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剖析初中新生烦恼 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剖析初中新生烦恼,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由于目前中小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不少刚进入中学的新生,会出现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与不协调,并由此引起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迷茫、困惑与痛苦,也就是出现成长中的烦恼,这是很正常的。我们曾对初中一年级的140名新生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有51.6%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过大;18.8%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的不适应,89%的学生自我认识不清楚,只有24%的学生心态比较平和。我们认为,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与否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今后学习生活的信心大小,影响对自我的肯定与怀疑。上述这些烦恼是学生成长中的“拦路虎”,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解决,很可能会给他们的一生蒙上阴影,因此,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一些认识与分析。
一、成长中烦恼的三种表现
1.认知上的烦恼
一般来说,新生刚到全新的环境中,总爱这样问自己:别人喜不喜欢我?我有没有吸引力?我有没有优势?等等,在这样的自我探寻中,有些新生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合理、偏激甚至错误的认识,由此给自己带来一系列烦恼。如在环境方面,他们可能总在想:“还是过去好”,“周围没有人喜欢我”“班里的同学不真诚”,“我不是班干部了,成绩可以不再优秀,不必再严格要求自己了”。在学习方面,他们也常常这样认为:“我无法跟上新的学习节奏”,“学习太苦,生活太枯燥,没有意思”“我变笨了,没有希望了”,“我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了”,“我没别人有潜力、有后劲”,“我不是学习的料”……
2.情绪上的烦恼。
由于环境变化大、学习压力大,特别是学习上感到力不从心,总认为班上其他同学比自己强,因而不少新生容易产生孤独、害怕、焦虑、自卑等情绪,这些压抑、苦闷的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释放与缓解,不仅会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而且可能对其他同学产生嫉妒、愤恨等不良心态,从而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3.行为上烦恼。
新生的烦恼在行为上的表现主要为:退缩,过分保护自己,什么活动都不想参加,从不主动和其他同学交往。与此同时,还有个别同学则表现为过分积极,什么活动都参加,一天忙得团团转,但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好,特别是学习受到了很大影响,这样一来,烦恼就更多、更大。
二、成长中烦恼的形成因素
1.气质性格差异。
气质和性格作为学生心理结构的重要特征,是影响新生入校最初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胆汁质的学生热情奔放,多血质学生开朗活泼,这两种人都能很快适应新环境;而粘液质的学生相对含蓄、沉静,不善于与人交往,融入新环境的速度会慢一些。另外,从性格上说,外向型性格的学生一般比内向型性格的学生适应快一些,效果好一些。
2.心理准备不足。
部分学生对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各种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困难估计不足,没有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和有效方法,仍是用老眼光来衡量和评判新环境中的人和事。如总认为过去的同学亲切,现在的老师不在乎自己等等。因此,他们总生活在回忆中,想家,想小学同学,想以前的朋友,感到异常的孤独、难受。
3、家庭压力大。
为了促使孩子尽快成长,不少父母会把升学与就业的压力提前灌输给子女。另外,这时学生的心理发展速度快,但父母的教育方式却没有改变,这就可能在许多方面给处于青春期,渴望独立和理解的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4.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完满的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一概念的含义包括:一是具有良好的心境。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具有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周围的事物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二是能够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过分嫉妒别人的长处或顾忌自己的缺点,有自信。三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友好相处,愉快交往,恰当的表现自我,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和工作。
然而,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使孩子们形成了畸形的优越感和沉重的孤独感。有的父母或者因为工作繁忙,很少甚至不与孩子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或者因为知识匮乏,认为孩子“五大三粗”就是健康,忽视孩子内心的孤独。北京大学医学部精神卫生所公布的一份报告说:有关专家抽取6座城市的2000多名学龄儿童进行了“行为问题及危害因素”调查,结果发现:有13.8%儿童有不健康行为.我国有关权威机构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卫生和心理素质量表,对东北三省的3万多名学生进行检测,发现大约有32%的中小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这些调查数字可谓触目惊心.清华大学学生刘洋伤害大熊猫事件、云南大学马嘉爵杀人事件等,都是因为心理不健康导致的恶果.一般来说,孩子心理不健康,通常表现为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等。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密切注意孩子的表现,分析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的心理因素,客观看待孩子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解决。
5.学校指导不够。
通常,新生进校后,学校都希望学生们能够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学校给予新生的也主要是学科知识的教学和一般的常规性入校教育,而针对新生心理开展的适应性教育往往没有跟上,有的甚至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烦恼的出现或无法解决。
三、解决烦恼的方法与途径
1.学校要给予充分重视并给予具体指导。
学校应充分重视新生的适应性问题,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如:对入校新生进行集体心理讲座;对出现同一反应、同样问题的学生进行团体咨询或个体辅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进行新生心理状况的健康测查等。同时,由于新生的许多问题与家长有关,还可专门举办新生家长培训班。
2.家长要做到“三多”和“三不要”
“三多”是:多观察子女的表现,多和老师交谈,多和子女讨论学习、生活与交往情况。“三不要”是:不要时刻提醒孩子的成绩,不要夸大子女这一时期的表现,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把他(她)与其他人相比。
