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检察文化理念更新与实践创新(范文)

时间:2019-05-13 17:4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检察文化理念更新与实践创新(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检察文化理念更新与实践创新(范文)》。

第一篇:试论检察文化理念更新与实践创新(范文)

试论检察文化理念更新与实践创新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的精神旗帜,是检察制度和检察事业衍生的文化现象,是检察事业发展的“软实力,在全社会致力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大背景下,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日益突出。但理论界对检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功能与途径等的争论,以及实践中存在的检察文化泛化、庸俗化、简单化等现象,使得对检察文化主体性及其价值功能、构建途径的深入探讨成为一项重大而迫切的课题。

一、对检察文化内涵与外延的再界定

按照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建设检察文化,首要的问题是弄清楚检察文化是什么。而要正确把握检察文化的本质,就必须引入文化学的理论视角,对检察文化的研究和实践进行整体性的观照,并对检察文化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进行深入发掘,进而彰显检察文化的主体性,且科学认识其内涵与外延,这是进行检察文化建设的基础与前提。

二、检察文化与法律文化、社会文化的界分。近年来,检察文化成为学界和实务界热衷探讨的话题之一。但是,何为检察文化却是目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令人困惑的问题。理论的困惑,直接导致了实践层面的困惑:要么把从物质到精神、从有形到无形等方方面面的东西均视为检察文化,无所不包,导致实践中无从入手;要么把检察文化简化为单纯的

1文化活动,最终导致实践中存在的检察文化建设文娱化、形式化、短期化、功利化、庸俗化等现象的出现。毋庸置疑,检察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文化的重要分支,但检察文化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其特有的性质与品格,即:它虽然基于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而产生,但它必然立足于具体的检察制度和检察工作实践;它虽然基于法律的普适价值而存在,但它必须符合检察权运行的规律,受到检察工作整体性、统一性和检察官客观义务等要求的制约。

三、从主体性的角度看检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检察文化是检察工作人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及检察权的运行为依据,在检察工作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群体性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外在表征的总和。对检察文化的这一重新定位意在强调如下两点:一是检察文化必须蕴涵着某种法律价值取向;二是检察文化应当是附随在当代检察制度特有的执法价值指向下的法律信仰、职业道德、思维方式、执法理念、工作方法以及与之相协同的组织原则、组织氛围、管理制度、职业培训等。

四、把握检察文化内涵,探索基层检察机关检察文化发展新思路

我们积极探索基层检察文化的发展定位、内容载体和实现方式。经过深入实践和探索,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是一个

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根基和灵魂;检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过程中衍生出的法律文化,集中表现为检察人员共同遵循的执法理念、价值追求及文明执法成果。检察事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先进检察文化的支撑;建设高素质的检察队伍,离不开先进检察文化的培育。开展检察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践,是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是构建检察机关共有精神家园的根本所在。

第二篇:更新理念,德育创新

更新理念 德育创新

——德育理念体现时代性和科学性工作小结

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人才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又以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的根本性教育,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党的教育事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俗话说,成人先成才,育才先育德。德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正是由于德育的特殊功能与地位,决定了我们无论在何时都不能放松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此同时,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不断的体现其时代性与科学性。

一、德育创新 尝试“日行一善”

我校一直将德育工作置于优先地位,坚持“以德立校、以德树人”的方针,按照中小学德育大纲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不断探究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工夫,我们在坚持做好德育常规工作外,结合传承文明、时代发展、学生成长的需要以及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源来自四面八方,学生文明礼仪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开展师生 “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把“日行一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切入点,构筑德育平台,创建我校德育特色。“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整个实施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围绕明善、实施、检查、评比四个基本环节开展工作,从编辑“日行一善”教育规则的小手册,整个宣传工作,营造氛围的布置,到每个实施阶段的具体工作安排、检查、总结,领导都非常重视,1 不断总结好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老师通过学习“日行一善”,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做到日行一善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二)从回收的400多份“日行一善”调查表来看,“日行一善”教育得到了100%家长的欢迎、支持和认可,并希望学校持之以恒,不要流于形式。

