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正中学第二届“以体养正”趣味运动会开幕式讲话(20150309)
养正中学第二届“以体养正”趣味运动会开幕式讲话(20150309)
老师,同学们: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指引下,在这春光和煦,百花烂漫之际,养正中学第二届“以体养正”趣味运动会胜利开幕了。首先让我们用热烈掌声为本次运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同学们,我校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我们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真正做到全面发展、张扬个性。趣味体育运动会就为同学们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
养正中学第二届“以体养正”趣味运动会是一次群星闪烁的盛会,是同学们展示自我、锻造自我、悦纳自我的最好契机,是对学校学生形象和雄厚的体育实力的一次大检阅。同学们,检验你们特长的时刻到了,发挥你们的体育特长、展示你们的体育才艺的机会来了,赛场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汗水在这里挥洒,青春在这里闪光,力量在这里体现,智慧在这里产生。胜利者收获着喜悦,参与者享受着力与美的欢乐。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期望你们从这次体育盛会中去享受成功的喜悦,体味拼搏的乐趣,寄托成功的希望,去创造崭新的未来!
今天,我向本次运动会的组委会及全体师生提出殷切的希望:希望全体组委会成员各负其责,圆满完成本次大会各项工作,希望全体裁判能够执法公正、公平;希望全体运动员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希望所有啦啦队遵守大会纪律,喝彩有序做文明观众。希望全体师生继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优良传统,切实注意各方面的安全!最后预祝养正中学第二届“以体养正”趣味运动会圆满成功!
谢谢!(通知:初一周二第8节,初二周二第9节,高一周四第9节,高二周五第9节,第二周波涛汹涌,第三周袋鼠接力;第四周滚风火轮,第五周障碍接力)
第二篇:2009~2010年养正中学德育工作计划
2010—2011学养正中学德育工作计划
养正中学政教处 保卫处 2010年8月10日
一、指导思想
本学,我校德育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工作理念,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
以创建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为动力,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根本出发点,以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重点,以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机制为保证,在广大教职工中大力弘扬“三平”精神,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三全”德育模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工作,着力提高德育队伍管理能力。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积极开展“三项”教育活动(品德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在巩固常规建设中彰显德育特色,探求德育亮点,推进素质教育,推动良好校风形成。
三、工作要点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深化传统教育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永恒的主题,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和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决心,是学校德育工作主旋律。通过开展征文活动、板报评比、诗歌朗诵、主题班会、观看影视录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增强师生爱国、爱乡、爱校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做好学校每周一升国旗活动,结合中秋节、国庆节、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等重大节日以及校运会、文娱会演、科技艺术节等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乡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端正理想信念,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2、以容止规鉴为抓手,强化道德规范养成教育
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确立每学期的第一个月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狠抓落实《养正容止规鉴》,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和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进一步完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加强校园常规值班督促、检查、反馈工作,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师生自觉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做好课间操、卫生评比等检查评比工作,严肃考风考纪,严肃校风校纪,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
要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通过爱的教育,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推而广之培养学生感天地之恩,保护环境,珍爱生命,自立自强。
3、以新课程实验精神为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要充分发挥学科主渠道和校本课程的德育功能,进一步推进学生成长记录袋创建工作,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继续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以年段为单位,全员参与,确定指导对象,明确导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工作中的有关原则和制度。定期组织导师进行交流研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以实现学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三全”德育教育的工作目标。要进一步夯实我校社会实践基地,广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空间,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社区服务机制,引导学生热心社会公益,培养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思想感情。要建立健全学生的表扬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4、注重安全、法制教育,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要进一步开展安全宣传与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和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多方配合,责任到人原则,继续签定安全责任书。