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女子十二乐坊对民族音乐的创新
【论女子十二乐坊对民族音乐的创新】
(内部资料)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女子十二乐坊”走向流行这个个案的研究,说明随着社会及时代的变迁,传统民族音乐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存在形式,这种形式是流行、时尚的一种具体表现,它具有明显而强烈的时代感与社会性。笔者对“女子十二乐坊”从传统如何走向流行的过程进行研究,笔者从传统民族器乐的角度出发,从“乐坊”中对乐器改革、乐曲改编、演奏形式、市场推广等方面进行调查,寻找其中的流行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据此探讨民族音乐在现代化背景下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女子十二乐坊;民族音乐;新民乐
一、前言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仅是有文字出现的历史就有三千多年,由于居住地域分布广阔,大量吸收了居住地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不仅有着多样的存在形式,也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中华文明从远古发展到当代,传统音乐也随之做着新旧交替的变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的洋枪洋炮打破了清王朝“天朝大国”的迷梦,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状况。中国不仅仅在社会制度上成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文化方面也开始处处被动地学习和借鉴西方,国人希望自己通过“洋务运动”这种方式强大起来,西式教育在中国开始生根发芽,在音乐方面,正规化的音乐学院开始建立,音乐领域中崇拜、敬畏、盲目的效仿自不必说了,从“民间小调”到“学堂乐歌”,从传统的民间口传心授式的传授方法到课堂教育,西方音乐学院式的教育体制逐步伴随着整个西式教育体制的建立而成型。其间,许多有识之士一直在为发展我们的传统音乐做出努力。从上个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到专业音乐院校的建立,我国的一部分传统民间音乐逐渐走进了专业院校,开始了专业化教育,成为了民族新音乐,即新的传统音乐。众所周知,著名的民族器乐演奏家、教育家刘天华先生对二胡的改革,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器乐史上里程碑的标志之一,他使这种以前只在民间流传的乐器走进了专业院校,成为独奏乐器,并借鉴西洋乐器小提琴的演奏技法,丰富和规范了二胡的演奏技法。另外,他还结合西洋的作曲技术理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器乐曲。建国后,在1956年4月2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地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方针提出来。他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我国的民族音乐在1951年和1953年这一时期无论是在独奏、重奏、合奏、移植作品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间,我国的民族音乐创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但也出现了像《扬鞭催马运粮忙》(笛子独奏曲)、《怀乡曲》(二胡独奏曲)等优秀作品。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民乐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有一部分开始走“新潮”路线,即以大胆使用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技法为标志,以把这一新的创作观念同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融为一体为目标,开始了新的探索之路①。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又有一种新的音乐形式——“新民乐”产生了,这种新的音乐形式不仅应用于声乐也同样体现在民族器乐中,其中较有代表性与较为成功的例子之一要数近年来活跃在海内外的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这支民乐组合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仅仅在成立不到4个月的时间,在北京二十一世纪剧院举办了第一场专场音乐会—《魅力》音乐会,自此以后,女子十二乐坊陆续出现在国内的众多舞台上。这种中华民族器乐与现代流行音乐表现形式的完美结合,打动了业内外人士的心扉,也得到国内外专业人士的认可。“女子十二乐坊”以其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和新型的民乐组合形式叩响了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她们开始在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反响最热烈的是在日本。“女子十二乐坊”这种“新民乐”形式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反响是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的。
二、市场化背景下传统民族音乐的困境
(一)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冲击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又一次对传统音乐提出了挑战,网络的发展也造就了更多的网络音乐和新模仿模式。人们对音乐的爱好也开始多元化,在网络的天地之间,许多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音乐。然而在这样的浩瀚网络音乐中,传统音乐却并不是有太大的“篇幅”也很少去做一些宣传,纵观网络音乐,仍然很难看到传统音乐占据网络的位臵。它总是及其“渺小”的空间存在于一个小角落上。音乐,是一种表现,一种宣泄,是需要“人气”来发展壮大,大力的宣传,不要刻守那份执着的所谓“传统”,勇于将传统呈现于现代之中,才能进入人们的感知中,传统音乐在失去了太多观众群体下,更应如此。