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创建文明学校。

我校为了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做到了 “四重”、“三实”。“四重”即重视宣传工作,重视硬件建设,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重视学生主体作用。“三实”即工作措施扎实,形式上求真务实,评价机制落实到位。通过开展诵读活动,收到了三方面明显的效果。一是促进了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二是促进了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三是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落实“双好”教育活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中关于关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字为基础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的规定和要求,我校开展了“双好”(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教育活动。让普通话成为我们的校园语言,“双好”教育活动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围绕实施、检查、评比三个基本环节开展工作,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工作安排、检查、总结。在活动中,结合“朝阳读书”读书活动,以学生手抄报评比、师生演讲、书法、诵读经典诗文、发放调查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多管齐下,促进了此项工作的深入持久地开展。通过“双好“教育活动,教师的基本功素质,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书写能力,语言文明程度,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效果显著。

以上各项具体工作均体现了我校德育理念的科学性和时代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深知德育教育之路的漫长和艰辛,但是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光辉的事业,我们将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来铸就学生美好的未来,谱写德育教育新的篇章。

第三篇: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体会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背景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2011年版)。当时,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谈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时,教育部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次课程改革着眼于建立有中国特色、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制定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200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十年的改革实践中,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大范围引导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学科容量偏多,难度偏大;有些学科具体内容体现循序渐进的梯度不够;相关学科、学段间的衔接有待加强等。课程标准有待修改完善。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基于上述背景,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

1、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国际、国内和教育自身的发展的必然。第一,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重大国家战略。我国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多极化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首先是思想文化的多元化,然后是人的需求的多元化,人的独立性日益突出,而物质文化消费的日益丰富,信息的爆炸,同时又消弭人的主体性,造成思想的怠惰与创新能力的下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有赖于人的主体精神,而人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

经济全球化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意味着经济的竞争空前强烈,经济的竞争最终体现为文化与科技的较量,教育是提升文化科技力量的首要途径。

第二,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进入纵深阶段,经济上,由市场经济观念的确立到市场经济秩序的建构,政治上,由政治观念的转变到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文化上,由西方文化观念的引进到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资源、环境、科技与文化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压力日益加大,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如果说,前一阶段的改革靠观念的变化取得丰硕的成果的话,当前更需要内在的改革,特别是人的综合素质与知识能力结构的改变。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第三,从教育自身发展看,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必须在改革创新中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了目前“不良好”教育的问题: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现实中,语文教育没有达到良好教育的标准。除了教学条件以外,更在于语文教育观念和方式的僵化。语文教育的知识性、工具性掩盖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创新性,导致了语文教育的失败。

2、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主题 理解新课程标准不能不提到《教育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全称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制定该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2008年启动,历经两年时间,2010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颁布。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1、坚持德育为先。为什么要德育优先? 德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本纲要提德育优先,基于两个背景。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人的尊重得到加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误解为对责任的放弃,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存在误区,经济的发展,市场及消费时代的来临,独生子女等因素都强化了这一问题。二是全球化时代,后现代多元文化环境中,世界观价值观问题本身变得异常严重。从上帝死了到人死了的人生体验,在引导人关于个人现实生活的同时,导致了其责任感的弱化与心理的失衡。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决定了其在德育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2、坚持能力为重。

在科技时代、复制化时代,实践创新能力变得异常重要。科技时代、复制时代,人的同质化日益严重,人成为科技及其产品的工具。

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能力同时也是人格健全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

3、坚持全面发展。

在注重生态文明时代,全面发展变得异常重要。

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语文课程教学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这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被提到了战略主题的高度。

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基本理念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三个基础)

提出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性质。

强调了语文课程人文内涵的丰富性、独特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 怎样理解初中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过去我们强调初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一点当然仍然非常重要。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并不矛盾,不能割裂。曾经我们重知识轻能力,后来,我们又片面理解能力,把能力培养理解为热热闹闹的课外活动,基础知识学习似乎并不牢固,实践创新能力也未见提高。这些都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初中阶段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初中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动手能力等都处在初步形成但又没有定型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引导、培育能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

