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等教育现状 - 个人建站

时间:2019-05-15 03:5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湾高等教育现状 - 个人建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湾高等教育现状 - 个人建站》。

第一篇:台湾高等教育现状 - 个人建站

台湾高等教育现状

发信站: 燕南社区(http://bbs.yannan.cn)抢救大学〔现况〕人才的摇篮?知识的卖场?

参观过大学博览会吗?形形色色的促销手法象征大学现况的缩影。

台湾的知识殿堂,已走到市场化竞争的时代。

1984年的台湾只有29所公私立大学与独立学院;现在,全台却有158所。

暴增的大学数量碰上台湾的少子化风潮,没钱又没人的学校纷纷告急,18年后台湾的学生人数将减少三分之一,但,台湾的大学可能关门三分之一吗?

当招生比研究更重要,当奖金比知识更诱人,台湾的教育会成功吗?教育的质量能保障吗?

大学市场化的弊端已浮现,国家的力量又何在? 文/林照真

原载于天下杂志303期

活生生的骆驼被牵进「大学博览会」会场,各校绞尽脑汁吸引考生注意力,好几家大学使出奖学金诱因吸引一流的学生,金额愈飙愈高,南部一家大学被逼得没有办法,硬着头皮喊出「毕业给两百万出国」的重赏,校长心里痛苦地想,「真有学生来,就认了。」

各校发现,奖学金喊得愈高,获得媒体报导的新闻版面就愈大,不管学生最后有没有来,学校已经争取到曝光的机会。一家没钱做营销的大学行政人员无奈地说,「新闻是可以操作的。」

自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大学孕育年轻人的梦想,理想与热情在大学校园里激荡,大学更成为人才培育的摇篮。但使命再重大,也无法回避市场化的挑战。如今几乎每一个国家政府都开始解除对大学的管制,补助也相对减少。

为了找钱,大学就要到市场想办法。传统观念中,教育是赔钱事业;现在大学要生存,必须把知识变成钱。

台湾的高等教育历经从国家控管走向开放的艰辛历程; 1981年时,全台湾只有27所公私立大学与独立学院。

之后政府提出广设大学政策,并以释放台糖土地为诱因,大学数目立刻增加。以后师范教育体系升格为大学,专科、技职体系也前后改制为大学。再加上每逢选举,地方便增加一家公立大学的政治承诺,台湾到现在共有158所大学,其中包括67所大学、75所学院、与16所专科学校,大学数目已经扩张到空前。

学生不足,学校关门?

大学数量增加,年轻人就读大学人数由十年前的13%,提高到现在已超过35%。以大学日间部来说,实际招生总数也在十年间,成长超过3倍,夜间部则超过4倍。

又因为台湾少子化现象愈来愈明显,1981年代,每年出生人数超过40万,十年前降到30余万。这几年下降得更快,根据内政部资料指出,2003年新生婴儿仅有22.7万人,较2002年减少11.8%,再创新低。

由于学生开始出现来源不足现象,各中小学频频减班,更有三家高中职学校宣告倒闭。大学虽然目前还勉强维持八成以上的报到率,学生可大规模流动的现象至今仍未出现。18年后,学生至少减少三分之一,但台湾的大学可能关掉三分之一吗?

因为学生数愈来愈少,以前的大学不必担心招生问题,现在则需大量借助广告、宣传与公关。各大学相继成立「公关室」、「公共事务室」,大学愈来愈讲究营销广告,毕业典礼上则要邀请政治人物来增加媒体曝光率。技职院校从南部小货车、到北部公共汽车、地铁站都看得到广告。一家科技大学也打出「入学六千万奖金」的广告,「学校不再像过去,都是高高在上,」元智大学公共事务室主任蔡佩仪说。

对大学来说,招生事宜是全年无休,吸引学生入学方案愈来愈多样,学生推甄入学以往被认定是各系的事,现在是全校动员;交通大学招生组组长张汉卿说,今年交大就成立了「联合服务中心」,在门口为家长与学生带路,系上还会主动打电话给优秀的学生。另外交大会开设菁英班,也会提供奖学金与到国外进修,优秀学生觉得备受宠爱就会来。

已有多所大学将招生对象提前到高二,南部嘉义中正大学还会专程到台北与北部家长沟通。各大学也开始推动「跨国双学位」方案,学生大三时到国外就读,毕业后可以获得国内学士与国外硕士双学位;有的大学则是设计成,可以同时在国内外获得EMBA的双联学位。

国外大学虎视耽耽

强调学生需求的顾客导向,在大学EMBA班级最明显。政大商学院院长吴思华指出,台湾这方面现象还不显著,但大陆已经发生教授被EMBA学生轰下台的情况,「这是严酷的市场考验,」吴思华说。

尽管大学卯全力招生,前教育部长黄荣村却形容国内学院的竞争,只是「茶壶里的风暴」,真正严厉的挑战在于国际与两岸的大学竞争。黄荣村说,台湾加入WTO与两岸交流会让问题慢慢冒出,现在已有国外大学要求台湾开放教育市场,其中包括每年至少200亿台币的英语补习市场。

澳洲就希望来台设立以英语为主的短期补习班,也希望介入高中教育市场,学生培育完成后就直接到澳洲读大学。这对国内大学招生必定是雪上加霜。

而在两岸方面,由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已在今年修正通过,日后大陆大学可以来台

招生。黄荣村解释,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如果准其来台招生,台湾就没理由不采证大陆学历。但在此同时,却又尚未开放大陆人士来台湾就读大学,这是国内大学必须面临抢学生的另一竞争。