(二)多元化背景下民族音乐的困境
二十一世纪人们在欣赏音乐和娱乐音乐的过程中,实际上是身心的一种历练。只不过历练有简单而毫不费劲的、也有充满严肃性和职业性的。当现代中国出现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严肃与流行等多种文化元素文化模式,流行音乐,网络音乐等多元化音乐同时并存时,这一时期的音乐突出表现出了其娱乐性和经济性为主导的特征,它不需要有太多的音乐知识和人生内涵,也不需要太多的文化底蕴,它适合于任何人群,也可以不分时间,空间的去听,去唱。这类音乐使各类人在音乐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发泄于生活中不可能有的舞台 ①乔建中:民族音乐作品创作40年。载《人民音乐》1997年第1期 上。疯狂的追星成为了流行音乐最饱眼的一幕,对流行音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实反转历史我们对这一幕似曾相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中国戏剧“角”的追捧,对传统戏剧的狂热,不能不说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的歌坛也同样追捧明星。以周旋为代表人物,存在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在那个年代,它同样是时尚的象征。那时传统也以旺盛的势头与时尚同时存在于中国的音乐舞台上。然而随着人口俱增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自身要求的提高使自己成为了拼命工作的机器,人与人之间激烈的竞争,使人们无心也无力去学习太多工作以外的音乐知识。传统音乐的那份雅致、清高使更多的劳动者在疲倦之余再也没有更多的力量去涉及。
人是需要用音乐来调剂自己的,在这时各种多元化音乐终于有了自己的大量爱好群体,这种似乎是种低成本又简单的愉悦方式,真正走入了中国各类人群。使原有的一些传统音乐的爱好者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加入了多元化音乐欣赏的行列。现代的年轻人对充满了儒家、佛家、道家等思想贯穿的中国传统音乐渐渐淡漠了,他们已经淡忘了祖先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所形成信仰,规则和价值观。
尽管政府和音乐家们一再强调传统音乐的价值和地位,然而与占据主导地位的现代专业艺术音乐和普及面广泛的流行音乐相比,传统音乐依然没有能在中国总体音乐割据中占据主流地位。随着丰富的多元化音乐的来势,传统音乐就苦苦挣扎在矛盾的旋涡之中,一方面是先进科学和现代西方流行音乐的侵入,另一方面传统音乐在西方成为亮丽的风景线时却同时在中国欲振乏力。
三、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基本特征及其对民族音乐的创新分析
2001年6月,北京世纪星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京先生创建“女子十二乐坊”。王晓京在来自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和在校生中,经过筛选,组成了一支以全新的民乐表演形式的新型乐队—这就是今天闻名国内外的“女子十二乐坊”。
这是一支将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组合与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有机结合的流行艺术团体。她采用了新的演奏形式,对中国传统乐曲进行了新的编配,以及聘请专业的音乐人为其创作新的作品,她们以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激情的现场表演,拓展了中华民族器乐的欣赏群体,在国内外弘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
(一)“女子十二乐坊” 音乐创作基本特征
1、音阶调式
中国的民族音乐调式较多,结构复杂,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乐坊”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乐坊”的作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a.汉民族传统的“五声调式”;b.少数民族 的音阶调式;c.西方十二平均律大小调。具体来说,属于传统“五声调式”的乐曲很多,如《无词》、《敖包相会》、《茉莉花》、《康定情歌》等举不胜举,除《无词》是“乐坊”成立早期新创作的乐曲外,另外几首均为我国民间最有代表性的歌曲。少数民族调式的乐曲有《楼兰少女》,首先,从乐曲的名称上就已经呈示出少数民族的特点,乐曲采用独弦琴为主奏乐器,独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间弹弦乐器,起源于骤国(今缅甸),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南国色彩。乐曲中频繁出现小二度与增二度,这正是具有新疆与阿拉伯浓郁色彩的音阶所包含的特点之一。西方十二平均律大小调的乐曲主要体现在“乐坊”移植或“翻奏”的外国曲目中,如:爱尔兰的《大河之舞》、普契尼的《公主彻夜未眠》等。
2、节奏
节奏在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女子十二乐坊”为我们展示了多种充满活力的节奏,在民族传统语汇的基础上加入了爵士语言,桑巴节奏、摇滚因素等,灵活多变的节奏样式成为其音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作品《五拍》就是一个体现阿拉伯风格节奏模式的代表作。乐曲一开始由架子鼓奏出基本节奏型,该节奏型延续并贯穿乐曲始终,乐曲的旋律是由二胡开始领奏,短小快速的乐句作为一个动机,并采用下行模进的手法将乐曲的旋律展开,最后又以主题动机结束乐曲。另一首《达坂城的姑娘》是一首新疆风格的民间歌曲,乐队用架子鼓奏出摇滚节奏型,从听觉上使乐曲在开始时便富有流动感与节奏感,并充分利用该乐曲本身配有歌词的特点,边唱边奏,在乐曲原有的旋律基础上在结尾部分进行了补充和扩展。乐坊在外国曲目的演奏上也是如此《大河之舞》中鲜明的踢踏节奏,《新古典主义》中现代感的电声乐队配器等,均使音乐的表现力变得更为宽泛。
可以说,“女子十二乐坊”在音乐上能给观众一种流行时尚并具有活力动感的审美印象,其中节奏的多样化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对旋律的进行起到了很好的推动,而且,在演奏过程中,一种富有律动感的节奏型也便于乐队演奏员在肢体语言上的表现,从而容易使观众(特别是年龄段较小的青少年观众)感到一种活力的存在。
3、旋律
