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健美运动发展研究(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4:1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健美运动发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健美运动发展研究》。

第一篇:我国健美运动发展研究

我国健美运动发展研究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健美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健美运动起步较晚,普及程度较低;国内赛事举办频率低,参赛人数少;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后备人才培养。建议:加大对健美运动的资金投入力度;健全管理机制;积极组织举办高水平健美赛事;建立后备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关键词:竞技体育;健美运动;中国

健美运动(英文名称是Bodybuilding)是一种通过徒手利用其身体自重量和各种轻器械、重器械、专门器械和方法进行锻炼,以发展肌肉、增强体力、改善形体、陶冶情操为目的运动项目,同时又是促进健康的一种非常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1]健美运动融健身性、竞技性、观赏性于一体,深受亚洲人的喜爱,尤其是在西亚和东南亚国家更为普及,该地区健美选手多次在亚洲健身健美锦标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尽管健美运动的历史悠久,但是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且发展进程缓慢,普及程度和综合竞技水平与西亚的伊朗、东南亚的泰国等国家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想推动健美运动在中国的发展,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健美运动在我国发展历程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进一步推动我国健美运动的发展。

1国际健美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健美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欧洲,是一项非常古老的体育项目。早在2400年前,欧洲一些地区和国家就有关于健美运动的史料记载,例如,古希腊希腊雕塑家米隆的雕塑作品《投铁饼者》肌肉发达、身材匀称、和谐,是一个健与美、青春和力的典范。另外,古希腊的艺术雕塑爱神《维纳斯》、伯利克利特的《持矛者》等艺术珍品等表现人体的健美。[2]健美运动的早期,人们锻炼主要方法是利用拉力器和哑铃等轻器械进行身体锻炼,以特制设备组编的健身操为基础,逐渐推荐和发展以重竞技为主要手段的健美造型表演和极易比赛。这种通过器械锻炼身体,塑造健美体格、发达肌肉、改善形体的健身运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迅速在欧洲多个国家普及开来。

随着健美运动的不断发展,20世纪初,美洲、亚洲等地区健美运动也得到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30年代末,北美和欧洲国家又兴起了女子健美运动。1946年国际健美联合会(IFBB)成立,总部设在加拿大,并于1969年加入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旨在推进各国健美运动的开展和定期组织国际健美比赛。目前,健美运动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体育运动项目,国际健美联合会已经拥有169个会员国。

目前,随着健美运动的不断开展,世界各地健美赛事的举办也日益频繁起来。世界高水平的健美赛事越来越来,例如,奥林匹亚先生健美大赛、WBPF世界健美和形体健身锦标赛、世界健美锦标赛等。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健美赛事举办的异常火爆,亚洲地区也深受影响,近些年来亚洲健身健美联合会也举办一系列健美赛事,这些赛事的举办在推动世界各国健美运动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健美运动的发展概况分析

2.1 初级阶段(1930年-1950年)

我国现代健美运动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由欧美传入我国。赵竹光先生是我国现代健美运动的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初期,他创办了“沪江大学健美会”,并先后翻译出版《肌肉发达法》《力量秘诀》等刊物,积极介绍和推广健美运动。1941年,曾维祺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健身学院”,并创办了《健力美》杂志,由赵竹光先生任主编。40年代后期,我国的广州、上海、北京等全国大中城市健美训练场馆纷纷设立,健美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1944年,在上海举办了第一届上海市男子健美比赛,比赛有上海现代体育馆、上海健身学院和上海基督教青年部联合组织举办,在当时产生了空前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健美运动的传播和发展。

2.2复苏发展阶段(1980年-2005年)

1950年-1980年这30年期间,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健美运动被迫停滞下来,各地健美场馆和训练基地纷纷转行开展举重运动。因此,健美运动停滞发展长达30年之久。1980年以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逐渐恢复健美运动,各地健美训练场馆重新建立,北京、沈阳、成都等体育院校纷纷开设健美课程,高校健美运动开展的异常火热。1983年6月,全国第一次健美比赛——第一届“力士杯”健美邀请赛顺利举办,来自全国9个城市的近40名男运动员参赛。随后,相继在广州、北京和深圳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和第四届“力士杯”健美比赛,1986年国家体委决定将“力士杯”健美邀请赛改为健美锦标赛,从第五届开始正式实施。

1986年11月,我国成立了“中国举重协会健美委员会”。中国健美运动创始人赵竹光为顾问,曾维棋为主任,古桥为秘书长,统一领导开展我国的健美运动。[3]此后,我国健美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各省市也纷纷成立健美协会和训练场馆,坚持开展健美运动。1992年9月8日,经原国家体委报请民政部批准,中国健美协会成立,总部设在北京。1994年,我国在上海市上海体育馆成功举办了第48届世界业余男子健美锦标赛,我国运动员王力劲获得男子健美75公斤级第9名的好成绩。1995-2005年这10年期间,我国举办了众多的健美赛事,也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健美运动员,例如杨新民、钱吉成、张萍、梁月云等,其中在钱吉成在2005年上海举办的第59届世界健美锦标赛获得男子健美60公斤级冠军,成为中国健美项目第一个世界冠军。

2.3快速提高展阶段(2006年至今)

2006年12月第15届亚运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健美被列为比赛项目,国家健美对高度重视,积极备战,最终钱吉成获得男子健美60公斤级冠军,为中国夺得了亚运会首枚健美项目金牌,创造了中国健美在亚运会上的历史。2007年第41届亚洲健身健美锦标赛上,我国共获得7金1银2铜的好成绩,创造了我国在健美项目上的又一大好成绩,这一成绩也极大促进我国健美运动的发展。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第46届亚洲健身健美锦标赛中,我国共获得8金4银3铜的好成绩,其中女子获得团体总分第1名。可见,我国健美运动的竞技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是与伊朗、韩国以及泰国等健美强国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健美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健美运动起步晚,普及程度较低

一个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和群众基础直接决定了这一项目的发展水平和速度。[4]健美运动之所在欧美等国家开展的较为普遍,这与其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众多的专业运动员的数量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在美国,健美训练馆随处可见,到健身房锻炼的人不计其数,并且每年有众多的健美赛事举办,每次参赛的运动员高达数千人。相比之下,现代健美运动从20世纪30年代由欧美传入我国,健美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不足百年,广大群众对健美知之甚少,健美赛事举办的频率低,缺乏媒体对健美运动宣传和报道,导致健美运动在我国的普及程度非常之低。目前,我国健美运动开展较好的省份寥寥无几,除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健美运动开展情况较好外,我国其他地区健美运动的开展则不尽人意。健美运动普及程度低、起步时间晚等因素严重阻碍了我国健美运动的发展。

