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肖临骏: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装饰陈设艺术中的体现和应用
一个国家的文化往往是被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阶级的人们传承与发展下来的,是精神文明的体现,而一个民族的兴起也与他自身蕴育的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传统风格的装饰一直是被世界人民以全球顶尖的设计师所喜爱的。不论现今经济多么发达,社会多么进步,“中国风”一直都在不断地被追求与喜爱。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美观与意境,而是对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向往。因为只有了解这些东西,才算真正地懂得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有多么深刻的内涵。细数那些代表中国韵味的“中国风”元素
在一些国际上的装饰与设计发布会上,“中国风”的唯美、富有的民族特色的特点,往往惊艳全场。中国红、中国结、中国的文字、陶瓷、中国刺绣、中国的古典乐器、中国的旗袍、中国的水墨等实在太多的东西都能表达“中国风”的韵味。这些元素也一直活跃在设计师的灵感里,体现在艺术作品当中。下面我就针对这些有中国传统团文化艺术特色的风格元素的体现与应用。
中国红,一直是中国独有的颜色。一提到某种红色,大家就能立刻对中国产生联想。而中国红运用最广泛的莫过于中国式的“成亲”礼仪中。红红的盖头,喜娘的喜服,即代表了中国特色,有过千年来婚俗的体现,很多的外国人也纷纷效仿中国的传统婚俗所穿的服饰,新颖又具有新意,而红色的中国结一直国人心中的文化瑰宝,就更能代表中国的传统艺术了。
中国的文字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比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历史都要悠久。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字也在不断地演化,仅仅在字体上就有不下百种。例如,夏、商、周使用文字是甲骨文、金文(篆字);到了秦朝,以小篆作为通用的字体;汉朝以隶书为主;唐宋之后又出现行书、楷书、狂草等直到现在的简体字,种类真的数不胜数。如果说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那么没有比文字更加适合的了。
陶瓷,中国的英文称为“China”而陶瓷的应为则是小写的“china”。早在东汉时期,陶瓷就已经传到国外,随着丝绸之路的贸易发展、相互沟通,外国对这种上面有精美花纹的器皿,赞叹不以。于是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瓷器中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就是“青花瓷”,那种妖娆的造型,别致的花纹,可以说赋予了瓷器生命。
中国刺绣。一提到次就就会想到中国的丝绸。这些都是古代的能工巧匠用他们巧夺天工的技艺与智慧创造的。中国的苏州,是刺绣之乡,苏绣一直是代表中国去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就是中国风格服装文化的支撑。旗袍是民族服饰,丝绸和刺绣组成的旗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在一次各国首脑剧集中国的峰会上,每个国家的领导人都被赠与一件中国风的旗袍,在一奥运会上,颁奖礼仪小姐也是身着旗袍,因此旗袍是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一种艺术。
水墨、中国古典乐器都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承表现,具有民族的精神。最值得一体的就是在2008年在中国的国际奥运会。盛大的开幕式上,张艺谋导演将中国风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这种世界盛会上不但让古国人民对中国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给内心带来的那种震撼而表示赞叹。水墨画、中国服饰、中国国学、中国古乐、罄、击缶、中国传统的吉祥图腾等一个个目不暇接的精彩展示让观众乃至世界人民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深沉与厚重。中国传统文化在装饰陈设艺术中的体现和应用
2.1 在建筑整体风格的体现与应用上
建筑最能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与外国的哥特式教堂、清真伊斯兰教一样,中国的传统建筑也具有传统的风格艺术。具有代表特色的北京“四合院”、福建的“客家土楼”、黄土高原“窑洞”、西双版纳的“竹楼”等,最具艺术特的可以算是北京的故宫了,在空间与结构上都十分的细致。运用“中轴线”绕过建筑群左右对立平衡,是故宫的建筑艺术特点。现在的城市高楼耸立,都是现代化的建筑群,不会轻易见到有中国风格特色的建筑。不过在很多城市中还是保存着以往的古典建筑风格,有的形成了“仿古一条街”的建筑群,建筑中也融合了中国的色彩、中国的花纹、装饰中的结构特点,中国文化的图腾。因此,现在在建筑中,真的可以利用一些中国独有的艺术元素作为装饰与点缀,不仅能使建筑看上去独特新颖、而且也具有文化特色,让建筑变得更加具有内涵。
2.2 在馆厅、会场布置上体现的艺术风格
像是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博物馆,在布置与设计上都是具有了自己国家文化的艺术特色。所以中国的博物馆、一些历史文物的展厅布置也是体现了“中国风”的艺术特色。像是内部购置,蕴含了中国的雕刻,中国风格的壁画,蕴含宗教风格的器具摆设,不仅突出了庄严典雅的气度,潇洒飘逸的气韵,还象征着深奥超脱的性灵意境。让人们在参观鉴赏之余还能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与中国历史传承的灵魂所在。
