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治安复杂地区长效治理机制创新
治安复杂地区长效治理机制探究
近年来,我国社会治安形势总体良好,但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复杂的现实情况以及大量的流动人口等因素催生了大量的治安复杂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其自身客观存在的一些特点使得区域治安问题严重,并且以常态化形势长期存在,消耗了大量的警力、物力资源,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治安复杂地区由于其治安问题的复杂性、治安管理的高难性成为影响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难点,探求治安复杂地区的长效管理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治安复杂地区的范围
治安复杂地区,指地域较其他区域相对特殊,治安问题复杂、繁重,治安矛盾突出,公共管理秩序混乱,治安警情以及其他警情成持续高发态势,并长期、不阶段的存在,严重影响本区域乃至社会整体社会治安环境的形势。治安复杂地区大多呈现高发案率、高报警率的特点,区域警务资源消耗量较其他地区要大,在一定的时期内区域治安复杂的形势持续存在。一般情形下,城市治安复杂地区大致包括以下几种区域: 1.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两种不同的社会区域交融的地区,区域组成人员不仅包括着城市居民、农村居民,还混居着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而其相对宽松的人口管理制度也使大量的流窜作案的违法犯罪人员混居其中,这就形成了混杂居住、较为复杂的社会生存空间。居住主体的多元化带来的不同职业、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道德水平、不同的利益需求极易产生冲突,因此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盗窃、抢劫等侵财类案件与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强奸等侵犯人身权利的案件频发。
2.城中村。通常所说的“城中村”,仅指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位于城区边缘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城中村的的道路、房屋规划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违法建筑较多,环境脏乱差,小商小贩、流窜作案的违法犯罪分子、“蚁族”大学生群体等构成了城中村的主要居住群体,这一区域游离于法律的管控,治安混乱,问题十分突出,矛盾纠纷、治安警情、刑事警情乃至群体性事件频发,成为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癌症”。
3.工业厂房聚居区。工业开发区往往远离城市中心,聚集了大量企业,地理区域较为广泛,建筑物以企业厂房为主,建筑物较为分散,大量工人工作、生活在此区域,区域居住群体的素质参差不齐,而受公安机关警力、物力等资源的限制,这一区域的警力投入、警点的分布密度等社会治安防控相对薄弱,尤其是工业厂房的务工人大多为社会底层工作人员,车间工人较多为“三班倒“、两班倒”的工作模式,在夜间、工人上下班等时间段,防控力量大大降低。各类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这一特点寻机作案,夜间拦路抢劫、强奸等案件呈高发态势。
4.其他治安复杂的地区。主要包括一些治安问题突出的街道、商业街、发案率较高的火车站或汽车站、集贸市场等场所。这些场所的区域范围较上述三类治安复杂区域较小,但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口流动性大或者公共聚集场所的特点使得这些区域的某些部分治安问题较为突出,警情呈长期高发状态。
二、治安复杂地区的特点
(一)1.流动人口众多,人员层次差异大,易引发各种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仅旧宫地区人户分离情况人员高达五万余人,来京务工流动人口现也已经高达到十二万人左右,并且仍有继续攀升的趋势。地区人员差别大,既有少量高文化、高学历的人才,又有大量的从事低端产业的体力劳动者,过多的人口、巨大的差异直接导致不同层次人员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影响社会的秩序。2.出租房屋多而复杂,质量无保障,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由于流动人口多,出租房屋供不应求,当地居民为获取高额租金往往自建楼房整体出租,在自家原址翻盖3层至6层房屋进行出租,每栋楼房少则十几间,多则一百余间,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蜗居”现象。低价月租为二三百元,使一些无正当职业、生活不稳定的人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居住。冬天出租房屋多用煤炉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火灾等事故。
3.“地方村”逐渐形成,增加了公安机关的办案难度。以旧宫镇为例,旧宫镇现已形成以庑店、南场为聚集区的“河南村”,以南小街地区为聚集区的“浙江村”、“湖北村”。这些自然形成的“地方村”聚集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且人员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多数为同乡,有些人为直系亲属。这就为公安机关到这些地区开展工作、调查取证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4.低端产业经营不稳定,易引发劳资纠纷等问题。低端产业多为私人经营,资本薄弱经营不规范,遇金融危机和其他行业性风险或个人经营不善,易造成流动资金减少,甚至无法承受经济损失,产生劳资纠纷,进而发生群体性上访。1.发案率
2.单一手段的乏力,治标不治本 3.三、治安复杂地区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
