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七一讲话精神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学习七一讲话精神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始终不渝地加强理论武装,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结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完善领导干部学习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学习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把理论武装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在线学习、警示教育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性修养。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
二、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我们事业成败的根本保证。一是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修改完善干部管理规定,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完善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实绩公示等制度,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与公务员法相衔接的干部选拔任用办法,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二是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的重要
念。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开发力度,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一是建立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努力形成覆盖全县的人才规划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宏观指导、统筹安排、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工作联络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构建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二是继续实施“本地人才盘活工程”。立足使用本地人才,加强现有人才的开发使用力度,抓好党政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各领域专家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组织各类人才进党校、进职校、进高校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各类人才综合素质。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乡村技术人员,结合实际,开展“拔尖乡土人才”、“科技兴乡奖”等评选表彰活动。三是继续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引进人才的主体作用,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手段,积极采取运用载体引进、团队集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引进服务机制,健全人才信息网络,实行人才引进“一站式”服务,有计划地组织用人单位赴
机关事业党建,深入开展以“五比五创”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强化机关作风建设,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提升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以强化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加强事业单位和窗口服务行业党组织建设,切实改进行业作风;围绕建设“致富型”农村党建,以扎实开展挂钩帮扶结对共建为重点,加强农村党组织的基本保证、基本制度、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建设,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带领致富、服务群众的功能;围绕建设“和谐型”社区党建,以推进“三有一化”、扎实开展“三亮四进五评”共驻共建活动为重点,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体系;围绕建设“创新型”非公企业党建,以扩大覆盖面为重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围绕建设“效益型”企业党建,加强国有企业“四强四优”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围绕建设“六有型”离退休人员党建,切实加强离退休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发挥老有所为的作用。通过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
第二篇:贯彻“七一”讲话精神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认真贯彻“七一讲话”精神
努力提高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水平
“七一讲话”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组织工作要紧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围绕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十大主要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另一方面,组织工作本身也要“加快转型升级”,顺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需求更加多元等新形势,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务实的理念、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有效的执行,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结合基层实际,我们觉得在谋划新的一年组织工作时,必须进一步强化以下六个方面的理念:
一、注重科学规划,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预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践证明,一个科学的规划,能起到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推动落实的作用。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工作停停顿顿,往往会成“半拉子工程”。组织部门历来十分重视规划的制定工作,近年来中组部先后制定了《2009—201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等重要规划,提高了组织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也为我们指出了努力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总的来看,近年来制定的规划中,干部、人才方面居多,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比较少。事实上,基层组织建设的很多工作领域也需要进行很好的规划。省委组织部就十分重视组织工作的规划。比如,2006年省委组织部制定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规划,明确提出党的十七大前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全覆盖,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如期实现了规划目标。今年又提出,职工人数80人以上的企业要建立党组织、30人以上企业要有党员的目标,现在我们市、县两级都在制定规划、细化目标、狠抓落实。从基层来看,有规划和没有规划效果大不相同。比如,新社会组织党建抓了近10年,但效果不那么明显。2008年,我们制订实施了新社会组织“党建双扩工程”规划,提出了“两个全覆盖”的目标任务,2008年底前从业人员15人以上的社会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会员数80个以上的社会团体等规模以上新社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2009年底前规模以下新社会组织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2010年全市80%的规模以上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达到“五好” 要求。目前,在规划的引领推动下,这些目标都能如期或提前实现,并且有406家新社会党组织建成规范化活动场所,占新社会组织党组织总数的95.5%。同时,我们还提出了以“三化三有”(覆盖立体化、制度规范化、活动正常化、干事有队伍、服务有作为、工作 有保障)为载体推进非公企业党建覆盖的三年规划,到2012年实现50人以上企业基本实现组织覆盖、50人以下企业基本实现工作覆盖、30人以上企业基本实现有党员目标。建议中组部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规划制定工作,特别是要分领域制定一些单项规划,更好地使各级组织部门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
