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领导人身边的高级翻译们
中央领导人身边的高级翻译们
成名的捷径
对学习英语的大学生来说,谁不想今后分配到外交部当个高级翻译?!因为外交部的高翻代表我国的最高翻译水平,可以经常给中央领导人当翻译,陪同领导人出访世界各国,还可以经常出现在晚间新闻联播的电视屏幕上。总之,在不少人看来,在外交部当高翻既荣光,又是一条成名的捷径。
1990年至1991年,外交部翻译室进来了一批年轻大学生,比较出众的有朱彤、许晖、张建敏。他们现在开始在翻译室挑大梁,人们最近两年对朱彤和许晖的印象比较深。比如1997年10月江主席访问美国,许晖是主要翻译。1997年江主席出席香港主权回归的交接仪式、1998年春季朱镕基出任总理后举行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和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期间,朱彤的翻译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朱彤是外交学院的本科生,人非常聪明。她翻译的最大特点是继承了外交部翻译室的传统:准确、严谨和干净利落,在外交、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法律领域翻译的功夫尤其深。有位曾与朱彤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对记者说,朱彤人不一定长得非常漂亮,但是,她非常清秀,翻译时给人一种非常端庄和舒服的感觉。1998年9月28日,朱彤随唐家璇外长访问美国首都华盛顿时,记者在一次游览中提出采访她的要求,她马上“吓”得躲开了。据说,她将在英国深造一年。
许晖毕业于北京大学。江泽民主席1997年访问美国和1999年10月访问英国时,许晖就是随团主要翻译。她翻译的特点是发音平和悦耳,工作非常扎实。她已经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作为一位年轻的女性,她既要当妈妈带孩子,又要坚持当翻译,而且经常出差,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张建敏同朱彤一样曾在北京上联合国译训班。他的特点是脑子非常聪明,翻译时泰然自若,非常沉着,心理状态极好。张建敏可能是个乐天派,因此有人开玩笑说他是长不大的男孩子。张建敏从英国攻读学位回国后,目前在翻译室担任主要翻译。
翻译室现任主任是徐亚男,她毕业于杭州大学,曾留学新西兰和英国,并先后在中国驻马来西亚使馆和外交部美大司工作过。翻译室目前有50来人,英语和法语翻译有40多人,其中朱彤、许晖和张建敏被称为外交部翻译室的“三剑客”。
挑战性的工作
以下内容跟帖回复才能看到 ==============================
当高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一是中国对外开放后,我国同外部世界的接触交往日益增多,中央领导人会见外宾越来越多,而领导人同外宾交往或出国访问都需要高翻这座桥梁。担任领导人的高翻可以在翻译过程中学习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但是,为中央领导人尤其是现在的领导人当翻译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其挑战性非常强,压力非常大,具体表现在:
首先,高翻需要有很高的政策水平、广博的知识面、很强的语言能力和很好的心理素质。除了政策水平和语言能力外,还取决于翻译的准备工作是否充足,睡眠和身体情况如何。有的翻译可能这场翻译得很好,但在另一场翻译中由于心理压力大而发挥欠佳。
其次,需要不断跟踪形势,领导人谈到什么问题自己应该略知一二,领导人谈到哪里自己就应该跟到哪里。今天的中央领导人知识面非常广,有的还是工程师或科学家或某个领域的专家,他们不光谈国际政治和外交,还谈新兴高科技,谈金融谈证券,什么都会涉及。这需要高翻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再次,当高级翻译责任重大,压力也比过去大。许多领导人本身懂英语,如果翻译意思翻得不准确,领导人就会自己进行纠正,所以高翻们有一定思想压力。
当高级翻译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脑子要保持高度集中,宴会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即使在翻译过程中见缝插针吃了几口美味佳肴,事后连什么味道都回想不起来。一个高翻现在平均每年担任七八十场翻译,在国内外陪团出差时间达100多天属于家常便饭。如果外国领导人访华时对方也有翻译,这样中方翻译还比较轻松一些。如果中外文翻译都需要中方担任,这对高翻是非常疲劳的。
高级翻译疲劳到什么程度?现在联合国工作的梅江中对记者说,他于80年代在外交部翻译室当翻译时,平均一年出差100多天。有一次他陪中央领导访问美国5天时间。抵达美国的第二天,他就要上场翻译,由于中国同美国东部地区有十几个小时的时差,中国的白天正好是美国的晚上,为了能够马上把时差倒过来,他在睡觉前需要吃安眠药。等到5天刚刚适应下来又回国了。回到国内,仿佛生了一场大病,需要蒙头睡上一大觉。
过去当翻译没有电视实况转播,心里不会感到紧张。现在领导人有时举行电视实况转播的记者招待会,他们在电视镜头前侃侃而谈,这给翻译们带来很大挑战。翻译水平的高低和好坏,懂行的公众一目了然。
口笔并重才算称职
同政府其他部门的翻译相比,外交部的翻译水平可以说代表国家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年轻人到翻译室不久就开始到第一线担任口头翻译,这对他们是很好的锻炼。他们的缺点是没有足够时间进行笔头翻译,往往顾了一头荒废了另一头,缺乏扎实的翻译功底。据说,年轻一代的高翻现在英文口语水平很好,但中文功底还欠火候。
1994年至1996年,翻译室又进来一批新人,经过几年锻炼目前比较出众的有雷宁(女)、戴庆利(女)和吕江。他们和朱彤、许晖、张建敏一样,优点非常明显,就是脑子反应快,知识面比较广,翻译严谨准确,行家们认为他们非常“厉害”。但是他们也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弱点,就是靠一条腿走路。他们的口译非常好,但是笔头功夫相对来说不足,不能口笔并重。
