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发生物与浙江大学建立

时间:2019-05-15 05:3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发生物与浙江大学建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发生物与浙江大学建立》。

第一篇:安发生物与浙江大学建立

安发生物与浙江大学建立“产学研战略性全面合作”关系

五月的杭州,和风熏,杨柳轻,万物新。

2015年5月23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内随处可见“热烈欢迎安发生物科技考察团访问浙江大学”的牌子。因为今天是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层领导再次来到浙江大学考察并签订“产学研战略性全面合作”协议的日子,这是本周继【同济大学安发天然药物研究院】揭牌、浙江安发圣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后的又一大喜事,表明了安发生物科技在发展的历程上开启了又一让人兴奋和自豪地新篇章。

图解:欢迎牌

图解:高教授等人参观浙江大学现代中医研究所

图解:高教授等人参观浙江大学现代科技展示馆

参加此次活动的来宾有: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刘建飞,新西兰梅西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RIDDET学院的院长Paul James Moughan教授、副院长Harjinder Singh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科学家、厦门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齐忠权,浙江大学校长、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现代服务业领域总体专家组组长吴朝晖教授,浙江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赵荣祥教授、副院长陈忠平教授,浙江大学现代中药研究所所长吴永江教授、副所长刘雪松教授,浙江大学药学院科研科科长王立明等政府领导、专家、教授和国际友人。世界著名真菌及医学营养学家、新西兰皇家科学院生物活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协海智计划专家、同济大学安发天然药物研究院院长、安发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高益槐教授,新西兰中国科技经济促进会副会长、安发国际控股集团总裁高炜率安发生物科技高层领导出席此次签约仪式。

图解:签约仪式现场

上午9点,签约仪式在浙江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赵荣祥主持下隆重举行。首先,赵院长浙江大学的整体情况,他说道,浙大作为一个有着118年校史的名牌大学,学科门类最全,在3000多名教师中就有院士28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9人,拥有48个国家级的实验室、研究中心、基地和示范中心,在产学研领域的成就名列全国大学的前茅,浙大每年30亿元的科研经费,有1/3用于产学研的研究上。赵院长介绍后,大家一起观看了安发生物科技的企业宣传片,随后,安发国际控股集团总裁高炜介绍了参会人员及安发生物科技的概况,紧接着,刘雪松教授和高炜总裁分别代表浙江大学和安发生物科技签订了“浙江大学—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签订协议后,安发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高益槐教授、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分别致辞,双方都表示了对此次合作的希望和信心,希望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学带研、以研助产、以产帮学,把知识转化为智慧,用智慧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强国富民的使命。签约仪式结束后,吴校长和高教授、高炜总裁等人一起合影留念,记下了安发生物科技发展路上值得纪念的一笔华彩。

图解:浙江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赵荣祥教授介绍浙大整体情况

图解:高炜总裁介绍安发生物概况

图解:签约现场

图解:签约现场

图解:高益槐教授致辞

图解: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致辞

图解:与会领导、教授、专家等合影留念

图解:高教授、高炜总裁与吴朝晖校长合影

此次的合作协议,是既同济大学研发技术合作上的另一个全新的合作,它除了在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创新技术与产品开发、大健康产品的开发、人才引进和培养、科技项目与知识产权的合作外,也将在大健康管理领域进行全面和深度地合作,也就是将在高效节能工艺与装备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DCS)、生产信息化管理技术(MES)、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通过数据集成、信息共享、知识服务,最终形成大健康服务体系。此次合作的目标是建设国内领先的生物多糖提取数字化中试车间、构建国内先进的生物制药数字化制造技术群、首创基于大数据及云计算的生物制药新药研发模式、形成于国际接轨的生物制药先进制造技术新标准等,同时,原则同意双方共同成立“浙江大学-安发生物医药联合研究中心”,并在宁德建立“福建省浙江大学技术转化转移中心”。

总之,此次的合作,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健康服务上,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病得晚、走得安”。

第二篇: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2011年免试研究生推荐工作实施细则

我校推荐2011年免试生工作已经起动,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学院情况,特制订学院2011年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具体如下:

一、成立推免生工作小组

学院成立由学院党政领导、系主任、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推免生工作小组,分管本科教学院长任组长,其他成员任组员,负责学院推免生工作。

二、推荐方法:

1、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9月15日下午4:00前进入教务管理系统信息维护菜单下填《浙江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申请表》,保存、打印、交表到学生所在学院,并提交相应证明材料。

2、学院根据学生三年在校学习及综合情况,并征求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意见后,按1:1.3的比例进行差额初选,提出复试建议名单。对复试建议名单,由学院免试研究生推荐领导小组成员面试,投票确定学院最终推荐名单。

