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汉族农村婚姻习俗论述

时间:2019-05-15 04:2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陆良汉族农村婚姻习俗论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陆良汉族农村婚姻习俗论述》。

第一篇:陆良汉族农村婚姻习俗论述

陆良汉族乡村婚姻习俗的论述

【内容摘要】陆良汉族的婚姻习俗基本承续了中国古代周代形成的“六礼”制度,虽说大致差不多,但是也形成地方的特色,形成了具有陆良特色的地方性语言式的“陆良六礼”和拜天地和闹洞房习俗。

[关键词]“陆良六礼”、拜天地、喜宴、闹洞房

一、中国婚姻习俗概述

婚姻是人类深受两性结合的基本制度和形式。婚姻习俗是随着婚姻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反映了一定婚姻意识长久的婚姻行为,也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展示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宗教观和心理发展态势。作为婚姻的仪式,承载着婚姻的内涵和意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把婚姻看做“礼仪之本”“人伦之始”。所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只有正婚姻夫妇秩序,才能正其它社会秩序,才有社会的礼治,所以礼处于婚,婚处于礼,男女结合必须仪式而行聘娶,达到“序人伦”、“别夫妇”的目的。①从“伏羲制嫁娶”始向离婚的发展,到周代以臻至完善,形成“六礼”一直以来成为我国汉族的婚姻的基本模式,所谓的古代“六礼”就是缔结在婚姻过程中规定的刘忠贵基本的仪式一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虽然陆良有所不同,形成陆良地方语言的仪式,但是基本内涵差不多。

二、陆良简介

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素有“滇东明珠”之称。居南盘江上游,北与马龙县、麒麟区接壤,东与罗平县为邻,南与师宗县、石林县相连,西与宜良县为界。全县东西长65.6千米,南北宽62.8千米。境内海拔1840米,四面环山,中间是开阔平坦的湖积盆地,是云南省第一平坝,平坝面积772平方千米。文化以爨文化为主,历史悠久,有爨乡之称。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同劳县,属益州郡。东晋、唐代、明代、清朝都受中央的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邑人牛星 ① 《试论中国传统习俗文化内涵》李桂梅、禹芳琴

湖南师范大学 伦理学研究所 辉,以“凉”义近放薄,文嫌不驯,首倡呈请政府改“凉”为“良”,经省批准,名“良县”属省辖。1950年属宜良专区,1954年改属曲靖地区。1997年5月曲靖撤地设市,属曲靖市,一直到如今。

三、陆良婚俗

陆良婚俗一直承续着中原文化的习俗,从汉代陆良的大部分地区就接受了中央政府的管辖,学习中原文化,如今大部分青年男女结婚办喜事仍遵循古礼,婚礼上有诸多的讲究,以求趋吉避凶。跟大多数中国地方一样,民俗认为婚姻大事乃人生大事之一,嫁娶的规矩和仪式是很关键的。所以,要请“阴阳”先生选择婚期,根据男女双方“生辰八字”,选择良辰吉日。俗称“看年命”。人们大都迷信结婚日期好坏会影响人一生的福祸,所以很盛行。陆良的婚姻基本遵循以下规矩。

(1)纳采,送礼求婚,俗称“讨口气”。父母为了给儿子求婚,男子遇到“门当户对”的,便托熟人前往女方家,向其父母馈赠礼物,述说求婚的之意。女方也会找熟人去你男方家摸底,俗称“瞧人家”(欲嫁女方到男方家摸底,了解男方的基本情况和人品以及家底)另一种情况是女方家庭了解到男方堪称东床快婿,主动向男方送礼求婚,还有就是男女都有媒人撮合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双方可以互相了解和磨合,看看是否“合适”,合适就继续下去,不合适则从新找对象。现在随着社会的变迁,基本是倡导婚姻自由的方式,男女双方自由恋爱到谈婚论嫁。

(2)问名,俗称“合婚算八字”由向双方父母要男女名字、出生年月日和排行,进行“八字帖”交双方的父母(旧俗,婚前男女双方交换庚帖,以卜八字是否相配,谓之“八字合婚”。所谓合婚,就是把男女双方八字配在一起,对双方八字之间的五行是否和谐,双方所行的大运、流年有无严重的不好和冲克等问题详加研究,由此推导出以后两人的婚姻生活吉凶,并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防患不幸的婚姻于未然之际,从而提高婚姻质量。)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把八字放在供桌的香炉下,三天之内人畜没有什么事,算是吉利,可成事。

(3)纳吉,我们陆良方言俗称“点香灯”由男方向媒婆正式向女方家庭下聘礼订婚,一般情况下比较简朴,仅仅配一些衣服布料,糖

果、银耳环、戒指和礼钱等等,女方回馈一些礼(基本是象征性的)然后,男方开始邀请女方家属和亲戚及媒人,俗称“会亲”,并开始以亲家相称,这时,双方的婚姻基本上确定的了,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悔婚了,悔婚在乡里乡亲中名声坏了,以后抬不起头来。(4)纳征,俗称“送彩礼”征得女方家的同意的彩礼数目(大多时候送一定数目的钱)一般用红色的纸包起来,在订婚的时候基本就送了女方家庭,而女方家庭希望用这笔钱加上自己出一些钱把嫁妆办得体体面面的,当然也有一些贫穷的人家作为娶儿媳费用,这比起那也是相当的可观。

(5)请期,预定婚期,俗称“瞧命年”媒人沟通双方的意见和问名是酸的八字状况在去找“阴阳”先生找一个良辰吉日(这个日期一般不可耽搁,有特定的时间,什么时候该干么,有哪些礼仪和规矩都得按规矩办,比如,何时该进行拜天地等等),作为迎娶的日子。

(6)在结婚的前一天,男方的亲属在自己家里吃过晚饭后,天刚灰蒙蒙的时候,带着一些亲属(一般男的居多数,其中有伴郎,并且去的人得是双数,代表吉利和好事成双等寓意。)去女方家,一般要男方的新郎官带着一些当地的特产和一些被子衣服等一些东西用箩框挑着满满的两箩框送给女方的父母,而女方的在晚上给男方的亲属媒人一碗米线享用(陆良特有的习俗),寓意着长长久久。

(7)亲迎,俗称“讨媳妇”一般情况下,在亲迎的十多天双方就发请帖给各自亲戚和乡里的族人,邀请他们参加婚礼(俗称“吃喜酒”)并且请厨师办喜宴,在亲赢得三四天里就购置食物等有关婚礼的东西,以准备在亲迎日办好喜事。一般情况下,这一天早晨,新郎和新娘以及伴娘伴郎要去县城里的化妆一下,打扮好后,女的先离开返回自己家里,男方则在城里开始用租的红色的轿车,上面有喜字和一张红布(红布一般放一些红糖和一些钱糖果这类的东西)用来代替以前用的花轿,从县城出发再次去女方家迎娶(有些中西婚姻合璧的意味),来到时,男方一般在新娘家吃过早饭,这天(亲迎日)相当热闹,到处叠着喜字,双方都办喜宴(俗称“做客”或者“吃酒”)以庆祝喜事。喜宴上,宴肴为“八大碗”又叫“八碗”,比较筒朴。

