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1月自考餐饮美学试题
【法佬自考论坛】海量自考资源免费下载!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餐饮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98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国宴饮器具美学研究应以()A.陶器为重点 C.瓷器为重点
B.漆器为重点 D.青铜器为重点
2.餐饮美学是以基本的美学原理为指导,研究—切餐饮领域中有关美与审美的()A.理论学科 C.艺术学科
B.自然学科 D.应用学科
3.色彩能够表现情感,一般来说,与人的()A.大脑有关 C.眼睛有关
B.联想有关 D.表现有关
4.对称类似均齐,体现了秩序和排列的规律性。对称的效果是()A.庄重平稳 C.丰富多彩
B.热烈大方 D.简洁明快
5.食品图案的变化,不仅要求在纹样上完美生动,而且要求经过变化,使图案造型设计密切结合烹饪工艺的()A.特点 C.原料
B.用途 D.制作
6.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分布地区很广,延续时间很长,最为丰富的是黄河上游的()A.青莲岗文化 C.河姆渡文化
B.半坡遗址 D.仰韶文化
7.色彩具有进退感,一般暖色是向视觉方向靠近,因而使空间感()A.变窄 C.变小
8.不同线型,各有意味,倾斜线代表()A.平稳 C.动态
B.流畅 D.变化 B.变高 D.变深
9.寓意是一种大胆巧妙的构思,在进行食品图案变化时,可以使物象更活泼生动,更富于
()本资料由【法佬自考论坛】搜集整理
第1 页
http://www.xiexiebang.com 【法佬自考论坛】海量自考资源免费下载!A.逼真 C.变化
B.动态 D.联想
10.餐饮企业造型比标志符号具有更强的信息()A.传递能力 C.表现能力
B.应用能力 D.复制能力
11.构成书法艺术的视觉要素是点画、结构和()A.笔墨 C.格式
12.统一是有规律的组合图案各部分()A.整体部分 C.具象部分
B.相同之处 D.局部部分 B.笔划 D.章法
13.食品造型艺术应遵循简易、美观、大方和因材(原料)制宜的原则,为达到食品造型艺术的最佳效果,必须结合食品造型图案的()A.色彩规律 C.制作规律
14.美感是指人对美的感觉和()A.体会 C.触觉
B.动感 D.认知 B.构成规律 D.布局规律
15.写意变形不象写实变形那样,在写实资料的基础上加以调整修饰就可以了,而必须把自然物象进行一番()A.展现 C.改造
B.表现 D.调整
16.食品造型艺术是餐饮美学中突出的一部分。它的范畴属于实用工艺()A.理论 C.装饰
B.美术 D.技术
17.漆器比青铜器、陶器优越得多的特点是()A.原始和装饰 C.实用和经济
B.实用和审美 D.崇高和装饰
18.在餐饮空间格局设计中,大到家具、隔断,小到摆件、挂件,它们的陈设依附于()A.组成部分 C.空间格局
19.美食节活动关键在于决定人的()A.精神需求
B.饮食需求 B.空间形式 D.陈设品
本资料由【法佬自考论坛】搜集整理
第2 页
http://www.xiexiebang.com 【法佬自考论坛】海量自考资源免费下载!C.生活需求
D.工作需求
20.设计一场完美的宴会席面,不仅要求色彩艳丽醒目,而且每桌餐具必须()A.多彩 C.搭配
B.多项 D.配套
21.食品造型艺术的主要宗旨是以欣赏促进()A.美食 C.加工
22.美的感染力主要来自()A.欣赏 C.内容
B.形式 D.情节 B.食欲 D.烹调
23.书法作为一种文字书写艺术,不仅其字体给人以情感的感受,其所写内容也给人以
()A.联想 C.鼓动
B.展示 D.价值
24.餐饮风格是—种文化,而一种文化的产生有它相应的政治、哲学思想和()A.艺术观念 C.社会观念
B.道德观念 D.伦理观念
25.榻榻米是用稻草编织的,包边材料有绢、麻织品和木棉。作为餐厅使用,它给人的感觉是整齐、宽敞和()A.朴素 C.豪华
B.美观 D.现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1750年,德国哲学家______以《美学》命名的著作问世,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27.形式美与内容有密切联系,一定的内容要求有相适应的______来表现。28.平衡是以______的组合取得均衡稳定的形态。
29.各种色彩都能对人起作用,都能影响人的心情、精神和______。30.色调是色彩总的______,它是统制餐饮环境及食品的主要色彩。31.餐饮空间的设计与布置强调的是以______为核心的餐饮氛围的营造。32.青铜器在中国______显示了最高的艺术成就。
33.添加是把______的形象组织结合在一起,综合其优美的特征,从而产生新意、丰富艺术想象。
本资料由【法佬自考论坛】搜集整理
第3 页
http://www.xiexiebang.com 【法佬自考论坛】海量自考资源免费下载!34.宴会的整体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也是一门______。
35.乡村风格的餐厅其装饰的最大特点是采用______材料,简朴而又充满乡土气息。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形式美 37.直接照明 38.彩陶 39.写实变形 40.宴会花台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餐饮色彩的象征性。42.灯具的常见风格有哪些? 43.简述餐饮空间的设计与布置。44.简述餐饮色彩之间的相互配合。45.简述宴会对环境布置的要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6.试述餐厅格局设计的基本原则。47.联系餐饮实际试述食品雕刻的艺术特点。
本资料由【法佬自考论坛】搜集整理
第4 页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自考《美学》全书总结
1、蔡元培从无私性与普遍性上,来论证美感的非功利性。
2、美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审美创造问题上,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类创造美的活动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事物。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把人类的主观愿望和目的与具体事物的客观属性结合起来,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可见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美的规律的理论充分肯定了审美主体的主体性,又不忽视作为审美创造材料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从而对于人类审美创造作出了深刻的理论概括。
3、“美是生活”这一美学命题是由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来的。
4、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美学命题是由黑格尔在柏拉图“理念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认为“理念”是症状的基础,但单纯是理念,即真,还不能就是美。它必须在客观现实之中直接显现,成为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和把握的,这时,理念才能说是“美”。因此,黑格尔的美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美与世界的最高本质理念相联系,因而美必然带有理性色彩和抽象性;其二,美又与客观现象相联系,并供此显现自身,因而美又必然地带有感性色彩和直观性。也就是说,在黑格尔看来,美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是抽象与具体的相合。因而这一美学命题在后来的美学家中间一直保持着广泛的影响。
5、距离说:直接把“距离”当成一种原则来谈论美的是英国美学家爱德华·布洛。他认为只要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更主要的是一种心理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这就产生了美。
6、快乐派:快乐派是从主观心意状态中寻找美这一路径的组成部分。马歇尔是典型代表。
7、美在关系说:在西方美学家中,真正把“关系“作为美的基础明确提出来的是狄德罗。他认为”关系“是美之为美的根本原因。狄德罗的“关系说”,由于突破了美的孤立性研究,在西方美学界产生过很大影响。
8、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其理论代表人为里普斯。这一美学理论是要把我们人类的主观性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感情,因而令我们感到美。
9、美在客观论:是我国美学家蔡仪的理论主张,其理论代表作为《新美学》。蔡仪认为,美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
10、知觉表象层:是美之形成和创造的一个层面。知觉表象是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反映,它把个别与一般、感性的知觉与理性的认识、客观的现实与主观的感情统一起来,使客观的、本来只有自然物质属性的感觉形象转化成人化了的感觉形象。
11、人是“世界的美”:就是指,美离不开人,美是相对于人而言的,离开人,就无法谈论美。“世界的美”不在于自然,而在于人,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
12、心理意识层:就是指人在客观的基础上所展开的主观方面的心理活动。美的形成和创造都离不开意识和无意识,它们是审美活动中主观方面的构成因素。它和其他几个方面(自然物质层、知觉表象层、社会历史层)一起构成了一个美之产生与创造的完整的有机系统。
13、感受:是美感的起点。美感作为一种具体的感性活动,离不开感觉器官对对象的感受。审美感受的重要特征就在于有新鲜感。
14、想象:是审美欣赏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功能之一。这是人们在外在对象和事物的刺激下,在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精神活动过程。在审美过程中,想象是按照情感的逻辑来进行活动的。
15、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观照、欣赏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后精神上所得到的自由感。这是人生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16、直觉:直觉和感觉一样,是一种单纯的感觉活动。专注于事物本身所形成的形象。它是通过灵感对对象进行内部直观的能力。直觉把我们所感受到的外物,经过心灵的综合作用,表现为形象。
17、通感:人是一个有机生命整体,各种感觉器官虽有分工,但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互不相通的。一种感官的变化,常会引起其他感觉现象就是通感。
18、第六感官:第六感官称:内在感官。是由英国学者夏夫兹别里提出来的。他认为在人的一般视听器官之上还有属于心类和理性的器官,即所谓“第六感官”。第六感官的存在就是为了感受和知觉更为高尚和心灵化的东西,“美”。
19、审美态度:是人对待客观对象所持有的诸态之一。是超越了对对象物质本身的追根究底,超越了直接的物质利益关系,于是从对象身上领略到一种精神的愉快。20、审美注意:是指在审美欣赏过程中,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从客体方面来说,是把审美对象在心理上暂时与周围的世界割裂开来,我们只注意这个对象,而不注意同时存在的其他对象。
21、集体无意识:这一概念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类的种族经验经过无数人无数次的反复,可以在人脑结构中留下生理的痕迹,形成各种无意识的原型,通过遗传,成为人人生而有之的一种本能——“集体无意识”。审美活动一旦将人类头脑中某种潜藏的原型唤醒,他就可能凭借个人的经验和想象等,本能地获得这种原始的审美感受。
