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兄弟学校结对互助 共同探索教育革新之路(定稿)
兄弟学校结对互助 共同探索教育革新之路
——城关镇西街小学结对互助工作阶段性总结
上学期,我校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与洛阳市涧西区实验小学结对互助。2014年10月我校领导班子到涧西实验小学沟通交流,举行结对互助的启动仪式,共商教育革新计策。随后,我校领导班子召开会议,确立我们的宗旨是:“学习、交流、指导、提高。我们有目标,有计划,有制度,有纪律,形式多样,交流广泛深入。
随后对方邀请我校教师到其学校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对方学校精心准备了多节课,每节课都精彩纷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英语教学给了我校教师极大地触动。我们还参观了其校园和大课间活动,了解其办学条件,硬件软件配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等等,受益匪浅。为我校将来的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宝贵性经验。
12月5日,涧西区实验小学派人到我校指导工作。我校进行了热情的接待,学校领导向兄弟学校的老师们介绍了我校的发展以及教学教研情况。随后在校长的陪同下对学校的办学条件、设施建设、师生状况、教学质量、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实地地考察和详实地了解,准确地掌握了我校教育教学中的困境与现状。并且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合理化意见。特别是在星级学校创建中提出的建议,让我们受到了很大的益处。为后来星级学校创建成功起了很大的作用。参观结束后,双方就下一步的互助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磋商,确定了活动实施的方案,拉开了手拉手互助活动的序幕。
此次交流活动,增进了兄弟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我校拓宽视野、提升办学水平提供了宝贵机会。交流结束之际,两所学校领导都表示,今后要进一步深化校际合作交流,务实开展互访互学活动,互相借鉴,共同发展,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篇:结对互助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结对互助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诸城市实验小学
近两年来,在教育局领导的指导、支持和关心下,实验小学和城乡互助共同体单位辛兴、林家村、昌城和皇华等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方位、可持续、共提高”的捆绑式帮扶活动,在城乡联合教研、城乡干部教师学生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差距,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前期城乡交流工作回顾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成为互助共同体后,为更好地开展工作,三校领导坐在一起,成立了领导小组,讨论、制定了互助共同体活动计划、保障措施及目标达成,有效保证了共同体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开展多元化交流活动
(一)交流主体的多元化
1.教育干部交流。2011年上半年,皇华镇中心学校将所辖14所小学校长轮流派驻到实验小学进行跟岗学习。跟岗期间,各位校长全程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学习学校的制度建设、班级管理、文化建设、教师发展等,深入课堂听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学习活动,参与学校的学生活动。
2.骨干教师交流。2011年4月11日,实验小学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到皇华中心小学开展城乡互助共同体交流研讨活动。4月22日,实验小学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到舜王小学、昌城小学考察学习。8月25日,在实验小学举行了城乡互助共同体班主任工作论坛,共有三校6位班主任做了经验介绍。
参加城乡交流的教师更是铺下身子来教学,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李伟老师去辛兴交流,回来的时候,同学们在操场上眼含热泪,依依惜别;朱佰玉、林在霞老师去林家村交流,嗓子都累哑了,交流回来以后遇到大型活动仍然去交流学校指导排练节目。
3.党员送教下乡。2011年5月5日,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谢建伟,带领实验小学党员教师团部分成员六人,到皇华镇郝戈庄小学和艾东小学进行了党员送教下乡活动。纪永梅、董凤兰、刘星霞和郭琳琳等老师执教的课,以严谨的教学设计、独特的教学艺术获得了城乡互助共同体老师们的一致好评。7月6日上午,学校组织教育干部和部分骨干教师到皇华镇大山小学进行教育交流。
4.学生互助交流。6月3日上午,诸城市实验小学组织部分学生来到马耳山脚下的皇华镇艾东小学举行了城乡少先队员手拉手结对子活动。结对仪式上,实验小学为艾东小学送上了四千余元的学习用品。
(二)交流内容的多元化
城乡互助共同体的交流活动天天不断。实验小学每天都有周听评课,每周的听评课安排表都通过OA发到互助学校,他们安排教师参与听课;三校(互助学校)每有教研教学活动,都要通知对方,共同参与,如深圳三次来我校考察交流,都是三校共同参加评课和磨课;每到节假日,三处学校(互助学校)各科教研组长通过各种形式,互相联系,讨论布置学生作业,虽因地域不同,作业也不尽相同,但作业形式、总量大体一致;假期培训班,培训方案都是三校的业务校长们一起制定的。好多教研活动是一起搞的,如城乡互助共同体各科老师“煮、说、研课标、教材”比赛活动、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名师课堂观摩等等。
以上所列举的仅是部分成员校的部分交流活动例子,各校在活动中的成果还有很多很多。两年的互助交流,各成员校领导与教师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使我们欣喜地看到活动给城乡互助共同体学校带来的变化,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工作信心。
今后互助共同体工作的开展
本学期,我校安排5名教师交流。首先共同体三校共同商量教师交流及互助共同体活动事宜。交流教师一起学习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城乡教师交流的文件精神,并互相交接。
本学期,我们首先确定了活动的宗旨:把活动定位为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城乡均衡发展为目的,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线,以课例为载体,以课改中的教学难点、疑点、重点为突破口,以教师交流互动研讨为手段,为不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搭建集中展示、交流互动的平台,为老师们、同学们创设扩大视野、丰富资讯、绽放智慧的氛围,使各互助学校在合作中共享,在互补中发展。
一、聚焦课堂,加强校际联合教研
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问题,是推进课改的关键。要实现教育的整体推动、均衡发展这一使命,就必须加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协作即智慧,协作即机制,协作即发展。
