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忠诚成为校园文化
让忠诚成为校园文化
黄材镇井冲中学
刘献民
美国行为科学家梅奥等研究者认为: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团体的融洽性和安全感。组织行为学理论,不仅对社会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学校组织行为管理,特别是对教师群体的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的融洽性和安全感,究其源“忠诚”起到主导的作用。
近年来,我校力举“忠诚”作为学校行为理念之一,营造了良好的“忠诚”校园文化,从校园环境布置到师生校园生活,“忠诚”成为校园物质和精神的总体现。
忠诚,作为师德建设的本源
1、忠诚为主题进行校本培训
我们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思想问题解决了,其他一切都好办。因此,我们选择了“师德”建设为重点开展校本教研。并将“忠诚”作为校本培训的切入点。全体教职工参与,使“忠诚”成为教师们心目中最神圣的美德。我们分四步走。第一步,学校确立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老师们一起研讨“忠诚”作为校本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步,学习自古至今“忠诚”的范例,发动教师搜集整理“忠诚”的案例,每周每个教师向学校推介“忠诚”的故事,或“忠诚”为主
题的优秀文章(比如《出师表》、《岳阳楼记》、《忠诚的呼唤》等)。第三步,组织教师每月进行研讨,教师们写“忠诚”日记、“忠诚”反思、“忠诚”论文。
有的在反思中写到:忠诚,是一种非凡的自信,是力量的象征,是把握了正义和真理的一种大度和坦诚。
有的说:忠诚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忠诚从小的方面讲是对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集体的责任,从大的方面讲它是我们每一个社会的人对国家民族所应承担的义务。
有的说:我们不论身居任何位置,只要拥有一颗忠诚的心,我们就拥有了一个个人全面发展的舞台,做出我们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2、当好“忠诚”的促进者
我校行政人员,坚持每周和教师交流累计1小时以上,从教师工作、身体、想法、建议、家庭情况、学生、家长十多个角度进行交流交谈,既了解教师的具体情况,也为教师排忧解难,出谋划策。行政人员既成为学校的带头人,又成为教师的忠诚合作者。学校规定每个行政人员要写上与教师“忠诚”交流的简要记录。有位姓姜的行政人员在笔记中写到:和张老师进行交流,成了一种享受,享受到中华自古以来的一种美德。他说:我每当自己的生日,第一箸菜总是敬给我的母亲。因为实际上我的生日是母亲最艰难时刻的纪念日!
我们还要求行政人员每期为教师办好3件以上的实事。带领教师为学校、为学生进行不定期义务劳动。这样一来,和谐的团队就稳固了。正因为有教师的团结协作,我校教师服从服务意识强,无论是上
级精神还是校内方针方略的落实,都能政令畅通、教师们和衷共济无杂音。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岗位目标先进单位”、“优秀领导班子”。
3、重视肯定和激励
激励是一种内在动力,能激发人的内在成就动机。为了将“忠诚”赋予推动效应,学校成立“忠诚形象奖”。经过行政人员和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推介“忠诚优秀典型”,学校给予物质奖励,同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晋级的先决条件之一。到目前为止,获得学校“忠诚形象”奖的就有6位老师,这是组织的激励也是教职工的自我肯定。
忠诚,作为师生生活的纽带。
1、忠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是一种勇于接受任何审视的坦荡。作为教师要与学生忠诚地生活,就必须要有这样的理念。
近年来,我校确立了《初中学生习惯养成与教师习惯行为关系的研究》课题。此课题的研究,首先是要建立在一个师生忠诚相待的基础上,在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相互助进的氛围里,通过教师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只有教师心灵的开放,学生才会耳濡目染地追求进步,完善自我。
我们时常从不同角度采取师生互动,相互评比,如“学习”、“背诵”、“演讲”、“宣誓”、“文体”、“征文”、“卫生”、“安全”等等方面。用习惯影响习惯,用品质塑造品质,用精神铸就精神。忠诚的师生生活点缀了内涵深刻的校园文化。
2、用“忠诚的敬业精神”带动学生的勤钻勤学的学习风尚的形成。我校400来学生就有300多学生住宿,每个教师每周至少两天在校和学生生活15小时以上,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亲密伙伴的关系。学生听话、尊师守纪、学习扎实。
3、活动是师生平等忠诚合作的载体。
首先,我们借县局“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东风,教师和学生一起锻炼和竞赛。打球、跑步、跳绳、拔河,一个小小的校园操坪,早晨、大课间、放学后被师生们弄得热火朝天,挤而不乱。
其二,师生合作的文化活动。大会前师生拉拉歌;庆祝活动,师生同台演出,相互评奖。一阵阵师生忠诚和谐的愉悦氛围萦绕校园上空、流荡在山间田野。
其三,学习生活是学校生活的主流。我校采取了“分享学习”法:理科采取师生互动的学法探讨、解题思路分享。比如这道题让学生自学之后,谈谈“我是怎样理解的”,“我有什么样的解题技巧”,等等。文科,采取“你说我说”、“你写我写”的方法,如李新华师在教学《我的母亲》一文时,写了一篇《我的母亲》和学生分享自己所得的母爱。
学校设立了以校长稿费为基金的语文奖,命名为“涓水留声语文奖”。语文类取得了县一等奖以上的师生均可获此奖。该奖项实施以来,充分调动了师生语文教与学的积极性。井冲中学教师的语文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009、2010、2011年井冲中学中考语文成绩稳步提升,逐步跻身全县先进行列。教师论文获得了多个省市级
