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商业模式发展研究

时间:2019-05-15 05:3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商业模式发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商业模式发展研究》。

第一篇: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商业模式发展研究

胡然: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商业模式发展研究

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商业模式发展研究

胡然 2009312309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摘要: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作为一项正处于成长期的赛事,商业模式尚未定型,商业价值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在有利的大环境下,CLPGA应抓住机遇,合理调整运营模式和赛会管理组织模式,促进这项赛事品质的提升。本文综合该赛事现阶段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该赛事商业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尔夫;中巡赛; 商业模式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China LPGA Tour

Hu Ran(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Abstract:China LPGA Tour is a developing event of golf, the business model is immature, the commercial value is waiting to be further excavated.Under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CLPGA should catch up the opportunity, reasonable adjust to the tournament management business model and organization mode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vent.This issue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this stage of CLPGA then propose the solution.Key words:Golf

CLPGA

Business model 中国女子职业高尔夫巡回赛(CLPGA)是国家体育总局小球中心领导的、中国高协与东方高尔夫国际集团联合推出的女子职业赛事。目前,该项赛事分为三大等级:总奖金150万美元以上的顶级赛事、总奖金20万美元以上的常规赛事CLPGA公开赛,以及总奖金5万

[1]美元以上的CLPGA挑战巡回赛。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在三年的良好发展下,已为中国培养出潘艳红、黎佳韵等一批优秀的女子高尔夫职业球员。2011年,CLPGA共举办了12站赛事,吸引了亚洲多个国家数百名选手的参加。虽然CLPGA在3年中的发展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但其中商业模式的运作还有所欠缺。不能为球员提供更高的奖金,也就意味着无法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球员参赛,无法获得更多的关注,成为世界顶级赛事。因此,本文将对CLPGA中可行的商业运作模式进行探讨,对有关管理者提出建议。CLPGA商业模式现状

高尔夫赛事的运作管理是由运作管理机构运用财力、物力、人力、信息等资源、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向社会提供精彩的赛事及相关服务的全过程。高尔夫的赛事运作管理如同其他运作管理一样,都是输入向输出的转换过程。其中“投入”是指赛事所拥有的资源,是赛事运作管理的约束条件,“产出”则是赛事运作管理所在达到的目标,而“价值转化过程”正是赛事运作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决定能否有效配置、整合赛事资源,实现赛事资源增值,创造赛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在赛事运作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赛事的商业运作,赛事的商业运作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品牌塑造,第二是市场营销。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说明CLPGA商业模式的运作现状。

1.1 品牌塑造方面

品牌是代表企业或赛事的一种视觉的、感性的和文化的形象,它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之中代表企业全部风格的一种东西。它不仅仅是商标、标志,而是通过系统、完善的设计渗透

胡然: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商业模式发展研究

到企业内部的信誉标志,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高尔夫赛事的品牌就是赛事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赛事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使观众、赞助商在选择赛事时面临着不确定性,因此,赛事的品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观众、赞助商的决策。

在品牌塑造方面,CLPGA还未很好的推广自己的品牌,品牌推广意识还较弱。在2011年的12站赛事中,并没有一项赛事的全名中带有“CLPGA”。而国际上的体育赛事如NBA等的品牌推广是很成功也很成熟的,CLPGA和这些成熟的赛事品牌推广实例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CLPGA品牌多只是在媒体报道中出现,宣传渠道略显单一,未能开发出CLPGA品牌的价值。由此可见,CLPGA这一品牌的推广还蕴含着很高的商业价值尚待挖掘。

1.2 市场营销方面

高尔夫赛事的规模大小及可持续发展与市场营销是密不可分的,在不断变化的赛事运作内外环境中,如何以赛事为载体,通过满足赛事相关利益个人与群体需要,从而实现体育赛事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在高尔夫赛事方面,主要的商业运作包括推广赛事吸引球员参赛、电

[2]视转播权、赛事冠名、赛事赞助、广告、媒体宣传、商业活动、门票销售等。商业模式运作的成功,可以为赛事吸引优秀的参赛选手和大量的观众,并反作用于商业模式,通过赛事吸引更多的商业合作,促进赛事整体的发展。CLPGA的商业运作主要有赛事冠名、赞助商、广告、合作媒体等方式,赛事商业运作较为传统,缺乏创新。

在吸引球员参赛方面,CLPGA不仅吸引了全国女子高尔夫的顶级球员,而且还吸引了亚洲许多国家球员前来参赛。可以看出,CLPGA在中国乃至亚洲女子职业球员中有很高的吸引力。现在,CLPGA的奖金主要依靠选手报名费、赞助费用以及国家拨款等,形式较为单一。在2011年举办的12站赛事中,仅有三站赛事有冠名赞助商,其普通赞助商数量也稀少。赞助商数量不足直接影响了了赛事奖金水平,无法吸引更高水平球员的参赛,进而影响赛事整[3] 体水平的提升。在赞助商方面,目前CLPGA的赞助商主要有劳力士、清涛矿泉水、现代汽车、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赞助商过于单一,缺乏长期合作伙伴,且合作手段主要依赖出售现场广告等方式,较为传统。

在商业活动方面,举办商业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赛事影响力及形象,给予赞助商展示的机会。但是目前,CLPGA举行的商业活动还较少,一般都为比赛之后的颁奖晚宴。这些商业活动缺乏新意,缺乏推广效果。

在广告方面,CLPGA的广告多集中在赛场内,广告形式比较单一,多采用广告牌等传统宣传手段。其网站也没有任何商业广告,造成了剩余宣传资源的浪费。

在媒体宣传方面,CLPGA的各项媒体运作相比国内其余高尔夫赛事较为良好。CLPGA的媒体合作伙伴有新浪高尔夫、CCTV5、CCTV高尔夫·网球、旅游卫视、高尔夫大师、世界高尔夫等,覆盖了中国高尔夫方面的各种媒体,有着丰富的媒体资源。在今年举办的CLPGA上海精英赛还首次采用了电视实况转播,这在国内的高尔夫赛事中是十分罕见的。此外,CLPGA还利用微博等现代社交网络进行了宣传。CLPGA商业模式探讨

1.1 品牌推广

品牌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高尔夫品牌赛事的形成更是如此。品牌不是短时间能够累积起来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品牌的建设和形成时期,将经历品牌定位、品牌架构、品牌识别、品牌延伸、品牌资产、品牌推广这些重要的过程。正处于上升期的CLPGA,应该利用快速成长期,做好品牌推广工作。

首先,CLPGA需要一个准确的定位,即CLPGA想打造一个怎样的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它的目标人群是什么,达到怎样的社会经济效应等等。笔者认为,CLPGA应当以日巡赛为目标,打

胡然: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商业模式发展研究

造成世界一流的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吸引世界一流的选手参赛,其目标人群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高尔夫爱好者,而且更高的目的应是发展中国的高尔夫运动竞技水平、提高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度、树立良好的形象并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其次,在品牌的构架、延伸、识别、创造品牌资产并推广品牌的过程中,CLPGA首先应当提高比赛的质量、扩大比赛的规模,配合宣传手段提高品牌的知名度。高品质的比赛、比赛电视转播、媒体报道、商业或公益性质活动、赞助合作等方式都有助于推广品牌,例如CLPGA可举办球员球迷见面会、公益赛事等活动提升公益形象,开办以CLPGA为名的高尔夫学校推动高尔夫的普及并促进品牌的延伸等等。另外,CLPGA还应该使自己的赛事特色鲜明,避免同质性,促进品牌识别建设。

1.2 电视转播权

赛事电视转播权,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知识产权,是现代体育赛事的基本收入来源之一,同时电视转播还是推广赛事品牌、吸引观众及商业赞助等活动的重要方式。可以说,CLPGA想要成长为国际顶级赛事,良好的的电视转播是必要的。目前,CLPGA的电视转播还较少,而且收视率较低。想要改变现有的局面,需要制定长期的战略。

首先,CLPGA应当提升赛事的质量及观赏性,提高赛事本身的价值。电视媒体转播赛事,看重的是赛事的收视率,而提高赛事收视率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提高赛事本身的质量。CLPAG应采取提高奖金、扩大宣传等方式吸引更多高水平球员参赛,并改良比赛形式,提高比赛观赏性。

其次,CLPGA应联系政府有关部门,争取更多的转播。鉴于目前中国电视媒体产业的政府主导的局面,又恰逢高尔夫入奥运的有利时机,CLPGA应该积极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及电视媒体企业,争取主流电视媒体转播机会。

再次,CLPGA可采用新兴媒体进行转播。目前网络流媒体的发展十分迅速,网络直播等手段已被各种节目、赛事等采用。网络直播相比于电视直播成本更低,定位也相对年轻化。运用网络直播,CLPGA的赛事虽然获得的转播费用相比较少,但可较快推动赛事的宣传及发展,而且网络媒体大部分的受众是年轻且收入较高的群体,CLPGA可利用这个平台培养潜在受众,吸引更多关注。

1.3 赛事冠名及赛事赞助

高尔夫赛事的商业赞助主要是指以等价交换为原则,以事件为载体、以资源为商品以达到双方目标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市场行为。赞助商通过对赛事提供的人力、物力、或资金等资源,利用高尔夫赛事及相关活动为传播载体达到:建立或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建立或加强信任;有效沟通公众;降低本企业的营销成本,维护与政府的良好关系等的一种市场形为。

高尔夫赛事有着很鲜明的特点:首先,高尔夫赛事的受众层次集中,消费能力高;第二、高尔夫赛事的宣传比较广泛,媒体众多;第三、赞助高尔夫比赛可树立良好的公益形象。针对以上特点,CLPGA可采取一系列手段吸引赞助。

