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与儒学复古运动(共五则)

时间:2019-05-15 05:0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韩愈与儒学复古运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韩愈与儒学复古运动》。

第一篇:韩愈与儒学复古运动

韩愈与儒学复古运动

在三千年的历史画卷中,中国的古代知识分子多如繁星,数不胜数,而韩愈,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佼佼者,如启明星照亮天际般映亮了历史长河,他所领导的儒学复古运动也成为了儒学承前启后的新起点。

韩愈,字退之。由于韩式郡望为昌黎,故称“韩昌黎”。韩愈曾担任吏部侍郎,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曰“文”,因而也称“韩文公”。他留有《昌黎先生集》这一文集以及《顺宗实录》这一史学著作。韩愈不仅是唐代儒学复古运动的领导者,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流散文家。他既以“文章”著称,又长于诗词歌赋,开创出“以文为诗”的韩派风格。韩愈既是一位富有才华的文学家,又是在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政治家。

韩愈所提倡的儒学复古思想,与其家庭环境与经历是有着密切联系的。韩愈出生在一个传统儒学家庭,其父韩仲卿,是当时典型的文人官僚,与著名诗人李白、杜甫曾有过交往,有一定的名望,善于文辞,但屈居于较低的官职。这点与韩愈颇为相似。唐代可谓是中国封建势力再分配,封建制度大变革的时代。自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在唐代得到了发展与完善,大批庶族通过科举晋身仕途,与名门望族之势力相对抗。韩愈作为这一阶层的一分子,也就决定了他一生的基本立场。

韩愈少时就养于长兄韩会与嫂夫人郑氏,皆因双亲早逝。其后韩会遭贬官难行,韩愈不得不随同南迁。幼年的韩愈第一次经历到各种的艰难困顿。但此时他却已开始潜心向学,培养起对儒学的偏好了。至韩愈十九岁,他来到长安求贡举,但屡试不第,境遇落拓穷困。然他对现实和人生也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失望之下,韩愈东归故里,再到洛阳。成为了藩镇的幕僚。然而,幕僚生涯并没有给他带来安定,反而是使他的生活动荡不安,危机四伏。这也使他对人生有了更痛切的感受。

贞元十九年,三十六岁的韩愈随官至监察御史,却因改革派的嫉恨而被贬至岭南任县令。此时正是严冬时节,他却要踏上南贬的漫漫长路,饱受征行、流贬之苦。赴岭南,需出武关,下襄汉,过洞庭,溯湘江而上,可谓是历尽山路崎岖,江河波涛之险,受尽万千磨难。这与韩愈前些年觅官不得相似,皆是坎坷艰辛,患难不断。但苦难既是不幸,又是磨练。韩愈在流离中历练,从而确立了他人生的基本方向与创作的基本路线。艰难的征途,荒凉的岭南更给了他新的人生领悟和启发,从而执志不移,潜心著述,总结、写出纲领性文著《原道》和一大批精彩的诗文。

至革新派被彻底整肃,韩愈才得以回到长安。但满怀希望的韩愈并没有迎来他仕途的春天。由于韩愈的敢于任事,刚正不阿,他被宦官所嫉恨,又被崇佛尚道的朝臣所打击,十几年宦海浮沉,终不得意。不仅仕途上穷无出路,生活亦是穷困潦倒,可谓是艰难穷途。现实的黑暗并没有使韩愈气馁,反而使他培养出一种顽强的抗争精神和乐观精神,创作出厚实的作品。

元和八年,由于得到宰相的同情与赞赏,韩愈的命途得以见到转机。其后,韩愈因主张出战淮西藩镇而被任命为行军司马随军出征。征行路上,韩愈雄心万丈,写下了许多慷慨激昂的诗篇。胜利回朝后,升至刑部侍郎,还受命撰写《平淮西碑》。此时的韩愈,春风得意,宏伟的抱负得以部分实现,可谓是他仕途上的短暂春天。

短暂的如意过后,又一次的灾难在前方等待着韩愈。因朝廷坚持崇重、加护佛、道的方针,这与韩愈张扬儒道、力辟佛老的理念相悖。恰逢朝廷有逢迎佛骨之举,韩愈更是激愤难耐。愤懑之下,韩愈上疏朝廷,力陈佛教祸国殃民的危害,更力数前朝帝王佞佛短命的后果,要求彻底禁绝佛教。宪宗被奏章所激怒,将韩愈贬至瘴气之地潮州。韩愈再一次经受贬谪流离之路。虽经此大难,然韩愈气节不改,仍致力于弘道辟佛上。至宪宗逝,穆宗登基,韩愈终得以再回到京城,安享晚年。此时的韩愈虽仕途颇为通畅,却也失去了当年的果敢与锐气。

韩愈一生所致力于的是儒学复古运动。自汉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一直被奉为经典,那么韩愈等人为何又要提倡儒学复古呢?