一等奖。学生作文在各级征文中获奖,其中101班姜智同学还获得“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国家级优秀奖。同时,为解决学生学习英语的困惑,学校设立“学校英语考级”制度。由三名参加国家英语考级的教师制定方案,组织学生考级。
有时候教师获得荣誉,一定要和学生分享其体会。有时在班活动时,教师分到班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学生分享。在分享学习中,师生培育了“追求知识”、“探究知识奥秘”和“追求美好人生”下的忠诚。
其四:学校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对学生进行家访、关注留守儿童的假日生活。用关爱学生的忠诚培养尊师上进的忠诚,使家庭社会对学校的满意率逐年提高。
其五: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学校工作一个重要工作之一。学校为了做到忠诚地为学生饮食服务,学校设立了食品巡查制度。由学生组织对食堂、商店食品质量、卫生等多方面的进行巡查记分。以此作为对后勤人员的日常考核的依据之一。
忠诚,作为学生成长的向导。
在学生的联系体中,最为密切的是他们的同伴们。如何让“忠诚”的文化熏陶他们呢?我们又作了如下的工作:
第一、从事了《农村中学学生自评与自我反思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的课题研究。2008年9月至今,我校对“学生自评与自我反思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作为县、市级课题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点点成绩:
课题探索之前,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的原因,我校学生违纪及不良现象逐渐增多:上网厌学、打架纠纷、不服家教、无上进心、习惯不好、学习懒散、成绩较差;仅2008学年度(中考后),学校综合排名处全县70位(倒数第三)。
课题探索之后的近年内,教学质量跃居全县前列,其中2009年中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排名居全县第一;学校获县级“安全文明校园”;获镇级“岗位目标先进单位”;课题《农村中学学生自评与自我反思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县级结题并获奖,现申报为市、省级课题。
第二、学校设立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全员参与,让他们利用课后、节假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每周跟踪调查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活动情况。每月班级进行一次创新作品评选活动。每期2次校级评选。每期全校开展一次创新作品展览。全体师生、部分家长、部分社会人士参加展览。
这些活动的开展,营造学生同伴之间忠诚合作与交流的良好氛围。
第三、学校生活总有一些值得推介的榜样,她给校园生活增加了另一番色彩。为了丰富校园“忠诚文化”的内涵,我们设立了拾金不昧等优秀道德典型宣传窗。每月2期,将优秀的同学摄影公示,以彰显忠诚文化的写真。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心的管理。学校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然后,以教师去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是特别重视情感
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智力劳动者,又是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最活跃、最重要的主体力量。因此,学校构建民主平等、忠诚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篇: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
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书法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定是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法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承载者。我们可以通过书法兴趣小组教学,在学校开设书法模块教学,使学生有更多选择余地,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甚至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那么,如何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上节课的视频中佛山市三水华侨中学把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想我们可以通过学校艺术节书法现场比赛、校园文化月、书法艺术作品展,书法兴趣小组的教学等形式让校园书法艺术文化多元化,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一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1、在学校艺术节中组织书法现场比赛
校园文化艺术节,每年学校都举行,我们可以和学校团委搞书法艺术现场比赛,下发书法现场比赛通知,上交作品,选拔有实力同学组织现场比赛,搞艺术节书法作品展。
2、校园文化月中搞班级书法作品展
开展校园文化月,展示自己班级硬笔书法、毛笔书法作品展,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量化管理的一部分,以提高学生的硬笔书法水平。
3、用手抄报宣传书法文化艺术 每学期组织学生用手抄报形式,通过宣传栏展示自己对书法艺术的认识,起到加深了解,宣传书法文化的目的。
4、搞书法兴趣小组作品成果展
