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办法(报送稿)
关于印发《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产业集团、有关子公司: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税务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5月30日经第58次管理层会议批准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税务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办法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6月5日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办法
1、总则
1.1为加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及所属企业税务管理,防止和控制税务风险,提高税务政策执行和利用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制定本办法。
1.2股份公司(包括产业集团和分公司)及下属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日常税务管理,税务风险管理、重大涉税事项报告、重大交易事项的税收政策研究和运用,应当根据本办法规定执行。
2、日常税务管理
2.1企业应当配置税务管理专员或明确专人负责常规性税务工作,如税务登记(包括设立、变更、外出经营、跨国经营、歇业和设立分支机构等)、纳税申报、税款缴纳、代扣代缴(包括个人所得税,非贸易项目营业税、所得税,工程分包和转包营业税等)、建立税务备查帐簿、税务文档整理和归集、发票保管和使用等事项,并取得相关证明资料。
2.2企业应当建立内部常规性税务事项审核、检查和考核制度,确保及时、准确的完成常规性税务工作。
2.3企业应当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做好纳税预算,进行季度和年度税务分析;产业集团和二级子公司要了解所属企业应缴纳的全部税种和计税依据,定期检查和分析,并进行行业或产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实际税负的比较,掌握和了解实际税负的变动情况和整体水平。
2.4企业应当不断提升税务管理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的推进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国税发[2003]92号)将纳税信用登记设置为A、B、C、D四个等级,股份公司及所属企业均应在B等或B等以上;
凡在B等以下或尚未取得纳税信用等级的企业,应当开展自查自纠,有计划的达到B等或以上;
有历史遗留情况或特殊原因无法达到上述要求的,应在本办法批准执行之日一个月内,书面报告股份公司,股份公司视具体情况提出具体要求。
2.5企业财务负责人和税务管理人员应加强税务政策的学习,企业要为税务管理人员学习、了解税收政策和提高纳税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2.6股份公司应定期跟踪财政税收政策的最新变化,有效收集涉税业务信息,不定期召开财务负责人和税务管理人员会议,并将有关法规及其对财务、业务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下发企业。
2.7股份公司将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体系的建立、税务分析、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重大涉税事项报告等税务管理工作,纳入财务总监考核内容。
3、税务风险管理
3.1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税务责任的不确定性,如企业被税务机关检查、稽查,或执行税务政策出现偏差,引发补税、缴交滞纳金和罚款的责任,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
3.2企业应将税务风险管理作为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合法性、系统化、制度化原则,建立纳税申报的审批流程和纳税风险的管理流程。
3.3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将税务管理纳入企业一般业务和特殊业务流程。具体要求:
一般业务如采购、销售、工程建设总包和分包、服务等,其经济合同的主体、具体内容、交货时间、付款条件、收款方式等条款,应参照税法要求拟定,并(逐步)实行经济合同会签制,使纳税事务的处理得以事先规划,并界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特殊业务如投资、转让、收购、重组、技术引进以及关闭清算等事项,税务管理人员应当全面参与,必要时聘请外部税务顾问,提出税务筹划意见或方案。