一位前高翻对记者说,这种不是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容易使年轻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口译好了就一切好了,有的年轻翻译因此产生拈轻怕重的思想。谈到外交部高翻们目前的情况时,这位前高翻说,翻译室如果这种毛病不加以纠正,久而久之翻译水平有可能滑坡,写稿子就会容易出错。他认为,一个完全称职的高翻应该是两条腿走路,而不能光口译好,笔译差。
翻译工作需要有相对固定的一批人,干上一二十年,这样才能培养锻炼出高水平的真正的人才。有的老专家工作了几十年,他们的翻译水平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但据说现在有些年轻人不能长期安心翻译工作,一些已经离开翻译室的老翻译因此对记者表示,现在要加强社会上对翻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希望更多年轻人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应在翻译室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
第二篇:高级翻译
林国本简介(出生于日本华侨商人家庭,18岁回国。在《北京周报》社日文版从创刊(1963年8月)工作到退休(1995年)。在中译外的岗位上实践了30多年。退休后仍担任中国网和《北京周报》日文网改稿专家)
一. 坚持每天阅读《人民日报》等各种报刊,及时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际形势,以便在政治翻译工作中做到更加准确和游刃有余。
二. 反复阅读,长期抄写。林先生说,他年轻的时候,曾每天抄写《朝日新闻》的“天声人语”,坚持了6年。这对他日文的历练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另外,林先生还接受一位朋友的建议,反复阅读一本好书,做到读精、读透。某一本书,他曾反复读了50多遍。他说:“今天我做同声传译95%得益于这本书。我是在说,而不是在译。”
三.借他山之石以攻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的各个方面都在逐渐与国际接轨,政府的人大工作报告的内容近年来也日趋专业化。为适应形式发展,林先生开始研究、学习《美国经济白皮书》(日译版)和日本政府公文中的相关文书,并结合我国公文的特点,在翻译环节保持了同步。
第三篇:高级翻译
高级翻译“薪”形势
日益扩大的对外文化交流已在中国催生出巨大翻译市场,2009年中国翻译市场产值有望超过400亿人民币,随着外企语言本地化的增多,对语言翻译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强,市场上对日、韩、法、俄、德、西班牙等小语种翻译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普通谈话类翻译的日薪在400-600元,商务谈判类翻译的日薪在600-800元,同声传译薪金最高6000-8000元/天,旺盛的需求和充满诱惑力的薪酬,正在激发着更多有一定外语基础的人加入到翻译行业中。
某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告诉记者:“对于已有一两年翻译工作经验的人来说,想找到一份月薪在4000-5000元的翻译工作不是很难,但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基本都获得了英语专业八级或小语种考试的相关资格认证,但也要重视企业对学生进行的短期岗前培训,重视日常用语和商务会话的能力,要有坚持学习的态度,熟悉掌握行业内术语。”
难觅高级翻译人才
从相关外企了解到,人才的缺乏已让企业不得不降低选拔标准,甚至对翻译的要求放到了无经验也可的地步。尽管天津每年参加口译证书考试的人不在少数,但具有实战经验的高级翻译人才仍是凤毛麟角。
据天津翻译专修学院焦雨石院长介绍,目前各个层次的翻译人才都比较紧缺,高层次的翻译人才需求虽然是少数,但是他们基本都是零失业,市场空缺仍然存在。低层次的翻译人才虽然人才数量巨大,但随着近几年来众多外企落户天津,对这部分人才的需求也已超过了实际的储备量。
人才稀缺症结何在首先,培养翻译人才的机制没有完全形成,翻译人才的培养与经济发展并没有完全接轨。其次,近几年我市招商引资成果显着,滨海新区经济迅猛发展,很多外资企业落户,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骤增以致紧缺。再者,以前翻译队伍中鱼龙混杂,缺乏统一、全面、客观公正的人才衡量标准,翻译市场不规范,懂一点外语的人就能通过各种关系包揽业务,但翻译质量如何也没人来认定,客观上也造成翻译人才的缺失。
目前,我市翻译人才主要是从各大院校外语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但这些学生到了高年级才开设翻译课,很多学生的词汇和语法不够扎实,很难成为优秀的翻译人才,因此高校需加大力度建立长期有效的翻译人才培养机制。
第四篇:中山之光—中央领导人视察中山
中山之光—中央领导人视察中山
中山是中国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接广州,南连珠海,西通江门,毗邻港澳。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水陆交通发达。2002年城市化水平达57%。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153公里,105国道、广珠公路和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市有3个对外贸易港口及11个出口起运点,从中山港经海路往香港仅75分钟。1.5小时车程内可达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五大国际机场。中山近年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城市”等称号。1997年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世界人居奖”。
中山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离不开市领导的呕心沥血、解放思想、发展创新。