3、学院公示推荐名单,征求意见,上报学校。

4、参加辅修的同学可以到教务处或辅修学院报名,名额学校另外下达。

三、推荐对象和基本条件

推免生的对象为我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身心健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研究能力,学习刻苦、勤奋、成绩优秀。

3.取得有效总学分125分(五年制为165分)以上,并经学院初审按专业学制年限能预期毕业。直博生推荐要求排名在所在专业前60%。

4.外语水平优秀,其中免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外语成绩应获得全国大学英语六级480分及以上,或托福≥550分(或网考≥80分),或雅思≥5.5,或全国公共英语考试通过五级。

5.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可由3名以上本校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经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审查认定,可不受综合排名限制,但学生有关说明材料和教授推荐信应进行公示。

四、推荐的名额:

学校下达名额18人,校内硕士2人,校外硕士5人,直博10人,专业学位1人。

五、有关管理事项

1.根据教育部规定,经确定为推免生的,不得再报名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不得放弃攻读研究生资格,不参加就业分配,不予办理出国手续,并须签署《浙江大学研究生院推荐免试入学研究生承诺书》。

2.推免生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其推荐资格。

(1)在申请推免生过程中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2)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学校纪律处分,或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3)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未达到良好以上的;

(4)本科毕业时不能获得学士学位的。

六、具体日程安排

9月15日下午4:00前学生上交推免申请表及相关材料(英语六级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等)上交地点:学院教学科(紫金港校区农生组团D431)

9月16日下午学院讨论决定复试名单

9月17日学院张榜公示复试入围名单以征求意见

生物系统工程复试时间9月19-21日,学院会议室

食品科学与工程复试时间 9月19-21日,学院会议室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2010年9月13日

第三篇: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贺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0华诞之际,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敬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形成了优良的传统校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校师生员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道路,为陕西省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农业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国家高等农业教育、特别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跨入新的世纪,我们坚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定会将70华诞作为学校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重要的里程碑,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陕西省和本部地区农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大学,为实现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和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今后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扶持,共同发展,为发展我国农业高等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衷心祝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继往开来,再创佳绩;

衷心祝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蒸蒸日上,越办越好;

衷心祝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庆典活动圆满成功!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二○○四年三月三十

第四篇: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写写帮整理)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一. 核农所

叶庆富 教授

研究方向:分子与环境生物学、生物物理学、核农学 推介项目:

1、养殖海域水体污染综合治;

2、彩叶兰花资源的创造与应用;

3、肉味素关键技术开发。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423

电子信箱:QFYe@zju.edu.cn 崔海瑞 研究员

研究方向:植物诱变遗传与分子改良

推介项目:

1、转基因抗螟虫水稻新品种和组合的选育与产业化;

2、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油菜组合(品种)的选育与产业化。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405

电子信箱:hrcui@zju.edu.cn 吴殿星 研究员

研究方向:1.叶色标记技术研究与利用;2.营养成分改良与功能产品研制;3.高效栽种体系研究 推介项目:

1、叶色标记技术研究与利用:自 1993 年开始,包括水稻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及其在彩色草坪草、观赏植物和中国兰花中的延伸利用;

2、营养成分改良与功能产品研制:自 1998 年开始,以降糖、减肥、明目及蛋白质和脂肪替代物的研究为目标,创制糖尿病、肥胖症、益眼专用品种和产品;

3、高效栽种体系研究:自 2005 年开始,以发展高效农业为目标,培育趋避型抗虫、系统抗病、简易栽种和耐极端生境等环境友好型超级稻新品种。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405

电子信箱:dxwu@zju.edu.cn 汪志平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1.经济生物(藻类、中药材等)种质新资源创建与开发利用;2.海洋生物技术; 3.分子生物(核酸、蛋白质、多糖等)工程及生物物理学;4.天然产物(生物活性物质等)研发及产业化

推介项目:

1、生物废料生产新型蛋用蛋白及抗病菌制剂;

2、螺旋藻优良新品系中试与产业化;

3、螺旋藻医药保健功能新品系构建与产业化。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702

电子信箱:zhpwang@zju.edu.cn 张明龙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1.油菜品质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2.优异油菜种质创新;

3.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

推介项目:

1、高产、优质(单、双低)、抗(耐)病杂交油菜新组合选育;

2、高产、优质杂交油菜组合选育与产业化工程。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202

电子信箱:zml@zju.edu.cn 二. 生物技术研究所

王人民 教授

研究方向:1.农产品优质安全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2.作物逆境分子生理与调控; 3.优异种质创新与种子产业化;

推介项目:

1、新围海涂综合治理与农业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2、绿肥田双季稻直播栽培的应用效果及其前景研究;

3、中药元胡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620

电子信箱:wangrm@zju.edu.cn 张国平教授

研究方向:作物逆境分子生理与调控

推介项目:饲用、食用和啤酒大麦品种筛选及生产技术研究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117

电子信箱:zhanggp@zju.edu.cn 三. 蔬菜所

喻景权 教授

研究方向:设施作物的生长发育调控机制和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主要内容包括:

1.连作障碍的形成规律及其根际调控;

2.果实发育调控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3.逆境对光合机构的影响及其调控。

推介项目:

1、设施园艺连作中土壤环境变化规律与持续利用的研究;

2、可控环境下蔬菜生育障碍的克服与配套产品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120

电子信箱:jqyu@zju.edu.cn 汪炳良 教授

研究方向:蔬菜新品种引选与推广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125

电子信箱:blwang@zju.edu.cn 陈再鸣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1.食、药用真菌发酵工程。主要是食、药用菌丝细胞的快速繁育和连续发酵技术体系的研究,包括液体菌种智能化发酵系统的软、硬件的研制和发酵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2.食、药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 3.食用菌生态系统开发; 4.食、药用真菌功能食品开发等。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126

电子信箱:zaiming@zju.edu.cn 四. 果树所

陈昆松 教授

研究方向:1.园艺植物分子生理学与品质调控;2.果品采后贮藏与运输等。推介项目:农产品储藏期间的冷害控制技术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931

电子信箱:akun@zju.edu.cn 滕元文 教授

研究方向:1.园艺植物资源评价利用、遗传多样性、分子系统学与分子育种

2.果实发育的生理与调节

3.果树实用技术的研究开发。

推介项目:

1、果树高光效棚架栽培模式的开发与示范;

2、采后商品化处理与梨促成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3、资源高效利用型设施葡萄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4、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研究。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803

电子信箱:ywteng@zju.edu.cn 刘永立 教授

研究方向:1.园艺植物生物技术;2.果树栽培 推介项目:

1、植物脱毒与快繁技术;

2、果树生态栽培与果园综合利用。

联系方式:电话:***

电子信箱:liuyongli@zju.edu.cn 张 放 教授

研究方向:具体从事果树花卉等园艺作物的生态生理栽培的教学科研工作。累计推广果树等林木新品种和生态经济林果30多万亩,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同时致力于探索山区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理论。

推介项目:

1、三峡库区移民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带的建设;

2、山区优质果树选育及生态栽培技术研究;

3、中国兰花及其它名贵园艺植物的组织培养及生物技术应用研究。

贾惠娟 副教授

研究方向:1.果实生长发育与调节;

2.果实风味品质形成的生理学机理。

推介项目:

1、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在南方巨峰葡萄上的应用及推广研究;

2、奉化市水蜜桃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星火示范基地建设。

联系方式:电子信箱:jiahuijuan@zju.edu.cn 李 鲜 副教授

研究方向:1.果实采后品质变化的生物学机理;

2.果实次生代谢物质与人类健康。推介项目:枇杷果实采后品质劣变的调控技术。联系方式:电子信箱:xianli@zju.edu.cn 叶明儿 副教授

研究方向:1.葡萄、梨、柑桔、杨梅等果树的果实发育生理及调控;

2.果树设施栽培;

3.农业园区规划;

4.稻鱼共生技术。

推介项目:

1、杨梅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2、东魁杨梅早结丰产、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建设;

3、梨优质高效开发技术;

4、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研究。

联系方式:电话:***

电子信箱:yminger@zju.edu.cn 孙崇德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农产品的贮运加工以及农产品品质的相关研究,重点研究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评价与利用,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630

电子信箱:adesun2006@zju.edu.cn 五. 茶叶所

梁月荣 教授

研究方向:1.茶树重要基因克隆和转基因研究;2.生物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推介项目:茶饮料配方和工艺。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704 电子信箱:yrliang@zju.edu.cn 龚淑英 教授

研究方向:茶叶感官审评与鉴定。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259

电子信箱:shuygong@zju.edu.cn 屠幼英 教授

研究方向:茶渣的开发利用、茶多酚新用途研究、茶叶发酵酒生产和有关茶多酚在人体吸收代谢过程中的生物化学机理研究。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259

电子信箱:tuyying@zju.edu.cn 汤 一 副教授 研究方向:茶产业文化 推介项目:名优茶保鲜技术 六. 园林所

夏宜平教授

研究方向:园林植物生理调控与景观应用。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654

电子信箱:ypxia@zju.edu.cn 周树军 副教授

研究方向:园林植物育种、植物系统演化和城市园林树种规划与选择。联系方式:电话:***

电子信箱:zhou2007@zju.edu.cn 贾建强 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建筑环境设计与园林建筑设计。