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思想界呈现开放而活跃的景象,艺术文化领域也是人才辈出,大放光彩。大唐帝国国势强盛,声威远播。但这种繁荣局面,实际上只持续到唐玄宗在位前期。自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以来,大唐盛景就开始呈现衰败凋颓之象。经过九年的征伐与惨淡经营,大乱局面甫告终结。但朝廷面对的是野心勃勃的藩镇割据与不时侵扰的边疆侵逼,内部则是政出多门,宦官弄权,朝官政争。肃宗、代宗、德宗几代皇帝也没有使朝纲振作起来,导致**连年,经济衰败,矛盾丛生,国是日非。思想文化界则弥漫着颓废、消极的风气。由于唐朝自立国以来就遵循南北各朝兼容佛、道两教的国策,造成儒、佛、道“三教”并立,其间又矛盾交错的局面。而朝廷坚持崇重、加护佛教的方针,更加使佛教、道教横流,全国弥漫着迷信风气,世风日下。而以韩愈为首的一些具有用世之志又信守儒家传统的士大夫,决心挽救世风,以重新振兴儒家精神和经典伦理道德的形式,来挽救社会危机,这就是韩愈所领导的“儒学复古运动”的兴起原因。

而韩愈之所以从诸子百家中选择了儒家学说,除却其自身的常年熏陶外,儒家的自身性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政治,儒家曰“政者正也”。意思是正人心,正风俗,笼统地讲,即要培养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人类的健康的精神生活。而法家则是将政治看做权术的,道家是提倡“无为无不为”,这与韩愈挽救世风的意图相悖。因此,复兴儒学就成为了韩愈等人最好的选择。

韩愈所提倡的复兴儒学,并不是单纯地恢复古礼,钻研儒家古代典籍,而是在吸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提出了儒家的新思想新理论,这就是道统论。韩愈的道统论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以治国平天下为目的的心性哲学,以维护大一统为目的的政治哲学,以弘扬自我、张扬个性、追求自由与独创为特征的艺术主张。学统、政统、文统,三统合一,一以贯之。这个“一”,就是仁义之道。

首先,是学统。韩愈从浩如烟海的原始儒家典籍中,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基础,重建了儒家的心性哲学。从而使儒家的心性哲学能与佛学相匹敌。以上的四部著作也被宋人集结为《四书》,成为此后历代王朝的正统经典。中国的学术文化体系,此后由十三经系统移到四书系统。

其次,是政统。所谓政统,既是强化中央集权,维护中央政府统一政令的主张。这与韩愈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政治上说,是由于李唐王室自安史之乱后日趋衰微,藩镇割据,政令不通,战乱不息。大唐帝国面临着亡国的危机。从经济上说,则是由于商品经济日益活跃,需要有一个同意的法制与市场。不过,韩愈主张的“大一统”并不是毫无原则的。他所主张的,是以仁义之道为纲的大一统,而不是以暴力统一天下的“大一统”。因此,他宁愿肯定“诸侯作而战伐日行”但“纲纪存焉”的“夏、殷、周”的末世,也要坚决否定以武力统一天下而“纲纪亡焉”的暴秦。这种思想是非常可贵的。

最后,是文统。韩愈文学主张的核,心是修辞明道,辞必己出。也就是说,以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阐明仁义之道。修辞明道的实质,是文艺的民族文化传统。而辞必己出的实质,则是文艺的独创性。前者坚持民族文化传统的大我,后者坚持作者独特个性的自我。它们的共性,是坚持独立的个性,追求个性化的创作道路。这也可说是中唐时期文化创作的时代特征。

