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报告综述.
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报告综
述
摘 要 股利分配作为上市公司的核心财务政策之一,不仅受到利益各方的充分关注,还引起理论界的极大兴趣。对中外股利分配问卷调查报告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探讨上市公司管理层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考虑的因素,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现状得出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 股利政策 问卷调查 现金股利
在过去的50多年里,广大学者们已经开始从另一途径研究、学习上市公司管理层制定股利政策的真实行为。他们已经从选取样本,收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来支持或反对不同的股利理论,转变到向公司管理层发出调查问卷,研究他们制定股利政策考虑的因素是什么。虽然发出去的问卷不是没有回复,就是一部分回复的意见不正确、有偏见,但是他们还是坚持着研究,通过寻找替代方法,即根据公司管理层向外宣告的股利分配方案,这一直接证据来推测管理层制定股利政策的动机,并对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进行补充。1 上市公司制定现金股利政策考虑因素的问卷调查
在美国,关于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经典研究中,Lintner(195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一般会保持一个长期的目标股利支付率,从而使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股利支付的稳定。因此,公司的股利变化与长期的可持续的收益水平是一致的。公司管理层相当重视股利水平的变化,只有管理层确信公司收益水平的提高能够支付长期增加的股利时才会增发股利,否则,不会增发股利。同时,管理层也不会轻易地削减股利,除非不利的环境因素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影响公司的经营活动。Lintner的这些观点已经有了股利信号传递的涵义。
在这些经验证据的基础上,Lintner设计了一个“部分调整模型”来描述公司管理层的股利政策的决策过程,此模型对每年股利水平变化的解释能力达到了85%。Lintner的观点受到了包括Brittain(1964,1966)与Fama和Babiak(1968)等在内的大量研究的支持与肯定。Benartzi et al.(1997,P1032)总结到,“…Lintner的股利支付模型对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过程仍然具有最好的解释能力。”
Harkins和Walsh(1971)对高级财务执行官的商务理事会的166名成员发出了调查问卷。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公司管理层在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公司的当期收益水平和拥有的现金流、现金股利支付的规律性以及股东的需要和期望。同时,管理层也要考虑超过留存收益的贷款和税负压力。
Baker,Farrelly和Edelman(1985),Farrelly,Baker和Edelman(1986)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个行业(公用事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562家公司的财务总监(CFO)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的主要决定因素。共收回318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还是公用事业的CFO均认为在罗列的15个决定股利政策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四个决定因素是:预期的未来盈利水平、以往的股利支付方式、现金储备的多少以及维持和提升股价的愿望。只是这四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存在一定的行业差别,但一致认为预期的未来盈利水平最为重要。
另外,管理层所表达的态度与Lintner(1956)的实证结果是一致的,即在决策中公司要尽量避免改变股利支付率,尽量避免停发股利,企业应当有一个目标股利支付率,并且围绕目标定期的调整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同时他们也披露了公司的管理层对股利的信号传递作用的一致意见。问卷调查中的管理层认为,公司发放现金股利是在向投资者传递信号,市场也需要公司的股利政策公告来帮助投资者评价公司的股票。管理层也认为确实存在顾客效应,投资者觉察到股利和留存收益的风险水平不同,因此对股利和资本利得有不同的偏好。日本财务学者Okita(1988)等人对东京证券交易所24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日本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预期的未来盈利水平、现金储备的多少、以往的股利支付方式和股东对股利分配的要求,其中前三个因素与Baker et al.(1985)的调查结果相同。
Baker和Farrelly(1988)对完成现金股利支付的成功企业发出了调查问卷。所谓完成现金股利支付的成功企业也就是至少连续10年保持着增发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调查结果显示,现金股利支付的成功企业比其他公司更强调股利支付稳定的重要性及其对公司股价的影响。
Farrelly和Baker(1989)向机构投资者发出调查问卷,以此分析他们对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态度。共收到了130份调查问卷,他们发现这些机构投资者认为公司增发现金股利对公司股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这些调查问卷也显示,与现金股利收入相比,机构投资者更偏好资本利得。Fruitt和Gitman(1991)对美国排名前1 00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发出了调查问卷,共收回114份问卷。问卷调查显示公司管理层制定股利政策时,是独立于投资和融资决策的。同时他们也发现,公司现行股利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公司的收益水平和以往的现金股利水平。格雷汉姆(1991)等人对香港292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影响香港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四个主要因素依次为:目前的盈利水平、维持稳定的股利支付率、可动用的现金和以往的股利发放模式。
格雷汉姆的调查结果显示:①香港上市公司经营者认为,在16个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中,目前的盈利水平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预期的未来盈利水平只排在第六。这与美国、日本十分重视预期的未来盈利水平完全不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香港上市公司特殊的行业结构和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的。据统计,1991年香港的292家上市公司中,金融业、地产业和公用事业上市公司占了52.91%,工业和酒店业上市公司分别占了19.2%和3.62%。由于金融业、地产业和公用事业具有投资大、见效快和盈利高的特点,这就导致了香港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严重依赖于当前盈利。另外,考虑到1986年中英两国政府达成协议,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行为可能具有一定的短期性。②维持稳定的股利支付率和以往的股利支付发放模式排在第二和第四位,这说明了香港股票市场的成熟性和上市公司股利行为的稳定性。
