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断提升全县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组工干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1、端正的学习态度武装头脑。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论上的先进是其他各方面先进的根基。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知识,以适应新形势对组织工作的挑战,增强理论素养。善于把所学科学理论运用于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组织工作推向深入。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不断把学习的成果转变成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思路和措施。
2、深厚的组工文化底蕴武装头脑。深厚的组工文化,以“忠诚老实、公道正派,清正慎己、甘于奉献,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三个方面为核心内容。“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就是自觉服从组织,不讲条件,不讲价钱,带头知人善任,选好人、用好人。“清正慎己、甘于奉献”,就是淡泊名利,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小节,抵得住诱惑。“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就是实事求是,严格按照规定办事,敢于给好人说好话,给坏人说坏话,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要把组工文化建设作为“铸魂工程”,健全组工干部激励关爱机制,增强组织部门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3、系统的工作方法武装头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做什么工作,方法问题是第一位的,在推进组织
工作科学化进程中,要大力推行组织工作“系统工作法”,主要内容是:工作谋划课题化、工作目标责任化、工作推进工程化、工作督查台账化和工作考核绩效化,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增强工作实效。
4、开放的工作格局武装头脑。新形势新变化要求组织部门必须破除封闭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公开透明、民主开放、与时俱进的组织工作新格局。因此,围绕组织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到基层一线深入调查。做好正面宣传,搭建高效快捷的宣传平台,及时总结宣传组织工作新经验新成果,加强对身边典型、重大活动的宣传,扩大组织工作影响力。接受社会监督。对一些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重要事件,要及时公开、重点公开。要学网、懂网、用网,学会与媒体打交道,这是一项基本功。要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既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又要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努力打造正面宣传强势。通过构建公开、开放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第二篇:“项目化管理”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恩施市“项目化管理”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2011年10月08日 10:43来源:湖北新闻网
湖北新闻网恩施10月8日电(曹显 熊华)2011年以来,恩施市通过立项论证、组织实施、督促检查、考核验收等程序,将组织工作各项重点任务分解为一个个项目工程来抓,形成了项目明确、责任明确、举措具体、全程跟踪问效的“项目化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认真研究,反复论证,进行组织工作立项。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结合恩施市组织工作实际和目标确定全年组织工作项目。同时对各个组工项目的现实意义、可行性和社会影响进行评估论证。目前,已确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等4大类21个组织工作项目。对已确定的组织工作项目,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关于对2011年重点组织工作实施项目化推进的通知》,下发了《恩施市2011组织工作项目推进分解表》。一批如“五个基本”考评项目建设、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选优配强乡村领导班子等工作纳入到组织工作项目管理范畴,做到以项目化推进,实现项目引领、示范带动、亮点凸显的局面。
规范程序,加强保障,推动组织项目实施。为确保项目落实到位、组织有力,制定了规范的项目流程,实行“一组一定一保”。“一组”即成立项目工作组,明确项目责任人和参与人员,由市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责任科室负责人及相关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责任人,党组织班子成员和部门工作骨干作为参与人员。“一定”即制定项目计划和相关工作制度,将项目任务细化分解,明确时间节点、任务内容、责任部门和人员,作为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一保”即落实项目人员、物资、财力保障,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跟踪问效,定期评估,严格组织项目督查。实行定期评估、实时管理。成立由市委联系各单位联系领导、组织部相关科室组成的督查组,以月度、季度等时间为节点,在自查申报、单位互查的基础上,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掌握了解、评估分析,过程监督。对好的做法及时推广,对出现问题及时纠偏,同时将督查结果以组工信息、工作简报等形式在全市给予通报。形成你追我赶、争先进位、百花齐放的良好工作氛围。
多方评议,划分等次,规范组织项目验收。项目期满后,采取“三方评分制”对项目效果进行检查验收。即单位提交自评报告,市委组织部进行专门考评,相关企业、居民群众参与测评,按一定权重综合评分结果,并将定期督查结果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得出项目效果的总评分,确定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次,进行项目效果评定。对取得优秀等次的组织工作项目,实行经费补助,目标奖励和荣誉表彰。