而关于韩愈所提倡的仁义之道,他在其著作《原道》里云:“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与外之为德。”这就是任何思想。在上者遵先圣的教导以民为本,施爱于民。而人与人之间则是相互关爱,互相帮助,在各自的行业做好各自的工作,这便是所谓的“仁”之道。那么“义”呢,并不是仅指义气,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准则。他对义的要求是“宜”,也就是适宜有度,是人们长期生活在一起所形成的适合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念,也就是共同的交往之礼。仁义之道,笼统来说就是要有仁爱与礼义。韩愈所提倡的道统论与其领导的儒学复古运动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理论虽没有获得政治上的成功,却澄清了儒学发展史上自孟、荀以来的一个重大问题,开启了儒学的新时代。理学、史学、古文运动、宋诗的兴起与发展,都直接蒙受着韩愈的影响。虽与宋代理学相比,韩学稍显粗糙,然而正是韩学开启了宋学的门户。

韩学对宋人的影响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文化艺术领域、以及历史文献领域。在思想文化领域,韩愈的儒学复古使世人开始重新关注儒学经典,宋代儒家学者对韩愈学说的批判与接受推动了宋学自身理论思维的成熟与理论系统的完善。在文学艺术领域,则形成了“以文为诗”的韩派写作风格。在历史文献领域,宋人对韩愈经学思想的认识和接受促进了宋代经学思潮的更新。尽管这三大领域中各种流派的发展进程各不相同,但正是各种流派的辩论、批判与接受,丰富了宋学的发展,也成就了韩学的丰厚,显示出韩学对宋学影响的广度与深度。总之,韩愈作为一个古代知识分子,其成就与影响是巨大的,其思想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真伦,《韩愈集宋元传本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

2、孙昌武,《韩愈诗文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3、陈飞、张清华《韩愈与中原文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第二篇:儒学与马克思主义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

翻开世界史,就是不同文明兴起、衰落、融合的过程。任何一种单质文明都难以靠自身的力量克服其固有的缺陷而长盛不衰。古代埃及、希腊、巴比伦、印度、罗马都证明了这一点。较之其他文明,中华文明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几千年一脉相承,延绵不绝。随着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兴起,在一连串灾难和失败后,我们陷入了极度的困难之中。和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相比,我们的文明也暴露了他固有的缺陷。我们的文明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幸而我们民族固有的文明特质使我们警醒,开始与西方文明融合,重塑民族精神,并最终获得新生,而这个西方文明只可以是马克思主义

西方文明在中国传播的非常缓慢,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以后,西方列强就不遗余力的企图用西方先进文明代替所谓土著文明,印度就是最好的例子。但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和民族自尊心使这种企图很难实现。随着西方资本的不断入侵,虽然我们也接受了诸如选举、议会、责任内阁等,但纯粹是形式主义,是一场闹剧。中华文明把天下为公,以天下为己任作为价值之本,以仁义克己为立身之本,以仁政爱民为执政之本,以忠君报国为道德之本,以中庸和谐、宁静淡泊为自由之本。相比之下,个人主意,个人奋斗则不是君子所为。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巨大反差,要使中国人接受西方文明是很困难的。有些人简单的认为西方文明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西方文明。实际上,西方文明最有价值的那些东西,如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民主共和传统最初是在古希腊奴隶制社会里孕育而成;而独立自由的爱好和追求,则来源于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人道主义精神则来源于基督教,正是这些精神提供了条件。历史证明一些基本的文明特质是超民族,超社会历史形态的。理性精神、民主共和精神可以在资本主义社会扎根,也可以在奴隶社会存在

第三篇:儒学与人生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儒学与人生

钱逊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原所长

课程前言

钱逊教授,1933年生于江苏无锡,1953年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1982年转攻中国思想史,历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长期从事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方面的研究。在“儒学与人生”的专题演讲中探讨了儒学与人生的关系,提出了儒学真正的本质是做什么,他从四方面论证了儒学与人生的关系。主要著作:《论语浅解》、《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中国传统道德》等。

“我们研究儒学也好,我们想从儒学中学习一些东西也好,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要了解儒学自己本身的一些特点,就是说它必须是和你自己的思想、和你自己的行为是相结合的,它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你读了以后就是要和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思想要结合起来体会来用,就是说具体如何去做,那就靠自己去领会去体验,但是如果说把儒学仅仅看作一种知识去研究,和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自己处理问题、自己做人完全不发生关系,那样的话本身可能做了一门学问,但是这样做就离开了儒学的最根本的核心。”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叫儒学与人生。我先简单说一下儒学和人生的关系。过去很多人大概都认为儒学是一种政治学说,是为2000年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一种上层建筑,我今天所讲的《儒学与人生》这个题目,目的就是弄清儒学的真正本质在哪里。实际上儒学是一种讲人的学问,或者讲做人的学问,或者说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当然说儒学也是一种政治学,这也对,因为儒学讲治国平天下,但是儒家讲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在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本是修身,从天子一直到普遍老百姓的根本都是修身。儒家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观念:一个社会的安定,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基础在整个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包括老百姓以及领导人,这是儒家治国的基本,所以为政以德,基础的东西是讲做人,做人的问题解决好了社会也就解决好了,国家也就太平了。