2.3 对家居室内装饰陈设体现与应用
自古代开始,人们对家居室内环境的装饰就十分的注重与考究。现在的装饰风格有很多,欧式的、日式的、韩式的等等,但是都不能与中国传统风格的装饰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对自然采取顺应、亲和的态度,对自然景物非常喜爱。这种淳朴亲切的自然情怀反映在室内空间的处理和陈设设计上,将自然要素尽量组织到内部空间中室内的陈设艺术通过再现、点睛、提炼等表现手法在本质上传递着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可延续的传统。如在室内陈设一些原始情调的饰物,增加自然的意境。在室内添加一些陶瓷制品,可以凸显屋自然、淳朴的感觉,并且能够增加室内的空间感。室内放置一些中国传统的古典乐器,可以为室内增添另一种文艺术特色,并且让居室整体都呈现出以中国古韵古风的。书法、水墨一直是室内装饰普遍采取的一种方式,行云流水的线条,大气磅礴的字迹笔锋无不透露着屋子主任对待文化艺术的崇尚与追求,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在室内装填一些中国特色的画作与墨宝,很有舒适、高雅的感觉,真的更加提升了室内整体气质,散发着独特的艺术内涵。具有中国古典艺术特色的装饰设计数不胜数,元素也是随处可见,只要能够表达出一种传统传统的文化,那就不难发现与运用。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是值得所有中国人学习、研究与利用的。一开始前面说的那些元素都是很普遍,还有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竹象征高洁孤傲的气韵,中国的茶将清香带向全球各地,中国的文化已经传遍四方,深刻审视华夏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责无旁贷地发扬与传承传统文化。
第二篇:肖临骏: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和思考
和微博、微信等一样,微课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学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环境中。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其中“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具有四大特点:(1)教学时间短(2)教学内容少(3)知识点突出(4)资源容量小。[1]微课有讲授类、演示类、实验类、自主学习类、探究学习等多种类型。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介绍微课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以供同行参考。
一、借助网络资源,巧妙化解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往往是教学环节中耗时最多,也是教师在备课中投入精力最大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即使教师费尽苦心,想尽办法来突破教学难点,但也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理解难点知识。借助微课资源平台,则会出现另一番景象:因不同的教师会基于自己对难点的理解制作成不同的微课,这样对于同一个教学难点就会形成不同的解决方案,学生只要通过网络搜索,就可以获得多方的帮助,总有一款微课适合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化学1》“氧化还原反应”一节时,笔者给学生下发了任务单,要求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等,并提示大家这些微课资源在中国微课网(http://www.xiexiebang.com)可以找到。以此网站为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微课共有13个,包括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4个、配平的4个、氧化性还原性比较的2个、相关计算的1个、电子转移守恒运用的2个。果然,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自主学习,顺利完成了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上用更多的时间讨论、分析、解疑和比较,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深度。
利用讲授型微课,帮助学生巧妙化解教学难点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越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网络上的微课教学资源也越丰富。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各种类型,化学等效平衡,盐溶液的三个守恒关系,化工流程题型的解法,有机反应的断键情况,在网络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诠释,保证重、难点的顺利突破。
如果有教师担心过多的借鉴会耽误学生时间,这实际是一种多虑,因为微课大多是短小视频,又是单一主题,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前预习使用,也可以在课后复习使用,时间灵活。通过微课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又攻克了教学难点,何乐而不为呢?
