。这几年广州市的园林绿化发展迅速,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公园达 191个,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34m/人,绿化覆盖率达 34.4%[6]。成绩是可喜的,但思路还可待进一步理顺,笔者认为从历史及现实条件入手,可沿着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去思考:
(一)园林景观与文化传统及地区特色相结合广州是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相对江南园林以文人骚客、北方以政客官僚为主的情况,岭南造园主要由商人主导。商业文化对造园的渗透无处不在,突出的表现在空间实用性、宅园一体等。早在清代,就由于商业资本的介入引发园林与茶(酒)楼的融合,形成了新的城市
3公共空间。成为茶(酒)楼附设的园林相较于富丽堂皇的皇家园与附庸风雅的文人园,更贴近市民群众的生活,使园林成了城市消费的一部分。表现出强烈的世俗趣味。在现代园林建设中,这一特色仍然存在,如何对岭南文化的特色加以分辨、取舍和引导,现代商业环境与园林造景是不是也可以很好的结合以及能否让民众也能有效的参与到园林决策和建设上来,是一个有待思考的问题。园林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是除文字,图像之外的活的文化信息。处理好了,对外地人会留下鲜明的印象,对本地人则有很好的感召。
(二)城郊村的不同方向
广州由于其历史性,有很多已经形成特色的园林。如鲜花斗艳的“云台花园”、以休闲为主的“ 流花湖公园”、白云山风景区,纪念性公园“黄花岗公园”等。在广州市公共绿化与市民居住空间被压缩的情况下,首先应重视对这些现有园林的完善和维护,深化其特色并将之与周围的居民生活相融合。在此前提下,新发展的园林应与已有绿化景观相联系,并可适当与科普、展示、娱乐等其它实用功能相结合。同时,重视其街道,小区,商业空地等组成部分的景观建设。响应有些学者提出了“大园林、小景观”的思想。而于城郊和乡村,则应重视对原生态的普查,修理和保护。使自然特色及地域特色深入人心。在此过程中园林、林业、农业、城建、文化、交通、旅游、环保等部门应齐心协力,为一个共同目标,彼此支持,各尽其责
(三)重视对当地气候与当地植物的研究
广州市地处亚热带地区,全年平均气温在20~22℃,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1600mm以上,有数千种植物种类可供选择,有些还颇具地域特色。但事实上,能较方便取用的树种和观赏植物的应用种类都并不是很多。因此应加强对本地植物的研究。
总之,继承我国优秀的造园理论,开创岭南园林的新局面,是园林工作者的职责。
四、结论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还有很多细节的方面,比如西方的建筑原则和中国的绘画原则,对水景的处理方面中国园林以“泄”见长,西方园林则以“喷”取胜等等,本文仅从文化的角度入手作一个简要的叙述。中国园林作为一种极为生动的文化载体,是我国古代文化心理自然流露的产物,比起西方的园林,更直观地反映了我国各历史时期特定的文化心理与精神信息。在现代化的建设当中,我们应该审慎的对待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取舍、借鉴和创新,以便更好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祖国的再次辉煌起到应有的推助作用。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文化,无愧于我们的土地,无愧于我们的血性。
参考文献
[1] 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 米歇尔.柯南, 陈望衡译.城市与园林——园林对城市生活和文化的贡献[M].武汉:武
汉大学出版社,2006.[3] 陈植.园冶注释[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4] 王鲁民.“着魅”与“祛魅”——弗莱彻的“建筑之树”与中国传统建筑历史的叙述.ABBS建
筑论坛
[5] 黄莉群.生态园林[M].济南: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6.[6] 沈虹.试论提高广州园林建设水平的新思路[J].广东园林.2006.[7] 李彦军.中西传统园林自然空间构成的人文差异[J].山西建筑.2008 [7]
第四篇:从餐桌礼仪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觉醒》与《欢乐之家》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权思想之比较 2 Women’s Image in Pygmalion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分析 从《河东狮吼》与《套礼服》的对比中分析中美婚礼的差异 5 透过《丛林》看美国梦的破灭 《傲慢与偏见》折射出的奥斯汀的婚姻观 7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 8 浅谈《永别了,武器》中的感伤主义 浅析《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 理想之梦的破灭——探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 11 《雾都孤儿》中南希双重性格分析 12 英语旅游广告的文体分析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14 培养中学生认识并有意识的使用词汇记忆策略 15 解读托尼•莫瑞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成长主题 16 文化视角下的英汉委婉语翻译探讨 论《最蓝的眼睛》中女主人公佩克拉的家庭关系 18 王佐良《雷雨》中的汉语俗语英译的信息减值研究 19 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二重世界 20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英汉禁忌语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策略的比较研究 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23 从孤独心理学解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中老年人的心理 24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 25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策略研究 26 浅析《蝇王》中的人性黑暗 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28 托尼•莫里森《柏油孩子》的后殖民生态批评解读 传统美德与反传统个性的结合——《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 30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 31 英汉动物习语对比研究
英文电影名称翻译中文化顺应的影响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
简与林黛玉性格及命运对比 35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金融英语的规范性及翻译策略研究
浅论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以《老友记》为例 38 林黛玉和简.爱不同命运的对比 39 从旅游看中美核心文化差异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意向分析
对比分析中西方魔幻影视中英雄主义——以《哈利•波特》与《西游记》为例 42 背叛与救赎:从佛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追风筝的人》阿米尔的成长 43 从文化角度谈美国俚语的汉译
从《时时刻刻》看三种不同身份的女性与现实的抗争 45 美国梦的文化观察
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及其能力的培养 47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美剧字幕翻译
试析《伊坦弗洛美》中细娜的药品与乡村生活的不和谐性 49 从电影《弱点》看美国的家庭教育
索尔•贝娄《挂起来的人》的存在主义解读 51 从心理语言学谈提高新闻英语听力的新模式 52 《我的安东妮亚》中安东妮亚的成长 53 商务英语中的冗余现象及语用功能
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与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幽默解读 55 An Ecocritical Analysis on Lady Chatterley’s Lover 56 电影《死亡诗社》中的教育意义
解析女性主义在DH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人物塑造中的体现 58 论被动句的翻译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 60 论中西方交际方式的差异