22、接近联想:是联想的基本种类之一。它主要指两件物象之间,一感受到甲便自然联想到乙,并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通常所说的“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瑞雪兆丰年”等,都属于接近联想。
23、相似联想:指两件事物之间,在性质或状貌上的某种类似,使人们习惯上把它们联系起来,从而由此物想到彼物。艺术创造中的比喻、象征等手法,即我国传统的比、兴手法,都属于相似联想。
24、对比联想:是指由某一事物触发对于另一种性质、状貌截然相反、相对的事物的联想,从而强化了对两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25、审美范畴:是人们在长期审美活动中形成的、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审美现象的一些使用最普遍、最基本的种类概念。西方美学史上有五个最重要的审美范畴,它们是崇高、优美、悲剧性、喜剧性和丑。
26、崇高:作为美的一种范畴,又称为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27、优美:是人类活动中目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最先发现,最常见的客观世界的一种审美属性,作为美的典型表现形态,优美的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存,是人对这种和谐状态的情感肯定。
28、丑:美向着低处走,愈走愈低微卑贱,以至人的本质力量受到窒息和排斥,而非人的本质力量却以堂皇的外观闯进了我们审美的领域,这时,它在对象中显现出来的就不是美,而是丑。丑是一种否定性的价值,它使厌恶、鄙弃、反感。一般说来,丑的事物,往往是违背自身发展的规律的,有碍于人生的。其外在的组合形式往往是凌乱的,不能怡人的。这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丑的基本要素。
29、游戏说: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加以完善的。游戏说的倡导者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30、模仿说:是古希腊时人们界定艺术的普遍观点。大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艺术又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艺术本质因而是模仿的模仿,这种模仿也就是不真实的、虚幻的。亚里士多德则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因而也就肯定了模仿它的艺术的真实性。
31、符号说:当代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的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所表现情感不应是个人瞬间的情绪,而应表现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或情感概念,它能展示人类的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内在本质。
32、集体无意识说: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艺术不是以某个人为代表的,而是体现出人类群体的超越了时空界限的心灵。
33、隐秀:“隐秀说”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隐秀即意与象的有机交融,也即内容与形式的合二为一。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对审美意象创造的追求。
34、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35、艺术品:是人工制品中一咱审美的精神产品,它以创造非现实的意象世界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36、意象:即意与象两个方面。“意”指主体在审美(包括创作)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等;“象”则指由想象创造出来,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的非现实的表象(包含艺术抽象之表象)。
37、艺术想象力:艺术家在意象孕育中充分调动起自身经验中的一切可感的事物、场景、情感,甚至难以捉摸的情绪表象,紧紧围绕其艺术感悟主旨而组合为整体艺术意象的能力,就是艺术想象力。
38、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
39、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它是艺术家创造力极为旺盛、勃发时一种神思活跃、意象奔涌的心理状态。40、《审美教育书简》:这是席勒于1795年发表的一部有关美育的重要著作。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学著作。
41、美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析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
42、“寓教于乐”:是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文艺的功能时提出的一项项原则。这种“寓教于乐”的原则实际上是美育和道德统一的结果,同时又要符合文艺的规律,有魅力,直接给人以感动。简答题
1、中国当代美学家对于美学研究的对象有哪四种不同的看法?答:(1)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2)美学是艺术哲学,因此其研究对象是艺术;(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感经验,美学应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去研究美和艺术。(4)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2、美学的基本性质有哪些?答: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有其自身所规定的基本性质。首先,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美学又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有着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即研究人类的审美现象。其次,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人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最后,美学与人生价值问题紧密相联,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3、美学研究方法在具体运用中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2)历史与逻辑的统一;(3)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简评“美在愉快说”。答:
1、此说是有一定道理的。(1)美总是与愉快联在一起的,从古至今都是如此。(2)由于愉快是一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感受和体验,于是有人就着重于探讨内心的反应和人的美感经验,这样就有利于补救把美视为纯粹物质属性所带来的局限性;(3)从欣赏角度来说,审美的快感是无处不在的,甚至欣赏悲剧时,人们也会一面流泪,一面获得审美的满足。
2、此说也有不少弊端。(1)美可以是愉快的,但愉快却不一定美,如某种生理快感;(2)主张美是愉快的人,常常要花很大的精力来说明美感不等于快感。(3)把美感看成是愉快,容易把美学研究引到庸俗化的道路上去,把对美的追求当成庸俗享乐的追求。我们说美虽然使人愉快,但仅仅是愉快还是不能说明美。
5、简述我国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几种观点?答:
1、美是主观说。以吕荧、高尔泰为代表。他们都认为生活中只有物,美是主观感受的产物,事物的美与丑,都是由人决定的。
2、美是客观说。以蔡仪为代表。
3、美是主客观统一说。这是解放后朱光潜所坚持的观点。
4、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说。以李泽厚为代表。
6、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美学命题,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答:(1)在黑格尔看来,现实世界是从理念世界派生出来的,或者说是理念的自我显现,因此,只有理念是真实的,理念就是真,美作为一种理念,因此,美也是真,强调符合理念的真实性,这是黑格尔对美的第一个要求。(2)单纯是真实的理念还不美,还是理念直接呈现于客观现实的外面现象中,显现为感性的形象,成为我们感官感知的对象,这时理念才不仅是真的,而且放出光辉,显出外形,变成美的。因此,美一方面是理念,另一方面还必须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它虽然分成理念和感性显现两方面,但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7、柏拉图的“美的理念”与黑格尔的有什么不同?答:在柏拉图那里,美的理念是万古如斯、永恒不变的,但在黑格尔这里,理念却按照辩证法的逻辑,在自我的矛盾中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并进行自我创造。因此,对黑格尔来说,理念不仅是一个逻辑性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文才构成了黑格尔所说的理念,美作为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也不外乎这一特性。
8、简述审美人生观的基本内容?答:
1、人生的意识。具有自觉意识,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人不只是个体的存在,也是一种社会的存在。人的生活应当是一种有意识的自由的美的生活,也是处处与美结伴的生活;
2、人生的反思与反悔。人有了自觉意识,必然会有所思索和观照,并以艺术家的精神气度对社会人生有所反思和反悔,从而达到对生活的超越,创造出更为理想的、带有普遍性的生活,也就是有意味的生少于,美的生活;
2、人生的价值。思考人生问题,首先要有明确的价值观念,这是因为美是人生最高价值之一,最理想的人生,应当是最美的人生。而美的价值的实现,其核心之点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发挥、提高、丰富自身的本质力量,踏踏实实地去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和欣赏现实人生中的美。总之,所谓审美人生观,就是有意识地去思考、追求、创造美的人生,并以此视为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之一。
9、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有何内在关系?答: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密不可分的:(1)人的本质是美的本质的基础。要想探讨美的本质,那么也就十分必要行对人的本质有所界定和追问。可以说,美的本质也就内在于人的本质,要想解释美的本质需要先一步界定和澄清人的本质。(2)美的本质又是人之本质的全面而完满、生动而具体的展现和提升。处于审美关系中的主体,不再受到来自于外在现实和内心本质欲望的控制,自由地与客体处于一种无实际利害冲突的境界中。在这种境界里,自然与精神、个体与社会、文化与历史有机地统一起来。审美境界中所展示的自由也正是人之为人的自由。也正是由于美的本质自由正是人之本质自由的充分展现,才使得千百年来的人们,尽管走在歧义丛生的美学大道上,但从没有放弃过对于美的追求。总之,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是紧密相联的,前者以后者为基础,又是后者的最为完满生动的展现。