Baker和Powell(1999)向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公共事业这3个行业的NYSE公司的CFOs发出了调查问卷,共收回198份。他们称,大部分回复者认为股利政策影响公司价值,这一观点支持了Baker et al.(1985)。尽管回复者极力支持股利的信号传递解释,但是他们对税差假说的重要性也不能确定。现在的管理层对于制定股利分配方案的观点与Lintner(1956)的观点是一致的,特别是管理层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持续性、稳定性的重视。与Baker et al.(1985)不同的是,这一调查研究表示不同行业的公司管理层的问卷回复没有区别,Baker和Powell认为行业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公用事业机构的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所导致的。Baker,Veit和Powell(2001)对Nasdaq股市的金融和非金融公司的CFOS发出了调查问卷。共收回188份,这次调查的结果与早期的结果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调查结果显示,公司现金股利水平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以往股利的支付方式、公司收益的稳定性,目前的收益水平和预期未来的收益水平。基本上,这些因素与Baker和Powell(1999)对NYSE公司的股利水平最重要的因素的调查结果是相同的。并且,管理层在制定股利支付方案时,非常注重股利支付水平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这与Lintner(1956)的结论是一致的。金融类的公司管理层与非金融类的公司管理层在制定股利政策时考虑的因素的重要性不存在区别。
三、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对策与建议
1.确立正确的营销观念,注重对客户忠诚度的培养。
我国商业银行要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优良服务与产品。某项对亚洲消费者的调研显示,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同类人群相比,中国的消费者对银行服务水准的满意度最低,并愿意随时为获得更好的服务转换银行,即便要为此付出更高的收费或蒙受利息损失。与这项调研相印证,2006 年12月,国内某杂志社对40 位中国银行家的调研显示,本土银行多认为自己在客户忠诚方面相对于外资银行不具备显著竞争优势。显然,营销成功地把客户吸引到银行之后,更要注重维护营销的成果———留住客户。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一要树立整合营销观念,宣传银行品牌形象。整合营销观念要求商业银行不仅要通过媒体广告宣传自身形象,更应经由内部资源直接向市场表达一种良好的品牌形象,来吸引客户,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强服务、加强宣传,稳固在客户心中的良好形象; 二要制定好的营销政策,全力公关,培养客户的忠诚度,维持优质客户市场,防止客户流失; 集中资源优势维护主导业务,在此基础上再求创新求发展。这样形成开发客户、留住客户、吸引新客户的良性循环,尽力维护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2.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注重市场细分。
在客户需求多样化,以及需求不断演变的今天,银行应强化市场细分工作,实行针对性服务。根据“二八”原则,就是说银行80%利润来自于20%的客户,这20%的客户就是所谓的高端客户,在面对他们时,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制”,实行一对一的服务,客户经理专门负责与客户进行联络与沟通,及时了解其需求以及需求变化,营销银行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渠道、个性化、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方案,培育一批忠诚顾客群。传统意义上,我国商业银行把客户分为工商业和个人两类,即通常所说的对公服务和对私服务两大类。通过市场细分之后,工商业可分为中小工商企业、大型工商业、跨国公司等,为他们提供特定的服务项目。对个人服务方面,向大众市场提供有特色的大众化服务。例如,对大学生、新型青年,鼓励其使用网络银行或手机银行业务,减少银行的排队扎堆现象,提高银行的窗口服务效率; 对高收入阶层,提供私人业务; 为富有的中上阶层提供昂贵的更加个人化的服务。
3.协调好银行市场营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到全面营销。
我国商业银行应着手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营销部门,配备专门人才,统率营销管理。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营销配合,激励各部门员工的营销积极性,共同以顾客需求与满意为营业宗旨,尽力缩短业务办理过程中在各部门的停留时间,提高流程效率,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达到为顾客提供最佳服务和为本行创造理想利润的经营目标。
4.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金融创新是银行为满足顾客需求提供不断变化的服务项目的源泉,随着居民货币收入的增加和消费形态的变化,对金融产品创新、营销模式创新、服务技术创新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工商业在股份制改造、筹资、信息、咨询、破产、保险等方面呼唤金融创新产品的出台;政府管理行为的市场化也对创新提出了要求,比如,公债发行,政府就正逐步摈弃过去行政推派方式,改由公债市场出售,这又得借助银行的市场创新、工具创新; 此外,对外开放使得我国工商业对外贸易、投资、融资、避险保值等国际金融活动的增加,银行应提供相应的国际金融创新产品。我国的商业银行要将金融创新技术的引进、消化、改造与投入市场纳入工作核心,缩短新产品的面市时间,尽快满足市场需求。
5.加强营销人才队伍的建设,并培养员工的忠诚度。
外资银行进军中国,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人才的流失,尤其是手里有大量客户的营销人才,这就要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想方设法改善环境,强化管理,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留住人才。同时,应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加快培养懂国际金融、国际惯例、国际法的高级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贺强,杜惠芬,李磊宁1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及创新趋势研究[M ]1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 [2]张学陶1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M ] 1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1 [3]甘当善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 ] 1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 [4]周好文,何自云1商业银行管理[M ] 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第二篇:浅析股利政策及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2
摘 要 股利政策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股利政策方式、理论及其影响因素做了论述。
关键词 股利政策 理论 影响因素
股利政策是为指导企业股利分配活动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策略,内容涉及股利支付水平以及股利分配方式等方面。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方面来说的股利政策就是指探讨保留盈余和普通股股利支付的比例关系问题,即股利发放比率的确定。而广义的股利政策则包括:股利宣布日的确定、股利发放比例的确定、股利发放时的资金筹集等问题。
一、股利政策方式
(一)剩余股利政策