3.4企业应加强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特别是在新业务和特殊交易事项发生前,以及新政策出台后,应了解、掌握税收政策和税务机关的执行及处理意见,以事先协调解决。
3.5企业在接到税务机关检查通知后,必须积极响应,准确了解税务检查的性质、进场时间,并做好进场前的自查和迎接检查的其他准备工作,必要时向股份公司资产财务部报告或向税务咨询公司咨询,以得到协助。
3.6税务检查人员进场后,企业领导和相关人员,要积极配合检查人员工作,并加强与检查人员沟通。
3.7企业必须认真研究税务检查结论及证明材料,特别是涉及补税或违章违法认定的,必须细致审核。如存在争议,可依法采取行政复议、听证等权利维护措施。
3.8对于涉及税务处理和税务整改的税务检查结果,企业必须及时将被查出的问题和整改措施上报股份公司资产财务部,股份公司资产财务部对被查中涉及的重大、普遍性问题,应及时提请其它产业集团、二级子公司和重点税源企业注意规避类似风险。
3.9股份公司将聘请专业机构,对各产业集团、两级子公司及部分三级子公司进行纳税健康检查,全面评估企业税务管理水平和能力,每三年循环一次。
4、重大涉税事项管理
4.1重大涉税事项包括税务检查补税超过10万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调整单项金额超过30—100万元(年利润总额1000万元以下的为30万元、1000—5000万元的为50万元、5000万元以上的为100万元),或合计金额超过100--500万元的(年利润总额1000万元以下的为100万元、1000—5000万元的为200万元、5000万元以上的为500万元);进出口和其它财税优惠政策;关联企业交易定价及其它重大税务变动事项。
4.2重大涉税事项发生发生后五个工作日内,企业应书面报告股份公司资产财务部,并附有关批准文件和证明资料或处理意见。
4.3股份公司资产财务部应参与企业重大涉税事项的研究,共拟应对措施,共同控制重大涉税事项的风险。
5、重大交易事项管理
5.1重大交易事项包括投资、收购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原值)转让500万元及以上、技术引进1000万元及以上以及重组和关闭清算等事项。
5.2重大交易事项可行性研究,必须充分考虑税务问题,并有书面分析资料;凡请中介机构出具评估报告的,企业应另行要求中介机构揭示有关税务问题;在提请股份公司有关职能部门讨论前一周,报股份公司资产财务部。
5.3股份公司资产财务部对企业上报的税务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请企业或报告股份公司管理层在讨论并决策交易项目时一并考虑。
6、附则
6.1各产业集团、两级子公司应当根据本管理办法要求,结合企业的特点,制定本单位的税务管理办法,报股份公司备案。
6.2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6.3本办法由股份公司资产财务部负责解释。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6月5日
第二篇: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制度
税务管理制度 Version 1.0(1001)公司税务管理制度 一 目的
1.1 规范税务管理流程,降低税务风险。二 适用范围
2.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本部及公司所属境内各分(子)公司及办事处。三 税务管理架构与职责
3.1 公司财务资产部负责对各公司税务工作直接进行监督与管理。
3.2 各公司财务资产部部应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及专职(或兼职)税务人员;若有重大涉
税业务、涉税风险或税务检查,税务人员应及时向本部财务资产部汇报。3.3 各公司税务人员主要职责: 3.3.1 办理税务登记证、一般纳税人资格认证及各种税务证件年审;3.3.2 购买、开具、核销及保管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各种发票;3.3.3 增值税发票扫描认证及各种税款申报、缴纳;3.3.4 编制计提税款的会计凭证及所有内部税务管理报表;3.3.5 协调与主管税务机关的关系、保持沟通渠道畅通;3.3.6 识别税务风险、提出规避风险的改进建议;3.3.7 负责税务档案管理。四 发票管理
4.1 购买(或印制)发票 4.3.1 各部门需要开具的所有发票均由财务资产部部税务人员负责统一购买或申请印制。4.3.2 各公司税务人员应及时填写《购买或领用发票申请表》,由财务负责人批准后及时安排
购买(或印制)公司经营所需的各种发票,不应出现发票短缺情况。4.3.3 应该在开具的发票上及时手工加盖发票专用章。
4.2 领用及开具发票
4.2.1 各公司均由财务资产部税务人员开具经营所需的各种发票,其他任何部门(或办事处)不应领用、填开任何发票。
4.2.2 税务人员填开发票前应向主管领导申请开具发票,经本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领用,领用发票后应及时签收。
