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题

时间:2019-05-15 04:4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名词解释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名词解释题》。

第一篇:名词解释题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字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文学研究会

(1)1921年,矛盾等人创立,有鲁迅、周作人冰心等成员,提倡现实主义文学,反对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1)中国现代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成立于1921年1月。

(2)主要成员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周作人、郑振铎、朱自清、冰心、许地山、王统照、庐隐、老舍等。(3)主张文学为人生。(4)倾向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第三种人”

指30年代初的苏汶。文艺主张有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倾向。左联曾和他展开论辩,批评了他的文艺倾向。通过论辩,左联也检讨了理论上和策略上“左”的错误。

3.文协

文协是文艺家协会简称,系全球作家、诗人以及书法、美术、摄影、戏剧、音乐、影视、收藏、鉴赏等艺术家或相关团体组成的,集文艺研究、交流、传播于一体的组织。

4.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5.延安文艺座谈会

(1)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1942年5月,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解放区文学的主流是好的,但作家队伍的思想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克服错误缺点,使文艺于民族解放战争以更大助力,在延安召开此会。(2)会上,毛泽东作了“引言”和“结论”的两次发言,合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精辟论述了如何服务的问题,强调作家要到群众斗争中去汲取创作源泉,改造世界观。(3)延安文艺座谈会对新文艺尤其是解放区文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6.新月诗派

(1)新月诗派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陈梦家等等。(2)1926年,新月社诗人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闻一多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新诗“三美”的格律诗理论主张,新月诗人在《诗镌》上发展格律诗创作,称为“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对新诗发展有积极作用。1931年,徐志摩等又创办《诗刊》,是年,陈梦家编《新月诗选》,收18人的诗,展未了新月诗派阵营及诗作成就。

7.“好一记鞭子”是抗战时期在国统区相当流行的三出小戏,即<三江好><最后一记><放下你的鞭子>,系田汉作品。

8.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在清末以来的文学改良思潮中,中国文学萌发了现代的观念,但这种处于萌芽状态的观念并没随时间的推移而引发中国文学的根本性变革。世纪初年社会政治的动荡不安不仅没使文学改良的观念性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创作实绩,而且使主张改良变革的文学阵营产生分化,使初见端倪的变革风尚偏离向前发展的轨道。因此,继续推动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促使其在晚清以来改良变革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这一重任或机遇,历史地落到了更为年轻、更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身上以胡适、陈独秀、周氏兄弟、郭沫若等一大批更具有现代思想观念的知识分子成了推动这一历史性进程的主要力量。他们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高张起文学革命的大旗,用更为成熟、更为系统完备的现代理论观念涤荡传统的尘垢,取代文学的主潮;他们用具备充分现代形态的创作实绩宣告了自晚清以来中国文学断裂期的结束,宣告中国现代新文学的诞生,宣告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形成。

9.湖畔诗社

(1)湖畔诗社是“五四”文学革命后出现的新诗团体。(2)主要成员为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人。

(3)具有浪漫抒情倾向,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出版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等。

10.第一次文代会

(1)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2)这是一个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3)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11.乡土小说

在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12.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及时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民俗风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白朗、端木蕻良、李辉英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13.语丝社

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1924年11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14.中国诗歌会

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的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立,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等。出版会刊《新诗歌》,除上海总会外,还在北平、广州、湖州等地建立了分会,各自出版诗歌刊物。在诗的内容方面提出“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在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这是一个自觉地与无产阶级取同一步调,以大众化为创作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36.三大主义

三大主义: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公开亮出文学革命的大旗,又把文学革命与政治革命联系起来,明确地提出“三大主义”的革命口号,即: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37.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代表诗人: 杭约赫 辛笛 陈敬容 郑敏 唐祈 唐湜 杜运燮 穆旦 袁可嘉

36.象征诗派

(1)中国现代的象征诗派,是指“五四”文学革命后以李金发 为代表的新诗流派。李金发在这时期连续推出三本象征诗集,以象 征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感觉、情绪。(2)

(2)同时,后期创造社穆木天、王独清、时也致力于象征诗创作,各自出版象征诗集。(2)

37.论语派(1)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现代散文流派,以创办 《论语》半月刊而得名,尚有《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主要 人物是林语堂。(2)(2)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小品。(2)

36.南国社

(1)南国社是20年代初成立的话剧团体。1分

(2)田汉先后创办《南 国》半月刊、《南国特刊》和南国艺术学院等。1分

(3)开展话剧运动主要 在1928年至1929年,公演两期四次,全部演出田汉创作的剧本。1分(4)是一个以浪漫主义倾向和感伤情调为其鲜明风格的话剧团体。1分

37.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成立于上海,1936 年因形势变化而解散。左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组 织,先后出版刊物《北斗》、《萌芽》等十几种。1分(2)左联的主要成员有 鲁迅、茅盾、夏衍、田汉、丁玲、张天翼等。1分

(3)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 命文学运动的发展,突破了国民党的文化“固剿”,创作了《子夜》 等优秀作品,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也存在 “左”的倾向。2分

36.新感觉派

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流派。(1分)代表作家有穆时英、刘呐鸥、施垫存等。(1分)中国新感觉派受20世纪20年代日本新感觉派等外国 现代派的影响。新感觉派小说的内容多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 是对畸形病态生活的描写,以快速的节奏和多变的画面表现现代都市光怪陆离的生 活,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在形式技巧上花样翻新,但部分作品存在悲观颓废倾 向.(2分)

37.九叶诗派

是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1 分)主要成员有穆旦、辛笛、陈敬容、杜运爱、郑敏等9人。(1分)九叶诗派的 特点是:既忠于时代和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较多吸收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 的表现手法c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在他们的诗里得到较好的结合。(2分)

36.学衡派

是“五四”时期封建复古主义思潮之一,1922年1月,吴宓主编的《学横》杂志创刊于南京,主要撰稿人又梅光迪等,以“讲究学术,阐求真理,融化新知”等为标榜,称为学衡派。

37.七月诗派

是20世纪30、40年代,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如绿源、阿垅、曾卓、牛汉等。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被称为“七月诗派”。

36.语丝社 ①成立于1924年;②以创办《语丝》而得名:③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等。

37.“汉园三诗人”:

①三诗人指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②以出版三人诗合集《汉园集》而得名。

36.“雷电颂”

是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屈原》中的一段台词。通过这段台词表达了屈原被诬陷后,希望自己的生命与自然同化,要把一切黑暗都烧毁的理想,也是屈原光明、正义、力量化身的表现。

37.京派

是指30年代身居带衰颓意味的都市,又侵染经院学风,文化心态宽容的一个带隐逸其的文学群体。他们功利意识单薄而艺术独立意识深厚。冯文斌、凌淑华、沈从文、萧乾等是该群体的主要作家,其作品侧重探讨人生与人性,注重于道德与文化的纯正和乡野的诗意表现。