第三篇:服务大局推动发展努力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服务大局 推动发展 努力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组织部门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只有把科学发展观贯穿组织工作的始终,紧紧围绕服务大局,着力解决组织工作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开阔思路、拓展领域、创新机制,才能全面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加强区乡党委换届的组织领导,真正选配出能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要把换届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换届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换届工作负总责,既“挂帅”又“出征”,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组织协调,亲自解决重大问题,亲自督查落实情况。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性,带头重品行,带头作表率,真正把换届工作的要求落在实处,圆满完成换届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充分扩大民主。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不断创新举措,进一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不断扩大代表候选人推荐和考察过程中的民主,代表产生要充分听取广大党员群众、基层党组织的意见和纪检等有关部门的意见,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要不断扩大人选推荐中的民主,真正把那些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
学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者得利。
保证风清气正。坚持教育在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信谣不传谣;坚持警示在先,把“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的换届纪律作为高压线抓实抓细;坚持预防在先,强化组织监督、制度监督、民主监督,把提名推荐、考察、公示、选举等各个环节都置于组织、干部、群众有效的监督之下,切实提高各级党员干部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免疫力”。同时,严肃查处违反换届纪律行为,形成对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强大威慑。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选人用人导向和机制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坚持工作实绩与德才素质并重的选人标准。制定并运用《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改进干部考察工作,把应对突发事件、完成重大任务、关键时刻作为考察和识别干部的重要时机,坚持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考察干部、在解决民生问题中识别干部、在项目建设中发现干部、在维护稳定中检验干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逐步提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领导干部在新提拔同级干部中的比例,切实做到好中择优、优中选强。从探索组织工作信息公开领域入手,扩大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打破干部工作神秘感。认真抓好考核与经常
性考察工作,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进一步完善考察预告、考察对象公示等制度,扩大预告、公示范围,增加考察工作的透明度,切实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加强对领导班子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日常管理办法。积极开展组工干部联系领导班子制度,抓实考核工作,针对班子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实性反馈”工作。加强对领导班子运行情况的日常考察,综合运用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考核、日常考核、重点工作考核、警示谈话等多种形式,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着力解决班子当前存在的心态浮躁问题,激发领导干部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的内在动力,以班子和谐引领队伍和谐。
不断强化干部监督工作。要把监督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全程化、经常化、制度化。认真落实考察预告、任职资格审查、任前公示、廉政谈话、任职试用期等制度,着重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过程的监督。严格落实与执法执纪综合监督部门联系制度,加强组织部门内部工作机构的协同运作,进一步增强干部监督工作合力。积极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和测评机制,加大测评结果运用力度。
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加强培训,提升人才整体素质。要按照“高层次人才优先培养、中青年人才大力培养、重点人才重点培养”的原则,围绕我区发展的优势支柱产业和重点项目中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综合利用率。积极采取与兄弟县区、域内外培训机构及大中专院校联合的方式,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外派进修、技术支持、挂职锻炼等形式,为优秀中青年人才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抓好重点项目,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围绕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建设,进一步加大挂职锻炼、岗位交流力度,不断提升党政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抓经济、抓项目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继续深入推进“农村实用人才优质项目”,着力发展一批农产品经纪人、种养技术能手和综合性服务人才。加强与市区两级劳动就业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在提供技能型人才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信息交流,拓宽就业平台,提供就业扶持,推动和激励创业就业。
完善机制,激励人才发挥作用。建立“一把手”责任制,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抓人才的责任,把各单位人才工作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着力形成“第一资源支撑第一要务”、“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良好局面。继续加强对人才的评选表彰工作力度,结合《辽源市市管专家选拔管理办法》,建立并运行更加符合我区实际的拔尖型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并实施各类人才层层选拔办法,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激励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围绕科学发展开展“创先争优”。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育和