五、六碗肉尽荤、串荤中加两三样蔬菜。宽裕之家加鸡鸭鱼。现在变得更加丰富和丰盛。

亲迎,到了女家门前,新郎被接到女方家堂拜祖先,拜毕受茶三道,先苦二道,后甜一道,喻意先苦后甜。茶毕,新郎向女家执事深施一揖辞出,礼毕。这时候女方的父母和亲戚一般会向新娘交代一些事,从离家 以至沿途要“哭嫁”(古代的哭婚有关,结婚本是一桩喜事,但在昔曰那包办婚姻制度下,这一出嫁之后,就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以后回娘家也成了客人,现在意思转变了,寓意着新娘的不舍和对亲人的眷恋,所以惜别之时,新娘子总不免哭哭泣泣,不哭,人家会说这女子无家教)。早期,送亲者,男女各一人(多为新娘的叔姊或兄嫂),后期,送亲的多为新娘的女伴6-8人,送亲男子是新娘的兄弟或侄子,称 “压箱柜”;抬嫁妆的数人或十多人,有抬盒、箱、柜、桌、椅、床上铺笼垫盖、四季衣服,金银首饰等 ②(数质量视贫富而悬殊),一路浩浩荡荡,在迎娶的路上,新郎一方会出一些阻碍的事(说口渴、想抽烟等等一些小事)来捞取一些好处(这是一种地方习俗,寓意着婚姻关系不容易,娶亲不容易要好好地善待新娘,预祝夫妻双方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贫穷富贵还是一无所有,夫妻双方的不离不弃,同甘共苦),最后经过几次“盘剥”终于到了男方家那里,距离一段距离时,男方就得背新娘,有事为了娱乐和增添欢乐的气氛,也会叫南风的弟弟或者哥哥帮忙背“嫂子”或“弟媳”。

“拜天地”拜天地一般由村里德高望众的老人主持。一般摆设天地桌,设在男方家院子里、正房大门的一侧。一张八仙桌坐北朝南,方方正正,象征天地和东西南北四方,桌面铺了红布,以示吉利。过去张挂天地牌位的红帐子上,如今与时俱进地换上了硕大的剪纸——红彤彤的剪纸上端写有喜结良缘四个金字,中间是大大的双喜字。

天地桌上分别放置有一个盛满粮食的斗、一个升子、一杆秤、两注青香。所有的物件均用红纸或红线裹缠着,上贴喜字。新娘家陪送来的两碗大米饭摆在天地桌前端中间处,白生生的米饭点缀着红枣很显眼,米饭两侧的大红盘里是两盘糖果。天地桌上为什么放置这些东西?各种物品的放置又有什么寓意呢?

听老人们讲的。盛满玉米的斗寓意婆家金玉满堂,对新媳妇高看一眼;斗内插秤一杆,杆有十六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寓意吉星高照,称心如意;婆婆给新媳妇摆放的升子,寓意新人早生圣子。总之,都是吉利的意思!枣米饭是娘家给闺女陪送的衣饭。寓意早生贵子。也饱含了娘家人对女儿远嫁之后温饱饥寒的牵挂!糖果更有讲究。你数数,盘里有多少个糖果就是告诉你新娘多大了,这是岁数糖果!

老人站在新人面前主持,父母坐着椅子上,老者嘴里吆喝着“一拜天地,向着天地洒一杯茶,二拜高堂,向着父母作揖,然后夫妻对拜”,这是女方应该向男放的父母奉茶,同时也要向老者奉茶,以表示感谢,这时“拜天地”才算完成,成为“合法”夫妻。有的地方还得送入洞房饮交杯酒(以酒两杯 交換而饮),称“合卺” 其后,青少年,小孩集于新房讨喜糖、嘻戏逗笑。

晚上吃过晚饭后,要闹房,这时候会请一些家族和村里的老人来参加,同时还有年轻一辈的叔侄辈的参加,一般情况先由老人们开始,紧接着由亲属叔侄辈的参加,俗说“三日不分大小”,除公婆外,亲友、家族聚集一堂,由新郎新娘奉敬甜茶,受茶者和向老人的水烟筒上添加烟丝和帮老人点火,老人出种种难题和一些训导的话语和一些说辞,来“教育”新郎新娘,到亲属的时候,一般会用锅底灰把新郎的父母抹得黑不溜的,让新娘给新郎的父母洗干净,紧接着年轻的一地来“刁难”新郎新娘,让他们做某种动作,说绕口令、双关语之类,既有难 ② 陆良婚礼风俗——拜天地 度又可逗笑的节目。一直要到深夜,完毕后还得让新郎背着新绕着村子一圈才完事,最后当然是洞房.......第二天,新娘要上灶,帮厨事先藏匿一些炊爨器具以作难新娘,但聪明的新娘总是可以找到的,找不到也可以向帮厨求饶就解决了。第三天,女家接新娘,称回门,新郎同 往随去随回。第四曰,女家宴请新郎新娘.习称,“请新姑爷”嗣后,双方还得宴请各家的亲属。总之婚姻习俗繁缛,贫富悬殊丰简各称其力,各有不同,大致是这样的方式在农村。参考书籍

1、《爨乡文化大观》

2、婚姻“六礼”的文化内涵刘昌安 温勤能 汉中师院学报

3、陆良婚礼风俗——拜天地

4、《礼记·婚义》

5、《试论中国传统习俗文化内涵》李桂梅、禹芳琴 湖南师范大学 伦理学研究所

第二篇:福建农村婚姻习俗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报告

福建农村婚姻习俗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 班

级: 学号姓名:

福建农村婚姻习俗调查报告

福建是一个多山省份,自古以来交通闭塞,商品经济不发达,封闭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比较典型,因而风俗习惯比较古朴,封建色彩也较为浓厚。古代福建人口不多,劳动力较为缺乏,外来移民入闽之初,适应新环境、改造自然的工作十分繁重,因而滋生重男轻女的思想,从而又造成男多女少现象,引起嫁女必索高价、包办买卖婚姻之风盛行。一些富豪大户为炫耀家门、显阔竞强,嫁女之时,耗费巨资,广置妆奁,由此积习相沿,互相仿效,形成嫁女重妆、婚礼奢华的陋俗。福建的畲族、回民以及客家人、惠安女、基督教徒等,因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也形成了各自比较独特的婚姻礼俗。

一、提亲

在民间,子女到了适婚之龄,做父母的就得着手托媒牵线搭桥,为他们提亲择偶。旧时,男女授受不亲,婚姻大事身不由己,“男不亲求,女不亲许”,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成为缔结婚姻所不可缺少的中介。据史志记载,在厦门,男婚女嫁“先由媒妁介绍”,(民国《厦门市志》卷20《礼俗志》)在政和,“凡男女缔姻,先听媒妁说合”,(清·道光《政和县志》卷1《风俗》)在崇安,“清以前均凭媒妁之言,互通庚帖”,(民国《崇安县新志》卷6《礼俗》)才算正统和合法。这种现象是普遍的。自由恋爱被视为大逆不道,“父母国人皆贱之”。故有俗谚:“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