那么讲做人的问题,为什么要提出做人,这里就谈到儒家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我们讲到的基本的一个问题是要懂得人,先要懂得人和禽兽的区别。现在流行的一个观点就是人和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禽兽是一回事,人无非就是要生存,无非就是生存竞争,就是弱肉强食,食色性也等,说起来好象人和禽兽是一回事。听起来很可笑,实际上很多人是这样来看待人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传统儒学就不这样看,而认为人首先要认识人和禽兽的区别。堂堂正正做一个人,要能够摆脱禽兽的境界,要学会做人,修养自己,所以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这是儒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懂得了这点以后再去研究儒学,就可以懂得很多东西。

不仅是儒家提出了这样的思想,而且在中国文化的长期发展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讲做人这个观念在中国已成为一种民族意识,不一定是学者,不一定是秀才状元,即使是老一辈的普遍老百姓,都教孩子要堂堂正正做人。现在我们青年人好像比较讲究将来要做一个科学家,一个文学家,要拿诺贝尔奖还有当议员。中国的传统首先不是讲这个,首先是你要做人,要做事,先做人,而且这种思想渗透在我们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京戏里面讲了多少做人的道理,四大名著里面也讲做人的问题。中国史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不仅记事,而且记人,记事一方面讲治乱的经验,还有一个人物的褒贬,大忠大奸在史书上都可以找到,一些小人物当时来讲在道德上很有意义,我们史书上也有,并不一定是英雄人物。这是形成我们文化传统的东西。

一、人生价值观

那么这里面第一个谈的是关于人生价值观的问题。人的价值观是我们考虑人的时候首先要思考的一个根本问题。价值观这个词在古代是没有的,在古代讲的是追求不朽,不朽就是一个价值问题。有一种提法叫“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人们还有一个讲法叫“虽久不废”,立了德,立了功,立了言之后,能够长久地不被人忘掉,长久地有影响,这才叫不朽。基本上可以说“三不朽”的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主导思想。人的不朽不是在你自己身上,不是看你自己得到了什么东西,而是要从历史、社会对你的评价中体现你的人生价值。你的不朽存在于老百姓的心中,存在于长久的历史中,这才能叫做一种真正的不朽。一个人生前在各方面有多少的满足,多大的权利,多大的财富,一旦去世就没有了,即使传给子孙后代,现在看来能够传几代就了不起了,但是立德、立功、立言这样的不朽的含义是,即使人的身体不在了,但是精神却可以长远的不朽,确实可以做得虽久不废,在子孙后代,在民族以至人类的发展中存在下去,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个实际上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体验到这一点。

比如说岳飞,他生前并不是一个成功者,他没有完成他的志愿,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判死,但是他被我们中华民族永远记念,永远继承。杭州的岳王坟、岳王庙就是一个很生动、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很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祭祀岳飞,一方面是秦桧被做成铁人跪倒到墙角里。这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人生价值的一种看法。这个人在历史上的价值,在我们民族发展中的价值很鲜明地体现了出来。这不在于他当年如何成功,而在于他能不能够立德、立功、立言,虽久不废,其他都是假的、空的。所以说,物质的东西比如人的寿命,物质财富、权力,都是短暂的,而真正的精神的东西才是可以永远存在的,永垂不朽的。

岳飞不仅是我们给他纪念,而且岳飞那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里。我可以举一个清华校史上的例子。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大学生在城里示威游行,清华离北京太远,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好的交通,没有参加,到晚上才有人把这个消息带到清华园,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就有反应了,大家早上去吃早餐的时候,发现在饭厅门口帖了一张小字报,当时叫揭帖,小字报的内容是什么?没有巴黎和会的具体内容,就抄了一首岳飞的《满江红》,谁抄的?是闻一多,当时是清华学生。闻一多此时此地抄这么一段岳飞的《满江红》干什么?他是用岳飞的《满江红》来抒发他当时的这样一种爱国的情感,也就是说岳飞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存在于闻一多的身上。在这样一种民族危亡关头它表现出来,激励一代青年来进行爱国活动,这叫做真的不朽,这真正是一个人的价值。这就是中国人的一个最基本的传统,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最基本的人生价值观念。16:46 刚才讲到的时间问题,中国人的观念不是说只有现代,中国人讲究历史观念,我继承历史的先辈们的这样一种成就,继承他们一些好的思想,同时我也要用我的所作所为在历史上留下痕迹。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是什么?是历史。这是中国人的观念,不只看我自己,不只看我眼前,而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群体中间,把自己放在历史中间,来寻找自己的价值。

