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曲(五下必修教材2首)

时间:2019-05-15 03:2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外名曲(五下必修教材2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外名曲(五下必修教材2首)》。

第一篇:中外名曲(五下必修教材2首)

五年级(下)思乡曲 作者介绍

马思聪(1912—1987),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广东海丰人。1912年5月7日,出生在广东海丰县幼石街上的一座深宅大院里。1923年,(Lsjt.org)11岁的马思聪随大哥来到法国,先后就学于南锡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1929年初,因家境突变回国。在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后1930年再次赴法,向毕能蓬(Binembaum)学作曲。1931年,广东省政府官费资助,再次赴法留学,第二年归国,任中国第一所现代“私立音乐学院”院长,主要在广州、香港、上海、南京、北平等地从事演出;同时,又先后在广州音乐院、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任教。1932年马思聪与他的女弟子王慕理结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多年转辗于华南、西南各地坚持从事频繁的演出,并先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华交响乐团指挥、贵阳艺术馆倌长等职。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

由于文革原因,1967年1月,赴美国定居,从事作曲、教学工作。1987年5月20日美国费城逝世。2007年12月14日,马思聪异国辞世20年后骨灰归葬广州,同日《马思聪全集》在广州艺博院举行首发式。周总理生前曾说过一句话:“我平生有两件事深感遗憾,其中之一就是马思聪50多岁离乡背井去美国,我很难过。(Lsjt.org)”

五年级(下)《北京喜讯到边寨》 作者简介

郑路,著名的作曲家,1933年10月6日降生在一个与音乐无缘的农民家庭,北京市顺义区板桥村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

一九四七年,家乡解放了,村里成立了儿童团,郑路当了团长。他跟区干部学会了许多“解放歌”。第二年,郑路瞒着父母,参加了解放军,十五岁的他当了部队的小宣传员。新中国成立后,郑路被调进刚组建的军乐团,当了一名单簧管演奏员。在军乐团,郑路欣赏和参加了许多外国乐曲的排练。贝多芬、巴赫、李斯特、柴可夫斯基那些雄伟壮丽的乐曲深深震撼了他的心。但是,他渐渐地感到不满意:因为欣赏和演奏的乐曲中,竟然没有一首中国乐曲。他萌发了写出中国管乐的强烈愿望。郑路下决心学习作曲,这在当时不能说不是个“野心”。这个“土八路”出身的演奏员,啃完了一本又一本的《复调》、《曲式学》、《和声学》,还利用演奏员独特的条件学习。作品介绍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我国著名的管弦乐曲之一,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编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粉碎“四人帮”取得伟大胜利之际,举国欢腾。所以,对这首乐曲可以理解为: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该曲为多段体结构,由五个具有鲜明的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音乐素材取自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乐曲的引子由圆号摹仿牛角号在中音区奏出了粗犷辽阔的旋律,然后乐声变弱,象是号角之声在山峦中的回鸣。然后,乐曲进入第一主题,由号角声引导,呈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节奏极强,旋律热情奔放,高亢矫健。接着经过一个轻盈的过渡句,进入了第二主题,宛如姑娘们纵情的跳着轻盈、欢乐的舞群,脚脖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急促紧凑的乐句,引出了第三主题,弦乐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甜美酣畅,与前两主题形成对比。第四主题:乐曲突然轻了下来,轻柔飘逸而富有色彩,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第五主题: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间以牛角号的呼鸣,象是小伙子跳起非常健美、雄壮的舞蹈。最后,乐曲再现第一主题并予以发展变化,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整首乐曲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这首乐曲出现之后,音乐家们纷纷把它改编成民乐合奏、电子琴独奏等其它器乐作品,也很受大众欢迎。

第二篇:《中外名曲赏析》教学大纲

中外名曲赏析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n Chinese and foreign famous

Songs and Musical compositions

内容简介

本课从审美欣赏的高度,剖析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外名曲的审美活动中,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

本课分为中国作品、外国作品两大部分,主要介绍中外中小型乐曲和声乐作品。乐曲包括:器乐独奏、重奏、管弦乐曲、协奏曲、舞剧选段。声乐作品包括:艺术歌曲、民歌、电影插曲、歌剧选曲等。本课荟萃古今中外好歌名曲之精华,是人们喜闻乐见、经久不衰、脍炙人口的名曲。如器乐作品,中国的有: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外国作品有:肖邦的圆舞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圣.桑的管弦乐曲《动物狂欢节》、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等。声乐作品中国的有:《叫我如何不想他》、《梅娘曲》、《嘉陵江上》《玫瑰三愿》、《半个月亮爬上来》、《牧歌》、《兰花花》、《康定情歌》等。外国作品有:《重归苏莲托》、《小夜曲》、《欢乐颂》、《春之声圆舞曲》、《饮酒歌》、《我的太阳》、《鸽子》、《跳蚤之歌》、《红莓花儿开》、《三套车》、《星星索等》。

