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蒙古民俗[本站推荐]
1、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补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2、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3.(基本特征)民俗的社会性和集体性、民俗有地域性和民族性、民俗的传承性和传播性、民俗的类型性和模式性、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民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4、(基本功能)民俗的规范功能、民俗的实用功能、民俗的教育功能、民俗的凝聚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民俗的审美功能
5、(语言文字)世界范围内的蒙古族历史上曾经广泛使用过回纥蒙古文,八思巴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新蒙古文等四种文字、蒙古语是古老的民族语言之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分布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3个国家。蒙古文是蒙古族通用的一种拼音文字,蒙古文是在回纥文字母的基础上,于12世纪末或1世纪初创造。现在所发现最早的回纥蒙古文文献是1225年《成吉思汗石》碑铭(即也松格碑铭)。蒙古文竖写,从上到下,行款从左到右。蒙古文有31一个字母,7个元音,24个辅音字母。这些字母除个别的不出现在词首外,其余的在词首、词中、词末均有三种不同的变体。
6、蒙古族饮食的基本特点:重视饮食的新鲜、重视饮品、重视提炼食物的精华、讲究适量饮食、分餐式就餐
7、饮食礼俗:所谓萨察礼,是指食用饮食品之前敬献天地祖先的一种礼俗。蒙古人认为一切饮食都是天地祖先对人类的恩赐,所以每个人在享用饮食品之前必须进行萨察礼。表示自己的感恩之情。所谓迷拉礼,是把饮食品的德吉,敬献给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开端,以此表达衷心祝福的礼俗。迷拉礼都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操作,一般多用奶食品做饮食的德吉。用右手无名指把德吉涂抹在被祝福的物体上,而且进行迷拉礼的整个过程中不停地口诵祝颂词。用饮食品对具体事物进行美好祝福是蒙古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种礼俗。例如,大年初一主人对来客进行迷拉礼,让每个人尝鲜奶,表示祝贺新年的开始。又如,对每年的第一场春雨和第一声春雷进行迷拉礼,把奶茶洒向天空,口诵祝颂词,祝愿风调雨顺。再如,长者对新生儿进行迷拉礼,把奶油涂在婴儿的前额上,祝福他降生和茁壮成长;当孩子5岁左右正式开始骑马时,对孩子和和马进行迷拉礼。
7、8岁左右正式打猎时,同样进行迷拉礼祝福他成为一名好猎手。蒙古民族的饮食祝福礼,是在食用饮食过程中赞美食品的同时祝福主人,以此表达自己感谢之情的礼俗。蒙古人的饮食祝福礼中有饮茶祝词、饮酒祝词、喝汤祝词、全羊席祝词等诸多内容。
8、蒙古族饮食禁忌:避讳食用变脏的食物(其一,凡变质、污染或制作过程不卫生的饮食品。都被视为变脏的食物,禁忌食用。其二,凡偷盗、夺或骗取的饮食品,被视为变脏的食物,禁忌食用。其三,凡吝啬而引起他人贪馋的饮食品,被视为渗入他人馋欲污染而避讳食用。)、白食禁忌之俗(忌讳把奶桶等盛奶食的器皿扣放,否则视为一种不吉利的行为;忌讳有意无意倒洒牛奶,否则将会得到苍天的斥责。忌讳把奶食与肉食摆放一起,防止串味污染奶食品;加工和食用时忌讳在奶食品中放入盐碱等调料或加入葱蒜蔬菜等,否则被视为错误的制作和食用方法。)红食禁忌之俗(宰羊时禁忌抹脖子,必须从胸口杀羊;解肉时禁忌胡乱剁开,必须按骨节卸开;剔肉时禁忌把骨头提刮干净,必须留有部分肉;煮肉时禁忌过火炖烂,破坏肉食营养成分。)饮品禁忌之俗(蒙古人特别忌讳给客人道上白开水,应该献给奶茶;禁忌用旧水或浊水熬茶。忌讳吃肉后不喝汤而退席,应该喝完肉汤之后退席。禁忌在长者和父母面前饮酒,应该获得准许之后方可饮酒。禁忌给小孩儿饮酒。忌讳不进行萨察礼而饮酒。敬酒时应该站立并用右手敬酒,接酒时应站起来,用右手去接。)
9、蒙古族的传统饮品主要由奶饮料、茶饮料、汤饮料、酒饮料等几大类组成。茶的礼节:(1)斟茶时,茶碗不能有裂纹,一定要完整无缺,有了豁子也不吉利。往碗里倒茶的时候,一定要把铜壶或勺子拿在右手里,从里首倒在茶碗里。茶不可倒得太满,也不能只倒一半。用手献茶的时候,手指不能蘸进茶里。可以多少晃荡一下,但不能把茶撒出来。(2)倒茶的时候,壶嘴或勺头要向北向里,不能向南(朝门)向外、因为向里福从里来,向外福朝外流。(3)给老人或贵客添茶的时候,要把茶碗接过来再添茶,不能让客人把碗拿在手里,由主人来添茶。新熬的茶在未喝之前,不管什么时候,都要首先向天帝、山水土地、火神等分别作为德吉泼洒,之后才能开始倒茶。每次倒茶,都要按照年龄的大小,从长者开始依次敬茶。茶喝到半碗以后,就要给客人添茶。锡林郭勒等地,主人先给客人敬一碗茶,然后把茶壶放到客人面前,让客人随意自倒自饮。但是第一碗茶一定要敬。
10、蒙古人习惯把食品以其基本颜色分为白食、红食、紫食、青食几大类。术 斯---蒙古民族的节日礼宴是蒙古民族饮食文化的精萃。术斯(shuus)是蒙古民族非常重要的节日礼宴,一般译为“五叉”、“羊背子”、“全羊”,都不甚确切。术斯是古代流传下来的食品的精华,也是最尊贵的食品。1)术斯的种类---术斯的种类因地域而分法不同,主要分为以下数种: A、珠玛术斯B.烤术斯C全羊术斯D、半羊术斯E羊头术
斯术斯的献法---献术斯时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对象就有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术斯。一般用来招待客人的有全牛、珠玛和全羊术斯三种,主要取其完整,吉祥、齐全、隆重之意。礼献全牛术斯,除了祭祀,一般席面上用全牛的某一部分,比如说为85岁以上的老年人祝寿,仅象征性地献上牛乌查(蒙古语称为乌古查,即牛羊软肋以下肋脊肉),向贵宾献珠玛时,在四只蹄子上镶银蹄子,前额上挂银制的图案的铭牌。这是招待客人的头等席。