10、简述美感与美的关系?答:
1、美感的产生,必须以具有一定审美属性的美的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美感是对美的反映,是人的主观对美的一种感受,体验,观照,欣赏和评价;美是客观的,美感却是主观。
2、美是人创造的。美的不断创造与变迁,既有对象的客观原因,也有主体的主观原因,美感就是创造美的主观因素之一,一个没有美大吃一惊能力的人,他也就不能创造美。一个时代的美,总是与该时代的人的美感能力连在一起的。
11、谈谈感受在美感活动中的作用?答:
1、美感是一个过程,感受则是美感的起点。在审美活动中,只有当审美主体有了这个良好的起点,才能进一步获得情感上的激动和意蕴上的领悟。
2、审美感受的重要特征就在于有新鲜感,从一定程度上说,美就在于发现。人的心理都有求新、求异的特点。一个美的对象总是能给人以新鲜感,只因有了这种新鲜感,才能打动人的情感,使人感到亲切、陶醉。
3、审美的感受也应该是一种真实的感受,深切的感受,而不是虚假的,表面的感受。
12、简述直觉的特点。
1、感觉的直接性;
2、感觉的突然性;
3、感觉的专注性;
4、感觉的透明性。
13、通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
1、由于感官的整体作用;
2、由于感官的借助作用;
3、由于联想、想象的作用;
4、由于感官的交互作用。当然,在审美欣赏时,各种感官又有各自的特征,通感正是建立在这种差异之上的。
14、一般品味和审美鉴赏的异同。答:共同性:
1、两者都离不开一定的感觉器官。如果离开了口、耳、目,那就既不能品味,也不能欣赏了。
2、口之于甜酸苦辣,其味各人自知,有口难言。同样,面对一朵花,都觉得很美,但究竟美到什么程度,又如何美法,各有体会,而又很难确切表达。区别:
1、品味是官能受到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定向反应。审美欣赏缺少一定的定向性。
2、审美欣赏不同于品尝菜肴,它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很难有一套固定的物理规律。
3、品味和审美欣赏虽然都有主观差异性,但前者是物质性的,后者是精神性的。
15、理解的特性及其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答:理解是美感要素之一,正因为有理解的渗透,美感才不仅仅是单纯的感觉,而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1、审美活动中的理解,有助于了解和熟悉所感受到的外界的符号和信息;
2、审美活动中的理解,还有助于领悟审美对象中的深层文化意蕴;
3、理解在美感中的特性在于,理化为情,情又融于理。
16、简述审美欣赏活动的表层心理特征。答:
1、形象的直觉性。审美欣赏是直接与形象打交道,也直接被形象所征服;
2、注意的集中性。审美欣赏中,主体的注意力往往是高度集中,全神贯注,非常投入,庄周的所谓“心斋”、“忘坐”,荀况的“虚壹而静”等说,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3、感受的完整性。欣赏中,只有把各个部分融入到整体之中,才能感受到它的美。
4、想象的生动性。没有生动丰富的想象就没有创造,也就没有审美欣赏的乐趣。
17、在审美活动中的知觉与直觉有什么不同?答:从根本上说,直觉与知觉的区别在于,后者比前者更具有整体性和概念性。
1、直觉虽然已经经历了心灵的综合作用,但它所感受的,主要是一些分散的,个别的印象。知觉则是这些印象加以区分和概括,形成完形的整体。
2、直觉排斥概念,完全专注于对象的外观形象,知觉则开始有了概念的活动把一定的概念赋予事物的感性形象,从而把感性形式提升到一定的理性高度上来认识。因此,知觉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概念在感性形象中的活动。但因为它始终离不开感性形象,所以它又不是清晰的概念的认识。
18、现代西方悲剧有哪些特征?答:
1、生活枯燥;
2、举目无亲;
3、感情失落。
19、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念。答:亚里士多德是最早研究悲剧的学者。他强调悲剧是摹仿,有完整的情节,以语言为媒介,以人物行动来表达,能使人引起怜悯和恐惧,进而使心灵得到陶冶和净化。这一悲剧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简述崇高的特征。答:
1、在外形上,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如巍巍泰山,涛涛长江等;
2、在威力上,往往具有强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以及压倒一切的雄伟气势。如火山、雷电、奔马等;
3、在心理反应上,往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如李白在《蜀道难》开首所发出的“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惊叹。
4、在精神效应上,总是给人以强烈的鼓舞力量,引人赞叹,催人奋进。
21、西方悲剧史上的三大悲剧类型是什么?答:
1、命运悲剧产生于古希腊时代。
2、性格悲剧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3、18、19世纪以后,又出现了社会悲剧。
22、简述悲剧与崇高的关系。答:悲剧与崇高是两个关系非常密切的美学范畴,也是美的领域中两种并立的审美形态,两者对人生都有正面性的价值,而且两者的主人公应该都是正面人物,正因如此,很多人物在这两个范畴中主举出现重叠现象,如古希腊悲剧中的普罗米修斯,《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樱桃时节》中的巴黎公社英雄以及现代人物张志新,他们既是悲剧形象,又是崇高形象,即是悲剧中的崇高,又是崇高中的悲剧。但悲剧与崇高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因此,并非所有的崇高都是悲剧,也并非所有的悲剧都是崇高。像雷锋只能是崇高而不是悲剧,《一个官员之死》中的那个小公务员,也只能算是悲剧,而不是崇高。
23、简述喜剧的本质。答:喜剧是以笑为手段,通过笑去否定生活中不协调的东西,从中去肯定生活中美的东西,如美的艺术,美的社会现象,美的生活现象,用到美的社会历史事件,从而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马克思正是把喜剧放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中来看待,指出喜剧的冲突与悲剧的冲突一样,都具有历史必然性,并且是相辅相成的。可见喜剧的出现是标志着人民向过去的痛苦告别,标志着历史的前进。
24、优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
1、优美是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最终和谐共存关系中的。
2、就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与普遍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其独特的方式,是决定并显现特定美的各种表现形态的重要因素。
25、优美在自然、社会和艺术中的表现。答:
1、在自然界,它总是以天然的完美和谐作用于主体的感官,使主体能够从中获得安静恬美的心理感受。
2、在社会生活,优美的本质在于合规律的真与目的的美的统一,它在社会人生中主要表现在人际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协作、相互友好、相互谦让的一种和谐关系,给人以舒适祥和的感受。
3、在艺术领域。把自然与人生境界中的优美对象,通过优美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这就是优美的艺术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都是令人销魂陶醉的优美佳作。
26、美丑与善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丑有其自然性的一面,更有其社会性的一面。丑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然依赖人,依赖人类社会,美变然也具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美与恶则纯粹属于伦理学的范畴,带有鲜明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它们与美丑既有系统又有区别。丑与恶虽然有密切关系,但丑并不等于恶。
1、恶显示为形象才能成为丑。
2、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主要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恶与功利的关系是直接的,而丑的形象和功利的关系是间接的,丑虽涉及功利,但不等于功利。对丑可以从形象上把握,对恶则通过概念去把握。
3、长相的丑与恶没有必然联系。一个人长相的丑并不影响他内丰品质的善与美。
4、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可能对丑有一致的评价,而对恶可能有截然相反的标准。
27、丑有哪些美学意义?答:
1、对丑衬美,丑是与美相对而言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同一性,没有丑主没有美,没有美当然也就没有丑。
2、弃丑求美。生活中既有真、美、美,也有假、恶、丑,它们之间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正是在这种反对假追求真、反对恶追求善,反对丑追求美的矛盾斗争中发展的。
3、化丑为美。这是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说的。生活中既然存在着丑的对象,只要这种对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它照样也可以成为艺术的表现对象。
28、什么是艺术丑?答:艺术应该是美的,但不等于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作品都会是美的。艺术丑也是存在的。艺术作品的美与丑,不决定于表现的对象是否美与丑,而在于艺术家的创造。艺术美是对艺术家成功创造的肯定,艺术丑是对艺术家不成功创造的否定。一句话,艺术丑是艺术家创造得很糟糕的作品。其表现:一是胡编乱造,弄虚作假——不真;二是与丑为伍,视善为恶——不善;三是形象干瘪,表现粗拙——不美。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假,违背正常道德的恶与干瘪粗拙的表现形式的统一,就构成了艺术的丑,或丑的艺术。
29、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有哪些?答:
1、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
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3、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30、为什么说艺术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答
1、美学应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因为艺术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和审美范畴的集中体现和典型形态,只有通过研究艺术,我们才能更准确、深刻地把握和认识上述各种审美现象;如果离开了对艺术的研究,上述这些内容都会被“架空”,无法得到全面、深入的研究。
