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山西本土中小型期货公司发展策略
新形势下山西本土中小型期货公司发展策略
一: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正式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为我国开启了期货市场之门。如果从1993年国务院通知开始整顿市场、期货市场逐渐进入规范发展阶段算起,我国期货市场已经走过了21年的风雨路程。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是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到有序、从萧条到繁荣的发展之路,它既是全面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更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1.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初创时期(1990年底—1993年)
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以现货为主,首次引入期货交易机制。由于没有明确的行政主管部门,期货市场的配套法律法规严重滞后,期货市场出现了盲目发展的势头,国内各类交易所大量涌现,达50多家,期货经纪机构达到1000多家,大多为兼营机构。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期货市场缺乏基本了解,盲目参与境内外的期货交易,损失严重,造成了国家外汇的流失,境外地下交易层出不穷,期货市场虚假繁荣,引发了一些经济纠纷和社会问题。这个时间段山西也先后出现有许多小型期货公司,租个小房子,雇佣几个不懂期货的人员,就开始期货代理交易,类似上述情况,鱼龙混杂,期货制度不完善,没有涨跌停板制度,有一夜暴富的,也有一夜倾家荡产的,还有为此跳楼自杀的,给山西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许多没必要的麻烦,同时给以后期货市场的发展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规范整顿(1993年底—2000年)
1993年11月国务院下达《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第一阶段:交易所从50余家减为15家,经纪公司从上千家减为330家。第二阶段:交易所从14家(96年关1家)减为3家: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经纪公司从330家减为目前的180余家,交易品种保留12个。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规范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及其高管人员的四个管理办法陆续颁布实施,使中国期货市场正式纳入法制轨道。规范发展(2001年—至今)
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九届人大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重点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正式拉开了期货市场规范发展的序幕。2004年2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为大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2004年期货市场扩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棉花、燃料油、玉米、黄大豆2号等品种先后上市交易。2006年初期货品种又增加了豆油,白糖两大品种,使期货品种达到14个。
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金融衍生品期货交易所获准筹建。2006年4月,沪深300指数被定为首个股指期货标的。2007年3月16日,中国国务院第489号令,公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新条例自2007年4月15日起施行。新《条例》最突出的特点是将规范的内容由商品期货扩展到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为中国推出外汇期货和外汇期权以及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奠定了法律基础。
由于在极大程度上放宽了期货市场参与主体的限制,2008年1月黄金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上市,进一步完善黄金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形成现货市场、远期市场与期货市场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有利于金融机构和黄金生产消费企业利用黄金期货管理风险,有利于促进期货市场扩大服务领域,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功能。股指期货的推出,股指期货不仅为市场提供了一个工具,同时也成为投资的另一种途径。随着国家关于发展期货市场的政策调整以及期货市场法制建设与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近年逐渐推出:菜籽油,PTA,早籼稻,塑料,棕榈油,PVC,铝,锌,螺纹,线材,焦炭,甲醇,股指期货等27个品种,期货市场全面繁荣发展的阶段已经到来。2.期货经纪公司发展历程
1992年9月,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同年底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开业,由此,我国的期货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1994年开始对期货经纪公司进行清理整顿,重新审核,关闭了一大批不合格的经纪公司,同时实行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制度,并于1999年要求提高经纪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以增强抗风险能力并改善内部财务状况。并且停止了期货经纪公司开展的境外经纪业务及外汇按金交易与外汇期货交易。
随着国家队期货行业的清理整顿,1994年3月28日山西第一家期货公司----山西三立期货公司在山西太原市成立,这标志着山西第一家合法期货公司成立,标志着期货行业在山西真正开始迈步发展。随着期货市场不断蓬勃发展,一些投资商看到了这块巨大的蛋糕,先后成立了,物产,和合,中辉,晟鑫,大华等期货公司。
随着股指期货的上市,证券业也进入期货市场,并合并组建新的期货公司。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期货公司开始分类明确,既有综合业务类,也有单一业务类,既有直接为客户服务的期货服务机构,也有为期货公司介绍客户的机构,既有现货背景的期货公司,也有金融背景的期货公司,风格各异,特点鲜明,竞争格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再加上期货市场品种的多样化,从而形成了蓬勃的生命力。
二:新形势下山西本土中小型期货公司发展策略
随着期货市场发展日益壮大成熟,期货公司之间的竞争成白热化状态,手续费的竞争,期货公司互相挖人才的竞争,还有一些上不了台面的竞争,促使期货公司生存环境恶化。股指期货的推出让证券公司看到期货市场的收益不菲,一些实力强大的券商开始兼并控股期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面临危机的期货公司可以扭转亏损局面,同时借助券商的实力,可以将期货公司做大做强,并承接机构入市的市场大发展的需要,大型期货公司具有网点、资金、人才等优势,重组会进一步拉开行业内的差距。