36.孤岛文学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

37.《日出》

《日出》是曹禺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剧本的主题鲜明,即批判那“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日出”是象征,寓意不公平不合理的黑暗社会应当被光明的社会所代替。陈白露是剧中一个具有多重复杂性格的悲剧角色。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36.未名社

〈1〉是鲁迅发起和领导的新文学社团。〈1分〉

〈2〉未名社成员除鲁迅外,还有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芫、曹靖华。〈3〉是一个着重于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的社团。(1分〉

37.《金锁记》(1)张爱玲的中篇小说。〈2分)2〉内容写曹七巧嫁到姜公馆,用自己的青春作为抵押,终于得到一笔遗产。〈1分〉(3)黄金枷锁扭曲了曹七巧的人性,使她成为一个变态女人。(1分)

26.民众戏剧社

26.①民众戏剧社是新文学初期重要的戏剧社团1921年成立创办了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 ②主要成员有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锋、陈大悲等; ③提倡写实的社会剧和爱美剧。

27.《小二黑结婚》

①四十年代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 ②写解放区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的自由恋爱故事: ③创造了一种新的评书体的小说形 式。

28.“反思小说”

①出现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②代表作品有茹志鹊的《剪辑错了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等.③对解放以来特别是五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极左路线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带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

36.《尝试集》

《尝试集》是新文学运动期间第一篇以白话写成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小说,1920年出版,共三编。第一编大多是脱胎于旧诗词的作品,第二、三编在运用自由诗体和音韵节奏的改革等方面作了尝试,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作品或诅咒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旧礼教的虚伪,或表现个性解放和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劳工神圣。胡适无疑是第一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37.“文协”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全国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文协”还提出了“文章入伍”的口号,对鼓励作家深入现实生和实际斗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贯通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唯一的刊物,它对推进抗战文艺运动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繁荣,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26.湖畔诗社

现代文学社团。1922年 3月在浙江杭州成立。成员为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4人。稍后,有魏金枝、谢旦如(澹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后来就把这一文学社团的创作风格称为湖畔诗派。

27.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是中华民国近代一个文学流派,诞生于大日本帝国侵华扶持建立东北的满洲国时期,东北的作家,不承认从中华民国分裂出去的满洲国,同时又不堪日本人的压迫和蹂躏,流亡河北、河南等中原地区,其作品主要表达国土沦丧、生灵涂炭的亡国之痛,闪现出爱国主义和抗日精神。

28.《白毛女》 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歌剧、电影故事片、京剧、舞剧。故事情节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歌剧题材,改写成电影故事片、京剧、舞剧。

36.“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如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被称为“七月诗派。”

37.第一次文代会

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在人民解放军向南方各省势如破竹的进军声中,在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华民族历史即将揭开光辉一页的日子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这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历史的结束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历史的开始。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26.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2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包括5月2日所作引言和5月23日所作结论两部分,1943年10月19日在延安《解放日报》正式发表,1953年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28.“寻根小说”

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36.《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包括5月2日所作引言和5月23日所作结论两部分,1943年10月19日在延安《解放日报》正式发表,1953年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许多作家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在塑造工农兵形象和反映伟大的革命斗争方面获得了新成就,在文学的民族化、群众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出现了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阮章竞的《漳河水》,孙犁的《荷花淀》等作品。

37.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九叶诗派在文学观念上首先主张的就是“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他们既反对逃避现实的伪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利论,而企图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因此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6.左联

左联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2 分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为主要领导成员.其主要刊物有《萌芽月刊》、等。

37.信天游

又称“顺天游”,流传在陕北晋绥一带2 分其特点,一是两行一首,裹达一层意思.二是首句惯用比兴手法

36.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是20世纪20年代前期出现的一个小说流派,或者说是这时期的一种创作现象,其代表作 家有蹇先艾\鲁彦、徐钦文等。其共同特征是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村镇为背景,以回忆和描写乡村生活为题材,揭示农民苦难命运,表现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37.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又萧军、萧红、端木蕻良、骆宾基等。“九一八”以后,东北沦陷,这群富 有感情的年轻作家相继流亡到关内。他们带着故土沦陷、河山破碎的悲愤,描绘黑土地上的苦难的挣扎和觉醒、奋 起,组成一幅苍凉沉郁的关外地域史诗,作品有浓烈的乡土气息。

36.“雨巷诗人”

①指诗人戴望舒。②以其代表诗作《雨巷》而得名。

37.《包身工》 《包身工》。30年代报告文学的代表作。作者夏衍。内容揭露控诉日本资本家残酷压榨中国女工的罪行。

36.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流派。(1分)代表作家有穆时英、刘呐鸥、施垫存等。(1分)中国新感觉派受20世纪20年代日本新感觉派等外国 现代派的影响。新感觉派小说的内容多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 是对畸形病态生活的描写,以快速的节奏和多变的画面表现现代都市光怪陆离的生 活,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在形式技巧上花样翻新,但部分作品存在悲观颓废倾 向.(2分)37.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1 分)主要成员有穆旦、辛笛、陈敬容、杜运爱、郑敏等9人。(1分)九叶诗派的 特点是:既忠于时代和现实,又忠于艺术创造,较多吸收西方象征诗派、现代诗派 的表现手法c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在他们的诗里得到较好的结合。(2分)

36.未名社

未名社现代文学团体。1925年8月成立于北京。由鲁迅发起,成员为鲁迅、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台静农、曹靖华6人。后王菁士、李何林曾一度参加过该社工作。“未名”,是“还未想定名目”的意思。其时鲁迅正为北京北新书局编辑专收译文的《未名丛刊》,遂以“未名”为社名,丛刊改归该社发行。后该社又编辑出版《未名新集》,专收社员创作。

37.《金锁记》

《金锁记》,张爱玲1943年所作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像疯子一样被折磨了30年,在欲望的压迫下,形成了病态的性格,葬送儿女的幸福。“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第二篇:名词解释题

启发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过度学习:是指所学材料达到刚刚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教科书:根据学科教学要求编写的供教学使用的正式课本。一般由国家或地方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审定。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又称课本、教材。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人格: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产婆术:是指古希腊苏格拉底关于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通过双方的交谈,在问答过程中,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知识。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再认或回忆: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叫做再认,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重现叫做回忆。

再认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现象。

回忆是指把过去曾经经历而当前并非作用于我们的事物,在头脑中得其映象自行呈现出来的记忆过程。

教育法规 :是调整教育活动和教育行政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主要指有关教育的专门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也包含其他法规中调整有关教育的各种法律关系的规范性条文。

