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本文化论文
《日语概况
》论文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胡江华 班级:090412 学号:09041211
2010
年12月25号
日语文化习俗
公元4世纪中叶,日本出现统一的国家——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公元645年发生大化革新,建立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公元12世纪末进入由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军事封建国家,史称“幕府”时期。1868年“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1947年实施新宪法,由绝对天皇制国家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
一 道德教育与风俗文化
教育: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大专2年至3年。实行9年义务教育。大学有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教师的地位非常高,著名的国立综合大学有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私立大学有早稻田大学和庆应大学等。
文化: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剑。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二、日本人的一年
日本人的一年中有12个法定的国民节日,分别为:元旦、成人节、建国纪念日、春分节、宪法纪念日、儿童节、敬老节、秋分节、体育节、文化节、劳动感恩节、天皇诞生日。届时学校,政府机关,公司都放假休息。在日本,新年是最为重要的假日,被称为“正月”正月: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12月31日被称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夜。“大晦日”日本人都在家团圆,吃荞麦面。大晦日的晚餐是家庭餐。日本国家电视台NHK在大晦日播放红白歌会,通常看完后日本人会去神社参拜。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夕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着新年的到来。过了年第一次去上庙或去神社参拜称为“初詣”。日语里“初”指第一次,“詣”是去的自谦语。有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之意。“初詣”有晚上去和早上去,晚上去是为了得个“新年第一拨”的好彩头。
镜饼:最大的作用是用来祭年神以感谢神明这一年来的保佑,并且新的一年也能够顺利平安。人因为感谢神灵而供奉镜饼,神灵也为了赐福于人类而将福气放入镜饼之中,因此人们只要食用镜饼就可以得到神赐予的福气。镜饼的外形都是扁圆形的也代表这一家团圆,圆满,幸福。而上下交叠就是这份福气会越来越多的意思。镜饼食用时不可以用刀切,要用手或者木槌分成小块,然后煮成年糕汤食用。
门松:是用松竹梅与神福寿草、菊花等装饰而成,现在大多数以常青的松枝和生命力极强的柱子为主,谕示着人们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它是用三根竹子围住松枝,然后用绳子打结做装饰。因为摆放在门口,所以被称为“门松”。七草粥:最早始于日本的平安时代,岁末年初的寒冷季节,古人们相信新芽嫩草的生命力会有避却一年邪气和灾祸的功效。所谓七草,就是萝卜、铃菜、水芹、荠菜、鼠曲草、繁缕、稻槎草。通常再正月7日食用。三
富士山、刀、樱花
(一)日本名胜
富士山位于本州岛中南部,海拔3376米,使日本最高峰,日本人奉之为“圣山”,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富士山位于距东京约80公里,跨静冈、山梨两县,面积为90.76平方公里。富士山山体呈圆锥状,山顶终年积雪。四周有剑锋、白山岳、久须志岳、大日岳、伊豆岳、成就岳、驹岳和三岳等“富士八峰”。
东京塔位于东京市内,建成于1958年,塔高333米,是日本最高的独立铁塔。铁塔上部装有东京都7个电视台、21个电视中转台和广播台等的无线电发射天线。铁塔下部为铁塔大楼,有休息厅,商城,蜡像馆等。
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街,公元759年中国唐朝高僧鉴真所建。有金堂、讲堂、经藏、宝藏以及礼堂、鼓楼筹建筑物。其中金堂最大,以建筑精美著称。有鉴真大师坐像。金堂、经藏、鼓楼、鉴真像等被誉为国宝。国内外旅游者众多。
(二)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最初,它还是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的。但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它吸收的是儒教和佛教的某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真谛,儒教和佛教的思想中不能满足武士道的那些东西,都被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充分提供了。
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
武士道的基本要求:
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
“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
“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
“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
