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状元谈怎样从零基础走向巅峰
这是一位网名叫“黑夜”的武汉大学毕业生写的文章,其中的观点有些我比较认同,故专门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注:原文写得有些繁琐复杂,我略微的修整了一下)
这些年真的也接触了不少学生了,感想确实很多,真的是有很多同学被很多错误的学习观念所残害,其实没有学习方法、基础差等等的真不是个大难题,最大的难题就是自己的心理状态。我觉得这世界上很多事情是可以从众的,但学习这件事情是绝对不能从众的。
大家想想好吗,如果别人都这么做,你也这么做,你凭什么是一群人中的佼佼者?
学习从众,成绩亦众。
一个集体里面的成绩到底是怎么拉开差距的,为什么刚进班的时候大家成绩差不多,但到后面成绩就拉开了,这篇文章后面会给大家解释原因。
其实真心的,学习方法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你要能看清楚学习的局面和事态,每天不能稀里糊涂的过,每做一些学习上的事情你要有自己的理由,而不是说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一点自己的意愿。
我写这些肯定不能唤醒所有人,但如果能唤醒一部分人我也很欣慰了,高考之路本身就是一个和自己抗争的过程,这条路上最大的敌人和困难就是自己,希望大家学习之余能多思考思考这些问题,边摸索边思考,及时的调整方向,将自己的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
相信我,认真看懂这篇文章,认真思考下,你会明白这一切的。
一、学习的两个阶段
我认为学习成绩的提升大致分为以下2个阶段:从不会到略懂、从略懂到熟练。这2个阶段中,我个人觉得最痛苦的应该是第一个阶段,最难的是第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不会到略懂
第一个阶段为什么痛苦?有一定基础的同学是不会理解那种完全零基础的同学在经过两年多不怎么接触学习突然开始疯狂学习时面对各种陌生的知识和题型时候的痛苦的,看不懂、听不懂、不会做,半天才能弄明白一道题,还要连猜带问,而且还只能很生硬的知道题目大概是怎么回事,换个题目估计又不太会做了。
这种痛苦我理解,我经历过。高二下学期把桌子从最后一排搬回前面原位之后,我开始准备走数学奥赛这条路,当时因为学校比起其他省重点来说比较落后,所以整个学校里只有我一个人在走这条路,厚厚的一本奥赛书,全是天书一样的,随便一道题目解答过程都是好几页,一个式子都是好几行,还有一堆堆没见过的数学符号和公式定理,完全没人能问,老师不会、更别说问同学了,只能自己一个人硬着头皮咬着牙钻研。那三四个月,每天下午最后两节自习课,都是抱着那本厚厚的《奥数经典》吃,一开始很多符号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当时也没有手机能百度查一下,只能靠自己去猜这个符号什么意思,去猜某一步是不是用了什么固定的公式,然后去其他题目里去找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公式出现,这样效率极低的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每天下午别的同学做了好几科的作业,而我啃着那本《奥数经典》一下午毫无所获,若说有收获,收获的就是打击。不过我的性格还是比较执着的,我也不肯向其他同学承认自己看了一下午其实什么都看不懂,装作很轻松一样,心里其实很难受,但还是坚定的觉得要继续钻研下去,我相信铁杵磨成针的原理,我相信只要将自己的全身心投入进去,软磨硬泡经过这么多天的接触,潜移默化中也会有收获。奥赛这条路很残酷,我当时就知道,当时也只恨自己高一的时候没有认真学,也只恨高一的时候没有去接触奥赛,其他搞奥赛的基本都是学校组织,并且高一就开始学,而且学校会组织培训,而我有的只是比别人晚一年而且只能单枪匹马去和别人名校名师团队去拼。
就那样每天反复的钻研琢磨,有时看那一堆堆密集的式子,几页几页的繁杂解答,看到眼睛发晕大脑昏沉,有时被打击到真的不想再搞了,因为感觉已经耽误到了理化生等科目的学习(当时英语还比较差,还没太关心英语成绩,觉得能考个平均分就凑合了),不过每次一想放弃的时候,就会拿出那篇每次读都会让我激动到颤抖震撼到眼睛湿润的文章,主角叫“安金鹏”那个,家庭条件如此贫苦却夺得了世界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想到他们学校为他凯旋庆功,想到他付出了如此努力最终斩获中学阶段数学领域最高荣耀时,自己所面对的一切困难就显得很微不足道,就继续坚定下来继续走下去。
