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谁来扶起”跌倒的道德“
“北大副校长: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18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家董藩转发这样一条微博后,“撑腰体”迅速成为微博最热的句式。在各个版本此起彼伏的同时,有网友认为,“撑腰体”走红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不是冷酷无情的”。
这段话出自北大副校长吴志攀9月21日在北大各院系及行业校友会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根据北大校友创业联合会秘书长杨勇9月21日的微博,吴志攀在该座谈会上提出倡议,鼓励校友讲诚信、做好事,做有道德的公民,“如果中间发生风险,比如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起诉,北大无偿提供法律支持,如果败诉要赔偿,北大出20万,不够的由校友募集支持。”
10月18日,董藩将这段话浓缩后转发到自己的微博上,随即掀起了一波造句行动。各个大学的版本先后诞生,各具本校特色。如中山大学版的“你是中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法学院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起诉时,传设院给你造舆论,翻院负责联系外媒,学生会负责组织观摩气氛组。要是败诉了,岭院替你赔偿,管院替你安排工作。”
随后,各地方版、各职业版“撑腰体”纷纷出现。“微博女王”姚晨也创作了“微博版撑腰体”:“你要是微博人,看到老人跌倒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你就发微博,网友替你喊冤!”
在创作“撑腰体”的同时,有网友表示,在“小悦悦事件”发生的当下,“撑腰体”的走红反映出“社会其实并不是冷酷无情的”。“我还是坚信法律是撑腰体,监控是撑腰体,良心是最大的撑腰体。”
第二篇:如何从如何扶起跌倒的老人谈扶起跌倒的道德
王石川:以德报德的佳话扶起跌倒的道德 http://.cn2011年09月19日07:33京华时报 微博
以德报德的佳话,在搀扶已跌倒的道德,在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时,我们别只做沉默的围观者。
这是一则温暖人心的佳话,新闻当事人的朴素言行,犹如一束阳光,映照出人性的美好。
日前,合肥农妇刘士圣热心搭载老太李家珍坐“顺风车”,却不幸发生车祸导致老人罹难,愧疚的农妇和家人数次为老太的子女送去医药费、赔偿费,竟一次次被拒绝,老太的子女始终坚持一个“死理儿”: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了好报。
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善良的刘士圣主动做好事,发生不幸后主动担责,她收获了理解和宽容。好人得好报,这是善良对善良的最高“犒赏”;而李老太的家人,一再宽容刘士圣,并说“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了好报”,尤其让人动容,特别在粗粝的现实面前,它更让人感到宽容的力量。“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多一些宽容,我们的社会就能长出更多的善良、结出更饱满的爱。
“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了好报”,是老百姓最传统的朴素人生哲学,有着最美好的价值观,换言之,老百姓的心中有一杆秤,既明是非,也知好歹,更能测善恶,他们期待好人得好报,努力地不让好人没好报。
在礼赞这新闻当事人之余,我们更应该有痛彻的反思、清醒的诘问。以德报德为何会成为新闻?如果以德报德成为生活常态,成为人们信仰以及默默践行的行为方式,以德报德也许就不会如此受到追捧。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从这些表达看,我们从不缺少道德资源和正义英雄。但是,在无奈的现实面前,不少人一再感叹好人难做。
好人难做,这样的事实确实存在。从南京彭宇案到天津许云鹤案,再到前不久发生在南通公交司机殷红彬扶老太太被诬事件,让人悲哀的是,在恐惧之下,不少人真的不敢再做好人了,比如前不久在武汉,88岁老人菜场门口摔倒因无人扶而窒息身亡。
耐人寻味的是,当卫生部公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这一初衷良好的制度设计,受到一些人的质疑,“干预技术指南”扶不起摔倒的老人!