二、注重基层基础,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持续性。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但从基层的实际来看,在落实基层基础工作方面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多三少”:制度多落地少。无论是干部工作、人才工作,还是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无论是各种集中性教育活动,还是加强自身建设方面,近年来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推动作用。但有些制度还没落到实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党员民主评议、党员“三会一课”、双重组织生活管理等制度普遍落实不够到位。老问题多新举措少。比如,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我们动了一些脑筋、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对解决农村党员发展家族化、党员教育管理缺位、部分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等一些老问题,新举措不多,成效不够明显。挑战多对策少。比如,随着经济活动的日趋活跃,党员流动日益频繁,对流动党员管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等工作带来了挑战,跟进措施不够及时;随着党员民主意识的逐渐增 强,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日益提高,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力度不大、步伐不快。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有的同志觉得基层基础工作量大、面宽、难度大,做起来周期长、精力费、见效慢,热衷于抓亮点,追求轰动效应,抓基层基础工作积极性不高,投入精力少,甚至当“甩手掌柜”。二是力量不到位。这些年组织部门牵头抓的集中性教育活动多,牵涉了大量精力,由于力量有限,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一定影响。三是指导不到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各地虽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但是有的党内条例规章比较滞后。比如,中组部1990年颁发的《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和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对农村户籍人员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入党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基层在实践中就比较难把握。四是责任不到位。对抓基层基础工作的考核力度不够大,抓基层基础的奖惩体系还不够健全。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我们建议:一是严格执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李源潮部长提出的“基层要靠全党抓、党建要靠书记抓”指示精神,把抓基层基础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并建立健全科学的奖惩机制,形成“全党抓基层基础”的良好局面。二是载体设计要务实。在开展各项集中性教育活动时,一定要精心设计好活动载体,使活动与推进基层基础工作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不搞“两张皮”,做到“两推进两不误”。三是政策法规要完善。及时总结提炼基 层的探索经验,在更高的层面上完善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的工作指导。比如,在发展党员工作方面,我市推行了预审制,除对私营企业主入党要进行审查之外,还探索试行对曾被开除党籍、退党、自行脱党或被党员除名的,曾触犯刑律或曾受治安处罚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等7类人员的入党审查。还比如,我们针对组织关系接转回村宽严不一问题,进一步规范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全市实行了“六问一必查”制度,即问组织关系接转原因、问入党时间、问入党程序、问入党介绍人情况、问组织生活情况、问学习从业情况,必查党员档案,目前已发现外地转入的假党员52名。再比如,2008年村级组织换届中,我市4809个村中,有75.9%的村采用“公推直选”的方法,选举产生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今年,在机关、企业、学校、非公经济、新社会等领域党组织班子换届中,大力推行“公推直选”。杭州等地“公推直选”力度比我们更大。我们建议中组部及时对《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进行修订。
三、注重服务定位,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针对性。“三服务两满意”是中央对组织部门提出的明确要求。今年以来,我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鲜明提出了“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求,这是贯彻中央部署的创新举措。我理解,第一,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党建工作要义所在。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提出党的基层 组织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是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有利于强化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构建起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于党员,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第二,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人民群众期盼所在。实践证明,这些年来的党内集中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长效机制,凡是那些涉及为群众提供服务、为群众提供便利、让群众得实惠的制度,都能够被很好地坚持下来。比如,2001年我市全面推行乡镇“365”服务窗口以来,一直深受群众欢迎,而且不断改进完善,现在市、县两级都已经成立了“365”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要看到,目前群众对基层党组织意见最大、反映最突出的,仍然是我们服务理念不够强、服务能力不够高、服务措施不够多等问题,需要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以党组织服务力的提升来增强公信力。第三,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时代发展所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多元化、矛盾纠纷复杂化趋势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加快转变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寓领导、管理于服务之中,从而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础贯彻落实。鉴于上述考虑,我们建议,谋划新阶段的组织工作,必须进一步突出抓好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把服务明确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扎实做好服务发展、服 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工作。要像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一样,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宣传,强力推进,打造党建工作新品牌。二是科学设臵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载体。如我省各地创造的“双服务”专项行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办事档案”、“创业承诺”等,都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三是搭建服务平台。要按照有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来创新组织设臵,健全服务网络,着力构建基层党组织服务的机制和框架。在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致力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服务党员的工作。比如,我市着力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2008年市、县、乡三级全面建立党员关爱基金,累计募集资金4500多万元,全市党员关爱基金累计支出3200多万元,慰问帮扶党员7万多人次,慰问帮扶面达到4.5%,较基金建立前扩大了8倍多,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困难党员真切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