班级的目标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对培养什么样的班集体的预定,即班集体发展的具体规格。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是成功管理班级的开端,也是班级目标管理成败的关键。目标越明确、恰当,管理就越有方向和动力;反之,班级管理就带有盲目性,工作会陷于紊乱。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利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概念同化:是指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认为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上位学习: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实际情境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变化。

数学基本能力:基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表达、交流、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庭辩式评课法:是指改变以往评课中听课者评、授课者听的模式,让授课者在课后解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针对听课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从而促进听课者和授课者之间交流的一种评课方式。教学案例: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教学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 体态语言评价: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是教师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过程的过程。

发展性学生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只是甄别和评比,注重过程,评价目标、内容、方法多元,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体现评价过程的开放、平等、民主、协商等特点,以学生素质的全面高为最终目的的评价。

课后备课:指教师在上完课后或观摩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出现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最终形成较为成功的教案。

数学日记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学习数学的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记数学日记不断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形式来探索知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档案袋评价又称为档案袋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用代表性事实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质的评价方法。成长记录袋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综合比较法:综合比较法是指在评课过程中教师不是就课论课,也不是就一堂课进行评价,而是将几堂课放在一起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和评价,从而更清晰地看出每一节课的优缺点和特色所在。

数学思考评价通过课堂观察量表等手段,对学生思考的广度、深度、灵活度进行客观评价,促进学生思维水平提升。

教学后记: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针对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结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即为教学后记

激励性作业评价: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不仅起到了点评学生作业的作用,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指点他们努力的方向等。

教师的“大气” 教师的“大气”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那种大家风范,那种充满自信、运筹帷幄、不急不躁、不拘小节的教学素质,那种能够自觉跳出单纯传授知识范畴而站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来反思教学的功底和底蕴。

商榷性评语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直接予以更正,有时则不是直接更正,而是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去更正。

延迟评价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优等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评价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做之后,再进行评判。

教学评价: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查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课堂教学要素评价法:所谓要素评价法就是以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要素为支撑点,对整节课进行整体衡量的评价方式。

数学学习评价: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学生在数学知识、使用数学的能力和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证据,并根据这些证据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或某个课程教学计划做出结论的过程。

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内容及进程进行的价值判断。课程可以在三种意义上加以理解:

1、学校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和;

2、指某一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或英语,对某一具体学科课程的评价是我国中小学最常使用的;

3、对课程教育活动的评价。分项作业评价:所谓分项作业评价是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作业,从双基、书写、创新意识等方面采取分项评价的一种批改策略。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

口头型考试评价:是一种以口头形式进行评价的考试方法,一般用于小学一、二年级,受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用口头回答的形式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教学诊断:在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从教学问题入手,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深入剖析,找出“病因”,分析“病理”,进而“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自我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能力发展的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

体态语言评价: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面向教师未来发展的期望性评价,它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取向,具有发展的自主性和超前性,具有评价结果的多元认同性,具有可持续进取的开放性,是促进教师不断完善的引导性评价。

课堂即兴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交往行为给予及时、合理的、激励的评价。

合作型考试评价:是新课程中出现的最新颖的一种考试评价方式。它要求几位学生合作完成一件作品或一个项目。然后,教师对具体的作品或完成的项目结果首先进行量分或等级评价,这种量分或等第是合作的学生共同分享的。其次,由合作的学生再相互对每个人分工完成的情感、态度和质量进行量分或等级评价,这种量分或等第是有差异的。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合作情况和水平进行量分或等级评价,这种量分或等第又是合作的学生共同分享的。把三部分量分或等第用一定的权重和形式合成,便成为每个学生在这次合作型考试评价中的最终得分或等第。这样的考试评价更注重考核的是学生分工合作的过程、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第三篇:名词解释题

第1页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经济 1.2.教育 1.3.教育投资 1.4.教育经济效率 1.5.教育经济效益 3.1.人力资本

3.2.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 4.1.教育的需求 4.2.教育的社会需求 4.3.教育的个人需求 4.4.教育的供给 4.5.教育的单位成本 5.1.知识经济 5.2.数码或数据 5.3.信息 5.4.知识 5.5.创新

5.6.教育组织形式现代化和教育方法现代化 6.1.产业

6.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6.3.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 6.4.劳动力的形态 6.5.劳动力 6.6.教育资源分配 6.7.教育体制 7.1.教育结构 7.2.教育类别结构 7.3.禅传结构

7.4.教育形式结构 7.5.教育布局

7.6.经济结构

7.7.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7.8.合理的教育结构 8.1.教育投资 8.2.智力投资 8.3.企业教育投资 8.4.职工教育投资

9.1.教育投资比例指标 9.2.受益与能力原则 9.3.测推法

9.4.教育投资分配结构 9.5.教育人口平均教育投资 10.1.义务教育 10.2.义务教育投资 10.3.教育投资分配结构 10.4.教育投资主体 10.5.投资主体国家化 11.1.教育经费 11.2.教育成本

11.3.教育个人成本 11.4.教育个人直接成本 11.5.教育部门成本 11.6.教育单项成本

12.1.微观教育投资利用效率 12.2.教育资源占用 12.3.教育资源消耗

12.4.学校材料、低值易耗品 12.5.知识转化滞后期 13.1.教育资源的整体性 13.2.教育资源的不可分性 13.3.教育资源使用的适当性 14.1.教育经济效益

14.2.教育经济效益最终表现形式 14.3.教育收益率 14.4.劳动简化比 14.5.劳动简化法 15.1.教师劳动的效率 15.2.师资结构 15.3.师资优化组合 15.4.市场配置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经济:教育经济学研究中所使用的“经济”概念,涉及3种解释:一是指社会生产方式运动,二是指物质资料生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和消费,三是把“经济”理解为节约。

1.2.教育:一般意义上来说,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1.3.教育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

1.4.教育经济效率: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1.5.教育经济效益: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或者通俗地说: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入加以比较,所得的国民收入抵偿教育投资的余额。3.1.人力资本: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3.2.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人们对于经济

条件的变化、更新所作出的反映及其效率,即人们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重新考虑合理分配自己的各种资源,如财产、劳动、金钱及时间等。这种能力的取得与提高,主要是由于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的作用。4.1.教育的需求: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4.2.教育的社会需求: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4.3.教育的个人需求: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4.4.教育的供给: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

4.5.教育的单位成本:指生均成本,即培养一名某级某类学生所花费的全部开支。5.1.知识经济: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或“人类正在步入一个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的经济时代”。

5.2.数码或数据:各种各样未经组织起来的数字、词语、声音和图像的信号。5.3.信息:按照一定意义组合起来的数据。5.4.知识:可以被人们认识、掌握和运用的有价值的信息。5.5.创新:指企业家要不断实行对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新的组织。

5.6.教育组织形式现代化和教育方法现代化:指不仅要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发展电化教育之类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而且还要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不断改革教育组织形式和方法。