4.2.3 应按发票类别及版本分别登记各种发票出入库数据,并定期盘点,确保帐实相符。4.2.4 禁止将本公司的发票借给其他任何单位填开或使用。
4.2.5 禁止向未与本公司实际发生业务的任何单位代开票。
4.2.6 禁止向任何单位开具与本公司发生的实际业务内容不一致的发票。
税务管理制度 Version 1.0(1001)4.2.7 开具任何发票时均不应涂改;因错填发票信息或其他原因需要对已开具的发票作废,应将包含发票联在内的所有联次发票全部收回整齐粘贴在存根联后,并在各联加盖“作
废”印章。
4.2.8 开具任何发票均应完整填写客户名称,不应简化填写或留空不填。4.2.9 开具任何发票均应依法、完整填写所有开票内容及开票人全称,不应漏填或错填;4.2.10 依法向任何客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填写《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审批表》,并由
本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开票。
4.2.11 税务人员应在收到有效的开票资料后在五个工作日内开出相关发票;若开票资料不符
合规定,则不应开票,但应及时说明原因并要求补充或更正相关开票资料。4.2.12 税务人员将开具的各种发票交给客户时,应由客户书面签收,并保存发票签收表;若快
递发票给客户,应在快递单中写明发票名称及号码。4.3 采购或报销应取得有效发票
4.3.1 各公司采购各种商品(含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低值易耗品及办公用品等),以及报销各种费用均应依法取得有效发票。
4.3.2 向广告公司支付的广告费应取得广告业发票,其他任何发票均不应作为报销依据。4.3.3 向运输企业支付运输费应取得《公路、内河运输业统一发票》,其他任何发票均不应作
为报销依据。
4.3.4 采购库存商品应取得17%增值税专用发票。
4.3.5 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取得17%增值税专用发票。
4.3.6 上述业务若因特殊原因无法取得规定的发票,应由主管领导批准后方能以其他普通发
票作为付款(或报销)依据。4.3.7 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合法、有效,不得收取过期发票或无效发票。4.3.8 取得的所有增值税涉税发票(含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输发票等)必须在发票有效期内交
给税务人员扫描认证。
4.3.9 移交或接收增值税涉税发票时应如实填写由交接双方签字确认。4.3.10 税务人员当月收到的所有增值税涉税发票应在当月认证完毕,不应遗漏或丢失。4.3.11 财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时,选用的会计科目及记录的凭证摘要应与取得的发票开票内
容保持一致。五 纳税申报
5.1 各公司计提所有税款都应填写税金计算表,该计算表应打印并由税务负责人签字后作为
税金计提凭证的附件。
5.2 各公司应按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及时申报所有纳税报表并及时缴纳税款。5.3 各公司缴付的任何税金(含营业税、车船税、房产税、印花税等)无论金额大小,都应
首先计入“应交税费”科目贷方,实际缴税时再计入“应交税费”科目借方(不能直接借
记费用科目,贷记货币资金科目)。
税务管理制度 Version 1.0(1001)5.4 每年末应按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口径填写所得税汇算清缴报表,据此计提企业所得税,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所得税账务处理。5.5 若内出现重大财产损失且在后期难以保留或提供证据,应在发生损失的当期向主管
税务机关递交财产损失在税前扣除的申请,并及时通知税务机关现场取证。5.6 内若发生财产损失,应据实判断是否需要聘请中介机构提供鉴定报告,并依法取得
财产损失鉴定报告,及时报送税务机关,获得税前扣除的批文。
5.7 无论企业盈利还是亏损,凡是独立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均应聘请具备有效资质的事务
所出具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报告。
5.8 公司注册地若存在税收优惠政策或财政返还政策,各公司应及时申报相关资料,积极争
取获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或财政返还政策。六 办理税务证件
6.1 各公司获得营业执照后,应及时办理税务登记证,按当地税务机关要求开设纳税帐户,并至少应在开业前一个月内办理并通过一般纳税人资格认证。
6.2 各分支机构如果符合汇总缴纳增值税的要求,至少应在开业前一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
完整递交所有资料并获得汇总缴纳增值税的批文。
6.3 各公司至少应在开业后一个月内完成购买税控机、安装税控软件、办理纳税员证件等各
项工作。
