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淮北地区的婚姻习俗
谈淮北地区的婚姻习俗
婚姻习俗是随着婚姻的产生而产生的,不仅体现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而且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安徽淮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婚俗文化源远流长,可谓民俗风情园中的奇葩,近年来,由于淮北人民的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文化的进步,婚礼形式也趋于了多样化。
提媒:旧时联姻讲求门当户对,故有“嫁女高高求,讨亲低低凑”的说法。一般都由乡里好事的“媒公”“媒婆”来牵线,俗称“媒人”,还有的是由男方选定对象,委托“媒人”前往提亲。而今已有所不同,取而代之的是自由恋爱、网上聊天、婚介。相亲:亦称“见面”。往日,须经媒人往来游说,巧言撮合之后,女方要选定吉日见见男方,女方家的亲人基本上要到,这一天小男孩一定要注重外表,言谈举止略略大方,见面的地点大都有女方来定,时间大都要安排在上午,见了面后,大人在一起聊家常,一对孩子要撇开众人单独在一起,偷偷的作一个简介,相互留下一点信物,这个时间一般不长,等一对孩子回来后,各自告诉自己的家长,尔后寒暄几句就要回家了,这一关过去往往要等上几天,有媒人回话,方可知晓。至今仍有个别地方保留着这个传统。
过礼:俗称“彩礼”“下聘礼”、“定亲”,双方确定联姻后,选定吉日,由男方备好酒席,择其吉日将女方的家人请来搓上一顿,然后奉上“聘礼”。女方收下的礼金,这样就算是正式定亲了。以前是“若要发,108”,什么“毛头羊、盖子猪,三转一响大瓦屋”,后升格为“电视、冰箱、洗衣机、自行车、家具带聘礼,四礼准备在手中,三间瓦房带台灯”,后来又兴什么“两棚楼,拉上院,打眼轧井好淘菜”。而今要求越来越高,婚事开支名目繁多,费用节节攀升。当前又流传“市中小楼100平,万里挑一才能行”,聘礼升为1万零1百元。由此可见社会生活水平是在不断的提高,彩礼的数目也在提升。
择期:定亲后,就要选择喜日成婚,男方先请媒婆上门提出结婚请求,得到应允后,由男方带着礼品去女方家要帖,也就是女方把自己的生辰八字书写在红柬上给男方,这就叫“年门帖”。据说当日还不能把“年门帖”带走,要等第二天由女方的主事人和媒人一同送到男方家,表示已经完全同意了这门亲事。男方接到喜帖之后,就开始张罗找人择喜日。如今这一风俗仍在延续。
治嫁:过去是喜日已定,女方家就要开始张罗着为女儿做嫁妆,添置衣物等,嫁妆多少随家庭条件而定,俗语说“配不尽的闺女,过不了的年”。现在基本都是“一头沉”了,全部由男方承担,可见女方的地位是在逐步提高。
过轿:其实这一天也就是成婚前的一次“彩排”,为第二天做好的一切准备,男方家门前要早早的贴上大大的喜子、对联,俗称“满堂红”。下午男方家还要找媒人或者是在当地有威望的人带着男方的嘱托及“唢呐班”,俗称“响”,三盘鞭炮、拜盒(里面大都放上结婚时用的一些必须品,诸如:腰带、袜子、年门贴等)、皮箱,皮箱里面要放上新娘的红衣服(俗称上轿红)、两双鞋子、胸花等,更主要的还要放上压箱礼,以前是“一角放一百,中间要搁一大堆”,现在不同了,兴起了万里挑一“中间要放两千一,每角还要放两千”,可见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在逐步提高啊!另外临走前媒人还要再问问女方还有什么需要的,缺什么东西要补的,实际是客套话。
娶亲:亦称“迎亲”“成婚”,迎娶新娘以前是用轿,现在已改为用车,至少要用六辆,还必须是好车,什么宝马之类的方可派到用场。迎娶汽车漂漂亮亮,喜气洋洋,车身上缀满鲜花,车窗玻璃上贴上大红的“喜”字,称为“花车”。新郎着西服,带着伴娘,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新郎要亲自前往,备上猪后退肉一块,谓之 “离娘肉”、两条鱼、两箱酒、果品类若干,盒齐子(放女方妆奁的特制用具),还要带一抱鸡的男孩,先抱去一只公鸡,回时女家送一只母鸡一同抱回,以求吉利。虽然这些繁琐的礼节至今仍然存在,但值庆幸的是“上车礼”和“下车礼”渐渐销声匿迹了。
