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国主义是教育的必修课
爱国主义是教育的必修课
1935年,在南开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时任校长张伯苓问了师生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尽管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但这朴素三问却激起师生共鸣,点燃爱国斗志,成为振聋发聩的时代之问。
时至今日,面对相同的问题该如何作答?“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大事,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廓清了迷雾、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们当如何爱国?在网友的热议中,有人说“爱国是理性绵长的情感,读懂我们的祖国就是爱国”;有人说“爱国是具体可见的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爱国”……是啊,远离了战火硝烟,告别了饥不果腹,我们更需要一种温润不绝的方式来书写爱国情怀。血洒疆场是爱国,爱岗敬业也是爱国;为国争光是爱国,诚实守信也是爱国;同仇敌忾是爱国,文明友善也是爱国。可以说,爱国既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具体而微,时时处处、一举一动都能尽显爱国情怀。
从“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到“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从“祖国如有难,汝当作前锋”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始终是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然而现实中,一些人罔顾历史,污蔑英雄,大谈历史虚无主义;少数人甘当“精日”,仰人鼻息,损害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心中没有国家和民族的人,就无法回答时代之问,就不能找到灵魂归宿,就无法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正因如此,爱国主义已经成为教育的必修课。任何时候,爱国都不是宏大的概念,也不是沉重的教育,更不是遥远的事情。只有教育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帮助他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这就意味着,既要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又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保持爱国主义的鲜活和真实。将爱国基因播撒在教育的沃野上,就能收获对国家和民族的浓浓之情、拳拳之心。
“积人成国,国人一体,强弱存亡,责任在己。”犹记得南海仲裁案后,举国上下“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立场旗帜鲜明,为外交工作赢得了主动。可见,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不管局势多么复杂,上好爱国主义这一门必修课,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我们就有底气、有信心克服民族复兴征程中的一切困难,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第二篇:2018云南迪庆银行招聘考试时政热点:爱国主义是教育的必修课
diqing.offcn.com
2018云南迪庆银行招聘考试时政热点:爱国主义是
教育的必修课
导语: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爱国主义是教育的必修课。
1935年,在南开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时任校长张伯苓问了师生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尽管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但这朴素三问却激起师生共鸣,点燃爱国斗志,成为振聋发聩的时代之问。
时至今日,面对相同的问题该如何作答?“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大事,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廓清了迷雾、指明了方向。
今天我们当如何爱国?在网友的热议中,有人说“爱国是理性绵长的情感,读懂我们的祖国就是爱国”;有人说“爱国是具体可见的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爱国”„„是啊,远离了战火硝烟,告别了饥不果腹,我们更需要一种温润不绝的方式来书写爱国情怀。血洒疆场是爱国,爱岗敬业也是爱国;为国争光是爱国,诚实守信也是爱国;同仇敌忾是爱国,文明友善也是爱国。可以说,爱国既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具体而微,时时处处、一举一动都能尽显爱国情怀。
从“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到“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从“祖国如有难,汝当作前锋”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始终是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然而现实中,一些人罔顾历史,污蔑英雄,大谈历史虚无主义;少数人甘当“精日”,仰人鼻息,损害国家形象和民族尊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心中没有国家和民族的人,就无法回答时代之问,就不能找到灵魂归宿,就无法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正因如此,爱国主义已经成为教育的必修课。任何时候,爱国都不是宏大的概念,也不是沉重的教育,更不是遥远的事情。只有教育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diqing.offcn.com 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帮助他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这就意味着,既要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又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保持爱国主义的鲜活和真实。将爱国基因播撒在教育的沃野上,就能收获对国家和民族的浓浓之情、拳拳之心。