四、注重双强品牌,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主动性。今年,省委组织部提出在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中深入开展争当“发展强、党建强”先进企业活动。我市按照省里部署要求,精心制定实施意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推进工作。在活动中,我们拓展了工作领域,在全市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全面展开;明确了活动目标,提出到2012年全市中型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培育成“双强”先进企业,到2015年努力使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基本建成“双强”企业;制定了具体标准,提出了以“五强五好”为主要内容的10条标准(经营 管理强、竞争实力强、人才支撑强、文化建设强、和谐发展强、骨干队伍好、服务作为好、运行机制好、工作保障好、群团带动好);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双强”企业联系点,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重点培育,力求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总结了一批“双强争先”活动典型经验,评选表彰了20名重视党建工作的优秀业主、80家非公有制企业和40家新社会组织“发展强、党建强”示范单位。从目前这项工作运行情况来看,引起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赢得了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人士的广泛认可。透过这个可喜的现象,我们觉得,“双强”提得很及时。一是“双强”定位更准确。发展强、党建强更能充分体现党的执政理念,更能准确反映科学发展的本质内涵,是对以往提出的“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有利于统一各方对加强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双强”目标更明晰。在总结以往党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发展、党建都要强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党建和发展作为核心和中心的互联互促关系,找准了两者的结合点。两个“强”字画龙点睛、一目了然,抓住了根本,使基层赶有目标、干有方向、学有榜样。三是“双强”内容更具体。针对“双强”目标,明确工作内容,细化工作标准,基层易接受、好操作。基层还可根据实际,创新设臵工作载体,形成发展与党建两者相融互动、共赢的良好格局。为此,我们认为“发展强、党建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探索出的一条成功路子,是一个全新 的理念,对于基层党建的发展有着广泛和深远的意义,建议在总结完善非公有制企业领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下一步可在基层党建各领域全面推广运用。
五、注重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创造性。近年来,各级组织部门非常重视创新,许多创新工作,抓住了关键环节,找准了突破口,符合了群众愿望,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创新片面追求轰动效应,纠缠于细枝末节,有的甚至偏离了方向,群众反映并不好。基层如何抓创新,我们认为,首先是要讲规矩。要坚持党章和党内法规的基本原则、主要精神和立法本意搞创新。不能搞出像发展党员中“男同志赋予2分、女同志赋予5分,30岁以下赋予10分、30—45岁赋予8分、45—60岁赋予5分,60岁以上仅赋予1分”的做法,搞出像四川某县撤消乡镇纪委、建立片区纪委的做法。其次是要讲实效。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技术建立网上支部、实行网上学习交流、网上选举,这些新手段很吸引眼球,但要讲实效,也要重视运用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一些传统办法,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第三是要可持续。一个新鲜事物出来以后,上级不能急于表态,也不能急于推广,要经过一段时间、一定范围的实践观察以后再作出决定。我们回过头看看前些年的创新,包括一些面上推广的做法,不少都没有生命力了,被基层党员群众抛弃了。第四是要给予保护。不应随意否定基层的创造,要保护基层创新的积极性,既要鼓励创新、更要宽容失败。2004年6月,武义县后陈村建立首 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专家学者甚至指责我们违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具体规定。在争议和压力面前,市委、县委态度明确,支持基层搞探索,并在实践中直接给以引导和指导。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这一做法在全市、进而在全省、全国推广,获得了2005年中国“政府创新奖”,并写入今年刚修订的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那么,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改革创新该从哪些方面切入呢?我们认为,一要把握重点,二要突破难点,三要回应热点。在这方面,我们也有一些切身体会。比如,在把握重点方面,我们牢牢抓住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联系点的有利契机,探索了党政正职领导干部拟任人选提名“海推”办法,同时建立“多重推荐”印证机制,将“海推”提名结果与个人署名推荐、非定向民主推荐等推荐提名方式的结果相互印证。在推行“海推”办法基础上,去年以来还探索了副职领导干部“公开比选”提名方式。在攻破难点方面,我们针对村干部特别是村民委员会成员能上难下、在其位不谋其政、群众意见大等实际,探索推行了村干部辞职承诺制度,明确辞职条件,规范辞职程序,畅通辞职渠道,完善了不称职村干部退出机制。在回应热点方面,我们积极探索加强新兴群体党建工作的措施,回应党员股民的强烈要求,于2009年5月在中信金通证券中山路营业部成立股民党支部,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和实践,“职业股民”党支部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受到了股民的欢迎,目前已有11名股民向该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全 市又建立了4个股民支部。因此我们觉得,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要坚持“三不”原则,坚持尊重群众,不搞“拍脑袋”;坚持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坚持务实创新,不搞“花架子”,切实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六、注重统筹兼顾,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系统性。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些年来,我们组织部门充分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在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成功实践,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从我们的实践情况来看,组织部门的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工作领域越来越宽、范围越来越广、战线越来越长、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既要抓好组织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工作,又要参与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既要抓好牵头抓总的工作,又要配合做好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还要抓好自身建设。比如干部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程序越来越严、操作越来越规范。基层组织建设,既要做好机关、学校、农村等传统领域的党建工作,又要抓好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党管人才工作涉及的部门多,需要协调的事项多。连续多年开展的党内集中性教育活动,载体多、要求高、时间长。要完成这些艰巨的任务,更加需要我们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来推进工作。另外,从基层组织部门的实际来看,还应把握好几点:一是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要着眼于组织部门的自身职能,坚持分工负责,突出工作重点,集中精力,攻坚克难;而不要出现职能错位,去干属于其他部门工作范围内的事,不能种了“责 任田”,荒了“自留地”。二是既要常充气,也要减减压。组织部门面临的工作任务重,组工干部面临的工作压力大,组织工作又是社会舆论非常关注的焦点。各级党委和上级组织部门不仅要加强工作指导,营造良好地组织工作环境;还要给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减压减负”,确保组织部门持续、高效运转。