3.学生要做好心理准备并及时寻求帮助。
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事先估计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与问题,主动向周围人学习一些必要的适应方法。当面临问题和困难,要积极改善,必要时寻求老师、父母和同学们的帮助,也可以向校内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倾诉、求助。
第二篇:如何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如何适应初中生活
初一(7)胡晶晶
升入初中意味着你们学习生涯进入了新的起点,在新的学习环境里,接受的是新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也有比较大的改观,刚开始或许会感到许多不适应,它主要包括:1.自身心理上不适应;2.对中学生活的不适应(包括功课增多,由被动转为主动等);3.对初中学习方法的不适应等。4.学生自身角色的改变的不适应。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或策略。
1、热情高、求知欲强,但缺乏韧性,不能持久: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像幼苗一样,充满着活力,往往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比如课堂上发言积极,不甘落后,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好学向上的精神,但是有的学生学习上稍遇到一点困难,情绪就会产生波动甚至灰心丧气,这是一种脆弱的表现。同学们到时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适时地调整好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2、克服失落感:有的同学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干部,但是到了新学校后,以往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有些班级“人才济济”,强烈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会让很多新生一下子失去了心理平衡。这个时候,就需要同学们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要有一双发现和欣赏美的眼睛,学会欣赏身边的人和事、欣赏自己,以赞扬的眼光看待他人和自己的优点长处,学会取长补短。
3.学会适应新环境 :首先是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学校对同学们制定的作息时间针对于初中生活来说是较为规律和合理的,大家对学校的上下课、以及休息时间要非常明确,跟上时间的步伐。4.学会处理好与同班同学的人际关际,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事事要考虑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可能带来的影响,做事之前要尽量争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再者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注意:上课也是集体活动),主动帮助和关心他人,做事民主又为他人着想的同学总是受人喜欢。虚心向同学和老师学习,多与自己的父母沟通,争取他们在学习上与生活上的最大理解和支持,因为他们永远是最疼爱我们的、永远是最无私的。因此,同学们要克服“怯生”“恋旧”的心理,主动与同学交往,提高交往的能力,尽快和新同学打成一片,要尽快消除陌生感,熟悉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积极融入新集体,做班级的主人。
5.学会惜时。常言道:和时间赛跑的人,往往会跑在时间的前面,因为人可以加速,而时间却永远是匀速的。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分秒必争,提高效率。
6.学会学习。:只有做到“会”学了,才能保证学“会”。初中阶段应注重培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包括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针对书本知识,更多地来源于生活实践的积累。所以初一新生应该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到“会学”呢?
(1)会质疑。无论学习哪门学科,唯有开动动脑筋,提出问题,才能学得深刻,如果只是简单地模仿,就犹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2)要会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要牢固而灵活地掌握所学,就要学会吐故纳新,消化吸收。继承传统,积极创新。
(3)要会积累。在课堂聆听的基础上学会主动地积累相关知识,整理学习笔记,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做到连点成线,纲举目张。
(4)要会总结。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改进学习方法,简而言之:“善学者,得鱼而忘筌;不善学者,犹如刻舟求剑。”
(5)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上一定要注意: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交替用脑,做到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和严格性。其次,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集中了注意力,就能使神经细胞“全力以赴”,使学习的内容留下明显的痕迹,就能加深记忆。还要养成自我整理知识的习惯,这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整理知识可以从横向角度,也可以从纵向角度,但基本的方法都是简化。简化的过程既是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又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提炼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要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记笔记,课外学习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思维力、观察力、阅读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特别是对每学一个知识后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再认知,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对所学知识了解更加深透。
7.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我们不仅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同时也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相信过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永远不会再来了,而未来却是一个不确定的未知数,事在人为,人定能胜天;所以我们最应该珍惜的是我们拥有的现在。总之,只要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小学升初中这一过程,把这种“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最大限度地减少小学升初中过程中的痕迹,尽快的适应初中生活,提前在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做好准备,就一定会使自己完整、连续、和谐地步入初中生活,尽快地实现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转换!初中还是比较简单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听老师的话,跟着老师走,可能有些东西你觉得写起来没用,可到最后你就能知道老师是对的,切忌不要自大!