首先,主动寻找相同具有消费者群体的公司寻求赞助机会。高尔夫赛事的定位主要是收入较高、教育背景良好、职业背景良好且消费意愿较高的群体。例如奢侈品、手表、汽车等行业的很多公司的定位也是如此,CLPGA可以成为这些公司推广产品、提升品牌的良好契机。因此,CLPGA应主动寻找有意向赞助的公司,并提供专业制作的招商手册、招商宣传片等吸引赞助商,力求形成合作。

其次,CLPGA应更加注重赛事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开发,以吸引更多赞助商并为赞助商提供更多的权限。赛事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排他性营销权; 视觉识别系统使用许可权(赛事名称、会徽等); 赛事比赛项目冠名权; 奖杯奖项冠名权; 比赛球场冠名权; 赛事专用产品专有权; 赛事相关活动冠名权; 赛事组委会名誉职位; 赛事合作伙伴、各等级赞助商、供应商、服务商的授予权等。有形资产资源主要包含特许经营授予权(纪念币、纪念

胡然: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商业模式发展研究

衫等的特许经营);比赛球场内的广告资源;比赛印刷品广告资源(宣传画册、成绩册等);开球仪式、颁奖晚会及比赛门票等。CLPGA应模仿其他赛事对无形资产及有形资产进行开发,将赞助商分级并形成严格的体系,提供赞助商不同的无形资产使用权,从而吸引更多赞助商并与之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第三、CLPGA应针对各种赞助商开发更多赞助方式,以寻求更多赞助。借鉴各种赛事的赞助方式,CLPGA也可以进行各种方式的赞助开发,例如官方指定饮料、官方指定球场、官方指定酒店、官方指定用车、官方指定奖品等。这样针对赞助商进行细分、价值提供各项无形有形资产使用权,可以吸引更多各方面赞助商的赞助。

1.4 赛事宣传

赛事宣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利用自身资源宣传、通过媒体进行宣传。1.4.1 利用自身资源宣传

CLPGA可利用的自身宣传资源有官方网站、宣传片、宣传画册等。

赛事官方网站是大众了解赛事情况的重要窗口。CLPGA应利用赛事官方网站及时更新赛事消息,适当转载国内外高球新闻,并发布招商信息,丰富网站内容,增强可流览性,提升赛事的专业性,提升自身的形象,并吸引招商投资。

赛事宣传片主要有三种:一是电视广告片,用于赛事招商与品牌推广;二是招商宣传片,针对招商制作;三是赛事专题或精华片,经过剪辑可以在电视台播放的赛事精华片,赛后在电视媒体上延续宣传。若很好利用赛事宣传片,CLPGA可以很好的提升自身形象并提高知名度。

赛事画册主要有三种:一是的赛事海报,是赛事对外宣传的统一形象;二是招商手册,是对赛事概况、特点、赞助要求、回报细则等内容的详细介绍;三是赛事秩序手册,是在赛事现场提供所有到场人员的赛事指南,包括赛事的简介、主承办单位介绍、赛事日程安排、主要球员介绍、主要赞助单位介绍及广告等。若利用好赛事画册也有助于提升CLPGA的形象并吸引赞助资源。

1.4.2 通过媒体进行宣传

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力量,与赛事商业运作管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CLPGA可通过进行赛事媒体宣传的组织设计,以及运用有效的媒体宣传手段进行体育赛事市场营销,与媒体建立一种比较良好的关系,并充分考虑媒体需求,提供具有媒体宣传价值的事件,吸引媒体关注并报道,从而发挥媒体在赛事中的强大作用。同时必须防范与控制媒体负面报道的可能给赛事带来的风险与损害。

除了传统媒体,CLPGA也应该向新媒体宣传方向发展。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崛起,新媒体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CLPGA应利用新媒体崛起这个契机,运用新兴方式进行宣传。

1.5 商业及公益活动

举办商业性质或公益性质的活动对于提升赛事品牌知名度、树立公益形象并谋取利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CLPGA可利用其丰富的赛事及球员资源举办诸如公益赛事、教学活动、赞助商品牌宣传等活动。

1.6 门票销售

高尔夫赛事门票是观众观看赛事现场比赛的凭证,能否吸引到一定数量的现场观众,并且使他们有意愿支付款项(购买门票、通过赞助或者捐赚获得门票),是决定赛事运作能否成功的因素之一。门票销售良好,是证明赛事受公众欢迎与关注的最直观证据,同时也是向电视转播权潜在的购买单位证明赛事具有广泛市场需求的有力证据。观众是比赛的直接受众,拥有良好的门票销售也就意味着许多的商业活动可以良好的展开,也是向潜在赞助商证明赛事价值的依据。

胡然: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商业模式发展研究

CLPGA应结合中国国情制定销售策略。中国国内的职业高尔夫赛事举办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有时候一些赛事商业性质太浓商业目的性较强,因此应多参照国外高球赛事运作模式并结合中国国情,运用4P理论,在产品、价格、促销、分销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中国国情。

在产品方面,销售门票时,可向观众提供一本宣传手册,向观众全方位的介绍CLPGA这项赛事,提升赛事的知名度;在价格方面,可采取区别定价策略,根据赛事的特点及举办地公众对赛事的热衷程度、综合经济能力等因素决定门票的销售方式及价格。例如在北京、上海等高尔夫普及程度较高且受众经济承受能力较高的城市,门票价格可较高,门票销售可委托专业票务公司进行销售,也可在球场等高尔夫人群集中的地方进行销售;如果在河南、陕西等高尔夫普及程度较低的省份举办赛事,门票价格应相对较低,门票销售可采取在球场等高尔夫人群密集区设立代售点,并在酒店、酒吧、咖啡厅等高消费人群集中地地方设立代售点,吸引潜在消费者,同时也可以采取赠票等方式扩大影响力;在促销方面,CLPGA可采用区别定价策略,充分挖掘消费者剩余,CLPGA可在赛事前采取一些促销手段,例如在高尔夫学校等场所发放赠票,举办活动出售折扣门票等方式吸引潜在观众;在分销方面,CLPGA应采取网络售票,街头代售点,球会、高尔夫学校等地的代售点等多种方式销售门票,扩大影响力,促进门票销售。

总之,体育产业走向商业化已经是必然趋势,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这样一个精品赛事应走在前列,运用自身的制度与方法的改变,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走向规范化,为推动我国高尔夫竞技水平、高尔夫产业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 CLPGA:带你走进CLPGA的世界.http://www.xiexiebang.com/show.php?class=488&channel=0&id=1014,2011-10-27 [2] 刘惠英 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前景透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6):46 49 [3] 刘惠英 我国职业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困境及对策思考[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 24(4):46 49

第二篇: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商业模式发展研究

胡然: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商业模式发展研究

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商业模式发展研究

胡然 2009312309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摘要: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作为一项正处于成长期的赛事,商业模式尚未定型,商业价值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在有利的大环境下,CLPGA应抓住机遇,合理调整运营模式和赛会管理组织模式,促进这项赛事品质的提升。本文综合该赛事现阶段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该赛事商业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尔夫;中巡赛; 商业模式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China LPGA Tour

Hu Ran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Abstract:China LPGA Tour is a developing event of golf, the business model is immature, the commercial value is waiting to be further excavated.Under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CLPGA should catch up the opportunity, reasonable adjust to the tournament management business model and organization mode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vent.This issue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this stage of CLPGA then propose the solution.Key words:GolfCLPGABusiness model

中国女子职业高尔夫巡回赛(CLPGA)是国家体育总局小球中心领导的、中国高协与东方高尔夫国际集团联合推出的女子职业赛事。目前,该项赛事分为三大等级:总奖金150万美元以上的顶级赛事、总奖金20万美元以上的常规赛事CLPGA公开赛,以及总奖金5万

[1]美元以上的CLPGA挑战巡回赛。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在三年的良好发展下,已为中国培

养出潘艳红、黎佳韵等一批优秀的女子高尔夫职业球员。2011年,CLPGA共举办了12站赛事,吸引了亚洲多个国家数百名选手的参加。虽然CLPGA在3年中的发展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但其中商业模式的运作还有所欠缺。不能为球员提供更高的奖金,也就意味着无法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球员参赛,无法获得更多的关注,成为世界顶级赛事。因此,本文将对CLPGA中可行的商业运作模式进行探讨,对有关管理者提出建议。CLPGA商业模式现状

高尔夫赛事的运作管理是由运作管理机构运用财力、物力、人力、信息等资源、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向社会提供精彩的赛事及相关服务的全过程。高尔夫的赛事运作管理如同其他运作管理一样,都是输入向输出的转换过程。其中“投入”是指赛事所拥有的资源,是赛事运作管理的约束条件,“产出”则是赛事运作管理所在达到的目标,而“价值转化过程”正是赛事运作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决定能否有效配置、整合赛事资源,实现赛事资源增值,创造赛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在赛事运作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赛事的商业运作,赛事的商业运作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品牌塑造,第二是市场营销。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说明CLPGA商业模式的运作现状。

1.1 品牌塑造方面

品牌是代表企业或赛事的一种视觉的、感性的和文化的形象,它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之中代表企业全部风格的一种东西。它不仅仅是商标、标志,而是通过系统、完善的设计渗透

到企业内部的信誉标志,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高尔夫赛事的品牌就是赛事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赛事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使观众、赞助商在选择赛事时面临着不确定性,因此,赛事的品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观众、赞助商的决策。

