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秦光荣对统计工作五点指示
学习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对 云南统计工作作出五点重要指示心得体会
裴大军
通过学习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对云南统计工作作出五点重要指示,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统计人员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统计工作面临的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学习,明确工作目标,找准工作方向。通过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把秦光荣书记对云南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作为以后工作的学习重点。
二是要深刻领会。深刻领会精神,围绕专业工作,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情况,提供优质服务。对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找准问题,提出对策,客观反映园区发展状况,供领导决策参考。
三是把握方向,学以致用。把秦光荣书记对云南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与报表工作相结合,不断完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做好专业业务工作。四是要加强统计分析、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五是要收集周边县的统计资料对比分析,找出差距,
第二篇:学习秦光荣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实施民主 依靠群众 才能发展
——学习秦光荣书记深入发掘群众路线思想理论宝库 积极稳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题讲话的心得体会
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在出席群众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研讨会,所作的“深入发掘群众路线思想理论宝库,积极稳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题讲话。结合我省开展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随着“四群”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对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群众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更科学、更真实、更广泛、更深刻的民主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群众路线为特色,始终关心的是普通人的命运,始终为最普遍、最普通、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创造和维护民主。群众路线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
一、群众路线从理论和实践上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本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民主本质。
群众路线就是我们党的民主路线,是我们国家的人民民主路线。中国共产党正因为创立并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成为彻底追求民主的党。中国共产党正因为贯彻群众路线,才是彻底为民主而执政的党。群众路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和国家正因为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辉煌成就。我们党和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抓住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这一根本,构建、坚持和完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重要政治制度,人民民主权利得以在更大广度和深度上实现,人民群众享有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权利。
二、坚持群众路线,社会主义中国才创造并日益彰显出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民主。
从主体上看,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民主主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成为更科学的民主;从利益上看,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坚持由全体人民执政、为全体人民执政、依靠全体人民执政,忠诚地服务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践着更真实的民主;从范围上看,坚持群众路线,我们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人人享有平等的民主权利,形成最广泛的有序的政治参与,实践着更广泛的民主;从参与上看,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都是立足于造福基层最广大人民群众,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分享,决策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实践着更深刻的民主。
三、坚持群众路线,能够积极稳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开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局面。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均以群众路线为主线,所以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独特优势。我们发展党内民主,就是要实现群众路线的民主化,用民主的方式体现和实现共产党的一切权力来源于广大党员群众、属于广大党员群众的政治本色,并用民主的方式体现和实现广大党员作为党内权力主体的地位。
四、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始终牢记群众工作的重要,结合制药企业工作的特殊性,时时事事以群众的观点、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为群众多想、多做努力搞好党务工作及保质保量完成生产经营任务。
第三篇: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
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筹谋开放大局 提倡高原情怀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自良
8月26日一大早,平日里安静的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大楼一时热闹起来,掌声不时响起。履职6年省长的秦光荣走出他在16楼的办公室,逐层看望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我要换个地方办公了,谢谢大家多年来对我的关心支持。”
和工作人员握手惜别之际,他动情地说,“多年来你们忠于职守为政府工作尽责,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虽然换了一个地方办公,但我会记住与同志们朝夕相处的岁月,也特别珍惜与大家结下的深厚情谊。”这是此前一天中央决定宣布后秦光荣的第一个公开活动。
