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吉乡村体育悄然改变百姓生活方式
安吉乡村体育悄然改变百姓生活方式
乡村体育节是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对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及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具有重要意义。安吉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及体育创强行动,于2010年5月在全县所有乡镇开展“乡村体育节”,得到广大民众积极响应。“天天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已成为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体育健身已成为老百姓不可或缺的一道生活大餐。安吉也因此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新载体,全省首创乡村体育节
我县于2009年底提出了“乡村体育节”这一活动设想,并在2010年5月正式在全县所有乡镇开展起来。开展“乡村体育节”,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的需要。《全民健身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组织开展与农村生产劳动和文化生活相适应的全民健身活动”; 第十七条规定,“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协助政府做好相关工作”,而“乡村体育节”的开展,正是深入贯彻这一条例的有效载体。
二是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需要。2008年,安吉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同时,着力满足农民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乡村体育节”活动的开展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三是巩固体育创强的需要。2009年在省市体育局和安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安吉成功的创建为浙江省体育强县。体育创强带来了丰硕成果,到2008年底,全县187个行政村体育设施实现了全覆盖,覆盖率达到100%,累计投入农村体育器材资金400余万元。良好的硬件设施,为百姓健身创设了优越的条件。而“乡村体育节”的创办则为充分发挥健身器材作用,深入巩固体育创强成果搭设了良好平台。
四是打造“健康安吉”的需要。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纵深推进,“追求健康”已成为我县提升居民品质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此,安吉县委县政府于2009年10月提出了打造“健康安吉”的目标,并详细制定了实施打造“健康安吉”的八大工程方案,而体育部门负责的体质健康工程则成为“八大工程”排头兵,“乡村体育节”的开展,有效保障了体质健康工程正常实施,为增强居民体质健康,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以点带面,深入推进乡村体育节
大力弘扬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促进乡村体育节的现代化,创新“官办”与“民办”结合的乡村体育节体育赛事运作机制,是乡村体育节得以发展的有效途径。经过两年实践,安吉“乡村体育节”开展红红火火,覆盖了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及部分行政村,参与人数突破15万人次,并呈逐年递增趋势。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以点带面,充分发挥辐射作用。经过近半年的酝酿,我县于2010年5月12日率先在章村镇长潭村举行了安吉县首届乡村体育节启动仪式,县四副班子分管领导、各乡镇分管领导、文体站长、各村分管体育工作同志及章村镇2000多农民参加了启动仪式。活动既有群众喜闻乐见的篮球比赛、拔河、飞镖、跳绳等,又有符合当地民俗民风及地形特点的的压押、蹴球、竹竿舞、漂流等。本次活动不仅使老百姓锻炼了身体,愉悦了身心,还在家门口亲身享受到了体育的魅力。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启动仪式结束后,其他各乡镇也积极开展“乡村体育节”启动仪式,并辐射到行政村。据统计,2010年开展乡村体育节的行政村达30%,2011年则达到50%。累计活动次数达1000余次,参与群众达15万余人次。
二是强化培训,积极做好组织工作。为组织开展好这项工作,在2010年实践基础上,2011年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培训体育骨干上。与县委组织部联系,在村党支部书记上岗培训以及大学生村官党校培训会上,抓住契机,局长徐亚良同志亲自开展了体育健身活动重要性以及开展“乡村体育节”活动必要性讲座,群体科科长就如何组织“乡村体育节”活动开展了辅导培训。此外,我们还针对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及活动筹办等内容编印了小册子,下发到每一个行政村,有力的提高了体育器材利用率及赛事承办水平。两年来,通过各类培训,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引领科学健身的骨干力量,目前,我县各级体育指导员达到了1500余人,各类健身队伍600余支,有力的为“乡村体育节”开办提供了人才支持。
三是创新形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2010年首届“乡村体育节”仪式在章村启动后,我们要求各乡镇将“乡村体育节”作为群众体育的重要工作来抓,各乡镇的相关负责人、文体站长及行政村的文体负责同志,积极开动脑筋,群策群力,积极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简单易行、群众乐于接受的体育项目。皈山乡观音桥村在2010年创办的基础上,2011年改进形式,作为跨年晚会来做,全村11个自然村,村村组队参加。整个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有声有色,极大激发了老百姓热情。目前,全县乡村体育节项目约有30多种,既有飞镖、夹弹子、两人三足行、拔河等适合农民参加的PK项目;也有篮球、象棋、门球、乒乓球、羽毛球、排舞等比赛项目。此外,我们还选择了篮球、排舞等大众体育项目,由村开展预选赛,由乡镇(街道)开展选拔赛,最后到县城举行总决赛,极大的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