课本一定要好好读,尤其是例题,做作业前要先复习,看书和笔记,后写作业,千万别边写边翻书。
有些人总说初一初二可以玩,初三再完命学,别听这些,都是骗人的。前面没有基础后面不可能学好。还有些人为了炫耀自己聪明,他们明着玩在被暗地里学,千万别被他们骗了。没有一份耕耘怎能有一分收获?上帝对谁都是公平的!
能不能很快适应初中生活,对他们的学习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尽快地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辅导:
1、调整好心态:有些同学进入中学后,由原来的班干部变成了普通同学,由原来的学习尖子一下子变为成绩一般的学生,同学之间的关系,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程度都不如以前了。于是心理很不平衡,怀疑自己是不是越来越笨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你自己并没有发生变化,而是和你在一起学习的人群发生了变化,人数由少到多,参照物变了,虽然你不能名列前茅,但其实你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并不是坏事,它可促使你更加发奋努力学习。因此,初一新生首先要对班级同学的整体状况做一个客观地了解和分析,同时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有一个客观地认识,找准自己在班级及年级中的合理定位,不要盲目地和别人攀比,最好是自己和自己比,纵向观察自己的发展情况,只要自己能够比较稳定地保持在相应的位臵上,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向前发展的趋势,就说明你的状态是正常的。
2、学会学习:掌握了好的的学习方法,就具备了最主要最根本的素质和能力,就会使我们学得更快、更好。初中的教学内容多,进度快,学生学习成绩好坏与其会不会学习有很大关系。会学的支配学习,从容主动,游刃有余,自然是学习的主人;不会学的被学习支配,时时被动,穷于应付,自然是学习的仆人。因此,作为一个刚走进中学的学生,一定要学会学习,根据自己的特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自觉预习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认真做笔记的习惯;独自完成作业的习惯;仔细检查作业的习惯;自觉总结学习方法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等等。只要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越学越会学,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3、了解初中学习的特点:
(1)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和初中成绩相关不大。(2)一般来说,经过初一的学习适应和调整,学习习惯和方法基本形成定势,成绩的差异逐渐明显,这时学习开始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好与差的差距被越拉越大的状况。(3)学习成绩与付出的工夫所呈现的差异。学习优秀的学生由于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学习往往显得轻松自如而依旧学有余力;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事倍功半,却学得越来越吃力,学习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这种对待学习是否轻松的状态,是判断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依据。(4)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日显重要。对初中学生的指导更多的是侧重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志品质的培养。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外,学生更多的需要自觉地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4、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1)抓住课堂四十五分钟,学会听课:课堂学习是学习的最主要环节,四十五分钟课堂学习效益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首先,要集中注意听。注意对于学习尤为重要。集中注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其次,要带着问题、开动脑子听。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再次,要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好笔记。教与学应是双向交流、互相促进的。学生在课堂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举手发言就是一种参与,它既能较好的促使自己专心听课、动脑思维,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笔记不仅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也是复习旧知识的依据,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笔记中发现新的问题。(2)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时间是个常量,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是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学习是初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应该花在学习上。但是,学习又不是初中学生生活的全部,初中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适当和有益的活动(包括“玩”)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学会劳逸结合,学习时专心致志、静得下心来;活动时生龙活虎、放得开来。学习和玩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得益彰。其次是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初中阶段学习知识的密度大大增加、学习知识的广度也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处理好各种知识内容之间的主次关系。学科之间有差异,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初中学习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一定要学得扎实。学科内容本身也有主次,概念、原理及其形成是主,知识的灵活运用是主,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是主,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再有是处理好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兴趣是学习动力产生的直接原因,孩子对哪一门功课感兴趣,这门学科也就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初中学生思想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兴趣也往往不够稳定,有些孩子对兴趣的理解也比较片面。表现在学习方面主要有以下情况:一会儿喜欢这,一会儿喜欢那,见异思迁,结果什么也没学好;光凭兴趣学习,自己认为不感兴趣的就敬而远之,结果就成了“跛脚”。(3)遵循记忆规律安排学习:及时学习。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所以学习要做到“及时”,特别是对于那些字母符号、公式、外语单词等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一定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复习。