11、蒙古包六大性能:1.组合性能(1)搭盖迅速(2)拆卸容易(3)装载方便 4)搬迁轻便(5)修造方便2.计时功能3.环保性能一是搭建和迁居的时候,不破坏环境,留不下垃圾。甚至原来做过棚圈的地方,草长得比周围还好。二是,不用长途搬运,就地取材,省工省料,材料环保,不含污染。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三是,蒙古包可以频繁搬迁,减少了对草场的压力,能够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草,有效防止沙化和退化。4.科学性能:(1)蒙古包的流线造型,能够承受压力,减轻风力,减弱沙尘暴,是内陆沙漠地区游牧居室的最佳选择。(2).蒙古包的轮形套瑙、伞状乌尼,结构合理,受力均衡,互相编结,环环相扣,形成合力。能够以轻负重,以弱胜强。蒙古包承受二千到三千斤的压力。(3)蒙古包的圆体造型,可以扩大空间,增加容量,减少风力和牲畜对它的损害(有菱角的地方牲畜会不停的蹭痒痒),娱乐时容易共鸣。5冷暖和传音性能通过增减围毡、顶棚的数量、薄厚,可以调节蒙古包的冷暖。夏天可以用一层毡子或把哈纳的围毡撩起来,冬天用两层或三层毡子。蒙古包有很好的传音功能,牧人夜间躺在包内可随时听清包外的刮风下雨和各种牲畜的动静,而且一般牧人都能辨别出具体牛马羊驼的走动,甚至判断出远近距离和方向。6.文化性能蒙古包是游牧生活的载体,是蒙古民族的摇篮。蒙古包的发展历史,就是草原文化和畜牧业发展的历史。解剖蒙古包的历史和风俗、禁忌、可以解读蒙古文化的许多奥秘。
12、蒙古包的看盘和下盘;1.看盘/蒙古语说看盘,叫看“努图克”。努图克的意思,即包括了蒙古包址,也包括营盘、草场、故乡等意思。牧民过去有四个努图克,就是春夏秋冬四季轮牧,有四个建包的地方、四个营盘和四块大的草场。现在的看盘,主要是指长久居住的地方——冬营盘或定居点。看盘主要是从气候、水草、疫病、狼害、骚乱等方面考虑,即与经济方式有关系,也与禁忌习惯有关。2.下盘/下盘就是建立浩特,也就是建立家园。一般都是圆形的,这是蒙古人自古以来的规矩,称为“呼热”。游牧的呼热一般不超过二三家。现在一般只是在固定的地盘上放牧,但是呼热的形式还一直保持到今天。
13、(一)蒙古包的木制结构1.套瑙:套瑙是蒙古包的天窗,向上面对着苍天。制作蒙古包木制构件时,先制作套瑙。因为套瑙的大小决定乌尼杆的长短和数量,也决定哈纳的高低和多少。套瑙的制作工艺最为复杂,蒙古人十分讲究套瑙的制作,要求木质要好,一般用柏木或榆木制作。套瑙的形状如同日月般圆,同时具有一定的圆拱状,犹如一把打开的雨伞。2.乌尼:乌尼通译为椽子,是蒙古包的肩,连接套瑙与哈纳的木杆。乌尼杆上联套瑙,下接哈纳。乌尼为细长的木棍,椭圆或圆形。乌尼杆的上尖为方形,稳定在套瑙方形插口内。乌尼杆的下尖为圆形,并有小孔,孔内有绳圈,可固定在哈纳的头部。乌尼杆的制作,要求长短大小粗细要整齐划一,木质要求一样,长短由套瑙来决定,其数量,也要随套瑙改变。这样蒙古包才能肩齐,能圆。有条件的家庭往往彩绘乌尼杆,使其更加漂亮。(3)哈纳:哈纳是支撑整个蒙古包的网状木墙。野柳条柔性好,是制作哈纳的最佳材料。哈那承套瑙、乌尼,定毡包大小,最少有四个,数量多少由套瑙大小决定。
(二)蒙古包的毡制结构/蒙古包实际上是用羊毛毡围成的毡房,所以蒙古人自称为毡帐民族。生活中蒙古人从不用灰黑等杂色羊毛制作蒙古包的围毡,而是用雪白色的绵羊毛制作蒙古包围毡。蒙古包主要有图日嘎、德布日、鄂如贺、额古德、胡勒特日格等围毡。
(三)蒙古包的带索蒙古包由各种木制构件和多种形状的围毡组成,然而用粗细不一,长短不齐的几百米绳索才能把木制和毡制构件连接成蒙古包。蒙古族非常敬重自己的蒙古包,把用于蒙古包的绳索称作带索。区别于其他用途的绳索。带索的作用是:对保持蒙古包的稳固坚定和延长寿命都有很大的关系。
14、蒙古包内物品的陈设 :蒙古包的空间分三个圆圈,东西的摆布分八个座次。不仅八方都有安放东西的地方,正中还有安排香火(灶火)的地方,因此也可以说有九个座次。但是南面有门,不能放东西,如果不算座次的话,还是八个座次。1. 香火:有学者认为,香火(灶火)布局在座位正中,根古代的火崇拜有关。架木覆被以后,最先安放灶火(支火撑)。决定蒙古包的核心香火位置在哪一点时,按坠绳垂下来正对的地方,就是支放火撑的中心点。2.铺垫:火撑支好,火撑圈放好后,在包内环形的空间里铺垫子。如包内无家具,垫子一直能铺到边。如果有箱柜、被桌(行李桌)等,家具下面不铺垫子。3.靠墙摆放物品的八个位置:从正北开始,西北、西、西南方都放男人用的东西,相反的东北、东、东南半边都放女人用的东西。这种安排,与蒙古人男右女左的座次直接有关系,也与男女分工不同有关。不是封建主义重男轻女的反应。(1)神位:西北面放佛桌,上面放佛像和佛龛。本来,黄教的佛像应供奉在正北方。因为蒙古族一直以西北为尊,古代的神物一直供奉在西北。黄教进来以后,便在西北供奉起佛爷来。(2)男人用品摆放位:蒙古包的西半边,是男人用品摆放的位置。套马杆上的套索也吊在同样的地方,凡是马鞍具,都怕人从上面跨越。套索凡人践踏过的地方都不能放,这也说明蒙古人对马的热爱。现在蒙古包内刀或枪都要挂在西哈那上,刀尖或枪口冲门,这也是古代习惯的延续。(3)马鞍具摆放位:蒙古包西南酸奶缸的前后,哈那的头上挂着狍角或丫形木头做的钩子。上面挂马笼头、嚼子、马绊、鞭子、刷子等物。(4)被桌摆放位:在佛桌和东北方放的箱子中间(北面),放着被桌。被桌上放衣服的时候,袍子的领口一定要朝着佛爷。男人的衣服放在上层,女人的衣服放在下层,小孩儿的衣服放最上层。(5)女人用品摆放位:紧挨被桌的东北方,是放女人的箱子(脚箱)的地方,一共一对,是从娘家用骆驼运来的,里面有女子的四季衣服、首饰、化妆品等用具。(6)食物奶食摆放位:毡包的东墙是放碗架的地方。碗架分好几层,可以放许多东西,各有各的地方:碗盏、锅灶、勺子、茶、奶等。放置也有规矩:肉食、奶食、水等不能混放,尤其是奶食和肉食不能放在一起。
15、蒙古包的迁徙:蒙古人的游牧,有大小不同的两种。小游牧是在固定地盘上四季轮牧。大游牧是赶着牲畜离开家园,进行几千、几万里的大迁徙。蒙古人的大游牧的迁徙方式,一直延续到北宋末期。满清皇帝对蒙古各部实行分而治之政策以后,就剩下小游牧这一种游牧方式。它既是蒙古人社会生活的一种模式,也是一种牧业生产方式。蒙古人迁徙的主要载体是牛车,此外还有驼车、马车、驼驮、马帮等等。迁徙要选择晴天丽日进行。蒙古包迁移的时候,一般用牛车或骆驼驮运。搬迁的时候,佛像、顶毡、毡门、套瑙一定要走在前面。把箱柜、哈那、乌尼捆成长方形状,上面再放木门、毡门,在上面是套瑙,套瑙的上面是顶毡包裹的佛像。最先走的是佛像和套瑙,驼驮行动以前,牵驼的女人开始穿衣。这家的尊长为她鞴马。女人牵上驼驮以后,绕着蒙古包的旧址,从东向南,顺时针转一圈,再上马离去。这家尊长在毡包的旧址上穿好新袍,骑马跟在驼驮的后面。主要是看看驮子是否倾斜、是否有东西掉下。小畜总是在最后,由老人和孩子赶着前进。蒙古包运走以后,要把原址打扫干净,牛练绳下面的粪便要清除,春秋季节一定要把火种扑灭。迁 徙 中 的 礼 节 :(1)搬迁的途中,要是碰上住户,这家的人们要给奉献迁徙之茶。应有女主人熬好新茶,连同盘子里的饼一起敬上,并向搬迁者祝贺。双方道别车启程以后,这家人要从后面把剩下的茶洒在路上,祝福他们一路平安。(2)搬迁中遇上敖包,还要说一些吉利的话。而且把哈达系在敖包上,顺时针绕三圈而去。这种风俗,可能是古代自然崇拜的产物。(3)快到新址的时候,这家尊长要先跑过去,把一个签子插到早已选好的包址上。车一到他便迎上去,把女主人的马鞍取下来,放在新址东边夫妻将要睡觉的床脚,一直到搭盖完蒙古包才挪开。这是尊重妇女的一种形式。但忌讳在别人搭过包的地方再插签搭包。(4)新 包 宴 :搭盖新包后,在新灶上举火,准备丰盛的食品,请左邻右舍来喝茶。从食品中各取少许,作为“德吉”献在火中,将羊头放在套瑙的东西横木上,把奶酪在坠绳上夹三天。