(一)2010年1月26 El,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认真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重点针对各地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治安复杂的村(居)、街巷以及高发案地区,力争通过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有效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和管理力量建设,有效消除各类治安和安全隐患,有效落实常态化管理制度,有效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排查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是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的场所,是各类不法分子制造混乱及隐身逃遁之处,是城市治安管理的难点,这些场所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的执法威信,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相应的机制加以全面整治,切实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整治工作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力争通过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有效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和管理力量建设,有效消除各类治安和安全隐患,有效落实常态化管理制度,有效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排查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意见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加强和完善社会服务与管理,着力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从根本上减少诱发违法犯罪、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要高度重视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治安混乱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环境整治和规划调整,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解决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在短期内改变脏乱差的现状,创造环境优美、服务优良的局面。
1.调研研究,确定治安复杂性区域
意见要求,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和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大排查,通过组织公安、文化、工商、安监等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明察暗访,了解和掌握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查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按照乡镇(街道)不漏村(居)、村(居)不漏户的要求,逐村(居)逐户进行地毯式排查,真正把问题底数摸清、摸全、摸透,并认真核实情况,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和备案,实行动态排查控制。
2.做好警种之间的合作 社区民警 治安、巡警
为了迅速贯彻落实成都市公安局“保平安 护民生”冬季行动的部署,17日上午,成都市公安局治安防范人口管理支队召集20个区市县治安防范人口管理科长,和全市38处治安复杂部位所在地的派出所长开会,就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特别是全市38个治安复杂地区的防范整治工作,从措施手段、时间效果上作了细化分工和严格要求。市局将组织五个巡查组,分别赶赴300多个派出所督战。
会议要求,此次治安防范整治行动分为深入发动全面排查、落实措施整治整改、评议评估巩固发展三个阶段,其间要采取非常措施。3.针对性建立科学的外来人口、物品管理制度 强力推进流动人口治安管理
以市局确定的38处城郊结合部辖区派出所为重点集中开展清理整治,重点突出对易于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的出租房、库房、闲臵厂房、独门独户的偏远农舍等区域的梳篦式摸排清理,形成挤压态势。上门开展“三查三见面”。对不履行职责义务的流动人口、出租房主、用工单位依法严查严处,保持严管严控态势,挤压违法犯罪空间。确保出租房屋治安责任书签订率达到90%,用工单位治安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积极拓展各类媒体、互联网络、手机短信平台、多媒体资料、社区宣传活动等多种渠道,全力组织民警入户,采取警情提示、悬挂横幅、发放材料、短信提醒、案件回访等形式,及时向群众发布预警信息、治安形势、防范须知,积极预防和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
通过做好劳动保障、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工作,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引导出租人员和租住人员依法办理房屋租赁、税务登记和暂住手续,推进出租屋及其租住人员信息的采集、录入和反馈等管理信息化工作。对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等要摸清底数,了解他们的情况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管理和服务、救助工作。
建立《外来人员登记簿》、《外来车辆登记簿》《大件物品进出登记簿》等专门簿册对外来人员、外来车辆以及进出的大件物品进行严格规范的登记和盘查。指导住宅小区的技防、物防设施建设。推广普及和完善周界防护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等技防设施。对住宅小区治安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实行内部挂牌分类指导和重点防控。将汽车易被盗部位和汽车停放需求矛盾突出区域上报分(市)县局和交警部门,加强居住区周边机动车停车场(点)建设。指导、督促机动车停车场(点)根据停放数量和规模配备足够数量的守护人员。落实监控、门禁等物防、技防措施,配备车轮安全锁、声光报警器等简易物防、技防设施。
4.设立专门的警务站。治安复杂地区监控系统
5.互联网工作。加强互联网、手机短信中有害信息管理,坚持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并用,构建网上网下结合的网络虚拟社会防控网。