8月25日,中共中央宣布了云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秦光荣任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不再担任云南省委书记。受中央委派宣布决定的中组部副部长王秦丰说,“秦光荣同志领导经验丰富,熟悉党务和经济工作,在云南工作十余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为推进云南又好又快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据本刊记者观察和了解,云南省干部群众普遍认为,随着秦光荣由省长转任省委书记和省委副书记李纪恒接任省长,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已经实现了顺利交接,“可望使云南平稳发展和更好更快发展”。
在履职省委书记一个月来,秦光荣已经主持召开了两次省委常委会。一次常委会的主题是研究部署近期重点工作,传达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对秦光荣的任前谈话精神和进一步做好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部署了即将召开的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各项筹备工作,包括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党代表的选举、省委班子的推荐考察及会务准备;另一次常委会的主题是审议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城镇居民的意见,要求积极、稳妥、有保障地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城镇落户,并同等享受各种福利待遇,今后十年云南新增转户1000万人,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城乡一体。
一个月来,秦光荣的两次重要活动引人关注。一是履职省委书记第三天,他率队深入滇中滇东罕见的重旱地区查看旱情,召开抗旱救灾专题会议,要求按照中央领导指示突出“保民生、夺丰收”两大主题全面部署了抗旱救灾,确保人畜饮水,力争全年粮食继续保持增产,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并提前应对今冬明春可能发生的更大旱灾;二是在滇西中心城市大理调研并主持召开了主题为“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会议,决定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引导城市化、工业化用地尽量用荒山荒坡,切实保护住全省宝贵的良田好地。
其间,秦光荣在几个场合关于“高原情怀、大山精神”的“宣示”,受到干部热议和积极响应。他在干部大会上说,“云岭大地给了我报效国家、回报人民的广阔舞台,组织和同志们给了我无私的信任和支持;云南的父老乡亲给了我滋养和力量。云南对我恩重如山。”
秦光荣在省委常委会上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云南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品质,摒弃陋习,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树立高原情怀,就是立足高原,俯视高原,形成开拓、创新、1 奋进、包容的精神面貌”;“云南到处是山,山与我们时刻相伴,大山扎根大地,昂首傲视万物,大山持之以恒,于无声中奋起,在坚持中屹立,大山支撑云南天地山河,也彰显云南人精气神”;“陪伴大山,仰视大山,我们要从大山中得到启迪,具有大山精神,也就是信念坚定,像大山一样执著;扎实苦干,像大山一样根基牢固才能傲然耸立;不断进取,像大山一样攀高不止、生生不息;勇于担当,像大山一样从不逃避电闪雷鸣,历尽风雪霜而巍然”。
秦光荣关于廉洁从政、严格自律方面的一个表态也掷地有声。他要求全省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实践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模范,“就我个人而言,我将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官,踏踏实实做事”,“我郑重宣布,凡是打着我的牌子和我亲戚朋友的牌子到各地各部门办事的,能办的事情一律不办;对招摇行骗的,一律进行查处。也请各位领导、同志们和社会各界对我进行监督。”
“云南有几个‘省情’:一个是基本省情,‘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经济欠发达;一个是现实省情,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还有一个是发展省情,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特色明显,发展前景广阔,最具发展潜力。”近日,秦光荣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用三句话点清了云南当前面对的现实、挑战和机遇。
至8月25日履新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已在云南工作超过12年。他历任省政法书记、省委组织部长、常务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省长等职,熟稔云南省情,并赢得良好的政绩、政声。在“十二五”开局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之年,针对云南这个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位新任云南省委书记有着怎样的新思考和新策略?如何谋划和执行党中央交给云南的历史重托?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中,秦光荣娓娓道来„„
跨越发展六路径
在秦光荣看来,近年来,云南虽然有很大的发展进步,但与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非常大,经济总量少、产业发展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发展依然是第一要务,是云南最硬的道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任何风浪下都不能受影响。”为此,他提出了推进发展的六方面“路径”:
增强发展勇气。继续巩固和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全省人民的愿望。因此,云南要紧扣发展这根弦,清醒认识加快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认真谋划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更加牢固地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把云南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更坚实,推动云南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创新发展思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云南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很重,边境维稳、民族宗教工作的任务也很重,并面临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等特殊困难。因此,云南要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勇气破解难题,观念上要树立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工作上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并不断推进管理创新,破除、清除各种制度性障碍。
壮大发展实力。产业发展不足是云南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今后云南全省上下将把产业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形成重视产业、研究产业、支持产业、发展产业的浓厚氛围。要进一步培育烟草、电力、矿产、生物工程、旅游等重点支柱产业。深入推进“央企入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培育生物制药、装备制造、新材料、光电子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拓展发展空间。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城乡统筹的重要载体。要抓住云南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期,突出自身特色,研究加快城镇化的措施和办法。将围绕“城乡一体、布局合理、城镇上山、农民进城”这个关键,全面提高城镇综合发展质量和承载能力,拓展云南发展的新空间。