讲到这个地方需要澄清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讲究“义”,把“义”作为第一位,所谓“义以为上”.很多人认为中国传统就是重义轻利,不符合现代要求,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中国古代传统讲义利关系,讲的是应该把利的取舍放在义的考量之下。

还有一个要澄清的是,中国人讲人生价值需要把个人放在一个群体中间,放在历史里边,那么是不是就不讲个人?也不是这样。实际上,一方面儒学强调个人对社会的奉献,强调个人要自觉地承担自己的社会义务,意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但同时也非常强调个人的独立的人格。

二、待人处世的原则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涉及到一个待人处事的原则问题,因为做人就是要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但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是这里面包括很多具体的规范。比如“孝”就是一个具体的处理家庭关系规范,也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我在这里不打算讲这些具体的东西,只讲一个最一般的原则,我们待人处世、处理人和人的关系的最一般、最根本原则是“推己及人”.这思想来自于孔子提出来的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两句话,一句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话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概括起来讲就是“推己及人”,或者像老百姓讲的要“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其基本精神就是为人处事心里要想到别人,而不要只想到自己,这样就可以平等地待人,对人表示一种尊重,一种关心和帮助。这个简单的道理讲起来意义很大,儒学讲仁,孔子讲仁学,讲仁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从自己做起。在《论语》里孔子的弟子问过他,说什么话是可以一辈子终生行之,是一辈子照着去做的,孔子就说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有一段话是一以贯之,另一个学生问,一以贯之什么意思,他回答,忠恕而已矣。如果孔子的思想是仁学,仁的最基本的一个内涵叫爱人,那么如何爱人呢?爱人的起点在哪里呢?我说爱人的起点就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起点就在你心里要有别人,如果你连这点都做不到,心里只有你自己,你又怎么谈到爱别人呢?心里总是有别人,总能够为别人着想,总是能够把别人当做和你一样的人,你才能够对人有爱。所以,孔子的仁学,从推己及人做起就可以了。

这是儒学的一个特点,要讲高深它可以有很高深的道理,要简单它也有很简单的道理。最普通的人,一点不学,听一听也可以明白很多道理。拿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来讲,我们讲社会功德,讲文明乘车等,说到底最基本的问题是“推己及人”.干一件事前,能想一想这个对别人会有什么影响,能想一想别人是不是也有这种要求,很多问题就解决了。而往往我们就是没有想到这一点。

再推广来讲,现在“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也被世界所注意。近一些年来,国际宗教界和伦理学界都有一批人提出一个问题,想寻求一种全球的普遍的伦理,寻求大家都能接受的伦理原则,为什么要寻求这个,因为个人伦理原则、价值观念不一致会引起很多冲突。如果我们能够寻找到一些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原则,大家都按照这个要求行动,就可以减少由此引起的冲突。这件事情已经进行多少年了,国际宗教界、伦理学界都开过国际会议,也有一些成果,最明显的成果之一就是在国际宗教会议和国际伦理学会议上,大家得出一个一致的认识,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个各种宗教、各种民族、各种文化都可以接受的基本原则。

但是还有一点做起来又是很不容易的,你不说别的,就说我们常见的校园里的现象,有些就和它相反,明明知道这个东西自己也不愿意,但是我跟学生讲课常常讨论一个问题,比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如我们校园里常见的占座现象,我们都知道占座不对,但是不占又觉得自己吃亏了,所以还是要占。做起来是很难的,道理是很简单的,但我想我们应该从最简单的道理、最简单的东西做起。

三、谈个人修养

第三讲修养。因为道德原则不是天生的,要修养和教育。儒家非常重视教育,虽然孟子讲人性善,但他还讲要教以人伦,要教育,不能完全靠自发。在修养方面,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丰富的内容,有很系统的修养学说。据我所见,中国文化中关于修养的这套东西是最丰富、最系统的。今天讲一下“为己“和”慎独“.儒学也是为己之学,孔子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但这个”为己“不是为自己,不是为自己的名利。这个”为己“指,学习修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要求,是为了自己的一种完善。”为人“是指做给别人看,沽名钓誉。儒学提倡的是为己之学。