在品牌塑造方面,CLPGA还未很好的推广自己的品牌,品牌推广意识还较弱。在2011年的12站赛事中,并没有一项赛事的全名中带有“CLPGA”。而国际上的体育赛事如NBA等的品牌推广是很成功也很成熟的,CLPGA和这些成熟的赛事品牌推广实例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CLPGA品牌多只是在媒体报道中出现,宣传渠道略显单一,未能开发出CLPGA品牌的价值。由此可见,CLPGA这一品牌的推广还蕴含着很高的商业价值尚待挖掘。

1.2 市场营销方面

高尔夫赛事的规模大小及可持续发展与市场营销是密不可分的,在不断变化的赛事运作内外环境中,如何以赛事为载体,通过满足赛事相关利益个人与群体需要,从而实现体育赛事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在高尔夫赛事方面,主要的商业运作包括推广赛事吸引球员参赛、电

[2]视转播权、赛事冠名、赛事赞助、广告、媒体宣传、商业活动、门票销售等。商业模式运

作的成功,可以为赛事吸引优秀的参赛选手和大量的观众,并反作用于商业模式,通过赛事吸引更多的商业合作,促进赛事整体的发展。CLPGA的商业运作主要有赛事冠名、赞助商、广告、合作媒体等方式,赛事商业运作较为传统,缺乏创新。

在吸引球员参赛方面,CLPGA不仅吸引了全国女子高尔夫的顶级球员,而且还吸引了亚洲许多国家球员前来参赛。可以看出,CLPGA在中国乃至亚洲女子职业球员中有很高的吸引力。现在,CLPGA的奖金主要依靠选手报名费、赞助费用以及国家拨款等,形式较为单一。在2011年举办的12站赛事中,仅有三站赛事有冠名赞助商,其普通赞助商数量也稀少。赞助商数量不足直接影响了了赛事奖金水平,无法吸引更高水平球员的参赛,进而影响赛事整

[3] 体水平的提升。

在赞助商方面,目前CLPGA的赞助商主要有劳力士、清涛矿泉水、现代汽车、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赞助商过于单一,缺乏长期合作伙伴,且合作手段主要依赖出售现场广告等方式,较为传统。

在商业活动方面,举办商业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赛事影响力及形象,给予赞助商展示的机会。但是目前,CLPGA举行的商业活动还较少,一般都为比赛之后的颁奖晚宴。这些商业活动缺乏新意,缺乏推广效果。

在广告方面,CLPGA的广告多集中在赛场内,广告形式比较单一,多采用广告牌等传统宣传手段。其网站也没有任何商业广告,造成了剩余宣传资源的浪费。

在媒体宣传方面,CLPGA的各项媒体运作相比国内其余高尔夫赛事较为良好。CLPGA的媒体合作伙伴有新浪高尔夫、CCTV5、CCTV高尔夫·网球、旅游卫视、高尔夫大师、世界高尔夫等,覆盖了中国高尔夫方面的各种媒体,有着丰富的媒体资源。在今年举办的CLPGA上海精英赛还首次采用了电视实况转播,这在国内的高尔夫赛事中是十分罕见的。此外,CLPGA还利用微博等现代社交网络进行了宣传。CLPGA商业模式探讨

1.1 品牌推广

品牌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高尔夫品牌赛事的形成更是如此。品牌不是短时间能够累积起来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品牌的建设和形成时期,将经历品牌定位、品牌架构、品牌识别、品牌延伸、品牌资产、品牌推广这些重要的过程。正处于上升期的CLPGA,应该利用快速成长期,做好品牌推广工作。

首先,CLPGA需要一个准确的定位,即CLPGA想打造一个怎样的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它的目标人群是什么,达到怎样的社会经济效应等等。笔者认为,CLPGA应当以日巡赛为目标,打

造成世界一流的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吸引世界一流的选手参赛,其目标人群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高尔夫爱好者,而且更高的目的应是发展中国的高尔夫运动竞技水平、提高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度、树立良好的形象并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其次,在品牌的构架、延伸、识别、创造品牌资产并推广品牌的过程中,CLPGA首先应当提高比赛的质量、扩大比赛的规模,配合宣传手段提高品牌的知名度。高品质的比赛、比赛电视转播、媒体报道、商业或公益性质活动、赞助合作等方式都有助于推广品牌,例如CLPGA可举办球员球迷见面会、公益赛事等活动提升公益形象,开办以CLPGA为名的高尔夫学校推动高尔夫的普及并促进品牌的延伸等等。另外,CLPGA还应该使自己的赛事特色鲜明,避免同质性,促进品牌识别建设。

1.2 电视转播权

赛事电视转播权,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知识产权,是现代体育赛事的基本收入来源之一,同时电视转播还是推广赛事品牌、吸引观众及商业赞助等活动的重要方式。可以说,CLPGA想要成长为国际顶级赛事,良好的的电视转播是必要的。目前,CLPGA的电视转播还较少,而且收视率较低。想要改变现有的局面,需要制定长期的战略。

首先,CLPGA应当提升赛事的质量及观赏性,提高赛事本身的价值。电视媒体转播赛事,看重的是赛事的收视率,而提高赛事收视率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提高赛事本身的质量。CLPAG应采取提高奖金、扩大宣传等方式吸引更多高水平球员参赛,并改良比赛形式,提高比赛观赏性。

其次,CLPGA应联系政府有关部门,争取更多的转播。鉴于目前中国电视媒体产业的政府主导的局面,又恰逢高尔夫入奥运的有利时机,CLPGA应该积极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及电视媒体企业,争取主流电视媒体转播机会。

再次,CLPGA可采用新兴媒体进行转播。目前网络流媒体的发展十分迅速,网络直播等手段已被各种节目、赛事等采用。网络直播相比于电视直播成本更低,定位也相对年轻化。运用网络直播,CLPGA的赛事虽然获得的转播费用相比较少,但可较快推动赛事的宣传及发展,而且网络媒体大部分的受众是年轻且收入较高的群体,CLPGA可利用这个平台培养潜在受众,吸引更多关注。

1.3 赛事冠名及赛事赞助

高尔夫赛事的商业赞助主要是指以等价交换为原则,以事件为载体、以资源为商品以达到双方目标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市场行为。赞助商通过对赛事提供的人力、物力、或资金等资源,利用高尔夫赛事及相关活动为传播载体达到:建立或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建立或加强信任;有效沟通公众;降低本企业的营销成本,维护与政府的良好关系等的一种市场形为。

高尔夫赛事有着很鲜明的特点:首先,高尔夫赛事的受众层次集中,消费能力高;第二、高尔夫赛事的宣传比较广泛,媒体众多;第三、赞助高尔夫比赛可树立良好的公益形象。针对以上特点,CLPGA可采取一系列手段吸引赞助。

首先,主动寻找相同具有消费者群体的公司寻求赞助机会。高尔夫赛事的定位主要是收入较高、教育背景良好、职业背景良好且消费意愿较高的群体。例如奢侈品、手表、汽车等行业的很多公司的定位也是如此,CLPGA可以成为这些公司推广产品、提升品牌的良好契机。因此,CLPGA应主动寻找有意向赞助的公司,并提供专业制作的招商手册、招商宣传片等吸引赞助商,力求形成合作。

其次,CLPGA应更加注重赛事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开发,以吸引更多赞助商并为赞助商提供更多的权限。赛事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排他性营销权; 视觉识别系统使用许可权(赛事名称、会徽等); 赛事比赛项目冠名权; 奖杯奖项冠名权; 比赛球场冠名权; 赛事专用产品专有权; 赛事相关活动冠名权; 赛事组委会名誉职位; 赛事合作伙伴、各等级赞助商、供应商、服务商的授予权等。有形资产资源主要包含特许经营授予权(纪念币、纪念

衫等的特许经营);比赛球场内的广告资源;比赛印刷品广告资源(宣传画册、成绩册等);开球仪式、颁奖晚会及比赛门票等。CLPGA应模仿其他赛事对无形资产及有形资产进行开发,将赞助商分级并形成严格的体系,提供赞助商不同的无形资产使用权,从而吸引更多赞助商并与之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第三、CLPGA应针对各种赞助商开发更多赞助方式,以寻求更多赞助。借鉴各种赛事的赞助方式,CLPGA也可以进行各种方式的赞助开发,例如官方指定饮料、官方指定球场、官方指定酒店、官方指定用车、官方指定奖品等。这样针对赞助商进行细分、价值提供各项无形有形资产使用权,可以吸引更多各方面赞助商的赞助。

1.4 赛事宣传

赛事宣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利用自身资源宣传、通过媒体进行宣传。

1.4.1 利用自身资源宣传

CLPGA可利用的自身宣传资源有官方网站、宣传片、宣传画册等。

赛事官方网站是大众了解赛事情况的重要窗口。CLPGA应利用赛事官方网站及时更新赛事消息,适当转载国内外高球新闻,并发布招商信息,丰富网站内容,增强可流览性,提升赛事的专业性,提升自身的形象,并吸引招商投资。

赛事宣传片主要有三种:一是电视广告片,用于赛事招商与品牌推广;二是招商宣传片,针对招商制作;三是赛事专题或精华片,经过剪辑可以在电视台播放的赛事精华片,赛后在电视媒体上延续宣传。若很好利用赛事宣传片,CLPGA可以很好的提升自身形象并提高知名度。

赛事画册主要有三种:一是的赛事海报,是赛事对外宣传的统一形象;二是招商手册,是对赛事概况、特点、赞助要求、回报细则等内容的详细介绍;三是赛事秩序手册,是在赛事现场提供所有到场人员的赛事指南,包括赛事的简介、主承办单位介绍、赛事日程安排、主要球员介绍、主要赞助单位介绍及广告等。若利用好赛事画册也有助于提升CLPGA的形象并吸引赞助资源。