(一)确定讲课活动流程
以上课→反思、说课→交流、对话→提问、讨论→汇总的流程开展活动,讲课活动流程的确定,会使每一节课都落到实处,使城乡互助共同体学校的老师们聚焦课堂,捕捉课堂教学的聚焦点,通过“课”的形式来交流对新课程理念和教学任务的理解,探讨有效课堂问题的解决,从而有效促进城乡教师同步成长,带动城乡教学交流和教学创新,便于营造成果共享、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双方名师定期送课
过去是送课下乡,今后我们计划双方名师都互相送课。其中包括让村小有发展潜力、有学科代表性的专任教师来城区送课,当然,这样的课是在授课老师磨课之后开的,因为磨课的过程也是提升的过程。这样,这部分村小教师就会在乡村学校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引路作用。
(三)定期开展“专题”活动
专题都是基于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每月集中一个(或几个)不同学科的专题开展行动,直面课堂进行听评课活动,贴近教师教学实际,对教师们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逐一突破,小主题,深探究,形成系列。
二、小组捆绑,进行教师间深度交流
(一)成立学科中心教研组
学科中心教研组按年级分学科组建,由一位年级学科组长和数位年级学科副组长组成。其中,组长由实验小学的年级学科名师来担任,数位副组长由两个互助单位分别从每所小学选出一位年级学科优秀教师来担任。学科人数少的可根据实际由几所学校合并组成一个教研组,推荐一位年级学科优秀教师来担任副组长。他们负责协调双方教师的交流工作,督促教师进行专业提升,定期上传交流资料,起到“领头雁”的作用。
(二)搭建交流网络平台
模拟省研修方式,建立网络交流平台,为老师们的交流提供便捷的途径。网上交流的内容包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理念、优秀教案设计、精美课件、资料库等等。邀请互助学校来学校听 “品牌课”和达标课,并且在平台上进行评价和反馈。同科教师把联系电话、QQ、飞信、博客等互相留存,便于最大限度地进行交流。
(三)共享《执行课程》备课
为了提高备课质量和进行有效备课,我校推行了“主餐”加“套餐”的备课模式,对三级课程进行整合(如语文学科根据学校的课题进行单元整合和三级课程整合备课)。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筛选,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目的。编写出人手一份的“通用教案”为主餐,实现教案资源共享;套餐为二次备课,写出“可圈可点”的教案,然后大家共同评议、修改、完善,然后在新学期使用。这样编写《执行课程》就变“解析”为“建构”,共享执行课程,就是优质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
(四)举行同课异构活动
定期举行共同体三校的同课异构活动,开课是在个人主备——集体研讨——主备人修改——中心教研组把关——个性修改的基础上开展的,三校同科教师一起分工观课,观课步骤结合《实验小学品牌课、达标课评分标准》进行。讲课结束后再结合观课情况反复研讨、一起评课,开课人和其他教师全程参与,这样改革备课和观课方式进行磨课式的同课异构活动,以便增强教师教研的深度,形成新型共同体教研文化。
(五)中心教研组捆绑考核
各互助组从组长到成员要根据工作业绩实行捆绑考核,其中过程性评价考核占一定分值,包
括互相交流时小组内发的各种材料,一共开展了几个专题活动,讲课节数等。终结性评价考核占一定分值,包括教学质量检测成绩的提高幅度,各项质量抽测提高幅度等,并且评出在交流互助中成绩突出的组长和教师,除了在量化考核方面给予体现外,在评优晋级时也优先考虑。
(六)加强城乡干部教师交流工作
首先要求去共同体学校交流的五位教师认真学习市教育局《深化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实施意见》文件,了解交流教师的考核制度。到交流学校后,要发扬实验小学扎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在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份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发挥传帮带作用,每月争取上一次示范课和举行一次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对皇华和昌城来的老师,首先对其进行包括学校制度、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使交流教师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我校的纪律制度、管理理念和学校文化,尽快融入学校的教研氛围中。
四、拉手结对,增进学生互助交流
(一)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
为增进共同体学校学生的互助交流,这学期开始,一是共同制定城乡学生交流实施方案,制定共同体内统一的三大培育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制定共同实施的德育主题教育实施计划。
(二)家长参与,互访交流
本学期,继续进行学生“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双方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牵手走进城市、牵手走进乡村”活动。“学生与学生结对”、“家庭与家庭结对”,建立稳定的互访交流机制进行丰富的体验式学习,体验农村生活、体验城市生活,加强与小伙伴的交流。结对子可以是物质上的相互帮助,更主要的是通过书信、网络等形式不断交流学习、生活情况。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在“拉手结对”等丰富体验的基础上,举办“与爱同行”书法绘画大赛;4月份,组织三校的部分学生代表去瞻仰王尽美烈士纪念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5月份,开展以我校的校本教材《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仪大赛”活动,由互助三校共同参加;6月份,开展“交换一本好书”活动,促进三好厚基行动的开展。另外,共同体三校共同组织开展三大培育行动,组织共同体内的阳光少年、风华少年、科技少年评比活动,并择优推荐上报参加全市评选。
我校是小学教育的龙头学校和窗口学校,对城乡小学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发挥实验校的示范作用,作好课程改革的排头兵。今后,我校一定会和城乡互助共同体学校一起携手,利用自身师资、理念、研究氛围、课改成果、办学条件等诸多有形无形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协作共享、优势互补,进而发挥共同体学校和教师团队的强大教育优势和引导作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城乡均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成长之路探索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成长之路探索
随着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教师尤其是中职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也随着社会的关注在不断的提高。近些年职业教育的发展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作为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一员的笔者这几年一直在探索着专业教师的成长之路。