“积人成国,国人一体,强弱存亡,责任在己。”犹记得南海仲裁案后,举国上下“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立场旗帜鲜明,为外交工作赢得了主动。可见,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不管局势多么复杂,上好爱国主义这一门必修课,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我们就有底气、有信心克服民族复兴征程中的一切困难,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林峰
更多云南迪庆州银行招聘信息关注迪庆中公教育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三篇: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学生的必修课
观看爱国主义电影--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汉阴县深入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2010年9月,按照省市要求,汉阴县全面启动了中小学爱国义影视教育工作。四年来,随着我县影视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影视放映队”的足迹遍布南北两山及川道大小学校,汉阴县电教中心为全县中小学送爱国主义电影100余部,科普及安全教育10余部,行程40000余公里,学生放映优秀爱国主义影片1600余场次,观影学生达到200000余人次,学校推荐5000余篇作品参加县级以上评选,获省级20篇,市级200篇,县级4000余篇。县电教中心先后被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首届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评活动县级优秀组织单位》、被市教育局评为《安康市2012年中小学影视教育影评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安康市2013年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活动启动至今,放映工作有序开展,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丰富的影视教育拓展活动,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欢迎,观看爱国主义电影活动已成为我县全体师生每学期的必修课。
一是认真部署,确保影视教育工作顺利实施。为了保证影视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县教体局制定并下发了《汉阴县中小学影视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主管副局长为副组长,计财股股长、教体股股长、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影视教育领导小组,由县电教中心负责影视教育放映工作,下设影视教育办,放映队由5人组成。先后
出台了《汉阴县中小学影视教育管理制度》、《汉阴县中小学影视教育放映安全预案》、《汉阴县影视教育放映人员分工表》、《汉阴县中小学影视教育考核办法》等各项文件和要求,明确了职责分工。为确保影视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县电教中心影视教育办每学期开学提前一周做好准备工作,除了检修放影设备、车辆状况、到励志院线公司拷贝影片,更重要的是制定放映计划、安全预案,然后报影视教育主管领导审核通过后,由教体局统一下发文件,夯实责任,落实放映任务,并在开学初召开全县中小学校长参与的影视教育工作会,由局长进一步安排部署影视教育放映工作。在汉阴教育网开辟了影视教育专栏,将每学期影视教育放映计划、影视教育动态、优秀的影视教育作品及早上传到“汉阴教育网――影视教育”栏目,即方便了学校将影视教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工作安排,也对亮点学校和学生做了宣传。在电影放映之前,影视教育联络人员提前一周与学校校长再次沟通,详细了解学校影视教育的放映时间、地点、供电情况等,有的学校把影视教育活动安排在影视教育周进行,有的学校安排在期中考试前一两天进行,以观看电影为学生减压,有的安排在班、团队主题活动时进行,这样即开展了影视教育活动,又不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还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二是精心组织,确保影视教育活动安全有序开展。首先,该县实行安全工作教育局长、电教中心主任、校长、放映队长四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第二,要求影视放映队的成员学习各种放映技术和放映流程,熟悉电影放映的各个环节,能独自承担放映任务。几年来,在