组织好书法兴趣小组的教学,丰富学生课外活动,让其成为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学校的书法兴趣小组,对书法模块的开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搞好书法兴趣小组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认识书法艺术的一扇窗。通过书法兴趣小组的活动,丰富学生枯燥的高中生活,让他们学习书法技法,学习如何鉴赏书法艺术的基础知识,掌握书写的基本技巧,并进行书法创作。让学生从中锻炼自己的写字能力,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陶冶性情,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认真做事的态度。让他们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书法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书法兴趣小组也是书法模块教学的延伸。如果学生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又有书法方面的天赋,甚至通过书法的学习立志在书法艺术中有所建树,我们可以通过书法兴趣小组进一步让学生有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也可以把优秀书法学生培养成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他们考书法艺术院校,追求自己更加美好的明天。在书法兴趣小组的教学活动结束,搞书法兴趣小组作品成果展。
5、抓好书法篆刻艺术模块的开设
书法篆刻艺术教学模块的开设是书法艺术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兴趣小组的引导,学生选择书法模块的学习,加深对书法艺术的了解,提高自己书法艺术的鉴赏水平和书写能力。模块结束可以让学生以心得体会、探究课题、书法作品展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6、建设校园书法文化墙
将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优秀作品,装裱后悬挂在班级走廊中建设的校园文化墙,让其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书法艺术教育的成果。甚至还可以建设成为佛山市三水华侨中学一样的书法文化馆。
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可把书法艺术教学办成像佛山市三水华侨中学一样的学校特色,成为校园文化中德育的重要部分。让书法艺术从校园文化的多元化成长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不是天方夜谭!关键是我们要去踏踏实实去做,从书法兴趣小组起步,到书法模块的开设,到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自己的成绩,走出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方自己的天地,走向书法艺术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第三篇:让社区成为和谐
让社区成为和谐的港湾
——莲湖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掠影
《十送红军》、《红旗飘飘》……6月13日,伴随着嘹亮的歌声,莲湖区“三唱三颂”红歌大赛系列活动之一“唱红歌颂党情”群众歌咏活动在大唐西市金市广场隆重启动。此前,该区133个社区已广泛开展了以“唱红歌、颂党恩”为主题的红歌大赛,广大市民通过唱响红歌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热爱。
类似这样的群众文体活动在莲湖随处可见,无论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迎接建党90周年,社区群众用歌声唱出和谐、唱出了凝聚力,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了社区的亲和力与影响力。
“水滴邻里节”成为莲湖品牌
“门对门住了6年,我都不知道邻居叫啥!”。谈起邻里关系,光测家属院的梁阿姨十分无奈。如今,不少城里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不缺吃,不缺穿,就缺少邻里的好感情,广大居民对改善邻里关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2009年9月,莲湖区文明办率先在全市举办了“同在社区住,都是一家人”的水滴邻里节活动,期间,许多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在广泛的交流沟通中相识相知,在共同参与的自娱自乐中相融相亲,无隔阂地享受邻里亲情。
“水滴邻里节”在显示出无穷魅力。无论是第一届邻里节上的空巢老人“连心卡”发放、邻里的“私房菜”火拼、手撕画、面塑等民间绝活惊艳亮相,还是第一届邻里节上的“环保达人秀”、“开心农场”、“社区大舞台”……都给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了一个邻里相识、相知、相助的温馨家园。
在莲湖,“水滴邻里节”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项连年开展、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群众文化活动,该活动一举荣获2009年西安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据悉,该活动今年将举办第三届。
文化活动拉近邻里的距离
莲湖区在探索加强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发现文化建设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于是把文化建设作为发展社区文明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大文化阵地建设,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目前,全区已形成100多支舞蹈、书画等文艺队伍,群众文化活动点达200多个,基本实现了街街有阵地、天天有活动。