转机在三四个月之后出现了,从验证了自己一个个猜想开始,从一遍遍钻研那些看不懂的题开始,一遍看不懂看两遍,两遍看不懂看三遍,一遍遍的尝试一遍遍的思考,一道道题目的攻克,一点点的收获。一直以为自己没什么收获,一度以为自己真的不适合奥赛这条路,但其实后来在了解了奥赛一些规则之后,又去买了几本其他奥赛的辅导书(当时我们那里由于没人学奥赛,所以想买辅导书都买不到,当时08年那会我还不知道有网购,买本书都要拖老师去外地出差时帮我带,真是太艰难了~~),看到其他辅导书里的题目时,虽然题目也不会做,但明显感觉到题目“简单”了很多。当时才发现真正考试的题目其实一般不会那么难,是《奥数经典》那本书太变态了,后来才知道那本书里面收集的很多都是世界奥林匹克竞赛的题目,甚至是奥赛题里面的压轴题。
看这样的题看了三四个月,虽然都看不懂,更别说自己做了,但看多了之后潜移默化的就已经“习惯”了这种难度,突然一做那种联赛试题,就发现简单了很多,然后那段时间就突然信心大增,看到了希望之后就花了更多的时间给奥数,开始做联赛题,慢慢的进入状态,从以前的一下午毫无所获到一下午能做一两套联赛题,再到做了很多套题目,把买的那几本书全做完了,又做了连续多年的联赛真题以及一些模拟题,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到最后做联赛第一卷能做120甚至130多分(满分150),第二卷也能做出来一道题多点。所有着一切的成绩,也只是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从一开始连符号都不认识,到后面能独立做出来不少题。
这大半年时间,前面三四个月基本是完全在各种打击和信心摇动下过度的,只有后面几个月才是真正的快速成长时间,但是如果没有前面那三四个月的铺垫,我根本吃不到后面的成果,如果在最开始最困难的时候选择放弃,那么更不会有后面的转机。
付出是一定有回报的,当初花了那么多时间在数学奥赛上,使得再做高考数学就感觉简单了很多,由于数学思维成长起来,导致物理、化学等科也觉得简单了不少,这为我后来的高三成绩做了很大的铺垫作用。不过除非你现在是高一,不然不推荐走奥赛这条路。
所以我理解零基础开始学的痛苦,但这却是必须要经历的,现在不经历这种痛苦,以后你会更痛苦。基础越差,做题效率越低,这很正常,我以前基础差的时候一节课也做不了多少题,甚至有时候一道题硬要钻牛角尖思考一节课都常有,但这又怎么样?只要咬着牙挺过去,把基础题目能补多少是多少,以后再学这里的时候能轻松很多倍。
所以对于处于“从不会到略懂”这一阶段的同学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咬牙坚持。效率低是很正常的,基础很差导致很多概念都不知道更别谈见过多少题型了,看答案都吃力效率可能高吗?但这却是必经之路啊,这世界上是没有什么药能让哪个学生绕过这一阶段的,也没有什么麻醉药能缓解这一阶段的痛苦,只能说:熬过去,面包总会有的。
第二个建议就是,放平心态。一开始(记住是一开始,等到自己学习有成之后就要各种找着成绩好的人比)不要总是和其他成绩好一些的同学比这比那,尤其是比效率。你想想人家成绩好的高一高二在干嘛你在干嘛?以前人家努力学习的时候你在干嘛?现在说白了就是在还以前的债,比别人少努力了那么久,又想只通过几天的努力就和别人一样,可能吗?这个阶段就和自己比较就足够了,每天都和前一天的自己比较,放平心态,定一个现实的目标,不要想着一口吃个大胖子,不要想着掌握了哪种技巧几天就能胜过别人几年,一步步的扎扎实实的走下去,总会赶上来的。也不要说看不到希望,也不要因为艰难和效率低就浮躁,如果不能接受这点痛苦和打击,那真不配拥有最后的成功。如果大家要问一年时间从基础特别差能突破到什么样,我相信如果大家这样学下去,排开清华北大等等的那几个学校之外,都有可能达到的。这涉及到后面一些阶段的,到后面再说。可能有些同学会问,别人努力学了几年了,自己又不比别人聪明,又不比别人优势在哪,凭什么就能赶上甚至超越别人?
凭什么?就凭你就是你!连自信都没有,连做都没开始做就开始质疑自己,还没做就觉得不可能就开始给自己找理由不使全力,那确实不可能。对自己要有自信,舍我其谁。另外一个凭据就是,大多数学生是不会学习的,他们哪怕很努力,也一直处于一个学习的“怪圈”里面来回转圈,花的很多努力最终被时间无情抹去只剩下一丝丝痕迹,最终结果就是对很多知识点和题型都只是混了个脸熟而没有真正掌握,连做熟都做不到更别谈考出成绩了,所以就出现了一个班里面有很多学习也是很努力但成绩一直都不怎么好的学生。所以只要你是会学习的,只要你能从这个“怪圈”里面跳出来,你就能赶上甚至超越这部分在“怪圈”里的学生(一个班里面有两种人不在这个圈里,一是特别差的,因为进这个圈也是得有基础才进得去呀~二是顶尖的,只有懂得如何从圈里跳出来的学生,才是那种最终考上名校的学生。其余的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都在这个圈里挣扎,大家想想自己班里和学校里是不是这么个情况。)。
第三个建议就是,脚踏实地的做基础题,补基础。目标不要定太高,首先尽可能的先让自己听懂课,然后尽量能会做一些基础题,然后一些技巧性的题目能看得懂,知道是怎么回事。回校之后再去学这里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吃力,作业之类的就能正常完成。定一些这样实实在在的小目标就不会心浮气躁。机会都是自己去创造的,而不是凭空等来的。基础又差,自己又不去主动的去创造机会,那么你指望谁去为你创造这个机会呢?