16、蒙古包中作客及迎送礼节:
1、进 出 和 迎 送 讲 究 :(1)到人家时,趋近浩特的时一定要勒马慢行。如果打马飞奔,不但被视为不懂礼貌,还会让人笑话的。尤其忌讳骑马冲进浩特之中,或者从两家之间骑马穿过。从南面去人家的时候,男人要从西南绕到马桩跟前下马,女人要从东南绕到人家东北下马。不能从门前骑马横穿,更不能从门前奔驰而过。这种风俗就是表示非常尊重主人。但是在正月初几,却讲究雷厉风行、长驱直入。马蹄嗒嗒飞跑到马桩跟前才下马,这才被认为是吉利的。2)客人除把马拴在桩上以外,可以把马绊在离包较远的地方,绝对不能直接拴在人家的蒙古包上,但可以把马拴在羊圈门上。不能再正南或正东下马。这与蒙古人崇尚马的习俗是分不开的。(3)如果是贵客临门,全家人都要出迎。随着狗叫声,孩子们首先跑出来,看完回去报告大人。除了那家的最长者,别人都要赶紧出来迎接。(4)如果没人出来迎接,客人一定要看蒙古包,如果包西挂出小弓,就生了男孩儿。包东挂着一朵花,就是生了女孩儿。如果天窗关闭,就是有人去世,千万不要进去。(5)客人进家的时候,还忌讳把武器弹药带入。拿着它进家,等于把枪口对准主人,主人自然十分忌讳。(6)不论什么客人出门,家人一定要先出来为他看狗并送行。2.座 次 座 法 的 讲 究 :蒙古人自古以来,对于蒙古包内的坐位,有着很清楚地划分。很古的时候,男人坐在西面,女人坐在东面。当时东面是尊位。古代蒙古族与别的种族一样,有过一个母权制的氏族社会时代。那时的人把太阳升起的地方看得特别神圣。因此便把东方让给了占统治地位的女性。社会发展到父权时代,又把西方当成尊位。这样虽然男女座位没变,尊卑关系实际已颠倒过来,男人们按着辈份高低,岁数大小在西面由上向下排座。女人也如此。1)蒙古包的正北方,为一家之主的座位。父亲如年事已高,就要把家里的权力交给已经成家的儿子,让他坐在正面,自己坐在西北面。(2)客人中,年长者一定越过套瑙横木以北就座,普通客人和年轻人则不能越过套瑙横木以北。(3)盘腿大坐是一种自由而讲究的坐法,一般长者采取这种坐势。晚辈人征的长辈同意后,才可这样坐。3.下 榻 就 寝 的 讲 究 :(1)蒙古人平日在自己家睡觉,主人同他妻子睡在北面,家中长者睡西面。客人来了以后,要把最好的地方让给他们睡,即睡在北面和西面。(2)就寝时不论客人家人,不能将脚伸向佛爷、灶火、也不能伸到别人头上。无神佛时,大家可以一律头朝灶火,这是由于蒙古人自古以来崇尚火的习惯所决定的(3)蒙古人从来不在白天大铺二盖睡觉。为了消除疲劳,需要小睡的时候,可以靠着包边,和衣而卧。
17、蒙古包的诸忌:1.毡 门 和 顶 毡 的 忌 讳 : 进蒙古包不能踩门槛,不能在门槛垂腿而坐,不能挡在门上,这是蒙古包的三忌,这种风俗自古就有。进别人家的时候,首先要撩毡门,跨过门槛进去。因为门槛是户家的象征。2.灶 火 的 忌讳 :蒙古人最尊重灶火,把它看得比什么都珍贵。来家作客的人,别说踩进灶火的木框里,就是木框本身也不能踩。前后出入的时候,要把袍襟撩起,生怕扫住灶火的木框。还忌讳向灶火洒水、吐痰、扔脏物。更忌讳向灶火伸腿,把腿伸到火撑上烤火。3.坠 绳 的 忌 讳 :蒙古人认为坠绳是保障蒙古包安宁、保存五畜福分的吉祥之物。没有坠绳的蒙古包不存在,没有坠绳就不能算蒙古包。出卖大畜的时候,要从鬃、尾、膝上拔一小撮毛拴在坠绳上,这就是要把牲畜的低福留在家里。出卖小畜的时候,女主人要用袍子的里襟擦它们的嘴,就是要把牲畜的低福留在里面的意思。坠绳是一种家户生存、五畜繁衍的吉祥物,所以非常珍贵,外来人不能用手去摸。
18、岁时节日的含义:概念:岁时节日,主要是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称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民俗活动,且以年度为周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地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蒙古族有很多传统节日,而且这些节日有鲜明的草原文化特色和群众集会性特点。根据蒙古族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年节性节日、生产性节日和宗教性节日三大类。
19、年节性节日及民俗
一、祭火神(祭灶)蒙古人有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祭火神的习俗。它们认为火是生命的起源、家族的希望、纯洁的化身,而且传说这天是成吉思汗夫妻拜火日,所以蒙古人这天要拜火祭灶。拜火祭灶以前,家家户户必须进行环境大扫除,还要清扫房屋灰尘,整理家内摆设,清洗衣物被褥,理发搞个人卫生。祭灶的一切事务必须在白天准备就绪,晚上星星出来后正式开始。二十三那天每家煮数个羊胸叉,熟后取出并简单剃去肉,把几个羊胸叉骨叠在一起用羊板油裹后上面放置茶、糖、红枣等食物和哈达,然后黄昏时祭灶。祭灶时家中男主人或长者高举盘中的羊胸叉骨;唱祭灶词,赞美火神并祈求保佑,其他家庭成员每人手捧盛有用肉汤、红枣、奶酪、奶油、白糖等制作的阿麻斯的木盘,频频磕头拜火。最后焚烧羊胸叉骨结束拜火仪式。然后进行萨察礼,用羊肉、阿麻斯、美酒、奶食的德吉祭祀天地祖先和神龛。而且把祭灶拜火的美食相互赠送品尝;并认为谁家的阿麻斯味道最美,说明来年他们家将兴旺发达。
二、春节的流变长城内外,漠南漠北,凡有蒙古人的地方,一律管正月叫白月,春节叫白节。白,就是“查干”,一种很单纯的颜色,在阳光下能幻化出七彩虹霓.白节白月在历史和地域的背景下,也折射过一些五光十色的内涵。
三、初一“踩福路” 大年初一开始,每家牧民的桌子上,都要摆上四个盘子:两盘是篦(bi)形馓(san)子,叠垛七层,上放糖果,这是吃盘。两盘是模子脱的圆饼,也是七层,顶上放两或四枚红枣,这是看盘。看盘看盘,顾名思义,就是准看不准吃的。大年初一,蒙古人讲究出门,名曰“踩福路”,是指按某个吉利方向,到附近亲朋好友家骑马拜年,开启一年出门行走的祥端,四、给牲畜过春节蒙古同胞是游牧民族,爱畜如子。正月里给人过春节的时候,也不忘给牲畜过新年。
五、用洗印水洗脸公章,以前叫印,是权力的象征.为官凭印,办事靠公章.“文化革命”中造反派夺权,抢的就是各单位的公章。或许跟这渊源有一定瓜葛吧,有的蒙古地方从前过春节要给印磕头,还要用洗印的水来洗脸呢!