为了增加大学竞争力,许多大学均设法聘请优秀教师到学校任教。目前大学把学校经费分成政府补助与自筹经费两部份,在财务松绑后,大学可弹性运用自筹经费的部份聘任老师。政治大学校长郑瑞城表示,由于大学的起步较晚,国内中研院早已实施薪资弹性制,一些优秀的大学教授被中研院挖角,大学也只能欢送。

但市场化也难免会有庸俗的一面,造成有些学者自抬身价,喜欢吹牛「好几个大学都在和我谈」的印象。郑瑞城说,一位好的老师,世界都在注意,因为西方大学比台湾更早市场化,很可能就找到台湾来。现在台湾的大学既要留心国内教授被国外挖走,想找国外教授来台湾又很困难。就像香港城市大学英文与传播学系教授李金铨一直有心回台湾教书,即使政大开出优渥条件,却还是和香港所得相差三、四倍。

吴思华也对国际间的师资竞争感到无奈。台湾的商学院领先大陆二十年,师资也比大陆优秀很多,但现在竟在华人地区竞争上显现弱势。主要原因在于大陆教授待遇是台湾的两倍,优秀的台湾教授会到大陆兼差,年轻教授即使不到大陆,也会转到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等大学教书,因为这些学校的待遇比台湾高太多。

「大陆大学每年都能邀请麦可波特(Michael E.Porter)等国际级学者到大陆讲学,但是台湾付不起,」吴思华说。

没钱没学生,各大学均贫

虽然台湾的大学数量节节上升,但教育经费却频频下降,各大学已出现「均贫」现象。教育部资料指出,十年来大专院校增加了29所,幅度为23.2%,大专学生增加了55万人,增幅为79.97%,但是公部门教育经费所占比率却在下降,十年间从82.88%,减少到71.98%。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陈德华指出,多年来教育部对各大学补助的总体经费并未减少,但高等教育从菁英走向大众化,又未做分类发展,以致于大学出现资源稀释的问题。

大学经费直直落,公立大学自筹经费比例必须大幅提高。许多大学制度的变革,其实都与「找钱」有直接关系。学校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学杂费、建教合作、推广教育、场地使用及权利金与捐赠等,但台湾并不时兴捐钱给大学,很多钱都捐到庙里去了。

和公立大学相较,学杂费则成为私校的主要来源。公立大学与技术学院学杂费平均占总收入的21.1%,私立大学学杂费约占所有财源的六成,2002学年度平均更达64.44%;而私立科技大学与技术学院学杂费,占学校总收入的76.86%。

私校靠学生注册费过活的比例愈来愈高,大学只好更加注重家长要求「保证就业」的需求。

一名中部私校社会系教授指出,私校已意识到学校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靠学生的学杂费,如果收不到足够的学生,就会有老师无法领到薪水。因而多年来,系上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时的家长会,还规定老师一定要参加,会议上主要是向家长强调实用与就业机会,过程中完全不谈研究。

大学被界定为「知识性商品」,为了让「顾客」充分了解商品的内容与价值,学校必须采取若干量化评鉴,无形中使大学发展产生偏差。大学与教授只会强调SCI与SSCI的研究论文数量,反而忽略关乎学生的课堂教学;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汪琪说,香港甚至无稽到以学生就业率、薪水高低做为评鉴大学优劣的标准,根本忘了大学教育重点在于大学理想,而不在职业训练。

研究生十年暴增三倍

然而,研究重于教学的迷思在台湾特别严重。台湾为了追求一流大学的境界,特别是在国内研究型的大学中,大量增设研究所的情况令人咋舌。根据教育部公布2003学年度研究生比率,研究生在公立的研究型大学所占比率高达42.18%,而在一般公立大学比例亦达29.19%,公立科技大学亦有18%的比例。

大学公私立研究所硕士生增加速度太快,十年来硕士生增加了将近三倍;实际招生总数增加快四倍,博士生增加超过1.5倍,实际招生总数增加快三倍,研究生教学质量是否已经

呈现下降的低趋势,颇令人关切。

而且,在教育部对大学采取学生总量管制政策后,大学若想要增加一个硕士生,就必须少收两个大学生;要增加一个博士生必须少收三个大学生,以致国立研究型大学发展到最后是,大学部学生人数愈来愈少。交通大学研究生人数已经超过大学生,台大也在减少大学生人数当中,但公立大学的发展目标应在于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美国柏克莱大学的大学生人数是研究生的两倍余,台湾研究生大增的现象值得特别关注。「台湾反世界潮流,反社会正义」元智大学校长詹世弘说。

另外,在职专班的大量增加也是大学市场化后的显著现象,在职专班固然可以达成终身教育的愿望,但无可讳言,需缴交较多学杂费的在职生,自可立刻增加学校财源。

这几年在职专班一直在成长,据统计大学的在职专生、研究生占15%,有的甚至已超过全校学生的两成以上。

虽然在其它国家也一样发生,大学频设EMBA班广增财源的现象,但台湾市场太小,财源扩张效果变得较有限。吴思华说,政大EMBA班每年招生人数虽仍维持不变,但学生层级已在下降,市场范围很有限,甚至已有很多台商因为两岸投资,干脆到大陆就读EMBA。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EMBA班上,今年300名新生中,就有28人是台商。