6.4 各公司应及时、依法办理各种税务证件年审、变更业务。七 税务档案管理 7.1 各公司应将所有法定纳税申报表及内部税务管理报表按月装订成册,并规范制作文件封
面,妥善存档保管。
7.2 各公司应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报告、财产损失审核报告及其他有关税务审核报告
规范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7.3 各公司应将税务机关出具的各种批复、检查处理决定等文件装订成册,并规范制作文件
封面,妥善存档保管。
7.4 各公司应建立《税务档案保管清册》,对所有税务证件、申报软件(含软体及IP地址)、IC 卡、储存盘、纳税申报表、审计报告、税务批复、税法文件等详细记录在保管清册中。7.5 若税务人员离职,应规范办理税务档案移交手续,填写移交清单,移交清楚后方可办理
其他离职手续。
7.6 若相关税务档案保管期届满需要销毁,应由各公司财务负责人负责人批准后方可销毁,销毁前应完整填写《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留存备查。八 生效日期
8.1 本制度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以前相关规定若与本制度不一致,以本制度为准。8.2 本制度由财务资产部负责解释。
税务管理制度 Version 1.0(1001)财务资产部 2011年11月1日
第三篇: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制度
税务管理制度Version 1.0(1001)
关于印发《XX公司税务管理制度》的通知
XX(财)字[2009]第002号
司属各单位、部门:
《XX公司税务管理制度》已由XX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请各公司、各部门遵照执行。
本制度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XX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1月20日
XX公司税务管理制度
一 目的1.1 规范税务管理流程,降低税务风险。
二 适用范围
2.1 本制度适用于XX公司总部及XX公司所属境内各分(子)公司及办事处。
三 税务管理架构与职责
3.1
3.2 集团财务中心税务部负责对各公司税务工作直接进行监督与管理。各公司财务部应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及专职(或兼职)税务人员;若有重大涉税业务、涉税风险或税务检查,税务人员应及时向总部税务部汇报。
3.3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各公司税务人员主要职责: 办理税务登记证、一般纳税人资格认证及各种税务证件年审; 购买、开具、核销及保管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各种发票; 增值税发票扫描认证及各种税款申报、缴纳; 编制计提税款的会计凭证及所有内部税务管理报表; 协调与主管税务机关的关系、保持沟通渠道畅通; 识别税务风险、提出规避风险的改进建议; 负责税务档案管理。
四 发票管理
4.1
4.3.1
4.3.2 购买(或印制)发票 各部门需要开具的所有发票均由财务部税务人员负责统一购买或申请印制。各公司税务人员应及时填写《购买或领用发票申请表》,由财务负责人批准后及时安排
购买(或印制)公司经营所需的各种发票,不应出现发票短缺情况。
4.3.3 若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可由企业自印发票,应申请将公司的发票专用章直接套印在发
票上,不应另外在发票上手工加盖发票专用章或财务专用章。
4.3.4 4.2
4.2.1 购买的任何发票均需及时入库,并填写《发票出入库登记表》。领用及开具发票 各公司均由财务部税务人员开具经营所需的各种发票,其他任何部门(或办事处)不应
领用、填开任何发票。
4.2.2 税务人员填开发票前应填写《购买或领用发票申请表》,经本公司财务负责人批准后方可领用,领用发票后应及时填写《发票出入库登记表》。
4.2.3
4.2.4
应按发票类别及版本分别登记各种发票出入库数据,并定期盘点,确保帐实相符。禁止将本公司的发票借给其他任何单位填开或使用。
4.2.5
4.2.6
4.2.7 禁止向未与本公司实际发生业务的任何单位代开票。禁止向任何单位开具与本公司发生的实际业务内容不一致的发票。开具任何发票时均不应涂改;因错填发票信息或其他原因需要对已开具的发票作废,应将包含发票联在内的所有联次发票全部收回整齐粘贴在存根联后,并在各联加盖“作
废”印章。
4.2.8
4.2.9
4.2.10 开具任何发票均应完整填写客户名称,不应简化填写或留空不填。开具任何发票均应依法、完整填写所有开票内容及开票人全称,不应漏填或错填;普通销售发票、服务业发票应在实际业务发生后一个月内开具,若超过一个月仍需开
票,应由本公司财务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开具。
4.2.11 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在实际业务发生后三个月内开具,若超过三个月仍需开票,应由本