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争创目标,积极投身到项目建设、招商引税、民生工程、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中来。要加强督导检查力度,努力把“五个具体化”目标和服务民生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大典型的培树和宣传力度,精心选树一批在推动科学发展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典型,通过召开表彰大会形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围绕科学发展夯实党建基础。要坚持分类指导,强化党建基础,提升工作水平。农村党建工作要以“三项工程”和“划档分类、升级晋位”为抓手,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打造一批领富、带富能力强的“项目支书”和党员致富队伍,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发挥党组织引领扶持作用。街道社区党建要继续扎实推进“三有一化”工程,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触角,提高街道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从理顺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入手,探索组建“两新”组织党工委,有效解决有人建、有人抓、有人管的实际问题。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我为发展献一策,我为项目办件事”大讨论活动,为党员领导干部想事、干事,干成事营造浓厚范围。
围绕科学发展整合党建资源。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互帮互扶机制,促进形成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真正使组织资源、组织优势和组织活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第四篇:不断提升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
不断提升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科学化水平
2011年11月15日 16:0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热点专题 手机看新闻
江西省纪委、监察厅
近年来,江西省纪委、监察厅坚持把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眼于解决纪检监察组织和干部队伍中不适应不符合问题,从围绕重点、破解难点入手,积极探索,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强化教育培养使用和内部监督管理,不断提升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创新县乡纪检监察管理体制,科学集成纪检监察工作力量
江西通过优化机构设置,集成现有力量,重点破解县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和乡镇纪委存在的力量分散、专职不专用及监督乏力等问题。2008年下半年开始,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按照“派驻分口设、机构定规格、工作统一管、监督全覆盖”的工作思路,全面深化县乡纪检监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保留县(市、区)政法机关和垂直管理单位的现有纪检监察机构,撤销其他分单位设置的纪检监察机构,组建面向县(市、区)直单位和乡镇(街道、场)的纪工委、监察分局。合理调整县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案件检查室和综合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能,成立专门负责指导协调纪工委、监察分局查办案件的部门。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调整后,其相关职能转由纪工委、监察分局承担。每个纪工委、监察分局核定行政编制4至6名。纪工委、监察分局后勤保障经费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集中办公,统一安排开办经费,购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办公用车。制定了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工作内容、程序、标准和纪律要求等规章制度。
2011年1月开始,全省100个县(市、区)的592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全部按照新体制运行。在全面深化县乡纪检监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中,江西还同步开展了市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创新,其中10个设区市按照分单位设置派驻模式实行统一管理,新余市则试行分口派驻与市委巡视机构相结合的统一管理模式。目前,全省所有乡镇(街道)都设置了纪检机构,配备了专职副书记或纪检委员,17135个村党支部全部配备了纪检委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网络。
创新省级纪检监察机构工作机制,有效形成矩阵式协作模式
通过建立协作机制,发挥省纪委机关和派驻机构之间合作办案的作用,重点破解派驻机构、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和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的办案力量不足、办案专业人才缺乏和办不好案等问题,形成了纵横互通、彼此合作的矩阵式工作网络体系。
探索完善派驻和非派驻单位纪检监察组织设置。以省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新增4家双派驻机构,包括向省交通厅和省广电局2家设党委的单位增派纪检组。由省纪委有关案件检查室牵头,将省直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划分为6个办案协作区,加强办案和工作督查。探索加强省属高校纪检监察组织建设。聘任省属高校纪委书记为省纪委、监察厅驻高校纪检监察专员,进一步明确和规范高校纪委书记的职责,制定了《关于建立省属高校案件查办联动机制的意见》,增强了高校纪委监督的权威性。
探索完善省出资监管企业和省属金融机构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省出资监管企业和省属金融机构纪检监察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了机构设置、人事任免、工作待遇、考核评价,要求省出资监管企业和省属金融机构纪委书记原则上实行交流任职,理顺了省纪委、省国资委纪委、省出资监管企业和省属金融机构党委及其纪委的工作关系。
创新教育培养使用方式,着力提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注重在实践中教育培养干部。创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先后开展了“纪检干部下农村,群众贴心人送清风”、“作表率、创一流”、“纪检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等主题教育,让纪检监察干部接受基层实践考验,提升素质,锤炼作风,树立和维护“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统筹兼顾抓好干部提拔交流。系统抓好委厅机关、派驻机构和基层纪检监察机关三支干部队伍建设。在机关内部轮岗交流方面。制定了《委厅机关干部轮岗交流暂行办法》,有效防止干部长期在同一岗位工作或联系同一单位带来的负面影响。仅2010年就有16名机关干部跨室交流任职。在系统内外交流方面。2008年8月以来,全省纪检监察系统有24名副厅级干部提任为正厅级干部,19名厅级领导干部得到重用或交流到系统外任职。另有28名系统外优秀干部提拔或交流到纪检监察系统任厅级领导干部。