四是加强交流,大力营造宣传氛围。“美丽乡村节”创办后,得到了安吉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四副班子分管领导,连续二届参加了乡村体育节启动仪式,县委书记唐中祥等主要领导还亲自参加骑自行车、登山等活动,与民同乐,有力地激发了全民健身热情。据统计,仅2010年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200余人参加了体育节启动仪式,并参加了相关活动。2011年,我们举办了首届乡村体育节展示暨第二届乡村体育节启动仪式,成功展示了首届乡村体育节精品体育项目,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同时,我们不断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将各乡镇(街道)、行政村好的比赛项目加以推广,更大程度地激发广大民众参与热情。其中《安吉县积极开展各项全民健身活动》、《安吉县三项举措推进体育惠民》分别被省政务信息《昨日要情》及《每日汇报》录用,为全省兄弟县市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交流。
三、与时俱进,着力提升乡村体育节
两年来,“乡村体育节”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并以“乡村体育节”为载体,我县在农村新建了92个灯光篮球场(其中3个塑胶篮球场)、100条健身路径、60副乒乓球桌、10个门球场、地掷球场(其中3个人工草坪)等体育设施。同时,新建立各种体育团队200余支,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800余人,开展各类健身活动1000余次,全县50%以上的村举办了乡村体育节活动,参与群众达15万人次。
“乡村体育节”活动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些问题,一是活动开展还不平衡。还有少数村思想观念未转变,未能有效开展活动。二是活动形式还不够丰富,相关体育人才还很缺少。下一步,我们将在树好典型的基础上,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长期坚持开展。把“乡村体育节”作为打造“健康安吉”的有效载体长期来抓,不断提高活动普及率,力争100%行政村开展乡村体育节活动。二是加大培训力度。重点抓好活动组织者和体育骨干队伍的培训,不断提升大学生村官的活动组织能力。三是举办成果展示。继续举办优秀体育项目成果展示,同时,还举办健身路径展示、特色体育团队展示等活动,积极营造良好健身氛围。四是不断完善机制。将举办乡村体育节活动纳入政府年终考核内容;出台《体育健身路径维护管理方案》;要求每个行政村组织一支篮球队和排舞队,每个行政村培养一名篮球裁判和排舞领操员;积极鼓励特色体育项目开展等。同时转变观念,把乡村体育节“要我办”变成“我要办”,最终实现人人健康、家家幸福、社会和谐的小康社会。
第二篇:美丽乡村:安吉样本
安吉模式 中国样本 2011年04月08日 09:12 来源:东方早报
国际旅游小姐中国区分赛场设在安吉
中央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考察安吉后不禁感慨:“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
生态立县
几年间,安吉翻天覆地的变化,足以让人震惊。
上个世纪,安吉因环境破坏和污染,曾被国务院点名批评,如今却实现华丽转身,成为“美丽乡村”的代名词:竹林竹海、中南百草园、江南天池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令人流连忘返;旅游产业、白茶产业、椅业产业又给安吉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2000年安吉痛定思痛、因地制宜、谋求转型,决定依靠安吉特有的生态优势,走“生态立县”的发展之路。2008年安吉将目光放地更远、更高,正式启动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用10年时间把安吉187个行政村都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现代化新农村。同时,发挥生态优势和特色产业,利用旅游目的地、两大特色产业形成经济发展“双引擎”,最终走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新农村样本
农业部组织的新农村建设调研组对安吉调研后认为,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注重领导方式、思想观念、载体平台、制度政策、服务方式的五大创新,使新农村建设从一个宏观的方向性概念转化为操作的工作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使农业变强了,二是让农民变富了,三是把农村变美了,四是城乡更加和谐了,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为全国新农村建设树立了一个鲜活而生动的典型。
安吉利用生态优势,闯出了一条由第一产业“接二连三”(靠一产优势发展二产、再靠生态优势发展三产)正在向“跨二进三”(跨越二产,依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直接进入三产)发展,一二三产业联动、综合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认为,安吉将生态资源转化成资本,大力发展农业三产化,让农民分享到了第三产业的资本收益,使农民靠三产增收,而不是靠一产增收,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再添一计。
模式由此形成,“美丽”自始至终。
链接
推进新农村建设
安吉“美丽乡村”三大启示
一、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采取一二三产业统筹发展的模式,统一规划,一起推进,统筹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并非只能靠工业化和城市化。
二、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但必须有统一的发展思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区位条件、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应该准确定位,科学发展,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三、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统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包括环境建设、节能减排、传承农耕文化、发展休闲农业等丰富内容。老百姓的幸福感并不一定与GDP的增长成正比,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水平达到小康之后,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影响幸福感的直接因素