6.1.产业:属于微观经济细胞(企业)与宏观经济单位(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文化、教育等各行各业的总称。

6.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创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3.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提高体力劳动力的智力水平,把非熟练的劳动力训练为熟练的劳动力。

6.4.劳动力的形态:指劳动力所从事的劳动,是以体力形态为主,还是以脑力形态为主;是从事简单劳动,还是从事复杂劳动;是从事一般性劳动,还是从事专门性劳动。6.5.劳动力:存在于人体内,每当人们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6.6.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间合理有效的分配。6.7.教育体制:国家或社会组织与管理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制度的总称。

7.1.教育结构: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中各种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7.2.教育类别结构:也称教育专业结构,是指各类教育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总人数的比例,以及各类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7.3.禅传结构: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各级师范教育的相互比例关系。

7.4.教育形式结构:包括远距离教育和近距离教育。主要指整个教育系统各种办学形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形式之间的比例。

7.5.教育布局:主要指正规学校地区分布结构要合理协调。7.6.经济结构:国民经济总系统中各子系统、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具体说是指国民经济的各种成分、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构成、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7.7.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国民收入分配按其最终使用性质划分的积累资金与消费资金的比重及其内部构成,还包括按社会各阶层及社会集团划分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即它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7.8.合理的教育结构:主要包含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意思:一是教育的类别与专业设置以及类与类、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要与社会经济部门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及其比例关系相适应;二是教育的级别结构、教育程度结构以及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要与社会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及其比例关系相适应。

8.1.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

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说是14.5.劳动简化法:根据马克思关于少量复杂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劳动等于多语简单劳动的理论,确定劳动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

8.2.智力投资:用于开发和提高人的智力的一切投资,主要包括用于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和娱乐活动等方面的投资。

8.3.企业教育投资:企业用于智力开发,提高职工文化、技术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教育投资。

8.4.职工教育投资:也称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简化比(简化系数)按照一定的数量关系,将复杂劳动量化简为简单劳动量,计算出}

简化后的劳动总量中有多少是教育因素而增加的劳动量,进而求出增加的劳动量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15.1.教师劳动的效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教育成果。15.2.师资结构:整个教师队伍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及其结合方式,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地区分布以及教师与学生比例

是指用于企业职工教育的一切资金和费等。

用,即企业职工教育所占用和消耗的人力、15.3.师资优化组合:教师劳动力要素达到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9.1.教育投资比例指标: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即教育投资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数量指标及计算范围。

9.2.受益与能力原则:受教育者因接受教育得到各种收益,应该对教育投资总量作出贡献,应该支付一定量的教育投入;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受教育者支付教育投资的数量,应按实际承受能力量力而行。9.3.测推法:根据已经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去推测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人才数量和质量,从而推测出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进而预测出教育投资总量和增长比例。

9.4.教育投资分配结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三级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总量中的比例,以及三级教育生均教育投资比例构成。9.5.教育人口平均教育投资:每个学生平均的教育投资份额。

10.1.义务教育: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一定年限和一定程度的学校教育,为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

10.2.义务教育投资:投入义务教育中,用于公民基本素质培训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

10.3.教育投资分配结构:公共教育支出的教育经费在初等、中等(包括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其他教育等方面的比例构成。

10.4.教育投资主体:教育活动所需资源的投入者,依据义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义务教育投资主体国家化。

10.5.投资主体国家化:在义务教育投资中,随着经济发展,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成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者,在义务教育投资主体中居中心地位。

11.1.教育经费:国家、政府或社会所支付的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11.2.教育成本: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校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11.3.教育个人成本:也称个人教育成本、私人教育成本。它是指学生家庭和个人受教育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因上学而失去就业机会必须“放弃的收入”的部分。11.4.教育个人直接成本:学生家庭和学生个人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

11.5.教育部门成本:某一地区、某一部门和某一具体教育单位的教育成本。11.6.教育单项成本:各级各类学校的单位学生成本和各种分项成本。12.1.微观教育投资利用效率:某教育单位或者学校,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利用效率,或称教育投资使用效率,即每一定量的教育投资所能培养学生的数量。

12.2.教育资源占用:教育过程中所占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量。

12.3.教育资源消耗:教育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劳动量,既包括活劳动消耗量,也包括物化劳动的消耗量。

12.4.学校材料、低值易耗品:学校物力资源价值在规定金额内或使用年限不满一年容易消耗的物品。

12.5.知识转化滞后期:受教育者所学到的知识与到实际工作岗位实际运用这些知识之间的时间间隔。

13.1.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学校的兴办,有些资源必须同时投入与运用。13.2.教育资源的不可分性:某些资源的运用一次至少须采用一个单位,不能因需求不足一个单位而将其分割使用。13.3.教育资源使用的适当性:按资源功能的特性用在相当的需求场所。

14.1.教育经济效益: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做出数量上的对比。

14.2.教育经济效益最终表现形式:教育投资增长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额在整个国民收入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14.3.教育收益率:教育收益总额与教育成本总额的比较。