其实,那些彭宇案带来的影响,不能掩盖我们还存在的一些温暖,这例以德报德的佳话就是最好的说明。我们不能因为有可能被黑暗欺骗,从此就诅咒光明,当有人处于危境需要帮助时,我们还是应该伸出援手。当然,政府部门应该降低做好人的法律风险、道德风险。正如有学者所称,从司法层面讲,必须考虑免除善意救助者的责任。
以德报德的佳话,在搀扶已跌倒的道德,在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时,我们别只做沉默的围观者。
王石川
石述思十三亿人竟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 http://.cn2011年09月20日15:26金羊网-羊城晚报 微博
□石述思
目前,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因。
遗憾的是,他们跌倒时往往无人敢扶。偶有雷锋传人试图冒险施救,不是被讹诈就是被法官庄严地依据常识判处巨额赔款,以至于跌倒受伤老人延误治疗魂归九泉的人间惨剧时有发生。有专家感慨:十三亿中国人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这样的道德境界显然与大国公民的素质相去甚远,为了激励更多人战胜内心恐惧,去扶危济困,社会各方人士群策群力,积极寻求保护这些敢逆潮流而动的救人勇士之良策。
首先登场的力量是公权力机关。卫生部9月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旋即引起各方热议。
这份技术指南很技术,考虑得相当周全,但对于非技术的普通公民要掌握,则有必要先去参加一个业务培训班,不然只能对跌倒老人退避三舍。但老人跌倒往往情况紧急,如此技术地救人势必延误施救,罪过仅次于见死不救,可见此指南有想当大的局限性。
多年来,笔者遍览诸多新闻,突生一感慨:中国公务员运气就是好得惊人,竟然无人遇到跌倒老人———全是百姓面对救与不救陷入艰难抉择。真心想说一句:与其有关部门发布技术指南,不如有干部冒着巨大风险去街头扶起老人,不仅对群众激励效果显著,也能捎带普及些救人常识,岂不两全其美?
还有一个可以起到强力模范带头作用的是富豪,反正慈善行为越来越像牟利和作秀,倒不如去街头扶起个老人,既能改善自身形象还能先富带动后富———不是从物质层面而是从精神层面。
鉴于出现这样的楷模尚需时间,加上道德疑似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国人搀扶跌倒老人的信心似乎要依赖法治。9月14日下午2点左右,一位八旬老人摔倒在昆明市麻园农贸市场门前路上,不少路人驻足围观却一直无人敢上前搀扶。热心的许女士想上前搀扶,又担心“蒙冤”成为昆明版的“彭宇”,最终她找来了两人作证才扶起老人。不少市民表示,如果再遇到老人摔倒的事情,他们也会像许女士那样,先寻找证人,再做好事。
但不是每次救人都能顺利找到证人,最好出门备好纸笔和摄影摄像装备,前者用于意识清醒的老人签字画押自证本人跌倒,后者用于证明自己没有加害意识不清醒老人。这些所谓良策听着不仅操作困难,还有些让人心惊肉跳———一个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何以如此人人自危?
最近传出这样一个故事,宛如灰色世界一抹动人的亮色。
刘士胜和李孝香都是(合肥)新站区磨店社区沿河村的村民,两家并不熟。8月13日9点多,赶集回家的刘士胜遇见了李孝香的婆婆李家珍。出于好心,刘士胜开着电动三轮车带了老人一程。没想到,刚到村口车子翻了,76岁的李家珍一头栽到地上,过世了。刘士胜好心办了坏事,为了表达心中的愧疚,先后四次要给钱,都被老人的家属婉拒了。理由很简单:“反正我们家是不能为了钱卖了良心的。我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我承认被这个故事感动了很久,甚至因此产生了去搀扶跌倒老人的冲动。李孝香家人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搀扶老人最重要靠的不是技术、证据,而是善良和感恩。
拯救跌倒老人先要唤醒更多人的良知———因为做这件事本来就没道理,该属人性的原点———本能。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战士扶昏倒老人被指为肇事者并赔款3千元
http://.cn2011年09月29日02:58解放军报
“测绘战士走天涯,五湖四海处处为家„„”广州军区某测绘大队常年有数百名官兵分散在千里测量线上,用双脚丈量中南大地的坐标。野外作业的官兵常年奔波,更需要掌握法律知识,提高解决涉法问题的能力。
7月初,海南某镇。该大队下士小刘完成测绘任务后,骑自行车返回宿营地途中,看到一位老大爷晕倒在路边,急忙拨通120急救电话,与医护人员一起将老大爷送到医院,使老大爷转危为安。不料,老大爷的亲属赶来后,硬说小刘是肇事者,不但要求他赔偿医药费,还扬言到部队告他。小刘担心激化矛盾,影响军民关系,只好从银行卡中取出3000多元付了医药费。
得知此事,该大队领导立即指派法律骨干进行走访调查,寻找目击证人,证实了小刘确属见义勇为。听了目击证人的证言,老大爷的亲属诚恳地向小刘道歉,当场退还了医药费。