这里要提到刚才上一个讲座里面,谈到三年服丧的问题,孔子的学生问能不能减到一年,孔子说,如果你不服丧三年,服丧一年,你能不能心安?如果能够心安理得,就那样做好了。接着孔子又说,为什么要三年服丧,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三年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真正有道德的人,父母死了以后,让他不服丧,让他吃好的,穿好的,让他去听音乐,去跳舞,他都没有这个心情,他会于心不安的。孔子强调要心安,是为己,就是为了自己能够心安。比如现在的见义勇为,老有人问,他怎么想的,他图什么,他为什么?其实很简单,他觉得只要是人都应该这样做,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够心安,不这样做会后悔一辈子。

中国人讲修养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东西,所以就提出所谓”慎独“.”慎独“就是没有别人知道,或者就你一个人在那儿,别人不知道,或者说你仅仅想了,没有见诸行动,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也要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按照道德的要求去做。这是慎独,是修养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说明你真正是”为己“,如果你不是”为己“,你就是要做给别人看,”慎独“这一点很重要,不光是道德上要注意,也包括一切的工作,一切的处事都要注意。

四、谈人生态度

第四个问题,讲人生的态度。我想,人生的态度就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第一句话是中国人基本的世界观:整个宇宙不断地在发展变化,不停地运 5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行。下面还有两句话叫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不断地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以做一个人也应该按照这样的精神来做。

再讲讲厚德载物,地很广大,很厚重,能够承载万物,君子就应该象地这样,能够承担大任,能做大事。能够做大事,要有很好的德行。我们前面讲要做人,讲人生价值,讲推己及人,讲修养,讲的都是”厚德“,最后讲一条是要”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以上四个问题只是整个儒学中很少的一部分,讲的很简单,道理也很简单,但是我们如果能够认真的从这四个方面去做,我想我们会有一个很健康、很有意义的人生。谢谢大家!

五、现场提问

听众:钱先生您好!我有一个问题,就是刚才您说到个人和个性这样一个在儒家思想体现的问题,您举了很多例子,富贵不能淫、取义成仁这样的(例子),但是我发现您举的例子,更多时候是当他个人跟集体的利益在一体的时候,更多是受到外来侵略这样威胁的时候,他才产生出这样的行为,而在就是他和整个这样的上层统治的关系中却很难看到这种行为,而更多看到的是一种愚忠或者愚孝的成分在里面,还有就是我发现在我们儒家典籍里面其实自相矛盾的有很多,比方说有(人)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于孝也,那么我想很冒昧地问一句,如果父亲是小偷,那么儿子也要做小偷吗?谢谢!

钱逊:这个(您)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传统中间有愚忠、愚孝,这是事实,包括岳飞身上也有愚忠,但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要做这样一个分析,就是说传统文化要看到它有两重性质,像愚忠愚孝这一方面,是那个时代下面它的一种局限,就是说在那样一个社会条件下,他要忠于这个国家,忠于这个民族,他(忠于的)那个对象只能是皇帝,只能是当时这样一个等级制度,对吧。这就导致了他实际的内容他就变成了是愚忠。更严重的问题我们还可以说到像后来(说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讲气节,在那个时候妇女你要让妇女守节,守它那个封建礼教、三从四德,这是一面,它有它的时代性,在那个时代下面,确实有这个性质,确实有这一面,但是从另一方面讲,那样的精神,处理个人和群体的关系问题,如果我们换了一个社会(环境),现在我们的社会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不对。同样一个比方守节的问题,那么在抗日战争时期,《四世同堂》里面不这样讲吗,抗日战争时期钱老先生他也讲这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日本人要他做事,我就不能做,我就要守住这个民族气节。这个精神是一样的,但具体的时代内容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在这儿讲(儒学),我们就要从它这个时代的具体内容中间把它真正的精神发掘出来,抽出来,用到现在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的社会生活中来。包括闻一多写那个《满江红》,当然他也没有在这里去接受岳飞的愚忠,岳飞的《满江红》也体现出愚忠这一面,但是他是从这里把那个愚忠抛掉了,抛掉以后用的他精忠报国这样的精神来处理当前的事情。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传统它继承下来,而且得到了发展,有了新的内容,新的生命,所以这就是说要分析它两重的性质来加以推陈出新的改造。

