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到感恩
感恩的心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为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感恩”传统。正如《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弟子规》“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的经典词句,以及“施恩不图报”的美德,“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和衔环结草,《史记》中,一饭千金的美谈;饮水知源、恩风长扇的佳话,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互为因果的联系,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都不是独立的、单一的,必然与某些事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感谢父母,他们给予我生命,抚养我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我知识,引领我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我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我不断进取、努力。当我每天享受清洁的环境时,我要感谢那些保洁工作者,带来舒适整洁的环境;当我喜迁新居,我要感谢那些建筑工人,修建了美丽安全的楼房;我日常的饮食,要感谢农民兄弟,生产播种出粮食;我在品尝美味的饭菜时,要感谢那些辛勤的厨师兄弟;当我出行,要感谢司机,为我带来了方便;当我读一本好书,要感谢作者的创造。当我生病需要治疗时,要感谢所有的医护工作者,是他们给我带来了健康;感念宇宙自然界,太阳供我光明与热能,空气供我呼吸,雨水供我洗涤,花草树木供我赏悦,那么我便会爱护大自然,爱惜花草树木,便不会践踏自然,那么环境便能得到净化,感谢江河,它让我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我有了生存空间。所有这些,我都应感谢。
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感谢对手,感谢敌人,对于我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的利处,从而去感谢它,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我就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付出了许多,我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
因此,在生活和做人方面,我都会常怀感恩。常怀“感恩”,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视,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如果我总是以一种感恩的心态活着,总是在想应当如何报答别人,那我的生活一定是很有意义的。经常想想我为国家,对社会付出多少,而不要抱怨社会,不要抱怨他人。感谢生活,感谢他人,感谢父母,感谢社会,感谢一切帮助过我的人,只有心存感激,我的人生一定是最开心最积极的。
有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当我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是在提醒着我,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常怀感恩的心,我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这歌曲让我学会珍惜幸福,学会感谢身边的一切,因为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能天长地久„„
人生注定离不开奋斗,充满着艰辛,人生之路也会面对许多的坎坷。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只不过是美好的愿望罢了..感恩,将是我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热爱生活。我将会感受到更多快乐!
西南分公司
曹正飞
第二篇:各班级做到
各班级做到“二包”内容
一、包清洁区、教室、大小便处、垃圾池卫生清洁。
二、包绿化美化。
1、六年级负责教学楼前七棵树,并浇水看管。
2、五年级负责进校门口西面八棵树,并浇水看管。
3、四年级负责文化走廊前面周围十棵树、并浇水看管。
4、三年级负责厨房前面十四棵树、花坛,并浇水看管。
5、二年级负责文化走廊前面花坛,并浇水看管。
6、一年级负责学前班教室前花坛,并浇水看管。
以上是落实卫生工作内容,做不好将进行责任问责。本责任书一式二份,班主任、签订班级各执一份。
班主任(签字):
班干(签字):
二0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如何做到思路清晰
如何做到思路清晰
人的思维决策过程分为3个阶段:
1/分析阶段:这个阶段是看问题找原因演绎推理的过程,这个阶段的能力和一个人的知识面以及是否善于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有关。
好像有些人知识有专攻,和他对口的专业问题会相当有想象力,而一些不对口的非专业的问题往往插不上嘴,这是因为知识面倾向的问题。
还有某些人习惯片面看问题,或者喜欢单刀直入,相对来讲行动派的或者感性的人看问题更容易片面,不善于多角度分析。
分析阶段决定了对问题的了解程度,通俗的讲就是知己知彼的程度。
2/逻辑阶段:分析得出的各个要素,必须清晰的理清各自之间的逻辑关系。这里面有先后因果关系;有主次关系;有矛盾关系等等。这种逻辑能力和一个人的经验以及是否具备正确的哲学体系(有些是天赋,有些是经历所致,和读书并不一定有正比关系)有关。
很多人不注意自己逻辑的锻炼,虽然看问题非常周到,但是好像有了一屋子书竟然没有书架放置标签归类,会造成看问题没有重点。这个阶段很重要,清晰的逻辑等于把前期分析要素做了轻重缓急的标记。
3/抉择阶段:这个阶段其实是对解决问题行动计划步骤实施选择或放弃,最终决策的阶段。这里需要果断的取舍能力,好像要你回答母亲和妻子掉在河里,你只能救一个,怎么救。还需要有很强的二八原则作为习惯。当然,如果没有前一阶段的清晰正确的逻辑,仅仅有果断地勇气,只会错的更多。
思路清晰必须是在以上三个阶段都有较高的水准,否则就会出现一些人在某个阶段非常强,但又会在某个环节非常弱,这是个短板问题,只要有一个阶段不足,足以让你的思维决策能力大大的受损,最终还是一个思路不清晰的人。