至于怎么去创造机会。听不懂课我觉得这本身就是自己在应对方式上的失误。为什么不提前问下老师下一阶段讲哪里?如果提前两三天甚至三四天就开始预习那一个模块,就去看那里的知识点和例题,就去做一部分那里的题目,哪怕看不懂不会做,甚至答案都看不懂都完全没关系,但你接触过思考过努力过一遍之后,等到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很多地方你就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太可能这样之后还是听不懂课。
如果时光倒流,大家以现在的知识状态,再回到开学第一天开始再度过一遍,我相信不太可能基础差的同学听不懂课,应该会有很多同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就是因为接触过一遍、思考过一遍之后,再去学一遍才能学到知识的精华,才能做出题目的味道,可惜时光不能倒流,很多道理大家心里知道,但只有错过一次之后才能深刻理解并从心底里认可。现在明白这个道理还不晚,因为大家回校之后一轮复习还会再学一遍,还有接近一年的时间来调整和努力,只是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机会是自己主动创造的,幸运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总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是做吃等死还是奋起一搏,就看你的意愿!所以我希望大家动起来,大脑动起来,精神动起来,嘴和笔动起来,主动去给自己创造机会,将自己的梦想呐喊出来,用实际的行动证明出来!!
第二阶段 从略懂到熟练
这一阶段是区分一个学生会不会学习的分水岭,是区分中上等学生的一个重要阶段,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出于这一阶段。
前面提到了一个学习的“怪圈”,这一阶段的学生基本都处于这个圈里面挣扎,挣扎出去了就是尖子生,出不去就是中等生。
其实不管是中等生也好,尖子生也好,最初学习方式都是一样的,都是听课+做作业的模式大致不变。只是会学习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多做了几个小细节和小动作而已,但就是这几个小动作和小细节,却扭转了整个局势,拉开了学习上的差距。
我先说一下“圈内人士”的学习模式,看大家是否有共鸣感。
圈内最普遍的一个现象可以用三个字来描述:赶作业。
语文诗歌鉴赏题目里面时常会让学生分析某一句中的点睛之字或者词语。这里一个“赶”字用的极其精妙,生动形象的描述出了大部分高三学生的精神状态以及学习状态,使得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面貌跃然纸上。一个“赶”字将高三学生的急切心理以及浮躁心理以及从众心理描述的淋漓尽致,更是一字道出了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那么努力学成绩却雷打不动的根本原因!
做作业本身是学习历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必须要非常重视的一步,但如果用“赶”的方式来对待,那就顾此失彼,最终结果就是掉进了学习的“怪圈”之中:永远在赶,但永远也赶不上,更别说停下来回味回味走过的路。
具体什么叫“赶作业”?大家都知道高三的作业是出了名的多,每天铺天盖地的作业发下来,各种专题作业、各种英语几百题,各种考试卷,多数学习很努力的学生在卷子发下来后都是很积极的在做,各种挤时间做。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半夜了在被窝里打着台灯也要做题,当被问到为什么这么努力的做作业?他们的回答永远是:因为明天老师要讲啊!
我真的想说,成也老师讲,败也老师讲!一个优秀的老师讲,是会省去学生很多的弯路,但也正是这样,导致了多数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不强的学生进入了“怪圈”,因为很多学生都觉得老师要讲的话不做就跟不上,其他同学都做了自己不做心里不踏实。
每天作业茫茫多做不完,导致不停的在做作业、自习课所有时间都在赶作业,导致前面听懂的题目没有时间复习,时间长了之后以前那些似懂非懂的题目就随风一样消逝,导致学习没进步,导致水平不高也就使得做作业慢,做作业慢就会导致作业做不完,然后往复循环,最终成功成为一名资深“圈内人士”。
怎么从这个圈里跳出去?首先你要先进入这个圈,然后才能跳出去。这句话不是玩笑话,连这个圈都进不去的说明还处于第一阶段吧,还得补基础。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怎么从这个圈里跳出去?