1.4.2 通过媒体进行宣传

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力量,与赛事商业运作管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CLPGA可通过进行赛事媒体宣传的组织设计,以及运用有效的媒体宣传手段进行体育赛事市场营销,与媒体建立一种比较良好的关系,并充分考虑媒体需求,提供具有媒体宣传价值的事件,吸引媒体关注并报道,从而发挥媒体在赛事中的强大作用。同时必须防范与控制媒体负面报道的可能给赛事带来的风险与损害。

除了传统媒体,CLPGA也应该向新媒体宣传方向发展。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崛起,新媒体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CLPGA应利用新媒体崛起这个契机,运用新兴方式进行宣传。

1.5 商业及公益活动

举办商业性质或公益性质的活动对于提升赛事品牌知名度、树立公益形象并谋取利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CLPGA可利用其丰富的赛事及球员资源举办诸如公益赛事、教学活动、赞助商品牌宣传等活动。

1.6 门票销售

高尔夫赛事门票是观众观看赛事现场比赛的凭证,能否吸引到一定数量的现场观众,并且使他们有意愿支付款项(购买门票、通过赞助或者捐赚获得门票),是决定赛事运作能否成功的因素之一。门票销售良好,是证明赛事受公众欢迎与关注的最直观证据,同时也是向电视转播权潜在的购买单位证明赛事具有广泛市场需求的有力证据。观众是比赛的直接受众,拥有良好的门票销售也就意味着许多的商业活动可以良好的展开,也是向潜在赞助商证明赛事价值的依据。

CLPGA应结合中国国情制定销售策略。中国国内的职业高尔夫赛事举办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有时候一些赛事商业性质太浓商业目的性较强,因此应多参照国外高球赛事运作模式并结合中国国情,运用4P理论,在产品、价格、促销、分销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中国国情。

在产品方面,销售门票时,可向观众提供一本宣传手册,向观众全方位的介绍CLPGA这项赛事,提升赛事的知名度;在价格方面,可采取区别定价策略,根据赛事的特点及举办地公众对赛事的热衷程度、综合经济能力等因素决定门票的销售方式及价格。例如在北京、上海等高尔夫普及程度较高且受众经济承受能力较高的城市,门票价格可较高,门票销售可委托专业票务公司进行销售,也可在球场等高尔夫人群集中的地方进行销售;如果在河南、陕西等高尔夫普及程度较低的省份举办赛事,门票价格应相对较低,门票销售可采取在球场等高尔夫人群密集区设立代售点,并在酒店、酒吧、咖啡厅等高消费人群集中地地方设立代售点,吸引潜在消费者,同时也可以采取赠票等方式扩大影响力;在促销方面,CLPGA可采用区别定价策略,充分挖掘消费者剩余,CLPGA可在赛事前采取一些促销手段,例如在高尔夫学校等场所发放赠票,举办活动出售折扣门票等方式吸引潜在观众;在分销方面,CLPGA应采取网络售票,街头代售点,球会、高尔夫学校等地的代售点等多种方式销售门票,扩大影响力,促进门票销售。

总之,体育产业走向商业化已经是必然趋势,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这样一个精品赛事应走在前列,运用自身的制度与方法的改变,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走向规范化,为推动我国高尔夫竞技水平、高尔夫产业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 CLPGA:带你走进CLPGA的世界.http://www.xiexiebang.com/show.php?class=488&channel=0&id=1014,2011-10-27

[2] 刘惠英 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前景透析[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6):46 49

[3] 刘惠英 我国职业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困境及对策思考[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 24(4):46 49

第三篇:商业模式研究文章

商业模式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摘要:商业模式理论的发展不断呈现出发散性,目前形成了有关商业模式的“概念丛林”。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关于众多商业模式理论文献和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对商业模式的定义、构成要素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据此提出商业模式定义的核心概念、关键要素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出商业模式理论现实的实践意义和研究需要。

关键词:商业模式;概念丛林;构成要素;发展方向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model theory continue to show divergent.The business model concepts have showed “concept of the jungle” currently.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numerous business model literature theories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and summarized business model definition, key elements and factors, accordingly proposed the core concepts, key ele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business model definition.business model then propose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reality and research needs of the business model theory by typical case study.Key words: business model;concept of jungle;essential factor;development direction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近年来持续地受到学术界和商业界热捧,尤其是企业战略学术研究者和商界的企业家对商业模式更是高度关注。现代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这句话被很多商业模式理论研究文献引用,说明研究者们对于商业模式的重要性都比较认同。从1995年开始发表在专业学术性期刊上关于商业模式思想的文章多达1177篇,而且近年来相关性的文献和会议评论膨胀性地被发表出来(Zott&Amit,2010),但是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的概念一直没有得到统一,并呈现出了“概念丛林”的现实情况。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可以大致归结为:研究者研究的目的、对象、视角、范围和层次的差异(傅世昌,2011),得出的结论也只是一家之言。本文从商业模式定义的核心概念、关键要素和未来发展研究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研究商业模式理论的思路和框架并分析其实践意义和

研究的需要。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丛林”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发展。不同的角度的研究可以得出不同的定义,于是很多学者在研究商业模式相关问题避开商业模式的概念定义,有的学者也只是用很模糊的语句进行了简单的描述,这就对商业模式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下文将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对商业模式概念定义进行陈述总结。

(一)国外对商业模式定义的研究

商业模式一词最早出现于1957年由贝尔曼(Bellman)等写作的关于商业博弈的构建一文中,于1960年出现在文章题目和摘要中,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Drucker,1994)最早将其称为经营理论(Business Theory)。加拿大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兹伯格(Mintzberg,1994)把企业组织的商业模式称为“战略思想”。提莫斯(Timmers,1998)认为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在一定的价值链和价值网络中如何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取利润,通俗的说,就是企业是如何赚钱的。阿夫啊和图茨(Afuah&Tucci,2003)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为客户创造价值活动、资源及其联系的体系。Mahadevan(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合作伙伴及买方之间的三种流—价值流(value stream)、收益流(revenue stream)以及物流(logistic stream)的独特组合。Amit和Zott(2001)从系统的方面考虑商业模式,他们也提供了一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方法。他们描述商业模式是一种事务组成要素的体系结构配置,它被设计用于充分利用商业机会。他们的框架描述了由公司、供应商、候补者和客户所组成的网络运作事务的方式。程愚(2010)将国外关于商业模式定义分为两派观点:一派是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运行中的一套“硬的”物资性的体系,其代表性学者是Mahadevan(2000),Thomas(2001),Afuah and Tucci(2003)等;另一派是一致认为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指导性“软的”法则,他们的代表人物有Timmers(1998),Hamel(1998),Schmid(2000),Rappa(2004)等。软硬派别之分就是针对是商业模式定义概念上的物质性创造和指导性创造存在的差别。

国外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以2003年为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娄永海,2009):之前的阶段为开创性阶段,之后的阶段为综合性阶段。在开创性阶段(2003年

之前)学者们普遍以概念研究为重点,采用归纳逻辑思维方法从大量案例研究中总结规律,归纳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分类方法、变革路径、评估方法。在综合型阶段(2003年之后)学者们对于概念的研究普遍采用“博采众长”的方法,对于前人的成果按照主客观要求进行整合然后得出自己的概念定义,在人们比较接受的理论成果上对自己所专研的特定领域或特定现象进行研究。所以学术文献当中出现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自2005年以后,关于商业模式的学术文献引用理论已基本成为固定的几篇被广泛认可的优秀文献。在受到认可文献的基础上对自己所研究的方向进行拓展,就造成了商业模式基本定义概念没有得到统一,而商业模式的各个模块的研究是在几个甚至十几个得到认可的定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形成商业模式“概念丛林”是不可避免的。出现“概念丛林”带来的直接形成了商业模式理论的断层,对理论的积累性研究造成很大困难。

(二)国内对商业模式定义的研究

国内对商业模式理论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要慢了很多,2004年以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特别大(娄永海,2009)。随着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逐渐盛行,商业模式受到极大关注,国内的一批学者经过研究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肤浅、零散的状况,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了一批学术价值高、实践指导性强、可供借鉴的专著和论文。郭毅夫(2009)对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整理后,归纳总结出两类文献:一类是针对企业个案进行的案例分析,以赖国伟、周星、田芳等为代表;另一类是以罗眠、翁君奕等为代表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及理论解释进行的较为深入的研究。由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还属于学科前沿,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所以已经形成的各种理论和研究方法还有着很大的改进空间。但是国际最领先的学科理论都无法保证商业模式理论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完全的证实,所以国内学者取得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这本身也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必需路径。

王波和彭亚利(2002)认为人们理解商业模式时有三种不同的表述:其

一、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其

二、企业的运营机制;其

三、对运营机制的扩展与利用。这种表达只属于一种应用性研究,并没有提出完整的理论框架。罗珉(2003)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是指一个企业建立以及运作的那些基础假设条件和经营行为手段和措施。从研究思路上看,罗珉沿用了彼得·德鲁克(Drucker,1994)的公司经

