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念 MBA 到底有没有用?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念 MBA 到底有没有用?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2012~2014年复旦大学在职MBA就读,没有那么强大的海外名校商学院留学经历,强答一下这个问题。先说点实在的,再谈人生观价值观这类虚的。
学历、证书:虽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世界知名商学院,但我把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提供给我行HR时还是被羡慕了一会,无他,2012参加研究生统考入学的在职MBA,复旦大学发的是全日制研究生毕业证书。相当于我在没有断绝生活来源的情况下,拿了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然而我现在还不知道有啥卵用。跳槽、转行:和大多数人不同的是,我是在入学前的2012年5月刚完成了跳槽,因为现在的岗位上发展的都还可以,现在做的信贷审批是我非常喜欢的工作,老板对我很很好,短期内也没想过要挪窝;升职、加薪:这两年该升职加薪的,我从来没有拉下过,但我认为和读MBA没啥特别关系,你的领导最关注的还是你在公司里的表现和能力,而不是MBA这张证书带来的。知识和能力:其实国内MBA课程学习的知识里,必修课对我来说只不过update了本科所有学过的知识点,无论是深度和广度而言,并没有让我太满意。选修课可以学习一些目前比较热门的领域知识。比如互联网,比如创投;每节课老师给出的参考书目比教科书和上课本身更有价值。对我而言更有吸引力的是复旦的各种人文讲座,无论是管院的还是其他学院的。还有大学图书馆,书真的是非借不能读。人生经历:没有耽误人生大事,能带着老婆参加毕业典礼的感觉还是有成就感的。期间该休假休假,该出国旅行就出国,玩也没耽误。社交平台:在MBA学习的2年多时间里,交了很多真正的好朋友。但毕业后这种社交强度会显著下降。我承认我这个人当年出发点就是为了文凭去的,平台真的是其次。维护人际关系平台的能力也太差……
谈完俗的,再来谈谈价值观。我想借用里程碑的概念来说说。所谓“人生里程碑”,我所总结的定义是:为了达成长远的人生目标而设下的可以细化并可以完成的目标。举一个例子:终极人生目标:幸福圆满;第一层:为了幸福圆满,我要实现“财务自由”第二层:为了财务自由,我需要提高薪资收入第三层:为了提高薪资收入,我需要在职场上提升;第四层:为了在职场上提升,我需要提高人力资本;第五层:为了提高人力资本,我需要读MBA;那么读MBA这件事,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我需要的里程碑,有清晰的开始和结束,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行动力;获得MBA学位,可以视为一个人生的关键里程碑。什么叫人生关键里程碑?就是那些即便与你在不同领域的人也能看懂的阶段性成果,比如公司上市,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你需要用关键里程碑倒逼自己集中心力完成这些任务。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人生的第一个关键里程碑是高考结果,大学毕业后的就业会是第二个;读MBA可以成为人生的第三或者第四个关键里程碑;在职场上,潜在雇主对候选人的认识,无论通过简历、内部推荐还是朋友介绍,最终的印象都是标签化的,也就是会浓缩成关键词,无外乎:本科大学、研究生大学、奖学金、实习经历、工作年限、职级职位、CPA/CFA/MBA。在一个被关键词固化了刻板印象的招聘市场,拿到一个MBA证书至少让你多了一块敲门砖。你会发现,所谓的关键词,其实就是你曾经经历过的里程碑;在这个意义上,剔除其他形而上的东西,我认为MBA在实现自己的价值观上,还是有那么一些微小的作用的。
第二篇:一个人的品味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个人的品味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人都有一段只属于自己、不断变化、相伴一生的复杂情感,它的名字叫品味。这是生活与艺术最直接的纽带。凭借这条纽带,每个人的一生都要和艺术发生或多或少的关系。
“品味”一词含义有二,首先是品评欣赏之意。其次是指格调与趣味。
“品味”一词含义有二,首先是品评欣赏之意。其次是指格调与趣味。
“品”得到底是什么?
品味远远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但品味确实被用在人们彼此初识的判断之中。
一部车、一块表、一款首饰。或者一条围巾、一件外套、一双袜子。再或者,一本书、一幅画、一瓶酒、一位朋友。通过“品”,审视评价,得出好恶,或认同或否定、或喜悦或无感,最终映出自己的格调与品味。有了品味,一个人的文化归属就有了判断的依据。
我在学生时代有两个朋友,一个H先生,一个J先生。
H先生,性格率真,心地善良。当年喜欢滑板运动,且不具艰险,勇于挑战各种花样动作,损板数十,偶有骨折。如今,滑板少年已近滑板中年,爱好有所升级,除去滑板,手工皮具、小雪茄、朗姆酒、大哈雷,玩儿的颇有范儿。希望在三十年后还能看到他骑着“老掉牙”的摩托,胖乎乎的脸上架着雷朋镜的样子。
J先生,性格温和,天资聪慧。当年经常一起聊历史、艺术,互换磁带小说。至今仍有数十盘原版磁带在其手中,向其讨要,言每年聚会归还一盘。如今,J先生,子承父业,闯荡商海。少年时的爱好变为行动,每年收藏几件艺术品,偶尔西装笔挺的带着画来找我讨教,也是贬多赞少。还好,量入为出,如此积累二十年,亦是一笔不容小视的财富。
以上两位熟识的友人,性格爱好、环境影响导致了他们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归属。而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工作之外有一个自我的世界,并都乐在其中。
在我看来,一辆哈雷的品鉴绝不比一幅画容易。骄阳下,在郊外听着胯下机器的嘶鸣,或者雨天里,窗边泡一壶茶,跟朋友聊聊自己的藏画,尽皆是一种品味。说到底,“品”得是对自己的认知与期许。
品味的高低
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发现,当下的品味评判走在一个颇为奇怪的惯性之中。
譬如,一个城里人看女人的审美标准一定比一个乡下人选婆姨的审美境界高。却不知熟识了衣着时髦,脂粉敷面,垫鼻削骨的美人,换个标准,乡下的婆姨是不是更有本真之美呢?