进一两年便掀起一股期货公司兼并重组热潮。从2009年以来国内期货公司参差不齐,兼并重组的趋势就是做大实力强的,淘汰实力差的。期货公司被兼并,其业务平台、客户资源、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水平都将得到极大提升,尤其是几家期货公司合并成为一家公司后,期货公司专业服务和专业研发水平都将得到提高,客户享受的管家式服务将得到充分保障。而对于期货公司自身的发展而言,兼并重组将有助于其“做大做强”,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但没有资产重组的山西本土中小型期货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差,研发、服务落后,市场竞争出现劣势的局面,本土期货公司的利润率逐渐降低。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山西本土没有被重组兼并的中小型期货公司就显得势单力薄,中小型期货公司溢价有限,壳资源价值也不大,当前形势下,山西本土中小型期货公司还应苦练内功,增强竞争能力,才是行业整体做优做强的根基。本土中小型期货公司应定位于发展成为区域的龙头,不追求全国期货市场的龙头地位,主要集中优势发展当地的期货业务。同时要在管理、开发、交易、研究人才,更全面的管理方面创新,以此提升山西本土期货公司的总体素质和竞争力。为此,我对山西本土中小型对期货公司发展提出以下思路:
期货公司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
期货公司是期货市场的中坚力量,我认为,期货公司应当自觉承担起相应的历史责任:一是要承担起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服务实体经济是现代期货市场建立、发展的基础,我国对期货市场建设的探索与试点,最初是为了解决经济转型期农民关注的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期货市场应该通过促进流通、发现价格、指导供求、规避风险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二是要承担起为中国期货市场开创美好未来的责任,期货公司要为整个市场和整个山西实体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要为行业赢得声誉;三是要承担起为客户达成交易目的的责任,无论是对套期保值者,还是对套利者和投机者,期货公司都应当从研发、信息、策略、通道等多方面协助他们实现参与交易的目标,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四是要承担起为投资人资产增值的责任,正如:三立期货公司提出的“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为人才提供成长平台”。长期以来,受到自身发展的制约,绝大部分期货公司都没有给投资者带来理想的投资回报,而期货公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自我“造血”功能,为股东创造利润;五是要承担起为员工创造美好生活的责任,期货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高级形式,人才构成也是经济领域中相对较高的,为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期货公司应当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在公司盈利水平提高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收入待遇,为员工创造未来。期货公司应注重建立区域化和专业化经营特色
我认为,未来中国期货公司发展格局中,大型期货公司“蓝筹化”,小型期货公司“区域垄断化”和“品种专业化”将成为市场的新趋势。随着分类监管的建立与完善,未来期货公司在经营项目上将面临与证券公司相似的业务许可与准入制度,期货公司的“两级分化”将加剧。经营有方、人才荟萃、网点合理、配套服务齐全的公司,将在重组中居于相对有利的地位,这些公司能在多个品种、多个区域形成特色,成为中国期货市场的中流砥柱(即“蓝筹公司”);大部分期货公司将更多地在特定区域和专业品种方面做文章,逐步形成“区域垄断化”和“品种专业化”的特色,即结合公司在个别行业或区域的资源分布情况,实现公司客户之间的优势互补,建立在某个地区、某个行业、某个阶段较难复制的业务模式。期货公司竞争更多地来自研发和客服,应更注重建立专业特色
基于经营同质化的背景和核心竞争力无法迅速构建,更专业、高质量的研发和细致、及时、量身定做的服务,在短期内可能成为期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加强品种市场研发工作,尤其是加强对本地、本公司有优势和传统的专业品种的研究,对专业市场的研究一方面要注意深入相关品种的产业链,从上游供应、原材料采购、替代品的供求情况、下游各分类产品市场都要细分研究,通过对相关品种供需的充分研究,了解不同上下游市场变动对品种价格变动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相关品种的期货持仓结构、持仓成本的深入研究,为客户揭示相关品种期货价格变动深层次的原因,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市场的实际需求变动情况和市场心理、交易各方的投资能力,为客户入市操作并获取收益提供支持。期货公司的客服工作,应该更多地注重对客户种类和需求的细分上,并基于细分为不同类型和不同需求的客户量体裁衣,突出个性化特点,提供差异化服务。
期货公司发展,需要引进和培养符合市场长远发展需要的人才
期货专业人才大体可分为管理人才、开发人才、投资人才、研究人才等四大类。目前,期货行业从业人员总体数量少,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高素质的人才极其缺乏。从目前情况看,在上述四类人才中,期货市场开发、研发方面的人才仅能勉强应付公司和客户的日常需求,具备较强投资、研发水平,能够开发中高端投资者和企业能力的高端开发人员严重不足;具备期货市场深层次研究、期货上市品种深层次研究和期货公司管理深层次研究的高端研发人员也严重不足;而高层次的期货公司管理人才、投资人才更是严重缺乏。
人才“瓶颈”制约了期货公司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为此,本土中小型期货公司一方面要引进国内期货品种相关行业的顶级人才,吸引国际(包括港澳台地区)优秀的期货管理、研发、开发、投资人才加盟期货公司,为山西本土中小型期货公司的发展建言献策;另一方面要吸收大量优秀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进入期货公司,由期货公司自主培养。通过人才引进和自身培养,逐渐调整期货公司的人员结构和学历结构,提高期货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当然,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培养,仅靠期货公司自身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还要期货业协会和期货交易所联合国内知名的高等学府,共同承担相关工作。完善服务功能,探索创新业务
期货公司的客户构成是多样化的,不同客户的交易目的和交易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因此,期货公司应当尽可能地完善服务功能,探索创新业务,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
以服务现货客户为例,现货客户参与期货交易,除了套期保值外,参与套利交易的也很多,一般都有融资的要求。这样,期货公司就有必要打通两个通道:一是打通国内期货和国际期货市场通道(政策许可的话,还可以考虑打通电子交易市场和国内期货市场的通道),以便客户开展跨市套利业务;二是打通银行与期货市场通道,为有需求的客户提供仓单质押融资服务。开发智能化交易系统
在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背景下,我国现货企业对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需求更加迫切。面对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期货公司应向机构投资者提供满足其需要的各种创新产品和交易平台。