联系方式:电话:0571-87152324

电子信箱:HZZXYL@126.com 倪 琪 副教授

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及其理论、东西方园林史、景观生态与环境艺术 推介项目:

1、国内外旅游业生态化发展与管理经验研究;

2、海宁市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研究。

联系方式:电子信箱:niqi@zju.edu.cn 邓云兰 讲师

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联系方式:电话:0571-85516027

电子信箱:zj_dyl@163.com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一.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陈安国 教授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单胃动物,尤其是猪的营养、饲料添加剂开发、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现代化养殖场的规划与设计及环境营养学等教学与科研工作。

推介项目:

1、植物型除臭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2、猪用干湿饲喂器的中试与应用示范;

3、规模猪场粪污和氨气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4、绿色环保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5、环保型畜禽养殖设备的开发及配套技术研究;

6、中华鳖安全越冬的营养与免疫综合技术研究;

7、养殖中华鳖品质改进及环保型饲料研究。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099

电子信箱:agchen@zju.edu.cn 汪以真 教授

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免疫;动物营养调控与肉质;安全、绿色饲料添加剂 推介项目:大规模集约化养猪饲料技术模式研究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51729

电子信箱:yzwang@zju.edu.cn 二.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鲁兴萌 教授

研究方向:

1、家蚕病理学与病害控制:主要研究家蚕病原微生物对家蚕的致病机理、蚕病发生和流行规律、蚕业消毒和病害防除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2、病原微生物的基因功能:比较不同株系微孢子虫、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各种蛋白质和核酸等的差异,分析致病因素和机理,解明基因功能和作用机制;

3、微生物资源利用:主要研究有用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生物学功能和大规模培养技术,以及生物防治微生物资源研究等。

推介项目:

1、家蚕病毒性软化病的流行生态机制和综合防治;

2、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检验技术和蚕病检测技术改进研究;

3、家蚕农药中毒、母蛾检验和蚕病诊断的研究;

4、雄蚕新品种繁殖技术研究。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305

电子信箱:xmlu@zju.edu.cn 时连根 教授

研究方向:生物资源学;蚕丝学;分子生物学。推介项目:用家蚕培育冬虫夏草及其医药保健品的开发研究。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723

电子信箱:slgsilk@zju.edu.cn 三. 临床兽医学

胡松华 教授

研究方向:

1、疫苗免疫佐剂与免疫增强剂

从中草药中提取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用于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并研究其作用机理;

2、奶牛疾病防治

研究奶牛主要疾病如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的病因、病原、诊断方法以及防治药物;

3、中草药防治动物疾病

针对危害人畜健康的主要动物疾病,研究中草药防治方法和作用机理;

4、针灸治疗宠物疾病

研究针灸治疗动物神经肌肉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方法及其作用机理。

联系方式:电话:0571-88982582

电子信箱:songhua@zju.edu.cn 黄利权 副教授

研究方向:从事兽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繁殖及疾病防治和小动物疾病防治。尤其在动物不孕症的诊断、治疗,奶牛乳房炎及宠物临床疾病的诊治上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推介项目:

1、优质温岭草鸡的品种选育;

2、奶牛疾病综合防治研究;

3、“宫炎消”治疗猪子宫内膜炎的研究;

4、奶牛结核病诊断和防治技术研究。

施明华 副教授

研究方向:动物临床医学

推介项目:集约化猪场疫病综合防制技术研究 四. 水产学

吴信忠 教授

研究方向:

1、在海洋水产健康养殖领域:主要从事海洋生物病害学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2、在海洋动物发育与比较免疫学领域:主要感兴趣的方向是海洋贝类、鱼类分子与进化免疫学、海洋动物重要细胞信号分子转导途径;

3、在海洋生物医学领域。主要感兴趣的方向:重要海洋生物抗细胞凋亡、抗肿瘤与抗感染的候选分子研究领域。

推介项目:

1、海水养殖近江牡蛎类立克次体病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2、大珠母贝幼龄贝氨基糖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

3、热带海洋珍珠贝病防治研究。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960

电子信箱:wuxz@zju.edu.cn 邵庆均 教授

推介项目:1.水产动物营养需要、水产动物营养生理、水产动物饲料蛋白源开发与利用、营养与应激、营养与肉质、饲料添加剂开发等研究;

2.养殖水环境污染物调控与去除技术;

3.水产与畜牧养殖污染物减排技术

4.水体水质净化技术;

5.水产养殖动物细胞生物学;

