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
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任委员(1名)
魏津生 国务院参事、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副主任委员(2名)
杜 鹏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党俊武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 委员(36名)
杨燕绥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裴晓梅 清华大学老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周燕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乌丹星 北京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教授 刘远立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教授 王志良 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与电子工程系主任、教授 马德军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邹文开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院长、教授
吕学静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何文炯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林闽钢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延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世贤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王来柱 中民养老规划院院长
王喜太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主任
白津夫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教授 贡 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杨宜勇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恺悌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
冯晓丽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孟晓苏 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朱中一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老年住区委员会主任 李声才 北京市石景山区社会福利院院长 张乃子 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院长 孙惠忠 苏州市社会福利院院长 方嘉珂 天津鹤童老年福利协会副理事长、教授 奚志勇 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唐文湘 海南省普亲老龄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谈义良 江苏无锡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董事长
高峻松 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研发中心总经理 姚
雪 爱慕家投资咨询公司总裁
王小龙 北京市朝阳区寸草春晖养老院院长、董事长 王燕妮周 怡戴 皓刘挺军青松老年看护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总裁 北京欧福森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第二篇: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
附件:
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
管理组:
姓 名
工作单位及职务
历以京朱家勇曹礼忠邹 生廖兆龙吴茂芹黄烽军黎孟枫凌文华黄 民王小宁赵 越张德志黄兆胜严 振林勇胜徐洪森陆惠兴 原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著名经济学家广东药学院院长
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助理巡视员 中共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
中山大学副校长 中山医学院院长 中山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教授 中山大学 药学院院长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广东药学院 中药学院院长 教授 广东药学院 药科学院院长 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院长 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韶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广东省药学会会长
梁惠兰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处副处长 袁泽海 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监察室主任 徐穗民 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技改处调研员 吴少林 广东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
朱遂文 广东省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处处长 杨 凡苏盛锋唐昭坤邓世豹陈胤瑜张汉明黄玉玺邓伟群江 滨 康荣贵 刘 涛 钟苑鸿 蓝方剑 曾 贵 廖景辉 技术组:姓 名 朱家勇
广东省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处副处长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处处长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处调研员 广东商学院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副会长
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中医药分会理事长 教授 珠海市经济贸易局副局长 韶关市经济贸易局科长 汕尾市经济贸易局副局长 汕尾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长 梅州市经济贸易局科长 阳江市经济贸易局副局长 茂名市经济贸易局科长
茂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调研员、主管医师 工作单位及职务 职称 广东药学院院长
曹礼忠 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 黄烽军 黎孟枫
凌文华 黄 民
王小宁 赵 越 张德志 黄兆胜 严 振
陆惠兴 梁念慈 陆家海 刘培庆 林爱华 朱 钢 郭 勇 张荣华 叶文才 于容敏 任先达 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
中山大学副校长 中山医学院院长
中山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教授 中山大学 药学院院长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广东药学院 中药学院院长 教授 广东药学院 药科学院院长 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院长 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广东省药学会会长 原广东医学院院长 教授
中山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与统计学系书记
副教授
中山大学 药学院副院长 教授 中山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外联部长
博士
华南理工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长教授 暨南大学 药学院副院长 教授
暨南大学 药学院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 教授、暨南大学 药学院主任 教授
暨南大学 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教授
罗焕敏 暨南大学 药学院教授
聂 红 暨南大学 药学院中药药理教研室 副教授 叶春玲 暨南大学 药学院教授
杨 帆 杨 红 党丽娟 陈燕忠 林华庆 李明亚 朱盛山 吴清和 周莉玲 刘鹰翔 钟育赣 陆惠文
赵益业 侯连兵 刘世霆 罗卓雅 王培连 田长思 容天雨 广东药学院 药科学院副院长 教授 广东药学院科技处处长 教授 广东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教授 广东药学院所长 研究员
广东药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 副教授 广东药学院 中药学院教授
广东药学院 中药开发研究所所长 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院副院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 教授 博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教授 广东商学院教授 原省药监所药品质量研究所主任药师 国家药典委员会会委员
广东省中医院副教授 南方医院 药学部主任 教授 南方医院 药学部副主任 教授
省药品检验所、省药品质量研究所副所长 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副所长 广州大学生命科学院 教授 广州大学 化学系教授 刘天穗 广州大学 化学系教授 陈亿新 广州大学 化学系教授
温博栋 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覃 文 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研究员 王 兵 第458医院保健科主任
黄玉玺蔡岳文周志彬徐文流莫国强郭钟慧邓冠华晏连焕陈乃刚甘爱皆陈学鹏周路山康仙姬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中医药分会理事长 教授 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副主任中药师
广东南台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主任中药师
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广州陈李济药厂技术副厂长 高级工程师 广州陈李济药厂所长 高级工程师
广州阳普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广州康采恩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执业药师广州市药材公司采芝林药业连锁店副经理