影视教育开展过程中,大家积极探索、结合学校的实际特点,灵活采取放映方式。按照季节、学校分布、学校人数、学校类别、学校场地等实际情况科学组织放映,如:秋季先山区后川道,春季则相反;人数多的大篷放,人数少的教室放;寄宿制晚上放,非寄宿白天放,这样白天到小学,晚上到中学等,做到科学高效。人数在2000左右的学校,我们采用大棚一天两个场次循环放映;人数在1000左右的学校,我们选择学校的餐厅或者会议室、多功厅教室放映;人数在500左右的学校,我们选择在教室采用两台电影机同时放映;人数在100左右的学校,我们选择同时放映两所学校,先将一名工作人员安排在A校放映,在将另一名工作人员安排在B校放映。每到一所学校都快速反应,搬设备、爬楼梯、钉钉子、挂窗帘,不分年龄大小都是你争我抢,个个累得是满头大汗,有时还把手扎破,有时还把脚扭伤,早出晚归,中午不能按时午休,只能在“大逢车”小睡一会儿,大家都毫无怨言,因为学生对影片的喜爱和从中获得的收获是我们最大的回报和安慰。其次,在电影放映过程中,学校以班为单位确定跟班教师,负责学生观看电影的纪律和安全。同时,安排足够教师负责影视放映区域重点部位安全监管,特别是采用大篷放映、以及借用公共体育场地进行放映时,安全尤为重要,如我县城关一小学生近2400余人,我们采用两天时间4个场次借用县体育场进行放映,不光有学校保安的支持,单位还临时聘请两名工作人员帮忙搭建、拆卸大逢,维护场地秩序,避免社会闲杂人员围观,造成鼓风机断电、大逢爆破等情况,确保影视教育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三是层层评选,确保以影促德影评活动开展取得实效。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现已摸索出行之有效,三级评选活动方式,各学校以政教处、团委、大队部、和语文教研组联合组织影评征文评选活动,最后由各中心校上交县教研室,形成了局室、中心校和学校三级评选机构。由局长亲自抓,教研室、电教中心组织实施,将影视教育系列工作与校长考核、学校考评挂钩,形成合力,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影评活动在每学期初就和教研室工作安排一并下发各校,学期末对组织得力,完成效果好的学校上报县局进行表彰,对优秀影评的学生和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将部分优秀影评放在在汉阴教育网上,并按学年将优秀影评汇编成册,以此激励获奖学生,同时也能为其他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扩大影评的影响面,拓宽育人环境。当影视放映队走进学校时,师生都会积极配合,认真观看,积极写影评,这样影评活动自然就贯穿于各学科教学、团队、班级活动中。
四是认真总结,确保影视教育活动长期开展。近年来,我县坚持开展影评活动,对学校来讲,是一次常规教学检查;对师生来说,是一次文化误乐生活;对活动目地来说,是体现爱国主义优秀影片育人的一个方面。优秀影视教育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图文并茂,内涵丰富,看电影,写影评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从一部电影中获得的知识量,远远超过某一节课,甚至好几节课的知识信息,好的信息可让学生明理、通智、爱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看电影,写影评,可增长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概括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细节决定成败,总结才能不断进取,在放映过程中需要什么放映设备立马配备,在教室白天放映光线太强,配备了遮光窗帘,山路狭窄,有时雨后塌方,配备了铁铲,放映队长还自制了卷线器,根据需要还配了备用鼓风机、电线、绳子等,每一次出行前,队长都要一一对着列的放映清单检查,看是否有漏掉的东西。放映队每到一所学校,首先检查学校的工作计划是否将中小学影视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当中,然后看是否有每学期影视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等,将这些检查内容同学生的参评率、获奖等级得分情况综合作为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组织学校的重要依据,并将影视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上报县局纳入学校年终考核。通过放映活动的开展,从城关一小、汉阳小学、汉阴中学、漩涡中学等学校,可看出这些学校在平时的管理方面非常注重细节,如:进退场学生能列队有序进行,不哄抢、不打闹,退场后地面无垃圾、影评数量多且质量高等。当学校组织到位时,放映工作人员还要要求学校负责人强调安全、纪律,写好影评及开展其他活动。无疑,一个精细化管理的学校才会在影视教育活动中组织到位不出安全事故;一个精细化管理的学校才会有大批德智双优的学子;一个精细化管理的学校才会有大批学生创作出优秀的影评作品。我们将认真总结放映工作中,加强相关单位的联系与沟通,积极探索影视教育工作的新方式,努力使活动和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影视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争取使这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近年来,青少年轻生事件屡见不鲜,且有低龄化趋势。和父母争执、被老师训斥、成绩不理想、犯错怕遭责骂......甚至是“爸爸不让看电视”“老师没收手机”这样不能称之为“事件”的起因,竟成了一朵朵鲜活生命凋谢的缘由。感叹生命教育缺位之时,也必须看到其中不容忽视的因素——我们的孩子亟待补上挫折教育课。
一、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不仅仅是给予,不仅仅是满足,更不是百般的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人生中的生与死,相遇与离别,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孩子也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必须让他经历心理上的一种痛苦、克制、忍耐。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只能接受快乐,不能承受一点点痛苦,问题是很严重的。我曾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小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班长,上四年级时竞选班长落选,内心接受不了,干脆不去学校,甚至绝食,后来休学一年,接受心理治疗。我们拼命催促着孩子跑,教孩子怎么成功,却从不教他们如何面对失败。于是,他们因为一点小事不如意,到处发脾气;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萎靡不振;听到一两句负面评价,便感觉失去了自我价值感。适当地让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二、什么时候开始逆商培养?
