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推进检察文化创新工作

时间:2019-05-15 05:1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深入推进检察文化创新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深入推进检察文化创新工作》。

第一篇:如何深入推进检察文化创新工作

如何深入推进检察文化创新工作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以维护公平正义为核心,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为关键,以创新检察管理机制为途径,以营造良好法律环境为目的的具有鲜明检察特色的法律文化。检察文化通过先进文化的引导、凝聚、协调、教育作用,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使检察人员自觉地追求、信仰和实践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法治理念,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一、基层检察文化的内涵及现状

检察文化是指以检察官为主体的检察院全体人员在长期的检察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有的精神,是其特有的、共同遵循的一种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关联的物质表现的总和。先进的检察文化,是以全体干警认同的精神和价值观,以和谐统一的法制理念文化和执法思想,以干警自觉遵循的行动准则和行为规范,以内外一致的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检察官的形象和声誉,绘制检察机关发展的远景目标,形成“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价值观核心,提升检察机关及其全体干警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法律监督的水平,增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检察文化对检察人员群体和个体的价值还具有起导向作用,使之符合检察机关的宗旨和职能,对检察人员个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规范作用。目前,基层检察文化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着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流于形式忽视其精神实质和形

式单

一、载体不够全面等问题。

二、如何推进基层检察文化建设

检察文化通过潜移默化对检察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会在检察人员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如何将它的精髓融入到基层检察工作实际,融入到检察人员内心,转化为动力,转化为效果,转化为形象?笔者认为,应以创建“学习型、管理型、责任型”检察院为内容,注重用文化理念、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手段来教育、引导、影响检察人员,将检察文化转化为检察人员的自觉行动,从我院的经验看,推进检察文化建设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抓起:

(一)注重提升全体干警的综合素能。提高干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是检察文化创建的内在要求。要通过各种形式、载体、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扩大干警的视野,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全院干警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争先意识,达到提高素能、增强素质推进检察工作的目的。

(二)注重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检察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检察文化是一种隐含在各个检察工作环节中的无形的内在动力,发挥着标杆、引导作用,因此,必须与检察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化的安排显现其成效来。为此,要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工作管理机制。一是结合上级检察机关一系列的政治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廉洁执法教育、恪守职业道德教育的纪律条规教育。通过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缅怀革命先

烈、重温检察官誓词、举行主题实践演讲等活动,引导干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通过进行警示、预警教育,让干警知道哪里是雷区、哪里是高压线,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让干警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患于未然。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弘扬先进文化,提高检察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加强队伍建设,把思想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作为检察文化的核心,突出抓好。要积极组织干警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制定创优目标和竞争激励措施,细化量化目标内容,加大争先创优力度。在工作中,还注意关心检察干警的进步和生活,创造条件为优秀年轻干部提供成长机遇、积极解决干警的职级待遇、大胆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及实行干部优化组合等措施;要从生活上帮助人,积极为干警办实事、办好事。让干警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更明白身上肩负的责任。

(三)注重加强内在动力建设。积极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紧扣检察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创新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特征。要加强内部管理建设,强化目标管理和考核,增强干警的进取心,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管案件。要加强“细化文化”建设,规范办案工作流程。让检察人员充分认识到细微末节影响大局,自己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的行为,更代表着一种职业责任,从而增强检察官的集体责任感。同时,还要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增强干警的凝聚力。倡导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要加强“学习型检察院”建设,提高干警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水平,增强干警的创造力。通过营造学习氛围,树立学习风气,引导干警树立崇高的理想

信念、创新发展理念,最大限度的发挥检察干警的内在动力。几年来,我院全体干警把“正己、正人、正义”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坚持以人为本、以业务为中心、以和谐为目标,始终保持心齐、气顺、劲足的精神状态,推动检察工作持续发展。检察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不断总结和探索,深入开展检察文化研究,打造一张检察院的文化名片;办好检察官博客论坛,开辟一个检察官理论交流的阵地;办好检察院互联网站,擦亮一个传播司法文明的窗口。文化是检察的精神所在,是检察的灵魂。经营检察文化就是经营检察人品、就是经营人心,就是经营检察品牌,作为一名检察人就一定要勤于学习、躬身实践、潜心经营、丰富积累,必将文而化人,文而兴检。

第二篇:检察文化

兴文化 促检业 保公正

——写在检察文化建设繁荣之际 栾城县人民检察院

旺娜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全国政法委高度重视政法文化建设,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政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文化建设已经受到社会各界和检察机关的高度重视。人民检察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如何构建先进检察文化,从而提高队伍素质、促进检察工作全面开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检察文化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检察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建设的灵魂,是推动检察事业发展的引导力量。它既传承了中华文化“修身、自律、刚正”的历史性,又体现了“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时代性,是检察从业人员优秀品质长期深厚积淀的精华。先进检察文化具有内增凝力、外塑形象、约束规范、激励导向的重要作用。在全国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指导下,各地检察机关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检察文化建设,从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的全国检察文化建设巡礼、全国检察文化暨法治文化理论研讨会到各地院的检察文化活动和论坛,从最初的业余文化活动到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方式,检察文化可谓“蓬勃发展、蔚为大观”。

以我市为例,在市政法委举办首届“政法文化节”之际,市院积极响应号召,开展“检察文化研讨会”就是推动检察文化建设的一个良好举措。还有“唱响主旋律、红歌献给党”歌咏比赛、“读红色经典、树理想信念”征文活动、书画摄影比赛、心理健康视频讲座等,都是对落实检察精神、推动检察文化建设的很好诠释。在各地检察文化如火如荼开展之际,我院也不落后。“你、我、他”大家讲讲坛成功开办数期,全国人大代表、书法大家、石家庄二中特级教师、本院干警等纷纷登台,民生经济、心灵感悟、古文国学、健康养生等无所不包,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警的学习热情;粉刷一新的楼道走廊、图文并茂的特色警示标语、先进的电子显示屏等为干警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极大地陶冶了干警情操,提高了工作效率;“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细、纪律严、境界高、业绩优”的新时期栾检“十八字”精神则从更高、更严、更全的角度和层次对广大干警提出了新要求,实现了职业信仰的定向、执法宗旨的定位、执法形象的定型和精神风貌的定格。

