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广农民“种文化” 创新“和谐镇村”管理模式
推广农民“种文化” 创新“和谐镇村”管理模式
——在天凝镇农民“种文化”推进会上毛其荣的讲话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努力推进全镇种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所谓“种文化”,就是农民群众像种庄稼一样,普遍、经常性地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体育活动,把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一活动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建设理念:农民从文化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农民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既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文化产品的享受者。通过“种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和活跃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还可以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因此,这是值得各级地方政府重视的一个新课题。
天凝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种文化”活动推广的实践与研究工作。自2010年起开始实施《嘉善县天凝镇村级社区农民“种文化”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经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如今这一课题已经成为了天凝社区教育的一个品牌。在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2010年度省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评选结果中,我镇的实验项目被评为“浙江省社区教育优秀实验项目”。通过实践研究和总结提炼,我们基本形成了天凝镇村级社区农民“种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模式,可概括为“政府支持、中心服务、村级组织、专家引领、骨干带动、群众参与”。课题实施的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几年前洪溪村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最激烈的时候,几十个人挤在村委会的一间小办公室里吵吵闹闹,有人甚至直接把烟灰缸砸到村书记的身上。项目实施以来,洪溪村以农民“种文化”活动为有效抓手,围绕“聚起来”、“忙起来”、“火起来”,深化农民“种文化”活动,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带动农村乡风文明的发展。现在的洪溪村无一例上访事件。洪溪村从一个有名的上访村成为现在的“浙江省千镇万村种文化示范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浙江省农村信息化示范村”、“浙江省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课题实施期间,洪溪村依托篮球和“辣妈宝贝”这两张名片,打响了天凝乡土文化品牌。洪溪村成功承办办了“第五届中国小康村篮球赛”,进一步提升、扩大了天凝洪溪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辣妈宝贝”成功晋级第三季《中国达人秀》全国总决赛初赛,成为浙江省唯一一支成功进入全国50强的参赛队伍。比赛视频还在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节目进行播放,大大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成功创建了天凝乡土文化品牌。
由此,我们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们完全可以将开展社区农民“种文化”由单纯的体育文化活动演变成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模式——文化凝聚人心,文化积聚力量,文化促进发展。那么,“种文化”就将深深地植入农民的生活,成为建设和谐镇村的有效载体,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基于这样的想法,2012年11月初,天凝镇成立实施2013年省级课题——《嘉善县天凝镇镇村农民“种文化”推广的实践与研究》。本课题由镇党委书记徐志文担任课题顾问。
党委副书记盛学新为组长,负责实验项目研究和实践。镇党委宣传委员王亚辉、副镇长吴学凤任副组长。另外,还有长期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县社区学院、天凝镇社区教育中心老师和各村、三个片社区党支部书记37人共同组成课题组成员。整个实验项目组成员既有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研究人员,也有经验丰富的实践者,为实验项目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此项课题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将开展社区农民“种文化”由单纯的体育文化活动演变成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模式,由此创新建设和谐镇村的新模式。通过研究,将村级社区农民“种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模式推广到全镇各村,扩大“种文化”活动的范围。通过研究,以农民的“种文化”活动推广为主线,成为推动新农村和谐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构建和谐天凝,形成镇村农民“种文化”的管理模式。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课题的实施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们有四大优势——
(一)一流的硬件设施