二、突破时空限制,真实呈现实验过程[2]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巩固和完善其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客观分析的科学精神。虽然实验教学日益受到师生的重视,大多实验已经进入课堂,但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或课时不足的影响,一些实验时间长,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教师多选择用讲述法或者观看教学录像的方法开展,使得学生对这些实验毫无体验,听得索然无趣。
如何既适应国内实验教学尚在发展之中的现实,又能为学生的实验体验开辟更大空间?微课就发挥了作用。以“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做的下图五个实验(铁钉在不同环境中)为例,本实验耗时长,实验过程难以在一节课上呈现,教师一般采取两种方法处理:或者学生在课上设计探究方案后直接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或者学生在课前设计完成实验后直接在课堂观察结果。如果此时我们引入实验型微课,教学效果则更好。我们在课前一周将学生分成了五组,按照以上实验设计分别观察在不同环境中铁表面变化的现象,要求每组学生用手机或者其他录像设备录下每天的实验现象,将这些录下的视频利用“格式工厂”和“视频编辑专家7.5”软件,将每组的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制作成2分钟以内的微课,课上小组代表介绍播放的视频。由于该实验比较简单,现象也比较明显,所以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自主得出结论,还可以对彼此的实验方法和操作中的不严谨之处提出意见和建议,成为非常好的微课资源。
实验型微课,特别适用于时间比较长的实验探究。例如:肥皂的制取、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常见的电池种类及工作原理、甲烷与氯气的光照、乙烯的催熟、海水提盐、海带中碘元素的测定等,都可以制作成相应的微课,除了课上播放、分析外,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打开实验探究的设计思路,总结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虽然教材对这些实验也有配套视频资料,但多是通用型,不一定适合每个教师的教学实际,而这种利用学生实验过程为素材录制的微课,学生的参与度高,正误操作都会呈现,课堂互动性强,教学效果更好。
三、展示微观世界,顺利排除教学障碍
化学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化学微课视频的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向学生展示微观世界,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顺利排除教学障碍。
例如:乙醇的化学性质既是这一节的重点,又是这一节的难点,在学习其性质时,笔者用课件首先展示乙醇分子模型的动画,让学生感性认识乙醇的结构特点,为化学性质的学习奠定基础;在介绍乙醇的催化氧化和消去反应时,利用动画分步演示,既让学生认清反应产物,还准确了解断键方式、反应历程,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两个反应的本质,达到突出重点、淡化难点的目的。又如: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三类晶体的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熔沸点高低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如果通过计算机模拟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如何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又如何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而成为单个的分子,在画面上显示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要比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束缚困难得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离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熔沸点高的原因。借助计算软件进行拆分、组合、旋转、着色等操作,动态展示氯化钠、金刚石、石墨晶体及原子的结构、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电子等微粒的行为,溶液中溶解和结晶中的微观过程,逼真模拟各类化学反应,更是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展示微观世界,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多媒体化学微课视频的运用,帮助学生把眼前具体的物质和微观世界联通起来,捅破了“微观”世界的窗户纸,给学生打开了进入微观世界的通道,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实践思考
总之,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有效地应用于化学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微课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一定意义上也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高中化学课以其广阔的视野、鲜活的时代性以及较强的理论性独具特色。[3]在化学课上,微课用化整为零,重点突破的方式解决教学重、难点,用动态记录的方式关注过程和方法,用微观呈现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作为传统化学教学的重要补充手段和资源拓展渠道,微课将为我们的教与学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同时,我们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时,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并不是所有化学课程都可以通过拆分成许多微小的教学片断来进行教学,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此外把完整的一部分知识组块以微小模块的形式展现,也可能会影响到知识间的衔接;(2)微课的制作与学习都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精心设计开发微课,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并且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通过网络进行微课程学习的硬件设施等;(3)目前国内微课主要用于学生课后的个性化学习,微课学习并不能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
第三篇:肖临骏: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讨