“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忠义”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刀与武士:
在武士道里,刀是力量和武勇的象征。腰上佩带着刀就象征了此人心中已有武士道精神。武士刀共有大小两把,大的称“刀”,小的称“肋差”,这两把刀是武士寸步不离的身份象征。如果,刀是武士的灵魂,那么,勇敢就是包裹刀的表面的表示武士身份的刀鞘,刀和勇是密不可分的。
日本人心中的武士道:
用樱花比喻武士,因为他们认为樱花的几个特性很符合武士的特点。首先,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是很相似的。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豪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四 樱花
樱花前线:
所谓“樱花前线”就是借用气象学用语,将开花日相同的地点连结成一条类似气压前线的“樱花前线”,以预测樱花的开花日期。日本人将樱花尊为国花,认为樱花是神的化身。日本人眼中的樱花,美在盛开时的那种执著追求和热烈,美在绽放后飘落时的那种弧高纯洁和壮烈。日本人酷爱樱花,更乐于赏樱,据说赏樱在日本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个传统在日语中被称为“花见”。“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该果断离去。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很干脆,被尊为日本精神。虽然单朵单株的樱花树并无奇特之处,但当千百株樱花树簇拥聚集在一起,竞相绽放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其形成的气势,及其规模和力量。这未尝不是日本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写照。
五 日本和服、花道与茶道
(一),和服
和服指的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在日语称为“着物(Kimono)”;因为是由中国隋唐服式改制的,又称吴服。和服同样体现出日本国的民族文化和人们的山水观、风土观以及人的精神情境。现在它成了日本一种值得夸耀的文化资产。和服分男用、女用、儿童用和单衣、夹衣,有“表着(外袍)、“下着”(内袍)等种类。
(二)花道
所谓“花道”就是适当截取树木花草的枝、叶、花朵艺术地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术。“花道”或“华道”,也叫“生花”,“花道”和茶道同样是日本独特的传统艺术之
花道的由来可以从观赏及宗教两方面看。花道的种类:立花、生花、盛花投入、**
(三)茶道
“茶道”又称作“茶之汤”为日本独特的一种简朴又洗练的喝茶礼仪。喝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入的,早期只有僧侣才喝茶,不久也成为武士阶级的嗜好,然后才慢慢扩展至民间。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六,日本住宅与饮食
(一)住宅
日本式的住房,都是木结构,基本分为平房和二层小楼两种。由于日本列岛的地理气候条件比较特殊,因此建造木质结构住房跟有利于抗震、防风、防潮。平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和式房屋。主要有三大特点:灵活无碍的自由空间。陈设简单。适合日本人低坐的生活习惯。楼房,大多为2层别墅。
(二)饮食:
日本料理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味,无论是那种烹饪方法,菜的原料都要保证新鲜度,保持本味的清淡。
日本料理主要分为四类:本膳料理、怀石料理和卓袱料理与 茶会料理。
日本料理中的著名菜肴 :寿司、天妇罗、刺身、日式牛肉火锅、涮涮锅、荞麦面 七,日本文艺
(一)日本文学
日本文学只要分为三个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
上古文学(八世纪):《古事记》、《萬葉集》
中古文学 :《源氏物語》、《枕草子》
近现代文学:《我是猫》、《罗生门》、《伊豆的舞女》、《饲育》
(二)日本艺术
日本传统戏剧:
歌舞伎、能剧、木偶净琉
璃、狂言。
日本传统艺术品:
浮世绘、和纸、手工风铃
日本影视:
电影:《伊豆的舞女》
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
动漫与游戏:《机器猫》、《最终幻想》
第二篇:日本文化概论论文.
《日本文化概况》论文 本期我有幸选择了日语与日本文化这门课,通过它我掌握了一些常用日语、了解了许多日本风俗文化,可谓获益匪浅;与此同时,我对日语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对日本文化的好奇愈为强烈,有了更加深入学习探索的决心和动力。下面,我的论文将围绕着这学期所了解到的日本文化展开。
日语文化习俗
公元4世纪中叶,日本出现统一的国家——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公元645年发生大化革新,建立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公元12世纪末进入由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军事封建国家,史称“幕府”时期。1868年“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1947年实施新宪法,由绝对天皇制国家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
一、富士山、刀、樱花
(一)日本名胜
富士山位于本州岛中南部,海拔3376米,使日本最高峰,日本人奉之为“圣山”,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富士山位于距东京约80公里,跨静冈、山梨两县,面积为90.76平方公里。富士山山体呈圆锥状,山顶终年积雪。四周有剑锋、白山岳、久须志岳、大日岳、伊豆岳、成就岳、驹岳和三岳等“富士八峰”。