夯实发展基础。虽然“十一五”期间云南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加100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近2万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发展的条件,但全省基础设施滞后、农业基础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十二五”期间,云南将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研究解决好投入、政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大力度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水运、通信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发展保障。云南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不仅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面临威胁,也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遭受破坏。近年来,云南针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方面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今后将进一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减灾,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八策力创“云南奇迹”
在云南的诸多发展机遇中,秦光荣认为,进入战略实施阶段的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最大机遇,“‘桥头堡’建设不仅将为国家对外开放开拓出新的空间,为西南省区市的发展开辟新的方向,也将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一个新的阶段,意义极其重大。”
根据有关部署,以此为核心,明确了云南省的五个定位: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按照秦光荣判断,沿边开放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和潜力所在,“桥头堡”战略使云南的区位优势得到发挥,从而开辟出一条我国新的贸易通道,建设起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大通道,为云南扩大对外开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创造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以饱满的热情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努力为提升我国沿边开放水平、探索沿边开放新模式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气魄重新布局和构建云南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一是实现大开放。深化开放意识,坚定开放决心,敞开开放胸怀,优化开放环境,突出开放重点,提升开放层次,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创新,以开放促文明,以开放促开明,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做活沿边开放这篇大文章。
二是促进大发展。以落实国家“桥头堡”战略为契机,围绕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三大目标,努力建设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边疆更加安宁、环境更加优美的“七彩云南”。
三是构筑大通道。围绕建设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开辟一条我国新的西向贸易通道,打通我国从西南方向联系世界、海路与陆路互为补充的对外贸易通道,创造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四是打造大基地。围绕把云南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的定位,充分发挥给予云南差别化政策的引导支持作用,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努力把云南建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面向印度洋沿岸市场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
五是培育大平台。在近年来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南亚商品国家商品展等平台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开放经济带、对内对外经济走廊、金融平台和会展平台,巩固提升合作机制,推进通关便利化,搭建起一个中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三大市场的交易平台。
六是建设大窗口。立足于巩固发展好邻居、好伙伴关系的需要,以扩大对外交往、加强文化交流、推进教育合作、加强宣传合作为重点,推进和深化同周边国家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多形式的人文交流和合作,使云南成为向外展示中华文化、对内推介邻国文化、促进国际友谊的友好交流窗口。
七是维护大团结。要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摆在“桥头堡”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以发展促进团结、和谐和稳定,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
八是保护大生态。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思路,下更大决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抓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森林云南”建设、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节能减排等重点工作,加强跨区域生态合作,努力筑牢云南生态安全屏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流域内的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着力推进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第三亚欧大陆桥,开辟一条新的西向贸易通道,参与构筑从陆上通往印度洋的战略大通道,发展与印度洋地区的合作。”秦光荣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服从服务于国家外交、安全战略中推进云南的开放发展。
为此,加快构建“一圈一带六群七廊”的空间生产力布局,即滇中城市圈、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以滇中为重点的六大城市群和七条对外对内开放经济走廊。其中,把滇中城市经济圈和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作为突破重点,努力将云南打造成我国通往印度洋的西向贸易通道、向西南开放的合作交流平台、连通内外的产业发展基地、展示中华文化和促进国际友谊的窗口、维护流域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的屏障。