亦或,新世界的葡萄酒,一定不如法国酒庄出来的酒好。却未曾了解,智利这片土地狭长、气候多变的地区出产的变化丰富,口感奇异的“新酒”,在尝惯了法国红酒的人口中不但没有惊喜、新奇之感,反而觉得这是野蛮与缺失了所谓的传统?
再或,中国传统绘画一定不如西方艺术来的优秀。却不知毕加索曾明确表示因为中国有齐白石而不敢登东方的艺术殿堂。并盛赞中国绘画之中所蕴含的气度与境界是站在西方绘画评判标准下所无法认知与理解的。
还有所谓当代艺术一定比经典艺术有价值。实际上,相比经典艺术的较为明确的标准,在没有清晰标准且未经历史筛选的大批当代艺术之中,无论众艺术机构如何穷尽各种手段,真正有价值的作品仍旧凤毛麟角而已。
一个人的品味在于对自己的认知与期许。所谓的品味高低,只在一个体系下方有效用。站在各自的标准下排斥、鄙夷,甚至攻击多元的标准显然不妥。与千方百计的模仿、拼凑成一个脸谱般的姿态给他人看的品味相比,真正的品味或许只是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并未刻意为之却时刻萦绕在自己周围的舒适、惬意与愉悦。
结语:
如果时光穿梭,年轻的伊丽莎白女王和安妮海瑟薇一起选泳装,应该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品味是一种结果,而非刻意展
现、待人评价的姿态。固守在一个评判标准下的品味,必然难以有敏锐的眼光与创新的生命力。
第三篇:美术课程的价值体现在
美术课程的价值体现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襄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基本理念: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
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活的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造型表现: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设计应用:运用一定的 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领域。
教学建议: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美术学习应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加强教学中的师生双边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手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性趣。教师应尽可能的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评价建议: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第四篇:音乐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音乐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 审美价值: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是将音乐列入中小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理由。长期以来我们以科学实践的方式和方法来教授音乐、学习音乐,使音乐偏离了人类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世界,由于受某种思潮的影响我们过分强调了音乐的德育价值,将音乐教育视为促进德育的一种工具。应该说,音乐有德育的功能和作用,但音乐教育的长处在于给人的道德观念以情感上的支持。所以,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我们的课程改革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这才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因此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乃至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必须体现这种理念。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鉴别能力的音乐听众。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必须调整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坚持下列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理解“整体大于元素的总和”这一心理学原理,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地讲授。注重艺术实践的本质,摈弃科学实践的做法,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的原则,也是我们当前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强调音乐概念应和音响尽量统一,只有这样我们学到的才能称其为是音乐,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单纯的记忆概念对于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来讲是毫无意义的。还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技能技巧的学习过程应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情感参与,只有这样,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审美价值,成为审美教育。
2. 创造性发展价值: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要求。许多国家都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例如美国在六十年代为了研究音乐对人在创造能力发展方向的作用,在哈佛大学设立了“零点项目”研究部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美国政府将音乐列为核心课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我国也曾经对音乐在开发人的智力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许多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但我们在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收效并不显著,尤其是受某种功利性的影响,使得音乐教育对人的智力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我们有必要重申音乐教育的创造价值。创造能力的培养虽然被所有学科青睐,但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尤为突出。首先,音乐的产生过程就是全部的创作过程,我们称其为三度创作:作曲、表演和欣赏。无论学生的表演或欣赏都必然伴随着创造性的表现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其次,音乐具有“不确定性”特点,即同一首作品,有多少听众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感受,这一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比其他学科较大的优势,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我们提出音乐不谋求统一答案,音乐课尽量不结束真理。其三,音乐的情感特征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它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我们相信,每个人的表演都是个性化的体现,每个人的听赏都是独特的理解。因此,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第五篇:个人简历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简历即对履历的简要陈述,又称履历表,英文简称CV,常用于个人求职、申请,但也可作为非求职者的经历简述。简历记载一个人的教育学历、专长以及就业经验,有时会补充个人特质、兴趣或期许。主要目的经常是求职者用以取得面试或访谈机会的工具,又由于它经常是第一份征才部门或学术机构挑选候选人的过滤依据,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的在编写个人简历的时候都会有求职的意向,求职意向也就是个人简历的核心部分,要知道没有核心的个人简历一文不值。如果个人简历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那么,写出也没有任何意义,无非是浪费时间而已。那么,个人简历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通过个人简历让对方认识自己
个人简历也就是的求职者的履历,其本质上也是自己的推荐信,通过的个人简历的形式想用人单位介绍自己也可以说个人简历是一份明信片,在求职中就是通过个人简历的方式来让对方认识自己。在个人简历中首先要些的项目就是个人信息,鉴于个人简历的这一价值体现,你在编写个人简历的时候,诸如姓名、练习方式等等都不可缺少。
二,在个人简历中来突出自身的求职优势
在求职中个人简历不过是的一种途径,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个人简历的方式来介绍自己。那么身样的个人简历更能让对方接受自己能?这也就是需要在个人简历中能够体现自身的优势价值。一般来说起优势是针对某项职位二来,这种针对性也要求在编写个人简历上需要明确求职目标。
三,利用个人简历来获得面试的机会
有很多人在编写个人简历的时候都会问,什么样的简历更好、更有价值,自然是能够顺利的通过并获得求职面试机会的个人简历。个人简历在求职中也是敲门砖,你所编写的个人简历要的能够让用人单位的招聘官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