“乐坊”在乐曲旋律上的最大特点应该是以“串烧”的形式来演奏乐曲。“串烧”即利用乐曲调式、调性方面的共同点,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曲连起来演奏,在转换乐曲时音乐是不间断的,这种表演形式一般在晚会中经常使用在歌曲联唱节目中,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乐坊”并不是将串联的每首乐曲从始至终演奏完,而是将每首乐曲的旋律动机“串烧”在一首乐曲中,如:《茉莉花》的日本版,从乐曲名称上来看是一首乐曲,其乐曲旋律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民歌《茉莉花》,但是在乐曲演奏中间加入了日本最有代表性的民谣《樱花》的主题旋 律。另外,在《新古典主义》中采用了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及贝多芬的《命运》等主题旋律动机进行“串烧”演奏。这是典型的流行音乐的创作方式,在传统的民族器乐曲中基本上是看不到这种创作手法的。
4、配器合声
“女子十二乐坊”几乎在每个乐曲中都使用了电声编配(MIDI),它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手段为基础,运用软件程序将配器输入电脑中的配器法,在演出时以配乐(伴奏)的形式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而乐队的演奏人员则根据伴奏的节拍来演奏主旋律。由于传统的民族器乐音色比较单一,音量比较小,因此“乐坊”运用了电声乐器并使用丰富别致的配器手法,在传统与流行之间找到了结合点—用现代的西方音乐形式改编中国传统乐曲;反之用民族乐器来演奏爵士和拉丁,以电子音乐作为伴奏,大量炫技的独奏和反复的高潮,运用MIDI制作,使音响的变化强弱控制自如,在丰富了音乐的音响效果的同时也拓展了乐曲的表现力。另外,在编配乐曲同时,也顾及到给观众展示民族器乐自身音色的独特性,因此,在乐曲中主题重复时,会由不同的乐器担任旋律演奏,这样既可以使听众对比出不同乐器的特点,也避免了多次重复旋律时音色的单一化。
(二)“女子十二乐坊”的创新探讨
1、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创新
“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曲目一改中国传统器乐的配器手法,对所演奏的乐曲进行了新的编配,加入了现代音乐的创作理念,在音乐效果上采用了带有流行元素的配乐手段,并且加入了一些现代科技手段在里面——“电声”(midi),听起来较为悦耳,风格上也不失优美、欢快、奔放等。从整体方面来讲,采用了“多媒体与视听相结合”的手法:将电声乐与演奏、演唱重新结合……消除了乐队与观众之间长久以来的“距离”。从乐队的作品上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改编型”与“创作型”。
改编型:传统曲目——寻找古老的价值。
首先,“女子十二乐坊”是植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之上的,她们演奏所使用的乐器是中国的民族器乐,每一件乐器都已有自身的一套演奏体系和特点。例如: 琵琶、扬琴、古筝等适合表现颗粒性较强的乐段,二胡适合表现委婉、优美、抒情性较强的旋律,而笛子则介于这两种风格之间,这使得乐队在选择演奏曲目或为乐队新创作曲目时既要考虑到中华民族器乐自身演奏技法的多样性与局限性,又要使之与现代化的编配手法与西方因素相结合。“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曲目在旋律素材的选择上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倾向。在乐坊演奏的曲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直接来自我国的民间歌曲以及传统乐曲,如:《康定情歌》、《敖包相会》、《高山流水》、《茉莉花》等,此外,“女子十二乐坊”还演出一些传统的经典民族器乐曲、专业教学中采用的乐曲以及传统民族乐队合奏曲目,如:《赛马》、《查尔达什》、《彩云追月》等,但乐曲的配器都在原有旋律基础上作了较大的处理,进行一种新的尝试与创新,使我们以一种更为流行的形式听到了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
创作型:现代曲目——诠释流行与时尚。
“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作品中除了对我国已有民间歌曲的改编之外,还有一部份是新创作的现代作品。如:《奇迹》、《无词》、《辉煌》等。在多数情况下,“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曲目都会采用传统的民族调式,但也会采用特性音程以及节奏模式来创作出全新的曲调。例如从《无词》的主题中我们就可以捕捉到很明显的中国五声音阶调式,而在《自由》中就有着阿拉伯风格的音阶与节奏特点。另外,“乐坊”演奏的曲目从曲式结构上来说都相对简单,(见谱例)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谱例中看出,该曲是带有尾声二部曲式,从西方曲式分析学的角度来 说,并不是很复杂的曲式结构,可以说像这种比较简单曲式结构在“乐坊”演出的作品中很常见。在作曲技法方面,“乐坊”的作品中也有采用复调创作手段的现象,如:《蝴蝶》中,采用二胡与笛子两个旋律交织诠释蝴蝶翩翩起舞的场景,然而“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作品并非是完全的“西化”了,而是走了一条“学习—模仿—扬弃—回归”之路。这些作品确立了其自身的风格:从作品形态方面讲,它与西方的作曲技法有着某些相通之处,而思想却扎根于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并汇入一些21世纪多元化发展的现代音乐技法,而这也正是她们作品中的闪光之处。
2.女子十二乐坊对乐器的改革
“女子十二乐坊”一改中华民族器乐传统的坐式演奏姿势,而改用站立的姿势,由于站着演奏,就要求对乐器原有的型制进行调整。首先,扬琴、古筝这两样乐器调整了琴架的高度,其目的是使琴体的高度适应演奏人员站立演奏的姿势。另外,传统的二胡演奏姿势是演奏人员采用坐姿,然后把琴筒放在左腿的大腿根处,这样在演奏时左手的把位才可以自由转换,右手运弓也有着力点,如果采用站立的姿势,整个琴身便没有一个可支撑的地方了(即处于悬空状态),对演奏者来说这是不可行的。因此,就需要在二胡的琴筒下方固定一个小钩,演奏人员则在腰间系一根细绳,使其能够和琴筒上的小钩挂在一起,这样演奏员便可以自由的转换把位,而琴弓也可以有着力点了。
琵琶传统的演奏姿势与二胡相仿,亦是由演奏员的左腿来承受乐器的重量,左右手才可以自由的演奏,但是由于其琴体的重量较沉,不能像二胡那样改革,因此,没有改变原来的演奏姿势,至于像笛子等管乐器站着与坐着均可演奏,因此无须太多改革。
3.女子十二乐坊商业上的创新
演出造型的现代化。“女子十二乐坊”在服装的设计上突出了东方的古典元素,穿着简约、时尚,颜色统一。既有东方宫廷的韵味,又有西方的前卫时尚,乐器都可以随意在舞台上活动,同时动感十足,被称为“视觉的”民族音乐盛宴。