五大努力共享民生实惠
秦光荣说,虽然近些年云南省级每年新增财政的70%以上都安排用于民生项目,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但冷静看,云南城乡居民收入还不高,城乡差距还很大,与全国相比要同步全面实现小康还有不小的差距,“必须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增进人民幸福感,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
现在,他提出云南有五个要“努力”的民生领域:
努力让基本公共服务“阳光普照、润泽众生”。加快建立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基本公共服务权利对身份的依附,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尽快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突出重点解决好“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上房”等问题。推进教育、医疗、文化改革,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国民收入分配向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倾斜。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城乡居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努力发展边疆地区。云南有25个边境县,发展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在总结前两轮“兴边富民工程”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云南决定在“十二五”期间投入800多亿元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着力推进基础设施、扶贫开发、产业培育等建设,力争使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努力加快脱贫步伐。云南贫困面还比较大,一些地区贫困程度还很深。云南将围绕巩固提升现有扶贫成果、全面推进贫困人口脱贫、对深度贫困人口进行重点扶贫攻坚三个层次开展扶贫,构建“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努力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局面。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做好民族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对于巩固和发展全省改革发展大局意义重大。云南将围绕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要求,以发展促团结稳定和谐,开创云南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在接受采访中,秦光荣再次提到了树立“高原情怀”和提倡“大山精神”。他说,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云南肩负起了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历史责任,这是国家和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全省人民对我们寄予厚望。(完)
第四篇:秦光荣四群教育讲话(本站推荐)
秦光荣书记在“四群教育”工作
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的“四群”教育和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天我们召开大会,就是要认真总结推广孟连经验,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对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进行动员部署。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开展“四群”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群众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干部“四群”教育,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团结带领全省各族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云南特点的跨越发展的新路子,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关键是在发挥各族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和激发全省4600多万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万众一心谋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的强大合力,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三,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云南地处边疆,是多民族、多宗教省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事关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既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使命,也是维护全省安定团结大好局面、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只有紧紧依靠各族群众,善于从各族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作出决策、制定政策、谋划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和照顾到各族群众的利益,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千方百计使各族群众在发展中享受到更多的实惠,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才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当前群众工作出现的新特点新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充分依靠群众,调动广大群众智慧和积极性的结果。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愿、不会、不想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即使下到基层,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没有看到群众的真实情况,没有听到群众的真实想法,没有感受群众的疾苦和要求。三要认真反思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一些干部在继承和发扬我们党优良传统的问题上,不是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不是和群众打成一片加强联系,而是干部联系干部。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必须认真解决好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以加快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突破口,以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为重要抓手,筑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提升能力和本领,努力开创我省群众工作的新局面。我们党就是靠实事求是的自省,不断地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地拨乱反正,不断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社会,改造自己,从而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客观对待主观世界,主观世界才能客观,反思要深刻,促使问题实事求是的反思,促使灵魂深处的警觉,警醒的反思,理论联系实际的反思,才叫反思深刻。深刻反思的理性光芒,可以照破干群关系之间的雾霾,消除与群众联系的心理障碍,工作障碍,时空障碍,像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机关干部像亲人一样的自觉自在的走进彼此生活工作的空间,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我们要深刻反思我们的工作思维定式。所谓思维定式,思维方式就是人们在大脑活动的内