很多大人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动不动就自杀、跳楼,哪个家长老师敢硬管?其实,问题不是出在不敢管,是管得晚了。让孩子体验挫折感,这种养育起始在孩子3岁上下,在他能够说出自己的要求时,就要开始对他说“不行”,结果可能是让他痛哭一番的经历,严重些就是哭的气噎、哭得地上滚来滚去,但他没有其他反抗能力,于是学会了什么叫“无能为力”、接受、服从、遵守。他会慢慢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所欲为的,爸爸妈妈以及亲人们爱他但绝对不是处处都以他为中心,有些不合理要求会被拒绝的。
真正的成长,就是一个从任性到克制的过程。否则,如果等他青春期,你才开始对他“说不”时,他除了哭闹、气噎、打滚,还有威胁父母的选项:离家出走、服毒、跳楼。所以,3岁后,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说“不”的艺术。如何提高逆商:适当地让孩子“受点气”
三、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
有的父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孩子输不起怎么办?积木倒了,就大哭;游戏输了,就发脾气:“我再也不玩了!”下棋时,大人不能赢,赢了就生气;……
这些都是因为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输赢观,或者大人陪孩子的玩耍时,一味地迁就孩子、让着孩子。我们需要和孩子说清楚,比赛有很多种可能性,有人赢,也会有人输,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输并不可怕,怕输才可怕。
四、鼓励和帮助孩子,而不是代劳
在很多父母眼里,逆商教育的关键在于“故意”给孩子制造挫折,故意让孩子吃点苦,让他们不断地感受失败。我们没有必要让孩子去接受一些人为的无意义挫折。因为孩子的成长已经有无数的小挑战。第一次出门、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服,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重要的是父母舍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五、认同、疏解孩子情绪
当孩子遇到挫折,父母首先必须在情感上给予支持,而不是打击否定,比如:“不就是批评了几句?又不会怎样。”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正在经历的事情,认同孩子出现的情绪,比如难过、无奈,感同身受地表达对孩子的理解。父母充足的爱意和理解,是孩子面对挫折的内心力量。
最后,用几米在《我不是完美小孩》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世界愈悲伤,我要愈快乐。当人心愈险恶,我要愈善良。当挫折来了,我要挺身面对。我要做一个乐观向上,不退缩不屈不饶不怨天尤人的人,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战的人。”
六、采用正确的方法批评孩子
目前的教育环境与10年前,20年前已经大不同。以前每个家庭有3.4个孩子,家长不会去特别照顾某个孩子的情绪,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一家N口人,都围绕着孩子生活,孩子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变化,必然教育方式也需要改变。我们在强调给孩子挫折教育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批评孩子,避语言暴力伤害了孩子!这里有16个小技巧,送给老师和家长!
1.先听听孩子的解释
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剥夺孩子说话的权利,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也让自己的批评更有针对性。
2.让孩子学会换个立场
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问问孩子“如果是别人,该说些什么”
3.父母也要自我批评
在批评孩子之前,先来一番自我批评,拉进孩子的心理距离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4.批评孩子注意场合家长批评最好单独进行,不应在公开场合,如公共场合、当着亲友和朋友的面。
5.批评时别翻旧账
本来一个很小的错误,非要延伸到其他事情上。这样的批评只会让孩子与你对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6.批评时就事论事
批评孩子只评价事实,不分析动机,剥夺孩子最后一块遮羞布,给他强加罪名,无异于火上浇油。
7.批评时不要动手打孩子
不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反思错误,而是一味打骂,这种急于求成的批评,往往会造成反效果。
8.批评要尽量简短
尽量用最简练的语言、花费最短的时间来完成。受批评的感觉是不舒服的,谁都希望这种感觉尽快结束。
9.语音语调不能高
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倾听你的话。
10.学会暗示和沉默
父母保持沉默,孩子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孩子自然能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
11.想批评前可以借鉴他人
父母用他人类似的行为,暗示孩子不要犯同一个错误,这么做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12.给孩子一点心理安慰
孩子犯错误受批评后往往心里失落,父母应及时给孩子一些安慰,让孩子感觉你们依然爱他。
13.父母应“统一战线”
父母教育孩子时,如果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孩子想的就不是如何改正错误,而是如何寻求庇护。
14.别把坏情绪发泄给孩子
受到坏情绪影响时,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就不是客观公正的“你一天到晚……”“你从来都是”等很可能使矛盾激化。
15.增加身体接触
搂着孩子的肩膀说话,或拉着他的手讲道理给他,用眼睛正视孩子,能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
16.批评和鼓励相结合批评后加一点鼓励,不仅能使孩子尽快改正错误,还能引导孩子向自己擅长的方向发展。
第五篇:苦难是青春的必修课
苦难是青春的必修课
7年知青经历,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的历史起点。《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为我们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黄土高原,在山沟沟里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历史画卷。让我们从源头上更加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核心成长的实践根基,从源头上深刻理解人民领袖诞生的历史逻辑,从源头上深刻理解总书记重要思想的理论根脉。7年的岁月,让他更加深入了解了国家的现实状况和最底层农民的生存状况,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冷暖甘苦,扎深了根基,接足了地气。总书记曾自述:“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如果说上山下乡是时代使然,那么,他在读完大学在中央军委机关上班后,又到县里工作则是主动的自觉的选择。历史地看,基层沃土确乎成了青年习近平练就过硬本领、淬炼坚强党性的“大熔炉”。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捍卫、追随党的领导核心和人民领袖。通过学习《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青年学子要更加深刻理解,党确立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顺应党心民心,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关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关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领袖的成长不是偶然的,领袖来自人民,其思想和魅力的形成是有源头的。