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市级投融资机构融资监督管理办
【发布单位】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石政函〔2009〕83号 【发布日期】2009-07-27 【生效日期】2009-07-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北石家庄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市级投融资机构融资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石政函〔2009〕8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石家庄市市级投融资机构融资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二十七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石家庄市市级投融资机构融资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融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融资风险,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冀政〔2009〕33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和用财政性资金作为还款来源或还款担保的借贷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包括列入政府城建计划的建设项目、土地收储项目和市政府确定的其他建设项目。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主要是规范石家庄市财茂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财茂公司”)、石家庄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投公司”)、石家庄市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产集团”)、石家庄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投集团”)、石家庄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建投集团”)等市政府批准设立的投融资主体(以下简称“投融资机构”)向金融机构为政府投资项目投融资的行为。石家庄市政府投资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政府投资办”)作为国有资本出资人,负责监管各投融资机构投融资业务。
第四条第四条 财茂公司负责对以市政府投资为主的基础设施、非经营性公益类重大项目进行投融资。发投公司负责对全市重大项目和主导产业项目进行投融资,主要投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货运枢纽系统迁建、城市轨道交通、七大基地等重点项目。城投集团负责对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公用事业项目进行投融资。地产集团负责对全市土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开展土地收购储备、一级开发及与土地收购储备和一级开发相关的土地资产运作,推动土地资源、资产向资本转化。建投集团负责对市属国有企业资源、资产、资金、资本进行整合和运作,在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破产、搬迁改造等方面开展投融资。
第五条第五条 每年第四季度,各投融资机构根据市政府批准的城建计划、土地收储计划及项目建设需要,分别编制下一年度投融资计划,报市财政局审核,经石家庄市投融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投融资领导小组”)审批后,由市投融资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给各投融资机构。各投融资机构根据下达的年度融资计划,具体落实融资方式、规模、期限、融资成本、还款来源、融资次数和具体额度,由市财政局向各投融资机构出具融资批复,作为融资依据。各投融资机构收到融资批复后,要积极做好贷款前期准备工作,根据工作进度,与有关金融机构商定承贷金额,签订借款合同,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六条第六条 融资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各投融资机构开立融资账户,须经市财政局批准。用于城建计划内建设项目的融资资金,统一缴入政府投资办账户;用于其他项目的,由市财政局和投融资机构建立共管账户。
第七条第七条 城市建设项目实行项目储备制度,项目储备库实行滚动管理,编制三年滚动项目计划,项目分为续建项目、新建项目和备选项目。除因重大政策调整或难以预料因素而增加的临时性项目外,纳入计划的项目均应从项目库中择优选取。对于城建计划内建设项目的资金拨付,根据项目规模、计划、合同、完成工程量等,由建设单位每月25日前向财政部门提出资金使用申请,市财政局审定后,向政府投资办下达付款通知,经审核安排的资金于次月15日前由政府投资办监督从投融资机构支付给建设单位。特殊情况急需用款可临时申请,按程序审批后及时拨付资金。
第八条第八条 土地收储融资按照市财政局、国土局联合下发的《石家庄市土地储备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九条第九条 铁路项目、轻轨项目、重大产业类项目、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企业搬迁改造及国有企业改制项目使用政府投融资机构融资的,由投融资机构根据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的资金使用计划,经政府投资办、市财政局审核后,报政府批准。根据批准的资金使用计划,项目建设单位及时填报《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拨付审批表》(附后),按程序经市政府审批后,由政府投资办监督从共管账户中支付。
第十条第十条 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批准的概算,坚持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没有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审批项目投资概算的,建设单位要首先编制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经财政评审后,报市政府批准,建设单位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组织进行施工图设计和建设。财政评审后的项目预算作为项目总投资的最高限额,不得随意突破。由于客观原因仍超过批准的项目概算和财政支出预算的,按概算、预算编制规定程序履行相应报批手续。未经市政府批准,严禁擅自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改变建设用途。严格政府投资项目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和招投标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按规定应纳入政府采购的,必须实行政府采购;凡是应公开招标的,必须公开招标。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评审决算前工程进度款不得超过完成投资额的80%。项目建成后,按规定完成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工作,报财政部门办理竣工决算评审。同时由审计部门对项目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建设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工程价款结算,建设成本核算,竣工决算编制,尾工工程和预留资金,项目资金节余和基建收入的核算,投资效益评价及与项目直接有关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采购等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财政部门依据评审和审计结果办理批复。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要依法认真做好项目跟踪审计和检查,确保资金安全。财政部门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项目预(决)算进行审核、管理和监督;审计部门依据《石家庄市建设项目审计暂行办法》、《河北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条例》和《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规定,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监督;监察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廉政建设实施监督。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完善投融资偿债保障机制,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投融资机构在融资阶段,可以采取第三方担保、资产抵押、应收账款或股权质押担保、财政专项补贴资金承诺等多种方式开展融资担保。对不同的项目要按照不同的原则确定还款机制。对基础设施类项目,经市投融资领导小组批准,市人大批复,由市财政局还本付息;对产业类项目,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由投融资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偿债计划,自行负责偿还;铁路、轻轨项目由经营收入和周边经营性土地开发收入偿还;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由市县两级财政从新增财政收入中偿还;土地收储项目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偿还;企业搬迁项目由企业旧址土地出让收入偿还;国有企业改制项目融资由改制企业偿还。同时,要明确责任,建立考核机制,用较高的市场化运作形成较强的偿债能力,确保“借得来、用得好、还得上”。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此文件有效期自二○○九年七月十三日起至二○一四年七月十二日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正定新区、循环化工园区和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石家庄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7-2019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2017年5月26日
石家庄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7-2019年)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770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大智移云”的指导意见》和《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加快建设现代化省会城市,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编辑本段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河北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石家庄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总体思路,以深化智慧应用为主线,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智慧产业生态体系,着力打造全国一流智慧城市,努力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向着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极”迈进。
(二)建设原则
--以人为本,需求导向。以“为民、便民、惠民”为主线,围绕市民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以需求为导向,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提高信息资源开放水平,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让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集约建设,互联共享。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建设,打造全市统一的云平台,新建(改扩建)信息化系统统一按照云服务模式进行,所需基础环境资源及支撑软件由平台以服务方式统一提供,解决重复建设、信息孤岛和信息安全等问题。