本课对音乐作品逐首进行分析,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思想内容、结构特点、以及作者的生平,并配合音像资料,使学生充分领略和体会音乐。

学时学分: 每周二学时一学分 全校通选课: 面向全校学生

上课时间:地点: 周三5—6节(中午12:30---14:20)理教109

欢迎广大同学选修艺术学系通选课:)

祝大家学习愉快!中外名曲赏析教 学 大 纲

上篇 声 乐

一、声乐体裁及其特征

二、声部和声音类型

三、声乐的演唱形式及其特点

第一章 中国民歌

一、民歌的产生和发展

二、民歌的特点

三、民歌的体裁分类

四、民歌的演唱形式

五、民歌的音乐语言和音乐结构

六、作品赏析

兰花花 嗄达梅林 小河淌水 牧歌 放马山歌 草原情歌 半个月亮爬上来等。

第二章 外国民歌

一、历史概况

二、民歌的调式、调性

三、民歌的音乐结构

四、各国民歌的特点

五、作品赏析

拉网小调 星星索 伏尔加船夫曲 桑塔露琪亚 鸽子 我的太阳 三套车等。

第三章 中国艺术歌曲

一、艺术歌曲的产生和发展

二、艺术歌曲的特点

三、艺术歌曲的音乐结构

四、中国作品赏析

叫我如何不想他 玫瑰三愿 满江红 松花江上 铁蹄下的歌女 嘉陵江上等。

第四章 外国艺术歌曲

一、外国艺术歌曲的产生和发展

二、艺术歌曲的特点

三、艺术歌曲的音乐结构

四、外国作品赏析

重归苏莲托 小夜曲 魔王 鳟鱼 跳蚤之歌 红莓花儿开 负心人等。

下篇 器乐

一、乐的基本表现手段

二、音乐的分类

三、曲式结构

第五章

中国器乐作品

概述

一、民族器乐的发展及乐器分类

二、名类器乐作品的体裁和特征

三、作品赏析

渔舟唱晚 百鸟朝凤 春江花月夜 雨打芭蕉 光明行 二泉映月 金蛇狂舞、瑶族舞曲 春节序曲等。

第六章 外国器乐作品

一、外国器乐体裁类别及特点

二、名类器乐作品的体裁和特征

三、作品赏析

序曲《仲夏之梦》序曲 《卡门》序曲 马刀舞曲 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 春之声圆舞曲 土耳其进行曲 军队进行曲 凯旋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 牧童午后 动物狂欢节 如歌的行板等。

第三篇:中外名曲音乐欣赏

中外名曲赏析心得体会

一个学期的中外名曲赏析课即将结束,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学了《中外名曲赏析》之后,恍然大悟。原来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你一定要知道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同时自己不能带太多自己的东西去听。在听的时候自己要适当的投入进去,带有感情色彩的去品味它。这样才能从中体会到她的精华,欣赏到她诱人的地方。现在的我不再是乐盲了,我也不承认了。在没学《中外名曲赏析》之前可以这样说,但现在不能了……以前的我只知道盲目的听一些自己认为好听的歌,什么都不知道,可以说就是一个乐盲。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如今已是学期将末,中外名曲赏析课也即将结课。虽然只是进行了短短的几节课的学习,但这却是我音乐学习上的重大转折。在此之前,我只是肤浅的认为音乐就是歌曲,就是节奏,就是各种乐器的复合,也就只能简单地根据自己的感觉分出一段音乐好听与否。但是通过这几节课对乐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对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音乐形式的简单欣赏,使我从简单“听歌”这样肤浅的理解,到懂得该如何分析一段乐曲,如何欣赏一段乐曲,也能简单的理解乐谱中的一些符号及其意义。也更深刻理解了音乐的内涵,音乐其实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近年来,我国大学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其实是在追求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的平衡。素质教育建立在和谐教育对素质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缺少的元素,一直都觉得音乐这东西很深奥、很有内涵、很专业,像我这样的人是没办法理解的,我也很喜欢音乐,不过只是喜欢听听唱唱流行歌曲和摇滚歌曲,对于那种专业的音乐,还有肖邦、贝多芬什么的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感叹,我一直觉得自己听不懂所谓的音乐,也许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意识,反正我就是一直都有这种想法,而且也从来没有去试过听那种音乐的感受。

