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及其问题

时间:2019-05-15 05:0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及其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及其问题》。

第一篇:当前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及其问题

当前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及其问题

倪 峰

2015年11月09日08:39

2015年10月27日,美国拉森号军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对美方提出了严正警告和抗议。这一事件发生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一个月后。令人不禁要问,美国为什么迅速变脸,为什么要挑起这场“危险的游戏”。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刚刚为中美关系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正能量。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同意继续努力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在网络安全和两军关系上实现新突破,在气候变化、经贸、人文和反腐执法等领域扩大合作。访问取得了重大成果,使得中美关系发展建立在一个更广泛同时更坚实的基础上。但与此同时,随着中美之间“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范式的进一步凸显,两国关系中战略竞争性要素并未减少,甚至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网络安全和南海问题上。

从长期来看,中美两国政府基本还是按照管控分歧、扩大合作的思路来处理这对复杂的双边关系。但面对各种矛盾和风险的不断聚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之路仍任重道远。

2015年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轨迹

观察2015年以来中美关系的演进,大致呈现出两高两低发展走势:年初中美关系开局良好,3月至5月博弈的色彩明显增加,6月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为契机,两国关系开始逐步导入高访时间,9月下旬习近平主席对美的成功访问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0月份美方派军舰闯入中国南海南沙岛礁邻近海域,又使中美关系掀起新一轮波澜。

由于2014年底奥巴马成功访华,成果丰富,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就成为2015年中美关系开局的主题。两国政府之间沟通交流频繁,BIT(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继续稳步推进,气候变化领域合作继续取得进展,两军交流继续密集展开,尤其2月和4月两国海军在南海地区的联演联训对于双方管控分歧,防止在敏感区域发生擦枪走火具有重要意义。而反腐合作,正成为两国关系中的新亮点。同时,两国继续在朝核、伊核、阿富汗、反恐、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2015年后发展议程、抗击埃博拉疫情等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协调。

对于两国关系中长期存在的一些传统结构性问题,双方也没有刻意纠缠。尤其是在**与奥巴马会面的问题上,双方都采取了低调处理的方式,使其在两国关系中没有激起大的波澜。

更为重要的是,2015年2月10日,两国元首在电话互致新春祝贺的时候,奥巴马邀请习主席于同年9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提前7个月就发出国事访问的邀请,这在中美关系史上颇为少见。这表明,奥巴马从2014年4、5月美对华政策管理失序的状况中汲取了教训,用提前宣布高访的形式对中美关系实施战略管理,从而也定下了2015年美国对华政策总体上要保持稳定的基调。

与此同时,两国政府加强务实合作的努力,似乎并不能改变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态势。2015年3月12日,英国宣布申请加入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无意间再度拉开了中美间密集博弈的大幕。对于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尽管美国内部有不同意见,但奥巴马政府认为,“中国正试图在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制定规则,这将使美国的工人和公司处于不利境地”。为此,对亚投行的成立多方阻挠。然而,英国的加入引发了美国盟友连锁式反应,法、德、意、澳、韩纷纷跟进,美国的阻扰雪崩式溃败。

2015年4月底,安倍访美,美给予安倍最高礼遇的接待。双方正式公布新版《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共同发表了联合声明。虽然声明中并未点名道姓提及中国,但是字里行间明显显示出美日加强同盟的主要动因就是要共同应对中国对美日利益构成的挑战,放日出山的意图昭然若揭。在美日首脑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奥巴马公然指责中国在海洋问题上向邻国“显示肌肉”,并再次提及美日安保条约涵盖钓鱼岛。

5月,南海问题急剧升温。5月12日,美国官员表示,美军正考虑动用飞机和舰船直接挑战中国对一系列快速扩展的“人造岛礁”的领土要求,美国国防部长卡特要求考虑的选项包括出动海军侦察机飞越这些岛礁上空,并派遣舰船驶入有关岛礁12海里范围内。5月22日,CNN播发了美国最先进的P-8A侦察机在中国南海人工岛礁上空的录像。南海问题再度成为中美关系的斗争漩涡,在日美推动下,南海问题甚至成了G7峰会的议题。几乎是同时,“窃密”及“网络”**再度袭扰中美关系。5月16日,天津大学一名教授在赴美参加科技会议时被捕,美方称,“将以商业间谍罪起诉六名中国人”。6月4日,美国官员透露,黑客通过一次大规模网络攻击入侵了美国人事管理局(OPM)的电脑,导致400万现任和前任员工信息被盗。美方认为外国机构或政府可能是此次攻击事件的幕后主使。12日,美国官员声称,与中国有关的黑客似乎进入了存有美国情报与军事人员信息的机密数据库。

随着中美战略博弈的加剧,尤其是美叫嚣将派飞机、舰船进入南海有关岛礁12海里领海、领空范围,两国间发生军事碰撞的可能性急剧上升,中美关系由此极有可能被导入一种对抗模式。然而在此之后,中美关系并没有演绎高台跳水,甚至在5月底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2014年双方唇枪舌剑、“麦克风大战”的一幕并没有重现。此番争议中,双方把处理争议的重心更多地放在畅通的沟通管道上。6月3日,奥巴马在会见一个东南亚青年领袖访问团时将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立场缓和了下来,他称:“或许他们(中国)的某些主权要求是合法的。”6月8日至12日,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一行访美,中美两军签署了陆军交流机制,谈及南海问题、台湾问题以及“空中相遇”附件等内容。在南海问题上范长龙表示,“望远能知风浪小,凌空始觉海波平”。南海问题只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插曲,中美双方应登高望远,关注更多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