第四篇:如何深入推进检察文化创新工作

如何深入推进检察文化创新工作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以维护公平正义为核心,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为关键,以创新检察管理机制为途径,以营造良好法律环境为目的的具有鲜明检察特色的法律文化。检察文化通过先进文化的引导、凝聚、协调、教育作用,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使检察人员自觉地追求、信仰和实践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法治理念,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一、基层检察文化的内涵及现状

检察文化是指以检察官为主体的检察院全体人员在长期的检察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有的精神,是其特有的、共同遵循的一种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与之关联的物质表现的总和。先进的检察文化,是以全体干警认同的精神和价值观,以和谐统一的法制理念文化和执法思想,以干警自觉遵循的行动准则和行为规范,以内外一致的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检察官的形象和声誉,绘制检察机关发展的远景目标,形成“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价值观核心,提升检察机关及其全体干警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法律监督的水平,增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检察文化对检察人员群体和个体的价值还具有起导向作用,使之符合检察机关的宗旨和职能,对检察人员个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规范作用。目前,基层检察文化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着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流于形式忽视其精神实质和形

式单

一、载体不够全面等问题。

二、如何推进基层检察文化建设

检察文化通过潜移默化对检察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会在检察人员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如何将它的精髓融入到基层检察工作实际,融入到检察人员内心,转化为动力,转化为效果,转化为形象?笔者认为,应以创建“学习型、管理型、责任型”检察院为内容,注重用文化理念、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手段来教育、引导、影响检察人员,将检察文化转化为检察人员的自觉行动,从我院的经验看,推进检察文化建设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抓起:

(一)注重提升全体干警的综合素能。提高干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是检察文化创建的内在要求。要通过各种形式、载体、开展教育和培训活动,扩大干警的视野,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全院干警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争先意识,达到提高素能、增强素质推进检察工作的目的。

(二)注重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检察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检察文化是一种隐含在各个检察工作环节中的无形的内在动力,发挥着标杆、引导作用,因此,必须与检察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化的安排显现其成效来。为此,要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工作管理机制。一是结合上级检察机关一系列的政治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廉洁执法教育、恪守职业道德教育的纪律条规教育。通过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缅怀革命先

烈、重温检察官誓词、举行主题实践演讲等活动,引导干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通过进行警示、预警教育,让干警知道哪里是雷区、哪里是高压线,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让干警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患于未然。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弘扬先进文化,提高检察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加强队伍建设,把思想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作为检察文化的核心,突出抓好。要积极组织干警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制定创优目标和竞争激励措施,细化量化目标内容,加大争先创优力度。在工作中,还注意关心检察干警的进步和生活,创造条件为优秀年轻干部提供成长机遇、积极解决干警的职级待遇、大胆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及实行干部优化组合等措施;要从生活上帮助人,积极为干警办实事、办好事。让干警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更明白身上肩负的责任。

(三)注重加强内在动力建设。积极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紧扣检察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创新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特征。要加强内部管理建设,强化目标管理和考核,增强干警的进取心,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管案件。要加强“细化文化”建设,规范办案工作流程。让检察人员充分认识到细微末节影响大局,自己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的行为,更代表着一种职业责任,从而增强检察官的集体责任感。同时,还要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增强干警的凝聚力。倡导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要加强“学习型检察院”建设,提高干警的文化知识和文化水平,增强干警的创造力。通过营造学习氛围,树立学习风气,引导干警树立崇高的理想

信念、创新发展理念,最大限度的发挥检察干警的内在动力。几年来,我院全体干警把“正己、正人、正义”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坚持以人为本、以业务为中心、以和谐为目标,始终保持心齐、气顺、劲足的精神状态,推动检察工作持续发展。检察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不断总结和探索,深入开展检察文化研究,打造一张检察院的文化名片;办好检察官博客论坛,开辟一个检察官理论交流的阵地;办好检察院互联网站,擦亮一个传播司法文明的窗口。文化是检察的精神所在,是检察的灵魂。经营检察文化就是经营检察人品、就是经营人心,就是经营检察品牌,作为一名检察人就一定要勤于学习、躬身实践、潜心经营、丰富积累,必将文而化人,文而兴检。