3.2 国内健美赛事举办频率低,参赛人数少

赛事的举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项目的推广和普及,健美比赛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国家级以上的健美赛事举办的较少,除去一年一度的全国健美锦标赛,剩下的国家级的健美赛事很少,各个地方省市举办的健美赛事以时常因为种种原因被迫取消。2013年全国健美锦标赛在江苏连云港举行,参赛的运动员仅有115名运动参赛;2013年全国健身锦标赛暨健美公开赛报名参加比赛的有136名运动员,这足以表明我国健美赛事参赛人员数量较少,健美运动普及程度较低,这种情况对我国健美运动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3.3竞赛、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的健美运动隶属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下属的中国健美协会主管。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健美运动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是在竞赛、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尽管我国在1992年成立了中国健美协会,但是我国却没有国家健美训练队,每次参赛都是临时从各个省份抽调健美运动员进行集训。由于集训时间短、任务重等因素,运动员缺乏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参加比赛成绩不如人意,这样的训练制度对我国健美运动的普及和提高有较大的限制。其次,裁判员和教练员在健美运动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高级别健美裁判员人数较少,教练员严重匮乏,这都影响了健美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另外,由于健美运动是非奥运项目,加之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国内仅有西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少量高校开设健美课程,招收高手平健美运动员。上述种种现象都反映出我国在健美运动的竞赛、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纰漏。

3.4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缺失,人才流失严重

后备人才的培养对一个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健美运动的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尚不够完善,缺乏人才培养机制。众多的健美运动员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运动生涯终结较早,不能够保持长久的运动寿命。缺乏后备人才培养机制,致使众多的优秀的后备人才流失,不能形成有效地人才培养梯度,影响了我国健美水平的快速提高。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多种:第一,当前我国健美运动的普及程度还不够,了解健美运动的人为数不多,且又是非奥运体育项目,国家政府投资力度不够,这是导致缺乏后备人才培养机制,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第二,健美运动是一项耗费巨大、成长周期长的体育运动项目,由于缺乏资金和物质支持,导致众多的健美运动员不愿意从事健美运动的训练。第三,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健美运动对运动员的训练年龄有一定的限制,过早会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伤害,过晚则很难出运动成绩,缺乏科学选材机制,这也是影响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3.5国家重视程度低,政府投资力度小

在举国体制的大旗下,奥运会项目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国家对奥运项目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大。[4]健美运动跟健美操、艺术体操等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一样,属于非奥运项目,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普及程度较低。目前,国家没有成立专门的健美训练队,建立专门的健美训练场馆和设施,对健美运动的投资力度非常小,各个省、市地区也无专业的健美训练队伍,健美运动员纷纷散落民间。再者,我国举办的健美比赛非常,比赛的奖金也较少,有的比赛更是无任何奖金可言,选手参赛获奖仅仅是一纸证书。据调查,很多健美运动员因为参加健美训练耗资巨大,加之比赛奖金少之又少,不足以维持日常健美训练的营养供应,不得不中途放弃。

4我国健美运动发展建议

4.1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加大对其投资宣传力度

一个新的体育项目发展和推广离不开国际政府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健美运动要想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和媒体的宣传。首先,国家应该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财政投入,并对健美运动实行专项拨款,用于健美运动训练场馆的建设和修缮;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健美赛事的赞助,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健美运动的开展;大力兴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为全民大众参与健美运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其次,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对健美运动和健美赛事进行宣传报道,让百姓大众了解健美运动,加快健美运动在我国的推广进程,提高健美运动的群众基础和普及率。

4.2完善竞赛、管理体制,举办高水平健美赛事

各级竞赛和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只能作用,不断完善健美运动的竞赛和管理体制,促进健美运动向职业化、科学化、群众化方向发展。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第一,不断扩大竞赛的种类和规模,可举办全国大学生健美赛事、全国健美俱乐部健美赛事等一系列健美赛事,大力寻求赛事赞助,增加比赛奖金的设置,吸引更多的运动员参赛。第二,成立国家专业健美训练队伍,科学、合理进行长期训练,多参加国际高水平健美赛事,加强与欧美等健美强国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我国健美竞技水平。第三,积极举办高水平健美赛事,提高办赛的水平和质量,加大对高水平健美赛事的投入,扩大对外的影响力。

4.3加强理论研究,培养优秀教练员和高级别裁判员

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是健美运动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健美运动的教学、训练、竞赛等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运动项目的训练只要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有所发展。据调查,目前我国关于健美运动的理论研究十分匮乏,研究多集中在开展情况、训练方法等基础研究方面,缺乏对健美运动的教学、规则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后期应加大对健美运动的理论研究,尤其是与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教练员和裁判员是一项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现有教练员进行专业培训,培养骨干教练员,丰富执教经验;积极培养优秀裁判员,增加高级别裁判员的数量,促进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的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健美运动的发展水平。

4.4建立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推动高校健美人才成长

后备人才是提高我国健美运动竞技水平的关键,目前,我国尚无健美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梯度建设缺乏,这样的局面不利于我国健美运动的发展和提高。因此,要建立专门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通过早期选材,储备一定的优秀年轻选手,另一方面保持现有运动的运动状态,延长运动寿命,二者有机结合,增加我国健美后备人才的数量。此外,我国高校健美专业开设情况不尽人意,开设学校少,师资力量不足,与其他项目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要积极加快高校健美课程的开设,增加高校健美师资力量,培养高素质的健美人才,全面推进我国健美运动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书泉.二十一世界人体锻炼的主旋律—健美[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2]赵六一.健美运动史话[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1(1):78-81.[3]卢晓文.中国现代健美运动发展的历史回顾[J].体育文化导刊,2003(9):64-65.[4]连远斌.我国藤球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4):92-95.

第二篇:高校健美运动

高校健美运动

吴小君1

(1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摘要:健美运动是一种徒手利用其身体自重量和各种轻器械、重器械、专门器械和方法进行锻炼,以发达肌肉、增强体力、改善形体、陶冶情操为目的运动项目,又是促进健康的一种非常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健美运动融健身性、竞技性、观赏性于一体,深受亚洲人的喜爱,尤其是在西亚和东南亚国家更为普及,该地区健美选手多次在亚洲健身健美锦标赛中取得骄人成绩。尽管健美运动的历史悠久,但是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且发展进程缓慢,普及程度和综合竞技水平与西亚的伊朗、东南亚的泰国等国家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以高校健美运动作为切入点,剖析高校健美运动发展迟缓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关键字:健美;高校;发展;对策

University Aerobics

Wu Xiaojun1

(1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1100,China)Abstract: aerobics is a kind of physical exercise by the unarmed self weight and a variety of light equipment,heavy equipment,special equipment and methods,is a sport that for the purpose of strengthing muscle and improving physical strength,improving physique,cultivating sentiments,is a methodto promote a healthy and reasonable exercise.Aerobics fitness,sports,financial watch in one,by Asians love,especially in West Asia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is more popular,the region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many bodybuilders in the Asian bodybuilding championships.Despite the long history of bodybuilding,but in our country started late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slow,popularity and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 level and Western Asia Iran,Southeast Asia,Thailand 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a certain gap.Therefore,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llege Aerobic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analyzes the reasons and solutions of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College aerobics.Key words: bodybuilding;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1.健美运动起源与发展