建立和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及预案制度。重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游泳安全、传染病防治等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落实“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各项工作要求。认真做好“五五”普法工作总结,策划启动“六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校园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图片展览、观看法制教育影像等,积极开展反邪教和拒绝毒品教育活动。加强网络管理,崇尚科学,严防邪教和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对校园的渗透。充分发挥学校绿色网吧的作用,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加强与镇综治委、公安派出所的联动机制,做好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特殊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学校心理咨询室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值班辅导咨询,要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和调动更多教师积极参与,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要进一步办好心理健康教育论坛和心理网站,并做好个案的研究、资料的积累工作。
5、进一步完善德育机制,全面提升德育队伍工作能力
本学年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一是树立责任意识。明确职责,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年段长是年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二是继续实施完善班级工作量化综合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听课制度,完善学校卫生管理机制,落实学校安全保卫责任管理制度等;三是完善“十佳班主任”评选工作,继续做好班主任工作论坛和德育论坛工作,探索德育创新形式和途径,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做好学生问卷调查与学生座谈会工作;四是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与锻炼。五是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建档工作。通过完善制度,健全考核、奖惩机制,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继续推进学校德育队伍的建设,认真做好年段长、班主任推选工作,加强对年段长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培训、指导、评价与考核。继续实施年段班主任周例会制度,进一步拓展学校师德论坛活动,配合学校做好每年一度的师德师风评议工作,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加强对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班级等学生干部的培训、指导工作,增强合力。通过学生社团、学生党校等载体为学生干部的成长提供发展平台。
6、抓好“三结合”教育工作,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氛围
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进一步健全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开展家教交流;落实好家访工作,建立健全告家长书制度,密切家校联系,指导家庭教育,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家委会和关工委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包括综治委、公安、消防)、各级关工委及各种社团的联系,落实好学校各项安全工作,认真做好帮扶救困与扶贫工作,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关爱活动 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环境氛围。
第三篇:快乐阅读 以书养正
快乐阅读 以书养正
——三岔路小学构建“养正”文化实践报告
教育需要一种意境和氛围,它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为扎实有效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广大少年儿童乐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我校结合实际,以贯彻落实常德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全面建设“书香校园”的实施方案》为契机,积极开展校园“养正”文化建设,以书育人、以书启智、以书养德,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一、主要做法
我校组织调动广大教师,努力创设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书香文化氛围,营造书香班级,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潜心于对学生的濡染熏陶,让学生与书为伴,与知识为友,学会爱书,学会看书,让学生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童年,让校园、让班级“墨香弥漫,书声琅琅”。
1、明确了“总的”指导思想。以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全面建设“书香校园”的实施方案》为依据,以建设幸福校园为目标,引领广大师生“走进五千年文明、品读祖国经典美文”,以经典为友、以名著为伴;引导师生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认知。以“读书、启智、明理、做人”为主题,以“阅读积累”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师生及家长的读书热情,营造书香氛围,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高雅的审美情趣,促进优良学风和校风发展,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2、培育了“养正”办学理念。古语云: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小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校将“正身”和“正心”作为育人的基本目标,让学生在启蒙阶段就能修身养性,追求正气,学做正人。“养正”是学校工作的一个核心和圆心,学校的课堂教学、德育工作、特色活动、学校管理等,皆围绕这个“正”字展开,力求达到“正”字这个目标。把“以武养正、以责养正、以书养正、以艺养正、以情养正、以礼养正”等落实到“育人为正”的各个环节,从而为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完整的人生奠定一个坚实而厚重的基础。