翻转课堂是伯格曼和萨姆斯为缺课学生而创设的教学模式。通过使用翻转课堂,教师不再需要整节课讲授,学生也不用一味的做笔记,而是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来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是伯格曼和萨姆斯为缺课学生而创设的教学模式。通过使用翻转课堂,教师不再需要整节课讲授,学生也不用一味的做笔记,而是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来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维基百科将“翻转课堂”描述为“使用任何可利用的技术使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时间的混合式学习的形式”[1]。2014年3月,《Flip Your Classroom》作者萨姆斯正式宣布翻转的定义:“它不仅是学生从小组学习空间移动到个人学习空间,还是将班级学习空间改造成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学习环境,实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使用概念和题材创造性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2]。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课上传授知识,学生课下完成作业”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课下通过阅读或观看视频获得概念、原理等知识,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同伴协助等解决问题,达到深化吸收。
二、翻转模型与数学学科有效结合的可行性
《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标准》指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3]。
1.数学学科的特性为翻转提供了可能
数学学科有着条理清晰的知识点、较易掌控的步骤以及便于学习内容专题分配的特性。翻转课堂给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好的教学模式:教师将重难点、疑点等加入到视频中,学生在课前通过一个概念、一个例题就学习到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知识,在课上教师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及时给学生讲解习题,增加学生和教师间面对面的交流,解决解题时间不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预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学习。
2.翻转模式本身对数学教学有着吸引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上书写大量的公式、定义、图形等时,学生无所事事,学生的时间利用率低下;课后习题中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因无人解答而困惑,达不到深化理解,更谈不上巩固知识。翻转课堂模式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让学生在课前全感官的获得信息,对概念构成完整、正确的认识,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认识;课堂时间要求学生联想记忆课前理解的概念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知识的建构与长时间的保持;师生间的互动反馈导致更高层级的参与,产生积极的学习。
三、数学学科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
目前国内外已有翻转模型大部分是建立在杰姬·格斯丁(Gerstein,2011)结合数学学科实践的“体验参与-概念探索-意义建构-展示应用”的翻转模型之上:课前,学生观看视频,进行练习;课堂,经过测试、练习与深层次思考,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4]。本文在Jacqueline E的基础上[5],提出课后的“拓展练习-巩固强化-阶段测试-教学反思-方案优化”阶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对下一轮的教学设计优化(图1),形成课前-课中-课后逻辑性上的连贯性。
1.开展课前活动
课前设计主要是教师为学生准备学习资源、发布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实现知识传授的过程。
(1)教师准备资料、发布任务
Gojak指出,教师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利用模型给予学生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每个单元开始前,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一系列的教学视频,视频中强调重要的概念和信息或解说图,以减少学生课外准备时间,让学生能在课前理解关键概念。视频可从酷学习网、微课网等获取;教师也可根据一般目标和个人目标、所授班级的平均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来设计视频,教学视频要尽量保证画面质朴、简洁,视频的视觉效果能够让学生大脑中深刻记忆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自主调节学习节奏。除了呈现视频材料外,教师要根据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学生个体差异性、多媒体视频播放效果等综合因素,增设辅助学生自主探究且难易适中的文本、音频等格式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提前学习,体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循序渐进的在新旧知识间搭建过渡的桥梁。
(2)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高中数学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兴趣和应用意识。学生利用视频学习的优点可以随时暂停,以便做笔记和有机会思考;概念混淆时还可以回放;考试之前能够重新观看重难点视频进行复习。课前学生可以通过10分钟微视频的学习,大大节省课堂时间,使得学生能够有大量时间进行讨论、实验、实践等课堂活动。学生通过对视频的学习和自我测试来生成问题、提出问题,通过QQ、邮箱、MOODLE平台等网络交流工作与同学或教师进行讨论和分析问题。翻转课堂是为了实现高效课堂,而不是简单的创造一种别样的模式,它能帮助学生课前对专题的了解来减少学生焦虑、促进新想法的构思。在学生通过平台提交问题后,教师针对性的对学生问题进行回答或整理学生共性的问题以便集中讲解。教师可通过教学平台,动态管理学生学习情况,为每个学生掌握学习每个单元创建个人终结评价列表,有效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习,达到学情监控的目的。
2.组织课堂活动
一些翻转课堂的报告指出,学习结果差异是通过课堂时间使用情况观察出来,将课堂时间应用于更活跃的项目学习,更深入的主题探索和研究,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有效增加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1)教师集中讲授与个别辅导结合
课堂上,教师集中讲解学生通过平台提交的共性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正确理解问题。当然,课堂时间不是对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讲解,也不是对视频内容的重复,而是最大限度的用课堂时间面对面的进行课堂互动,检查并确保学生理解和内化学习内容。接着,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个人探究或小组协作学习,在教师布置各组的任务后,学生自行进行解答。
(2)小组分类、讨论与汇报