由于封建残余的影响,传统观念的流长,婚姻自主尚未完全实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某种程度上仍继续存在。许多以自由恋爱结下情愫的青年男女,最后都得征求父母的意见。双方父母都赞同、支持固然皆大欢喜,但只要有一方家长表示异议,事情就比较棘手。遇此难题者,经抗争、通融,有的终成眷属;但因此半途而废的也不少,特别在农村更为常见。

二、合婚

女方庚帖由媒人带回男家,进行“合婚”,这相当于“六礼”的“问名”。合婚包括“问神祖”和“合八字”两个部分。具体程序各地不尽相同。一般是男家先将女方庚帖压在家中供奉菩萨或祖先的香炉下,有的则置于灶王爷的牌位前,须存放三日或更长一些时间,以聆听神祖示意。在这一段日子里,若合家诸事顺利,六畜平安,甚至连一块碗、一双筷子都无破损,即为不冲不破之吉兆,算是神祖认可,婚事就能继续。否则要立即退还庚帖,婚事告吹。闽南一些地方俗称这道手续为“压圆”或“三日圆”。

通过“问神祖”程序后,便要请算命先生对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进行“合算”,看是否相合,有无相冲。八字相合则算男女般配,婚姻初现眉目,如相冲相克,则该门亲事只好作罢。八字相合与否,主要根据五行和生肖。现在,所谓“合婚”对大多数青年来说已很陌生。有些青年男女相恋之后,其父母会在暗中为他们合对八字,基本上是属心理安慰形式,对婚姻的成败一般不起制约作用。在少数乡村,旧式“合婚”做法依然存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因“合婚”不吉,拆散有情人而造成悲剧的。

三、相亲

八字既合,接着便要相亲。相亲是在媒人介绍的基础上,男女双方通过会面走访,互相审视人品,察看家况,俗称“看新人”及“看厝”、“看人家”。福建民间古时少有这一习俗,男女之间的彼此了解主要依靠媒妁之言。若男方欲对女方进一步探个究竟,往往采用“偷看”方式。偷看多由父母、尊长出面,或趁女子外出之机,悄悄跟踪窥视;或隐瞒真实身份,借口买猪、买牛等,前往女方家中暗暗观察,旁敲侧击。一般人都忌讳自己的女儿被对方看到,如果男方偷看被发觉,女方认为很失体面,婚事可能产生麻烦,甚至陷于破裂。民国以后,相亲之风逐渐普及,但婚姻当事人基本上还无权自己作主,多由父母、尊长越俎代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男方父母或婶婶、姑姑等出面,择日走访女家。女方家长一般都会让女儿出来露露面,如倒茶、点烟,男方家人乘势打量女子的容貌、身材、体态、举止等。在泉州、连城等地,还有看女子手掌的习俗。另一种是男子本人由媒婆或尊长带着到女家相亲,在观察女方的同时,也接受女方的审视。如今,在城市青年的婚姻礼仪中,旧式相亲已是罕见。自由恋爱者毋须相亲,尽管他们一般都会把恋爱对象带回家中让父母、家人审议,但最后主意基本上还是由自己拿。经介绍人等撮合的,其首次见面则含有一定的相亲意味。若第一次见面印象不错,便有了良好的开端,否则就很难再谈下去。

四、定亲

男女双方经过沟通、了解,彼此都认可了,就要举行“定亲”之礼,以缔结婚约,确定联姻,即所谓“订(定)婚”,又称“订盟”、“文定”、“聘定”、“插订”、“压定”、“送定”、“定庚”、“系记”等。男女两家各以对方之礼、帖为信,定下亲事。旧时,福建各地皆有这一习俗;现在,则或有或无、或繁或简,总的来看,城市较少,农村乡镇比较普遍。

有些地方定亲分两次进行。福鼎分“初定”和“大定”,惠安分“小定”(镇小定)和“大定”(镇大定),安溪分“小订”和“大订”,漳平分“提订”和“提大订”,仙游分“定亲”和“挂脰”。现在,人们往往合二为一。订婚这一天,男家通常先在神佛和祖先的牌位前供上香烛,求告神祖保佑婚姻美满。随后,由媒人与男方父母及亲戚(主要是男方的姑母、婶母、伯母等)等,携礼去女家“送定”。也有由媒人代行的。启程之际要燃放鞭炮。男方人员临门时,女家也鸣炮相迎。大家坐定后,女子本人会出来向未来公婆问安,并为贵宾敬上“甜茶”。男家如备有戒指、项链之类,便由长辈(主要是母亲)给未来的媳妇戴上。男方礼物送进来后,女家也要将此供于神佛和祖先的牌位前,敬告神祖,祈求赐福。当然,男方所送的财礼,除聘金(定金)外,女家一般不能全部收下,而是取出其中的一半或大部分,另外再加上一些礼物,送还男方作为答礼。比如,男方送来两只公鸡,女家只收其一,另回以一只母鸡。总的来看,女家回送的礼品,各地不尽相同,但普遍都带有几样颇具寓意的东西,以寄托合家欢乐、兴旺发达的美好心愿。

五、聘礼

男方礼物送进来后,女家也要将此供于神佛和祖先的牌位前,敬告神祖,祈求赐福。当然,男方所送的财礼,除聘金(定金)外,女家一般不能全部收下,而是取出其中的一半或大部分,另外再加上一些礼物,送还男方作为答礼。比如,男方送来两只公鸡,女家只收其一,另回以一只母鸡。总的来看,女家回送的礼品,各地不尽相同,但普遍都带有几样颇具寓意的东西,以寄托合家欢乐、兴旺发达的美好心愿

论定聘礼时,主要是双方家长出面,媒人居中传话调和。或由男家先开草帖,与女家商议;或由女家先提出聘礼要求,交给男家考虑。双方往往争执不一,讨价还价,常需媒人往返数次才可定下。也有因聘礼数目上的出入无法谈拢,终至亲事不能圆满的。聘礼谈妥后,便正式书写礼帖(礼单),开呈聘金、礼品若干,立以字据。男方于成亲之前必须予以兑现,否则就难完娶

六、送日子

到了准备完娶成婚的时候,男方预先择定迎娶的吉日佳期(按阴历算),用红纸帖写好,备上礼品,由媒人送至女家,谓之“送日子”,亦称“送日”、“送日帖”、“送日头”、“送日单”、“送日子单”。类似古代“六礼”中的“请期”。

旧时十分重视嫁娶的时日,一定要择吉避凶,选个黄道吉日。人们往往请算命先生或星相先生“捡日子”,先生用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或加以男女双方的父母、祖父母的生辰八字,综合推算出没有相克的结婚吉日。也有翻阅皇历,参照其中宜忌所指而选择日子。在大田,拟定婚期既要根据男女本人的生辰八字,还得看双方其他家庭成员(女儿除外)的生辰八字,如有一人的八字与之相冲,便要重选日子。现在,城镇居民选择婚期普遍由男女本人或双方家庭共同商定,且多以公历纪年计算时日,很少有人再行“送日子”之礼,旧时的择日禁忌大都消失。但是,求吉利、重喜庆的心理依然存在,顺天时、择闲暇的习尚也延续下来,婚嫁仍多选择秋冬和春季进行,具体时间又多选在“五一”、“十一”、“元旦”和春节等节假日。不过,这种旧俗遗风已呈淡化之势,逐步与城市的习俗趋同。