2、在西方美学史上,艺术一直是美研究的中心课题,特别是黑格尔美学,明确把艺术美列为主要对象,他的《美学讲演录》开首第一句话就说: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者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他还进一步提出美学“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换言之,美学应从哲学高度研究艺术,或者说应集中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
31、意境和意象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答:
1、联系:两都是主体与物象碰撞时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都要求主客之间,物我之间、情景之间的和谐与协调,使之浑然一体,无迹可求;
2、区别:(1)意锡主要讲的是审美广度,意境 主要讲的审美深度,意象偏于横向,意境偏于纵向。(2)意境是意象升华,意象以个别、特殊为特征形态,意境则通向一般,有普遍性。(3)意象一般是就艺术而言的。意境有审美的,也有非审美的,如道德、宗教、学术也有境界之说。
32、简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答:意境有两种艺术类型,即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由著名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出来的。所谓“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而“有我之境”中的“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就东西方艺术的整体而言,“有我”与“无我”的表现方式不大一样,西方艺术中的“有我”与“无我”,一般是将物与我对立起来的;而中国艺术则不论隐我还是显我,均是将我与物合为一体的,也即人们常说的“天人合一”。
33、简述艺术和艺术品的关系。答:艺术离不开艺术品,而又不是艺术品。艺术品是一部部具体的作品,如《蒙娜丽莎》、《孔雀舞》、《三国演义》等,每一部作品都是具体存在的实体。艺术是艺术品的总称,世界上不存在一个“艺术”实体,它只存于一切具体的艺术作品之中。
34、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答:
1、艺术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
2、艺术存在于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的审美经验中;
3、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35、如何理解技巧美与形式美?答:高超的技能技巧不仅有“技”,而且有“道”,它们的联系十分密切,在技术中可以体现道的真谛,道也可以在技中得到体现和表达。这种技与道的结合,就是自由自在、得心应手的操作。艺术家正是在技巧的操作中体验美、创造美。在此意义上,艺术技巧本身就是艺术,就是美,就是技巧美。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艺术的形式。它是艺术技巧运动的物态化和凝定。艺术技巧的展示就作为意义凝聚于形式符号之中,使这种动态的过程凝定为一种静态的形式,如在色彩、声音、形状以及它们之间合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组合关系,为平衡、对称、节奏、和谐统一等,使得这种形式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36、艺术的“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答:技指技巧、技能,道是指艺术意象创造与传达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技与道是相能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果离开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整体,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与技巧,就会沦为匠艺。操作技能与技巧经过长期训练,娴熟自如,艺术家就能将它们化作自己的血肉,与对象世界亲密无间,从而进入道的自由境界。
37、为什么说艺术接受是一个能动的再创造过程?答:
1、艺术意象的再创造是审美对象在被接受过程中的现实生成。
2、艺术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界”。
3、艺术品形式的结构,是一个特殊的结构。
4、不但文学作品,一切艺术品皆然,其意象潜藏在复杂的结构系统中。
38、简述艺术敏感及其特征。答: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1)艺术家一般都具有对生活的不同于常人的感受能力。2)这种敏感似乎从天而降,莫名其妙,艺术家根本没有察觉到他受了什么触动,就突然具有了某种冲动;3)艺术敏感不仅是艺术意象创造的一种启动,同时还为艺术家意象创造准备了丰富的素材;4)艺术敏感不只是主体对客体的被动感受能力,更是主体对客体的赋予能力。5)除了艺术家天生的多愁善感的心理生理物质外,还有长期的艺术修养对艺术敏感的培育。总之,艺术敏感是艺术家感受,体验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基础和起点,它是艺术家生产意象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39、如何理解艺术作品的“空白”和“不确定点”?答:波兰哲学家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个“输送式化”结构框架,其中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点。这一论断的提出,也从客观方面为意象的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何谓空白和不确定点呢?如我国画论中的“意到笔不到”,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文学中的“跳跃式结构”等,都是空白的意思。艺术理论中有诸如“含蓄”、“朦胧”“模糊”之说,这就是艺术作品的不确定点。由于艺术作品的空白和不确定点,这有待接受者按照自己的期待视为畏途去充实补充,这就为他们的意象重建提供了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也可使艺术作品产生了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效果。40、美育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答: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等一样,都是在于提高人的素质。但德智体等教育是通过学习训练和实际的操作方式来提高人的知识和才能,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提高人的体质。它们的教育方式,不仅是由外面加上去的,而且是实际的,具有实在的功利目的。可美育就不同了,它虽然也要提高人的素质,但它既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也不需要实际的学习,训练和操作,它只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和感染。
41、简述美育的内涵。答:美育,尽管有人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然而它的内涵绝不仅仅限于“审美”(即认识型“或”美感“(即感受美),显然,美育的内容比这广泛得多,主要方面有:1)培养人的审美感受能力;2)培养人的审美认识能力;3)培养人的审美创造能力;4)增强人的自我完善的自觉要求。
42、美育和智育的关系是什么?答:美育与智育也是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一方面,美育与智育有根本的区别。智育是促进认识的教育,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美育则是情感教育,旨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促进情感的表现和升华。智育尽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人的积极性,但它在本质上是由外而内的输入,而缺乏内在的自发性。美育则总是把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与个体生命的发展内在地联系起来,满足了个性生命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人的认识能力与审美能力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因此美育和智育还是有着天然的联系。人的审美能力一方面内在地包含着认识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认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审美能力本身也是一种认识能力,它不同于逻辑思维的认识,而是一种特殊的感悟能力。对于智育而言,美可以激发人们的求知欲,提高人的学习兴趣,并对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43、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美育思想是什么?答:1)柏拉图从培养理想国的公民的角度,谈到艺术起源于摹仿,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欣赏者的摹仿。2)亚里士多德在阐述悲剧的效果时,认为悲剧能有一种“净化”作用,或译为“陶冶”。这就是一种审美的教育作用。
44、为什么说艺术审美是美育的最重要方式?这是因为艺术是人们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自由创造。它一方面标志了一个时代精神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则积极地有意识地要把人们的审美意识引导到一定的方向上来。艺术美作为现实美的集中反映形态,是作家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在反映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它比现实的美更细致、更典型、更集中、更强烈,对人有更大的感染力。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在全面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上面,艺术美起着特别积极的重要作用。我们的感情,人品与希望都在艺术中得到陶冶形成。艺术教育虽不是审美教育的方式的全部但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A.哲学方法B.心理学方法C.伦理学方法D.社会学方法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的标志是()A.黑格尔的《美学》B.鲍姆加登的《美学》C.康德的《判断力批判》D.柏拉图的《理想国》3.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这道出了()A.诗歌与优美的关系B.诗歌与崇高的关系C.诗歌与荒诞的关系D.诗歌与丑的关系
4.“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A.维特根斯坦B.亚里士多德C.里普斯D.阿恩海姆
5.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研究倾向是()
A.“由下而上”的方法B.“由上而下”的方法C.心理学方法D.实证主义方法
6.西方美学传统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模仿说”,其界定艺术的角度是()A.艺术起源B.艺术本质C.艺术功能D.艺术接受
