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学案89号(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4:2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语文学案89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语文学案89号》。

第一篇:高二语文学案89号

高二年级语文学案

周次:16 编号:89 时间:

12、11 主编: 审批:

大铁椎传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魏禧及写作背景;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3、了解本文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重点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本文特色——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学习过程: 【导读】

1、作者简介

魏禧(1624年-1681年),字叔子,一字冰叔,号裕斋,亦号勺庭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散文家。明亡不仕清,隐居翠微山中教书,《虞初新志》将此篇从《魏叔子集》选入。文章有凌厉雄杰、刚劲慷慨之气,与侯方域、汪琬合称明末清初三大家。内容多表彰民族大义,叙事简洁,又善议论。魏禧与兄长魏祥、弟弟魏礼,都能写文章,世称“三魏”。魏禧、汪琬、侯方域又被称为“清初散文三大家”。

2、写作背景

魏禧是颇有民族气节的。他早年举家迁居宁都县西北的翠微峰,起先是为逃避明末战乱,求得一方净土,后来则为反清复明。隐居期间,专攻经史,著述颇丰,尤以古文成就最高,“文风凌厉雄健”,“慷慨激昂”。其为人与为文一样,豪放得开,潇洒得起。在《吾庐记》中,他对其弟季子礼“举债冒险危而游”的壮举持赞赏态度,认为季子礼“南极琼海,北抵燕”,“冲危难,冒险阻”是“得行其志为适”,季子礼“举债而饰其庐”也是如此。魏禧本人也曾步下翠微峰,到江淮一带游历,既为广交隐逸之士、明朝遗民,又为筹集活动经费。正因为他终生不忘复明,故康熙17年(公元1678年)清政府开博学鸿词科,打算选拔他去作官,他绝意仕进,托病不就。当时很有资望的李翰林及其好友闵宾连先生不仅尊重他的为人,也很赏识他的文章。王庆麟也深爱其文,盛赞“魏叔子之文,最长人见识。”(王庆麟《书<魏叔子集>后》)魏禧以写人物传记见长,他曾为众多的侠客、高士、君子、烈妇纵情放歌过,他笔下的人物“个个呼之欲出,赫然如立眼前”。(徐起云语)《大铁椎传》是魏禧传记文中独具特色的一篇,他将自身的追求与感慨寄寓文中,让人“观其文,想其人德。”(钟嵘《诗味》)

原文后面还有一段评论:“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黄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

【导思】

1、熟读文章,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字词。⑴通假字

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②子灿见囱户皆闭,惊问信之。⑵一词多义 ①寝 貌甚寝 既同寝 ②力

多力善射 力请客 ③许

不知何许人 杀三十许人 ④骑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2、大铁椎是个奇人,从他的言行来看,你觉得他奇在哪里?写此有何作用?

3、战斗场面描写,是故事的高潮,写得最为精彩。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的?突出了大铁椎的哪一点性格?

【导练】思考:大铁椎的武艺高强,但他经常抢夺响马贼的财物,似乎也不是个走正道的人,作者为什么对他怀有浓厚的兴趣,并为他作传?

小结:

大铁锤传答案

1、熟读文章,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字词。⑴通假字

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椎:通“锤”,锤子。)

②子灿见囱户皆闭,惊问信之。(囱:通 “窗”,窗户。)⑵一词多义 ①寝

貌甚寝(形容词,丑陋。)既同寝(动词,睡眠。)②力

多力善射(名词,气力。)力请客(形容词,极力。)③许

不知何许人(名词,处所,地方。)

杀三十许人(形容词,表示大约的数量。)④骑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动词,骑。)贼二十余骑四面集(名词,骑马的人)

2、大铁椎是个奇人,从他的言行来看,你觉得他奇在哪里?写此有何作用? 【明确】(1)大铁椎不离身,对他为什么那么重要(2)问他姓字皆不答,为什么不让人知道(3)腰多白金,从何而来(4)夜半出去,又是为何

上述四点,都是谜,这些给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且这样层层设疑,造成悬念处处引起读者的关注,急于读下去。

3、战斗场面描写,是故事的高潮,写得最为精彩。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的?突出了大铁椎的哪一点性格?