东京塔位于东京市内,建成于1958年,塔高333米,是日本最高的独立铁塔。铁塔上部装有东京都7个电视台、21个电视中转台和广播台等的无线电发射天线。铁塔下部为铁塔大楼,有休息厅,商城,蜡像馆等。
唐招提寺是著名古寺院,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街,公元759年中国唐朝高僧鉴真所建。有金堂、讲堂、经藏、宝藏以及礼堂、鼓楼筹建筑物。其中金堂最大,以建筑精美著称。有鉴真大师坐像。金堂、经藏、鼓楼、鉴真像等被誉为国宝。国内外旅游者众多。
(二)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最初,它还是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的。但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它吸收的是儒教和佛教的某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真谛,2 儒教和佛教的思想中不能满足武士道的那些东西,都被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充分提供了。
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武士道的基本要求:
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
“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
“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
“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
“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忠义”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刀与武士:
在武士道里,刀是力量和武勇的象征。腰上佩带着刀就象征了此人心中已有武士道精神。武士刀共有大小两把,大的称“刀”,小的称“肋差”,这两把刀是武士寸步不离的身份象征。如果,刀是武士的灵魂,那么,勇敢就是包裹刀的表面的表示武士身份的刀鞘,刀和勇是密不可分的。
日本人心中的武士道:
用樱花比喻武士,因为他们认为樱花的几个特性很符合武士的特点。首先,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是很相似的。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 3 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豪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樱花
樱花前线:
所谓“樱花前线”就是借用气象学用语,将开花日相同的地点连结成一条类似气压前线的“樱花前线”,以预测樱花的开花日期。日本人将樱花尊为国花,认为樱花是神的化身。日本人眼中的樱花,美在盛开时的那种执著追求和热烈,美在绽放后飘落时的那种弧高纯洁和壮烈。日本人酷爱樱花,更乐于赏樱,据说赏樱在日本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个传统在日语中被称为“花见”。“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该果断离去。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很干脆,被尊为日本精神。虽然单朵单株的樱花树并无奇特之处,但当千百株樱花树簇拥聚集在一起,竞相绽放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其形成的气势,及其规模和力量。这未尝不是日本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写照。
三、日本和服、花道与茶道
(一)和服
和服指的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在日语称为“着物(Kimono)”;因为是由中国隋唐服式改制的,又称吴服。和服同样体现出日本国的民族文化和人们的山水观、风土观以及人的精神情境。现在它成了日本一种值得夸耀的文化资产。和服分男用、女用、儿童用和单衣、夹衣,有“表着(外袍)、“下着”(内袍)等种类。
(二)花道
所谓“花道”就是适当截取树木花草的枝、叶、花朵艺术地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术。“花道”或“华道”,也叫“生花”,“花道”和茶道同样是日本独特的传统艺术之
花道的由来可以从观赏及宗教两方面看。花道的种类:立花、生花、盛花投入、**
(三)茶道
“茶道”又称作“茶之汤”为日本独特的一种简朴又洗练的喝茶礼仪。喝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入的,早期只有僧侣才喝茶,不久也成为武士阶级的嗜好,然后才慢慢扩展至民间。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四、日本住宅与饮食
(一)住宅
日本式的住房,都是木结构,基本分为平房和二层小楼两种。由于日本列岛的地理气候条件比较特殊,因此建造木质结构住房跟有利于抗震、防风、防潮。平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和式房屋。主要有三大特点:灵活无碍的自由空间。陈设简单。适合日本人低坐的生活习惯。楼房,大多为2层别墅。
(二)饮食:
日本料理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味,无论是那种烹饪方法,菜的原料都要保证新鲜度,保持本味的清淡。
日本料理主要分为四类:本膳料理、怀石料理和卓袱料理与 茶会料理。
日本料理中的著名菜肴 :寿司、天妇罗、刺身、日式牛肉火锅、涮涮锅、荞麦面
五、日本文艺
(一)日本文学