回顾历史,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山的关怀和期望一直都在。浏览中山网络问政平台有关“十五个瞬间之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山—关怀与期望”,深切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山发展状况的关怀与期望,同时加强了我要为中山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翻开历史的画册,198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参观孙中山故居。1987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视察中山。1993年2月,国家主席杨尚昆在三乡镇视察。1994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山三乡农民家做客。1996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中山视察。同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中山火炬区视察,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视察中山。1997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视察中山。1999年4月13日,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及无党派人士考察团在广东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中山市考察,了解我市对台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及开展两岸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情况,并实地考察了隆成集团有限公司、皇冠皮件有限公司两家企业。2001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中山。2002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健行视察中山,参观了孙中山故居、中山城,视察了城区、火炬开发区和古镇镇。在火炬区国际会展中心,尉健行饶有兴致地视察了工业展览,火炬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冯梳胜详细介绍了这一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业历程、发展现状、几大工业园区、健康产业基地等5个国家级基地、各企业生产的高科技产品。
在古镇视察时,得知古镇有“中国灯都”之誉,其产品占全国灯饰市场半壁江山时,他对古镇灯饰表现出浓厚兴趣,详细询问古镇灯饰的发展历程。尉健行等中央、省领导同志还听取了中山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纪检监察工作情况的汇报。尉健行同志高度评价我市在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反腐败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认为我市在改革、发展和稳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在转变作风和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中思路明确、工作扎实,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办法,其中一些工作方法和措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尉健行在座谈会上强调,政府要减少行政审批,凡是能用市场经济办法解决的,都要用市场经济办法解决,视野要拓宽。当前要重点处理好4个问题,即经营性土地出租拍卖、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要环节的实施管理工作。2004年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火炬开发区。
2004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我市水出公司视察。
200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山。温家宝总理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陪同下,一路风尘仆仆,夜以继日地视察、座谈、听汇报,先后到珠海、中山、佛山、广州、东莞、深圳等地,白天深入企业车间、城市社区和高校,同干部群众、师生员工亲切交谈,晚上主持召开座谈会、汇报会,广泛听取改革开放第一线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对广东和东部沿海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新的要求。
“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必须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要为全国创造新经验”,在充分肯定成绩后,温家宝总理给广东干部群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谋划率先发展,视野要宽、思路要新、起点要高;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在前面,建设和谐社会要走在前面,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要走在前面。”为了实现三个“走在前面”的目标,温家宝总理要求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做到六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更加注重加速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更加注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更加注重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理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广东的发展。