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罗涛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已成为个人理财的主力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将客户关系管理、资金管理和投资组合管理等融合在一起,向公司、个人客户提供的综合化、个性化服务的一类金融产品。随着金融开放加快、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国民经济增长和个人财富的增加,个人理财业务迅速发展。
但是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和演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状态,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国际上成熟的理财服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通过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
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可以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其中,理财顾问服务是指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在理财顾问服务活动中,客户根据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及其动因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200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外币利率管理体制,为外币理财业务创造了政策通道,其后几年外汇理财产品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是总体规模不大,没有形成竞争市场。2004年11月,光大银行推出了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阳光理财B计划”,开创了国内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先河。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推动人民币理财业务发展先锋的直接原因是,在当时信贷投放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定期储蓄存款占比较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能够增强其吸储能力,缓解资金趋紧压力。
2006以来,随着客户理财服务需求的日益旺盛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特别是面对存款市场激烈的同业竞争,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持续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和发行力度,不断丰富和延伸理财品牌及价值链上的子产品。以工商银行为例,2005到2007年分别(发行)销售个人银行类理财产品190亿元、755亿元和1544亿元,年均增速达185.3%;而2008年仅上半年即累计(发行)销售个人理财产品549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5倍。凭借网点资源、客户资源、综合实习优势,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已经占据国内理财市场的主导地位。可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是内在需求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转变经营模 1 式、拓展收益渠道的压力,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唯有加快理财业务发展的创新步伐,通过负债结构与收益结构的转变,形成理财产品与储蓄存款的联动效应,才能在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运作模式的演进
在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初创期,投资方向基本为银行间国债、央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等固定收益工具。在风险管理方面,与初期的外币理财产品相比,人民币理财产品则更为规范,客户资金与银行自有资金相互隔离。应该说,这一时期的理财产品与商业银行熟悉、专注并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依靠银行自身的平台就可以完成产品销售、资产配置、投资决策、清算分配等职能。
此后,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的走低以及资本市场的走强,商业银行纷纷探索新的理财产品运作模式。一是借助信托平台进入股票市场、产业投资市场。银行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将理财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则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股票和实业投资。在此种投资路径打通以后,理财产品形式上的创新层出不穷,比如新股申购、信托受益权转让以及由债券、股票、信托融资等产品组合而成的资产配置产品等。二是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结构性理财产品,实现覆盖全球市场的投资管理。尤其是QDII的推出,打通了人民币海外投资的通道,扩大了资源配置的半径,理财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与利率、汇率、股指挂钩的产品。
反观国内,自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在国内最早挂出“私人理财中心”的牌子至今,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个人理财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不争的现实。今年夏季,美林集团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2003年中国内地百万美元富翁约有23.6万人,比上一年的21万增长了12%,这些富豪所掌握的财富总额已经达到了9690亿美元。若以人民币计算,即将近24万人成为了千万级别的富翁。而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最新研究报告,在2003年亚洲理财市场(不包括日本)6.4万亿美元的管理资产中有3.29万亿来自大中华区。而该报告更预测到2008年北京举办下界奥运会时,大中华区的财富增长率将达到27%,为4.2万亿美元,且中国大陆将超越香港和台湾成为理财市场成长趋势中的领导力量。
而国内被广泛引用的另一份调查结果则来自上海:该次抽样调查表明,大多数上海市民认为“未经专家指导的自发理财方案有很大风险”;有87%的被访问市民表示会接受银行提出的理财建议,其中32%的市民“最感兴趣的是银行的理财咨询和理财方案设计”;40%的人认为“应增加代理客户投资操作,提供专家服务”,并“希望能与银行理财专家建立稳定和经常性的业务联系”。由以上调查结果可见,如何理好财,用好自己的钱,使之能够不断保值、增值,发挥更大的作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逐渐富裕起来的国人所共同关注的话题。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时至今日,国内各家银行拓展中高端个人理财业务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滞。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外银行纷纷推出各自的个人理财品牌,并在个人高端客户市场和金融产品创新上展开了异常激烈的竞争。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缺乏高素质理财人员。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业务, 涉及到银行、保险、证券、会计、财务、税收、投资、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相当严格。它不仅要求理财人员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技能、丰富的理财经验,还要求理财人员应掌握资本、证券、保险、房地产等方面的金融知识。而在国内,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人员,由于内部职能分工的限制,往往只注重于提供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他们大多数只能指导客户填写存取单或者提些理财的原财性建议,而对保险、股票、期货等业务较陌生,大多数人不具备全面规范的财务分析能力。目前全国具备AFP认证的不足400名,具有CFP认证的则更是凤毛麟角。
2、服务门槛高。个人理财业务服务门槛高的现状造成客源稀少需求不足。在国外,个人理财业务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眼光却主要放在高端优质客户上。一般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都设置了一定的门槛,国内银行一般规定在20万元以上,基本上都属于贵宾理财。而实际情况是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总体收入仍然比较低,能满足这一条件的客户是相当有限的。
3、缺乏创新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的同质化趋向。在业务范围上表现为,把现有业务进行重新整合,普遍缺乏更为细致的客户分层,无法为客户提供切合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在财务策划上技术人才的支持都无法满足现实需求,投资产品在广度和深度上均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从目前国内同业的情况来看,基础金融产品在同业之间相差无几,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定价无法展示出各商业银行的产品特色,同质产品的竞争完全体现为市场价格的激烈比拼,严重影响了理财市场的健发展。同时,金融产品的复制特点加剧了这一现象,一家银行刚刚发出新的理财产品,其他银行就能够立刻跟进,名目虽不雷同,但功能特点相似、投资收益相当,几乎是克隆。于是现有的个人理财产品基本都是保险、证券、外汇、基金等的投资组,缺乏特色。比如同一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会被几家商业银行代理,或者同一商业银行代理的几家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只是名字的区别,而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对个人客户而言,这些产品的确眼花缭乱,却缺少实际吸引力
