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党90周年宣传大全-规范建设 服务基层 在探索与创新中前行
规范建设 服务基层 在探索与创新中前行
2009年,按照区委组织部要求,区委党校在酒仙桥、六里 屯、麦子店、亚运村、左家庄、大屯、双井、来广营、南磨房、平房、王四营、十八里店、孙河等13个单位开展分校试点工作。2011年4月26日,区委党校举办了第二批党校分校授牌仪式,在条件成熟的10个街乡成立了党校分校,至此,我区的党校分校 已达到23家。
开展党校分校试点工作,主要目的是适应新形势下我区党员 教育培训需求,用党校分校的模式把基层党建工作统领起来,既规 范了基层党建工作,又提升了党建工作质量。从而进一步拓宽、延伸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平台,推动基层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工作规范、高效进行,提高基层党员业务素质和党性修养,全面 深化“聚合力工程”,实现“建组织、建阵地、建服务体系”的 党建工作目标。
一、党校分校的功能定位及任务
党校分校是所在街道工委(乡党委)直接领导下培训科以下党员干部、一般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部门,是基层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提 高素质能力的主阵地。一方面,党校分校“姓党”。党校分校是培训轮训基层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主渠道,是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增强 党性修养的主阵地,是提升党员素质能力的大熔炉,是基层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分校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在课程
设置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以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重点,积极宣扬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
平,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党校分校“是校”。党校分校是培养 基层党员干部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科学管理。各分校根据区委、区委党校的党员培训计划,坚持“学习理论、提高
认识、联系实际、增强党性”的教学方针,结合分校自身的实际,制定具体培训计划;遵循优良高效的教学原则,选聘优秀师资、优化教学内
容、创新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制宜,实事求是地对本辖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进行培训。
党校分校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切实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党校分校
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的要求,针对科以下党员干部的成长特点和规律,以马克
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同时以区情、街情、乡情为重点培训内容,培养塑造热爱朝阳、心系朝阳、德才兼备的党员后备干部队伍。主要承担培训轮训所在地科以下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承办所在地党政部门举办的专题培训班;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宣讲;开展区委、区政府重要决定、重要文件精神的宣传等任 务。
二、党校分校试点工作的主要措施
为保障试点工作顺利运行,区委党校在社工委、农工委的大力配合下,积极探索分校试点新模式,主要做了五项工作。
(一)广泛调研,逐步确立分校试点工作思路
一是区委党校领导牵头成立调研组,分别对街、乡系统分校试点单位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各试点单位的特点和工作进展情况。二是成立课题
组,专门研究分校培训需求,并对培训课程设置、方式方法、组织管理等提出建议。三是召开分校试点单位主管人员座谈会,交流各分校在建设
过程中的先进经验,研究实际问题,促进分校之间横向交流,共同提高。
(二)明确标准,在分校规范化建设上寻突破
经过广泛调研及征求意见,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党校分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分校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提出了包含教学管理流程、教学环境、规章制度、师资库、组织机构等五个方面的党校分校规范化建设项目,为党校分校 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三)优化结构,建立共享型多层级结构的师资库
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要求,在外聘党政领导干部、高等 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各级党校教师等兼职老师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区委党校现有教师的 业务培训力度,鼓励教师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分校需求,提升为分校授课的水平。同时,加强对分校师资统一的动态管理,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建立起由党校老师、客座教授、本区领导、先进人物等组成的共享型多层级结构的师资库。
(四)整合内容,建立适合分校培训特点的专题库