例如XXX期货公司控股的XXX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分析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开发出了XXX智能化交易信息服务系统,以此来服务于国际期货的客户。该系统为投资者确定买卖时机、有效控制风险提供了投资参考。该系统在保持传统业务主体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智能化的套期保值功能,建立起了包括交易系统预警和行情预警的实施预警机制,并将搜索引擎技术应用到期货市场的信息资讯中,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市场信息。交易系统预警和行情预警系统 期货数据信息及分析系统
例如XXX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发出的期货市场数据库管理系统,除包含数据存储功能外,还可开发宏观经济预警系统、行业未来价格环境模拟系统和指数跟踪系统等较为复杂和高端的功能以服务机构客户。竞争模式的转变
在期货公司间的业务战略分化日益加剧的同时,期货公司也将迎来竞争模式的三个特点,管理模式两个变化以及服务模式的三个转机。
首先,在竞争模式上,许多期货公司,由相对独立的期货经纪业务的竞争转向公司综合能力或者是借助股东以及集团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因为,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原有的经纪业务相对独立的运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客户,尤其是公司的重点客户和机构客户的业务需求。因此,除经纪业务之外,必须以公司的研究部门、IT部门,甚至动用股东和集团的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固定收益等各项业务的全面配合,整合各类资源,共同参与经纪业务的运作。
另外,在竞争模式上,期货公司开始由相对单纯的网点数量的竞争向网点加上营销人员数量的竞争转变。
最后,在竞争模式上,本土中小型期货公司设法由相对单纯的价格竞争向价格加上尽可能多的增值服务的竞争转变。据报道,期货行业的平均佣金水平已接近千分之零点五的水平,除了排名靠前的五十家期货公司之外,这种佣金水平使得三分之一强的期货公司处于亏损和亏损边缘上。这样,排名靠前的期货公司,其盈利水平当今还寄希望于股指期货这块“新蛋糕”之外,都深刻认识到,随后没有新的增值服务手段,也难以脱离“温饱”水平的挣扎。实际上有些期货公司已经开始利用股东的实力、集团的资源,加大了为投资者增值服务的力度,在商品期货有许多现货背景的公司有现货“一条龙”服务,由于竞争模式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了期货业务的管理模式的新变化。它集中表现为两点:一是期货公司尤其是大型的期货公司开始由集中管理向集中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转变。随着营业网点数量的增加,投资者尤其是股指期货投资者的数量增加,期货公司在公司层面的管理幅度已显现出难以完全覆盖的矛盾。所以一些期货公司经纪业务管理模式出现了从“公司到营业部”的两级管理模式向公司到区域总部再到营业部的三级管理模式转变,从而下一步实施集中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从而提高管理的广度和精度。
管理模式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各期货公司的“交易网点”开始向“服务中心,营销中心”并努力创造条件向“咨询中心和理财中心”转变。由于期货公司不同于证券公司,它一开始就实行了集中的交易系统,从而使得营业部的交易通道功能被高度简化为全公司集中交易委托系统的一个电脑终端,而且较早地实现了投资者保证金的“第三方存管”,这就使得期货营业部没有了资金管理的束缚。随着股指期货的问世以及需要开发和服务的证券IB客户的增加,期货公司的“交易网点”管理开始转向“客户关系管理”和“产品服务”的中心,换句话讲,一些期货公司已将传统的“交易网点”模式的办理网点逐渐向未来的转型化的服务中心、营销中心和理财中心转变。
期货竞争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化,同时也随之带来期货公司的经纪业务服务模式的变化,它集中表现为:
第一,期货业务为投资者的服务由分散服务向分散服务与集中服务相结合方向转变。随着期货市场提倡“功能发挥”的中介作用的增加,更多的客户将进入机构化时代,它使得期货公司的客户结构的数量和规模均发生质的变化。同时,这些客户提出的要求也更为专业和复杂,这就要期货公司在为客户服务的内容上,必须有效地进行切割,进行有效的分类,尤其是进行高端客户的“二次细分”,从而深入了解客户要求,对机构和高端客户,不惜动用全公司的层面来发挥整体优势,协调全公司甚至股东和集团的资源,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的对应服务,满足其各类要求。
第二,带来期货公司服务模式转变的趋势就是,期货公司将由现在的缺乏系统性服务向以标准化服务为基础、重点客户为核心的服务方式转变。股指期货问世以后,在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背景下,期货经纪业务必然会根据适当性的管理原则,对客户进行有效的分类,为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的对应性服务,从而形成有效客户关系管理和维护。换句话说,对于今后庞大的基础性客户群体,更多的是实现标准化的客户服务体系,而对于股指期货在未来的诸如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部、专业投资公司等需要期货业务提供最大的风险管理需求的机构群体,公司将形成个性化的客户关系分级维护和管理体系,从而实现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
第三,期货公司的服务模式创新的最大的方向,就是将由单一化的产品服务向提供多元化的产品服务方向转变。随着全市场金融创新的全面展开,期货市场将会融入大金融市场之中,多元化的产品将成为市场的基本特征。今后期货公司经纪业务的差异化服务的体现之一就是具有专业的、完整的、全面的多元化产品创新、销售和维护等等的综合的服务能力,当然需要一定的条件,换句话说,对期货公司现今单一地只能是商品期货经纪和金融期货经纪的状况,至少要增加期货咨询的业务许可。目前期货市场现在主要是解决其功能发挥的问题,改变收取佣金收入的现状。具体来说,市场上要改变只有投机力量而缺乏套保力量和套利力量的关键,在于吸引更多的实体企业和机构投资者进入期货市场来进行风险管理和降低风险。以商品期货为例,许多与商品期货品种相关的企业,是有利用衍生品市场来冲抵风险的需求的,但它们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指导,而这本来是期货公司的长处,但由于实体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并非投机,而更多的是每月进行一次或两次的套期保值,这就使得期货公司靠佣金收入难以从实体企业的参与中抵销它为企业服务的成本。因为这类似于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为拟上市公司进行承销服务,为了吸引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需要的周期长,投入的人力成本高,而实际待实体企业真正进入期货市场来对冲风险时,它们厌恶风险的本性使得它们不可能靠频繁的投机交易来获得收益,这样就直接减少了期货公司的佣金收入。问题的症结在于期货公司的业务单一,但若放开了期货公司的咨询业务范围,尽管实体企业不能在佣金手续费中为期货公司作贡献,但客户可以通过咨询顾问费的形式给予期货公司合法的利益补偿。
另一方面,中小型期货公司及其业务分支机构需要有效地指导不同类型的客户进行多元化的产品交易操作,从中获盈利和套利的机会,通过产品销售和维护换取交易资源的增加和佣金收入,同时,主要的是通过客户资产规模的扩大获得可观的“收费收入”。
总之,随着期货公司间的业务战略分化日益加剧,期货公司在竞争模式、管理模式以及服务模式等方面发生质变化,从而使中小型期货市场能够满足山西国民经济发展对风险管理的需求,那么山西中小型期货公司在与有券商背景大期货公司面前的竞争就迎来了全面质的提升!