4、认识偏差。目前大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对个人理财的正确认识。有的认为,个人理财无非是向客户推销基金,要客户买保险,至于风险的大小、理财计划的制定、投资规划的设立等就不管了。银行工作人员未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理财理念,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仍处于“关注产品比关注客户更重要”的初级阶段。
5、对客户风险提示及信息披露不充分。部分商业银行在编写有关产品介绍和宣传材料时,风险提示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未提供必要的举例说明。风险提示只是简单的列示。如对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本理财计划有投资风险,您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的话语,未对铲平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详细的阐释。对一些挂钩较为复杂的产品的理财业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未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在将有关市场检测指标作为理财计划合同的终止条件或中之参考条件时,未在理财计划合同中对相关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式做出明确的解释。
6、营销宣传不够。个金融机构在理财产品的营销上基本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在银行营业厅里,都摆放着介绍理财产品的小册子或宣传纸,但缺乏特色产品和个性化方案,这同客户需求显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即使是一些不错的理财产品,实际上了解的客户也不多。比如,“千里马”、“红双喜”等 3 投资分红险,其复杂的条款,常常需要推销员通俗化的解释才能让人明白,而各行却无人主动的向客户介绍。一些新国债、基金等的收益、风险情况也是客户所不熟悉的,单单看一看宣传册,客户根本弄不明白。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1、完善理财业务发展的市场环境
a是进一步完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目前,我国人民币理财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进一步发展尚需要利率和汇率机制上的进一步完善。
b是继续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普遍都面临流动性困境问题,要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从金融创新入手,大力发展理财业务。因此,必须创新人民币市场金融产品和工具,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国债市场、衍生品市场、期权市场、资本市场。
c是拓宽商业银行投资渠道。目前商业银行的存贷差巨大,如果不能充分有效解决资金出口的问题,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将受到较大影响,建议合理有序地拓宽商业银行投资渠道。
2、商业银行要规范开展理财业务
目前,国外商业银行已进入高级竞争阶段,一站式全面服务、市场细分与目标客户科学界定、产品创新能力强弱、风险管理能力的高低已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面。我国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从战略高度做好理财业务产品创新、风险监控工作,按照符合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原则开展理财业务。首先,要组织员工加强对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和同业理财业务经验的学习,加快理财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其次,要规范产品研发程序,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在开发设计环节,应制定新产品的开发设计管理规定,事前评估和管理业务风险,充分考虑业务对系统资源、专业人才和业务支撑能力的要求;在投资顾问环节,客观评估客户的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投资意向,提供符合客户利益的投资顾问服务,并充分揭示风险;在营销环节,要切实注意防范法律风险和合规风险,防止错误销售和不当销售;在投资操作环节,要严格控制操作风险,按照客户的指示或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活动;在后续服务环节,要保持文件和数据记录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充分披露相关信息;在风险控制上,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
3、要切实加强对理财业务的监管
a是对理财业务实行专业化监管。随着利率、汇率越来越市场化,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及金融监管的逐步放松,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成为可能,理财业务也就日益成为各银行竞争的焦点和核心内容之一。受专业人才的局限,虽然我国先后出台了金融衍生产品管理办法、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但客观而言,目前还停留在政策层面,对包括个人理财业务在内创新业务的监管尚未付诸于实践,影响了监管深度和广度。鉴于个人理财业务等创新业务的复杂性,大面积培养这方面监管人才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在有一定基础的监管人员中有选择性地进行培养。同时,要根据新业务发展和监管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新业务监管体制,通过进一步加强对理财业务的监管,特别是对各商业银行总行的监管,引导商业银行提高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稳步发展高端客户和改善银行客户结构,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工具,不断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b是适时出台理财人员从业资格规定。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从“融资”服务拓展到“融智”服务的标志,客户最感兴趣的是“优化投资”服务和“专家”服务。个人理财客户经理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个人理财业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客户的忠诚度和信任度,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的理财专家,对发展个人理财业务至关重要。建议银监会在“暂行办法”、“管理指引”的基础上,出台《个人理财从业人员 资格管理办法》。
c是尽快建立金融理财师认证体系。为认证合格的金融理财人员,建议借鉴国外“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制度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经验,尽快建立金融理财师制度,由专门机构负责从业人员论证考试,颁发从业人员执照、制定职业操守、从业行为监督规范,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目前,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金融理财专业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等机构已在国内进行AFP和理财规划师资格认证,建议有关监管部门在此基础上指导有关部门进行改造完善,建立非政府、非营利、权威的理财专业中介组织。
d是积极鼓励银行发展理财业务。监管部门应按照“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检查督促商业银行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管理部门,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审慎审批,保证收益理财产品或计划的销售;对于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积极鼓励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大力促进商业银行发展各具特色的理财业务,鼓励、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有条件的省级分行在总行授权范围内自主开办理财业务。