6月23日,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华盛顿举行,取得的成果展示了中美关系的积极面和广阔的合作面,以此为起点,确保习主席访美成功成为两国政府处理中美关系的首要工作。9月22日,习主席开始了增信释疑、聚焦合作、面向人民、开创未来的访美行程,先后到访西雅图、华盛顿,会晤美国总统奥巴马,广泛接触美国社会各界,并发表一系列重要演讲,取得了49项重大成果。在中美两国实力不断接近,摩擦点增多,一些人看淡、怀疑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之际,两国最高领导人以实际行动和宏大倡议共同向中美两国民众和整个国际社会发出了两国政府努力管控分歧、扩大合作,推动中美两国相向而行的强烈信号。

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观察2015年以来中美关系的演进,我们会明显地感到,尽管两国间的合作面远远大于竞争面,两国政府都展现出稳定中美关系发展的强烈意愿,但两国关系仍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管控分歧的任务越来越重,中美关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美国军舰拉森号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一事就凸显了中美之间增信释疑、管控分歧任务之艰巨和多变。

首先,增强战略互信依然任重道远。战略互信缺失是中美关系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结构性问题。尽管双方在增信释疑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然而随着两国实力对比的不断接近,美方的焦虑感仍在上升。

在金融危机前,美方对中国的担忧主要基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发展潜力。2009年之后,美国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崛起已是现实,在2010年推出“重返亚洲”战略,从中看出美国开始将担忧聚焦在中国不断增长的能力上。而自2014年亚信会议和中国倡导设立亚投行以来,美国在担忧中国不断增长的能力的同时,对中国的战略意图产生怀疑,即认为中国试图将美国赶出亚洲,并挑战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2015年以来,美国战略界开始炒作所谓的“政治发展方向”问题。冷战结束以来,历届美国政府都奉行以所谓“接触”为主的对华政策,该政策一个重要前提假设就是,随着中国经济现代化,政治自由化也会随之实现。然而,今天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发展方向是与此相反的。总之,对中国能力、意图、发展方向三种疑虑的相互叠加,在美国国内产生了要求改变对华政策“范式”的呼声。

第二,“对华政策大辩论”增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2015年中美关系的演进面临一个相当特殊的背景,即在美国内一场对华政策大辩论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国内曾经历过对华政策大辩论,一次发生在1995年到1996年间,当时中国经济进入快车道,同时在1995年台海危机爆发,遏制派和接触派争执激烈,最终接触派的观点占了上风,其基本立论是随着中国融入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美在政治制度上的差异性会逐渐趋同。另一次是2005年,中国入世后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迅速增加,而美国因深陷两场战争而日益感到力不从心,对中国所谓“搭便车”的行为感到不满,要求中国承担更多责任,最终各派在要求中国成为“负责的利益攸关方”上达成共识。

尽管这两场辩论在形式、内容甚至包括结论上都有所不同,但是有以下几点是相同或相似的。首先,这两场辩论都是在中美实力对比差距还较大的情况下进行的,美国在应对中国问题上还保持着相当大的自信。其次,尽管在辩论中存在着相当多的消极杂音,但最终得出的结论都是相对积极的。第三,美国的工商界在辩论中一直扮演着积极的、主导性的角色。

然而在此次辩论中,上述情景均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首先,中美实力对比已经大幅接近,美对华所持有的信心早已被焦虑的情绪所取代。其次,美工商界仍对中美合作抱有期待,但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竞争性因素的增多,其热情也已今不如昔。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以商界为首、支持与中国交流的联盟已不再是主导力量,而由其他一些界别组成的、倡议与中国竞争的联盟似乎正在成为辩论的主导力量。第三,到目前为止在这场辩论中尽管存在着积极的声音,但在美国战略界有愈来愈多人呼吁当局“下定决心”、担起“领袖”角色、实现“范式转换”“敢于与中国抗衡”。尽管这场辩论可能要到明年的大选前后才能尘埃落定,但这些问题现在就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更重要的是会对下任总统的对华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在中美关系新的问题领域,双方之间仍未找到有效的破解之道。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美实力对比的加速变化,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中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两国间战略竞争加剧,具体表现是在中美间传统四大结构性矛盾(战略互疑、台湾问题、经贸摩擦、人权问题)之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领域,如海上争端、网络安全等,其中中美邻海上争端最为突出。

中美邻海上争端是在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大背景下凸显出来的,其中最突出的当属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被日本非法占有。二战后,钓鱼岛及附属岛屿(以下简称钓鱼岛)本应在雅尔塔体制下归还中国。但因冷战需要在美国单方面主导的旧金山体制下形成钓鱼岛争端。对这一争议,美国长期保持沉默,不愿意得罪中日任何一方。然而,2010年9月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包括希拉里在内的美国官员公然声称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2012年以来,日本右翼分子和野田政府上演购岛闹剧,致使中日关系再度紧绷。就在这一敏感时刻,美国的立场和行动不断向日方倾斜,致使中日矛盾不断升级。

南海问题本是南海周边国家围绕相关岛礁归属以及海域划分存在的分歧和争端。过去的美国历届政府都在这个问题上持不介入态度。2010年7月,希拉里在东盟地区论坛上突然声称:“在南海自由航行、亚洲海上事务保持开放状态、在南海地区尊重国际法,这些关乎美国利益。”美国正式介入南海问题。在美国的撑腰打气下,一些声索国气焰升高,在此问题上采取了一些更具挑衅性的行动,南海地区波诡云谲。

随着美国介入的不断加深,东海、南海热点同步共振,中国与周边国家民族主义情绪升温,中美战略竞争和对抗明显上升,战略博弈从局部转向全局、从言论转向行动、从心理较劲转向外交争夺。