这好比在堤坝塌方之前,及时加固,要比垮了再修,付出更小的努力。分散学习。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当晚复习半小时,第二天再复习15分钟,第四天复习10分钟,一周后再复习5分钟,记忆的效率明显高。过度学习。在学习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记忆某些内容,到刚能勉强背诵时就停止了学习,结果过了不久就不会准确回忆。如果能“一鼓作气”,再多学几遍,效果就大大提高;而且这样熟练的记忆,保持时间也特别长久,这就是“过度学习”。过度学习要与及时学习和分散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4)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各科学习方法,因“科”制宜: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科逐渐细化,各门学科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和规律。理科类数、理、化学习重抽象思维,要善于融会贯通;文科类语、史等重知识积累,要善于联系实际。只有把握各学科的特点,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矢地学好各门功课。
第三篇:如何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如何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赢在起跑线上
——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我是一名初中生啦!”面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课程和新任务,我们有了全新的感受。有的同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初中生活。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不能适应,从而影响到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从小学到中学,年龄没有增长,但知识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方法的变化却很大。如果不能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势必会导致心理上难以承受、知识上难以掌握、生活上难以适应的“三难”局面。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克服入学适应不良,以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适应和面对初中生活呢?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一下。
一、要适应新环境
同学们,当我们从小学进入初中,我们获得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但同时也远离了熟悉的过去。同学可以看到:初中的学校比小学大了,有几十个教学班,校内设施齐全,房舍众多,有些眼花缭乱。如果开学之后不能迅速了解新学校的情况,搞不清教室在哪里、办公室在哪里,食堂在哪里,厕所在哪里,那就会给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要尽快熟悉校园的“地形”。如何能迅速地熟悉校园环境呢?你们最好找一个熟悉本校情况的老学生当一回导游,到学校的各处走走看看。了解学校的布局,弄清一些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场所所在,如教室、食堂、厕所、宿舍,以及语音室、电脑室、图书室、各办公室等等,明确它们各自的位置,如有需要时能迅速地找到。并且要尽快地了解和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遵章守纪,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当你对学校有了较多认识,就会很快融入到学校当中,找到一种家的感觉,找到一种主人翁的感觉。
二、要适应新生活
小学的时候,生活上的事情绝大多数由父母包办,从洗衣做饭到整理书包,有的家长甚至每天给孩子收拾床被、打洗脸水„„。我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我们现在正处于学习自理自立能力的关键时期。上中学后,有的同学没有了父母、长辈的悉心照料,就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被子团成团,衣服不会洗,忘了打开水„„。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应该鼓励自己,锻炼自己。离开家在学校住宿,不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自理自立能力的环境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句活不知听了多少年,不知说了多少遍,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学习生活自理的本领,做好自己的事情。
1、学会照料自己
我们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要学会按天气的变化增添衣服;按时换洗衣服;要学会自己料理床铺,经常收拾房间;还要养成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会自己洗衣服,叠被子、打开水„„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处理日常的事务,学会自己照料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2、学会“理财”
现在生活富裕了,大家手里都有点钱。由于住宿,父母往往一次给足一个星期的生活费,面对家长一次给的生活费,很多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安排,花钱缺少计划性,大手大脚。所以大家要慢慢学会“理财”,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费,要考虑好哪些开支是必需的,哪些开支是不必要的,钱要花在刀刃上,要避免完全不必要的消费,可花可不花的尽量少花。制定一个合理的“消费计划”,然后尽量按照计划执行。
3、要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
有规律的生活能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天长日久,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动力定型,这对促进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新生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有的同学习惯在晚上卧谈,天马行空地一谈就是几个小时,结果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非常疲惫,根本无心听课。长期如此,不仅影响平时的学习,还容易引起失眠,甚至引发神经衰弱症。研究表明,中学生的睡眠时间一般每天不少于8个小时。如果条件许可,午饭后可以小睡一会儿,但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
4、结伴而行,安全有保障
有的同学不住宿,要起早赶黑地来往于家与学校之间。为了安全,应该约好同村或邻近的几个学生结伴而行,同来同往,万一路上遇到什么突发情况,可以互相有个照应,保障安全,让父母和老师都放心。
三、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进入初中,老师是新的,同学也是新的。有些同学交际能力强,能很快与新老师、新同学打成一片,融入班级。也有的同学胆小腼腆,不善言辞,不爱交往,入学后很久还记不住老师姓啥,叫不出同学的名字,在班里沉默寡言,没有几个朋友,甚至一个人独来独往。这样,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怎样和新教师、新同学交往,如何与新教师、新同学融洽相处呢?