拨米:很早以前在迎亲的当天,女方的长辈要给新娘开面,即用两根丝线靶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否则要被讥笑为“毛脸”,开面意味着姑娘时代已经结束,现在这个规矩已经失传了,但“拔米”这一条习俗至今还没有完全丢失,就是在“新娘”临行时,要坐在主房当中,由女方的长辈用红筷子,把预先用碗准备好的米,拨在新娘的嘴里,但不能咽下去啊,然后新娘把米再吐在自己兄弟的衣兜里,由兄弟再把米倒进自家的粮食囤里,意味“发家”,也就是发嫁的谐音。
拜堂:亦称“拜天地”,这是婚礼告成的主要标志,过去大都是有男方的老表或同学担任,俗称“喝礼生”。现在已经换成了专门的司仪,但仪式大同小异。新郎、新娘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燃放鞭炮,鼓乐齐鸣,案桌上点燃两支香烛、放上柳条编的斗,内放五谷杂粮,斗上插一杆秤,称上还要用红线系上几元钱。而今桌上又放上了红枣、花生、桂圆、栗子,意味早生贵子。“开口礼”、“香火传递”等一些新的习俗渐已步入殿堂。喜闹之后新娘入洞房暂时休息,等候敬酒。
认祖:新婚第三天,新郎新娘由妯娌们(大多是近房的老嫂子)领着去男家祖坟祭拜,谓之“认祖”,也叫“烧喜纸”。现在已经改为当天,认祖之后在给来参加贺喜的客人敬酒。
闹房:俗称“闹洞房”。过去花烛酒宴散席后,亲戚好友聚集新娘房里,俗语“三天不分大小”,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逗新娘发笑或是出一些难题来捉弄他们,以此取乐,而今这一不雅习俗已不复存在了。
回门:新婚第三日,婚后新郎新娘同去拜见岳父岳母或女方亲友,有的带些粉丝、糖果、点心等礼品,谓之“回门”。新女婿的宴座必须设在正堂首席上坐,新女婿不懂筷,别人是不能随便吃的。饭前女方弟弟给姐夫端洗脸水,姐夫必须给小舅子掏洗手礼钱,俗称“喜礼”。午后则回,切记第一次回门,不能等太阳下山,否则会瞎婆婆的眼,临走前娘家还要给女儿带上一块圆饼馍,说是给婆婆吃,堵住嘴,日后少少说话,少生气。
综上所述,让我们找到了历史婚姻的痕迹,对传统的婚姻习俗多了一份了解,同时也对现代婚姻现象多了一份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第二篇:谈满族婚姻习俗
谈满族婚姻习俗
摘要:满族作为少数民族的一支,自发源后到清代又成为统治民族,在这个过程中它的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很多风俗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婚姻风俗是非常重要的风俗,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是还有很多传统的因素,满族婚俗较为繁杂,现在的一般过程是:相亲,包括提亲、相看、换八字帖;定婚;成婚,包括择日、过礼、娶亲、婚礼;回门,包括拜祖,认亲、住对月等。关键词:满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婚礼习俗,尤其是少数民族,婚俗更是不尽相同,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与特点,三百年来,尽管满族入关后分居祖国各地,其婚姻习俗受当地民族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知道现在也仍保留着原有的习俗。
说媒:由于原来子女的婚姻都是父母包办的,很少有自由恋爱的方式,现在还留存有像“娃娃亲”,“指腹为婚”的说法,到了子女谈婚论嫁的年龄,父母即请媒人为子女物色合适的人选,若是父母看中,即可确定婚事,这个习惯虽然已经过时,但是有些时候还是会发生的。