7.诗人贾岛与韩愈的“推”“敲”之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属艺术作品的()A.物质实在层的追求B.形式符号层的追求C.意象世界层的追求D.意境超验层的追求
8.“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忒性存,无痕有味”一语,强调艺术作品的()A.感性特征B.理性特征C.情感特征
D.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特征
9.所谓“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是艺术接受中的()A.观的阶段B.品的阶段C.悟的阶段D.思的阶段
10.审美趣味的两重性是指()A.个体性与社会性B.相对性与个体性C.社会性与时代性D.相对性与历史
• 11.“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
12.从审美发生学角度看,“劳动说”的明显不足在于()A.忽视了人的审美活动中的社会性内容B.过分注重人的审美活动中的社会性内容C.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D.将艺术起源与审美发生学理论相混淆
13.在20世纪初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人物是()A.朱光潜B.鲁迅C.梁启超D.蔡元培
14.王国维所谓艺术意境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是指()
A.前者体现“天人合一”的意境,后者体现“天人对立”的意境
B.前者说明的是自然的意境,后者说明的是艺术家创造的意境
C.前者是“隐我”,后者是“显我”,但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
D.前者指自然美中的意境,后者指艺术美中的意境15.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A.先验主体论B.绝对精神论C.理念论D.实践存在论
16.下列学说中,隐含着灵感理论特点的是()A.柏拉图的迷狂说B.席勒的游戏说
C.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D.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17.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艺术想象上体现为()A.接近联想
B.对比联想D.化性起伪C.类似联想E.寓教于乐D.自由联想25.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的关系是()18.指出“喜剧是将那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是()A.情感是想象的原动力A.贝克特B.想象是情感的原动力B.莫里哀C.情感对想象有支配作用C.鲁迅D.情感是想象的对象和内容D.老舍E.情感对想象有调节作用
19.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形象聂赫留朵夫属于意象中的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A.仿象26.有意味的形式说B.兴象27.寓教于乐C.喻象28.审美形态D.抽象29.审美体验20.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家是()30.简述审美感知的特点。A.莱辛31.康德与博克在优美论上的区别。B.休谟32.简论意境与意象的区别。C.洛克33.如何理解审美活动中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D.康德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34.“一千个观众一千个哈姆雷特”,请试从艺术接受的角10分)度对这一句话作出理论阐释。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35.当代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态势,如装置艺术、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行为艺术、新媒体艺术等不断出新,似乎也在不断地开拓或未选均无分。着艺术的边界,请联系这一现象,就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21.现代西方美学流派纷呈,其中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有联系与区别作一论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A.自然主义美学20分)B.语义学美学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C.分析美学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D.直观主义美学均无分。E.解释学美学1.在西方美学史上,“迷狂说”的创始人是()22.中西传统美学概念体系差异颇大,下列术语中属于中国A.毕达哥拉斯传统美学的有()B.德谟克利特 A.意境C.柏拉图B.崇高D.亚里士多德C.阴柔2.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运用D.风骨的是()E.气韵A.接近联想23.艺术意象的主要特征有()B.类似联想 A.虚拟性C.对比联想B.感性D.关系联想C.想象性3.倡导“心理距离说”的美学家是()D.理性A.康德E.思辨性B.席勒 24.美育的特点与功能包括()C.布洛A.诉诸感性D.叔本华B.潜移默化4.游戏说和集体无意识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C.怡情养性A.艺术的功能
B.艺术的本质 C.艺术的起源D.艺术的存在5.把艺术品的结构划分为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客体层四个层次的美学家是()A.英伽登B.布隆博格 C.汉斯立克D.克罗齐
6.王国维所划分的意境的两种类型是()A.物态之境和宇宙之境B.有物之境和无物之境 C.仁达之境和至善之境D.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7.商业广告所表现的艺术功能是()A.教化功能B.核心功能 C.外围功能D.启迪功能
8.艺术品之所以是艺术品的关键是()A.艺术形式B.艺术意象
C.艺术的思想内容D.创作主体
9.艺术天才的形成主要由于()A.超群的理性思维与敏锐的感性能力B.自然生理机制和超群的思维能力 C.先天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机遇D.先天的生理心理结构与后天的实践
10.千百年来人们不否认艺术的存在,从根本上讲艺术本体论就是()A.艺术存在论B.艺术形式论 C.艺术行动论D.艺术功能论 • 转贴 11.西方创立“美学”学科的美学家是()A.柏拉图B.狄德罗 C.鲍姆加登D.黑格尔
12.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A.形式B.无形式 C.质地D.体积
13.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系统理论总结的著作是()
A.《诗学》B.《理想国》 C.《诗艺》D.《论崇高》
1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长河落日圆”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观”。这种审美形态是()A.崇高B.悲剧 C.伟大D.荒诞
15.在西方早期,狭义的美主要指的是()A.崇高B.滑稽 C.优美D.喜剧
16.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确立标志的著作是()A.《论审美教育》B.《谈美书简》 C.《美育与人生》D.《审美教育书简》
17.把美育目标的实现称为“消融渣滓”的是()A.孔子B.孟子 C.朱熹D.柳宗元
18.强调小说具有熏、浸、刺、提“四种美育”功能的是()A.王夫之B.叶燮 C.梁启超D.鲁迅
19.西方美学史上,提出“寓教于乐”原则的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D.席勒
20.美学的哲学基础应是马克思主义的()A.实践存在论B.实践论 C.存在论D.辩证法
• 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美学家中,属于经验主义一派的有()A.荷加兹B.哈奇生 C.休谟D.康德 E.谢林22.“有意味的形式说”的主要缺陷包括()A.脱离主体的现实情感B.脱离人类的具体实践 C.脱离社会的历史发展
D.脱离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演进 E.摆脱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
23.以下属于西方画论话语的有()A.线条的质感与韵律
B.形式的象征性和组合关系
C.色彩的情感性和色彩间的组合关系D.色调与主题的统一 E.画得确切与真实
24.美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包括()A.美
B.审美现象 C.审美活动D.审美关系 E.艺术
25.喜剧的次级形态有()A.滑稽B.讽刺 C.幽默D.荒诞 E.可笑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3分,28、2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26.审美直观27.审美理想28.崇高
29.美育代宗教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0.简述审美关系的特征。31.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32.简述意象的物态化和物化。33.悲剧的基本特征。34.美育的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小题12分,共26分)
3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 36.举例说明艺术中技巧的审美价值。自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各国美学界尊称为“美学之父”的学者是()A.苏格拉底B.鲍姆嘉登C.鲍桑葵D.亚里士多德2.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的()A.伊安篇B.斐多篇
C.大希庇阿斯篇D.会饮篇
3.美学思想得以形成的直接前提是()A.审美意识B.艺术美C.审美理想D.社会美
4.决定着美的客观性质和感性形式的是以下哪个层面?()
A.自然物质层B.心理意识层C.知觉表象层D.社会历史层
5.曾以典型的“有我”创作方式闻名的作家是()A.雨果B.马拉美C.庞德D.梅里美
6.艺术的首要功能是()A.认识B.感化C.审美D.启蒙
7.孕育艺术意象的内在动力是()A.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与被认识关系B.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C.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模仿与被模仿关系D.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感动与被感动关系
8.在生产审美意象的全过程中始终是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艺术创造力是()A.情感力
B.想象力C.意志力D.灵感力
9.美感的核心是()A.情感B.意志C.直觉D.体验
10.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想象活动的依据是()A.形象的逻辑B.抽象的逻辑C.表象的逻辑D.情感的逻辑
11.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主张“美在客观”说的美学家是()A.蔡仪B.朱光潜C.李泽厚D.吕荧
