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

时间:2019-05-15 04:0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

第一篇: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

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筹谋开放大局 提倡高原情怀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自良

8月26日一大早,平日里安静的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大楼一时热闹起来,掌声不时响起。履职6年省长的秦光荣走出他在16楼的办公室,逐层看望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我要换个地方办公了,谢谢大家多年来对我的关心支持。”

和工作人员握手惜别之际,他动情地说,“多年来你们忠于职守为政府工作尽责,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虽然换了一个地方办公,但我会记住与同志们朝夕相处的岁月,也特别珍惜与大家结下的深厚情谊。”这是此前一天中央决定宣布后秦光荣的第一个公开活动。

8月25日,中共中央宣布了云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秦光荣任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不再担任云南省委书记。受中央委派宣布决定的中组部副部长王秦丰说,“秦光荣同志领导经验丰富,熟悉党务和经济工作,在云南工作十余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为推进云南又好又快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据本刊记者观察和了解,云南省干部群众普遍认为,随着秦光荣由省长转任省委书记和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接任省长,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已经实现了顺利交接,“可望使云南平稳发展和更好更快发展”。

在履职省委书记一个月来,秦光荣已经主持召开了两次省委常委会。一次常委会的主题是研究部署近期重点工作,传达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对秦光荣的任前谈话精神和进一步做好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部署了即将召开的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各项筹备工作,包括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党代表的选举、省委班子的推荐考察及会务准备;另一次常委会的主题是审议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城镇居民的意见,要求积极、稳妥、有保障地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城镇落户,并同等享受各种福利待遇,今后十年云南新增转户1000万人,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城乡一体。

一个月来,秦光荣的两次重要活动引人关注。一是履职省委书记第三天,他率队深入滇中滇东罕见的重旱地区查看旱情,召开抗旱救灾专题会议,要求按照中央领导指示突出“保民生、夺丰收”两大主题全面部署了抗旱救灾,确保人畜饮水,力争全年粮食继续保持增产,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并提前应对今冬明春可能发生的更大旱灾;二是在滇西中心城市大理调研并主持召开了主题为“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会议,决定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引导城市化、工业化用地尽量用荒山荒坡,切实保护住全省宝贵的良田好地。

其间,秦光荣在几个场合关于“高原情怀、大山精神”的“宣示”,受到干部热议和积极响应。他在干部大会上说,“云岭大地给了我报效国家、回报人民的广阔舞台,组织和同志们给了我无私的信任和支持;云南的父老乡亲给了我滋养和力量。云南对我恩重如山。”

秦光荣在省委常委会上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云南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品质,摒弃陋习,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树立高原情怀,就是立足高原,俯视高原,形成开拓、创新、1 奋进、包容的精神面貌”;“云南到处是山,山与我们时刻相伴,大山扎根大地,昂首傲视万物,大山持之以恒,于无声中奋起,在坚持中屹立,大山支撑云南天地山河,也彰显云南人精气神”;“陪伴大山,仰视大山,我们要从大山中得到启迪,具有大山精神,也就是信念坚定,像大山一样执著;扎实苦干,像大山一样根基牢固才能傲然耸立;不断进取,像大山一样攀高不止、生生不息;勇于担当,像大山一样从不逃避电闪雷鸣,历尽风雪霜而巍然”。

秦光荣关于廉洁从政、严格自律方面的一个表态也掷地有声。他要求全省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实践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模范,“就我个人而言,我将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官,踏踏实实做事”,“我郑重宣布,凡是打着我的牌子和我亲戚朋友的牌子到各地各部门办事的,能办的事情一律不办;对招摇行骗的,一律进行查处。也请各位领导、同志们和社会各界对我进行监督。”

“云南有几个‘省情’:一个是基本省情,‘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经济欠发达;一个是现实省情,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还有一个是发展省情,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特色明显,发展前景广阔,最具发展潜力。”近日,秦光荣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用三句话点清了云南当前面对的现实、挑战和机遇。

至8月25日履新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已在云南工作超过12年。他历任省政法书记、省委组织部长、常务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省长等职,熟稔云南省情,并赢得良好的政绩、政声。在“十二五”开局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之年,针对云南这个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位新任云南省委书记有着怎样的新思考和新策略?如何谋划和执行党中央交给云南的历史重托?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中,秦光荣娓娓道来„„

跨越发展六路径

在秦光荣看来,近年来,云南虽然有很大的发展进步,但与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非常大,经济总量少、产业发展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发展依然是第一要务,是云南最硬的道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任何风浪下都不能受影响。”为此,他提出了推进发展的六方面“路径”:

增强发展勇气。继续巩固和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全省人民的愿望。因此,云南要紧扣发展这根弦,清醒认识加快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认真谋划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更加牢固地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把云南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更坚实,推动云南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创新发展思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云南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很重,边境维稳、民族宗教工作的任务也很重,并面临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等特殊困难。因此,云南要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勇气破解难题,观念上要树立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工作上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并不断推进管理创新,破除、清除各种制度性障碍。

壮大发展实力。产业发展不足是云南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今后云南全省上下将把产业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形成重视产业、研究产业、支持产业、发展产业的浓厚氛围。要进一步培育烟草、电力、矿产、生物工程、旅游等重点支柱产业。深入推进“央企入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培育生物制药、装备制造、新材料、光电子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拓展发展空间。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城乡统筹的重要载体。要抓住云南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期,突出自身特色,研究加快城镇化的措施和办法。将围绕“城乡一体、布局合理、城镇上山、农民进城”这个关键,全面提高城镇综合发展质量和承载能力,拓展云南发展的新空间。

夯实发展基础。虽然“十一五”期间云南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加100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近2万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发展的条件,但全省基础设施滞后、农业基础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十二五”期间,云南将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研究解决好投入、政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大力度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水运、通信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发展保障。云南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不仅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面临威胁,也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遭受破坏。近年来,云南针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方面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今后将进一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减灾,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八策力创“云南奇迹”

在云南的诸多发展机遇中,秦光荣认为,进入战略实施阶段的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最大机遇,“‘桥头堡’建设不仅将为国家对外开放开拓出新的空间,为西南省区市的发展开辟新的方向,也将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一个新的阶段,意义极其重大。”

根据有关部署,以此为核心,明确了云南省的五个定位: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按照秦光荣判断,沿边开放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和潜力所在,“桥头堡”战略使云南的区位优势得到发挥,从而开辟出一条我国新的贸易通道,建设起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大通道,为云南扩大对外开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创造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以饱满的热情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努力为提升我国沿边开放水平、探索沿边开放新模式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气魄重新布局和构建云南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一是实现大开放。深化开放意识,坚定开放决心,敞开开放胸怀,优化开放环境,突出开放重点,提升开放层次,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创新,以开放促文明,以开放促开明,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做活沿边开放这篇大文章。

二是促进大发展。以落实国家“桥头堡”战略为契机,围绕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三大目标,努力建设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边疆更加安宁、环境更加优美的“七彩云南”。