相看:满族青年男女相爱后,婚前有一个“相看”的程序,即男方母亲到女方家观看姑娘的容貌,询问年龄,并考察姑娘家的有关情况等。如果各方面满意,男方母亲就送一份礼物 给女方家,婚事就算确定了。
交换生辰八字:男女双方确定婚事以后,就要相互交换一下生辰八字,以便于找个良辰吉日,准备结婚。
定亲:定亲这一仪式在满族中是在男方家中举行的。找个家族中比较有声望的来主持这个仪式,双方的父母,长着和媒人参加。双方父母向新人赠送礼物。喜宴比较简单,主持人做简短的祝愿,从此开始男女双方都必须小心地回避对方,不但不能在一起谈话,也不能见面,不能在一起。这样直到结婚以后。
迎亲:婚礼这天,新郎由长辈陪同到女方家迎亲,因为通常都是在晚上迎亲,因此在女方家里还要吃一顿饭,一般就是吃馒头,最后,新郎在女方家向岳父岳母叩头后,即可迎娶新娘返家。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迎亲都追求名车,而且总数不是六辆就是八辆或者更多,反正都是比较吉利的数字。还有的就是不去追求好车,而是复古的选择马拉的婚车,等等。进洞房前,地下放一火盆,新娘的喜轿从火盆上经过,据称这是为了避邪。
举行拜堂仪式:新郎新娘要拜天地、祖先、父母和长辈,夫妻要对拜。婚礼:喜车必须在清晨赶回男家门口,送亲队伍到了新郎家,新娘下车,新娘的脚不能踏在泥土上,要红毡铺地,象征一生一路永远走鸿运。到了门前,地上放着燃烧起来的一盆火,新娘拎起红红的嫁衣,莲步轻跨,从火盆上迈过去。这是旧时所说的避邪也是寓意小两口的日子会过得红红火火。酒宴以女家客人为尊,称之为“上亲客”。新郎与其父母要出面寒暄,新郎要敬酒谢亲。新郎新娘依桌向来宾敬酒拜席。满族还有闹洞房的习俗,新郎平辈男女同新郎、新娘吃、闹、耍笑。
铺床:满族人新房内的床铺也讲究,由父母子女俱全的“全福人”铺设。在被褥上撒上红枣、栗子、花生、桂圆等,象征“早生贵子”。大枣加栗子表示早生贵子,花生则是希望新娘子日后生男又生女,生女又生男。被子中间还要放上一支如意或苹果,象征“平安如意。回门:婚后第七天早晨,新娘要在新郎的陪同下,去女方家探望父母,谓之“归宁”,俗称“回门”。在时间上,回门必须带日头走,带日头回,不能起早贪晚。新郎要带上四盒礼品,以示对岳父岳母的敬重。姑娘回门时,绝对禁忌小俩口儿在娘家同房。第八天返回,俗云“接七还八,两家都发”,第九天返回,俗云“接七还九,两家都有”。
住对月:婚后满一个月时,新娘可以回娘家住上一个月,俗称“住对月”,这些婚礼程序,随着社会的发展,扬弃了一些封建迷信成分,逐渐趋于简洁和实际。满族入关前,其先世的婚姻制度,曾有过行歌求偶、指腹为婚、服务婚等多种形态。入关后,受汉俗与其他民族婚俗的影响,婚姻制度不仅程序化,而且把本民族的夜婚制度也杂揉其间,形成了既别于汉族婚俗又有自身婚姻特色的一套独特的婚姻制度,有利于我们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各民族间交流和融合。
第三篇:婚姻习俗
婚姻习俗
婚姻对韩国人来说是人生中的一大重要仪式。虽然有统计显示近代韩国的离婚率激增,但离婚对当事人及双方各自的家人来说还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韩国现在的婚礼方式同以往有所不同: 身着白色婚纱和新娘和身着燕尾服的新郎在婚礼厅或教堂按西方仪式举办典礼后,再转移到名为“币帛室”的房间,换上华丽的传统婚礼服饰进行传统的结婚典礼。(币帛,可理解为韩国的一种传统,指婚礼时新郎新娘向男方家长及亲戚长辈行礼的风俗,是新娘首次正式地拜见男方亲属的仪式)。朝鲜族婚礼的仪式很复杂,婚礼一般分两段进行:先在新娘家举行,后在新郎家举行。在新娘家举行谓之“新郎婚礼”,在新郎家举行谓之“新娘婚礼”。新郎婚礼一般要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顺序进行。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后,便独自回家,随后新娘等待选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新郎家也照样搭起醮礼厅,为新娘摆喜筵,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认,施礼,被请去招待,至此,婚礼才告结束。朝鲜族结婚后一般都不离婚,他们在婚礼中举行献木雁的仪式,象征夫妻白头到老的愿望。