美国的亚太战略本意是利用小国投棋布子,减轻国内军费开支缩减的压力,通过整合同盟体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但该战略也被小国利用实施大国平衡。有的国家有恃无恐,借助“中国威胁”提高对美要价,在热点问题上更加强硬,美国被盟友利益绑架。第三方因素对中美关系的掣肘,使中美在亚太地区陷入了一个恶性博弈的怪圈。

尤其是在最近这些年,南海问题间歇爆发,对中美关系的冲击越来越大,就在习主席访美后不久,美国媒体放出话来,美军计划近期在中国南海人工岛礁12海里巡航,继而成为既成事实。南海问题再度引发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南海问题已取代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发生军事冲撞的主要诱因。

第四,中美关系是否已演变为“秩序之争”?2014年上海亚信会议和2015年亚投行出现以来,有关“世界秩序之争”已成为中美关系中的重要话题,而且越来越热。一些西方人士断言,中美关于国际秩序之争将成为新世纪地缘政治的首要纷争。

诚然,中美关系已被描绘为“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然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新”就在于要打破“崛起国与守成国必然冲突”的历史魔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本身的发展表明中国并非现有国际秩序的破坏者,而是建设者、参与者、改革者。诚然,由于角色和身份的差异,中美之间对一些相关问题的认知有不同理解,这些不同理解需要沟通、协调、磨合,甚至发生争执,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之间必然走上秩序之争的道路。事实上,这些认知差异也不是当前有关世界秩序方面的核心问题。

目前在世界秩序领域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世界正在走向失序。无论政治领域还是金融领域,国际合作都在下降。自从冷战结束后,联合国从未解决过任何重大冲突;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只留下酸涩的争议;世界贸易组织自1994年以来从没在重大贸易谈判中达成一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治理方式严重过时,因而其合法性越来越多地受到质疑;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脱颖而出的二十国集团,本有潜力成为国际合作的强大机制,如今似乎已迷失了方向。在各个方面,国家、宗派、商业和其他特殊利益都凌驾于共同利益之上。由于全球化影响和技术扩散等原因,传统的“大规模正规战争”和“小规模非正规战争”正逐步演变成一种战争界限更加模糊、作战样式更趋融合的混合战争。武装冲突数量激增,影响范围从中东蔓延到亚洲其他地区、非洲甚至欧洲。而在这一点上恰恰是中美作为两个举足轻重的大国需要共同面对、相互配合的。2014年底,中美在气候问题上取得的突破,使全球控制气候变化的努力看到了希望。如果这种方法能复制到其他领域,全球治理就有可能展现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情景。

总之,中美关系是否已演变为“秩序之争”仍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最终的结局取决于中美双方在未来的岁月中如何互动。在这个问题上不宜过早做出结论。从理论上讲,主要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尤其是力量对比的反转必然会导致世界秩序的变化。然而在历史的演进中,这两者之间往往并不是同步发生的,秩序的变化往往滞后于力量对比的变化,而且有时来得相当的缓慢。例如,早在19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总量就超过当时的霸主英国,但是确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则是在50多年之后,而且在这期间几乎所有顺风顺水的事情都让美国赶上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起初都是置身事外,其本土又远离战场,同时与前霸主是血缘上的近亲,又是密切的盟友等等。因此,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当保持足够的战略耐心和战略定力,经略致远,不被一时的炒作所迷惑,持久而又审慎地推进自身的利益,同时争取为世界的和平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来源:当代世界)

第二篇:当前职务犯罪六大态势

客观上讲,经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推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犯罪案件数量有所下降,人民群众是认可的,国际社会也给予了积极评价,但当前我国某些领域内的职务犯罪仍呈现易发、高发趋势,大案要案的遏制还不理想。这些严峻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贪污贿赂犯罪的蔓延势头在有些地区和部门还没得到有效遏制。一是案件数额越查越大。全国检察机关1990年查处的百万元以上案件仅17件,1994年上升到367件,1996年上升到575件。2003年至2007年的5年间,共查处百万元以上案件35255件,平均每年7051件。最高案值也在不断刷新,如江苏省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受贿1.1亿多元,其单笔受贿数额高达8250万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二是贪官职务越查越高。全国检察机关1993年至1997年,查处的县处级以上干部2903人,其中厅局级干部265人、省部级干部7人。而2003年至2007年共查处县处级以上干部13929人,其中厅局级干部930人、省部级干部35人,分别上升了380%、251%和400%。三是顶风作案现象比较严重。湖北省近两年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当年或以后继续作案的占78%;武汉市2005年至2008年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当年或以后继续作案的占53.1%。四是“一把手”犯罪突出。山东省检察机关近年来查处的700多名县处级干部中,担任