包装手段新颖。舞台包装效果运用了升降舞台、冷烟火,使演出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灯光扑朔迷离,舞美丰富多彩,使得“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出成为空前壮丽的视觉奇观。
四、“女子十二乐坊”创新成功的原因,兼谈对民族音乐的出路
(一)女子十二乐坊创新成功必然性分析
1、时代变迁,审美观的改变
“音乐是给人听的,不是给人想的”这个简单、直白的信念来自于一个不能怀疑的事实:“如果音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人获得某种思想、观念、哲理,那么,文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等人文学科自然要使音乐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②”这也就是说音乐首先要满足现代人在听觉上的审美习惯,不论它采用了何种手段以前我们一提到欣赏音乐,就会想到音乐与其欣赏对象之间是聆听的关系,而今天,演唱、演奏者可以成为一种视觉形象,这就说明音乐不仅仅是给人听的,还是可以给人看的,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认为“当代文化正在变为一种视觉文化”,W.J.T米歇尔则进一步指出:“图像转向的幻觉—一种完全由形象统治的文化,现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现实的技术可能性③。”
而流行音乐的独特性之一就是在于音乐形式和画面的融合,它体现了听觉形式与视觉形式的融合。如:电视音乐(MTV)体现的正是这一原理。首先,这又一次拓宽了音乐形式的范畴,而音乐电视将二者融合为一体,在时间长度展开的同时,空间运动也同时开始,欣赏者在运用听觉接受音乐形式的同时,也在运用视觉接受画面,这两种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其次,画面和音乐形式的结合同样降低了音乐接受的难度。由于音乐形式具有模糊性、多义性、不确定性,欣赏者的接受难度很大,但是视觉形式的确定性、明晰性就要大得多,这就是视觉形式比听觉形式“容易懂”的原因所在④。而渡边护也在文章中提出:“音乐不能只停留在纯粹的音响完形上面,而是必须完成形象性的完形。……所谓完形或形象本来是视觉性的东西,因此从这一点说,在音乐中也需要有某种视觉性的东西。⑤”这样一来,观众与演员之间不再是听与被听的关系,更加入了看与被看的关系,这就要求“女子十二乐坊”不仅在声音方面要流行,在视觉上也要流行起来,“乐坊”中演奏员的站位布局就很好的说明了之一点,之所以由二胡、笛子两种乐器的演奏员站在舞台的前面,一则是演奏二胡的人数最多,站在最前面一排给观众有一种视觉的冲击力,再则笛子演奏者在演奏时不用考虑到受乐器摆放位臵的牵制,因此,能够在舞台上自由走动,使整个舞台具有“动感”。扬琴、古筝、琵琶由于受乐器的限制,只能相对地做一些小范围的肢体表演,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些因素,她们在“乐坊”中的位臵则靠后一些。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对“女子十二乐坊”仅仅是光听不看的话,对于审美的满足感便会大打折扣,“乐坊”在包装上的“现代感与流行化”使大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得到了一种伴随音乐的视觉享受。
2、市场的选择
“女子十二乐坊”走上文化产业化的道路,很大因素取决于她的策划人王晓京先生,王晓京是内地流行音乐界著名的经纪人,也是星碟公司的总经理。他给“乐坊”的定位是:“我们让民乐更流行”。与国内一些音乐人不同的是,王晓京不太参与作词、作曲、演奏、演唱这 ②③周海宏:对现代音乐的美学思考。载《人民音乐》1999年第10期 周海宏:对现代音乐的美学思考。载《人民音乐》1999年第10期 ④刘可欣:流行音乐的审美特征研究。载《东方论坛》2004年第3期 ⑤渡边护:《音乐美的构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第1版 些事,他是一个纯粹的经纪人。从而,我们可以推断出王晓京的两个特点:一个是在流行音乐圈做事多年,对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十分熟悉;另一个是他是一个做文化生意的商人。商人的特点是讲求投资与回报,注重市场需求与反应。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女子十二乐坊”在成立之初就会走以市场为中心、以利益为目的、走出“打品牌”的道路。
“流行音乐有病,它太在乎接受了”这就一语道破了流行音乐的从众属性。
由于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文化价值观正在发生转变,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往的心里状态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们“崇洋媚外”的思想较之过去来说有增无减,在国人不知所措、内心陷入了一种“空白”的情况下,“流行音乐”的出现暂时缓解了这一状态。但是在“从众”的过程中需要恰到好处地找到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结合点,《人民音乐》杂志社编辑于庆新说:“没有听众、没有市场,音乐艺术很难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民族音乐有着传统的魅力,而流行音乐的一些元素极有冲击力。要考虑两者的结合,用时代的音乐符号对传统民族音乐进行改造、加工和传承。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站污艺术的纯洁性,也可能成为推动艺术发展的巨大力量。”音乐评论家金兆钧认为,民乐需要重新去挖掘、整理和再认识,同时找到能够与今天的大众,乃至其他民族人民之间的话语表达方式。只有在这种努力中,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才能以丰厚的底蕴和强烈的时代感向前发展。正是如此,不会有人因此而否定文化市场自身的规律,反而可能会更加相信,我们在文化产业化时代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市场的选择,特别是在刚刚起步的时期。
(二)民族音乐的出路分析
1、流行要扎根传统
虽然在“乐坊”中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这在传统民族器乐曲中可能是从没有过的,但是并不因为这些就认为“乐坊”的音乐与民族音乐毫无关系,不论怎么变化,它还是扎根于民族器乐中,在“乐坊”的演出中总是能找到独特的民族乐器,如:独弦琴《楼兰少女》、高胡《彩云追月》等,除“乐坊”惯用的演奏乐器之外,这些都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这说明“乐坊”在演绎流行的过程中始终以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作为其音乐载体,这是与传统有着最密切关系的不可争的事实之一。