日本文学只要分为三个时期,上古文学、中古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
上古文学(八世纪):《古事记》、《萬葉集》
中古文学 :《源氏物語》、《枕草子》
近现代文学:《我是猫》、《罗生门》、《伊豆的舞女》、《饲育》(二)日本艺术
日本传统戏剧:
歌舞伎、能剧、木偶净琉
璃、狂言。
日本传统艺术品:
浮世绘、和纸、手工风铃
日本影视:
电影:《伊豆的舞女》
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
动漫与游戏:《机器猫》、《最终幻想》
以上就是我本学期通过课上课下的学习所了解到的一些日本的一些文化、习俗,它们对于我来说,既新奇有趣,又从某个角度诉说着日本这个国家的点点滴滴。在这块多灾多难的狭小国土上崛起的大和民族,有着太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掘。
第三篇:日本茶道文化-------------论文
日本茶道文化
摘要
中国人不谈茶道,因为中国人对于“道”的认识和理解是有着相当的崇高与尊重的意味。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在悠久的历史生活中,茶与中华民族相结合,受着中国人一贯的哲思想和生活方式所支配,成为人民生活中很平常的一部分,这是中国茶艺的真髓。日本承袭我国茶文化遗绪,一切典章、文化制度,受中国茶艺影响甚深。但与中国茶文化相比,日本茶道追求各种极端的境界,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以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
日本茶道的程式
中国人饮茶自然,惬意、自然、朴拙,而日本茶道有一套固定的规则和一个复杂的程序和仪式。日本茶道的仪式都是严格经过精心提炼后形成的最周到、最简练的动作。如入茶室前要净手,进茶室要弯腰、脱鞋、以表谦逊和洁净。日本有一句格言:“茶室中人人平等。”从前,把象征阶级和地位的东西留在茶室外,武士的宝剑、佩刀、珠宝等都不能带进茶室。当然,现今茶道已不强调这些,但进茶室仍有诸多规矩,比如不能交头接耳,不能衣冠不整,因为茶会必须保持“和谐、尊重、纯净、安宁”的环境。
日本茶道的精神在于利用茶净化心灵,提神醒脑的特性,使饮茶者的心神,暂时革除一切俗务杂念,以期直扣人的本相,即是达到所谓本来面目赤子之心的境界。因此茶室不仅讲究室外的幽雅环境,还很讲究室内的布局与装饰,茶屋必须外幽雅清寂,古木参天,奇石、古董,排列有序,内面必须玩物古董、瓶花名画,器皿烧制精巧华丽,高雅实用,茶客进入茶室后,态度平和谦逊,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授受。身穿和服的茶人也跪在榻榻米上,先打开绸巾擦茶具、茶勺;用开水温热茶碗,倒掉水,再擦干茶碗;又用竹刷子拌沫茶,并斟入茶碗冲茶。茶碗小而精致,一般使用黑色陶器,日本人认为幽暗的色彩自有朴素、清寂之美。
献茶前先上点心,以解茶的苦涩味,然后接着献茶。献茶的礼仪很讲究:茶主人跪着,轻轻将茶碗转两下,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客人,客人双手接过茶碗,轻轻转上两圈,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献茶人,并将茶碗举至额头,表示还礼。然后分三次喝完,即三转茶碗轻啜慢品。饮茶问之交谈,腔调馨欬,均须合体。饮茶时嘴中要发出吱吱响声,表示对茶的赞扬。饮毕,客人要讲一些吉利的话,特别要赞美茶具的精美,环境布局的优雅以及感谢主人的款待。这一切完成后,茶道就结束。当然在茶道的最高礼遇中,献茶前请客人吃丰盛美味的“怀石料理”,即用鱼、蔬菜、海草、竹荀等精制的菜肴。
日本人茶道的心境为和、静、清寂的总和,如茶屋是代表宇宙万物经过过滤净化后,唯一可赘凭借的象征物,人一旦介身其中,一方面慢慢品尝苦涩的茶味,此情此景正是物我文融,天人合一,是用一种无意识的境界,藉以了悟永恒的价值。,日本茶道的重要流派
从昭和时代以来,不少知识分子认识茶道,罔仓天心的《茶书》被广泛阅读,与此同时茶道人口趋向女性化,茶道成为现代女性的一种修养,在妇女中普及。
现代日本茶道由数十个流派组成,各派都推举了自己流派的家元(茶道的继承人只能是长子,代代相传,称“家元制度”)。其中最大的流派是以千利休为祖先的三千家,此外还有薮内流、远州流、宗偏流、江户千家流、大日本茶道学会等流派组织。要学茶的人在各自流派入门,跟有教授资格的茶人不断修行,到一定年限从家元那里领得证书,认可各种门第资格。里千家是日本最有影响的茶道组织,全国有三分之二的茶人参加,在国际上有六十三个“同好会”,有专门的出版社,对日本文化、经济有很大影响。
但是以禅的意义来说,茶道本身毫无意义,因为禅的特色是喜悦、诚摮、自由。茶道仪式,完全违背这种本意。日本茶道,流派虽多,但受陆羽《茶经》影响仅仅是花在仪式器具布置上做工夫多,对茶本身研究极少,在根本上已是舍本逐末。更由于日本将茶道视为婚嫁习尚。女子多习茶道禅的意义更为消失,在今日,日本茶道只剩下学习礼仪维护传统两种目的。
日本茶道的历史与发展
茶是唐代始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主要通过日本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带去。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日本天台宗开山大师最澄和尚(又称传法大师)赴天台山国清寺留学返回时,不仅带回天台宗经典,而且从中国带回茶籽,栽于近江(今日本滋贺县境内)的台麓山地区。最澄是日本植茶技术的开拓人,从此揭开了日本植茶的历史序幕。与最澄同期来华的空海和尚(又称弘法大师)在长安青龙寺学习密宗教义,回国后在高野山金刚寺创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大师,并且带回了中国制茶的石臼和制茶技术。815年,中国唐宪宗时,中本平安朝嵯峨天皇临朝,空海上了一份《空海奉献表》,其中说道:“„„茶汤坐来,乍阅振旦之书。”这是日本最早的饮茶记录。还有一位留唐归来的永忠和尚当815年嵯峨天皇巡幸韩崎之地经过崇福寺来到梵释寺,兼任两寺的大僧都永忠亲自烹茶献给天皇,天皇非常喜欢,当场赐衣,这是日本正史中有关天皇饮茶的最早记载。