第三篇:婚姻习俗

婚姻习俗

婚姻对韩国人来说是人生中的一大重要仪式。虽然有统计显示近代韩国的离婚率激增,但离婚对当事人及双方各自的家人来说还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韩国现在的婚礼方式同以往有所不同: 身着白色婚纱和新娘和身着燕尾服的新郎在婚礼厅或教堂按西方仪式举办典礼后,再转移到名为“币帛室”的房间,换上华丽的传统婚礼服饰进行传统的结婚典礼。(币帛,可理解为韩国的一种传统,指婚礼时新郎新娘向男方家长及亲戚长辈行礼的风俗,是新娘首次正式地拜见男方亲属的仪式)。朝鲜族婚礼的仪式很复杂,婚礼一般分两段进行:先在新娘家举行,后在新郎家举行。在新娘家举行谓之“新郎婚礼”,在新郎家举行谓之“新娘婚礼”。新郎婚礼一般要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顺序进行。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后,便独自回家,随后新娘等待选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新郎家也照样搭起醮礼厅,为新娘摆喜筵,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认,施礼,被请去招待,至此,婚礼才告结束。朝鲜族结婚后一般都不离婚,他们在婚礼中举行献木雁的仪式,象征夫妻白头到老的愿望。

节庆习俗

韩国人以正月至三月为春,四月至六月为夏,七月至九月为秋,十月至十二月为冬。其中,表明一年开始的春节是韩国人的最大节日。这天,韩国人祭祖先,向大人拜年。过去,节日便是盛大的宗教纪念活动。远在三国时代,韩国就开始过收获节和感恩节。这种节日包括扶余的龙鼓节,高句丽的东盟节,东瀛的舞天节。除龙鼓节于农历12月举行外,其他的节日活动通常在秋收后的农历10月间举行。在后继的各个朝代中,节日虽有增减,但庆祝秋收和迎接农历新年的活动一直沿袭下来。节日期间举家团聚在一起。全家主要穿韩服,举行祭祖仪式。祭祖完毕晚辈向长辈拜年。

韩国有四大传统节日,即春节(1月1日),元宵节(农历1月15日)、端午节(农历5月5日)、中秋节(农历8月15日)。节日期间,多数地方都开展民俗活动,大部分韩国民俗活动集中在正月十五,这与祈求丰收的咒术形式都有密切联系。代表性的活动有拔河、车战游戏、踩铜桥、跳园舞等。

春节

农历1月1日,是在韩国节日当中最隆重的一个。在韩国,新年早上祭祀祖先(向祖先贡献饮食行大礼)。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祭祀结束后孩子们向大人拜年,大人还礼祝愿。春节那一天吃年糕。这有过了年长一岁的意思。家属和亲戚们聚在一起玩掷毂游戏(用4个木块儿玩的韩国传统游戏)、跳跳板(姑娘站在长木板两端轮流地跳的游戏)等游戏。并把有“装福”意思的福笊篱(过滤用的汤勺摸样的工具)送给别人或挂在家里。

元宵节

农历1月15日。新年伊始,迎接第一次圆月,祈求一年的丰裕和平安。正月15日早上祈求无病吃“钚饪”(祈求避疮而吃花生,栗子,核桃等坚硬的饮食)和“耳明酒”(为了一年里两耳能很好地听东西而喝的酒)。早餐吃五谷饭(用大米、江米、小豆、大豆、高粱做的饭)和野菜(用能吃的草和树叶做的菜)并且叫对方的名字,对方答复就说“你买我的热呀”,这有一年中夏天不要中暑的意思。正月十五的游戏有两种:一是放风筝,有消灭一年的灾难的意思;二是放鼠火,有驱逐妖魔鬼怪和害虫的意思。据说,正月十五日晚上,向圆月许三个愿都会实现。

端午节

农历5月5日端午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端午节妇女们用菖浦洗头,玩儿荡秋千男人摔跤,还做样子像车轮一样的车轮饼吃,采用这个食品的名字还把端午节称为车轮节。

农历8月15日是用当年出产的水果和新谷准备食物的节日,是在韩国仅次于春节的最大的节日。秋夕这天用新谷做好食品向祖先祭祀,然后去扫墓(亲自去祖先墓地放饮食敬礼),还用当年生产的谷、斗、栗子等做成松饼吃,玩拔河、羌羌水越来(大家一起握手划圆圈转转)等游戏。

此外,韩国还有一些家庭节日。这些节日对所有的韩国人来说都很重要,而且总是要设宴欢庆。这些节日包括:“百日”即婴孩出生后的第100天;“周岁”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日;“花甲”60岁生日,这一天表明一个人已经度过了整整一个甲子的岁月。过去,由于婴儿死亡串高,人们的寿命期短,因此人们都热烈庆贺这些节日。

服饰习俗

韩服是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韩民族的传统服装,其风格和特征明显区别于日本的和服。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在于简洁上身和下身的线条和色彩和谐协调,颜色五彩缤纷,有的甚至加刺明艳华丽的锦绣。其中,女性的韩服是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男性则是短褂搭配长裤,而以细带缚住宽大的裤脚。如今,大部分国民是以习惯穿着洋装西服,但是在春节秋夕(中秋节)等节庆日,或行婚礼时,仍有许多人喜爱穿传统的民族服装。

作为白衣民族,韩服基本色为白色。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身份其着装的穿法、布料、色彩不同。如遇到结婚等特别节日,平民也穿贵族们穿的华丽颜色的韩服和装饰品,婚礼服由粉红上衣加深红色裙子组成,上面再加披肩,披肩是由五种颜色组成的华丽的服装,这是参照了东方的阴阳五行色。

韩服样式

女子的“韩服”包括一件有两根长丝带的短袄,丝带系着一个蝴蝶结,另外还有长长的袖子和高腰长裙。白棉纱和由丝、稻草或橡胶制成的船形鞋是和韩袍配套而穿的。女式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装闲雅;透露着东方伦理和超世脱俗之气的结合。

男子的基本服装由一件短袄、一条裤子和一件外套组成。短祆的袖口宽松,裤子也很肥大,并用带子将裤脚束在脚踝处。大褂和帽子更加衬托其服装美。

韩服还可掩饰体形上的瑕疵,使体形较矮的人看上去高一些,较瘦的人看上去则丰满一些,增添女性之美。

民族禁忌

忌讳

韩国人普遍忌“四”字。因韩国语中“四”与“死”同字同音,传统上 认为是不吉利的,因此,在韩国没有四号楼、四层楼、四号房,军队里没有第四师,宴会厅里没有四桌,敬酒不能敬四杯,点烟不能连点四人。.孕妇忌打破碗,担心胎儿因此而裂嘴。

婚姻忌生肖相克,婚期择双日,忌单日。

节庆期间要说吉利话;男子不要问女子的年龄、婚姻状况。

打喷嗖、打幅时要表示歉意;剔牙要用手或餐巾盖住嘴;交接东西要用右手,不能用左手,因传统观念上认为“右尊左卑”,认为用左手交接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等等。