为了增加收入,大学于是大量加强产学合作,各校也成立「育成中心」,努力缩短学界与产业界的知识鸿沟。过去社会普遍期待教师为社会创造公共知识,但育成中心的概念是以

知识创造商品,并为大学与教授取得一定的金钱回报。

育成中心在台湾的发展正在起步阶段,台大更首先将育成中心发展为公司型态。「台大创新育成」公司以「台大」为名,同时以独立公司名义对外募集资金与投资,台大则是指派代表参与董事会,与获得一定股份。

台大研发会主委李琳山指出,国立大学有诸多法规限制,公司自然较有弹性。台大设立一所伙伴公司协助学校育成科技产业,是希望学校的研发成果可以有效贡献社会,并使若干获利回馈学校,做为学校自筹经费的一种做法,但目前仍在尝试阶段。

台大总务长陈振川指出,台大总经费中,政府共补助四成,另有六成要自筹,所以大学现在更重视财务管理。目前台大总务处下设「经营管理组」,需负责二十家商店的业务,还要受理数十亿贷款,大学还会进行买卖股票等委外操作,这些业务过去不曾有,也没有「经营管理组」这样的组织。

目前学界与产业界努力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大学也同意教授可以借调到私部门,技术移转时也可获得一定经费,但产学合作却是大学市场化过程中,最受诟病之处。交大教育研究所教授戴晓霞谈到,大学研究是依教授兴趣而定,不是为特定利益。知识过度商品化后,会忽略了不为特定利益的基础性研究。

同时,过度的产学合作会形成经济领导知识的尴尬处境。郑瑞城说,现在大学一直在谈「知识经济」的概念,就是为了把知识变成钱。但他其实很反对「知识经济」的概念,因为

教育本身就是目的,不是工具,知识经济就等于以经济效益来达到衡量知识的价值,这会让高等教育变得太工具性。

中正大学育成中心每年维持与七十余家厂商合作的高纪录,校长罗仁权有不同的看法。他指出,产学合作一定要注意不能冲击到学术价值,大学对产学关系也要有一定的监督机制,但绝不能因噎废食。罗仁权说,美国史丹佛大学当初对Google的小投资却能获得大利,就是产学合作的好例子,可见兼顾创意与投资的产学合作,应该大幅推广。

而在台湾,现阶段由于台湾的教授评鉴标准仍然是以论文生产为主,而非产学合作,以致吴思华观察到台湾年轻教授多数只想写论文,对实务性研究较无兴趣,所以产学合作的发展仍未真正开始。但也有些理工科教授反应,因为厂商往往要求几个月内就要成效,教授压力太大,常感吃不消。

清大校长徐遐生则批评台湾政府带头做短期的事。为了发展系统单芯片产业,这两年硅导计划教育部提供各校80个名额在单一领域,却同时冻结其它工学院教授的名额,但是学科不能单靠市场决定。中研院经济所特聘研究员朱敬一则指出,基础研究仍是大学重要的使命,市场价格与价值不同,像是文学与数学等研究如果对社会有利,就应由国家介入市场,否则会发生供给不足的结果。

大学市场化后,由于各校只积极争取前段学生,以求有助于学校声望,也可能成为未来的金主,其它弱势学生易受忽略。而多年来私校财务始终做不到透明公开,成绩较差的后段班学生权益无法获得保障,也是一大问题。一般预料,在学生人数呈现更大递减曲线,学生流动增加后,反而可以藉助市场力量进行淘汰。

台湾大学走向完全搞错?

补习业者徐昌南也说,现在大学院校虽多,但还是以成绩做考虑,不表示学生选择增多。而在推荐甄试等申请入学制上,有钱的学生可以花八千到上万元代价,到补习班训练面试时之眼神与节奏,还不包括小论文的装订,这些额外费用会让贫穷的家庭减少竞争机会。

如今,大学市场化问题开始浮现,大学校园内也出现冷静反省的声音。为了扭转商业化的气习,今年的「大学博览会」将一改过去嘉年华会方式,并限制各校只能有一个摊位,亦不得携带任何器材,更严禁动物。

东吴校长刘源俊说,过去的大学博览会已经变成卖场,还有政治人物、补习班穿梭其间,根本都变质了。而学校只能做短暂的介绍,让学生还未进大学就对大学产生错误的印象。

一些大学更竞相在「大学博览会」中强调毕业后保证就业。成功大学医学院创院院长黄昆岩批评,大学已极端地走到强调实用,他强调耶鲁大学从1828年就说得很清楚,大学一、二年级不教授和职业有关的知识,要教的是贯穿所有职业都需要的基础知识。

第二篇:高等教育现状

高等教育的性质,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注:以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定义)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大学,后来历经发展,主要是英国、德国、美国的大学的不断转型,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1022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为108.36万人和340.87万人;全国招收研究生7.25万人,其中博士学位招生1.50万人、硕士学位招生5.73万人、研究生班研究生200余人,在学研究生达到19.89万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962所,招生 100.14万人,毕业82.57万人,在校学生282.22万人。1998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包括成人高等学校)为623.10万人。

第三篇:台湾家庭教育现状

台灣父母做得好嗎?

放學後的台灣,每個家庭中的孩子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有二成的孩子,每天在安親班或補習班的時間,超過三小時以上,父母,真的有時間了解孩子嗎?