但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检察文化建设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部分干警认为检察文化就是唱唱歌、跳跳舞等肤浅层面,对其实质研究

培育文化,以文化育队伍,以队伍促业务。可以说,检察文化为检察实践提供精神动力,检察实践为检察文化提供发展源泉,两者结合才能共同促进,相得益彰。要按照“侦查一体化→监督一体化→检察一体化”的路径开展业务建设和文化建设,逐步将检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渗透到检察实践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使干警真正做到公正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取得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文化离不开制度的保证,制度是文化的根基所在。要建立健全一套符合检察工作根本需求的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包括管理制度、考评制度、激励制度等,对检察工作的各个方面严格规范,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使各项工作不以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意志的改变而改变,保证“软环境”的稳定。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促进检察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营造“人人遵守制度,人人监督制度执行”的良好氛围,使各种无形的制度产生有形的力量,引导干警充分认识到制度既约束人也保护人,使其真正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3.加强检察精神文化建设,促检察人员凝心聚力

精神文化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核心,对检察文化的全面发展起着方向指引作用。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能使检察人员站在更高层次上认知检察工作的实质与发展前景,更有效地把检察人员的思想统一到检察工作所确立的总体目标上来,极大的增强团队凝聚力、鼓舞士气。

首先,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干警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恪尽职守忠诚正义的执法观和献身检察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价值观。大兴学习之风,号召“争当学习型检察官、争建学习型科室、争创学习型检察院”,引导干警端正思想,提高正确观念的自我培育能力,使全体干警在正确观念的驱动下树立主人翁意识,保证各项检察工作顺利开展。

其次,深入开展检察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以公正执法为核心,开展敬业、勤业、精业的三业教育,使全院干警明确自己身上的责、权、利,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自觉遵守职业规范的意识。在新形势下,尤其要重视对干警的廉政教育,“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念,常修为检之德”,真正做到执法为民,以自身的较高素质和良好形象作先进检察文化的宣传者。

三、检察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从宏观角度来说,检察文化建设必须常抓不懈

先进的检察文化是检察干警在较长时期的检察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总和。实施检察文化建设战略是提升检察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司法公信力、树立法律权威的需要,是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构建和谐检察的现实需要。检察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立足当前,认真探索,更需要着眼长远,常抓不懈。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2.从微观角度来说,检察文化建设要注重细节

细节体现水平,细节决定成败。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从细小之处入手,检察文化的培养也需要从点点滴滴处着眼。有细心、求细致、重细节这应该是每位检察人员的工作信条。我们必须要狠抓落实,从细微处着手,将严谨细致、慎密思维贯穿于每项工作、每个环节、每步程序,提倡精细化谋略,向细节要战斗力。要引导干警从小事做起,积小善为大善,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良好习惯;要把检察文化的价值核心渗透到每个人的心里。

3.从横向关系来说,检察文化建设必须突出个性与特色

检察文化既有共性的一面,也应有其鲜明的个性,这正是检察文化具有无限生命力、对检察干警具有巨大号召力的根源所在。部分院的检察文化建设之所以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就在于文化理念的形成中不注重体现本地的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使文化建设趋于一般化。检察文化建设不必搞统一的模式,不必用统一的规范,应当是因地制宜、百花齐放。要把检察元素植入当地传统文化土壤中,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检察文化品牌,成为干警和群众广泛接受的一种力量。要紧紧围绕检察核心灵魂和主题,结合本地区和本院的实际,在开展共性检察文化的基础上,找准自身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检察文化体系,借本地文化提升个性检察文化,创新文化内涵,从而使检察文化更具生命力。

4.从纵向关系来说,必须重视基层检察机关的文化建设

当前全国88%的检察院在基层,74%的编制和人员在基层,90%以上的案件办理在基层。作为检察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基础前沿力量,基层检察院具有工作的广泛性和具体性,在整个检察系统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于此也是承担检察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正所谓“小院也能办大案,小院也有大作为,小院也能创辉煌”,加强基层检察院文化建设是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检察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对于促进基层院的全面发展、提高检察机关的群体素质和工作效能等也具有独特的功能。我们要把检察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尊重广大基层检察人员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弘扬和谐文化,创新文化形式,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为检察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物质保障。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根基的民族,一项没有文化的事业是没有根基的事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科学推动发展,文化孕育希望。我们必须不懈努力,坚持以高尚的精神鼓舞检察人员、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检察队伍、以先进的文化引导检察事业、以优秀的载体塑造检察形象,使检察文化不断繁荣和发展,从而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5-

第三篇:jianchawenhua检察文化

山东省检察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1-03-12 10:0

5作者:卢金增 鲁检研

新闻来源:正义网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高检院在2007年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文化建设巡礼会议上对检察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山东省检察机关近年来不断加大检察文化建设,营造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一、山东省检察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据调查,当前山东省检察文化建设的实践有以下特点:

(一)由自发逐步走向自觉。山东省检察机关对检察文化建设的探索起步比较早。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检察机关就开始为解决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一些问题,自发探索检察文化建设的路子。90年代中后期,一些院借鉴先进企业文化理论,积极探索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文化模式。乳山市院多年前提出了以“快乐检察”为核心的文化育检模式,成为该省检察文化建设早期取得的重要成果。2002年3月,高检院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了“检察文化建设”的任务,检察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规范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检察机关被一再提及并倡导。2004年初秋,检察日报社在乳山举办“全国检察文化论坛”,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之后,青岛市市南区院、烟台市芝罘区院等先后提出了“阳光检察”、“绿洲文化”的建设思路。2007年11月,高检院召开的全国检察文化建设巡礼会议上对检察文化建设作出了部署。山东省院党组高度重视,2008年初,研究制定了《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组织人员到南方考察学习,确定了七个试点院,并举办了专题研讨会,该省的检察文化建设日益走上自觉。