教师提出精心准备的结构化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关翻转课堂的实践表明,在课堂活动中,基于案例的学习(CBL)、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基于团队的学习(TBL)比传统教学中的讲座和阅读更增加学生的理解力,其中讲座和TBL所花费的时间是最少的,也就是说TBL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了最大的理解程度,满足班级大部分学生的需求[6]。翻转模式的课前学习是为了建构基于TBL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课上有更多时间学习,达到深层次的学习。小组分类时要根据:①相近(性格、地域、成绩)②互补(性格、成绩)③同一原则(主题同一)[7]的原则来进行划分,灵活的组织方式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增加团队的合作能力,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在小组成员汇报时,其他学生可针对课题内容提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对内容进行评价、补充完善;教师在个人或小组总结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完善,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由浅层次学习达到深层次的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互动,提高学习的参与度。
3.完善课后活动
课后是教师更新思维、学生内化生成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思考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方式用到翻转课堂中产生的效果,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流畅的获取概念;采用何种策略或方法,更好的获取知识。教师要不断与其他教师沟通,接受建设性的批评建议,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课程结束后,学生有义务通过社交网站、即时通讯软件、电话、网络等,将自己对本次课的感受和体验回复给教师。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正面的评价,以便教师知道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学生通过看深入拓展性视频、强化电子书、自我测评等知识来巩固记忆。此外,学生还要主动总结梳理已经掌握的知识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4.学习成效的评价
布鲁姆指出,持续的反馈和修正会显著改善学生的成绩。教师要通过学生对视频的提问数量和质量、学生在活动中的活跃程度、讨论的积极性、任务完成情况等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课前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和课后的拓展练习是加强学生在翻转课堂中主动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学习成效的评价不单单是以期末成绩为标准,而是通过每一环节的评价,来综合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程度,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和目标。课前作业评价,要使得学生明晰自己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小组进行应用型练习,根据测试结果判断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应用情况,并根据学生学习答题的整体情况,及时修订合适的教学策略或措施。
第四篇:肖临骏:项目化教学在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化教学的涵义
项目化教学就是以一个“任务”为驱动通过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实践教学和培训的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学生围绕目标来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其中扮演监督员、辅导员和总结人员的角色协助学生圆满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学习内容的充分掌握。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建设性将充分的得到发挥,而教师将从传统的讲授教学活动中脱离,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
1)教师活动
采用项目化教学,教师需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对整个教学方法有深刻的认识,更要对所操作项目有全盘的掌握。期初,向学生说明项目的目标、具体完成任务的要求、预期的困难等,引导学生进入项目执行阶段;中期,则主要围绕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好辅助和指导工作;后期,对学生的项目进行效果测评和总结分析,便于帮助学生从项目中获取知识,并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最为关键的就是实现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一部可供学生随时查阅的百科全书或者滔滔不绝的传道者,而要退居次要位置,成为为学生的向导和顾问。
2)学生活动
项目化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贯穿始终,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和最终的评价等都由学生全权负责。学生可以独立的完成一项任务,也可以在团队合作中扮演某个角色承担某一部分的工作,但无论是哪种模式,都要对整个项目的全过程进行了解,并为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在这样一路摸索一路总结的过程中最终实现项目化教学的终极目标――对项目背后隐藏的知识进行挖掘和消化。
项目化教学起初理论的提出是在构建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且多用于工科的教学改革和探索,但其后很多应用型学科在实践教学的活动中也逐渐意识到项目化教学对于传统教学的革新,因此也在近年加以尝试和应用。国际贸易实务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学科,因而项目化教学引入到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实践中也就势在必行。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校外实训条件受限
国际贸易的学习需要与企业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对接才有实际的意义,无论是贸易磋商、合同签订,还是报关报检、外汇核销,单纯地依靠教师讲授决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然而,云南省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处于滞后的状态,尤其是我校处于滇中地区,不具备口岸带来的地缘优势。玉溪市内专门开展对外贸易业务的企业屈指可数,在为数不多的外贸企业中,其从业经验、标准规范都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硬伤。此外,相关的海关、银行、检验检疫机构等配套服务自然也大大受限。因此,受外贸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学生想要进入企业和相关部门进行实习也就变得较为困难,寻找能替代或者弥补校外实训的方法也就迫在眉睫。
2)校内实训软件种类繁多,实训教学方法与软件设计不匹配
近年来,受制于校外实训的条件,很多高校纷纷青睐于校内模拟的实训平台和软件。目前,国内包括Simtrade、TDT、亿学等在线或离线应用总计多达100多种,种类繁多,而且偏重不一,这为学校在选择合适的软件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此外,即使是采购了合适的外贸实训软件,很多学校由于没有相应的师资,不重视教学方法的更新,使得软件的作用大大折损。
由此,探索一套科学合理并与软件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就成了现阶段解决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的一条路径。项目化教学应用于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意义