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是构建社区文化的有效途径。丰富多彩的互动性活动,为广大居民提供了相互了解、施展才华的舞台。有文艺才能的居民被调动起来,他们组织了社区艺术团队,在社区中开展了“秦腔演唱会”、“夏日文化广场”、“纳凉晚会”、健身操展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一支又一只的“阿姨、爷爷文艺队”活跃在莲湖的大街小巷,使广大居民在活动中增进了感情,陶冶了情操,拉近了距离。目前,莲湖每个街道至少都有10支以上社区文艺团队。“提高三率纳凉晚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互动有奖游戏”、“夏日文化广场”、“秦腔自乐班”展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互动,使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社区功能也因此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文化活动把党委、政府工作和居民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莲湖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又一特色。
第四篇:让阅读成为习惯
人类需要读书已成公理,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警言名句车载斗量,关于读书的逸事佳话不胜枚举,诸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茧映雪等等。远的不说,就是刚从10年浩劫中走出来的那段时间里,整个社会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是何等强烈、热情是何等高涨!当时的图书馆、资料室完全不像今天,那是比酒店、茶楼热闹得多的地方;如果到阅览室看书、查资料,那是要提前排队或请人抢位占座的,大学宿舍的灯往往要班主任多次督促才会勉强熄掉。正是由于那时的全民学习,才为中国近30年来取得巨大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在充满浮躁、充满诱惑的氛围中,要想静下心来、沉住气,认真阅读点什么、研究点什么,还真是需要有相当的毅力和恒心,何况现在的读物又未必全是开卷有益。从某种意义上说,“百家论坛”如今火爆,恰好说明阅读的冷落和荒凉。有人说,世界正在进入新无知时代,尽管资讯如此发达,但人们对一些基本的常识和原理反而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实际上,现在学习的环境和条件、方式和渠道也在与时俱进,远远超过从前,比如出国考察、外地取经,举办论坛,开研讨会、座谈会、吹风会等等,形式翻新,效果很好,同时并不影响拿文凭、捧学历、得证书。
尽管如此,我仍然感觉学习与阅读之间还是有细微差别的、有一定距离的。我顽固地认为,在所有的学习形式中,唯有阅读才是本质上的学习。因为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较为特别的生活方式,它可以使人沉静、使人思考,让精神有所寄托,让心灵有所安静。阅读时,每有所得,欣然自喜,一如林黛玉读《西厢记》,“但觉余香满口”,妙处难与君说。易中天先生说得好,我们完全不必急功近利、一味强求读书一定要为了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我们只是将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并养成习惯,时时处处读起来,如能进而付之实践,那当然更有意义。
只要是生活习惯,又不危害社会和他人,那么你看你的书,我喝我的酒,他打他的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彼此相安,其乐融融,也许,这正是和谐社会的外在表现和本质需要。
比如写博,在xx,现在大家读博、写博已经习以为常。于是有人疑问:写博到底坚持多久?一如当年井冈山下有人发问:红旗到底打得多久?
疑问可以理解,担心似乎又无必要。
写博其作用、意义,市广电总台xx台长在接受上级新闻媒体采访时已经从十个方面概括,讲得很清楚,我十分赞同,将其称为“庄十点”,而市文广局xxx局长在“再思博文”中对写博的感受与收获亦有精妙之阐述。
有人这样形容现代社会:不会开车就等于不会走路,不会讲外语就等于不会说话,不会上网、发短信就等于不会写字。也就是说,看博、写博其实已是现代人一种最常见的、最普通的现代工作手段与生活方式,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普通、一样寻常。写博只要不是别有所图的媚上之举和作为取仕之道的终南捷径,那就不是权宜之计,不会“五分钟热度”;何况到目前为止,在宿迁,并没有以“博”划线,“博”而优则仕;也没有人认为只有写博者才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而未写者或少写者皆为思想不解放、行动不一致。这说明,开博的环境是很自由、很宽松的。
第五篇:让习惯成为文明
让习惯成为文明
讲文明,树新风,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从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出,一些地方不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如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不爱护公共设施等等。因此,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人心,以促进每个人自觉养成文明习惯,在全社会形成文明风气。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应该在群众中形成一种共识: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道德修养。
优秀是一种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从点滴做起。因为习惯文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要做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让习惯成为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