三是构筑大通道。围绕建设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开辟一条我国新的西向贸易通道,打通我国从西南方向联系世界、海路与陆路互为补充的对外贸易通道,创造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四是打造大基地。围绕把云南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的定位,充分发挥给予云南差别化政策的引导支持作用,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努力把云南建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面向印度洋沿岸市场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

五是培育大平台。在近年来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南亚商品国家商品展等平台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开放经济带、对内对外经济走廊、金融平台和会展平台,巩固提升合作机制,推进通关便利化,搭建起一个中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三大市场的交易平台。

六是建设大窗口。立足于巩固发展好邻居、好伙伴关系的需要,以扩大对外交往、加强文化交流、推进教育合作、加强宣传合作为重点,推进和深化同周边国家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多形式的人文交流和合作,使云南成为向外展示中华文化、对内推介邻国文化、促进国际友谊的友好交流窗口。

七是维护大团结。要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摆在“桥头堡”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以发展促进团结、和谐和稳定,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

八是保护大生态。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思路,下更大决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抓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森林云南”建设、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加强跨区域生态合作,努力筑牢云南生态安全屏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流域内的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着力推进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第三亚欧大陆桥,开辟一条新的西向贸易通道,参与构筑从陆上通往印度洋的战略大通道,发展与印度洋地区的合作。”秦光荣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服从服务于国家外交、安全战略中推进云南的开放发展。

为此,加快构建“一圈一带六群七廊”的空间生产力布局,即滇中城市圈、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以滇中为重点的六大城市群和七条对外对内开放经济走廊。其中,把滇中城市经济圈和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作为突破重点,努力将云南打造成我国通往印度洋的西向贸易通道、向西南开放的合作交流平台、连通内外的产业发展基地、展示中华文化和促进国际友谊的窗口、维护流域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的屏障。

五大努力共享民生实惠

秦光荣说,虽然近些年云南省级每年新增财政的70%以上都安排用于民生项目,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但冷静看,云南城乡居民收入还不高,城乡差距还很大,与全国相比要同步全面实现小康还有不小的差距,“必须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增进人民幸福感,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

现在,他提出云南有五个要“努力”的民生领域:

努力让基本公共服务“阳光普照、润泽众生”。加快建立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基本公共服务权利对身份的依附,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尽快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突出重点解决好“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上房”等问题。推进教育、医疗、文化改革,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国民收入分配向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倾斜。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城乡居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努力发展边疆地区。云南有25个边境县,发展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在总结前两轮“兴边富民工程”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云南决定在“十二五”期间投入800多亿元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着力推进基础设施、扶贫开发、产业培育等建设,力争使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努力加快脱贫步伐。云南贫困面还比较大,一些地区贫困程度还很深。云南将围绕巩固提升现有扶贫成果、全面推进贫困人口脱贫、对深度贫困人口进行重点扶贫攻坚三个层次开展扶贫,构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努力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局面。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做好民族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对于巩固和发展全省改革发展大局意义重大。云南将围绕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要求,以发展促团结稳定和谐,开创云南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在接受采访中,秦光荣再次提到了树立“高原情怀”和提倡“大山精神”。他说,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云南肩负起了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历史责任,这是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全省人民对我们寄予厚望。(完)

第二篇:省委书记秦光荣到龙海乡看望陆良八老

省委书记秦光荣到龙海乡看望慰问“陆良八老”

4月6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来到龙海乡花木山林场,亲切看望、慰问“陆良八老”。盛赞陆良八老是“当代愚公”,是高原情怀、大山品质的典型代表,是新时期的“活雷锋”,并号召全省干部群众向“八老”学习,为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4月的花木山林场,春风和煦,春光明媚,林木葱茏,鸟语花香。4月6日上午,带着对陆良八老的深深敬意和殷殷关爱,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来到这里,亲切看望慰问陆良八老。

上午11点,秦光荣一行抵达林场,一下车,就径直来到八老中间,亲切地与他们一一握手,并热情地说:“各位老人家好,老人家好!早就想来看你们啦!”

三十多年前,八位老人怀着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海拔2300多米的喀斯特地貌山区,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护林,一干就是几十年。今天,昔日的“石渣子”披上了绿装,“光头山”变得郁郁葱葱,山下也能种出庄稼来了。八位老人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把全部心血倾注到绿化荒山、植树造林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秦光荣说:“你们了不起呀!你们是新时代的‘活雷锋’,是当代的‘愚公’,你们当中最大的83岁,最小的72岁,高原情怀、大山品质在你们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是我们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的生动教材。”

秦光荣拉着王小苗老人的手,和八老一起走进茫茫的林场森林里,查看了树木的长势情况。走到坡顶,遥望着对面郁郁葱葱的山林,倾听着悦耳的松涛,呼吸着习习清风,秦光荣感慨道:“人养树、树养水、水养人。云南三年连旱,而这里却生机盎然,有你们很大的功劳。你们种下的这片森林,既营绿化了荒山,也涵养了水源,调节了小气候,更为后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陆良八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不愧为‘当代愚公’,不愧为雷锋精神的现实传人。在你们的身上,流淌着生生不息的云南精神。”

随后,在护林站前的小场院里,秦光荣与陆良八老并肩而坐,和省、市、县、乡的领导干部围坐在一起,进行了座谈。小小的场院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声笑语,洋溢着一派浓浓春意。

“八老”代表王小苗就造林护林情况向秦书记作了汇报,市委书记赵立雄、县委书记朱党柱、村民代表李忠义、人民日报记者胡洪江、都市时报记者刘钊也畅谈了各自心目中对“八老”精神内涵的理解。

听了大家的发言,秦光荣说:“今天我们省、市、县、乡的领导同志们一齐到花木山林场,主要是来看望陆良八老,慰问陆良八老,学习八老精神。从媒体上看到陆良八老的感人事迹,我非常感动,非常钦佩,来到花木山林场,亲身感受了八老植树造林的成果,也让我深受震撼、深受教育、深受启迪。” 秦光荣用六句话概括自己的感想:

一、“陆良八老”、当代愚公。“陆良八老”的平均年龄近80岁了。这八位老人非常了不起。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他们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喀斯特山区,植树护林31年,建成7400亩林场,累计承包植树造林13.6万亩。大树染绿了座座荒凉的山头,也让他们两鬓如霜。八老绿化的不仅仅是一座座荒山,他们绿化的是当代社会的精神高地。八老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大树,他们树立的是当代社会的道德标杆。

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看着这茫茫群山,看着这茂密的森林,看着这八位慈祥的老者,我在想,我们人类,要感恩天地,感恩祖先,感恩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像八老一样默默造福子孙后代的美德者。我们一代一代的人,无不在享受着祖先、前辈的恩泽。“天地之大德曰生”。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有好生之德。于是,留给我们青山绿水、沃野良田。我们这一代一代人,因此而繁衍生息。于是,才有了今天的我们。试想,假如我们前面的一代一代人都在践踏自然,无节制地消耗地球资源,我们还能拥有现在的美丽家园吗?透过这八位慈祥老者,我看到了我们慈祥的祖辈。我们真要感恩传承着中华民族美德的祖先们。我们一定要继承、学习、发扬祖先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高贵品德。