14.4.劳动简化比:也称劳动简化余数,是把复杂劳动量简化为简单劳动量。

最优化组合和使用,即在合理的定员、定额和教师劳动效率指标的基础上确定教师劳动的需要量。

15.4.市场配置:各种资源通过市场调节为媒介实现组合和再组合的配置方式。

第四篇:《保险法》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目录

1.危险

2.危险处理

3.强制保险

4.自愿保险

5.财产保险

6.人身保险

7.商业保险

8.再保险

9.防灾防损职能

10.社会保险

11.原保险

12.保险合同法

13.保险业法

14.保险私法

15.保险公法

16.形式意义的保险法

17.保险特别法

18.实质意义的保险法

19.射幸合同

20.格式合同

21.人身保险合同

22.定额给付合同

23.定值保险合同

24.不定值保险合同

25.特定危险保险合同

26.一切危险保险合同

27.原保险合同

28.再保险合同

29.单保险合同

30.复保险合同

31.为自己利益的保险合同

32.为他人利益的保险合同

33.保险合同的主体

34.投保人

35.保险合同的关系人

36.受益人

37.受益权

38.保险合同辅助人

39.保险代理人

40.个人保险代理人

41.专业代理人的权限

42.保险经纪人

43.积极的财产保险利益

44.消极的财产保险利益

45.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

46.保险利益的转移

47.保险合同的订立

48.保险合同的成立

49.要保

50.保险人的说明义务

51.保险合同的法律效力

52.投保单

53.保险凭证

54.暂保单

55.保险标的56.保险期间

57.保险金额

58.保险费

59.特约条款

60.附加条款

61.共保条款

62.蜘会条款

63.保证条款

64.保险合同的变更

65.财产保险合同的法定转让

66.人身保险合同的转让

67。保险合同的中止

68.保险合同的复效

69.保险合同的解除

70.保险人终止

71.保险费

72.保险事故

73.保险事故发生时的通知义务

74.危险承担义务

75.特约危险

76.保险金的先予给付

77.施救费

78.保险合同的解释

79.文义解释

80.目的解释

81.现有利益

82.期待利益

83.责任利益

84.财产损失保险合同

85.责任保险合同

86.保证保险合同

87.保险代位

88.物上代位

89.推定全损

90.委付

91.保险金额

92.保险价额

93.定值保险

94.不定值保险

95.足额保险

96.不足额保险

97.超额保险

98.定额保险

99.重复保险 100.全部重叠 解释等。39.保险代理人:指根据保验人的委托,向限内,因某种事由出现而使合同的效力处101.部分重叠 13.保险业法:又称保险监管法,广义的保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于暂时停止的状态。102.财产损失保险合同 险业法包括保险监管法和保险组织法,是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机构或个68.保险合同的复效:指导致保险合同中止103.火灾保险合同 调整与规范保险组织及行为,约束保险公人。保险代理人是保险人的代理人,代保的法定事由消除后,具备相应的条件,其104.货物运输保险合同 司其他从业人员,监督与规范保险市场竞险人办理保险业务。效力即行恢复如未中止前的状态。105.运输工具保险合同 争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40.个人保险代理人:指根据保险人委托,69.保险合同的解除:指保险合同有效期间106.公众责任保险 14.保险私法:指以任意性规范为特征对保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内,有解除权的一方当事人向他方通过解107.产品责任保险 险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包括保险合同法、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个人。除合同的意思表示,使保险合同关系归于108.雇主责任保险 保险组织法和保险的私法条款。41.专业代理人的权限:指采合伙企业、有消灭。109.职业责任保险 15.保险公法:主要指以强行规范为特征对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设立的保70.保险人终止:指保险人彻底停止保险业110.第三者责任险 相关保险关系加以调整,包括保险监管法、险代理人为保险代理业务的范围。务而消灭其经营保险业务的法律地位。依111.死亡伤残的赔偿限额 社会保险法和保险的公法条款,其中,保42.保险经纪人:指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法设立的保险公司,因为被撤销、被宣告112.医疗费用赔偿限额 险的公法条款包含了在行政法、刑法、诉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破产或者解散而终止。113.财产损失赔偿限额 讼法、税法等法律中对保险的规定。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机构,包括保险经71.保险费:是投保人为了确立保险关系而114.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中的被保16.形式意义的保险法:指以保险法命名的纪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按照保险合同的规定向保险人给付的价险人 调整保险私法关系的法律规范,采用立法43.积极的财产保险利益:指对债权、物权金。115.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中的投保形式的分类标准,又分为保险合同法与保以及准物权所享有的现存利益以及期待利72.保险事故:指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保障人 险业法独立的模式。益。范围内的危险。116.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中的受害17.保险特别法:主要指保险法之外其他商44.消极的财产保险利益:指因债务不履行73.保险事故发生时的通知义务:也称出险人 法部门法、保险行政法规、地方立法和法所生的责任或侵权所致的不利益。的通知义务,是指在保险期间内,合同约117.出口信用保险合同 院判例有关保险关系的法律规范,亦即我45.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指权利人对于被定的承保危险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118.投资信用保险合同 们前面提及的保险私法条款。保险人的生命或身体所具有的利害关系。或受益人应当将此事实及时通知保险人的119.保障赔偿责任保险合同 18.实质意义的保险法:指涉及保险合同关46.保险利益的转移:指在被保险人死亡而义务。120.共同海损 系、保险组织法、保险监管法、保险私法发生继承关系、保险标的物易主而发生所74.危险承担义务:其主给付义务分为两个121.推定全损 条款、保险相关司法解释及法院判例在内有权转移关系、投保人破产时其财产归人阶段,一个在危险发生之前,一个在危险122.“仓至仓条款” 的所有规范,构成了实质意义上的保险法。破产财团以备分配于破产债权人等情形发生之后,潜在的危险承担义务显现为保123.死亡保险 19.射幸合同:指在合同成立时,当事人给下,保险利益是否为受让人利益继续存在。险金给付义务。危险承担义务,即保险人124.生死两全保险 付义务的内容不能确定,须视将来不确定也就是说,在出现上述情形时,保险合同依合同所负担的提供保险保障的义务该危125.年金保险 事实发生与否或发生迟早而定的合同。是否仍应为继承人、受让人或破产管理人险承担义务在保险事故发生时,表现为保126.简易人身保险 20.格式合同:指由当事人一方为与不特定而存在。险人的保险金给付义务。127.投资连结保险 多数人订约而预先拟定,并且不允许相对47.保险合同的订立:指投保人与保险人之75.特约危险:在以火灾等不可抗力或意外128.特约保意外伤害 人对其内容进行变更的合同。间为保险的意思表示并达成合致的状态。事故为承保危险基础上,行为人也可以根129.失能收入保障保险 21.人身保险合同:指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为其所揭示的是缔约人自接触、洽商直至达据其生活关系中分散危险的需要,以增加130.护理保险 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成关于保险的合意的过程,是动态行为与保险费为代价,与保险人特约,由其承保131.疾病保险 22.定额给付合同:指不论经济损失多少而静态的保险协议的统一,保险合同的成立附加危险。132.重大疾病保险舍同 以预先约定的固定金额为准的合同。是同订立的一部分,标志保险合同的产生76.保险金的先予给付:又称为“预付赔款”,133.股份有限保险公司 23.定值保险合同:指当事人双方缔约时,与存在,是静态的协议结果。是指保险人对给付请求权人提供的证明,134.相互保险公司已经事先确定保险标的的价值,并载于保48.保险合同的成立:是认定其效力的前提。资料进行认定后,认为事故属于保险给付(Mutua1InsuranceCompany)险合同中,作为保险标的于保险事故发生确定保险合同的效力,首先要确定保险合义务范围围,在最终确定给付金额之前,135.保险合作社时的价值的保险合同。同是否已经成立,即在当事人之间是否有预先给付其可以确定的最低数额的金钱。(Co—operativeInsuranceSociety)24.不定值保险合同:指保险标的的价值于一个合同关系存在。77.施救费:是在保险标的出险时,被保险136.个人保险组织 保险合同订立时并未约定,须待保险事故49.要保:是要约人向受约人发出的订立合人为防止损失或减少损失而支付的抢救、137.