(二)逐步向纵深发展。检察文化建设的探索发展过程,是一个对检察文化和检察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起初检察文化建设基本上被视同检察机关业余文化活动,后来发展为一种先进的检察管理理念和方式,而今越来越多地在检察文化是一种法律文化上达成共识,检察文化建设从单纯的机关文化活动转而渗透到检察机关的全面建设。这种“深化”主要表现为:一是更加重视检察精神的总结和提升。许多院提出了本院的“检察精神”和“院训”,使其成为凝聚力量和推进工作的强大精神支柱,并以此为基础,努力创建体现本地工作特色和亮点的检察文化品牌。烟台市芝罘区院提出的“绿洲文化”,在当地党政机关引起了强烈反响。二是更加重视现代执法理念的培养和养成,强调思维方式和执法观念的转变,强调执法为民和人性化执法理念,强调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等。山东省院党组明确提出了“深化六项建设,推进六个创新”的工作思路,突出强调了“推进思维方式和执法观念的创新”。全省检察机关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巡回演讲团和以案析理等活动,促进这些先进执法理念入脑入心,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执法实践。三是更加重视队伍管理的人文化和亲情化。近年来,有些院结合制定实施管理规范,对检察队伍实施人性化、亲情化管理,使检察管理由制度层面和机制层面,上升到了文化层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济南槐荫、章丘、鱼台等院开展了感恩教育、暖心工程活动,重视提高检察人员的政治待遇,为其建立健康档案、送生日蛋糕,进行节日家访等,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四是更加重视环境的美化和熏陶作用。许多院从建办公楼伊始,其设计、规划就注重体现建筑文化和法律文化特点,通过特色雕塑和浮雕、特色庭院和文体场所等,彰显独特的文化品味。邹城市院开辟了200余米鹅卵石“健康径”,99棵松树林“天然氧吧”,修建了品位高雅的文化长廊和文化展室,使其成为干警提高素质和陶冶情操的园地。

(三)注重发挥对检察工作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注重发挥检察文化在提升检察业务能力和队伍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各地积极探索检察文化建设与检察业务工作的结合点,以检察理念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推动检察业务工作的深入发展。通过经常性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检察人员转变执法观念和思维方式,把公平正义、保障人权、关注民生、和谐执法、接受监督等司法理念运用到执法办案之中,彰显了司法的文明和进步。同时,探索通过廉政建设、教育培训、检察宣传、检察文艺等途径和方式,把检察文化建设与检察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检察文化建设来推动检察队伍建设。淄博市、临沂市兰山区等院通过开办网上廉政专栏、建立廉政文化长廊等形式,传播廉政文化。各级院还以创建“学习型”检察院为载体,建立“培训、练兵、考核”层进式培训模式,苦练基本功。侦监部门推行岗位练兵考评模式,公诉部门组织模拟法庭,民行部门举办论辩赛,警务部门开展大比武,各有特色。济宁市院2008年开展了“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年”活动,成效明显。另外,检察宣传和检察文艺也不断深入发展,激发了广大检察人员的生机与活力,提升了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

(四)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许多院根据本地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特点,吸收和借鉴优秀地域文化,培育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检察院文化。在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检察文化建设呈现出鲜明的传统文化特点。如济宁市院处于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其把儒家思想融入检察文化,提出了“和谐检察”的检察文化建设思路。邹城市院吸收孟子思想的精华,提出了“养浩然气,唱正气歌,做大丈夫,走创新路”的检察文化建设理念。淄博处于齐文化的发祥地,汲取以“变革、开放、务实、包容”为主要内容的“齐文化”精髓,打造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检察品牌。有些院还把本地名人的优良传统和检察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凸现了本院检察文化建设的特色。鱼台县院把鱼台籍孝圣闵子骞的“孝贤感恩”思想与检察文化有机结合,大力弘扬传统的孝贤文化。桓台县院以弘扬被称为“一代廉吏”的桓台籍清代刑部尚书王渔洋的廉政思想为基础,突出了检察文化建设的渔洋廉政文化特色。而临沂市则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提出了“沂蒙检察精神”。荣成市院濒临大海,深受海洋文化的启发,提出了“心件兴检”,着力塑造“豪迈、虚怀、执著、锐意”的团队气质。济南市槐荫区院注重对都市文化的借鉴,在办公楼一楼大厅大型紫铜浮雕中嵌入了“高速公路”的标志,寓意检察工作要公平与效率兼顾,充分体现了都市文化的特色。

(五)呈现多样性。除了受地域文化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特色外,检察文化建设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内容、表现形式、作用功能、实现途径和载体等多个方面。从内容上看,各地检察文化建设基本上渗透到了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思想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素质能力建设、形象建设等。从表现形式上看,既有呈现为理念状态的各种院训、检察精神、共同愿景、部门执法理念,也有体现为制度规范的各种工作机制的创新和发展,还有表现为“物化”状态、风格多样的办公设施,特别是群众性的业余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从作用功能上看,有的院注重组织建设,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的院注重队伍素质的提高,提高整体法律监督能力和水平;有的院注重文化的熏陶作用,着力改善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等等。从实现途径和载体上看,除了传统的主题教育、教育培训、宣传、文艺、环境优化外,许多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如临沂开通了检察文化网,新泰、平邑成立了检察官艺术团,临沭县院创作了院歌等。

(六)注重文化的宣示性。在检察文化建设中,各地注重通过具有宣示性的载体或形式,发挥检察文化“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许多院总结提炼出本院的检察精神、院训、共同愿景,通过制作墙上法律文化标示、工作台历等形式向检察人员展示检察文化,发挥其影响力,激发检察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章丘市院提出了“学会欣赏对方,懂得感恩社会,提倡快乐工作,追求友情发展”的工作理念,并把这些短言隽语设置在局域网首页,以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有的通过修建特色办公设施、庭院、荣誉室、教育走廊、雕塑、文化长廊等,如邹城市院正门竖立着“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泰山刻石,莱州市院门前放置了镌刻着“公正”的石鼎,临沂市院门前矗立着象征明辨善恶的“独角兽”,来展示检察文化或者检察院文化的内涵。通过与新闻媒体联合开设专栏、组织向灾区捐款、救助失学儿童、结对帮扶贫困村等活动,展示和提升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通过举办新春联欢会、文体活动月,成立文学创作、演讲辩论、书画摄影等文艺团体,举办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活动,激发检察人员的活力,展现检察人员的良好精神风貌。