总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了解了乐理的一些基本知识,也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一段音乐,如何带感情去欣赏一段音乐。提高了个人的音乐素养,也激发了对音乐更广泛的兴趣。在今后的学习里,我会以此为翘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一、音乐教育本质是审美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审美教育,我们未来课程改革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音乐教育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等,它贯穿于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之中。如果音乐教育离开了这些审美因素,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音乐教育的审美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声音组合的音乐美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的美是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表现出来,任何音乐美都是蕴涵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之中。这和其他艺术是很不相同的。绘画是通过色彩和线条来表现它的美,文学诗歌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它的美,舞蹈是通过人体的动作来表现它的美。只有音乐是通过艺术化的声音组合来表现它的美,这就构成了音乐区别其他艺术美的最基本特征。首先,音乐的声音是艺术化的声音。无论是人的歌唱,还是各种器乐,都是人依据美的规律加工过的艺术化的声音,即乐音。它既不同于自然界的日常音响,也不同于人的语言音调。虽然在某些音乐作品中运用了自然音响或语言音调,但一般都是经过了某种程度的艺术加工,并且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段结合在音乐艺术的整体之中的。如说唱音乐中的宣叙调,器乐音乐中对自然音响的模拟等。其次,音乐的美是结合形式的美,它根据声音,主要是声乐,组合为具有艺术表现力的音乐构成。例如,旋律的美一种综合形式美,它根据音乐的艺术规律把高低、长短、强弱、快慢不同的乐音组合成为具有表现力的音乐旋律,构成了独立的音乐保留或大型音乐保留发展的基础。音乐中的和声美及复调美也分别是音乐的形式美。再次,从音乐艺术特征来说,它的任何一种内涵都离不开声音的艺术组合,它的任何形态与范畴的美都蕴涵在声音的艺术组合之中。不仅是单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器乐音乐是如此,即使是综合性的音乐体栽,如歌曲、歌剧、舞蹈等,由于结合看歌词、戏剧情节及舞蹈场面等非音乐因素,也体现着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美。然而,它们之所以成为一种音乐艺术美,最主要的还是由于音乐的声音美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的缘故。情感体验是音乐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这也是音乐美感区别于科学、道德意识活动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对于这一点,早在中国古代《乐记》中记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也对此作过精彩而确切的论述,他说:“音乐的独特任务就在于它把任何内容提供心灵体会……”这些论述充分说明,就音乐的内涵来说,最主要的是显现于对人的心灵——情感活动的表现之中,即通过人的心理体验与情感态度来体现音乐之美。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美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特征使音乐美成为最内在、最纯净,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最为耐人寻味的一种艺术美。音乐美的情感内涵不仅非常之丰富和细腻,而且还可以多层次、多侧面地加以组合,构成一幅幅心灵情感美的音乐图画。它包括:一是由音乐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各种复杂的情感活动;二是通过对音乐美的认识以及各种音乐审美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愉悦情感;三是由音乐审美对象所引起的想象和与审美理想相联系的审美情趣。

第四篇:中外名曲欣赏教案专题

《中外名曲欣赏》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外名曲欣赏 总课时:28 培养目的: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使学生熟悉中外音乐,增进乐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考核方式:堂考或卷考 课程简介:《中外名曲欣赏》为音乐公共选修课之一,主要以欣赏国外的歌剧和音乐剧以及中国器乐为主。教材:《中华民族音乐概述》,其余部分自选。主讲:朱晓红

《中外名曲欣赏》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名曲欣赏》 总学时:28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中外名曲欣赏》为音乐公共选修课之一

2、培养目的和任务: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及创造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其中中国音乐部分能使学生熟悉和热爱中国音乐文化,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从欣赏国外的歌剧和音乐剧及中国器乐为主,部分介绍歌剧与音乐剧的欣赏与歌唱;部分欣赏中华民族音乐。中华民族音乐品种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高度审美价值和人文研究价值。

三、教学内容:

第一讲:民族乐器的产生和发展(从远古——明清)民族器乐发展概况

吹奏乐器:

1、笛子:曲目《鹧鸪飞》、《喜相逢》、《姑苏行》等

2、唢呐:曲目《百鸟朝凤》、《打枣》等

3、管:曲目《江河水》;葫芦丝:曲目《小河淌水》

4、其它:巴乌、埙、笙等。第二讲:拉弦乐器及弹拨乐器

1、拉弦乐器(二胡类)的发展概况

a、刘天华与十大二胡曲 b、华彦钧与二泉映月 c、刘文金的现代二胡曲

2、弹拨乐器的发展

a、古琴:曲目《流水》、《梅花三弄》、《阳关三叠》等 b、古筝:曲目《渔舟唱晚》、《战台风》、《高山流水》、《寒鸦戏水》等 第三讲:琵琶

1、琵琶的发展与流派

2、曲目《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彝族舞曲》、《大浪淘沙》等 第四讲:打击乐器、传统乐种

1、打击乐器种类

2、传统乐种基本介绍:打击乐合奏、吹管乐合奏、丝弦乐合奏、丝竹乐合奏 第五讲: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1、简介]

2、曲目:《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等八大传统曲目

3、广东音乐

第六讲:吹打音乐(丝竹锣鼓乐合奏)、民族管弦乐合奏

1、苏南吹打:《将军令》等

2、山西鼓乐:《大得胜》等

3、《金蛇狂舞》、《春江花月夜》等 第七讲:音乐思想面面观

1、先秦诸子音乐观——墨、道、儒

2、嵇康与《声无哀乐论》

3、白居易及其音乐理论

4、欣赏

第八讲:歌剧艺术的基本特征

1、绪论

2、基本特征

a、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综合形式

b、歌剧与戏剧之比较及歌剧的戏剧性特征 c、作品欣赏

第九讲:音乐戏剧的发展轨迹

1、雏形和成型:礼拜剧、田园剧等

2、歌剧类型:

a、17、18世纪意大利正歌剧等

b、19世纪歌剧:大歌剧、喜歌剧等 c、作品与欣赏

第十讲:歌剧的结构模式

1、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

2、歌剧的宏观结构原则

3、连续剧与组合剧

4、作品欣赏

第十一讲:歌剧的独唱形式与多声部形式

1、日常生活语言与歌剧音乐语言

2、传统歌剧的唱段类型

3、重唱组合形式

4、合唱

5、作品欣赏

第十二讲:歌剧中的器乐:歌剧大师的创作

1、歌剧乐队的发展概况及作用

2、音乐会性质的器乐曲3、18世纪的歌剧大师:莫扎特等4、19世纪的歌剧大师:贝多芬等

5、意大利和法国浪漫主义时期、后期浪漫主义时期

第十三讲:音乐剧简介:音乐剧历史上的大师与杰作

1、发展概况

2、音乐特点

3、百老汇音乐剧的开山祖:杰罗姆.科恩

4、百老汇历史上的“黄金组合”与“白银搭档”

5、严肃音乐大师与通俗音乐喜剧

6、作品欣赏

第十四讲:课程小结、复习考试

四、教材:《中华民族音乐概述》及自选部分

五、主讲:朱晓红

第五篇:五下研说教材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研说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深入其境方知教材别有洞天,品尝其味才知教材魅力无限。今天我说的教材

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下面我将从纵横联系说课标、立体整合说教材、落实目标说建议这三方面来研说本册教材。

一、纵横联系说课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基本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形成良好的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九年义务教育一共分四个阶段,各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我要说的就是5—6年级目标(第三阶段),新课标对第三阶段明确规定:

(一)(1)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2)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4、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习作

1、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3、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4)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3、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5)综合性学习

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二)通过对课标的整体解读,下面我具体说一下五年级下册的目标要求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

2.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

分钟不少于300字)。

3、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

于25万字。

4、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

5、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

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立体整合说教材

编写特点

(1)教材编排意图: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发挥育人功能、更好发挥导学导练功能、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2)教材结构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3)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1.导语:在每组课文的前面,包括本组主题简介和单元教学目标。

2.课例: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3.回顾与拓展:包含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部分。“课外书屋”栏目有时是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和展示台。

4.教材的最后还编排了9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

(4)人文性整合祖国灿烂历史文化《丝绸之路》西部建设艰苦奋斗《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多彩童年《祖父的园子》《童年的水墨画》《我想》忠于职守舍己救人《桥》纯真善良心愿《梦想的力量》多姿多彩异域风情《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彩色的非洲》《与象共舞》

(5)文体语体整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下册起,共安排了4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四篇文言文皆篇幅短小,可称“小古文”。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确是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初步基础,打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启蒙之门。