广州市药材公司中药材部中药材部副经理
主管中药师
广州市药材公司中药饮片厂质管员(原厂长)副主任中药师
广州市药材公司经理/主任中药师 广东奇方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经济师
主管中药师
刘宝林 陆海宁 郑国爱 廖细啤 杨宇泉 王学平吴承军 刘玉德 王尚勇 刘惠侠 郑加林 谭端明 李春红 周燕珊 吴爱发 张洁玫 郑熙展 洪晓云 陈茂棠 林惠安 陈丹瑾 广东爱民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广东省大日生物化学药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高级工程师
广东省大日生物化学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广东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部门副经理 高级工程师 广东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贸易部经理 工程师 广州莱泰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广州莱泰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主治医生 深圳津村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副主任中药师 深圳津村药业有限公司厂长 副主任中药师 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经理 中级
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副主任 高级工程师 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助理 高级工程师汕头金石制药总厂生产运营部副主任 制药工程师 汕头金石制药总厂质监部主任 制药高级工程师 汕头金石制药总厂技术开发部主任 高级工程师 汕头金石粉针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制药工程师 汕头金石制药总厂原料公司经理 中级
汕头金石制药总厂副厂长 高级工程师 执业药师 汕头金石抗菌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制药工程师 汕头金石制药总厂副主任 制药工程师
陈振华 周素蓉 吴国远 罗四通 罗洪顺 丁冬梅 王先伟 罗 清 谭强炬 朱银春 殷 侃 何文彬 陶光远 王廷凤 蔡林波 杨家谋 邬威尧 吴德海 汕头金石制药总厂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汕头金石抗菌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副主任药师 广东省龙川县医药总公司总经理 经济师 广东宏远集团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工程师
执业药师
东莞市亚洲制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制药工程师
东莞市亚洲制药有限公司质管部经理 制药工程师东莞市亚洲制药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经理
高级工程师
广东艾希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中山市恒生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制药工程师 广东三才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常务副总 高级工程师 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制药高级工程师
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品质部副经理
药物分析工程师
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工程师
江门市济源堂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制药工程师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制药工程师
张坤芳 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 高级工程师 杨西忠 广东神州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级经济师 劳 卡 阿特维斯(佛山)制药有限公司高级经理
黎 彪 刘铁球 汪金隆 万来鸿 唐秉华 颜色清 郑胜荣 梁健明 周晓辉 张惜强 马兴田 郑明权 段 名 高级工程师
佛山市一信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管中药师 广东阳江制药厂有限公司总经理 药师 广东五洲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执业药师
湛江新同德制药有限公司质管部部长 制药工程师 湛江新同德制药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长制药工程师 广东一禾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执业药师
制药工程师
广东一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 执业药师 肇庆市和信医药有限公司经理 副主任药师 丽珠集团新北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
工程师
广东宏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宏兴制药厂厂长
制药工程师 执业药师
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制药工程师
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药生产基地副总
副主任药师
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药药物研究中心经理8
主管中药师
第三篇: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名单
附件1:
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名单
主 任:赵沁平教育部原副部长 副主任:罗布江村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阿布都(常务)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 张 磊 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 张东刚 教育部社科司司长
张 强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旺 堆 西藏自治区教育督导委员会
常务副主任
毛力提•满苏尔 新疆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 他扎西 青海省教育厅原巡视员 罗 洁 北京市教委委员(正局级)青 觉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
成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力提甫•托乎提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万明刚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马 戎 北京大学教授
王灵桂 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王铁志 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原巡视员 王 斌 南昌工学院董事长、教授 田 琳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田联刚 国家民委教科司司长 朴泰洙 延边大学教授
曲木铁西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 孙晓天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孙 琦 内地新疆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 苏 德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李士成 北京西藏中学校长 李宁银 宁夏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李绪炼 中央翻译局副编审 李儒忠 新疆财经大学教授
余祖光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原副所长 沙玛拉毅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 宋乃庆 西南大学教授 张昭文 教育部职成司原副司长
阿布都热扎克•沙依木 新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陈立鹏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综合研究室主任、教授
陈达云 中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郑文红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和 震 北京师范大学
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金炳镐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郑新蓉 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
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郝时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研究员 胡志新 南昌工学院院长助理
胡春梅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夏 铸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副会长 徐 华 北京潞河中学校长 徐志涛 中央统战部七局副局长 黄 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曾天山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曾军良 北京市立新学校校长、教授
满苏尔•阿比里 新疆教育学院原院长、教授 戴庆厦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学术秘书:
陈立鹏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综合研究室主任、教授 谭玉林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 专家委员会下设7个学科(领域)组: 1.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组
组 长:苏 德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副组长:袁同凯 南开大学教授
成 员:王 军 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
研究室原副主任、教授