6.中华鳖、泥鳅、南美白对虾、黑鲷等名特优水产品安全优质高效繁养殖技术;

7.珍珠蚌高效与可持续综合养殖技术;

8.现代农业园区、水产养殖场、休闲渔业及畜牧场规划、设计等。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093

电子信箱:qjshao@zju.edu.cn 王岩 教授

推介项目:1.水域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河口湾、湖泊和池塘等中、小尺度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演替;水生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与功能;景观水域环境规划与管理;渔业生态学;

2.水产养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水产养殖模式优化的理论与方法;水产养殖污染评价与控制;鱼类营养与廉价饲料蛋白源开发利用;活饵料生物学与大量培养。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689

电子信箱:ywang@zju.edu.cn 朱炳全 副教授

推介项目:特种水生动物的苗种繁育机理与营养生态:主要模式动物为:鱼类------欧洲鲈鱼(河鲈)、斑鳜等;两栖类---棘胸蛙(石蛙);爬行类---眼镜蛇、中华鳖

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094

电子信箱:bqzhu@zju.edu.cn 舒妙安 副教授

推介项目:1.名特水产动物苗种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主要从事黄鳝、澳洲宝石鲈、中华鳖、青虾、南美白对虾等名特水产品的苗种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2.名特水产动物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克隆与分子遗传育种:主要从事珍珠蚌(三角帆蚌)、海水虾蟹类等名特水产动物的种质资源、分子遗传与育种、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克隆等方面研究工作.联系方式:电话:0571-86971823

电子信箱:shuma@zju.edu.cn 徐海圣 副教授

推介项目:1.主要水产养殖品种重大疫病的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快速诊断技术、生态预警技术及疫苗、免疫增强剂、植物源药物等绿色控制品的研制与应用; 2.主要水产养殖品种疾病的综合控制措施及健康防病体系;

3.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与功能解析;主要水产动物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解析;

4.养殖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及环境改良剂、水质改良剂的研制与应用; 5.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影响评估。

总联系人:刘永立,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liuyongli@zju.edu.cn

第五篇:浙江大学试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浙江大学试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浙大发设〔2010〕3号

浙江大学关于印发《浙江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学部、学院(系),各部门,各校区管委会,直属各单位:

经研究决定,现将《浙江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浙江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2号)、《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卫生部卫科教发〔2006〕15号)、《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农业部令第53号)、《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2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1年国务院令第30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浙江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为了加强我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校园环境安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成立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委员会,下设浙江大学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小组,由职能部门、重要实验单位负责人和专家组成,负责学校实验室生物安全宏观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浙江大学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以下简称“实验室处”)。

第三条

从事相关工作的各学院(系)、医院等学校二级机构,须设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落实具体管理人员。实验室主任、课题负责人为所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

第四条

各相关学院(系)、实验室必须根据本学科和实验室的特点,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具体办法、操作程序和生物安全 — 2 —

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报学校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五条

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

第二章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第六条

病原微生物危害等级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和农业部《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一)第一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二)第二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三)第三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四)第四类: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七条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象是《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中列为第一类、第二类的病原微生物和按照第一类、第二类管理的病原微生物;以及未列入上述《名录》但与人体健康有关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和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第八条

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实验研究工作必须在生物安全三级(BSL-3)或四级(BSL-4)的实验室中进行,其它涉及病原微生物的实验研究工作必须在生物安全一级(BSL-1)或二级

(BSL-2)的实验室中进行。

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验室的资质审批工作由国家卫生部或农业部负责;生物安全一级、二级实验室的资格审批工作由省级卫生或农业主管部门负责。

第九条

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研究的范围须通过校实验室处上报审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项目)的审批工作由卫生部(农业部)或省级卫生(农业)行政部门负责,其它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项目)的审批工作由省级卫生(农业)行政部门负责。各实验室必须严格按照申报批准的项目内容进行实验,严禁私自扩充实验项目。

第十条

实验相关人员须通过生物安全知识培训,获取《生物安全实验室上岗证》。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记录;承担检查和维护实验设施与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等职责。安全管理体系文件须上报校实验室处备案,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向浙江省卫生厅(农业厅)的备案工作需通过实验室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至少应包括:

(一)实验室人员和项目准入制度;(二)人员培训考核制度;(三)人员健康监护制度;(四)生物安全检查制度;

(五)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

(六)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七)实验室生物危险标识使用规定;(八)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九)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安全保管和档案管理制度;

(十)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十一)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十二)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

(十三)实验活动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十四)其他必要的管理性和技术性文件。

第十一条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采集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

(二)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三)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四)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第十二条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运输:(一)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通过陆路运输;没有陆路通道,必须经水路运输的,可以通过水路运输;紧急情况下或者需要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往国外的,在获得行政管理部门许可的情况下,按要求分装后可以通过民用航空运输。