“一把手”的占57%。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受贿案,牵

出40多名“一把手”;马德、韩桂芝、田凤山受贿串案,牵

出50多名“一把手”。

渎职侵权犯罪对社会的破坏力日益凸显。最高人民检察

院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报告显示:2003年至2007

年,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34973件42010

人,渎职行为共造成14049人失去生命,2033人严重伤残,直接经济损失达439.8亿元。2008年又立案侦查各类渎职侵

权案件7240件8939人,其中重特大案件3211件,县处级

以上犯罪大要案307人。有关部门作了一个对比分析,1998

年至2002年间,平均每件贪污贿赂犯罪案件造成的损失是

18万余元,而同期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造成的损失是245万

余元,二者相差近25倍。由此可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

职侵权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

群体犯罪导致地域性窝案串案增多。成克杰因受贿等犯

罪被判处死刑后,《中国新闻周刊》以《广西现象》为题,披露了广西地区的腐败犯罪问题,仅2000年1月至9月,广西检察机关就立案查处职务犯罪案件998件。其中贪污贿

赂案件883件1020人,渎职案件115件145人。从当时看,查处腐败分子之多、层次之高、领域之广、个案金额之大是

绝无仅有的。马德案牵出了黑龙江省政协原主席韩桂芝、国

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等260名官员。这一连环腐败案,涉

案面积大、范围广、影响深,被媒体称为“建国以来最大的卖官案”。

权色交易成为挑战社会公序良俗的一大毒瘤。近年来,作为贪腐共生现象的权色交易呈现出蔓延扩展的趋势。著名

婚姻法专家巫昌祯教授的调查表明,领导干部腐败60%以上

跟包“二奶”有关系,被查处的领导干部职务犯罪中,95%

以上有情妇。他们由权入色、由色入贪、贪色兼容的堕落轨

迹惊人的相似。《人民论坛》杂志开展了“党政领导干部应

谨防哪些诱惑”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是“美色诱

惑和性贿赂”。

家庭成员共同犯罪同堂受审成了警示教育的一道风景

线。职务犯罪家庭化是腐败的一个新动向,它是由领导干部

个人实施腐败犯罪向以家庭血缘关系为背景共同实施职务

犯罪的转变,是职务犯罪通过家族关系向社会渗透的重要标

志,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隐蔽性。据有关部门对3000多起

案件的分析,家庭成员共同犯罪有510起,约占17%。经济建设热点领域成了职务犯罪的“重灾区”。一是土

地系统和房地产行业职务犯罪案件高发、多发。2008年,安

徽省检察机关在该省土地管理系统就查办贪污贿赂、渎职案

件50人。再如重庆地产窝案,有10名厅级干部因受贿而落

马。该市规划局原局长蒋勇受贿1796万元,副局长梁晓琦

受贿1589万元,分别被判死缓。二是工程建筑领域成了实

权人物获取高额回报的领域。已查处的交通厅局长中,95%以上是直接干预项目招投标工作,为他人承揽工程而从中收受贿赂。成克杰、刘方仁等高官也都是插手工程大发横财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三是开发区成了贪污贿赂犯罪的高发区。如辽宁省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原副局长赵国利鲸吞公款2000多万元案;江苏省常州市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许和平、副主任赵锦土及开发区公安分局原局长沈剑平、开发区贸易发展局原局长戴建华等40多名犯罪分子,鲸吞公款数百万元。四是国有企业改制成了犯罪分子最后的晚餐。原河南电信实业有限公司郑州市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丁继平,副总经理张向武、朱培春等10人采取虚列项目、打白条等手段,贪污、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达800余万元,10人分别被判处五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遏制职务犯罪的四项对策建议

上述职务犯罪的实证分析,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腐败的发生规律、发展态势及其危害性。有效遏制职务犯罪的蔓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推进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充分发挥司法的控制作用,彰显反腐败预防职务犯罪的声威。必须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强劲势头,真正实现“凡腐必惩”;必须突出反腐败的重点,加大惩治领导干部腐败的力度,要使他们“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

上痛不欲生”,以彰显法律的威严;必须充分发挥刑罚的制裁功能,增加腐败犯罪的成本。

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透做扎实。一是通过强有力的廉政教育,形成全社会的反腐败氛围;二是通过强有力的廉政教育,牢固树立敬畏法律的观念;三是通过强有力的廉政教育,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四是通过强有力的廉政教育,净化每个党员干部的心灵,教育党员干部把好初始关、交友关、道德关和权力关,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推动反腐败斗争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度越完善,执行越有力,产生腐败的机会就越少。一要注重制度制定的前瞻性和及时性;二要注重制度制定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三要注重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我们每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模范遵守和执行各项廉政制度,坚决制止违反廉政制度的行为,真正体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充分发挥监督的制约作用,堵死滋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通道。防止权力滥用,必须强化监督。要通过政党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行政内部监督,使权力运行全方位臵于严密的监控之下,使监督贯穿于决策到执行的全过程,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运行。

长期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反腐败工作,始终保持了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积极开展各项预防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一些领域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够完善,客观上存在腐败现象滋生的空间和漏洞。加之一些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以权谋私导致腐败现象易发、高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第三篇: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基本态势及特点[范文]

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基本态势及特点

当前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国家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深入交流,所有的国家都是相互联系的。所谓“动一发而牵全身”就是当前世界经济的最好写照。二战以来,随着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及不断地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国际金融和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这个世界经济总的发展态势。在当前的条件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与崩溃,到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的形成,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到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无不昭示着经济全球化的事实。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二战后美国通过一系列国际运作,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不可置否中国的市场是巨大的。中国将在未来的发展之中起到巨大作用。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扩大、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

其次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由于世贸组织成员较多,而在发展水平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经济自由化的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这时,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便应运而生了。经济区域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化的最后归宿。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这说明,在共同的机遇和利益的驱动下,地理位置相近、政治意愿趋同,但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非但具有可能,而且还具有相当的内在动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方均有所得和有所失,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之下,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第四篇: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基本态势

近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而又充满了变数。从国内看,虽然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发展的条件也很多,但面临的矛盾也不少。如何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门成立课题组,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特点与基本态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成员有余斌、陈昌盛等。

□物价涨幅见顶回落

□经济增长小幅下降

□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

□区域、城乡、内外平衡状况 有所改善

今年以来,宏观调控坚持把控物价作为首要任务,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运行总体较为平稳,并呈现以下特点和发展态势。

(一)物价涨幅见顶回落,全年CPI上涨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7月份达到6.5%的峰值后,受基数效应减弱、货币条件改善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涨幅呈现回落趋势,全年CPI上涨5%左右。