其次,“乐坊”在排练过程中采用即兴式的方法。该乐队没有采用西洋管弦乐队的排练方法,在整个排练过程中是没有指挥这一角色的存在。演奏员每个人在腰上别一个耳机发射器,而另一个无线麦克风是贴在琴上的,在每个曲子之前,耳机里会有一个“点”(节拍),比如:若干个预备拍后演奏者跟着节奏自己开始演奏,但是现场还是会有一个音乐总监(梁剑峰先生)在负责,他不会像指挥家那样打拍子,只是告诉你一些音乐方面的处理,他会先表述一下曲 子的风格和他想达到的效果,然后我们再演奏出来。有时候梁先生有一个灵感或思路,给演奏员一个主要的旋律,但是在录音的时候有了新的灵感,就会把它丰富,比如单旋律,他就会改为变奏。
我们不难看出:“乐坊”在排练过程中即兴的因素很多,这与我国传统的“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民间传统的器乐组合的排练、演奏方式不谋而合,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乐坊”在流行风格的定位中保留了一种我国民间最传统的因素之一。
再次,“乐坊”在演出曲目的选择上始终没有脱离“传统”的因素。“乐坊”的每场演出与每张专辑中,对“传统乐曲”的选择至少占有百分之五十的比例,即使在这些作品中添加了或多或少的流行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否认其与传统之间的联系,这些曲调的旋律、调式无一不体现了传统音乐的精髓。
2、让传统走向现代
深思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也有不少可取之处,如:意境深远,底韵丰富,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等,但也存在一部分欠缺之处,如:乐器的音色比较单一,和声较为简单等。此外,传统民族器乐在音乐表现力、与观众互动交流方面较现代流行音乐而言就稍逊一筹。众所周知,从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观点来看是崇尚恬静、淡雅、平和的美;而流行音乐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肢体层次简明,它活泼、热情、有亲和力、感染力。这使得我们要考虑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化流行音乐之间的关系。我们应以一种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传统音乐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历史的发展,所有音乐形式都在自发地、不断地调整和改变自身以适应新时代审美的要求。当然,每一种新生事物必须要经过时间以及人们的考验,虽然,“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为观众带来了一种民乐新的演奏形式与新的视听效果,但是,也不乏有专业人士对其的评价很严厉——“艺术不是靠露肚脐眼的美女上阵、蹦蹦跳跳包装出来的。”阂惠芬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女子十二乐坊”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我没去看她们的演出,也不想去看。……美女上阵、前卫打扮、蹦蹦跳跳,是对民乐创新很肤浅的理解,这种形式根本不值得去评论。十二乐坊在海外有市场,但她们不是高水准民乐的代表,在行家眼里是要被耻笑的。我今天很不愿意评论她们,因为这也是在替她们宣传。”
在国内,执此观点的民乐界人也不在少数,他们均是站在维护“原汁原味”传统的立场上,而不接受添加了任何现代流行因素的“传统音乐”,但是,用黑格尔的一句话来说“存在即合理”,他的意思是指,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即没有无因之果。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找到其存在的理由,即凡存在的事物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结语
民族音乐学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流行音乐,笔者通过对“女子十二乐坊”个案研究说明了传统音乐流行化后的处境,在文中分析其形成原因、并结合时代审美需求的变化阐述了受众对这种音乐形式的态度。
“女子十二乐坊”这样的表演形式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新产物,虽然她从成立发展到现在才仅仅8年时间,但其发展速度之快,受群众喜爱程度之热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她的表演以及演奏作品在以我国民族音乐为根基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现代流行元素而又“不失其源”。在短短几年间,“女子十二乐坊”掀起一场新的流行风,让民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流行音乐己成为我国大众文化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这一条件下,本文通过对“女子十二乐坊”个案的调查与研究,阐述了“女子十二乐坊”是如何走向流行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也为中国乐坛带来了一股新的活力,无论如何,她让世界人民又以一种新的形式认识了中国传统民族器乐。当然,笔者需要阐明的是,这仅仅是让民乐多了一种存在的形式,并不是说民乐走向流行化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也不代表这就是民乐发展唯
一、正确的出路。笔者认为,传统与流行是音乐长河中的两个分支,并非是水火不相容的,在当今社会它们处于不断的碰撞之中,“女子十二乐坊”正是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令我们耳目一新。
参考文献
[1] 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2] 明言.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 乔建中.咏叹百年——乔建中音乐学研究文集[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 [4] 居其宏.新中国音乐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5月第l版.