创新内部监督管理,充分展示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社会形象
规范纪检监察权力运行。制定了《江西省省纪委常委会会议议事决策规则》,编印了《江西省纪检监察科学办案体系》等一系列涵盖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纠风及执法监察等权力运行的10余项制度规定,促进了权力运行的规范化、程序化。健全监督约束机制。2009年,先后制定了《江西省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十个严禁”的规定》和《机关内部监督暂行办法》,成立内部监督领导小组和干部监督管理室,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逐步建立起面向全系统干部职工、贯穿权力运行全过程、覆盖八小时内外的监督网络。坚持实行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和派员参加各设区市纪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委厅机关各部门和派驻机构负责人述职述廉制度。每年定期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等有关方面通报反腐倡廉情况;邀请派驻机构、基层纪委代表参加省纪委常委会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常委扩大会,不断拓展外部监督渠道。与此同时,江西省纪委、监察厅把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干部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干事敬业、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经验汇报材料
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经验汇报材料
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经验汇报材料 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坚强保证。
一、加大干部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满意度。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着力抓好提名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三个关键环节,把那些思想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一年来共提拔科级干部16人;女干部1人,少数民族干部3
人,非党干部1人;大学本科文化12人,大专文化4人;后备干部8人;硕士研究生试用期满考核合格任命为副主任科员1人。结合“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的开展,在全县开展公开选拔8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二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结合我县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制定了《中共县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关注长期在边远山区、条件艰苦地方工作的同志,关注注重打基础、办实事、不事张扬的同志,关注在基层和一线工作的同志,探索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待遇。在坪上、补郎、猴场、猫洞四个民族乡分别推荐提拔了1名副科级干部;注重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加强对挂职干部的跟踪了解,抽调4名科
级干部到县信访局协助工作;激励关心优秀年轻干部,安排乡镇和部门的年轻后备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对选派的8名乡镇党建副书记、12名乡镇长助理及10名局长助理进行跟踪考察,使30名挂职干部顺利结束挂职工作。三是积极认真谋划,做好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工作。制定县政府机构改革领导班子干部人事安排工作方案。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规定,及时向上级组织部门报告有关事项。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机构改革后县人民政府有工作部门23个,直属事业单位2个,联合组织1个,共涉及137人。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四是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依据。紧紧围绕干部人事档案为干部、人才、地方经济服务的重点,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并通过了省级一级达标验收。五是坚持把好《干部任用条
例》规定的程序关,认真抓好干部监督工作。用《干部任用条例》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的每道关口和每个环节,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县委提拔的干部票决率达100%,对拟提拔干部均按规定进行公示,对非选任制的干部都实行试用期。
二、加大党建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一是强化责任,抓好落实。坚持书记抓、抓书记,逐级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突出党建保障发展的基础地位。制定了《中共县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的实施意见》。调整充实县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8人充实领导小组办公室,选派8名副科级领导干部挂任乡镇党建副书记专抓党建。严格落实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坚持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党建工作实绩作为考核评价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严格执行党建责任追究。坚持抓常委、常委抓,一
年来召开党建专题会5次,例会1次,听取汇报2次,现场会1次。强化党建联系点制度,调整副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124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点28个。二是夯实基础,促进发展。创新组织设置,探索建立党总支统筹农村工作的模式,选派能人跨村任职,跨村兼职的能人效应模式,着力打造作风过硬,有战斗力的农村党支部,共建立村片区党总支13个,联合党支部9个,协会党支部49个。投入资金15万元,全面完成了11个乡镇中心站点和317个行政村服务站点的建设,有力推进了便民服务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便民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成立全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工作业绩考核领导小组,对317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了考核,共落实奖励资金万元。做到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合理确定改扩建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督查,全面完成81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扩建任务,并通过省委验收。认真抓好发展党