(二)经济增长小幅下降,全年增速略高于9%

前三季度,制造业、房地产业投资高速增长,但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明显放缓。由于汽车、住房等与住、行相关的消费增长明显下降,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75个百分点。目前世界经济放缓,对我国出口已经开始产生影响,预计全年出口增长20%左右。从内、外需求综合看,今年以来总需求增长的适度回落,主要是宏观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有利于控制物价涨幅和实现经济运行的综合平衡。GDP增速将小幅下降,预计全年增长略高于9%。

(三)房地产调控初见成效

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保障房建设按计划推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商品房投资下降缺口。特别是,“限购”措施的落实和实施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开展房产税试点等,房地产投资需求得到一定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态势得到初步遏制。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摸底和整顿,使正在上升的与土地、房地产相关的信贷风险和地方财政风险有所抑制,对防范系统性财政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重要作用。

(四)区域、城乡、内外平衡状况有所改善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得益于农民工工资上涨、农产品价格上升和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明显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出现积极变化,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在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进口保持更高增速,贸易顺差规模减小,内外平衡状况改善。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在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寻求平衡,进行了不少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注重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调结构是为了持续健康的增长,平稳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结构调整的实施,二者并不矛盾。“好”不一定会必然导致“慢”,但不能为了求“快”而牺牲“好”。二是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是注重推进内外平衡。着力扩大内需,提高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妥善处理国际经贸关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重,提升价值链和扩展贸易增长点并举,增强汇率弹性,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四是更加注重系统性风险管理,忧患意识与风险意识增强。土地、房地产与我国金融、财政风险高度关联,整顿地方投融资平台、调控房地产市场,建立预警机制和风险显示机制,有利于降低系统风险。

在世界经济大幅波动、增长低于预期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消费占GDP比重偏低、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高耗能行业快速扩张等问题依然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

□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恶化

□我国总需求增长将有所回落

□力争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把防范化解风险放到重要位置

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市场信心动摇,金融市场持续大幅波动,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下跌,全球制造业活动收缩,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恶化。2012年,我国出口、投资需求面临下行压力,潜在风险也在增加,需要在防范、化解风险中把握机遇,积极推动结构调整,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加深,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恶化

2012年,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政治周期与商业周期叠加。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多个主要经济体将面临政府选举。面对经济下滑、债务高企、失业增加等问题,政治家为了迎合选民需要,可能不顾客观经济现实,发表偏激言论和难以兑现的承诺,上台之后也可能对现行经济政策做出不合时宜的调整,使脆弱复苏进程雪上加霜。二是国际协调与合作更加困难。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短期挑战不同,政策取向也存在明显差异,政策协调与国际合作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发达国家转嫁危机,可能加深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矛盾。三是结构调整与短期目标冲突。国际金融危机是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积累的结构性问题的总爆发,需要重大结构调整才能出现转机。但是,当前的政治氛围和面临的短期风险,使其无法实施真正有利于经济长期增长的结构性调整。

从目前情况看,欧债危机的发展态势,是决定2012年国际经济形势的关键因素。总体上发达经济体陷入中长期低迷的可能性增加。经过美、欧债务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变得更加暗淡。受债务规模高企、削减财政赤字压力增加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发达经济体财政政策实际上处于紧缩状态。目前市场流动性充裕,即便再度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在信心缺失和具有增长潜力的投资领域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效果十分有限。更重要的是,发达经济体重启新一轮增长周期,需要重大的结构调整和新增长动力的出现。然而,到目前为止,实质性的结构调整并没有发生,新能源和低碳、信息技术、生物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新增长点至今尚不明朗。可以说,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新突破,发达经济体可能陷入类似日本“失去的10年”。

(二)我国总需求增长将有所回落

1.出口增长难以达到今年水平。发达经济体结构调整无力,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财政刺激空间压缩,经济增长失去动力。2012年,即便不爆发深度危机,发达经济体增长也将处于2%以下。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虽然好于发达国家,但由于国际市场动荡,出口条件恶化,资本流动的冲击正在加大,新兴经济体并不能真正“脱钩”。在全球需求放缓背景下,2012年我国出口增长难以达到今年水平。考虑发达国家的刚性需求,必需品无法替代,而且入世以来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提升、出口结构优化和竞争力提高等因素,预计出口增长15%左右。

2.消费增长预计稳中有升。由于农产品价格高企,今年食品类消费明显高于近年平均水平。受汽车限购、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汽车类销售则大幅下降。目前,汽车销量处于底部回升阶段,考虑到汽车消费自身的更新置换周期,明年增速将会有所提高。在收入差距较大的特定发展阶段,部分高收入群体奢侈性、炫耀性消费将持续扩张。同时,部分保障房建成入住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家电类消费增速也有望小幅回升。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实际增长略高于今年。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有所回落。今年投资能保持较快增速,主要得益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高增长,这两大行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0%。我国制造业投资与出口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一般情况下,出口增长10%,会拉动制造

业投资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2012年出口增速回落5个百分点左右,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制造业投资扩张。从房地产投资看,既定调控政策尚不能马上放松,否则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由于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链趋紧,融资难度加大,未来一段时间商品房投资进度将会放缓;2012年保障房投资新开工面积有较大下降,公租房和廉租房融资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投资增速也可能回落。从有利因素看,受既定项目开工和需求缺口推动,明年电力、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有望明显回升,这3项占投资比重接近25%;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机器替代劳动”推动的设备更新改造,对投资增长也会形成一定支撑;在五年规划周期中,第二年往往是规划项目落地开工较集中的年份。综合上述因素,预计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比今年回落4个百分点。但考虑价格因素影响,投资实际降幅小于名义降幅。