剩余股利政策是指公司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净收益首先应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如果还有剩余,则派发股利;如果没有剩余,则不派发股利。
(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指公司先确定一个股利占净利润(公司盈余)的比率,然后每年都按此比率从净利润中向股东发放股利,每年发放的股利额都等于净利润乘以固定的股利支付率。
(三)固定股利或稳定的股利政策
固定股利或稳定的股利政策,是公司将每年派发的股利额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上,然后在一段时间内不论公司的盈利情况和财务状况如何,派发的股利额均保持不变。只有当企业对未来利润增长确有把握,并且这种增长被认为是不会发生逆转时,才增加每股股利额。
(四)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就是公司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支付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在盈余多的年份,再根据实际情况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但额外股利并不固定化,不意味着公司永久地提高了规定的股利率。
二、股利政策理论
股利政策理论主要研究企业股利支付和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应建立在最大限度增加股东财富或公司价值的基础上。而人们对股利政策的选择是否会影响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一直有争论,由此形成了不同的股利理论:股利无关论和股利相关论。
(一)股利无关论
该理论认为股利政策对企业的股票价格或资金成本没有任何的影响,即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企业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企业本身的未来获利能力和风险水平。股票价格完全是由公司投资方案和获利能力决定的。该理论的成立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的。该理论主要假设有:(1)不存在任何个人或企业所得税;(2)资本市场是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不存在任何的股票的发行和交易成本,任何投资者都无法左右证券价格;(3)股利政策的选择不会改变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4)企业的投资政策独立于股利政策;(5)关于未来的投资机会,投资者和管理者可获取相同的信息,即资本市场的信息完全是对称的。股利无关论是以完美的市场为前提的,在现实中没有如此完善的市场,因此该理论一直饱受争议。
(二)股利相关论
这种理论认为企业股利政策与股票的价格密切相关。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又形成了几种各具特色的股利相关论。主要观点主要有:
1.“一鸟在手”理论
该理论认为,投资者对股利收益和资本利得具有不同的偏好,股利收入比资本利得更为可靠,股利视为投资者的既得利益,就像在手之鸟,而股票价格的升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犹如林中之鸟,不一定能得到,风险较大。因此,投资者更愿意购买派发高股利的股票。
2.信息传递理论
该理论认为股利的多少实际上是向投资者传播企业收益情况的信息。如果公司改变过去一贯的股利政策,就意味着公司管理者向投资者发出了改变公司未来收益的信号,股利提高表明公司创造未来现金的能力增强,公司股票便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反之,股利降低则表明公司创造未来现金的能力减弱,投资者便会抛出股票。
3.假设排除理论
mm理论的股利无关推断是建立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上,并有严格的市场条件,因此有的人认为现实中根本不存在完善的资本市场,股利无关论的假设不存在。假设排除论断言,股利无关论站不住脚,反过来从另一侧面证明了股利的相关性。
股利相关论的观点并没有同时考虑多种因素影响。在不完全资本市场上,公司股利政策效应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股利相关论也并不完善。
三、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
合理的股利政策,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廉价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财务形象,以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所以,股利政策是企业理财的核心问题,股利决策是企业重要的决策之一,应予以特别重视。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影响,兼顾公司的发展需要和股东对本期收益的要求,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经营发展的股利政策,才能实现其股票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法律因素
1.资本保全的约束。资本保全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作出的法律限制。股份公司只能用当期利润或留用利润来分配股利,不能用公司出售股票而募集的资本发放股利。这样是为了保全公司的股东权益资本,以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2.资本积累的限制。规定公司必须按税后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同时还鼓励公司提取任意公积金。提取的公积金只能用于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不能用于发放股利。
3.利润约束。企业实现净利润时,必须先在弥补以前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后才能进行股利的分配。如果企业当期无利润,则不能发放鼓励。
4.偿债能力约束。规定公司必须具备充分的偿债能力才能发放股利,公司无力偿还债务时,不得支付股利。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债权人的权益。实施这种约束以后,在现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必须要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二)企业内部因素
1.资产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企业资产转化为现金的难易程度。企业的现金流量与资产整体流动性越好,其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就强。而成长中的、盈利性较好的企业,如其大部分资金投在固定资产和永久性营运资金上,则他们通常不愿意支付现金股利而危及企业的安全。
2.筹资能力。如果企业的外部筹资能力强,它对留存收益的依赖性会较弱,会采用较为宽松的股利政策,相反,外部筹资能力弱的企业会采用较紧的股利政策。一般而言,规模大、获利丰厚的大公司较倾向于多支付现金股利;而创办时间短、规模小、风险大的公司,往往要限制股利的支付。
3.收益的稳定性。公司收益稳定性及收益水平高低是决定股利政策的一个重要基础。对于收益相对稳定、收益水平较高的公司来讲,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容易很好地把握自己,可以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相反对于盈余不稳定、收益波动性较大的公司来讲,采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比较适宜。对于收益不断增长的企业来说可以采用固定增长率的股利政策。
4.投资机会。如果企业有较好的筹资机会,需要大量的资金,往往会采用低股利支付率,从而把大部分利润留下来进行投资,加速企业发展,增加企业未来收益,相反,如果公司暂时缺乏良好的投资机会,资金需要量稳定,为避免资金闲置,往往采用高股利政策多发股利。