天凝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活动设施的建设。投资600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10.96亩、建筑面积2815.4平方米的社区教育中心培训大楼。中心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图书阅览室、标准舞蹈房、乒乓球馆、培训课堂、影视播放室、老年活动室一应俱全。中心配有专人管理,常年向市民开放。社区教育中心室外文化广场达2400平方米,草地上还配置了相应的健身设施,为广大村民提供了一个运动、健身的好场所。2012年又投入近400万元将原有的灯光球场改建成颇具规格的篮球馆。据统计,总投入达1600万元。一流的硬件设施为实验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除此之外,全镇各村文化活动设施也逐步完善。村村都有文化广场兼篮球场,其中灯光球场17个。村村有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乒乓室、绿地健身园。尤其以东顺村、洪溪村、洪南村最为突出。他们拥有自己的大舞台,月月有台戏,夜夜有活动。“东顺大舞台”为固定式水泥结构建造,舞台宽16米,深12米,上有顶棚覆盖,风雨无阻。棚顶安装9个大功率照明灯,并配置有大功率音箱设备,台口安装电动式大幕,台侧装肩幕,台后安装天幕,这种乡村舞台的固定设施配置为目前嘉善农村首创。洪南村文化健身广场总投资150多万元,占地面积达8亩多。广场内建有休闲小公园、灯光篮球场、健身路径、文化活动室、广场舞台、灯光排舞场和标准化老年塑胶门球场等多处文化、健身设施,并配备多套健身器材,完善的活动设施、丰富的书籍资料和绿意盎然的环境,极大地改善了村民体育健身环境,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资源,成为了村民们早起健身、饭后散步、文化娱乐的好去处,呈现了一幅安详和谐的新农村美丽画卷。镇东村在文化广场最醒目的地方还建起了小妹五姑娘塑雕。全镇文化设施建设总投入超5000万元。
(二)丰硕的实验成果
在浙江省社区教育天凝镇村级农民种文化实践研究的二年实验时间里,我们在与会的各
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和共同努力下取得颇为丰硕的成果。洪溪村“辣妈宝贝”舞上达人秀获嘉奖。农民篮球队赴京参赛获评全国体育先进镇。洪溪村村歌表演唱上人民大会堂,荣获“全国十佳村歌”。2012年6月我们成功举办全镇各单位排舞大赛。2012年10月,我镇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小康村篮球总决赛、排舞赛,洪溪村篮球队不负众望夺冠,排舞队荣获金奖。我们还成功举办了2013年元旦男子甲乙组乒乓赛。3827名本镇农民接受了各项劳动技能培训,为农民丰产丰收夯实基础,尤其是为他们的转移就业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全镇107名文体骨干经过专业老师的辅导,基本功更为扎实了,做起了自己村的文体教练,成为了种文化活动的领头雁。我们还自编校本教材,一共出台13本。其中劳技培训类教本7本、文体培训教本6本,不同程度地满足了农民的培训要求。网络建设这一块的工作也在不断地跟进。天凝社区教育网,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网站已经初具规模,全镇的文化体育、教育培训活动和各类先进典型都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我们的活动赢得了各界领导和各路网友的高度评价。更让我们惊喜的是,我们的活动还吸引了中国教育报、中国社科院、上海市成人协会、金山民进党等省内外团体的目光,他们纷纷前来考察调研,进一步提高了天凝社区教育的知名度。
(三)坚实的群众基础
村级农民“种文化”实施以来,我镇逐步形成了一批组织有力、活动经常、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种文化”活动先进村,传承了一批积淀深厚、内涵丰富、形式独特、群众喜爱的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源于民间、扎根农村、各具特色、各有专长的农村文体队伍和文化能人,使农村文体活动成为农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使农村文化阵地成为农民群众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使农村文化生活成为农民群众素质提升的有效载体。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农民“种文化”活动种类及人数已经颇具规模。排舞队已达到72支,总数约2700人。208人组成6支舞龙队。打莲响3支,160人。腰鼓队4支,417人。挑花篮12支,260人。绣球舞3支,70人。马灯舞6支,180人。开门红3支,60人。大头娃娃7支,170人。舞狮队11支。篮球队36支,540人。乒乓队2支,60人。民乐队3支,48人。卡拉OK人数达2700人。老年门球队8支,320人。还有少年文体队518人,合计参与人数达8363人。
(四)树立一批“典型”
在村级农民“种文化”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成功地树立起了一批“典型人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善人善事”已广为流传。洪溪村,2004年的时候是有名的上访村,如今变为小康文明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文艺骨干以前都是上访带头人,现在成了村里的“和事佬”,有的入了党,有的当上了文艺小社长,有的成了妇女联络员,为和谐的新农村建设出了不少力。还有宏杨村的七旬老太陈阿条,她连续10年助困,资金达20万元。全镇涌现了近800多户五好文明家庭,100多名尊老爱幼标兵、800多名先进工作者。他们都是我们推广“种文化”的宝贵财富。
《嘉善县天凝镇镇村农民“种文化”推广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实际上是在前一个课题的基础上,将村级农民“种文化”的成功模式在全镇各村进行推广和运用,即“政府支持、中心服务、村级组织、专家引领、骨干带动、群众参与”。课题实施后,天凝镇农民“种文化”活动将由洪溪村辐射到全镇各村,农民“种文化”活动范围将越来越广,活动参与人数将越来越多,活动内容也将越来越丰富,活动质量会越来越高,活动价值也将越来越深远。下面我代表天凝镇社区教育中心对全镇农民种文化活动的服务指导工作作出以下几点承诺:
(一)培训教育
天凝社区教育中心将一如既往发挥中心培训教育功能。我们将邀请专业老师充实中心的文体师资队伍。培训好各村的文体骨干,再让骨干带动所在村的文体活动。今年计划培训三个项目:
1、组织42名乒乓球骨干进行乒技知识培训。我们将邀请嘉兴乒博乒乓球教练利用三个晚上进行培训,为年底成立天凝镇乒乓球俱乐部打好基础。
2、邀请省市县级篮球教练对我镇230名男子篮球队骨干队员进行篮球专业技能培训,时间为三个下午,从而进一步提升天凝篮球队整体水平,为传承“篮球之乡”的美誉而努力。
3、镇社教中心将把各村选送的文艺骨干进行艺术分类,利用舞蹈房常年分期、分批实施培训,让掌握技能的文艺骨干回到原单位当好文艺教练。(二)网络服务
进一步发挥天凝社区教育网作用,收集活动照片和信息报道,及时宣传各村在农民种文化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动人事迹,以榜样的力量助推农民种文化活动深入进行。
(三)校本教材
围绕天凝镇文体特色,自编劳动技能培训类教本和文体培训类教本各不少于10本。努力为我镇农民编写出通俗易懂的读本,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论文汇编
年底是全镇农民种文化成果的收获季节。镇社区教育中心将指导和汇编“一村一品” 的农民种文化实践研究论文集,打造全镇农民种文化品牌。
(五)当好参谋
镇社区教育中心有决心也有信心在天凝镇农民种文化活动中当好政府参谋,尽力做好该活动的各项服务指导工作,全力以赴,让农民种文化在天凝大地上开花结果。