六、小年祭七星每年正月初七夜,蒙古族牧民要祭北斗七星。因其礼节规格较小,故俗过小年。如果说春节祭灶是序幕,除夕是高潮,那么初七便是尾声了.
19、生产性节日及习俗:那达慕大会/“那达慕”为蒙古语“娱乐,游戏”的意思,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是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也是蒙古族人民欢乐的节日。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蒙古族是个尚武的民族。成吉思汗非常看重培养人的勇敢、机智、顽强,于是把骑马、射箭、摔跤统称为“男儿三艺”,作为士兵和民众素质训练的内容。在那达慕大会上,这“男儿三艺”也就成为民族体育的主要项目。一)起源: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二)三项: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项”的比赛——摔跤、赛马和射箭
(三)、奖励:最先到达的马就是万马之首,最后到达的马叫“全福”。一般取前五名或者前九名。拿到名次的马都有奖励,连小骑手一起叫到前台,一名次先后顺序排列,由祝颂人用鲜奶抹画,加以赞颂。同时绕场三周,以示炫耀。跑在最后的全福,因为把全部福气都收拢回来,也有赞颂和奖励。尤其是比赛二岁马的孩子,冠军和最后一名并排出场,享受同样待遇。最后一名小骑手的梢绳上拴一个煮熟的绵羊胃,赞颂时不说他跑得不快,而是找种种理由为他开脱,希望他下次夺冠。这个孩子人们称“巴音浩道德”
20、图腾崇拜/图腾是原始信仰之一。图腾作为原始信仰,世界各个民族在它发展的早期都存在过。蒙古族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在原始氏族时期有过自己的图腾和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蒙古先民解释氏族来源、维系氏族团结的宗教祭仪,而且随着各氏族、部族地域环境及社会生活的不同,所崇拜的对象也各式各样。据初步掌握的资料所知,蒙古人在远古有苍狼、白鹿、熊、芒牛、天鹅、海青(鹰)以及树木等的自然现象崇拜,这是神话的萌芽期。
21、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人类自身的崇拜。蒙古人自古有祭祀自己民族的祖先和家族祖先的习俗。1.成吉思汗崇拜(1)祭祀成吉思汗陵蒙古族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崇拜祖先、崇拜英雄色彩。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使蒙古民族正式形成,所以成吉思汗是蒙古人崇拜的蒙古民族祖先。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并南征和西征,建立了横跨欧亚两洲的帝国,为全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成吉思汗又是蒙古族崇敬的民族英雄。蒙古族祭奠成吉思汗的习俗,最早开始于窝阔台汗(成吉思汗三子)时代,到忽必烈汗时代正式颁发圣旨,规定祭奠先祖成吉思汗的各种祭礼,使之日臻完善。蒙古民族达尔扈特人承担守陵和祭祖职责,并世代相袭,成吉思汗陵的香火700多年延续不断,成为世界奇观。现今鄂尔多斯伊金霍洛的成吉思汗祭典,就是沿袭古代祭礼。成吉思汗陵的祭礼一般分为平日祭、月祭和季祭,都有固定的日期。祭品齐全,皆供整羊、圣酒和各种奶食品,并举行隆重祭奠仪式,其中每年阴历3月21日为春祭,祭祀规模最大、最隆重。各盟旗都派代表参加祭奠。各地蒙古人纷纷前往伊金霍洛成吉思汗陵奉祭。成吉思汗陵祭奠是蒙古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祖活动和群众性集会节日2)苏鲁锭祭祀 苏鲁锭是成吉思汗的军旗或军徽。蒙古民族最珍重的古代文物之一。珍藏于鄂尔多斯高原的成吉思汗陵园内。苏鲁锭是成吉思汗远征时所向披靡的旗徽,又是太平无事时的吉祥物。蒙古民族在长期的征战生活和狩猎游牧生活中,形成了尚武、崇敬英雄的风俗习惯。蒙古族在每年阴历3月17日,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祭祀标志成吉思汗军徽和军功的苏鲁锭。祭祀时,祭桌上摆放3只整羊,还有马奶酒、奶食、油撒子等供品。祭祀仪式有严格的程序,各地蒙古族群众纷纷前来参加祭祖活动,他们各自带着祭品,虔诚地叩拜苏鲁锭,借以表达对成吉思汗的敬仰,缅怀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同时大家集会,相互问候,具有节日气氛。2.哈萨尔:哈萨尔是成吉思汗的亲弟。此人力大无比,精于骑射。在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被称为哈布图.哈萨尔,全体蒙古人奉其为战神来崇拜。尤其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和属民,自古至今一直设堂进行祭祀。今天哈布图哈萨尔的祭祀堂位于包头市达茂旗悉尼宝力格苏木,每年进行五次祭祀。另外发生重大事件或出征时还要进行祭祀活动,因为哈萨尔是战神,所以一切祭祀活动都要严格的规章和纪律,除蒙古男子外,严禁其他人参加祭祀。另外,成吉思汗陵寝宫中有哈萨尔的灵柜,供人们祭祀。3.托雷/托雷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托雷不仅随父亲出征立下汗马功劳,而且依据蒙古族幼子继承父业而年长诸子分别外出自谋生计的习俗,成吉思汗生前分封诸子时,托雷留在父母身边,并继承了父亲所有在斡难河和图拉河的斡耳朵、牧地及军队。尤其托雷养育和培养了大蒙古国的蒙可汗、忽必烈汗、伊利汗国的建立者旭烈兀汗等伟大人物。因此托雷受到全体蒙古人的敬重和崇拜,历代设堂祭祀。现在托雷的祭祀地点在鄂尔多斯杭锦旗和鄂托克旗交界处的道劳胡都克(七口井)。
22、萨满教/ 古代的蒙古人最早信仰萨满教。萨满教的基本特征是自然万物都是有灵性和灵魂不灭的信念为思想基础。太阳、月亮、天空、大地、火、水、山、高峰、大树,都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萨满教的代表人物博,在人与神中间充当了中介者,脱了衣服是普通人,跳起萨满就变成神。根据狩猎、畜牧和农耕的不同洒满的衣服也有了不同的变化。但都很重,上面条条缕缕的垂挂了不少东西,据说是一百家的衣服碎条组成的。还有许多铜镜和其他装饰,分别代表着日月、十二月、三百六十五天等自然天象,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了天人合一的关系。蒙古族主要信仰萨满教,萨满们主要从事祭祀、驱邪、治病等巫术活动。蒙古人认为萨满是神在人间的使者,他们懂得巫术奥秘,有一种不可知的力量,人们的祭祀、祛病、诅咒、祈祷都离不开他。早期,蒙古部落的祭天、祭神等大的典礼,都有萨满主持,凡祭祀都要杀牲、为本氏族或部落祈福禳灾。蒙古人信仰萨满教,主要以崇拜偶像形式表现。每家每户都崇拜用石、木、铁、铜、毡等材料制作的人、动物、植物等各种偶像,认为这些偶像都是保护人畜安全的神、萨满的另一个重要职责是驱邪镇魔。哪家遇到不幸和灾难时,被认为是魔鬼作祟,请萨满来驱赶妖魔。这些萨满手执马鞭起舞,口中不停诅咒或手持刀叉,骑马追赶,认为这样魔鬼既可脱身。萨满还用巫术治病,认为人得病是神作祟或鬼作祟,萨满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请神或驱鬼方术。请神时,以唱歌跳舞形式达到娱神的目的,认为神高兴了病也就好了。驱鬼时,以大喊大叫,手持刃器或火把施展魔术达到驱鬼的目的,认为鬼跑了,病也好了。萨满治病,主要是用巫术去解除病人的精神负担,偶然的巧合当然也能治病。