(三)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小幅回落中力争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综合上述分析,预计2012年我国总需求增长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在现有政策条件下,经济增长将回落到8.5%左右。在经济增长下行过程中,贸易顺差规模缩小,内外平衡进一步改善;伴随着出口、投资增长的下降,消费增速回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高;受产业转移和能源资源需求增加等因素拉动,中西部地区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有利于地区差距的缩小;农民收入增速有望继续高于城市居民,有利于遏制城乡差距拉大;由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变,工资水平上升有利于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善。总体上有望呈现增长速度平缓回落、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的格局。

必须认识到,经济增长速度过高,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回落,符合“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预期目标,也将为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宏观环境。2012年,在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把握好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国内物价下行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中长期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全球需求下行背景下,我国物价上涨压力将有所减弱,2012年CPI涨幅将回落至4%左右。但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还在持续,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以及我国经济正处在成本上升阶段,决定了反通胀仍具有长期性。尤其重要的是,控通胀应更多采取市场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供求的作用。推进资源要素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短期内会增加物价上涨压力,但中长期有利于保障供给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抓住通胀压力趋减的有利时机,理顺价格机制十分重要,并通过增加对低收入群体补贴等方式提高社会承受能力。为此,建议将2012年CPI的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为推进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四)要把防范化解风险放到重要位置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后期。本轮增长速度回调,是短期的周期性波动,还是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滑,需要进一步观察。就明年而言,国际经济态势、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势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都

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积累和引发的可能性增大。需要高度关注如下几个领域的现实或潜在风险。一是明年投融资平台将迎来集中还款高峰,局部地区可能面临一定偿付压力;二是我国经济具有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点,当增长放缓后,产能过剩问题凸显,部分行业可能出现较大面积亏损;三是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如果房价较大幅度下降,银行、地方政府都面临巨大资金压力;四是不规范的民间借贷和泡沫经济结合,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可能引发较大冲击和群体事件。三

□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

□如何看待财政收支的可持续性

□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如何应对国际压力增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经济增长受宏观政策和短期需求变化影响,更取决于特定发展阶段的潜在增长水平。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1.2%,即便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的2009年也超过了9%。部分人因此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处在10%以上才是正常的。其实,我国需求结构、人口结构、劳动力供求等经济基本面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上半年,东部发达省市经济增长明显回落,基础设施投资的潜力和空间也在缩小,这很可能预示着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经济增长重回“十一五”时期高增长,既不符合“十二五”时期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也不应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从日本、韩国的经验看,一旦潜在增长率下台阶,扩张性政策并不能拉高增长速度,反而会积累新的风险。从中长期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已经不是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和外延式增长所能解决的,必须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通过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加快我国增长动力从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

(二)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潜在风险也在增加。国内外房地产市场大幅波动的教训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投机性购房占比过高,是房地产市场积累泡沫的深层原因。促使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发展轨道,切实发挥住房居住性功能,需要实行中性的住房金融政策,需求与供给有机结合管理,严格限制投机、投资性住房比例。在调控政策上,可采取“稳供给、抑投机、重自住”的政策组合,即稳定商品房供给、限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鼓励自住型需求;

以时间换空间,房价不涨其实就是下降;以房价稳中有降为目标,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使房价回归社会基本可承受的水平。

(三)如何看待财政收支的可持续性

近年来财政超收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在看到财政增收形势喜人的同时,应该看到背后的隐忧。一是大量超收资金游离在预算监督之外,影响了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率。二是伴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财政支出扩张也十分迅速,刚性支出一旦形成就难以压缩。三是财政收入高增长与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并存,不利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更重要的是,这种高增长不可持续。经济增长一旦下降,财政收入增长随之下降,高增长时期形成的刚性支出将难以为继。从国际经验看,发展阶段和税制特点,决定了发展中国家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但随着工业化逐步完成,税收弹性会明显下降,财政超收现象随之结束。同时,在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阶段,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往往会明显增加。收入放缓而支出增加,财政可持续性将面临考验。对此,应早做准备,在不断优化、调整税制结构的同时,一方面着力涵养税源,壮大税基,另一方面切实量入为出,福利体系的建设要与财政能力相适应。

(四)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来,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资金偏紧背景下,行业间利润出现不合理的挤压分配。主要表现为:一是金融类企业利润增长相对较快。在货币政策收紧背景下,金融企业定价能力明显增强,对非金融类企业利润形成一定挤压。二是上游行业相对于下游行业利润增长较快。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上游行业具备更强的成本传导能力,对中下游行业利润产生挤压。三是随着信贷规模收缩,市场资金成本上升,更容易获取金融资源的大企业,部分发挥了“影子银行”的作用,对中小企业利润形成一定挤压。在资金要素价格改革不到位的背景下,这种利润挤压使虚拟经济或垄断部门受益,而竞争性实体经济,民营和中小企业受损,导致经济运行活力下降。推动国有企业和垄断部门改革,鼓励金融创新,是减少这种扭曲的治本之策。

(五)如何应对国际压力增加

首先,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为转嫁危机和转移国内矛盾,可能会实施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次,发达国家面对债务危机,可能要求中国无条件地、大幅度地参与救援行动,并在其他方面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第三,发达国家试图把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责任推到我国身上,我们

将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对此,我们应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

第五篇:当前国际物流发展态势研究报告

当前国际物流发展态势研究报告

摘 要: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军事上提出了物流这个术语。20世纪60年代初,物流术语引入经济领域。20世纪80年代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将物流理论推向管理科学前沿的位置。尤其日本学者提出的“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的学说问世以来,已经在世界范围掀起了追求物流成本效益的新高潮。