18世纪末,德国大体育家山道,在伦敦音乐厅进行了一次轰动社会的表演。他那发达的肌肉和和谐的体型,犹如一座完美的艺术雕像,使数千名观众为之倾倒,从而开创了健美运动的先河[1]。健美的“黄金时期”一般是指从1940年左右一直到1970年。在这段时期中,早期审美观开始发生变化,人们追求更加庞大的肌肉,对肌肉的对称性和轮廓清晰度提出更高要求。21世纪伊始,IFBB试图将健美推广为奥运会项目[2]。2000年,IFBB成为国际奥委会正式成员,并试图让健美通过为奥运会展示项目,进而成为常规项目,但是最终未能成功。健美是否符合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的定义这一点尚有争议,有人认为健美比赛的过程中并不涉及到体育性竞争。另外还有人总有一种错觉,认为健美比赛一定会涉及奥运会严格禁用的类固醇。赞成者则认为健美中的造型比赛项目需要技巧和准备,因此健美应当被认为是一项体育[3]。

2.高校健美运动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健身健美运动在我国已经火热开展起来,并以其独有的魅力受到各类人士的推崇,深受人们的喜爱,更是倍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大学生是一个强大有生命力的队伍,应当在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展健身健美运动,树立其正确的体育健康意识,培养健身健美技能,把“健”与“美”完美的结合,充分发挥健身健美运动所具有的健康、娱乐、健美等价值,为人类提供和谐健康的体育运动文化理念。在高校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就开展健身健美运动,争取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健身健美运动中来,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一个关键所在。

当今的高校学生健身意识越来越强,大部分都有到健身房进行健身消费的意识,同时也是由于健身房在室内,锻炼条件较好,同时有音乐的伴奏和教练的指导,这都促进了健身健美运动在高校的发展。观念是促使高校学生参加健身健美运动的前提。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要从事某种活动的最大动力就是对某个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健身健美运动能使其拥有一副健康健美的身体,同时能陶冶情操,是一项新型的事物,对于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高校学生他们对时尚潮流事物的接受能力及参与能力是最强的,因此他们是非常乐于参与健身健美这项运动的。健身健美运动是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肌肉、健美体形、增长力量、减缩皮下脂肪为目的,同时还能陶冶情操、调节身心、松懈紧张情绪,产生积极的心理因素[4]。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后期,是身心完善的重要阶段,此时自我意识强、崇尚美好事物、紧随时代潮流,有着强烈的追求美的愿望,特别是对健康身体和优美姿态的向往。

大众健身操仍是高校健身健美运动的主要内容[5]。大众健身操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身体练习,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动作刚柔有力、优美大方、内容丰富、富有时代特色[6],在众多健身健美项目中,大众健身操以其自身的魅力和健身价值,使它很快就成了非常时尚的运动方式而受到高校学生青睐,特别是女生健身美体、陶冶情操的首选健身方式;其次是器械练习,器械健身健美运动项目的特点符合增进健康、健美体型的运动需求,能很好地控制体重、塑造健美身形,达到雕塑完美身材的效果,同时该项目具有的力量性、独立性、时尚性等特点吸引高校大学生,受到很多大学生特别是男生的喜爱,但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需要有专业健身健美技能的人进行指导练习,效果才更佳,因此私人教练成为一门新型的火爆职业。

大学生参加健美运动的主要动机是增强体质和改善体形,但由于某些学校对健美运动不够重视,投入不足和缺乏宣传力度,影响了他们投身此项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现阶段我国高校健身场馆的规模过小,配套设施不完善,器材投入不足,阻碍了健美运动在高校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7]。目前高校健身场馆管理的主观随意性很大,缺乏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经营手段简单,难于吸引校内外学员,使有限的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而造成浪费。大部分高校健美教师缺乏,某些现任教师缺少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不注重自身形体的塑造,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3、阻碍健美运动进入高校体育课的原因

健美运动是一项具有积极锻炼价值和教育意义的锻炼项目,已经被写入我国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里,但是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我国高校大多数体育课程安排中并没有健美课程选项,健美运动在进入高校体育课还存在一些阻碍的因素[8]。

3.1 历史文化的问题

3.1.1 历史观念

我国古代从漫长的原始社会经历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前期还相当重视体格发展,对身体审美基本上是以高大健壮为美。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诗经》中,多次提到“硕人”(体格魁梧的人)。如《卫风·硕人》:“硕人敖敖,说于农郊”(身材健美的人个子高,停车休息在郊外)。“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史记·孔子世家》)。楚霸王项羽“长八尺二寸,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汉书·陈胜项籍世家》)。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身长八尺”,而刘备也“身长七尺五寸”(《三国

志》)。但是基本上从汉朝开始,自汉武帝采纳大臣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我国历朝历代审美观均朝向以文弱阴柔为美的方向发展,唯有唐朝因为国力雄大、民族融合以及佛教兴盛等原因而崇尚丰腴的身体,余皆以柔弱为美。在这样的审美观念指导下,男子的雄健之美也消失了,甚至像林黛玉这样的病态美成了我国女性向往的形象。在此情况下很少有人愿意参加健身锻炼和体育活动。这是我国现今包括健身健美运动在内的诸多体育活动未能更好地普及的一大原因。

3.1.2 现代生活观念问题

现代的生活方式比较容易造成人们的肥胖。这导致了减肥运动的盛行,而现代女性过分追求体型骨感,这种不太健康的片面认识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害怕长出肌肉,认为只要参与健美锻炼就会长出过分发达的甚至于令人恐怖的肌肉。担心发达的肌肉会影响个人形象。而现代人的快节奏和不规律的生活方式以及漠视身体素质教育的惯性思维也影响了他们参与健身运动。

3.1.3 外来词翻译问题

在健身健美运动初传入我国的时候,被译作健美。笔者认为 FITNESS或者 BODY-BUILDING 均不宜翻译成健美。相对于西方文化审美观念,国人对于美的理解比较含蓄,相当一部分人对古代西方以崇尚肌体健壮的希腊文明为标志、现代西方欧美国家以推崇肉体健美的体育文化不甚理解,对于裸露皮肤展示雄壮发达的肌肉的力量美表现出反感和回避,这其中包括一些学校的领导者和体育课的管理者。即使从字面意思也对健美一词有着一定的抵触,甚至认为这项运动的传播和发展会有伤学校的风化。这种看法导致健身健美运动在进入校园时遇到或多或少的阻力。