23、喇嘛教(佛教)/喇嘛教主宰着蒙古人的精神生活和思想面貌,至今仍是在草原上流传的主要教派。1253年,忽必烈征讨西藏,从那里带回了八思巴喇嘛,等他为国师,这就是蒙古地方流行喇嘛教的开始。不过,当时仅限于上层,并没有在普通牧民中普及开来。蒙古族敬信黄教,实始于阿拉坦汗。阿拉坦汗是历史上继成吉思汗、忽必烈汗和达延汗之后,又一次振兴蒙古的一位杰出领袖。可以说没有阿拉坦汗,就没有蒙古地区的黄教。当时,阿拉坦汗已经占领了青海,进兵西藏,迫切需要一种精神力量帮他统治蒙藏地区。**三世代表的黄教刚刚兴起,受到红教势力的压迫,也需要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找到一个靠山,帮他推行和扩大黄教影响。正是在这种互相需要的情况下,1578年阴历5月15日,阿拉坦汗跟**三世进行了为期一年零两个月的会谈正是决定在蒙古地区推行黄教。(**这个称号,就是从那时叫出来的,**三世又往上追溯两代,把他的上世成为一世二世)他们下令废除萨满教,在蒙古地区一律推行黄教,梯度了一千名喇嘛,这就是草原上黄教喇嘛的开始。还许愿建立一座召庙,这就是现在呼和浩特市的大昭寺。黄教始于忽必烈,行于阿拉坦汗,盛于清朝。清朝皇帝为了统治蒙古地区,尽量夸大喇嘛的影响和权力。当了喇嘛的人,可以不服兵役,不应差纳税。凡是备了案的喇嘛,都可以从清政府那里得到一份钱粮。他们生活都有保障而且他们高于普通牧民。
24、自然崇拜:天崇拜,地崇拜,日月崇拜,星辰崇拜,山水崇拜,祭敖包,火崇拜,祭尚西
25、蒙古袍的特点:一是,蒙古袍具有适合马上生活的特点。蒙古袍保护骑马人的身体。二是,具有多种功能,白天穿着蒙古袍不仅遮挡和保护全身,而且能防止蚊虫的叮咬和动物的侵袭。晚上可当成被子盖,不仅保暖而且防止潮湿。三是,具有穿着方便迅速的特点。蒙古袍虽为长袍,但只是扣上前襟和腋下的两道扣子,即可完成了穿着过程。每当战争状态和夜间守护马群,蒙古包外发生紧急情况,牧人立即起身随身穿上盖在身上的蒙古袍,可夺门而出,显得特别方便。蒙古袍的这个特点正好符合了蒙古族历史上长期游牧和征战生活中经常出现紧急情况的要求和需要。
26、配饰种类:哈达(男女都有)1.蒙古刀和象牙筷2.牙签儿3.火镰4.鼻烟壶和鼻烟壶袋
5.烟袋和烟口袋6.银碗
7、弓箭
第二篇:蒙古歌曲歌词
1、我和草原有个约定—齐峰
1、总想看看你的笑脸总想听听你的声音
总想住住你的毡房总想举举你的酒樽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相约去寻找共同的根
如今踏上这归乡的路走进了阳光迎来了春
2、看到你笑脸如此纯真听到你声音如此动人
住在你毡房如此温暖尝到你奶酒如此甘醇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想约去祭拜心中的神
如念迈进这回家的门忍不住热泪激荡的心
3、我曾在远方把你眺望我曾在梦乡把你亲近
我曾默默为你祈祷我曾深深为你牵魂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相约去诉说思念的情
如今依偎在草原的怀抱就让这约定凝成永恒
噜^^噜^^
如今依偎在草原的怀抱就让这约定凝成永恒
就让这约定凝成永恒
2、黑小子—齐峰
1、亲爱的姑娘我喜欢你
看不看上我是你的事情 黑小子为你唱起情歌
喜不喜欢我是你的事情 亲爱的姑娘我喜欢你
看不看上我是你的事情 我为你带来了玫瑰花
收不收下它是你的事情
2、想成为你的心上人
相不相信我是你的事情 每天为生活忙碌着
心不心疼我是你的事情 想在我门前来迎接你
来不来看我是你的事情 想和你约定终身
嫁不嫁给我是你的事情
3、我祈求上苍保佑我爱不爱我是你的事情 想和你共渡一生
嫁不嫁给我是你的事情
想在我门前来迎接你
来不来看我是你的事情 想和你约定终身
嫁不嫁给我是你的事情
4、我祈求上苍保佑我爱不爱我是你的事情 想和你共渡一生
嫁不嫁给我是你的事情 嫁不嫁给我是你的事情
3、草原在哪里-齐峰
1、草原在哪里
草原在哪里
草原就在你的目光里 草原在哪里
草原在哪里
草原就在我的心底 草原在哪里
草原在哪里
草原就在你的生命里 草原在哪里 草原在哪里
草原就在我的梦里
草原儿女相聚在一起
草原就在我们的歌声里
今天在一起
明日又别离 草原草原祝福你 祝福你
2、草原在哪里
草原在哪里
草原就在你的生命里 草原在哪里 草原在哪里
草原就在我的梦里
草原儿女相聚在一起
草原就在我们的歌声里
今天在一起
明日又别离 草原草原祝福你 祝福你
4、马背上的骑手—德德玛
1、啦…啦啦…赶着白云走哟,追着太阳走
牧马的蒙古人都是好骑手 都是好骑手…马背上的颠簸,冷淡了温柔哟 马背上的沧桑,来不及回首 啊哈嘿……冷淡了温柔哟 啊哈嘿……来不及回首 马背上的歌声,蕴含着淡淡的忧愁 马背上的人生,穿越着激流
2、赶着白云走哟,追着太阳走
牧马的蒙古人都是好骑手 都是好骑手…… 马背上的真诚,赢得了朋友
马背上的较量,从没有对手 啊哈嘿……赢得了朋友 啊哈嘿……从没有对手 马背上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
马背上的蒙古人,老也不屈服 啦……啦啦……赶着白云走哟,追着太阳走 草原上的牧马人,都是好骑手 草原上的牧马人,都是好骑手 啦……啦啦……
5、阿尔斯楞的眼睛-德德玛
1、要说飞快的骏马哟
数我们草原的马群
要说勇敢的小伙子
数那放马的阿尔斯楞
啊他那驯马的本领啊
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他那深情的眼睛
印在了我的心
他那深情的眼睛 印在了我的心
2、要说飞快的骏马哟
数我们草原的马群
要说勤劳的小伙子
数那放马的阿尔斯楞
啊他那驯马的技术啊
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他那动人的眼睛
迷住了我的心
他那动人的眼睛 迷住了我的心
6、鸿雁—额尔古纳乐队
1、鸿雁天空上
队队排成行
江水长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悠扬
鸿雁向南方
飞过芦苇荡
天苍茫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天苍茫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2、鸿雁没归还
带上我的思念
歌声远琴声颤
草原上春意暖 鸿雁向苍天
天空有多遥远
酒喝干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酒喝干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今夜不醉不还
7、美丽的博尔塔拉
1、在那鲜花盛开的地方 在那牛羊成群的地方 有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 那就是我那可爱的家乡--美丽的博尔塔拉 啊哈嚯啦.....那就是我那可爱家乡美丽的博尔塔拉
2、在那阿拉套山环绕的地方 在那博尔塔拉河流淌的地方 有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 那就是我那可爱家乡--美丽的博尔塔拉 啊哈嚯啦....那就是我那可爱家乡美丽的博尔塔拉
8、草原迎宾曲—玛希
1、朋友啊,来自天涯各一方 路途遥遥可平安,今日欢歌在一堂哎呼,但愿情谊地久天长。远方的朋友啊请你留下,草原就是你温馨你家 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草原就是你温馨的家。
2、洁白的哈达是吉祥的彩云 千山万水伴你好运 浓香的奶酒是草原的甘霖,溶在你心田常滋润 远方的朋友啊请你留下,草原就是你温馨你家 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草原就是你温馨的家