《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及其现实意义 62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 63 从古至今的吸血鬼文化
福克纳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士兵的报酬》为例 65 对《最蓝的眼睛》黑人的悲剧命运的分析
梭罗的《瓦尔登湖》和道家思想在自然观上的比较 67 报刊杂志词频分析与大学英语教学中词频分析的比较 68 从心理学角度看哈克贝利.费恩的性格 69 浅论广告语汉译的美学效果
浅析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策略运用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73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
浅析中西价值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 75 被忽略的人群--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女性角色分析 76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77 劳伦斯与安妮宝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 79 英语系动词语义属性及句法行为研究 80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玛姬的性格
探析《呼啸山庄》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83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对比分析
浅析《两个新嫁娘》中的不同婚姻观 85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 86 《海的女儿》中安徒生的悲剧情结分析 87 从自然主义视角分析《嘉莉妹妹》
中译英口译活动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实证研究 89 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
90(英语系经贸英语)论苹果公司的撇脂定价策略 91 从谈判风格看中美文化差异
哈克贝里·费恩与汤姆·索亚性格的对比分析 93 分析《雾都孤儿》中的讽刺手法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浅谈汉语“一”字成语翻译 95 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 96 论新闻英语中隐喻的运用及其翻译技巧 97 论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汉译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9
中美在非正式时间方面文化差异的研究 101 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阶级面面观 103 从电影《阿甘正传》看二战后美国价值观 104 英文商务信函中的礼貌策略研究
从《透明的东西》探讨纳博科夫的时间意识 106 初中英语说写技能综合教学研究
国产电影字幕归化与异化研究--以《集结号》为个案研究 108 论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贵妇画像》中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选择 110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111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
Strategies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 from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113 A Study of Angel Clare’s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14 中法餐桌文化对比
从翻译审美分析食品品牌名称翻译的原则及策略 116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 118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 119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读者与作者的断裂——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女权主义解读 121 论小说《哈利波特》中的魔法世界
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
The Influence of Bob Dylan and His Works on American Social Movements 125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 126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 127 中国英语初探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叙事技巧分析 129 从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性主义观点看《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形象塑造 130 英汉颜色词隐喻的认知比较与研究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
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看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感召力 13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4 D.H 劳伦斯《盲人》中的人文主义研究
Pecola’s Blues--A Reading of The Bluest Eye 136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獠牙》 138 广告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全身运动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40 中美商务接待文化差异
图式理论分析中国网络流行词翻译 142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 143 中英禁忌语的异同性分析
An Analysis of Angel's Ambivalent Personalit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45 课堂英语教学与网络英语教学的对比
Memory Theor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147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148 论英语教学中交际法应用的困境及其解决之道 149 关于鲁宾逊的精神分析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 151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
152 论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创作风格 153 美剧《欲望都市》中女性语言的语用分析
154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精灵鼠小弟》中的动物形象分析 155 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论语》英译 156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象征意义 157 汉语中叠词的英译策略
158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
159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 160 英语经济新闻标题翻译在模因传播中的分析 161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浅析及其解决方法 162 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中的男性探究
163 《阿甘正传》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婚姻观比较 164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