天凝镇社区教育中心
2013年3月14日
第二篇:创新管理模式 构建和谐矿区
创新管理模式 构建和谐矿区
二00七年六月十三日
创新管理模式
构建和谐矿区
●东曲矿
曹志强
建矿15年来,我矿的安全生产取得了可喜成绩,以“安全、健康、文明”为核心理念的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逐年提升,矿井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由于职工队伍在年龄上出现断层现象(老、新职工多,中、青年职工偏少),职工整体素质不高,再加上近年来安全投入欠帐较多,生产硬件设施好坏并存。针对这种实际状况,笔者认为,我们在创新安全管理模式的设计中,必须吸取传统安全管理的精华,提炼过去安全生产的成功经验,并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建立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01234”模式。
一、创新安全管理模式的结构
“01234”模式的结构概括为5个部分:
1、事故为零的目标;
2、以反“三违”,除隐患,保安全为主线;
3、抓住创建安全生产班组、标准化作业两个基础工作;
4、构建安全责任、安全检查评价考核、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5、实现四个转变。具体结构见下图。
创新安全管理模式示意图
二、“01234”安全管理模式内涵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01234”模式是金字塔结构,分五个部分。各部分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是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整体。
从模式内容上看:
“零”是目标。“零”的目标要根据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安全管理目标的要求,结合矿井生产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即矿井原煤生产白万吨死亡率工亡为零,重大瓦斯煤尘事故、重大水灾事故、重大顶板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交通事故为零。
“1”,就是反“三违”、除隐患、保安全这条主线。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控制人的行为。由于我们还没有完全实现本质安全,所以只能主要依靠控制人的行为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我矿建矿投产以来的事故资料表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0%以上。因此,我们要把反“三违”,除隐患,保安全作为贯穿全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一条主线。
“2”,代表安全标准化作业和安全生产班组的建设。这两个内容是安全工作的基础,两者之间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安全标准化作业主要解决作业者个体安全防护的问题。安全生产班组是解决群体安全防护问题,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保证。在安全标准化作业方面,我们要认真编制并严格落实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从作业前的准备,开停机作业,正常作业,故障处理,检修作业,事故应急措施等6个方面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实现安全标准化作业,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在班组安全建设方面,我们要严格落实东曲矿《准军事化及班组管理制度》的具体规定,充分发挥“三员两长”在生产现场的安全把关作用,同时,要以创建安全文明班组竞赛活动为载体,把安全管理重心下移到班组、岗位,不断完善岗位安全互保、联保制度。
“3”,代表3个体系,具体要求为:
(一)在构建安全责任体系方面,主要是要抓好各级领导、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要把安全生产作为干部业绩考核、竞聘上岗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严格执行矿、科(区)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包队制度,所包生产队组发生事故追究其包队领导干部的安全管理责任。同时,要推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承包,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建立安全生产一级考核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制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岗位,落实到每位职工,落实到安全生产全过程。
(二)在安全检查、评价方面,要着重建立健全队组、区(科)、矿三级安全检查评价体系。生产队组“一班三检”安全确认的检查、每周检查,区(科)每旬检查,矿每月检查。重点查思想、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队组每旬、区(科)每月评价一次,矿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安全检查评价,主要从基础安全管理、事故管理、现场安全状况,结合矿安全督察小分队日常的安全检查情况,把存在的问题按危险等级分为ABC三类,按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细分为A1 A2、A3、B1、B2、B3、C1、C2、C3等9个档次进行客观评价,为制订下一步安全工作措施提供依据,促进各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要重点抓好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员工和外委工程施工人员四个层面的安全教育。要由科教中心、安监处培训科牵头组织,挑选一些安全素质好、专业技术水平高、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组建各层次的安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编制安全教材,认真组织实施脱产、半脱产和业余安全培训工作。要严把新工人入矿安全教育关,定期举办“三违”人员离岗安全教育培训班,继续严格执行违章记分制度。
“4”,是指三大体系的运行绩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转变:(1)在安全意识上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要将安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培训与亲情化的安全教育相结合,通过形象生动的教育,使职工真正理解安全生产不仅是为企业,也是为了家庭和自己,从而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我要安全”的思想观念。