5.资本结构和资金成本。企业制定股利政策必须考虑目标资本结构的维持,如果企业的负债率比较高,外部筹资困难,英语的保留可以增加权益资本的比重,有助于资本结构的改善,增强企业的再筹资能力。同时留存收益是公司内部筹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同发行新股或举债相比,不需要花费筹资费用,不但成本较低,而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筹资渠道。
[2]
6.公司规模。公司规模是实力的象征,代表公司的资产金额、历年积累盈利和可供支配的资源,因此会影响到股利分配政策的类型。
7.公司的成长性。每个公司应依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财务状况制定相应的分红方案。一般来说,那些正处于成长阶段、资金需求较大的企业,其股利分配政策倾向于保留利润;而已进入成熟阶段、业绩稳定、成长缓慢的公司完全可以给股东以稳定的现金股利。
8.公司的治理结构。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原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国家股“一股独大”造成了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往往只考虑了大股东的利益,其他股东根本不能影响公司的最终决策。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非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仍占多数,处于控股地位,而流通股只占很小比例,而且两者的持有成本相差悬殊。如果采取派现政策,非流通股股东分得的现金远高于流通股股东。这些大股东的利益要求无疑是影响企业分配政策的重要因素。
9.公司所属的行业。股利分配政策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一般说来,成熟产业的股利支付的意愿和比例高于新兴产业,比如公用事业公司的股利支付率高于其他行业公司。
(三)股东因素
1.股权的稀释。如果企业采用高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可能会稀释现有股东对企业控制权,如果公司大量支付现金股利,就可能造成未来经营资金的短缺,如果再发行新的普通股以融通所需资金,现有股东的控股权有可能被稀释。另外,随着新普通股的发行,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必将增加,最终会导致普通股的每股盈利和每股市价下降,从而影响现有股东的利益
2.收入稳定的要求。普通股股东的收益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从公司得到的股利收入;二是由于股票交易价格上升而通过股票买卖取得的资本利得。由于资本利得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股东往往要求公司支付稳定的股利。
3.股东的投资机会。如何支配企业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要视股东的投资机会和预期报酬率而定。如果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和理想的报酬率,股东会希望企业派发较高的股利,相反,如果股东投资的其他项目的预期报酬率比较低,股利的发放对股东财富的增加没有任何好处。
4.所得税的影响。投资收益一般分为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收益,由于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而且边际税率差别比较大,低收入的股东希望企业能支付稳定且较高的股利,因为股利的个人所得税适用的边际税率较低,而高收入的股东使用的边际税率较高,为了减轻税负会反对企业的高股利政策。
(四)债务约束因素
债权人为保护其合法权益,防止企业股东以发放股利为名减少企业资本,增大债权人的风险,在企业举债时,债权人通常在债务合同中对债务人的股利支付做出某种程度的限制。这些约束的条款有的会限制股利支付的最高额度,有的规定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分配股利。
(五)市场因素
股利的信息传递功能。一般情况下,现金股利向市场传递一种积极的信息,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筹更多的资金,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股票股利的发放被认为是企业现金周转不灵的先兆,会对股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公司必须合理制定对公司发展有利的股利政策。
企业最终在选择股利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股利政策,从而实现企业与股东利益的双赢。
第三篇: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影响因素研究
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股利分配不仅是一种利润分配行为,还关系到公司的融资、投资及股票价格等许多方面,因此制定一个适当的股利分配政策是非常重要的。而在2012年,限制三公消费、禁酒令政策的出台以及“塑化剂”、“勾兑门”等事件的发生,使我国白酒行业的销量有所下降,这必然会对白酒行业的利润及其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因素就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股利分配政策的理论进行了总结;然后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分析我国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完善股利分配政策的建议。希望本文对白酒行业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有一些帮助。当然研究中也存在不足,在今后本人会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深入的研究。【关键词】: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5;F426.82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1绪论10-11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0-111.2研究内容及方法112股利分配政策相关理论概述11-212.1股利分配理论11-152.1.1股利无关论11-122.1.2税差理论122.1.3“一鸟在手”理论12-132.1.4客户效应理论132.1.5信号理论13-142.1.6代理
理论142.1.7行为理论14-152.2股利的支付方式15-172.2.1现金股利152.2.2股票股利15-162.2.3负债式股利162.2.4财产股利162.2.5转增股本162.2.6配股16-172.3股利分配政策17-182.3.1剩余股利政策172.3.2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17-182.3.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182.3.4固定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182.4国内外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现状18-212.4.1国外关于股利分配影响因素文献综述18-192.4.2国内关于股利分配影响因素文献综述19-213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21-253.1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21-223.2股利支付方式多样化223.3股利分配行为不规范223.4不分配股利的现象仍然普遍22-233.5股利支付率比较低233.6现金股利是最主要的股利分配形式23-243.7再筹资行为是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24-253.8股权结构也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重要影响254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25-314.1我国白酒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25-274.1.1我国白酒行业的现状25-