3、确定了“多维”活动目标。我们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广”的策略,确定了立体式的活动目标。在总体目标上,我们提出:通过广泛开展阅读活动,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锻造一支一支政治合格、适应新课改需要、专业扎实、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奋发向上的师资队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此总目标为指导,我们确定了活动的三维具体目标。一是学生发展目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掌握基本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展示能力,促进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发展。二是教师发展目标:建设学习型组织,提升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锻造一支政治合格、适应新课改需要、专业扎实、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奋发向上的师资队伍。三是社会发展目标:提高家长读书意识,激发家长读书热情,树立好读书的形象,形成社会、家庭、学校和谐的读书氛围,掀起全民读书热潮,构建学习型学会。
4、抓实了“特色”主题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以家长为辅助,以考核为监督,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形成了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的好书面。这些主题活动包括:⑴开展“我读书、我快乐”活动,营造“书香班级”、宣传“书香家庭”;⑵实施“五个一工程”活动,即建设一个阅读阵地、建立一个图书角、举办一届读书节、上好一堂课、落实一月或一期读书计划;⑶开展“三个共”读书活动,促进校长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家长与孩子共读,共享读书快乐;⑷每学期举办1-2次教师读书沙龙活动,交流读书经验与心得;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提升学习效果;⑹评选表彰“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活动,以期达到激励先进的示范效果。
二、活动成效
活动开展以来,我校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长”的思路,围绕“读书、启智、明理、做人”的主题,提出“沐浴书海,塑造美好人生”活动口号,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优化阅读环境,让校园处处弥漫书香气息,构建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教师队伍充满活力的学习型校园,取得了几方面的成效。
1、浓厚的阅读环境和氛围已然形成。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能使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成为小学生个体的无意识行为,使其自然进入阅读的实践之中。因此,我校在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推进了五个建设:一是让图书走出图书室;二是让每个班级充满书香;三是让每扇墙壁飘书香;四是让校园形成多元化读书网络;五是配备高标准的教师阅览室。学校每年购置新图书用心充实图书馆,并利用学校阅览室开设图书阅览课,供师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摘抄自己需要的资料;要求每个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读物,共享课外读物;倡议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建立“个人书橱”,买书、订报纸杂志,帮助和指导孩子藏书、读书。目前,我校已形成个人书橱、班级读书角、学校图书室三级读书网络,校园阅读环境和氛围浓郁,师生们充分感受到了“走进校园,享受阅读,充实自我”的内涵。
2、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尊重。在活动中,我们教师不带着“非得给些价值观”的使命来导读,决不压制孩子的奇想与乐趣,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让阅读走进孩子们的内心,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求知识,提高课外阅读的自主性,克服依赖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喜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因势利导地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籍。如,结合国庆节,向学生推荐一些介绍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壮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后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再如,推荐知识丰富的《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趣味性强的《格林童话》及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朱自清散文精选》等。学生们普遍感觉到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文学修养,阅读的习惯正日益养成。
3、广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素质教育明确提出了要求: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及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通过一个时期的“快乐阅读”活动的开展,我校师生倍感受益匪浅。我们的学生具备了相应年龄阶段的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学会了注重情感体验,在课外知识方面有了较丰富的积累,很多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读写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特别是高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初步学会了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几点经验
读书能增长人的见识,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提高写作水平,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我校把“实施快乐阅读,打造幸福校园”作为建设目标,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经验。
1、加强领导是保障。为落实好常德市教育局的部署,我校成立了“书香校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文礼刚担任组长,其他校领导丁美容、李惠君、潘铁兵、田国森、颜玲任副组长,负责整个创建活动的部署、组织、协调和考核工作。同时还成立了“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实施小组,由丁美容、廖秋华、田国森、颜玲、刘高和各班班主任、课外指导老师担任成员,负责创建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落实与贯彻,确保学校创建“书香校园”步骤的每一项措施都责任到人。全校上下形成了“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格局,确保了整个创建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