【明确】①写环境的句子:鸡鸣月落,星光照旷夜,筚篥数声.(渲染了决斗前的肃杀气氛.)②写来者之多的句子: 武器之盛,步骑环集,声势浩大.(反衬出大铁椎的胆气.)③正面描写的句子: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武艺高强,神勇过人.)④写宋将军的句子:屏息观之,股栗欲堕.看得不敢喘息,两腿发抖.(侧面衬托大铁椎的武艺与勇气.)说明: 这部分突出了大铁椎的“勇”.思考:大铁椎的武艺高强,但他经常抢夺响马贼的财物,似乎也不是个走正道的人,作者为什么对他怀有浓厚的兴趣,并为他作传?

明确:作者是明末遗民,具有民族气节。原来他意图反清复明,由大铁椎联想到秦始皇博浪沙遭刺客椎击的故事,把希望寄托在这样的英雄人物身上,以期有朝一日真正发挥他的作用。因此,本文有所寄托,是很显然的。

第二篇:高二语文 咬文嚼字学案[推荐]

《咬文嚼字》学案

学习要点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4.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重点讲解 关于本文的题目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李广射虎”与“情境”

文中第二个例子,“李广射虎”一段。我们能理解作者的观点,但必须补充一些“情境”材料,因为这里不可以仅用“意味”“情感”来解释。李广射“虎”,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之中的,这种情境造就了他的“激变能力”以千钧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没镞”,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记,因此这段内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刻意简洁的。

今举几例:《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女奴抱着幼子被人追杀,她奔跑的速度是超常的,凌汛期的密西西比河横在眼前,她大呼一声把眼一闭跳上浮冰,又一块一块跳过去。这里的情境是特定的。一个小孩在阳台边玩,不慎滑下,小孩的母亲从马路那边见状飞奔过来,就在孩子落地的一刹那接住了。后来记者让她再“表演”无论如何也跑不过来了。有一个人在路上提靴子,正有一辆吉普车冲他过来了,他在倒下的同时用手托住了车的一侧。吉普车转向而去,仅碾下了他的一只靴底。然而他的力量本来很平常。

这正是李广射虎的“激变能力”的佐证,原文情节缺一不可。这个例说明文字与所要表达的情境有关,值得玩味。“推敲”的启示

唐朝诗人贾岛,做诗严肃认真、一字不苟。常常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故素有“苦吟派”之称。据唐宋遗史记载,他在长安应试时,有一次在路上反复考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即流传至今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本想把其中的“敲”改为“推”,但又下不了决心……斯时正好撞上了当时任京兆尹(相当于今市长)的韩愈的车骑。有人便把他拉到韩大人面前,当韩愈问明情由后,即笑曰:“还是„敲‟字更好啊!”这就是古今以来一直被传为美谈的“推敲”的故事。至于这一“推”一“敲”到底孰优孰劣、孰得孰失,后人便又持两种意见:一种是以韩愈之“是”以为“是”,不再认真追究(言下之意是既然身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已有高见,我们又何必再加审议、再持异议呢?);另一种是有些学者诗家坚持独立思考,对此谈出自己的见解和分析。这里且举两例:(1)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他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里„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从这个艺术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朱老先生得出的结论是:“„推‟字比„敲‟字好。”因为前者能更好地表现诗人冷漠自在、独来独往的意境,同时,与上句亦更为谐调。因为若是“敲”,尽管声音不大,毕竟会惊动“宿鸟”的。(2)著名学者周振甫先生,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辨,在其著名的《诗词例话》中又提出了与朱翁截然不同的意见。但又绝非简单草率地因袭韩愈之说,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根据,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周先生以题目《题李凝幽居》为线索,推断诗人原是写去往李凝幽居处时的环境和心境。进而指出:“就

教学课件 这首诗看,敲的该是李凝幽居的门,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为僧,法名无本。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应该敲门,才和幽居相应。从音节上说,„敲‟字也较为响亮。”

二公所见,迥然不同。而原作者贾僧亦早入黄泉,看来,这桩诗案是实难定论了。但笔者倒以为,斯“推敲”之古今故事却足以给我们今人(包括笔者本人)学业做事、走笔撰文以不少有益的启示。比如说做学问吧,既要有请教先哲的虚心态度,又需要有不迷信、不盲从,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伏案写作呢,则又该恪守以意帅文、文役于意,直至达到文质相谐、文质并茂的基本原则。

附:《题李凝幽居》原诗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①。暂去还来此,幽期②不负言。

【注释】

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言:指期约。

反馈练习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

A.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但是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B.无论是阅读以及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C.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以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D.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2.选出横线上词语填充最恰当的一项()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赏月,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质。

A.自在无碍,兴尽而返,独往独来 B.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

C.独往独来,兴尽而返,自在无碍 D.兴尽而返,自在无碍,独往独来 3.结合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作”:

(2)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这一点:

4.选出加点词用得恰当的一句()A.他的勇敢博得了普遍的赞誉。

B.离开两种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具体情况,去赞誉资本主义的“美妙”,决然谈不上什么高明。

C.贫困地区的人民寄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由衷赞誉曙光中学师生对失学儿童的深情厚谊。

D.杂技演员高超的技巧,惊险的动作,令人赞誉不已。

教学课件 5.《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①润 ②点 ③火 ④笑 B.①潜 ②翻 ③蓝 ④笑

C.①润 ②翻 ③蓝 ④春 D.①潜 ②点 ③火 ④春

6.有些话如果缺乏一定的语境,就容易产生歧义。请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句,使整句话不产生歧义。

(1)研究鲁迅的书。

(2)研究鲁迅的书。

(3)咬死了猎人的狗。

(4)咬死了猎人的狗。7.下列两组诗,加入哪一组动词境界全出?(1)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a.摇 映

b.舞 隐

c.弄 吻

d.扶 失

(2)山色蒙蒙()画轴,白鸥飞处()诗来。

a.如 带

b.横 带

c.入 送

d.挂 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3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在诗的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既是()的,()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8.用原文中的词语分别概括“字的直指意义”和“字的联想意义”的特征。

①直指意义的特征是:

②联想意义的特征是:

9.填空:

文中作者把直指意义比作,把联想的意义比作,这样作比的作用是。

10.“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这一句加横线的词语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

答:。

11.文中括号中,依次填充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个别 游离 个别 游离

B.个性 游离 个性 游离

C.游离 个性 游离 个别

D.个性 游离 游离 个性

教学课件 12.文段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前后是否矛盾?

答:

13.本文段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

参考答案

一、1.D(A.转折语意过强 B.应为选择关系 C.强调的意味未表达出)2.B 3.(1)是匠心独运的创作(2)通过字词的联想义使意蕴丰富

4.A(提示:B项应为“赞美”;C项应为“赞扬”;D项应为“赞叹”。)5.A 6.(1)他正在撰写一本……(2)要想了解30年代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尖锐斗争史实,就必须……(3)终于受到村民的团团包围,最后死在村民的棍棒之下(4)老虎躲过猎人的箭,凶猛地……

7.(1)d(2)b

二、8.①明显而确实 ②变化莫测

9.月轮;轮外圆晕,晕外霞光;生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的特征,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且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10.不能。“确定”与“控制”之间有着内在逻辑关系,只有选确定文字的意义,才能够驾驭,控制文字。

11.C

12.个矛盾。联想意义是变化莫测的。如果能使读者通过字面准确体会到、把握到联想意义,那么字的意蕴自然就丰富;反之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住联想的意义,表达有误,就有可能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13.中心是: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比喻论证等。

教学课件

第三篇:2009届高二语文综合学案018

我们一直在努力——为2009年语文高考涂抹一片底色

2009届高二语文综合学案018

班级学号姓名

一、阅读甘地《体验真理》,完成.(刘学飞编题)

《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一共七个部分,本文选取的是《甘地自传》的开头(绪言)和结尾(告别)两个部分,阅读这两个部分回答:

1、作者说“我的意图不在于写一部真正的自传”,那么作者写作“自传”主要目的是什么?“自传”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呢? 说明学院式原理的各种实践上的运用; 他自己体验真理的无数经历。

2、“这个称号常常使我深深感到痛苦,而且我不记得由什么时候,它曾使我感到过得意”中的“这个称号”指的是什么? “圣雄”

3、甘地在《自传·绪言》部分告诉了我们他三十年来“所致力和争取达到的”“目的”,请阅读找寻出来。自我实现,面对面看着上帝,达到“莫克萨”。

4、甘地在《自传·绪言》中强调了一种很重要的对待事情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什么?

虚心或谦虚

5、甘地《自传·告别》中说“如果我要继续描述我的体验,我便不能不提到我同这些领导人的关系”,“这些领导人”指的是什么? 同大党领导人

6、甘地《自传·告别》中再一次强调,他在向读者宣示“实现真理的唯一办法”他说根据他的“一切体验的结果”,什么样的人 “才能完全看到真理”? 完全实现了非暴力的人

7、甘地《自传·告别》中说“我自己还有达到这三面的纯洁”,“这三方面的纯洁”具体指哪三面的纯洁? 思想、言论、行动

组卷:周娴1

二、请结合李商隐的《无题》,完成下列各题。(孙玲编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

1、想想“东风无力百花残”有几层意思?