1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孩子看事物,只看到物的形象,而不知其为何物,这属于()A.知觉B.直觉C.统觉D.感觉
13.审美欣赏时注意的集中追求的是()A.抽象的理解B.形象的理解 C.感性的观照D.形象的观照
14.曾经提出“内在感官”说的美学家是()A.夏夫兹别里和哈奇生B.夏夫兹别里和斯宾塞C.哈奇生和斯宾塞D.柏格森和夏夫兹别里
15.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到崇高的是()A.毕达哥拉斯B.朗吉诺斯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6.“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是贯穿以下哪一部作品始终的一条红线?()A.《判断力批判》B.《论崇高》C.《伊安篇》D.《诗学》
17.认为想象的快乐有三种:宏伟、新奇和美的美学家是()
A.爱迪生B.博克C.贺拉斯D.黑格尔
18.将崇高区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是()A.劳鲍特里B.康德C.梅里美D.雨果
19.崇高与优美之间的关系是()A.对立的B.并列的C.递进的D.同一的20.18世纪,将文章的风格区分为阳刚与阴柔两类的是()A.方苞B.姚鼐C.刘熙载D.王夫之
• 21.优美的基本特征是()A.小巧B.光滑C.和谐D.纤丽22.艺术品动态结构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层次是()A.物质实在层B.意象世界层C.形式符号层D.意境超验层
23.亚里士多德著名的关于悲剧原因的理论是()A.过失说B.命运说C.永恒公理说D.性格缺陷说
24.霍布斯关于喜剧产生原因的学说是()A.“乖讹”说B.“鄙夷”说C.“生命的机械化”说D.“游戏”说
25.将乖讹区分为“上升的乖讹”和“下降的乖讹”的美学家是()A.休谟B.柏格森C.斯宾塞D.弗洛伊德26.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将西方现代艺术正在经历的危机称作是()
A.审美危机34.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哪几方面?B.形式危机()C.范式危机A.艺术敏感D.范型危机B.艺术感受力27.与自然对象之间没有直接的、显明的关系的意象是C.艺术想象力()D.艺术技巧A.仿象E.灵感B.兴象35.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主张“美是主观”说的美学C.喻象家是()D.抽象A.蔡仪28.曾坚持认为丑不能进入造型艺术的美学家是()B.朱光潜A.雨果C.李泽厚B.席勒D.吕荧C.拉辛E.高尔太D.莱辛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第36、37小题每小题429.构成人身上反人性的本质力量的是()分,第38、39小题每小题3分,共14分)A.理性36.游戏说B.非理性37.寓教于乐说C.意志38.艺术敏感D.意向39.审美意识30.中国美学史上的“载道说”的完善者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0、41小题每小题7分,A.孔子第42小题6分,共20分)B.孟子40.简述人的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原因。C.韩愈41.简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D.朱熹42.简述喜剧性的笑的特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3小题12分,第44小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题14分,共26分)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43.试论意境与意象的区别与联系。或未选均无分。44.论美的问题在人生相与创造相之间。31.在意象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夫之A.情绪转贴于:自考_考试大考_ B.意志转贴于:自考_ C.意向D.直觉E.想象
32.以下属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观念的是()
A.美来源于数的秩序B.数是宇宙的本源
C.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对立、冲突
D.人体美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E.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
33.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有()A.虚拟性B.理性C.感性D.想象性E.情感性
第四篇:自考汉语言文学美学笔记
自考“美学”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estetica)“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中国的“美学之父”是王国维。
2、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3、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4、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苏格拉底强调美与善相统一;孔子提出“里仁为美”的主张。
5、雄鸟在雌鸟面前展示其色相俱美的羽毛这并不能证明这种鸟类能欣赏美,而只是出于性选择本能的需要。
6、哲学研究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最基本看法,研究人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研究各种方法论问题;文艺学则研究人类的文艺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伦理学则研究人类的伦理现象。
7、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8、审美意识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具备二个条件:有专门的著作;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9、美学思想是具有某种理论形态的对审美现象的思考。
10、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11、表达美学思想的作品:中国的《诗经》《国语》,伍举提出的以善为美,否定以感官享乐为美的观点。
12、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建立了数的本体论(美是数的和谐与比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师徒关系)他们的思想影响了西方二千年。
13、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是德国古典美学。14、1871年,以德国美学家费希纳为代表的实验美学、以立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移情说”美学、以法国丹纳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都提出一种所谓“由下而上”(形而下)的重视科学实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用以取代传统的“由上而下”(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方法。
15、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变化。“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典型提示了女性美的历史变化。19世纪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欧米哀尔〉(老妓),老妇人已转化为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思想力量的艺术美了。
16、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第二种观点认为,美学是艺术哲学,因此其研究对象是艺术;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感经验,美学应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去研究美和艺术。第四种观点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17、美学研究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应该是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8、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1)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了美”。(2)美的规律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3)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中。” 异化:外在客观事物本身应当是与人类一致的,结果反过来成为人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4)艺术本质的理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
19、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手稿》中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
20、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文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它将美和美的东西作了严格的区分。、威廉?荷加斯在《美的分析》一书中指出,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
22、费希纳的实验美学,以科学的实证方式,反对过去“从上而下”的形而上的美学,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认为黄金分割段是最美的形式。
23、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图,他认为任何东西是因为“分享了”美的理念才美的。
24、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但从根本上改变了理念的性质,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二、名词解释
1、美学
2、美学的研究对象
3、悲剧性
4、悲剧的实质
5、喜剧性
6、喜剧中笑的特征
7、贺拉斯的美育观
8、席勒的美育观
9、审美态度
10、艺术敏感
11、艺术意象(审美意象)
12、联想
13、表现说
14、有意味的形式说
三、简答论述
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艺术是美学的研究的对象?p21-24 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