(2)在安全行为上实现由“他律”向“自律”转变。职工正确的安全观树立后,要着重通过现场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和现场“纠错”规范活动,培养职工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
(3)在安全控制上实现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以前安全
管理工作重心放在事后的处理上,一旦出了事故,从严追究事故责任者的责任,然后落实防范措施,这些工作在安全管理上固然重要,也是必要的。但事前的预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管理方式趋于科学化、系统化,要进一步强化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提前采取控制措施,将事故的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
(4)在安全管理上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当伤亡事故在短时间内接踵而至,诸方面的压力加大,安全在一定时间内成为主要工作,各单位高度重视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一把手亲自授课,各级管理人员的确把主要精力放在安全上,事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力度逐步削弱,事故发生又呈上升趋势。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运动式”的管理方式,安全管理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应对集团公司的安全管理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逐步形成相对固定的管理模式,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使安全工作计划性、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得到加强。
从以上简要的内涵说明,可以看出构成“01234”安全管理模式“1、2、3”三部分之间相互独立,各起作用不同,又相互联系,“4”是体系运行的绩效,也是实现“零”目标的基本条件。总的来看,“01234”在内在逻辑关系上是一个有机整体。
“01234”创新安全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地实践、完善和改进。让我们在矿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确保“01234”创新安全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转,充分发挥“01234”创新安全管理模式的潜在功能,为全面构建安全、文明、富裕的和谐矿区而奋斗。
二○○七年六月十三日
第三篇:来安县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力促社会和谐稳定
来安县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力促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来安县妇联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县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设在县妇联的组织协调优势,发挥政府主导职能,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通过夯实社会管理组织网络、推进“两个规划”实施和实事话维权,力促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夯实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妇联组织换届,村妇代会主任100%进村“两委”。在县经济开发区、汊河经济开发区首次成立妇工委组织,推动妇女集中的非公经济组织建立妇委会试点,创新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管理模式。全县建立女职工委员会72个,县直部门妇委会25个,建立138个“妇女之家”,健全妇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组织网络。
二是推进“两个规划”实施。组织全县37个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对《来安县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来安县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的终期评估,推动各成员单位完成《来安县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来安县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的编制,并以县政府名义颁布实施。以“两个规划”评估、颁布和实施建立政府主导、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大格局,推动妇女儿童事业与医疗卫生、教育、经济、决策管理、社会保障、环境、法律等领域同步协调发展。
三是开展实事化维权。开展“十佳优秀女性”、“十佳女性”、“城乡巾帼模范”、“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标兵”、“爱心人士”、“平安家庭”、“好军嫂”、“双学双比”女能手、“优秀爱心妈妈”、“妇女之家”示范点等评选表彰活动,表彰各行各业涌现的先进典型近200名,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生产生活方式;利用网站等各类媒体宣传全县妇女儿童发展新成果,在滁州日报、滁州先锋网、中国滁州新闻网、皖东晨刊、来安先锋网、市县妇女网网络、报刊等媒体发表宣传信息100多篇;开展扶贫培训,培训妇女2000多人次,发放妇女小额贴息担保贷款1000多万元,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协调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扶贫助困,捐资助学;耐心接待来信来访,调处婚姻家庭纠纷;组织对爱心妈妈、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妇女儿童事业,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来安县妇联陆传梅)
第四篇: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的实践思考