为适应我区党建工作需要,满足分校学员的需求,党校分校不断优化培训内容,按照 党性教育为根本,能力建设为核心,培训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构建全区范围内“模块+专
题”式的党员教育培训专题库。按基本理论、党的建设、管理者素质与履职能力、形势政策、法律法规等五
大模块,精心设计专题。同时,突出“地方特色”,把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打造成精品课,应用到分校
教学,构建起具有分校特色的专题资源库。
(五)主题宣讲,适时为基层提供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为充分发挥党校分校在全区基层党建教育培训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提高试点工作的实效性,党校分校根据不同阶段党员教育重点,送学上门。组织党校教师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围绕十
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朝阳区“新四区”建设、“创建文明城区”活动、创先争优等进行宣讲。通过宣讲,引
导党员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和重点,以求使学员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素 质与能力同提高。
三、党校分校试点工作的主要收获
在区委组织部、社工委、农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区委党校的指导及各分校的努力下,党校分校试点单位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日益健全,工
作流程更加规范顺畅,同时突出街(乡)特点、积极创新培训模式,培训效果显著。
(一)规范建设,强化管理,构建起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
党校分校试点单位高度重视组织体系建设,组成由书记挂帅、副书记主抓、组织部门牵头落实的职责明确的组织机构。大屯、麦子店、王四
营还积极发挥社区(村)党委作用,将社区(村)党委书记纳入分校组织体系,形成了街道(乡)、社区(村)两级组织体系,为分校工作提供
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各分校积极致力于相关制度的研究建设工作,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分校的教学及管理相关制度,确保了分校教育培训工 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二)依托现有,改进完善,打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
党校分校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优化各方面的硬件设施,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酒仙桥分校建成总面积达1000㎡的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教室及活动室;麦子店分校提出多元化教育培训理念,整合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和文体活动设施,形成了目前包括14个功能不同的活
动区域,使党校分校成为融党员教育、文体活动、生活服务、和谐社区建设的综合平台;南磨房分校创造性运用“1+6”的服务教育模式,形成
“七位一体”的培训教育基地;孙河分校设置了“八室一线一网”,较好地改善了党校的办学条件,基本满足了日常教学要求,为开展各种活动奠 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突出特色,开拓创新,形成了灵活的培训方式
党校分校主动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立足本辖区特点与优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成了校内学习与外出考察相结合,课堂讲授与主题活
动相补充的培训方式。来广营分校按照“两扩”、“两堂”、“两代”的思路,创新培训模式,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培训内容,采用案例式、专题式、互动式等多种教育方式,使基层党员干部感兴趣、学得懂、用得上、有效果。亚运村分校将教育内容由“灌输式”向“菜单式”延伸,制定了包
含5大类32项培训内容的“菜单式”党员教育培训计划,深受地区广大党员的欢迎。
(四)注重实效,凝心聚力,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
通过一年来的规范化建设,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和方 式,分校在增强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素质、推进基层党 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一是增 强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坚定了理想信念。通过学习,广大党 员强化了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认识,增强了荣誉感和使命感,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二是增强了综合素质,提高了工作 能力。党校分校认真分析基层党员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同岗 位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党员干部素质 工程,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群体性事件防控与应对、塑造 领导力、时间管理、沟通技能演练、压力与情绪管理等课程 的培训,提升了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了工 作效率。三是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党员培训,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中 形成了奋发向上、创先争优的氛围。增强了大局意识、宗旨 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 的干事业的热情,使党校分校真正成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 “主阵地”、思想教育的“主渠道”。