3.2 目前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硬件问题

各高校存在的经济差距不容忽视,很多高校在体育设施上面也参差不齐。据调查,大多数专科学校都不具备完善的健身设施和器材,甚至一些本科学校也没有相对完善的健身房供师生锻炼。而健美课教学脱离了杠铃哑铃等器械和相关设施,几乎都成了纸上谈兵。

3.3 教师专业素质问题

健美运动是需要实践能力的,体型的改变和提高需要日积月累。教师的体型应该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成为学生榜样,才具备一定的说服力。而健身健美锻炼是一个较为长期较为艰苦的过程,很多教师难以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除了实践方面的引导,更重要的是理论知识教授方面,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方法和养生知识。而很多高校体育教学只重视球类、健美操、田径、武术等几大主项的教学,不重视健身运动等项目,在专业素质方面目前还不具备开设健身课程。

3.4 教育政策和教育观念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在校学生面临就业和升学的重重压力,现在的选拔类考试基本上还是以文化课考试分数一刀切。很多学校为增加学生文化课学习时间,都不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课外体育、校园体育成为一句空话,真正普及和落实几乎无从谈起。政策的不扶持、教育观念不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健身健美运动进入我们的校园并获得实质性发展。

4、对策研究

4.1 加强健美运动专项教师队伍建设

健美运动已经被列为高校学生体育课选项之一,但是从各院校开展情况来说并不普及。这与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有很大关系[9]。我国的体育学院开设的专业应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开设健美等能够帮助学生离开学校后继续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这类课程。特别是师范院校的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应该加强健美课程的教学,有计划的开展健美健身项目培训班以及相关的裁判员培训,以裁判培养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这些拥有较强健身健美锻炼常识的毕业生成为传播健美知识的种子。同样,已经任教于高校的体育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锻炼,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实际水平,通过锻炼,改善体形,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更多的体育锻炼方法,为普通高校逐步设立健美健身运动选项课程打下基础。

4.2 加强硬件投入

硬件设施是健美教学普及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缺乏必要的健美锻炼的硬件场所,缺少必要的健身器材设施成为制约健美健身运动在高校顺利发展的一大因素。实际上健美教学的硬件设施要求并不是很高,一间 100 多平方的空闲大教室,3 万元左右的器材投入,加上充分的设施利用率就基本可以满足高校正常的健身健美课教学。在目前这样的资金和场地的投入,相信对于我国的一般高校来说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硬件设施,健美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才具有可能性。

4.3 教育政策扶持

现阶段健美运动在我国各地区各高校开展得并不均衡,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健美运动开展要好一些。想要在更多的高校推广这项运动必须要得到教育政策的扶持,通过完善该项目的科学理论,使之规范化,科学化。也可以通过组织校园健身健美比赛,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感受这项运动,了解这项运动。只有这样,健美运动才有更多进入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

4.4 移风易俗,提高健美(健身)项目审美情趣

健美运动所提倡的强壮之美、肌肉之美和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含蓄内敛的审美观念是存在一定冲突的。人们的观念的更新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渐进式的逐步转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另外,BODY-BUILDING不宜翻译作健美运动,而更适合译作健身,因为这项运动即使从英文字面意思来理解,即强调身体之建设,以达到强健体格的目的。实际上近年来各地已经出现这样的趋势,健身锻炼的场所 GYM 已经很少被译作“健美馆”,而更多地被译为更多人观念都能接受的“健身房”一词。“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信念逐步被人们接受,更多的人走进健身房进行锻炼,他们的实际行动也在逐渐改变我国过去不健康的审美观念。

4.5 制订科学可行的健美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

健美运动既然要在高校推广,必须要有科学严谨的教学大纲和细致具体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实践内容,还要包含理论内容;不能照搬健身房的教学模式,还要结合当前阶段我国众多高校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考核标准要合理,一方面要考虑实际,照顾到学生在锻炼过程中的循序渐进,另一方面要科学,要让学生在适当的压力下,取得锻炼水平的提高,达到增进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健美运动在高校体育课众多选项之中,是比较容易向社会体育过渡的运动项目,制定出具体科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将会有助于在高校里面推广这项运动。5.结论

被称为 80 年代锻炼模式的健美运动,深受包括众多大学生们在内的广大健身人群的喜爱和欢迎。这是因为健康的身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正像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 :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在我国高校体育课中普及这项强健体魄的健身健美运动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坚信,健身健美运动因为其独特的魅力,对于人体体质健康的良好作用以及对于参与者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在高校一定能够逐渐普及,该项目将会因广大学生在追求躯体健康、形体健美的同时,注重心理的最佳效应而在全社会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更多参与者提高健康程度。

[1] 刘利群.怎样欣赏健美比赛[J].体育博览, 1986(6).[2] 郑帅.IFBB国际健美快报[J].科学健身, 2009(4):158-158.[3]张馥郁.谈健美操作为一项艺术体育项目的艺术价值[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8(s1):38-40.[4]薛景瑞, 张得春.高校健身健美运动专项体能训练[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3:500-500.[5]杨现新, 牛文亚, 韩光宇,等.大众健身操改善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态效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4):361-362.[6] 郁艳红.论健身健美操在模特形体训练中的价值[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0(1).[7] 薛建爱, 毕存箭.全民健身视角下新疆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性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1, 19(12):94-96.[8] 魏统朋, 陈丽, 李瑞超.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定向运动专项课的可行性剖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4(3):108-109.[9] 刘锋.新疆本科院校体育舞蹈公共选项课开展状况的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 2010.

第三篇: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

一、有色金属产业基本认识

(一)有色金属简介

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锰、铬构成的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的总称。与黑色金属相比,有色金属更具有耐蚀性、耐磨性、导电性、导热性、韧性、高强度性、放射性、易延性、可塑性、易压性和易轧性等特殊性能。它是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有色金属可分为四类:

1、重金属:一般密度在4.5g/cm3以上的金属。如:铜(Cu)、镍(Ni)、钴(Co)、铅(Pb)、锌(Zn)、镉(Cd)、铬(Cr)、铋(Bi)、锡(Sn)、锑(Sb)、汞(Hg)等;

2、轻金属:密度小(0.53~4.5g/cm3)的金属。它们化学性质活泼,如:铝(Al)、镁(Mg)、钙(Ca)、钠(Na)、钛(Ti)、钡(Ba)、锶(Sr)等;

3、贵金属:地壳中含量较少,提取比较困难,所以价格较高。它们的密度较大,化学性质稳定,如:金(Au)、银(Ag)、铂(Pt)等;

4、稀有金属:如:钨(W)、钼(Mo)、锗(Ge)、锂(Li)、镧(La)、铀(U)等。

(二)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特点

1、常用矿产数量相对不足,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我国铜、铝、铅、锌等常用有色金属矿产储有量相对不足,例如铝土矿保有储量27.76亿t,其中A+B+C级储量(工业储量)仅占1/3,居世界第7位;铜矿储量7493.79万t,其中A+B+C级储量(工业储量)不到3000万t,位居世界第7位。而我国稀有金属资源丰富,在世界上是闻名的,钨矿保有储量为529.08万t,是国外钨矿总储量的3倍;锑矿保有储量达278.16万t,占世界锑矿储量的40%以上;稀土金属资源更是丰富,稀土氧化物储量达8715万t,仅内蒙古白云鄂博一个矿床的储量就相当于国外稀土总储量的4倍。