政府可以大胆创新期货公司模式
引用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胡俞越教授的一话:“只有创新期货公司业务模式,才能促进期货行业做大做优做强。这种创新,首先是投资于期货产品的创新,其次是业务的创新,同时,也应鼓励期货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开展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就目前山西期货市场的现状来看,南方江浙一带的期货公司和证券公司为了占领山西资源市场,在山西到处设营业部,以此来刮风山西期货市场这块蛋糕,在刮风蛋糕的同时,凭借他们的实力还和本地期货公司展开了及其恶性竞争的局面,扰乱了山西正常的期货市场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山西的经济发展秩序,给山西的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本地政府可以倡导对于本土资质较好、经营稳健的中小型期货公司,可考虑将其集体整合,整体上市,以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大型期货公司,集中各公司的优势为山西本土的实体经济服务。
郝培源(战胜者我)
2011-11-25
第二篇:新形势下期货公司中介定位与发展路径
新形势下期货公司中介定位与发展路径
--小结
当前我国期货行业发展面临的新的形势,有宏观上所面临的发展形势以及期货市场的发展形势,微观上有着期货公司本身所面临的任务以及自身的定位。从市场的角度看如何会形成一个个性化、专业化、差异化的行业发展格局是我们期货公司所应该思考的,怎么样更好的给自己定位,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我们接下去应该努力的。
近期期货市场通过改革创新,稳妥的推出了国债、白银、焦煤等期货品种,加强对铁矿石等战略性品种及期权等新交易工具的研究,为期货市场提供了新的血液,新的活力。也让我们期货公司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当然这中间要做的工作很多,很细。所以我们要准确的定位好自己的,做好应该做到的工作,从而更好的去服务社会。而当前新的国际形势也为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提供了很多必然趋势,进一步推动期货市场发展,实现我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位权,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
作为期货公司,我们应该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期货市场功能发挥,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服务。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期货公司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所以准确的看清自己的优势,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在新形势下的中国经济体制下更好的成长。首先,我们要准确定位自己公司发展的战略和策略,发掘更好的人力资源,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做深做细经纪业务,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我们可以学习的例子有多少,而正确依托自身资源,准确定位,努力发展是公司上下齐心协力所要做的。而作为期货从业人员,我们要遵纪守法准确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树下好自己的目标以及给自己一个比较好的长远规划。同时,要不断的维护好客户,正确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顾客就是上帝,要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事后认真总结。客户开发和服务应注重传统与系统模式相结合,客户服务工作也要真正做到从客户角度出发,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发展经纪人事业,也是更好的为自己增加收入。
面对国内外期货市场及投资者不断的发展变化,期货公司只有及时深刻理解这些变化,并根据需要不断调整,不断定位,从思想到内容各个方面来提高自己公司的经营能力,才能保障公司的长久发展,迎接期货行业新的时代大潮。而作为期货从业人员,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业务路线,不断的开发和维护客户,切切实实的为客户着想,用自己的力量为期货行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新形势下期货公司合规体系建设的认识和策略
新形势下期货公司合规体系建设的认识和策略
2011-03-24 08:02:17 来源: 期货日报
网友评论0条 进入社区
更多精彩尽在中期视频
———新形势下期货公司合规体系建设的认识和策略
股指期货开启了期货市场新时代,我国期货市场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产品创新有序推进,经济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对期货公司的规范运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期货行业自身的特性和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史证明,合规的行业文化和规范的经营模式是期货行业和期货公司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另一方面,从量到质的转变和提升,也要求期货公司必须深化合规体系建设,切实防范经营风险,不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为服务国民经济、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发挥积极作用。
一、期货公司合规的内涵
期货公司合规的内涵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公司的经营管理及员工的执业行为应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二是符合行业规范和自律规则的规定,符合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以及行业公认并普遍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的规定;三是公司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企业美誉度,从大局和行业长远利益出发,全方位提高合规水平,维护期货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首先,合规管理是期货公司业务持续、稳定、良性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对公司及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业务发展可促进公司对合规管理的落实,建立有效的合规经营激励约束机制是落实合规管理、塑造合规文化的有效保障。