第三篇:安吉美丽乡村模式
“安吉模式”就是:以生态工程大项目启动生态环境大建设;以生态环境大建设带动生态经济大发展;以生态经济大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大跨越。全县基本形成了以省级开发区为引领,天子湖现代工业园、临港开发区为依托的工业布局金三角;形成了以竹业、椅业为统领,生物医药、新型纺织、特色机电、汽摩配件等新兴产业后起之秀的生态工业产业体系。
安吉围绕建成“全覆盖、高标准、深领域”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定位,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四大目标,以“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四项原则,通过实施“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四大工程 浙江安吉: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2013-02-04 10:44:36 来源:光明网 编辑:付承堃 发表评论
进入论坛>>
地处浙西山区的安吉县近年来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通过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严格保护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从省级贫困县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县、生态县,走出了一条既具时代特征又有地方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积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经验,形成了“环境宜居一流、乡村美丽一流、百姓富裕一流、文化生态一流”等诸多优势。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实践,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优化县域生态环境。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准确把握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于生态特色基础谋篇布局,因地制宜,扬长补短,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开辟一条差异化、有特色的发展之路。以安吉县的实践为例,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安吉县确立了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的总体思路,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总载体,以县域大景区为共同愿景,以“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核心,经过环境资源化、资源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三大步骤,坚持城乡协同并进,初步建立了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产业协调、发展潜力强劲、生态文化活跃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模式,塑造了以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中国美丽乡村”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建设县域综合品牌,成功打造了长三角特色制造业集聚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休闲经济先行区、山区新型城市化样板区和创业与人居优选地。
繁荣县域生态文化。首先,地方政府要通过各种社会活动营造良好的生态建设氛围,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化理念,实现从“山上有生态”向“心中有生态”的提升。其次,要加大文化保护力度,加强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第三,要营造共建共享的氛围,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民性,形成全民共建共创生态文明的生动局面;全面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均衡的公共服务、舒适的富裕生活、祥和的人居环境,开创民生发展的新局面。第四,要增强人才保障,吸引、培育各类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发展县域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经济与生态两者之间找到结合点、寻求突破口。首先,要实现农业经济的“整合、联合、融合”。通过制定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出台鼓励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政策,构建立体化生态农业开发格局。以建设高效化的生态农业为总目标,通过实施产业升级工程、品牌培育工程、竞争力提升工程、生态环境改善工程和科技兴农工程,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打造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
其次,要实现工业经济的“集中、集约、集聚”。一是推进企业集中,所有企业全部集中进园区;二是推进产业集聚,提升运营效率、节约土地和公共设施成本;三是推进要素集约,珍惜土地资源,推广产业的“亩均产出率”、“建筑容积率”和“开工投产率”等“三率考核法”,引入项目建设强制性标准。第三,要实现循环经济的“低耗、低排、高效”。以政策创新为先导,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注重产业的循环链接与节能减排。启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抓主要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物医药、生态休闲、生命养老等绿色产业。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整体推进,改善环境质量,优化人居环境,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把生态村建设作为生态县建设的基础工程。