员工作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重点做好在生产、工作第一线、高知识群体和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党员565人,其中女党员105名,少数民族97名,农村党员427名,35岁以下358名,高中以上273名。完成了35个省、市级“五好”基层党组织、3个抗旱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3个抗旱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的申报工作。开展命名了50个县级“五好”基层组织、30个优秀共产党员、10个优秀党务工作者、5个“十佳”村党支部书记评选工作,并在建党89周年之际,召开表彰大会进行了表彰。三是党内关怀,温暖人心。认真组织开展好慰问活动。认真开展年未春初的生活困难党员慰问帮扶活动,使生活困难党员普遍都得到一次慰问,在春节慰问期间,全县共慰问帮扶困难党员774户,发放慰问金万元。帮助2286名农村60岁以上老党员交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拨出万元,为全县988名离任村干部解决了生活困难问题。四是完善机制,促进民主。推行村干部任期“三承诺一述评”活动,实施村级重要事务“四议两公开”制度,深化开展“党员活动日”,设置村务理事会,全面推开党代表常任制,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在全县“公推直选”龙场乡政法委书记。充分发挥党员主体地位作用,扎实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五是创先争优,增强活力。完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继续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好工作平台;完善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以“百个支部结对、千名党员帮扶”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进百企、走百村、访千户”活动,着力推进“四联四帮”,推进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以工作做到产业链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活动开在产业链上、技术学在产业链上、党员富在产业链上为载体,积极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拓展党建工作覆盖面;着力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重点对“加快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19个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课
题进行调研,把创先争优贯穿保增长、强基础、促转变、保民生、保稳定的始终,促进全县经济良性发展;推进服务群众工作,围绕“三看三比”、“三牢记三争先”,“争创一流业绩、争做服务标兵、争当时代先锋”三大载体,深化机关党员“先锋岗”活动,全县4237名党员公开向群众进行了承诺;坚持民生是第一要务,教育、引导党员在社会保障、就业促进、百姓安居等“九大民生工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各部门党组织共成立18支“党员突击队”,开展了送医、送药、送劳动、送技术入村300余次。
三、加强远程教育工作力度,确保“学用”成果转化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强规范管理,抓好维修服务工作。按照“五防五好”、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要求,抓好站点建设;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加强设备维护工作。在县城授权“0853电脑电视维修部”和“方正科技维修中心”为“远程教育维修维护服务中心”,负责维修远程教育设备和文化信息资源设备;二是抓好示
范带动工程,推动学用成果转化。切实抓好“三个一批”远程教育示范带动工程。
四、加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推进学习型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党员干部参与教育培训主动性。制定下发了《县党员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县干部教育培训学时管理办法》和《县党员干部自主选学四项制度》,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参与教育培训主动性。二是发挥流动党校作用,大力开展党员轮训。通过组织流动党校送党课进农村、组建县乡宣讲团到村进行宣讲、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对村干部、党员、群众进行党性教育。三是创新村干部培训形式,提高村干部素质。继续整合培训资金,举办“县党建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干部培训班”。按照“四定二公开”的模式,激励村干部在工作中多思考、多总结、多提炼,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四是坚持组织调训,推动干部自主选学。以组织调训为主,在县委党校举办县第四
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26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和24名后备干部参加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学习培训;在清华大学举办县首期领导干部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53名领导干部及3名后备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推进干部按“菜单”进行自主选学,培训各类干部500余人次。五是提升党员干部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基地建设水平。指导和帮助讲义村提升培训理念,突出培训特色,为争创省级示范点创造条件。投入4万余元把化处镇水母村、龙场乡索桥村建设成为县级党员干部短期教育实践培训基地,组织村干部、党员群众300余人进行4次实践培训。
五、加大人才工作力度,抓好各类人才服务工作。政府机构改革后,调整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乡土人才开发领导小组;完成省第十批科技副职和市第八批科技副职到任后的信息采集工作,完成7名安顺市中青年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2名市管专家的考核;组织开展科技人才资助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农业局许芬同志申
报的水稻高产试验项目荣获安顺市第三批科技人才资助专项资金1万元。陈胜云、陈波2名同志荣获安顺市第三批市管专家称号;在全县十一个乡建立人才工作服务站,并招聘11名素质较好的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人才服务站的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