三、高原情怀、大山品质。这八位老人,是土生土长地道的云南人。他们生活在红土高原上,他们生活在郁郁群山中。他们站在高原,目光高远,植树造林,和谐自然。他们站在高原,心灵开放,不囿于蝇头小利,造福家园。他们站在高原,敦厚包容,坦然迎接大自然的风霜雨雪,乐观承受植树造林过程中的种种人生磨难。他们站在大山,与大山融为一体,魂是大山的魂,体是大山的体,意志坚定,铁骨担当,用一颗颗晶莹的汗水来践行务实。这就是千百年来云南的高原情怀、大山品质,这就是云南特有的自然人文所形成的云南精神。流淌在云南人血液中的云南精神,成就了云南过去的辉煌,成就了云南现在的科学发展,必将成就云南未来的跨越发展。由此,我们要感恩云南这块天、这块地、这块天地之下的祖先,感恩像八老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利乡利国利民,为云南造福的云南人。

四、承载历史,光照后人。树,承载着历史,植树造林的人,载入历史。三国时期有位名医叫董奉,他医术精湛,乐善好施,治病不要钱。他的治病条件是,轻病人痊愈了,种一株杏树,重病人康复了,种五株杏树。长年累月,他的房前屋后就有了10万多株杏树。每当杏子成熟,董奉还把它换成粮食,救济百姓,遂成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

我国植树造林历史悠久。《礼记》说:“孟春之月,盛德在木”,鼓励人们顺应地之道天之德在春天种树,并视之为最大的道德。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特别重视植树造林,将3月12日确定为植树节,森林法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翻开历史画卷,古往今来,像八老一样植树造林者,都是社会的道德楷模,都是国家的功臣。杨善洲同志22年绿化荒山,从而将他推向光辉灿烂的一生。杨善洲同志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陆良八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典型代表。

五、森林云南、发展保障。八老说:“山头要有树,山脚要有路,农民才会富。”这句话是真理。人养树,树养水,水养人。没有树就没有水,也就没有人。我认为,多种树,云南富!从云南自然灾害频发的特殊地理来看,从云南三年大旱来看,云南需要种无穷无尽的树,需要无穷无尽像八老一样种树的人。云南需要“森林云南”,建设“森林云南”需要更多的像八老一样造林的人。无论是为国家建设生态屏障,还是永葆云南的蓝天碧水,我们必须实现“森林云南”目标。“森林云南”是我们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生态保障。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最大的发展潜力之所在,发展优势之所在。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的新云南,离不开树,离不开种树的人,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尊老敬老、尊贤敬徳。最后我想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犹如参天大树,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家庭的宝贵财富。全社会都要尊老敬老。儿女对老人要孝顺。广大党员干部,机关公务人员,必须带头尊老敬老,必须带头孝顺父母,必须带头造福乡里邻里,做弘扬家庭美德、社会美德的模范。

秦光荣强调,学习宣传陆良八老的先进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对于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希望全省干部群众都要学习陆良八老精神,发扬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为推动“三个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要学习八老坚守信念、绿化荒山的精神。理想信念是我们奋勇前进的指路灯塔,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要求我们像八老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干扰面前不分神,诱惑面前不变质,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二要学习八老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实现“三个发展”的奋斗目标,需要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像八老那样,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甘于寂寞、无私奉献;三要学习八老坚忍不拔、奋斗不止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是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以八老为榜样,始终坚持“两个务必”,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营造崇尚节俭、朴素文明的社会风尚;四要学习八老团结互助、愚公移山的精神。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我们要像八老那样,讲团结、顾大局,坚持党坚持党性原则,班子成员要作表率,善于集纳群言,以诚相待,加强沟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共同把云南的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座谈中,秦光荣叮嘱各级干部一定要“照顾好八老,守护好山林,发扬好精神”。要求省级有关部门和曲靖市、陆良县负责人,一定要照顾好八老的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同时要进一步支持花木山林场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好八老留下的这片青山绿水。

在花木山林场,秦光荣和陆良八老、省市县干部一起种下了一棵象征着陆良八老精神将在云岭大地不断传承的滇朴树。

当天,曲靖市市委书记赵立雄,市委副书记、市长岳跃生,省林业厅厅长陈玉侯、省民政厅领导和市委副书记范华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华,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朱德光,我县县委书记朱党柱,县委副书记、县长陈锐,县委副书记解天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岳石林,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骆德刚等领导也一起陪同看望。

第三篇:秦光荣: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再上新台阶

秦光荣: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再上新台阶 日期:2012年02月01日 来源:《党建》

http://theory.people.com.cn/GB/82288/83848/83855/16990489.html

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启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云南要在新一轮文化建设大潮中不落伍、不掉队,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建设云南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变成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内在追求和自觉行动,建设云南全省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一)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通俗化大众化,巩固各族群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通俗化、大众化。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制度化建设,广泛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巩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活动。要进一步打造“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一系列云南特色的理论品牌,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进边寨、下基层等活动,在全省各族群众中形成思想共识,凝聚精神力量。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强化各民族的精神纽带。要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地把云南边疆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要加强“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宣传教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维系云南边疆民族团结和睦进步的精神纽带。

(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云南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激励干部群众为祖国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要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使民族团结成为云南文化的鲜明特色,把云南这个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要继承和发扬云南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品质,为云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

(四)深化道德实践活动,推动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要充分挖掘云南深厚民族文化底蕴,以丰富民族文化活动为有效载体,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要不断巩固杨善洲、龚曲此里、郑垧 靖等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成果,努力形成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社会氛围。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云岭大地形成社会文明新风。

二、坚持以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为突破,进一步提高云南各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

文化建设服务人民惠及群众,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适应各族群众的文化新期待,掀起云南文化建设新高潮,必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各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一)大力推进文化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要高度重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一些边远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缺乏基本场地和载体的问题,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对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等基层文化设施和文化惠民工程给予补助。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到2015年,从各州市、县(市、区)到乡镇、街道全面完成基本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形成全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满足群众看书看报、看电影看戏、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等基本文化需求。

(二)推出更多文化产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要支持和鼓励文化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促进兴滇富民,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文化产 品。继续开展好“云之南”艺术团慰问演出等公益性文化活动,把优秀的精神文化食粮及时送到基层、送到农村。加强对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指导,健全完善农村文艺调演、行业文艺汇演、企业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长效机制,积极打造社区、广场和农村文化活动品牌。鼓励文化企业推出符合基层和农村群众购买能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创新运行机制,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深化各级公共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纪念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工作制度,丰富内容,提升质量。统筹整合相关资源,把基层文化站(室)建成多功能综合文化站,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的服务效能。支持有条件的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建设流动文化设施,因地制宜地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推动形成免费开放、集中配送、连锁服务的公共文化供给新模式。鼓励和支持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促进公共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