首先,要坚持“试点先行、有序推进,规划引领、差异发展”的建设思路,实行县乡村三级配套补助的办法,制订相应的配套补助激励政策和奖励补助措施,调动乡镇、村和农户的建设积极性,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其次,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共设施,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速建立城乡一体的物流配送体系,注重农村社区长效管理机制创新。
第三,确立鲜明的主题,集中力量实现既定目标。例如,安吉县以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抓点成线、延伸扩面、完善提升,覆盖到全县187个行政村;持久开展“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和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扩大生态精品覆盖面,高标准实施一批城乡生态项目,建设城市生态景观、公路沿线生态走廊、乡村生态群落。第四,在村庄改造的过程中,要坚持高品位、高起点,做足山、水、树、花的功夫,巧妙结合地方自然条件和文化元素,把当地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融合,在共性中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韵”。开展以畜禽粪便污染整治、生活污水整治、垃圾固废整治、化肥农药污染整治、河沟疏浚整治和提高农村绿化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
近年来,我县致力于建设中国美丽乡村、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政府推动、百姓参与、上下合力”的良好氛围,效果显著。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和竹产业发展更是全国山区半山区县市典范,倍受社会各界的肯定和中央省市级各类媒体的关注。县宣传部门为提高安吉知名度与美誉度,积极为安吉对外宣传进行吆喝,营造声势。一是主动走出去。宣传部门及时将县内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和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整理,制作宣传资料由部领导亲自前往北京、上海等地与主流媒体进行沟通,争取在全国有影响的媒体上报道安吉建设与发展成果;二是诚心请进来。在与主流媒体沟通的同时,创新形式力邀媒体到安吉采风,实地感受安吉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和竹产业对安吉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和提高农民生活的重要影响,通过记者体验、百姓畅谈等形式生动报道;三是做大做强外宣工作。由常委宣传部长、分管部长亲自带队到北京、上海等地与主流媒体负责人联系协商,力争播精品、上头条、扩影响。目前沟通的均是在长三角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等。继2009年9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经典中国辉煌60年》为题头条报道我县良好生态环境与建设成果后,12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再次以《浙江安吉竹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题报道了我县竹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如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安吉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12月28日,央视一套与央视新闻频道在7点至8点时段的《朝闻天下》栏目中分别以《村庄名片》、《记者体验:竹子改变生活》、《农民2009:农民老李的致富三级跳》、《数字增收》为题全面报道安吉县政府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与地理优势情形下,政策支持、技术帮扶、产销跟踪,因地制宜推动竹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成功做法与典型经验。通过以记者体验、农民说安吉、数字证实等不同形式报道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与竹产业发展,使安吉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作为全国权威主流媒体的中央电视台在重点栏目如此高频率报道安吉,在安吉对外宣传历史上罕见的。这也反映了安吉对外知名度与影响力在扩大,安吉政府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效果是明显的,更是符合安吉山区半山区自身特点的。浙江省安吉县委县政府按照生态立县理念,注重领导方式、思想观念、载体平台、制度政策、服务方式的五大创新,充分发扬安吉人兼容并蓄、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的竹精神,以打造“中国美丽乡村”为抓手,全力把全县187个行政村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全国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公共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据安吉县委副书记王树介绍,为保证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有序,县委县政府把全县作为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每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每个农户当成一个小品来改造。现已把全县所有行政村划分为40个工业特色村、98个高效农业村、20个休闲产业村、11个综合发展村和18个城市化建设村,并出台了《中国美丽乡村实施意见》,明确了实施架构、评价标准、考核办法、奖励政策和长效管理机制,使“中国美丽乡村”建有方向、评有标准、管有办法,使新农村建设从一个宏观的方向性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工作实践,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培育了“敢为人先、坚忍不拔、同心协力、求真务实”的“安吉精神”。