--数据驱动,融合创新。充分利用人口、社保、医疗、教育、民政等各方面信息资源,通过挖掘数据内在价值,实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推动大数据与产业、金融、教育、医疗等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智慧应用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重点推进,分步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点多、面广、投资大,必须突出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统筹实施,特别是在环保、交通、健康、政务服务等方面,选择一批跨行业、跨领域、跨系统的重点工程,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力争一年打基础、两年做示范、三年出成效。
--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强化政府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政策保障等管理和服务职能,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在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三)发展目标
到2019年底,建成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决策支持科学化、产业经济高端化为支撑的智慧城市体系框架,城市信息化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成为石家庄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城市软实力、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战略目标的强大支撑和重要基础。
--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显著提升。到2019年,初步完成“一云一网一图一库”的架构,构建城市数据、应用、业务的云中心,实现城市级数据融合、共享和开放;构建石家庄一张网,实现基础网络的集中管理、统一规划;构建时空信息云平台,形成地上地下空间全城可视;构建以智慧城市安全管理中心为核心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改善。到2019年,建成智能便捷的医疗、教育、交通、养老等民生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及开发利用,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办理;分级诊疗信息管理功能覆盖70%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5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0%的大型医疗机构实现居民健康卡发放;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有,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大数据对交通出行的决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智能交通诱导体系基本形成,公共交通智慧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到2019年,建成覆盖全市13万家企业和1050万自然人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在全市建立全面设防、一体运作、精确定位、有效管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重点行业、领域的重要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重点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覆盖率和新建高清摄像机比例达到100%、联网率达到100%、完好率达到98%;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推动城市管理部门联动和功能整合,形成精简高效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
--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大幅提高。到2019年,基本形成基于大数据的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撑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管理服务等提供决策服务。动态监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中观、微观各项指标数据,实现经济运行透视、产业绩效分析等功能;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切实做到“多规合一”,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环境污染治理大数据逐步深入,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
--产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到2019年,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主导、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培育形成一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制造得到快速发展,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产业链协作逐步深入,逐渐形成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
编辑本段
二、行动计划
(一)提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建设“一云一网一图一库”,提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全面支撑智慧城市发展。
1一云。“一云”即石家庄智慧城市云中心。建设统一的石家庄智慧城市云中心,提供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数据共享交换、大数据分析挖掘、软件支撑、应用业务和运行维护保障等服务。各部门基于石家庄智慧城市云中心,建设政务云、工业云、农业云、教育云和健康云等混合云应用,推进信息系统向集约化和云服务模式转变,避免重复投资,降低建设、运行和管理成本。2017年,完成石家庄智慧城市云中心建设工作,完成部分部门数据中心(机房)的迁移整合和私有云部署。2018年,逐步开展市政府有关部门非涉密、非垂管业务系统的迁移整合。2019年,基本形成石家庄智慧城市云服务生态体系。(责任单位:市智慧办;配合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2一网。“一网”即全市一套基础网络体系。根据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和信息化建设原则,以石家庄智慧城市云中心为关键节点,实现部门专网与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利用政法网现有光缆资源,建立基于政法网传输通道的政务外网基础网络体系,逐步推进具备条件的承载非涉密业务的政务网络纳入电子政务外网,在横向上实现各部门基于政务外网的数据交换,在纵向上实现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的垂直连接。2017年,启动政务外网的改造升级,实现部门专网与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2018年,完成政务外网从市到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的扩容升级。2019年,逐步推进具备条件的承载非涉密业务的政务网络纳入电子政务外网,初步实现智慧城市“一网”架构。(责任单位:市政府信息中心、政法委、市智慧办;配合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一图。“一图”即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在“数字石家庄地理空间框架”基础上,整合大比例尺矢量数据、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地名地址数据、三维数据、地理国情数据、历史数据、远景规划数据、物联网节点数据等有关信息,构建时空信息云平台,满足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对地理信息的智能化需求,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及时有效的基础时空信息服务,以及更加科学、更加精确的基础和保障。2017年,开展智慧石家庄时空信息云平台的测绘和平台建设,开展智慧城管、智慧排水、节能减排、消防监控等智慧应用。2018年,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上,开展城市照明、动物防疫监督、国土执法监察、地名地址、规划城市三维模型等图层应用开发。2019年,全面推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市“一张图”。(责任单位:市国土局、智慧办;配合单位:市城管委、环保局、住建局、规划局、公安局、民政局、农牧局等市政府有关部门)
4一库。“一库”即智慧城市基础数据库。依据整合共建原则,在石家庄智慧城市云中心实现基础数据的统筹管理和及时更新。整合公安、人社、民政、卫生计生、教育等部门数据,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的人口基础信息库。整合工商、质监、税务、民政、编委办等部门数据,建立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整合统计、发改、财政、工信、商务、税务、电力、水务等部门数据,建立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立健全住建、规划、国土、交通、城管以及其他相关业务专题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互联互通,为政府和行业应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数据。2017年,完成全市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归集和整理,制定统一的共享交换标准和规范,启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电子证照库、地名地址库、三维建筑模型库和地下管线库等基础数据库及主题库建设。2018年,基于“一数一源”的原则,开展智慧城市基础数据的整理、比对和核实等工作。2019年,基本完成基础数据库和主题库建设。(责任单位:市智慧办、规划局、国土局、民政局;配合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二)提升惠民便民服务水平