(四)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实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物、古籍、濒危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加快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积极创建各级民族文化保护区、特色文化保护区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 乡,大力建设各类民族文化传习馆(所),着力培养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一批标志性民族文化设施,逐步建立民族博物馆体系。科学稳妥地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开发,建设一批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园区,扶持一批民族特色鲜明、市场效益好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

三、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升云南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决策的具体落实,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一)深化和完善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进一步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切实履行好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全面实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三项制度”改革,推动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推进一般性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新闻网站转企改制,完善广播电视网络全省一张网整合工作,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改革成果,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能力。

(二)培育产业、壮大企业,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要紧紧 围绕十大特色主导产业和特色文化品牌,坚持大项目拉动、大集团牵动、大园区带动、大品牌驱动、大开放促动的“五大战略”,力争实现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5年达到8%左右,2020年达到10%以上。加强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科学布局,建设若干个文化产业强市(州)和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县(市、区)、乡镇。突出特色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影视动漫、文化演艺、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节庆会展、珠宝玉石、民族民间工艺、茶文化和体育等云南十大特色主导产业,制定各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发展格局。围绕重点产业门类,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要求,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文化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

(三)推出精品、打造品牌,扩大云南文艺的影响。要深入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把云南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边屯文化、现代时尚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精品,保持和扩大云南文艺在全国的影响和地位。认真总结推广《云南映象》《丽水金沙》《梦幻腾冲》等文艺演出精品的成功经验,加强吸收现代文化,加强现代表现手法和高科技成果的运用,打造新时期云南文化品牌。围绕“七彩云南”、“茶马古道”、“香格里拉”、“聂耳音乐”、“边屯文化”等云南特色文化元素集中开发,扩大云南文化品牌的影响。

(四)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对外开放,围绕桥头堡战略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要把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与桥头堡建设结合起来,努力拓展民间对外文化合作交流渠道,加强与国外知名文化机构的合作,鼓励文化企业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发行网络,逐步形成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推动文化单位在国外兴办文化实体和进行文化进出口贸易,建设面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物流中心和文化博览基地,推出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加强媒体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推进云南民族文化通过传播媒介走向东南亚、南亚和其他国家地区。

第四篇: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2012年8月1日在云南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推进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开发历史文化资源

推动云南旅游跨越

——在云南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推进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云南省委书记 秦光荣(2012年8月1日)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在追求跨越发展的历程中,都既要开发自然资源,又要开发人文资源;既要开发现实发展资源,又要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今天请大家来开这个座谈会,主要目的有三:一是听取同志们对开发云南历史文化资源的真知灼见;二是通报省委、省政府对开发云南历史文化资源的初步设想;三是希望大家积极主动到历史文化研究的园地上,或现代文化旅游的高地上去拓荒、耕耘、播种,为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云南旅游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开发云南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 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的祖祖辈辈创造和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包括历史遗迹、历史遗址、历史城堡、历史寺庙、历史墓葬、历史名人、历史大事、历史传说等等,带有明显的历史久远性和时空广阔性。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的祖祖辈辈不断顺应自然和社会法则、不断开拓奋战和创新进步、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历史探索、历史思考、历史谋划、历史决策、历史实践、历史结果,带有明显的精神财富特征和物质财富特征。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的祖祖辈辈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形成的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是一个地区得以传承和延续 的不竭源泉,是一个民族得以团结、进步和统一的精神支柱,带有明显的地域烙印和人无我有的竞争优势。当前,云南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重视开发自然资源和现实发展资源的同时,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聚合成更强大的动力,对于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实践新时期的云南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大开发。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真正财富,不仅在于拥有有形的物质财富,更在于拥有无形的精神支撑。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地区,云南也要有一种感召力强、凝聚力强、鼓舞力强、引导力强的地域精神。去年8月,我们将“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以及“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概括提炼为新时期的云南精神,期望全省各级干部、各族人民拥有高原情怀,具备大山品质,大胆开拓创新,奋力推动跨越发展。但应该看到,云南历史文化正是新时期云南精神的基因来源,新时期的云南精神正是从云南历史文化土壤中开出的“精神之花”、结出的“精神之果”。只有大力开发我省历史文化资源,才能认识到这一精神是云南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云南各族人民所认同的云南人的优秀品格、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才能发现云南的一些历史名人正是在这一精神的激励下,战胜重重困难,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分别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为云南、为国家、为民族建下奇功、立下大业;才能理解这一精神不仅对云南、对国家、对民族有利,而且对自己有益,进而自觉自愿、满怀激情去继承云南精神、光大云南精神、实践云南精神。

(二)培育新时期的云南人才,要求我们必须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大开发。历史一再证明,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谁能在人才工作上实施战略举措,促进人才涌现、英雄辈出,谁就能在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谁就能在发展上走在前列。人才强省战略是云南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为了实施这一战略,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培养吸引了很多杰出人才为云南建功立业。人才强省,教育为先。这几年,我们狠抓教育工作,把全省财政五分之一的资金投向教育,“两基”攻坚目标如期实现,全面完成了“普九”任务;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在校生规模在“十五”末基础上实现了翻番;投资200多亿元支持高校新区建设,高等院校办校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走活干部这盘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干部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大力培养选拔高素质领导人才和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鼓励干部“走出去”,热忱支持各条战线先进工作者成名家、成大家,期望在不远的将来,云南能够产生大批杰出人才。但应该看到,走活云南干部这盘棋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这既需要以现代方法、用非常之功来带动,又需要以历史经验、用成功人物来引导。只有大力开发我省历史文化资源,才能让当代云南人了解云南名人成长的历史过程,体悟云南名人成长的历史规律;才能让当代云南人熟知云南名人的辉煌业绩,借鉴云南名人的成功经验;才能让当代云南人找到学习榜样、效仿典型,进而树立起不仅服务云南,而且服务全国的责任意识,激发出走出云南、走向全国的豪情壮志,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三)繁荣新时期的云南文化,要求我们必须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大开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当今时代,我们讲幸福指数,文化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尺度;我们讲生活质量,文化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检测标志;我们讲改善民生,文化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追求指标;我们讲增长贡献,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讲软实力、综合力、竞争力,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了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相关工作,明确提出了增强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重文化,强引领,增强发展软实力”的方针,省委九届二次全委会对我省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具体安排。但应该看到,在文化的百花园里,越是本土的,越是有生命力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无论是当代云南文化事业的繁荣,还是当代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都绝对不能忽视对本土历史文化素材的利用、对民族历史文化养分的吸收。只有大力开发我省的历史文化资源,才能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采集、抢救和保护,为繁荣新时期的云南文化奠定坚实基础;才能立足本土、依托本土、升腾本土,让文艺家创作生产出独具云南特色、云南风格的文艺精品;才能就地取材、就地整合、就地拓展,让企业家发展壮大具有地域优势、民族优势的文化产业。