(二)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用途和接收单位应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与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专用容器应当密封,容器或者包装材料还应当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耐高压的要求。不得通过公交车和城市铁路运输,护送不少于 2 人,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十三条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保管:

(一)保管机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与农业主管部门的规定, 制定严格的安全保管制度,储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做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进出、储存、领用记录,建立档案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做到“双人双锁、双人领用”。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应当设专库或者专柜单独储存,分类管理、安全存放、随时监控,并有采购、使用和销毁记录等,严防丢失或被盗。

(二)实验室在取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批准文件后,方可进行相关实验活动。项目结束后,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与农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时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上级保管单位保管。对于需送交上级保管单位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必须予以登记,并取回上级保管单位的接收证明。

第十四条

生物实验废弃物必须安全处置:

(一)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废弃物,必须先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二)所有废弃物必须进行分类暂储,贴上标签,按规定的时间送学校生化废弃物中转站并进行登记,不得随意丢弃;

(三)由实验室处联系有资质的公司清运处置。

第三章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管理

第十五条

开展实验动物相关工作,实行许可证制度,包括: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动物实验技术人员资格认可证等。

第十六条

从事实验动物饲育和动物实验的单位必须建立相关 — 6 — 的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实验动物安全事故发生。

第十七条

实验动物必须来源于具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并附有动物质量合格证明书。不允许向无《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购买实验动物。

第十八条

从国内其他单位引入的实验动物,必须附有饲养单位签发的质量合格证书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出具的运输检疫报告,经隔离检疫合格后,方可接收;从国外进口实验动物,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不得从疫区引进动物。

需要引进野生动物时,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由引进单位在原地进行检疫,确认无人畜共患病并取得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证明后方可引进。

第十九条

动物实验必需在具有《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设施中进行。原则上不允许在无《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设施内擅自饲养动物及进行动物实验,确有教学和科研工作特殊要求的,必须向学校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小组提出申请,经审批许可后,方可在规定地点、规定时限内进行饲养和实验。

第二十条

进行动物实验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相关单位欲从事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实验,必须通过校实验室处上报农业主管部门审批。欲从事涉及低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实验,须通过实验室处向农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凡用于病原体感染、化学有毒物质或放射性实验的实验动物,必须在特殊的设施内进行饲养,并按照生物安全等级和相关规定分类管理。

第二十二条

对必须进行预防接种的实验动物,应当根据实验要求或《家畜家禽防疫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

第二十三条

落实实验室设施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灭菌制度,控制设施内物品、空气等,达到洁净或无菌程度。防止昆虫、野鼠等动物进入实验室,或实验室动物外逃,严防疾病传入动物饲养设施,杜绝人畜共患病发生。

第二十四条

实验动物饲育工作部门必须根据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饲育环境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要求,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质量检测,各项操作和监控过程的数据应有完整、准确的记录,并建立统计汇报制度。

第二十五条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必须树立疾病预防及控制意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平时不得与家养动物接触。对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其它不适宜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第二十六条

实验动物设施内产生的废弃物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排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丢弃实验后或正常死亡的动物尸体。实验动物尸体必须先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如高温高压灭菌),包装好贴上标签后自行送校实验动物中心暂存,随后送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

从事基因修饰实验动物研究、饲育和应用等工作,必须严格遵照国家《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实验动物异常死亡,应及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九条 发生实验动物突发事件时,启动《浙江大学实验动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将事故危害控制到最低水平。

第四章 基因工程生物安全管理

第三十条

本办法所称的基因工程,包括利用载体系统的重组体 DNA技术,以及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异源 DNA 直接导入有机体的技术,适用于在本校内进行的一切基因工程工作,包括实验研究、中间试验、工业化生产以及遗传工程体释放和遗传工程产品生产、使用等。但不包括下列遗传操作:

(一)细胞融合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二)传统杂交繁殖技术;

(三)诱变技术,体外受精技术,细胞培养或者胚胎培养技术;(四)常规质粒DNA构建及在大肠杆菌或酵母中扩增。从国外进口遗传工程体,在校内进行基因工程研究和实验的,也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十一条 按照潜在危险程度,将基因工程工作分为四个安全等级,由4种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和3种基因操作等级组合构成,具体参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2001年1月农业部令第8号)。

安全等级Ⅰ,该类基因工程工作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尚不存在危险;

安全等级Ⅱ,该类基因工程工作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低度危险;

安全等级Ⅲ,该类基因工程工作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中度危险;

安全等级Ⅳ,该类基因工程工作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高度危险。

第三十二条

实验室控制措施

(一)安全等级Ⅰ控制措施:

实验室和操作按一般生物学实验室的要求。(二)安全等级Ⅱ控制措施: 1.实验室要求

除同安全等级Ⅰ的实验室要求外,还要求安装超净工作台、配备消毒设施和处理废弃物的高压灭菌设备。

2.操作要求

除同安全等级Ⅰ的操作外,还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尽可能避免气溶胶的产生;在实验室划定的区域内进行操作;废弃物暂存在具有特殊标志的防渗漏、防破碎的容器内,并进行灭活处理;基因操作时应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前必须将工作服等放在实验室内;防止与实验无关的一切生物如昆虫和啮齿类动物进入实验室。如发生有害目的基因、载体、转基因生物等逃逸、扩散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的实验室安全控制措施,还应符合兽用生物制品的有关规定。

(三)安全等级Ⅲ控制措施: 1.实验室要求:

除同安全等级Ⅱ的实验室要求外,还要求:实验室应设立在隔离区内并有明显警示标志,进入操作间应通过专门的更衣室,室内设有沐浴设施,操作间门口还应装自动门和风淋;实验室内部的墙壁、地板、天花板应光洁、防水、防漏、防腐蚀;窗户密封;配有高温高压灭菌设施;操作间应装有负压循环净化设施和污水处理设备。

2.操作要求:

除同安全等级Ⅱ的操作外,还要求:进入实验室必须由实验室 — 10 —

负责人批准;进入实验室前必须在更衣室内换工作服、戴手套等保护用具;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沐浴;离开实验室不准穿工作服,工作服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后清洗;工作台用过后马上清洗消毒;转移材料用的器皿必须是双层、不破碎和密封的;使用过的器皿、用具,移送出实验室前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处理;用于基因操作的一切生物材料应由专人管理并贮存在特定的容器或设施内。

(四)安全等级Ⅳ控制措施:

除严格执行安全等级Ⅲ的控制措施外,对其试验条件和设施以及试验材料的处理应有更严格的要求。安全控制措施应当经学校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小组审核同意后向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报告,经批准后按其要求严格执行。

第三十三条 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安全控制措施

所有试验必须由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操作中还需注意:

(一)安全等级Ⅰ的控制措施:

采用一般的生物隔离方法,将试验控制在必需的范围内。(二)安全等级Ⅱ的控制措施:

1.采取适当隔离措施控制人畜出入,设立网室、网罩等防止昆虫飞入。水生生物应当控制在人工水域内,堤坝加固加高,进出水口设置栅栏,防止水生生物逃逸。确保试验生物 10年内不致因灾害性天气而进入天然水域;

2.对使用后的工具和有关设施进行消毒处理;

3.采取一定的生物隔离措施,如将试验地选在转基因生物不会与有关生物杂交的地理区域;

4.采取相应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环境和规模控制措施;

5.试验结束后,收获部分之外的残留转基因生物应当集中销毁,对鱼塘、畜栏和土壤等应进行彻底消毒和处理,以防止转基因生物残留和存活。

(三)安全等级Ⅲ的控制措施:

1.采取适当隔离措施,严禁无关人员、畜禽和车辆进入。根据不同试验目的,配备网室、人工控制的工厂化养殖设施、专门的容器以及有关杀灭转基因生物的设备和药剂等;

2.对工具和有关设施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转基因生物被带出试验区,利用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消灭与试验无关的植物、昆虫、微生物及啮齿类动物等;

3.采取最有效的生物隔离措施,防止有关生物与试验区内的转基因生物杂交、转导、转化、接合寄生或转主寄生;

4.采用严格的环境控制措施,如利用环境(湿度、水分、温度、光照等)限制转基因生物及其产物在试验区外生存和繁殖,或将试验区设置在沙漠、高寒等地区使转基因生物一旦逃逸扩散后无法生存;

5.严格控制试验规模,必要时可随时将转基因生物销毁; 6.试验结束后,收获部分之外的残留生物应当集中销毁,对鱼塘、畜栏和土壤等应当进行消毒和处理,以防止转基因生物残留和存活。

(四)安全等级 IV 的控制措施:

除严格执行安全等级Ⅲ的控制措施外,对其试验条件和设施以及试验材料的处理应有更严格的要求。

第三十四条

从事基因工程工作的单位,应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办理实验许可手续,实验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规,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价,评估潜在危险,确定安全等级,制定安全操作程序(含应急措施和废弃物处理措施)。

第三十五条 从事基因工程实验研究,应对DNA 供体、载体、宿主及遗传工程体进行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重点是目的基因、载体、宿主和遗传工程体的致病性、致癌性、抗药性、转移性和生态环境效应,以及确定生物控制和物理控制等级。