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的实践思考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农村经济正逐步由资源依附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组织创新型转变。农业、农村发展需要政府惠农措施的支持、高新科技的支撑、组织管理制度的创新,三者缺一不可。国内外实践表明,农民合作社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将政策(金融)、科技、管理有机融合于一体的重要平台。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重点。在农业发展日趋市场化、国际化的今天,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并推进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村现代化和建设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竞价销售模式。竞价销售模式一般采取登记数量、评定质量、拟定基价、投标评标、结算资金等方法进行招标管理,农户提前一天到合作社登记次日采摘量,由合作社统计后张榜公布,组织客商竞标。竞标后由合作社组织专人收购、打包、装车,客商与合作社进行统一结算,合作社在竞标价的基础上每斤加收一定的管理费,社员再与合作社进行结算。合作社竞价销售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员“销售难、增收难”问题,以福建建瓯东坤源蔬果专业合作社为例,通过合作社竞价销售的蔬菜价格,平均每公斤比邻近乡村高出0.3元左右,每年为社员增加差价收入200多万元。
二是资金互助模式。资金互助模式则有效解决了社员结算繁琐、融资困难等问题,目前福建省很多合作社成立了股金部,开展了资金转账、资金代储、资金互助等服务。规定凡是入市交易的客商在收购农产品时,必须开据合作社统一印制的“收购发票”,货款由合作社与客商统一结算后直接转入股金部,由股金部划入社员个人账户,农户凭股金证和收购发票,两天内就可到股金部领到出售货款。金融互助合作机制的创新实实在在方便了农户,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其优点在于农户销售农产品不需要直接与客商结算货款,手续简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农户不需要进城存钱,既省路费、时间,又能保障现金安全;农户凭股金证可到合作社农资超市购买化肥、农药等,货款由股金部划账结算,方便农户;合作社可把社员闲散资金集中,供给资金困难种植户、经营户,起到很好的调剂互助作用。
三是股权设置模式。很多合作社属于松散型的结合,利益联结不紧密,尚未形成“一赢俱赢,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可以在实行产品经营的合作社内推行股权设置,即入社社员必须认购股金,一般股本结构要与社员产品交货总量的比例相一致,由社员自由购买股份,但每个社员购买股份的数量不得超过合作组织总股份的20%。其中股金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要向生产者配置。社员大会决策时可突破一人一票的限制,而改为按股权数设置,这样有利于合作社的长足发展。
四是台湾产销班模式。可以借鉴台湾农产品产销班模式,发展农产品产销服务组织,如农产品产销合作社,将传统农业生产扩展到加工、处理、运输,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一方面,生产前做好规划,生产规划迎合消费者的市场需要,做到产供销一体化。农业是弱质产业,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故应重视危机管理和预警体系的建立,生产前有完善的规划,对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市场风险或其它意外,预先采取防范措施。另一方面,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了解市场动态需求。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市场动态信息,并将信息灵活运用,选择有利的销售渠道。不仅将产品转型为商品,更要提升为礼品或者艺术品,赋予农产品新的价值,凸显新的文化特色,科学阐释养生功能,提升农业的文化层次和综合价值。
五是全程辅导模式。当前许多合作社带头人缺乏驾驭市场的能力,有了项目不懂运作,对市场信息缺乏科学分析预测,服务带动能力不强。可以依托农业科研单位、基层农业服务机构、农业大中专院校等部门,开展从创业到管理、运营的全程辅导。以对接科研单位为重点,开展创业辅导,建立政府扶持的农民合作社“全程创业辅导机制”。结合规范化和示范社建设的开展,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农民合作社进行资质认证,并出台合作社的资质认证办法,认证一批规模较大、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合作社。在此基础上,依托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建立健全全程辅导机制,进行长期的跟踪服务、定向扶持和有效辅导。
六是宽松经营模式。要放宽注册登记和经营服务范围的限制,为其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凡符合合作组织基本标准和要求的,均应注册登记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营利性合作组织的登记、发照由工商部门办理,非营利性的各类专业协会等的登记、发照和年检由民政部门办理;凡国家没有禁止或限制性规定的经营服务范围,农民合作社均可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同时,积极创办高级合作经济组织,在省、市、县一级创办农业协会,下设专业联合会,乡镇一级设分会,对农业生产经营实施行业指导,建立新型合作组织的行业体系。
当前,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凸显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推广先进农业科技、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载体作用。推进农民合作社经营以及管理模式的创新,并以崭新适用的模式辐射推广,必会推进农民合作社的长足发展,而这些也都需要我们根据实情不断地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第五篇:打造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创新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打造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创新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摘要:介绍了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的要素,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的关系,以及“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运行机制。