推诿扯皮,麻木不仁,光说不练,这成为我们机关普遍的玩顽疾和痼疾,要深刻反思工作的思维定式,就是为了改造建立正确的工作思维方式,领导干部,领导机关的职责是宣传动员组织带领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目的,领导服务,干部服务,机关服务这是手段,手段为目的服务,所以开展工作的时候,第一个念头是如何服务群众,最后一个念头任然是服务群众,服务群众的概念要贯通整个工作的思维过程,才算是工作思维方式的正确,在正确的工作思维方式下为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向群众充分的了解,赢得群众的支持,让群众得到充分的实惠,毛主席曾经说过,在我们的地方一些领导机关当中有的人认为,党的政策只要领导人知道就行,不需要群众知道,这是我们有些工作不能做好的基本原因之一。中央的精神,省委的决策犹如一颗种子,如果这些种子被作为播种者的领导机关,机关干部抓在自己手里面,不能够迅速,及时的播撒到群众的大地上,不能换来五谷的丰登,所以工作思维定式的转变是工作神态,工作状态的真正转变的开始,我们必须变发动干部为发动群众,变动员机关为动员社会,要坚决砍掉那些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努力摆脱文山会海的各种形式。第二深刻反思我们的工作作风,工作作风是指人们在工作当中体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是贯穿于工作过程当中的一贯风格,现在我们有一些领导干部,领导机关在工作中所体现的行为特点,一贯的行为风格,群众是有一
直接到群众当中去,把群众发动起来,还处在一个干部联系干部,那天援朝同志讲我们现在的每一个的干部90%的时间和精力还处于干部联系干部,所以这是一个很深刻,很现实的问题,怎么样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真正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发动群众,完成党所提出的任务,贯彻落实我们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个问题上也要值得认真反思。我们的这三个反思是为了认清问题,认清症结,有没有负责,有没有担当,有没有破解。当然产生这些显示问题很复杂,而且短时期内很难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我们党过去是革命党,和群众站在一起和美帝国主义反动派作斗争,现在变成一支政党,怎样来为群众服务,这一个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在幕后群众站在一条战线上是,和群众一道前进都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这一个过程,我们必须劈荆斩刺勇往直前,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加强群众观点教育,进一步树立马克思群众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认识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立场问题、感情问题。现在一些地方的少数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有的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冷漠,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还有的干部两眼向上,不把群众放在眼里,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会的实践就是群众的实践,群众的实践是一切智慧的源泉。第三,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的观点,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第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这是我们党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的根本标志。第五,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观点。第六,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臵,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地扎根入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当中。第七,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凡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的也要全力去办。第八,对党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刘少奇同志曾经说过每个党员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负责,对人民不负责就是对党不负责,要理解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使二者统一起来,不要使二者背离开来,剥离开来。第九,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群众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我们不仅要依靠群众,还要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团结群众。第十,相信群众自己能够解放自己的观点。共产党人基本任务是人民认清自己的利益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归根到底还是人民自己解放自己。毛主席还说过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自觉地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第二,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一切为
1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路线,就是说我们党的一切组织一切工作必须密切的与群众相结合。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使党的群众利益的出发点,一切依靠群众是党对群众路线的立足点,从群众中来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要从群众实践中产生。到群众中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拿到群众中去,让群众去实践,让群众去检验,从党的领导角度来看,党的群众路线奠定了我们党的领导基础,体现了我们党的领导目的和手段,体现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的领导的本质内容是群众路线,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党依靠自己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正确的给人民群众前进的方向,帮助认识人民群众自己的利益和使命提高觉悟,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身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从党的领导方法上看,党的群众路线体现我们党的根本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毛泽东同志阐明的群众路线包含的内容和实施步骤,分