第五篇:检察文化

兴文化 促检业 保公正

——写在检察文化建设繁荣之际 栾城县人民检察院

旺娜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全国政法委高度重视政法文化建设,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政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文化建设已经受到社会各界和检察机关的高度重视。人民检察院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如何构建先进检察文化,从而提高队伍素质、促进检察工作全面开展,已经成为新时期检察文化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检察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建设的灵魂,是推动检察事业发展的引导力量。它既传承了中华文化“修身、自律、刚正”的历史性,又体现了“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时代性,是检察从业人员优秀品质长期深厚积淀的精华。先进检察文化具有内增凝力、外塑形象、约束规范、激励导向的重要作用。在全国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指导下,各地检察机关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检察文化建设,从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的全国检察文化建设巡礼、全国检察文化暨法治文化理论研讨会到各地院的检察文化活动和论坛,从最初的业余文化活动到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方式,检察文化可谓“蓬勃发展、蔚为大观”。

以我市为例,在市政法委举办首届“政法文化节”之际,市院积极响应号召,开展“检察文化研讨会”就是推动检察文化建设的一个良好举措。还有“唱响主旋律、红歌献给党”歌咏比赛、“读红色经典、树理想信念”征文活动、书画摄影比赛、心理健康视频讲座等,都是对落实检察精神、推动检察文化建设的很好诠释。在各地检察文化如火如荼开展之际,我院也不落后。“你、我、他”大家讲讲坛成功开办数期,全国人大代表、书法大家、石家庄二中特级教师、本院干警等纷纷登台,民生经济、心灵感悟、古文国学、健康养生等无所不包,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警的学习热情;粉刷一新的楼道走廊、图文并茂的特色警示标语、先进的电子显示屏等为干警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极大地陶冶了干警情操,提高了工作效率;“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细、纪律严、境界高、业绩优”的新时期栾检“十八字”精神则从更高、更严、更全的角度和层次对广大干警提出了新要求,实现了职业信仰的定向、执法宗旨的定位、执法形象的定型和精神风貌的定格。

但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检察文化建设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部分干警认为检察文化就是唱唱歌、跳跳舞等肤浅层面,对其实质研究

培育文化,以文化育队伍,以队伍促业务。可以说,检察文化为检察实践提供精神动力,检察实践为检察文化提供发展源泉,两者结合才能共同促进,相得益彰。要按照“侦查一体化→监督一体化→检察一体化”的路径开展业务建设和文化建设,逐步将检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渗透到检察实践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使干警真正做到公正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取得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文化离不开制度的保证,制度是文化的根基所在。要建立健全一套符合检察工作根本需求的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包括管理制度、考评制度、激励制度等,对检察工作的各个方面严格规范,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使各项工作不以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意志的改变而改变,保证“软环境”的稳定。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促进检察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营造“人人遵守制度,人人监督制度执行”的良好氛围,使各种无形的制度产生有形的力量,引导干警充分认识到制度既约束人也保护人,使其真正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3.加强检察精神文化建设,促检察人员凝心聚力

精神文化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核心,对检察文化的全面发展起着方向指引作用。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能使检察人员站在更高层次上认知检察工作的实质与发展前景,更有效地把检察人员的思想统一到检察工作所确立的总体目标上来,极大的增强团队凝聚力、鼓舞士气。

首先,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干警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恪尽职守忠诚正义的执法观和献身检察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价值观。大兴学习之风,号召“争当学习型检察官、争建学习型科室、争创学习型检察院”,引导干警端正思想,提高正确观念的自我培育能力,使全体干警在正确观念的驱动下树立主人翁意识,保证各项检察工作顺利开展。

其次,深入开展检察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以公正执法为核心,开展敬业、勤业、精业的三业教育,使全院干警明确自己身上的责、权、利,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自觉遵守职业规范的意识。在新形势下,尤其要重视对干警的廉政教育,“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念,常修为检之德”,真正做到执法为民,以自身的较高素质和良好形象作先进检察文化的宣传者。