(四)做强新时期的云南旅游,要求我们必须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大开发。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云南旅游业依托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探索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彰显云南特色的快发展、大发展路子,走过了从“事业接待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不平凡历程。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云南最具特色、最有贡献的支柱产业之一;云南已成为中国最有实力、最具潜力的旅游大省之一;云南已成为世界最有魅力、最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应该看到,我省旅游业也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挑战。一方面,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8省(市)在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上遥遥领先于云南,陕西、广西、重庆、四川、河南等省(区、市)近年来竞相推出高起点、大手笔的旅游发展战略,倾力打造旅游新高地,呈现出“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之态势。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社会成长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现代人旅游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游山玩水、休闲度假,而是追求消费文化、享受文化,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在这种新形势下,只有大力开发我省的历史文化资源,才能加大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开辟云南旅游的新道路;才能发现人无我有的文化元素,增添云南旅游的新特色;才能找到一些文化享受的兴奋点,催生云南旅游的新高地。

二、深入挖掘,奋力打开云南历史文化资源宝库的厚重大门 由于云南地处祖国边疆、民族众多,加之历史上曾有“蛮荒之地”、“瘴疠之区”的传闻,直至如今,省外许多人,甚至一些本地人,对云南的认识还局限于“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 层次上。其实,云南也是一个“历史文化王国”。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不乏历史遗迹、历史遗址、历史墓葬,更不缺历史名人、历史大事、历史贡献。早在170万年前,云南就出现了“元谋人”,他们属于直立人类型,是我国最早的人类始祖。数千年间,云南还上演过庄蹻开滇、秦修五尺道、武侯定南中、爨氏政权勃兴、南诏国开疆拓土、忽必烈战大理、郑和七下西洋、沐英镇守云南、修建滇越铁路、发起护国运动、西南联大迁住昆明、抢修滇缅公路、开通驼峰航线、铺设中印油管、中国远征军转战滇缅边境、组织滇西大抗战、支持援越抗法等历史大戏,活跃过庄蹻、诸葛亮、孟获、阁罗凤、赛典赤、沐英、郑和、徐霞客、杨升庵、孙髯翁、杨绳武、毛太华、王炽、尹壮图、曹士桂、袁嘉谷、陈鹤亭、赵藩、李根源、蔡锷、李烈钧、唐继尧、朱德、叶剑英、罗炳辉、周建屏、朱培德、范石生、唐淮源、金汉鼎、龙云、史迪威、陈纳德、陈诚、罗卓英、卫立煌、杜聿明、孙立人、卢汉、蔡希陶、李广田、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缪云台、张冲、楚图南等历史名人。

而且,在新中国诞生以前,云南历史文化曾经出现过4次发展高峰。第一次是古滇国时期。它起始于公元前五世纪,结束于公元一世纪,创造了中国西南独树一帜的青铜文化,可称为古滇国文化时代。第二次是爨氏治滇时期。它起始于魏晋南北朝期间,结束于唐朝天宝七年,治滇约500来年,既融中原文化与滇文化为一体,成为华夷团结进步的典型,又留下了“爨宝子碑”和“会盟碑”这两块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可称为爨文化时代。第三次是南诏大理国时期。它起始于公元738年,结束于公元1253年,既使大理成为当时世界14个大都 市之一,又让云南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之地,可称为南诏大理国文化时代。第四次是辛亥革命以来云南近现代时期。它起始于1911年,结束于1951年。这一时期云南将星闪耀、名人辈出;风起云涌、大事不断;贡献突出、影响深远,为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孙中山先生曾多次赞扬过“滇省”的卓越贡献。一些专家也认为那一时期是云南最为光辉的一段历史。可称为辛亥革命以来云南近现代文化时代。

但多年以来,我们对云南的这些宝贵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不够、开发不够、利用不够。现在,是深入挖掘、奋力打开云南历史文化资源宝库厚重大门的时候了。今天,我原想本着尊重历史、善待历史、古为今用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全面地、系统地、具体地对千百年来云南的历史文化作一次阐述,与大家一道观赏我省历史长河中流光溢彩的明珠,寻找可资利用的人文资源。可时间不允许,只好着重说说辛亥革命以来云南近现代时期,即1911年—1951年间的云南历史文化了。

(一)那一时期,从云南走出了数百名军事将帅。包括蔡锷、李烈钧、朱德、叶剑英、罗炳辉等杰出军事家。其中,仅云南籍上将就约有27人,他们是:李根源(腾冲人)、唐继尧(会泽人)、罗佩金(澄江人)、杨增新(蒙自人)、龙济光(元阳人)、顾品珍(昆明人)、唐继虞(会泽人)、胡瑛(云县人)、殷承瓛(陆良人)、李鸿祥(玉溪人)、刘祖武(昆明人)、谢汝翼(玉溪人)、庾恩旸(墨江人)、邓泰中(会泽人)、赵又新(凤庆人)、龙云(昭通人)、卢汉(昭通人)、张开儒(巧家人)、杨希闵(宾川人)、朱培德(禄丰人)、金汉鼎(江 川人)、范石生(通海人)、唐淮源(江川人)、叶荃(云县人)、王均(呈贡人)、王甲本(富源人)、曾万钟(大关人)。

(二)那一时期,从云南走出了约30名省都督或督军或督理或省长。包括任过江西都督的李烈钧(江西人、云南护国军将领),任过四川督军兼省长的刘存厚(四川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任过四川省长的戴戡(贵州人、滇军将领),任过贵州省长的任可澄(贵州人、滇军将领),任过福建省长的方声涛(福建人、滇军将领),任过贵州省主席的卢焘(广西人、滇军将领),任过四川省督理的杨森(四川人、滇军将领),任过新疆省主席的盛世才(辽宁人、云南陆军讲武堂韶关分校学生),任过四川省长的赖心辉(四川人、云南陆军讲武堂学生),任过湖北省主席的朱鼎卿(湖北人、云南陆军讲武堂学生),任过甘肃省主席、贵州省主席的谷正伦(贵州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等等。其中,云南籍的约有18人,他们是:任过贵州都督、云南督军兼省长的唐继尧(会泽人),任过新疆都督、督军、省长的杨增新(蒙自人),任过广东都督、两广巡阅使的龙济光(元阳人),任过四川督军、广西省长、云南代省长的罗佩金(澄江人),任过云南督军兼省长的顾品珍(昆明人),任过陕西省长的李根源(腾冲人),任过广东代省长的龙瑾光(元阳人),任过云南省长的龙云(昭通人),任过云南省长的胡若愚(罗平人),任过云南代省长的金汉鼎(江川人),任过云南代省长的胡瑛(云县人),任过云南代省长的周钟岳(剑川人),任过云南省代主席的李宗黄(鹤庆人),任过云南省主席的卢汉(昭通人),任过江西省主席的朱培德(禄丰人),任过安徽省主席的杨杰(大理人),任过热河省主席的孙渡(陆良人),任过 吉林省长的周保中(大理人)。