中职学校的教育是面向社会的,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既有熟练技能又懂操作原理的新一代知识型技能人才。要真正达到通过中职教育能培养出这类人才,也就要求中职教师队伍中要有能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还具有较强实操示范能力的专业教师,通过能“说”会“练”来教育并引导学生成长为既有熟练技能又懂操作原理的新一代知识型技能人才。
这类专业教师除了具备普通教师应有的基本教学能力外还必须具有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技能水平及较强的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周济部长曾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职业教育必须加快建设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的原因。
一、何为“双师化”及“双师型”教师的作用
专业教师的“双师化”成长虽然在各职业学校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到目前为止很多甚至连本身就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对“双师化”的认识还有偏差,他们认为只要持有两个证(如教师资格证、行业技能等级证)即是“双师化”的专业老师。
其实“双师”教师的概念,是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即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情况下提出的,是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突出本质特色,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职业教育发展要求。而并非只从形式上强调持有两个证即为“双师型”教师。因为如果专业教师在成长的过程只是追求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行业技能等级证”而并非真正从思想上接受和执行“双师”教学的话,在教学中根本达不到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会连普通专业教师的教学效果都达不到。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示范操作的同时对于必要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传授,让学生们在直接感受到理论对实操的指导作用,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践生活中的作用,真正体会到理论知识的必要性,从而逐步带领和引导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真正掌握专业学习的真谛。
二、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所面临的困境
虽然上级领导曾要求过各地各部门要努力办好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并指出要狠抓10年、20年,但直到目前为止职业教育仍然尚未真正进入主流教育体系,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仍然很有限,实操设备还处于严重缺乏的情况,并且行业企业参与中职教育的机制也尚未真正形成,中职学校的办学机制还要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灵活性也不足,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在教师参与社会活动机会较少,社会溶入程度不高,时代感严重不足,再加上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识淡薄,仍沉浸于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中,而且还有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专业技能证书”加上“职业资格证书”就是“双师型”教师,认为拥有了这两张证书就已经达到了“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便大力加以推广。从而使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思路出现偏差,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真正将专业操作技能与操作理论相结合,造成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后果。
目前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大部分是通过自身学习或短期培训获取相关专业证书的,并且在获取证书后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未能继续进行实操训练而真正能在教学中进行相关实践指导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使得大部分已被称做是“双师型”教师只能是徒有“双师”之名并无法进行“双师”之实的教学。
三、专业教师成为名符相实的“双师型”教师方法
针对此种现状,笔者通过探访发现培养“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可采取促使学、走出去、请进来等途径来实现并加以巩固,使双师能得以名符其实。
首先是“促使学”,鼓励专业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试,取得与工作相关的高级或以上的专业技能,使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然后是采用“校企双元”方式:也就是派出去,请进来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经常选派已具备一定技能的专业教师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市场调查与分析,或是组织这些老师进行脱产或半脱产的学习,让这些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深入生产一线,使专业教师直接感受到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利于其在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思维及教学方向,准确把握现代专业技术发展脉搏的问题,使中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切实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让教师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等活动,积极进行技术方面的开发与服务,积累教学中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使专业教师在实践中专业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使专业教师的双师化成长的步伐更快,让专业教师自然而然的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