第二篇:在探索中求规范 在创新中求发展
在探索中求规范 在创新中求发展
——浦东新区红十字会组织能力建设的实践与展望
丁超英
(提要) 基本概况 探索实践:
一.依法建会,提高组织强会的能力。二.依法治会,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三.依法兴会、提高特色创新的能力。一是大胆创建博爱社区,以点带面向全区推广; 二是积极尝试红十字会信息网络化管理; 三是创新筹资机制,拓展募捐渠道;
四.遵循基本原则,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一是编制了红十字会灾害救援应急预案,构建行之有效的防灾抗灾救灾的应急救援体系;
二是大规模地进行了市民的救护知识培训,为创建和谐社会搭起了一座充溢生命、生活之桥;
三是全方位地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大灾大难的承受能力和心理防线。 展望未来:
一. 创新管理模式,夯实基层组织体系。二. 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三. 关注弱势,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
四.以世博实事项目为契机,构建救护培训长效机制。
中国红十字会“九大”会议关于《中国红十字事业2010——2014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五大发展目标”和“七项” 1 重点任务。要实施这个战略部署,我认为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是要加强组织能力建设。组织能力建设,直接反映红十字会组织的执行力,红十字事业的公信力,直接影响红十字事业的前途与发展。近几年,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在这方面作了些探索与实践,现就此项工作在这里向各位领导与同仁作汇报:
一、基本概况
原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后,区域、人口、队伍大幅增加。所辖有13个街道、25个镇、1119行政村(居委)。区域面积达到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2万人,均占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左右。浦东新区红十字会现有基层组织255个(其中,街镇38个、学校217个),红十字医疗机构8个,团体会员单位23个,红十字服务站382个,红十字会员25万余名,志愿者近万名。
二、探索与实践
我认为,红十字会组织能力建设,关键就是提高队伍组织能力和救助实力。
(一)依法建会,提高组织强会的能力
浦东新区是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2009年中央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加快建设两个中心的决定,然后又将南汇行政区域划入浦东,这一体制的改革,无疑对浦东红十字事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在市红十字会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红十字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基本理顺了区红十字会 体制,明确了区红十字会作为区政府直属机构,副区长担任会长,实现了体制独立,并成立了红十字会党组。现在浦东新区红十字会设有领导职数3名,行政编制7名,事业编制4名,一个内设机构,一个事业单位。同时,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区红十字会硬件的投入,从原来办公房建筑面积不到800平米,增加到现在1222平米,配备4辆汽车,人手有电脑,政府财政业务经费预算超过了1000万元。在浦东新区二届五次理事会上,提出了街镇红十字会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的要求,目前有50%已到位,力争2010年年底全部到位。
(一)依法治会,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
内讲素质,外树形象。一方面抓区、街镇、居(村)委三级层面红十字会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性地进行学知识、抓管理、提形象。学知识:主要是学理论、学业务、学法律;抓管理:以服务世博为契机,抓岗位培训、礼仪培训,抓公共目标管理、本职目标管理、优秀项目管理;提形象:培育和实践“和谐、创新、活力、奉献、高效”团队精神。一方面,做好服务基层,加强分类指导,扎实推进基层红十字会各项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典型引路、阶梯推进、科学管理、全面发展”的管理机制。根据目前新区现状,只有在体制、机制上创新,才能取得新的发展,凸显红十字会的生机与活力。着力进行目标管理制,不同的基层组织不同的目标任务,实行分类指导、管理,平时抓好学习交流、指导,年终进行评估;着力抓好典型引路,促两头赶中间,造就 竞争力强、有战斗力的基层组织,激励博爱街镇、先进集体、模范学校、示范学校、达标学校、红十字医疗机构、团体会员单位成果竞相开放;着力鼓励一手抓基础,一手抓特色,基础工作年年上新台阶,特色工作年年出新成绩。努力实践:规定动作不打折扣—-做细做实做精;自选动作找准突破口---做对做亮做强。我区成功创建博爱街镇1个、上海市红十字示范学校1个、创建上海市红十字示范社区19家、8家红十字医疗冠名机构,红十字博爱社区83家。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分别荣获总会、全国妇联的“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红十字服务示范社区”、“宣传组织工作优秀奖”、“抗震救灾优秀组织奖”、“巾帼文明岗”等荣誉。