在检察文化建设的探索发展中,各地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困难和问题。一是对什么是检察文化、如何建设检察文化,感到不好把握。有的把检察文化等同于检察文艺,或者检察人员的娱乐健身活动。有的认为检察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建设无所适从。二是有的地方检察文化建设有“表面化”现象,办公楼、庭院等“硬件”设施投入很大,但是对检察精神、执法理念等“软件”却重视不够。三是有的院在文化建设上没有脱离搞专项活动的思维,就“文化”抓“文化”,与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结合得不够紧密。四是个别院对检察文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安排,存在被动应付、等待观望等思想。这些问题有待于加强研究,并随着检察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而逐步解决。

二、关于检察文化及检察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

(一)检察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多义的概念。据统计,目前关于文化的定义有200多个。对检察文化内涵的界定也观点不一,但基本上是围绕检察职能界定的。概括地看,可以从三大方面把握检察文化的内涵。一是从类属上看,即从检察文化与国家文化、服饰饮食文化、法院文化等范畴的比较看,检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应当归属于社会主流文化;与服饰饮食文化不同,检察文化属于法律文化的一个分支;与法院文化比,既有共同点,都归属于法律文化,具有基本共同的价值理念,又有不同处,突出表现为检察权与审判权的差异。检察文化建设与检察机关建设紧密相连,从管理学角度看,与企业文化相对,检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又可看作为一种机关文化。二是从外延上来看,检察文化可以分为广义、中义和狭义三种。广义上的检察文化,通常指检察官群体在长期履行职能过程中形成的体现检察特点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中义上的检察文化,通常指检察官群体在长期履行职能过程中形成的体现检察特点的检察观念形态及其与之关联的物质载体,本质上属于精神财富的范畴。狭义上的检察文化,通常指检察观念形态。其中,中义上的检察文化观比较符合目前检察文化建设的实践要求。三是从状态上来看,检察文化有静态和动态之分。静态的检察文化表现为检察精神、执法理念、道德准则、规范制度、物质设施等要素,而动态的检察文化则表现为检察执法行为、检察管理活动、检察文体娱乐活动等。检察文化建设是动态检察文化建设和静态检察文化建设的统一。

(二)检察文化的结构(体系)

关于检察文化的结构,主要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等不同认识。二分法认为,检察文化包括检察精神文化和检察物质文化。三分法认为,检察文化包括检察精神文化、检察物质文化和检察制度文化。四分法认为,检察文化包括检察精神文化、检察物质文化、检察制度文化和检察行为文化。五分法认为,检察文化包括检察精神文化、检察观念(理念)文化、检察物质文化、检察制度文化和检察行为文化,也有的五分法把检察文化划分为检察精神文化、检察物质文化、检察制度文化、检察管理文化和检察行为文化。这些划分主要借鉴了法律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理论。从检察文化建设的实践要求出发,我们认为,把检察文化分为深层的检察精神文化,中层的检察制度文化和检察管理文化,浅层的检察行为文化和表层的检察物质文化,更为适宜。主要理由是:

1、检察文化具有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这一点毋庸置疑。与此相适应,可以把检察文化分为检察精神文化和检察物质文化。不过这里的检察精神文化和检察物质文化的概念不是二分法意义上使用的。所谓检察精神文化是指检察机关在行使检察权的过程中,受一定的执法思想、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和文化观念。检察物质文化是由检察机关的各种设备环境和检察干警在工作中使用的物质载体所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的表层检察文化,是检察文化在物质上的凝结。

2、检察文化以检察制度为依托,是检察职能履行过程中衍生的,因而检察制度本身就是检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以检察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就是检察制度文化。检察制度文化决定着检察文化的本质,是区别于其他法律文化的关键内容。

3、检察管理文化已经成为检察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检察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早期的检察文化建设基本上是一种组织管理文化建设。而且多年来检察系统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涉及检察工作的管理文化。因此,检察管理文化有必要作为专门的组成部分进行研究和探索。

4、检察文化不是一种抽象玄虚的东西,它必然要通过一定行为和活动来展现出来,而这种行为和活动中必然表现或创造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我们就称其为检察行为文化。它包括执法办案行为、行政管理行为、教育培训行为、人际交往行为、公务交往行为和文娱活动等多方面的内容。

(三)检察文化的核心

检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认识,一是“精神核心论”,二是“制度核心论”。“精神核心论”认为,检察文化的核心是检察精神文化。理由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检察文化结构上都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其中物质文化的主体是“物”,精神文化的主体是“人”,由于“人”处于主体地位,因而检察文化的核心应当是精神文化。也有人认为,从结构上看,检察文化由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次的认知(精神、理念)文化组成,其中认知文化是检察文化的核心。“制度核心论”认为,检察文化的核心是检察制度文化。主要理由是:检察文化是随着检察制度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检察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的。一定意义上,检察文化是检察权运行制度的总和。检察权运行制度构成检察文化的本质内核,从而使检察文化区别于法院文化、警察文化、律师文化。“精神核心论”和“制度核心论”是在不同条件下基于不同思维角度而作出的判断。可以说,从检察事业的整体和长远发展来思考,检察制度文化无疑是检察文化的核心;而从检察机关建设角度,检察精神文化才是检察文化的核心。

(四)检察文化的若干关系

1、检察文化与国家文化的关系

广义上说,国家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检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国家政治文化的元素,理应属于国家文化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受国家文化建设发展方针政策的指导和影响,另一方面其存在和发展也促进了国家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要看到,通常意义上,文化是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观念形态,而检察制度是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因而检察文化建设也要受到国家民主法治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检察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检察文化的文化品格,又要注重检察文化的政治和法律属性。