264.1.2我国白酒行业的发展前景26-274.2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特点和问题27-314.2.1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特点27-304.2.2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问题30-315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分析31-385.1市场因素325.2政策因素325.3行业因素32-335.4销售费用33-355.5销售量35-365.6偿债能力36-375.7货币资金37-385.8股价386建议38-446.1完善法律法规38-396.2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39-406.3完善股权结构406.4完善治理结构40-416.5完善信息披露制度416.6监管部门加强监管41-426.7改变盈利模式426.8改变销售模式426.9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426.10提高投资队伍素质42-44结论44-45参考文献45-48致谢48-49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9-50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四篇:浅谈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吉林财经大学
财务管理课程论文2012-201
3(二)
浅谈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小宝就是我888学号
二 ○ 一 三 年 六 月
浅谈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摘要: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对盈利进行分配或留存用于再投资的决策。适度的股利政策不仅对投资者有吸引力,同时也能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文章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产生的原因,为了优化上市公司,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股利政策 股利分配 现状 对策
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财务决策的核心内容和敏感问题之一,一度成为西方财务实践中的“股利之谜"。股利政策一方面反映了公司内部融资的程度,影响着公司的财务结构和投融资活动;另一方面反应了股东投资的直接回报,影响着股东的投资热情,因而成为金融经济学关注的焦点。
稳定的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着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利于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增强和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稳定股票的价格,而且稳定的股利政策有利于投资者形成对未来可分得的股利的一个基本预期,方便投资者根据不同目的选择不同的公司进行投资。经学者们的实证研究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股利政策基本比较稳定,而发展中国家的股利政策波动性和随意性较大。可以这么说,稳定的股利政策是成熟资本市场的标志之一。我国资本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十余年来尽管取得飞速发展,但较之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历史的资本市场,自然呈现出一些缺陷与不足。尤其是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不稳定性更是印证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证监会的监督和市场的引导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由不规范逐步走向相对规范,由随意的行为走向具有一定理性的行为,具体特征表现为股利分配由高比例送配转向派现、由不愿意分红向不得不分红转变。但是,在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还很严重。
1、股利分配率低,不分配现象普遍
股利的获取本应是投资者高投入、高风险的必然回报,但通过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分析,可发现“暂不分配”的情况经常出现。据上海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提供的统计资料,自1992年以来,沪市中从未进行过现金分配的上市公司达到220家,而其中竟有67家公司甚至从未进行过利润分配;这两个数字分别占目前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0%和6%左右,并且没有任何不分配股利的充分理由。本来,过多的持有现金将会增加企业的持有成本,违背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从理论上讲,税后利润留存企业对投资者并无损失,因为如果企业税后利润高,股价相应也高;然而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来说,股票市场波动较大,并且市盈率
较高,投资风险相当大,采取不分配政策限制了短期投资资本的流动,也剥夺了投资者获取资本收益的权利。以“五粮液”公司的股利政策为例,该公司2000年每股收益高达1.6元,各项财务指标在深、沪两市位居前列,但仍采取不分配的政策。尽管中小投资者提出异议,试图改变分配预案,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奏效。该案例说明了一些公司对投资人利益的漠视,也反映了中小投资者的弱势地位。
2、在股利形式上轻现金股利,现金回报率低
我国上市企业集团现金分红非常少。一方面,派现公司占上市企业集团的比例很低,大比例派现的公司就更少了,近年来尽管我国好多企业改变了过去铁公鸡一毛不拔的做法,开始对投资者派现,但绝大多数公司的分红都是象征性的,派现额如蜻蜓点水,少得可怜,每股现金分红不大于0.1元的比例呈现增多的趋势,派现主要是为了保住其配股资格,达到圈钱的目的;另一方面,上市企业集团的现金回报率极低,2000年平均含税现金回报率为1.462,远低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有的公司甚至周密算计,使派现额正好够投资者缴纳现金股利和红股的个人所得税,投资者被愚弄,实际投资收益为零。
3、股利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够,缺乏透明度
我国上市集团企业的股利政策波动大,缺乏连续性,表现为:没有股价目标,盲目攀比,欲使股价人为地维持高位;股利支付率时高时低,股利形式时而现金时而股票股利时而暂不分配,毫无规律可言,致使股价大幅波动,助长了股市投机性;盲目迎合市场需要,从众行为突出。市场喜好送股则送股,市场喜好公积金转增则转增股。从西方经验可以看出企业应尽力维持股利政策的稳定性,增强股票的预见性,使股东队伍保持稳定,然而我国大多数上市企业集团的股利分配短期性严重,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没有长远的打算,股东很难从现行的股利政策预知未来股利如何变化。
4、再筹资成为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标准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注意到上市公司利用股利分配政策进行“圈钱”活动,规定上市公司要获得配股资格,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超过10%。然而,这一规定竟成了某些净资产数额较高的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的标准。为了达到增发、配股的目的,这些公司采取了发放现金股利以降低净资产额,从而使净资产收益率能连续三年达到10%的对策。此时,发放现金股利并非是给投资者回报,实际上是公司为实现增发、配股而制定的股利政策标准。
5、股利政策偏向管理层
正常情况下,公司高管薪酬增长速度不应超过公司的利润增长率,应当略低于或等于公司的利润增长率,否则就可能出现管理层利益取代了股东利益的不正常的现象。