教材安排了《景阳冈》《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四篇近代白话文的课文这些课文的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的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意思与现在不一样教师应当相应地进行一些解释。

在本组教材选入了剧本《半截蜡烛》。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布景等,然后着重写人物对话。

引入相声这种新的教学题材,活灵活现地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说话啰唆的人物形象,让人在捧腹中深受教益。

本次研究性报告是《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6)导学导练整合导向(导读)

(7)导学导练整合导学导练(课后题)交流收获(回顾拓展)、将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组教材的始终。

借助每组前面的“导语”来导向,凭借课后思考练习题来导学、导练;凭借“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发现一些读写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11)口语交际1.手拉手活动5.演课本剧

2.童年趣事6.讨论辩论网络问题

3.劝说7.讲人物故事

4.一件自己感动的事 8.聊热门话题

口语交际让学生学会通过讨论策划活动、学习介绍自己、交流趣事和学习劝说、讲故事、表演课本剧、聊热门话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是,能清楚地讲出见闻,说出想法。

第三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内容更为丰富不仅继续提出“讨论”“转述”这两种口语交际训练方式,而且提出了“发言”这一新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中心有条理。

习作编排

习作的编排注意兼顾记实作文、应用文、材料作文。

语文综合运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单元──“走进信息世界”。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首先提出学习任务──围绕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体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而后,分成两大板块──“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三、落实目标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识字写字: 独立识字重视写字

1、对于生字新词,要及时听写检测。

2、鼓励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达到即使没有字词典情况下,不妨碍阅读的效果。

3、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2)、阅读:词句理解读写结合朗读默读学习浏览

1、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

①朗读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培养语感。

②默读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

(3)、口语交际:提高质量当众发言

1、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2、要创设特定的情境。要体现双向互动。交际的过程并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4、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4)、习作:激发欲望修改习惯结合小练笔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明确了这一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放”开了,学生就有东西写。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5)、综合性学习:制定计划进行交流阅读例文跟踪辅导展示交流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阅读前四篇阅读材料,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3、先后开展两项活动,或选择一项:①进行“信息改变生活”的调查并在全班交流。②阅读《把握自己》,辩论或讨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

4、根据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并写报告。

(6)语言的艺术综合性学习发现搜集积累运用

(7)课本剧表演《半截蜡烛》通过合作的形式,将课文改编成剧本演一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创造性探究活动,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以上是我研说教材的全部内容,在此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下载中外名曲(五下必修教材2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外名曲(五下必修教材2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外中外名曲赏析(2014复习提纲)

    中外名曲赏析 乐队包含哪几个乐器组?四个乐器:色彩乐器、弓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 黑管与法国号分别指的是什么乐器? 单簧管和圆号 《彼得与狼》一个交响的体裁? 交响童话......

    中外名曲欣赏期末试题总结[精选五篇]

    中国歌曲 1. 古琴曲 《酒狂》 阮籍登搭 登~ 搭~。(中音)登搭 登~ 搭~!高音) 2. 昆曲 《牡丹亭》 游园惊梦 汤显祖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3. 古筝曲《渔舟唱晚》 娄树华编曲 比较多滑......

    中外名曲欣赏结课论文(共五则)

    一、作品背景 春节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在西北地区,每逢春节就举行红火的秧歌舞活动,人们同歌共舞,互相祝贺。“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而《......

    北京大学《中外名曲赏析》2015年八月期末试题

    北京大学《中外名曲赏析》 2015年8月10日期末考试题 卷面60分 监考教师:艺术学院李静老师 考试形式:开卷 一、 听辨(共15分,要求:每首歌放1-2分钟的片段,每个片段放两次,个人认为很......

    中外高中数学教材比较_5

    中外高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一、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外(以下简称“境外”)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1.提供丰富背景,引导探索感悟,强化应用意识 境外许多优秀教材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提供了......

    必修三教材梳理

    2014年高考复习之教材梳理:必修三 必修三教材梳理 一、字词类积累 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 阜(fù)盛敕(chì)造紫檀(tán) 雕梁画栋侍(shì)立涕(t......

    语文版必修教材课文目录

    语文版必修教材必修一 语文版必修一单元练习(1) 必修二 2 我的回忆(5) 孙中山 3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8) 曹聚仁 2 英雄潇洒走苍穹(12) 冯春梅 刘程 3 《落日》(21) 朱启......

    必修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

    必修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部分) 绪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