再就是“请进来”。通过学校或上级主管单位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校进行培训,将新的专业技术内容和发展趋势等信息传递给有关的专业教师,使教师能即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情况,清楚社会对专业人才所需技能的需求,也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将其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将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带进学校介绍给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工作、行业研讨会等活动;各专业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总定期来校指导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帮助专业教师了解行业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促进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的实际融合,使专业教师的时代感不断增强。针对中职学校实训设备不够完善的状况,可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在兄弟学校或企业实验室、实训室厂房进行专业实操的锻炼,或是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校内教学设施建设及教学设施的设计安装工作,让校内教学设备也成为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的又一重要基地。
四、专业教师“双师化”成长之路的督促和检查
专业教师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是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所成效的。如果没有督促检查可能很多专业教师的成长都会在某一初级阶段停滞不前。
对专业课进行明确的分工,使各专业教师明确一个相对清晰的专业方向,同时让专业课教师自己选定一个进行深入学习的方向;其次通过多渠道培训实践学习,使专业课教师能胜任2门或2门以上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工作;促使专业教师取得相应技能等级证书,并让该专业教师担任相匹配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工作,使其双师的技能在教学中得以真正体现并发挥出来;最后要求具有“双师”技能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改革、开发课程模块、编写教材,并且提供这些专业教师承担行业内员工培训、企业生产指导工作,使专业教学始终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同步,也逐渐让专业教师成长专业建设的高端人才和核心人物。
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关键之一是教师,而专业教师的双师化更是职教办学的特色,只有具备了一支“学历高、业务精、技能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人才,真正使职业技能成为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使中国传统的社会心理和等级意识中长期潜藏的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销声匿迹,引领和带动全社会共同努力创设技能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为造就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作出我们职教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扬起教育科研风帆 探索教师成长之路
扬起教育科研风帆
探索教师成长之路
——教科研骨干教师总结材料
(肥乡县旧店中心校 张鸿良)
教育科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是一所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必先行。本,旧店中心校的教科研工作坚持走“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相长”的道路,立足当前邯郸市教育局“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工作的全面开展实际,继续贯彻执行教育科研要为教育教学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实践服务的宗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教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开拓创新,构建适应我中心校教育发展和学校特色建设的教科研体系,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促进旧店中心校教科研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现将一年来我的教科研工作做总结如下:
一、完善制度,激励参与
根据县教研室教科研工作要求,本我负责制订了旧店中心校《教科研工作计划》,完善了《教育科研考评细则》、《教研组长考核细则》,把教师的常规科研工作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之中,对教师参与的各类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评比、教科研论文发表、教育教学经验介绍、指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和获奖情况,按获奖级别的高低年终考核时分别予以不同程度的加分。为科研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保护与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工作积极性。
二、高效课堂
科研引领
校本研究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我本着从学校实际出发的原则,从 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原则确定校本研究课题,深入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上学期,教学模式的创建一直困扰着旧店中心校的领导班子和教师们。8月份以前,我组织教师学习过网上多个专家的观摩课,也看过网上多个地方的教学模式。然后,就集中骨干教师汲取其精华,模仿着设计新课堂,在集体备课时研讨,在校本教研中反思。功夫不负有心人,新学期伊始,一个适宜旧店中心校的“三模块六环节探究性”教学模式终于应运而生了。为了使这一成果尽快得到推广,在教师集体教研时,我积极参与设计“同课异构”,搞讲、说、评课活动,新课堂教学模式在旧店中心校已基本成型,为推进“高校课堂”奠定了基础。
随着邯郸市创建新课堂工作的不断深入,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势在必行。国家十二五规划伊始,传统的畏惧科研观的阴影依然笼罩着整个旧店中心校,农村中小学问题生已司空见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带头和旧店小学的几位教师商量申请省级科研课题,教师都表示不知道从何处着手,积极性不高。于是,我鼓励在县里上公开课获奖的肖永强老师说:当你第一次到县里参加讲课比赛时,知道怎么上就能获奖么,什么都有个第一次,我支持你,干吧!在我的大力支持下,旧店小学于今年10月29日成功申请了省级科研课题《农村中小学问题生的成因及援助机制》;课题的立项对我中心校的课堂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终于迈开了高层意义上科研之行的第一步。