4、按功能性监管原则统一监管标准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基金公司等机构都开办了名目各异的理财业务,其实质都是基于信托原理所形成的信托法律关系。不同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差异只是市场主体而不是产品功能,各类金融机构的委托理财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但不同监管主体分别出台不同监管标准、措施,政出多门、标准不一,缺乏协调,造成各类金融机构竞争条件事实上的不平等,给理财市场带来一些混乱。如有银监会出台的针对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办法》;证监会出台的针对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和《关于基金公司开展委托理财业务办法》;保监会出台的针对保险公司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等各种规章。鉴于委托理财业务中的信托关系属性,应该按照信托关系统一理财业务的监管标准,实行功能性监管,协调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和信托理财业务监管标准。建议相关监管机构在银监会“暂行办法”和“管理指引”的基础上,按功能监管的原则共同研究、联合出台《金融企业个人理财业务管理办法》,统一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和信托理财业务监管标准,对理财业务实行联合监管,并打破理财业务资金运用分业经营的限制,可在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之间自由流动。
5对市场参与者进行系统风险教育
个人理财产品是金融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托法律契约。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机构及其各监管部门,在业务实践和监管工作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教育,培养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让投资者充分认识到金融机构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 5 务活动中,金融机构的角色是为投资提供顾问服务或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按双方约定的方式承担,金融机构收取的只是提供中间业务服务的佣金,并不对投资损失负有责任,除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外,投资收益由客户享有,投资风险与亏损由投资者承担。
【参考文献】
[1] 徐栋立:浅析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瓶颈及解决对策[J].上海金融,2004(9).[2] 刘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控析[J].经济师,2005(5).[3] 百度百科
[4]彭博,范钊.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2(4):37-38.罗涛 10806040116 6
第二篇: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分析,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硬件环境、服务质量、理财顾问、产品品质、整体形象和理财实力六个方面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个人财富的迅速增加,稳定的高收入富裕人群已经形成,理财客户已不满足传统的存款低收益,为了使个人资产能够更加有效的保值增值,就要转向资本市场来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尽管许多个人投资者有理财意识,但却缺乏经验,迫切需要得到专业指导。作为最主要的理财服务提供商,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建立健全自己的个人理财服务体系,设立各种理财中心,并不断推出新型的理财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促进自身发展。
一、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在国外,个人理财业务也被称为财富管理。众多金融机构为了占领高端市场,提高盈利水平,都争相为优质客户提供综合性的个人理财服务。而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相对滞后,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规模小。中间业务收入包括个人理财业务在内,在商业银行总收入中所占据的比重仅为8%。
2.服务层次比较低。国外商业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信托、证券、保险等综合性理财服务,让客户的资产增值保值。而我国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目前还停留在银行转账、代收代付、通存通兑等这些基础业务。
3.产品同质化。国外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品牌特色,个性化服务较为重视。而我国商业银行虽然推出了不同名称类型的理财产品,但内容却很相似,没有特殊优势。
4.跟踪服务缺失。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理财业务来看,在客户收益的分析评估和动态跟踪上,还很不足。银行未能定期根据客户的理财收益来对其投资策略和投资工具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的市场。
5.专业人才短缺。国内商业银行在建立理财中心后,虽然配备了理财经理来为客户服务,但是目前这些理财经理的专业性较弱,能够熟练掌握证券、保险、投资等综合性知识的人才较少。
二、客户满意度
关于客户满意度的概念,菲利普.科特勒和Barky认为,客户满意是客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后感知的效果与其之前的预期进行比较的结果。如果感知的效果低于期望,客户就会不满,感知的效果达到期望,客户就会满意,感知的效果高于期望,客户就会非常满意。客户感知价值与客户预期的差距决定了客户满意程度。客户满意—般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产品满意、服务满意、视听满意(企业可视性和可听性的外在形象的满足状态)、行为满意(客户对企业运行状态的满足状态)、理念满意(客户对企业经营理念的满足状态)。
只有客户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才会对其满意,也才会积极主动地与之保持持久合作关系,并可能传播对银行有利的信息,增强口碑效应,吸引更多的客户。
三、提升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客户满意度的几点建议
(一)硬件环境
如何能够较为便捷、迅速、方便地接受理财服务也已成为这部分人群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因素。商业银行在设置个人理财网点时应充分考虑周边居住人群的理财需求情况,针对经济条件较好、富裕人群密集的社区,配套安排理财网点,就近吸取更多的有效理财客户。理财客户对网点内部环境也有着一定层次的要求,舒适、惬意的理财环境能在感官上给客户带来愉悦的感受。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理财渠道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将理财等中间业务拓展到这些新型渠道上。一方面,银行开展新型信息渠道,可以有效简化服务的繁琐程序,减轻营业网点的柜面压力;另一方面,银行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服务路径选择,使客户能够足不出户实时管理自己的理财资产,为客户提供了方便。
(二)服务质量
效率低,排队时间过长现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措施是银行应当真正以客户为本,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对银行网点现有的弊病进行改正。银行理财业务开展过程中,客户与银行之间会不断产生信息交流。客户对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业务办理会有一定的反馈意见。从客户角度来看,对理财服务的看法意见希望能够顺利传达给银行,并且,银行能够对其反馈意见予以重视。对于银行来说,客户的意见反馈表达了客户对银行服务的真实感受。倾听并采纳这部分客户意见,有利于银行自身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因而,针对银行理财业务,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沟通渠道,使客户的意见迅速得以传达,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可以增加客户对银行理财服务的认同,提高满意度。
(三)理财顾问
普通客户在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都较为缺乏,对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一知半解,需要专业人士能对其投资理财做出建议与指导。从银行角度来讲,应该加强对理财顾问的业务培训,使其对银行的各类理财产品能够充分了解。此外,在投资知识上进行定期教育培训,提高理财顾问在专业知识上的储备。在对理财顾问的选拔和配置上,应该多考量其在投资理财上的专业素养,是否具备专业理财资质。
(四)产品品质
银行投资理财产品按照风险和收益分类,在向客户营销产品时,要着重考虑客户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率的期望情况。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应面向资金量大、风险承受力强的客户,合适的产品应该卖给合适的客户,不建议风险承受力低的客户来购买。与基金理财不同,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应该以中低风险为主,恪守银行理财的本质,维持资产保值增值的初衷。银行推出的投资理财产品应该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多样性需求,丰富理财产品的种类,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理财产品投资起点的设置也应考虑到目标投资群体的收入状况,保障潜在客户能够接受理财产品的起始投资额,更大程度地吸引到更多优质客户。理财产品费率问题也是投资者纳入考虑的范围,合理收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客户的满意情况。
(五)整体形象
银行为客户提供存贷款、缴费、理财等多种金融服务,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客户在银行办理综合业务,都能切身感受到银行的服务环境、质量、业务水平以及整体实力。银行所传达出的形象会直接影响客户对其的印象观感,从而对客户的理财机构选择产生影响。