今年七月,《讀者文摘》做了一份亞洲八國的父母評比大調查,結果台灣的父母表現被評為八國之末。受訪青少年評為最低分的父母。評比刊出後,引起諸多討論。

台灣父母真的有那麼差嗎?《天下雜誌》此次的「家庭教育大調查」顯示,其實台灣父母花在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少,但是相處的品質和方法有待提升。

為了了解家庭教育的總體面貌,《天下雜誌》調查家中有國小學生的父母,國小四~六年級的學生,以及學校老師,分別探詢他們對目前家庭生活與家庭教育的看法。

放學後的生活:補習

家庭教育,從放學後的生活開始。檢視孩子放學後的行程,或多或少可窺見家庭生活的樣貌。

調查顯示,近七成國小中高年級的孩子,課後會上安親班或補習班。待在那裡的時間,每天平均以一到三小時居多。但仍有近二成的小朋友,每天在安親班或補習班的時間,超過三小時以上。

這群「教改世代」的國小學生,補習的「行程」看起來並不輕鬆。三成七只補一科,有近兩成的學生補了四種以上的課程。

週末假日也不能放過,近五成的孩子,週末假日也要補習,補習科目多為一到兩科。近五成的家長,每月花在補習班/安親班的支出,平均在六千元以上。如果以目前平均每個家庭每月可支配所得約七到八萬來比較,將近一半的家庭,光是給孩子安親補習的支出,就佔了近十分之一以上。教改這十年內,補習班數量成長近六倍,補習的年齡愈來愈低。「沒辦法,大家都不要孩子輸在起跑點,所以起跑點只好一直往前移。」台北市家長協會會長包崇敏說。

你問孩子,他們喜歡上安親班或補習班嗎?超過五成的孩子說:不喜歡。

家庭相處,時間充裕,內涵貧乏

單就時間來看,父母和孩子都還算滿意彼此相處的量。近六成的家長,每天和孩子相處時間有四小時以上;超過五成的父母,每天和家人共進早餐;超過七成的家庭,會一起共進晚餐。

超過六成的家長認為,和子女相處的時間是足夠的;將近七成五的小朋友也認為和爸爸媽媽相處的時間是足夠的。

進一步探究親子相處時間的品質,會發現許多弔詭的現象。超過七成的父母說,每天,或常常和孩子聊天。但是孩子的回應卻不同。只有不到7%的孩子,每天和父親聊天談心。超過76%的孩子,「偶爾」、「從不或很少」跟父親聊天談心。也只有近20%的孩子,每天和媽媽聊天談心。每天和爸爸媽媽說話的時間,半小時以內居多。

而聊天的話題,都是以「學校課業」和「學校生活」為主。可是孩子們最想和父母聊的,卻是「心情和情緒」。

親子共處時,最常從事的活動是什麼呢?

三成五的小孩說:看電視。

近四分之一的家長說:做功課。

受訪的家庭中,超過四成的家庭有兩台電視,二成二的家庭有三台以上的電視,可見電視宰制了家庭生活的重心。但是孩子們最希望爸爸媽媽陪伴的活動,前三名是:戶外旅遊、逛街買東西,以及打電動或上網。

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系教授黃迺毓分析,調查顯示,親子相處時間充裕,但是只是「在一起」,卻沒有深度的互動。

長期諮商輔導青少年的作家,前教育部訓委會常委鄭石岩說,將近五成的孩子在安親班時間超過兩小時,很多時間拿來看電視,父母跟孩子講話的時間很少,使得孩子的大腦並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學校老師發現,很多國中小學生可以專注的時間愈來愈少,這跟孩子很少和父母談心、一起做家事,或參與社區聚會,使得腦功能發展受影響,有很大關係。如果把父母分開計算,三成九的父親覺得和小孩相處時間不夠,比例遠高於母親;和孩子聊天談心的頻率、每天和家人共進晚餐的比例,父親的表現都不如母親。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有超過五成選媽媽,只有一成八選擇爸爸。高叔貞強調,調查顯示父職是比較缺乏的,這也是未來學校性別教育應該加強的重點。

八成的家長認為自己是個好爸爸,好媽媽,也有超過八成的孩子認為,跟父母在一起是快樂的。

長期從事親子輔導的彰師大副教授高叔貞觀察,從問卷中,可以發現家長和小孩的吻合度很高,相互滿意度也還不錯。

高叔貞特別注意不快樂的「少數」。調查中,13.4%的父母覺得孩子不快樂,14.42%的孩子,覺得和父母相處不快樂。不快樂的原因,以「爸爸媽媽不了解我」居首。「近15%的比例,如果乘以總人口數,就非常可觀,每個家庭製造出一個不快樂的人,整個社會就要付出多少代價?」高叔貞認為,少數的需求,也凸顯了最需要資源投入與協助的所在。

家庭教育:想要與需要的落差 深入家庭教育的內在,調查中顯示諸多的矛盾和「不得已」。

家長認為,家庭教育最該培養孩子的前三項能力,分別是:養成生活自理的能力、品格與價值觀、與人相處的能力。

但是問家長,他們投入最多時間處理孩子哪些問題?排名第一的,仍舊是課業升學等競爭力。遠遠超過「應當」關照的品格、人際關係等能力。

如果經濟許可,近八成的家長會資助孩子念到「愈高愈好」的學歷。但是超過一半的家長也認為,學歷愈高,不代表人生愈幸福快樂。

小朋友也有同樣的矛盾。他們覺得爸爸媽媽最關心:身體健康和安全,以及課業升學。但是他們最希望和爸爸媽媽分享:心情和情緒。可是最希望爸爸媽媽幫忙解決的問題,還是「課業升學」居首。可見課業成績,已經是國小中高年級學生最主要的焦慮來源。

家長的矛盾,深受同情,卻似乎無解。

同樣身為父母的高叔貞說,多數家長都知道「應該」怎麼做,以及「想要」怎麼做,但是面對實際強調升學、成績的教育環境,學歷至上的社會文化與價值觀,家長也只能認知失調,把精力都放在「需要」的成績上。