6.群众路线
发动广大群防群治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大力推行“红袖套”工程。要组织门卫、保安、停车场守护人员、交通劝导员、企事业单位内部护卫队员、治保巡逻队员等专职群防力量佩戴“红袖套”上岗值勤。同时,还要广泛发动退休职工、环卫工人、报摊主、临街小店主、治安志愿者、治安积极分子等群防群治力量佩戴“红袖套”积极参与邻里守望、安全互助、治安联勤等防范活动,将佩戴“红袖套”作为常态化工作模式,实行全方位的大防控。六城区分局派出所和其他区(市)县局的城关派出所要建立不少于100名的“红袖套”骨干队伍,其它派出所要建立不少于50名的“红袖套”骨干队伍作为群防力量的主力军参与治安防控。
整治工作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力争通过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有效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和管理力量建设,有效消除各类治安和安全隐患,有效落实常态化管理制度,有效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排查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意见要求,各地要采取切实措施和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大排查,通过组织公安、文化、工商、安监等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明察暗访,了解和掌握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查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按照乡镇(街道)不漏村(居)、村(居)不漏户的要求,逐村(居)逐户进行地毯式排查,真正把问题底数摸清、摸全、摸透,并认真核实情况,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和备案,实行动态排查控制。
意见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加强和完善社会服务与管理,着力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从根本上减少诱发违法犯罪、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要高度重视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治安混乱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环境整治和规划调整,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解决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在短期内改变脏乱差的现状,创造环境优美、服务优良的局面。
通过做好劳动保障、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工作,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引导出租人员和租住人员依法办理房屋租赁、税务登记和暂住手续,推进出租屋及其租住人员信息的采集、录入和反馈等管理信息化工作。对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等要摸清底数,了解他们的情况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管理和服务、救助工作。
加强互联网、手机短信中有害信息管理,坚持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并用,构建网上网下结合的网络虚拟社会防控网。
据悉,为加强对排查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中央综治委成立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中央重点地区整治办)。中央综治委将研究制定《全国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考核验收办法》,派出联合督导组对全部重点地区进行督导检查,并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度考核。
第二篇:创新市场管理建设长效监管机制
创新市场管理建设长效监管机制
市场监管与执法是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综合执法则是创新管理重要体现。而创新管理的基本要求则是建设长效监管机制。根据目前市场监管的实际,长效监管机制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和完善。
一、加强体制建设
目前部门单独执法,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现象比较普遍,出现交叉,重复,扯皮、推诿现象严重。以块为主的街道办事处疲于应付,大量的社会矛盾调处解决无手段、无依据。而大部分部门自然而然又将社区管理推给办事处,形成“条”与“块”的矛盾。因此创新市场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必须解决体制问题。
1、各执法部门首先要解决与街道办事处对应设置机构问题。工商部门应以办事处为单位设立工商所,纳入辖区统一管理。工商所长挂到办事处任副主任,强化办事处执法地位。
2、授权街道办事处具有一定范围一定权限执法权。工商部门可以将无照经营、过期食品及伪劣食品查处权彻底下放。授权采取部门授权和政府直接授权,将无照经营查处权、食品安全查处权下放给各办事处。
3、规定必要的法定权限处罚权,一般可以授处罚标准核准以50元——200元为宜,可以直接从当地财政部门领取罚没票据,实行地方收支俩条线财务管理。长效机制要细分为三大块去执行。
(一)、社区、居民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实行社区自治,集中执法体制。由办事处牵头,按社区落实各项管理指标,由工商、食品安全局、技术监督局、防疫站、卫生局、文化局、城管、公安等部门派人到办事处实行综合执法。主要思路是在办事处设立办公室,每周由办事处工作人员开展执法疑难问题汇总,分类汇总统计,每月各执法部门定时定点到社区办公,协助办事处处理未能解决的棘手问题。日常工作中,大量工作交由办事处人员解决处理。如解决无照经营、小卖部过期食品、门点脏乱差、环境秩序和门前五包问题。对一些整改不了的、刁难户、钉子户由综合部门协助共同处理。