1、学会和老师交往
从心理学角度讲,中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够强,如果没有老师的严格要求,严格督促,你们可能会因为自觉性差而影响自身的发展,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理解老师的苦心,主动走进老师,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与他们沟通和交流,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首先应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2)勤学好问,虚心求教。
(3)以主动、热情、诚恳的态度与老师交往,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
(4)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老师的善意批评,当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时,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
2、学会和同学交往
我们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见得最多的就是我们周围的同学。因此如何与同学相处就是初中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怎么选择新朋友,怎么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这是你进入初中必须面对的。
有些同学比较内向,与陌生人说话就会脸红,更加不敢主动与人交流。其实,不要害怕,首先,鼓起勇气,主动的与同学去交流。只有真心的交流才能换得真正的友谊!还可以采用一些心理暗示的方法,多说几遍:我能行!你就一定能行,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先试试与同桌、同组交流,再扩散开去。
有的同学说,我每次都是真心对朋友,可是他却好像满不在乎,有时还会做些伤害自己的事,比如,出去玩不约上自己,和别人一起数落自己的不是,等等!其实,与人交流除了真心付出,还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和技巧,如:
1.对待朋友要真诚友善。越是知心的朋友,越是要以诚相待。以诚相待,也要求互相尊重各自的小秘密。
2.懂得体谅朋友。客观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不要只关注自己的感受。
3.对朋友要宽容。人无完人,朋友难免会有缺点和不足,对朋友的要求不要过于苛刻。谁要求没有缺点的朋友,谁就没有朋友。我们对待别人,更要看到他的长处和优点,不能抓住缺点不放,更不能得理不饶人。
4.注意态度友好、尊重。不能因为感情好就无所顾忌,更不能拿朋友做出气筒。
5.要有奉献精神。对朋友要真心帮助,但要把帮助和哥们义气区分开。
“哥们义气”与友谊是不同的,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友谊是当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朋友会无私地帮助你;如果有了烦恼和苦闷时,朋友会耐心地倾听,并且为你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摆脱它;当你犯错误时,朋友会义无反顾地指出来,帮助你走出迷途。友谊是需要互相理解和帮助,也需要义气,但是这种义气是要讲原则的,是在维护正当利益基础上的,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哥们义气”。如果不辨是非地“为朋友两肋插刀”,甚至不顾后果,不负责任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那只能是一种“哥们义气”。
四、要适应新学习
玲玲曾经是小学里的“小名人”,多次在作文竞赛中获奖,小学的她成为爸爸妈妈和学校的骄傲。进入中学后,随着学习节奏的加快,玲玲发现自己越来越跟不上了。以前上课,不懂的地方,小学老师会专门停下来给玲玲开小灶,直到她把问题弄明白,中学老师根本顾不了这么多,玲玲的疑问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玲玲还发现,以前考试,答卷30分钟的时间绰绰有余,而现在40分钟都不够用。
她的成绩每况愈下,终于,一次数学考试,玲玲居然有一半题目没有答出,“6分!”所有的同学都大跌眼镜,他们都不敢相信这会是玲玲的考分。随着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一向活泼开朗的玲玲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写作的灵感没了,最爱的作文也写不下去了。
从玲玲的事例我们可以得出:进入初中,同学们要尽快适应中学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方法。小学阶段,依赖思想较为严重,意志力、自制力较差,思维特点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小学的管理表现为“盯得紧、管得严、扶得多”。小学老师讲课的特点是少而慢、具体形象。而进入中学后,随着课程增多,老师增多,除班主任外,其他任课教师与同学们接触的机会很少。中学的管理是坚持正面教育,以说服教育为主,配合各种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老师的讲课特点是“少而精,深入浅出,即教知识又教思维、教方法、教能力”,以点拨探究为主。考试题设置也更为灵活,讲究活学活用,你们必须改变以往做完作业万事大吉的想法,学会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等各环节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三先三后一总结”的学习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提问”,“学完一段作总结”。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独立性学习转变。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首先我代表晋华学校诚挚的欢迎你们的到来,你们的到来给奋起的晋华注入的新鲜的血液.看着你们一个个天真可爱的笑脸,我就猜到你们在咱学校这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是快乐的,收获是丰盛的。
升入初中意味着你们学习生涯进入了新的起点,在新的学习环境里,接受的是新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也有比较大的改观,刚开始或许会感到许多不适应,它主要包括:①自身心理上不适应;②对中学生活的不适应;③对初中学习方法的不适应等。那么如何顺利地完成中小学的衔接,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呢?