[5] 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6] 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7]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和华乐出版社,2004.
[8] 洛秦.城市音乐文化与音乐产业化[J].音乐艺术,2003,(02)[9] 施依秀.现代城市与流行音乐文化[J].音乐艺术,2003,(03)[10] 李英娜.妙音袅袅出丝竹,老树新花繁枝头—记“女子十二乐坊” [J].乐器,2004,(03)[11] 刘可欣.流行音乐的审美特征研究[J].东方论坛,2004,(03)[12] 姬颂.“女子十二乐坊”好看更好听[J].安徽日报,2004,(07)[13] 尹青珍.对新民乐“国际化”现象的思考[J].乐器,2005,(04)[14] 金兆钧.“女子十二乐坊”轰动效应后的启示[J].艺术评论,2005,(07)[15] 范晓峰.少定性多观察多思考—由民族乐队“通俗化”、“时尚化”所引发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7,(07)
第二篇:对中华民族音乐的感想
对民族音乐的感想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经过千年的传承和涤练,中国文化更是璀璨辉煌。而民族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粹更是历久弥香。
民族音乐就是产自于民间,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狭义地讲,所谓中华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而广义上,中国音乐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中华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中华民族音乐的特点:
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现在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结合古代的诗歌一般分为诗、词、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的功能有了分化。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中华民族音乐价值:
中华民族音乐有其巨大的自身价值,这也是其将拥有美好前景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音乐的价值主要包括:
1、线性音乐的审美价值我国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线”型单声织体的音乐表现体系。使民族旋律不仅具有婉转迂回的曲线美,更具有深刻的表情意义。它不同西方音乐以旋律、和声、复调共同完成音乐的表现内容,而是仅以单声旋律完成音乐表现内容的全部。它经过长期充分的发展,早已复杂而多样,形成了人们独特的单声音乐审美观念。
2、重意的音乐审美价值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多若繁星,其音调幽婉深邃、韵味悠长,是一种令人回肠荡气、消魂摄魄的音乐美。因为具有重情、重自娱、重意的音乐审美特质,加上世界听众重视了它的价值功能和表现特征,赢得了世界听众的欢迎。以上是中华民族音乐的两个主要的自身价值,也是其独特之处,因为有了线性音乐审美价值和重意音乐审美价值使得中华民族音乐在未来音乐市场中充满了竞争力。
第三篇:论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论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唯一永恒不变的就是“变化”了。应对变化,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求得长远的发展。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经济时代,也是信息经济时代,以创新谋求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变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不创新就死亡”已经悄然成为世界商业游戏的规则。
对企业而言,创新不是在实验室很美妙,而在市场上一败涂地的构想,而是一个能转化为收入和利润的想法。爱迪生曾经说:“卖不出去的东西,我根本不想去发明。销售是有用的证据,有用代表着成功。”伊尔梅特说:“没有客户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那根本不是什么创新。”因此,真正的创新应该能够改变公司所处的情境,包括市场、顾客、竞争和社会等方方面面。创新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的发展是一个符合生命周期理论的周期性循环过程,一般要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而企业创新能力的变化通常要比企业经济状态的变化早一个相位。创业初期,创新是企业的主题,企业因创新而成立。在成长期,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体系设计、新领域的选择和产业多元化,而这些正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结构创新的具体表现。经过前期的创新和积累,企业步入生命周期的高峰状态即成熟期,逐步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方面取得相对竞争优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大大提高。进入衰退期以后,企业的经济业务出现停顿和下滑,直接或间接反映出企业创新能力存在问题。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获胜,就必须高度关注自身创新能力的变化,并逐步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
创新可以改变而且正在改变世界商业的格局。一些新兴的企业利用创新迅速崛起成为业界大佬并且制定业内的游戏规则。比尔〃盖茨正是凭借开发个人微型计算机这个创新的想法和包括电脑操作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创新受到广泛的欢迎,使个人计算机成了日常生活用品,并因而改变了每一个现代人的工作、生活乃至交往的方式,使得微软赢得计算机软件业的霸主地位。至今,比尔〃盖茨缔造的微软帝国仍然创造着巨额的利润,它的霸主地位仍然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撼动。马云由于创新性的把B2B与互联网的结合起来,迅速的建立起一个阿里巴巴商业王国,04年已经日进百万。永业集团旗下刚成立不久的永业农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造性的从劣质煤中提炼出能使大多数经济农作物增产20%的生命素,已经于2008年4月在美国纳斯达克OTCBB成功上市,融资3000万美金。可以预见生命素必将改变中国农资行业的现状,并改写农资行业的游戏规则。
创新可以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一些老牌的企业正在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创造更高的利润。中国的万向集团始创于1969年,能够在四十年的经济大潮中存活到现在不是一个偶然,主要是因为万向走的是有自己特色的创新之路,始终坚持把提高自主
创新能力摆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位置,因此万向实现了40年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而该集团的创始人鲁冠球也被称为“企业家常青树”。雷富礼自从2000年6月出任宝洁公司CEO以来就把“让创新融入到宝洁所开展的一切活动”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从而挽救了在衰落的宝洁,到07年已经创造了营业利润率提高4%、利润额增长两倍多、营业额翻倍达到800亿美元的业绩,并且使宝洁“十亿元级品牌”从10个增加到23个。