希望广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更好地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面向世界、服务全国。”总理为中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山作为祖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切关怀和期望下,领导的每次视察都给中山的发展前景带来希望,带来动力,使得中山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并对中山的规划工作起到重要的指示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山改革开放成就的殷切关怀之情,领导人对中山人民的慈善亲近之心,以及领导人对中山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喜悦的表露,都被记录在册,真实地留下了宝贵的镜头和报道。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期望下,中山的经济、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综合改革、各项体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一任又一任中央领导人视察中山,支持鼓励中山发展创新,领导人亲切的教诲化如一片阳光,照亮了中山这片土地,春光无限。中山也必将在这片旭日阳光中蓬勃发展。
中山网中山网络问政平台2007年8月28日
南方网城市建设新篇:中山近五年改革发展成就回眸
中山网中山日报电子版“尉健行视察中山” 中山日报2002年3月28日 第2638期
新华网情系南粤—温家宝总经理视察广东纪实新华网广东频道珠海特区报编辑:陈苗苗
第五篇:中国国家领导人身边的神秘翻译
中国国家领导人身边的神秘翻译
章含之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曾担任毛泽东的英文教师、随身翻译,中国著名外交家。中文名: 章含之
代表作品:《我与乔冠华》 《那随风飘去的岁月》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生父母: 陈度、谈雪卿(非婚生育)
民族: 汉族
养父母: 章士钊、纳奚翠贞(章士钊小妾)
出生地: 上海
丈夫: 洪君彦(前夫)、乔冠华
出生日期: 1935年
女儿: 洪晃(婚姻离异三次)
逝世日期: 2008年01月26日
女婿: 陈凯歌(洪晃前夫之一)
毕业院校: 北京外国语学院
吴莉莉
吴莉莉(1911-1975),河南人,曾留学美国。“七七事变”后,她回国参加抗日,和史沫特莱一起去了延安。成为史沫特莱和毛泽东的翻译,因与毛泽东接触过多,而与贺子珍不睦,并因此离开延安。后于张研田结婚,并跟随前往台湾。
唐闻生
唐闻生(女)汉族,1943年3月生于美国纽约,广东恩平人,中国首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之女。197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4月参加工作,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大学学历,译审。早年侨居美国。1962年9月至1965年4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1965年4月至1974年3月为外交部翻译室、美大司科员。1974年3月至1977年9月唐闻生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部党组成员。
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一直到周恩来、毛泽东辞世以前,唐闻生和外交部的另一位风云人物王海容作为优秀的翻译,几乎参加了这两位伟人与来访各国政要、知名人士的所有会见,在外交界乃至中国政坛崭露头角。她的倩影总是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身边出现,可以说见证了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时刻。
傅莹
外交官傅莹,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英国肯特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中国职业外交官。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大使,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驻大国女大使。是继龚澎、王海容之后,新中国为数不多的女性副部级外交官。
中文名: 傅莹 职业: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 国籍: 中国 毕业院校: 北京外国语学院 民族: 蒙古族 信仰: 马克思列宁主义
内蒙古通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出生地:
辽 主要成就:使
出生日期:1953年1月
中国第一位驻大国女大使
傅莹1970年,傅莹进入当时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站工作,并开始自修高中课程。三年后,她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并选择第二外语为法语,后又学习罗马尼亚语。
197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1985-1986年在英国肯特大学深造,获硕士学位。
1978-1982年任驻罗马尼亚使馆随员。1982-1990年任外交部翻译室三秘、二秘、副处长等职,承担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工作。
朱彤