165 论文化背景对跨文化英语口语交际效果的影响
16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Eyre and Vanity Fai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ess in Victorian Age 167 杰克•伦敦《海狼》中海狼拉尔森的性格分析 168 英汉委婉语及其相关文化心理解读 169 从关联理论看电影字幕翻译策略
170 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
171 女性的自我迷失与回归—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蒂凡尼的早餐》(开题报告+论文)172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s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73 浅析《蝇王》中的人性黑暗
174 A Brief Study of the Impact of Affective Factors o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175 新闻英语的特征及其翻译
176 电影片名翻译商业化所引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7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Puns in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178 论《佛罗斯河上的磨坊》中的象征意象以及悲剧结局 179 英语新闻中委婉语的社会功用
180 从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看印度的社会问题 181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研究
182 虽不起眼,但不可或缺:从《洛丽塔》中的小人物看亨伯特悲剧的必然性 183 从文化视角浅析英汉数字的翻译 184 游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85 浅析肯德基在中国的本土化策略 186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187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
188 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 189 笛福《鲁宾逊漂流记》中鲁宾逊形象解析 190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 191 从《蜘蛛侠》系列看美国的英雄主义 192 自我毁灭——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必由之路 19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94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 195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in Wallace Stevens’ Poems
196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
197 浅析英语粘着词素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198 浅析《老人与海》中人对自然的态度
199 美国“寂静五十年代”的骚动——《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分析 200 试析《旅游巴士》中的犹太文化内涵
第五篇:中英青少年足球文化理念差异
中英青少年足球文化理念差异 ———英国伯恩茅斯学习有感
黄 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0一团学校)
英国作为现代足球运动发源地和足球强国,青少年足球发展水平远在中国之 上,在发展青少年足球和校园足球的很多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英国青少年足球面向的人群是5-21岁的儿童、少年、青年。基本涵盖了一个人从学龄前到大学的整个时代。英国青少年足球并非为培养足球运动员而存在,因为英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理念是:“让所有的孩子有机会踢球,让所有喜欢足球的孩子不会离开球场,当然也不会失去一个足球天才”。
英国很多足球苗子16岁就进入职业足球俱乐部的预备队,青年队,但他们同时也是在校的初,高中学生。他们只有进入评估,考核后才能进入专业队,包括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等,不合格者即使足球天赋再高也不能进入专业队。学校、专业足球俱乐部进行评估,目的是确保所谓的“足球苗子”不只是具有足球的天赋和技能,而且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学生,进而在未来踏入社会后具有良好的择业和生存能力,所以,在英国几乎不会出现放弃学业,专攻足球技能的中国式运动员。
依靠雄厚的青少年足球基础,英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每年都可以从18岁的青少年中挑选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英国的青少年足球发展体系并不是以发掘足球苗子为目的存在,这与中国体育主管部门开展足球活动往往与竞技目标直接挂钩截然不同。
为职业俱乐部输送后备人才,是英国发展青少年足球的自然结果,成果最终成什么样子,其实英国足球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并不关心,他们最关心的是怎样让足球帮助青少年成长,进而有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足球运动中。
英国足球运动的真正生命力来自于青少年的广泛参与,他们以后会是足球运动的粉丝、宣传者和传播者。无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还是普通足球爱好者,通过足球运动实现了全面发展。英足总也相信,足球吸引青少年的关键,不是单纯的依赖他们对足球的兴趣,而是足球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的强大。“增强青少年的团队合作意识、荣誉感、自信心,提高身体素质和应对挑战困难的能力”。正是足球的这种教育功能,获得社会、家庭的支持,才是孩子参加足球活动的关键因素;才是足球教育功能的根本体现;才是社会、家长、教练、孩子意识的重合。英国足球运动正是这样:社会家长支持;教练乐意;孩子快乐的完美结合。这正是中国足球缺失最严重的一面。
英足总对教练员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教练员必须通过多方面的考核,持证才能上岗,教练员分A、B、C、D、E、F六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着不同年龄段和层次。每个级别都有着职业准则和行为规范,每个教练员都认真的遵守教练员的规则。英国的足球为人的成长服务,而不是让人为竞技目标服务,这也不能不说是中英开展青少年足球的理念差异。
庞大的赛事体系,从职业到业余,到草根。英国联赛大家都非常熟悉,英国的青少年足球比赛也一样,组织庞大而严密,青少年比赛也依照年龄分为各个组别。从资料显示,英国2600所学校,1800所学校参加各级别的青少年联赛。包括各种足球俱乐部共计3700所学校及俱乐部,13700余之青少年足球队,300万名青少年运动员。在英格兰地区用于开展青少年足球活动的场地为3500余个。在英国,足球场是学校必备的体育设施,有些学校还不止一片,除此之外,遍布城市、乡村的体育场地也供青少年使用。英国每个固定的时间周三下午、周六等,或闲暇时间都能看的青少年足球比赛和其它运动的身影,英国虽小,不及我国有些省的面积和人口,但这种足球环境和氛围在国内是无法做到的。足球场地的缺乏是我国开展校园足球最大的困难之一。
英国青少年足球比赛经费是无后顾之忧的。英国有规定,每一类青少年比赛均由政府提供支持,如校内比赛由教育部解决,校际间的比赛由文化部提供,地区间的比赛由英国体育局负责,国家间的比赛由国家体育理事会资助等等。青少年足球比赛均由英足总督导,还有各种志愿者组织及学生家长为之服务,因此青少年足球运动不再是学生和学校的事,也成了社区和家庭的事。中国是“谁都管,谁都又不管”的局面。
英足总的这种理念是足球文化的理念,更多注重的是足球文化的影响力,更注重青少年足球活动的普及和发展和教育意义。我们要借鉴英式的青少年足球发展理念和实施办法,夯实青少年足球基础,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足球成绩将水到渠成屹立于东方,屹立于世界。
通过中国教育部大体协与英国文化部协调配合,届时,将有更多优秀的中方教练员走出国门,他们将学习国际上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引领中国学校体育事业,健康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