可以苛責父母嗎,恐怕也很難。家長和孩子的焦慮,反應的是整體社會價值觀的扭曲和貧乏。

「我真的覺得應該要社會改革,而不只是教改,所有父母那麼焦慮,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安全網真的太小了,今天如果我的小孩沒有在成績上保持領先,他也沒有太多選擇……,這是社會結構的問題,如果父母的焦慮無法解決,沒有辦法讓父母很放心的話,怎麼有可能教改?」精神科醫師、作家王浩威說。雖然超過八成的父母覺得自己是個好爸爸媽媽,但是詢問第一線的觀察者:老師,是否滿意目前學生的家庭教育,卻有超過七成的老師說:不滿意。

老師的不滿、家長的求救

老師們觀察,目前學生的家庭教育,最主要的三大問題,分別是:家長沒有時間、家長價值觀偏差,和家庭經濟和資源不足。

老師認為,孩子最需要父母幫助的是:品格與價值觀、養成生活自理的能力、以及自我情緒管理。而培養上述能力,超過八成老師認為,家庭應該負起最大責任。

但是近七成五的老師說,家長把家庭教育的責任都交給學校老師,一成七的老師說,家長把自己的責任給了安親班和補習班。只有5.5%的老師認為,家長扛起了家庭教育的責任。

鄭石岩觀察,從問卷中可以發現,品格教育,大家都覺得重要,但老師覺得家長要教,家長卻認為是老師的責任,最後反而落空形成三不管地帶。

老師認為,父母最需要改變的是:多點時間和孩子相處、改變親子教養的方法,學習更多相關知識,以及學著讓孩子有生活自理的能力。

老師認為,「時間」是家長最大的困難,但是家長自己卻說,「時間」不是問題,方法和知識才是。

家長調查中,父母在家庭教育上最大的困境,前三名是:無法理解現在小孩的心理、不知道怎麼教、不懂管教方法,另外就是電視及媒體的不良示範和干擾。

台灣的父母,其實是孤立而無後援的一群。近六成的家長認為,台灣的企業或公司,是不鼓勵員工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的。超過八成的家長,不滿意政府對家庭教育提供的支援。

「企業的目的是獲利,目前企業的做法,就是殺雞取卵,榨你十年,然後讓你提前報廢,這當然是家庭生活最大的傷害,」黃迺毓直言。

而政府呢?「應該沒有人在想這個問題」致力於落實「家庭教育法」的黃迺毓說。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再來一次,二成六的家長不願意再選擇生兒育女。如果仔細分析父親和母親的差異,會發現,父親願意的比例,遠高於母親。八成的父親願意生育孩子,但只有六成八的母親說願意。其中或可窺見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分工的傾斜,支援的缺乏,已經讓身兼數職的母親感到耗竭。

「從這份問卷,我看到家長、老師都在求救,」黃迺毓強調,不論品格或價值觀,不是單一家庭或學校可以承擔所有責任。老師在師範體系上四年課,沒有任何一堂跟品格或價值觀有關。遑論父母。美國學者提出「生態理論」,就是把家庭和父母當成內圈,學校、教會和社區,提供「非父母非老師的其他成人」,塑造教育孩子的生態,共同分擔責任。

長期在社區推動親子共讀和共學的黃迺毓希望,建構出社區也成為教養孩子的生態圈,分擔父母的教育責任。

「這部份要單靠父母和老師,實在是強人所難,誰來教父母呢?難道人當了父母之後,就理應被要求、譴責?」黃迺毓強調,「家庭教育法」必須落實,提供給現在的父母以及未來的父母,足夠因應生命階段不同處境的知識和能力。

台灣的父母們真的不差,只是需要幫助!

一位母親的告白:我要怎麼讓孩子快樂? 我本來是一個無所謂的媽媽,因為我自己成長的經驗讓我相信,念書是一輩子的事,不要失去學習的興致,才是關鍵。但是我這樣的態度,卻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漸受到挑戰。

我的女兒已經在一所已經比較不強調升學的私立女中念初一。但我不能適應的是,他們每週都有週排行,老師花很多時間排各科成績。每週拿回來成績單給父母看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原來是會被影響的。我曾在家長會時跟老師反映,可否撤銷每週排行的做法,但是過程中才發現,其實我是家長中的少數,我的想法,和社會中的主流脈絡是不同的。

後來我也屈服了,乖乖的為孩子請了家教。因為你作為父母,沒有辦法在小孩考的那麼差之後,告訴她:沒關係,我們只要快樂就好。因為孩子的自尊是在整體環境中培養,她在家庭之外,學校裡老師、同儕的眼光,都會影響她對自己的看法。你必須配合大家玩這個遊戲,不能矇著眼睛說,我們自己快樂就好。

我的孩子也變了,她原本散散的,現在跟我們去餐廳吃飯,都會帶著教科書,我會提醒她,有這個必要嗎?但是孩子也有孩子的壓力。

這就是目前教育環境脈絡裡存在的現實,你怎麼能要求一個家庭,去對抗整個社會、環境的挑戰?