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导向”原则,以“为民、便民、惠民”为目标,充分整合服务渠道和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突出体验提升,实现全程全时全方位的服务,促进智慧应用全民共享。5“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围绕“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总体目标,建设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标识,构建电子证照库;构建综合政务服务窗口,实施“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同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打造实体政务服务大厅、政府网站、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相融合的便民服务“一张网”,实现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一网”通办;完善政府内部办公系统,构建全市统一的跨部门政务一体化办公平台,集成通讯录、短信、统一邮件、移动办公等服务,满足多组织协同办公需求。与企业注册登记、报告、变更注销、项目投资、生产经营、商标专利、资质认定、税费办理、安全生产、法律服务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以及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公积金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做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2017年,建设完成电子证照库,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延伸,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互补新模式,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达到90%以上;完成政务一体化办公平台建设,并进行试点。2018年,以网上审批为切入点,利用乡镇(街道)和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实现98%以上的公共服务事项一口式受理、全区域通办;政务一体化办公平台全面覆盖所有政府部门,推进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促进效率提升。(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编委办、智慧办、行政审批局、人社局、国税局、地税局、民政局、司法局、公积金中心;配合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6智慧交通。充分利用车辆、人口、社区、商圈、学校、航空、铁路和医院等涉及交通出行的各类数据信息,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建立人、车、路、物、事等数据的横向关联数学模型,为城市交通路网规划、公共交通线网布局、市民出行精准服务、城市道路智能管理提供决策支撑,提高社会整体出行效率。建设交通智能诱导系统,整合公安、交管、交通原有信息系统,根据交通流量实时对路口信号控制系统进行智能管理,对车辆行进轨迹进行预判并提前干预,有效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建设重点车辆监管系统,加强运输企业、重点车辆及其驾驶人源头监管,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建设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实现交通运行监测、数据集中处理、风险预警分析、应急调度指挥、辅助决策支持等功能。建设网络预约出租车行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行业审批、日常监管、运营数据交互。加快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做好“交通一卡通”在公交、地铁等交通领域一卡通用、多渠道的自助充值服务;结合中山路公交站台提升工程建设电子站牌,实现实时公交信息发布、手机充电、零钱兑换、自助充值等。2017年,完成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在部分路段进行验证和测试;完成网络预约出租车行政审批监管平台、“交通一卡通”及电子站牌试点建设。2018年,建设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建设重点车辆监管系统;逐步完善交通信号控制、智慧诱导等系统。2019年,扩大公交站台电子站牌的应用范围。(责任单位:市交通局、交管局;配合单位:市智慧办、城管委、规划局)
7智慧健康。整合全市医疗健康、社区养老和体育健身数据资源,构建石家庄“健康云”,面向居民、医院、健康管理和体育健身服务机构提供医疗、养老和健身信息服务,实现跨机构、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推动覆盖医疗保健、公共卫生和体育健身的全民健康事业发展。建立分级诊疗应用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向上对接京津区域名医名院,鼓励二级、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培训等,引导医疗机构面向街道社区和农村地区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实施全市居民健康“一卡通”工程,整合各医疗机构就诊卡、居民健康卡,建立符合国家卫计委标准规范的居民健康卡平台,打通与社保卡结算服务,实现个人健康信息归集、整合及共享。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最终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使每个患者都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资源。建设养老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打造全人群覆盖、全方位服务、全过程管理、全天候响应的智慧养老体系,促进远程健康监护、居家安防、定位援助等养老服务新模式应用。建设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平台,构建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儿童保护服务为中心、以全社会都参与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为网络,实现未成年人业务管理规范化、数据统计信息化、服务保护网络化。建设殡葬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网上业务办理、网上查询、网上预约、网上祭祀等功能,推进殡葬服务便捷化。2017年,重点建设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分级诊疗应用信息平台、居民健康卡平台,实现试点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整合试点医疗机构的就诊卡和居民健康卡,实现医院挂号、诊疗、结算等服务一卡通;建设试点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养老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平台。2018年,完成医疗一卡通建设;实现重点人群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建设殡葬服务管理平台。2019年,全面完成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建立完善居民全程健康档案,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责任单位:市卫计委、人社局、民政局;配合单位:市智慧办)
8“智慧石家庄”智能门户。聚合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务信息及便民服务信息,通过网站、智能终端、信息屏等媒介,为市民提供停车、乘车、看病、买房、天气预报、实时空气质量、旅游、找工作、交通违章、公共事业缴费、法律咨询、法治宣传、体育健身、社保等服务。制定统一标准和发布规范,各部门开发面向市民的各类应用服务,统一接入到“智慧石家庄”智能门户,让市民享受个性化和便捷的信息服务。2017年,启动“智慧石家庄”手机超级APP建设,整合停车、乘车、天气预报、实时空气质量、交通违章以及水费、电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缴纳、体育场馆、健身设施、社保等信息服务;完成环保随手拍、“热练国际庄”、“掌上人社”建设。2018年,整合个人信用查询、社保公积金查询及缴费、医院预约挂号、政务服务办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体育赛事等信息服务。2019年,实现医疗、交通、教育、旅游、政务、体育、社会治安等各类信息服务全覆盖。(责任单位:市智慧办、人社局、体育局;配合单位:市卫计委、交通局、交管局、气象局、司法局、综治办等市政府有关部门)
9智慧教育。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以政府为主导,以“三通两平台”为基础,完善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基础环境,推动全市数字校园和校园智能化建设,达到千兆进校、百兆进班的建设标准。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全市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应用系统,促进与京津区域的协同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市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涵盖市内各教育机构及学生、教师和学校信息的基础数据库,鼓励各地各校在公共服务平台上开发特色应用系统。2017年,完成直属学校数字校园示范性建设。2018年,完成市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市内八区数字校园全覆盖,其余县、市稳步推进。2019年,数字校园覆盖全市所有学校。(责任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智慧办)
(三)提升城市精准管理水平
围绕城市管理精细化、可视化发展需求,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增强城市综合管理能力。
10智慧城管。以现有数字城管系统为基础,构建智慧城管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全面整合市容市政、路灯亮化、环卫车辆管理、城市排水防汛、道路桥梁、城管执法等单一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动态监管、信息共享、辅助决策,打造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体系。建设智能环卫调度系统,试点高架桥自动喷淋,制作城区道路“以克论净”网格电子标图,在线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地和去向地、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状态、建筑渣土运输车辆轨迹和建筑工地施工情况。建设火车站站前地区指挥平台,实现场景监控、违法停车自动抓拍以及车辆定位、人员定位、3D可视化。建设城市排水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水量、下穿立交、管井液位和排水设施运行状态,预测突发气象条件下可能引起的自然灾害,提升城市防汛排涝能力。开展智慧灯杆一体化试点建设,实现充电桩、通信基站、视频监控、定位报警、信息交互、环境监测、流量检测等多种功能。2017年,建设城市排水管理系统、执法队员电子标识项目;完成智慧城管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火车站站前地区指挥平台、城区道路“以克论净”网格电子标图、槐安路大桥结构检测系统。2018年,完成高架桥自动喷淋系统、餐厨垃圾在线监测系统、垃圾处理设施在线监测系统、渣土车在线监管系统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管理系统感应端布设、模型分析;开展智慧灯杆一体化试点建设。2019年,逐步推广智慧灯杆一体化建设;完成城市排水管理系统建设。(责任单位:市城管委;配合单位:市智慧办)
11智慧治安。加快推动“雪亮工程”,建设视频资源共享平台、综治视联系统、社会视频互联网应用平台、综治视联信息管理平台,整合政府和社会视频资源,建立常态化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有序推进平安社区建设,通过智能门禁、电动车身份管理等系统,对进入社区的车辆、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采集相关信息,实现小区智能安全管理。充分分析和挖掘智慧城市大数据资源,为维护稳定、打击犯罪、反恐防暴提供信息支持。2017年,完成“雪亮工程”试点建设;推广社区智能门禁、电动车身份管理等系统。2018年,推进视频图像信息及各类数据资源深度应用,逐步开展在城乡社会治理、维护稳定、打击犯罪、反恐防暴、智能交通、服务民生、生态建设与保护等领域的试点应用。(责任单位:市综治办、公安局;配合单位:市智慧办、各综治成员单位)12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构建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等分类产品追溯体系,建立追溯数据采集指标、编码规则、传输格式、接口规范等共性基础标准,实现产品追溯全过程的互联互通与通查通识。建设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对重要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进行全过程监控,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责任可追究。建设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以追溯码为载体,实现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建设食品追溯体系,在重点产品生产企业中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追溯链条向食品原料供应环节延伸,实行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建设药品追溯体系,实现药品全品种、全过程完整追溯与监管链条。建设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追溯体系,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电子追溯码标识制度,实现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全程追溯管理。2017年,建立追溯数据采集指标、编码规则、传输格式、接口规范等共性基础标准;以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白酒等产品为试点,建成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2018年,完成食用农产品、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追溯体系建设,对农业投入品(农药、种子、化肥等)、农产品(三品一标)、大宗农产品(小米、玉米、马铃薯、花生、中药材等)进行试点。2019年,全面覆盖各类重要产品,形成全品种、全过程完整追溯与监管链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食药监局、农牧局、质监局;配合单位:市卫计委、供销社、工信局、工商局、智慧办)