我要问几个问题,第二天老师要讲就一定等价于所有题目要全做吗?如果有比较难的题目,那么一定要在这一道题目上死耗半小时吗?考试时候会给你这么多时间让你去做一道题目吗?有同学会说看到一道题目不会做就跳过去等老师讲,那么自己的独立解题能力从何锻炼?对于有一些基础想拔高的同学,有不太会的题确实需要尽量独立思考,尽量少看答案少问题,但是一定要在自习课这么宝贵的时间死耗半小时吗?难倒不能先把这道题放放,等下课后走路吃饭的时候不能在脑子里思考这道题吗?这样一开始把会做的题目做了,把不会做的题目的思考时间放在零碎时间,就能挤出多少时间来?挤出来的时间不就能复习了吗?就是这么一点点复习的时间,区分开了会学习和不会学习这两种学生,就是这么一点细小区别,就扭转了整个局势,拉开了成绩差距。
大家可以观察下,成绩顶尖的学生有几个是整天抱着学校发的作业不停的赶赶赶?他们做作业的时间往往很少,都是在做自己的安排,都是靠前面一些方式挤出的时间去做了更多的事,比如复习、总结这几天的收获,然后利用这些收获再去刷更多的题,就导致收获又多了很多又可以总结出更多的东西,导致科目水平提高,做作业也就更快,也就挤出了更多的时间做了更多的事,从而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日积月累下来其他最初同一起跑线上的同学还在日复一日的耗时间赶作业,而对这部分同学来说作业发下来随随便便就能做完,甚至都不需要怎么做,因为里面的多数题目都太熟了,只需要做个别题目,省出来的大量时间用于刷题或者考试,这差距就再次拉大。
所以要想从这个圈里面跳出来进入另一个良性圈,可以提炼出几个要点。
首先作业要选择性做,把自己会做的做了,其他不会做的题目适当思考下,然后放脑子里利用零碎时间去思考,实在想不出来就等老师讲,这样既省出了大量时间,又不会导致老师讲的时候跟不上。
另外,省出的时间去做什么?之前的作业你都做透了吗?随便从里面挑出几道你之前做起来很吃力的题目让你脱离任何提示你能做出来甚至给别人讲出来吗?如果不能,那么就做这些工作,一遍遍的去复习巩固之前做的很吃力的题目,因为这才是你能收获能进步的关键点啊,只有把那些你不太熟不太擅长的题目做熟做透,你的水平才能提高,才有可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啊!每个人都有一些让自己咬牙切齿的科目和题目,有一些让自己做过一遍怎么都不想再去面对的题目,但这些才是自己真正的短板,这些才是自己分数提高的源泉,如果你一直逃避,那么等待你的就是安逸的死亡,硬着头皮把这些磕磕绊绊坑坑洼洼的地方吃透磨平,你的学习水平才会得到本质上的提高,一旦把那些让你咬牙切齿的题目做懂做透,做到信手拈来的地步,那种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做其他那种特别顺手的题目所无法比拟的。
每天省出来的时间,每天都去复习,就盯着自己的薄弱点盯着老师讲过的东西复习,然后再有时间的话就找其他资料盯着类似的题目一遍遍刷题,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刷的越多越好,这样下来,不知不觉间,你就也从怪圈里跳了出来,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经过大量的训练以及大量的钻研,必然就从略懂到了熟练,那么也就拥有了考好的资本,只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成绩一般会有波动,有时可能考的很好,有时可能考的很差。这是很正常的,但考差不代表水平很差,只是考试的技巧还没练成,毕竟离最后一阶段还有不少路要走,但是能跳出“怪圈”的学生,我相信就完全有能力有潜力走到最后一阶段。
所以我对大家的期望就是,处于第一阶段的学生努力先进入这个“圈”,并且提前做好从“圈”里跳出来的准备,尽量在这边就有意识的去培养这种学习习惯,等回校之后很自然就会从圈里跳出来。
对于在第二阶段“圈”内挣扎的学生,我希望大家能看到这篇文章后深思一下,想想自己学习上是不是出现了我说的那些问题,如果是的话,能不能想明白以后该怎么做,有没有从圈里跳出来的魄力和决心,有没有甩开那种“从众心理”的魄力,有没有想成为尖子生的愿胆量和雄心!?
如果有的话,那么就行动起来,别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别整天有气无力的,我最烦看到晨读或者班空时候往桌子上一趴睡觉的,我真想问有那么困吗?需要每天熬夜熬到几点搞的第二天一天都病怏怏学习效率都那么低吗?以前高三的时候,每次晨读下课班里都倒下一片人,但我一整天都是生龙活虎精神抖擞的,做题做一整天都做不累,每天睡的都挺早第二天起的也不算很早,但每天精神状态好就使得我学习的时候效率就很高。
别整天挑这挑那,多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多利用零碎时间思考几道题,我就不信成绩就还上不去了,说其他的都是借口,无非就是不想去努力罢了!都是十七八岁生龙活虎的年纪,拿出点魄力和精气神来,顶着困难和压力前行,心怀梦想,励志远行!!