纳日碧力戈 复旦大学教授、长江学者 常永才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嘉木扬•凯朝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谭志满 湖北民族学院
民族研究院院长、教授 联络员: 王颖颖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2.基础教育组
组 长:田 琳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副组长:曾军良 北京市立新学校校长、教授
李 暾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小学校长、教授
成 员:王振岭 青海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代 钦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
研究院副院长、党总支书记、教授
闫培新 郑州市第四中学校长 何 伟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拉巴次仁 西藏大学藏学研究所副所长 线亚威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
幼儿园信息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陶天麟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嘉央扎西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霍力岩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联络员:米玛嘉措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3.职业教育组
组 长:余祖光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原副所长 副组长:和 震 北京师范大学
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成 员:王建梁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田继忠 宁夏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刘立新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
刘显泽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
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钱民辉 北京大学教授
联络员:张承洪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4.高等教育组
组 长:曲木铁西 副组长:郑文红 胡志新 成 员:李 钢 肖远平杨胜才 吴 霓 陈巴特尔 胡茂成 谭志松 联络员:沈 沫 5.双语教育组
组 长:他扎西 副组长:黄 行 成 员:马锦卫 方晓华 白音门德 旺 堆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南昌工学院院长助理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
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南开大学教授 湖北民族学院教授 三峡大学教授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青海省教育厅原巡视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
新疆师范大学教授 内蒙古大学教授
西藏自治区教育督导委员会
常务副主任
图尔逊艾力•尼亚孜 新疆财经大学应用数学
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董 艳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 傅千吉 西北民族大学教授
赛依散•沙迪克 新疆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 联络员: 马 佳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谢热桑沫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6.民族团结与比较教育组
组 长:青 觉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 副组长:沈桂萍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研中心主任
郑新蓉 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民族教育与
多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成 员:王 鉴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长江学者
古丽娜尔.吾甫力 喀什师范学院教授 严 庆 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民族理论
与民族政策研究院教授
吴明海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林晓东 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
联络员:博尔吉亨•伊黎娜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熊嘉扬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7.内地民族班组
组 长:李宁银 宁夏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副组长:陈 宇 南昌工学院副校长、教授
徐 华 北京潞河中学校长 李 兵 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李士成 北京西藏中学校长
成 员:王中立 河南外国语学校校长
联络员:王 俊 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院长、教授乌丽亚•米吉提 北京邮电大学教研中心主任 田 阡 西南大学教授
冯瑞建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院长 孙瑰杰 东北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副院长 李大东 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
李成平全国内地西藏班(校)教育督导室主任吴建生 天津市微山路中学校长 佘静芳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教授 张昭文 教育部职成司原副司长 阿不拉 新疆自治区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阿布力米提 国家民委文宣司原司长 图鲁甫•巴拉提 民族团结杂志社社长
金 海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教育合作交流处处长孟纯初 广东玉岩中学校长 高 琛 东北育才学校校长
任玉丹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
第四篇:养老服务业调查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发达国家已于上个世纪中后期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于2000年也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0.18%。预计到2040年我国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安义县目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3.1672万,占总人口的11.73 %。各种养老需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养老事业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加强对养老模式等系列养老问题的研究,了解安义县社会化养老事业现状,分析目前养老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年人对养老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安义县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最近,我们对全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结合外地的做法和经验,就进一步加快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我县养老事业发展现状。
1、目前,我县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四种:一是传统的子女、后代居家瞻养老人;二是五保老人(含城镇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及分散供养,经费由财政负担;三是福利机养的自费代养;四是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近年来,我县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发展较快。5年来,通过向省市争取资金及我局自筹资金,共投入了2500余万元,兴建了十所农村敬老院,一所老年公寓和一个现代化的福利中心。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敬老院,使全县上千名孤老老有所养。2010年建设了文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创了我县社区居家养老先河,拓展了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共有五保对象1580人,其中集中供养186人,供养标准每人每年3744元,实现了全县五保对象应保尽保。
2、城乡老年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县共有106个农村老年协会、158个基层老年体协。县老干部活动中心还设立的协会、学会、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业余社团,基本能满足有参加集体活动意愿的老年人需要。全县老年社团发挥群众性组织优势,积极引导老年人发挥专长,培养兴趣和爱好,丰富和活跃了城乡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我县养老方面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县老龄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大,个体私营企业参保率低。二是政府针对“五保”老人兴办的敬老院供养水平还比较低,公办的老年福利机构体制不活,入住率偏低。三是民营养老机构仍处在起步阶段,政府缺乏支持政策,全县仅有1所老年公寓,规模较小、设施简陋,而且护理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经营状况不佳。四是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系统规划,因地方投力限制,投入严重不足,全县只有一个社区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点,因处于起步阶段,效果还不明显。同时,居家养老还处在社区组织的自愿服务阶段,还没有建立系统化的低偿服务政府补贴机制。五是老年人文化娱乐场地严重不足,设施不够健全,资金普遍缺乏,影响了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六是传统养老观念束缚养老事业发展。老年人家庭观念较强,不愿离开家人入住养老场所。比如我县的老年公寓设有床位160张,受传统观念及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现入住老人只有54人,护理人员均是来自下岗职工和农村打工人员。