1)对教师的意义
项目化教学的引入必然为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带来全新的格局,教师需从根本上重新定位和认识本门课程的特点。国际贸易不再是拆分为函电写作、合同签订、海运保险、报关报检等部分来开展教学,而是将这一系列活动杂糅起来,综合应用的一个完整项目。一方面,教师要适应课程组织形式的转变,从原来逐个章节的讲解到现在综合问题的全盘规划;另一方面,教师要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向学生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过度。而这一系列的转变必然为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体系的综合把握上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2)对学生的意义
于学生而言,国际贸易实务本身就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师主导型课堂很容易使学生散失学习的兴趣,进而大大削弱学习的效果。而项目化教学将学生放到一个任务驱动的环境中,使得学生必须要积极主动的转变学习方式,自己设定目标、规划项目、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在国际贸易模拟的平台里就如置身于真实的国际贸易操作环境中。当他们面临融资问题时,他们会想到从银行贷款或者通过前T/T进行款项预支;当他们经历海难或意外事故时,他们会更深切地体会保险险种选择的重要性;当他们整笔交易完成盈亏状况却显示为亏损时,他们会更重视下一笔交易利润核算的准确性„„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并设法解决让他们对相应知识掌握的更透彻,学习的效果往往比老师直接提供答案更为有效。此外,在项目合作中他们也能亲身体会团队合作,利益博弈等带来的乐趣。
3)对学校的意义
对学校,项目化教学为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提供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相关专业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探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内容、支撑条件等的革新,逐步完善和整合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课程体系。
Simtrade实训平台下项目化教学的主体框架
Simtrade外贸实训平台是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教学练习和专业实习应用平台,通过对整个外贸行业的流程和惯例的归纳总结,在互联网上建立仿真的国际贸易虚拟环境,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国际贸易风险和乐趣的机会。
参与Simtrade的贸易模拟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承担包括进口商、出口商、供应商以及银行的日常工作,从而共同组成虚拟的贸易环境。他们互相竞争,同时又彼此协作,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到国际贸易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运作方式,最终实现实践中学习的目标。
在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构成条件中要求,项目要有清晰的任务说明,明确的成果展示,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与企业生产过程或商业活动直接相关。Simtrade外贸实训平台的设计高度的契合了项目化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因而具有开展教学的可行性。
1)确定任务
在确立任务阶段,教师首先需向学生说明SimTrade外贸实习的平台的设计理念以及完成方法,帮助学生宏观上对即将面临的任务和需要使用的软件有所了解。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并说明各角色的义务和责任,使学生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有清晰的认识。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确定任务目标,包括掌握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发盘与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且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
2)制订计划
在这一阶段,教师就应该退居次要位置,把项目完成的最低要求、时间安排说明之后,放手交由学生来自主制订计划。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被要求5周内完成至少4笔由不同支付方式、运输方式和贸易术语组成的交易。此时,学生要妥善考虑团队合作或者单独完成的利弊,磋商阶段应采取先发制人还是保持先行观望、认清市场的态度,以及定价策略要走薄利多销还是高报价高利润的路线„„这一系列问题都应交由学生来独立完成,并最好能以书面计划的形式提交,便于学生在其后的操作中有蓝本可依。
3)实施操作
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学生按照计划逐步完成公司注册、函电写作、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以及善后的各个环节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检查和小结,发现各角色在各环节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检查评估
在Simtrade实训平台的成绩考核中,每个学生都要从单据填写熟练程度、业务流程熟练程度以及预算能力三个维度,包括基本资料、财务状况、库存状况、供求信息、邮件管理、业务能力以及单据制作七个层面来进行评定。此外,受制于Simtrade软件本身存在的一些漏洞以及在贸易纠纷中教师仲裁的结果差异,教师还应根据日常指导中对学生的观察来进行非系统的分数调整。通过人工和系统的综合评定给予学生实训成绩,并协助学生针对实训成绩进行总结分析。在这一阶段,实验报告就成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帮助教师进行统计分析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5)结果应用
最后,教师应把各个授课班级的统计结果存档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进行分析,更好的提升项目化教学的效果。项目化教学在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提升
1)加强综合应用
国际贸易实训是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前的准备课程,更是对国际贸易专业前期课程的综合应用和检验课程。Simtrade外贸实训平台融合了国贸实务、商务英语以及电子商务等三个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将大一至大三所学融会贯通。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对前期所学内容的遗忘是影响和限制实训操作效率的最大因素,此时,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回顾显得至关重要。此外,学生过往章节拆分的学习使得他们对于整个流程感到陌生以及对各相关部门职能的关联性缺乏认识,因此,妥善的应用Simtrade的帮助系统来帮助学生搭建整体框架、梳理整个业务流程也是提升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项目教学法要求项目设定本身必须有实际应用价值,Simtrade软件的设计也正是实际外贸操作的仿真。学生要完成项目,就必须依托所学的知识和原理开始入手,分析项目和实施项目。而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又不断的拷问学生之前所学是否真的符合现实操作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有效地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更发现脱离书本之外国际贸易有许多更深邃更有意思的活动。