3断,损害群众利益;一些地方借口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损害群众的当前利益。必须强化群众利益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核心任务,牢牢抓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牛鼻子”,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说话办事,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党的惠民政策,切实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重要的任务,把改善民生视为最大的政绩,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最大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维护群众利益教育,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利益发源于人和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本质要求。从人类本身来说人类的需求包括很多方面,生命和物质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宿和爱的需求,尊重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人体的身体需求,心灵需求,家庭需求社会价值需求,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生活人类的生长的需求,这个需求产生利益,追求满足需求而产生发展的动力。广大人民群众为追求自身利益推动社会前进,人类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不断满足自身利益的过程,任何理论,理想信念,不与群众利益结合结果必然是空洞的,没有力量的,骗人的。任何政党不为群众谋利益,不满足群众利益的要求,必定是要短命的。毛主席过去说过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第二个条件对被领导者给
5目标,而不惜牺牲一时一地的利益,实现群众的具体利益,当前利益。
三、关心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为本,努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时时处处为群众排忧解难。当前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就业难,政治教育医疗领域的不正之风。四,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利益,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要耐心恳切的向群众解释清楚。第五,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群众利益分配机制,分配机制要体现公平公正,要体现特别关心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体现依法化解利益矛盾和纠纷。所以今后5年云南各族人民群众谋求的根本利益就是党代会提出的推动三个发展,人民群众最巨大最直接的利益就是四个翻翻,两个倍增和一些民生方面的要求。所以我们的各级党员干部,各级部门机关要忠实的当好实现群众根本利益现实利益的工具。
第四,加强群众工作教育,大胆的探索新形势下地群众工作的方法。群众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的少数干部习惯于用行政命令、强迫、包办等方式做群众工作,方法保守、方式呆板,缺乏创造性,面对矛盾和问题畏难发愁,遇到群体性事件惊慌失措、束手无策,甚至因为处臵失当而激化矛盾。必须大胆探索新形势
7核心的方法和目的比如说促进干部和群众能够生活在一起能够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信赖的依存关系,第四效果使得群众依赖党,群众更幸福。在夺取政权的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整天跟群众在一起,拿起枪杆就是兵,拿起锄头就是民,彼此由此方式而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完成了从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思想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社会的生产力的水平,社会的运行方式,社会的分工,群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存在决定意识,此时此刻,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认识群众利益的变化规律,通过党员干部和领导部门机关创新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利益冲突,利益调和,和谐人、人情阶层社会和党之间的关系,使党群干部关系紧密结合起来,遏制那些简单,生硬,粗暴干涉以权压人的群众工作方式,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善于找准结合点并用恰当的方式在结合点上切入,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集成。在新的历史起点下,改进和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好新的结合,需要系统的把握三个方面。一个是与党的攻坚克难的传家宝相结合,始终不变的基本原则是站在群众立场,维护好实现好群众利益,始终不变的基本工作方式方法是走群众路线,到基层去,与群众当中去,到实质问题
9切,直接,便捷,高效。许多群众工作就会变的不难,如果一个领导干部,一个领导机关只会用思维的权力,只会用权力去沟通做群众工作。必然难上加难,还会紧张党群,干群关系。所以当前群众工作的一个突破口就是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第三加强与创新项目管理相结合,社会管理工作本质是群众工作,特别是服务社会群众的工作,没有森林独木难以成活,社会不好谁也不好,各级领导干部,领导机关要学会发育好社会,管理好社会服务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此时的工作方式是整体把握,统筹兼顾,不但要服务好具体群众,还要服务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得全社会群众,不仅要摆正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而且要统筹协调好群众之间,群体之间的矛盾使社会和谐持续发展,这种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应用。所以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是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群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党员干部务必高度重视,努力探索,破解难题。群众方法刚才讲的三个结合是三位一体的辩证关系,是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根据个人群众群体政党党员干部党政部门。社会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整体把握。
三、着力抓好“三深入”,实施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为开展好“四群”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开展“四群”教育,重在实践、贵在行动。要实行干部