2、长效机制是关键。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长效机制作后盾,才能一以贯之地推行。我校在落实常德市教育局的部署中,建立了自己的工作机制,作为刚性规定予以坚持施行。一是充分利用校本教材——《三岔路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教程》,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二是开学初,学校、班级、个人都按要求制定相应的计划,保证阅读的计划性和长期性。三是充分利用在校时间,保证阅读时量,具体规定为:早晨20分钟自由阅读、中午20分钟老师指导阅读、课间休息等零散时间自由阅读、每周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40分钟。四是学生课外阅读书目都由课题组、语文组共同研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推出。学生阅读书目分为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两大类,越到高年级阅读量就越大、阅读面就越宽。五是明确阅读要求:三至六年级学生要有读书笔记,每周至少写2篇,教师须一个月批改检查一次。期末学校进行优秀读书笔记考核、评选。六是制定家校联系卡,加强阅读情况跟踪与信息反馈。
3、师长参与是表率。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老师和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整个创建活动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老师和家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向教师和家长推荐阅读书目,使他们的读书活动有的放失。我校教师除了与学生共读一本书之外,推荐阅读的专著涵盖教育名著、理论视野、教改实践、教育人物等方面,共计100本,可以称得上是“读100本好书”活动。学校还结合“校园读书节”,每年都开展1—2次 “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亲子共读活动,旨在将家庭引入到热爱图书、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的行动中来。为此,我们印发了《书香校园行动告家长书》,要求家长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在《家校联系册》上签字;围绕读书活动,我们充实了家长会、家长学校的活动内容,目标非常明确;注重发挥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书香行动”的有力支持者、宣传者和直接参与者、建设者。与此同时,我们还为学生家长推荐了近30本好书,都是关于家庭教育、孩子成长方面的书籍,以帮助家长们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感,掌握家庭教育的好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4、活动激发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能点燃兴趣的火花。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我校通过精彩的主题活动,促进“快乐阅读”活动得到了升华。一是举行了“点燃读书激情,营造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校长的讲话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思想动员,极大地引发了师生们的读书热情。二是结合毕业生“文明离校”,在六年级开展了“捐献书表深情”活动,在一至五年级开展了“献一本看百本”献书建图书角活动。三是每学年都举办一次学生“图书交换市场”,让学生进行将自己阅读过的不想珍藏的图书与其他同学交换,实现资源共享。四是以班级为单位,以读书知识竞赛、读后感交流、读书征文、经典篇章诵读、课本剧比赛、辩论赛等活动为载体,适时举行“读书展评”活动,树立起读书活动先进班级、优秀辅导教师和优秀学生典型。
6、经验交流是促进。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效果通过读写经验交流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一是各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穿插的“名人名言”、“书海拾贝”、“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学生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心得体会,在班级内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二是要求任课教师和教导处定期在黑板报、橱窗、红领巾广播、校园网等校内媒体上展示发表学生习作。三是做好了学生优秀作品搜集整理工作,推荐学生作品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或报刊推荐发表。四是开展了“校园读书节”活动,以成果汇报的形式,展示学生优秀读书笔记、班级活动成果以及教师的读后感、论文集、教育随笔和家长的读后感等。这些举措都给师生带来了创作的体验,让他们感受了成功创作的喜悦,也证明了我校“书香校园”建设取得的成果。
5、考核表彰是激励。在深入推进各项活动的同时,我校积极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完善“快乐读书”活动管理体系,促进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设计了切合学校实际的《学生课外阅读汇报评价表》和《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表》,评价内容包括“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三个方面,使学生每一次阅读汇报都能得到同学、老师及家长的评价。每个学期,学校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一个总体评价,评价结果纳入语文综合等级评价。二是建立了教师读书及导读评定制度。每学期,学校对教师完成的读书体会文章、读书摘记、文章刊载、参与论坛的表现,以及组织学生在班级开展读书活动的情况进行评定。三是建立了“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比表彰制度。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档案,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并将阅读与学生的争星活动、班级和家长的争先活动挂钩。四是建立了“学习型家庭” 评选表彰制度。学校每年评选一次“学习型家庭”,采取自愿报名、班级推荐、公开评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规定了具体的评选条件:⑴家庭成员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有学习的共同愿望,有良好的阅读习惯;⑵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学习成为家庭成员内在的需要和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较好地运用电脑、网络等现代资讯;⑶家庭有读书学习的场所及必要的设备,家庭藏书100册以上,每年购买新书10册以上。常年订有报刊杂志1份以上,并逐年增加必要的学习设施;⑷一个月陪孩子上一趟书店买一本书,一天保证孩子有一小时的读书时间,家长每期与孩子共读并交流一本书。
用阅读引领成长,让师生在阅读过程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浸润先进文化的滋养。打造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为师生精神的成长提供一个和谐的乐园。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健康全面地发展。让师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进而养成终身的习惯。
第四篇:童蒙养正——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
童蒙养正——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