公司财务负责人及集团财务中心税务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开具。
4.2.12 依法向任何客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填写《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审批表》,并由
本公司财务负责人(集团由税务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开票。
4.2.13 税务人员应在收到有效的开票资料后在五个工作日内开出相关发票;若开票资料不符
合规定,则不应开票,但应及时说明原因并要求补充或更正相关开票资料。
4.2.14 税务人员将开具的各种发票交给客户时,应由客户书面签收,并保存发票签收表;若快
递发票给客户,应在快递单中写明发票名称及号码。
4.3
4.3.1 采购或报销应取得有效发票 各公司采购各种商品(含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低值易耗品及办公用品等),以及报销各种费用均应依法取得有效发票。
4.3.2
4.3.3 向广告公司支付的广告费应取得广告业发票,其他任何发票均不应作为报销依据。向运输企业支付运输费应取得《公路、内河运输业统一发票》,其他任何发票均不应作
为报销依据。
4.3.4
4.3.5
4.3.6 采购库存商品应取得17%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取得17%增值税专用发票。向印刷公司支付的印刷费若≥2000元,购买办公用品金额若≥2000元,均应依法取得
增值税专用发票。
4.3.7 上述业务若因特殊原因无法取得规定的发票,应由财务负责人及公司负责人批准后方
能以其他普通发票作为付款(或报销)依据。
4.3.8
4.3.9 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合法、有效,不得收取过期发票或无效发票。取得的所有增值税涉税发票(含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输发票等)必须在发票有效期内交
给税务人员扫描认证。
4.3.10 移交或接收增值税涉税发票时应如实填写《增值税涉税发票交接及到期预警明细表》,由交接双方签字确认。
4.3.11
税务人员当月收到的所有增值税涉税发票应在当月扫描、认证完毕,不应遗漏或丢失。
4.3.12 财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时,选用的会计科目及记录的凭证摘要应与取得的发票开票内
容保持一致。
五 纳税申报
5.1 各公司计提所有税款都应填写税金计算表,该计算表应打印并由税务负责人签字后作为
税金计提凭证的附件。
5.2
5.3 各公司应按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及时申报所有纳税报表并及时缴纳税款。各公司缴付的任何税金(含营业税、车船税、房产税、印花税等)无论金额大小,都应
首先计入“应交税费”科目贷方,实际缴税时再计入“应交税费”科目借方(不能直接借记费用科目,贷记货币资金科目)。
5.4 每年末应按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口径填写所得税汇算清缴报表,据此计提企业所得税,经集团财务中心批准后方可进行所得税帐务处理。
5.5 若内出现重大财产损失且在后期难以保留或提供证据,应在发生损失的当期向主管
税务机关递交财产损失在税前扣除的申请,并及时通知税务机关现场取证。
5.6 内若发生财产损失,应据实判断是否需要聘请中介机构提供鉴定报告,并依法取得
财产损失鉴定报告,及时报送税务机关,获得税前扣除的批文。
5.7 无论企业盈利还是亏损,凡是独立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均应聘请具备有效资质的事务
所出具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报告。
5.8 公司注册地若存在税收优惠政策或财政返还政策,各公司应及时申报相关资料,积极争
取获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或财政返还政策。
5.9 各公司应按集团财务中心要求定期向总部报送内部税务管理报表(具体格式详见“内部税务管理报表体系”)。
六 办理税务证件
6.1 各公司获得营业执照后,应及时办理税务登记证,按当地税务机关要求开设纳税帐户,并至少应在开业前一个月内办理并通过一般纳税人资格认证。
6.2 各分支机构如果符合汇总缴纳增值税的要求,至少应在开业前一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
完整递交所有资料并获得汇总缴纳增值税的批文。
6.3 各公司至少应在开业后一个月内完成购买税控机、安装税控软件、办理纳税员证件等各
项工作。
6.4 各公司应及时、依法办理各种税务证件年审、变更业务。
七 税务档案管理
7.1 各公司应将各主管税务机关名称及具体管辖的所有局(处或科、室)负责人名称、职务、主
管业务及联系方式等进行书面登记。