3)关注教学过程
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项目化教学的核心,因此,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把更多的焦点放在对学生平时的观察。学生填单的熟练程度是否随业务笔数的增多而变好,利润核算的准确性是否得到提升,财务和库存的有效平衡能否掌握其中的窍门等等,这些都是项目化教学在国贸实训应用中应该给予关注的地方。
4)提升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协作精神
学生通过使用Simtrade平台应该逐步摆脱知识只能向老师索取的观念。他们在独立的完成多笔业务中会发现,系统提示成为了他们的导师、周围有经验的同学成为了他们的导师,甚至是他们犯错误之后遭受的损失成为了他们的导师。学生自主的寻找贸易合作伙伴、自己制定谈判策略、自发的寻找融资渠道„„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团队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5)优化教学效果的可测评性
通过软件与教师的双重评分可以大大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公正客观性。国际贸易的实战能力并非简单的一张试卷和一份报告就能说明,而更多的是体现在日常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结合教学软件与教师日常观察的教学测评能更有效的衡量学生学习成果。
第五篇:肖临骏: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中的实践探索
“思维导图”(mind map)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 • 博赞(Tony Buzan)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风靡世界的可视化组织性思维技术工具。这种技术将词汇、图形、数字、逻辑、节奏、色彩等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元素综合运用于带顺序标号的形似人的大脑神经的树状结构图中,形象地表现人对某一事物的具体的思维过程。美国管理学作家Dr.Tony Turrill 曾评论道:“思维导图可以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简单到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来,让你一下子看到问题的全部。它的另一个巨大优势是随着问题的发展,你可以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对问题加以延伸。” 由于思维导图的诸多优点,在教育学领域内,国外研究者对其在教学方面的提升作用进行了诸多理论及实证研究,如《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所提供的教案范例和软件资源目录中,许多优秀教案都使用了思维导图。国内也有来自不同大学和中小学的研究报道,如香港卫理中学何嘉华老师的论文《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捷径——思维导图教学》,澳门大学图书馆文献中心收藏的梁佑澄所著《以思维导图(mind map)为核心的学习辅导课程对初中学生之学业成绩提升之研究》等在亚洲颇具影响。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小学等中小学已经开展或正在开展将思维导图引入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
但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将思维导图运用于中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全过程的研究案例却鲜见。鉴于此,本研究拟从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多个维度进行实践探索,寻求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话题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践案例展示
国内外专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对于教学而言,思维导图可以帮助生成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激发学生思维潜力,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学习,并通过合作交流的途径丰富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进而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大致可分两步进行:首先,帮助学生认识思维导图的不同呈现形式,如放射状图、网状图、扇形图和螺旋形图等,学会画思维导图;其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与梳理知识,整理与完善思维。思维导图运用于预习、学习和复习
通过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贯穿英语教材整个模块的预习、学习与复习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筛选并明确预习目标,建构学习过程,达成学习形式与内容的融合。最终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话题、话题知识以及相关词汇等语言知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话题内部诸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提高理解与表达能力。案例1 操作过程:
步骤1:材料准备阶段:A4 纸,三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笔。
步骤2:模块内容预读阶段:通读模块内容进行整体认知,找准中心话题与子话题、梳理中心话题与子话题间的逻辑关系,并以此来整理话题和语言,如话题词汇等。
步骤3:学生泛读课文阶段:学生根据已有画图能力预习并理解课文,构思话题相关表达的逻辑思维导图。
步骤4:呈现导图,互相借鉴,共同提高阶段:在此阶段,根据学生思维导图中反映出来的不同认知,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认识,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在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步骤5:完善提升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老师帮助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训练并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与表达能力。学生通过思维导图重组知识、重构能力,提高阶段性学习过程中总结与复习的效果,这也是学生再一次自主学习的过程。
图1.外研社高中英语教材Book 4 Module 1 Life in the Future,教师作品
在图2的思维导图里,学生运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阶段的认知,并运用符合自己个性思维的图形来表达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发展。学生制作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进一步说明思维导图就是学生思维个性的展示,不管图形怎样,只要符合使用者的认知,能展示使用者的思维逻辑,帮助使用者学习、交流、工作,就能达成目标。
正文内容可以多行编辑哟!