我认为:首先是心理上的过渡。从小学到初中这一时期对于你们而言,其个性心理品质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即从相对的儿童心理特征向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转化,在心理上,在这一时期主要有以下特点:
1、自主性、独立性增强,但自控能力差
在小学里,大部分学生特别相信权威,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这已经成了习惯。到了初中独立自主性加强,有摆脱家长和老师的倾向。对于父母的劝说,老师的教育有时会听不进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十二、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从童年期的幼稚向青年期的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自控能力、承受能力、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看问题还不够全面,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特点。
正由于在心理发展上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所以处于这一阶段的你们更应该注意要多和老师、家长商量,切不可一意孤行。只有这样才会避免认识上、行动上的片面性、绝对化,使自己少走弯路,逐渐走向成熟。
2、热情高、求知欲强,但缺乏韧性,不能持久
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像幼苗一样,充满着活力,往往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比如课堂上发言积极,不甘落后,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好学向上的精神,但是有的学生学习上稍遇到一点困难,情绪就会产生波动甚至灰心丧气,这是一种脆弱的表现。同学们到时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适时地调整好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3、克服失落感
有的同学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干部,但是到了新学校后,以往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有些班级“人才济济”,强烈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会让很多新生一下子失去了心理平衡。这个时候,就需要同学们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要有一双发现和欣赏美的眼睛,学会欣赏身边的人和事、欣赏自己,以赞扬的眼光看待他人和自己的优点长处,学会取长补短。
其次是学会适应新环境。
要适应初中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以前从未住过校的同学。首先是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学校对同学们制定的作息时间针对于初中生活来说是较为规律和合理的,大家对学校的上下课、以及休息时间要非常明确,跟上时间的步伐,以免由此带来的种种烦恼和惩罚。然后是学会处理好与同班同学的人际关际,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住在学校不同于家庭,事事要考虑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可能带来的影响,做事之前要尽量争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再者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注意:上课也是集体活动),主动帮助和关心他人,做事民主又为他人着想的同学总是受人喜欢。虚心向同学和老师学习,多与自己的父母沟通,争取他们在学习上与生活上的最大理解和支持,因为他们永远是最疼爱我们的、永远是最无私的。因此,同学们要克服“怯生”“恋旧”的心理,主动与同学交往,提高交往的能力,尽快和新同学打成一片,要尽快消除陌生感,熟悉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积极融入新集体,做班级的主人。
再次是学会惜时。
常言道:和时间赛跑的人,往往会跑在时间的前面,因为人可以加速,而时间却永远是匀速的。在每一届的毕业生中,我们都会痛心地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原本基础不错的同学,最后没能考入理想的学校继续深造,只因他们没能珍惜平日点滴的时间,认为自己那么辛辛苦苦地熬过初三,好不容易上了初中,耳边少了父母的唠叨,该好好放松放松,他们在玩乐中放纵自己,在打闹中挥霍着时间,最终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中,到头来一无所获,悔之晚矣。的确,轻松的生活人人都想拥有,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正处在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群英辈出的时代,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分秒必争,提高效率。
第四是学会学习。
只有做到“会”学了,才能保证学“会”。初中阶段应注重培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包括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针对书本知识,更多地来源于生活实践的积累。所以高一新生应该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到“会学”呢?
