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农村群众文化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大全

时间:2019-05-15 04:2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繁荣农村群众文化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繁荣农村群众文化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大全》。

第一篇:繁荣农村群众文化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大全

繁荣农村群众文化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近年来,江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繁荣农村群众文化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出台有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群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目前,全街道共有经常性活动的业余文化团队33个,街道级文化活动点6个,村级文化活动点80多个,奉化级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3个。具体做法:

一、建立考核机制,为繁荣强化农村文化作出领导保障。为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街道明确规定街道班子成员每人必须联系、培育、指导一支有特色的文艺团队,每年把文化工作纳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当中去谋划,如2006年1号文件《关于大力实施百惠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门对文化工作进行部署,对农村文化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同时,把文化建设纳入对村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年终与奖金直接挂钩。

二、建立资金保障机制,为繁荣农村文化提供有力支撑。街道专门出台了扶持奖励政策,对农村自发组建的群众性文艺队伍,街道将给予3000—6000元不等的补助,已有20多支队伍得到补助;对创建合格、命名为奉化市级或宁波市级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的村给予一定的奖励;街道为方便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专门订做了一个流动舞台供各文艺团队借用;组织开展送“千场电影百场戏”下乡活动,为群众送电影送戏送图书。广泛借用社会力量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如罗蒙集团出资举办了“罗蒙杯”吃葡萄大赛、奉化电视台“欢 乐737冠军团走进江口”、罗蒙杯篮球赛等。另外,顺达针织、奥雷士等企业也纷纷为有关文艺团队演出提供了活动经费。各村在创建文明村、环境整治村的同时,加大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蒋葭浦村专门投入80多万元兴建了一个标准灯光篮球场地和一个文化公园,既美化了环境,又开辟了新的文化活动阵地。

三、建立经常性活动机制,为繁荣农村文化搭建展示平台。各文艺团队平常固定在各自活动点,自行创作、排练演出,每逢节假日,到有关村和有关企业汇报演出;街道有重大活动或举办大型广场文艺活动时,参加街道文化站的选拔演出;实现切磋技艺、共同提高、展示形象的目的。今年来,共演出10余场,演出节目130多只,观看群众35000人次。

四、建立文化结对机制,为繁荣农村文化提供有力指导。为提升农村文化演出的质量和档次,街道从业务上加大指导力度,在市文化馆三位专业人才被聘为江口等3个村“文化顾问”的基础上,加强对文艺积极分子的培训,不断挖掘、培育一批文化能人,以实现一个文化能人带好一支队伍的目的。目前已有20余位文化能人在创作文化作品、组织文体队伍,联系文艺演出方面发挥着作用,同时在各村积极培育文化示范户,通过文化示范户传播文化科技知识,带动广大村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街道创新了文化工作机制,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街道的农村文化事业呈现了一派生机和繁荣,农村文化活动开展频繁,丰富和活跃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农村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截至今年年底,全街道已有健身路径500多件,水泥篮球场34只,村级图书室15个,综合活动室52个,健全的农村文化设施为农村群众日常的文化活动提供了方便,开展了各种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今年来组织举办、协办了各类大型文体活动10余次,其中许多富有当地特色的节目都是由业余文艺团队创作表演的,如江口村业余文艺团队的健身秧歌、阮家村文艺队自编自演的快板、表演唱等节目,既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又具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节目也多次获奖。

二、弘扬了乡风文明,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

随着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的增加,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也得到了提升。农村文化活动的加强引导了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前在农村,空闲之余更多的农民群众把时间放在麻将、打牌上,而如今这一现象已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农民群众更愿意参与到街道、村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中来,传统的乡风文明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三、为加强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拓宽了新渠道