第四篇: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现状

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现状

课程名称:台湾学习见闻指导教师:学号:

姓名:X X X

内容摘要:台湾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通过对一系列现有高等学校的的改革以及相继建立数量众多的高等院校,使台湾高等教育初具规模。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台湾教育政策的大幅调整与开放,进一步促使了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台湾形成了数量众多、门类齐全、分布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而台湾高等教育的体制,也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台湾;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台湾高等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太学”。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则始于日本统治时期。1946年,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设立1所帝国大学及3所独立学院,当时高等教育学生近3000人,教师60余人。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台湾高等教育才真正开始获得发展。

一、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日本人建立的一些大学经过改制得到发展,大陆一些知名大学如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与中央大学等也在台相继复校,同时新建了不少高等学校,使台湾的高等教育得以发展。到1988年,台湾有39年大学和独立学院,其中有13所综合大学,6所理工科学院,6所医学院与12所师范学校,1所艺术学院与1所体育学院。90年代以来,由于教育政策的大幅调整与开放,台湾许多专科技术学校改制为大学或学院,使得台湾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二、台湾高等院校概况

目前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及大学与院校研究所。正规高等学校的学制一般为4年,但师范、法律和建筑系为5年,医学系为6-7年。高等院校研究所招收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专科以上学校大部分设有夜间部,学生以在职青年为主,学习年限较日间部多一年。日间与夜间部均采用学分制。到2000年学,台湾有大学53所,独立学院74所,专科学校23所,合计150所,其中,公立院校53所,私立院校97所,3925个科系;在校学生10.9万人,教师4.3万人;研究所达到1410个。

三、台湾高等教育的调整与改革

首先是大学招考制度有重大变革。1953年开始,台湾实施大学联合招考制度。1989年,台湾成立“大学考试中心”,研究改革联合招考制度,并于1992年提出多元入学方案,1994年试办推荐甄选,1997年试办申请入学,不再公布各系组的最低录取原始分数。2001年,台湾高考制度进行重大改革,采行“考招分离”的“多元入学方案”,即“甄选入学制”与“考试分发制”双轨并行,前者占招生比例的六成左右,后者占四成左右。主要内容是:一是“考招分离”。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专门负责命题研究、学科能力测验与指定科目考试等,而招生业务则由“联合分发委员会”负责。“甄选入学制”包括推荐甄选、申请入学和各类资优保送等多种升学方式,由各大学校系自行决定招生方式。“考试分发制”分为甲、乙、丙等三种方案,其中甲、乙两种方案为两阶段式考试,第一阶段为学科能力测试,第二阶段为各大学指定科目考试。丙案则只要参加指定科目考试即可,也就是联考。为配合2002学起的多元入学方案,全面停办大学先修制度。这一改革方案,较为复杂,引起社会的极大争议。这一改革后,台湾的高考升学率大幅提升,从此前的约60%上升为2003学的110%。

为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台湾“教育部”于2001年8月公布首部《大学教育政策白皮书》,提出多项重大高等教育发展计划。主要包括在两年内开放大学学年制与学季制并行,缩短现行学士4年、硕生生1至4年、博士生2至7年的修学年限,五年内设立10所以内的重点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10年内完成25岁以上成人在具备一定条件后免学历入大学的目标。

四、台湾高等院校的目标定位

为适应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变化,台湾开始大力发展研究型大学,加强高等教育的基础研究。在台湾当局的政策鼓励下,台湾许多大学逐渐规划发展为“研究型大学”,增加研究所硕士与博士生人数。2001年8月,台湾“教育部”选出台湾大学、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成功大学、阳明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台湾科技大学与政治大学等9所大学,提供7.2亿元,用以提高研究所基础教育,推动校际与国际合作,及推动研究生学习国际化。2001年,台湾一般大学研究所硕士与博士班招生名额达到27043人。台湾大学与中央大学研究生比率均已占学生总数的36%,计划未来达到50%;政治大学也减少本科学生人数,增加研究生比例,未来也计划达到1:1。

为了提高高校资源利用率和竞争力,台湾教育部门提供数十亿元,鼓励高校整合。近年来,台湾不少大学出现跨校研究中心或数所高校成立大学系统,甚至出现中等学校并入大学的趋势。未来计划实行“学系学程双轨制”,高等院校可设立跨院系学程,独立招生,大学可跨校组成大学系统、研究中心,以推动校际整合。

反观我们大陆,虽然说我们已经建立了十分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但同时还存在许多缺点,比如:如今的大学一味注重综合性而忽视了学校的专业特色,缺乏目标定位;在政府的主导下,为提高所谓的高考生升学率,各个学校不顾一切的扩大招生而忽视教育质量等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向台湾学习,最终使我们的高等教育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第五篇:台湾农业现状分析[推荐]

台湾农业现状分析

摘要:

当前台湾农业发展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面对台湾农业的成功,本文从其农业发展现状着手,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总结出近几年有利于台湾农业发展的几个方面的因素,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台湾农业;现状;分析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总面积为36188平方公里。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给岛上的河流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为台湾农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台湾农业发展现状

台湾农业自1945年起,经历了粮食发展阶段、支持工业建设阶段、农工并重

1阶段、迈向自由化调整阶段和发展三生农业阶段等5个阶段,目前其农业现代化

发展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台湾农耕面积占全岛土地面积的1/4,全岛现有人口2300余万,其中农业人口400多万。2012年全省GDP为5215.58亿(约14.04兆新台币),农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2。其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及林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1%、37%、31%、1%左右3。

1.种植业现状

台湾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一年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占粮食总产量的六成以上,素有我国“海上粮仓”的美称。主要经济作物有蔗糖、茶、蔬菜、水果、花卉等。其中蔬菜的种植品种接近百种,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1,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花卉蔬菜现已成为台湾农业重要的产业部分。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目前,水果种植面积为23万公顷,主要有香蕉、菠萝、柑桔、芒果、柚子、柿子、释迦等。