13社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深化完善市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平台统一归集和综合服务功能,推进法院、食药监、税务等信用信息归集、报送、公示、查询、应用规范化、常态化。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实施意见》,拓展公共信用信息应用领域,推动政府部门信用应用从信用信息查询向大数据信用评估分类、信用风险预警以及建立全过程信用管理模式转变。2017年,深化完善市社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台统计分析、联合惩戒、信用评估、行业监管、协同办公功能,加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征集和在行政管理事项中的查询、应用,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2018年,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信用服务机构的采集信用信息的机制,鼓励大数据信用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进一步拓宽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使用领域。(责任单位:市发改委、法院、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食药监局、质监局等有关单位)
(四)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水平
加强互联感知、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与公共决策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政府辅助决策、统计分析、业务管理等提供大数据支撑,提升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14智慧环保。全面推进环保信息深度感知和协同整合,进一步加强对大气、噪声、绿化、湿地、气象、水源、废弃物等城市生态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形成覆盖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加快建设节能减排监控管理平台,对全市重点企业水、电、煤等能源消耗以及硫化物、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等排放实施在线监控,强化对国省控企业能耗、排放的监督管理,确保能耗排放数据的真实、准确,为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以及碳排放交易、排污权交易提供数据支撑。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的综合分析和预测预警应用,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全天候、实时化、精细化环境监督管理。2017年,建设完成市级环保工况监控管理平台、市级能源监控管理平台、节能减排分析挖掘平台,实现对国省控重点企业在线监控。2018年,推进重点区域、重点生态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初步形成环保网格化的管理体系。2019年,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发改委、财政局、智慧办)
15“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全面融合发改、规划、国土、环保、建设、交通、市政、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专项规划对空间管控和用地阶段的并联预审要求,建立基础库、“多规合一”成果库、部门规划成果库、审批成果库、项目库和预审意见库,实现“一张蓝图”、“一个平台”、“一张表”和“一套机制”,辅助消除规划间的冲突,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创新管理模式。2017年,完成“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2018年,建设规划决策支撑平台,实现流程再造、并联审批和决策支持。(责任单位:市规划局;配合单位:市智慧办、市政府有关部门)
16供给侧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围绕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建设供给侧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多种分析评价方法,通过税收、物价、水、电、煤、气等多因素整合对比,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分析经济发展形势,并结合国家、省和其他重点城市经济状况,精准发现过剩产能、过剩库存等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降成本、补短板的政策措施,并利用沙盘推演政策最终成效,为政府淘汰过剩产能、制定项目负面清单、重污染天气停产限产等提供决策依据。2017年,启动供给侧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建设,实现经济运行透视、企业绩效分析、运行决策分析、降成本仿真沙盘推演等功能。2018年,根据平台运行情况,逐步完善系统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责任单位:市智慧办;配合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17智慧城市运行(应急)指挥中心。加快推进智慧城市运行(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涉及智慧城市运行(应急)的相关部门入驻指挥中心,实现城市运行(应急)管理一体化,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综合协调、指挥调度、应急处置、信息发布等服务。建设常态运行综合监控分析系统,实现城市运行体征监控、预警评估、决策分析以及数据可视化。建设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应急值守、预测预警、风险隐患源监测防控、应急资源保障、应急处置模拟推演,实现与省政府应急办及各县(市)、区指挥平台的互联互通。建设集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指挥和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智慧安监管理平台,提升突发生产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综治信息应用管理系统,着眼全网共享、联网应用,推动政府管理与群防群治相结合,提升社会公共安全综合治理能力。建设智慧消防安全服务云平台,积极推广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提升消防部队快速反应和作战能力。建设水资源信息监测管理平台,深化对平原区水量、水位、水质等关键信息的采集监测、智能分析。各部门需新建指挥中心的,原则上共用智慧城市运行(应急)指挥中心,充分共享指挥大屏、视频资源、指挥专席、会商系统和呼叫中心等配套设施,减少重复建设。2017年,完成指挥中心基础设施、常态运行综合监控分析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智慧安监管理平台、综治信息应用管理系统建设;完成智慧消防安全服务云平台建设,接入全市火灾高危单位。2018年,完成水资源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常态监测、应急指挥管理体系;完善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接入全市重点消防单位。2019年,逐步完善智慧城市运行(应急)指挥中心功能;建立高效运转的智慧消防云平台服务体系和智慧消防大数据分析平台。(责任单位:市智慧办、应急办、政府信息中心、综治办、安监局、公安局、水务局;配合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五)提升产业经济发展水平
以信息化促进产业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发展。
18智能制造。把握“中国制造2025”发展契机,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路径,全面推动医药、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工业云服务平台,提供供需发布、智能设备租赁、智能化改造、关键技术研发、专业技能人才培训等服务,形成智能制造资源和智能制造能力的专业服务云池。实施工业大数据计划,支持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率先建设一批具有产业辐射和带动效应的工业大数据平台。支持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加快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发展面向产品的在线服务、远程维护等新业态。2018年,积极推进省试点企业的公共云服务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智慧办)
19电子商务。以加快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先进水平。聚焦农特产品,完善农村电商、区域电商、电子商务进社区、O2O(线上线下融合)等多种模式,构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生态体系。建设进出口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建设,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在重点国家和地区节点城市建设一批海外仓储和展示中心,引导企业以B2B2C模式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降低监管成本。2017年,建设电商交易服务平台、进出口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在藁城启动农业电商试点工作。2018年,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生态体系信用、交易、产品三大数据库,争取更多县(市)、区列入国家农业电商试点县(市)、区;在美国、俄罗斯、欧洲等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出口市场设立海外仓,搭建以海外仓为支点的目的国配送辐射网点。2019年,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园区,构建孵化器、加速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农牧局、石家庄综合保税区;配合单位:市智慧办)
20智慧旅游。建设智慧旅游管理和服务平台,对景区客流量、游客行动轨迹、兴趣热点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预测和预警,提升旅游公共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快速响应和及时处置能力。拓展旅游产业向上下游延伸,提供一体化、全程化、定制化的动态信息、电子导引、电子解说、电子商务等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对旅行社、景区、饭店、乡村旅游等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游客服务智慧化、旅游营销精准化。2018年,建设智慧旅游管理和服务平台并开展试点,建设旅游行业管理应用、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旅游产品分销应用等。(责任单位:市旅游委;配合单位:市智慧办、交通局、公安局、气象局等市政府有关部门)