(三)依法兴会,提高特色创新能力
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在“九大”闭幕式上指出,加强红十字会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把中国红十字会建设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密切联系群众、符合自身特色的社会救助团体。由于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分布广、频度高。目前,我国又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矛盾多样,维护社会体系稳定任务艰巨。因此,红十字会作为国际性社会团体,如何做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发挥桥梁作用,意义重大。
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红十字会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更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造性地开展特色活动、才能使红十字会组织提高公信力。
一是大胆创建博爱社区,以点带面向全区推广。新区红十字会从2006年开始,为深化社区红十字服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弱势;政府支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资源共享;健全队伍、规范管理”的基本原则,“以红十字精神鼓舞群众,以红十字关爱温暖群众,以红十字活动吸引群众”指导思想,开展红十字关爱送社区活动。统计止2009年底,我区现有红十字会家庭32478户,个人会员77969人,创建博爱社区83家,博爱镇一个。2009年7月老港镇在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成功创建了全国首家红十字博爱镇,会员家庭占镇总数54.41%。会员占总人口59.84%。全区会员缴纳会费的自觉性明显提高。2007、2008、2009年分别缴会费43.21万元、69.05万元、72万元。会员家庭的会费收缴率100%。
二是积极尝试红十字会信息网络化管理。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减轻基层信息统计量,减少手工操作信息统计错误率,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动态。由区红十字会着手,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科学地制作信息软件。现在,新区红十字会经过一年多时间酝酿、制作,从2010年4月份起,有红十字会小组开始、街镇、学校、团体会员单位在网络上输入信息,一季度更换信息一次。这样,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科学、动态、准确的红十字信息网络。这充分显示红十字会管理能力上一新的台阶。三是创新筹资机制,拓展募捐渠道。由于新区的体制、机制,区别于其他区县,我们认真总结原两区的工作经验,扬长避短。从2009年起新区红十字会向社会公开设立“博爱阳光”项目,在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根据捐赠者的意愿建立爱心平台、根据弱势群体的急需设立筹资平台。到目前为止,已设立了“新心起航”“ 特困家庭大病救助”“ 爱晚工程”“千万人帮万家”“特困白血病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费用资助”“特困老人大病费用补缺救助”“红十字医疗机构应急救助”“应急灾害救援”“携手共享生命绿卡”“建平爱心助学金”等10个“博爱阳光”项目,在新区红十字会网站上公开,在阳光下接受社会的监督。“博爱阳光”项目的设立,使新区红十字救助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 “博爱阳光” 共接受项目资金720万元,受益人数近万人次。
(四)遵循基本原则,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国际红十字会的基本原则: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地方基层红十字会不仅要依靠政府支持,更要发挥自身团体的优势。
一是编制了红十字会灾害救援应急预案,构建行之有效的防灾抗灾救灾的应急救援体系。在原两区的基础上,着手编制为《浦东新区红十字会灾害救援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强调本系统内部实现三个整合:即组织整合、信息整合、资源整合。实现三个支撑:即财力支撑—5年内筹措1000万元救灾保障基金、500万元救灾物资、人道救助基金账面金额保障1000万元。智力支 撑——组建一支有资深人员组成的救援专家队伍、成立两支红十字灾害紧急救援医疗队、有250人组成的灾害救援应急志愿工作队伍、区、镇、村、小组四级备灾救灾联络队伍、三年普及现场自救互救急救知识技能35万名群众,构建四级救护网络8497支52819人。技术支撑——红十字系统备灾救灾网络系统。《应急预案》还就灾害等第、分级响应、救援方法、流程、特困受灾家庭一次性人道救助金发放标准等均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应急预案》全文,坚持了“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管用、好用、实用”的编制原则,为红十字会平时备灾、灾时救援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工作依据。