2、金属矿产富矿少,贫矿多 我国铜矿平均品位只有0.87%,品位大于1%的铜矿储量约占全国铜矿储量的35.9%,在大型铜矿中,品位大于1%的铜矿储量仅占13.2%。我国铝土矿的质量也比较差,加工困难、耗能大的一水硬铝石型矿石占全国总储量的98%以上。全国钼矿石平均含钼量大于0.2%的仅占总储量的3%。全国岩金出矿品位4.14g/t,砂金出矿品位0.169g/m3,岩金6g/t以下的中低品位矿床占83%以上,砂金矿床小于0.15g/m3的占38%,0.15~0.25 g/m3的占26%,大于0.25g/m3的占34%。

3、综合矿多,单一矿少

我国独特的地质环境导致形成大量多组分的综合性矿床。例如,我国铅锌矿床大多数普遍共伴生有铜、铁、硫、银、金、锡、锑、钼、钨、汞、钴、镉、铟、镓、锗、硒、碲、钪等元素,尤其是银,许多矿床成了铅锌银矿或银铅锌矿,其储量占全国银储量的60%以上。我国900多个铜矿床中,单一矿仅占27.1%,综合矿却占了72.9%。钛资源94.28%来自综合性的钒钛磁铁矿矿床,而来自钛铁矿砂矿、金红石砂矿和岩矿的只占5.72%。钒储量92%以上赋存于共生矿和伴生矿中,其产量几乎全部来自于钒钛磁铁矿和石煤伴生钒。钼作为单一矿产的矿床,其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14%,而作为主矿产还伴生有其他有用组分的矿床的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4%。

(三)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相关政策法规

2008年1月和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先后发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和《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客观上促进了废旧有色金属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2月25日审议通过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于2009年5月11日正式发布实施,规划内容主要围绕推进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工信部委托再生金属分会编制的《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和《再生铜行业准入条件》、《再生铝行业准入条件》、《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已完成,即将颁布实施,《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再生金属产业的主要任务,对“十二五”时期再生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准入条件》将为抑制再生有色金属相关品种低端产能重复建设,规范和引导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2005年——2010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镍、锡、锑、汞、镁、钛)产量年均增长率约14%,远高于同期世界有色金属产量的增长速度。其中,2010年我国铝、铜、铅、锌等十种有色金属工业产量达到3135万吨,同比增长20.4%,产量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位。

(二)消费量稳定增长

我国建筑、交通运输、电网设施等主要有色金属消费领域发展势头良好,对有色金属需求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消费量占世界比例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见图1。2010年,我国铝、铜、铅、锌等十种有色金属消费量占世界三分之一,消费量连续八年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有色金属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越来越显示出其对经济的强劲推动力。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发展令人鼓舞,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成效显著。以高效地下采矿、系列大型浮选机、选矿拜耳法、系列大型预焙铝电解槽、铝电解重大节能技术、富氧熔池熔炼、闪速熔炼、底吹炼铅、1+4热连轧、炭航空制动材料、大直径硅单晶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为代表,极大地提高了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水平,增强了有色金属工业的国际竞争力。采、选、冶主要工艺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已陆续出口。我国已经从有色金属技术装备纯进口国向出口国跨进。

(四)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随着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反映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采矿损失率、贫化率、选矿回收率、冶炼回收率、加工成材率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不断得到改善。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最近10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利用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内有色金属矿山回采率平均达到79.4%,选矿回收率平均达到87%,冶炼回收率平均达到95%,铜、铝加工材成品率分别达到65%和71%。

(五)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我国再生金属的开发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再生金属产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布局,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等三大废旧金属加工利用中心。2010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720万吨,约占有色金属消费的四分之一。在 2003 年到 2010 年期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年均递增在20%以上,再生金属产业已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呈上升趋势,铝工业的废弃物利用从最初的赤泥延伸到电厂粉煤灰、煤矸石、炉渣、氟石膏、硫脲渣、石油化工废催化剂等,目前已发展到复合发泡混凝土砌块、环保陶瓷滤球等新产品。冶金企业普遍装备余热锅炉,能源的梯级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三、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尽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把优化产业结构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干扰,盲目建设势头仍然不减,使产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在过去10年里,国内先后出现了电解铝、氧化铝、铜冶炼、铅锌冶炼、镁冶炼、钨冶炼等领域的投资过热,导致一大批有色金属冶炼产能建成以后由于缺乏稳定原料供应无法发挥效益,并造成国内外市场有色金属矿产原料价格暴涨。2005年国内约有200万吨电解铝产能闲置,独立电解铝厂大多处于亏损状态。2010年年底,我国电解铝冶炼产能超过约2300万吨,结构性矛盾凸显。

目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产品结构仍以初级原料性产品为主,消耗大量资源,造成环境污染,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深加工产品国产率较低,部分需求仍依靠进口。2008年高精度铝板带进口量约50万吨,相当于当年国内铝板带产量的四分之一。

(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利用率仅为60%,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共(伴)生金属综合利用率不到3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有色金属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5%左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潜力很大。

当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三废”资源化程度还比较低,固体废物利用率仅在13%左右;低浓度二氧化硫几乎没有利用;从工业废水中回收有价元素基础薄弱;还有部分企业余热利用率较低。

我国再生金属利用水平还有提升空间,废铅金属熔炼率仅为85%左右,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95%;我国锌的再生利用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虽然是全球最大的锌消费国,但废杂锌的年回收量仅在10万吨左右,仅占锌年消费量的4%,回收利用率低,国外相对成熟的钢铁产品镀锌、炼钢烟尘回收锌和干电池的回收利用在国内发展只是起步阶段。

(三)技术支撑能力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但与世界主要矿业大国相比,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三废”治理和资源化技术集成创新能力薄弱,在能源转换和梯级利用技术开发方面重大突破较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亟待加强。

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中,能够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的溶浸采矿技术起步较晚,高效大型采选矿设备主要依靠进口,矿山安全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开发薄弱;在冶炼领域中,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效、节能的核心技术不多,特别是再生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装备比较落后,造成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金属回收率存在明显问题;在加工领域中,替代含铅焊料、易切削黄铜、银氧化镉电接触材料,以及含汞锌粉等的新型环境友好材料开发滞后,太阳能、燃料电池等新型能源材料开发有待加强。