B、美学还必须呀就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它们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观念形态的东西。C、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艺术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并通过它去研究审美关系、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这样一种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不仅是对于以前的各种有关观点的综合和取长补短,在理论上有着充分的依据,而且在实际的美学研究中也会是行之有效的,对于促进美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美和美的东西有什么差异?p38-40
3、美和美感有何关系?p111
4、试论康德的崇高观?p172
5、请论述艺术美与生活丑的关系?p208
6、试论艺术存在的方面?p214
7、谈谈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p233
8、谈谈艺术多元化的功能(可总出一论述亦可分别出简答)?p239
9、美育与智育的关系?p226-285
10、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p295-297
11、为什么审美欣赏心理活动不那么容易?p145 名词解释:
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它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现象
2、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Aesthetiea :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美学》一书的书名译音,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感性学,即美学。
4、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生产劳动分不开的。当人类开始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
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直观自身,看到了自己的创造能力的时候,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5、美学思想:是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这一学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压抑到无意识中,喜剧性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让欣赏者发泄它们,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三种满足方式,即巧智、想象、幽默。
7、审美态度:是一种宁静的、适宜于接纳对象外观的心理状态,使主体关注于对象的形式与结构。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超越自我和实际功利而达到对审美对象的审美静观。审美态度是存在于审美活动中的,不同于实践、理智、道德的一种态度。
8、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向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艺术家一般都具有对生活的不同于常人的感受能力。
9、艺术技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能和技巧。天才的独特性表现在他通过高超的艺术性进行创作。
10、观、品、悟: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向;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关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品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11、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外物中去,是外物生命化,具有人的感情。它夸大移情的作用,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结为人的移情,否定美的客观存在。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
简答论述
1、美学研究的对象?21-24
2、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为什么会反对给美和艺术下定义?86-88
3、美和美感的关系?111 -112
4、美和美的东西的关系?38-40
5、为什么美感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时间的产物?112 -113
6、怎样理解人生相与创造相?92
7、欣赏者如何实现艺术重建?264 -265
8、举例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联系?219
9、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237
大题
简答论述题答案
1、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1)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
2)美学还必须研究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他们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观念形态的东西。
3)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2、现代西方在美和艺术的观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学原则被抛弃,艺术品变成投资商品和收藏品,艺术品与非艺术品区别混乱。这一切使得给艺术和美下定义很困难。
现代艺术和美学理论的国际性以及不同文化区域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也促使人们放弃原先那种给美和艺术下单一性定义的做法。
3、美感是主体对对象的美的反映,受对象审美潜能制约。美感又受到人的各方面条件的影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因而具有社会意义。美感离不开美,但比美的范围更广阔、更丰富、更复杂。美感是创造美的主观原因。美感与美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4、(1)任何美的东西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却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
(2)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3)美的东西不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
(4)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本来就不是一种“东西”,因而无法把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西。
5、人的美感与动物的快感有本质区别,动物的快感是本能性的,无意识,无自由,是它的种族属性,人类的美感,不仅是一种种族的生理上的快感,且有个性,是不同的人面队不同的审美对象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这种满足和享受,以人的种族的自然禀赋作为基础,但不只是自然的禀赋,而是在社会历史的过程中,经世代积累,所诞生和形成起来的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的本质力量。正是这种本质力量构成了人的爱美的天性。因此,人的美感不是人的自然的禀赋,而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实践的产物。
6、1)立足于人生的相位来揭示美与人生之间的本质关联。是一个有效的理论视角。
2)审美人生观三个方面:一是人生的意识;二是人生的反思与反悔;三是人生的价值。
3)美和艺术第二相-创造相。一方面人类的生命实践活动或人生境遇,是美和美的创造得实践以明显的重要根基。另一方面,处于审美关系中的美的创造是否充满生机,是否真正发挥,提高和丰富人的本质力量,人生的境况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规定力量。
4)在美的问题上以人为本,并融入创造论的做法,是具有巨大的理论合理性。
7、艺术接受的核心是意象生成,即重建。
1)接受者所欣赏的仍然是艺术意象,通过意象欣赏,接受者才能获得审美愉悦和艺术体味。艺术接受中的意象是要* 再生成,而非直接传递的它需要接受主体意思所生成的,艺术品本身并非直接的艺术意象,它是艺术意象的符号化很物态化。接受者要获得意象仍然要* 自身的主体意识活动去生成。
2)接受者意象生成来源于艺术品。艺术品的符号与意义,导致了一个对符号的读解过程,接受者在读解形式符号过程中,根据符号的暗示而由自身的主体意识重建意象。当然接受者重建的意象不能完全脱离原有意象的基础二者之间基本是相通的。因此,意象的重建的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实质就是艺术意象的重建。
8、(区别)
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这是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自然物再美也不能称为艺术品。如一朵怒放的花,一派秀丽的自然风光,可赞美它“风光如”,但它们只是“自然,而不是艺术品 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人工制品并非都是艺术品,艺术品是精神劳动的产品,是人的想象活动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如哲学、道德、法律、政治、宗教、艺术都称为精神产品3 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艺术品与其他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通过艺术家的意象思维所创造的意象世界,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这是艺术独有的审美本质。
(联系)
1)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
2)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很审美意识。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界限日益模糊。如说“这个杯子是件漂亮的工艺品”。表明这个杯子至少有艺术品的某些要素。说“某人做的这块蛋糕简直是件工艺品”。意味着这块蛋糕与某一规范艺术品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失
9、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两种类型。
最初由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背后有我之境中的我这一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的渗透于艺术意向中,在艺术品中,有我与无我常常以各处独立与相互渗透的方式创造着各种各样的艺术意境。
第五篇:餐饮美学一二三章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美和美学的基本概说
一、美的本质概说