二是大规模地进行了市民的救护知识培训,为创建和谐社会搭起了一座充溢生命、生活之桥。从2007年开始,原浦东南汇两区的红十字会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红会的指导下,在全体市民中大规模地开展了红十字救护培训,旨在动员各行各业人士,人人掌握初级现场急救技能,以防为主,提高市民在突发事件中珍惜生命的应对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原浦东、南汇两区计划排定2010年底前要完成121名师资,23666名救护员的培训任务,群众普及年培训人数超过户籍人口的5%,培训280000人。到2009年,已经培训师资168名,救护员培训26165名,普及培训322131人,分别完成计划的138.84%、110.56%、115.05%,培训人数占户籍人口的12.81%。在救护培训上,政府出资,红十字会协调,严格组织管理、严密实施方案、严实培训措施,以 其科学性、易学性、实用性获得了广大学员的欢迎,学以致用的事例真是举不胜举。面对时而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学员们都有这样的心声:我们不愿看到,但又不怕,因为我们已掌握了基本的救护技能,在救灾时我们能出一把力,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三年救护培训成功挽救和保护人的生命的典型事例论证了这一点。
三是全方位地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大灾大难的承受能力和心理防线。这几年,我们做了大量的红十字宣传教育,在街镇、在社区、在学校,在企业到处留下了我们红十字人奔波的身影,不断营造红十字氛围,不断扩大红十字会影响力。利用地方传媒、利用红十字会网站,制作宣传手册,编辑《红十字信息》,策划“千万人帮万家”、“红十字关爱进社区”、“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5.8专题”等《博爱风采》电视专栏等;制作《大难有大爱、人道聚真情》抗震救灾专题片;结合“5.8世界红十字日”、“3.1遗体捐献纪念日”、“9.9世界急救日”等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咨询宣传;在全区“我们的家园”主题宣传月上巡演小品《当火灾发生时》等文艺节目及防灾逃生演练等,以此不断充实宣传内容、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极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通过宣传,增强了市民对红十字会、红十字精神的进一步了解,增强了人们对大灾大难的承受能力和心理防线。
三、展望未来 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将围绕总会、市会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重心,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在今后五年中争取形成四大基本体系:组织体系、救灾体系、救助体系、救护培训体系。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夯实基层组织体系。建立纵向四级组织体系:区、街镇、居委(村)、小组;建立横向联络体系:区委办局行等区属部门各有1名红十字会联络员;学校红十字会三年内建会率达到100%;加强会员管理、志愿者队伍建设,使红十字会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设立南、北两个便民服务窗口,做好工作。努力形成管理机制规范有序、队伍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群众公信力强的人道主义社会救助团体。
二是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浦东新区红十字会要立足本区,面向世界,服务全局。统一协调、框架清晰:有中长期战略目标,分时间、分区域有序展开。建成什么样的模式、上什么样水平有明确的目标;构建平台、合理布局:“救灾、救护、救助”这个基本职责本身是辩证统一体,应搭建多种平台。如:应急救援队伍、救护培训长效机制、救灾储备资金、救灾中心等等;有分有合、有重有轻:每个地区经济、社会、人文、地理、区域的特点不同,红十字会工作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制定《应急预案》,更应因地制宜各需而定。一方面要切实根据上级红十字会的指导意见履行职责,一方面要把握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适时开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根据区域的大小,有重点地设置平台,整合资源,减少浪费;资源共享、上下联动:目标明确后,举全区红十字会之力,构建一个应急救援平台,形成信息管理一体化、资源 共享的上下联动机制。今后五年内,浦东新区红十字会设想建立500㎡以上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募集救灾物资价值500万元以上,筹集救灾保障资金1000万元以上。进一步落实现场救援、交通运输、医疗救护、应急救援队伍、安全、物资、经费、社会动员、紧急避难场所、信息网络保障等十大机制。
三是关注弱势,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认真调研,听取民政等有关部门意见,切实完善“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关于弱势群体救助办法”。一方面发挥浦东资源优势,完善“博爱阳光”项目,让社会爱心人士在“阳光”下自选博爱捐赠项目,公开透明操作救助办法;一方面把“千万人帮万家”活动逐步引向深入,通过区、街镇红十字会、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保障1000万元人道救助基金正常运作。
四是以世博实事项目为契机,构建救护培训长效机制。建立35万人口普及复训制度,3-5年一次;探索“三新”人员(新入学的高
一、大一学生、新进公务员、新任班主任)培训制度;探索“危险作业单位”急救培训制度;进一步构建四级救护网络:区应急救援队、街镇救护队、居委(村)救护支队,居民小组(村民)救护分队(楼道救护小组)。完善四级救护队演练制度。
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团体,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全力打造“和谐、创新、活力、奉献、高效”的新浦东红十字会,为总会“九大”、市会“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作者系上海市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第三篇:在建党90周年党员志愿者服务周活动中