本文旨在通过当前国际物流发展态势分析得出本公司2012的物流发展方向,与时俱进,为我们公司的国际物流业务发展开辟新的舞台。

关 键 字:国际物流发展态势态势研究

引言

国际物流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物流。国际物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各国物流环境的差异,尤其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不同物流适用法律使国际物流的复杂性远高于一国的国内物流,甚至会阻断国际物流;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会造成国际物流处于不同科技条件的支撑下,甚至有些地区根本无法应用某些技术而迫使国际物流全系统水平的下降;不同国家不同标准,也造成国际间“接轨”的困难,因而使国际物流系

统难以建立;不同国家的风俗人文也使国际物流受到很大局限。由于物流环境的差异就迫使一个国际物流系统需要在几个不同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设施的环境下运行,无疑会大大增加物流的难度和系统的复杂性。所以,为了在新的更好的适应国际物流的发展态势,适应国际大趋势,研究国际物流的发展态势显得尤其重要。

一、国际物流理念新趋势

2011年,虽然国际经济发展有部分的动荡以及不平衡发展,但总的趋势还是较往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物流的进步,在2011年末总结一年中本企业的国际物流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展望未来国际物流的发展态势,为新一年

1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总的来说,在国际物流发展中,国际物流出现了以下几个引起了大家密切关注的国际物流新理念:

1、逆向物流:狭义上,逆向物流是指对那些已经废弃的产品再制造、再生及物料回收的过程。广义上,逆向物流除了包含狭义上的内容外,同时还包括提升资源使用率,并使正、反向物流的效率更高。由于逆向物流的种种益处,在新的一年这个理念必将被更多的企业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在尝试中逐步接受应用该理念。

2、绿色物流:绿色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概念层面上看,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绿色概念,从而构成了完整的绿色物流概念体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看,绿色物流概念体系包含绿色交通运输、绿色仓储与保管、绿色装卸搬运、绿色包装和绿色流通加工等内容。环保是永不过时的话题,无论是国家政府、国际组织还是人们大众,对绿色环保的追求都是永不停步的,我们可以预见将来的物流发展必将更绿色更环保。

3、应急物流: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应急物流多数情况下通过物流效率实现其物流效益,而普通物流既强调效率又强调效益。这是一种比较新的国际物流理念,现在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局限在一定的区域,但随着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相信应急物流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更多国际贸易企业为保障自身的利益而选择应急物流。

二、国际物流作业流程新趋势

国际物流发展迅猛,所体现出来的新趋势也越来越多,具体到国际物流作业的具体作业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趋势:

采购管理方面:

1、反向营销:反向营销的核心是要求企业像对待自己的客户一样对待供应商,不是供应说说服制造商来采购他们的产品,而是制造商主动向供应商提供机会。反向营销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采购和供应管理的新理念,是供应商关系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反向营销需要考虑如何从供应商的角度出发,了解供应商的需求,通过双赢采购来让企业和供应商共同努力寻找节省资金的机会,双方的共同努力会比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努力更有效。

2、反向拍卖:是指企业采购产品或服务采用公开的方式,事先通知产业同仁或者过去的合作伙伴,让他们在某段时间内公开竞价。企业往往根据

竞价结果,与价格较低的某一个或某几个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反向拍卖一般表现为网上竞价。投标人一般能够看见其他投标者的价格,从而不断被迫压低自己的出价,投标者只知道他们所出价格的顺序,根据出价顺序不断压低出标价格使自己中标。

3、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采购业务流程简单化成为可能。采购卡类似于信用卡,是电子采购的一种工具。持卡人不需要任何审批手续,可以直接向指定的供应商采购,实现采购过程无纸化。

运输管理方面:为了克服不合理的运输现象,在物流管理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组织合理运输。运输合理化主要有以下六种途径:

1、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在组织物流活动过程中,对某种货物,使其在一定的生产区固定于一定的消费区,这样就能打扫分区产销平衡。根据产销分布情况和交通运输条件,在产销平衡的基础上,按照近产近销原则,是货物运输线路最短,实现合理运输。

2、“四就”只拔运输;就是就厂值拔,就车站、码头直拔,就库直拔,就车、船过载等,简称“四就”只拔运输。“四就”只拔就是减少中转运输环节,力求以最少的中转次数完成运输任务的一种形式。

3、尽量发展直达运输;直达运输是追求运输合理化的重要形式,其对合理化的追求要点是通过减少中转过载转换,从而提高运输速度,省去装卸费用,降低中转货损。

4、提高技术装载量;调高技术装载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车船载重吨位,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车船装载容积。

5、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运输;在公路运输经济里程范围内,或者经过论证,超出通常平均经济里程范围的,也尽量利用公路运输,这是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运输的要点。

6、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发展运输的大生产优势,实行专业分工,打破一家一户自成体系的状况。

配送管理方面:进行配送线路优化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遵循基本原则。配送线路方案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考虑。

1、配送效益最高或配送成本最低;效益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可以简化为用利润来表示,或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2、配送里程最短;如果配送成本与配送里程相关性较强,而和其他因素相关性较弱时,配送里程最短的实质就是成本最低,则可以考虑用配送里程最短作为目标值。

3、配送服务水平最优;如准时配送要求成为第一位时,或需要牺牲成本来确保服务水平时,则应该在成本不失控的情况下,以服务水平为首选目标。

4、配送劳动的消耗最小;即以物化活动和活劳动消耗最小为目标,在许多情况下,如劳动力紧张、燃料紧张、车辆及设备较为紧张的情况下,限制了配送作业的选择范围,就可以考虑以配送所需的劳动力、车辆或其他相关资源作为目标值。

库存管理方面:零库存管理从诞生以来就受到了企业管理层的极大关注,并逐渐成为库存控制的新趋势。零库存的目标和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其根本目的在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五零”管理,即零库存、零废品、零准备时间、零故障和零生产。

1、零库存。零库存认为“库存是万恶之源”,是生产系统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不协调、生产制作不规范的产物,应该予以消除。