(二)五小行业整顿长效机制。由辖区办事处工作人员按月上报统计调查表,由技术监督局牵头、工商、食品安全局、卫生、城管、公安等部门实行按季集中清理。五小行业整顿重点是捣毁黑加工窝点和取缔无证照经营门点,努力打造三大食品园区,用2——3年时间彻底消灭无证照加工作坊。同时加大食品园区建设,吸引广大经营者自觉进入园区经营,真正实现持证经营,产品全部检测,全面包装上市。
(三)集贸市场长效监管机制。由工商局牵头,各办事处、动物检疫、农业局、食品安全局、卫生监察大队、城管、公安、消防实行按月整顿,突出市场主办单位第一责任人制度,帮助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一扫三保洁”和“二扫三保洁”制度,加强检测公示工作和索证索票制度,实行红、黄牌亮牌管理。
二、完善机制建设
在完善体制建设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机制建设。机制建设主要设立:
(一)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联系会议制度。联系会议由区政府组织,办公室设在东胜区工商局。按季汇总各办事处上报的统计表,提出分析意见,通报无证照经营情况,制定下一步取缔办法,形成政府主抓,共同治理局面。
(二)食品安全联系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职能部门,按季上报食品安全隐患、存在问题,鉴借好的经验,完善和加强市场监督,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形成企业、经营者,执法部门和舆论共同监督局面。
三、强化信息技术手段监管,提高技术监管水平。打造数字东胜,扩大数字管理覆盖面,也为实现全面监管、全部监测,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奠定技术手段,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由政府信息委牵头,建立一套食品安全电子监管预警系统。在超市、商场、小卖部全部使用统一开发的“食品保质期提前预警管理系统”,录入“保质期”、“生产日期”、“库存”等信息,合理算出“到期日期”。依据“到期日期”,提前5——10天对预期食品显示黄色或红色预警,确保食品不过期,且来源合法,退市可跟踪。在零售食品经营户,统一使用终端查询系统,使经营户能够对所购食品查明来源和渠道,对保质期有了具体掌握,形成社会,经营者和管理部门共同使用现代技术监管食品安全防控体系。
四、定标准,定目标
实行社区自治、综合执法,最终形成网格化管理和扁平化效能,就必须制定工作目标和标准。鉴于“创卫创城” 工作任务繁杂,考核指标体系繁重,应合理归类,科学制定目标。社区标准要体现在政务目标、党务目标、环境目标、食品安全目标、诚信目标,教育培训目标等大类,在此基础上制定细则。
五、完善考核评估体系 政府成立专门的评估考核机构,对社区自治,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扁平化效能,群众满意度进行指标体系测评,当期公布测评结果,将考核测评结果与干部实绩考核挂钩,制定奖惩办法。
六、明确长效机制效果
创新社会管理的效能,应集中体现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当前体现的效果集中反映在社区管理和环境卫生状态,长期考虑看病难﹑看病贵﹑高物价﹑住房困难等深层次问题。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在社区管理应把握:
(一)在社区设立经营网店,实行共同审批原则,无规划许可,无消防验收,无房屋质量竣工验收以及未出具小区物业同意,原则上不在设立经营网点和场所。
(二)开设部门政府网站,实行网上告知,网上反馈,网上监督,提高各相关部门工作效率和联系紧密度。
(三)恢复房屋租赁许可证发放,为实行网格化管理,统一编号,建立管理档案,提供先决条件。
(三)开展诚信建设和文明社区﹑文明市场﹑文明经营户评选活动,以点带面﹑逐步展开,建设和完善诚信文化体系。
第三篇:长效帮扶机制
安装二公司长效帮扶机制方案
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个企业的劳动关系不和谐,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其中职工生活困难是造成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解决职工生活困难是创建和谐企业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工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把帮扶解困工作作为创建和谐企业的重点,充分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健全帮扶机构,完善解困措施,形成帮困长效机制,为职工筑起了抗御各种风险的防线,较好地解决了困难职工的实际困难,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1当好第一“知情人”,健全“预警”机制准确掌握困难职工情况,当好困难职工第一“知情人”,是做好帮扶解困工作的基础。多年来,我公司关注困难职工群体,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通过四个方面健全完善了预警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做好帮扶解困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健全帮扶机构为切实加强领导,公司工会积极争取党政领导支持,建立健全了由公司办公室、工会、等有关部室组成的帮扶中心领导小组,公司工会生活女工部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工会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帮扶制度,形成了上下统一、协调联动的帮扶体系,为做好帮困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3、开展分析调研为准确掌握困难职工情况,把分析调研作为一项制度贯穿全年,组织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广泛开展调研工作,针对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患大病职工医药费报销情况、困难职工子女就学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找出造成困难的主要症结,增强帮扶解困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4、做好信息反馈健全了职工生活联络员队伍,建立了信息反馈制度,制定了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通过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对职工生活困难、意见、要求通过联络员及时反馈,工会专人负责整理、分类,逐项落实,畅通了信息渠道。去年以来,职工反映的患大病花费高、子女就学困难等问题,都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得到妥善解决。