21智慧农业。建设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以物联网、大数据、遥感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产业链条各类资源,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快速采集、综合管理、监测预警、实时发布。积极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程建设。2017年,在藁城、正定、晋州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程,建成益农社标准店20个、专业店50个、县级中心3个,建成乡镇标准化区域站45个。2018年,建成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零距离服务智能系统、智耕系统、测土配方系统、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及新型农合组织系统等。(责任单位:市农牧局;配合单位:市智慧办)
22大数据众创服务平台。围绕政务数据开放和开发,建设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开发平台、产品孵化平台、企业云应用平台等,整合资金、智力、技术、服务、软件、市场、资讯等各类资源,为创业者提供线上线下的创业支持和服务体系,鼓励创业者利用海量脱敏脱密数据深度开发应用。2018年,完成大数据众创服务平台建设,开放部分数据资源,吸引相关创业机构入驻。2019年,加大数据资源开放力度,在交通、环保、医疗等领域组织开展全国性大数据创新大赛。(责任单位:市智慧办;配合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市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问题,协调各部门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市发改委作为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推进。各部门依据本行动计划,按照责任分工,进一步细化项目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协调配合,组织推进本单位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二)强化监督考核制度。
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大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督查力度,按照本行动计划推进步骤和责任分工,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对督导检查中发现构成违纪的问题线索,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按有关规定进行问责,推动将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纳入相关部门和县(市)、区绩效考核体系。
(三)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以转变信息系统建设模式、提升政务效率、降低建设运行和管理成本、促进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统筹安排信息化等相关专项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对应用性广、通用性强的新建基础业务系统,由智慧办统筹,实现全市集约化建设,满足各部门需要,强化项目协调和管理,突出重点、确保实效。对提供公益性公共服务和为政府提供管理服务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原则上采取财政投资、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建设。对能够产生经济效益、适于市场化运营、有利于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由智慧办统筹,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破解建设资金瓶颈。
(四)加强标准规范建设。
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整体指导下,研究建立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智慧城市基础数据库、数据共享交换、政府数据资源目录、政府数据分类分级指南、应用部署迁移、信息系统运维指南等系列标准规范,规范保障智慧城市项目建设。
(五)突出人才智力支撑。
成立石家庄市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建立专家咨询论证机制;发挥石家庄智慧城市研究院作用,创新人才储备机制;打造智慧城市高端论坛,形成常态交流机制,展示最新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人才扶持力度,引进和培养智慧城市关键领域技术人才和领军人才,形成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人才智力保障。
(六)完善信息安全体系。
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机制,落实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提升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建设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安全监控中心,建立健全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与政府各部门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接入、数据交换、数据备份、数据防泄漏机制,形成安全态势感知、安全预警、防御阻断和追溯体系,强化安全管理能力、技术防御能力及安全运维能力。[1]
第三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印发专项整治项目14号15号文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房地产专项整治项目 手续办理有关规定的通知
石政发[2017]14号
关注:2178 发表时间:2017-05-02 09:22:31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文件 石政发[2017]14号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房地产专项整治项目
手续办理有关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关于进一步加快房地产专项整治项目手续办理的有关规定》,已经市政府第70次常务会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19日
关于进一步加快房地产专项整治项目手续办理的有关规定
为加快推进房地产专项整治工作,规范市场秩序,回应群众的关切,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历史、民生优先的原则,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历史遗留项目因时间长、拆迁难、政策变化等原因,造成项目成本增加、资金困难、手续难以推进等难题,尽快解决群众入住和办证问题,化解信访隐患,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规定:
一、关于加快土地手续的办理
(一)未办理土地出让手续的项目
国有建设用地上仍未办理土地出让的项目,国土部门依现有程序进行土地出让,并参照项目开工时的历史地价,确定市级分享土地出让收入标准。土地出让后,市级分享部分直接缴入市级国库,其余部分由辖区政府给付项目实施单位,用于该地块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等。
1.市级分享土地出让收入标准
2008年1月1日以前开工的项目,按照项目开工时土地基准地价的40%确定市级分享土地出让收入标准。没有基准地价的年份,按1993年基准地价确定该地块的基准地价;当年有相应的基准地价,但项目没在基准地价划定范围内的,按照最相邻的区位基准地价确定该地块的基准地价。按基准地价40%计算的市级分享土地出让收入,高于二环内80万元/亩,二环外60万元/亩的,市级分享土地收入分别按二环内80万元/亩,二环外60万元/亩确定。
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开工的棚户区、旧城、城中村改造项目,参照2013年房地产专项整治政策,在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开工的,按二环内80万元/亩、二环外60万元/亩确定市级分享土地出让收入标准,在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开工的,按二环内100万元/亩、二环外80万元/亩确定市级分享土地出让收入标准,在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开工的,按二环内130万元/亩、二环外110万元/亩确定市级分享土地出让收入标准。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开工的,利用企事业单位土地的项目,按出让地块总价款的40%确定市级分享土地出让收入标准,不再另行计提基金,已签订土地收储合同的,按合同约定执行。
2、设立资金周转池
为帮助资金困难的项目尽快完善手续,在石家庄市地产集团设立资金周转池。土地出让时,项目单位缴纳保证金(数额不低于市级分享土地收入标准)后,其余部分可使用资金周转池资金进行周转。
(二)已办理土地出让的项目
对已办理土地出让的项目,应及时履行土地出让合同约定,并按相关规定办理土地手续。
(三)按划拨方式办理土地手续
对1992年8月8日(《石家庄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实施细则》实施时间)之前开工的项目,1998年12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规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时间)之前开工或取得批准文件的公产房、集资建房、经济适用房项目,棚户区、旧城、城中村改造回迁房项目和其他符合划拨规定的项目,国土部门可以按照划拨方式办理土地手续。
二、关于规划超容积率补缴土地价款
已建成的超容积率项目,对超建部分不能实施拆除的,超容积率部分需代征土地或补缴土地价款用于平衡该项目容积率。其中,已完成供地手续的,按土地供应时核算的容积率和地价,核算超容积率面积和楼面地价,补缴土地价款。未完成供地的,容积率已确定的项目(已出具规划条件、会议纪要已明确或已报市政府备案等),容积率指标和计算规则按已确定的执行。为保持政策的公平性和一致性,其余项目参照《市区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处理办法补充规定》,一律按住宅3.0,商业6.0核算超容,容积率计算规则按《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补缴土地价款按项目开工时的历史地价核算。
三、关于加快解决征收拆迁遗留问题
被拆迁或被征收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由相关单位作出责令限期搬迁的行政决定,在规定的期限内拒不搬迁的,由作出拆迁许可或者征收决定的主体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具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帐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人民法院应及时受理、出具法律文书,辖区政府按照裁定结果组织实施。
项目未按拆迁或征收程序实施的,由国土部门按《土地管理法》第58条第二项规定依法按程序收回土地使用权,相关补偿由项目单位解决。
已经入住的项目,尚有零散未拆迁的,项目单位按照评估价二倍的价款,向区政府缴纳拆迁保证金后,办理土地收储等相关手续,并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拆迁。
四、关于各类技术指标、税费、处罚、开工时间等问题
建设项目消防、人防等各类技术指标、处罚及税费,根据从旧从轻的原则,按照项目开工、合同签订等时点的相关政策与现行政策相比较的最优惠政策执行。鉴于历史遗留项目提前入住原因复杂,质监、消防部门不再对提前入住行为进行处罚。项目开工时间由辖区政府根据施工日志、桩基检测报告、职能部门下达的处罚决定书等进行综合认定,并出具证明。项目日照、间距、配套设施、信访承诺等其他要求仍按《2015年市区房地产开发建设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处理办法》及相关补充规定执行。
五、关于对违法建设行为相关责任主体的惩处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
(一)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及相关人员的问责