保险公司的合并 发生后,再评估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同的意思表示:在保险合同订立中,要约保护、整理保险标的的必要的、合理的费38.保险公司的分立 的价值的保险合同。表现为未来的投保人向保险人发出的订立用。施救费应由保险人承担。139.保险公司的解散 25.特定危险保险合同:指保险人仅承保特保险合同的意思表示,也称为投保或要保。78.保险合同的解释:系对保险合同内容(表140.监管 定的一种或数种危险的保险合同,在该类50.保险人的说明义务:指保险人在与投保现为格式条款或其批注)的理解和说明。141.准则监管模式 合同中,保险人承保的危险须在保险合同人订立保险合同时,须对合同内容作确定79.文义解释:指在保险合同内容中,若其142.安全性原则 中明确予以列举的合同。的解释和澄明,使投保人能够了解合同的用语与合同目的无明显的冲突或违背,一143.流动性原则 26.一切危险保险合同:指保险人承保合同内容。般应按该用语的最常用、最普遍的含义进144.收益性原则 明确予以排除的危险以外的一切危险的保51.保险合同的法律效力:指法律赋予依法行理解的一种解释方法。145.信息监管 险合同。成立的保险合同具有拘束当事人及第三人80.目的解释:即当合同中的用语含混不清 27.原保险合同:指在两个以上互相牵连的的强制力,包括对保险合同当事人的效力而按其文意解释会背离合同目的时,应根名词解释题答案 保险合同中,由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的保与对第三人的效力。据合同内容与合同订立时的背景材料进行 险合同为原保险合同。依原保险合同,其52.投保单:亦称投保申请书,是指投保人逻辑分析,来推断缔约时当事人的真意,1.危险:指损失发生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当事人为投保人与保险人,原保险合同中为订立保险合同向保险人发出的书面要由此说明和理解合同内容。危险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不确定性是指损的保险人承保原投保人所欲转移的危险,约。81.现有利益:指权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失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损失发生的时间、相对于再保险合同而言,其保险给付义务53.保险凭证:亦称小保单,是保险人向投的现存利益,包括但不限于所有权利益、地点、程度及其承担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具有“第一次”或“原”的意义。保人签发的证明保险合同已经成立的书面占有利益、用益物权利益以及担保物利益。2.危险处理:指的是人类以理性态度对抗各28.再保险合同:指再保险人与原保险人约凭证,是一种简化了的保险单。82.期待利益:指在合同缔结时尚未现实存种危害行为或事件,以便减小对于正常生定,将原保险人承担的部分保险给付义务54.暂保单:亦称临时保险单,是指在签发在,但基于其现有权利而在将来可获得的活与社会秩序造成不利影响的主动或被动转而由再保险人承担所达成的协议。正式保险单之前,保险人出具的临时保险利益。的应对措施。29.单保险合同:指投保人对某一保险标的,凭证。83.责任利益:指行为人对因其所应承担的3.强制保险:称“法定保险”、“非自愿保险”,基于某一保险利益、就某一保险事故与某55.保险标的:是指作为保险对象的财产及侵权责任、违约责任以及依法应承担的其指保险关系的建立不是基于当事人双方意一保险人订立的保险合同。其有关利益或人的生命和身体。他责任而受有的不利益。思表示一致,自然人或法人提出要求,保30.复保险合同:指投保人对于同一保险标56.保险期间:是保险人承担保险给付义务84.财产损失保险合同:是以有形财产为保险公司愿意承保,承担事故发生后给付保的,基于同一保险利益,以同一保险事故,的时间段。险标的的保险合同。险金义务,而是由法律或规范性文件,要在同一或重叠的保险期间内分别与两个以57.保险金额:指投保人和保险人在保险合85.责任保险合同:是以被保险人依法应对求特定主体必须就特定利益向保险公司投上的保险人订立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同中约定,投保人对于保险标的实际投保第三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如不参加将承担法律责任的保险。值的两个以上的保险合同。的金额或保险人承担给付保险金义务的最保险合同。4.自愿保险:指保险关系的建立是基于双方31.为自己利益的保险合同:指投保人以自高限额。86.保证保险合同:指由作为保证人的保险的意思表示一致,自然人或者法人提出要己为给付保险金请求权人而订立的保险合58.保险费:简称保费,是投保人为获得保人为被保证人向权利人提供担保,当被担求,保险公司愿意承保,承担事故发生后同。险人承担的保险保障,依约向保险人给付保义务人因作为或不作为而不履行义务,给付义务的保险。32.为他人利益的保险合同:指投保人不享的对价。致使权利人遭受经济损失时,由保险人向5.财产保险:指以各种财产为标的的保险。有保险金给付请求权的保险合同。59.特约条款:指保险人与投保人双方在已作为被保险人的权利人承担保险给付义6.人身保险:指以人的生命、健康或其他身33.保险合同的主体:在广义上,指与保险经拟定的基本条款的基础上,为满足各自务。体利益为保险标的保险。合同的订立、履行具有直接关系、间接关的特殊需要而约定的合同内容。87.保险代位:指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致7.商业保险:指由私人创办的营利性保险公系或辅助关系的人,包括保险合同的当事60.附加条款:又称为追加条款、补充条款。推定全损或保险标的因第三人责任致损,司经营的保险。人、保险合同的关系人以及保险合同的辅附加条款是指保险合同当事人在合同基本保险人依约为保险给付后,依法获得对保8.再保险:指原保险人(保险公司)以自己承助人。狭义上的保险合同的主体仅指保险条款的基础上约定的补充条款,是为增加险标的的所有权或对取得加害第三人的代担的有效合同而形成的超过其能力的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或限制基本条款所作的补充。位追偿权。责任,再向其他保险人(保险公司)投保,34.投保人:指向保险人发出投保请求,与61.共保条款:指保险人与投保人约定就保88.物上代位:指保险标的遭受保险给付义于事故发生后由接受人承担部分或全部赔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依约承担交付保险标的的一部分,由投保人自行负担因合务范围内的损失,保险人依保险金额完全偿责任的一种保险。险费义务的人。换言之,投保人是为了自同承保危险所致的损失。给付后,依法取得该标的的所有权。9.防灾防损职能:指保险业由于直接参与风己或他人的合法利益,以特定标的,为了62.蜘会条款:指同业组织之间经协商一致89.推定全损:指保险标的因保险事故发生险管理工作,直面各种灾害预防事项,以分散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而而制定的保险合同条款。尚未达到完全损坏或完全灭失的状态,但其切身利益而提高企业的防灾抗灾能力,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一方当事人。63.保证条款:指投保人确保为或不为某种实际全损已是不可避免或修复、施救费用堵塞安全漏洞,能够使被保险财产安全性35.保险合同的关系人:指除保险合同的保行为或确保某事实存在或不存在的条款。将超过其价值,或失踪达一定时间,保险提高。险人和投保人之外,对于保险命同利益有64.保险合同的变更:指当事人间享有的权人按全损处理的一种推定性损失。10.社会保险:由国家创办,不以营利为目独立请求权的人,包括被保险人与受益人。利、承担的义务发生变化,而合同当事人90.委付:指保险标的发生推定全损时,投的,体现社会福利政策,向劳动者提供物36.受益人:指由权利人在保险合同当中指并未改变,表现为保险合同条款的变化。保人或被保险人将保险标的的一切权益转质帮助,强制性将某些风险向社会分担的定的享有保险金给付请求权的人。65.财产保险合同的法定转让:指通过立法移给保险人而请求保险人按保险金额全数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37.受益权:指受益人基于保险合同享有的对保险标的所有权变动时,保险合同权利给付。11.原保险:称“第一次保险”、“基础保险”,保险金给付请求权。受益权是基于合同而义务当然为受让人承继;投保人或被保险91.保险金额:为保险人在保险期间所付保指保险人对于被保险人因特定事故发生造产生并行使的权利,而非继受的权利。人死亡或破产时,保险合同利益仍为继承险给付义务的最高限额。成标的的损失所承担的直接的、原始性的38.保险合同辅助人:保险合同订立、履行人或债权人承继予以规范。92.保险价额:指保险标的在保险事故发生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一种保险。乃至消灭的过程中,尚须其他人辅助当事66.人身保险合同的转让:主要指因保险人时的实际价值。12.保险合同法:是保险私法中最核心的内人为相应行为,以期保险目的的圆满达成。资格的消灭而引起人寿保险合同权利义务93.定值保险:指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当事容,规定保险合同的定义、合同的当事人与保险合同的订立或履行具有一定辅助关的概括转让,人寿保险合同一般期限长并人预先在合同中约定一定价值作为保险事资格、合同订立的程序、合同基本条款、系的人即为保险合同辅助人,亦称补助人。具有储蓄性,而保险人可能因竞争而优胜故发生时的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的保险。成立及生效、合同解除权、财产保险合同我国《保险法》规定的辅助入主要有三种:劣汰。94.不定值保险:指在保险合同订立时,保与人身保险合同的特殊规定、合同条款的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与保险公估人。67。保险合同的中止:指在保险合同有效期险标的的实际价值未在保险合同中预先约