传统的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更多地采用了挂横幅、提宣传口号、写宣传栏等方式,而农村文化活动的丰富,把更多我们所需要宣传政策、方针以歌曲、小品、戏剧等农民群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诠释。如上半年街道联合交警、土管在江口开办了两场广场文艺晚会,通过文艺节目向广大群众宣传交通安全、农村宅基地建房等有关政策、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十七大召开后,街道组织江口村文艺队和方桥港区文艺队在方桥举行了一台宣传十七大精神的文艺汇演,其中文艺队自编自演的《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节目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为更好地宣传十七大精神拓宽了渠道。同时,各文艺团队创作了一批宣传身边先进典型,共创和谐社会的快板、小品、歌曲等节目,通过文艺团队到各乡镇以及市外的频繁演出,为展示江口、宣传江口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取得了很多的宣传效果。

第二篇:解决农村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解决农村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党和国家在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到: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全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各个方面都得以改善与发展,但是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问题依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绊脚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农村土地、资金等资源的流失不断加剧;农民增收缓慢,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依然在扩大,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存在明显反差,城乡矛盾日益突出;农民的政治权利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农民无法实现当家作主,官僚风气浑浊,大搞形式,盲目攀比,强迫命令,包办代替,伤财劳民等现象普遍存在;农民文化素质有限,未能掌握科学合理的务农技术与方法,限制了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加之,农村文化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性障碍;另外,农民的“吃穿难、卖农产品难、上学难、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社会保障难”等一系列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针对当前严峻的形势,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更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并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农村问题得到了初步的妥善处理。

针对农村土地资源流失的问题,党和国家落实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并不断扩大农用地流转面积;在确保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党和国家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农业,用现代化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产量,同时完善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从而解决农民的增收缓慢问题,缓解城乡之间的问题;为了维护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当家作主,党十七大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切实行使国家权利;为了使农民群众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掌握国家权利和基层民主制度的条件下,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和国家不断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同时,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地区人口的素质,党和国家着力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等等。

解决农村问题的长期方案已经得以有效的实行,为何农民群众依然怨声载道?那是因为农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还有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农民的购买力有所提升,却没有消费环境;农业的农产量有所增加,却没有销售市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来了,却没有使广大农民群众受益;农村儿童适龄上学,却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农村水源可谓充足,农民却喝不上干净的水„„党和国家在解决农村的长期发展问题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短期内的农村发展问题,不能只顾长远规划而忽视了当前的基础建设,要把农民当前的利益与长远的利益相结合。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本原则,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党和国家才能从根本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障碍。

第三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高邮市龙虬镇 刘宏秀

我国是农村大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一中、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解决好“三农”问题无疑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真正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国家的持久繁荣。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则表现为较为滞后,与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历史新时期要求发展农村文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从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个转变不仅表现在对物质的要求,而且是对社会文化的进步的要求。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村文化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农村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三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四是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很多传统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体或走向消亡,适应新时期的文化还没有发展起来,农村更急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

二、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

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农村文化建设就要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这就从执政党的执政要求上明确了农村文化必须是先进的文化。在广大农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上应该从三个方面着眼:

一是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方针,从指导思想、发展战略、规划布局、资源配置、政策制定、组织领导等各个方面,把文化建设的重点向农村转移。

二是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

三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完善城市对农村、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支援机制,支援农村文化建设,推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

三、从五个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一是要加快县、乡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转换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市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大多数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场所”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加大投入,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继续加大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力度,在某些方面006年、2007年12个乡镇文化站达标的基础上,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完成所有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任务。

三是要鼓励社会资本在政策范围内,以各种形式兴办文化实体,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四是要继续推进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和全面启动乡镇体育健身中心建设及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争取用三年时间在大多数行政村建成文化室(农家书屋),并且力争完成所有乡镇的体育健身中心建设和实现有线电视全覆盖。

五是要精心组织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多形式、多渠道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结合农民艺术节、读书节、“三下乡”等活动,送戏下乡、送电影到村,积极引导市里的各种社会群众文化团体和业余文艺演出队到农村演出,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第四篇:农村群众文化开展情况汇报