3、马头琴啊,为你歌唱,圣洁的奶食请你品尝,蒙古包是温暖的毡房哎呼 犹如你在自己的故乡,远方的朋友啊请你留下,草原就是你温馨你家 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草原就是你温馨的家。
9、草原请你来—蒙克
1、那是谁的爱 重新被拾起 一首牧歌 留下多少传奇 苍狼和白鹿 一股英雄气 流动在草原滚烫的脉搏里
2、岁月里温热 记忆里熟悉 是谁打马而过匆匆来又去 风一样驰骋 花一样盛开 草原如瀚海 生命如潮汐 草原请你来 幸福千万里 醉倒是快乐 醒来是甜蜜 看过大草原 地阔天也高 从此心海坦荡荡 一望无际
3、岁月里温热 记忆里熟悉 是谁打马而过匆匆来又去 风一样驰骋 花一样盛开 草原如瀚海 生命如潮汐 草原请你来 风吹千万里 蓝的是天空 绿的是大地 汉子多豪爽 姑娘多美丽 醇香的马奶酒 杯杯都见底 草原请你来 风吹千万里 蓝的是天空 绿的是大地 汉子多豪爽 姑娘多美丽 醇香的马奶酒 杯杯都见底 啊哈嘿… 杯杯都见…底
10、草原恋-齐峰
1、草原哪草原啊 我可爱的家乡
马背呀 马背哟生命的摇篮 你用圣洁的乳汁把我哺育
你用深情的歌声为我催眠
那朝霞般的篝火 给了我无限的温暖
那白去似的绒毛为我抵挡多少风寒 不论我走到哪里 总听得见马头琴在歌唱 不论我离开你多远 总闻得到奶茶的香甜
2、牧场哪牧场啊 我智慧的源泉
马蹬啊 马蹬啊 我人生的起点 你用闪光的格言把我教诲
你用凶猛的风暴将我锤炼
那流沙般的岁月 给了我牧人的勤劳
那荆棘似的征程 赋予我骑手的勇敢 不论我走到哪里 总看得见你在举目遥望
不论我离开你多入 也忘不了你美好的心愿
啊哈哈嗬咿 啊哈哈嗬咿 咿哟嗬嗬
一、蒙语 两只小山羊
两只小山羊 爬山的呢
两个姑娘 招手的呢
我想过去呀 心跳的呢
不像过去吧 心想的呢
两只小山羊 爬山的呢
两个姑娘 招手的呢
我想过去吧 心跳的呢
不像过去吧
诶心想的呢
诶心想的呢
两只小山羊 吃草的呢
两个姑娘 在等我的呢
白天过去吧 有人看的呢
晚上过去吧 狗咬的呢
二、故乡情-马跃成
碧绿的草原铺向远方
天边浮现出座座白毡房
那里有童年七彩憧憬
那是我生长的可爱家乡
(蒙语)牛羊象珍珠洒在草原上
百花鲜艳托着白毡房 妈妈曾手捧纯洁的奶汁
送我离开了可爱的家乡
(蒙语)深情的歌声委婉悠扬
好似恋人诉说衷肠 真诚的思恋飞向远方
牵我回到了姑娘的身旁 朵朵白云飘在青山上
青山蜿蜒伸向远方
梦中映现出迷人的景色
带我回到了可爱的家乡
梦中映现出迷人的景色 带我回到了可爱的家…啊呼乡。
三、祝酒歌
金杯里斟满呦醇香的奶酒
赛里哎哇咚赛 嗨~~
朋友们
欢聚一堂
尽情干一杯
嗨~~ 赛里哎哇咚赛
(蒙语)阿勒疼尤拉混杜肝胆,阿斯哈入路么赛因,赛落日摆动赛,安达佑,他那日台干那日林素雅嘿,赛落日摆动赛!
嘎达梅林
1、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
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造反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2、北方飞来的大鸿雁啊
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造反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3、天上的鸿雁从南往北飞
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 反抗王爷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4、天上的鸿雁从北往南飞
是为了躲避北海的寒冷 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两座山—额尔古纳乐队
《两座山》这首歌曲改编自新疆蒙古民间歌曲短调《在那清凉的树荫下》,原歌歌词,翻译一首,意思大概如此: 在那清凉的树荫下 想和你一起吹吹风 所有的愉快和不愉快 都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阿黑图(蒙古语)—额尔古纳乐队
蒙古语歌词大意:
1、(美丽的长满爱草的山坡)(是马群生息的地方)(年迈的父母是我生命的活神仙)(沙丘上奔驰的是那斑碟马)(使我心疼的是爸爸妈妈)(骑上斑碟马要到哪里去)(要到长满爱草的山坡)(看看我的马群)
2、(美丽的长满爱草的山坡)(是马群生息的地方)(年迈的父母是我生命的活神仙)(沙丘上奔驰的是那斑碟马)(使我心疼的是爸爸妈妈)(骑上斑碟马要到哪里去)(要到长满爱草的山坡)(看看我的马群)(骑上黑骏马要到哪里去)(要到北边的山坡)(看看我的羊群)
带我去草原吧—额尔古纳乐队
1、跟我的心去趟草原吧 那里有会唱歌的河水 也有成群散步的牛羊 也是我梦中的家乡
跟我的爱去趟草原吧 那里有会飞的马群 还有朵朵流浪的白云 也是我感受真诚的梦乡
2、跟我的忧伤去趟草原吧 那里的琴声悠扬 微风吹过也慈祥 还有融化眼泪的酒香 我多想醉倒在 在这宽宽的草原上 让星星轻轻地吻 让蓝天 5 拥抱 我多想骑上一抹彩虹 为我的草原歌唱 好让我再次闻到那 草根的清香 带我去草原吧 带我去草原吧 带我去草原吧
那是我最向往最痴迷的地方 啊……啊……啊……那是我最向往最痴迷的地方
请到草原来—呼斯楞
古老琴弦,悠扬琴声,火红的安代
长风浩荡,大河澎湃,连绵的山脉 蔚蓝天空,绿色原野,满山花儿开
神奇土地,崭新风采,壮美的情怀 民族儿女,世世代代,永恒的热爱
奶酒飘香,哈达洁白,豪情飞天外 无论天南,无论地北,请到草原来
无限精彩,辽阔胸怀,都为你敞开
你看天上的大雁 排成一排排 它留恋草原的宽广,天空的自在快把欢乐的歌谣 尽情唱起来 来这舞的故乡 歌的海 请到草原来
民族儿女,世世代代,永恒的热爱
奶酒飘香,哈达洁白,豪情飞天外 无论天南,无论地北,请到草原来
无限精彩,辽阔胸怀,都为你敞开 你看天上的大雁 排成一排排
它留恋草原的宽广,天空的自在 快把欢乐的歌谣 尽情唱起来 来这舞的故乡 歌的海 请到草原来
你看天上的云朵 轻轻飘过来
它献出千万条哈达 千万朵洁白 来吧尊贵的客人 不要再等待
带上你的真情 你的爱 请到草原来
金杯银杯酒歌
1、金杯银杯斟满酒, 双手举过头, 炒米奶茶手扒肉, 今天喝个够..朋友 朋友 请你尝尝 这酒纯真 这酒绵厚 这酒绵厚
让我们肝胆 相照...共度春秋 在这富饶的草原上 共度春秋
2、金杯银杯斟满酒, 双手举过头,载歌 载舞庆佳节 今天喝个够..朋友 朋友 请你尝尝 这酒纯真 这酒绵厚 这酒绵厚
让我们心心相映 友谊长久 在这崭新的生活中友谊长久
让我们肝胆 相照...共度春秋 在这富饶的草原上 共度春秋 友谊长久
送亲歌
鸿雁展翅向南方,芳草低头躲秋凉;含泪告别阿爸阿妈,孩儿出嫁到远方。云雾缭绕在草原上,秋风吹来花凄凉;含泪告别众乡亲,孩儿出嫁到他乡。往日放牧在西山岗,东南草场花最香;家中的奶茶常醉人,阿爸阿妈情意长。骏马送我去远方,阿爸阿妈保安康;来世托生男儿身,终生陪伴在父老身旁。
我的母亲-降央卓玛
在那云雾迷茫的大地上 我从你怀里来到人间 在我那幼小的心灵里
你给我播下了人生地希望 当我举目望故乡 远处闪现着你地身影 当我看到大雁飞远方 我就想呼唤你 呼唤你我的母亲
在那阳光撒满地原野上 你把我当作自己的理想 在我那人生的旅途上 承受了人间的缄情和忧伤 当我举目望故乡 泪水中晃动着你的身影 当我看到大雁飞远方 我就想呼唤你 呼唤你我的母亲
啊..嘿..嘿啊......噢....嘿 啊..嘿..嘿噢......噢 啊..嘿..嘿噢......呼伦贝尔大草原--演唱:降央卓玛
我的心愿在天边 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 草原茫茫天地间 洁白的蒙古包撒落在河边 我的心爱在高山 高山深处是巍巍的大兴安 林海茫茫云雾间 矫健的雄鹰俯瞰着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 白云朵朵飘在飘在我心间 呼伦贝尔大草原 我的心爱我的思恋