其次,在公司管理中,合规与风控必须相辅相成。对期货公司来说,合规风险是首要风险,是公司发展的底线,也是企业风控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证。期货公司要保证高质量的经营管理水平,必须把合规作为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前提,做到始终坚守合规经营底线,为风险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二、在合规体系建设工作中的认识和体会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期货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合法、合规、稳健的理念逐渐深入各市场主体,整个行业的合规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第一,各类监管机制的渐进式完善和监管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推进期货公司合规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其中包括:证监会提出的“五位一体”监管模式的构建;2007年以来有关期货行业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期货公司营业部“四统一”制度的强化与执行;首席风控官制度的稳步推进和实施;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出台和实行等。这一系列重要举措的推出,为进一步加强期货公司合规建设提供了制度上和例法上的有力保障。
第二,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有结果地开展一系列专项合规检查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合规体系的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其中包括: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指标的专项检查;落实开户实名制及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现场检查;信息系统检查与应急演练;从业员工执业行为检查;投资者教育现场检查;营业部合规情况现场检查;反洗钱工作检查等。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期货公司将监管部门的合规要求贯彻落实到日常经营工作的方方面面,逐渐形成合规管理的长效约束机制。
第三,在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各地监管局、地方期货业协会、四家期货交易所等各级监管机构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合规方面的工作精神及要求,积极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其中包括:中金所深入开户一线,全方位、大面积、深入持久地开展督导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检查工作;四家交易所为抑制过度投机,相继出台了对异常交易行为的监管举措,坚决维护了市场运行秩序;上海期货同业公会组织上海地区期货公司共同发起了“重自律、创品牌、树新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规范了期货经营机构经营行为;上海证监局支持和鼓励辖区期货公司引入和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优化了期货公司的组织机构,理顺了制度体系,增强了内控力度,大大提高了合规与风险管理能力;福建证监局在辖区所有的营业部推行合规监察员制度,促进了期货公司和营业部的依法稳健经营。
对于合规体系的建设,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有四点体会:一是证监会在期货公司监管方面推出的一系列监管措施,如净资本监管、分类监管、开户实名制、信息系统安全督导等,与历时三年的证券行业综合治理有异曲同工之效,为期货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随着期货行业的蓬勃发展,监管部门已经将合规体系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来抓,在证监会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各级期货监管部门从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强化各级人员合规管理职责、完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加强合规项目检查等方面入手,节奏准确,脉络清晰,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各项合规监督管理工作,促使期货公司提升了内部管理水平,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实现了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三是在监管部门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推出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监管者、中介机构及投资者等行业利益相关者对合规的认识逐步提高。期货公司进一步明确了中介主体的职能定位,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使期货投资者的合规风险意识也得到了深化。四是期货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为期货公司合规体系建设、合规文化的培育奠定了经济基础,期货公司积极建立和实施合规激励机制也大力促进了合规专项工作的落实及企业合规文化的塑造。
三、大华期货在合规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
1.借鉴并移植山西证券的合规管理经验,建立健全公司的合规与风险管理体系
大华期货控股股东山西证券在21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摸索实践,全力构建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合规管理模式,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合规自律文化。在山西证券合规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下,大华期货结合期货行业和公司实际,建立了合规、风控、稽核“三位一体”的合规工作机制,搭建了董事会、首席风险官、合规与风险管理部、营业部合规总监(各部门合规专员)四层次的合规管理组织体系。
第一,董事会全面负责公司的合规与风险管理,承担全公司的合规风险管理责任,并参与风险管理架构的确定和监督检查,审查批准公司合规政策、风险战略、风险管理机制、合规风险管理报告等。
第二,在经营层设立首席风险官,全面负责公司业务的合法合规性管理,对公司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相关合规制度进行监督检查,对公司经营管理中可能发生的违规事项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质询和调查,必要时向公司董事会和公司住所地证监局报告。
第三,设立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具体履行公司合规管理、风险控制、反洗钱、法律事务等职能;对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合法合规性和风险管理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稽核审计;及时发现并向首席风险官报告公司在经营管理行为的合法合规性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或隐患等。
第四,在营业部及职能部门设立合规总监(合规专员)。大华期货在各营业部内设置合规总监岗位,把合规风险管理的堤坝前移,在各职能部门设置合规专员,不仅负责对部门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进行有效监督,同时强化对营业部“四统一”的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管理的合规风险与经营风险。营业部总监的设立主要是进一步加强中后台管理,将风险防范工作从总部推向营业部,全面提升公司的合规管理水平。2.多措并举,促进合规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第一,为适应行业发展,确保持续合规,大华期货三次全面梳理、修订了公司的合规管理制度,将合规管理的理念转化为制度要求,通过细化操作流程把合规管理要求纳入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各个环节。