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措施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不稳定已经成为我国与国外成熟市场的最大差别之一。这一问题能否得较好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上市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1、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度
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是上市公司不规范的股利分配行为的基础。有利润不分、股利分配缺乏连续性,使我们有理由怀疑其利润的真实、可靠性。朱镕基曾经大声疾呼会计界“不做假帐”,说明一些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喜的是,财政部从1997年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了会计委派制的试点工作。
目前实施的会计委派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建立单一账户,实行集中核算”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成功例子是浙江省金华市机关会计核算中心的做法。第二种是“建立会计楼”的模式,即对委派到各单位的会计实行集中办公,分别开展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对委派的会计人员定期轮换。第三种是直接向受派单位派员工作和进行监督。虽然在实施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但褒多抑少,这说明其制其行合乎绝大多数人企盼财务清明、会计真实的良好愿望,符合国家提倡反腐倡廉,加大会计监督力度的要求。
会计是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直接操作者,从制度上规范会计的行为,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度是较好的解决方案。使会计人员不从属于某一公司,而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服务于全社会,将有效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有利于杜绝公司虚假行为和非理性的股利政策。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度是让上市公司正确利用股利政策的前提;如果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上市公司是否分配股利,就完全是其市场运作的结果,此时投资人研究股利分配政策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2、审计单位的经济利益与被审计单位彻底分离
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建立在严格而独立的外部审计制度基础之上的。审计对会计的行为、上市公司行为具有监督作用,它不仅能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而且能使公司在财务处理上更加理性,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真实可靠。近年来,由于管理层的重视,上市公司的年报被要求必须通过审计,而审计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也越来越具有可靠性,这对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维护投资者利益无疑是有利的。但是,由于审计公司的切身利益与被审计单位密切相关,使审计的公正性受到限制。目前的审计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使上市公司的行为更具有欺骗性。因此,只有审计人员的利益与被审计单位彻底分离,才能使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更加真
实可靠。真实的会计报表将使上市公司合理运用股利分配政策,使投资人和公司取得双赢结果。
3、提高投资者的素质。
为提高投资者素质,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投资者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不断转变投资理念,重视股利政策,成为真正的投资者。此外,由于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专业管理的优势,发展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开放型投资基金,减少中小散户投资者比例,是提高投资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如果投资者关注企业经营业绩和股利分配政策,上市公司必然会重视对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制订切实可行比较稳定的股利政策。只有这样,我国证券市场才能减少投机气氛,逐步走向成熟。
4、建立、健全退市制度,抑制市场过度投机
新的退市机制的配套实施仍存在一些缺陷,如股东告上市公司民事赔偿的渠道尚未完全建立。如果公司因经营不善导致连续亏损而退市,应当是投资人承担风险;但如果是因为公司被大股东掏空、涉及欺诈上市和利润造假,这些公司的退市损失就不该由无辜的中小股东承担。倘若证券民事赔偿机制迟迟不露面,由中小投资者对问题公司的退市承担风险,未必符合“三公”原则。目前,在法律尚不能够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不能对违规公司进行有效处罚的情况下,实施连续3年半亏损即退市的制度,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无疑是中小投资者利益。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的退市制度,一方面使上市公司有“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将促使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发生根本变化。目前,中国的退市制度有名无实,上市公司若利用不规范的股利政策甚至因造假而退市,对其而言只是失去了“圈钱”的机会,而其损失则由无辜的中小股东承担。另外,“借壳上市”成了一些ST公司的救命草,退了市的公司经过一番“重组”又粉墨登场。
5、加强证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一方面可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切断其与机构联手做假的机会,从而使上市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失去谋取暴利的手段;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投资损失,让公司管理者明白,善待投资者就是善待自己;让所有投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去竞争是一个市场成熟的标志,也是我国证券市场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秦钟灵.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稳定性 2010(29)
2、苑德军.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J].全景网络,2001.3、曹平冈.财务报表分析[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4、张延波.高级财务管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五篇: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探讨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上市化工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综合财务分析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浙江民营企业为例 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性成因与治理对策