第三十六条

从事基因工程中间试验或者工业化生产,应根据所用遗传工程体的安全性评价,对培养、发酵、分离和纯化工艺过程的设备和设施的物理屏障进行安全性鉴定,确定中间试验或者工业化生产的安全等级。

第三十七条

从事遗传工程体释放,应对遗传工程体安全性、释放目的、释放地区的生态环境、释放方式、监测方法和控制措施进行评价,确定释放工作的安全等级。

第三十八条

遗传工程产品的使用,应经过生物学安全检验,进行安全性评价,确定遗传工程产品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三十九条

遗传工程体应贮存在特定设备内。贮放场所的物理控制应与安全等级相适应。安全等级Ⅳ的遗传工程体贮放场所,应指定专人管理。从事基因工程工作的单位应编制遗传工程体的贮存目录清单,以备核查。

第四十条

转移或者运输的遗传工程体应放置在与其安全等级相适应的容器内,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运输或邮寄生物材料的规定。

第四十一条

有关转基因植物的构建、种植、繁殖应遵守《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四十二条

从事基因工程研究和实验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认真做好安全监督记录。安全监督记录保存期不得少于十年,以备核查。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发生病原微生物或转基因生物意外扩散等生物安全事故,事故单位必须根据情况启动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转基因生物样本在运输、储存中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的,有关责任单位应立即安排人员封锁事故现场,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或转基因生物继续扩散。

(二)同时向学校实验室处、党办、校办、保卫处和校医院等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学校根据事故情况,报当地公安、环保、卫生、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容器或包装材料,应及时向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或农业主管部门报告。

(三)对周围已经污染或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封闭、隔离,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场所、设施、物品、废弃物等进行消毒,核实在相应时间段内进出实验室人员及密切接触者名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感染者救治及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

(四)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指导下,对确诊感染及疑似感染人员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治疗,对在相应潜伏期时间段内进出实验室人员及密切接触感染者的人员进行医学观察。

(五)配合有关单位对扩散区进行追踪监测,至不存在危险为止;(六)事故责任单位配合职能部门进行事故调查,详细记录事故的发生经过和处理情况,写出书面报告报学校主管部门存档备案。

第四十四条

责任追究

(一)对违反规定或造成生物安全事故的单位或责任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经济赔偿、行政处分等处罚;构成犯罪的,— 14 —

将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责令停止工作等处理:

1.使用不符合规定的装置、仪器、实验室等设施的; 2.违反生物安全、基因工程工作安全、动物实验操作规则的; 3.违反本办法其它规定的。

(三)造成下列情况之一的,责任单位必须立即停止损害行为,并负责治理污染,赔偿有关损失:

1.严重污染环境的; 2.损害或影响公众健康的;

3.严重破坏生态资源、影响生态平衡的。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实验室处负责解释。

主题词:管理

办法

通知

送:纪委,各院级党委、直属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党委各

部门,各党工委,工会、团委。

浙江大学校长办公室

主动公开

2010年11月11日印发

下载安发生物与浙江大学建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发生物与浙江大学建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安记录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二00九年)1 检查、工作、培训记录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小组会议记录时间: 地点: 主持人: 参员人员:会议内容:检验科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培训记录时......

    安 全 发 展

    安 全 发 展------三 层 含 意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是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认识的深化。这一理念包含着三层意思。 第一,经济社会的......

    安发国际介绍

    安发国际介绍 安发生物科技落地中国,联合了中国多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行高层次的研究合作,致力于推动传统医药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安发生物科技秉承着“生命是灵、科技......

    安发国际核心技术

    安发国际核心技术 安发国际就拥有四项国际原创性专利技术,特别是“低温生化多重分离提取及活化制备技术”,对120多种天然资源(食药用真菌、天然植物、海洋生物、营养果蔬)进行分......

    启航考研: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启航考研只为一次考上研 启航考研: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郑州启航考研学校简介 河南考研培训辅导班引导者——天任教育郑州启航考研学校,目前以考研培训辅导为核......

    考上浙江大学的心情说说发朋友圈

    考上浙江大学的心情说说发朋友圈 1、恭喜恭喜!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你的努力使你考入了自己理想学校,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特借手机短信向你表示热烈的祝贺!2、开学了,......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通知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ABE在中国—2010全国ABE优秀大学生西湖夏令营活动通知 为了促进全国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科(ABE,Agricultural and Biosystems Engineer......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短学期参观实习心得

    题目生物系统工程短学期参观实习心得 姓名与学号蒋昊铮 3120100277 指导教师刘湘江泮进明 年级与专业大四 生物系统工程 所在学院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生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