首先创立茶道概念的是十五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公元一四二三~一五零二年)。公元一四四二年,十九岁的村田珠光来到京都修禅。当时奈良地区盛行由一般百姓主办参加的“汗淋茶会”(一种以夏天洗澡为主题的茶会),这种茶会首创的采用了具有古朴的乡村建筑风格的茶室——草庵“四鋪半草庵茶”,对后来的茶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日本茶道的一大特色。村田珠光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从佛偈中领悟出“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那首佛偈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村田珠光以此开创了独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朴素的草庵茶风。由于将军义政的推崇,“草庵茶”迅速在京都附近普及开来。村田珠光还他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他认为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清心是“禅道”的中心。他将茶道從单純的“享受”转化为“节欲”﹐体现了修身养性的禅道核心。据日本茶道圣典《南方录》记载,标准规格的四张半榻榻米茶室就是珠光确定的,而且专门用于茶道活动的壁龛和地炉也是他引进茶室的。此外,村田 2 珠光还对点茶的台子、茶勺、花瓶等也做了改革。自此,艺术与宗教哲学被引入喝茶这一日常活动的内容之中并得到不断发展。
继村田珠光之后武野绍鸥,他对村田珠光的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还把和歌理论输入了茶道,将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素淡、典雅的风格再现于茶道,使日本茶道进一步的民族化了。
真正将日本的茶道推向平民化的却是他的高足千利休。千利休被称为“茶道天才”,他于16世纪将以禅道为中心的“和美茶”发展并推广贯彻成为“平等互惠”的利休茶道。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也写作“静寂”。它是指审美观。这种美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佗”字上。“佗”日语音为“wabi”,原有“寂寞”、“贫穷”、“寒碜”、“苦闷”的意思。平安时期“佗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到平安末期,“佗”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室町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竞争激烈,商务活动繁忙,城市奢华喧嚣。不少人厌弃这种生活,追求“佗”的审美意识,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块僻静的处所,过起隐居的生活,享受一点古朴的田园生活乐趣,寻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闲寂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这种美意识引进“茶汤”中来,使“清寂”之美得到广泛的传播。
茶道之茶称为“佗茶”(不是沱茶),“佗”有“幽寂”、“闲寂”的含义。邀来几个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边品茶边闲谈,不问世事,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修身养性,心灵净化,别有一番美的意境,故此,茶道之茶被称为“佗茶”(不是喝的沱茶)。千利休的“茶禅一味”、“茶即禅”观点,可以视为茶道的真谛所在。
日本茶道精神
日本的茶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象中国茶文化那样主要受儒道佛三位一体的中国文化综合影响。日本的茶文化是由中国传入的。在7世纪之前,日本人没有喝茶记录。而在这一文化传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佛教的僧侣们。他们去中国学习佛教,同时将寺院的生活文化也带了回来。其中之一便是饮茶与茶礼。由此,日本茶文化自开初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饮茶习俗传入日本的初期,饮茶活动是以寺院、僧侣为中心展开的。据史料记载,公元805年日本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带回茶籽,栽种在比睿山麓,形成了日本最古的“日本茶园”。从那以后,弘法大师空海于806年把从中国带回来的茶献给了嵯峨天皇,他还从中国带回了茶碾、茶籽。至815年4月,嵯峨天皇幸游近江时,在唐代生活了长达30年之久的高僧都永忠亲自煎茶献给天皇,嵯峨天皇对此大为欣赏,由此命令近江等地修建茶园。至荣西为止,茶与禅宗的关系可以说是以禅为主,以茶为辅。茶为坐禅修行时的饮料、禅案的素材、行道之资、救国之助等等。这些都只能说明茶与禅宗生活的密切关系,仍不能证明两者之间的法嗣关系。
茶道的集大成者是千利休。利休在茶道圣典《南方录》中说:茶道的技法以台 子技法为中心,其诸事的规则、法度有千上万种,茶道界的先人们在学习茶道时,主要是熟记、掌握这些规则。并且将此作为学习茶道的目的。
由此可见,日本的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其思想的核心是禅。它是以禅的宗教内容为主体,以使人达到大彻大悟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新型宗教形式。
在日本文化中,禅文化占有很大比重,这是日本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文化现象。禅的思想及禅宗的形式影响到日本文化的大部分角落,如建筑、园林、音乐、茶道、书画、武术等。