王树告诉记者,安吉县通过实施环境、产业、素质和服务“四大提升工程”,大力推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使安吉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昔日被国务院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的安吉,如今被称为中国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中国竹地板之都、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成为长三角地区大城市产业转移、要素外溢的“首选之地”和都市人群摒弃浮躁、回归自然的“休闲乐园”。
据了解,安吉农村产业发展按照“一产调优提效、二产调强提质、三产调大提速”的发展思路和“一产接二连三”的产业互动目标,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使农业变强了,2008年,全县竹产业销售额达108亿元,白茶产值7.8亿元,已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区13个,面积7万亩。2009年上半年,全县休闲农业园区共接待游客307万人次,旅游收入12.25亿元,拉动农民收入增长2.3个百分点;“农家乐”经营户达520户,8800余张床位,全年可接待游客68万人次,解决农民就业3万人,实现收入1亿元。让农民变富了,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343元,高于浙江全省农民人均收入1000多元。农民富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富庶,还表现在农民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把农村变美了,建成了全国优美乡镇12个,省级生态乡镇13个;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户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农民生活垃圾处理网络,垃圾收集率达95%;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建成生态公益林100万亩,空气质量和水质量保持Ⅱ级以上,走进安吉就像到了一个巨大的生态公园,山美、水美、田园美。城乡也更加和谐了,县城以山为脉,以水为径,形成群山环绕水穿城、青山碧水绿绵延的生态城市形态,广大农村把生态村建设与小康示范村创建等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全县城乡收入差距比达到1.96:1,一些经济活跃乡村的农村户口甚至已经成为让城里人羡慕的身份。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一种优势资源,关键是如何把生态资源变成生态效益。安吉基于这种理念,大力挖掘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潜力,集中精力打造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品,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耐心寻找跨越式发展之路,利用生态环境优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建设大都市后花园,打造休闲度假天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让安吉人得到了第一桶金,大批城市游客的到来又使安吉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农民由一产“接二连三”(靠一产优势发展二产、再靠生态优势发展三产)正在向“跨二进三”(跨越二产,依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直接进入三产)发展,闯出了一二三产联动、综合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认为,对于“安吉模式”应该全面、系统地来看待和认识,其中有很多值得总结、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和理念。比如“安吉模式”把各地的领导干部忽视的生态资源转化成了资本,大力发展农业三产化,让农民分享到了第三产业的资本收益,使农民靠三产增收,而不是靠一产增收,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这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再添一计。再比如,安吉一个县的产值仅相当于苏南的一个村,一个县的财政仅相当于苏南的一个乡,但是安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建设水平却达到了日韩的水平,而且不是一个两个点,可以随处下车,随处去看。这也为新农村建设怎么搞、怎么以极低的成本让千家万户实现生态农业环保农村、是不是只能在高度发达地区才搞得成、是不是财政拿足够的钱才搞得成提供了活生生的范例。
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局长甘士明在发言时说,美、新、富、荣四大要素构建了美丽乡村,支撑了“安吉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安吉特点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路子,也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做了最好探索。特别是把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农民创业和农民增收这个根本着眼点,依靠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旅游产业,拓展农业的发展功能,使把整个农业产业附加值得到了最大提升,创新了农业产业创新模式,很有推广价值;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把资源进行充分地整合,吸收相关的社会资本和农民资本来进行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用以奖代补的这一点点资金撬动了比较大的社会资源来共同建设新农村,也值得借鉴。与会专家认为,“安吉模式”演示了新时期中国农业、农村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的运作轨迹,体现了通过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的创新思路,实践了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区推进生态立县和生态强县的发展方式,揭示了特定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规律,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从“安吉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看,有四条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坚持以农为本发展战略,跨二进三,实现“三农”跨越式发展。安吉围绕竹子、白茶、蚕桑这三个农业主导产业做足文章,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真正做到了农业“接二连三”,同时大力打造县域经济整体品牌优势,形成了“中国竹乡”、“中国首个生态县”和“中国美丽乡村”三张亮丽的“名片”,进而使农业在“接二连三”的同时实现“跨二进三”,变农业资源为农业资本,在要素重新定价、重新分配中占据主动,实现了“三农”跨越式发展。