营理论(Business Theory)的研究路线,力图对德鲁克的思想进一步地演绎。但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提出分析商业模式的理论维度和结构体系(曾涛,2006)。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翁君奕教授于2004年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商务模式创新》,其著作的主要思想是把商务模式(同商业模式)界定为一个类似“魔方”的三维空间,由价值主张、价值支撑、价值保持构成的价值分析体系提供了商务模式创意构思和决策的一种思维方法。其中的价值对象是确定提交价值对象的活动;价值内容是确定提交价值内容的活动;价值提交是提交价值的活动;价值回收是实现价值回收的活动。翁君奕研究的不足在于理论缺乏深度,对构成商务模式界面和维度几乎没有进行充分地论证,对商务模式的作用机制缺乏相关的理论解释。李振勇(2006)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使系统持续达成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他从企业经营者视角对商业模式的定义、构成、分类、核心原则、竞争战略、改造路径、发展趋势、扩展的主要方式等进行了的分析。他所提出的关于商业模式概念的理论逻辑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是这些理论有着很大的实践意义。

国内的学者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得出了各自的成果,但是多数学者及停留在对商业模式的简单描述上,缺乏对其缺乏对其构成组分进行解析,由于未建立起完整的、可供深入探讨的结构体系,也更未建立起对商业模式进行理论分析的方法和框架,因而也就缺乏对商业模式系统的全面认识,在其理论意义上远不足以解释和指导企业的经营实践活动。

(三)小结

商业模式“概念丛林”的出现是这一学科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其理论价值的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虽然说现在对于商业模式理论当中被人们所接受的说法依然各不相同,但是近些年来,学者们的理论越来越趋向于几个相同点:第一,商业模式正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的组合不断发展;第二,商业模式强调的是以一种系统化、整体性的方法来解决公司商业运作;第三,在所提及到的概念化商业模式当中组织活动起到了很大作用。第四,商业模式寻求解释的是如何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Amit & Zott,2010)。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商业模式的定义,从理论逻辑上进行分析和总结,本文认为,商业模式主要是以创造和获取价值为核心,对其本身的核心要素进行有效的逻辑组合,形成持久竞争力和有效的盈利模式,来维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定义存在主要问题有:公司如何去创造和获取价值(How)?为谁创造和获取(Whom)?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是什么(What)?如何确定?如何通过核心要素的组合形成公司的持久竞争力和有效的盈利模式?如何利用公司的持久竞争力来维持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将在下文当中进行论述和总结归纳。

商业模式构成机制的逻辑循环图 参考文献:

[1]Timmers P.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Journal on Electronic Markets.1998.8(2):3-8.[2]Amit R & Zott C.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e Management Joumal, 2001(22):493-520.[3] Amit R & Zott C.The Business Model: Theoretical Roots,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J].IESE Business School – University of Navarra,2010(6):1-6.[4] Amit Raphael & Paul.J.H.Schoemaker.“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Vol.14, 1993(1):33-46.[5]娄永海.基于TRIZ理论的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8-11.[6]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7]曾涛.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7一25.[8]王波,彭亚利,再造商业模式[J],IT经理世界,2002,4,5:88-89

[9]郭毅夫.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竞争优势:内在机理及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8-11.[10]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17-25.[11]李振勇,商业模式---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2]罗珉,组织管理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3]彭志强,刘捷,骨英杰.商业模式的力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2.[14]程愚,商务模式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6-11.[15]傅世昌,王慧芬,商业模式定义与概念本质的理论体系与研究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2011,2:70-75.

第四篇:物业管理商业模式研究

物业管理商业模式研究

1.未来物业管理行业八个市场因素判断:

一、业主团体日益成熟,公共权利意识的增

强势必提升物业管理买方主体的缔约能力和竞价能力;

二、劳动成本刚性增长,以廉价劳动为核心生产要素的商业模式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

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科技手段将起到降低人力成本支出和增加服务产品附加值的双重作用;

四、价格机制逐步完善,酬金制的普及,以公开透明物业服务费用的方式,促进交易公平并减少交易摩擦;

五、物业价值充分挖掘,物业的生产资料和投资产品属性,为物业服务拓展商业空间、提升商业价值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六、专业分工日益细化,客户细分对物业服务企业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而全”的企业发展模式面临挑战;

七、公共服务日趋健全,市政公用事业体制的改革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增强,将有助于明确物业管理的责任边界,减轻物业服务企业的额外负担;

八、后勤改革大势所趋,以主辅分离为特征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将为物业管理市场输送巨大的管理服务资源,将为专业化的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产业价值链延伸:成为房地产价值链和物业服务价值链的整合者。作为房地产开

发产业链的下游,物业管理行业向上可以延伸至房地产规划、设计、施工、销售各个环节;作为不动产消费(经营)产业链的开端,物业管理行业向下可以拓展至不动产咨询、代理投资以及保障服务各个领域。以物业管理行业为纽带,将不动产生产和消费两个阶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系统的房地产价值链,是物业管理行业拥有的一个独特的商业价值。作为专项服务的采购商,物业服务企业比业主更了解专项服务市场,作为物业服务的供应商,物业服务企业比专项服务提供商更了解业主,以物业服务企业为核心,将专项服务有机集合成综合性物业服务,形成完整系统的物业服务价值链,是物业管理行业拥有的另一个独特的商业价值。

3.收费模式:酬金制

4.成本控制:零地租、零库存的轻资产模式,大批量原材料和物业设备集采和通过

流、服务标准化获得成本优势

5.现有物管商业模式:1物业服务提供商、2物业顾问服务商、3物业资源开发商

1物业服务提供商: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向业主及使用人提供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保洁、绿化、秩序维护和房屋维修养护等综合性的基础服务,来获取物业服务费的收入。其实质是,物业服务企业直接向业主出售准公共性的物业服务产品。

物业服务提供商对应的收费模式为包干制.2物业顾问服务商,又称不动产顾问服务模式,通常是具备丰富的不动产投资、开发、经营和管理经验的物业服务企业采用的商业模式,典型代表是成都嘉宝和国际“五大行”。其特征是,物业服务企业利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开展顾问服务,通过向上游的开发企业提供投资咨询、前期策划和销售代理服务,向中游的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管理方案设计、管理人员培训和管理现场指导服务,向下游的业主提供租务管理、投资建议和不动产理财服务,来获得物业顾问费用或佣金收入。其实质是,物业服务企业向客户出售专业化的房地产咨询和服务产品。

3物业资源开发商。

物业资源开发商,又称为多种经营模式,通常是具有地产开发背景且具备丰富的物业衍生资源的物业服务企业采用的商业模式,典型代表是绿城和上海仁恒。其特征是,物业服务企业利用其管理的物业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多种经营,通过搭建物业平台的方式,直接向客户提供家居生活服务或者间接促成商家与客户之间的交易,来获得物业服务费用以外的收入。其实质是,物业服务企业开发物业资源边际效益的多元化经营。

物业资源开发商模式的商业逻辑是:物业服务企业的关注重心从业主的物业服务需求本身转向基于物业服务平台衍生的多元化需求。由于物业的不可移动性和物业服务的自然垄断性,决定了基于物业服务形成的消费平台的相对垄断性。相对于众多消费品的商家来说,物业服务企业的优势在于能够利用最为接近终端客户的地域优势,最为准确地为商家提供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最大限度地为商家降低服务成本,因此自然便于其利用与业主形成的物业服务关系搭建具有相对垄断地位的消费平台,最为便捷地促成商家与业主之间的交易撮合,并从中获得自身的商业利润。“物业搭台、商家唱戏、业主捧场”,当前一些企业试水的物业服务电子商务,正是运用最新网络信息技术探索平台收费商业模式的实践。

6.未来物管商业为模式:

1物业服务集成商(又称物业服务总包模式,商业逻辑是“管作分离”,而非“以管代作”。其特征是,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前端策划服务(设计管理模式、制订管

理方案、选择分包企业)、中端监管服务(监督服务过程、管控服务品质)和后端评判服务(汇总客户评价、沟通客户需求和评判分包企业)的方式,将各分包企业的专项服务集成为面向业主的综合性物业服务产品。其实质是,物业服务企业运用策划、协调、沟通和评价等专业能力,通过控制物业管理价值链前后两端的方式,协助业主购买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模式为酬金制,适用的客户类型多为单一产权业主以及较为专业的业主团体,该模式的优点是,以服务成本作为定价基础,财务收支公开透明,减少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消除服务买卖双方的误解和矛盾,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说,该模式有利于保证酬金收益和降低经营风险)

2物业资产运营商。

物业资产运营商,又称物业资产管理模式,是伴随着物业从消费功能向投资功能扩展,从使用价值向交换价值提升而衍生的高级商业模式.其特征是,业主不仅将物业硬件的日常维修、养护和管理工作委托给物业服务企业,而且将资产属性的不动产的日常投资、经营和管理工作(如租务管理、物业招商、营销策划、销售代理和不动产融资等)委托给物业服务企业。其实质是,物业服务企业利用客户资源和专业技能,同时为业主提供传统物业管理和不动产投资理财两项服务,从而获取物业服务费用和资产管理佣金的双重收益。

3物业保障服务商

称物业后勤服务模式或者物业支援服务模式,是物业管理行业顺应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趋势而诞生的一种混合商业模式。其特征是,物业服务企业不仅从事不动产管理业务,而且受托提供配餐、会务、接待、交通、物流等方面的后勤服务,以全方位满足客户非主流业务之外的多元化需求。其实质是,物业服务企业取代客户的后勤保障部门,以市场化的方式为客户的后勤保障需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使客户高度关注其核心业务的开展和品牌价值的创造。