1门机关不会跟基层打交道,不会跟群众作交流,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面对基层,面对群众,面对实际不知道怎么办,听不进群众的意见,要么对基层工作感到难做,躲避,群众工作难前,实际问题难解决为借口,躲避三个深入,所以彼此之间不联系,感性复杂密切,通过三个深入可以密切联系起来,群众零距离的接触,手握手,面对面的交流,一起摸爬滚打,彼此培养出深厚感情,感情是工作的动力,对群众有感情了,又更加愿意三个深入了,不善于三个深入的干部,跟群众没有感情的干部,是不成熟的干部,第三个观点,三个深入是实现广大党员干部、机关部门使用价值的根本途径,群众活动空间在基层,基层的资源实现在群众,群众的状况就是实际,如果把基层代表地方,群众代表人,实际代表事,我们的核心价值就是通过深入的办法,把这个地方的人服务好,把事办好,如果不服务基层,不服务群众,不服务实际,我们的社会有什么用呢。
第四个观点,三个深入是考察,培养锻炼,密切联系群众优秀干部的实践的阵地,现在领导机关当中,不少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从学校门到机关门,没有基层艰苦工作的磨练,缺少对普通群众生活的切身体验,这是个很大的缺陷,走出办公楼,扎根到农村企业去,扎根到艰苦偏远的地方,扎根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扎根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到这些地方去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体验群众的苦辣酸甜,3务开展工作,当好参谋助手,帮助基层谋划发展思路,协调解决相关困难问题,不越权,不越位,不添乱,切实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是要深入群众,加大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力度。要通过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在全省县以上机关全面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省级领导干部每年住村不少于3天、厅局领导干部每年住村不少于7天、县(市、区)领导干部每年住村不少于10天。省直机关“挂县包乡联户”、州市机关“挂乡包村联户”、县(市、区)机关“挂村包组联户”。县以上各级各部门机关的干部由各级党委和部门做出安排部署,乡镇干部每年住村时间不得少于60天。各级干部要建立《民情联系卡》、《民情登记卡》,方便直接联系群众,方便掌握群众情况、组织考核和群众监督。必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民情恳谈,接待群众来访,记录民情日记,撰写民情报告,建立民情台账,开展民情分析,真正感知、感受、感觉、感想群众的酸甜苦辣、所思所盼、所急所难,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四群”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这项工作意义深远、涉及面广,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一抓五年。抓好了,干部作风就会明显转变,群众就会拥护
5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督查工作部门要进行专项督查,加强跟踪问效;组织部门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评价内容,重点考核深入基层、驻村蹲点、直接联系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考核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各地各部门要在今冬明春全面启动“四群”教育,组织各级干部认真学习几代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学习读本》,认真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4个专题教育,召开专题学习生活会,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干部个人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抓好落实。春节前,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服务群众、扶贫济困、化解矛盾、促进发展,旱情严重的地方还要抓好抗旱救灾工作。
同志们,省第九次党代会描绘了我省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目标催人奋进,任务艰巨繁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一定能够同心同德、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推进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而不懈奋斗!
第五篇:学习对人口普查工作重要指示心得体会
学习对人口普查工作 重要 指示心得体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正在全国开展。习近平总书记 11月 2 日下午在北京中南海参加人口普查登记。登记完成后,习近平总书记向奋战在普查一线的 700 多万名普查人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对人口普查工作作出了强调要求。
人口普查是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人口普查数据更精准,更能为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人口政策提供参考决策。我国的人口普查每 10 年开展一次,每一次人口普查都大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从 2020 年 11 月 1 日到 12 月 10 日进行入户登记,2021 年 4 月开始陆续公布普查的主要数据。在普查期间,要重视人口普查工作,把握人口变化特征,扎实开展人口普查工作。
人口工作和人口普查非常重要。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今年是我国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前六次人口普查获取了大量的人口统计数据,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也大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中国发展蓝图之后,做好当前的人口普查工作,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重视人口普查,科学统筹抓好人口普查,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普查机构的重要工作。支持配合普查,如实申报普查内容,也是公民依法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人口普查不仅是简单的数据统计,而是要科学细化普查指标,要从人口动态发展的特征与变化中去总体把握。近年来,我国的人口发展呈现出了明显变化,一方面我国老龄化趋势更明显,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人口发展面临更大压力;一方面人口结构也出现了新变化,年龄层次、文化层次、区域分布等都要调查清楚。通过这次人口普查,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这是这次人口普查的目的所在。
人口普查是一项系统工程。人口普查涉及面广,需要广大普查人员付出艰辛努力,需要每个公民主动配合,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统筹做好安排部署。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既要确保做到疫情防控安全,也要确保人口普查扎实到位,这就需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普查工作人员开动脑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这次人口普查中,各级普查机构利用网络大数据平台,鼓励公职人员进行自主申报,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做好人口普查工作,全力推动人口普查工作的开展。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科学普查、依法普查,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严密地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