对于银行而言,珍惜自身的信誉,营造亲和、以客户至上、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形象,会在广大客户群中赢得美誉。另外,在业务开办方面,应多为客户考虑,提供更多便捷服务,从而提高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为银行理财业务吸引更多潜在客户。
(六)理财实力
客户在选择理财银行时,首要考虑的便是该行的理财实力,在整个行业内以及广大金融投资者中的口碑。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时,应针对客户对于风险与收益偏好的不同需求,设计并提供集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多种金融资源于一身的创新型理财产品和整合多种产品的解决方案,集合一支强大的投资研发团队来做后台支撑,为客户设计提供适合的理财产品,保障其产品收益的同时,拓展全方位财富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鹏.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质量的评价[J].金融论坛.2007(8):47-51.[2]卢海燕.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研究[J].学术论丛.2008(44):31-33.[3]仲伟俊、李桂琴.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7-64.[4]周赵宏、熊曙初.我国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6):98-101.
第三篇:银行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银行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银行卡作为一种银行业的主导产品,是国内银行业竞争的焦点,本文分析了银行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功能品种单
一、安全环境有待提高、风险阻碍银行卡发展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丰富银行卡功能、改善用卡环境、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等对策,使我国的银行卡业务获得健康、迅速的发展。
【关键词】银行卡 风险 发展
银行卡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它逐渐成为银行业的主导产品。银行卡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具有消费信贷、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片。银行卡以其方便、安全、时尚等特点日益成为消费者的首选支付工具。其迅猛的发展速度与当今消费者的需求成了正比,成为我国消费者不可或缺的一种金融工具。
一 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卡业务功能品种单
一、营销措施不够、特约商户少、布局不合理。虽然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国外成熟的银行卡市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1.银行卡业务功能品种单一
尽管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推出不少业务品种,但各种银行卡功能、品种单一,不能适应不同阶层客户的需要。而在发达国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电子化步伐的加快,信用卡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使信用卡已远远超过了它本来的含义。持卡人不但可以凭卡消费,而且可以据此转帐、存款、取款。高级的信用卡,除了用作信用凭证、综合实现各种信用卡功能外,还可以有个人身份证明卡、病历档案、地铁月票等各种用途。
2.银行卡营销措施不够
银行卡的营销措施不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宣传、推销和售后服务,尤其是三者不能相互衔接,造成营销脱节。首先宣传意识不足,宣传方式主要还是借助横幅标语、文字广告、散发一些宣传折页单等,广告宣传、营销承诺,往往出现夸大其词,影响银行卡形象;其次推销手段主要还停留在一般的柜台等客上门,或是简单地通过贷款手段,利用一些社会关系资源强行推销。而且相当一部分营销人员自己都不太了解银行卡功能,对客户提出的问题不能现场解答指导;银行卡售出后,顾客对象对相应问题的咨询渠道不畅。3.特约商户少、布局不合理
目前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城市中,银行卡特约商户的平均覆盖率尚不足20%。特约商户不仅数量太少,而且布局极不合理,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商场、酒店,极大地限制了银行卡的使用范围。
(二)银行卡用卡的安全环境有待提高
不少客户都亲睐于使用自助银行,POS、ATM机的使用给客户带来方便与实惠,但银行卡业务的受理环境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客户使用银行卡刷卡消费时,常常遇到线路故障,每逢过年过节时会出刷卡延时、处理速度缓慢、卡里的钱被多刷等现象,ATM交易时会有吞卡、死机等现象。在商场使用POS机刷卡消费时,经常发生银行卡被拒收或交易不成功,持卡人只能用现金付款。
(三)银行卡风险也是阻碍银行卡发展的原因 1.银行卡科技含量不高、高科技犯罪日渐突出
制造银行卡所需的磁卡读写器及程序盘,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如果再配上电脑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读卡、写卡和输入密码,以此来更改银行卡磁条信息,变造银行卡就易如反掌。再加上伪卡犯罪团伙,这些犯罪分子将作案目标瞄准银行卡,通过在ATM上非法安装高科技设备,盗取银行卡资料或欺骗持卡人,进而窃取持卡人账户资金。
2.不法分子蓄意冒用、诈骗银行卡
不法分子伪造身份证等材料,谎报资信情况,骗取发卡银行的信任,领取银行卡后,进行恶意透支,给发卡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不法分子盗窃、拾到或以其他方式获取他人的银行卡后,通过模仿持卡人的签名、伪造身份证等方法,冒充合法持卡人进行消费或取现造成的风险;不法分子与取现网点和特约商户的内部人员相互勾结,通过更改挂失卡的卡号或过期卡的有效期,骗取现金或货物;不法分子使用伪造的银行卡,使特约商户当作真卡接受,蒙受损失的风险。3.设备防范设施不到位、持卡人自身防范意识淡薄
如营业网点的密码键盘外露、操作台过大、一米黄线形同虚设,使犯罪分子很容易与持卡人接近,通过窥视、观察持卡人按密码的手势操作就能够轻易获得持卡人的操作密码,为犯罪分子伪造或变造银行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持卡人在存取款时不排队照顺序操作、将存取款凭证随意丢弃、设置和输入密码时不提防旁人窥视,有的甚至认为银行卡和身份证均在自己身上,别人即使知道了自己银行卡的卡号和密码也不能取现,这也是犯罪分子能够轻易窃取卡号、密码的主要原因。
二 加快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和投资方式日趋多样化。因此,银行卡也应不断推出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银行卡新产品和新功能。
(一)银行卡业务推陈出新,丰富和发展银行卡功能 1.丰富银行卡功能
开发银行卡的功能要紧密地同居民的投资、融资和理财的需求结合起来,不断丰富银行卡的增值功能,以提高居民的金融意识和理财意识,达到良性循环。一些金融机构致力于对银行卡细分市场的挖掘,根据某类持卡人群体的定位,开发出更贴近该群体的特色金融服务,随着学识与收入日益提高,现代女性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窥准女性消费能力高,市场上不时出现一些专为女性设计的商品或服务,例如华夏银行的丽人卡和民生银行的蝶卡就属于此类型。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女性的消费能力不容忽视,令营商者趋之若鹜。相信未来数年,银行界会推出更多为女性设计的产品,使有关市场更成熟发展,从而带动银行其他产品及服务,为银行带来可观盈利。
2.对特约商户进行合理优惠政策
扩大特约商户的覆盖费,对小商户进行一定的补贴,或者是减免所得税。对中小商户安装POS机时进行必要的补贴或者所得税抵减。然后是对持卡人使用银行卡消费的金额进行累计。提供所得税减免票证,为居民个人所得税进行减免创造条件。这样对政府、企业都有好处。
(二)改善用卡环境
中国银联要提高银行卡的刷卡服务质量,为缓解消费高峰期刷卡难的问题,提高系统每秒交易笔数已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点所在。中国银联应该对数据处理系统的切换工作进行改进,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全力保障居民节假日刷卡的畅通。同时建立健全的银行卡内控制度建设,防范和打击银行卡犯罪。努力提高银行卡的科技含量,提高银行卡自身的防变造能力,努力降低银行卡欺诈和犯罪的发生概率。
(三)采取措施控制银行卡风险
为了有效控制银行卡风险的形成,具体措施包括:1.提高银行卡科技含量、降低科技犯罪风险
努力提高银行卡的科技含量,提高银行卡自身的防变造能力,有效禁止各种制卡软件,防止银行卡软件被破译、盗用;持卡人在使用ATM机时,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看看身后以及旁边是否有可疑的人,ATM机一旁或上方是否有摄像头等多余装置,ATM机的键盘是否真实,ATM机取款是否正常。若有可疑现象,则应立即停止操作。同时要加强银行系统内控制度建设和业务管理,规范银行卡业务行为,努力降低银行卡欺诈和犯罪的发生概率。
2.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和信息交流制度
要解决银行卡恶意透支、冒用、盗用银行卡等犯罪活动,银行就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手段,建立先进的信息网络交换中心,实行跨行与异地流通,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和信息交流制度,加强止付名单的管理,及时接收和发送止付名单,不仅国内外各银行之间要加强合作,而且国内各银行与其他国家的银行也应加强合作,相互通报银行卡止付情况,定期交换银行卡止付名单,堵塞某些不法分子轮换办卡、轮流透支以及国外不法分子到国内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渠道和漏洞。
3.加强设备管理、持卡人的自身防范意识