第一层写景。东风有力,百花才得盛开,东风力尽,百花凋零。(秋天)

第二层写人。花固如此,人又何尝不然。实为身世遭遇、人生命运的深深叹惋。第三层写情。已开的爱情之花很快凋谢了。第四层情景交融。东风力尽,百花凋零,那景象似乎是为两人的分手而低回哀伤。

2、“春蚕到死丝方尽”除了“丝”、“思”谐音双关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简要分析。比喻。把自己比作春蚕,说那些无穷无尽的蚕丝,就是自己心里无穷无尽的相思之情,蚕丝无尽,这相思也就无尽。除非春蚕僵死了,或者化成了蛹,这相思之情才算是完结。(借代、象征、拟人、起兴)

三、请结合李商隐的《安定城楼》,回答下列问题。(孙玲编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

1、清人冯浩评此诗云:“言扁舟江湖,„„见志愿之深远也。”为什么能“见志愿之深远也”?

李商隐所向往的隐退,必须是在等到自己旋转了乾坤,澄清了当时国家的混乱局面之后。这样就恰如其分地表明了诗人崇高的理想:致力于旋转乾坤,但并不贪恋高官厚禄。

2、以庄子的寓言故事结尾,寓意何在? 诗人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鵷雏,也就是以凤凰自比。这是诗人立身处世的极其鲜明、有力的表白,也是对当时排斥他的一些鬼蜮小人的当头棒喝。

答案 :

一.

1、说明学院式原理的各种实践上的运用; 他自己体验真理的无数经历。

2、“圣雄”

3、自我实现,面对面看着上帝,达到“莫克萨”。

4、虚心或谦虚

5、同大党领导人

6、完全实现了非暴力的人

7、思想、言论、行动

二.

1、第一层写景。东风有力,百花才得盛开,东风力尽,百花凋零。

第二层写人。花固如此,人又何尝不然。实为身世遭遇、人生命运的深深叹惋。第三层写情。已开的爱情之花很快凋谢了。

第四层情景交融。东风力尽,百花凋零,那景象似乎是为两人的分手而低回哀伤。

2、比喻。把自己比作春蚕,说那些无穷无尽的蚕丝,就是自己心里无穷无尽的相思之情,蚕丝无尽,这相思也就无尽。除非春蚕僵死了,或者化成了蛹,这相思之情才算是完结。

三、1、李商隐所向往的隐退,必须是在等到自己旋转了乾坤,澄清了当时国家的混乱局

面之后。这样就恰如其分地表明了诗人崇高的理想:致力于旋转乾坤,但并不贪恋高官厚禄。

2、诗人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鵷雏,也就是以凤凰自比。这是诗人立身处世的极其鲜明、有力的表白,也是对当时排斥他的一些鬼蜮小人的当头棒喝。

第四篇:2009届高二语文综合学案 044

我们一直在努力——为2009年语文高考涂抹一片底色

2009届高二语文综合学案

044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阅读《老房子》,完成下列各题(侍宝华编题)

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为何参观“潜口山庄”,“我从未激起过太多兴趣”? 答:(1)山庄崭新雪白的外墙缺乏一种历史感;

(2)人为集成的山庄无法拥有老房子那种独特的风致。

2、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徽州老房子“粉墙黛瓦”特点的形成原因,作者介绍了哪些说法?

答:(1)金声从自然生态角度的阐述,认为徽州村落外观的粉墙,主要是为了防止雨水的侵蚀;(2)张翰的说法,认为粉墙形成是因为服贾四方的徽商,成为巨富,荣归故里,穷极土木、广侈华丽以明其志。

(2)、徽州民居除了粉墙黛瓦外,还有哪些特点,分别是如何形成的?请分条阐述。答:(1)高低错落的五叠式马头墙(五岳朝天),形成原因:最初是为了防火,后来成为一种装饰;(2)“四水归堂”,形成原因:除了防盗外,还有对暗室生财的迷信。前者与大批徽州男子外出经商有关,后者则源于古老的风水观念。(3)“三雕”(砖、石、木),形成原因:由于明清时期对民间营建有着严格的规定,富商们不得不将自己的住宅营建成小而精的样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房子的细部雕琢。

3、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对于徽州民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由深入画境、寻幽探胜的陶然忘返转为平静的思考。(2)从总体上看,徽州民居有哪些缺陷?