2.畜牧业发展现状

台湾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为3.75亩,农民收入高,城乡差距小,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较大。台湾的畜牧业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南部地区,以养猪业和养禽业是为核心,发展方向为:优质、安全、休闲、生态。其中养猪业占畜牧业产值的59%,占大农业的23%,养禽业占畜牧业产值的33%,占大农业的13%5。

3.渔业发展现状

台湾滩涂面积12万公顷,且处于寒、暖洋流交汇之处,是南北回游性鱼类必经之地,为台湾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台湾渔业在农林渔牧业总产值中约占31%,水产品出口占农产品总值的四成左右。台湾的渔业结构,分为远洋1

55台湾,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访问日期:2013-12-6.辽宁农经考察团,考察台湾农业的几点印象与启示[J].农业经济,2012,(1).33-34.姜雪忠,张玉兰,姚建琴.值得借鉴的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经验[J].江苏农村经济2008(1).68-70 张强,顾传学.台湾畜牧业发展概况及启示[J].今日畜牧兽医, 2013(6).1-4.吴瑞荣.赴台湾渔业考察报告[J].中国渔业经济, 2002(2).45-46 台湾,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访问日期:2013-12-6.吴瑞荣.赴台湾渔业考察报告[J].中国渔业经济, 2002(2).45-46

渔业、近海渔业、沿岸渔业和养殖渔业四部分。其中远洋渔业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每年交易的鱼产品均在12亿元以上。随着近几年海洋资源的匮乏,养殖环境6的恶化,淡海水养殖逐渐被观光休闲渔业所取代5。

4.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台湾休闲农业始于1980年,在台北市木栅区指南山上,由53户茶农建立了全台湾第一个观光农园。经过20多年的发展,2004年台湾休闲农业全年接待游客约4913万人次,平均每个农场年接待游客约4.5万人次6,台湾休闲农业的主要项目有:以教学体验、风味餐饮、乡村旅游、生态体验、果园采摘和农作体验以及民宿、蔬菜采收、农业展览、民俗技艺体验、林牧渔场体验、农村酒庄和市民农园等内容。2004年全年营业额收入超过45亿元。

二.台湾农业现状分析

60多年来,虽然台湾农业的产出在不断增长,但其占生产总值的比率不断下降。从1952年到2005年,按不变价格计算,台湾农业总产值增长近35倍,但同期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减少了0.42%,年均下降0.56%7 8 9。2004年,台湾农户每户收入22万元,其中非农收入17万元,农业收入5万元7。由于台湾社会的城镇化、工业化进度加快,以及存在的城乡收入差距,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由原来从事的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非农收入占农户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加。即便如此,2002年,台湾省人均耕地资源量为0.57亩,当年台湾土地综合产出率,即第一产业增加值按耕地面积平均,亩均426美元;农业劳动综合生产率,即平均每个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创造的增加值,达到7627美元。此两项指标,台湾同北京农业相比,分别高出0.33倍和3.4倍10。

台湾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6 亩,但其不仅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的自给有余,而且达到了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目标,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1.台湾农协会

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运行十分规范、涉及农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民组织。台湾农会于1900年起配合行政区域设置,在协助政府推行农业施政上,充分表现中间关键枢纽的角色。2007年台湾农会编列了1500亿元新台币并自行雇用17000余员工,办理农业推广、供销、信用及保险等业务,比“农业委员会”的预算和人员还多。在地方上已成为农民不可或缺的在知识上、生产上、生活上、销售上极为密切的组织或团体,替台湾农业建立了极为稳固的基础,同时也为台湾农业发展提供了最具体的贡献。

农会深入基层农村,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为宗旨(农会法第一条),是一具有政治性(保障农民权益)、教育性(教育农民知识技能)、经济性(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社会性(改善农民生活)等四大功能之农民组织。

分布在全岛的市、县、乡的农会,主要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协调农产品供6

8李飞.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3).台湾《农业统计年报(2005)》,“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编印,2006.台湾《农业统计年报(1997)》,“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编印,1998.9台湾《农业统计年报(2004)》,“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编印,2005.10

10文化.当代台湾农业概述[J].古今农业, 2004(4).17-24 文化.当代台湾农业概述[J].古今农业, 2004(4).17-2

4求关系、组织各种展示活动、进行营销咨询、协调政府为农业提供的补贴分配等。这些农民组织担负起了农民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责任,建立了从种到销全过程的产业链条,这种产业链不仅帮助农民提升了农业经营的竞争力,而且也使农民收益得到了保障。高度的组织化程度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台湾农业经的全面发展。

2.精细化的农业生产

人多地少、地势不平坦等因素的制约,是的台湾无法如同美国澳洲那样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因此,精细化的农业生产是台湾农民最主要的生产方式。温暖潮湿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条件,恰好满足了花卉蔬菜等园艺作物生产的环境需求,使得土地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在农会的协调帮助下,蔬菜和花卉产业迅速发展,花卉生产包括切花、兰花、球根、盆花、种籽、苗圃几类,其中以切花和兰花为主,近年来由于台湾努力提高其品质 积极研发新品种,拓展国际市场,花卉外销增长迅速。

3.休闲农业的兴起

台湾休闲农业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技工和游憩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企业,是农业经营新型态,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为: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示范与教育功能。

休闲农业突破传统农业的范围,是以当地自然、文史资源,以特有的农村生产、景观,融合旅游、餐饮等综合经营,为人们提供休闲服务。所以,休闲农业是综合利用当地资源,由农业延伸至服务业的新产业。在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速的前提下,对寻求农业出路的一些大县来说,就必须整合全县资源,合理规划,从而发展县域经济。此外,台湾农业主管部门还推动“一乡镇一休闲农渔区”和利用占全台面积1/2以上的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筹建步道,与民宿、观光农园结合,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