2、检察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

检察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我国现行检察制度就吸收了中国历史上御史制度的精华。我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检察执法思想和执法者素质的提升也是潜移默化的。如传统的民本思想、和谐理念、“仁政”观念等,至今影响着执法司法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当然,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进行批判地继承。

从检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看,近代检察制度是西方制度和文化的产物,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不同,中国形成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检察制度。新中国建立后,检察制度深受前苏联的影响,之后特别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移植借鉴了许多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理念和司法制度,同时也吸收了许多大陆法系国家的做法。立足中国国情,在全球化的渗透中贯通中外,恐怕是检察文化建设不可避免的路径,这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很好地处理制度移植与本土资源的有机结合。

3、检察文化建设与检察业务建设、检察队伍建设的关系

检察文化建设与检察队伍建设、业务建设相互联系,不能割裂。文化是土壤,队伍是树干,业务是果实,只有土壤肥沃了,树干才能永远挺拔而不折,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检察文化建设只有与检察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否则很可能成为与现实无涉的死文化。具体来说,检察业务建设与检察文化建设的关系,可形象地比作皮和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以业务建设为依托,检察文化建设才具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的神圣使命和职能,检察文化便无从谈起,便会失去重心而无正确导向、群体融合、凝聚人心的文化功能,其文化标志性功能就会荡然无存”。检察业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检察文化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检察职能履行本身就是检察文化形成的重要前提,检察机关的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等直接构成检察文化的来源,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是检察文化建设的保障,而执法水平和执法效果是检验检察文化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准。

关于检察文化建设与检察队伍建设。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曾说:“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总之,一切都始于你的观念。”让检察人员树立先进的司法理念是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检察文化建设是促成这种理念养成的重要手段之一。先进的检察文化对检察队伍建设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检察文化建设在作用于检察人员时,更强调检察人员对检察制度内涵的把握和检察人员的行为、形象等外在形式,而队伍建设作用于检察人员时,更强调检察人员内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4、物质性检察文化与非物质性检察文化的关系

检察文化结构包括物质性因素和非物质性因素,相应地检察文化可分为物质性检察文化和非物质性检察文化。物质性检察文化是指检察机关的办公设施、检徽、检察服饰等“物”的因素,而非物质性检察文化是指检察精神、检察制度、检察机关的执法理念、价值追求等“人”的因素。两者中,非物质性检察文化处于主导地位,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核心,指导和支配着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性检察文化处于从属地位,是非物质性文化的物化形式和载体,制约和影响非物质性检察文化的发展。检察文化建设既要重视物质性检察文化建设,更要重视非物质性检察文化建设,特别要避免不必要的“形象工程”。

5、检察文化的整合提升和创新发展的关系

检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加之检察文化建设总体处于探索阶段,取得的成果尚比较分散、不成系统,更加有必要对检察文化不断进行整合和提升。通过不断整合和提升,使检察人员在检察文化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有更加明晰的把握,也使检察文化既坚守深厚的历史沉淀,又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散发出清新的时代气息。同时,有效的整合提升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创新发展是建立在对已有文化建设成果的整合提升的基础之上的。整合提升和创新发展密切相关,彼此影响,互相制约。在检察文化建设过程中,整合提升和创新发展工作应当同步发展,齐头并进。

三、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检察文化建设是适应检察机关建设实践而兴起的新生事物,对检察文化的探索和思考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检察文化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涵盖检察思想政治建设、执法理念建设、行为规范建设、职业形象建设等,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检察文化建设既不能泛化,也不能虚无化。加强检察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政法意识形态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把检察文化建设和各项检察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检察文化塑造精神、凝聚力量、提高素质、树立形象、推动工作的功能和作用。结合检察实际和检察文化的特点,今后检察文化建设应当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核心价值为主导,努力培育检察精神文化。检察精神文化是检察文化的重要要素,是检察文化的深层次的表现。检察精神文化的培育除了检察人员的自我养成外,加强以检察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专题检察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明确和坚持检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巩固检察人员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使检察队伍在思想上产生为之奉献的精神自觉,有效防范和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负面影响,是检察文化建设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需要切实解决的重大问题。坚持检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队伍,用“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凝聚力量,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执法实践,用以“忠诚、公正、清廉、严明”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和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为此建议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广大检察人员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二是重视正确执法思想、执法理念的培育和养成。执法思想和执法理念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其培育和养成有赖于检察人员对法律知识、法律价值、法律意识、法律传统和检察实践等的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要通过加强检察工作主题教育和业务知识学习,并结合执法办案实践,采取案例研讨、检察论坛、专家讲座、法学沙龙、参观交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使广大检察人员牢固树立先进的执法思想和执法理念,并使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三是总结和提炼积极向上的“检察精神”和检察院“院训”。各级院要结合实际,总结提炼“检察精神”或检察院“院训”,机关各部门要总结提炼“部门工作理念”并在执法实践和工作中鲜明地坚守这些理念。要动员检察人员人人参与,真正使“检察精神”和“部门理念”的讨论形成过程,成为大家对检察理念文化的探寻过程、理解过程和接受过程。要注重发挥地域文化优势,积极挖掘培育特色检察文化精神,注重打造检察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检察精神文化对检察队伍和检察工作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推动检察体制和机制创新,不断繁荣检察制度文化。检察制度文化是检察文化的基石。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推动检察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关键所在。一是要履行好宪法法律规定的法律监督职能。我国宪法法律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并赋予了检察机关广泛的法律监督权力。充分认识我国检察制度的特色,认真执行好宪法法律的规定,发挥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作用,是检察制度创新的前提。二是要探索有效的检察工作机制。在总结办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改进执法办案方式为突破口,在法律的框架内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不断推动检察制度创新。三是要深入扎实推进检察改革。改革是突破检察体制机制性障碍,实现检察制度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必由之路。检察改革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高检院的统一部署,自上而下,稳步推进,确保司法改革的整体性。按照高检院的总体改革部署,各级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搞一些改革试点,为推动检察改革奠定实践基础。特别是要加强检察理论研究,及时提出立法建议,为检察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三)不断提高检察队伍素质,着力塑造检察行为文化。检察行为文化是检察精神文化的外化,也是检察文化发展程度的鲜明标志。加强检察行为文化建设,应当从着力塑造人的行为、提高检察队伍素质入手。一是做到公正清廉。公正廉洁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保持公正廉洁的职业操守,是检察官执法办案的道德底线。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要加强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更要深入落实中央惩防并举的廉政体系,加强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强化廉政法规党纪教育,坚持经常性的警示教育,确保检察队伍的公正廉洁。二是培养文明执法行为。文明执法行为是先进执法思想和执法理念的外化。除了加强执法理念教育外,还要制定和落实文明执法规范,明确对执法行为的规范约束,确保检察人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提升检察官的职业形象。为此建议省院研究制定检察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规范检察人员的执法行为提供依据。三是加强经常性专业化培训。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高低,往往是人们判断检察人员或群体素质的重要依据。加强对检察官的职业培训,是提升检察官素质的重要途径。各级院要教育检察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融入工作、生活之中,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和“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要在坚持正规化培训和岗位练兵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如组织开展“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年”活动,全面系统地进行全员大练兵。在培训的内容上更加全面、广泛。如政治、法律、经济、外语、计算机、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应当纳入培训范围。四是建设和谐机关。人际交往是检察行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和谐机关,增强检察人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展示检察机关的良好执法形象,是检察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努力实现机关内部、机关与外部执法环境、检察人员之间的和谐相处。五是强化检察宣传。检察宣传是展现检察形象的最直接的方式和途径。强化检察宣传,是加强检察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要继续加大对先进典型、模范人物和检察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典型和模范的示范作用。特别是要加强对检察工作的宣传,增强检察工作的社会认知度,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努力提升检察机关社会形象。