在日本,历代大茶人都要去禅寺修行数年,从禅寺获得法名,并终生受禅师的指导,但在他们获得法名之后并不留在禅寺,而是返回茶室过着茶人生活。茶人的生活近似常人的生活,近似艺术家的生活。所以说,茶人虽通过禅宗学习到了禅,与禅宗持有法嗣关系,但茶道有其独立性,是独立存在于禅寺之外的一种“在家禅”。如果把禅寺里的宗教活动叫做“寺院禅”的话,那么茶道与禅宗就是一组平行并行的关系。
久松真一说:“茶道的第一目的为修炼身心,其修炼身心是茶道文化形成的胎盘。无相的了悟为一种现象显示出来的才是茶道文化。茶道文化真是一种内容丰富的文化形式,自己开始研究茶道以后感到惊讶的是,其文化形式有着强烈的独特性,即它是一种由无相的了悟,无相的自己表现出来的形式。未渗透着无相自己的茶道是不存在的,反过来说,茶道中必须渗透着无相的自己。即茶道文化是无相的自己的外在表现。茶道又是一种根源性文化,它修炼人的身心,创造无相的人、了悟的人,即创造文化的创造者。所以说,茶道是创造文化创造者的文化。这些创造者创造的文化反过来又创造文化创造者。茶道是这样一种修炼人的天地,是这样的一个文化创造的领域。在此意义上来说,茶道是无相自己的形成及无相自己表现的场所。”如上所述,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的形成,是以珠光为开山,邵鸥为先导,千利休为集大成者而完成的。
在日本,最纯正的茶道被称之为“草庵茶”。草庵茶的茶道是对高贵、财富、权利的彻底批判,以及对低贱、贫穷的新的价值发现与价值创造。
至今,茶道已成为日本人最喜爱的文化形式,也是最常举行的文化活动。喜爱茶道的人比比皆是。为追求茶道而终身不嫁的女子,为追求茶道而辞去公职的男人屡见不鲜。现在,茶道被认为日本文化的结晶,日本文化的代表。学术界对日本茶道精神的解释主要使用三个概念:
(一)和敬清寂;
(二)一期一会;
(三)独坐观念。这些概念与禅的思想是相联系的。
“和敬清寂”被称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是日本茶道思想中最重要的理念。茶道思想的主旨为:主体的“无”,即主体的绝对否定。而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们是“无”派生出的四种现象。由这四个抽象的事物又分别产生了日本茶道艺术成千上万种形式,如茶室建筑、点茶、道具、茶点心等。
“一期一会”一词出自江户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弼所著茶论《茶汤一会集》。井伊说: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
“独坐观念”一语也出自井伊弼的《茶汤一会集》。面对茶釜一只,独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静思此时此日再不会重演,此刻茶人的心里不禁泛起一阵茫然之情,又用起一股充实感。茶人此时的心境可称为“主体的无”。由此可见,茶道是一场静心清魂的佛事。茶人不愧为在家的僧人。茶室可比作寺院的佛堂。所以,日本茶道思想是茶与禅的融会贯通。茶中有禅理,禅理又在品茶中深刻体会到。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对日本这个邻国加深了了解。以前对日本没有太好的印象,毕竟他们曾经侵略过我们的国家,而我唯一对他们感兴趣的就是他们的动漫产业。当初选修这门课也是想了解一下这个经济大国,对于日本的文化我也没有太多重视。我想日本的文化大多是从我们古代传过去的,并没有重视。但经过老师的讲解,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出来在我的面前,日本发展出了具有他们民族特色的文化。日本人非常爱护他们的文化,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许多历史遗迹,供人们参观与学习,在这门课上,我知道了日本不同类型的文化,比如艺妓文化、茶道文化、庙宇文化以及具有特色的武士道文化等等。日本艺妓文化非常具有特色,据说以前的艺妓都是由男性来扮演,然后才逐渐由女性来代替,而且艺妓都是拥有高超的表演艺术,卖艺不卖身,这让我发现以前对艺妓的认识有许多的错误,通过这几节课让我对艺妓大大的改观,让我又学到了许多知识。茶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但中国的茶道却没有日本的茶道有名,日本的茶道与佛理相映衬,通过品茶可以探索佛家的境界。从这学期的日本文化史课,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日本文化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可以让我更加了解日本这个国家,也许对以后的学习或生活有许多帮助。这学期的课对我的影响很大,也让我对日本有了兴趣,渴望进一步了解日本。
第四篇:关于日本文化的论文
关于日本文化的论文
关于开设《日本企业文化》课的思考
2002年修订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文化理解能力”的新的教学目标[1]。这表明日语专业的培养重点已转到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上来。为了适应这一教学目标的转变,结合日语专业学生在日资企业就职者较多的现实,笔者以为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开设《日本企业文化》课是十分必要的。
一、开设《日本企业文化》课的必要性
第一、开设《日本企业文化》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理论的理解。