比如,组织工作群众满意度问题,需要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去“唱群戏”,而不能光靠组织部门“唱独角戏”。三是既要马儿跑,也要马儿多吃草。组织工作的要求很高、年轻干部多,不断对组工干部提出新考验,组织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要增加一定的编制,目前组织部门编制紧,人手少,与繁重的任务极不相称,比如区委组织部与老干局、机关工委合署办公,行政编制总共才12个。尽管我们发挥“五加二”、“白加黑”、“车轮战”精神做工作,但仍感来人手捉襟见肘。相比之下,纪检部门的编制就比组织部门要多一些。比如,中纪委对县市纪委的编制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县级纪委行政编制数不少于30人,我们建议中组部也给地方组织部门增加编制,以利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三篇:提高科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提高科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提高科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2016年10月13日 16:41:12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期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把科协工作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科协组织要“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使科协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科协工作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必须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政治性是灵魂,先进性是关键,群众性是基础,根本在于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作引领。科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确保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办,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要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科协工作的基本理论,把探索科协工作规律与总结科协工作经验结合起来,增强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的本领,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发挥好科协组织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坚持以科学定位布局科协工作
科学和鲜明的职责定位,具有定向导航的作用。总书记指出:“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这是党中央和总书记交付给科协的光荣任务,是对科协组织新时期功能职责的丰富拓展。提高科协工作科学化水平,要求科协所有组织和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职责定位来布局展开。因此,首要的是把承载和履行这个职责定位的主体,真正建成“科技工作者之家”。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的要求,着力变封闭型科协组织为开放型科协组织,加快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统筹网上和网下科协组织建设,增强科协组织的覆盖面、代表性和开放度,促进各类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创新协同;着力变单一型科协组织为枢纽型科协组织,加快建立各类创新要素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集散机制,把各类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纵横交织集合起来,把产学研等创新主体连接起来,聚焦主攻方向精准发力;着力变活动型科协组织为平台型科协组织,加快建好学术交流、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科学普及、决策服务的平台,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主战场,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
坚持以科学精神支撑科协工作
现在科协工作环境、服务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科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形成有利于科协事业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积极倡导良好的科研伦理和学术道德,努力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必须大力弘扬“想事干、创新招、强协调、重实效”的进取精神。在新形势下,要在科技工作者中组织开展以“凝心聚魂争创一流、前沿探索争相领跑、短板攻坚争先突破、转化创业争当先锋、普及服务争做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创新争先行动,在科协机关干部中组织开展以“苦练内功增长本领、优质服务增进感情、真抓实干增强效能、革故鼎新增强动力、和谐共进增大影响”为主要内容的提质增效行动。以此精神动力支撑和创新环境滋养,科协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就会更加突出,科协工作就会永葆生机与活力。
坚持以科学方法推进科协工作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奉上以诚,率下有方”。科协组织的职能职责和服务对象,决定着推进科协工作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科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总书记倡导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战略定力,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发扬钉钉子精神,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等等。这些科学思想和工作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要善于把这些方法“钥匙”运用到科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丰富内容形式,拓展渠道载体,使科协工作真正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科技工作者愿望、符合党和人民期盼。特别是,要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学习其他领域其他部门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善用政治引导的方法、多用精准服务的方法、会用民主沟通的方法、重用制度管理的方法,不断增强科协组织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
坚持以科学制度保障科协工作
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科协组织要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推进科协工作的法规制度体系。具体讲,要建立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科协工作的制度,完善科协章程体系和工作条例,健全科协代表、委员、常委和兼职副主席履职机制,形成法定的科协机关机构编制方案,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技工作者培养举荐、选拔任用、激励保障机制,健全科协系统党建工作机制等。科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从法规制度上保障科协组织更有效地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跟党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勇挑重担、奋发有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第四篇: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强调,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指出,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胡锦涛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是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
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
四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干部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干部培训,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