而对于休闲农业这种综合了农业和旅游业的新型产业,网络媒体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网站,主要内容有:新闻发布、景点介绍、游区地图、旅游线路推荐、住宿餐饮服务、留言系统,乃至网上定房、定门票服务。其次,重视分工合作,强调同一地区的联合。台湾有相当一部分休闲农业已经实现了企业化,或是不同服务领域的合作分工,实现了观光、住宿、餐饮和娱乐的综合。很明显,这比起许多所谓旅游农业中的小而全,家家户户开展雷同的服务活动,有很大的进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增加效用。第三,产品经营多样化,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相结合。休闲农业能够提供的产品,除了实物的产品,还有奇观、氛围、风景和主题等“情境消费”的产品。这也是休闲农业吸引众多游客眼球之处。

4.政策的调整

台湾自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由于自然灾害和入世冲击,对农业主要造成了一下三种影响:

(1).农业发展萎靡,经济地位弱化。

台湾加入WTO后,开始兑现入世承诺。从农业方面来看,主要有三点:1.降低关税。入会后调降1021项农产品的关税。2.放松管制进口和限制进口地区。对包括稻米、砂糖、红豆、花生、鸡肉、小麦粉及各种鱼类等在内的农产品以及22项实行管制进口的水果进行开放。对苹果、凤梨、香蕉、柑桔等16项水果及全鸭、火鸡肉等产品取消进口地区限制3.削减农产品价格补贴。

(2).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

入世以来,由于受进口农产品冲击,台湾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呈波动下滑态势。其中又以传统农产品价格下降幅度为大,高价值农产品经过品质及市场调整有一定回升。

(3).农民收入水平下降,城乡差距扩大

截止2005年台湾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7121元新台币,约合5376美元。其总量是相当高的,但问题有二:其一是所得绝对量持续下降;其二是与城市居民收入相比,差距进一步扩大。90年代初,台湾一度以发展现代农业、增进农民福利为目标,致力于缩小工农收入的差距。1995年和1996年,农民和非农民收入比率达到历史上最小差距的,76.2:100,此后随着农民收入增幅下降,二者差距再度拉大。2005年已扩大到71.4:100,退回到,1992年的水平11。

为挽救日益不景气的台湾农业,近年来,民进党当局采取了一些政策调整措施,试图激发农业的活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调整农地政策

2003年,台湾修订《农业发展条例》,放宽农地管理,促进农地流动,规定农民在农地上兴建农业设施免予申请建筑执照,允许企业法人申请耕地变更使用。2004年又出台了“耕地转移许可准则”,进一步放宽了农地使用范围。这些农地政策调整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农地流动,以满足工商业和休闲农业发展的需要。

(2).调整农业产业政策。

近年来,台湾调整的方向是应对“入世”需要,以发展高科技农业,推动农业产业整合。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1.把粮食生产作为基础产业,健全稻米安全体系,确保稻米种植面积在35万公顷左右;2.加速发展花卉、水果,建设花卉专业区、花卉物流行销中心,实施水果产销调节计划;3.控制养猪业污染,强化畜牧业自主调节功能;4.发展远洋渔业和水产养殖业;5.加快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精致农业和有机农业建设;6.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运销体系,建成花卉、水果、蔬菜、家禽、肉品、渔产等)大类全球资讯网。

综上所述,台湾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台湾政府对农业进行全方位的支持,不但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二、三产业,特别是技术培训与服务都有相关的配套政策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对拉动台湾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年来尽管出台了一系列农业的扶持政策,但是与台湾相比差距甚远,特别是我国的农业救助还受资金的限制,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出台扶持农业的相关政策,以拉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稳步发展。

注:货币单位:元(特殊注明的除外)

11单玉丽.台湾农业救助的政策措施与前景分析[J].亚太经济, 2005(2).

下载台湾高等教育现状 - 个人建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湾高等教育现状 - 个人建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透视台湾民主真实现状.

    透视台湾民主真实现状 时间:12月1日星期二 行程:上午:中央选举委员会、文化大学中山学术研究所及“两岸民主化契机之探讨”座谈会 下午:宜兰县县长候选人国民党、民进党竞选总......

    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目前高等教育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现状研究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现状研究来源: lunwen88.com一、关于教学管理特点和规律的研究 曹静柏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复杂性、科学性、民主性、向导性和前瞻性等特......

    台湾个人游暂行办法

    台湾个人游暂行办法1. 台湾个人游从2011年6月28日正式开放施行。2. 台湾个人游仅限北京,上海,厦门三地户籍居民申请。仅由三地共33家台湾游组团社提供办证和旅游服务。3. 个人......

    台湾个人游须知

    广州市常住人口赴台个人游办证须知 一、适用对象: 1.年满二十周岁,持有广州市常住户口的居民。 2.十八周岁以上在校学生 3.16岁以下的居民需随同父亲或母亲申请(不能单独办理台......

    台湾与大陆关系现状与未来

    两岸关系现状与未来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国际社会也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国、共内战和美国的介入,1949年以后两岸一直处分离状态,实现祖国统一成......

    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看法

    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行政力量对高校的干预相当严重,高校的科研及教学在其干预下已经背离正确的发展理念。 90年代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经历了三个决策失误。一是高校合并,大......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一、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一向重视教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最高学府——太学,并且设置了“博士”。在近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