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科院感防控措施
儿科院感防控措施
(一)、病房管理
1、对所有病人实行标准预防,传染病人及特殊感染病人有隔离措施。
2、每天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每隔一天紫外线消毒一次并要求有记录。
3、每天地面湿式清扫,有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后拖净,拖布洗净悬挂备用。
4、每天床单位保持清洁,被服每周更换,污染时随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被服。
5、每日晨间护理采取湿扫法,扫床套及抹布一床一柜一套一巾,用后清洁备用。
6、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弯盘、治疗碗等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
7、对各种监护仪器每日清洁消毒。
8、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9、各室拖布固定,标志清楚,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二)、治疗室、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
1、各室布局合理,洁、污区划分明显。室内清洁整齐,无私人用物。
2、洗手设施齐全,使用洗手液。各种操作前后要洗手。
3、每日紫外线灯消毒一次,有登记,每周用95%酒精擦拭灯管一次,有记录可查。
4、治疗柜、治疗车等物体表面每日消毒二次,有登记。地面每日湿式清扫二次,有污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后拖净。
5、无菌物品必须放在无菌柜内,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
6、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整齐,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物品使用
前必须检查相关内容。
7、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排放,有取放标志,无过期物品。
8、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时若发生热源反应、感染或其他情况时,立即停用,及时记录,报告院感办、药剂科,不得自行处理。
9、所有需要清洗灭菌的物品使用后由供应室统一收集、清洗、灭菌。
10、无菌容器中的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必须注明开启时间。
11、酒精、碘酒、碘伏密闭保存,用后加盖。每周更换两次,容器灭菌两次。
12、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的无菌液体必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两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溶媒超过二十四小时不得使用,溶媒瓶上不得插针头与外界相通。
13、换药室的无菌持物钳干燥保存每四小时更换每一次或保存于戊二液中每周更换、灭菌一次。
14、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成为污染区,进入病房的治疗车、换药车配备手消毒液,每治疗一个病人要洗手或手消毒。
15、止血带一人一带一消毒,用后交供应室处理。
16、各种治疗、护理、换药操作应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的顺序进行。特殊感染(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朊毒)等严格隔离,处置后就地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器械就地 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后再用同样的浓度时间消毒一次后送供应室清洗灭菌,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密闭运送,及时处理。
17、定期每月对治疗室、换药室等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 毒液进行生物学监测,有记录,有整改措施。
18、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科室主任确认后立即通知感染办,并做 好调查和登记工作。
(三)、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1、科室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每月一次有记录。
2、医院下发的有关院感资料齐全,科室及时组织学习。
3、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考核合格。(四)、抗生素应用管理抗生素使用率<50%,医院感染病例使用抗生素前菌检率>50%。
2、抗生素联合使用有指征,有上级医生意见,联合使用合理。
3、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越级使用有上级医生或科室主任同意记 录,病历明确记录。
4、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
5、无菌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规范、合理,一般使用时间不超过72小时。
6、严格控制皮肤、粘膜局部用药。
(五)、医疗废物管理
1、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标志清楚。
2、专人收集、运送医疗废物,交接清楚,登记齐全,交接记录保存三年。
3、输血完毕后,科室保留输血袋24小时,无异常后按照感染性医疗 废物处理。
(六)、人员及手卫生管理
1、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操作时戴口罩,接触血液、体液和排泄物时 戴手套。
2、严格执行洗手指征,操作前后、脱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等要洗 手。
3、执行标准预防控制措施。
4、洗手步骤正确
5、执行手消毒指征。
6、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损伤能及时处理。
第二篇:院感防控措施
中涧河乡卫生院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以及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我国《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隔离管理总则》、《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和有关文件的规定,特制定我院院内感染防控措施,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一、建立健全医院感染各项防控制度和实施流程。
二、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院感防控工作。
三、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废物的管理处置。
四、提高手卫生和职业防护的依从性。
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和抗生素的基本用药原则。六、一年至少三次 组织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学习。
七、定期进行院内感染质量控制监测。
八、不定期对各科室院内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第三篇:手术室院感危险因素防控措施
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防控措施
一、加强医院管理
1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洁净手术室三区划分明确,四通道禁止交叉混用,物品摆放有序,环境清洁无杂物。每日常规物表消毒应在净化系统运行前进行;接台手术可在净化系统运行下进行。医护人员进入术间必须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手术室。
二、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流程 无菌包包装、存放符合要求,标识无缺项、无过期;无菌柜(架)每周消毒一次,方法正确;接触无菌包前必须洗手或手消毒。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外科刷手、戴帽子、戴口罩方法正确,3 仪器表面的清洁消毒,如吊塔、麻醉机、监护仪、输液泵、频繁接触的仪器表面按钮、C型臂、听诊器、血压计等用75%乙醇擦拭或按说明书进行消毒,接送车一人一用一消毒。外科手刷手时间不少于10min,方法正确,无菌巾干手,手消毒方法正确,手刷高压灭菌。
三、规范隔离技术
手术病人术前应做HBV、HIV、HCV等有关指标检测,阳性患者有标记,安排在隔离手术间进行,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术毕应当对手术间环境及物品、仪器等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四、减少侵袭性操作:
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五、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标识明确,密闭通过污染走廊运送至污物间,液体废弃物通过专用池倒入下水道(有污水处理系统)或者消毒后倒入下水道,每日清洁消毒容器。做好及时回收、分类,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3 标识规范,设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文字说明。4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和锐器盒盛满3/4时,封口紧实、严密。5 传染性废物套双层垃圾袋,并注明“传染性”字样。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
第四篇:院感防控方案
院感防控方案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是医院生存发展以及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的需要。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不只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而是涉及多学科及全体医务人员的系统工程。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山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家及广西新出台的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修订完善本院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控制实施方案。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对修订的方案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点仍以医院感染病例发现、登记报告(获取真实的医院基础感染率);重点科室、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医疗废物的管理;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法定传染病的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职业暴露处理管理,以及感染科、口腔科、手术室、产房、新生儿抢救室、内镜室、血透室等重点部门及高危科室的管理,协助质控、药剂科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管理。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备感染预防、控制专职人员,各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任组长,各配备一名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
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主要包括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监测有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两种方法。目前我院实行全面综合性监测,主要由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和报告,由感染科专职人员收集感染卡片进行统计分析。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院感基础发病率调查,为目标性监测做准备。如果病区发生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物品监测,确定是否为流行,找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细菌室负有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病原体分离和耐药情况的责任,遇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承担相关的监测工作。
2.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主要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检验科完成采样工作,细菌的分离或培养由细菌室负责,一般1-2月监测一次,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3. 毒剂、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1)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使用中的浓度监测由科室完成,并做好记录。(2)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主要是高压锅、环氧乙烷锅的监测,每月由供应室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抽查。
三、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管理
1.消毒产品的管理: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消毒产品的购入、使用和用后处理的监督指导,具体包括产品购入的质量控制,使用中的监测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处理的检查、监督和指导。
2.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协助药剂科、质控科的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进行督导,定期检查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反馈检查结果,并根据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规划全院抗菌药物应用,制定限用和轮换制度;临床科室应根据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原则和规范要求,结合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科室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细则,接受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小组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医院医疗垃圾的管理: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制定医院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规定,临床医技科室应遵照医院有关医疗废物处理的规定在垃圾产生的开始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和监督垃圾的分类收集运送情况。
4.污水的处理:污水的消毒、净化工作由污水站具体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检查其工作记录、排放水的抽检结果。
5.重点科室和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根据《医疗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重点科室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四.消毒、灭菌与隔离的原则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2、根据物品性能选用物理功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置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可选化学方法。
3、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和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定期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更换用水,每周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用灭菌水。呼吸机管道应遵照国家或国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指南”定期更换、消毒。
5、内镜的清洗消毒应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
6、地面的清洁和消毒应达到以下要求:
(1)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立刻以含氯消毒剂擦洗。(2)清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凉干。(3)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8、医院应该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其不同的传播途径,对感染性疾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五、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自律性和依从性:根据国家卫生部的《手卫生指南》,制作各类宣传图片,加强各级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宣传、教育。努力促进手卫生设施的逐步改善,促进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自律性与依从性,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医务人员手卫生方面的工作,将是第三周期“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的重点项目。为了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更好地迎接“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检查,医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临床重点科室应安装干手设施和非手触式水龙头设施,购入一些手消毒剂,解决医护人员在进行连续性诊疗的间隙手卫生工作欠缺的问题,方便医护人员进行连续诊疗时使用。
1、洗手指征:
(1)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液和侵入性诊疗操作前后。
(2)进行无菌操作前后,进入和隔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血透室、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3)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4)脱手套后。
2、手消毒指征:
(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4)脱手套后。
六、职业暴露的预防
根据国家有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规定如《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要求,重新或调整“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小组”制定相应有效的规章制度,制定医院诊疗技术操作规程,正确处理一次性用品,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的技术指导。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应按照“医务人员发生血液或体液暴露处理流程表”进行暴露处处理、报登记,接受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小组的咨询指导。切实保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健康安全。
七、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各类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知识:根据专业、职业特点决定,主要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使用和标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等知识。
2.培训的安排: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上岗前必须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在职医务人员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
八、各科室应该根据本方案制定本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和措施
第五篇:新生儿科院感管理落实措施
医院感染部分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实措施
1、成立质控组织
组 长:陈青琴 副组长:钱红梅
成 员:李永红 王会娜 周静 郭翠华
2、质控组织职责:
(1)在质控组长领导下,每月对院感工作质控1次,对科室院感的薄弱环节,每月每人提合理化建议1条。
(2)科内发现散发感染病例及时组织讨论、拿出措施并进行落实。(3)科内发生医院感染聚集性或暴发性病例立即上报院感办,查找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并落实。
(4)按计划每季度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1次。(5)对监护室、治疗室每月消毒、灭菌效果检测达不到卫生学标准的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整改,直至符合要求。(6)不良事件(短时间内多人发热、病原学检测发现聚集性病例),24小时内上报,质控组长组织医护人员讨论查找原因,拿出控制措施。
3、管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实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写报告,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4、首诊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按规定报告,甲类(霍乱、鼠疫)及部分乙类(不明原因肺炎、肺炭疽、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及破伤风)2小时内上报,其它乙类及丙类24小时内上报。
二、监护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实措施
1、监护区布局合理,分限制区(无菌区)、半限制区(清洁区)、非限制区(污染区),区间有明显标志,严格遵守三通道原则,按病种将患者安排在早产室、危重室、隔离间。
2、进人监护区必须更换专用拖鞋、衣裤、帽子和口罩,帽子要将头发全部遮盖。拖鞋每天要清洁消毒,帽子、口罩污染及时更换。
3、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参观和探视人员,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
4、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各项操作,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不同患者前后,或者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前后要洗手或用手快速消毒剂
擦洗。手指培养每月1次。
5、医务人员不得在监护室内用餐及洗漱。
6、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臵,特殊感染病人(艾滋、梅毒)应单独安臵。
(1)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上用蓝签标记,床头卡上表明感染源;(2)医务人员进入呼吸道感染患者房间,必须戴帽子、口罩;
(3)接触乙肝、丙肝、艾滋病感染病人血液体液必须戴手套;
(4)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操作时在隔离间进行,隔离间物品专用,用后双消毒,过用的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5)病人生活、诊疗垃圾按感染性垃圾处理;(6)出院时按传染病人进行终末消毒。
7、患者的衣服、被单有污染时随时更换,在医疗废物通道清点更换的床单元用品。
8、监护区开窗通风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早上:8:30-9:00,下午:4:30-5:00),地面湿式清扫,监护区空气消毒一天3次,1次2小时,发现明确污染时,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空气培养每月1次。
9、监护区的所有物表用消毒液擦拭每天2次,床单元消毒做到一床一箱一巾,用后集中消毒处理,物表培养每月1次。
10、每月监护区的空气检测细菌数应《200个cfu/cm2,物表、医务人员手的细菌数应《5个cfu/cm2。
11、治疗室、配奶间的皮肤消毒液及含氯消毒液3天更换1次,浸泡吸痰用物的含氯消毒液每周三更换,含氯消毒液每天用化学指示卡监测其浓度,不符合要求及时更换。
12、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或可疑污染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13、氧气湿化瓶、温湿化器、吸痰器、复苏气囊、监护仪在转换使用时应进行表面清洁消毒,各种导管.湿化瓶.吸氧面罩均应浸泡消毒后干燥保存,氧气湿化液每天更换,同时注明时间。病人固定使用的血压计、听诊器、供氧吸引装臵不与别人交叉使用,病人出院后要彻底清洁才供别人使用。