二十世纪初,欧洲有许多专家学者共同讨论一个问题: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和中国,此乃人类文明之摇篮),其中三个都已经消失,唯独中国还存在,这是什么原因?欧洲学者讨论的结果,可能是中国人注重「家庭教育」的缘故。这个结论非常正确。师父上人说,家庭教育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之根,是以五伦、八德的伦常之道,落实「修身为本,教学为先」,以此蔚为后世典范。
中华民族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子有亲」,首重孝敬父母,并将此发自于天性的孺慕之心、亲爱精诚,终其一生保持不变。进而推广之,能够爱兄弟、爱家族、爱邻里乡党。《弟子规》说:「凡是人,皆须爱。」由此扩大到爱社会、爱国家、爱全人类,此乃「亲亲而仁民」的具体表现。因此,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是爱的教育。
甲、志在圣贤的童蒙教育
清代大儒陈弘谋先生在《养正遗规序》中说:「天下有真教术,斯有真人材。教术之端,自闾巷始,人材之成,自儿童始。大易以山下出泉,其象为蒙。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于是乎在。故蒙以养正,是为圣功,义至深矣。」这段箴言指明了童蒙教育的重要性。
诚如师父上人所言,童蒙养正的家庭教育首重父母尊长的以身垂范,其目标是成圣成贤,是正知正见的智慧教育。《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语阐明了童蒙养正教育的真谛。人性本善的「善」是指圣人,是纯净纯善的。圣贤教育教人从习性恢复到本性本善,是超凡入圣的教育。中国自古至今,为人父母者都是希望把孩童教导成大圣大贤,并不希望他做大官、发大财。民国以降,时至今日,圣教衰微,物欲横流,名利竞起,此乃社会**真正根源。若不能恢复圣贤教育,此**将永无止息。
远在四千五百年前,尧舜使契为司徒,来主管教育,敬敷五教,五教就是指五伦之道。宋朝的朱熹夫子在《白鹿洞书院学规》一开头就揭示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此言道出中国传统圣贤教育的原则与纲领。
众所周知,圣贤的学问是大自然的法则,它运行不辍,永恒不变,超越时空。五伦是道,天然之道、自然法则;五常是德,五常是「仁义礼智信」,随顺道即是德。五伦五常细说,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此十二德目与道完全相应。若能依教奉行,遵守自然之道,则能生活得幸福、快乐、美满,大自然的规律就是至善至美的道德。
乙、周朝皇室的童蒙教育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注重家庭教育的民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代出贤人。周朝的三太,太姜、太任、太姒,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胎教典范。
周文王母亲太任,十分注重怀孕之时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因为这会直接影响胎儿。因此她怀孕之时,眼不看邪曲不正的场景,耳不听淫逸无礼的声音,口不讲傲慢自大的言语;她从不歪着身子睡,也不偏斜着坐,亦不曾跛着脚站;她不吃气味不正、切割不正的食物,不坐摆放不正的蓆子。所以文王生下来就非常的贤明,圣德卓著。中国古人知道,婴儿一出生,睁开眼睛就会看,竖起耳朵就会听,大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都在学习和模仿,并且深受影响。此时父母应当以正面教化之,施以德教,则孩子必然受用终生,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是也。
周文王的夫人太姒,是有莘(音伸)国姒姓的女儿,她仁厚和顺、生活俭朴、恭敬老师且深明大义。文王十分仰慕太姒的美德,亲自到渭水去迎娶她。太姒效仿祖母太姜和婆婆太任的德行,勤勤勉勉,相夫教子,恪尽妇道,培养出一代明君圣哲——周武王和周公旦。
在中国古代,帝王培养接班人可谓是用心良苦。皇帝登基后首要大事即是立太子,并延请全国最优秀的老师来培养接班人。这三师即是太保、太傅和太师,合称三公。太保主要是教饮食起居、卫生保健等生活教育;太傅是教导伦理道德,及礼法的制定与颁行;太师是教导如何治理国家,即治国平天下的学问。
周武王过世时,儿子成王才十岁,所以是由周公摄政,延请圣贤人来教导成王。据《大戴礼记》记载:「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成王的太保是召公奭(音是),召公是周武王之弟,在他的治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成王的太傅是周公,周公是孔子心目中最为崇拜的圣人,他曾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注重制礼作乐,《周礼》相传即是周公所作;成王的太师是姜太公吕尚,周文王、周武王都是拜姜太公为师。蒙受父母的栽培、老师的教导,周成王果然不负众望,将国家治理得很好。他在位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刑措四十余年不用」,成就了周朝最为鼎盛的「成康之治」。
周公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好父亲,对儿子伯禽谆谆善诱。当成王封伯禽于鲁之时,周公语重心长的对儿子说:虽然鲁国的文化鼎盛,但是你千万不要以自己是鲁国人而骄傲。周公说:我听说,「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真正有德行的人表现在外都是恭敬,这才是真正的荣耀。孔老夫子一生恪守五德,温良恭俭让,待人恭敬,绝不敢轻慢任何人,成就了万世师表的盛德。
周公诫子说:「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拥有很多的财富,能守之以节俭,才能得到平安;反之,如果拥有财富而却生活奢侈,祸害就会随之而来。「禄位尊荣,而守以卑者贵。」身居高官厚爵却愈是谦卑,不敢在人上,自卑而尊人,这才是真正的贵人。「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知,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周公诫子的金玉良言,是告诫子孙的真实之语,是自己一生智慧经验之谈,教导我们如何立身处世,保全功名富贵,深值世人学习。
丙、言语步趋中的真实学问
在陈弘谋先生《养正遗规》所选录的朱夫子《童蒙须知》序文中说:「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童蒙养正的家庭教育,都是从日常生活的穿衣吃饭、读书写字、洒扫应对进退等杂细的事宜之中,培养孩子的至诚恭敬之心,成为日后进修上达的阶梯。如同弘谋先生所说:「凡一物一则、一事一宜,虽至纤至悉,皆以闲其放心,养其德性,为异日进修上达之阶。即此而在矣。」
在教导子女穿衣吃饭、言语步趋等童蒙养正教育方面,宋朝二程的母亲侯氏蔚为典范。侯氏自幼德才兼备,聪慧好学,「好读史书而不为词章」,且于政事颇有见地,深得父亲疼爱。侯氏七、八岁时,读到古诗:「女子不夜出,夜出秉明烛。」从此之后,她日暮就从不走出房阁。长大之后父亲将其许配给河南青年才俊程垧,程垧乃名臣之后,史称其「温恭待人,率以清慎」。
侯氏于归之后,对公婆非常孝顺,与夫君相敬如宾,虽小事未尝自专,必禀之而后行。且治家有法,对晚辈仁爱宽厚,对庶子视若己出。侯氏前后育有五子一女,但仅有程颢、程颐存活,她亲自教育二子,对其严加管教,未曾溺爱。据《近思录》记载,二程小时候刚学走路,走着走着就跌倒了。家人唯恐孩子啼哭,就走上前去把他扶起来,侯氏呵责说:「汝若安徐,宁至踣乎?」你们如果举止安定徐缓,怎么会跌倒?吃饭的时候,侯氏就让儿子坐在自己身边,见到儿子常常把盐、梅加于羹中以调味,侯氏就训斥、制止说:「幼求称欲,长当如何?」从小就贪图美味,长大后怎么得了!
侯氏训诫儿子不可恶言骂人,曾说:「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儿子有过失时,侯氏从未曾为之掩饰,她常说:「子之所以不孝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因此,程氏兄弟一生都不挑剔衣服、饮食,从不恶口骂人,这都是得力于童蒙养正之时,母亲优良的母教。
在母亲的教导下,程氏兄弟都成为贤德之人,且名扬天下。程颐十八岁就上书宋仁宗,希望「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引起朝野震动。后来二程都师从周敦颐求学。宋仁宗嘉祐二年,二十六岁的程颢金榜题名,出任主簿官职;二十五岁的程颐以布衣之身在京师授徒讲学,以致「斯文大兴」。后来,他在宫廷中出任经筵讲官,成为宋哲宗的老师,可谓是备极殊荣。仁宗皇帝追封程母侯氏为「上谷郡君」,以示表彰。
由此可知,母教确实是为天下太平之源,仰观前贤,为人父母者怎能不深思与反省!