此事虽然得到妥善解决,但该大队领导却从中认识到,当官兵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只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映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于是,该大队政委涂学建提出,通过教育引导强化官兵依法办事的能力。
他们针对野外作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涉法问题,邀请军地法律专家为官兵讲授相关法律知识,传授涉军维权的程序和方法,编印了《常用法律条文索引》《涉法问题快速处理程序》等读本,与法律咨询电话号码一起发给官兵人手一份。拿起法律武器,保障了测绘战士行走天涯无忧。前不久,该大队上士黄金波发现埋设的一个三级GPS点,遭到当地一名群众破坏。在与其交涉时,对方不仅矢口否认,还无理取闹。黄金波沉着冷静,拿出随身携带的测绘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法律条文,严肃指出破坏军事设施的法律后果,对方听后不仅主动承认错误,还表示立即恢复遭破坏的GPS点。
第三篇:扶起跌倒的青春
扶起跌倒的青春
——观《南平红荔》有感
三监区三分监区郭和庚 影片《南平红荔》根据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庭长詹红荔同志的先进事迹改编而成。影片通过蒙太奇的艺术手法,通过对几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故事情节的拼接,将詹红荔从事审判工作27年来,成功帮助1100多名少年犯走向新生,使7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得以挽救的感人故事浓缩于短短的90分钟内.影片时间虽短,但内涵丰富。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少年庭法官为失足少年重获新生而付出超乎人们想象的艰辛和努力,能够看到犯罪对一个家庭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也能看到无情法律与有情司法的鲜明对比,也有对少年审判如何作为一座桥的诠释。在众多极具社会、司法价值的话题中,笔者最想谈的是,法律如何扶起跌倒的青春。影片在刻画詹红荔这一时代典型的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对未成年犯残酷的现实,道出了少年犯罪隐私封存制度的立法背景及重大意义。
影片更多的镜头不是少年审判庭,而是极具南平特色的狭窄街道和碧野乡间。在拥挤的车流人群中,在青山与绿水间,一个瘦弱的女法官拎着一壶水,一次次地走访、回访,力求化解当事人矛盾,引导失足少年们重新做人。然而即便优秀如詹红荔,她也会面对“李成龙”的再次落水,也会面对“方超”的纵身一跃。不是她不够优秀,她从未判错过,她也力所能及地为孩子们寻找一个个在社会上重新立足的机会,可以说她已经做的不能再好了。但是这个社会不给那些迷途的孩子们机会,方超一直以为他承认了错,改正了错,就能重新开始,在文艺汇演上,他摘下面具,以为重新获得社会的认可。但最终在一次次质疑的目光后,方超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无独有偶,李成龙的再次被捕入狱,更加印证了这个社会的对失足少年的无情,犯错的青春不害怕跌倒,但是无情的社会舆论却让跌倒的青春无法再次站起。
这一切,也暴露了我们对未成年罪犯隐私方面的保护存在制度上的缺失。
对于未成年犯罪审判工作来说,宣判与刑罚不是目的,挽救与教育才是重点。影片中,詹红荔多次把少年审判比喻为桥,一座让孩子能顺利通过不再落水的“糖桥”。李成龙的再次入狱和方超的自杀,深深地刺痛了詹红荔的心,也让她不得不思考,如何去架起一座真正能让少年犯顺利融入社会的桥?社会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我们无法与之辩驳,也无法抗拒它的力量,但法律却相反。尽管法律是冰冷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立法来弥补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欠缺,来保护这些愿意改过自新的少年,这正是该片所要表达的一个重要思想。退一步看,詹红荔只有一个,遇到她的少年犯是幸运的,而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法官角色的社会化延伸程度还远远未能达到延平区这一程度。因此,只有通过有效的立法,帮助那些愿意改过自新的青少年抹掉污点,给他们一个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才是出路;也只有通过立法,才能更直接、彻底、全面地达到保护孩子的目的。