第四篇:儒学与生活解读

《孟母三迁》体现了(环境)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运动不包括以下哪种思想:马克思主义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韩愈在(原道)里提到了“博爱”一词。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

“良能、良知、良心”这是谁提出来的主张。(孟子)以下哪个是顾炎武的名言?(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近代哲学的开创者是(笛卡尔)欧洲的文明传统是(基督教)

中国思想界的三大派不包括(文化保守主义)通常说的“日不落帝国”指的是(英国)(严复)是中国最早的最大的自由主义的代表。弗莱格是西方(分析哲学)的创始人。单子是(莱布尼茨)第一次提出来的概念。

20世纪,哲学达到的最高成就是(海格尔)提出的“存在论区别”。“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老子)的名言。“不诚无物”出自于(中庸)。

在(1943)年,蒋介石写了《中国之命运》。毛泽东在(七大)上提出中国有两种命运。以下属于冯梦龙的作品是(情史)。

以下属于洋务派领袖张之洞的名言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孟子推崇(孔子)为“圣中之圣,集大成者”。以下哪个国家不是君主立宪制?(美国)

据统计调查,近年来,西方的宗教信众的数量是(上升的)。对待中国文化的基本态度应该是(继承和转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孔子)的言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以下不属于对孔子称谓的是(亚圣)。

中国第一篇“自觉的文论”是(曹丕)的《典论论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出自名著(红楼梦)。六经到今天还传下来的著作不包括(乐)。音乐通常给人的感觉是(和谐)

只要在一个公开的场合或一个仪式里面就会有一套规则,这套规则叫做(礼)“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出自(论语)

中国轴心时代是(战国)时代相当与西方的轴心时代是古希腊哲学建构时代。《哲学全书》是(黑格尔)的作品。

西方现象学的大师之一(舍勒)构造了“情感现象学”。

据调查,世界上只有(中国)和朝鲜两个国家没有“容隐制”的立法。忠恕之道”中“忠”的含义是(尽己谓之忠)。

从孔子开始,(仁爱)观念成为了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传统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观念。所有的社会规范基础都是(法律)

以下不属于孟子的“四端学说”是(罪恶感)。秦始皇统一天下主要是采用(韩非子)的思想 西方谈的“博爱”的原义是(无私的爱)《水龙吟》是(苏东坡)的作品。(墨家)主张“兼爱”。

(孟子)提出的“仁者无敌于天下”。中国的主流哲学是(儒家)的“心性论”。道家的处事方式是一种(逃避)的态度。现象学的创始人是(胡塞尔)以下哪个概念不是孟子提出的(良好)以下哪种思想是孟子所主张的(民贵君轻)世界三大文明中心不包括(美国)《周易》共有64卦,第一卦是(乾卦)《周易本义》是(朱熹)的作品。

《周易》古经里面的言字全部都是(千)的意思 据历史文献记载,商王朝的创立者是(契)。基督教的经典是(古兰经)《周易》只有(两)卦谈到龙。

“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这段话出自(易乾)。(左传)中首先提出君子四德是元亨利贞。一分为二是(毛泽东)的思想。

(易经)被称作“群经之首,百行之源”。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于(中庸)。《中庸》属于(礼记)中的一篇。佛教禅宗里分为两派,一派是顿悟派,另一派是(渐悟派)。在上古时代,汉语里面对“庸”最常见的一种解释是(需要)。《中庸》最核心的一个范畴是(诚)。马克思认为天地万物的本质是(物质)。

思无的“无”就是儒家所讲的(大本大源,本真的情感)。《中庸》认为宇宙天地万物的本质是(真诚无望)。《中庸》强调适宜性的问题,这通常叫做(时中)。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了存在总是存在着的存在。笛卡尔怀疑某些具体存在着的存在,除了怀疑(存在者的存在)。以下属于笛卡尔的所提出的命题的是(我思故我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国哲学特别是(道家)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存”字最古老的含义是(存在)。“自己如此”是古代汉语(自然)的原义。孟子认为“性”是(先验的道德上的主体性)。孟子认为性与情的关系应完整表述为(情性情)。

“诚者自成也”的意思是诚是自成的。√

“体”、“用”乃是中国哲学形而上学的一种基本架构,其中“体”是形而下者。× 孔子认为大学精神就是居仁由义。×

传统的大学之道的基本内容是“三纲领八条目”。√ 现代大学的宗旨是立德。× 大学之道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立德和爱人。√