隔断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不能提供有效的通风,光线昏暗,无法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4、阅读第四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是如何表现徽州人生活方式的变化的?

(1)引用余治淮的文章,对比描写徽州人生活方式变化的客观现实;

(2)套用胡适大小绩溪的比喻,从理论上说明国内战乱频繁,交通梗塞,徽州商人文化

组卷:

张艳花

我们一直在努力——为2009年语文高考涂抹一片底色

没落的必然;

(3)引述大学生走访西递后的文字,抒发对百年老屋的落寞与无奈的感慨。(2)、请分别概括作者、余治淮和“大学生朋友”对于老房子的“不同观感”。作者对徽州老房子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有一种留恋、惆怅落寞和对其现实命运的思考;余治淮心里并不十分舒坦,有点沉甸甸的,但能有理性的认可现实;大学生朋友则认为百年老屋正在被时间淹没并努力残喘,辉煌与没落总是相依相缠。

(3)、徽州乡土建筑的与田园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徐缓节奏“该如何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兼容?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历史总是在发展,有没落,也有新的辉煌,对于老房子,我们可象潜口山庄一样集中保护,也可分散保护,这样既可保持原有的建筑情境,还可继续发挥其作用,在居住中保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见创新练习)

二、请结合《满江红》,完成下列题目:魏清编题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翻译“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句,并赏析。

答:自己已至而立之年,可是建立的功勋事业却犹如尘土,微不足道;完成抗金复国的大业,路途艰难遥远,尚需栉风沐雨,披星戴月。

上句回顾过去,言个人功名不足挂齿,下句展望前程,言复国大业任重道远,不容懈怠。激励自己努力奋斗,表现了诗人精忠报国的胸怀和境界。

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赏析。答:用对偶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也表达了战胜敌人的信心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展现了抗金英雄昂扬豪迈的精神风貌。

3、这首词的语言风格特色是什么?

答:风格粗犷豪迈,悲壮沉雄,全词感情充沛,气势磅礴,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鼓舞力

组卷:

张艳花

第五篇:高二语文作文第二次作文导学案

高二语文作文第二次作文导学案

2012年4月7日

【高考真题】 1、2009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试题: 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2、2008年湖南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句。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2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3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3、2006年高考语文湖南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4、2004年全国Ⅰ卷[作文题目]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5、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水有水的灵动,山有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能显其智慧,山的沉稳能显其敦厚。然而海水的灵动却不改始终如一的一色蔚蓝,山虽然是沉稳的却有它的敦厚。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话题包含两个方面,可以就一个方面写作,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

2、字数800字左右。6、2002年全国

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范围不要超出这个内容之外: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下载高二语文学案89号(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语文学案89号(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二语文作文导学案(定稿)

    高二语文作文导学案 课题:《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第一课时 总第62课时 编制人:夏磊 日期:2017年1月10日 1、“审题立意”,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种类,理解给出的材料,掌握新......

    高二物理学案

    海滨中学学案备课人:王梅审核人:于海红备课时间:2011/9/7海滨中学学案备课人:王梅审核人:于海红备课时间:2011/9/7 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高二语文《堂吉诃德》学案 人教版[5篇材料]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堂吉诃德》学案 人教版 阅读小说,完成以下问题的笔记: 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案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塞万提斯以及《堂吉......

    2009届高二语文综合学案 033(5篇)

    我们一直在努力——为2009年语文高考涂抹一片底色 2009届高二语文综合学案033 班级学号 姓名一、阅读《寒风吹彻》,完成下列各题(周娴修订) 1. 作者在文中具体写了哪几件事情?......

    高二语文《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 胡 适 【学习目标】 1、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重点难点】 1、理......

    高二年级语文《铃兰花》学案(教师版)

    高二年级语文《铃兰花》学案(教师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黑黢.黢.(qū) 淙.淙.(cóng)耙.子(pá)归咎.(jiù) 攫.取(juã)闩.门(shuān)惬.意(qiâ)黄澄.澄.(dēng) 黄檗.(bò)蕨.草(juã)馥......

    2009届高二语文综合学案 045(大全)

    我们一直在努力——为2009年语文高考涂抹一片底色 2009届高二语文综合学案045 班级学号 姓名一、阅读《更衣记》,完成下列各题(侍宝华编题) 1、文章共24节,可分为三个部分,试概括......

    物理高二静电场学案(学生)[共五篇]

    高二预科讲义 第一章 静电场 一、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二、要点综述 1. 两种电荷: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