第二篇:高考状元谈怎样提高化学成绩
本文作者是我的朋友刘英迪,曾经获得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一等奖,本科就读复旦大学化学系,后被美国加州大学化学系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她学习化学的体会。化学就是一种东西加上另一种东西,砰的一声变成一种新东西。小的时候,当初中老师的妈妈对我如是说。那时候,我就觉得化学难道不是一种非常非常好玩的事情么?化学化学,变化的学问。闭上眼睛,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原野,潺潺的流水,洁白的雪,漆黑的碳,这一切的一切,五彩缤纷,绚丽多彩。是的,化学离我们不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发现,就会发现一个化学的苍穹,那里充满着无穷的乐趣。
提起化学来,有许多同学特别是我们这些重点中学的同学,常常感到头疼,说它不好学,有的还将化学称为“理科中的文科”,从一个侧面说明,化学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它和数学物理的学习方法有较大的不同。的确是这样,学数学、物理,主要是理解好基本的定义、定理、定律等等,在掌握好这些基本的东东后,就要做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所建立的思想,并不断深化,最后达到能熟练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灵活解决各种问题。而化学则不同,因为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面的学科,必然叙述性的文字就比较多。此外知识的系统性也不很强,实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化学不同于学数学、物理。
我自己在学习化学时,体会到要学好化学,首先要对化学这门学科有所了解,要知道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它的作用十分重要。比如生活中的涂料、食品、药物、日常用品,没有一个能跟化学脱离关系的。了解了这些,学习时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有了一定的兴趣,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果你自己看看我们的课本,就会发现课本上好多东西其实是从我们的日常生活谈起的。谈了很多我们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比如告诉我们,平常我们用来照明用的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这就使我们知道,一些物质是可以“变成”其他物质的。当书中又提到铁生锈时,我们就会很自然的问,铁为什么会生锈?锈是什么东西?这样带着问题去学习,就是使我们在学习时有兴趣,学得就比较扎实。
其次,我体会到要学好化学,必须狠抓基础。有许多同学对抓基础很不重视。认为基础的东西只要知道了懂了就行了。但我切身体会到,要学好化学,一定要打好基础。抓基础,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在这方面,我是深有体会的。刚升高中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奥赛选拔赛,并且被选在化学竞赛班里面培训。当时,课程很紧,3天讲一个部分,不到一个月就讲完高中化学的大部分课程,然后在后面的学习中,又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学完大学化学的全部课程。培训班采用自然淘汰的体制,在高强度的学习过程中,原来80多人的班级越来越小,到我们高三竞赛的时候,班里只剩10多个人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视抓基础,理解概念。刚刚开始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接触过高中化学,对各个部分的内容连个基本概念都没有。在学习期间,也没有注意准确掌握这些概念,对各个定律定理也只是知道它的内容,不能充分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范围。这就使我在做题的时候只能照猫画虎,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题思路,老师讲一道题目,我就会一道题目。当遇到没有见过的题型时,只有束手无策。比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这两块的时候,我常常把它们搞混,遇到题目根本不知道应该按照哪种类型来入手去做,只会做老师教过的几个有明确特点的题型,当遇到变一点样的题目时,就不能按照题意去解题。后来,我改变了学习策略,先不急于做题,而是狠抓基础,从根本上理解了什么是化学平衡,怎样计算化学反应率,彻底搞懂了这些概念,再做起题目来,就变得得心应手了。
所谓狠抓基础,就是说对基础的东西,不但要了解,而且要熟练掌握。吸取了教训后,我在学化学时,对每一部分知识都非常重视。学知识时,就反复看书,看书时一边回忆老师讲的东西,力争在开始接受这部分新知识的时候,就建立正确的观点。在这以后,还要注意复习这一部分,以便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建立更深的思想。这样学完一部分后,再适当的选一些典型的题练习一下,起到检验自己这一部分知识学得如何。
在进行上述学习过程的同时,我们要针对化学的特点进行记忆、总结、归纳,尤其在学习化学物质的性质的时候,完全可以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础,以物质结构理论为指导。比如在学习氮族元素时,可以运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来总结氮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出:“氮族元素随着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的增加,获得电子的趋势渐渐减弱,失去电子的趋势渐渐加强。”这是它们化学性质递变的重要依据,也是这些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质逐渐加强”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可以根据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推断出氮族元素比同周期的碳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而比同周期的氧族、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弱。这样我们在理论指导下,加深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使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从零散的、罗列的、机械的描述变成整体的、系统的、有条理的知识网络。
另外,就像我上文提到的,化学的学习容易混淆,因为知识点多,记忆的东西又杂,化学的专有名称不但奇奇怪怪,而且看上去长得差不多。所以我刚刚学习的时候,因为突然之间接触了那么大量的新知识新名词,常常张冠李戴。怎样克服这个难点的呢?我采取的是“类比、联想、整理”的记忆方法。
简单来说。类比记忆有以下3种: 1.相似类比法
对于同族元素或者同类化合物,例如同系物,用相似类比法比较它们的通性和各自的特点。例如,在学习卤族元素时,以氯为代表,先较全面地学习氯及其重要的化合物,然后用相似类比法,将氟、溴、碘的性质跟氯比较,从而掌握卤族的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解释卤族元素在性质上的异同及其递变规律。这样,用一个典型的元素引路,通过相似类比,就能掌握一些结构共性的元素的性质。2.相反类比法