二是坚持生态先行发展战略,强调自然和谐与生态文明,推动“三农”可持续发展。安吉善于挖掘和保护生态、善于经营生态,通过优良的生态和优质的服务,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效益,把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产生了绿色GDP,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是坚持文化立县发展战略,内促外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三农”科学发展。安吉凭借底蕴深厚的文化,立足于文化消费的民族性、生态性和专业性,作好农村文化消费这篇大文章。通过不断挖掘与传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农村文化,涌现出了书画村、畲族文化村、生态屋、山民博物馆等各具魅力的文化景观和文化现象,形成了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吸引城市游客的一大卖点。
四是坚持精神传承发展战略,突出理念思路转变,实现“三农”和谐发展。安吉把“奋战五年·再造安吉”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柱,传承先贤遗风,弘扬安吉精神,上下同心,一年连着一年抓,一届接着一届抓,一事跟着一事抓,锲而不舍,不断在推进中完善,在落实中提升;通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了全县覆盖、全民参与,共同打造美丽乡村、共同建设幸福和谐的美好家园。“安吉模式”对推进全国新农村建设有三大启示:
一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采取一二三产业统筹发展的模式,统一规划,一起推进,统筹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并非只有依靠工业化和城市化。“安吉模式”通过开发内源改变了农业弱质本性,使农民可以不离开自己的故土,也能做到安居乐业,生活在清新的自然风光中,享受着城市的现代文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三农”解决方案。
二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但必须有统一的发展思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区位条件、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应该准确定位,科学决策,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农业资源可以转化为农业资本,山区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作为重要的资源同样可以转化为资本。只有着力拓展生态、文化的功能,向休闲、观光、旅游、环保等方面转移,才能实现农村的良性循环,才能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安吉的实践告诉我们,山区县的资源在山水,潜力在山水,山区县的发展完全可以摒弃常规模式,走出一条通过优化生态环境带动经济发展的全新道路。
三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统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包含环境建设、节能减排、传承农耕文化、发展休闲农业等丰富内容。老百姓的幸福感并不一定与GDP的增长成正比,在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后,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影响人们幸福感的直接因素,他们需要绿色GDP、务实GDP;农民收入与财政收入的增长并无必然关联,富民与强县并非完全是同一个概念,安吉2008年的财政收入不足15亿元,但安吉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343元表明,强县并不等于富民,只有富民基础上的强县才最值得推崇。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守聪告诉记者,举办此次研讨会就是集中有关部门、地方和专家学者的智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吉模式”进行梳理和研究,探讨在农村推广“安吉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树立一个鲜活而又生动的典型。
王守聪透露,今年10月底,农业部还将联合国家旅游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安吉举办“中国(安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高层论坛”,届时将召开“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成立大会”和举办“2009首届中国(安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暨中国美丽乡村节”,进一步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山区、半山区的新农村建设。
第四篇:《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说课稿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说教材