5、建立完善档案在广泛调查摸底、审核确认基础上,健全完善困难职工档案,按照家庭人均月收入的高低分类建档,细化内容,并全部纳入全总困难职工帮扶管理系统,录入了困难职工档案,实现了档案信息化管理,达到了因人施助、分类帮扶、全面覆盖的目标,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解困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6、当好第一“责任人”,完善帮扶机制为帮助困难职工尽快走出困境,承担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公司工会把帮扶机制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形成了多渠道、全方位的帮扶救助格局,为困难职工筑牢抵御风险的防线。
7、坚持对困难职工节期送温暖。公司工会把节期送温暖作为帮扶救助的重要环节,多年来坚持定期对困难职工进行集中走访慰问。今年两节,为困难职工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用送健康、送温暖来鼓励职工。同时还加大了节期补助的力度,为帮扶解困、维护职工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8、结对帮扶献爱心。在帮扶救助过程中,公司工会组织与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制定帮扶措施,通过技能培训,使困难职工家庭尽快摆脱困境,减轻他们的家务负担。
多年来,公司工会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尽心竭力为困难职工办实事,让广大职工和家属真切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有力地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安装二公司
2011年9月14
第四篇: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排查工作机制
双港路社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排查工作制度
1、认真排查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要坚持严打与整治相结合,健全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工作机制,完善社会治安形势分析会制度,认真排查治安乱点、突出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对公共复杂场所、流动人口聚集地、重点项目与开发建设工地等重点地区,实行不间断拉网式摸排,及时发现并消除社会治安隐患,切实做到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排查整治哪里,什么治安问题突出就重点排查整治什么问题,切实防止出现反弹。
2、大力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认真开展整治,有效改变辖区治安面貌,切实增强公众安全感。加大对经济领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排查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金融诈骗、合同诈骗、各种制假销售等方面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黑势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势头。加大对虚假信息诈骗、制贩毒、制假售假等区域性突出治安问题的重点排查整治力度,坚决防止回潮反复。加强危险品的治安管理,大力推广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及时发现并消除公共安全隐患,提高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
3、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加强路面动态巡逻,继续实行社区民警带领社区保安夜间巡防、义务巡逻队员白天协防的新工作机制,完善区居治安巡防和义务联防相结合的联动治安防控网络,不断扩大技防覆盖面,将小区内视频网络联入派出所监控。形成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完善的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4、每周要检查一次,每月集中总结,及时汇报并做好记录。
5、加强社区治安队伍建设,建立以户籍民警和社区治安主任为领导的社区群防群队伍,有社区治安巡逻员牵头,实行全天候执勤。
双港路社区
第五篇:创新长效发展机制 稳定提高粮食产能
保障措施有力
粮油生产稳定
——**县连续五年粮油丰收的体会
在自然灾害频发、农资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之下,我县紧紧围绕“保民生、保增长”这个总目标,采取有力的保障措施,圆满实现了粮油生产的“十一五”奋斗目标。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万吨,比上年增1万吨,增1.7%,油料产量达到**万吨,比上年增11.97%。实现了粮油生产连续五年丰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保住粮油生产耕地,保障粮油产能稳定