7.2 各公司应将所有法定纳税申报表及内部税务管理报表按月装订成册,并规范制作文件封
面,妥善存档保管。
7.3 各公司应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报告、财产损失审核报告及其他有关税务审核报告
规范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7.4 各公司应将税务机关出具的各种批复、检查处理决定等文件装订成册,并规范制作文件
封面,妥善存档保管。
7.5 各公司应建立《税务档案保管清册》,对所有税务证件、申报软件(含软体及IP地址)、IC
卡、储存盘、纳税申报表、审计报告、税务批复、税法文件等详细记录在保管清册中。
7.6 若税务人员离职,应规范办理税务档案移交手续,填写移交清单,移交清楚后方可办理
其他离职手续。
7.7 若相关税务档案保管期届满需要销毁,应由各公司财务负责人及集团财务中心税务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销毁,销毁前应完整填写《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留存备查。
八 生效日期
8.1
8.2附:《内部税务管理报表体系》
《发票管理附表》
XX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1月20日
主题词:XX公司税务管理
抄报:集团董事长、总经办
抄送:总部各职能中心总监及部门经理、各公司总经理及部门经理
发文:集团财务中心2010年1月20日印发 本制度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以前相关规定若与本制度不一致,以本制度为准。本制度由集团财务中心负责解释。
第四篇:企业内部审计报
企业内部审计报告
一、导言
日期:2003年10月26日
接受者:公司总经理***
引言:
经公司2003内部审计的计划安排,我们对公司计划物控部业务
管理程序政策、采购计划及其价格核定与控制、有关合同、仓储管理系统
等事项进行就地审计,涉及的期间是从2002年1月1日至2003年月9
月30日。
审计范围和目标:
本次审计的期间范围涉及计划物控部从2002年1月1日至2003年月9
月30日止计划物控部有关采购计划的制定、实施的及时性、有效性、合理性、合规性,存货成本管理的效益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等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的依据是计划物控部提供的资料。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其实际情况,实施了我们认为合适的、必要的审计程序。简要的审计结论和审计发现的性质:(主要的审计发现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及建议)在对计划物控部审计过程中,我们认为最重要审计发现如下计划物控部存在问题:
1、采购行为依据不具体、不规范,基础信息有待完善;
2、采购计划制作被动,指导性不强,缺乏与实际的对比考核,采购工作效率不高;
3、成本管理工作手段单一,市场信息搜集工作少,供应商管理需进一步规范化;
4、仓储条件较差,未按价值大小分别管理,存货管理有少量缺陷需改进。综上几点反映了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
对回复的期盼:
该报告的其他部分提供了有关部门审计发现和建议的详细资料,我们
希望在收到报告之后的15天内作出书面回复。
公司审计部
审计组长:***
审计小组成员:***
第五篇:企业内部标准化管理办法
企业内部标准化管理办法
一、公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公司标准组工作委员会(以下称标委会)的办事机构。受标委会的直接领导,对标委会负责。
二、标委会的组成:
1、标委会设在本公司技术中心。
2、标委会组成由5-6人组成,设组长1名,专/兼职人员1名。
三、标委会的职责:
1、处理标委会的日常工作。
2、提出标委会的工作计划,经标委会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
3、组织制定公司标准体系和安排提出本标委会工作的长远规划,计划建议。经标委会讨论通过后负责上报公司。
4、组织、协调、审查、复核标委会上报标准报批稿。
5、组织与公司各部门有关的国内外标准和标准化资料的收集、保管、翻译、复印和咨询等工作。
6、组织并举办标准化人员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
四、财务管理:
1、收入来源:公司拨款
2、开支项目:资料费(包括翻译费)、编制费、出差费、办公费及其他支出等。
3、标委会的经营有财务部按日常工作费用开支。给予审核、报销。
五、本工作细则未尽事宜,经标委会提出补充意见,由标委会批准实施
公司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家《标准化法》的要求,参考有关部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并结合本公司---生产、管理的特点,制定章程。