丁、启蒙教育的成功典范
当今之世,习近平主席大力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家庭教育。二0一五年二月十七日,习主席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此乃真知灼见,古今皆然。家庭教育须从胎教始,且于童蒙养正之时,即以身教化之、言教导之,循循善诱,厚积德本,则三岁、七岁前所涵养的纯净纯善性情,尽其一生都不会改变。
十年前,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经感慨的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并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起各界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在民国以前,中国人的德行、学问是如何培养出来的?首先是自小于童蒙养正时期,即施以德行教育,使其品行端正,恪守伦理,深明因果。于此基础上再「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奠定传统学术的根基,目的是回归自性。其教学的方法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以此开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学者能依此行之,则一生道德学问必有真实成就,成圣成贤亦是指日可待。
中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民国时期的许多家庭之中屡见不鲜。中国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张舜徽于一九一一年出生于湖南的书香世家,父亲终身研究朴学,擅长天文算法。张舜徽禀受家学,由父亲亲自授业,后转益多师,虽未曾上过一天学,却成为当代著作等身的国学家,并于华中师范大学任教四十年。
张舜徽七岁时,父亲就以王筠的《文字蒙求》为其发蒙读本,稍长即读《说文解字》;十六岁后,开始研究郝懿行的《尔雅义疏》,并于十七岁撰写了《尔雅义疏跋》一文,奠定了文字、训诂学的深厚功底。父亲去世后,十七岁的张舜徽负笈出去寻师访友,他的姑父余嘉锡先生,是著名的目录学家,《四库提要辩证》作者,时任教于辅仁大学。张舜徽住在姑父家中,广泛求教于京城名流学者,这段期间成为他一生读书进展最速的时期。
张舜徽先生在《八十自叙》中总结自己一生的治学,始于仰慕乾嘉诸儒,从而潜心研究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而后才进一步的研究儒家经学。因此,小学和经学是他一生研究国学的基础,这个基础正是在家庭教育的浓郁国学氛围中奠定的。因此,他才得以为《说文解字》作《约注》,为郑氏经学作《丛着》,且博治子书,匡正旧史,辨章学术,这不能不归功于父亲、姑父所施行的家庭教育之效。
中国传统童子功的教学方法,曾引起现代众多教育者的深思。为此,热心于为民族培养人才的吴鸿清教授曾经感慨的说:「无数事实证明,中国传统教育曾经为中华民族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启蒙教育有很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汲取、继承,让它在现代社会重放光芒。钱学森之问不是个理论问题,而是需要用实践来证明的问题。」禀承着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的理念,吴教授在大西北的偏远乡村办起了伏羲班,取得明显的成效。他深深的相信,用童子功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戊、勤俭节约的家教德范
中国自古至今的家庭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三国时期的蜀国名相诸葛孔明,曾经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短短数言,尽述一生修德,父母之爱,发自肺腑至诚,是传之后世的箴言良鉴。
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祕书长的习仲勋老先生,年少之时很喜欢学习古文。自入小学起,擅长古文背诵,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经典,都倒背如流、熟谙于胸。他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谈举止,效仿先辈为人处世的风范,培养出忠孝友爱、勤劳俭朴的优良品德。
夫人齐心回忆,习老先生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虽然身兼要职,但是在家庭中,他不仅利用业余时间亲自照顾孩子,帮孩子洗澡、洗衣服(这是父子有亲的真情流露)。而且他自己言传身教,对子女从严要求,注重教育孩子自小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培养了勤俭节约的家风。在穿着上,孩子们的衣服、鞋袜都是接力着穿,大的穿旧了,再让小的穿;在吃饭上,掉在桌子上的米粒都要捡起来吃掉,吃完后还要用馒头把碗碟上的菜汁擦干净;在用水、用电方面,习老先生是用浴盆洗澡,洗完后留给孩子们接着再洗,然后还要用澡水洗衣服。厅堂的灯晚上很少打开,习老先生要求,只要房间里没人,一定要随手关灯。习家俭朴的作风对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习仲勋老先生给孙女起名明泽,就是希望她将来能够清清白白的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习明泽从小是跟爷爷奶奶长大的,爷爷的教育方式使她受益匪浅,连过年所收到的小红包,都是爷爷从疗养院积攒下来的小牙签,她感到很高兴,至今还保存在家里。和父亲习近平在一起的时候,习明泽从不让父亲多点一盏灯,餐巾纸也时常撕一半给父亲,一半给自己留着用,这都是得力于爷爷身教的影响。
在写给父亲八十八岁「米寿」的贺信中,习近平写道,自己与父母的感情久而弥深,从父亲那里继承和吸取很多宝贵与高尚的质量:学父亲做人(坚持真理),学父亲做事(从不居功),学父亲的信仰(心中始终有一盏明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博大的爱),学父亲的俭朴生活(勤俭持家)等。父亲的高尚品德,使子女终生受用。