物业保障服务商模式适用的客户类型,主要是从事生产经营、商业服务以及公共服务的单位(公司)客户,该模式的生命力和代表性,源于它是物业服务企业和客户双赢的理性选择。从物业服务企业角度,市场竞争使其在提供不动产服务的同时,必须挖掘客户的相关需求并提供增值服务,而相关增值服务在与不动产服务结合在一起时,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成本的有效控制和客户信息的无障碍沟通;从客户角度,专业分工使其有必要将后勤保障支援事务从核心业务中剥离出来,由物业服务企业整合分散的后勤服务并形成统一的支援保障系统,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和服务形象,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从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物业保障服务商模式的优点是,实现了物业服务价值链条的有机整合,全方位扩展了物业管理的商业空间,对客户多元需求的满足,有利于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和认同度,稳固基于物业服务形成的商业合作关系,最大限度锁定目标,提高服务市场的占有率

总结:从收费方式的角度,可以分为包干制(物业服务提供商、物业资源开发

商)、酬金制(物业服务集成商、物业顾问服务商)和分红制(物业资产运营商、物业保障服务商);从盈利方式的角度,可以分为操作型(物业服务提供商)、管理型(物业服务集成商、物业资产运营商)、顾问型(物业顾问服务商)和综合型(物业资源开发商、物业保障服务商);从专业分工的角度,可以分为专业化(物业服务提供商、物业服务集成商、物业顾问服务商)和多元化(物业资源开发商、物业资产经营商、物业保障服务商);从企业规模的角度,可以分为小型化(物业服务集成商、物业顾问服务商、物业资产运营商)和大型化(物业服务提供商、物业资源开发商、物业保障服务商)。尽管包干制和操作型的商业模式目前仍占据主导地位,但以酬金制和分红制为主要收费方式的管理型、顾问型和综合型的商业模式将代表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方向;尽管多元化和大型化的商业模式象征着行业的实力和理想,但依然改变不了物业服务企业专业化和小型化的总体趋势。

在进行商业模式选择时,物业服务企业应当综合考量以下六个关键要素:

一、企业定位。物业服务企业自身是否定位为独立缔约和竞价的市场主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开发企业的关系。与纯市场化的企业相比,作为开发企业配套或下属的物业服务企业,其改进和创新商业模式的动力相对不足。同为地产开发背景下的物业服务企业,又可能基于内部分工型、保障服务型、品牌助推型和利润追逐型的四种不同企业定位,作出不同的商业模式选择。

二、发展战略。实施专业化战略的物业服务企业,可能趋向于选择物业服务提供商、物业服务集成商、物业顾问服务商模式,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物业服务企业,可能趋向于选择物业资产运营商、物业资源开发商和物业保障服务商模式。物业服务企业关注短期战略时,应当着手于维持原有的商业模式,实施中期战略时,应当着力于改进商业模式,规划长期战略时,应当着眼于创新商业模式。

三、物业类型。对于居住物业,适合于选择物业服务提供商和物业资源开发商模式;对于公共物业,适合于选择物业服务集成商和物业顾问服务商模式;对于消费型或自用型物业,适合于选择物业服务提供商和物业服务集成商模式;对于经营型和投资型物业,适合于选择物业资产运营商和物业保障服务商模式。

四、人力资源。拥有较大操作型员工队伍的企业,可以选择物业服务提供商和物业资源开发商模式;拥有较强管理型人才队伍的企业,可以选择物业服务集成商和物业顾问服务商模式;拥有较强专业型人才队伍的企业,可以选择物业顾问服务商模式;拥有较大复合型人才队伍的企业,可以选择物业保障服务商模式。

五、产业链条。如果产业链条仅局限物业管理领域本身,物业服务企业商业模式的选择可能受限于物业服务提供商和物业服务集成商。如果打通不动产产业链条,向上延伸到不动产生产和流通领域,向下延伸到不动产消费和投资领域,物业服务企业就有条件拓展物业顾问服务商和物业资产运营商模式。如果打通其他相关产业链条,个体客户端对接居民消费领域,单位客户端对接后勤保障领域,物业服务企业就有条件拓展物业资源开发商和物业保障服务商模式。

六、政策环境。在政策主导型的物业管理市场监管体制下,物业服务企业商业模式的选择还受到政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在缺乏与酬金制收费相配套的税收政策的情况下,物业服务企业选择物业服务集成商模式时,无法通过降低税负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在相关行业的行政管制较为严格的情况下,物业服务企业拓展物业顾问服务商、物业资产运营商和物业保障服务商模式时,必须打破相关行业的行政壁垒。

成功的商业模式,是客户需求和企业目标的有机统一,是盈利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有机统一,是商业风险和经营收益的有机统一,是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有机统一。

海港物业的商业模式以促进物业的保值增值为切入点,沿着物业产业链确定经营模块。经营模块的设置和定位的确立考虑到四个方面的因素:一

是结合国家政策环境和行业特点;二是结合地域人文和社会环境特点;三是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物力、技术、信息等资源特点;四是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分。

从自身资源特点看,海港物业具有三大优势:一是人才优势,海港物业多年来从事物业培训咨询,积聚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在土地盘活、资产盘活、物业服务方面尤为突出;二是技术优势,经过多年不断实践,历炼、积累出了一批设备、设施运维方面技术过硬的人才;三是品牌优势,海港物业是当地唯一的国家一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在当地具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

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地域文化、市场环境以及行业特点等,海港物业确立了物业管理、闲置资产盘活、闲置土地盘活、培训咨询四大经营模块,并进行了定位:

物业管理:针对物业管理收费难、服务对象多众口难调的行业特点,经过长期摸索实践,确定物业管理定位为高品质物业项目。高品质物业项目设备设施配套齐全,人员素质高,人文环境好,费用收缴率高,纠纷少,产权清晰、单一。

闲置资产盘活:根据区域环境和市场需求状况等,盘活闲置资产定位为公寓和写字楼。对闲置或低利用率的公寓、写字楼进行重新定位、策划、包装、推广,提高资产收益率。

闲置土地盘活:根据地域、市场及人文环境特点,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土地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确定项目定位和盘活方案,为项目策划、建设、招商(租)、运营、管理和服务提供方案。

物业培训和咨询:培训和咨询贯穿于物业产业链,包括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培训、商业服务人员、设备设施管理人员技能培训、项目经理管理人才培训等。同时,将物业管理和房地产盘活、运营管理积累的经验、方法、措施等,结合行业特点进行提炼和升华,形成特色,向外输出,获取收益。

第五篇:高尔夫文化研究

高尔夫文化发展研究

张伟光

2009060069 【摘要】: 高尔夫文化是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文化的一种高级形式.论文从“起源历史” 与“现代文化”关系入手。对高尔夫现代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也对高尔夫文化三个层次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高尔夫对现代教育、休闲两方面入手,再到奥运带给我们文化上的思考。可见高尔夫不仅带给运动锻炼,也能带来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对高尔夫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高尔夫;文化教育;休闲文化;回归奥运文学思考

一、前言

高尔夫运动起源于古时苏格兰牧民,距今这项运动已流传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人们漫步在天然优雅自然的绿地中的一项运动,使人心旷神怡,陶冶情操,自我挑战的运动,在运动中可以去尽情享受阳光、绿地、空气,在运动中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即兴奋又刺激,使人回味无穷,所以被人们称之为绿色鸦片。高尔夫运动在现代社会中又是一项时尚、阳光、快乐的运动,在商业化城市中,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在商业化城市中,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因为在高尔夫球场上竞技过程中八人平等,相互之间又要遵守高尔夫球场规则礼仪,能使人们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朋友。通过高尔夫运动达到了以球会友,提高球技。高尔夫球运动项目已经列入2016年奥运会比赛项目,随着我国人民生话水平的提高,高尔夫球运动会逐渐在我国普及发展。

二、高尔夫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随着高尔夫运动的不断发展,特有的文化特征不仅被很好的传承下来,且与教育相结合,对球手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孔子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说的是思想文

化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1 在高尔夫教育体系中,文化提供的是软实力,体现的是知识和思路,是球手形成修养、品德、性格等的重要因素。在球场上,球员的软实力表现为宽容、诚信、态度、情感、责任感等思想素质。教育提供的是硬实力,体现的是素质和能力,是球手运用方法、程序、规格的依据,在球场上表现出技术、能力、智谋等科学素质。高尔夫的文化是根,教育是手段,通过教育将文化内涵融人到专项知识体系中,培养球手具有文化修养的运动技能。通过文化内涵使教育为球手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提供方法和手段,拓展球手科学解决问题的途径。高尔夫文化与教育相结合,培养球手具有较高思想修养和科学素养的竞技能力,从而促进球手在社会活动中将软实力和硬实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储备能量。

三、高尔夫公平竞争文化

在高尔夫教育中要确立“公平竞争、共同参与”的教育思想。高尔夫运动的本质是游戏,只要是游戏就有规则。教师要在这个游戏中明确教育思想,充分利用规则,培养球手以积极的心态、正当的行为来参与公平的竞赛。高尔夫运动规则的制定和赛场的判罚,是让大家在同一条件下进行竞争的过程,超过规则允许的范围,是违背人们意愿不被大家接受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能像运动竞赛那样不分国度、民族、肤色、信仰而只凭竞技者的真功夫参赛,竞技场上人人机会均等,充满生机的竞技场,永远给新秀提供机会,鼓励他们奋进,促使他们形成公平竞争的意识,学会不违反规则的平等竞技的办法。在高尔夫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专项特征教育球手遵守竞赛规则,在球场明确个人行动的范围、标准、条件,通过公平竞争取得优异成绩。在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运用规则培养球手无论在球场上还是在生活中,做到知法、懂法、遵法,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好公民。培养球手具有不伟大,但应正义;不能取胜,但应尽力;不能赞同,但要协作。教育球手在学习中,确立积小善,立大德的思想,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高超的专业技术、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3.1 确立“身和”的教育目标