创新可以让企业主动出击并且更快更深的切入市场。诺基亚在印度针对农村消费者的独特需求,通过创新性的增加一些功能创造了两亿的顾客,从而登上了市场老大的宝座;戴尔借助新创的业务模式,向消费者直销并且按订单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招商银行通过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思路创新赢得了巨大的客户和“本土最佳私人银行”等奖项。
创新不仅是实现可持续成长、创造超群价值的主要推动力,而且是改造一家公司的的战略、组织能力、文化和领导力的催化剂。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营造起一个创新的文化。中国的海尔在张瑞敏的带领下营造出一个创新型的海尔文化,才会从众多的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并逐渐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品牌;宝洁公司在雷富礼的领导下复苏了沉寂已久的创新文化,所以在过去的八年中取得较大的内生性增长。
可以预见,不能持续稳定的进行创新的企业必将走向衰亡,所以企业的领导者们除了创新别无选择。但大多数的企业的创新
观念仍然十分落后,这些企业的生存年限也十分的短暂。因此中国的企业要想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还有很长的一段创新路路要走。为了营造创新文化,企业的领导者们必须建立一个长远的战略、一个创新的团队、一个把创新推向市场的流程和一个支持创新的组织机构。在中国,海尔、华为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些,所以取得了成功。
第四篇:对民族音乐的感想论文3400字
初涉音乐世界 享受听觉盛宴
——对音乐鉴赏课上民族音乐一二感受
音乐,是指物体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音乐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
在校选课程《音乐鉴赏》课上,我们跟随姚老师的精彩讲解,系统有层次的领略了东西方音色各异的器乐演奏之美,聆听了唱法多种的声色之和。虽然我是初涉高雅艺术,但仍收获颇多。
首先,我想先说说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一二体会,纯粹自我感受,不对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老师在中华民族音乐这一部分内容安排的很丰富,主要通过让我们欣赏一些著名的民族乐曲,来直观感受传统音乐之美。在课堂上,我们听到了诸如《十面埋伏》、《梁祝》、《百鸟朝凤》、《渔舟唱晚》、《步步高》等等的一些传统民族乐器演奏的动听旋律。通过学习,我们去领略每一首曲子的动人的背景故事,去了解演奏曲子的乐器种类和各自的特点,虽然不是很深入,但也收获很多知识。
追溯历史,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歌舞和歌曲。现在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新石器时代的吹奏乐器——陶埙。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周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前256年)就曾出现过庞大的宫廷乐队。特别是唐代(公元618年-907年),音乐高度发展,处于当时世界音乐的先进行列;对日本、朝鲜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音乐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中华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又如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中华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笛曲《五梆子》、《鹧鸪飞》;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都是优秀的独奏曲目。
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如《八仙序》(浙东锣鼓)、《十八**二》(苏南吹打)、《鹞子翻身》(陕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
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于室内演奏。如《十六板》(弦索十三套)、《高山》、《流水》(河南板头曲)等。
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如《三六》、《行街》(江南丝竹),《雨打芭蕉》、《走马》(广东音乐),《八骏马》、《梅花操》(福建南音)等。
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演奏风格粗犷,适宜于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如《将军令》(苏南吹打)、《大辕门》(浙东锣鼓)、《普天乐》(山东鼓吹)、《双咬鹅》(潮州锣鼓)。有不少吹打乐种,在乐队中兼用弦乐器,因而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点,如《满庭芳》(苏南吹打)、《五凤吟》(福州十番)等。一般说来,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吹”,吹奏技巧高;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打”,锣鼓在吹打乐中起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里我只能做浅述。
下面,我想说说对西方音乐的一点体会。
课上,我们观看了美国、也是电影史上著名的浪漫爱情音乐电影《出水芙蓉》。这部电影上世纪40年代拍就,影片中的各种音乐、歌舞,总是会恰大好处的出现在观众眼前,做到了音乐和剧情的完美结合,掀起了好莱坞歌舞片的盛世,堪称美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出水芙蓉》是浪漫的经典爱情喜剧片,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在喜剧性的处理上都表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底。影片有机地融合了歌曲、舞蹈、花样游泳等形式,编排出一部美轮美奂的歌舞节目,也因此掀起了好莱坞歌舞片的盛世。《出水芙蓉》中,水上芭蕾清新优美的表演成为了流传后世的经典,尤其是结尾处“水上盛典”场面,阵容宏大,气势壮观。
该剧也是一部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的电影。音乐、幽默、还有美女和爱情。很多人是从这里开始了解外国电影的。直到今天它仍让我们微笑,大笑。花样游泳与舞蹈的结合是影片亮点,宏大的水上舞蹈表演场景,男主角诙谐的动作,游泳池中的火花与水雾,一道水幕徐徐拉上,让人们重新回到了那个诗意的年代。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里除了令人忍俊不禁的剧情,更有许多精彩的音乐作品。片头的抒情男中音,乔治的小号独奏、俱乐部里的爵士乐队以及拉丁舞、抒情女中音、以及史蒂夫创作的男女混声多重唱、女子学院里史密斯小姐精彩绝伦的钢琴独奏……都把观众带进了美妙的音乐世界……影片中的音乐,也正反映了美国同时期的主流音乐艺术。
影片中的各种音乐、歌舞,总是会恰大好处的出现在观众眼前,做到了音乐和剧情的完美结合,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其中的音乐艺术水平,与美国同时期的影片《音乐之声》相比,似乎更胜一筹。《出水芙蓉》一片,堪称美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的场面宏大,色彩美丽,情节感人,诙谐有趣,真是电影中的精品啊.其中有几个情节引人捧腹大笑,男主人公被困在衣柜里,外面有一只大狗咬他,男主人公想从门口溜走,不料大狗守在门口,他想从窗口溜走,不料大狗守在窗口,男主人公急中生智,换成女装,把门卸下,仓皇逃走,好笑啊!还有一个情节,男主人公上形体课,他穿着女式芭蕾裙,好笑啊,老太太老师百般刁难他,打他的头等,令人发笑,还有一张糖纸,在几个同学之间传来传去,最终被男主人公贴在他妻子的脸上,好笑啊.最精彩的是水中芭蕾,太漂亮了,蔚蓝的水中,几个美女似美人鱼一样在水中穿梭,美丽的女主角穿着雪白的泳衣闪亮登场,她在水中舞姿优美,真似出水芙蓉一样,自由划水,做着高难度的水底穿梭,音乐优美,节奏欢快,场面热烈,色彩斑斓,太美丽啦!!好看的美国大片!!最终有情人终于化解误会,重归合好,多么完美的结局啊!