14、每位患儿每次奶瓶、奶嘴用后清洁、晾干、高压灭菌。
15、隔离室、其他监护区、办公区域及卫生间的拖把要分开使用,标记清楚,用后使用含氯250mg/l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凉干备用。
16、医疗垃圾分类管理,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引流袋用后毁形,当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的3/4时,必须进行封口; 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不能混装
17、严格遵守清洁卫生制度,行政班督促卫生员每日清洁1次物表、台面,每周大清洁1次墙壁、玻璃,每月彻底清洁1次天花板、墙壁、玻璃。
评价措施
1、质控成员未例行职责按情节轻重扣2-5分。
2、院感制度措施未落实按情节轻重扣1-3分,一人重复出现同样问题加倍扣分,室内长时间通风效果不好出现霉变扣5分。
二、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1、布局合理,清洁区和污染区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无菌包有效期一般7天,霉雨天5天(5-10月)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帽子。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病人当日使用的注射药物,抽出的药液、开启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必须注明加药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5、治疗推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每次操作后产生医疗垃圾分类放下层医疗垃圾容器内。
6、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每周三进行一次大扫除,每月空气监测一次。
7、治疗室空气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早上6:00-7:00,下午4:00-5:00)并有记录。
评价措施
1、医护人员对治疗室消毒管理落实措施要掌握,一人掌握不全扣0.5分,无掌握扣1分;
2、制度措施一项未落实扣1分;
3、发现无菌物品过期一次扣2分;
4、一人重复出现同样问题加倍扣罚.三、预防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
1、凡使用静脉留臵针者,一般保留时间为3~5天,在使用过程中,局部出现红、肿时,及时上报,并拔出导管。
2、在进行臵管操作前,护士必须进行规范洗手,穿刺局部消毒面积不少于8cm,消毒使用碘剂后必须酒精脱碘。
3、穿刺点选择:下肢外周静脉穿刺点发生感染的危险高于上肢血管,手部发生静脉炎危险小于腕部和前臂血管。
4、臵管过程中,护士加强巡视,观察臵管情况,发现覆膜变湿、弄脏时,应及时更换,更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评价措施
1、医护人员掌握预防措施,随机抽查一人未掌握扣0.5分;
2、预防措施执行一项未落实扣1分;
3、发现疑似感染或感染者及时采集标本送检,一次未做扣2分。
四、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一)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1、概念: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防护措施:
(1)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应当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2)不要用手直接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3)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黏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
(4)治疗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包括注射器、输液器、试管、手套、隔离衣等。
(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防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
伤。
(7)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别人。
(8)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9)不要在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10)在缝合创口时,要特别注意减少刺伤。
(11)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中,统一处理。
(12)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
(13)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14)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血液、体液;根据可能接触血液、体液量多少,决定采用适当防护措施。包括: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二)职业暴露:
1、定义: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传染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传染性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2、怎样避免职业暴露发生
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在接触这些物质后,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3、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1)及时处理原则:意外暴露一旦发生,应尽快对暴露部位就近冲洗和消毒全身用药,服药时机越快越好,一般在1-2小时内服药的预防性效果较好。
(2)报告原则:意外暴露发生后,及时报告部门领导和感染办公室,以使了解和分析发生原因和后果及对当事人提供心理支持。(3)保密原则。
(4)知情同意的原则。
4、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进行局部处理
(1)如是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如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3)如发生皮肤黏膜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酒精等消毒创面。
5、HIV职业暴露发生后,预防用药时间开始的越早,降低体内HIV复制和消灭病毒的机会就越多,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以内,>4小时效果降低,>24小时无意义,>24小时也应当用药。
6、乙肝职业暴露发生后,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三)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
1、要判断职业暴露后是否发生感染必须进行血液检测。
2、职业暴露发生后,应立即抽取被暴露者的血样作检测,以排除是否有既往感染,如检测结果阴性,应按照所暴露疾病预防用药,并根据其潜伏期检测直到排除职业暴露后感染。评价措施
1、随机提问医护人员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及职业暴露的处理原则,不熟悉一项扣0.5分。
2、随机抽查对措施的实施,一项措施未落实一次扣1分,由于措施落实不好导致出现职业暴露扣2分。
3、发生职业暴露未上报一次扣0.5分
五、规范执行落实措施
1、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及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2、随时进行抽查,掌握各种消毒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液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
3、现场查看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落实,每周抽查1~2名医护人员操作,查看落实效果。
评价措施
1、随机抽查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掌握情况,一项掌握不全面扣0.5分,未掌握扣1分;
2、利用查房检查各项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落实,一项落实不到位扣0.5分,无落实扣1分,违反操作规程一次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