三、检察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从宏观角度来说,检察文化建设必须常抓不懈

先进的检察文化是检察干警在较长时期的检察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总和。实施检察文化建设战略是提升检察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司法公信力、树立法律权威的需要,是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构建和谐检察的现实需要。检察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立足当前,认真探索,更需要着眼长远,常抓不懈。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2.从微观角度来说,检察文化建设要注重细节

细节体现水平,细节决定成败。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从细小之处入手,检察文化的培养也需要从点点滴滴处着眼。有细心、求细致、重细节这应该是每位检察人员的工作信条。我们必须要狠抓落实,从细微处着手,将严谨细致、慎密思维贯穿于每项工作、每个环节、每步程序,提倡精细化谋略,向细节要战斗力。要引导干警从小事做起,积小善为大善,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良好习惯;要把检察文化的价值核心渗透到每个人的心里。

3.从横向关系来说,检察文化建设必须突出个性与特色

检察文化既有共性的一面,也应有其鲜明的个性,这正是检察文化具有无限生命力、对检察干警具有巨大号召力的根源所在。部分院的检察文化建设之所以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就在于文化理念的形成中不注重体现本地的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使文化建设趋于一般化。检察文化建设不必搞统一的模式,不必用统一的规范,应当是因地制宜、百花齐放。要把检察元素植入当地传统文化土壤中,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检察文化品牌,成为干警和群众广泛接受的一种力量。要紧紧围绕检察核心灵魂和主题,结合本地区和本院的实际,在开展共性检察文化的基础上,找准自身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检察文化体系,借本地文化提升个性检察文化,创新文化内涵,从而使检察文化更具生命力。

4.从纵向关系来说,必须重视基层检察机关的文化建设

当前全国88%的检察院在基层,74%的编制和人员在基层,90%以上的案件办理在基层。作为检察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基础前沿力量,基层检察院具有工作的广泛性和具体性,在整个检察系统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于此也是承担检察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正所谓“小院也能办大案,小院也有大作为,小院也能创辉煌”,加强基层检察院文化建设是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检察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对于促进基层院的全面发展、提高检察机关的群体素质和工作效能等也具有独特的功能。我们要把检察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基层,尊重广大基层检察人员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弘扬和谐文化,创新文化形式,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为检察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物质保障。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根基的民族,一项没有文化的事业是没有根基的事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科学推动发展,文化孕育希望。我们必须不懈努力,坚持以高尚的精神鼓舞检察人员、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检察队伍、以先进的文化引导检察事业、以优秀的载体塑造检察形象,使检察文化不断繁荣和发展,从而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5-

下载试论检察文化理念更新与实践创新(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检察文化理念更新与实践创新(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放思想 更新理念 创新举措(合集五篇)

    解放思想 更新理念 创新举措 推进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临猗县作为农业大县的传统优势受到影响,经济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仅仅依靠国家投资......

    更新管理理念

    更新管理理念,做好班级工作 山东省胶南市琅琊镇中心小学王翠香 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有些班主任老师非常勤奋,每天早出晚归,埋头苦干,经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他们对工作认......

    更新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理念走进高效课堂 ——赴凤翔县儒林小学学习总结及心得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应是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应是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

    更新理念(5篇范文)

    更新理念 规范管理 推动我省国税稽查工作科学发展 ——徐光伟副局长在全省国税稽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6月22日 同志们: 全省国税稽查工作会议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

    更新教育理念

    更新教育理念 延续寿春辉煌 ———我校2015年暑期“校本培训”精彩开启 8月24日上午八点,经历一个假期调整休息的老师们,精神饱满地齐聚一楼报告厅,参加2015年度暑期校本培训......

    更新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阅读教学 永善县示范小学 杨忠娣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听话、说话......

    提高认识更新理念

    提高认识更新理念 加强学校教学管理衡东县吴集镇新民学校尹益国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作为一名学校校长,我认为一所学校的教学工作开展是否有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

    更新培训理念

    更新培训理念,创新企业培训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培训尤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政府、部门和企业从来没有象现在那样重视培训,有人说培训的春天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