(四)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有力提升检察管理文化。检察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检察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形式,具有引导行为、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和无形约束等功能。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都比较重视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检察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检察工作的发展。今后应当以规范化建设为总抓手,积极借鉴现代先进的管理经验,探索实现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有效管理方式,不断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充实检察管理文化。作为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管理文化无疑具有一般管理文化的共性。但是检察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决定了检察管理文化必然具有一定的职业色彩。因此在加强检察管理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体现检察管理文化的职业(司法)属性。就检察管理本身来说,其主要包括检察业务管理、检察队伍管理和检察行政管理。虽然这三部分的职业色彩程度有所不同,但是同样应当注意按照检察特点和检察工作规律进行组织管理活动。一是业务管理要体现司法属性。业务管理不能采取纯行政的方式,而要体现检察规律。特别是对案件质量的管理、业务考评指标的设置等,要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如目前检察业务考评机制存在的行政化倾向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改进。二是队伍管理要体现亲情化、人性化。人性化、亲情化管理,能够提高队伍凝聚力和创造力,激发队伍活力,被实践证明是加强队伍管理的一条有效经验。各地在加强队伍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探索实现队伍管理的有效方式和方法。要坚持以人为本,从理解、尊重、培养人的角度出发,采取教育、启发、诱导、熏陶、激励等多种方式,培养大家的命运共同感和工作责任感,把检察人员的内在潜能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成为检察事业发展的不竭源泉。三是检察行政管理要符合检察工作特点,体现优质和高效。检察行政管理作为履行检察职能的辅助性手段,要充分体现检察工作的特点,适应检察工作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分类管理的试点改革,可以把检察行政管理作为改革突破口,首先实现司法业务和司法行政管理的分离,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检察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为实现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五)创新检察文化的物质载体,大力发展检察物质文化。检察物质文化是检察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检察物质文化建设既包括着眼于当前和未来的物质文化建设,也包括对检察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就检察物质文化建设而言,目前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环境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物质载体,也是能够体现检察文化的最直观的表现,特别是工作环境建设对检察人员的成长显得更为重要。各地要积极利用民族文化、法律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丰富资源,建造一些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和群众性的庭院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精心营造检察文化环境,使大家工作有心情、休闲有去处、娱乐有空间。同时,建立“荣誉室”、“教育走廊”、“文化长廊”等,注重通过展示检察成就、悬挂激励警示图片标语字画、设置先进人物宣传栏和学习园地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情趣健康的文化氛围。二是网络文化建设。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网络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渗透和影响,同时也为检察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各级院要高度重视检察网络文化建设,从实际出发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和联动机制,积极占领网上舆论阵地。要善于利用网络手段,积极探索创新检察文化建设的载体,不断拓展检察文化的发展空间和传播渠道,不断推动检察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就目前情况来说,就是要有效利用检察局域网这个平台和载体,通过信息发布、创建电子杂志、开设网上文化园地、网上阅览室、网络论坛、博客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网络在信息交流、资源共享、舆论引导和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功能。三是检察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不断整理和保存检察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检察文化的重要途径。各级院要通过设立检察史展室、举办检察史图片展、撰写检察史志、整理检察档案文件、收集保存检察标志(制服、徽章等)等方式,继承和发展检察物质文化遗产,为检察事业的发展和检察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创造条件。当然,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特别是物质文化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经费保障。因此各地在加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大经费投入,夯实检察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第四篇:天桥检察文化专题

正义网山东6月28日电(通讯员 林琳 杨万亮)党的十七大以来,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检察院积极贯彻高检院关于探索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文化育检、文化强检、文化亮检”的总体思路,从事关基层检察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和推动检察文化建设,并以特色检察文化为载体,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推动了各项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综合考评成绩跃居全市第一名,并迈入全省一流基层院的先进行列。

天桥区检察院倡导特色理念,根植内涵于心,大力推进文化育检。为避免检察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多走弯路,在开展检察文化建设伊始,该院就成立了“检察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小组”,重点从理论方面加强对检察文化建设的研究探索,着力强化对检察文化的深层次认知。理论研究小组成员来自全院各个部门,涵盖干警各个层面,他们既是全院检察文化建设的“研讨员”、“设计员”,也是各个部门检察文化建设的“宣传员”、“引导员”,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带动,确保了该院的检察文化建设始终与本院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始终与各项检察工作有机统一。