其一,会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论学习哪门学科,唯有开动动脑筋,提出问题,才能学得深刻,如果只是简单地模仿,就犹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其二,要会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要牢固而灵活地掌握所学,就要学会吐故纳新,消化吸收。继承传统,积极创新。
其三,要会积累。在课堂聆听的基础上学会主动地积累相关知识,整理学习笔记,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做到连点成线,纲举目张。
其四,要会总结。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改进学习方法,简而言之:“善学者,得鱼而忘筌;不善学者,犹如刻舟求剑。”
第五,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上一定要注意: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交替用脑,做到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和严格性。其次,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集中了注意力,就能使神经细胞“全力以赴”,使学习的内容留下明显的痕迹,就能加深记忆。还要养成自我整理知识的习惯,这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整理知识可以从横向角度,也可以从纵向角度,但基本的方法都是简化。简化的过程既是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又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提炼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要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记笔记,课外学习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思维力、观察力、阅读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特别是对每学一个知识后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再认知,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对所学知识了解更加深透。
第六是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们不仅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同时也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相信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过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永远不会再来了,而未来却是一个不确定的未知数,事在人为,人定能胜天;所以我们最应该珍惜的是我们拥有的现在。“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满怀诚意,默默注视着你们。总之,只要你们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小学升初中这一过程,把这种“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最大限度地减少小学升初中过程中的痕迹,尽快的适应初中生活,提前在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做好准备,就一定会使自己完整、连续、和谐地步入初中生活,尽快地实现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角色转换!
最后,我祝大家能轻松愉快、健康地学习和生活!我愿意和大家共渡这美好的初中时代。
第四篇:如何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
如何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
摘 要:“万事开头难”,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初一是一个新的起点,同时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环境是陌生的,老师是陌生的,同学也是陌生的。相比较小学而言,知识量的增大、难度的增强也给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关键词:新生;适应;初中数学
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任何一个阶段的初始期都是至关重要的,黄金时期是否能够尽快适应,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程度以及未来的学习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倾尽全力打好头阵,抓住时机。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难度增加,对于小升初的学生可以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那么老师该如何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呢?
一、找到小升初的契合点,创造学生熟悉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开始之前,学生本身就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疑虑:初中会不会很难?我能学好吗?为了打消学生的疑虑,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找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契合点,并熟练地运用于课堂之中,尽可能地创造学生熟悉的学习环境。这样,新的知识既有些熟悉,又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理解,让学生意识到初中数学的学习是小学的延伸,感觉得到自己正在进步。学生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到小小的成就感,自然也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讲授多姿多彩的图形这一课时,理论比较抽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但我了解到小学数学中学生曾经学习过认识物体和图形,虽然只是简单的认识,但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所以我以此为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大屏幕上的这个图形吗?”“看来同学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十分扎实,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地认识多姿多彩的图形。”这样一来,课堂衔接连贯,导入得十分自然,学生的兴趣也被激发起来,气氛十分活跃。
二、充分利用小学知识,为接受新知识服务
学生告别了六年的小学生活,已经习惯了小学的授课模式,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阶段更多地强调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的只是一定的引导作用。初来乍到,学生还不太适应,但一个班级的几十个学生,来自不一样的小学,曾受过的教育更是千差万别。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知识可以充当桥梁和纽带,通过唤醒学生的记忆,来为初中的知识服务,同样需要教师对小学数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找到二者的相似之处。