三、加快我县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1、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各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事业投入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鼓励下岗、失业等人员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开展老年护理服务,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和条件。对创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应区分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其中,属孤寡老人且没有生活来源的养老服务,应由政府投资建设为主;属生活困难的高龄老人,可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实行民办公助,由政府购买部分服务,并给予相应政策优惠;属较高收入群体的,应实行市场化经营,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支持兴办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性质的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开展
第五篇:养老服务业调查报告
养老服务业调查报告
(河梁社区)
尊敬的各位领导: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发达国家已与上个世纪中后期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于2000年也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0.18%。预计到2040年我国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河梁社区目前的人口数为5680人,老年人口为712人,占总人口的12.54%。各种养老需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养老事业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加强对养老模式等系列养老问题的研究,分析目前养老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年人对养老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最近我们对本地养老服务业发展进行了调研,结合外地的做法和经验,就进一步加快本地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本地养老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四种:一是传统的子女、后代居家赡养老人;二是五保老人(含城镇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及分散供养,经费由财政负担;三是福利机构的自费代养;四是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
二、养老方面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是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大,个体私营企业参保率低。二是政府针对“五保”老人兴办的敬老院供养水平还比较低,公办的老年福利机构体制不活,入住率偏低。三是民营养老机构仍处在起步阶段,政府缺乏支持政策,全社区仅有9个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规模较小,而且护理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经营状况不佳。四是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系统规划,因地方投力限制,投入严重不足,同时,居家养老还处在社区组织的自愿服务阶段,还没有建立系统化的低偿服务政府补贴机制。五是老年人文化娱乐场地严重不足,设施不够健全,资金普遍缺乏,影响了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六是传统养老观念束缚养老事业发展。老年人家庭观念较强,不愿离开家人入住养老场所。
三、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1、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各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事业投入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鼓励下岗、失业等人员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开展老年护理服务,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和条件。对创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应区分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其中,属孤寡老人且没有生活来源的养老服务,应由政府投资建设为主;属生活困难的高龄老人,可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实行民办公助,由政府购买部分服务,并给予相应政策优惠;属较高收入群体的,应实行市场化经营,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支持兴办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性质的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开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
2、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所有社区都要兴建福利型养老服务中心,或居家老家服务站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要拓展以老年人为对象的老年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紧急救援等业务,向居住在社区家庭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鼓励发展居家老人服务业务,社区负责为空巢家庭建立档案,并根据空巢家庭的要求实行包干制或定期服务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安装有远程中央控制和服务的电子呼叫系统。社区卫生部门要定期上门为老人体检,对长期老年病人上门问诊、送药到门。
3.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模式,进一步完善其功能。在发展社会养老模式的同时,不能忽视居家养老的作用。居家养老模式的益处主要体现在:①可以在及时为老年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同时,不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从而照顾到了老年人“故土难迁”的习惯。②可以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双方的自尊心。③可以开辟新的就业途径,解决社区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④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因此,居家养老服务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但仍需在管理上规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增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生机与活力。
4、加快老年人文化娱乐、教育健身等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大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兴建具有一定规模、满足不同老年人需要的、层次不同的老年活动中心及老年学习、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组织老年人开展经常性的老年文体、学习活动,街道办事处周周有活动、社区天天有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5、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加快培养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社区和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积极鼓励职业教育机构设立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医学、管理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食品用品开发等专业,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推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采取委托培养、政府资助的形式对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在岗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大力提倡社会互助,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规范志愿者培训,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
6、进一步加强《老年法》的宣传,要突出颂扬参与、支持、赞助老年人事业的单位、个人及各类好人好事。要动员全社会积极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大家了解当前社会的人口结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4-2-1家庭模式带来的危机。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园、城市交通等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要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开放免费的优质服务。同时要倡导现代养理念,改变传统养老观念。要以“老人节”宣传月等节庆活动为抓手,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老、人人关心老年人事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