对占压道路、绿地等严重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无法通过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影响,及恶意违规、产生恶劣影响的项目,坚决依法予以拆除,并对项目开发、建设单位进行严厉追责,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2011年后,未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甚至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相关单位、部门和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二)对享受本次缴纳土地收益优惠政策的惩罚
为与计提九项基金的项目相区别及体现公平性,对按照本次土地收益政策缴费的项目一是项目单位及法定代表人、股东、实际出资人十年内不得在石家庄市范围内从事新的房地产开发类项目;二是开发企业资质五年内不得升级,三是项目单位及法定代表人、股东、实际出资人五年内不得获取各类荣誉称号。
(三)对不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税费及罚款,不积极推进手续办理的项目处理
除按本条第二款进行惩罚外,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一是征缴部门要及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应及时立案,依法查封被执行人帐号及资产,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资产追查,对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的,依法实施限制出境、限制购买不动产、乘坐飞机、乘坐高等级列车和席次、旅游度假、入住星级以上宾馆及其他高消费、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和财产保险利率等措施;二是将项目单位记入企事业单位信用记录,将其法定代表人、股东记入个人信用记录;三是对其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企业及个人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等工作中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四是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对其经营及纳税情况进行稽核,涉嫌存在非法经营、偷税漏税、逃税骗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行为的,移送公安机关立案调查,构成刑事犯罪的,依法追究企业及相关人的刑事责任。
六、关于加快手续办理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市直相关各部门和辖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涉及本部门、本辖区的相关工作要直接调度、直接部署、直接督办、精心组织、全力推进;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对项目单位拒不配合整治工作或规避处置处理的,辖区政府要及时启动查控机制,该拆除的拆除,该没收的没收,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整治任务。
(二)集中办公,提高效率
市发改、财政、监察、国土、规划、住建、综合执法、人防、国税、地税、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分别由一名班子成员带队,抽调相关处室人员,在市房地产专项整治办公室集中办公。
各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简化审批流程,建立绿色通道,做好各个环节的监管、审批衔接工作,同时,邀请市政法委、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等相关部门有关人员参与集中办公。长安区、桥西区、裕华区、新华区也要抽调专门人员集中办公,全力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一年,适用于长安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高新区及其他县(市)、区可参照执行。
关于印发市区旧城区改建项目房屋征收计划清理意见的通知 石政函
〔2017〕15号
作者:石家庄房地产律师网时间:2017-3-18 10:13:17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市区旧城区改建项目房屋征收计划清理意见的通知
石政函〔2017〕15号
长安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石家庄市市区旧城区改建项目房屋征收计划清理意见》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2017年2月10日
石家庄市市区旧城区改建项目房屋征收计划清理意见
一、清理依据
(一)《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意见》(石政发〔2014〕50号)
(二)《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意见》(石政发〔2016〕21号)
二、项目分类
(一)按照原政策继续实施项目(32个)
1、宝德铝制品有限公司宿舍危陋房改造项目
2、石家庄监狱原址自留地块项目
3、冀铁馨苑住宅(铁路47宿舍)项目
4、五十四所生活区旧区改造项目
5、太空世纪动漫大厦项目、太空世纪动漫大厦区域改造项目(地块
二、地块三)
6、环祥环境设备有限公司及周边区域项目
7、彭村及桥头街南侧地块项目
8、交通勘察设计院旧城改造项目
9、中科环能旧城改造项目
10、河北科技大学宿舍及周边旧城改建项目
11、河北经济管理学校地块项目
12、华牧项目
13、太行机械厂宿舍片区改造项目
14、市庄村周边旧城改造项目
15、石纺六厂西宿舍项目
16、谈固小区危陋房改造二期项目
17、和平路社区改造项目
18、华药集团一生活区三期项目
19、丰收路118号院项目
20、谈固小区第二社区北区项目
21、金刚生活区28、29号楼改造项目
22、石家庄热电厂生活区与化肥厂生活区旧城改造项目
23、丰收路40号院项目
24、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办公区与生活区改造项目
25、姚栗村项目
26、胜利北街172号项目
27、省体育局宿舍项目
28、石纺路3号院改造项目
29、新八家庄旧村改造项目
30、铁路运输学校旧校区改造项目
31、汇通路49号片区项目
32、河北经贸大学东校区项目
(二)按照原政策限期实施项目(41个)
1、南花园商业步行街二期项目
2、保晋南街项目
3、珠光灯饰城项目
4、电视机厂区域项目
5、中国工商银行后台中心(石家庄)项目
6、平安小区地块项目
7、槐安路、平安大街交叉口旧区项目
8、省科学院宿舍片区项目
9、友谊北大街24号片区项目
10、二十四中宿舍片区项目
11、车辆厂第九宿舍项目
12、北合街商务厅6号院项目
13、和平西路506号院机关家属楼项目
14、石飞生活区项目
15、和平西路棚户区项目
16、福源街棚户区项目
17、西建街棚户区项目
18、石飞棚户区项目
19、运河桥社区联合宿舍危陋房改造项目 20、中山东路468号项目
21、棉四生活区(赛格广场)项目
22、省测绘局宿舍项目
23、煤矿机二生活区项目
24、工艺美术区域项目
25、第一棉麻总公司宿舍项目
26、棉一东生活区项目
27、煤矿机宿舍项目
28、市政公司宿舍区域项目
29、化肥厂宿舍三区项目
30、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宿舍危陋房改造项目
31、长征街48号院片区项目
32、胜利北街223号院项目
33、建华三社区六公司北大院片区项目
34、石家庄饭店片区项目
35、青园街、槐中路西北角片区(水工局)项目
36、市梆子剧团宿舍棚户区项目
37、裕华东路与富强大街东南地块项目
38、青园街372号和374号宿舍项目
39、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家属楼改造 40、槐安路与建设大街东北角
41、十二化建宿舍项目
(三)房屋征收计划废止项目(10个)
1、河北会堂区域改造项目
2、中核石辐宿舍区项目
3、青少年宫项目
4、无线电视三厂宿舍项目
5、四中路二期项目
6、太空世纪动漫大厦区域改造项目(地块一)
7、石家庄市炭素厂地块项目
8、正东路96号院项目
9、汇通路49号地块边角地项目
10、省科工局宿舍及招待所项目
(四)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纳入市区房屋征收计划管理范围,按照原政策限期实施项目(6个)
1、华安社区项目
2、友谊北大街64号片区项目
3、线务站街项目
4、河北师范大学西区西院项目
5、北荣街16号院项目
6、钢西东区(翟东小区)项目
三、工作要求
(一)对于47个按照原政策限期实施项目,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给予一年的期限,由辖区政府抓紧推进,如到期未能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征收计划废止。具体时间节点由项目所在地辖区政府安排。
(二)征收范围内D级房屋较集中的项目,项目所在地辖区人民政府应重点推进,确保居民人身安全。
(三)各区人民政府作为旧城区改建项目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居民的征收补偿工作,鼓励居民选择货币补偿,要妥善做好房屋征收的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旧城区改建政策性强、敏感度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各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坚持公开透明,严格按政策规范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市住建局应加强对各区政府的房屋征收工作进行指导。
(五)住建、规划、国土和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管,确保各项目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要求进行建设,严禁未批先建,确保全市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农村医生)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石政办发〔2012〕5号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
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明确乡村医生职责,完善服务功能,实现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全覆盖;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政策,健全培养培训制度,加强从业监管,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规范执业行为,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乡村医生职责
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
(一)公共卫生服务。在专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监督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开展或参与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教育、儿童和孕产妇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预防接种、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重型精神疾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食品安全、非法行医和采供血及其他公共卫生违法信息报告等。
(二)基本医疗服务。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疗机构,对情况紧急不能转诊的,先行抢救并及时向有抢救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求助。
(三)其他服务。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按照乡镇卫生院要求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为参合农民报销门诊费用等工作。