节庆习俗
韩国人以正月至三月为春,四月至六月为夏,七月至九月为秋,十月至十二月为冬。其中,表明一年开始的春节是韩国人的最大节日。这天,韩国人祭祖先,向大人拜年。过去,节日便是盛大的宗教纪念活动。远在三国时代,韩国就开始过收获节和感恩节。这种节日包括扶余的龙鼓节,高句丽的东盟节,东瀛的舞天节。除龙鼓节于农历12月举行外,其他的节日活动通常在秋收后的农历10月间举行。在后继的各个朝代中,节日虽有增减,但庆祝秋收和迎接农历新年的活动一直沿袭下来。节日期间举家团聚在一起。全家主要穿韩服,举行祭祖仪式。祭祖完毕晚辈向长辈拜年。
韩国有四大传统节日,即春节(1月1日),元宵节(农历1月15日)、端午节(农历5月5日)、中秋节(农历8月15日)。节日期间,多数地方都开展民俗活动,大部分韩国民俗活动集中在正月十五,这与祈求丰收的咒术形式都有密切联系。代表性的活动有拔河、车战游戏、踩铜桥、跳园舞等。
春节
农历1月1日,是在韩国节日当中最隆重的一个。在韩国,新年早上祭祀祖先(向祖先贡献饮食行大礼)。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祭祀结束后孩子们向大人拜年,大人还礼祝愿。春节那一天吃年糕。这有过了年长一岁的意思。家属和亲戚们聚在一起玩掷毂游戏(用4个木块儿玩的韩国传统游戏)、跳跳板(姑娘站在长木板两端轮流地跳的游戏)等游戏。并把有“装福”意思的福笊篱(过滤用的汤勺摸样的工具)送给别人或挂在家里。
元宵节
农历1月15日。新年伊始,迎接第一次圆月,祈求一年的丰裕和平安。正月15日早上祈求无病吃“钚饪”(祈求避疮而吃花生,栗子,核桃等坚硬的饮食)和“耳明酒”(为了一年里两耳能很好地听东西而喝的酒)。早餐吃五谷饭(用大米、江米、小豆、大豆、高粱做的饭)和野菜(用能吃的草和树叶做的菜)并且叫对方的名字,对方答复就说“你买我的热呀”,这有一年中夏天不要中暑的意思。正月十五的游戏有两种:一是放风筝,有消灭一年的灾难的意思;二是放鼠火,有驱逐妖魔鬼怪和害虫的意思。据说,正月十五日晚上,向圆月许三个愿都会实现。
端午节
农历5月5日端午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端午节妇女们用菖浦洗头,玩儿荡秋千男人摔跤,还做样子像车轮一样的车轮饼吃,采用这个食品的名字还把端午节称为车轮节。
农历8月15日是用当年出产的水果和新谷准备食物的节日,是在韩国仅次于春节的最大的节日。秋夕这天用新谷做好食品向祖先祭祀,然后去扫墓(亲自去祖先墓地放饮食敬礼),还用当年生产的谷、斗、栗子等做成松饼吃,玩拔河、羌羌水越来(大家一起握手划圆圈转转)等游戏。
此外,韩国还有一些家庭节日。这些节日对所有的韩国人来说都很重要,而且总是要设宴欢庆。这些节日包括:“百日”即婴孩出生后的第100天;“周岁”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日;“花甲”60岁生日,这一天表明一个人已经度过了整整一个甲子的岁月。过去,由于婴儿死亡串高,人们的寿命期短,因此人们都热烈庆贺这些节日。
服饰习俗
韩服是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韩民族的传统服装,其风格和特征明显区别于日本的和服。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在于简洁上身和下身的线条和色彩和谐协调,颜色五彩缤纷,有的甚至加刺明艳华丽的锦绣。其中,女性的韩服是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男性则是短褂搭配长裤,而以细带缚住宽大的裤脚。如今,大部分国民是以习惯穿着洋装西服,但是在春节秋夕(中秋节)等节庆日,或行婚礼时,仍有许多人喜爱穿传统的民族服装。