关健词:企业管理;安全文化;约束要素;运行机制 1前言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的永恒主题。安全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并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部署。尽管如此,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很严峻。本文试图从打造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入手,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达到安全文化建设同安全管理的有机结合。
2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文化的重要分支。它更偏重于生产领域的经营活动和劳动过程的安全文化。它是对安全价值观的肯定,是对安全 职业道德等。它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物资层和制度层的基础。
(2)制度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间层次,主要是指对企业职工和企业组织安全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它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
产经营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安全行动准则。
(3)物资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是企业创造的器物文化,是精神层的载体。它往往能折射出企业的安全生产思想、安全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安全审美意识。
企业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资层是不可分割、浑然一体的。精神层是物资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内涵,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层制约和规范着物资层和精神层的建设,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就无从谈起;物资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是精神层和制度层的物资载体。随着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现代化企业特别是煤矿企业在其建立和发展中,越来越重视和依靠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和威力。安全文化成了刷新煤矿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成了凝聚员工的强力磁石,树立企业安全精神的动力。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我们都会认识和体会到,安全生产的实质是要在生产过程中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从事故的成因看,当劳动工具、设备存在安全缺陷和工作环境存在不安全隐患,而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没有遵守操作规程,就容易发生事故。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事故。当设备存在的安全缺陷和作业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加以解决和消除,实现设备和环境本质安
全,就不会因人操作失误发生事故。当安全技术措施解决不了威胁安全的问题时,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规范职工行为,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入手防止事故的发生。企业安全文化和企业安全管理就是弥补了安全技术措施在预防事故方面的不足。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职工参与安全
管理的主动性,达到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由此可见,实现安全生产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出发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途经和保证。
3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的关系是实现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企业安全管理是指物质方面的东西,企业安全文化是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尤其在现代安全管理中,主张把管理的着眼点转移到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素质上来,即我们经常说的“以人为本”,这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宗旨是相一致的。但管理毕竟需要通过制度和手段来达到管理的目的,它同企业文化的建设又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二者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因此,应正确认识和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掌握他们的共同点,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安全生产。
(1)把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作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约束要素,使之成为职工自觉遵守的准则。一个企业为了维护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都建立起了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并通过行政手段和加强教育,使之成为广大职工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这种规范和