蓝色的蒙古高原--歌手:降央卓玛
望不尽连绵的山川 蒙古包就象飞落的大雁 勒勒车赶着太阳游荡在天边 敖包美丽的神话守护着草原 啊 我蓝色的的蒙古高原 你给了我希望 从远古走到今天 你就像不灭的信念 把我的爱献给你 把我的祝福留给你 祝福留给你
轻轻牵走记忆的长线 漂泊的白云唤起我眷恋 梦里常出现故乡的容颜 阿妈亲切的背影仿佛在眼前 啊!我蓝色的的蒙古高原 你给了我希望 从远古走到今天 你就是不灭的信念 把我的爱献给你 把我的祝福留给你
草原情--演唱:降央卓玛
我虽然不会讲蒙古语,但我深深的爱着草原;我虽然不穿着蒙古袍,可我爱喝飘香的奶酒;朋友们!朋友们!欢迎你来家做客!朋友们!朋友们!看看我那家乡的草原!
我虽然不住那蒙古包,但我眷恋辽阔的牧场;我虽然不敢骑草原的骏马,可我爱听悠扬的马头琴;朋友们!朋友们!欢迎你来家做客!朋友们!朋友们!看看我那家乡的草原 朋友们!朋友们!欢迎你来家做客!朋友们!朋友们!看看我那家乡的草原~
第三篇:蒙古舞教案
蒙古舞硬腕组合
一、教学内容
1、蒙古族舞的各种手形、手位,基本动作等。2、蒙古族硬腕组合。
二、教学重点
1、连贯、准确、优美地完成动作,情绪表达恰当,准确把握舞蹈的风格与韵律。
2、自由创编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在活动中充分的感受美,体验美。
三、课时安排 6课时
四、教具准备 VCD 电视机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芭蕾基本手位
(三)、新授 1、导入
2、播放蒙古族人民生活的画面和一些蒙古族舞蹈片断,介绍蒙古族风土人情
4、学习基本动作
(一)基本手形
十指并拢,拇指与四指稍分开,五个指在一个平面内形板状掌形。
(二)基本手位
一位,双臂平行前伸于小腹前,手心向下。二位,双臂体前斜下举,手心向下。三位,双臂侧平举。
四位,双臂斜上举,手心向下。五位,双手左(右)胯侧按掌。六位,双臂肩侧屈手指触肩。
七位,双手握拳,拇指伸出叉腰,手背朝上。八位,双臂后被于体后按掌。
(三)基本脚位
1、自然位,脚跟并拢,脚尖分开60度。
2、基本位。
3、大八字位。
4、踏步位。5、组合学习a、教师师范
b、分步讲解动作要领 c、指导学生练习d、跟音乐表演
第四篇:蒙古小夜曲教案
《蒙古小夜曲》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与本课四种打击乐器相仿的简易节奏乐器并参与演奏,体验探索与创造的愉悦。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优美悦耳的声音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用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为其伴奏,体验歌曲的意境。
3.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蛙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教学难点: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方法:听唱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模仿——探索——参与——表现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打击乐器若干(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
教学设想:
学唱这首歌的难点是让学生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在聆听范唱前,教师可以讲故事的形式,边讲边唱,以启发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唱歌曲时,要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边唱边想象,边唱边用打击乐器(包括自制的)伴奏,进入音乐情境,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主,逐步树立学生在群体中的表现自我能力。
一、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乘坐去往蒙古大草原的客车,我是今天的导游,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快乐之行吧!
首先大家看到的是蒙古大草原,这里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牛羊一群群,这里的人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住的房子,叫蒙古包,他们出行主要依靠的是骑马,所以蒙古族又叫“马背上的民族”。
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看他们来迎接我们了,他们手里捧着洁白的哈达,端起酒杯,这是献给客人最好的礼物,这里的人民个个能歌善舞,拉起他们最喜爱的马头琴,看那边,正在给我们表演摔跤,这也是欢迎我们的一种仪式。
2、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在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上,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群群羊儿自由自在的吃草、远处牧民的蒙古包结实、漂亮、牧羊姑娘穿着迷人的衣裙,挥动着鞭儿,轻轻打在小羊的身上„„太阳快下山了,牧羊姑娘敲打着竹棒,呼唤小羊赶快回家(教师边击舞板边唱第一乐句)。
小羊儿跟着妈妈跑过来,还洒下了一路的铃铛声(教师边摇串铃边唱第二乐句)。天慢慢黑了,星星亮了,小青蛙也鼓着肚子唱起了歌(教师边奏蛙鸣筒边唱第三乐句)。这时候,牧羊姑娘也为小羊点燃了一盏灯,并且告诉小羊说:我把灯火点着啦(教师边轻轻敲击三角铁,边唱第四乐句,并减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蒙古小夜曲》,教师板书课题。2.认识打击乐器
同学们刚才听得很认真,有谁认识老师手里的乐器?(课件出示图片认识乐器)。
依次让学生听辨蛙鸣筒、串铃、三角铁、舞板等乐器的音色,并认识其形状,掌握其不同的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是牧羊姑娘组、小羊组、青蛙组、灯火组,依次用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或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二、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
教师:听一听牧羊姑娘是怎样用歌声来讲述这个美丽的故事的。
(听录音范唱)
歌曲听完了,你听到什么了? 分析歌词,太阳快要落山了,牧羊姑娘赶着一群羊儿要回家,星星亮起来了,牧羊姑娘点着了灯火,告诉小羊不要害怕。
2、再次聆听,并画出旋律线 让我们再来听一次歌曲,同学们要拿起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根据旋律的高低画出旋律线。(师板书旋律线)
教师:对,音乐可以带领我们翻山越岭、上下台阶 教师:像什么?(旋律山)教师:大家再看一下这些山峰有什么特点?