影片最后,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275条“对犯罪比较轻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进行封存,除法律规定和司法机关办案外一律不可查询”,才是本片的重点,这也道出了以詹红荔为代表的基层少年庭法官一个共同的目标——用法律来扶起这些跌倒的青春。也正是有了这个立法的保障,才有詹红荔最后如释重负的那一番话:“我看着他们的背影,他们走了,没有回头,一直消失在人群里,就像水滴融入水里„„我不可能将他们的余生捧在我的手心里,我更愿意像现在这样,看不见彼此,只知道彼此的存在”。方超、李成龙与其他少年犯截然不同的命运对比,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一项立法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与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性,一项行之有效的立法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
法不容情,但法律人却是有情的,通过我们的有情的双手,可以让冰冷的法律充满爱与理性,去扶起这些曾今失足的孩子,为他们架起一座座充满期望的“糖桥”,让孩子们跨越融入社会的障碍。
第四篇:跌倒的道德需要重新扶起(演讲稿)
跌倒的道德需要重新扶起
助人为乐重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曾几何时这一美德被掺杂了一些肮脏的东西,使它变了味道。
2006年11月20日,南京市民彭宇在公交车站扶起了一名跌倒受伤的高老太,并在老人的请求下将其送到医院。结果老人说自己是被彭宇所撞,彭宇坚决否认,后来,老人把彭宇告上法庭。经四次审理后,南京市鼓楼区法院的判决书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并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即45876元。案件经媒体报道后,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了激烈争辩。不少人认为,好人不能做,也做不起。随后此案的“蝴蝶效应”开始陆续在各地出现。
2008年1月17日清晨,扬州一位老太太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位小伙见状赶紧上前搀扶,但小伙的伙伴却嚷道:“你赶紧松手,老太要是说是你撞倒的,麻烦可就大了!”小伙马上松手跑掉,老太再次摔倒地上,导致伤势加重。
2008年1月18日,江苏一名94岁的老太太在买菜途中不慎滑倒在积雪上不能动弹。周围群众害怕救助会惹出麻烦,于是便一直任其躺在那里。
2011年9月2日,武汉一名88岁的老人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门口摔倒,围观者竟无一人上前扶一把,直到儿女
们一个多小时后赶到才被送往医院救治,但老人却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事发后,老人的老伴悲愤地称,“如果当时有人扶他一把,或者帮他转个身,他也许就不会窒息而死!”而其儿女们则对自己父亲的突然死亡难以理解,“难道现在老人倒地后,就真的没人敢扶了吗?难道助人为乐的美德就这样丢失了吗?”
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一个五金城里,两岁女孩悦悦被一辆面包车撞倒、碾轧,接下来的几分钟,还有呼吸的悦悦孤零零地躺在路边,18个路人先后经过,但都当没看见,而其间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这令人心寒的一幕,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将悦悦搬离街心、在高喊中惊动了悦悦妈妈,才得以终止。此刻,小悦悦已濒临脑死亡,21日凌晨,小悦悦离开人世。
如果说彭宇案的出现仅仅是一个个例,那么它带来的负面影响终将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可是,事情并非如此,随后屡屡上演见义不为,见死不救的悲剧,告诉人们它的危害之大。
2011年8月16日,天津车主许云鹤搀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却被王老太指认为撞伤自己的人,被天津红桥区人民法院判赔108606元,法院判决理由是,“车主许云鹤发现王老太时只有四五米,在此短距离内作为行人的王老太突然发现车辆向其驶来,必然会发生惊慌错乱,其倒地定然会受到驶来车辆的影响”。这是继南京“彭宇案”后又一次引爆公众对助人为乐反被
诬的焦虑和愤怒。同时也为见义不为,见死不救的现象找到了正当理由。
可是,难道我们真的可以因为“彭宇案”、“许云鹤案”,就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心安理得地任由道德跌倒,放弃我们做人的道德吗?难道我们真的可以任由老人跌倒,无人扶起而魂归九泉的悲剧,以及女童遭碾,无人伸手而不治身亡的惨剧继续发生吗?此时我依稀还记得一位禅师救蝎子的故事:
一位禅师在河边打坐,突然听到河里有异样的声音。他睁开眼睛一看,有一只蝎子正在水里垂死挣扎。禅师伸手把它捞出来,却被蝎子蜇了手。过了一会儿,他又听到挣扎的声音,睁眼一看,蝎子又掉进水里去了。禅师又把它救了上来,结果手又被蜇了一下。这时,旁边的渔夫说:“你真蠢,难道不知道蝎子会蜇人?”“知道。被它蜇了两次了。”“那你为什么还要救它?”“ 蜇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我的本性不会因为它的本性而改变。”蝎子又掉进了水里。禅师看看自己肿起来的手,再看看水里挣扎的蝎子,正扰豫间,渔夫把一根干树枝递到他手上。他用干树枝捞起了蝎子,这次他的手没有再被蜇。渔夫笑着说:“慈悲是对的,但慈悲也要有慈悲的方式。”
固然,像高老太、石老太之流无视道德,面对自己的施救者不仅不心存感激知恩图报,反而诬陷助人者,实在让人气愤,理应受到公众的斥责和唾弃。然而,当道德滑坡的时候,我们更需要禅师的坚守和渔夫的智慧。
2011年8月26日午后,开着班车的殷红彬,看到路上有一名年迈的老人石老太倒地受伤,便将车停稳,下车将老人扶起。然而在老太被扶起之后,殷红彬竟被误认为是肇事者。好在车内有监控录像,将整个救人过程记录了下来,才还了殷红彬一个清白。尽管被人误解,殷红彬仍动情地说,“以后遇到这样的事儿,你去做会有风险,但不做自己良心上会过不去。做人,就要心地坦荡、问心无愧才行。”12月4日,在央视一套大型专题晚会上,好司机殷红彬与其他好心人共同荣膺“2011最美中国人”称号。
有网友从殷红彬案中得到启发制作了“救人攻略”,大意是,在帮助别人之前要先拍照、找人证、报警等,通过各种手段保护自己。如今做点好人好事竟然要如此谨小慎微,不免让人哭笑不得。记得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做好人好事”,要“助人为乐”,别人有了困难时我们要及时帮助。而如今,当我们做了父母,面对我们的子女时却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是继续让他们“做好人好事,助人为乐”,还是该告诫他们“助人有风险,伸手需谨慎”?可以现实就是如此,需要我们在助人为乐的侯学会保护自己,但愿这是文明进步的象征,而不是道德退步的标志。
但无论如何,今天我们应该大力弘扬正气,崇尚道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一个温暖的、正直的社会氛围。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不会丢失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被亵渎和毁灭的善心和爱心才会回归人间。
值得欣慰的是,跌倒的道德正在被扶起,好人好事在不断涌
现,好司机殷红彬、拾荒阿姨陈贤妹,还有千千万万个最美的母亲。
第五篇:90后消防女兵穿过滚滚车流 扶起跌倒老人送回家
90后消防女兵穿过滚滚车流 扶起跌倒老人送回家最美90后消防女兵
80多岁的林善凯迷路后跌倒在车流中,武警福建消防总队19岁的女兵林橦不顾自身安危,穿过滚滚车流将老人扶起。林橦从老人的只言片语中,推断出老人家的方位,随后打车将其送回家,没留下名字就离开了。直到老人的家属到部队送锦旗,林橦的善举这才被大家所知悉。
10月27日中午,林善凯老人在福州洪甘路西客站前的斑马线上摔倒,老人尝试着爬起,却连连摔倒在地。没有红绿灯的路口,车辆疾驰而过。这时,在外办事的林橦看到如此情景,来不及多想,迅速跨过马路栅栏。“小姑娘,小心车啊!”一位市民在旁惊叫道。
林橦搀扶着老人回到人行道。细心的林橦发现老人的额头冒着虚汗,身子微微颤抖,便关心道:“老伯,您没事吧,家住哪里?我送您回家。”老人只是嘟囔着“浦口、浦口„„”林橦掏出手机上网查询,原来浦口是闽侯上街的一个小村庄。于是,林橦便带着老人打车直奔浦口。
“我们接近浦口时,老人又说不是这里,司机带着我们绕了好几圈才找到地方。到了浦口,老人根本不记得家在哪,幸亏在路口碰到了邻居,才将老人顺利送回家。”林橦说。
老人的儿子林平说,父亲有老年痴呆,总是趁家人不注意时离开家,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好几次了。这位女战士做好事不留名,是邻居看见她军装上有“消防”两字,才觉得应该是上街附近的消防培训基地里的军人。
在队长办公室看到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林橦不好意思地说:“我压根都忘了这件事。我觉得扶老人回家,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林橦一贯热心,乐于助人。“有一次,我和林橦一起去逛街,碰到乞讨的老人。我劝她别理,现在很多都是欺骗行为,她却走到附近的馒头铺,买了两个馒头给乞讨者送去。”林橦的同学对记者说。
去年国庆期间,林橦跟着父亲回老家永春看望奶奶。当了解到村里有个70多岁的五保户李玉亮,双目失明,双脚残疾,生活极为困难,她便主动上门给老人收拾房间,洗衣服,还掏钱为老人购置了日常用品。
2012年5月,新兵训练结束,林橦被分配到武警福建消防总队。她经常利用假期去附近的孤儿院看望孩子们,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与小朋友们做游戏,并时常将津贴费省下捐给孤儿院。
这就是一名90后消防女兵的“美丽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