高尔夫球场上需要的是身心统一。“身和”体现的是人体这部大机器,只有各零件都和谐了,才能正常运转,才能表现出高超的运动技能和超强的对抗能力。高尔夫的技巧性很高,技术应用和变化也非常多。所以说,高尔夫运动对“身和”的要求非常高,动作必须非常之精准,这是对人体的一种挑战,促使人体在击打中具有“和谐”的身体活动,以期达到完善的动作效果。球手在高尔夫运动中,每打一次球都会有新的体会,在技术动作上会有新的认识,促使球手去不断地改进身体动作,和谐身体状态,创造人的身体上的超越。

3.2 确立“心和”的教育目标

“心和”。是指运动员面对场上变化的一种和谐的认识与态度。使球员在各种多变的球况下摒除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不良精神状况而始终保持平稳状态和应对能力,以平和的心理状态对待比赛过程和结果。高尔夫运动环境、气象、球的位置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且赛场情况变幻不定,如,风雨天气、沙坑球、果岭球等。除面对种种困境的挑战外,还应熟悉果岭的不同草种,风向和风力对球的影响,以及球场本身的设计特点与难易度,球员要考虑如此多的外在的情况变化,这在其他球类运动中是没有的。这对人的心理是一个严重的考验,也是培养球手“心和”的最好手段和时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不断鼓励球手,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促进球手心理素质健康发展,以此达到球手能在生活中,面对各种复杂情况保持着心理平稳的状态。

3.3 享受技巧应变的成就感

高尔夫运动的技术在所有体育运动中是比较多且难度较大的项目,从其技术本身来说,除要求击球精准外,还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球况与天气的态势造成的应变难度。单从打技术球来说,只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临场情况。此外,不同的地形,不同的距离,不同的障碍区,都要对应选择不同的球杆、不同的打法和不同的技巧,而且每一种技巧的掌握要经过千锤百炼,球员要考虑这么多外在的技术变数,这对球手的技术应变过程是个考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技术变数,培养球手应变能力,提高技能,使球手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专业应对方法,宽阔的解决问题途径,让球手具有应变后的成就感,树立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

3.4 享受挑战困境的快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通过实验发现,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一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成功的力量。在一个长132m的3杆短洞,果岭四面环水,果岭前面各有沙坑障碍,要想成功上果岭,对球手的发球距离、方向和准确度都有讲究,球手圆满击打完这样的球,会获得更多喜悦与激励。感受到战胜失败、获得成功、走出困境的体验,使他们逐渐树立起良好的信念与斗志,获得更好的满足感。2010年美国名人赛中,伍兹和米克尔森的决赛轮堪称今年来最精彩的对决,米克尔森在树林里198m的右曲球绕过树后打到距离旗杆不到一码的位置,伍兹面对250m的距离和大斜坡站位,气贯长虹般的下坡老鹰推杆看得观众热血沸腾,让球手和观众体验到绝境中精彩的对决,充分享受到挑战困境成功的快乐。

四、高尔夫运动与休闲文化

高尔夫运动起源于英国,最早源自爱尔兰牧羊人的游戏,成立于1787 年的英国爱丁堡高尔夫球社是世界上第一家高尔夫俱乐部。二战以后9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高尔夫休闲发展最兴旺的地区。据粗略统计: 每10 个美国人中就有1 个是高尔夫休闲者。1999 年日本高尔夫休闲者突破1 000 万人,即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高尔夫爱好者。许多国外人士把高尔夫球看作外交场合的一种高雅社交方式。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在中国1985年5月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正式成立,高尔夫休闲在国内某些地区蓬勃发展,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高尔夫休闲者将近万由此可见高尔夫运动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休闲活动之一。随着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它不再仅仅被看作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同时也是一种高雅的休闲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没有体育的生活是不健康和不完整的;在人们的一生没有体育运动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自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多,高尔夫运动不再是上流社会和白领阶层的专利,而作为一种独特的休闲文化进入大众化的休闲生活。尤其是都市生活的人群,将高尔夫休闲视作个性与品位 身份与地位 健康与休憩 自然与生态的生活象征,从而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休闲文化。由此,可将高尔夫休闲文化界定为以高尔夫运动为载体,以身心愉悦为目的的一种高雅的休闲文化活动。在高尔夫休闲文化活动中体现了人与人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4.1 高尔夫休闲文化内涵

狭义地看,高尔夫休闲文化看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是一种竞技文化,反映着人与自身的关系。体验突破自然力量束缚所带来的自身愉悦感。与世界三大球类运动相比,高尔夫球运动的节奏趋于舒缓,与挑战强队的为目标的比赛相比,高尔夫球手挑战的是不同的球场9即使每个球场都是18 洞72标准杆9但每个球场因融入当地原生植被 起伏地形 变化的水面 沙坑和地方文化就形成风格各异难度不一的球场。每个球场都有一两个经典球洞来挑战高尔夫休闲者的智慧,俗语说 世界上最难战胜的对手就是自己,高尔夫运动体现的正是一种挑战自我的人生态度,表现在打球时要求心平气和9直攻河对面的果岭时要有自信心和细密估算。高尔夫运动文化主要集中体现挑战文化9即在每一次胜利就是一种超越和征服,得到满意的杆数,球技和成绩提高后刺激着高尔夫球手去挑战更高的目标,而存在的问题又成为下一次挑战的动力。

(2)是一种社交文化。高尔夫是一项广泛用于社交活动的运动,它适用于上至高层领导下至一般百姓。正如公共关系专家miller baner 所说 在高尔夫球场4 至5 个小时的时间里,你能了解到你的高尔夫伙伴的性格,类似诚实处理成功和失败问题的能力 冒险精神 有幽默感等,而你要做的是,将这些良好品性转移到建立的业务关系当中去。可见,高尔夫在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高雅文明的社交活动。

(3)历史传承下来的精神文明的结晶。14 世纪高尔夫运动最初起源于苏格兰牧羊人的击球运动,最初的100 年里高尔夫文化主要以游戏娱乐为主要特征9特别流行于乡间。15 世纪初不列颠岛贵族和王室成员对高尔夫运动的偏爱9他们由于受绅士文化教育的影响,在任何时候都时刻铭记自己的绅士风度,使得高尔夫运动中渗透了绅士文化的精神。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逐渐取代不列颠岛成为高尔夫运动的圆心,1998 年美国体育经济产值为2130亿美元9排在各类领域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第6位,体育旅游的产值占体育经济产值的20.92 %居于首位,表明当前在经济导向下高尔夫运动以竞技性和休闲性为主要特征外还有经济性特征。

高尔夫休闲文化横向纵向发展

吴亚初从文化的结构出发定义的高尔夫文化,是指以高尔夫运动为核心,反映高尔夫运动的基本方法行为特征,以及以高尔夫运动为载体的经济活动和相关社会实践的综合。总之,现在娱乐与运动的联系越来越强烈,以至于在一些国家,人们为娱乐而运动的动机超过了为了身体健康而运动的动机,而国内对沿海大中城市群众体育的调查中发现结果与国外相反,即国内休闲者从事运动的观念是 为健康而运动超过了为娱乐而运动。高尔夫文化的成因。文化的产生和形成要经历实践和创造 学习和仿效 概括和抽象 传授和教育的过程。早期的高尔夫休闲者为了更好地公平比赛 规范彼此的球场行为,创造了诸如球场礼仪 服饰文化运动休闲文化等意识形态,而后得到众多休闲者的拥护,积极仿效继而为一个或几个群体和地区的模式,再抽象化向后代传播。高尔夫文化由此而生并继续发展。

五、高尔夫运动回归奥运思考

高尔夫球已是当今世界3大体育运动之一,但其申奥过程却漫长而曲折。2004年8月,国际奥委会将重新确定的33项奥运项目评估标准,发给了28个国际单项运动联合会。为扩大调查范围,奥组委将一些可能提高奥运会比赛质量和知名度的运动项目也列人了调查范围,将标准分发给“国际高尔夫联合会、国际滚轴溜冰联合会、国际橄榄球总会、世界空手道联合会和世界壁球联合会”。然而,在2005年新加坡国际奥委会117次全会上,呼声最高的高尔夫球却由于无法在“职业选手参赛权”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在奥运项目增设决议投票中败下阵来。之后,国际高联及相关人士便在奥组委等重要部门之间开始了艰苦的游说。2009年10月9日上午11点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国际奥委会委员们最终投票决定,高尔夫重返奥运大家庭,正式被选为2016年夏季奥运会项目,这给我们带来思想上,文化上的深思.5.1 奥林匹克文化的兴盛促使高尔夫球融入奥运会

(1)各国政府对奥林匹克的认可,有助于优化高尔夫球的全球布局。文化生成过程实际上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识和心理,力图改变文化的客观性,使之符合自己的目标和利益的观行为,是文化需要者的一种自我满足的实现,这种行为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是文化增值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嘲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社会文化活动,在百余年的奥林匹克史的发展中,人类赋予了奥林匹克运动浓厚的政治、非政治和经济商业色彩,但它所推崇的和平友谊、公平竞赛的文化价值理念得到了世界大众 的广泛认同。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政府从自身利益和国家共同利益出发,逐渐认识到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性,通过成立国家奥委会,接受国际奥委会的指导,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积极参与到奥运会这一世界最大的社会文化活动中来。如在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投票选举2016年奥运会举办权过程中,各候选城市纷纷邀请本国领导人与会进行助选,可见各国政府对奥林匹克运动重要性的认可。据统计,目前得到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的国家及地区奥委会已达205个,遍及全世界。虽然高尔夫球早就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体育项目之一,但其在全球推广和普及遭到部分国家的抵制,并面临其它体育项目的激烈竞争。因此,世界各国政府重视和融人奥运会,成立与国际奥委会相联系的国家奥委会,理应大力倡导和优先发展奥林匹克运动项目。高尔夫球在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权和各国政府相应的支持,并在一定范围内增强高尔夫球在全球推广的竞争力,优化高尔夫球的全球布局,为高尔夫球在全球的有效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世界高尔夫球权威组织之一苏格兰皇家古老高尔夫俱乐部执行主席皮特道森就认为“入奥”是高尔夫球迅速发展的绝好机会。