作为白衣民族,韩服基本色为白色。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身份其着装的穿法、布料、色彩不同。如遇到结婚等特别节日,平民也穿贵族们穿的华丽颜色的韩服和装饰品,婚礼服由粉红上衣加深红色裙子组成,上面再加披肩,披肩是由五种颜色组成的华丽的服装,这是参照了东方的阴阳五行色。
韩服样式
女子的“韩服”包括一件有两根长丝带的短袄,丝带系着一个蝴蝶结,另外还有长长的袖子和高腰长裙。白棉纱和由丝、稻草或橡胶制成的船形鞋是和韩袍配套而穿的。女式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装闲雅;透露着东方伦理和超世脱俗之气的结合。
男子的基本服装由一件短袄、一条裤子和一件外套组成。短祆的袖口宽松,裤子也很肥大,并用带子将裤脚束在脚踝处。大褂和帽子更加衬托其服装美。
韩服还可掩饰体形上的瑕疵,使体形较矮的人看上去高一些,较瘦的人看上去则丰满一些,增添女性之美。
民族禁忌
忌讳
韩国人普遍忌“四”字。因韩国语中“四”与“死”同字同音,传统上 认为是不吉利的,因此,在韩国没有四号楼、四层楼、四号房,军队里没有第四师,宴会厅里没有四桌,敬酒不能敬四杯,点烟不能连点四人。.孕妇忌打破碗,担心胎儿因此而裂嘴。
婚姻忌生肖相克,婚期择双日,忌单日。
节庆期间要说吉利话;男子不要问女子的年龄、婚姻状况。
打喷嗖、打幅时要表示歉意;剔牙要用手或餐巾盖住嘴;交接东西要用右手,不能用左手,因传统观念上认为“右尊左卑”,认为用左手交接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等等。
民族简介
韩国,全称大韩民国(韩语:한국),又称南韩、南朝鲜。成立于1948年8月15日,国名来源于古代朝鲜半岛南部的辰韩、马韩、弁韩等“三韩”部落,英文名Korea源于古名“高丽”。韩国位于东北亚朝鲜半岛南部,三面环海,西濒临黄海,与胶东半岛隔海相望,东南是朝鲜海峡,东边是日本海,北面隔着三八线非军事区与朝鲜相邻,领土面积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4/9。主要民族为朝鲜族。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及临近的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地区,是朝鲜和韩国的主体民族,两国共有七千多万人口的朝鲜族人。
第四篇:淮北地区实用_婚礼主持词
婚礼主持词
1,开场
尊敬的各位来宾、父老乡亲们:大家上午好!春风和煦,喜气洋洋,欢歌笑语,天降吉祥。今天是公元 2013年4月30日,农历 三 月21,在这吉星高照的美好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一对新人先生和女士幸福的结合。在这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二位新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对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我们美丽的新娘从江苏县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乘着花车来到了。这正是:千里姻缘一线牵,爱情飘过苏与皖,不因距离而隔断,有情人终成佳眷。
有请新郎迎接新娘。