对于一些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用相反类比的方法掌握和回忆,往往效果更佳。例如碳酸氢钙的生成是化合反应,碳酸氢钙转化为碳酸钙的反应则是分解反应。又如,水在一个反应中可以作为还原剂(与氟的反应),在另一个反应中又可以作为氧化剂(与金属钠反应)。再如,亚硫酸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吸收二氧化硫,而在另一个条件下又可以放出二氧化硫等。3.推理类比法
对于一些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反应规律,可以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分析和掌握。例如金属钠能和冷水反应,而镁条只能和热水反应,可以推理出钠金属性比镁强。又比如碳酸镁微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推理出碳酸钡也不溶于水等等。以上说的是类比记忆的几种方法,下面谈谈联想记忆的方法。联想是学习和记忆化学知识的好方法,运用由此及彼,纵横联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的能力。联想能力越强,思路就越开阔,解题时运用的效果也就越好。下面是我以前主要的几种联想的思路和方向,跟大家分享一下。
1.从化学实验的现象去联想,可以获得生动和巩固的记忆。自己把实验的预备、过程、现象等等自己动手操作的部分做一个记忆和联想。
2.从物质的分类去联想,可以沿着无机物和有机物的脉络,明确有关的化学概念,并能串联记忆一系列物质的概念。比如:有机里面的醇醛酸酯,是按照氧化数的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
3.从反应的条件去联想,能理解记忆一些容易搞错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反应式子中的条件,比如什么时候是加热,什么时候是点燃,都要加以区分。
4.从反应原理去联想,能理解记忆一些容易搞错的化学方程式。5.从基本反应规律去联想,能有效记忆,又能理清楚概念。
6.从物质的特性去联想,可以由几个典型化学反应记忆一类化学反应。7.从典型的化工生产过程去联想,可以组合记忆一系列化学方程式。8.从物质的结构去联想,可以理解记忆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一系列性质。
除了学会联想记忆,我们还要把知识进行整理,并且探索和找到规律,做到学习的时候事半功倍。因此将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可以揭示化学知识间的内在联想,探索其中的规律。例如,在初中学过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以后,可以把电荷数为1到18的18种元素做如下的分布排列,来探索其中的规律。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根据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发现如下规律:
1.除氦外,纵行中,每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相同,但电子层数不同。2.横行中,每组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3.纵行中,核电荷数为2、10、18一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已经达到稳定结构,他们是稀有气体。
4.第二、第三行都是从活泼的金属元素开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转化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最后一种都是稀有气体。
我觉得,经过我上面介绍的几个方法,还是可以把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牢靠的。在考试复习阶段,我不是很赞同搞题海战术,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做很多的练习。即使老师给的题目,我在高三复习的阶段也是适当做一些而不是全都做完。不论在什么时候的复习,都应该以把握基本知识为最大的目标。高三复习的时候,我把三册课本首先全部看了一遍,然后对重要的部分又看了两遍,可以说基本上没有用太多其他的资料,对学校发的题目,只是适当做一部分。但由于基础的东西抓得牢,而高考又是以“注重基础,检验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能力”为指导思想,所以在高考和考前的屡次模拟考和月考中,我都能比较顺利地完成题目,因此化学也成为我高考时最拿手、最能得分的科目。因此,我觉得自己学习化学最得益于在高一的时候注意到了基础的重要性,然后在后面几年的学习中,找到了门路。
我最后谈一下,学化学要重视实验。因为中学化学可以说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它的每一个知识都是从千百次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在学习时,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我无论是观察演示实验还是自己动手的分组实验,都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实验。观察演示实验,不但要看实验现象,而且也要注意实验装置,要在头脑中问一下,这样设计的根据是什么?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觉得只有像这样抱着科学的态度,多想想,不迷信,观察演示实验才会有帮助。在做分组实验的时候,自己一定要认真做,要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由于化学知识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要加强记忆,记忆要讲究方法,就像我在上文中提到的几个方法,都是很有帮助的。而针对于实验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做过的相关实验现象来帮助记忆。Cu+2H2SO4(浓)=CuSO4+2H2O+SO2这个化学方程式,是由Cu+2H2SO4(浓)=CuO+H2O+SO2和CuO+H2SO4=CuSO4+H2O两个方程式合并起来的。我们在做实验时,就可以根据实验现象来记忆。当硫酸量较少时,或者在反应的开始阶段,出现黑色物质,同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根据这个现象,我们可以知道,由Cu与硫酸反应,黑色物质只能是氧化铜,气体为二氧化硫,当有加入硫酸或者硫酸过量的时候,溶液又变成了蓝绿色,可以知道又生成了硫酸铜,这样就可以把这两个方程式都记住了。当把这两个式子合并的时候,其实就像数学算式相加一样,就得到了Cu+2H2SO4(浓)=CuSO4+2H2O+SO2。所以说要做好实验,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也容易使得记忆有效果。每个人的特点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我上面所谈的都是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体会,可能对同学们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也可能对一些人不适用。我认为,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兼收并蓄,认真学习别人的长处(但一定要适合自己),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另外,针对不同的学科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化学这种文理特点均有的学科,一定要把握其特点,重视基本概念的理解记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第三篇:零基础怎样学习雅思?