定,而以保险事故发生时该保险标的的市场价格为保险价值的保险。

95.足额保险:指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在数额上相等的保险。

96.不足额保险:指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的保险。

97.超额保险:指保险金额大于保险价值的保险。

98.定额保险:指保险人在发生保险事故时依约给付一定保险金的保险。

99.重复保险:指就同一保险标的、同一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在同一保险期间,分别与两个以上保险人订立数个保险合同,且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100.全部重叠:指投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同一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向不同保险人订立数个保险合同,其保险的起讫时间均相同。

101.部分重叠:指投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同数个保险人订立的数个保险合同,其起讫时间虽非完全相同,但仍有部分相同。

102.财产损失保险合同:指以有形财产为保险标的,补偿其直接损失的财产保险合同,也称为狭义的财产保险合同。

103.火灾保险合同:指以火灾或爆炸等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为承保危险的财产损失保险合同。

104.货物运输保险合同:指以运输中的货物为保险标的,保险人对运输中发生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所致货物损失予以补偿的财产损失保险合同。

105.运输工具保险合同:指以机动车、船舶或飞机等运输工具为保险标的的财产损失保险合同。

106.公众责任保险:指对机关、事业单位、个人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因疏忽或意外事故造成他人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进行承保的一种责任保险。

107.产品责任保险:指因产品本身的缺陷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的损失为承保责任。108.雇主责任保险:指被保险人所雇用的员工在受雇过程中,从事与被保险人经营业务有关的工作而遭受意外或患有与业务有关的国家规定的职业性疾病,所致伤、残、死亡,被保险人根据国家劳动法及劳动合同应承担的医药费用及经济赔偿责任,由保险人在规定的赔偿限额内负责赔偿的一种保险。

109.职业责任保险:以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在从事其专业技术性工作时,因工作上的疏忽或过失,造成第三人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依法需要由其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110.第三者责任险:以被保险人的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建筑安装工程等意外事故造成第三者财产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责任保险。

111.死亡伤残的赔偿限额:指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人对每次保险事故所有受害人的死亡伤残费用所承担的最高赔偿金额。

112.医疗费用赔偿限额:指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人对每次保险事故所有受害人的医疗费用所承担的最高赔偿金额。

113.财产损失赔偿限额:指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保险人对每次保险事故所有受害人的财产损失所承担的最高赔偿金额。

114.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中的被保险人:指投保人及其允许的合法驾驶人。115.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中的投保人:指与保险人订立交强险合同,并按照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

116.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中的受害人:指因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遭受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但不包括被保险机动车本车车上人员和被保险人。117.出口信用保险合同:指以出口商在经营出口业务过程中因进日商的商业风险或进口商的政治风险而遭受的损失为保险事故的信用保险。包括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和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以及商业风险的出口信用保险、政治风险的出口信用保险和综合风险的出口信用保险。

118.投资信用保险合同:指投保人(海外投资商)向保险人所在国投资经营,因政治原因造成经济损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财产保险合同。开展投资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资本输出。

119.保障赔偿责任保险合同:是船舶所有人之间相互保障的一种保险合同形式。主要承保保险单不予承保的责任险,对船舶所有人在营运过程中因各种事故引起的损失、费用、罚款等予以保险。