“诚意正心”与“格物致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知识就是智慧。×

中国有56个民族,这里讲的民族是一个前现代概念。√ 1919年,中国思想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国谋求现代化就是走向现代性。√

西方人实现的现代化首先是制度的现代化。× 现象学不主张回到事情本身,面向事情本身。×

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最根本的共同点是一个存在着的东西。√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三大儒之一。√ 《孔子改制考》是谭嗣同的作品。×

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是中国社会形态及其观念形成的第一次大转型。√ 国民党和共产党对儒学的态度是一样的。× 二希传统”指的是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

“三纲”指的是“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 儒家基本上是关注生命个体。×

中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两个人是孔子和老子。√ 《论语》是孔子编写的。×

孔子的全部思想可概括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儒家所讲的教化是对社会的教育。×

所有的社会规范在儒家的话语里面叫做“礼”。√ 可以下定义的东西一定是形而上的东西。× 世界万物都是由本体所生成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肯定意义上来表达“忠恕之道”。× 现在法律进步性的表现就是对情感的尊重,对亲情的尊重。√ 知识和智慧不是一个层次,拥有知识不一定拥有智慧。√ 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是人生的两个阶段。× 朱熹是北宋人。×

儒家把仁、义、礼、智叫做“四德”。√ 上梁在中古古代话语里叫立极。√

儒家的“仁爱”思想超越了爱的差等性。×

儒家的“本体论”和西方的“本体论”是无区别的。× “仁民”就是仁者爱人。√ 一个人要修炼需要“求其放心”。√ 孟子对君主专制持肯定的态度。×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二者属于同一个时代。× 《周易》最早的时候是占卦的书。√ 卦词就是对整个卦的吉凶占卜√

《荷马史诗》时代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神分离。× 关于龙的话题现在学界已有定论。× 春秋时代被称为疑神疑鬼的时代。√ 所谓德性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品质。×

从孔子以后,《易经》这种占卜之书变成了一部哲学的书。√ 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是中庸之道。√ 朱熹对《中庸》的解释叫做《四书集注》。× “发而皆中节”表示一种和的状态。√ 儒家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 中庸实际上就是指遇事没有原则。× 凡是上当受骗的人的共同点是爱占便宜。√ 怀疑和思想是一回事。× 理性主义的开启着是笛卡尔。√

笛卡尔所确信的“毕竟有物存在”的这个“物”就是“我思”之“我”√ 佛学本质上是“情感哲学”×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五篇: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坚持的是一种对儒学的信仰和依赖。儒学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具有一种积存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起着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大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血与水、源与流的关系。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总得说

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儒学在中国传

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儒学体现,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儒家文化价值理念,“

以儒治世

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现实的需要,促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价值

选择,用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精神去更好的保留、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之未来而奋斗。

下载韩愈与儒学复古运动(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韩愈与儒学复古运动(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儒学与现代企业管理

    儒学与现代企业管理单玉华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凝合沉淀而成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遗产中最灿烂的一部分。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起飞、亚洲“四小龙”的崛......

    儒学与法学比较

    2005-10-25 14:56 满意回答 儒法之比较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纵观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各家学说有如天空璀璨的群星,然从其影响力来说,儒法两家是足具影响力的学......

    儒学与企业文化.(汇编)

    儒学与企业文化 儒学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儒家管理思想的仁爱原则和“仁、德、礼、智、信”的治国方略,是世界管理思想的瑰宝。研究传统文化,就是要继承发扬优秀文化传统,......

    儒学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儒学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作者:张 进 摘要:儒学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被中华各民族所普遍认同和接受,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是与儒学的思想内涵和精神特质密切相关的。儒学作......

    儒学的崛起与影响

    儒学的崛起与影响 第一,社会大变革,为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历史舞台。由于战争不断,在战争中衰败的诸侯大臣们,他们畜养的家庭文人乐师流落四方,促使了学术下移,形成了从......

    安全管理与儒学思想

    安全管理与儒学思想(新材料公司高惠平)读《道家做人 儒家做事 佛家修心大全集》有感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管理学原理和安全生产原理结合的产物。安全生产管理......

    儒学与人生作业(合集)

    作业批阅结果总得分:53.01.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 1.(本题分值:2)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自哪部典籍? A.《汉书》 B.《周......

    儒学与人生(合集5篇)

    儒学与人生 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自哪部典籍? A.《汉书》 B.《周易》 C.《孟子》 D.《论语》 标准答案:D 2.“今之学者为人”中“为人”指的是什么? A.做人 B.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