朱彤,女,2011年6月30日起任德意志银行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曾是朱镕基的随身翻译。毕业于北京外交学院,后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译员培训班,1990年进入外交部翻译室,为国家领导人做翻译工作,现为翻译室培训处副处长。她在重大政治活动中,以其精湛的翻译才华,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2003年4月,德意志银行任命朱彤担任中国区首席运营官,全面参与该行中国业务发展战略制定工作,并负责在华的运营控制和整体业务的全面协调。2011.6.30---德意志银行集团中国区总经理
戴庆利
外交部翻译室翻译戴庆利。戴庆利女士今年30岁,1989年进入安徽大学学习英语,1993年进入外交学院学习,获翻译学硕士,1996年到外交部工作。曾多次为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
中文名: 戴庆利
职业: 翻译
国籍: 中国
外交学院英语中国安毕业院校:
出生地: 系
徽
曾随朱镕基总理(2001年5月)、胡锦涛副主席(2002年1月)、江泽民主席(2002年4月)、温家宝总理(2003年7月)及李肇星部长(2003年7月)等出国访问。
许晖
1990年至1991年,许晖进入外交部翻译室,是新进年轻大学生之一,1997年10月江主席访问美国,许晖是主要翻译。1997年江主席出席香港主权回归的交接仪式,1998年春季朱镕基出任总理后举行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和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期间,朱彤的翻译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许晖是北京四中学生,后来毕业于北京大学。江泽民主席1997年访问美国和1999年10月访问英国时,许晖就是随团主要翻译。她翻译的特点是发音平和悦耳,工作非常扎实。她已经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作为一名年轻的女性,她要坚持当翻译,而且经常出差,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外交部翻译室目前大约有50来人,英语和法语翻译有40多人,其中朱彤(也有的说是过家鼎)、许晖和张建敏被称为外交部翻译室的“三剑客”。
张建敏
国家领导人身边的翻译之一。张建敏曾先后为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担任英语翻译。在中国的外事翻译这个群体中,张建敏是其中的佼佼者,人称中国外事翻译“三剑客”之一,曾任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2009年3月中旬,他远赴美国,开始为期4年的中国驻美大使馆工作。
中文名: 张建敏
职业: 外交翻译
国籍: 中国
毕业院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民族: 汉
布什总统来中国访问作翻译
杭州城北拱宸出生地: 主要成就:尼克松访问中国张建敏担任翻
桥
译
出生日期:1970年
雷宁(外交学院毕业)
2005年担任温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的现场翻译。外界赞赏她外表沉静,现场反应机敏。作为中国外交部高级翻译,雷宁经常要随领导人出访,最多的纪录是一年出去140天。“刚开始在外交部工作时,会觉得很好奇。慢慢地,感觉历史就在自己身边形成。”
费胜潮
费胜潮,男,1973年10月出生于湖北武汉,汉族,中共党员,文学、经济学双学士,法学硕士。1996年8月考入外交部。现任中国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处长,温家宝总理翻译,先后陪同国家领导人出访过50多个国家。在一些重大国际事件中,常常能在中国领导人身边发现他的身影。
中文名: 费胜潮 家乡: 湖北省武汉市 国籍: 中国 职务: 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处长 职业: 翻译官、外交官 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兼职教
职务:
武汉大学、北京外国语大授
毕业院校:
学 性别: 男
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费胜潮也担任翻译。[1]
张梅(北京大学毕业)曾担任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访华、温家宝总理访日时的主翻,并多次担任胡锦涛、温家宝与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在多边场合会晤时的翻译。同时,她也是目前唯一一位为国家高级领导人做日语翻译的女性。“其实,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透明”!”同时,“外交翻译,真的需要很好的身体素质。”
张璐
温家宝总理首席女翻译张璐
张璐是我国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高级翻译,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首席翻译。2010年全国两会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张璐作为翻译出现,是五年来首次起用女翻译。
中文名: 张璐 职业: 外交翻译 国籍: 中国 毕业院校: 外交学院国际法系 出生地: 济南 胡锦涛、温家宝的首席翻主要成就:
出生日期:1977年
译
张璐出生于1977年,是外交学院国际法系1996级学生,2000年毕业,她不仅有着端庄典雅的外貌,而且天资聪慧,曾在伦敦一所大学学习外交学专业,并且拿到了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有着丰富的高翻经验,是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首席翻译。也是重要对外场合的首席翻译之一,外界普遍赞赏她反应敏捷、举止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