诚如古人所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深以为借镜的历史经验。「俭以养德」这是明智的父母留给子孙最为珍贵的传家之宝,也是习老先生以身垂范、福佑子孙的纯朴家风。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教育,是千百年来的祖先智慧经验的总结,是代出圣哲的不二法门,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瑰宝。它跨越时空,纵贯古今,行之当世仍是深具实效。普愿华夏子孙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家庭教育为核心,进而扩展至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宗教教育,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延续亘古永恒的灿烂文化,为世界缔造长治久安的永久和平。
第五篇:养正教育 成就未来 aa
创办名校 实施方案
养正教育 引领发展
武陵区三岔路小学 文礼刚
内容摘要:学校以构建养正文化为抓手,创建常德市名优学校,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通过科学准确提炼办学理念确定办学方向,从校本课程开发、责任课堂模式构建、活动文化、团队文化、德育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着力,全面系统的打造养正品牌,从而实现创建名校的构想。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为核心,以培育养正文化为抓手,以正身、正心、正智为目标,创新学校管理,提升学校品位,牢固树立“养浩然之气 育健康人生”的办学思想,坚持走文化发展之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创名校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文礼刚
李惠君 丁美容 潘铁兵
成 员:田国森 廖秋华 李碧兰 贺刚
特色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制定创建实施规划,定期召开会议,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开展活动和检查评比。
三、创建目标 常德市名优学校。创办名校 实施方案
四、实施途径
1、提炼理念 办学理念:蒙以养正 校训:自强不息 “三风”
校风:活泼有序 教风:以生为本 学风:自主探究
2、课程文化及其构建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这个核心只有通过课程课堂来推进。
特色校本课程一:《武术》。这是我们学校最为特色的项目,也是最为核心的校本课程。通过组建学校武术队、课间操、举办活动等推进武术,让武术普及全校并作为学校的传统项目,最终形成特色和品牌。
特色校本课程二:《小学生礼仪常识》。从一到六年级,每个年级段开设简单的礼仪课,教授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我们以“武术”作为品牌项目打造,但从传统的武术文化来看,武术不仅是强身、搏击,更重要体现在武德、礼仪和做人上。因此,我们要把武术和武德、礼仪、做人等一起开发。
特色校本课程三:《兴趣拓展》。开设“美术”“阅读”“舞蹈”“数学思维”“作文”“围棋”等课程,充分利用学校少年宫的场地和条件,创办名校 实施方案
丰富学生的兴趣,提升思维品质。
至于上述课程开设的时间,学校再定行统筹安排。
3、课堂文化及其构建 课堂理念:责任课堂。
结合“养正”的理念,学校提出了养正教育,致力于培养正人,正人必定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了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学校提出打造“责任课堂”,教师有责任用自身的责任意识来唤醒学生的课堂责任意识;有责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学生在课堂上有责任“学会读书、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对自己负责”。
至于该怎么构建课堂模式或环节,只有在以后的专题研讨和逐步实践中慢慢完成。
4、团队文化及其构建
一个学校要发展必须紧紧依靠教师。当然教师可能不一定会主动来谋划学校的发展,甚至我们的班子成员也不定会主动来谋划学校的发展。因此,需要构建团队文化,通过统一思想,搭建平台,开展活动,完善机制,形成精神,内化为行为。
班子读书会。每周设置一个固定时间,行政班子成员共同谈读书、谈教育,由成员轮流主讲,加强知识,锻炼口才,提高素养。在班子团队中形成爱好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
教师读书沙龙。由喜欢读书的教师自觉自愿成立读书沙龙,校班子也可加入,教师参加都是自愿的。但校长要给予经费、场地、政策 创办名校 实施方案
上的大力支持。如:学校免费为他们购置所读书籍,提供专门的场地,在外出学习、评优晋级等方面给予优先。
观课沙龙。打破学科界限,教师自愿报名。环节:教师公开课——观课——集体研讨——反馈改进。如何开展观课?先组建团队,然后学习培训,尝试开展。
5、德育文化及其构建
本着“强体魄,强礼仪,强责任,强精神”的育人目标,构建学校德育文化。
活动文化:1.重点打造“两节”——“武术节”、““阅读节”。建议上半年武术节,下半年阅读节。2.打造以武术为特色的大课间:广播操、武术操、长拳(?)、长跑。3.每月开展主题教育。
评价体系:以“养正”为核心,构建德育评价体系,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建议:①构建星级评价体系,分为:正气之星、学习之星、礼仪之星、文明之星、劳动之星、体育之星、阅读之星等;②每学期末举行隆重的仪式,为评星的学生进行颁奖,让家长参与,开展教育活动;③在学校开辟专门的园地,张贴获星学生的事迹。(具体事项可以再行研讨)
6、环境文化及其设计指导
(一)武术文化长廊。
因为我们是小学,做文化长廊是给小学生看的,所以必须用孩子的眼光来看我们呈现的东西,不能太深,要切合他们的心理和能力,但也要正确引导他们。因此,我们把这个文化长廊分为四个部分或四 创办名校 实施方案
个版块,以人物和事件作为主线,始终贯穿爱国主义和做人的红线,告诉孩子,武术主要是强身健体、爱国做人!