(四)资源的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 随着中国有色金属产量的持续大幅度增长,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内主要有色金属矿山面临着资源危机。据调查,在我国113个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中,探明资源枯竭型矿山占56.6%,探明资源危机型矿山占28.9%,探明后备资源有保证的矿山仅占19.5%。由于国内矿山供应能力不足,造成原料自给率逐年下降。目前,全国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国内矿山自给率不足50%。有色金属工业已发展成为对外依存度最高的产业之一,目前年需求量的60%的铜、40%的铝、20%的铅、15%的锌靠进口原料生产,这将严重影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环保问题日益严重

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与环保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多年来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忽视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受到较严重的破坏,地质灾害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重金属污染、化学药剂污染、滑坡和泥石流、塌陷与地表开裂、尾沙坝和废料场垮坝、植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挤占大量土地等。

四、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扩大有色金属市场空间

从长远发展看,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色金属在我国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低碳化的过程中,需求将是刚性的。未来几年,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建设新农村等政策作用下,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将全面升级,重点转向耐用消费品、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消费主体将从城市转向城乡并重,有色金属作为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电子工业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材料,将迎来一个巨大的市场扩张机会。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有色金属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为我国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科技,材料先行,国家重点扶持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有色金属行业密切相关,有色金属产品需求市场巨大,这将为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带来历史机遇。

(三)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将增加有色金属产品需求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强调低碳减排、节能环保,我国也已经出台了节能、减排相关的政策法规,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深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人们环保理念的确立,交通工具将趋向采用轻质材料达到节能目的,建筑物将普遍采用高效节能材料,等等,这些都将为具有良好导电性、导热性、韧性、轻质、高强度性、易延性等特点的有色金属提供发展空间,有色金属产品需求量将得到极大增加。

五、加快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经济结构

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标准和备案制,鼓励有实力的铜、铝、铅、锌、钛等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企业以多种方式进行重组,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转移,形成专业化分工的梯形结构,打造一批在资源、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方面占有优势的有色金属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全面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实施跨地区兼并重组、区域内重组和企业集团之间的重组,通过战略重组,打造一批世界级有色金属加工产品制造基地,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品种,上档次,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深加工产品;坚持“矿业为主,多元经营”的发展战略,巩固基础,降低成本,增收节支,择机扩张,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优化经济结构。

(二)加大技改扶持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继续加大对传统有色金属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强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推动技术进步的决心和信心;抓住国家在新增投资中安排工业专项资金的机遇,以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有色金属产业技改贷款贴息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扶持现有矿产骨干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力度,坚持走矿产品精深加工的路子,开发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资源、原材料产品多次转换、加工、增值,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高度关注世界有色金属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抓住机遇,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着力推进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支撑作用,造就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三)发展循环经济,搞好再生利用

支持采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开发利用铜、铅、锌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制定煤铝共生资源利用专项规划,抓好高铝粉煤灰利用示范工程;搞好铜、铅、锌冶炼余热利用,推广废渣、赤泥等固体废弃物的应用,实现生产“零排放”;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体系,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有色金属回收交易市场、拆解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采用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工艺装备,建设若干年产30万吨以上的再生铜、铝等生产线,促进资源化利用上规模、技术上水平、产品上档次,减少矿产资源消耗。

(四)开发海外矿产资源,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在国家统一规划下,鼓励我国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境外有色金属资源。通过地质勘探、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有色金属产业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和收购海外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矿产资源基地,提高我国资源保障能力;发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实现大宗有色金属原料进口的统一对外,制止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企业展开行业自律化解贸易争端,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必要时可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五)加强人才培养,培育现代企业管理队伍

在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有色金属人才小高地作用,充分发挥与科研院校合作的“后盾”作用,加快现代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对掌握世界前沿知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对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人才,给予重点培养和支持;加快开展重点产业和关键行业紧缺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培养一批生产一线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提高产业工人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篇:我国开关电源行业发展研究

我国开关电源行业发展研究

一、行业近年来发展状况

电子电源行业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细分行业,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的2009年,全行业产值仍然达到1061亿元,保持5%以上的增长率。2010年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刺激政策的落实及全球经济趋于稳定之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很快恢复了发展势头,中国电源行业更是借势而上,产值规模达到1172亿元,增速超过10%。

开关电源是电子电源的主要大类产品,由于其小型化、重量轻、功率密度/转换效率高、输入电压范围广、热消耗较少等众多种优点,并得益于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需求趋势,其发展迅速,迅速取代线性电源普及于各种电子产品领域,根据中国电源学会收集整理的数据,2008年全国开关电源(主要包含消费类开关电源、工业类开关电源、通信电源、PC电源,下同)产值达到855亿元,2009年达931亿元,增长8.8%;2010年达到1027亿元,增长10.3%。按开关电源应用领域细分,占据全行业产出份额第一的是工业类开关电源,2010年达到全行业产值的比重为56%,居第二位的是消费类开关电源,占32%,通信开关电源占6%,PC开关电源占3%。

二、开关电源行业生产经营特点

1、生产特点

同电子产品其结构及电子设计均同,故对电源供应器的要求也一样,在设计制造时,以客户的规格要求,作为设计及生产之标准。

开关电源产品分为标准化产品和非标准化产品,一般来说,标准化产品订单批量较大,毛利较低,竞争激烈,而非标准化产品订单批量较小,但毛利较高,竞争较小。标准化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中、PC电源等领域,而非标准的定制产品应用与通信电源、新能源和工业电源等领域。标准化开关电源企业一般根据客户的订单组织生产,企业一般不备有存货。按订单制造是指接到客户定单后,在已有产品方案的基础上修改设计、制造和装配,或重新研发设计,最终向客户提供定制产品的生产方式。企业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按照订单的具体要求,设计能够满足客户特殊要求的定制化产品,从供应商的选择、原材料的要求、设计过程、制造过程以及成品交付等等都由客户订单决定。开关电源产品型号非常多,一般企业无法在每一个细分市场获得优势,除电源适配器和手机充电器这种标准化产品竞争激烈毛利较低之外,各企业都有其主攻的细分市场,积极开拓新兴领域,能够获得较好的利润率。与大规模定制不同,定制开关电源更多的是小批量定制,为了较好的控制成本,从而迅速向顾客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定制产品,对企业的研发、生产管理和采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具备敏捷的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和原材料采购能力,专门为一种产品设计的传统的刚性生产线也将被能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制造要求的柔性生产线替代。

2、盈利特点

开关电源生产企业根据产品的定位和档次不同,其盈利模式也不同。中低端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大多以取加工费为主要利润来源。低功率、通用标准化的消费类电子产品配套开关电源生产企业众多,以低价竞争为主,以规模化经营取胜,盈利能力较差;中高端产品作为高端电子产品、工业控制设备的配套,其对开关电源的效率、精度和可靠性要求较高,要求制造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精湛的制造水平,产品的附加值较高,所以中高端开关电源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强,盈利能力较强。有实力的大型电源企业基本上都开始从OEM向ODM转型,为客户提供研发设计到加工一站式服务,这些企业的品牌已经在业内有一定的声誉,在产品质量和研发能力方面均得到客户认可,已经具备对产品进行内部功能设计和外观设计的能力。