丰收乡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一、近三年来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丰收乡建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地处我市北部山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是当年中共北满省委和抗联三路军指挥部所在地。全乡辖区面积667平方公里,11个行政村,18个自然屯,居民2200户,人口8571人。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全乡农民都能看上电视,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已达到100%。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乡边河村于2008年建起了农家书屋,添置了多种文化用品,新建了休闲广场,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在乡直和东风、奋斗等部分村屯实现了宽带互联网入户,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虽然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时下农村常见的文化娱乐方式不外乎是看电视、打扑克、聊天、搓麻将等。从总体上说,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单调枯燥的,多数或大多数农民对这种现状是不满意的,他们渴望改变这种现状但又感到无可奈何。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也

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赌博风。在一些村屯,如果打扑克、搓麻将不搞点“小意思”,就根本找不到人玩。二是封建迷信活动。个别村屯,求神拜佛、信教广为流行。三是不良文化的侵蚀。凶杀、暴力、色情等文化垃圾通过各种传媒入侵农村文化阵地,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四是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农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在不断下降。在青年人群中圣诞节、情人节某种程度上已经胜过传统节日。

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存在主要问题

1、农村文化的投入严重不足。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二元体制,国家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本上集中在城市。这就使得农村的贫穷落后面貌迟迟得不到改变,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广大农民要求政府加大经费投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的呼声很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逐步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然而对于其他大多数行政村来说,由于乡镇一级财政多年来一直陷于困境,目前在加大文化投入方面仍难有大的作为,其文化基础设施贫乏的状况短期内仍难以改变。

2、青壮年大量外出导致主体缺位。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农村青壮年则是主体中的生力军。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其中绝大部分是青壮

年。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使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出现断层,文艺骨干队伍难以形成,组织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举步维艰。

3、农民总体上还不富裕。从总体上看,农民还不富裕,大多数农民仍在为拼命赚钱、发家致富而奔波。大多数农民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改善自己的精神生活,渴望改善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又感到很无奈。

4、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从决策层来讲,主要是对文化的功能作用认识不到位,对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缺少新措施、新办法,工作中力度不大。出现了文化工作“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随着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变化,文化体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已不相适应,必须通过改革,积极探索新路。

三、推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1、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身心健康,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现实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并把它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实施分类指导,明确工作重点,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几件实事。各级各部门的领导

干部要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不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热情为农民兄弟服务。

2、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必须把文化建设与文化理念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着力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品位。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新农村建设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坚持规划先行,引导农民向县城、乡镇驻地和中心村集中,逐步改变农民居住地过于分散的状况,使农民居住集约化,同时在村民生活区留足文化体育活动用地。要把村屯治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乡镇驻地和中心村,防止有限资金的分散使用,整合农村文化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

3、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文化对口支援活动,完善文化援助机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要继续搞好“三下乡”活动,加强农民素质技能培训,加快发展农村科教文体事业。农村一些公益性文化项目,也可经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由农民自筹建设资金。要积极支持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经营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4、培养和造就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使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出现断层,培养和造就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已迫在眉睫。在当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发挥现有的民间专业人才、退休干部职工、农村教师的作用,依靠他们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搞好传帮带,在活动中发现和培养人才。政府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及宣传、文化干部,在建设农村文化骨干队伍中要切实负起责任,抓紧制订培养规划,加强业务指导。社会各界也要为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出谋划策,并力所能及地给予支持与帮助。

第五篇:关于农村群众文化思考

关于农村群众文化思考

林甸文化馆馆长武海军电话:***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满足人们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人才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从我县农村看:文化大院的发展,为新农村的建设助力了。在当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如何激活农村的文化活力,重点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

一、扎实开展农村群众文化“123”工程农村群众文化“123”工程,是林甸县文化馆于2005年首创的一项群众文化工作品牌,它符合林甸县农村及农民群众的实际,很有操作性。受到了省文化厅的高度重视,于2006年在全省乡镇文化站站长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全省推广。