三、开展活动,成绩斐然
上学期,我组织了旧店中心校教师演讲比赛,组织部分教师撰写读后感,并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和评比。组织全体教师认真撰写个人读书的典型事迹或读书改变现状的具体事例,并进行了深入地座谈、讨论和交流,增强全体教师的 读书意识;举行各年级手抄报评比活动;组织了教师“理论学习”、“教学反思”评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县组织的多种活动,其中2名学生在国家教育部“光辉的旗帜”征文活动中获得二等奖;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协会工作委员会授予2位教师“优秀辅导教师称号”;1位教师被评为“河北省国培计划先进个人”;3位教师在邯郸市“90年风雨历程综合实践活动” 征文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县阅读指导课评比2人获二等奖;1人被评为“肥乡县教坛新秀”;县手抄报评比4人获得二等奖,1人获得一等奖,5位教师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县书画作品展2副作品获得二等奖;县“历史的选择”征文活动7名学生获奖,6位教师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另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可谓硕果累累。
四、存在问题及不足:
正视我中心校的教科研工作实际,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课题深度不够,系统性不强。由于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课务与非课题组教师一样对待,只能从工作外挤出时间从事课题研究。
2、教科研研究项目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由于教师平时接触的多为杂志、报刊等速成品,对于教育理论难以从整体把握。即使读了教育理论专著,又缺乏与教育教学科学合理的嫁接指导。
五、下一步工作设想及改进措施:
(一)、加强学习培训,转变思想观念
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首先必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我们要教师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并将参加培训情况纳入到教师考核中去。观念的转变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教师要注重从教育 教学的实际中来发现、研究问题,着眼于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撰写教学随笔。
(二)、加强课题研究,规范过程管理
要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各项教科研活动,为全体教师的迅速成长创设条件、搭建舞台。各课题组在组内研究日常化的基础上,上好课题研究课。并组织课题组老师针对研究内容有目的地进行讨论和评价,使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申请的课题研究得科学化、系统化。
(三)、依托信息资源,提高科研实效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网络教学平台、内容丰富的资源库,给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的了有力的保证。今后,我们继续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究信息化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和途径,提高科研实效。
回顾一年来旧店中心校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教科研工作稳步发展。
旧店中心校
张鸿良 2011年11月26日
第五篇:张扬教育科研风帆 探索教师成长之路
张扬教育科研风帆 探索教师成长之路
-----安图三小教育科研工作汇报材料
安图三小建立于1963年,现有111名教职工。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州、县教育科研会议精神,以课题研究活动为载体,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抓好抓实学校教科研工作。为了促进学校发展、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开创学校“十二五”新局面,近年来,我校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教育科研发展新思路,基本确定了“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育才、科研名师”的教育科研工作目标,努力在科研中“求发展、求活力,求创新”。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现将我校教科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立和完善机制,为科研工作高效运作保驾护航
(一)建立教科研工作四级管理网络
1、健全了“学校——科研处—课题组——教师”四级科研工作管理网络。为了使教育科研工作更为规范、扎实、有效,科研处重新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要求。课题有研究小组,成员基本稳定,基本形成以学校主课题带动各学科子课题规范运作的格局。在科研管理上主要采用了分层负责制的管理办法: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定向;以科研主任为主的科研处具体实施指导教科研工作,负责定标;以各课题组组长为主的课题组具体落实教科研工作,负责定位。这样层层负责,责任到人,使我校教科研工作逐步入轨运行。
2、明确课题组职能。我们明确规定课题组负责人必须负责制订好计划、组织指导开展研究活动、听课评课活动等;课题组成员要有相应的任务落实,积极主动参加课题组各种研究活动,撰写好教学设计、经验总结、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等。
3、领导以身垂范。学校校级、中层领导都是学科课题组成员或主要负责人;校长重视教育科研,把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亲自主持主课题研究,经常深入课题组指导研究工作,并且身先士卒,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活动。现在几个课题的研究工作运作良好,有序结题,与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带动是分不开的。
(二)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为了加强科研工作的管理力度,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县教育部门指定的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的教育科研“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有关科研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职责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科研奖惩制度等。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实施,我校科研工作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序列化发展。