司法局开展建党90周年党员志愿者
活动方案
在建党90周年党员志愿者服务周活动中,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作用,组织业务精通、政治素质高的宣教、律师、公证等得力骨干人员组成了法律服务小分队、法律宣讲小分队、法律援助小分人,分赴全市乡镇、村宣传宣讲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
司法局党总支书记、局长李冀祥同志2011年6月21日带领宣教科人员到石洞乡河西村送法下乡,为河西村送去《土地法》、《森林法》、《村民组织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继承法》等200余本农村法律法规,受到河西村干部群众的欢迎,该村称司法局是及时雨,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村民们说:“我们正需要这些法律知识,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学习,这些书籍帮了我们的大忙。”李冀祥局长还亲自深入到该村农户家中,为村民宣讲土地法和党的政策,村民听的津津有味,受到了一次现场、直观的教育,争向李局长提出问题,李局长当场解答,他们纷纷要求李冀祥局长常来,有什么问题也都愿意向李局长反映,李局长为村民留下了手机号码,欢迎随时帮忙解决。
司法局纪检组长赵国军亲自到邑城镇《人民调解法》培训班上宣讲农村法律法规,通过深入浅出,认真讲解,邑城镇各村两委干部深受教育,会场座无虚席,无一人中途退场,要求向这样的教育每年多举办几次。
第四篇:建党90周年优秀党员代表发言稿:在服务村民中成长
发言人:林x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在党的九十岁生日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齐聚一堂,我们在此庆祝建党90周年,动员广大党员继承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光荣传统,积极投身x县的建设发展。在此,我代表受到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向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位党员朋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我叫林x,来自x县x村,是2007年8月x县招录的第一批“村官”之一,入村工作期间一直任村官、团支部书记、科技特派员,在阿里河镇党委和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在基层扎下心、俯下身、无顾虑地开展工作,逐步成长为村党支部书记,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村民的支持。
一是虚心调研,掌握重心。从毕业到就业,从学生到村官,身份与环境的变化让我在工作之初倍感迷茫,在我最困惑的时候,旗组织部领导同志时常与我畅谈,让我稳住心、沉住身,让我勤学慎思,扎实工作。入村第一个月,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进行了虚心调研。通过调研我真切感受到,农村很穷、农民很苦,他们对发家致富的期盼十分热切,急需科学技术,急需我们的引导,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带领父老乡亲发家致富,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是解放思想,引导村民致富。满怀建设新农村、引领农民致富的梦想,我把全部激情投入到工作中。但基层工作不是想想就能完成的,很多“难题”和习惯更不是我这个刚刚参加工作的村官能解决得了的。正当我的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旗委科技局开展了岗位技能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到我们村入户指导,很多村民慢慢转变了观念,我的工作也出现了转机。x村的主导产业为种植业。主要种植大豆、马铃薯、黑木耳、猴头菇、滑子菇等。由于村民一直沿用落后的生产模式、生产器材和消毒程序,使菌种经常出现大面积污染,村民损失居高不下,既伤农又不利于产业发展。为了让村民重树种植信心,走出菌种污染误区,村里联系团旗委,邀请技术人员面向村民开展种植知识培训。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我们把老式的菌锅换成了高压蒸气锅,抓好消毒的每个环节,实现了年污染率仅5%的目标;我们引进优质菌种进行推广,当年提升了20%的产量;我们推广小孔栽培技术,每斤木耳多卖6元钱,让齐奇岭村村民感受到了科技种植的好处,每年增收100万元以上。
三是带头创业,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三年的实践我体会到,要让农民真正得实惠,就必须打破旧观念、旧习惯和旧体制的束缚。说给农民听,不如做给农民看;做给农民看,不如绑在一起干!因此,如推广新技术,我先亲自试用;如加大投入,我投入的比别人更多。这样,逐渐与村里的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积极扶持特色养殖户,搞好科普宣传,搭建信息平台,使这个村官与农户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双赢。经过三年的磨练,我深深懂得,在农村基层这一人生大驿站里,我们要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雄心,要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思想准备;只有真正扎根基层,克服浮躁情绪,摈弃功利主义,才能在艰苦环境中砥砺品质,在新农村建设生动实践中提升能力与水平,培育优良的人格与品德;只有沉下心来、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才能真正体现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只有虚心学习、问计于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才能深切了解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培养与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