民族简介

韩国,全称大韩民国(韩语:한국),又称南韩、南朝鲜。成立于1948年8月15日,国名来源于古代朝鲜半岛南部的辰韩、马韩、弁韩等“三韩”部落,英文名Korea源于古名“高丽”。韩国位于东北亚朝鲜半岛南部,三面环海,西濒临黄海,与胶东半岛隔海相望,东南是朝鲜海峡,东边是日本海,北面隔着三八线非军事区与朝鲜相邻,领土面积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4/9。主要民族为朝鲜族。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及临近的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地区,是朝鲜和韩国的主体民族,两国共有七千多万人口的朝鲜族人。

第四篇:和政县汉族丧葬习俗

和政县汉族丧葬习俗

宙生日月东升西降,时逢白昼轮回复始;

草木皆季春发冬眠,人生时命终就归魂。

和政地区汉族丧葬文化习俗传承祖先崇拜和佛教、道教及儒家思想,形成了延续至今习俗并蓄的礼仪和祭祀程序。汉葬基本实行土葬,辅之以火葬(火葬者多为恶性疾病、月间产、孕妇、年轻突发死亡者)。老年人病逝或寿终正寝者,一般不会火葬。如果那样,会遭到别人的“笑话”。在整个葬礼过程中既注重亡故者归土后的安葬,也崇尚来世的修行和对灵魂超度,更以孝道而显昭世人。汉族的丧葬仪式一般有几个主要过程。

一、净身冥灯。每当人老或病危时,儿女或请村中长辈给垂危弥留之人洗浴净身。如剃头、修面、剪指甲。在病人咽气(断气)前,要在病人房中、院落、大门点燃“佛灯”,意为亡魂一时进入阴间,双目不能适应黑暗,点着冥灯可以让亡魂顺利走上黄泉之路。

二、穿寿衣。人咽气后既要给遗体闭目合嘴,还要请本村庄与亡者平辈中的年长者为死者穿寿衣。寿衣须衣、鞋、袜齐全。无论冬夏均着棉衣,一般要穿上五下三,有衬衣、棉衣、罩衣;家境富裕的可穿五件、七件不等。后将遗体仰面安放在正堂(上房)靠后墙中央的灵床上,将两足并拢用麻衣片束捆,面盖冥钱。

三、带打狗饼。挺好遗体后要在亡人左右手腕上带两串小 饼(俗称打狗饼),便焚化纸钱,孝子连续哭喊三声。民间传说亡人亡故后,要赴黄泉之路,到阴曹地府报到,路遇恶鬼和恶狗挡道,亡魂可以用打狗饼打狗,使狗贪吃而放魂,亡魂携带的纸钱全用来贿赂挡路恶鬼,使亡魂顺利到达阎君地府。

然后在灵床前遮以幛幔,幔下设供桌,摆放亡人遗像,点着“长明灯”,摆放祭祀献碗、茶酒及亡者身前喜娱之物等,另放民间手工纸货。有金童玉女守于供桌左右,供桌前摆放烧纸盆。灵堂布置完毕后在灵堂地铺上一层麦草,称为草铺。亡人之子女和亲近晚辈(称孝子)执香跪于幛幔下的草铺,日夜守灵,焚香烧纸正式开始。

四、告丧。在孝男孝女齐备于草铺时,由“总管”(村庄中操办丧事的总负责人)询问奔丧亲友,并一一记下,安排庄子里与亡者亲友熟悉的年轻人第二天凌晨四处奔赴“报丧”。孝子男头缠5寸白布一周,女头缠白布后垂至腰部,用麻绳系于腰间。若亡人在世已添重孙,重孙则头缠兰孝布一圈,除孙子以下,脚趾骨不系麻绳外,其余孝子全部系麻绳。

第二天下午,要在大门口竖起倒头幡,贴告丧讣告。讣告牌上书主人名讳、出生年月、亡故时辰、孝子、孝眷名字及告丧时间等。倒头幡要用竹枝和五色彩纸扎为圆圈,并用彩纸连缀。每一圈表示十年,若亡人六十,则倒头纸为六圈,依次类推。

五、备丧。丧事悼念的一切事务由本村庄众人公选的一名有威望、懂礼仪、并有一定阅历和组织能力的人承当(称总管),由他来组织丧事执事(也称值事或手足的)班子,对全庄子的劳力按丧事规模进行详细分工安排,一般为:总管、坐匣(收银记帐)、接客、提茶、司酒、厨师、点照等。“阴阳”由4、6、8、9人不等,有的家庭也请僧人单双数不等,这种超度亡灵称经、黄两坛。所有被安排的人员各司其职,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在整个治丧中虽然孝子和亲友为失去亲人而悲伤,但庄院治丧安排后事却井井有条(附有详细分工表)。

六、招亡坐师。晚八时左右,“阴阳”吹打、诵经,从丧铺至院落,反复到场外。场外按照五行方位,备有招魂城,约400个平方米,四角立杆,杆根放麦草堆,并点灯,立杆上方用线连接,线串纸钱。中央安放桌椅升幡,在此“阴阳”吹打诵经转城。孝子按辈份大小顺序排列,大孝子手捧亡人灵牌及引魂幡跟随“阴阳”,其余孝子紧随其后。阴阳停止步伐时,孝子们就地而跪,焚烧纸钱。待诵经完毕,分别“破城”'放鞭炮焚草堆。此时观看招亡的邻舍每家都给自己的亲人焚烧纸钱。传说此时已故亡魂都来此接受超度,并由招亡的丧家备好米汤给所有前来烧纸的纸堆泼洒。

转完城后,“阴阳”领孝子入院。招亡转入院内事先准备好的由小凳数条组成的“奈何桥”。桥面上搭着白孝布约丈余,从上房屋檐延伸到灵堂前。“阴阳”诵经超度亡人过“奈何桥”,烧火布。诵经中可听到“阴阳”在超度亡魂中说到亡人在世间如何辛苦一生,亡故后孝子们如何悲哀和悼念等。经诵完后,将灯全部关掉,点着火布,说能看到亡人已走到哪里了,是否过了奈何桥。燃烧时的布由经线和纬线网成,烧着后火星覆灭前后不一,便形成不规则的花纹,每个人看到的画面感受和理解不一,故想象也不一样。时说看到动物,时说看到房子,时说看到人等等。

招亡结束,休息片刻就进行所谓的坐师了。此时,阴阳坐到事先在院落中搭好的坐师台开始诵经。孝子们跪在坐师台下 烧纸跪香,直到诵完经,将放到师罐内的五色粮食,包括冰糖、核桃、红枣和“阴阳”书写的“符”抛向孝子们,才算结束。传说,男女老少吃了师罐内的东西会得到亡人的保佑,平安大吉。一般坐师3-4个小时后才结束。