该院从地域文化特点出发凝聚特色精神文化理念,统一干警思想,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并将水中蕴含的“至平”、“至正”的特性与检察机关公正执法理念相融合,将水中包容的“至刚”、“至柔”的对立统一与“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相融合,凝练出了“尚法为公、质量第一、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天检精神”;大力倡导“公平如水,刚柔并济”的执法理念,“奔流不息,坚韧不拔”的发展理念,“汇涓成河,凝聚共荣”的团队理念,“水润万物、晶莹无私”的奉献理念,“水明如镜,容物豁达”的管理理念,“清廉若水,表里如一”的廉洁理念;以及“爱、正、洁、容、新、韧、济、平、钻、察”的十字文化。通过将水文化与执法文化有机结合,使抽象的精神理念化为生动的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端正干警思想,规范执法行为。

为切实增强干警对检察文化建设的理解认同,天桥区检察院编印《检察文化建设基本知识手册》,进行全员检察文化建设知识考试,使文化内涵人人熟知领会。推出检察文化建设画册《水润检欣》,创办内部刊物《天桥检苑》,在院局域网开辟检察文化建设专栏,刊载干警关于特色检察文化建设的所思、所想、所感,以及各类文艺原创作品,共同营造良好精神文化家园。开展“检察文化建设大家谈”活动,充分听取干警对检察文化建设的理解认识和意见建议,引导干警对照本院特色精神文化体系,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深入探索思考,不断提升思想境界。

天桥区检察院融会“水明如镜,融物豁达”的管理理念,完善队伍管理机制,凝聚队伍士气。始终坚持以开放的姿态和包容的理念,来推进班子建设和队伍管理,班子成员带头工作、团结协作,从而成为该院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领导班子满意率测评连续三年达到100%。通过召开干警座谈会、青年干警思想状况分析会、军转干部座谈会等形式,畅通干警心声表达渠道,倡导“容”之度。通过邀请老检察长讲述革命传统,开展“读经典、铸品行”等活动,使干警从历史传承中汲取力量,在诵读经典中塑造品行,做到“钻”之恒,“韧”之志。坚持把解决干警政治进步作为激发干劲的关键环节,5年来先后提拔处级干部28人次,科级干部27人次,科级以上干部比例达到88%,极大地提高了干警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该院融会“汇涓成河,凝聚共荣”的团队理念,完善素质提升机制,夯实发展基础。该院坚持把每位干警作为集体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通过提高干警自身业务素质来提升队伍专业化程度。在全市基层院中率先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率先启动“检察官教检察官”活动,创新成立检察理论研究社,连续九年举办“检察理论研究年会”,督促、引导、激励检察干警学习,学会“察”之深,提高自身素质。启动青年干警引进培养工程,鼓励在职干警继续教育深造,外引内培相结合,使干警人数从08年的71人增长到现在的112人,研究生学历干警达31人。积极开展“向身边人学习”活动,先后总结、培养、推出了赵培林、薛辛伟等身边先进典型。连续9年保持省级文明机关称号,反贪局被评为全省政法系统先进基层单位,公诉科被授予全省优秀公诉团队、省级巾帼文明岗。

该院融会“清廉若水,表里如一”廉洁理念,完善纪律约束机制,塑造崭新形象。通过标准化的程序、温馨化的提示,将检察文化融入到队伍纪律作风建设中。积极开展以“六克服、六增强”为主要内容的作风整顿,主动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沟通,强化内外监督制约。结合“两房”建设,在每层楼都设置更衣间,统一干警着装行为,在一楼大厅设置干警电子监督屏,制作干警励志监督桌牌,强化干警自律意识,规范干警日常行为。修订完善了班子、队伍、业务建设以及行政管理、监督制约等五个方面86项制度规定,并进行不定期地严格督察,使各项制度规定落实为干警的自觉行为,始终保持“洁”之行。

天桥区检察院以“奔流不息,坚忍不拔”的发展理念,打造质量文化,积极争创一流业绩。以“业务规范建设年”、“规范化建设提升年”、“精细化管理年”等活动为抓手,坚持把“尚法唯公”、“质量第一”贯彻落实到执法办案的各个方面,始终保持“正”之品 “平”之心,逐渐构建起了以质量第一为目标的业务工作机制和以规范协调、高效运行为核心的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推动了执法办案向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发展,实现了各项业务工作的稳步提高。5年来每年直接受理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数均超过20件,立查要案数约占同期全市查办要案数的一半,2011年立查的王某某在拆迁过程中贪污700余万元、受贿140余万元案,法院一审判处其无期徒刑。侦监、公诉、民行等业务工作也始终位列全市基层院前列。特别是在 2010年、2011年济南市基层院科学发展绩效考核中,该院连续两年位居济南市基层院第一名。

该院以融会“水润万物、晶莹无私”的奉献理念,打造服务文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按照“在大局下工作,为大局服务”的工作思路,该院不断建立完善服务辖区发展的制度举措,推动“创新发展”,努力实现“新”之求。通过邀请区领导讲解全区经济发展形势、现场观摩辖区重点建设项目等措施,引导干警自觉把执法活动与服务大局结合起来,做到办案不忘稳定,执法不忘服务。在立查重汽集团受贿窝案过程中,既为企业肃贪又为企业服务,集团党委专门向市院和区委发函为该院请功。建立完善党组成员结对联系辖区各办镇、分工协调服务辖区各重点发展片区和重点工程建设制度,及时发现并打击刑事犯罪,同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并围绕辖区热点发展问题积极开展检察调研服务活动,使服务大局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在辖区探索开展“阳光预防”系列活动,堵疏结合,有效遏制了辖区农村青少年犯罪高发态势。发起成立区职务犯罪预防协会,在济南化工产业园建立预防职务犯罪三方协作机制,建立“警示教育基地”,并与区纪委等四部门联合发文,使之成为辖区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的崭新基地。