第五篇:建党90周年优秀党员代表发言稿:在服务村民中成长
建党90周年优秀党员代表发言稿:在服务村民中成长
发言人:林x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在党的九十岁生日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齐聚一堂,我们在此庆祝建党90周年,动员广大党员继承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光荣传统,积极投身x县的建设发展。在此,我代表受到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向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位党员朋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我叫林x,来自x县x村,是2007年8月x县招录的第一批“村官”之一,入村工作期间一直任村官、团支部书记、科技特派员,在阿里河镇党委和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在基层扎下心、俯下身、无顾虑地开展工作,逐步成长为村党支部书记,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村民的支持。
一是虚心调研,掌握重心。从毕业到就业,从学生到村官,身份与环境的变化让我在工作之初倍感迷茫,在我最困惑的时候,旗组织部领导同志时常与我畅谈,让我稳住心、沉住身,让我勤学慎思,扎实工作。入村第一个月,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进行了虚心调研。通过调研我真切感受到,农村很穷、农民很苦,他们对发家致富的期盼十分热切,急需科学技术,急需我们的引导,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带领父老乡亲发家致富,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是解放思想,引导村民致富。满怀建设新农村、引领农民致富的梦想,我把全部激情投入到工作中。但基层工作不是想想就能完成的,很多“难题”和习惯更不是我这个刚刚参加工作的村官能解决得了的。正当我的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旗委科技局开展了岗位技能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到我们村入户指导,很多村民慢慢转变了观念,我的工作也出现了转机。
x村的主导产业为种植业。主要种植大豆、马铃薯、黑木耳、猴头菇、滑子菇等。由于村民一直沿用落后的生产模式、生产器材和消毒程序,使菌种经常出现大面积污染,村民损失居高不下,既伤农又不利于产业发展。为了让村民重树种植信心,走出菌种污染误区,村里联系团旗委,邀请技术人员面向村民开展种植知识培训。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我们把老式的菌锅换成了高压蒸气锅,抓好消毒的每个环节,实现了年污染率仅5%的目标;我们引进优质菌种进行推广,当年提升了20%的产量;我们推广小孔栽培技术,每斤木耳多卖6元钱,让齐奇岭村村民感受到了科技种植的好处,每年增收100万元以上。
三是带头创业,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三年的实践我体会到,要让农民真正得实惠,就必须打破旧观念、旧习惯和旧体制的束缚。说给农民听,不如做给农民看;做给农民看,不如绑在一起干!因此,如推广新技术,我先亲自试用;如加大投入,我投入的比别人更多。这样,逐渐与村里的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积极扶持特色养殖户,搞好科普宣传,搭建信息平台,使这个村官与农户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双赢。
四是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产业发展蓄力。针对国家提出的一村一品、一村一主业的新要求,齐奇岭村积极思考如何把木耳种植打造成自己的品牌。借助团旗委推动两新组织发展的有利契机,2010年8月,我们成立了齐奇岭村新源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村民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有效提高和规范养殖、种植运作水平,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降低农民的收益风险。目前,齐奇岭村已有50%的菌农加入合作社,享受着合作社带来的好处。
经过三年的磨练,我深深懂得,在农村基层这一人生大驿站里,我们要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雄心,要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思想准备;只有真正扎根基层,克服浮躁情绪,摈弃功利主义,才能在艰苦环境中砥砺品质,在新农村建设生动实践中提升能力与水平,培育优良的人格与品德;只有沉下心来、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才能真正体现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只有虚心学习、问计于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才能深切了解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培养与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血肉联系。
各位党员朋友们!让我们勇担历史重任,最大限度地释放创业热情,激发创造活力,练就实干创业的真本领,为建旗60周年献礼,为推进“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鄂伦春,谱写出共产党员更加壮丽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