银行要加强设备设施的管理,营业网点要使用符合规格的密码器,配备大堂经理,随时引导客户站在一米线后等候,营业网点的保安人员也要维持现场秩序。持卡人要提高警惕,持卡人要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写错的存取款凭证一定要立即销毁,不要随意丢弃。输入密码时不要被他人偷窥。4.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内部监控制度
要强化内部管理机制,银行一方面要对自己的工作人员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设立完善的内部监控制度,健全各项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稽核工作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杜绝银行卡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起来作案。另一方面要提高特约商户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技能培训,要求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来核实、操作银行卡业务,加强对特约商户的监管,防止出现特约商户和顾客合谋利用银行卡,采取“真刷卡,假消费”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将面临空前的挑战。在银行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迫切抓住机遇,加快自身改革和发展,积极应对挑战,加快银行卡业务的结构调整功能创新,打造功能完备、服务一流的银行卡品牌,提高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邱晓卜.《春节高峰刷卡不再难》潇湘晨报,2006-1 2.张莉《中国信用卡》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3
3.王国敬《中国银行卡业现状与未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5 4.罗清和、欧阳仁堂《金融与经济》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1 5.黄书婷《商场现代化》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6.张颖、于海龙《中国信用卡业务现状和前景的综合分析》《经济师》2007-5期
第四篇:银行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银行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肖芳
【内容摘要】银行卡作为一种银行业的主导产品,是国内银行业竞争的焦点,本文分析了银行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功能品种单
一、安全环境有待提高、风险阻碍银行卡发展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丰富银行卡功能、改善用卡环境、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等对策,使我国的银行卡业务获得健康、迅速的发展。
【关键词】银行卡 风险 发展
银行卡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它逐渐成为银行业的主导产品。银行卡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具有消费信贷、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片。银行卡以其方便、安全、时尚等特点日益成为消费者的首选支付工具。其迅猛的发展速度与当今消费者的需求成了正比,成为我国消费者不可或缺的一种金融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行卡的业务发展迅速,截至2007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达14.7亿张,同比增长30%。其中:借记卡发卡量为13.8亿张,同比增长28%。准贷记卡发卡量为1,750万张,较去年同比减少14%。贷记卡发卡量为7,000 万张,同比增长140%。银行卡业务135亿笔,金额12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67%。2007年,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1%,比2006年提高4个百分点。
一 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卡业务功能品种单
一、营销措施不够、特约商户少、布局不合理
虽然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国外成熟的银行卡市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1.银行卡业务功能品种单一
尽管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推出不少业务品种,但各种银行卡功能、品种单一,不能适应不同阶层客户的需要。而在发达国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电子化步伐的加快,信用卡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使信用卡已远远超过了它本来的含义。持卡人不但可以凭卡消费,而且可以据此转帐、存款、取款。高级的信用卡,除了用作信用凭证、综合实现各种信用卡功能外,还可以有个人身份证明卡、病历档案、地铁月票等各种用途。
2.银行卡营销措施不够
银行卡的营销措施不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宣传、推销和售后服务,尤其是三者不能相互衔接,造成营销脱节。首先宣传意识不足,宣传方式主要还是借助横幅标语、文字广告、散发一些宣传折页单等,广告宣传、营销承诺,往往出现夸大其词,影响银行卡形象;其次推销手段主要还停留在一般的柜台等客上门,或是简单地通过贷款手段,利用一些社会关系资源强行推销。而且相当一部分营销人员自己都不太了解银行卡功能,对客户提出的问题不能现场解答指导;银行卡售出后,顾客对象对相应问题的咨询渠道不畅。
3.特约商户少、布局不合理
目前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城市中,银行卡特约商户的平均覆盖率尚不足20%。特约商户不仅数量太少,而且布局极不合理,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商场、酒店,极大地限制了银行卡的使用范围。
(二)银行卡收费不再是免费午餐
银行要对银行卡实行收费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银行要为银行卡业务付出大量的成本,无论是从市场经济角度出发,还是从为持卡人提供更好更长久的服务角度考虑,都有必要收取年费;二是想以收费的方式来唤醒或消灭睡眠卡,使得银行有限的卡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而百姓则对此举感到反感:现行利率下调最大的受害者是储户,而银行卡没有增加什么服务功能,凭什么还要收取年费?现在随处可见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压力让大众的神经极其敏感,银行对银行卡实行收年费,便全面引发了公众反抗情绪。无论是中消协叫板银行、湖南律师怒告农行、工行,还是山东、广东消费者排队退卡,这些都是公众对突然失去银行卡服务这一免费午餐最直接的反映。
(三)银行卡用卡的安全环境有待提高
不少客户都亲睐于使用自助银行,POS、ATM机的使用给客户带来方便与实惠,但银行卡业务的受理环境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客户使用银行卡刷卡消费时,常常遇到线路故障,每逢过年过节时会出刷卡延时、处理速度缓慢、卡里的钱被多刷等现象,ATM交易时会有吞卡、死机等现象。在商场使用POS机刷卡消费时,经常发生银行卡被拒收或交易不成功,持卡人只能用现金付款。
(四)银行卡风险也是阻碍银行卡发展的原因 1.银行卡科技含量不高、高科技犯罪日渐突出
制造银行卡所需的磁卡读写器及程序盘,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如果再配上电脑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读卡、写卡和输入密码,以此来更改银行卡磁条信息,变造银行卡就易如反
掌。再加上伪卡犯罪团伙,这些犯罪分子将作案目标瞄准银行卡,通过在ATM上非法安装高科技设备,盗取银行卡资料或欺骗持卡人,进而窃取持卡人账户资金。2.不法分子蓄意冒用、诈骗银行卡
不法分子伪造身份证等材料,谎报资信情况,骗取发卡银行的信任,领取银行卡后,进行恶意透支,给发卡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不法分子盗窃、拾到或以其他方式获取他人的银行卡后,通过模仿持卡人的签名、伪造身份证等方法,冒充合法持卡人进行消费或取现造成的风险;不法分子与取现网点和特约商户的内部人员相互勾结,通过更改挂失卡的卡号或过期卡的有效期,骗取现金或货物;不法分子使用伪造的银行卡,使特约商户当作真卡接受,蒙受损失的风险。
3.设备防范设施不到位、持卡人自身防范意识淡薄
如营业网点的密码键盘外露、操作台过大、一米黄线形同虚设,使犯罪分子很容易与持卡人接近,通过窥视、观察持卡人按密码的手势操作就能够轻易获得持卡人的操作密码,为犯罪分子伪造或变造银行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持卡人在存取款时不排队照顺序操作、将存取款凭证随意丢弃、设置和输入密码时不提防旁人窥视,有的甚至认为银行卡和身份证均在自己身上,别人即使知道了自己银行卡的卡号和密码也不能取现,这也是犯罪分子能够轻易窃取卡号、密码的主要原因。4.发卡银行内部管理的风险
发卡银行内部管理不严,内部人员偷制银行卡或盗窃已制好的银行卡,冒充合法持卡人提取现金或持卡消费;内部人员伪造或修改取现或记帐凭证,骗取现金;内外勾结,超限额授权,帮助不法分子大量套取现金或巨额消费;通过更改电脑资料、余额等手法,非法提取持卡人的存款;内部人员由于疏忽大意,或碍于人情没有严格按规定审查银行卡的申请或授权,以致出现透支或其他违法活动所造成的风险。
二 加快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和投资方式日趋多样化。因此,银行卡也应不断推出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银行卡新产品和新功能。
(一)银行卡业务推陈出新,丰富和发展银行卡功能
1.丰富银行卡功能
开发银行卡的功能要紧密地同居民的投资、融资和理财的需求结合起来,不断丰富银行卡的增值功能,以提高居民的金融意识和理财意识,达到良性循环。