该院以融会“公平如水,刚柔并济”的执法理念,打造和谐文化,促进社会矛盾化解。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各类矛盾调处机制,将日常办案向化解社会矛盾、关注保障民生延伸。建立完善了案件风险预警调处机制,在办理涉及民生案件、特殊群体案件或网络舆论关注的热点案件的同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防范预案,提前化解矛盾纷争。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深化捕前和解、刑事和解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案件采取多层次的宽缓刑事政策,减少打击面,减少社会对立,力求“济”之通。畅通检民联系渠道,强化“爱”之德。通过在济南市“北跨”发展指挥部设立派驻检察室,在辖区各办镇设立民生检察联系点,构建起了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民生检察服务网络,有力推动了检察工作与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有机融合,在畅通检民联系渠道、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中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第五篇:创新工作推进方案

创新工作推进方案

一、创新教育工作意义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力量。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创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拥有创新性人才的数量,将成为今后经济能否快速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为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二、创新工作指导意见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找一个牵一带百的切入点。为加强创新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学校发动全校师生积极投入这项工作,形成了全员参与的氛围。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创新大赛,选拔优秀作品参与各级比赛,争取获得优秀成绩。对于部分有实用价值的创新作品,可以促进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把可能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项目尽快推向市场。

三、组织

1、创新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创新工作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3、创新中心教研组:选用合适的教材或者编辑校本教材;具体负责全校创新教育及参加创新大赛的研究。

组长:

成员:

四、创新工作要求与奖励措施

当前,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方面有许多的不适应,要使教师在探索创新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建立一个促使教师主动学习、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教师培养新机制。此外,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重点,送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逐渐造就一个见多识广、智多善谋,敢于进取的头脑。这需要明确各方面的分工及职责,建立责任明确、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通过共同的努力,推动创新教育工作在全校的广泛深入开展。

1、处室方面:就业发展处要组织创新指导老师及创新学生到校外参观学习,组织本校各创新小组相互交流,对各创新作品的创意进行互评,提出合理化建议,组织校内创新作品选拔赛,协调推进创新工作的进程;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通过网页、橱窗、黑板报等做好创新教育的广泛宣传;组织专家进行创新知识讲座。团委要配合做好通过学校橱窗进行创新知识及创新成果的展示。学工处和各系部组织创新知识黑板报评比,为创新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学管理处要指导系部在一年级全面开设创新知识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充分挖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收集学生迸发的创意和设想,并将这一工作作为系部的一项长期工作不断开展和加强。2系部方面:各系部要建立专门队伍,加强领导,有固定的人员和部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创新大赛工作要常规化、长效化;开辟专门的创新活动场所,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创新项目团队(团队可跨系部、跨专业组成),配备一定数量的创新教育指导老师并加强培养,将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把创新大赛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专业内涵、提高教育质量、展示创新教育成果、塑造系部良好形象的重要载体;加大创新大赛的宣传和支持力度,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保证学生创新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做到全面发动,人人参与。在学生中经常性的开展创新作品征集和比赛活动,认真组织好各级各类创新大赛,精心组织学生对创新作品的研发,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大赛,并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3学生方面:以后每年暑假期间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项有创新、有创意的小制作,并在9月份开学时上交系部,系部要在普及教育和普遍参与的基础上指导精品,不断培养优秀的创新型学生。

奖励措施:学校对在校级以上各级各类创新大赛中获奖项目实施表彰和奖励。各级各类创新大赛中获奖项目奖励标准如下:

级:一等奖200元

二等奖100元

三等奖60元 常熟市级:一等奖500元

二等奖300元

三等奖100元 苏州市级:一等奖1000元

二等奖600元

三等奖400元 省

级:一等奖3000元

二等奖1500元

三等奖800元 国 家 级:一等奖8000元

二等奖5000元

三等奖2000元 苏州市级以上(含苏州市级)优胜奖奖励标准参照对应级别三等奖减半执行,常熟市级以下(含常熟市级)优胜奖不设或不奖。同一作品在各级大赛中获奖,不重复计算,以标准高者计发。

奖金以项目为单位计发,分配原则为:学生40%、指导教师40%、班主任20%;无指导教师的:学生60%、班主任40%。奖金由学校下发到系部,由系部具体负责实施。对获奖作品参与者如涉及跨系部,由牵头系部会同相关系部具体实施。

对大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系部和有关部门,依据参赛、组织、规模、送审作品质量及上报时间、上报材料是否规范等情况评定优秀组织奖,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创新工作有特别贡献的教师个人或者集体由学校在教师节上另行表彰。

五、经费保障

创新活动过程中,要产生作品必然会有资金投入,为鼓励师生动手,学校成立专项基金,专款专用。

六、关于专利申请的问题

1学生:学生个人出资申请专利的作品,专利权归学生个人所有。2集体:学校集体出资,专利权归学校,并与挂名专利签订相关专利权分享协议(见附录)

下载如何深入推进检察文化创新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深入推进检察文化创新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检察机关干部创新工作(共5则范文)

    XX县人民检察院 关于干部工作创新情况的汇报 XX市人民检察院:近年来,我院以素质兴检,以人才强检,以文化育检为抓手,结合 “五型”检察院的创建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创新建设,促进了检......

    试论检察文化理念更新与实践创新(范文)

    试论检察文化理念更新与实践创新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的精神旗帜,是检察制度和检察事业衍生的文化现象,是检察事业发展的“软实力,在全社会致力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大背景下,检......

    创新文化体制 推进县域文化发展

    创新文化运行机制 推进**文化发展 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地区综合竞实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

    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工作专题会议

    县委书记林建国主持召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专题会议 打造五大特色文化品牌加快建设西部文化名县 本报讯(记者 高静)12月28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

    检察文化论文(精选五篇)

    检察文化论文 检察文化论文 建设先进检察文化 锻造过硬检察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先进检察文化的积极引领,就没有过硬的检察队伍,也就没有检察事业的发......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食品安全管理创新工作进展情况食安办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在经贸、农海、质监、工商、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推进......

    创新党课工作推进情况

    创新党课工作推进情况2018年,我支部确立了“创新学习教育,打造品牌党课”基层党建项目,力图通过构建党课教育体系、丰富党课教育内容、创新党课教育形式,打造务实、有效、持久的......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合集五篇)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改革之文化篇 在文化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