1、探求美的本质的基本途径:A、从精神世界出发探求美的本质,唯心主义美学体系的出
发点。代表人物:柏拉图。
B、从物质世界出发探求美的本质,唯物主义体系的出发点。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美在事物的感性形式上是秩序、均匀和明确。
2、公认观点: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是物的感性形式所显示的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情感性的肯定
价值。
3、美的产生: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
A、美产生于劳动,产生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
B、在美的产生过程中,实用先于审美。
C、从实用到审美,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变化、逐步发
展、逐步前进的过程,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是推进这一过程的直接动力。
D、总之,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美,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又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需要,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审美需要又促进了人类创造更新更美的事物。正是美与物质生产实践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使没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使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不断相应提高。
4、美的特征:1)形象性。美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美所具有的一种能以其具体、鲜活的感性形式为人
们的感官所感知的特性。美存在于各类事物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之中。
2)感染性。美的生命之源,是美所具有的一种能感染人、愉悦人、令人激动和喜爱的特性。
3)社会性。美作为客观事物存在,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体现出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社
会存在价值,因而具有社会性。
4)延展性。美既有相对性,随着特定的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性质;又具有绝对性,美
得性质有普遍性、稳定性、永恒性的内在规定性。
5)四大特征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美所特有的迷人魅力。
二、美学概说
1、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尤其是艺术)的审美关系(及所产生的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其本
质就是一门研究审美关系的科学。
【审美关系】就是人与客观世界的某种具有审美属性的对象在静观的情况下多形成的特殊的情感关系。
【审美关系】是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与现实世界形成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中最重要的三种关系之一:1)利用客观世界以满足人们各种实际生活需要的实用功利关系;
2)以社会群体的整体利益和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为规范,制约和调节人们的一直和行为的伦理道德关系;
3)以关照的态度欣赏对象,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的审美关系。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人和花——审美关系,审美主体与客体从分离到结合,两者不在是孤立的存在:主题凭借审美理想和精神创造力彻底征服了客体,客体全面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主体升华为审美个性和审美意识,客体被创造为美得对象,主客体在自由和谐的关系中达到了完全统一。
2、人和现实在审美关系中的作用和特征:
1)人是构成审美关系的主体。
2)现实是构成审美关系的客体,是指在客观上与人构成审美关系的具有审美价属性的客观对象。既包括自然现象(自然美)、社会现象(社会美)、人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艺术把握(艺术美)。
第二节餐饮美学的概念和产生价值
1、餐饮美学的概念:是一门研究餐饮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交叉性学科。也是研究餐饮中美的规律性以
及人们对饮食审美的一门学科。(社会学、技术学、营养学、艺术学等多种学科的相互交融、渗透的产物。)
2、主要特征:1)实用性
2)研究对象和范围极为广泛、丰富多彩。
对象和范围是餐饮服务工作中美的现象和规律。(餐饮美学是运用美学原理研究餐饮消费
与餐饮服务中的美的创造与美的欣赏问题,研究餐饮环境、建筑、装饰、形象、食品造型以及色彩、音响、灯光在餐饮业各个服务领域中的应用法则。)
3、餐饮美学的产生:1)餐饮美学的产生与现代化的综合系统管理密切相关。(餐饮现代化综合系统管理
加快了餐饮美学的发展,是餐饮企业以更为个性化、标准化的多元形式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就餐需要。)
2)现代文明社会对精神产品的审美需要的日益普遍和提高也促进餐饮美学产生的要
因素。实用——审美
3)人们的生活质量观念的变化,促进了美学的产生。
4)现代餐饮业的迅速发展也是促进餐饮美学产生的因素之一。
5)餐饮美学之所以成为独立的学科,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
展的必然产物,更是现代文明社会多种需求的反映。
4、学习餐饮美学的意义与作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情趣,指导餐饮管理人员参与餐饮实践活动,不断培养餐饮管理人员的审美表现力和创造力。
第三节餐饮美学的研究对象
1、主要研究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2、餐饮美学研究的是在餐饮管理和生产中,如何使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按照美的标准——最高标准结合的问题。
3、餐饮美学的具体研究对象:1)餐饮环境美及宴会氛围美。(研究饮食环境与筵席设计中的美学原则和
设计方法)
2)餐饮菜肴工艺及造型美。(研究菜肴美的规律性)
3)饮食器具造型艺术。
4)餐饮美学及文化的审美趣味。
4、餐饮美学就是研究餐饮文化的审美观念、习俗及其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关系。
第四节 学习餐饮美学的意义及作用
1、意义:1)学习餐饮美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2)学习餐饮美学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3)学习餐饮美学是美化生活的需要。
2、作用:1)可以引导人们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提高审美情趣。
2)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鉴赏力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3)可以引导人们参与餐饮实践活动,不断培养人的审美表现力和创造力。
第二章 餐饮美学法则的运用
第一节形式美的构成要素
1、形式美:是从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美得形象。
2、形式美与美得形式之间的区别:两者之间是个别与一般、具体和抽象的辩证关系:美的形式:是具体、个别的形式美。形式美:概括、抽象的美得形式。
3、形式美的构成要素:首先依靠具有色、线、形、声等感性因素的物质材料。此外,还依靠各种物质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列。
第二节 形式美的产生和发展
1、形式美产生的条件:从根本上看,它产生于人的社会实践,是人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制作和加工总结的结果。
2、在审美活动中,①从审美主体看,美得形式是直接诉诸人的感官。美的感染力主要来自内容,但欣赏过程是由表及里、由深入浅的。这种感官的人化和对象的人化是一切审美活动发生的前提和依据,也是对
形式进行什么的依据。
②从客体对象看,美得形式只有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要求,才能引起愉悦的感受。
3、形式美的发展:①形式美的法则一经确立,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继承性。
②不同时代、不同名族的人对形式美的感受既有继承性、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和变异性,总随着社会生活的演变和人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发展而发展,形成新的审美领域
和标准。
第三节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是餐饮美的实现所必须运用的重要法则。
形式美与内容有密切关系:一定的内容要求有相适应的形式来来表现。美得形式必须为美的内容服务。美得事物所包含的人的本质力量与它的具体感人的形式是辩证的和谐统一,但形式美同时又具有相对独性。⑴同一种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反之,同一内容美可通过不同的形式美来表现。
⑵形式美有着自身的历史继承性和发展规律,社会发展变化引起内容美变化,形式美也有相应的发展变化,但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就得形式也可赋予新的内容
⑶形式美具有相对独立于内容的审美意义。
一、基本法则:①多样与统一、②对称与平衡、③重复与渐次、④对比与调和、⑤比例和尺度、⑥节奏与韵律
二、视错觉的形式变化因素
1、经外界刺激所引起的物理视错觉。
2、由直觉中枢所引起的心理视觉。
3、经由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生理视错觉。眼球是引起视错觉的最直接因素。
第三章 餐饮色彩
第一节,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色彩的来源:是物体反射的可见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之后产生的一种感觉。
1、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
配色规律:红配黄=橙、黄配蓝=绿、蓝配红=紫。橙、绿、紫为二次复色。
黑白灰为无彩色,不列入色谱。黑色富有收敛性、白色具有扩散性、灰色,中性色,可产生柔和感。
2、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区别红、橙、黄、绿、蓝、紫等六个代表色的名称。
明度:指色彩由明到暗的变化程度。①同一色相受光后,由于物体受光的强弱不一,产生了不同的明暗层次。② 指颜色本身的明度。
纯度(彩度):指颜色纯粹的程度。
饱和度(标准色):当一个颜色的色素包含量达到了极限强度时,可以发挥其色彩的固有特性。
第二节 色彩的性质
一、色彩的冷暖
色彩的冷暖是色相的物理现象在人的心理上的反应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