三、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一)严格乡村医生执业资格。乡村医生必须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证书或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获得相关执业许可,在规定的范围内执业。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也应具备执业护士、药师、会计等相应的资格。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国务院颁布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和其他从业人员准入管理。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二)合理配置乡村医生。乡村医生经个人申请,村民委员会推荐,乡镇卫生院考核,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由卫生院统一聘用在村卫生室执业。村卫生室负责人由村民委员会公开选举确定,并与乡镇卫生院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按服务人口的比例配备,原则上每千名服务人口配备1-1.5名乡村医生,人口较多或居住分散的行政村酌情增设。对乡村医生富余的地方,鼓励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择优选用。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可配备专职预防保健、护理等其他从业人员,优先配用女乡村医生。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掌握乡村医生情况,对目前没有乡村医生的行政村,可由乡镇卫生院派人驻点或巡诊、邻村乡村医生合同代诊的方式,满足农民群众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乡镇卫生院协调村民委员会做好本乡镇范围内乡村医生统一调配使用,确保乡村医生服务范围覆盖全部行政村。
(三)加强乡村医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乡村医生教育和培训计划。以乡村医生工作职责为依据,细化其承担的工作任务,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培训。深入开展乡村医生大培训工作,组织30至50岁的中青年乡村医生骨干,在医学院校开展至少一个月的政策、业务理论知识学习,在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观摩培训,使其服务理念、诊疗水平适应群众的需要,力争3年内完成全市4000名以上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鼓励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广大农民开展诊疗服务,努力提高乡村医生中医药服务水平。采取多种途径,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乡镇卫生院利用例会等形式对乡村医生进行免费培训,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
(四)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在不改变乡村医生人员身份的前提下,全面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乡村医生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法开展诊疗服务,确保医疗安全;要按照基本药物制度有关要求,规范使用乡村医生用药范围规定的基本药物,不得超范围使用;要按照新农合管理要求履行服务职能,严禁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等违规行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医生的教育、培训、考核。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加强对乡村医生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日常管理。
(五)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摸清并动态掌握辖区内乡村医生执业情况,编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计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从本地选派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及时补充到村卫生室。结合省统一安排,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每年为村卫生室定向培养50名3年制专科大学生,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大学生不低于15名。免费订单定向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在农村基层从事卫生工作6年以上。鼓励免费医学生毕业后参加为期2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合格后长期在农村基层服务。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医”计划,每年招聘100名以上“大学生村医”,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大学生不低于30名,联系村卫生室开展服务。根据地域实际,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到村卫生室工作,探索推进全科医生团队和签约服务模式,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与全科医生制度的衔接。
四、落实乡村医生补助政策
(一)建立健全多渠道补偿政策。按照乡村医生的职责和村卫生室的服务功能,根据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采取多渠道方式予以补偿,保证在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合理收入不降低。
1.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村卫生室的功能定位、服务能力及辖区服务人口数量,依据石家庄市卫生局、石家庄市财政局《关于转发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石卫项目〔2011〕6号),明确其应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内容,并合理核定其任务量,确保与其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相适应。根据实际工作量,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安排40%-44%的比例用于对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的补助。各地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应拨付给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2.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新农合基金进行支付。按照《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石政办发〔2011〕34号)要求,由县级价格、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根据市一般诊疗费收费和医疗保险支付政策,通过建立考核机制,综合考虑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服务能力利用率、乡村医生劳务成本、新农合承受能力等因素,在不增加群众个人负担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的补偿作用。一般诊疗费实行总额控制,按季预拨,半年清理,年终结算。
3.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在综合考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偿的前提下,对村卫生室按照每农业户籍人口每年5元的标准定额补偿,并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和我市实际逐渐提高,补助资金由省、市、县按规定比例分担。
各县(市)、区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原则上按工作年限逐级增加,以工龄十年月补300元为基数,工龄每增长十年递增100元为最低标准,具体补助人数及数额由县(市)、区核定。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综合考虑村卫生室地理条件、乡村医生服务年限等因素,进一步提高服务年限长,在偏远、条件艰苦地区执业的乡村医生补助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建立完善乡村医生补助增长机制。
(二)积极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采取“财政支持、多方筹资”的方式,各县(市)、区要为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每人每年不低于500元的标准资助其参加新农保。对符合新农保待遇领取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发放养老金。鼓励县(市)、区政府采取更多优惠措施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作为医改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顺利实施。市政府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要结合自身职能和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实化相关政策,尽快出台配套措施。县(市)、区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发改、卫生、财政、人社、食药监、物价等部门及各乡镇政府主管领导组成,主要负责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县级各有关部门、各乡镇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明确专人负责,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作配合,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明确职责分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纳入行业管理范围,对其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使用等进行监管。建立健全符合村卫生室功能定位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科学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职能分工,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加强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在所在行政村公示,并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和对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进行动态调整的依据。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价格等部门加强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补助经费使用的监管,督促其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收费有票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
(三)落实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以及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严禁以任何名义向乡村医生收取、摊派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
二○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主题词:卫生乡村队伍意见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2月15日印发(共印85份)
第五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依法依规严格农村土地管理的紧急
通
知