产业集群视角下中小企业互助基金融资模式研究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结合应用问题 浅谈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 三全食品公司的财务分析
浅析增值税转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是税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制药行业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以某制药公司为例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连锁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某电泵公司融资问题研究 某科技公司信用政策设计
房产新政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手段及成因分析 论中小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某冶金制造公司的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研究——以苏宁电器为例 某公司质量成本管理研究
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中的应用研究 论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某集团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研究 企业表外融资财务问题的分析及应对 某公司融资问题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东风汽车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 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某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加强恒源国贸的固定资产管理 企业业务外包过程中的风险及对策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基于EVA的我国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分析 某地产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增值税转型对制造业的影响分析
股权激励及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绩效与股权激励关系的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立的研究 乳品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以xx公司为例 外贸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研究——以xx公司为例 企业并购协同效应的财务分析
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研究对象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风险控制
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的争议与思考
商业银行资产构成及风险分析——以农行某支行为例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报表盈余质量影响的案例研究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财务策略
基于F分数模型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基于COSO框架下的内部控制研究—以中小企业采购与付款业务为例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某集团制度的设计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以存货准则变化为例 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研究——以三一重工为例 某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某科技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问题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研究
某高科技公司采购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慈溪市光华实业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探讨 新准则下计提减值准备的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电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某电力公司为例 82 重构商誉会计体系
经济型连锁酒店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以七天连锁酒店为例 84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规范问题研究 86 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探讨
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对成本管理的影响——战略成本管理的简单运用 88 某药业公司降低产品成本途径研究 89 某食品公司制造成本降低途径研究 90 商誉会计问题研究
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以某公司为例 92 我国集团型企业的财务战略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 93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某公司为例 94 浅析民营酒店预算控制
基于EVA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以xx为例 96 中小企业如何运用商业信用的研究 97 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研究
从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变化看公允价值的运用 99 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探讨 100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基于价值链的物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以某物流为例 102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03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以宝钢为例
内部审计外部化对中小企业价值提升的路径研究 105 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相关问题研究 106 某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x外贸公司现金流管理问题及对策研探 108 公允价值及其应用研究
高新技术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以某电子公司为例 110 农业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 111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及对策 112 浅议企业逃税及税收筹划