(三)那一时期,从云南走出了一批部长和国家领导人。他们是:任过北京政府国会临时议长、广州政府交通部长的赵藩,任过北京政府农商总长、代总理的李根源,任过北京政府经界局督办的蔡锷,任过孙中山大元帅府副元帅的唐继尧,任过大元帅府参谋总长的李烈钧,任过大元帅府驻粤13省联军总司令的杨希闵,任过大元帅府陆军总长的张开儒,任过大元帅府警备司令的范石生,任过大元帅府军政部次长的叶荃,任过大元帅府陆军部次长的邓泰中,任过广州警备司令的方声涛,任过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次长、大元帅府内政部次长的吕志伊,任过国民政府军政部长的王柏龄(江苏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任过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的朱培德,任过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的何应钦(贵州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等等。改革开放之初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楚图南、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缪云台、张冲,在那一时期就早已美名远扬。

(四)那一时期,云南招收、吸纳、培养了多国领袖人物和空军人才。他们是: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过的朝鲜人民军次帅、国家最高人民会议委员长崔庸健,任过韩国光复军参谋长、国防部长、国务总理的李范奭,任过越南临时政府主席的武海秋,以及在云南航空学校学习过、任过韩国国会国防委员、被尊为“韩国空军祖母”的权基玉(女),任过韩国空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的李英茂,任过韩国空军总司令的金信,任过韩国空军训练司令、空军机械学校校长的李怀民,任过韩国空军总站站长的杜联华等等。

(五)那一时期,云南聚集、培养、输送了一大批文化大师和科学大家。由于西南联大迁至昆明,当时我国顶级的专家名流蒋梦麟、张伯苓、梅贻琦、傅斯年、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李公朴、潘光旦、顾颉刚、陈寅恪、赵元任、陈岱孙、冯友兰、吴大猷、叶企孙、华罗庚、郑天挺、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周培源、吴有训、罗常培、黄钰生、李继侗、黄师岳、杨振兴、赵瑞云、刘文英、费孝通、吴晗、钱穆、冰心、王力、罗庸、冯至、吴宓等先生在昆明一住8年。而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汪增祺等,就是西南联大学生中的一些优秀代表。还应指出,这一时期,还涌现了云南籍的数学大师熊庆来、音乐大家聂耳、哲学大家艾思奇、文学大家楚图南、著名诗人柯仲平。

(六)那一时期,云南风起云涌、大事不断、贡献突出。从大事上看,一是建立云南陆军讲武堂;二是举行重九起义;三是组织西征军挺进西藏;四是发起护国运动;五是参与护法战争;六是积极参与早期北伐;七是模范二朱再合作;八是暗中保护朱德余部;九是再当北伐排头兵;十是西南联大迁住昆明;十一是滇军参加全国抗战;十二是血肉筑成交通线;十三是组织滇西大抗战;十四是曾泽生高举义旗;十五是支持援越抗法。从贡献上讲,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建立,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从云南陆军讲武堂走出去的一大批军事人才,在云南的重九起义、护国运动和孙中山的护法战争、北伐战争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护国运动的发起,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家天下帝制图谋,再造了由多数人统治的共和政体,是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伟大革命运动。护法战争的参与,使驻粤滇军成为孙中山广州政权的主要军事大军,成为1917年和1922年两次护法战争的功勋部队。暗中保护朱德余部的功德,就是存留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使之在未来的中国大地上形成了燎原之势,并从中诞生了新中国的开国元帅朱德、林彪、陈毅和大将粟裕、许光达以及上将肖克、杨至成、赵尔陆等一批将帅。抢修滇缅公路、开通驼峰航线、铺设中印油管的历程,就是云南人民开辟并保护了中国—印度国际大通道,发挥了桥头堡的独特作用,源源输入了抗战需要的战略物资,极大地支持了全国抗战,拯救了中华民族命运的历程。西南联大迁住昆明的结果,就是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授、学者,并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上所说,只是云南历史文化资源宝库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宝贵的部分尚未被挖掘、被认识。殷切期盼各位专家充分发挥你们的专才、运用你们的智慧,去系统研究、全面挖掘云南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出一系列文化精品,为云南的跨越发展多立新功。

三、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云南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步伐 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不仅要奋力打开它们的厚重大门,让它们从沉睡状态中醒来,而且要将它们变成旅游产品,尤其是要变成旅游精品。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强势推进,迅速建设一批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端历史文化旅游项目。

(一)突出重点,率先建设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高端知名景区。一是要建设昆明古滇国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以青铜器文化为主要标志的古滇国历史文化,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云南品牌”。昆明要以展示“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南方起源”为主题,以“古滇王宫”为龙头,依托历史遗址、历史文化、历史传说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春城” 这两块知名品牌,结合民族风情、自然风光,运用现代旅游技术手段,建设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科考探险、影视拍摄等为一体的旅游高地,把昆明打造成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二是要建设广南地母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地母是大地之母,地母文化起源于古代人类对大地造物、育物、养物之恩的崇拜。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地母文化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地母文化在广南一度盛行,北京地坛发现的《地母真经》中,就有“地母降笔于滇省广南府之地母庙”的记载。要融合句町古国文化、壮族文化等元素,建设一个面向两广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的全国性的地母文化旅游名胜。三是要建设西双版纳南传佛教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中国佛教由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3部分构成。南传佛教只在云南独有,南传佛教总佛寺就在西双版纳。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也信奉南传佛教。要修缮西双版纳总佛寺、恢复重建“傣王宫”,建设一个国际性的南传佛教旅游胜地。四是要建设大理国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大理市作为地方王朝都城的历史长达516年,曾长期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被历史学家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要全面改造提升大理古城,恢复重建大理国王宫,建设一个世界级经典休闲度假景区。五是要建设巍山南诏国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南诏国是云南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发展时期,它在开疆拓土、形成中国巨大版图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而且,巍山是中国彝族的祭祖圣地。要在“南诏王宫、南诏古都、彝祖故里”3个方面作出大文章,建设一个远近闻名的精品旅游目的地。六是要建设普洱边3县茶祖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澜沧、孟连、西盟3县各族人民创造了绚烂的茶文化,保存了珍贵的古茶园、古茶树、野茶树,改写了茶叶演化史。要整体推进边3县“普洱绿三角”以及“世界茶源自然博物馆”的形成,建设一个“古茶圣山”旅游品牌。七是要建设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遗址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距今5.3亿年,是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古生物化石宝库,被称为“世界古生物的圣地”。要围绕“地球生命源于水”这一核心,结合抚仙湖景区的开发,建设一个世界级的科普、养生、休闲胜地。八是要建设禄丰恐龙历史文化旅游景区。距今长达1.8亿年的禄丰恐龙化石,属于最古老的恐龙种类,其资源价值在中国独一无二,在世界范围内也实属稀奇。依照旅游界通行的资源评价标准,它属一类资源。要推进世界恐龙谷二期项目开发,融生态探险、田园度假、会议酒店为一体,建设一个神秘的“恐龙之乡”。九是要建设元谋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景区。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的发现,把中华民族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奠定了中国和非洲同为世界两大人类起源地的地位。元谋人堪称世界顶级的文化资源。要与土林景区结合,高水平、大手笔开发元谋人遗址,建设一个魅力无穷的“东方人类祭祖坛”。十是要建设曲靖三国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三国文化广为流传、妇孺皆知。曲靖是诸葛亮南征的主战场,是孟获的故乡,是南征三军的会师地,是诸葛亮与孟获的结盟地。要改造提升具有三国文化底蕴的历史遗址,搜集汇萃诸葛亮促进云南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史料和传说,建设一个“诸葛亮南中会盟城”。