杭州新航道
零基础怎样学习雅思?
今天杭州新航道学校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下零基础怎样学习雅思,供准备考雅思的新手参考借鉴。
首先是前期准备:很多人会在想要不要去上各种各样的强化补习班,就我个人意见觉得,如果你不是牛人的话去上上还是帮助挺大,独立复习最好是在考试前差不多1个月的时候参加补习班,然后留点时间自己复习,在考前1个星期应该坚持每天早上8点起来,9点开始做听力和阅读,调整状态非常重要!下午就要反复精听和研究阅读中的生词,雅思文章选择的范围经常雷同,所以其实不需要背很多的词汇,就把听力和阅读中的生词记好就够了,我觉得我词汇最多就5000左右,完全够了.晚上就写写作文练练口语,不用很认真,这2项保6分就可以了,而且保6分很容易.做题技巧每个人其实应该会有自己的方法,我说出我的供大家参考.听力:
雅思听力不算快,而且话题很贴近生活,场景无非就是学校图书馆银行中介医院与机场等等,可以说实用性非常的高,能猜测答案的程度也很高,最好是有一本场景对话的书,我当时就是准备了一本专门讲这些场景对话的书来看着玩,又可以练口语又练了听力,看多了之后你一看到题目就知道场景,然后马上回忆场景所对应的对话,锁定关键词,就很容易把填空题变成选择题,选择题就可以缩小范围,有些人说要边听边走这些,其实我觉得效果不好,听力一定要很集中精神的听,把它转换成休息时就拿出场景书看看 效果会好很多.阅读:
阅读可能才接触的时候会觉得很难,但是只要把握住一条,雅思阅读所有答案都能在原文中找到,最多换个同义词,而且看到生词千万不要怕,越是生僻的词越是关键词,越是不可能换,至于很多人感觉头痛的T/F/NG的话其实就是个范围问题,找到题目所对应的句子,可能就是1-3句,用关键词定位的方法很容易就找到了,然后精读这几句,范围完全相同就是T,范围被缩小或者夸大就是NG,范围完全不同才是F,其实英国人很注重逻辑,而不是他们的逻辑怪,是很严谨.写作:
保6分很容易,只要意思表达清楚,无很多的语法很拼写错误,再套2句模版里的话拿6分应该没问题,要上7分就非常困难了...那要下很大功夫,对于作文不好的同学,可以参考下模版,但是千万不要背别人的,可以找身边英语比较好的帮自己写一个简单的,然后要坚持3个原则,1:中心句一定要放在段落开头,点明主题
2:学会单词替换,例如文章中就不要出现 a lot of而换substantial之类的3:从句不要太多太长,倒装和虚拟语气一个就好.口语: 大家考场最好选西部地区-0-这样口语保6分比较好,而且西部地区考场口试监考都不会很严,都是可以问卡片的,常见的卡片就那8张-16张,而且很多话可以套用好几张卡片,说的时候要也要坚持几个原则
1: 声音要大,感觉底气很足
2:千万不要自我纠错,说错还是要继续说
3:不要有停顿 饶都可以 就是不要停,如果饶远了考官会提醒你饶回来 这样都比闷着不说好
4:要多用语气词 例如WELL UMM之类的,不要用en...也不要说 how to say, you know 等等
杭州新航道
第四篇:从零基础到考过注册会计师(范文)
从零基础到考过注册会计师
从零基础到考过注册会计师,这是一条漫长的路,试试以下的路径,看是否符合你的要求:
第一步,建立基本的会计理论基础,这对一个没有接触过会计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其实,会计实务本身并不是很难的,或者说相对简单的。这个前提是你必须通晓会计理论知识。为了建立这个基础,推荐你看看《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或人民大学出版的书籍都不错,切记一点,不要因为前面理论的东西,你就直接跳过去看实务。
第二步,掌握基础的会计实务,一旦你有了会计理论知识,去学习那些基础的会计实务知识,就显得很轻松。学习的过程中,切记不要只是看书,你要尝试着去写会计分录,过账,试算,以及做报表,这些个基础的东西你都会了,就可以往纵深发展了,这个阶段,你仍然可以使用《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大学常用的教材)或者《初级会计实务》(会计人员考试的辅导用书)。
第三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接下来你可以学习一下《中级会计实务》(会计人员考中级的书籍),中级会计实务主要是针对特殊会计业务的处理,这是一个难度相对较高的内容,比如所所得税会计、融资租赁、资产重组、合并报表、差错更正等等。《中级会计实务》里面的账务处理依据基本上按照《会计准则》来做的,对你后面对准确的学习和CPA考试有很大的帮助。当然,你也可以学习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用书《会计》,只是这个难度稍为大一些。过程中,你可以穿插学习一些《会计准则》和《指南》,有助于你理解中级会计实务。