近年来,文化作为经济的一个要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文化”一词也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的适用范围早已超出了企业的范畴,对行政、事业等单位,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然而,关于该理论与日本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至今仍有很多人并不知晓。20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大量的日本产品涌入美国市场,形成了强烈的“日本冲击波”。这种现象引起了美国企业界和学者们的高度重视,为了迎接日本企业的挑战,他们开始潜心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便是这一研究的重要成果。在书中,作者威廉.大内(日裔美国人),提出了“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他们独特的企业文化”的观点,拉开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序幕[2]。可见,企业文化理论虽最早产生于美国,但其实践活动却是源于日本的。因此,《日本企业文化》课的开设,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企业文化这一先进的管理理论。
第二、开设《日本企业文化》课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本社会文化。
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是社会的缩影。任何一家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建立在该国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这一点,在日本企业体现得更加明显。日本社会常常被人们称为“企业社会”,大多数日本人都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一些企业为员工提供租金低廉的公寓,使得家属也可以享受企业的恩泽。由于大家居住在同一个社区,使得企业的规则不可避免地被带入到日常生活中,企业的文化氛围也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日本企业经常邀请家属参加企业组织的运动会、郊游、聚餐等各种活动;当员工在工作上做出突出成绩时,家属们也会受到表彰;当员工家庭遇到红白喜事之时,企业也都会鼎力相助。这就使得家属们,自然而然地对丈夫或父亲所在企业产生一种归属感。另外,由于日本社会是典型的男性中心社会,女人们在婚后大多要辞去工作专心照理家务,这就使得丈夫的收入成为全家人的唯一生活来源,因此,丈夫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事关全家人的命运。家庭与企业,形成了一个牢固的命运共同体。从这一点来看,开设《日本企业文化》课,对于学生们深入了解日本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开设《日本企业文化》课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来华投资的日本企业不断增加,在华日资企业已成为日语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然而,从当前各高校日语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看,虽然在《日本概况》、《日本社会文化概论》等课程中也涉及一些日本企业知识,但对于日本企业独特的文化特征的系统介绍却仍处于空白状态。而《日本企业文化》课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日本企业文化,使他们就业后能够很快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大大缩短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期,而这必将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在高校日语专业开设《日本企业文化》课是十分必要的。
二、《日本企业文化》课的内容
笔者自2003年起开设《日本企业文化》课。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思考,笔者以为该课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传统意义上的日本企业文化。
考虑到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日语专业学生,他们缺乏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因此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侧重于探索日本企业的文化特点及其产生、发展的社会文化根源。例如,可以在课程中,对伊丹敬之的人本主义[3]、间宏的集团主义[4]、松本厚治的企业主义[5]、以及马场宏二的会社主义[6]等理论进行介绍。这些理论对于理解传统意义上的日本企业文化,乃至日本社会文化很有帮助。
第二、日本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变革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经济持续多年的不景气,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日本企业文化,努力寻求走出困境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将关注的焦点聚集到了日本企业传统而独特的人事管理制度上。可以说,以终身雇用制和年功序列制为代表的日本企业人事管理制度,有助于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意识,对于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可否认,这种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员工的竞争意识,限制了员工的创造力。在日本经济持续衰退,企业雇用能力下降的情况下,这种制度已难以为继。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对员工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日本企业纷纷对传统的人事制度进行改革。而这种改革,也不可避免地动摇了日本企业文化的根基,使得今天的日本企业与传统的日本企业之间已产生了较大的距离。笔者以为,本课程应牢牢掌握时代的脉搏,将近年来日本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变革情况介绍给学生。