从新郎矫健的步伐中我们看到了他充满自信,从他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他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新郎呀,这一刻你梦了多少回,这一天你等了多少年,如今梦想就要实现。请你勇敢的打开车门,迎接你那美丽的天使吧!——爱情成就幸福路,幸福路上迎新人。青春将在这里展现,浪漫将在这里回荡!来宾朋友们,热烈的掌声响起来,我们有请新郎新娘步入婚礼殿堂。2,介绍新人
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这对新人。(新郎向前一步)看新郎:英俊潇洒、相貌堂堂;浓眉大眼,鼻直口方;学识渊博,性格开朗。对这一站是:朴实大方、气宇轩昂。这新郎长得多精神:比刘德华帅气,比周润发漂亮。大家说我们的新郎帅不帅?认为帅的鼓掌。夸新郎,我们再瞧新娘,新娘就在新郎(新娘向前一步)大家说我们的新娘美不美?翘首望,看新娘:亭亭玉立,美丽大方。大眼睛、高鼻梁,唇红齿白赛秋香。犹如出水芙蓉娇艳美,赛过五彩金凤。国色天香像牡丹,热情奔放像杜鹃,甜甜一笑像芙蓉,气质高雅像水仙。这两位往这一站,这真叫:天生的一对,地设的一双,是郎才女貌,龙凤呈祥。这正
是:才子配佳人,织女配牛郎,花好月圆,地久天长!
3、婚礼问答。
下面我们问几个问题问新郎新娘,新郎,您愿意娶您身边这位温柔大方,美丽贤惠的女士做你的老婆吗?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将终生帮助她呵护她,爱她一生一世直到永远吗?如果中了500万大奖,还能和他不离不弃白头到老吗?——我愿意。
问一下漂亮的新娘,您愿意嫁给你身边这位朴实善良的先生做您的终生伴侣吗?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贫穷与富有,无论顺境或逆境,无论年轻或苍老,你都始终与她相亲相爱,相依相伴,一生一世,不离不弃,相伴一生吗?——我愿意 “我愿意”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但这是一份天荒地老的承诺,这是一份亘古不变的爱情,对于你们彼此的誓言,有天地为证,有在场的各位来宾为证。那么好,上帝匹配,两厢情愿;一生平安,前程灿烂!
4、拜天地:
吉祥的时刻已经到来,现在我郑重宣布:新郎和新娘的结婚庆典正式开始!
-------鸣炮,奏乐!拜天地
一鞠躬——感谢上天赐姻缘。再鞠躬——感谢月老牵红线。
三鞠躬——比翼齐飞,喜结连理!从此以后你们就是一对合法的夫妻了。此时,天地生辉,喜气洋洋,鸳鸯成对,彩蝶成双,欢声笑语,心潮荡漾。让我们共同祝愿一对新人天长地久,地久天长。掌声想起来!
5、拜高堂:
人世间只有一种爱是不求回报的,就是父母对于儿女的爱,他们对儿女给予全部的关爱,倾注全部的心血。常言道:水有源,树有根,不忘父母养育恩。新娘和新郎如今已成家,真的要感谢生养你们的爹和妈。有请父母双亲上坐。——拜高堂
一鞠躬-------感谢养育之恩; 再鞠躬-------感谢抚养成人; 三鞠躬-------永远孝敬老人!
新人也将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茶的方式来改口,表达他们的一片情意。问新娘:你以前来过吗?以前来叫探亲,今天来叫过门。以前喊叔叔阿姨,今天该喊啥了?
.改口叫爸妈,今生有钱花,爸妈叫的好,红包少不了。儿媳今天过了门,从此咱是一家人——敬茶喊爸妈。
新郎多久没有拥抱过你亲爱的爸爸妈妈了,今天我还是想请新郎新娘再度感受一下父母温暖而博大的胸怀,在即将开始自己新生活的这一刻,新郎向前一步深情的拥抱你亲爱的爸爸。新娘上前一步,拥抱你亲爱的妈妈。都说父爱像大山,因为他有坚实的臂膀为你撑起一片蓝天,永远是你坚实的后盾。都说母爱像大海,因为她有海纳百川的情怀,可以包容你的一切,永远是你避风的港湾。
新郎新娘再喊一声:爸妈,您们辛苦了!主持人:喜公公,您的儿媳妇叫得甜不甜?喜公公:甜!--------掏礼钱
主持人:喜婆婆,您的儿媳妇叫得亲不亲?喜婆婆:亲!----发奖金!