3、律动表现旋律
教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随音乐用动作来表现这些旋律吧。(带领学生随乐做律动)
教师:让我们再听一遍乐曲,用动作将它表现出来。
4、找出这首歌曲里面出现的音符有哪些?并总结特点:整首歌曲都围绕
这一条旋律变换节奏
5、分组演唱歌曲:
教师:让我们也用歌声来唱这美丽的故事吧。学生有表情地接龙演唱歌曲。(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唱一句,理解歌词并简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编曲,并按节奏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拍手)
6、学生齐唱歌曲,加入乐器伴奏。
三、挑战自我(练习最后一个乐句的合唱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好听的蒙古族民歌,大家已经唱的很好,又给歌曲加了伴奏,可是老师还是不满足,想把这首歌变得更好听,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让它变变变吗?看这里,将学生分组,学习二声部时,牧羊姑娘和妹妹一起点燃灯火,理解旋律的走向,教学时强调学生表情和声音。
四、综合表演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蒙古大草原之行即将结束,让我们伴随美妙的歌声和优美动听的乐器伴奏和蒙古大草原说再见,小朋友们再见。
第五篇:《蒙古小夜曲》教案
《蒙古小夜曲》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蛙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2.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与本课四种打击乐器相仿的简易节奏乐器并参与演奏,体验探索与创造的愉悦。
3.能用优美悦耳的声音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用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为其伴奏。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教学难点: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的意境。教学方法:听唱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若干(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
学具准备:
1.两块竹板或两把竹筷子2.一串废弃的钥匙或啤酒瓶盖 3.一把梳子或带波纹的尺子4.两把铁勺或两根铁筷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老师在琴上弹一串小音符,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它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情景?(教师刮奏下行音阶)
学生:像滑滑梯,还像下楼梯。
教师:现在,老师请你把你的凳子当做滑梯,伴随着老师的演奏,咱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好不好?但有一点,千万别让你的滑梯发出声音来。准备——听音乐!(教师再次刮奏下行音阶,学生参与表演)
教师:好,别动!接着再听一段旋律,听听它又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情境?把你想到的跟随老师的演奏表现出来,好不好?(学生随乐慢慢起来)
教师:老师弹得越来越高,越来越慢,说明我在干什么?
/ 6
学生:爬山。
二、熟悉歌曲旋律
1.初听旋律,并画出旋律线
教师:对,音乐可以带领我们翻山越岭、上下台阶。现在,老师放一段乐曲,在听的时候,老师会将乐曲的旋律线画出来,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画,好吗?
教师:像什么?(旋律山)2.律动表现旋律
教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随音乐用动作来表现这些旋律吧。(带领学生随乐做律动)教师:让我们再听一遍乐曲,用动作将它表现出来。3.模唱旋律
⑴用lü模仿牧羊女的笛声。⑵用lu模仿牧马大叔的马头琴声。
4.视唱旋律,教师做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唱歌谱并逐句做渐强与渐弱处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蛙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2.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与本课四种打击乐器相仿的简易节奏乐器并参与演奏,体验探索与创造的愉悦。
3.能用优美悦耳的声音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用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为其伴奏。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教学难点: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的意境。教学方法:听唱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若干(舞板、串铃、蛙鸣筒、2 / 6
三角铁)
学具准备:
1.两块竹板或两把竹筷子2.一串废弃的钥匙或啤酒瓶盖 3.一把梳子或带波纹的尺子4.两把铁勺或两根铁筷子 教学过程:
一、魔法师的袋子——认识四种打击乐器 1.听一听
教师:今天,老师借来了魔法师的袋子,请同学们仔细听,这是什么乐器在响?它的声音像什么?(依次让学生听辨蛙鸣筒、串铃、三角铁、舞板等乐器的音色,并认识其形状,掌握其不同的演奏方法)
2.敲一敲
教师:你能用你身边的东西模仿这些声音吗?(鼓励学生用自己手里的自制乐器模仿上述乐器的声音)
二、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在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上,蓝天、白云、蒙古包„„牧羊姑娘穿着洁白的衣裙,挥动着鞭儿,轻轻打在小羊的身上„„太阳快下山了,牧羊姑娘敲打着竹棒,呼唤小羊赶快回家(教师边击舞板边唱第一乐句)。小羊儿跟着妈妈跑过来,还洒下了一路的铃铛声(教师边摇串铃边唱第二乐句)。天慢慢黑了,星星亮了,小青蛙也鼓着肚子唱起了歌(教师边奏蛙鸣筒边唱第三乐句)。这时候,牧羊姑娘也为小羊点燃了一盏灯,并且告诉小羊说(教师边轻轻敲击三角铁,边唱第四乐句,并减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蛙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2.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与本课四种打击乐器相仿的简易节奏乐器并参与演奏,体验探索与创造的愉悦。
/ 6
3.能用优美悦耳的声音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用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为其伴奏。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教学难点: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的意境。教学方法:听唱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若干(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
学具准备:
1.两块竹板或两把竹筷子2.一串废弃的钥匙或啤酒瓶盖 3.一把梳子或带波纹的尺子4.两把铁勺或两根铁筷子 教学过程:
1.讲故事——按节奏读歌词
教师:让我们把这么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吧。(指导学生轻声高声位且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并按节奏拍手,注意每句的渐强与减弱)
2.唱歌词 ⑴听录音范唱
教师:听一听牧羊姑娘是怎样用歌声来讲述这个美丽的故事的。(听录音范唱)
⑵分角色演唱歌曲:
教师:让我们也用歌声来唱这美丽的故事吧。(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唱一句,并按节奏拍手为歌曲伴奏)
⑶学生有表情地接龙演唱歌曲。⑷学生齐唱歌曲
⑸为歌曲伴奏: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是牧羊姑娘组、小羊组、青蛙组、灯火组,依次用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或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小结,下课。
教师:今天我们学唱的这首歌名是什么?(《蒙古小夜曲》)谁知道“夜曲”指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 6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2)、能够配合歌词、歌曲用身体做动作。3)、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4)、能够运用线条记录声音或音乐。教学重点: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能够配合歌词、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教学难点:能随三拍子的音乐节奏,用动作或拍击物体做出比较正确的反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设疑激趣:
老师今天要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啊?
1、猜一猜,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圈)(月亮、太阳、月饼、电灯、妈妈的笑脸„„)
2、模仿说话: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你能根据这幅图,照老师的样子说一句话吗?
师:X — XX | X — X | X — XX | X — — || 天 上的 月 亮 像 盏 灯 妈 妈的 笑 脸 像 明 月 学生根据图展开想像,说出几句类似的话。
3、听音画线:
孩子们说得真好,老师要亮出第三把宝刀了:刚才我说的话,有的声音长,有的声音短,你能把这些长长短短的声音用线条画出来吗?
(老师慢慢念,同学们用手在空中画,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画。)
X — XX | X — X | X — XX | X — — || 天 上的 月 亮 像 盏 灯
/ 6
妈 妈的 笑 脸 像 明 月 师生一起读一遍,边读边画。
注意,现在我把说变成唱了!你也会画吗?咱们试试!(老师唱,学生用手在空中画)
l 3 — 5 5 | 3 — 2 | 1 — 2 3 | 6 — — | 天 上的 月 亮 像 盏 灯,l 6 — 5 | 3 — 2 3 | 1 — — |1 — — | 地 上 亮 堂 堂。
谁能够把这条曲子唱出来?我们用线来指挥他唱。还有谁想唱一唱? 进一步提高要求:能不能边唱边画?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