七、奔丧。第三天早上,本家要全力以赴接待前来吊丧的亲友。老丧要门口放鞭炮,以示福寿全归,每位亲友必在丧铺烧纸叩头,孝子也必须迎合叩头。祭奠亡灵,儿有外家(即亡人的舅舅的儿子、孙子),女有娘家,高潮在娘外家吊丧。每当娘外家到达,先不进门,让接客人告知总管,后由孝子们从灵堂手柱丧棒、头顶香盘从灵堂内走出,前去大门外恸哭、跪迎。娘外家也须在大门外放声大哭迎合孝子,由本庄院放鞭炮迎到堂内,悲丧痛哭,烧纸、泼酒祭祀,同时“阴阳”击鼓,诵经(三、五分钟),其间庄院接下娘外家吊唁的“三牲祭”(猪头、全羊、公鸡)及挽幛、素盘等摆在灵堂前的院子当中,后请娘外家坐席吃早饭。娘外家吃过早饭便到草铺坐草或与亲友们相互问安。庄院执客,全力以赴忙碌接待其他吊唁的亲友,大部分亲友吃过道场菜后逐渐告别。

八、吃道场。奔丧上菜在和政称“吃道场”,丧事上都要设席招待,每位吊丧的亲友,一般席上不那么讲究规范,道场上的菜叫“八碗”(是用碗来盛菜的),在饮食前,总管请孝子在桌前跪下叩三头相谢,回丧铺,吊丧亲友才可饮用。在饮食前,要夹一小块菜洒在院内,示意祭祀亡灵。同时,娘外家出2-3元钱让厨师割下娘外家献奠的羊肉,炒少许祭献在亡灵前。

款待娘外家,要另设席,重上“八碗”。碗菜齐备后,请孝子们跪在桌前向娘外家人叩头,后饮用之。等用完菜,收拾桌面,在八仙桌前摆放已故亡人的衣服、被褥、回礼的盘馍、猪 头、孝布10-30丈不等和“三牲祭”等。由总管发话,孝子们对娘外家吊丧表示感谢,并对丧事承办是否孝道作出评说,然后请庄院中有口才的人告禀(告辞附后),恭听娘外家人说话。如果孝子对亡人在生前不孝,则要在此时当众进行教育,并提出苛刻要求,拖延正常丧事时间,让孝子们向外家人叩头,直到娘外家满意后,将亡人起丧下葬。

九、告禀。告禀分孝方和娘外家两方面互相告禀。告辞主要有以下内容:

孝方:

天无日月下界愁,地无山川水失流。

树不开花无春秋,人无礼仪非君子。

家有黄金供白斗,有钱难买生死路。

大教爷留下了金木水火土,二教爷留下了生老病死苦,三教爷留下了仁仪礼智信,这就是请你们娘外家的礼仪。

儿有外家,女有娘家。

山有山主,人有人主。

太子山虽高,马寒山为大。

还有个管山的土主。

亡人留下了孝男、孝女、孝孙,今天披麻戴孝,跪在了娘外家面前,把亡人(哈)高抬者深埋,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亲戚们拿来了金香银罗和祭纸,装献了八宝的献碗及猪羊的祭献,来时身坐了冰冷的板凳,贵脚踩在了贱地,一路辛苦,多受了风寒之苦。

今天桌面上摆着黑面的馍馍和薄茶淡菜,歉待了亲戚,请你们多多谅解,这些猪头的祭献和亡人的金衣宝裤、毡毛被褥、白布的孝衫,请亲戚们嫑嫌少了收下。

孝子们给娘外家叩头者相谢了。

(此时,孝子们向娘外家桌前叩三头相谢。)

(本家说毕,便听娘外家说辞)

娘外家告禀:众位老人在上听,人老五辈年老尊;我不说两句,失了人前的礼仪,说两句是因生在寒家子弟,没读过 “五经”、“四书”,不知道人前的礼仪,也不知道丧事的规矩,前言不搭后语,只是不多的几句浅言粗语,涵望亲友们万万笑话不得:

天留日月佛留经,人留子孙草留根,天留日月东西上转,佛留经卷度众生。

人留子孙防顾老,草留冬根等春到。

太上佛留了金木水火土,释伽佛留了生老病死苦,孔夫子留了仁仪礼智信,三人共留十五个字,留在世间呈万物之灵。

兵有兵主,马有马主,山有山主,太子山虽高,还有个巡山的本方土主,老姑舅也有个骨主。

家有黄金供百斗,难买生死路一条,羊羔吃奶双脚跪,乌鸦还报父母恩;

父母的恩情报不了,报不尽!

亡人在世,眼看了花花世界,饱尝了人间酸甜苦辣,省吃俭用,痛里痛外勤劳一生,拉扯儿女们长大成人,口吃了珍禽百味,身穿了绫罗绸缎,活了六十花甲子、七十有余、八十有零。

大限(指一个人的寿数)一满,千佛难留。

今已口含眼闭,金骨在地。

百岁光阴在上,你为何忽留家眷而去,噩耗传至,如比大梦一场。

孝子们打发了亲方的老人奉请了我们,我们来时,没有搭上银罗的宝幡、猪羊的祭献和八宝的献碗,只烧者几张祭纸。

我们的贱脚踏在了亲戚们的贵地上,孝子们披麻戴孝,头顶的香盘,手拄的丧棒,含唁掉泪的接迎了我们,又请了七寺的喇嘛,八庙的道人。

唢呐吹开了天堂的大门,超度亡魂往西天跌落,好处超生。

又请了有名的木匠掌尺,做了三榜到底的棺材。(指棺材样式规格最高,由椁、棺、座组成)

请了有名的画匠师傅,油画了“万福万寿”的花样,请了手巧的纸活匠,做了全副的纸活。(全副为亡人殉葬的纸礼品,有车、马、轿、屋、侍女等120件之多)

请了有名的高功,看了天开黄道,地开良辰,万通大吉的日子,高抬者深埋,盼将来的子孙们发财发旺、学业有成、金玉满堂、大吉大利,子孙们尽到了孝心,报答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亲戚们院内安下了八仙的桌椅,席面上端上了尖茶、蜜酒,黄白的录素、八宝的儒菜,我们与在坐的挨门诸户、年老年幼

尽心者饮用了,让亡人生在中华之地,长在莲花池边。

孝子们抬上的金衣银裤、毡条被褥,回者孝子们的宝库里,回到仓里,仓里长粮,回到库里,库里长银!我们万万不敢应受。

孝子们抬的白绫的孝衫,斗大的斋茶、(猪头、背子),我们收者去了,让亡人荫护孝子,想事得道、谋事得成。

麻一样长,水一样清,面一样发,灯一般亮。

本家、亲戚、孝子们(哈)说多谢了!

孝子-请起!