(二)创造条件,认真研究两个充满潜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在云南的历史长河中,爨氏治滇时期和辛亥革命以来云南近现代时期是两个相当重要的阶段,两个充满潜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我们必 须对这两个历史文化进行认真研究、创造条件开发,大声叫响爨文化和辛亥革命以来云南近现代文化。一是要研究开发爨文化旅游品牌。爨氏治滇跨度大,历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天宝年间;时间长,共存在了500来年。而且,它留存至今的大、小两块爨碑,是研究那一时期云南和中国历史的重要线索。更重要的是,爨氏十分重视输入中原文化,推动云南社会进步,也始终维护国家的统一,几乎未出现过脱离中原王朝统辖的现象,实属难能可贵。可研究考虑,要以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以对历史尊重的态度,运用聚合力量、恢复重建的方式,再现爨王国的庄重气度和爨文化的迷人气象。二是要研究开发辛亥革命以来云南近现代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清末民初3大军校之一,它与保定军校、东北讲武堂齐名,与后来的黄埔军校也很有渊源,尤其是它培养输送了300多名将帅,极大地影响了近现代中国革命的进程,建立了盖世奇功。可研究考虑,要把云南陆军讲武堂作为一个旅游高地来规划、来建设,要对其内、外部环境进行大调整、大改造,要对其旅游功能开展大延伸、大补充,打造成一个人人想去瞻仰将帅风采的旅游胜地。1915年12月25日,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共和国体,蔡锷、唐继尧、李烈钧3位英杰“南天拔剑起”,在云南打响了护国运动的第一枪,全国纷纷响应,迫使袁世凯取消了帝制。孙中山先生高度评价“护国之功”:首先宣告独立誓师讨贼者,实推滇省……武昌起义、护国首义,一则为民国开创之功,一则为民国中兴之业,皆我五族人民所宜永留纪念者也。当时的黎元洪总统也明令将云南护国首义日,即每年的12月25日定为全国纪念日。可研究考虑,要对护国广场、护国路、护国桥和一些史书上提及 的“护国寺”等历史遗迹作一个系统的、高水平的策划,整合好资源,改造好设施,提升好品位,打造一个新的旅游高地。1937年11月—1946年5月,西南联大驻足昆明,蒋梦麟、梅贻琦、傅斯年、闻一多、朱自清、华罗庚、冯友兰、梁思成、费孝通等顶级名流学者云集昆明,培养出了杨振宁、李政道等科学巨子,为祖国输送了一大批建设人才。该校世界知名,至今影响很大。可研究考虑,要借助云南师范大学搬迁呈贡的契机,整体恢复重建西南联大校址,打造一个新的旅游王牌。在抗日战争时期,保山地区曾经聚集过大量中国军队,既是阻止日军东渡怒江的前沿阵地,又是滇西大反攻的起始地点,这里还曾经是中国远征军长官部所在地。可研究考虑,要在缺乏旅游亮点的保山城里理性构思、巧妙创意、精心建设,打造一个具有独特优势的抗战品牌。

(三)抓住机遇,趁势形成其他历史文化旅游特色亮点景区。一是要在开发历史名人故居上作点文章。比如开发蔡锷故居、朱德故居、范石生故居、朱培德故居,就可能产生一定的旅游吸引力。二是要在开发历史大事纪念遗址上作点文章。比如开发陈纳德飞虎队司令部遗址,朱德与金汉鼎、范石生结义遗址,护国起义3次秘密会议遗址,就可能开辟一些新的旅游市场。三是要在开发历史城堡上作点文章。比如开发晋宁古城、临安古城、巍山古城、永昌古城,就可能引出新的旅游亮点。四是要在开发历史设施上作点文章。比如开发滇东南古长城旅游产品、滇越铁路旅游专线、元阳哈尼梯田旅游景区,就可能出现一种新的旅游生机。

(四)点石成金,注重植入文化灵魂于现有重要旅游景点中。“山 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业只有突出文化元素,才会更有特色、更富魅力、更具活力;只有具备文化灵魂,才会产生点石成金、画龙点睛的奇异效果。云南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要注重用历史文化故事来包装云南现有重要旅游景点,将文化灵魂深深植入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使大山更名起来、秀水更灵起来、古迹更活起来、景点更热起来、游客更多起来、效益更好起来。

四、精心组织,把建设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工作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建设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是向全省发出的推动历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用历史文化催生出云南旅游新高地的深沉呼唤;是向全省发出的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继续做大做强云南旅游业的动员号令。全省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切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省政府已经成立云南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协调推进小组,负责对项目建设进行统筹协调。项目所在地的州市政府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应建立州市政府领导直接联系项目制度,在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帮助下,做好相关工作,尽快优选有信誉、有实力、有责任感、有积极性的企业作为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主体,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推动项目建设。

(二)坚持理念先导,注重规划引领。要按照“新理念、高起点、大手笔、重保护”的原则,立足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注重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与周边旅游景区、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特色农业的融合 发展,以旅游产业为龙头,以多种产业为支撑,以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为模式,编制好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发展总体规划;要按照“源于历史、超越历史”、“打造5A级精品旅游景区”、“建设云南新的旅游高地”的原则,编制好各景区内主要景观景点及相关产业区发展详细规划,注重强化规划引领功能。

(三)创新体制机制,拓宽开发途径。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采取多种形式,大招商、招大商,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公平参与项目开发和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企业投资相关产业;强化旅游资源的资本化运作,以项目资源参与招商引资和形式多样的融资,使旅游资源向资产、资本转化;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人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采取土地入股或租赁等方式参与景区建设,努力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

(四)强化政策保障,推进项目建设。要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在财税、投融资、土地利用、生态与资源管理、沿边开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给予优先倾斜。在财税方面,要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把国家支持资金、省和地方各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优先投向历史文化旅游项目。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人员进入旅游业。在投融资方面,要加快推进旅游投融资体制专项改革,建立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要求的市场化的融资模式。在土地使用方面,要由省统筹安排保障项目规划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土地供应适当优先倾斜。在沿边开放方面,要加快推进跨境旅游专项改革,特别是对处于边境地区的项目,支持其所在地尽快开辟跨境 旅游线路,提供出入境便利,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在生态与资源管理方面,要加快推进旅游循环经济专项改革,积极探索对核心旅游资源实施保护性开发、旅游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的新途径;建立旅游开发生态补偿基金和生态质量保障基金,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建立新型的旅游人才培养、引进和发展机制,全面提升旅游教育质量,强化专业人才的智力支撑;加强职业培训,不断提高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五)创新营销方式,加大推广力度。一是要提高宣传策划水平,通过创作反映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高质量的影视作品、聘请知名影视明星作形象大使等方式,增强景区吸引力。二是要积极加强与国内外重要旅行商、主流新闻媒体和知名旅游会展节庆组织机构的合作,实施“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战略,形成行业、媒体、会展等多种媒介为一体的立体宣传网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营销,扩大宣传营销的覆盖面。三是要充分发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网络优势,以“三网一库”建设为重点,加快“旅游咨询一览无遗、旅游交易一键敲定”的旅游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增强宣传营销的穿透力。四是要设立境外专业营销机构。在主要入境客源市场发展设立一批云南旅游产品直销商(点)和专卖店,形成面向国际旅游市场的高效旅游宣传促销体系,扩大国际知名度。

(六)处理好两个关系,确保持续发展。一是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应坚持在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合理的开发,形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促进保护的良好格局。二是要处理好景区开发与利益分配的关系,进一步探索切实可行的管理机 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同志们,大力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既能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要素消费,又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能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而且能带动云南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让我们以更加深邃的战略眼光、更加积极的创造精神、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克难而上,努力推动云南文化的大开发和云南旅游的大发展!