社会的变化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而生产方式的变化,最终导致生活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人们衣食住行用的变化以及我国的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过程与方法:用文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进行分析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培养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有了前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变化,期待来了解社会生活领域的巨大变化,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我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当的结合启发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对比法等。
学法:自主归纳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在课前我将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收集资料,并给全班同学进行分组
2、导入新课:我打算用百姓心语视频片段导入本课的学习。以使学生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在改革开放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
3、推进新课:本课的条目非常清晰,包括衣食住行的变迁与就业和社会保障两个子目。
第一目衣食住行的变迁,这是本课的重点知识,所以我打算这样处理:指导学生观察一组我国衣食住行的变迁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其变化。在学生对这些变化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抛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由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这样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历史问题能力,使学生对身边历史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二目就业和社会保障,这部分知识远离学生生活,是教材难点。所以我打算这样处理:首先让学生学生看书,了解国家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有哪些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问题:你认为打破“铁饭碗”是好事还是坏事?以加深对就业制度改革的认识。针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我将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事例讲解我们国家这方面的政策。
4、小结
我将让学生当堂完成设计的四道练习题来结束本课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5、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利用框架结构形象、直观展示本节课知识,具有系统性、概括性特点、利于学生掌握记忆,同时形成整体性的认识。
第五篇:电子商务崛起让快递悄然改变
电子商务崛起让快递悄然改变
重庆光环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带给您最新资讯:
“每天上万块月饼的订单,接到手发酸。自从这里成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网店创业培训基地,引来更多的淘宝店主加盟供货。”张雷的东北特产人家在淘宝网又迎来一旺销季。
据张雷介绍,自己8月份卖出30万块月饼,若加上替其他淘宝店发的货,本地月饼中秋节前后出货量估计能达60多万块,明年月饼出货量可望突破100万块。而这背后,除了他和近50家淘宝店主能分享到100万元利润,还有快递、生产厂家及更多间接受益者。轻点鼠标的瞬间,就悄无声息地拉动就业和经济运行了,还提升了七台河的知名度。
“我的小康农业社是正月十五在淘宝网上开张的,目前还属于农产品销售淡季,每月也就近3000元的成交量,但能保持每月递进式增长让人心里有盼头。”去年毕业于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的康雨薇介绍,这些淘宝店主很自在,连出门逛街都可以通过手机接单子。说话间,小康将一条微信从手机翻出来说:“阿里巴巴2012全年销售额突破万亿,而李宁实体店已关掉1800多家,电商的销售额已经超过实体店。电子商务是大趋势,我很庆幸自己毕业就来人社局培训受益。”
“目前的月饼热卖,应算是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仅一年时间,经我们培训的学员注册淘宝网店的在500家以上,其中活跃的店铺就有50多家,连同外围自发开办起的淘宝店应在千家左右。”市人社局人才服务中心刘波介绍说:“未来是资源整合时代,我们的角色就是给有志创业者搭建平台,因为这一系统建设已成为民众创业的一大刚需。我们要做的就是铺天盖地搞培训,不离不弃地加强后续服务。”很多学员反映,每期4天的培训结束后,在原人事局7楼工作室还有专职老师手把手进行实践教学,已经在电商领域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王生财、张雷、陈宝刚等人先后来讲授最前沿的淘宝经验。人社局人才服务中心还带领学员们走进开发区外向型企业,走进世荣鹿场、三胜小杂粮、罗马假日等特色企业,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网上销售业务。人社局还准备对有意向的工商户、大学生村官、转业军人乃至残疾人士进行专项电商培训,在拔高培训阶梯、铺开服务对象的同时,也将关注物流等后续服务系统建设。
“一斤稻花香大米售价5元钱,快递成本要5元,那就没有任何竞争优势了。在人社局牵头下,由张雷旗下的中通快递承接了很多淘宝店主的投递业务,才让我的米卖到苏浙沪皖等十省市。”稻花香米专卖店老板邹晓红说。
“电子商务最忌单兵作战,需要团队协同,我这里就是淘宝店主们的物流配送中心。未来5至10年的商业模式应该就是o2o模式:线下(实体店)体验,线上(厂家系统网站)购买,由厂家亲自发货给顾客。聪明的企业家会将线上销售系统及物流仓储系统外包交给第三方公司解决,自己全力做好产品。这种商业模式拼的就是资源整合,能整合多少资源、多少渠道,将来就会占有多少先机、多少财富。我的中通快递已经在为近50家淘宝店主提供超低成本的快递服务,这就相当于不用大家各自造船过河,我先借船给大家过河,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我们的团队也会走得更好更远。”张雷回顾说,本地的快递业“三通一达”长期以来都是外来邮件多本地走货少的现象,以6年前中通快递为例,收外埠货100件,只能往外发货一两件,目前能达到1:1的收发货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