一些金融机构致力于对银行卡细分市场的挖掘,根据某类持卡人群体的定位,开发出更贴近该群体的特色金融服务,随着学识与收入日益提高,现代女性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窥准女性消费能力高,市场上不时出现一些专为女性设计的商品或服务,例如华夏银行的丽人卡和民生银行的蝶卡就属于此类型。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女性的消费能力不容忽视,令营商者趋之若鹜。相信未来数年,银行界会推出更多为女性设计的产品,使有关市场更成熟发展,从而带动银行其他产品及服务,为银行带来可观盈利。
2.加强银行卡知识的宣传力度
首先是发卡银行通过多种渠道对银行员工进行学习、更新银行卡业务知识。其次,加强用卡常识和用卡技能的宣传,提升现代消费观念,营造用卡的社会氛围。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分流国内部分优秀的银行卡业务专业人才。因此,要树立危机意识,重视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稳定银行卡从业人员。要建立竞争形势下新的用人机制和健全的激励机制,形成一个留住人才、用活人才的良好的人文环境,不断脱颖而出优秀人才,以适应银行卡业务专业人才发展的需要。
3.对特约商户进行合理优惠政策
扩大特约商户的覆盖费,对小商户进行一定的补贴,或者是减免所得税。对中小商户安装POS机时进行必要的补贴或者所得税抵减。然后是对持卡人使用银行卡消费的金额进行累计。提供所得税减免票证,为居民个人所得税进行减免创造条件。这样对政府、企业都有好处。
(二)引导国民转变消费观念
要大力引导持卡人转变消费观念。第一,要在整个金融行业内部树立信用卡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外资银行、不是国内同行,而是现金的观念,从业务经营指导方向上改变将现有银行卡业务作为银行传统业务附属品的思想,在产品设计定位上改变将现有银行卡作为存取款工具的做法;第二,加强舆论导向,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信用卡的知识,加强对年轻一代金融意识的培养,培育年轻人持卡人市场,调动年轻人刷卡消费的需求,带动整体消费意识的增强;第三,通过细分市场需求,把握市场热点,借助产品创新,吸引不同类型的持卡人群,通过满足持卡人的习惯性偏好逐步培养其消费意识,并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
(三)改善用卡环境
中国银联要提高银行卡的刷卡服务质量,为缓解消费高峰期刷卡难的问题,提高系统
每秒交易笔数已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点所在。中国银联应该对数据处理系统的切换工作进行改进,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全力保障居民节假日刷卡的畅通。同时建立健全的银行卡内控制度建设,防范和打击银行卡犯罪。努力提高银行卡的科技含量,提高银行卡自身的防变造能力,努力降低银行卡欺诈和犯罪的发生概率。
(四)采取措施控制银行卡风险
为了有效控制银行卡风险的形成,具体措施包括:
1.提高银行卡科技含量、降低科技犯罪风险
努力提高银行卡的科技含量,提高银行卡自身的防变造能力,有效禁止各种制卡软件,防止银行卡软件被破译、盗用;持卡人在使用ATM机时,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看看身后以及旁边是否有可疑的人,ATM机一旁或上方是否有摄像头等多余装置,ATM机的键盘是否真实,ATM机取款是否正常。若有可疑现象,则应立即停止操作。同时要加强银行系统内控制度建设和业务管理,规范银行卡业务行为,努力降低银行卡欺诈和犯罪的发生概率。
2.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和信息交流制度
要解决银行卡恶意透支、冒用、盗用银行卡等犯罪活动,银行就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手段,建立先进的信息网络交换中心,实行跨行与异地流通,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和信息交流制度,加强止付名单的管理,及时接收和发送止付名单,不仅国内外各银行之间要加强合作,而且国内各银行与其他国家的银行也应加强合作,相互通报银行卡止付情况,定期交换银行卡止付名单,堵塞某些不法分子轮换办卡、轮流透支以及国外不法分子到国内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渠道和漏洞。
3.加强设备管理、持卡人的自身防范意识
银行要加强设备设施的管理,营业网点要使用符合规格的密码器,配备大堂经理,随时引导客户站在一米线后等候,营业网点的保安人员也要维持现场秩序。持卡人要提高警惕,持卡人要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写错的存取款凭证一定要立即销毁,不要随意丢弃。输入密码时不要被他人偷窥。
4.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内部监控制度
要强化内部管理机制,银行一方面要对自己的工作人员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设立完善的内部监控制度,健全各项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稽核工作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杜绝银行卡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起来作案。另一方面要提高 5
特约商户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技能培训,要求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来核实、操作银行卡业务,加强对特约商户的监管,防止出现特约商户和顾客合谋利用银行卡,采取“真刷卡,假消费”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
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将面临空前的挑战。在银行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迫切抓住机遇,加快自身改革和发展,积极应对挑战,加快银行卡业务的结构调整功能创新,打造功能完备、服务一流的银行卡品牌,提高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莉《银行卡业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2005-3 网址:http:// 2007-7 14.罗清和、欧阳仁堂《金融与经济》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1 15.黄书婷《商场现代化》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4 16.张颖、于海龙《中国信用卡业务现状和前景的综合分析》《经济师》2007-5期
第五篇:我国银行信用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我国银行信用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办学学院四川大学 校外学习中心
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2011年月日
摘要
我国信用卡市场发展中存在联合发展机制不健全、市场渗透率低、竞争主体单
一、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信用卡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可通过一些具体措施促进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如发行联名卡拓展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群体,积极依托联网联合改善用卡环境,促进征信系统的建立健全等。Abstracts Credit Market Development in China's joint development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market penetration is low, the main competition, a single, risk management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many other issues, borrowing from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edit card market, through a number of specific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redit card market in China healthy development, such as commercial banks issued a joint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card customer base, and actively relying on the joint to improve the network card environment,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credit system and so on.1.信用卡的基本含义
从表象来看,在信用卡的营销过程中,消费者接触最多的不是信用卡组织而是发卡银行,我们每天都可以看见大大小小的银行做着铺天盖地的信用卡广告。信用卡(Credit Card)是指由银行、金融机构或公司签发给资信状况良好的团体或个人的一种特殊凭证,持卡人可以凭卡在指定的商店或场所购物或享受劳务,也可以在发卡银行及联营机构的营业网点存取现金、办理转帐结算的一种先进的结算工具和支付手段。
在我国,狭义的信用卡专指贷记卡,是先消费、后付款,将支付和信贷融为一体的形式。持卡人凭卡消费后,在一定期限内向银行付款,在免息期内付款,可以不用计付利息,超过免息期,则要支付利息。信用卡起源于20 世纪的美国商品信用领域,当时在商品流通中起到支付媒介作用的卡种通称为支付卡(Payment Card),信用卡只是支付卡的一个分支,其他卡种还包括借记卡(Debit Card)、准贷记卡(Semi Credit Card)、签账卡(Charge Card)等。随着业务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类别卡种不断融合、兼备,功能重叠,但从原理和特征方面看,它们仍然是截然不同的金融产品。由于概念不清,人们通常会混淆这些卡种的称谓,如将信用卡等同于借记卡、准贷记卡或银行卡。而实质上借记卡只是电子化交易对现金交易的替代,它属于银行传统业务范畴,准贷记卡虽可进行小额透支,但无法享受免息还款待遇;而银行卡则是银行发行的各类卡种的通称,但在国际上,信用卡的发卡机构不仅仅局限于银行。2.我国信用卡发展存在的阻力与问题 2.1我国信用卡发展存在国际激烈竞争