1(三)保证经费投入,为教科研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多年来,我校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每年投入科研经费大约在3000元以上,包括购买科研图书、音像资料等,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带回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先进理念,重点鼓励在科研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
二、发挥科研处的职能作用,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升科研队伍工作实效。
(一)抓好教科研工作三项流程的管理
1、目标管理。每学期初,我们要求各课题根据各自特点制定好阶段性研究目标。各教师也相应根据课题研究特点,确立各自的科研工作研究目标,要源于教学并服务于教学。
2、过程管理。本学期学校科研处十分重视科研工作的规范管理,切实做好科研信息的收集和科研资料的积累、整理和保管工作。同时,科研处能根据研究过程适时进行督查指导,激励促进科研工作,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督查:(1)科研课题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2)研究过程记录及材料积累是否完善;(3)研究效果如何;(4)科研阶段性成果的推广。
3、评价管理。学校根据制定的科研工作目标,对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专项评估,采取过程管理和结果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评模式,同教师月量化考核相挂钩,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效果,实行精神激励和物质奖惩,评估结果纳入教师科研工作考核,并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对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包括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等)的教师,根据学校奖惩细则进行奖励。
(二)立足校本、分层递进,扎实有效开展教科研培训。
要全面推进学校科研的工作,提升学校科研的质量,关键在于人,在于学校的教师群体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而面对时代的要求,我们教师群体中原有的问题和缺陷也逐步地暴露出来,所有这些,都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学校把科研的首要任务放到了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上。
1、加强对教师理论学习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育科研的思路与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组织教师学习一些与学校研究课题相关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课改前沿理论,促进教师更深入地把握课程改革的内涵。在学习中我们要求:
①读书活动要做到常态化、经常化、自主化,要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②要讲究学习的实效,要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每学期撰写读书笔记、学习体会等。
③学习的方式多样化,一方面要加强自学研修,促进专业知识的增长;另一方面要通过讲座、进修、研讨等形式聆听窗外声音,促进教师对外来知识吸收和分享,课题组内要注重信息的互通与交流。
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和讨论,从整体上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为深化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组织教师开展读好书活动,并做好相关理论摘录,写好学习心得,同时鼓励教师上网阅览,及时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并且积极为县教科所投稿。
2、抓好各级各类培训和校际交流。
为迅速提高学校科研整体水平,力争使学校科研质量上个新台阶,我们持之以恒地抓好了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掌握新理念。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加强业务培训:一是继续努力创设机会,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走出去,扩大眼界,通过学习把更多的先进理念、教学方法、研究成果带回来,加以融合、内化、吸收,使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跟上了新课程标准的步伐。二是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研讨,主动承担教科研活动,近年来,我校多次承担县级以上教科研活动,今年4月份承担了县教科所组织的课题化上课与评课的主题研讨活动,这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我校教师明确了今后学科课题的研究方向,也为全县教师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今年9月份,在全州校长校本研修培训现场会上,学校进行了关于“自主管理、创新机制”的专题论坛。论坛内容引起了与会领导的广泛关注,在会议现场,州学院的黄主任现场提问,课题研究教师现场解答。强大的理论支撑,丰富的实践经验,显著的研究成果博得了与会领导的阵阵掌声。同时,学校的这一课题也得到了延边州内各兄弟学校的高度认可。
3、做好科研骨干培养,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多年以来,学校非常重视培养骨干教师,认真制定了科研骨干培养计划。评选和选拔了科研骨干教师,对科研骨干教师登记造册,为培养骨干教师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搭建了促进他们成长的平台,让广大骨干教师尽快成熟起来,向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而努力。
(三)把握科研动态,认真做好科研信息的收集和传播工作。
学校时刻关注着教育教学刊物,收集先进的教育理论文章,通过校园网或例会交流等形式供广大教师学习,为大家的学习提供方便,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为了帮助全县教师及时了解县内的科研动态,教科所创办“安图教育科研信息报”,在此基础上,学校也创办了“安图三小科研信息报”,目的就是想通过科研信息报帮助教师了解校内的科研信息,掌握教科研动态。在近两年的科研信息上,记载了学校主要的教科研活动,刊登了教师教 3 育科研工作的经典案例,论文以及学习培训心得等,同时针对县里的科研小报中的培训内容加以转载,让全体教师能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在办好校内科研信息小报的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上报学校的科研信息,宣传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同时,做好安图教育的投稿工作,增加了《安图教育》上发表文章的奖励额度,激发了教师们的投稿热情。一年来,学校教师工作有19篇文章在《安图教育》上发表。