120.共同海损:指为了使船舶和船上货物避免共同危险,有意且合理的作出特殊牺牲或者支付特殊费用而发生的损失。

121.推定全损:指保险标的因实际全损不可避免,或出现为免遭实际全损而付出超过保险标的价值的费用时而推定保险标的价值全部灭失。122.“仓至仓条款”:是指保险责任自被保险货物离开保险单所载明的起运地发货人仓库或储存处所开始生效,包括正常运输过程中的海上、陆上、内河和驳船运输在内,直至该项货物到达保险单所载明目的地收货人的仓库为止,但最长不超过被保险货物卸离海轮后60天。123.死亡保险:指以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死亡为保险事故的保险,死亡保险依期限可以分为定期死亡寿险和终身死亡寿险。124.生死两全保险:也称“生死合险”或“储蓄保险”,无论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死亡,还是被保险人到保险期满时生存,保险公司均给付保险金。125.年金保险:是在约定的期间或被保险人的生存期间,保险人按照一定周期给付一定数额的保险金。126.简易人身保险:是一种简化了的人寿保险,依照简易人身保险合同,被保险人生存至保险期限或者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因保险事故死亡或者伤残,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约定的保险金。127.投资连结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保单持有人在获取保险保障之外,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128.特约保意外伤害:即从保险原理上讲虽非不能承保,但保险人考虑到保险责任不易区分或限于承保能力,一般不予承保,只有经过投保人与保险人特别约定,有时还要另外加收保险费后才予承保的意外伤害。129.失能收入保障保险:指以因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或者意外伤害导致工作能力丧失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减少或者中断提供保障的保险。收入保障保险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补偿因伤害而致残废的收入损失,另一种是补偿因疾病造成的残废而致的收入损失。130.护理保险:指以保险合同约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引发护理需要为给付保险费的条件,为被保险人的护理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131.疾病保险:指以疾病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通常这种保单的保险金额比较大,给付方式一般是在确诊为特种疾病后,立即一次性支付保险金额。132.重大疾病保险舍同:指由保险公司经办的以特定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脑溢血等为保险对象,当被保险人患有上述疾病时,由保险公司对所花医疗费给予适当补偿的商业保险行为。133.股份有限保险公司:指公司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在一定人数以上的保险公司。这是保险人营业采取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保险人营业的基本组织形式。134.相互保险公司(Mutua1InsuranceCompany):是由约定危险发生而受有财产或人身利益损失的人联合加入公司,以其成员所交基金对危险发生所致损失承担给付义务,出资者与其具有成员关系与保险关系依存性的保险组织形式。135.保险合作社(Co—operativeInsuranceSociety):是由对某种危险具有同一保障要求的人自愿集股设立,社员共同管理组织、经营业务,共同分担危险的保险营业组织。136.个人保险组织:是以自然人个人独立与投保人缔结保险合同,并利用个人财产独立承担责任的保险营业形式。137.保险公司的合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公司依法或依约定归并为一个公司或创设一个新的保险公司的商业行为,保险公司合并的形式有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两种。138.保险公司的分立:指一个保险公司又设立另一保险公司或一个保险公司分解为两个以上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分立有新设分立与派生分立两种形式。139.保险公司的解散:指已经成立的保险公司因其章程或法律规定的解散事由发生而停止营业,并处理未了结业务,逐渐终止其法人资格的行为。这是保险公司主体资格消灭的必经程序。140.监管:是监督和管理的合称,保险监管是指对保险业的监督和管理。141.准则监管模式:又称规范监管方式或形式监管方式,是指国家对保险业的经营制定一定准则,要求保险人共同遵守的一种监管方式。政府规定的准则仅涉及重大事项。142.安全性原则:是保险资金运用的最基本原则。安全性原则主要在于防止因资金运用的风险而损及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险企业的可运用资金既不完全是保险公司的赢利,也不是闲置资金,其大部分是保险企业的负债,即对保险合同债权人的未来承担保险给付义务的负债。如果资金运用无法坚持安全性原则,不仅会影响保险给付,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而且会导致保险业机能的丧失。143.流动性原则:指资金运用的变现性。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在保险期间内对保险事故发生所致损失承担保险给付义务,而保险事故发生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因此,运用中的保险资金必须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满足随时履行保险给付义务的需要。流动性因保险业务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别。人身保险业务多为长期且具有储蓄性,对流动性的要求较小,比较适合长期投资。财产保险业务则正好与此相反。144.收益性原则:保险人运用保险资金以求赢利是资金运用的直接目的。较高的资金运用回报率可以为保险人带来充足的经营资本,保证其有能力降低费率、扩大业务规模,以及增强保险人的偿付能力。这就要求保险人在资金运用项目上力求收益的最大化,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但是,收益与风险成正比,收益越高,其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医此,保证资金运用的收益性,必须在坚持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145.信息监管:指保险公司.应当将保险经营过程中的重大事项或经营活动中的资料或数据予以披露或报告的制度。

第五篇:国贸名词解释题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

占的比重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服务和科技交换的场所

关税是指进出口货物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海关向本国进出口商课征的一种税收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的银行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加强商品的竞争能力,对本国出

口厂商或外国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最惠国待遇是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和豁

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海关税则是一国海关据以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

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类表

商品倾销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出口价格,集中地或持续大量地向国外抛售

商品

国民待遇条款是缔约国双方相互承诺,保证对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

享有与其国内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进口税指进口国海关对从外国进入本国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关税

出口税是出口国海关在本国商品输出国外时,对出口商所征收的关税进口附加税是指进口国海关对进口的外国商品在征收进口正税之外,出于某种特

定目的而额外加征的关税

过境税是一国海关对通过其关境再转运第三国的外国货物所征收的关税从量税是以进口货物的重量,数量,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从价税是以货物价格作为征收标准的关税

选择税是指对某种商品同时订有从价和从量两种税率,征税时由海关选择其中一

种税率计征的关税

混合税是在税则的同一税目中有从量税和从价税两种税率,征税是混合使用两种

税率计征

有效保护率是指征收关税后受保护行业每单位最终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的百分比对外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各个时期的国际贸易量

转口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再

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

总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

专门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

贸易顺差是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的差额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核心思想是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措施以外的一切限制出口的措施

出口管制是指国家通过法令和行政措施,对本国出口贸易实行管理和控制对外贸易乘数是指乘数理论在对外贸易研究中的运用,探讨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

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普遍优惠制是指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

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

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而对外汇进出实行的限制性措施

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是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本国出口商和商业银行向国外进口

商或银行提供的信贷进行担保

下载名词解释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词解释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词解释题明清

    名词解释题 1.《郁离子》:《郁离子》是刘基寓言体散文的代表,内容深奥复杂,风格以讥刺讽喻为主。徐一夔说:“郁离子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固曰《郁......

    自考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 鲁 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

    名词解释题——银行会计学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客观性原则 1.2.银行资产 1.3.权责发生制原则 1.4.谨慎性原则 2.1.会计科目 2.2.会计凭证 2.3.账簿 2.4.综合核算 3.1.临时存款账户 3.2.单位存款 3.3.存款 4.1.支......

    学前教育学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目录1.1.广义的教育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1.3.教育者1.4.正规学校教育1.5.非正规教育1.6.非正式教育1.7.全民教育1.8.终身教育1.9.教育民主化1.l0.教育现代化1.11.人的个......

    1204第三章(名词解释题)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名词解释题 清政府“新政”:为摆脱《辛丑条约》签订后内外交困的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1.( B )被迫成立2.( D ),宣布实行“新政”。此后,陆续推行......

    护理伦理学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目录1.1.护理 1.2.道德 1.3.护理道德 1.4.护理伦理学 1.5.案例分析方法 2.1.护患关系 2.2.医护关系 2.3.护技关系 2.4.护际关系 3.1.范畴 3.2.护理道德情感 3.3.良心 3.4.审慎......

    市场营销名词解释题答案

    名词解释 1、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是指一个由人员、机器和程序所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复合体。企业借助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收集、挑选、分析、评估和分配适当的、及时的和准确的信息,......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 一、基础会计 1.现代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和技术,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为特定主体内外部经济利益相关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