第二条:为了充分发挥生产、科研(实验)、监督检验、营销、财务和行政管理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在我公司统一规划下,组建公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积极地开展公司个部门的标准化工作。
第三条:标委会在公司领导下负责公司各部门的标准化技术工作。
第二章 工作任务
第四条:遵循国家方针政策,向公司提出生产、科研(实验)、监督检验、营销财务和行政等部门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
第五条:按照国家制、修订标准的原则以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方针,负责组织制定公司各部门的标准体系表,提出其制修订公司标准的规划和计划的建议。
第六条:根据公司批准的计划,组织各部门标准制、修订工作。
第七条:组织公司各部门标准送审稿的审查工作,对标准的技术内容负责,提出审查结论意见,提出审查结论意见,提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标准的建议。
第八条:负责组织公司各部门标准的宣讲、解释工作。对公司已颁布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作出书面报告。
第九条:本标委会应及时与专业范围有联系的其他企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标准化机构加强联系。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十条:标委会的组成方案由公司批准。标委会设委员8—9名,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1—2名。联络组长1名。均由在职工作人员担任。每届标委会任期1年。每年第四季度向公司汇报全年工作
第十一条:标委会委员应由公司生产、科研(实验)、监督检查,营销、财务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熟悉和热心标准化工作,积极参加标准化活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科技、管理人员担任。委员的产生由公司推荐、聘任。颁发聘书。
委员应积极参加标委会工作。在标委会内有表决权,有权获得标委会的资料和文件。
标委会的工作应纳入公司的工作计划。为各委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十二条:根据工作需要,本标委会可建立标准制定工作组,负责标准的制、修订的具体工作。
第四章 工作程序
第十三条:标委会根据公司编制、修订标准计划的要求,提出企业标准制、修订计划。
第十四条:标委会根据公司下达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督促标准主要负责起草单位或工作组进行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第十五条: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或工作组在调查研究、实践和实验基础上,提出标准征求意见稿(包括附件)送标委会委员以及有代表性的单位和个人征求意见。标委会委员应提出书面意见。
第十六条:联络组将标准送审稿送主任委员初审后,提交全体委员进行审查(采用会审或书面形式),送稿(包括附件)应提前十天提交给审查者。
审查时,原则上应协商一致,如需表决,应有半数以上委员同意,对有分歧意见的标准或条款,需有不同观点的论证材料。
审查标准的投票情况应以书面形式记录在案,作为标准审查意见说明的附件。第十七条:审查通过的标准送审稿由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或工作组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按要求提出标准报批稿及其附件,送标委会联络组。
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或工作组应对标准报稿的技术内容编写质量负责。
第十八条:标准报批稿经联络组复核,联络组组长签名后,送主任委员会或主任委托委员审核签字。即成为本公司的企业标准。同时,抄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五章 经费
第十九条:标委会的活动经费由公司提供,专款专用。
第二十条:标委会的经费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标准的调研费用:
2、标准的收集、复印费用、资料费
3、标准的编制费。
4、呈报上级主管部门所需费用。
5、其它必要的财务支出。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章程由标委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章程自标委会全体会议通过,并经公司批准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