这里我还想说说关于西方歌剧、音乐剧。在课堂中,老师播放了柴可夫斯基所作芭蕾舞《天鹅湖》和百老汇经典《猫》的一些片段。《天鹅湖》的音乐像一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诗篇,每一场的音乐都极出色地完成了对场景的抒写和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划,具有深刻的交响性。这些充满诗情画意和戏剧力量,并有高度交响性发展原则的舞剧音乐,是作者对芭蕾音乐进行重大改革的结果,从而成为舞剧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其中许多音乐都是流芳百世佳作,这里我只选择《四小天鹅舞》加以介绍。
《四小天鹅舞》也是该舞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舞曲之一,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质朴动人而又富于田园般的诗意。
《猫》是剧作者韦伯根据艾略特为儿童写的诗改编的,韦伯充分注意到儿童的特点,因此,《猫》剧更受儿童们的喜爱。《猫》的创作并非一帆风顺,直到离上演时间很接近时,作者尚未找到感情宣泄之处,导演特里沃·南要求作者再作修改。当晚,韦伯创作了该剧最为流行的歌曲之一——《回忆》,但只有旋律而没有歌词。他们请词作家帮忙,可试了几次都不满意。最后,在公演前几天,导演南终于想到了“回忆”这个词,把这首歌用于一只叫格里泽贝拉的雌猫上,她离开杰里科猫族到外面去闯荡,历尽艰险,最后回忆起在家族中的幸福生活,渴望回归家族,唱出厂这首动人的歌。通过这一构思,导演才完成了这部音乐剧的组织:工作,把一个个的片断串联成了一个整体,该剧于1982年10月7日首演于纽约百老汇的冬园剧院。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音乐,都是一段美丽的听觉盛宴,感谢音乐鉴赏课带领我们穿行于音乐的世界,不只是秀学分啊!
第五篇:论企业管理创新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启示
论企业管理创新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启示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相应地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企业内部要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促使企业管理的管理理念、经营思路、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因此,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进行研究。为企业增强竞争力、推进企业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科学管理观念;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基础设旆1 引言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跨入新世纪,我国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必须注重学习研究国内外管理的统计论文发表/tjxlwfabiao/新思维和趋势。在引进吸收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灵活地、“权变”地加以应用,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管理观念2.1 管理观念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转变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最高宗旨,是造成企业过早夭折的根源。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可持续性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企业是一个人造系统,其内部系统是可以改造的,而生生不息的企业管理创新正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的重要保证。可持续成长管理观认为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但不是其生存的目的,要科学合理地追求利润。坚持这种管理观,在管理中就会注重整体优化。讲求系统管理,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夯实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实行管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注重开拓创新,要求在自我否定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变革与稳定并存;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注重以诚信为本,对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要讲求质量、服务、信誉过硬等等。
2.2 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己成为决定企业经济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关键性要素,产品中蕴含的知识量(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竞争中最有利的武器。企业应改变传统狭隘的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的观念,要强化无形资产意识。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首先,要重视知识要素的开发。在企业中,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与开发机构,以便结合经营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推进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其次,注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加大无形资产投入。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无形资产的创新、设计、引进、应用,并设立知识主管,实施对无形资产的分类、评估、投资以及建立知识档案,为无形资产投资交易和共享创造依据,不断拓展无形资产的范围,要注重对知识产权类和流通领域的无形资产的积累和投资2.3 树立人性化管理的观念首先重视人的知识化,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把员工的学习素质提高作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其幼师论文发表/yjlwfabiao/
次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在信息化、知识化管理中,打破传统企业在分工上的官僚等级制,重新设计企业的价值流程和结构,重新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及领导者进行定位。使具有不同教育和文化背景的企业人积极合作。共同享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信息,达到更多地交流、更多的一致行为,更多的责任和共同的文化,从而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要建立能为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提供方便的基础设施。使企业对内对外都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交流,在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之间进行反馈。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教育论文发表
/jylwfabiao/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有人指出.企业家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性质。因为其风险由自己承担,而他们的成功却往往使全社会受益。因此,国家应该制度化来扶持和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政府在制度上,应着眼于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