(2)各国青年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扩大高尔夫球的参与群体。群体参与是文化增值的重要力量,群体参与是改变文化价值取向和心理取向的过程,也是文化增值的过程。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与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可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全球青年进行对话与交流的体育文化活动平台,可以吸引全球各国青年积极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接受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价值和精神理念的熏陶。当前,全球各大体育运动项目在市场化、商业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竞争日趋激烈。伴随着经济不景气,在拥有全球一半高尔夫球人口,全球高尔夫球最为发达的美国,从2000年开始,高尔夫球人口总数开始逐渐下滑了,根据美国全国高尔夫基金会和体育用品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高尔夫球总人口从3 000万人下降到2 600万”1。美国高尔夫球人口的下滑和青少年参与高尔夫运动数量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后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基础。此次高尔夫球回归奥运会,将高尔夫球纳入奥林匹克青年教育之中,可以促进全球青年更好地认识、参与和了解高尔夫球,为全球高尔夫球的发展提供坚实的青年参与群体。如对高尔夫行业限制颇为严格的中国大陆地区,在获悉高尔夫球回归奥运会后,政府部门、各高尔夫球协会以及各高尔夫球俱乐部均对青少年人才的培养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国家小球运动管理心主任张小宁就明确表示要加大青少年高尔夫球手的支持力度,争取在2016年奥运会赛场上有中国选手的身影,2009年11月28日全国首家省级青少年高尔夫球培训基地——广东省青少年高尔夫球训练基地落户观澜湖高尔夫球俱乐部。可见,高尔夫球融人奥运会,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参与该项目的支持力度,增强高尔夫球与其它体育运动的竞争力,强化高尔夫球在全球的后续力量,并为高尔夫球在世界各国的普及程度和运动水平提高,促使各国体育界对高尔夫球的重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资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竞相追逐,有助于扩展

高尔夫球的发展空间。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产生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商业化的介入,社会对奥运的经济投人,从以非商业性为主转变为以商业性为主的机制,促使奥林匹克运动迎来了新的展和繁荣期”即。伴随全球电视观众不断增长,作为奥运会最重要收人渠道的奥运电视转播权刺激了世界商业资本的竞相追逐。从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以来,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价格已经上涨了15倍,国际单项体育运动联合会获得的发展基金也日益增多,如国际单项体育运动联合会的夏季奥运会电视转播收入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为3 760万美元,到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8 660万美元,再到2000悉尼奥运会的1.9亿美元”1,足见奥运会电视转播权收入的增长为国际单项体育运动联合会提供了不断增加的财政支持。在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奥运会应急资金的及时投入,使得伦敦奥委会执行主席科尔信心十足。高尔夫球的发展借助于商业化运作。获得了诸多国际知名企业的赞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其高端化定位和高档化商业运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吸引世界资本的范围,使得高尔夫球赞助资本主要集中于银行业、豪华轿车等奢侈品牌,造成围际高尔夫球的发展缺乏弹性的财政支持。如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由于赞助商无法继续赞助比赛,2009年的LPGA(美国女子职业高尔夫联盟)有3场比赛被取消;PGA 2009年比赛的总奖金比2008年减少了525万美元,欧巡赛宣布印度大师赛将不会出现在20()9年欧巡赛国际赛程中川。在金融机的背景下,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当前国际高尔夫球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弘,因此,高尔夫球回归奥运会,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财政支持,更可以凭借奥运会这一强势平台,获得更丰富和完善的世界资本竞争体系,确保全球高尔夫球正常推广,提升高尔夫球在全球的经济效应。

5.2 奥林匹克文化全球话语权的提升促使其接纳高尔夫球运动

随着体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国际奥委会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之间形成了3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一种是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承认,其管辖的体育运动项目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一种是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正式承认,但其管辖的体育运动项目未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一种是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得到同际奥委会的I临时承认,并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在这77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中,共有32个国际体育联合会所管辖的体育运动项目尚未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且这些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对该项目在全球的发展话语权较小,如国际高尔夫球的话语权主要掌握在苏格兰皇家古老高尔夫俱乐部和美国高尔夫球协会两大组织手中,而受国际奥委会管辖的国际高尔夫球理事会对全球高尔夫球的发展缺乏发言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奥林匹克文化在全球的体育话语权。高尔夫球作为全球3大体育运动之一,在国际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高端化定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参与这一运动的权利,与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人人享有平等参与体育运动的理念相违背,影响了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价值理念的传播和奥林匹克教育的普及。高尔夫球此次回归奥运会,一方面得益于全球高尔夫球发展主导权的两大国际组织的协调一致,同意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赛制要求进行调整,支持职业高尔夫球选手参加;另一方面得益于国际奥委会对高尔夫球全球推广和财政支持的承诺。可见,高尔夫球回归奥运会,将奥林匹克教育贯穿于高尔夫球教育之中,促进了奥林匹克价值理念在高尔夫球发展中的传播,提升了奥林匹克文化在高尔夫球发展中的话语权,更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奥林匹克文化在全球的体育话语权。

高尔夫文化提升

起源

教育 休闲 回归奥运思考

延伸到教育方面,提高人们对礼仪的尊重

单纯的运动锻炼身体项目,文化内涵没有具体表现.认识,借着由一种运动发展为旅游休闲方式,开阔了高尔夫发展.回归奥运后,将奥林匹价值理念灌输到高尔夫发

展中去.更加支持和鼓励球员们以及事业发展.可见高尔夫文化发展,不仅对高尔夫事业发展带来前景,同时也能带来收益以及思想文化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万发达,吴爱芳 高尔夫球回归奥运会的文化学思考 体育周刊第18卷4期 2001年7月

【2】程道品 高尔夫休闲文化探析 广西民族学院报 第27卷6期 2005年11月

【3】杨凯“高尔夫“与“ 捶丸”历史发展的文化比较 浙江体育科学 第30卷6期 2008年11月

【4】杨凯 论高尔夫文化的由来以及社会会发展 科教文汇

【5】吴克祥 文化认同与高尔夫发展历程 特区经济 2004年第11期

【6】陈静 高尔夫运动经营模式与创新研究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 商业经济第8期 2001年8月

【7】吴茜 论思想文化视角下的高尔夫教育 济州国立大学[M].韩国:济州岛科学出版社2008, 12: 55, 45, 56.【8】张凡 现代高尔夫球文化 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M].2010

The golf culture development research

zhang weiguang

2009060069 【Abstract】: The golf culture is the modern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of the high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 is also a kind of modern culture senior form.Paper from “origin history” and “modern culture” relationship of modern culture of golf the concept is defined to also golf culture three levels of compares the features.In modern education and leisure golf two aspects.Again to the Olympic Games bring us cultural thinking.Visible golf is not just to bring exercise, also can bring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for a more indepth research.【key word】: Golf cultural education Leisure Culture Return to the Olympic literary thought

下载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商业模式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女子高尔夫巡回赛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女子高尔夫国家队队员黎佳韵-目标2016奥运

    中国女子高尔夫国家队队员黎佳韵:目标2016奥运 2011-06-13 09:32 齐鲁晚报 中国女子国家队队员黎佳韵《魅力高尔夫》网消息 2011中国女子职业高尔夫巡回赛第五站东方养马岛挑......

    淘宝网服装店商业模式研究

    分类号 学号 M201073848 学校代码 10487 密级硕士学位论文 淘宝网服装店商业模式研究学位申请人: 王玉珏 学 科 专 业 : 工商管理 指 导 教 师 : 薛明皋 教授 答 辩 日 期 : 20......

    社区银行商业模式研究

    社区银行商业模式研究 据麦肯锡预测我国零售银行业未来十年将大幅增长,并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零售银行市场,这说明我国零售银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十八大以来,我国利率......

    第三方理财商业模式研究

    第三方理财商业模式研究近几年,理财市场火爆,股票、基金、债券、保险、外汇……在这些理财产品面前,各金融机构上演一出出“王婆卖瓜”的戏,却让投资者产生了不信任,到底应该如......

    中国高尔夫发展简史

    中国高尔夫发展简史: 二十余年从零起步大事记 年前,我们试图整理出一部反映中国高尔夫在二十几年里从无到有,从零起步的艰辛发展历程,虽然这个“简史”做起来更像是“大事记”,......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题 目: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学院:经管 专业: 工商0501 学生姓名:汪桂洋学号:05242019 文献综述: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本文将通过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分析商业模式的定义、特点......

    中国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研究

    中国房地产企业商业模式研究 刘旦  2013-01-10 09:42:28 来源:《住宅与房地产》2012年第12期(下) 一个公司选择何种商业模式,决定了对经济周期的抗跌性.但模式的选择不是惟一的,......

    万达商业模式研究(共5篇)

    万达商业模式研究 如果前几年提到万达,人们对他最多的印象可能就是万达足球;但随着万达广场从大城市向三四线城市的迅速布局。今天,他已经成为中国最大商用物业持有者;万达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