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及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 114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115 企业目标的研究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117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度研究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119 Excel在酒店服务业会计中的应用研究 120 反倾销会计的相关问题研究 121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讨 122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25 某毛绒制品公司采购成本控制研究
应对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困难及对策——推行中国特色的模式 127 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xx家具采购成本控制 128 企业“双高”问题与现金池管理模式 129 某彩塑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及其核算问题研究 131 存货会计准则变化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132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133 某啤酒公司生产成本管理的研究 134 企业并购中的绩效与风险研究 135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探讨 136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以某家纺公司为例 138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新公共管理模式下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研究 140 企业融资中的税收策划
对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弱化问题的分析探讨 142 上市商业银行财务可持续增长能力的模糊评价 143 xx公司财务指标体系分析研究 144 某水泥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女性消费群体的家用轿车消费行为分析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某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研究 147 某公司会计造假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148 通货膨胀对中小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 149 通货膨胀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50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 15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52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153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54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155 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运用的思考 156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157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58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159 关于某公司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研究 160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及发展策略研究
161 某电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62 基于EVA的企业价值评估--以青岛啤酒为例 163 大股东的利益输送问题研究
164 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审计——以某钢铁司为例 165 浅析应收账款管理
166 反商业贿赂审计的发现以及应对策略
167 作业成本法在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应用研究
168 某电子公司财务风险问题研究 169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
170 外贸公司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设计——以xx公司为例 171 我国增值税改革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 172 某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173 铸造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以某公司为例 174 “营改增”对东方航空财务影响的研究
175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探讨——以xx集团为例 176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177 五粮液集团内部银行制度的运用
178 基于EVA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分析与评价体系的研究 179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作业成本法研究 180 企业存货审计研究--以某包装厂为例
181 会计政策选择下的税收筹划——以xx进出口有限公司为例 182 某公司模式研究
183 天津万华公司会计信息化实施案例分析 184 民营企业创业阶段问题探讨
185 新资产减值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186 如何避免审计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187 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规避问题的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88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规避的研究 189 企业赊销风险问题研究 190 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探讨
191 某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策略研究 192 论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及防范
193 某变压器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194 中小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某公司为例 195 营改增对劳务输入企业的影响研究
196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以浦发银行为例 197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情况研究——以某集团为例 198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99 税法与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及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200 股票回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