第五篇:省委书记秦光荣盛赞陆良八老为当代愚公_11094

省委书记秦光荣盛赞陆良八老为当代愚公

陆良县8位普普通通的老人,在海拔近2400米的喀斯特山区,植树护林31年,建成7400亩林场,累计承包植树造林13.6万亩。6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专程赴陆良县花木山林场,看望慰问“陆良八老”:一是有八位老人,87岁的王家云、84岁的王云方、82岁的王开和、78岁的王德应和王家寿、77岁的王家德、75岁的王长取、73岁的王小苗。二是他们的平均年龄也近80岁了。80岁,也是八老。从媒体上看到“陆良八老”的感人事迹,我非常感动,非常钦佩,非常想来看望这八位老人。盛赞陆良八老是“当代愚公”,是高原情怀、大山品质的典型代表,并号召全省干部群众向“八老”学习,为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花木山林场位于陆良城郊的岩溶山区,盘山公路两侧,乱石遍布。但就是在这片石头山上,陆良八老用了11年的时间,让大山披上了绿装,又用了20年时间,守护了这片繁茂的森林。秦光荣拉着王小苗老人的手,走进茫茫松林,走到坡顶,遥望对面郁郁葱葱的山林,感慨道:“人养树、树养水、水养人。云南三年连旱,而这里却生机盎然,有你们很大的功劳。你们种下的这片森林,既营造了风景,也涵养了水源,调节了小气候,更为后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陆良八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不愧为当代愚公,不愧为雷锋精神的现实传人,在你们的身上,流淌着生生不息的云南精神。”

护林站前的小广场上,秦光荣与陆良八老并肩而坐,嘘寒问暖。“八老”代表王小苗作了发言,陆良县委书记朱党柱、村民代表李忠义、人民日报记者胡洪江、都市时报记者刘钊、曲靖市委书记赵立雄也先后畅谈了各自心目中对“八老”精神内涵的理解。听了大家的发言后,秦光荣说:“从媒体上看到陆良八老的感人事迹,我非常感动、非常钦佩,来到花木山林场,亲身感受了八老植树造林的成果,也让我深受震撼、深受教育、深受启迪。”

秦光荣用六句话概括自己的感想:

(一)陆良八老,当代愚公。八老绿化的不仅仅是一座座荒山,他们绿化的是当代社会的精神高地。八老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大树,他们树立的是当代社会的道德标杆;

(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天地之大德曰生”,我们的祖先有好生之德,留给我们青山绿水、沃野良田,我们要感恩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像八老一样默默造福子孙后代的美德者,要继承、学习、发扬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高贵品质;

(三)高原情怀,大山品质。陆良八老站在高原,目光高远,心灵开放,敦厚包容。陆良八老站在大山,意志坚定,敢于担当,勤劳务实。这种流淌在云南人血液中的云南精神,成就了云南过去的辉煌、现今的发展,也必将成就未来的跨越云南;

(四)承载历史,光照后人。古往今来,像八老一样植树造林者,都是体现最大的道德,都是国家的功臣。杨善洲同志是党2 员领导干部的楷模,陆良八老是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典型;

(五)森林云南,发展保障。无论是为国家建设生态屏障,还是永葆云南的蓝天碧水,我们必须建设森林云南,这就需要更多像八老一样造林的人。陆良八老说:“山头要有树,山脚要有路,农民才会富。”这是真理——多种树,云南富;

(六)尊老敬老,尊贤敬德。全社会都要尊老敬老,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带头尊老敬老,做弘扬家庭美德、社会美德的模范。

秦光荣强调,学习宣传陆良八老的先进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对于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希望全省干部群众都要学习陆良八老精神,发扬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为推动“三个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要学习八老坚守信念、绿化荒山的精神。理想信念是我们奋勇前进的指路灯塔,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要求我们像八老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干扰面前不分神,诱惑面前不变质,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要学习八老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实现“三个发展”的奋斗目标,需要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像八老那样,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甘于寂寞、无私奉献;

三要学习八老坚忍不拔、奋斗不止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 党的一大优良传统,是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以八老为榜样,始终坚持“两个务必”,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营造崇尚节俭、朴素文明的社会风尚;

四要学习八老团结互助、愚公移山的精神。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我们要像八老那样,讲团结、顾大局,坚持党性原则,班子成员要作表率,善于集纳群言,以诚相待,加强沟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共同把云南的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座谈中,秦光荣一再交代省级有关部门和曲靖市负责人,一定要照顾好陆良八老的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要进一步支持花木山林场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好八老留下的这片青山绿水。

茫茫花木山上,秦光荣和陆良八老共同种下一棵滇朴树,象征着陆良八老的精神将在云岭大地不断传承。

下载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梁地村党总支传达学习省委书记秦光荣重要讲话精神的情况汇报

    高梁地村党总支传达学习省委书记秦光荣重要讲话精神的情况汇报 夕阳乡党委: 根据《关于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云南最硬的道理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精......

    学习秦光荣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实施民主 依靠群众 才能发展 ——学习秦光荣书记深入发掘群众路线思想理论宝库 积极稳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题讲话的心得体会 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在......

    秦光荣在中共云南省委九届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秦光荣在中共云南省委九届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审议通过《中共云南省委关......

    秦光荣在中共云南省委九届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坚定信心 真抓实干 奋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在中共云南省委九届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秦光荣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日期:2011年12月29日来......

    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秦光荣讲话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11月25日 秦光荣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

    省委秦光荣书记看望慰问鲁甸

    省委秦光荣书记看望慰问鲁甸“8•03”地震灾区学校教师 供稿:昭通教育网 撰稿:邓成勇 浏览:44 发布时间:2014-09-11 10:14:26 字号: 小 中 大 [双击滚屏] 2014年9月9日,中秋节刚过......

    学习秦光荣对统计工作五点指示

    学习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对 云南统计工作作出五点重要指示心得体会 裴大军 通过学习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对云南统计工作作出五点重要指示,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统......

    秦光荣四群教育讲话(本站推荐)

    秦光荣书记在“四群教育”工作 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的“四群”教育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省第九次党代会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