第二,为保障制度的有效执行,大华期货借助信息系统对工作流程进行了固化。围绕基本管理制度制定了多项业务规范和专项工作规范,明确了工作要点和工作流程,并借助公司的开户影像系统、财务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CRM系统、异常交易监控系统等管理系统,将各类管理模块、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和固化。
第三,多次总结行业及公司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并及时向员工传达,督促全员学习、领会。公司充分总结行业的经验教训,全面梳理了覆盖市场营销、开销户、交易、结算交割、监控强平、财务管理、信息技术、反洗钱等环节的风险点、风险特征及防范措施,汇编成册组织全员学习,提高业务人员识别和处理风险的能力。此外,还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监管培训和考核,在营业部合规检查、营销人员的培养、信息系统流程优化等方面狠下功夫,杜绝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稳步提高了公司的合规管理水平。
第四,有效执行日志报送及首席风险官定期报告制度。一是建立了营业部总监(部门合规专员)工作日志和定期工作报告制度,建立了合规与风险管理部与各部门、各营业部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二是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开展每月、每季、每年的合规与风险控制稽核工作,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及时出具稽核报告,扎实抓好整改检查,确保公司依法合规经营;三是首席风险官严格履行每季、每年向证监局和公司董事会提交工作报告和首席风险官履职情况报告的义务,全面报告公司合规经营、风险管理状况和内部控制状况。
3.认真持续抓好证监会的各项专项工作,深化合规管理水平,提高全员的合规认识及自律管理能力
对于监管部门开展的每一个专项工作,大华期货均认真领会工作要求,第一时间向全体员工进行传达和动员,并成立公司层面的专项工作小组,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方案,分阶段、有步骤、稳扎稳打、注重实效地对各专项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确保各项工作得到积极响应、严格贯彻、顺利落实和持续提高。对于监管部门下发的新规章、新规范和新要求,大华期货坚持在第一时间制定相应细则,及时开展宣传、培训,将其推广到各个业务环节中,推行到公司的每一个角落,而全体员工莫不严格按照公司规章,遵循监管部门的要求来开展业务。在实际工作中,大华期货将合规理念融入业务的各个环节,严格贯彻执行证监局的“四统一”标准,持续加强和改善投资者服务,严格规范居间人管理,自觉履行手续费自律承诺,防范行业恶性竞争,合规自律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4.将合规管理纳入公司考核体系,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为切实将合规要求贯穿到公司全部经营管理工作中,大华期货按照合规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健全了激励约束机制,全面修订了考核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公司将考核指标分为经济效益指标、合规与管理指标两项内容,经济效益指标考核是对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合规与管理指标考核是对日常工作完成情况及合规性的考核。以经济效益指标考核为主,合规与管理指标考核结果作为乘数,对季度考核结果进行调整。通过这两项考核指标的设定,既紧贴业务发展情况,又体现合规管理的重要性,从而督促公司及各部门在规范运作的基础上加强业务推广,实现规范与发展并重。
5.将合规管理提升为合规文化,贯穿于经营的每个环节
在合规文化建设方面,大华期货坚持把合规建设、着眼企业长远发展放在第一位,公司管理层在“抓好风险管理,践行合规经营”的指导原则下,牢牢把握住合规运营与管理的底线,始终把合规建设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将合规管理贯穿于公司经营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将合规理念深入灌输给每位员工,逐渐将自觉的合规意识强化为员工共识和工作习惯,凝结成为公司的合规文化,并不断加以提炼和推广,使其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合规建设已经成为大华期货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在新的发展阶段,大华期货将继续坚持以合规为基础,业务发展与强化基础管理双管齐下,始终牢固树立守法合规经营意识,加强全员合规教育,不断健全依法经营保障机制,持续优化自身制度体系,努力培植自律文化,提高合规运作水平,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秩序,努力为期货市场的稳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新形势下科技期刊发展的策略
新形势下科技期刊发展的策略
李无双潘淑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编辑部.300191,天津)
摘要在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办刊现状与特点的墓础上,结 合国际科技期刊发展趋势与要求,借鉴近年来期刊工作理论 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提出了我国科技期刊的改革思路 与发展对策。
关钻词科技期刊;发展;策略
DeveloPingstrategiesforscientineJournalsinthecur代nt 51加ation几1Wushuang,PANShujun
科技期刊的水平是显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科技期 刊是延续于科学研究的一个学术性传媒平台,它是由 实现期刊出版价值的多种关系构成的一个运动关系平台,这些关系是在相互矛盾与彼此和谐的交替运动中 发展,相互矛盾时,期刊就面临着重重问题,相互和谐 时,期刊便有了发展。如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 决间题就成了期刊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理 论前提。
1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以2000年10月中国期刊
协会加人国际期刊联盟,以及2001年中国加人世贸组 织为标志,我国科技期刊业显示出国际化发展的生机 和活力。然而,中国目前虽有科技期刊4700余种,品 种上已发展成为期刊大国,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 却寥寥无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学术质量和发 行、广告收入等方面差距依旧很大,说明中国还不是 期刊强国川。我国科技期刊工作者必须进一步拓展办 刊思路,积极学习、借鉴、引进世界各国在期刊产品 制作、市场营销与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进一步熟悉 和适应世界期刊出版的环境,采取切实措施,力求在 国际竞争中把握机会,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2科技期刊发展的策略
2.1管理模式集团化我国期刊之所以缺乏竞争力和