3、市场特点

由于开关电源行业以定制为主,企业的销售与订单紧密结合,销售行为发生在产品制造之前。同时,企业也研发标准产品,向市场和客户进行推广,积极拓展电子行业客户,展示公司研发设计能力、生产规模和质量管理能力成为销售的重要手段。目前,开关电源行业拓展销售渠道的方式主要有参加行业展会、在专业平面媒体和行业网站推广以及客户相互推荐等,而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是企业实力最直接的体现。

三、开关电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开关电源产品发展趋势

A、绿色化

绿色化的开关电源产品将得到广泛应用。绿色开关电源产品具体是指显着的节省电能和不对用电网络产生污染。21世纪的节点和环保要求,将使多种智能开关电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电源供给结构由集中式向分布式发展。

B、小型化

小型的高频开关电源及其技术成为现代供电系统的主流。电源的小型化、减轻重量对便携式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数字相机等)尤为重要。因此,提高开关电源的功率密度和电源转换效率,使之小型化、轻量化、是人们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高频化、软开关技术作为电源小型化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近年来是国际电力电子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C、数字化

数字化电源将开关电源的高效与数字芯片的智能控制相结合,并运用适当算法对电压、电流进行调整。数字电源与模拟电源相比,对电流检测误差可以进行精确的数字校正,电压检测更精确;可以实现快速,灵活的控制设计。

D、集成化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整机厂家与元器件厂家合作开发“用户专用”功率模块成为一种趋势。也就是将一台整机的几乎所有硬件都已芯片的形式安装到一个模块中,使大量元器

件之间不再有传统的引线相连,把寄生参数降到最小,从而把电源元器件和功率器件承受的电应力降至最低,达到提高系统设备可靠性的目的。

2、开关电源市场前景预测

中国电源学会及ICTresearch预测,2011年中国电源产业产值将增长至1304亿元,较2010年增长11.26%,2015年中国电源产业产值将达到2156亿元,2011-2015年年均复合增长13.39%。

而随着电源逐渐向小型化、薄型化、轻量化、高频化方向发展,可以预计未来具有轻、薄、小以及高频开关电源产值增长将高于整个电源行业产值增长。中国电源学会预计到2011年,全国开关电源产值将达到1280亿元,2015年我国开关电源产值将达到1875亿元。

四、我国国内开关电源企业竞争状况及主要厂家经营情况

电源产品种类较多,应用领域较广,在各细分领域都有规模和水平参差不齐的企业竞争。Eaton、艾默生、施耐德集团、台达电子等电源巨头企业作为UPS电源、工业电源和PC电源行业的标杆企业,在相应的市场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知名度、规模、资本和技术实力以及及品质控制能力都远超国内电源企业。近年来,随着国际制造业的转移以及国内企业制造、研发经验的积累,国内逐步在一些消费类开关电源、台式PC电源细分市场领域取得一定突破,成长了一批拥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电源企业,例台长城计算机公司下属的电源制造事业部已成为国内台式PC电源龙头。但由于电源应用行业的广泛性,造成了一定的市场区隔,市场总体集中度不高,业内中国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截止到2011年10月,入选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评选的2010年(第23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中目前还没有一家主营开关电源的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国内在开关电源行业较有代表性的厂商(除长城计算机以外)主要有如下几家:

五、开关电源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1、产品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信息化力度的加大,定制电源产品的市场将会持续稳定增长,但厂商只有把定制电源产品与行业客户业务的全面融合才能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进而让客户愿意为定制电源的产品支付更高的费用。

绿色节能是未来定制电源产品的发展重点。未来,定制电源不再只是单一的提供产品,而是应对厂商需求提供更加完善的管理解决方案,整体产品制造商的新需求对整体电源解决方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定制电源企业如何在风险中抓住机遇,提高品牌竞争力,在挑战和竞争中赢得用户的信赖主要取决于其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是否能与用户业务需求全面融合。

2、服务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整体产品生产厂商把定制电源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承接其业务,从而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外环节应变能力。在该趋势下,将会有更多的OEM/ODM厂商把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力。随

着信息交流速度的加快,市场上产品的价格趋于公开,电源制作企业若想获得厂商的订单,就需要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设计服务是最平板电视电源最重要的增值服务之一,尤其是为客户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在行业技术要求比较强的定制电源制造业,从OEM到ODM在价值链上增加了设计环节,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逐步占领高端增值环节。良好的设计能力和快速响应的物流会成为赢得客户的关键。

此外,加速订单交期处理速度,以及售后品质服务,贴近并协助客户解决问题,提高技术服务的专业度。掌握主要客户的专案开发进度,强化技术服务支援速度及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强外包产品品质的辅助管控。缩短主导型新产品的方案开发时间,都是未来厂商优质服务的体现。

3、营销

由于整体产品制造商多是国内的大型企业以及跨国企业,都要进行跨国的经营和销售,因此,电源制造商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下,为了快速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及降低运营成本,需要具有全球运营的管理模式,即时、完整,在最低成本,弹性生产与快速交货的目标下,满足客户品质、价格、交货时间与地点上的需求。同时,定期进行市场价格比较分析,保证自己产品在性能和价格上的优势,积极参与新产品开发,为整机制造商提供相关支持。来自互联网

第五篇: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研究

小仪绿色食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入口”的东西既要美味,又要有营养、卫生、无任何污染。因此,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的绿色食品便成为人们渴望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也因此成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必然趋势。绿色食品犹如绿色的春潮,正快速涌进我们的生活。

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有关规定,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特定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的不同点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绿色食品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而是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三是对产品依法实行统一的标志与管理。根据绿色食品的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要求,我国的绿色食品又分为A级、AA级和有机食品,其中AA级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品质要求等同于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绿色食品代表了未来农业、食品业、食品消费的发展方向,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良好载体。发展绿色食品农业产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食品开发是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主动环保典范,开发绿色食品的过程,就是强化农业环境管理的过程,获得一个“绿色机器”,就是保护和改善了一片生态环境。生态农业建设是开发绿色食品的基础,绿色食品是生态农业的战略选择。二是能够满足人们对这种安全又有生态功能的高品质产品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已由“数量型消费”转换为“质量型消费”,人们不仅要求食物的“营养性”,而且要求食物的“安全性”。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观”因之产生。绿色食品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一消费心理和历史潮流。三是能够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绿色食品的产业性质,说明了绿色食品符合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是符合中国的宏观产业政策的。四是能够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份额,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