后由娘外家1-2人走出桌前,回敬孝布,亡人在世的姐、弟、妹各6尺,总管3尺,厨师3尺,请娘(外)家的人3尺。并取下亡人衣服纽扣1-2个,回大素盘2-4个不等,退还孝子们抬给娘外家“三牲祭”款几百不等。

庄院帮助装备后,娘外家再去灵堂焚纸告别,此时孝子和娘外家人再次恸哭。起身后由“阴阳”击鼓吹唢呐相送,从中娘(外)家要留一人守候亡人的入殓和葬埋。

十、入殓。下午1时至2时左右,庄院送完亲友后开始入殓亡人,先抬棺到灵堂前,棺材头在门槛尾在堂内,用门帘遮住阳光,让每位孝子用衣襟包材内的木刨渣少许烧在烧纸盆里,随手向棺内放几元钱,让铺材者实收,其余的人把祭文、挽幛、纸字等收拾到大门外,等抬棺开始后焚烧。

棺材底先铺三并排烧纸一层,用佛香摆斜格图案,再撒五色粮食(大豆、小麦、青稞、玉米、小豆)、发面几小块和麻片一小束,酵曲几块后,再铺褥子,有娘外家做的,也有孝女做的。后安放亡人,仰躺在材内,亡人身体四周用黄纸包好木刨渣的草包挤紧,盖好被子。便让孝子最后过目亲人的面容,依规矩不能哭,更不能让眼泪掉入棺内(孝子与庄院里每年推算的2-3种属相为避相的要避开)。然后盖好棺盖,由“阴阳”1人用切刀背敲击棺盖,念念有词,舞弄大公鸡叫唤,点亮棺盖顶上用发面捏成的“长明灯”,一声起令,由十多人手抬背负,移棺到大门外放到已准备好绳索的凳子上,绑八抬轿。此项工作须有经验者操作,免得到墓葬地下棺入葬后解不出绳索。扫堂人把灵堂中的坐草全部打扫至大门外。

十一、送丧。入殓毕,孝子们已在大门外持香和烧纸跪候,棺材被绑好后,随两响鞭炮同时起棺,庄院其他人前呼后拥,前有村庄小孩每人持不同纸货一至两个,人员随庄院人数多少而论,越多越好。随之,男孝长子手持引魂幡,按辈份大小顺序肩搭白孝布牵引棺材。年长孝子有随同人搀扶。八人同时抬棺材快步奔向坟地。阴阳有三五人吹打送至半路,女孝子不上坟,跪在门外放声痛哭。

到坟地口,孝子们跪在墓口下方,慢慢焚纸钱,庄院用绳吊起棺,慢慢下葬,待庄院中有眼光人看准“阴阳”破土时定下的方位角度准确后,让土匠(挖坟的人)下入墓中解开绳结,棺顶正面的小窑中放入“宝罐”和小瓶活鱼几条等,待土匠离开墓后,由总管持铁锨,请大孝子后退至墓口,背对墓穴填三锨 土,从大到小依次轮填完后,庄院抬丧者争先恐后填埋至坟墓堆形成,坟顶插上引魂幡,献上花圈或是花篮。此时随从娘外家1人向庄院及送丧者主持孝子们给庄院们叩头相谢!孝子便面向庄院老少叩头相谢。

十二、吃丧饭。亡人下葬后,负责治丧的总管吩咐众人请本家爷和所有帮助送丧的人到家吃丧饭。在亡者人家门口已备好一桶装满净水的水桶,上沿边放把菜刀(避邪),每人都得洗手(喻意洗掉抬丧的手,不愿再次在庄院里抬丧)。此时,由孝子和部分亲朋端饭,丧饭的风俗面是碎旗花面。饭后,可备些酒菜,款待丧事中主要负责人和部分愿意留下喝酒的人,至此一切完毕。

十三、守灵。晚饭过后,孝子们开始备第一晚上的守灵东西,有烧纸、香、祭纸等。去后先祭后土(在迷信中讲究,请下葬起坟之地的山神土地),再给亡人焚纸,泼洒、祭祀、叩头,完了后点着堆放好的麦草,孝子们坐立在坟旁守候,2-3小时后离去,旧社会时期的守灵时间长,约有三年,后从简到一年或三月,到现在只是连续三个晚上而已。守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说明亡故人葬在异地晚上害怕,让孝子对父(母)进行陪伴,不使亡人孤独,也表达了孝子对亡者的怀念和依依不舍之情。

第三天,就是收土日,晚上,除了携带以上相同的祭祀品外,还要带条绳子,烧完纸后,用绳子刮虑几次,整理坟堆。

十四、禅七。在民间丧葬活动中,禅七是一种佛教化丧俗。即人死后,由亲人做七七斋,为死者追福。所谓“七七斋”是人死后,每隔七天为祭祀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日为止。

佛教认为人生有道流转,在人死与生之间另有一个“中阴身”阶段,“中阴身”如童子之形,在阴间正寻求生缘,以七天为一 期。如果七天内仍然没有寻求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天,到每七天为止,必生一处,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之间,隔七必须举行超度,并设各种食品烧阴钱、祭奠,以免新亡人在阴间挨饿、缺钱花。

在和政地方,留传至今便形成了头七、三七和五七三个祭日。

据史料,七七斋早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形成,到唐代更盛,沿袭至今,在唐代对七七斋称之为“十王斋”,即七七斋、百日、头周年、三周年,共为十斋。有关佛教典籍说:“十王斋”分属十王所辖:

一七斋:秦广王下; 二七斋:宋帝王下;

三七斋:初汉王下; 四七斋:五官王下;

五七斋:阎罗王下; 六七斋:变成王下;

七七斋:太山王下; 百日斋:平正王下;

一年斋:都正王下; 三年斋:五道转轮王下;

禅七时,要请僧道或“阴阳”先生书写疏文、追念疏、诵经拜签、发文奏表,作道场。

十五、百天、头周年、三周年。百天、头周年、三周年三祭日是和政丧俗较重视的日子,三个祭日里,必经请“阴阳”先生3-5人诵经,亲戚也得蒸素盘,拿祭纸前来跪香祭亡灵,三周年这天,主人还要请厨师做菜招待亲戚,三年内孝子们不去任何亲戚家拜年。祭过三周年后,一切和平日一样,逢年过节去上坟烧烧纸,如遇闰月年清明节前要在坟上添土。

第五篇:隆林汉族婚嫁习俗

隆林汉族婚嫁习俗

□张兴富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汉族主要分布在隆或、天生桥、者保、桠杈、金钟山、蛇场、介廷等乡镇,这些汉族同胞并不是隆林的土著,其祖籍分别为川、黔、湘、滇、鄂、鲁等地。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下,隆林汉族的祖先从外省迁徙到广西,点状分布在兄弟民族的族群网中。汉族在隆林五个兄弟民族中所占比例为20.63%。可以说,隆林汉族是“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

隆林的苗、彝、仡佬、壮、汉五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以其传统魅力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提亲。古话说“天上无雷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汉族青年男女如果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自己又无暇顾及终身大事,这时父母就会插手子女的婚姻。男方父母如果相中了某家姑娘,就会请一个能说会道的媒人去女方家去“探口风”:“某家想和你家找条路走,看上了你家某女子,看你家开不开恩”等之类的话。若女方父母只是拿女儿来遮掩说:“我家女儿多在山坡,少在书房,圣贤不谈,灶转不熟,针线不匀,性格不好,配不上人家男孩”等谦虚话,就说明有三分之意了。如女方只是说一个“不”字,那就谈不下去了。如果女方父母说要问小的,那就是拿不定主意,或许还有一线希望。这时媒人就要继续加强攻势,说出男方的一大堆好话,诸如男方小孩如何听话、聪明、不会嫌弃等。这叫“递口信”,也叫“探口风”、“走头回”。日子一般选择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只是媒婆一个人去,去时简单带一点水果糖、瓶装酒之类的小礼品。