一些国外金融机构早已看到中国信用卡市场的无限商机,近几年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渗透。目前几乎所有外资银行都已递交了开办人民币卡业务的申请。仅维萨和万事达两家与国内各商业银行合作推出的各类信用卡就多达百种。美国运通、JCB等国外信用卡公司已与国内多家商行合作联合发行带有其标识的信用卡。美国大型的信用卡公司MBNA在上海开设了代表处。除了外资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在不遗余力地努力之外,其他的金融公司也已窥视中国市场很久。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AIG(美国国际集团)正在等待获得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批准,以便能在中国大陆开展信用卡业务;此外,摩根斯坦利也在等待获得在中国发行信用卡的许可。除直接抢占领市场份额之外,外资通过资本运作更深地进入信用卡领域。花旗集团以670万美元首期购入上海浦发5%的股份,共同设立信用卡中心,于2004年发行了花旗和浦发的联名人民币卡,并组建合资的信用卡公司;2004年12月,东亚、永隆两家港资银行双双宣布发行人民币信用卡,发行人民币信用卡的港资银行由此增加到8家。美国运通,与工商银行共同推出牡丹运通卡;2005年12月首发信用卡的华夏银行,时隔5个月便又推出了带有德意志银行标识的华夏信用卡。东亚银行已把其银行卡中心、数据中心和后期服务中心搬到了广州;渣打银行在计划参股国内的商业银行;荷兰银行(ABN Amro)正在等待获得发行信用卡的许可,它已经联合了万事达准备在中国发行信用卡;截至目前,在信用卡业务方面汇丰已先后与上海银行、交通银行取得了合作,正式与花旗集团在中国市场展开了竞争。
2.2对信用卡认同度不高,市场渗透率很低 一方面,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以及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持卡人和商家对信用卡交易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存在较大的不信任,积极性不高,导致了持卡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例很小,目前还不及3%,而在美国,该比例为25%。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客户追求超前消费、使用信用卡贷款功能的还不多,信用卡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目前,我国4亿张银行卡中,真正的贷记卡只有400万张,人均信用卡量以及交易数量都很低,标准贷记卡持卡人的比例以及进行联机授权消费的比例也较低,但信用卡显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
2.3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在轻度与中度之间,竞争主体单一
在现阶段,由于我国信用卡市场远未饱和,因此各发卡行主要是在自有领域发展客户,抢占市场份额。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和,东发展银行在发卡量、交易额及透支余额几个指标上的和都占全国信用卡相应指标的80%左右,占领了中国信用卡市场的绝大部分。2.4业务系统主要采取自行构建模式
信息系统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如四大国有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渤海银行等选择自行构建业务系统的模式,而招商银行与台湾中国商业信托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与花旗银行采用合作模式。
2.5缺乏有效的全社会个人征信体系
信用卡的发展缺乏必要的保障。信用卡贷款是信用放贷,无抵押担保,在缺乏有效的个人征信体系的情况下,银行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不得不为申领者制造繁琐的手续、严格的条件,这又打击了申领者的积极性,使信用卡业务陷入一种僵局。2.6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不完善,多采用国外标准
银行卡市场处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阶段,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自主创新意识较为缺乏。如果同内银行卡产业的标准、规范及产品创新都由国外跨同公司控制,所施行的制度受限于外围银行卡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外汇管理等金融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削弱中国政府对个人支付体系的监管效率,甚至威胁着我国个人支付体系的安全和稳定,也会影响日后国民对本土银行卡的接受情况。
2.6.1信用卡消费要建立在强大有效的消费市场基础之上,但我国的消费市场尚未打开,老百姓的消费倾向不高。虽然近年来国民生产总值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国民生产总值里面依靠出口拉动的比重比较高。要想从根本上刺激消费,需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合理分配社会财富等基础层面着手。医疗问题、房价高涨、教育费用偏高等客观情况的存在,使国家财政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直接导致了产能相对过剩和居民消费相对萎缩的局面。这些深层次制约消费的因素必须得到根本解决,才能使百姓的钱袋子真正敞开。在这之前,我国信用卡市场不能急于求成,通过粗放式发卡来占领市场,而应在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推进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
2.6.2信用卡营销渠道有限,经营模式单一,影响信用卡产品整体销售效果。要对现有银行销售渠道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多渠道销售信用卡产品的能力。首先,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如果根据客户的等级和偏好对营销渠道进行划分,可节约银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建立信用卡营销信息支持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对目标客户清单进行销售渠道分配,对营销结果的反馈进行整理、记录,并加以评价和分析,修改相应的模型从而加强营销清单的准确性。再次,对现有营销渠道的资源整合。整合信用卡产品开发、销售和客户管理部门,增强信用卡产品设计、研发及客户信息分析能力,并对销售渠道进行改造。最后,用直复营销模式代替传统营销模式。直复营销是指一种为了在任何地方产生可度量反应和达成交易而使用一种或多种广告媒体的互相作用的市场营销体系。直复营销有助于获取客户资料,开展长期业务,这种有针对性的营销不仅可以减少睡眠卡,提高开卡率,也利于提高客户的忠诚度,降低营销成本,获取长远利益。这种营销形式也可以使促销方式多样以及更加便于管理。2.6.3信用卡要想成功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必须特别关注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准确把握目标客户的消费特征,进行市场细分,准确定位。逐渐实现“精致”营销取代“粗放”营销,银行应从多角度对信用卡市场进行细分,从重视发卡规模的粗放式营销转向重视客户质量,并根据各个锁定的重点目标客户类型以及他们的不同需求进行相应的信用卡产品市场定位。分析消费者的认识状况,包括消费者对现有信用卡的需求和不满,他们对信用卡大致情况的了解程度等。同时了解竞争者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正确地细分市场并研究其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银行开发的客户作为目标群体,开发出有销路的个性化产品,使产品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独特的品牌形象。例如,招商银行于2005年推出面向全国重点高校大学生的双币种大学生信用卡“ Young”卡,并且结合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设置了独特的授信额度,还款优惠条款等。招商银行此次推行Young卡主要是看重大学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客户群体,他们中的一部分以后会成为专业人士和中产阶级,这都将会是银行服务的重点对象。这张卡的推出可以满足大学生提前消费欲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分期消费意识,培育产品品牌认知度与忠诚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招商银行仍是不可避免走入了重数量、轻质量的误区,在刺激刷卡消费过程中,也主要采用馈赠礼品、年费优惠、积分返利为主的价格策略。3.完善我国信用卡发展的策略
3.1加强对我国信用卡发展的创新建设
3.1.1银行要打破旧框框的束缚,采取创造市场的策略,从而引导消费者的需求,用市场开发取代市场占有。面对日益激烈的金融环境,只有最具创造力的银行才能赢得目标客户占有市场。银行应充分利用公共关系资源,加强银行与客户、银行与市场的沟通,用关系建立取代产品推广。
3.1.2将信用卡行业作为一个整体向前推进,需要将政府、银行机构、社会大众之间相互协调。首先,政府应当带头不断完善信用卡征信系统,对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信用记录进行系统收集整理,从而科学信用评级,加强立法严惩信用卡恶意透支、信用卡犯罪等一系列违法行为。其次,银行应重视用卡安全及银行卡日常管理,提升银行卡业务创新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信用卡核心竞争力,走出低端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最后,银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信用卡消费的认识水平,使消费者认识到良好的信用记录是正常生活的前提,减少信用卡犯罪等降低信用卡发行的风险。3.2促进征信系统的建立健全
征信系统具有经济外部性及统一性,在早期,宜采用政府投入、独家经营的方式,以加快速度,避免资源浪费。应从整合行政资源人手,把银行、证券、保险、公安、工商、税务、交通、海关、法院等各相关部门中的个人信息数据集中起来,建立数据库,由专业性的公司经营,实施市场化运作。应利用宣传渠道大力传播先进的信用理念和价值观,培育积极的信用文化。