例如,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课时,初学者难免存在很多误区,但是既然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位置与方向,为什么不能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呢?课堂上,我以学生的座位排列建立了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导学生做练习,说出自己的坐标并且判断同学之间的方位,让听起来高大上的知识变得“接地气”。其实不难发现,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就十分注重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教师一定要花费一些精力,理解编者的良苦用心才行,让小学知识为我所用,切不可做了初中教师就只关心初中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是一个整体,各个阶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教学与生活密切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项生活技能,它不仅会在买菜时帮助你讨价还价,甚至可以决定你在哪里买菜。如果数学教学脱离了生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教师一味地梳理教材上的知识点,课堂上会出现很多“低头族”,一旦举一个身边的例子、讲一个故事,学生就会精气神十足。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将教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呢?更何况二者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在讲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课时,我突发奇想,决定换一种方式:同学们,数学组的李老师出差了,把他的工作交给了我,老师这两天实在忙得不可开交,你们能帮助老师一起统计一下李老师班级的数学成绩吗?在我的引导下,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学生十分认真地收集、整理,当做一项任务去完成,并且完成得十分漂亮。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最好的老师其实是生活,学生也意识到学习数学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才是学习的价值所在。
总而言之,新生入学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有些教师不重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甚至会造成学生从此以后的一蹶不振,这样的责任是任何一位老师都负不起的。为了避免造成恶性循环,教师要高度重视,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储备,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灵活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享受成长的快乐。
付出就会有所收获,相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今后的教学活动就会更加顺利,在学生中考临近毕业之时,回忆起来才不会因自己未能倾尽全力帮助学生而留下遗憾。
参考文献:
[1]朱维东.如何让七年级学生尽早适应初中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研究,2011(4).[2]付敏.如何让七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10).编辑 张珍珍
第五篇:如何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如何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一、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从小学到初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校,环境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中学是怎么回事?中学有哪些新的不同于小学的要求?你们心里都没有底。因此,刚入初中,不少同学会显得小心翼翼,不敢随便行动,唯恐别人笑话自己“不懂规矩”或“孩子气”。你们感觉既光荣、自豪,又陌生、尴尬,兴奋、激动、好奇、胆怯交织在一起,难以适应,怎么办?这时你们可以寻求父母、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比如你们可以先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的历史和现状、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尽快消除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理紧张与不安定。
二、适应学习生活的变化
1、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课程的门类比较少。初中课程门类明显增多,学习内容更加复杂。小学是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其他大都为活动课性质、常识性介绍,要求了解、知道、学过即可。进入初中阶段,学科科目增加,例如历史、地理、物理等小学没有接触过的课程,学科内容增多、加深,要求会比小学更高。由于有些同学对所设学科认识不足,只凭兴趣上喜欢的课,便容易产生对某些学科的放弃态度。少数同学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开始违反纪律。因此,你们要明确初中所设学科的重要意义,明白分科上课的好处。
2、要明白初中学习主要应该靠自觉,养成遵守纪律和独立学习的习惯。在小学,老师总是将知识嚼烂了讲给你们;在初中,由于课时的限制,上课的内容增多、信息量大,初中老师讲课的进度比小学要快,所以上课认真听讲尤为重要。在学习上更多要自觉,更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知识的整理归纳,掌握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和做作业的方法并提高效率,比如:按时完成老师部署的各种作业;做题书写整洁、清晰;自己学会整理和查找资料。与小学相比,作业量会增加许多,同时,初中对做作业的速度都提高了要求。例如,小学作文通常要求写一篇400字左右,而到了初中,同样时间里,却要求提高到800到1000字,翻了一倍多。这些都需要同学们有心理准备,及时做好学习计划。
三、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
初中比小学活动天地更加开阔,人际关系更加广泛。进入中学以后,活动天地会一下子变开阔。你们的交友观念、标准也随着身心的发展在变化,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成为我们的新课题。首先,要适应师生关系的明显变化。在中学一个教师要教两个或几个班的课,对于你们每个人的了解和关照就不如小学老师那样清楚和周到,部分同学会感到不适应,可能对老师产生疏远的“自立感”,觉得老师对人不关心。同时,你们独立自主性加强,有想摆脱家长和老师的倾向,对于父母的劝说,老师的教育往往听不进去,从而形成“众志成城”的群体,从而对抗“神经可恶”的老师,从而排斥“唠叨烦恼”的父母。
其次,要适应朋友关系的变化。由小学上了中学,经过编班后,小学时的一些朋友逐渐疏远了,遇到了不少新同学,一时还不大熟悉,你们在一段时间内会感觉拘谨、紧张或不安。这时,你们要积极的参加班级活动,迅速与大家相互了解、亲近起来。同时,你们正处于从童年期的幼稚向青年期的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自控能力、承受能力、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看问题还不够全面,如果交友不慎,可能误入歧途。这期间你们特别需要多和老师、家长沟通,使自己少走弯路,逐渐走向成熟,切不可一意孤行。
四、适应自我身心的变化
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即被称为青春期,在这个时期,你们的身心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你们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青春期特征更加明显。生理上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身体发育进入了第二个生长高峰,各方面迅速生长,发育逐渐成熟。因为学习压力增大,一旦遇到困难,情绪就会产生波动甚至灰心丧气。要适时调整好心态,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时,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要学会欣赏别人、欣赏自己,以赞扬的眼光看待他人和自己的优点长处,学会取长补短。总而言之,初中是个全新的开始,优秀都是以前的事。只有踏实投入新的学习,新的生活,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进入初中后要摆正心态,正确看待成绩与排名,不要因为一次排名的靠前而得意,更不要因为一次落后而萎靡不振;正确面对自己的变化,学会不抗拒与父母、老师的沟通,用心学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