五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六是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七是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
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八是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胡锦涛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他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
胡锦涛最后说,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科学论断和重大命题,这是我们党对党的建设和理论体系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对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或者说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一个科学的制度体系、通过一定的程序、规范,使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过程。要衡量党的建设是否科学化,应当把握以下五条。第一,是否坚持并做到了如下六条原则,即:
1、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2、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3、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4、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改革创新;
6、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六条原则既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又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第二,是否坚持并做到了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紧密结合起来,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改革、发展、和谐、稳定紧密结合起来。第三,是否坚持并做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第四,是否坚持并正确处理领导和执政的关系以及党和国家、政府、人大、政协(也包括群团组织、民间组织、行业协会等)之间的关系。第五,是否坚持并做到了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创新型执政党紧密结合起来。上述五条就是衡量党的建设是否科学化的标准。坚持并做到了这五条,就说明党的建设实现了科学化。
二、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意义
1、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由之路。
党的建设是一项宏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怎样建设党,怎样加强党的建设,这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加强党的建设,可以说是千头万绪,有大量工作要做。我们是两点论者,因此我们只能统筹兼顾,抓住要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努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才能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
2、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的客观需要。
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党内民主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就必须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并且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核心,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原则,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根本目的。只有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才能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把党的各项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科学发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而绝不能不分轻重缓急、顾此失彼。做到党的建设科学化,就能确保科学发展,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路径
1、推进党的建设民主化。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他把民主看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党的重要性。要推进党的建设,就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推进党的建设,还要求我们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这也是党的建设民主化的基本要求。党的建设民主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2、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
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是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新观点、新要求、新任务。正因为党的建设是一项宏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所以党的建设必须做到制度化,必须用一整套系统、具体、合理、完备的规章制度,例如党内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其它方方面面的制度,来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的建设顺利地进行。党的建设制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
3、推进党的建设程序化和规范化。
党的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形式多种多样,牵涉方方面面及其各个环节。推进党的建设,必须分清轻重缓急,而不能齐头并进;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不同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任务和重点以及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不同的,因此一定要根据不同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任务和重点去开展工作,解决突出问题,从而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党的建设,还必须根据一定的程序,而不能随心所欲,想当然。党内选举、决策、监督、管理以及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等,都必须符合一定的程序。党的建设程序化也是党的建设具有可操作性的要求和体现。假如没有一定的程序,开展党的建设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推进党的建设规范化也是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新观点、新要求、新任务。党的建设规范化,就是指党的建设要系统化,要有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律,要有条不紊地开展和推进,而不能具有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党的建设程序化和规范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4、推进党的建设法制化和法治化。
党的建设法制化是指党的建设必须遵守党内的根本大法即《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内的其它一系列办法、规定、法规、条例,例如《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这一系列办法、规定、法规、条例的制定和不断完善,为党的建设法制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建设法治化是指党的建设要实行法治,要依法管党治党,而不能实行人治。要始终如
一、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决不能因领导人的变更或注意力的改变而忽视或放松党的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党的建设法制化和法治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保证。
总之,只有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意义,并且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