(四)精心组织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校科研质量
本学期,在做好教师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九月份科研处开展了科研骨干评选活动,学校成立“科研骨干考核小组”,对各组上报的科研骨干教师进行考核,确定学校科研骨干教师,对评选上的科研骨干在评优晋级、外出学习时给予优先考虑。十月份,开展了科研骨干示范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各位科研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活动中,各位骨干结合上学期在我校开展的“课题化上课与评课”活动,把上课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让全校教师感受到教育科研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的而巨大变化,又一次领略到了到了教育科研的魅力。
(五)做好学校立项课题管理,力求课题研究规范化。
“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有5项自主研究的课题被省教科院确定为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课题被确定为吉林省校本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还有1项作为课题研究协作校的课题也被确定为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2项课题被省级教育学会确定为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3项课题被确定为“延边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课题。科研处严格按照安图县教育科学领导小组要求,对各项课题进行管理,李秋实课题研究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三、规范课题管理,整体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
教育科研工作,对课题有效管理是重点。面对学校11项课题,必须要做到制度健全,有章可循。所以在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管理制度的同时,对课题研究进行量化考核,把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学校的量化考核,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一)扎实做好课题的日常研究工作。
开学初,在学校制定科研工作计划后,要求各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研究方案,撰写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科研处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开题论证,不断调整课题研究方案,本学期,课题组负责人都能严格按照开题会的程序召开了课题开题会。课题组教师根据课题组的研究计划制定个人研究计划。这样,做到计划层层落实,是教师们明确了本学期研究方向,有利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 4 展。在确定研究计划之后要求教师们严格按照研究计划开展研究,不断调整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过程性管理,继续做好科研工作“五个一”。开学初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研究和计划,每学期上好一节课题研讨课,每学期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反思,每学期上交一篇关于课题研究的随笔或案例,每学期要完成一份高质量的阶段总结。
科研处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担负起收集、反馈信息的任务,及时把有关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传达到每个教师,由科研处对教师的论文进行筛选,修改,把好质量关,如果涉及到评选活动,由领导小组共同商议通过,科研处做好推荐工作。
(二)让课题研究走进课堂,实现科研促教研。
课题游离教学,是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个顽结。我们始终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应着力与课堂结合,要让我们的研究走进课堂。因此我们把课题研究在教学中体现列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之一,也作为评价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该举措的实施,大大调动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够自觉地体现课题研究的精神。现在,我校教师实践课、研究课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实践课心得与反思也很中肯。我们也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到课堂,及时了解教师的实验情况。
(三)积极搭建平台,在交流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教师的课题意识是课题研究走上规范的一个起点,也是课题走进课堂的一个起点。作为课题研究的职能部门——科研处,我们主要通过多种途径与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每次活动做到五定:定人员、定内容、定地点、定研究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目前,我校教师均能围绕课题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基本功演练、骨干教师示范课、课题研讨课等课题专题活动。通过听课、评课,着力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研究,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为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服务。本学期还开展了《小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规范指导体系研究》课题组阶段成果交流会。对新评选的6个自主管理示范班进行手牌仪式,接着由各学年自主管理教师总结在自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后进行了实验教师的阶段成果汇报交流。通过交流让老师们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自主管理工作水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此外,州级课题《小学生写字、修性、审美综合培养的研究》课题组成员也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每个月都精心组织书法竞赛,在竞赛中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四)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学校科研工作的实效。