准则实际上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因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职工的安全观念和意识,增强其素质,使之共同达到安全生产中规范自己行为的目的。所以,我们在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要重视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和标准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并把它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的约束要素。在当前众多的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企业应特别注意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健全新的规章制度,并及时修改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2)在企业安全管理的着重点上达到安全文化建设同安全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在培养人和规范人的要求上是有区别的:企业安全文化在培养人和规范人的行为上采用普遍教育的方式;而安全管理在规范人的行为上则是通过上级对下级的层层约束,下级对上级的层层负责来实现的,这是本质上的不同。因此,我们在推行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找出他们之间的共性,使他们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达到规范人的行为的目的。比如,企业每年都要根据安全生产需要,制定出安全奋斗目标,确定安全工作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并围绕目标和重点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那么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也要以企业的安全目标和重点作为自己建设和发展的依据,把安全文化的建设融入到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去,并注意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建设培养人、塑造人的优势。在二者的共融中,一方面充实和完善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果又反作
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从而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和进步。
(3)要认识到安全工作是一个深层次的管理文化。市场经济的特点给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带来了新的影响和变化,给企业的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安全工作不仅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也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必要条件。具有“大安全”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安全工作应超越就安全讲安全的浅层管理模式,摒弃安全就是事故与非事故的狭隘认识,应站在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并将其做好。其次,要认识到安全文化是创造本质化安全环境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实现安全生产不仅仅要靠科技、靠装备、靠管理,更要靠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人,靠人的安全价值观念和安全行为意识。制度再健全、装备再精良、技术再先进,没有人的积极响应,也产生不了最理想的安全效果。安全文化视野中的人,不再是传统安全管理中的劳动力,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需求、有生活信念、有个人价值取向的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丰富创造性和无限潜能的人力资源。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基。
(4)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构筑安全文化运行机制。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安全管理新思想、新方式,它侧重于人的安全观念、意识和态度。因此,要牢牢抓住“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这条主线,要牢牢把握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多层次的动态需要,把“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作为“安全 与企业实现生产经济效益价值统一起来;把实现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与“人权”统一起来。使每个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得到尊重、承认和发挥,从内心激发产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和重视安全、献身企业的敬业精神,以此培育和启发人的自发的安全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筑起牢固的群众安全生产基础。企业的安全管理千头万绪,其核心是人的管理。人是生产经营中的主体。资金、物资、设备要人去使用,生产过程要人去完成,安全生产要人来保证。在一个组织的一切观念中,人的观念是最重要的,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安全思想和安全管理模式,也就会造就什么类型的安全文化。为此,作为一个煤矿企业,就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断打造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以此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4结论
企业安全文化可以补充企业安全管理的不足,就像安全管理可以补充安全技术的不足一样。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决不应该是一种空中楼阁,而应该紧密结合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践活动,结合企业的安全管理,不断深化,不断升华,不断创新,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