3.3促进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改革 促进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改革,尤其是公司化运作管理体制的建立。信用卡业务的经营思想和理念不同于银行的其他传统业务,国外的商业银行往往设立专门的附属公司经营信用卡业务,即使留在银行以内,隶属于零售金融部门,其经营管理方式也相对独立。我国商业银行等在进军信用卡业务市场时,都采用了信用卡中心的操作模式,实施公司化管理、市场化经营,但与银行母体之间委托代理机制、内部企业化管理机制等还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经济人”特性的市场微观主体,才能在竞争的环境下,不断把信用卡业务做大、做深,促使其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3.4加大我国信用卡建设的共赢
各银行卡组织的品牌宣传势必带来竞争,对于一个尚未成熟的市场来说!竞争是需要的,但是过度的竞争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看见发卡银行这些年来大规模的宣传竞争,然而消费者的回答却是,每家银行的信用卡服务都差不多,没有太大区别,消费者的意识还没有培育完成,信用卡支付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善,过度的竞争就导致这样的结果。目前,国内银行卡支付只有,各家银行卡组织即使大规模竞争,争的也只不过是市场中的一部分将来才是卡片品牌之间真正较量的时候,目前内地市场更需要培养意识,过早竞争只能造成客户对银行卡品牌的混淆,扰乱市场。各家银行卡组织在一定程度上的合作才是正确的选择,把资源放在帮助银行和消费者,开发另外的市场,从而实现最后的共赢。3.5实施“蓝海”战略,抢占非密集竞争区域市场先机 中国区域辽阔,大城市之外的中小城市有着大量的二线潜在市场,在更广大的小城镇和乡村,存在着更大的三线潜力市场。从平均利润来看,这些地方信用卡业务两高一低:成本高、风险高、收益低。从总收益来看,即使在当前,也有开发价值。积极的开发还可起到培育的作用。例如,在中国有多种类型的人群游离在信用卡传统目标的人群之外。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甚至发达城市乡镇地区的城乡居民,工资收入不高,有些乡镇地区人群还只有储蓄和农业性收入,没有固定工资收入,当前还不是信用卡的传统目标人群。大量中小企业私营业主尽管拥有一定财富,但是由于其企业稳定性不高,存在亏损或破产风险,个人没有稳定性工资收入,流动性高,往往也不是信用卡的传统目标人群。45-60岁已经退休的中老年人群有积蓄,但退休工资不高,并且消费习惯保守,当前同样为“非信用卡目标人群”。在城市以打工为生的“农民工”同样工资不高,流动性强,更是信用卡市场的空白人群。他们都属于“蓝海”人群,如果按照传统的信用卡目标市场细分和选择策略,都属于“2/8”法则中的“8”,即人群数量众多、人群分散、财富不多、消费能力不强。但如果按照“长尾理论”,这些人群的消费潜力总和足以匹敌某一个传统目标消费人群的消费能力。若能采取创新的营销策略挖掘这些人群的信用卡消费潜力,并且配合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则很有可能成为这片蓝海市场的先行者,从而取得独特的市场优势。3.6整合品牌传播,打造强势品牌
有效的品牌传播是打造强势品牌的必要手段。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品牌在传播方面的典型案例是招商银行信用卡。她在品牌内涵方面注重“方便、好用、活力、尊贵”等要素。在品牌传播内容方面注重卡面品牌设计、广告设计、终端促销材料设计、公关软件设计等,保持了品牌LOGO、色彩、调性等方面的一致性,对顾客形成了持续的强大的视觉、感官冲击。在品牌传播渠道上,集中资源选取互联网、电视、户外广告和直销队伍宣传等重要渠道,形成了立体的传播网络。在品牌传播活动方面,注重利用外部强势资源,包括明星代言、国际卡组织品牌联合宣传和联合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为其品牌资产注入了积极的元素。
综上所述,要建立我国的信用卡自主品牌,就要不断提高我国信用卡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各信用卡机构要注重营销策略的运用,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岳雨,探寻信用卡市场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吕杨,长城卡大连市场的经营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蓝汉秋,《案例》:澳门永亨银行信用卡中心[D],暨南大学,2002年 4.周丽萍,信用卡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曾德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6.苏北金伟李坚,信用卡为何处境尴尬?[N],辽宁日报,2001年 7.杨秋艳,信用卡垄断打破坚冰[N],中国经营报,2001年 8.高浩荣,信用卡消费风行韩国[N],经济参考报,2002年 9.赵学锋,期待贷记卡发展的春天[N],金融时报,2002年
10.李钦,深圳银行业平稳度过入世周年[N],深圳商报,2002年 表1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业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浅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立法
专业:
年级: 姓名: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目的与意义
从表象来看,在信用卡的营销过程中,消费者接触最多的不是信用卡组织而是发卡银行,我们每天都可以看见大大小小的银行做着铺天盖地的信用卡广告。信用卡(Credit Card)是指由银行、金融机构或公司签发给资信状况良好的团体或个人的一种特殊凭证,持卡人可以凭卡在指定的商店或场所购物或享受劳务,也可以在发卡银行及联营机构的营业网点存取现金、办理转帐结算的一种先进的结算工具和支付手段。我国信用卡市场发展中存在联合发展机制不健全、市场渗透率低、竞争主体单
一、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信用卡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可通过一些具体措施促进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如发行联名卡拓展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群体,积极依托联网联合改善用卡环境,促进征信系统的建立健全等。
资料收集情况(含指定参考资料)
1.岳雨,探寻信用卡市场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吕杨,长城卡大连市场的经营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蓝汉秋,《案例》:澳门永亨银行信用卡中心[D],暨南大学,2002年 4.周丽萍,信用卡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曾德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6.苏北金伟李坚,信用卡为何处境尴尬?[N],辽宁日报,2001年 7.杨秋艳,信用卡垄断打破坚冰[N],中国经营报,2001年 8.高浩荣,信用卡消费风行韩国[N],经济参考报,2002年 9.赵学锋,期待贷记卡发展的春天[N],金融时报,2002年
10.李钦,深圳银行业平稳度过入世周年[N],深圳商报,2002年
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计划:
按受任务日期年月日要求完成日期年月日 学生(签名)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院长(签名)年月日
表2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业余)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表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完成论文(设计)学生姓名
所在学院
专业
成绩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选题来源
教师自拟课题:
应用型:
科研型:
课题来源
:
学生自拟课题:
应用型:
科研型: 课题来源填单位资助或自拟
评阅内容:文、理、工、医、管理类可分别按专业特点根据以下相关内容进行评阅。1.选题的意义如何? 2 资料是否可靠?
3论点是否成立?论述的深度如何? 4 是否具有创新性? 论文或设计的难度如何? 写作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如何?
7.设计、计算、数据图表是否正确?图纸是否规范?论文写作是否规范? 8 论文或设计是否合格?是否可提交答辩?
对论文(设计)的详细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纸不够可另加附页)表3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业余)毕业论文(设计)专家评阅意见表 评阅专家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论文(设计)完成人姓名
所修专业学院
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评阅内容:(文、理、工、医、管理类论文(设计)可分别按专业特点根据以下相关内容进行评阅)
1.选题的意义如何? 2 资料是否可靠?
3论点是否成立?论述的深度如何? 4 是否具有创新性? 论文或设计的难度如何? 写作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如何?
7.设计、计算、数据图表是否正确?图纸是否规范?论文写作是否规范? 8 论文或设计是否合格?是否可提交答辩?
专家对论文(设计)的详细评语: 专家(签名)年月日
(纸不够可另加附页)表4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业余)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意见表 答辩人姓名:
所修专业学院:
专业:
年级:
毕业论文(设计)名称
答辩中提出主要问题及回答的简要情况: 答辩日期年月日
答辩组评语: 答辩组组长:(签名)年月日
成绩评定: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名)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