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近期,我省个别地方在土地流转和土地管理使用、征用过程中出现一些违规行为,扰乱了土地管理秩序,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依法依规严格农村土地管理,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违规行为,防止我市发生类似问题,现就有关问题紧急通知如下:
一、强化政策意识,规范土地流转,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一)落实土地承包政策,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持农村稳定的制度基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7条也明确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土地。承包期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各县(市)、区要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不得擅自进行土地调整。确实需要调整的,要严格履行报批程序。否则,将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处理,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将追究有关人的法律责任。
(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土地流转手续。要切实保障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承包地是否流转由农户自主决定,采取何种形式由农户自主选择,不得强迫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流转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土地流转的有偿性,流转收益全部归农户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不管哪种形式的土地流转,都必须以农户作为流转主体,严禁村委会代农户与流入方签订流转合同。签订合同时,要使用全省统一规范的合同样本,明确流转形式、数量、年限、条件和双方的权利责任。对涉及到承包地块变动,要及时办理承包权变更手续,全面建立健全流转合同档案。
(三)准确把握政策法规,妥善解决土地纠纷。《农村土地承包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紧急通知》和中央、省、市关于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一系列政策,是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根本依据。对法律和政策已有明确规定的,必须坚持按规定执行;对没有具体法规为处理依据的土地承包纠纷,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核心,按照民主协商,分类指导的原则,妥善化解矛盾。
(四)强化组织领导,加快推进土地确权发证工作。目前,全市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绝大多数只确权到行政村农民集体一级,合并以前的自然村和未打破原生产小队界线的组农民集体未登记发证。各县(市)、区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要站在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治高度,做好“三权”调查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要强化证书应用,落实凭证管地用地制度,切实让权利人看得见证,管得住地。凡是到2012年底未按时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农转用、土地征收审批暂停,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不予立项。
二、加强用地管理,规范征地用地行为,确保依法依规供地用地
(一)强化政府职能,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县(市)、区政府是征地组织实施的主体,对征地工作的实施负总责。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认真履行部门职责,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报批,保证征地工作依法有序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签订协议将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禁通过出租(承租)、承包等“以租代征”方式非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进行非农业项目建设,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须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城镇规划取得土地利用计划的前提下,方可依法办理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严禁违反规划、超计划批地用地。
(二)规范征地程序,提高征地工作透明度。要以《河北省土地转用征收报批办法》(冀国土资发【2010】51号)为依据,认真做好用地报批前告知、确认、听证工作,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和监督权,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必须妥善予以解决。严格执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征地区片价的通知》(冀政[2008]132号)规定,及时足额支付被征地户补偿安置费用。要加大征地拆迁补偿费的检查力度,杜绝发生拖欠、截留和挪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问题。严格按规定落实社保资金,积极拓展社保资金渠道,采取多种安置途径,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征地批准后,要及时进行征地补偿安置公告,群众再次提出意见的,要认真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得强行征地。
(三)加强土地利用监管,集中清理批而未用土地。征地实施后,要严格执行国家供地政策,依法做好土地供应工作,并加强土地利用的监管,防止批少用多、擅自改变用途和位置、圈而不建和撂荒耕地等问题的发生,确保依法依规供地用地。对国务院批准的2009、2010城市建设用地,至今未进行实施方案审核的,尽快审核并及早实施征收供地;省政府审核同意实施方案但至今未实施具体征地行为的,要尽快实施征地供地。对已经省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后满2年未实施项目征地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对报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的城市,调整审批方式后国务院批准的2007、2008城市建设用地,目前还未进行实施方案审核的,以及省政府审核同意实施方案满2年未实施具体征地或供地行为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
三、积极稳妥推进,规范增减挂钩试点,确保新民居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一)认真做好新民居已批项目的整改工作。要规范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使用管理,已批准用于新民居建设的周转用地,必须首先满足拟拆迁的住宅建设和村庄基础设施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用于商品房开发,不得突破周转用地范围建设,不得设定抵押权,不得违规对外销售,农村用地区的不得办理土地征收手续。使用周转用地的新民居示范工程必须落实与拆迁户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二)坚决制止以各种名义擅自开展增减挂钩试点。新民居建设用地和废弃建设用地复垦置换,要统一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要坚持局部试点、封闭运行、规范管理、结果可控的原则,规范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严禁以新民居建设为由建设“小产权房”,对不按程序报批、不按规划建设,特别是私占、乱占耕地建设住房的,要进行严肃处理,依法依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三)科学设置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严格按照建新拆旧项目区进行整体审批和管理,挂钩周转指标要严格控制在国家下达的计划内。建设拆旧项目区严格限定在同一县行政区域内。合理安排项目区内农民新民居、城镇发展用地的布局和规模,优先保证被拆迁农民安置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建新地块必须按照国家供地政策和节约用地要求供地、用地。新民居建设腾出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规划继续作为建设用地的,可作为农民旧房改造、新民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用地。
四、认真开展清查,加大整改力度,坚决纠正、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一)全面彻底开展清查工作。各县(市)、区要立即组织对农村土地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清理检查。要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以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对辖区内所有新增建设用地逐一进行勘测核查,特别是要全面清查增减挂钩试点、土地流转以及批而未用等土地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坚决纠正和查处土地流转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对承包土地流转的收益权,严防截留、扣缴。农、林、水利部门要加强与纪检、监察、司法、信访、国土等部门的沟通协作,重点纠正和查处违背农民意愿强迫流转等严重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和非法改变流转土地农业用途等问题,确保流转土地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和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二)加大对第11次卫片整改落实力度。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牵头组织,国土资源与纪检监察、公安、法院等部门联合办案,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切实加大案件的查处和整改力度。对有指标的国家、省、市重点项目补办手续到位;对补办手续的项目必须履行查处程序,处理事处理人到位;对其它违法占地做到“六到位”,即行政处罚到位、移交公安到位、移送纪检监察到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到位、追究刑事和党政纪责任到位、拆除复耕到位。各县(市)、区查处整改进度情况,截止到6月15日。未能落实到位的县(市)、区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要向市政府写出专题汇报,说明不能落实到位的具体情况。对违法比例高、整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不能按计划完成整改任务的县(市)、区,市纪委、市监察局确定问责对象和方案,市政府进行先期约谈,省政府将于6月20日直接问责。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整改工作监督检查,确保顺利通过卫片执法检查验收。
(三)坚决遏制新的违规违法用地案件的发生。要严格落实石家庄市《关于建立健全土地执法工作长效机制的通知》要求,政府组织,充分发挥监察、公安、国土三部门组成的国土资源联合执法办公室的带头作用,与法院、检察和发改、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单位综合执法、联合行动,继续保持土地监管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新的违规违法用地行为。严格落实动态巡查、逐级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加强巡查监控,及时发现、有效控制违规违法用地案件发生。
主题词:城乡建设 土地 管理 工作 请示
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 2011年6月23日印
(共印8份)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