我身边有些人大家会评价其很能说会道,分析问题很深刻,但是做起事来很失水准。其实这种人虽然在第一阶段有很强的分析能力,让人刮目想看,但是在第二阶段缺乏清晰的逻辑能力,再加上第三阶段没有果敢的性格,最后还是无法在实践中很好的解决问题。
分析一个人思路是否清晰,如果不清晰,又是在什么阶段出现了问题,对于合理的聘用合格的人才以及分配合适的岗位非常重要。比如生产部门,主要强调执行力,所以即使第一阶段没有太多的知识面,只要不片面的看问题,又有足够强大的决策能力,就基本可以很好的胜任了。而一个企划人员,即使最后阶段有些优柔寡断,只要前两个阶段还可以,尤其是知识面广,视野新颖,未必就不能胜任。当然我个人觉得最重要还是用这个方法挖掘真正思路清晰的人,这类人才很可能一个企业潜在的核心财富。
在培训方面,一个人也可以有意识的在几个阶段有的放矢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当然这种提高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的改变。
第四篇:知道做到读后感
《知道做到》读后感
其实刚看到这本书大概猜到它讲的是什么,作为一本管理学的提升书籍,此书通过文字阐述了现在的我们出现的各种问题;知识的垃圾桶;知道却不能做到;毫无计划的工作生活等。本书将其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1.信息超载;2消极过滤;3缺少跟进这三个方面的原因,简明而精辟。
现在我们懂得,阻止我们前进和上升的原因其实就是know和how如何更好的的衔接,做到更好的跨越。这主要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的转换是知识层次的转变。这是很简单的,也是花费时间最少的一种转变。我现在发现自己每天要来往于很多博客,看很多新闻,但是第二天就会发现自己根本不记得昨天看了什么内容了。“知道做到”这本书里写到:“人们对于自己吸取的信息,24小时以后就记得不到50%的内容,而1个月之后,他们所能记得的新知识就不到5%了。”对于我们都知道的那些道理,你听着可能很耳熟,所以经常说这个道理我知道。。但是你可能不清楚你没有做到这些道理就等同于你不知道这个道理。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呢?
第二个层次的转变是态度变化。当你对某个东西产生强烈的积极或消极情感时,你就会形成态度。改变态度要比获取知识更困难,因为我们常常会说,“我知道你在说什么,可是。。”所以我们需要养成积极的过滤系统。每当我们产生一个令人兴奋的想法时,可能我们周围最亲密的人就会大泼冷水。久而久之,我们形成了消极过滤系统。比如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你可能会 想,“恩,这个很有道理,但是对我来说不管用,因为。。对于新知识我们会让自己带先入之见,批判的心态来接受,虽然你口头上说我知道/我理解,但是你的心灵深处/态度上并没有接受。所以我们要设法敞开自己的心胸,遇到新信息时,不要总是琢磨这个错在哪里,而是积极发现其中的正确之处。但是光是接受,态度上的转变,它不能让我们真正做到,那么我们还要做什么呢?
第三个层次的转变,也是最为困难的,就是行为上的变化。要想做到,除了真正行动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要想做到,就需要一个跟进系统,你不能偶尔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到行动当中,而是要让自己制定一份能够为自己争取到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并帮助自己培养强大的责任感的跟进计划。老肯说道做到自己知道的那些道理,最为核心的是自律,实现自我的控制,以及坚定的意志,实现不断的坚持,永不放弃。但是我想加一点,除了自律以外我们也需要外界的帮助,不管是鼓励的一句话或对你的监督,我每次行动的时候就会让周围的人知道,这也是对自己自律的一种良性的压力。
现代的我们获取知识太过容易,而我们对知识与信息的索取又是极其贪婪的,很快我们变成为了知识的垃圾桶,淹死在信息的海洋之中。我们好似读了很多书,知道很多东西,但却无法体现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大量的学习却依然让我们的竞争力停滞不前,我想这也是很多人都存在的困惑。《知道做到》就是 这样一本教你如何将Know-How转化为你想要的结果的书,这本书呢可以不到半天就读完,但是却解决了我们这个问题。
我现在想,我们没有必要知道更多新的道理,做到自己知道的那些大概就够了。即使不够,等你做到你知道的那些,再去讨论那些新的道理。
第五篇:三热爱五做到
“三热爱五做到”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
xx市教育局向全市开展“三热爱五做到”师德师风学习活动。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本人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系统的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学习了XX年xx市师德师风宣讲材料,并认真学习了xx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学习,使我对师德师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责任是多么重大。明确了当前教育形势对教师发展的要求,我,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重视自身师德建设,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新型教师。力争做一名“让家长满意,让群众满意,让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下面是我的几点学习心得体会: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像恩城中学的张海霞老师说的那样,有一种柔情叫坚守,有一种美丽叫奉献,这就是老师的真实写照。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五、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我们的路还很长,不管有多坎坷,只要你把它当作一次经历,一次磨练,你会为你比别人的经历丰富而自豪,你会为自己经受得住磨练而骄傲。今天,我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我们能在一起合作,那是我们的缘分,不要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不要为一些小委屈而耿耿于怀,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不管在哪里,不管到何处,要坚强,要进步,要合作,更要快乐。让我们为了学生的美好明天,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