第三、在华日资企业的企业文化
随着在华日资企业的不断增加,日资企业的文化摩擦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如有学者讲到的那样,在国际化经营中,站出来说话的虽然经常是资本,而实际在幕后操纵的却经常是文化。资本的力量容易使人们走遍天下,而文化的隔阂却常常带来步履维艰。”[7]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在华日资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已成为在华日资企业管理者与员工所共同面临的迫切问题。笔者自2003年起,坚持对国内的日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作者发现相对于日本本土企业更重视对员工进行精神激励的做法,在华日资企业更重视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可以说,在华日资企业的管理方法、管理思想等,已与日本本土企业有了很大的不同。为此,笔者以为本课程必须更有针对性地将在华日资企业的企业文化介绍给学生。
三、开设《日本企业文化》课的难点所在由于国内的日语专业教师中,很少有人对日本企业文化进行研究,再加上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被大家广泛认可的教材,所以《日本企业文化》课的教学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尤其是关于在华日资企业的企业文化,由于目前该方面的研究较少,所以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有很大的难度。对此,笔者以为在现阶段,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来解决。具体地讲,就是邀请日资企业的经营者走进大学的讲堂,亲自为学生们讲述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还可以带领学生亲赴日资企业参观考察,实际体验日资企业的企业文化。这种做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校企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弥补教师的能力不足,可谓一举多得。
第五篇:浅谈日本文化认识论文
也许是小时候学的历史知识在我的心里太过于根深蒂固,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我总是怀着一丝敌视,直到现在才学会了辩证的看待。
日本文化是传承于汉唐宋明的汉民族古典文化,中国文化是多民族文化融合而成的优秀文化。不可否认,日本这个民族在吸收不同文化的方面有着超乎寻常的能力,例如,茶道,书法等等,都是在中国之华夏文化的基础之上而创造而来。我们中华民族秉承了孔老先生的儒家思想,不断的吸收现代文化的同时,也摒弃了许多传统文化。比如说,在新民主文化时期,胡适先生提出中国汉字拼音化,如果胡适先生这一想法得以实现,实乃中华民族之大不幸。正巧这些被我们渐渐忘却的传统,正被别人弘扬着,我想这也是前几年中日、中韩传统节日之争的原因吧。
对于从小以尝遍天下美食的我来说,日本饮食文化无疑是我最感兴趣的。在我的最初印象中,日本的饮食是粗鲁甚至于有些残忍的,鱼肉生吃是我无法接受的。现在我才明白日本的食物也是多种多样的,牛肉火锅、寿司、浓汤拉面、冷面……虽然看到很多人宣扬生鱼片的美味与高营养,或许是我太传统,至今仍不敢涉及,寿司我倒是很喜欢。寿司是日本人最喜爱的传统食物之一,主要材料是用醋调味过的冷饭(简称醋饭),再加上鱼肉,海鲜,蔬菜或鸡蛋等作配料,其味道鲜美,很受日本民众的喜爱。寿司虽是日本最传统的美食,但相传也是源于中国的。
我认为,其实在食物的外形上也可以看到一些民族特性的。西方人的pizza、汉堡包,制作食材一看便知的清清楚楚。中国的传统食物包子、饺子,除非一口咬下去,方之其内涵。日本的寿司半遮半掩,一眼望去,虽能知道个大概,但还是不能发现个别细微。这些无非可以显示出西方人的外显张扬,中华民族的含蓄内敛,当然大和民族处于之间,两者融合。
除去饮食,我最欣赏的还有日本的茶道。说起日本的茶道,它还是起源与中国,但其中具有日本民族味。日本茶文化是在唐朝时期传入的,几百过去,日本仍旧保留了一套完整的茶文化,并得到日本茶道。而中国的茶文化,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整的保存下来。我想这与中华子孙所受的儒家思想不无关系,隐忍的接受着外来文化,却在隐约中失去了自己特有的传统。在我们批评他人抄袭我们的同时,我们也要反省下自己,为何没有保护好祖先留下的财富。
日本人相当注重形式,茶道便是这样的一种体现。他们喜欢当着客人的面准备食物,像铁板烧,让客人不仅能吃到食物,还能学习到烹饪的方法,茶道也是如此。许多人会认为,日本人饮茶,只重形式。其实是一种误解。日本茶道之所以搞得这么繁文缛节,并非要把茶客的注意力从茶的本身上引开,而是要茶客专心致志于饮茶的全过程,从而把人从世俗的紧张、烦恼等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更好地修身养性。因此,与其说日本茶道重形式不重内容,不如说日本茶道重物质,更重精神。而我欣赏的也正是这种怡然幽静的感觉。
当然日本的动漫也文明与世,但我兴趣不在此,也就没有过多的了解。日本这个小小的岛国因其自身特有的条件孕育出了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现在,我也慢慢的转变了对这个民族的看法,也希望有一天我能去北海道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泡温泉,看樱花,这该是多浪漫的一件事啊!当然前提是中日能友好和平的相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