图2.外研社高中英语教材Book 4 Module 1 Life in the Future,学生作品
从学生呈现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1.建构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学生了解话题知识、初步厘清话题内部各级子话题间关系的过程;2.建构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将话题知识与词汇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3.建构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建构话题知识、技能、语法、功能的过程,它能促使学生有效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4.学生在建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思维导图既能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又能促进学生对表达话题所需词汇、语法、功能等语言知识有更加全面的理解与掌握;5.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后,学生能初步就话题相关内容进行一般性的口头表述,克服了口头表达不足的问题,为下一阶段进行合作学习、有效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图文并重的思维导图学习方法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度,训练学生思维,同时体现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方法的个性。思维导图运用于词汇教学
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后,在词汇量上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怎样高效记忆词汇,是老师们一直思考的话题。同一话题词汇学习
在教材的wordlist和module file里面,词汇要么是以在模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要么是以字母顺序排列。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用word map的形式把这些词汇按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表达需求以及功能的集中性(如表达情感态度的词汇amazed,interested,excited)等来生成思维导图。这样的词汇学习具有多样性,它不仅是学生能力、个性、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同时也帮助学生实现学用结合,做到即学即用。
正文内容可以多行编辑哟!
图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话题23“Society”高三词汇复习,教师作品 2 同一话题词汇复习
以高三复习为例,如果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4个话题项目表把高中1—8册48个模块进行合并归类,我们可以把外研社高中英语教材Book 6 Module 6 War and Peace、Book 7 Module 5 Ethnic Culture 归到话题23“Society”。这两个模块在wordlist 里共有87+72=159词,再加上与这个话题相关的其他子话题词汇,词量超过400词,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繁重的词汇记忆任务,也可以根据话题知识进一步拓展、延伸或重组,进而实现话题词汇的再学习。不同话题词汇复习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不同话题词汇的再认识,从而把不同话题词汇进行整理、归纳、联系,充分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现词汇学习与思维训练相结合。思维导图运用于阅读教学
美国结构主义学家哈里斯(Harris)认为,语言不是杂乱无章的词句,而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并通过一定的连接手段而实现的有机结合。所以无论是获取信息,还是获取语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都能从语篇的角度进行巩固性训练。在阅读过程中,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厘清语篇中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篇章结构、了解语篇的信息流程,从而让学生学会从语篇的角度来整体把握词汇、语句、语法、功能、话题等语言知识,人物关系,情绪发展,作者意图及语篇编排的谋篇布局。
图4.外研社高中英语教材Book 2 Module 2 No Drugs—Introduction, Reading and Vocabulary,教师作品思维导图运用于语法教学
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图形的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可视化认知工具,它能帮助学生建构基础知识,并最终获得有意义、可迁移的知识。语法教学长期以来就是难点,我们把语法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获得对语言规则的认识,在交际中准确地运用这些语法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思维导图整理语法知识,在阶段性复习总结及高三的复习过程中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复习语法遵循了由分散到集中、由分散到系统的原则。思维导图运用于合作学习
思维导图作为能体现发散性思维、个性化思维的工具,团队成员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中心话题,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和重组信息,得到中心话题下多元化的子话题,丰富了学生的话题知识。同时思维导图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创建良好的讨论氛围。思维导图也能帮助团队组织者进行进度管理、分工安排。在一个模块的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可以把任务分配给小组(2—4个人不等),绘画能力强的同学主要负责绘制导图,思维能力强的同学主要负责找子话题的联系并总结归纳,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提高各自的学习能力。通过画一幅导图,学生也能增长对文本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既体现了学生共同发展的特点,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图5.外研社高中英语教材Book 3和Book 4语法复习,学生作品
结语
从上面思维导图运用于不同课型的案例来看,通过建构思维导图可以使学习变得更轻松容易。不同学生思维角度不一样,在课堂上,教师将学生的预习作品作为教学资源展现出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学习模块知识,既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多样性,又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如此不仅优化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兴趣,有效聚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学科教学质量,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思维导图仅仅是一个学习、工作的应用工具而已,我们不能神化它的功能。拥有自己的思维和线索才是思维导图意义所在!在各种课型和教学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思维导图,还待我们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