希望你们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能够互敬互爱、互谅互助,以事业为重。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去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但不要忘记你们双方的父母时刻牵挂着你们,要记着:虽不能常常回家看看!也要常打个电话!报声平安!掌声欢送父母双亲!
6、夫妻对拜
接下来是夫妻对拜,两位新人面对面站好,夫妻对拜我们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
一拜要头发梢要相互碰到,这叫结发夫妻百年恩;再拜要鼻尖要相互的碰到,这叫同呼吸共命运;三拜,这三拜该碰哪儿呢,是脸贴脸,这叫幸福生活到永远。一鞠躬——互敬互爱互体谅,早生贵子记心上
再鞠躬——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有福同享 三鞠躬——永结同心,相亲相爱,幸福万年长
让我们再一次把美好的祝福和祝愿送给一对新人。祝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心同德,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百年好合,永浴爱河。愿一对新人走过金婚 银婚 钻石婚,幸福到永远。
7、礼拜来宾。来宾朋友们,父老乡亲们你们是友谊和吉祥的使者,你们带来的瑞气祥云给今天的婚礼增添了光彩,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你们送来了温暖,送来了友情,送来了吉祥,送来了美好的祝福。最后,请新郎新娘向各位来宾深深地鞠躬,对各位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请大家共同分享那甜蜜的喜糖!--------散喜糖
8、尾声致辞。
最后,我代表新人的家人再次向各位来宾表示感谢,并真诚的祝愿大家:合家欢乐,万事如意!新郎新娘入洞房,婚宴马上开始。
来宾请入席,请大家开怀畅饮,祝大家------吃的满意,喝的开心。谢谢大家!
第五篇:客家人的婚姻习俗
客家人的婚姻习俗
1.客家人的来源
2.客家人以往的婚嫁习俗
3.客家人以往与现在婚嫁习俗的对比
4.客家人的婚姻习俗的结论
我们围绕这写的问题展开了这次的研究性学习。
客家人,又称为客家民系,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因从北方中原地区南下迁徙而产生,迁徙给了客家人坚韧的品性。尽管所处环境位于偏僻的山区,但是勤劳的客家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
客家人并非是指我们平常所说的客居他乡的客人,而是指居住在在岭南地区有上千年历史的一个重要民系,是相对于广府、潮汕民系来说的。广东省内的三大民系,都是杂糅了岭南最早的原住民百越诸族而最终形成的[1]。客家民系比广府、潮汕民系形成的时间要晚,但客家人并不比其他两个民系晚来于广东,在广东的河源、惠州等地最早定居的就是糅合了古越族的客家先民,当时并没有客家这个概念(客家这个概念的最终形成已经是很晚的事情),此后,越来越多的南下黄河流域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土著族群交融以后产生了稳定的共同体,其主体有相当部分是生活在这里的古越族人民,而不仅仅是迁徙南下于这一地区的古代中原人。因此严格来说,客家人的祖先是融合了古代中原民系和古越诸族而形成的。所以我们这次选择的研究性学习是:“客家人的婚姻习俗”,我们了解到客家人在结婚时的习俗,旧时婚俗有“等郎妹”、“童养媳”、“顿花妹”、等。“等郎妹”是指结了婚长期没生下男孩的人,有钱便再娶,讨二奶三奶,直至能生男孩为止;而没钱的便买个女孩来抚养叫做“等郎妹”。意思是取个好兆头,等生个男孩。如果真生了男孩,父母便为他们匹配为偶。如此成婚者,大多女大于男,甚至相差很远,故有“十八娇娇三岁郎,晚间共枕尿满床”的哀怨。
有些做父母的,儿子一生下来,就为其婚事着想,向亲朋好友讨个女孩抚养,待女的长大后成婚,叫“童养媳”。这种婚姻一般是男长女幼,多出现在贫困人家。这种由父母包办的婚姻,很少有和谐的感情。