我县“123”工程的基本概念是:“1”——在各乡镇确立一个文化活动服务室,集中活跃和展示新型农民自娱自乐的集结场所;“2”——在全县每个行政村培育、培养两个文化大院;“3”——在每个自我屯当中,发展培育3个文化示范户。通过这个模式,有计划地培养、发展和命名。在实践中选择文化带头人,来带领农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文化馆将适时派、文艺辅导干部,住屯、住户进行辅导,选择各类文化人才,分门别类传教和辅导,他(她)们自编自演,形成了一定规模和氛围,广大农民在文化活动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好人好事,交流致富信息,使广大农民的感情拉近了,民心

顺了、屯风正了,耍钱、打麻将的少了。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要加大投入力度,又要注重管理和使用,建以致用,强建重管。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要建阵地、建网络、更要重管理、重服务。近年来,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和省里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一批文化益民工程,加大了农村文化设施、设备的建设力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了一些起色,提升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基础水平,但与此同时,设施设备利用率较低、文化工作管理人员和文化人才较缺、文化宣传工作环节薄弱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深入了解基层文化发展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找准矛盾焦点和爪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形成层级式网络管理新格局。

从现今农村工作发展方向来看:发展农村文化大院是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承上启下的主力军。在村级班子里也相应地安排抓此项目工作的领导,建立村级文化资源管理员是一个新课题,我们要加强这项工作。从而更加激活和提升农村群众文化的科学管理、使之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展定期活动,放映电影、规范图书管理等,积极地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今后,对文化大院的带头人,在选用上要“坚持用人标准、明确任务责任、实施统一管理、严格考绩考核,”在发挥文化大院的作用

上,要以“公益自愿,自娱自乐;服务当地;奖惩结合,”的原则,通过有效的工作,推进一批较高水平的文化人儿,文化大院和文化示范户。

当然,队伍建设只是工作的基础,人才更为重要,要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资源、人才的利用,建立起农村文化资源管理新机制,由科学的管理办法和严谨的工作制度做保障。

农村的文化人才要实现“三个转变”,即文化设备从“不会用”向“熟练用”转变,文艺活动从“不会做”向“做得好”转变,文艺演出从“单纯演”向“增加内涵上”转变。促进农村文化活动的档次和水平。

三、发挥“带头人”作用,结合传统和现代,鼓励农民创作自己的文化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误区:轰轰烈烈的文化“三下乡”,被老百姓称为“来去一阵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难以为农村扎根;按照城市人的习惯特点和文化需要来建设农村文化,忽视了乡村特点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结果使“移植文化”成为一种“无根”的文化;重有形的物质层面建设,轻无形的精神层面建设,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避免农村文化建设的形式主义,首先要调查农民的文化需求,研究农民的文化娱乐习惯和传统,选择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多种需要;其次,要重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鼓励农民创造自己的文化。

这就必须以传统文化这块沃土为基础培养出新的文化。因此必须下力气培养乡土文化人才,重视整理当地的乡土文化,善于发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以往的文化投资往往忽视对人的教育,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所以成为“无根文化”。

实践中我们感到:培养农村文化活动的“带头人”,将会撬动和带动一方乡土的文化建设更加健康地发展。比如:我们选择、培养的四季青镇镇直文化大院闫永民就是一个榜样的例子。

目前我县的农民群众在自娱自乐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农民相互之间的友情。还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文化资源的发挥,有利地激活了农民的文化活力,为农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载繁荣农村群众文化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繁荣农村群众文化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

    农村妇女干部参政与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农村妇女干部参政与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推动男女平等的实现,促进两性在社会和家庭的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

    构建和谐社会依法化解农村矛盾

    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目标,重点难点在农村。不容讳言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三农”问题仍然是困扰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很多又以涉农纠纷和案件的形式表现......

    加强心理疏导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加强心理疏导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摘要] 本文主要谈加强对农民群众从众心理的疏导、应对农村突发性事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经济地位的......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现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在新时期推动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是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5篇)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重大意义 发布时间:2011-3-30 8:41:37 〖加入我的书签〗 〖关闭窗口〗 本报编辑部......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推荐5篇)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新农村建设实际上就是人的建设,没有新农民就不可能有新农村,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发展县域经济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合集)

    发展县域经济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2008-8-16 16:26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坚实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构建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