在全市耕地刚性减少、农民入镇进城的大形势下,如何保住粮油种植面积?我们采取了两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集中财政投入资金,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五年来,我县将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库周绿化带建设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项目进行整合,实行全县统一规划布局,采取规划一步到位,项目归口实施,任务分年完成,集中项目资金向粮油优势种植区域倾斜,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投入效益。五年来,全县共整合财政项目投入资金**亿元,改造基本农田**万亩,其中建设标准农田*万余亩,人行及机耕便道**余公里;完成各类水利工程**万处;建成旱涝保收基本农田**万余亩,有效地提高了我县粮油生产的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做好农村土地流转,不让土地粗放耕种和撂荒。近年来,我县大胆实施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现农民梯度大转移和农民大进城。为了不让转移农户留下的土地粗放耕种和撂荒,我们一边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一边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保证了粮油种植面积和产量不减。2010年,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达**万亩,占耕地面积**%。流转的耕地中,规模经营面积达**万亩,集中度达到**%。规模经营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万吨,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27%。
二、充分整合利用农机资源,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针对当前农村季节性、技术性劳动力缺乏,农民有农机未用农机,农民想农机无农机,农业机械利用率低的被动局面,我们大胆创新,引导科技人员以技术、资金入股,农户与农户互相联合,把分散的农机和分散的农户结合起来,把分散的资金和分散的技术结合起来,建立起农业耕种服务队,在全县开展粮油生产耕、种、收服务。目前,全县已组建耕种服务队35个,为稳定我县粮食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到2010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5.1万千瓦,比“十五”期末增长13.3%;机耕面积已达66万亩,机收面积已达6.35万亩,机插机播面积达到6.2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23%,比“十五”期末增长12个百分点。
三、创新激励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普及到位率
一是在全县开展粮油高产攻关竞赛活动,把高产创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针对近年来农科人员懒散、不愿从事农技推广,造成农业科技应用率、普及到位率较低的现状,我县及时出台了激励政策,鼓励农科人员从事粮油高产攻关,积极投身高产创建活动。2010年,全县102个农业科技人员承担的6个部级万亩粮油高产创建,实施面积6万余亩,建立百亩高产攻关片77个,千亩核心示范片11个。通过考评验收,百亩示范片的水稻平均亩产753.1公斤,典型田块达785.5公斤;玉米平均亩产743.5公斤,典型田块达781.6公斤。2009年的中稻+再生稻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公斤,创下同纬度最高记录。今年,有26个乡镇35名科技人员实施的35个百亩攻关片每人获得2000-4000元的奖励。五年来,在激励机制的驱动下,全县累计实施万亩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12个,千亩片24个,百亩片258个,实施面积16万余亩,辐射带动全县每年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2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180万亩。到 2010年,我县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52%,比“十五”期末提高5个百分点;粮食平均亩产比“十五”期末提高了24公斤。
二是恢复组建植保专业队,提高了科学防灾减灾水平。针对前几年水稻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连年发生,分散的农户“你防我不防、病虫仍猖狂”而造成灾害损失的现状,为了提高防灾减灾效果,我们采取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把病虫防治技术和机械能手及闲置的设备集中起来,组建成固定的或临时的植保专业队,实行统一配方、统一收费、统一购药、统一施药,对全县的水稻病虫害实施统防统治。目前,全县已组建植保专业队56个,固定从业人员228人,常年开展统防统治面积10多万亩,把水稻的病虫损失率控制在了3%以下。
四、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开辟粮食增产新渠道
秋冬季节,雨水少,日照好,是我县的特色资源。近年来,我们利用特色资源抓好了两大特色产业,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
一是把秋洋芋作为“粮袋子”和“菜蓝子”来抓。秋洋芋病害轻,产量高,又当粮食又做菜,价值高,效益好,农民种植有经验。今年,***镇***,中稻收后种植稻草覆盖秋洋芋再套种油菜,亩产鲜薯2500多公斤,亩产值3000多元,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2010年,全县秋洋芋种植面积已达**万亩,折合产粮**万吨。五年来,秋洋芋累计面积达**万亩,增产粮食**万吨,为粮食生产的稳定做出了特殊贡献。
二是把再生稻当作一季正种庄稼来抓。我县的再生稻,2003年曾创下同纬度最高记录。如何把优势资源变成优势产业?在政策上,我们把再生稻当作一季正种庄稼来扶持;在技术上,我们把再生稻当作一季正种庄稼来对待;在种植上,农民把再生稻当作一季正种庄稼来发展,使再生稻蓄留面积越来越扩大,产量越来越高。2010年,全县再生稻蓄留面积扩大到**万亩,蓄留成功面积达到**万亩,再生稻产量突破**万吨。五年来,累计发展蓄留再生稻**余万亩,蓄留成功面积**万多亩,增产粮食**万吨,在全县的粮食生产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五、创新扶持办法,发挥农业投入最大效益
“十一五”期间,我县在落实国家统一的良种补贴、种粮农资综合直补政策上,丝毫不打折扣、一刻不延误落实兑现。与此同时,县里又出台了很多扶持粮油生产的配套政策。一是对农业部的高产创建工程专项进行扶持,县财政对每个万亩示
范片每年配套**万元;二是对再生稻生产,每年拿出**万元,对促芽肥、病虫防治、抽水抗旱给予专项补贴;三是拿出**万元资金,对农业耕种服务队进行专项扶持;四是对稻草覆盖秋洋芋每亩再补贴**元;五是对水稻重大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用药,县政府纳入有害生物应急预案予以“兜底”,对植保专业队还要进行政策扶持。为我县的粮油生产稳定发展,从政策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