顿花妹”是指结了婚就急于生育的人,先抱养人家的女孩,若日后自己生下男孩,可让人成婚也可不成婚;若无生育或只生女孩,所抱养之女作自己女孩看待。
打扮新娘。新娘出嫁前,要请“扮娘”打扮。所请扮娘一定要“四片全”(即有子、有孙、丈夫健在,且在村中有名望)。打扮新娘要梳3次头,每梳一次都说一句吉祥的话:一梳梳到头,二梳福禄寿,三梳子孙满堂。接着便为新娘穿衣、裤和鞋。
上轿。打米筛花以后,家人、亲戚都要送红包给新娘,谓之“上轿钱”。父母还送一个提包给出嫁的女儿,包里装有莲子、枣子、早稻粒、长命草、糖丸、葱、蒜等象征美好的东西。之后,新娘悄悄上轿(一般不放鞭炮,认为嫁女是蚀本的事,不值得大张旗鼓。这种观念现有所改变,但风俗犹存)。
迎亲。新娘“上轿”后,由男方家的一名已婚男子引路“入门”。至新郎家时,门前燃放喜炮,用稻草、“桃符”燃起火堆,由“伴妇”接新娘“下轿”,并跨过火堆,进入祖公堂向祖宗行礼。
但是从今天来说,我们客家人结婚时的习俗可就变得简单多了,不再讲究那些仪式,但却充满了新意。以往讲究的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在古代也不乏以子女终身大事,做为攀龙附凤、谋取钱财的父母。想必祝英台的父亲非要把女儿嫁给马文采,而置女儿的幸福于不顾,也是看中了马家的富有吧!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苦的不仅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唐朝洛阳城女子步非烟,才貌双全,依照父母之命嫁给河南府功曹参武公业为妻,曹性情耿直,粗犷躁烈,只晓得武刀弄斧,步非烟的才情到了他那儿完全是对牛弹琴。尽管他对步非烟宠爱有加,步还是红杏出墙,后来事情败露,被武公业活活鞭打致死,这样的故事家家户晓,由于不断的发展,完善这样的事已少之又少,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如今追求的是自主选择,追求自己的真爱。但不代表我们完全摒弃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在现在我们仍然保留了旧时的婚嫁习俗,只是把以往的习俗简化罢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之前用的是桥子,现在是桥车,以前穿的是中国传统服装,现在穿的是婚纱。这都是由于社会的发展。
经我们了解到,客家人的婚嫁与现在最不同的是,以前的婚姻女方不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如今讲究男女平等,地位也提高了,拥有维护婚姻的法律。
我们还拍摄了一组照片,并与之前的照片对比可以发现有明显的变化。我们还向村子里的老人了解了一些婚嫁的习俗,但有些老人家认为现在同以前的对比,还有些弊端,如:浪费,现在的菜式很多但是太过于铺张浪费。
在我们组所有的组员的努力下,我们把收集到我资料整理好,每位组员都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丘思静:客家人的婚姻风俗还是非常有特色的,客家人的文化一直保留得很好。温秀春: 还存在很浓厚的宗法观念,但随发展变化很大。
刘思航:现在比以为严重浪费,太过于铺张浪费。
陈永添:已有很大的发展,随社会发展而改善。
何炜棋:都比较繁琐,但很独特有特色。
刘雪珍: 都是中华民族的精华。
李子华: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黄志林:客家人的文化属于我们的财富。
根据我们全组组员的结论我们合而为一,得出总结论:总的来说,客家人的婚姻习俗还是很有特点的,和客家人的文化也同样独特,客家人的婚姻礼俗深受古时风气的影响,客家文化是这个群体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所以客家婚姻习俗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
然而从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作为本组的组长,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它让我们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