2.国内外绿色食品发展回顾

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世界各地有机食品的发展势头也日益强劲。据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统计,2000年,全世界有130多个国家从事有机食品生产。其中非洲有30个国家,亚洲有30个国家,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20个国家,南美洲有10个国家,欧洲发达国家都在生产有机食品。有机农业面积不断扩大,根据SOEL统计,到2002年地,全球有2300万公顷的土地进行有机生产,其中名列前三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1050万公顷、阿根廷320万公顷和意大利120万公顷。从占农业土地面积的比例来看,以欧洲最高。全球有机食品占世界食品生产总量的1%—3%。近年来,全球依托有机农业生产出来的有机食品的贸易不断扩大。根据2002年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测算,2000年全球有机农业贸易额为160亿美元,2001年为190亿美元。目前,有机食品贸易的主要市场仍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欧洲是世界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2002年有机食品占食品总消费量的5%以上。

国内有机食品的发展状况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阶段(1990——1994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国外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启动了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第二阶段是起步阶段(1995——2002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中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认证机构,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工作,同时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基本标准制定了机构或部门的推荐性行业标准;第三阶段是规范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本阶段以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正式

颁布实施为起点,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进入规范化阶段。

根据对在国内开展认证工作机构的粗略统计,到2003年底,中国约有1100家企业(包括部分机构重复认证)、2000个产品获得不同认证机构的有机食品认证,其中国外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国内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国内认证机构颁证企业500多个。有及产品生产总值20.6亿人民币(其中农作物17.4亿元人民币,野生采集产品1.2亿元人民币。畜产品0.8亿元人民币,水产品1.2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5亿美元。

发展现状及启示

我国绿色食品在经历了15年左右的发展后,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报告,截止2004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是达到2836家,产品总数达到6496个。实物总量4600万吨,主要产品产量:大米339.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面粉63.9万吨,占1.1%;食用植物油31.6万吨,占2.4%;蔬菜3000.8万吨,占0.6%;水果435.5万吨,占5.8%;茶叶13.8万吨,占17.9%;肉类15.5万吨,占0.2%;液体乳及乳制品336.5万吨,占67.3%;水产品2.6万吨,占0.05%。产品国内销售额860亿元,出口额12.5亿美元;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林地、水域面积596万公顷。从产品结构上看,种植业产品占61.4%,畜牧业产品占17.2%,渔业产品占4.1%,其他产品占17.3%。

近年来,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呈现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全面加快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企业和产品退出了绿色食品市场。二是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中心合作结合更加紧密的同时,产业的特点优势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三是整体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的同时,绿色食品的市场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四是在工作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规范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同时,产业的整体推进还需全面加强。综合这四方面的特点,就是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可以说是在快速发展,但很难说是健康发展,产业风险似乎在显现之中。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理想预期

因为我国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所以有关政府部门对这个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并寄予了很高的希望。从中央到地方专门成立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官方机构,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力打造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并首先实施了加快总量扩张的发展战略。许多地方政府专门出台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入绿色食品产业,有的还对产品认证成功的企业给予奖励。绿色食品产业既是政府鼓励,又是符合社会消费潮流的朝阳产业,那么,进入这个产业的企业和产品理应都会有较好发展,绝大部分企业和产品不会主动退出这个产业,这就是社会对这个产业的良好预期,也是进入这个产业的每一个企业的最初想法。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理想预期与现实的差距

规范市场,实现绿色食品竞争有序化

要结合整顿市场秩序,开展绿色食品的打假,越是大发展时期,越是要做好打假的工作。加强度绿色食品的管理与监督,要防止重申报认证,轻管理监督的倾向。要用工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理念,建立绿色食品质量管理的体系。切实加强对绿色食品市场的监管。县以上农业主管部门要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绿色食品的行为,推荐让广大消费者放心和市场好的名牌产品和精品。切实保护绿色食品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全程质量监控措施,重点加强对使用绿色食品原料和生产资料企业的监督管理,对质量风险高的产品,要增加抽检次数,对敏感项目进行重点专项检测。

创新技术,实现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化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绿色食品,不断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要在发掘新经济增长点中培植主导产业,特别要抢占科技制高点,发挥后发优势,依靠自身力量或借助外力,培育

一批绿色食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从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来培植绿色食品的主导产业。同时注重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准建设和操作技术规程的制订。标准是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它是品质的保证。例如农产品中食品的品质包括基本特性要求和功能特性要求。基本特性要求主要指:营养特性(化学成分、可食性)和安全卫士特性(微生物指标、污染程度等)。食品的功能特性通常指:嗜好特性、外观特性、加工特性、流通特性和简便性等。对于不同规格的各类食品,针对以上特性要求,都有其相应的质量标准,真正做到绿色食品生产的标准化。

拓宽领域,实现绿色食品服务社会化

绿色食品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多门学科基础理论与高新技术的应用,而且涉及到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加工、监测、储运、销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组织与管理,同时也需综合协调与之相关的教育、科研、社会监督等多方面的服务,农业部门作为绿色食品的主观部门,需要更多地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以形成合力。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推进服务的社会化。在产业规划、生产指导、绿标申报、市场开发、质量监督、产品检测等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与农业生态县建设、优质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浙江绿色食品农产品行动计划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把绿色食品工作融入农业的全局性工作之中,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之中。在资金投入、基地建设、科技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要立足现有基础,加快绿色农业产品生产,打造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标准完善,管理规发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国。

参考文献

[01]刘连馥.绿色食品导论,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02]周志祥、曾寅初.农村产业经济,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5.[03]汪斌,陈旭东,郑勇军等.产业经济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04]尹志超,曾毅等.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分析.软科学,2001,01;37—46.[05]张叶.论农业生产风险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浙江学刊,2001,02;88—91.[06]李显军.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展望.世界农业,2004,06:35—37.

下载我国健美运动发展研究(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健美运动发展研究(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健美运动的概况

    健美运动的概况一、概念和意义1、概念健美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它是通过特定的运动方式,利用人体自身重量或外加重量进行各种负重动作的练习。达到人体体型健壮优......

    健身健美运动教学大纲

    健身健美运动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授课学时:108学时 课程学分6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健身健美运动作为时下最流行运动,它包含了器具,徒手,......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研究

    焦彦涛 2009124061 09级市场营销二班 我国商业银行当前中间业务发展的研究 ——基于2011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 2011年上半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达到1.09万亿元,其中中......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银行保险]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张 浩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摘 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际上银行发展的战略要......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合集]

    *2001~2004年数据根据有关资料和预测数据整理同时我国的移动电话也经历了一个由东到西、由城市到农村的发展过程,移动电话使用率与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由于国家的支持......

    新形势下我国烟草专卖制度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烟草专卖制度发展研究 摘要:烟草作为我国重要产业之一,在新形势下我国烟草专卖制度面临诸多的挑战,其原因主要有现行的财税体制、市场观念淡薄、严格的计划管理体......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研究 就目前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很早就有学者提了出来,但未引起更多相关领域专家的重视,研究成果比较少。近年来,随......

    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

    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摘要)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特点、必要性、策略等方面对我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