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还没有突破计划经济的“大 框”。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期刊大多采取分散办刊的形 式,其主办单位往往是科技学会、科研单位、大专院 校等独立单位,层次多、规模小、实力不强、生存能 力较弱,与全国同行业相比不具备竞争力,缺乏广泛 的科技出版资源整合力,在国际竞争中显示不出强大 的优势地位。这种不利局面的形成,除了我国科技生 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待于发展以外,科技期刊界精品名 牌不多,缺乏广泛的影响力也是主要原因。要适应我 国先进文化建设需求,能够在国际、国内期刊出版竞
争中占有应得之地,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界必须联合起 来,走集约化经营、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出版资源融合能力,集中优势力量,办出优 质期刊。
l)内部整合,实现集约化集中管理科研院所、高校特别是综合性高校均主办多种科技期刊,以期刊 出版业务为链条,将单位主办的期刊进行有机整合,加速提升期刊出版业集中度,就必然有利于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实现集团化规模管理;成立期刊总社,实
现集约化管理,既有利于期刊整体发展,又能集中优 势确保重点期刊的拓展。
2)双方、三方联合办刊,实现优化组合管理集
团化建设是我国科技期刊迅速走出困境,实现低成本 扩张的现实途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期刊实 行双方或三方甚至多方联合办刊,通过集中发挥学术 品牌、人才高地、地域特色以及企业、专业学会的资 金渠道优势,建立两级法人体制,有利于盘活存量、吸引增量、优化组合、调整结构,从而壮大实力,实 现扩张发展。
3)多种媒体聚合,实现多元化综合管理集团化
建设的核心是培育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独立负责的 市场竞争主体,造就期刊市场竞争中的生力军。我国 科技期刊改革发展可主动参与报纸、图书、音像出版 单位的聚合运作,组成综合媒体集团。
2.2期刊定位专业化所谓专业化,指科技期刊根据
各自实际条件和主办单位的行业、区域特色,依托强 势学科,将内容小而全的期刊变为大而专的期刊,不 断提高专业稿件质量,创出与众不同的专业特色LZ)。根据当代科技类期刊发展趋势,面向专业人员的科技 类期刊的专业化已经成为主流,以服务不同类型读者、满足不同精神需求的专门性期刊会越来越多、越来越 细;分析我国科技期刊现状,能挤人国际期刊强势阵
李无双等:新形势下科技期刊发展的策略
地的多数是那些专业性强、反映主办单位强势学科或 带有明显特色的期刊。为此,我国科技期刊应进行专 业化结构性调整。
l)在期刊结构层位上的定位[3]。国家对科技期刊
长远的规划可以分以下几个层次:
①发展我国在各学科中的顶级期刊,建立精品期
刊序列这类期刊是我国在各学科中的顶级期刊,在充分保证国内一流稿源的情况下,学术质量指标及同 行的学术评价均持续得到认可的情况下,逐步接纳国 际稿源,走向世界。
②以稳定国内稿源为主,建立不断提高学术质量
期刊这类期刊主要是要稳定国内稿源学术水平,并
在严格审查制度的保证下,逐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③根据国情所需,保留仍有一定学术需求的期刊
结合我国国情,允许一些质量中等的科技期刊有一定的 生存空间,满足我国不同层次科学研究的需求.2)学术上的定位。科技期刊的学术定位是以充分
发挥本刊在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导向性、权威性和科学 性为指导思想,增强反映本学科热点和生长点的稿件,以稳定和吸纳国内优秀稿源为主,通过加强国际合作,逐步接纳国际优秀稿件,引导学科的发展,并通过描 述性的英文摘要和英文参考文献及开放存取的办刊模 式提高期刊在国外的影响力131。
2.3稿件征集、评审国际化国外期刊普遍实行资源
国际化政策,包括作者、编委、审稿专家的国际化。我国科技期刊除少数专业性期刊适度国际化办刊外,绝大多数期刊,还是封闭在国内、行业内甚至本单位 内。我国科技期刊要主动融入全球化潮流,必须争取 面向世界的优秀的科技成果和最新信息的首发权和把 关权。
l)提高科技期刊论文的学术水平。科技期刊论文
学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期刊的学术地位,是期 刊国际化的关键。要有全球范围的研究人员将高水平的论文投到国内期刊,鼓励国内和国外作者合著论文,作者高度国际化能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加强策划、组 稿,跟踪国际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以作为选 题和组稿的依据,也可从和中国科技界已有了良好关 系的国外科学家(包括华裔科学家)、有成就并在国外 学术单位取得稳定职位的部分留学生保持联系,了解 国际学术动态。
2)建立开放性编委会,吸纳行业内国际知名学者。
国际化的编委会是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助推器”,科技 期刊要主动约请行业内国内外有影响的学者、专家担 任编委,请他们制定选题、组稿,并提供稿源线索,协助审读把关。
3)审稿国际化,组建审稿专家库。为保证刊登论
文的质量,要坚持学术性、科学性、创新性相结合的 原则,所刊登的每一篇稿件,都要经过同行专家审阅。在世界范围内约请专家审稿是我国科技期刊论文质量 具有国际化先进水平的保证。有重点地选择专家组成 审稿专家库,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论文送审以求对论文 在学术上的把关。有的科技期刊避免“麻烦”,懒于把 稿件送审.或刊登“人情”稿等,影响了期刊的国际化 进程。
2.4学术评价科学化当前我国科技期刊总体水平不
高,现实中存在诸多不和谐的现象:刊物发表论文明码 标价,核心期刊满天飞,期刊之外办副刊;一篇论文署 名七八个,代写文章等等,面对失衡的文化价值趋向,许多专家呼吁建立一个合适的科学的评价体系‘4’。l)高度重视期刊论文质量。通过引文分析法、文
摘统计法、专家评审鉴定法、影响因子等多种方法来 评价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质量,从而达到对期刊学术 水平的认定、评价。一般来说,高质量的期刊取决于 所载高质量的论文,而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者更注重 有较高学术水准和较高影响因子的刊物,两者是相辅 相成的。
2)辩证对待核心期刊,突出期刊地位。《中文核
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评价 研究报告”中指出:某学科核心期刊是指发表该学科论 文数量较多,文摘率、引文率、读者利用率相对较高,影响力较大的那些期刊„„”。核心期刊研究不可能达 到自然科学那样精密的程度,因此核心期刊研究成果 只能起参考工具的作用,要重新认识核心期刊的内涵 和外延,使核心期刊得到健康的发展151。
3)建立和完善学术评价标准体系。希望科研管理
部门、学术团体尽快制定学术评价标准体系,根据‘·社 会公认、业内公认”的分类评价原则,建立与国际接轨 的科研活动推荐、评价办法,对于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应听取国外同行专家的意见,摒弃那些有 碍学术进步、挫伤专业人员积极性的“硬性”标准l5]。
2.5经营开发市场化期刊走向市场已是不争的事
实,自从2004年期刊实行改革后,已经砍掉了400多 种重复办刊、无力办刊的期刊,实行管办分离。这样 期刊也面临着全面的市场竞争,必须融入市场。所以 科技期刊找到适合自己营销的策略,是我们目前面临 的首要问题。
l)转换机制,从集约化入手。规模经营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成功模式,目前我国科技期刊还是小 农经济的运作模式。近几年国家采取组建报刊集团、建设中国期刊方阵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国内期刊的优 化、组合,形成与国外出版商的竞争力。对于科技期 刊来说,重组的难度要大一些。因为我国目前具有较 强竞争力的科技期刊太少,学术类期刊实行的是计划 经济体制下的办刊模式,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竞争力。但是科技期刊管理政策相对宽松,将会给科技期刊的 发展提供机遇。抓住机遇,进行优化、组合,是科技 编辑学报第18卷
期刊在这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2)开展广告经营,建立期刊市场体系。科技期刊