第四步,如果你前面都完成的很OK,那么,恭喜你,成功一小半了。光有会计知识是不够的,如果你要考CPA的话,你的了解税法(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以及其他小税种)、经济法(公司法、合同法、票据法等等)、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等等)、审计(审计理论、内控测试、实质测试等等)、风险治理等方面的内容。(具体的学习内容不赘述)相应的书籍你可以参考CPA的考试用书。
特别提醒:会计是一门和实务结合的非常紧密的学科,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自我练习,有不懂的可以上相关的论坛,如会计视野、会计网校等等(这些个网校也提供相关的会计培训,详情可了解!)
第五篇:如何从零基础学习嵌入式linux
怎么从零学习嵌入式linux开发,我在这里给我们一个切实可行的路途,并且相对简略下手,学习中会不断有收成。
把握单片机,嵌入式开发是每个硬件工程师必修课程。但嵌入式开发的把握却并不简略,需求按部就班的学,需求耐性的学。
关于一个零根底的人来说,学习嵌入式仍是有必定难度的。
关于一个大学电子或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来说,学习单片机,嵌入式仍是要便利一些。
关于没有电路根底,没有编程根底的人来说,学习大概先根本把握电路和c言语编程。准备工作
模仿电路,数字电路,c言语编程,汇编
模仿电路对比难学,学个模模糊糊也就能够了,首要办法是听视频教程,看简略一点的教材,有时间在Multism上做一些仿真试验;数字电路对比简略学,找个大学视频教程学完它;c言语编程找一本c言语编程教材,做完书上习题即可。
模仿电路的视频教程有:清华华成英的《模仿电路根底》,讲的很细,但也很单调。
C语言推荐大家看郝斌的C语言课程,讲的非常不错,简单易懂,谁看谁都会。
附上:郝斌的C语言教程下载地址http://www.arm8.net/thread-46-1-1.html 汇编还是也要学习的,因为当你学习嵌入式系统时,一些启动文件都是用汇编来写的,只有理解了该汇编指令你才真正的理解了arm的启动原理。学习单片机技术
学习51单片机,能够花100多元钱,到淘宝上买一块学习开发板,把视频悉数学完,然后自个再做一些练习就能够了。最佳把握proteus仿真,不买硬件也能够学习。学习51单片机,一是把握51单片机的各种资源,二是把握常用元器件和总线。学完后,自个做一些实用的东西比如led广告屏之类的。会很有成就感哟!
自己觉得51单片机对比好的教程有:
郭天祥《十天学会单片机》包含AVR和51;晨辉教你轻松学51;手把手教你学单片机(视频教程)等
为了增加各种硬件常识,进步学习爱好,我们还能够买arduino来玩一些风趣的电子制造,能够了解avr单片机。会增加许多学习爱好哟。
附上
十天学会51单片机课程下载地址http://www.arm8.net/thread-44-1-1.html 十天学会AVR单片机课程下载地址:http://www.arm8.net/thread-45-1-1.html 学习small rtos51 买一本陈明计、周建功写的《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Small RTOS51原理及应用》,细心研读,做完试验。
学习操作系统对比单调,要坚持。
会avr单片机的,《树立一个归于自个的AVR的RTOS》是最简略下手的操作系统教程。比陈明计的好读多了。学习ucos ii 买邵贝贝翻译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细心研读,并找周建功公司的杨屹的文章,完成对ucos ii的移植。在arm上运转ucos ii 网上有许多这个平台的试验,教程,多做一些试验。
淘宝上开发学习板一大堆,我们能够买一块来做一做。
推荐一本书:《一步步写嵌入式操作系统--ARM编程的办法与实践》
这本书不同于单调的教材,完全是为菜鸟编写的,一步一步完成的操作系统。我给的这个当当网址能够试读某些章节在arm上运转 linux linux对比复杂,但学习操作系统有必要学习把握linux,今后搞安卓开发也有根底。
以上学习有了端倪,就能够到公司去实习,做嵌入式系统开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