四个部分为:“少林与武当真棒”;“曾经沉睡的东方雄狮”;“我们不是‘东亚病夫’”;“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第一部分:“少林与武当真棒”。介绍少林和武当两大流派,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第二部分:“曾经沉睡的东方雄狮”。介绍晚清到民国这一段时间,中国积贫积弱,国人不强身强志,吸食鸦片,遭受外国人欺侮,中国在沉睡。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第三部分:“我们不是‘东亚病夫’”。介绍李小龙、霍元甲、陈真、叶问、李连杰等以功夫闻名世界的武术明星。他们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第四部分:“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武术的精神就是武德,要“强体魄、强礼仪、强责任、强精神”。具体到学校、到新时代的小学生,要怎么做?图片介绍武术礼仪、小学生礼仪,配阳光向上的照片以及学校学生练武术的照片。
(二)教学楼文化。
教学楼布置有这样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是经典与学生作品相结合; 二是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三是要围绕“做堂堂正正的人”这个核心理念。1.教学楼之走廊文化.创办名校 实施方案
一楼:书画长廊。书法与绘画同为国术之精粹。一楼为一二年级学生,以书画布置比较合适。书法已有,保留。绘画布置以孩子的画和名画布置相结合。
二楼:礼仪长廊。以小学生必备的礼仪为内容进行布置,建议把孩子在学校的一些礼仪动作拍摄制作成图片进行布置。以图为主。悬梁挂孩子的凡人凡言。
三楼:励志长廊。鼓励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向上的文化长廊。分为名人事迹与学生宣言。选择数名名人的励志故事布置。同时留出空间让学生抒写自己的理想。悬梁挂孩子的凡人凡言。
四楼:文学长廊。以诗歌为主,进行布置。同时,留出地方布置学生的优秀作文。悬梁挂孩子的凡人凡言。
五楼:科技长廊。以优秀的创新发明为主进行布置,同时布置一些孩子可以捣弄的模型或零件。
2.教学楼之楼梯间文化。
全部用做人处理的成语故事进行布置。形式:图+成语+注音+解释。
成语如:堂堂正正,堂而皇之,光明正大,两袖清风,正气凛然,浩然正气„„
3.教学楼之阅读版块。
每个走廊都有上块比较大的墙面,建议用来做阅读介绍板块。主要为:名著推介。
形式:名著图+介绍。创办名校 实施方案
(三)“养正亭”之建设 位置:教学前草坪上。
目的:让学生有一个静坐、读书、游玩的地方。
(四)运动场之墙面文化
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形意拳的招势。如:猴拳、鹤拳、虎拳„„
(五)“一训三风”展示
在教学楼走廊外,用大号艺术字。校训:自强不息 校风:活泼有序 教风:以生为本 学风:自主探究
(六)“办学理念”展示
在教学楼右侧大墙上。书写办学理念,并稍加阐释。办学理念:蒙以养正。
[语出《易·蒙》。原文为:“蒙以养正,圣功也。”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七)综合楼之外墙
展示办学目标:“强体魄,强礼仪,强责任,强精神”。五:建设时间安排 1、长期目标
形成具有三岔路小学特色的先进教育价值观、人生观;系统严密、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组织形象;信息畅通、创办名校 实施方案
设施先进的工作平台;和谐质朴、宜人育人的校园环境;内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外树立创新卓越的外部形象。
团结和凝聚全体师生员工为创建“常德市名优学校”目标拼搏奋进,不断提高学校办学实力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2、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
2013年1月-2013年12月,为基础建构阶段。确立与文化主题一致且具三岔路小学个性鲜明文化体系。主要包括理念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
第二阶段:
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为深化发展阶段。逐步建立一套符合三岔路小学特点的创新和发展机制,形成具有三岔路小学个性特色,适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价值观体系。包含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学校激励体制的完善、学校质量控制体系的全面导入。深入开展文化建设系统传播工作,使学校的精神理念内化到全体师生及整个环境中。
第三阶段:
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为维系完善阶段。使三岔路小学学校文化建设达到全市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