也是一种商品,要想实现它的最大效益,必须面向市场,占领市场.所以要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广告经营l6]。纵观 大多数国外著名期刊,其收人来源主要是广告和经营
活动17一81。我国科技期刊刊登广告,不仅有利于筹集期 刊再发展的资金,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 化为生产力,/l’助于促进产学研互动,有助于提高科 技内户泊和装帧质量,从而从整体上发挥期刊品牌、特 色、指导的综合效应,占领期刊在行业、区域乃至国 际的市场的份额,并建立起市场体系。
3)扩大外延市场,走出国门。科技期刊在发展过
程中,还应加强对外合作。科技期刊更多的是反映生 产力进步因素,属自然科学知识有效载体。因此要注 重利用现代资本运营手段,提升科技期刊发展经济实 力,还要把眼光和视角放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角度去思 考和解决。借鉴国外专业化经营经验,要把细化后的 市场做大,必须在扩大专业读者群上下功夫。一是坚 持期刊“走出去”方针,把先进的和适用的科学技术向 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扩大受众人数,提高规模经营;二是支持“引进来”方针,把国外优秀稿件引人国内期 刊。
2.6信息传播网络化互联网为科技期刊架起了一座
桥梁,是期刊出版业一次革命性的转变。我国科技期 刊编辑部应积极创造网络化条件,包括建立富有立体 动感的网站、出版网络期刊、加强网络管理,以提高 网络信息的利用率。
1)组建网站,快速展示期刊信息。网站要求内容
丰富,全面反映本刊的历史及目前的发展现状,将通 过建立中英文网站,实现国际化的宣传平台。目前还 有一部分科技期刊没有进人网络系统,应尽快创造条 件进人网络系统;还要做到印刷内容全文上网,利用
国际通行的PDF格式,实现全文发行传播。
2)创办期刊网络版,信息资源的再度开发。网络
出版可以通过网络的虚拟世界跨地区、跨时段、跨行 业、不间段地展示期刊的品牌,互联网的开放性、互 动性、不受地域限制的可扩展性已为低成本扩大期刊 品牌影响力提供了可能。为最大限度地报道学术信息,逐步加强优秀待发稿以及增刊、专刊上网出版交流,应创造条件建立期刊网络版,包括网络文字信息和广 告信息,实行印刷版与网络版的信息群辐射效应。
3)建立各种数据库,完成编辑手段现代化。科
技期刊管理集团化,稿件征集、评审国际化,学术评 价科学化,信息传播网络化等方面的实施均离不开现 代化的编辑手段。为了解决以_L问题,编辑部在建设 网站时要建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应用系统(包括一个
稳定运行的期刊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功能强大的期刊
发布平台),而不是基于单台计算机或局域网运行的管理系统,使参与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人员(编辑、作者、审稿人、出版者、读者)可以通过该互联网平
台完成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全部过程。从编辑组稿、作者投稿、国内外专家审稿到编辑加工、出版发行、内部管理,均需要基于网络的现代化办公条件与办公 流程191。
3结语
除了上述儿种策略外,科技期刊的发展还离不开
编辑队伍结构多元化、期刊语言规范化、印刷装帧标 准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立志于改 革,认真研究中国的国情,吸收国、内外比较成功的 办刊经验.中国的科技期刊事业就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春天。
4参考文献
川石宗源.融人期刊出版全球化的潮流IN].中国新闻出版 报,2(X)3一05一30(l)
[2]朱明,顾玉峨,周佩琴.高校科技期刊办刊模式专业化’j 产业化的战略思考[J].编辑学报,2003,巧(3):204一206
131姜联合,马克平,崔金钟.创办OA期刊,实现《植物‘l态 学报》的跨越发展l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l): 90一94
[4]武卫政.两大痛疾阻碍创新.学术环境响待净化INI.人民 日报,20()5一02一03(14)
[5】马智,赵建逸,刘卫国.再论核心期刊功能异化IJI.中国 科技期刊研究,2侧为,17(2):298一299
16]陈金伟.科技期刊广告经营现状与出路IJ].中国科技期刊研 究.20()2,13(2):173一174
17】陈和‘关于发展上海期刊业的二点思考IJ].编辑学刊.2(”3
(2):19一20
181李哗.变期刊大国为期刊强国lJ]‘编辑学刊,2003(l):4一9 19]赵波,周传敬.我国学术期刊的信息化建设lJ].中国科技 期刊研究,20()6,一7(l):79一8-
第五篇:浅谈中小型企业发展策略 中小型企业如何发展
浅谈中小型企业发展策略 中小型企业如何发展
无论什么企业,要想成功,都必须经历到几个阶段:理念,规划,建设,发展,成型。一步一步都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这边,我主要是讲企业的发展规划,或者说是中小企业的发展策略,对于那些大型企业,一头独大的情况下,中小型企业又该如何发展呢。
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是为了应对内部条件或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任何企业发展战略都是针对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制定的。当外部环境或内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毫无疑问就应该调整或重新制定发展战略。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变化速度空前加快的时代,中国入世又使中国企业融入了变化多端的大世界,这就使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显得格外重要。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条件发生原来意想不到的重大变化也是常有的事,如果发生了这种变化就要调整或更新原有的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创新也是为了提高战略水平。企业各项工作都要上水平,战略更要上水平。企业发展战略之间存在水平差异,这种差异往往还特别大。智慧有多少,战略有高低。企业发展战略创新是为了创出更加高明的企业发展战略。
中小型企业该如何发展,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网络的时代,传统的线下方式慢慢会被网络所取代,所以,很多油先见之明的企业,早就把目光放在了网络上面,对于一些大型企业不要说,这些有足够的资本,去网络上做一些百度推广,竞价排名,而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在这个时代又该如何生存,这边,就是小马哥出场了,自从阿里巴巴问世以来,到现在全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实现了,国内企业的交接,国内和国外企业的对接等等,现在这些电子商务网站数不胜数,选择又是一个大问题了,首先,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挥霍,其次,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成效的出现,所以,要么不选,要么就最适合自己。
最大的当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要适合自己,就选择那些针对于中小型企业的一些B2B网站,比如说,刚上市的中国飞龙网(feilong100.com),就是国家发改委旗下的,一家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新,所以追求的是发展,而要把网站发展下去,就需要得到企业的认可,做事更尽心,效果都是显而易见或者短期就能见到效益的,是很多中小企业很好的去处。
对于这个网络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用脚走天下,用嘴说天下,而是用手指,用脑子来发展我们的企业,中小型企业的福星也可以说是机遇,就在电子商务网站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