第一次还没有眉目,还得去第二次。这次是媒人夫妇都要去,带着一封红封书,内装一些钱和小红纸,除了重复第一次的旧话外,还要详细介绍男方的子弟、家财、房屋、田地等。若女方同意,就把红封书放在女方家神台上,用香炉钵压着,这就是汉族平时所说的“榨书子”。若女方不同意,就没有这道程序,也就没有后话了。

订婚。经过提亲的两道程序,就可以迈向订婚这一道坎。男方选择一个好日子,备好衣服鞋袜、酒肉礼金、米粮菜肴、红糖瓶酒、饼干等定亲礼物,请自家哥嫂、姐姐、姐夫还有叔伯舅父等数十人在商定的那一天,人背马驮,浩浩荡荡地开赴女方家,并自己动手做饭炒菜。女方则要请家族、亲戚来热闹,共同撑起人气,增添喜庆气氛。酒席上,女方的代言人则将亲戚朋友逐个介绍给男方,让将来的亲戚互相认识有印象,以免以后碰到还素不相识的闹出笑话。

送期。这道程序先请一个会写八字的先生,带着两挂肉、两瓶酒、六柱香、一对烛、一些钱纸(写好的八字封面用一张红纸贴着),一只公鸡。亲自动手杀鸡、煮肉办菜。毛笔和墨汁都是一对,写八字的人可得一支笔和一瓶墨。写好期单后,提前几个月给女方家送去,叫“送期”。送期时,也要在媒人的带领下,找两人伴着带上瓶酒、散酒、肉类若干、做鞋用的布料、袜、线、期单等给女方家送去,女方即要停下农活做“嫁妆鞋”。有的要做几十双,准备嫁到男方时分送给男方的亲戚。

结婚。结婚之日,无论是女方家还是男方家,提前三天就有人来帮忙,一般都是近亲邻友。有挑水的、磨面的、扛柴的、煮炸办菜的,每天都有一二十人。女方家头一天置办酒席,男方派出一支阵容三四十人的接亲队伍,当天下午就去女方家,准备第二天抬嫁妆。这天,出嫁姑娘就要哭嫁,内容大致是感谢众亲戚的帮忙和对父母、哥嫂、姐妹的难舍难分,哭谁谁就去陪哭。例如哭爹娘的:“我的爹呀我的娘,女儿出嫁心头慌。想到爹来心肝痛,叫声妈来痛断肠。爹劳累来娘命苦,女儿在家你们喜。半天不见女儿面,你们心头就发慌。如今女儿离别去,一年难得回几趟。爹劳累来妈病痛,谁来递水和送汤„„” 有不少女人们听得不禁跟着动容抹泪。

第二天一早,吃了早点,人们开始移出嫁妆,新娘还要哭嫁,哭得比昨天还要感人。哭到哪个亲戚,这个亲戚一般都要给点钱。押礼先生一放鞭炮,迎亲队伍就抬起嫁妆先行。之后在送亲的队伍中,有媒人夫妇一对,叔婶夫妇一对,舅父母夫妇一对,哥嫂夫妇一对以及迎亲姐妹若干跟着护送。唢呐队随后,一路不停吹奏乐曲前进。

到了男方家,就要把嫁妆放下来移到新房小心翼翼安好,把架子新床的铺笼帐盖摆妥,新房要充满喜气。新娘一到,男方众亲戚就鞭炮齐鸣,震耳欲聋,吹鼓手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为男方喝彩助威,男方女方年青的亲戚朋友就开始闹洞房。

送礼的宾客络绎不绝,先到者先入席。摆酒席时,众亲戚约十人八人一桌在主人委托的总管安排下入席就座进餐,可以划拳打码的豪饮农家酒,尽兴吃喜气饭。记住,这时千万要控制自己,不要烂醉如泥,不省人事。如果那样,不仅丢脸失去尊严不算,还扫了主人的面子,主人家是不会高兴的。下次别家办酒,你就臭名远扬,不受欢迎了。酒席一般来说,少则三四十桌,多则上百桌,整天都在摆席。送亲客被安排在堂屋就座,分上席下席内席外席,不同的席位说明了亲戚血脉远近的区别。

办完酒席后,大部分亲戚都会当天打道回府,只有送亲客中的部分留下来。这样,晚上还要摆“夜宴”,招待去玩耍的远亲近邻。到休息时,主人家实在安排不下,就分到就近的农户家去过夜。

回门。送客走的第二天,就是新娘出嫁的第三天,俗称“三朝”。这天,新娘就要“回门”。回门之前要在家先扫地,收拾家务,把嫁妆鞋交给郎君母亲分发给男方亲戚,亲戚领鞋时要封钱给新娘,至少十五元以上,多封不限。接着,新娘夫妇在一对未婚男女的陪同下,带着酒肉礼品,还有两对鞋,到媒人家去谢恩,在媒人家吃一顿饭后就又和那对未婚男女一起回到娘家,娘家要把最亲的人叫来同吃一餐饭,把带去的香、烛点燃,并烧上纸钱,新娘夫妇在神龛前行鞠躬礼,向祖宗作揖后方才回家。如果天黑路远,不能回去,也不得在娘家过夜,只能到别家去留宿。

下载陆良汉族农村婚姻习俗论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陆良汉族农村婚姻习俗论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喀什农村维吾尔族婚姻习俗

    龙源期刊网 http://.cn浅谈喀什农村维吾尔族婚姻习俗作者:阿米娜.斯依提 迪力努尔.阿力木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4期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和成立之......

    儒教、道教、汉族丧葬习俗简述

    儒教道教汉族丧葬习俗简述 丧葬,指办理丧事和埋葬死者。它是举行丧事,让死者有归宿,生者有悼念等相关事宜的仪式。是人类特有的感情。丧葬以祭祀、缅怀等感情为基础,民间丧葬形......

    客家人的婚姻习俗

    客家人的婚姻习俗 1.客家人的来源 2.客家人以往的婚嫁习俗 3.客家人以往与现在婚嫁习俗的对比 4.客家人的婚姻习俗的结论 我们围绕这写的问题展开了这次的研究性学习。 客家人......

    谈满族婚姻习俗

    谈满族婚姻习俗 摘要:满族作为少数民族的一支,自发源后到清代又成为统治民族,在这个过程中它的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很多风俗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婚姻风俗......

    日本婚姻习俗探究

    西南财经大学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程 论文题目: 日本婚姻习俗探究 学生姓名: 刘 彬 所在学院: 会计学院 专 业: 财务管理 学......

    客家婚姻习俗5篇

    客家婚姻习俗 客家人,又称为河洛郎。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因迁徙而产生,迁徙给了客家人坚韧的品......

    婚姻习俗调查报告(全文5篇)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题目(小一号字,华文新魏) ——副标题(三号,楷体)姓名 学号 院系(部所) 专业 任 课 教 师 08051153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类 陈琳完成日期2......

    婚姻习俗的时代变迁

    论婚俗的时代变迁与发展 摘要:婚姻是人一生中最关键也是最幸福的时刻,人们常常把婚姻当做人生中的头等大事。爱情的美好,婚姻的魅力,人们常常陶醉在其中。婚姻起源于原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