2、零废品。零库存要求消除一切引起不合理、不合格的原因,在每个环节严把质量关,是每一道工序都能达到最高的水平。

3、零准备时间。准备时间的长短与批量的选择密切相关,如果准备时间趋于零,则意味着批量生产的优越性不再存在,准备成本也趋于零,就有可能采用极小的批量。

4、零故障。零故障是指使机器损坏率降到最低,使得生产能够平稳、协调进行。此外,减少零件搬运,节约装配时间,也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装配中出现的故障。

5、零生产。这里的零生产并不是字面意思的不生产,而是最大限度的压缩在制品数量,杜绝超出计划的生产,使其生产尽量与需求符合,实现零库存。

总结

我国各地早已有为数众多的国际物流企业,但大都规模小、实力弱、资金缺乏,只能承担一些仓储运输业务,尤其缺乏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人才,很难说有多大的发展余地。但其中有少数基干企业,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已开始尝试向第三方物流转型,或有望转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另有少量制造业企业内部物流机构,稍加调整,也可以从制造业企业独立出来,依托原企业的物流业务发展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在新一年国际物流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前做好应对新挑战的准备,2012我们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应对国际物流发展态势:

首先,认真跟进国际物流理念的发展,贯彻国际物流新理念,思想上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企业员工物理理念,走在时代前沿,为态势的发展做好应有的心理准备。从逝去已久的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法到今天全球各主要港口穿梭往来的巨型货轮,国际贸易与商务活动始终是国际物流发展的首要推动力,以进出口商品贸易或国际贸易为主导的“国际贸易物流”构成了国际物流的主题,随着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规模和深度的进一步扩大,对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深入探讨更成为物流管理领域历久弥新的重要课题。我国现在物流人才奇缺,严重制约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人预测我国近期需要30万名物流人才,这个数字依靠大专院校即使每年能够培养1万—3万名物流专业

人才,也需要等待10—200年,才能逐步满足需求。毫无疑问,不要说等上10年,就是等上5年,在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也将丧失大好时机,严重损害我们的企业竞争力。根据此态势,我们在保留原来物流人才的基础上,应该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积极储备物流人才,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重视国际物流实际操作,即作业流程的具体实施,必须建立在全新理念的基础上,逐步跟上现代物流节约成本、绿色物流的趋势。现代企业打破原有的国家及地域的局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展经营活动,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跻身于全球流通市场。近年来,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物流国际化趋势越明显,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运代理、国际化采购和生产等国际物流业务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保障和经济增长的支柱。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提前期更长,经营风险更大,各种隐性成本更高,受国际规则影响更大。也正因为如此,性比物流管理的其他领域而言,国际物流与商务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科特色。中国物流开放与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在政府加大推动力度之下的物流业全面发展,物流企业、物流咨询、物流教育、物流科技、物流统计等等同时推进,形成全面推进总格局。区域物流逐步整合,泛珠三角、长三角与长江流域、京津冀、东三省、中部地区都在推动区域物流整合,区域物流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特点:

1、规模化;

2、独立化;

3、物流化;国际物流企业必须在打牢基础的上,逐步实现企业的规模化,为企业制定目标,朝着独立化、物流化的趋势发展。

就中国国际物流业目前整体情况而言,其发展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除了东部沿海外资与中外合资企业以及部分产业物流释放较好外,大部分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仍处于“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物流集中度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营业额在整个物流市场的比例只有5%左右;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缺乏;没有形成综合运输体系,多式联运差,运输技术与组织方式落后。国家“十一五”计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物流管理的概念被广泛推广,工商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推行“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思路。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不仅如此,现代物流还从根本上调整着货运市场的竞争规则。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2005年底中国物流业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跨国物流企业、战略投资者开始关注和进入中国物流市场。面对众多的竞争者,我们必须加快“一体化”的进程,加速物流整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现代国际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性产业,涉及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制造、贸易等等行业,作为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国际物流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我们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国际物流/王任祥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1

[2]现代物流管理/李静芳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7

[3]国际物流与商务/王晓东,赵忠秀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

[4]物流行业系统战略管理/温湖著—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2

下载当前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及其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及其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世界核电发展的基本态势

    世界核电发展的基本态势 世界核电基本情况 世界核电起源于五十年代,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发展达成高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三里岛事件和切尔诺贝利事件,以及核废料处置问题引......

    当前中国饲料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定位分析

    当前中国饲料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定位分析 点击数:3862012-03-30 15:10:41 来源: 中国兽药策划网一、当前中国饲料行业市场竞争态势的定位分析饲料业属于完全竞争行业,从全球饲料......

    心得体会:当前农村突出的治安问题及基本对策

    免费分享创新 心得体会范文:当前农村突出的治安问题及基本对策 社会治安,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而且关系社会的政治稳定......

    当前农村突出的治安问题及基本对策5篇

    社会治安,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而且关系社会的政治稳定。社会治安不好,人民群众不能安居乐业,不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

    浅谈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如同过河之桥,“桥″的问题解决了,过河的条件就具备了。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除了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外,还必须熟悉和掌握做思想政治工......

    当前森林公安信访态势的分析与对策

    当前森林公安信访态势的分析与对策 森林公安信访是林区矛盾和森林公安执法领域内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是人民群众通过来信、走访或用电话、传真等形式向各级森林公安机关提供......

    恐怖主义问题及发展态势[推荐阅读]

    恐怖主义问题 今天我们讲一下恐怖主义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准备讲以下内容:第一个,恐怖主义概念;第二个,恐怖主义发展态势;第三个,恐怖主义猖獗的原因;第四个,国际与反恐局势;第五个,恐......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问题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就在不断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更是突飞猛进,但是伴随这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也呈现出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