精心研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总书记治国理政重要思想,切身体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对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激发对总书记的衷心爱戴,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维护、捍卫、追随党的领导核心和人民领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矢志为人民谋福祉。多年后总书记深情回忆:“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旦告别了最初的迷惘和彷徨,他就找到了坚定的目标,建立起了对党、对党的事业、对为人民服务的坚定执着。总书记2014年说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从《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可清晰看到,这一执政理念的形成,奠基于在梁家河村的最初执政实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无疑也发轫于梁家河。可以说,总书记从梁家河读懂了中国梦,也读懂了民心,梁家河“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
铸就干事创业的历史担当。总书记的雄才伟略和担当作为其来有自。青年习近平插队在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这是全国1600多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之一,而他是陕北知青中年龄最小、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印证。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劳动生活和严酷的政治考验,磨炼了其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格风范。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在组织上要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他没有患得患失推脱,而是毅然决然担起责任,在带领乡亲们干事创业的实践中,“干一件成一件,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力挽狂澜,之所以能解决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大事,无疑与他这种意志品格和敢于担当的精神气概密不可分。
永葆赤子情怀本色。从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到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无不真诚相待;从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把蓝色大衣送给上师范的武晖,到把粮票和钱悄悄压在房东碗底下;从“解衣推食”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送给讨吃老汉,到离开梁家河多年后还给吕侯生治病慷慨助人;从在赵家河村“整队”果断治理神车沟,到在梁家河村打淤地坝办沼气,无不体现了习近平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怀和大仁大爱。他把自己完全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千方百计想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这样的赤子情怀,让梁家河村民对他也一往情深,举村为他上大学送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样的赤子情怀使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对普通群众充满真情,这充分体现在他成为总书记后开展的精准扶贫等诸多治国理政实践中。
汲取丰厚精神滋养,自觉以青年习近平为偶像楷模不负青春韶华。贯穿《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的一条红线,就是青年习近平在融入群众中确立了理想信念,在艰难曲折中实现了精神升华,在实干苦干中绽放了青春华彩。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要从一开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这些重要论述,饱含着总书记青年时期的人生感悟,为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道路标注了鲜明的时代坐标和基层导向。以青年习近平为偶像楷模,青年学子要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永葆肯吃苦、不怕苦的奋斗精神,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扎根中国大地,扎根人民群众,谱写青春激情奋斗的华彩篇章。
遵循青年工作规律,坚决按照强“三性”去“四化”的根本要求推进团学改革攻坚。学校共青团尤其是高校共青团在全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地位和作用,团学改革是共青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把握《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指引的青年工作规律,贯彻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团学改革要奔着脱离青年学生群众的本质问题去,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根本要求,以自我革新的精神和钉钉子精神落实好团学改革方案,着力改革创新团学组织的制度机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着力夯实学校共青团的基层基础,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改进团学干部工作作风。在改革攻坚中,尤其要注重与时俱进做好青年学生群众工作,切实维护青年学生合理权益,充分彰显共青团先进性,不断提升团学工作科学化制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巩固扩大党执政的青年学生群众基础,更加紧密联系和团结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
把握时代际遇机缘,积极服务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将激昂青春梦融入伟大中国梦。总书记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总书记7年的知青岁月,牢牢把握了当时的时代际遇与机缘,集中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和鲜明的创新创业精神。什么是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际遇与机缘呢?就在于当代大学生注定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冲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见证者、全程参与者、关键实践者、荣光分享者。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他勉励广大青年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发展到了新的历史阶段。接续“五四”以降的光荣与梦想,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当代大学生就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奉献磅礴青春力量。学校共青团将切实增强历史自觉,充分发挥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作用,组织动员和服务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创新创业创优,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将激昂青春梦紧紧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