“十一五”期间,我们根据上级要求,对课题的常规管理更加规范化,有针对性地做好个案研究与分析,全面系统地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使课题研究进一步落到实处。“十二五”之初,经过教科所的培训,学校本着课题研究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即:课题研究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立足校本,立足生本,认真选题立项,全面启动学校“十二五”课题,切实抓好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能力培训,促其以高素质积极投身于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的实验洪流中。
(五)做好校本科研,彰显办学特色。
《小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规范指导体系研究》这一课题自2009年开始,今年又被省教科院确定为“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而我校也被确定为吉林省校本科研基地。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总结前期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细化分工,形成合力,建立了专门的督查小组,联合教导处、大队部、政教处,进行分学年全方位检查。督查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总结个管辖区域的自主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解决。在做好督查教师工作的前提下,定期召开班主任自主管理经验交流会,介绍管理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同时,加大了对31个班级进行考评,每周五汇总,并在“自主管理”公示栏中进行公示,对在“自主管理”活动中表现尤为突出的班级授予“自主管理”示范班班牌,并在本月量化中给10分的奖励。对“自主管理”示范班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考核,形成长效机制。在第二批示范班评选中我校有6各班级被评为“自主管理”示范班。
虽然学校开展“自主管理”实践研究的时间不长,但是取得的成绩确实令人瞩目的。在实施自主管理过程中,实现了从自主管理到自主发展,师生成为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班级逐步形成了“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全员管理与评价机制。教师、学生严格按照自主管理实施办法开展各项工作,保证自主管理工作开展的实效性。每一阶段按照自主管理的工作进程进行检查,保证自主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
另外,学校还把自主管理工作辐射到周边的两所联谊校(小沙河,福兴小学),如今,这两所学校也在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实施自主管理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安图三小自主管理实施办法》发表在《安图教育》第47期,本期为学校自主管理做了专版,有七位教师的论文发表在刊物中。《小学生自主管理实施特色建设方案》发表于《安图教育》第53期。目前,有三十多编有关自主管理工作的文章发表在县级以上刊物中,学校还编辑了一本自主管理经验论文专集,刊物名为《自主管理实践探究》。在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我校申报的《小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规范指导体系研究》课 6 题已经立项,学校被确立为吉林省教育科研实践基地,并且此课题被确立定为研究实施项目,今后,学校会深入研究开展自主管理工作,使我校的自主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目前,此项课题研究已经得到了县、州领导的关注,并且对此项课题研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对这项课题研究取得的前期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相信,此项课题研究必定为我校带来勃勃生机。
四、强化服务意识,注重资料的积累,积极推广科研成果
科研处承担着对学校科研工作的研究、指导、服务以及对教育科研成果开发、积累和推广工作。因此我们牢固确立服务意识,指导到位、服务真诚,努力为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多出点子、多想路子、多搭台子,带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提升教科研工作能力。同时加强自身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更新观念,踏实工作,在强化课题过程管理的同时,努力做好课题成果的积累和推广工作。由教务处牵头,组织课题承担者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教育科研的推动下,安图三小的各项工作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仅2011年学校被评为县教学工作先进校;县教育目标责任制管理先进学校;县财务管理先进集体;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青少年第十九届科技艺术大赛先进组织单位;省国防科技体育先进单位;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先进单位等22项荣誉。教师教研活动127人次;参加县级以上活动6次;教师荣誉获奖43人次;教师公开发表文章49篇;论文获奖22篇。本学期学校的《小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规范指导体系研究》申报了延边州第一届优秀成果,在全省“百佳”评选中,我校根据自身优势申报了“百佳全面发展校”,教导处主任王学英申报了“百佳科研新秀”。在11月份组织的校本科研新秀评选中,学校的周升辉、寇红两位老师被评为“吉林省校本科研新秀”。
此外,科研处积极协调学校各部门,做好成果的推广与宣传,今年9月份,在全州校长校本研修培训现场会上,学校进行了关于“自主管理、创新机制”的专题论坛。论坛内容引起了与会领导的广泛关注,在会议现场,州学院的黄主任现场提问,课题研究教师现场解答。强大的理论支撑,丰富的实践经验,显著的研究成果博得了与会领导的阵阵掌声。同时,学校的这一课题也得到了延边州内各兄弟学校的高度认可。
成绩是衡量工作的标准,发展是继续前行的目标。教育科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几年来,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距上级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我们必将以更多的智慧和心力,以更大的干劲和魄力,务实奋进,开拓进取,扎 7 扎实实做好教育科研各项工作,为学校教科研工作在新的时期形成新优势、再上新台阶而作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