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政治治理和俄罗斯政治走势分析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5:3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普京的政治治理和俄罗斯政治走势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普京的政治治理和俄罗斯政治走势分析》。

第一篇:普京的政治治理和俄罗斯政治走势分析

普京的政治治理和俄罗斯政治走势分析

徐向梅

 2011-03-09 21:18:44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1期

[内容提要] 普京担任俄联邦总统六年多来对俄罗斯的政治进行了综合治理,基本理顺了国内各种政治关系,形成了俄罗斯独特的可控的“主权民主”制政治格局。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使普京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面对即将到来的2008年总统换届选举,普京何去何从,俄罗斯政治棋局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俄罗斯 治理 政治走势

[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505(2007)01-0131-05

在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传统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集权与专制,从人民来说,对权威主义的接受程度要大大高于西方国家,甚至骨子里就含有对 国家的依赖和对最高统治者的尊崇。普京通过六年多时间对俄罗斯进行了综合的治理,彻底改变了叶利钦时代混乱的政治局面。政治治理的成功成为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前提,普京也因而赢得了俄罗斯人民广泛的支持。

一、普京的政治治理

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失控是造成其经济改革难以取得成效、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普京上台以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政治进行整肃。在2000年的总统竞选中,普京向俄罗斯百姓承诺,要“在法律专政”下建立“强大的国家”。普京强调,实行“法律专政”不是要扼杀民主,而只是要执行法律,让这个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的剧变中失控并导致1998年危机的国家恢复秩序。

普京的政治治理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稳定政局,理顺与国家杜马的关系。

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政坛风云激荡,政府要员走马灯一样轮换,政治方面根本谈不上什么治理。普京上台,一方面注意保持政治的继承性,避免出现政局和社会的动荡,一方面以低调、平稳的方式逐步实现了政治高层的更迭。到2004年新一届总统大选之前,叶利钦班底被彻底更换,以弗拉德科夫为总理的新政府班底是一个更听命于总统的技术型执行内阁。在普京第一和第二个总统任期内的高官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圣彼得堡帮和出身克格勃系统的人员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些人在普京的政治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叶利钦时代,总统与杜马的关系是激烈对抗的。在1995年底的议会选举中,以俄共为首的左翼反对派政党获得胜利,在议会中占据了绝大多数议席,事实上控制了议会,使叶利钦签署的许多政令和法律议案无法通过,1998年叶利钦对基里延科的总理提名两次遭到国家杜马否决,国家杜马还屡次以弹劾总统相要挟。

1999年末普京执政前夕的议会选举使形势完全改观,尽管俄共仍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占据了按比例制方式225个议席中的67个议席,但是位居第二的坚决支持普京的“团结”联盟紧随其后,获得64个议席,如果加上也是普京重要盟友的基里延科和涅姆佐夫领导的右翼力量联盟的支持,俄共就失去了左右议会局面的机会。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叶利钦用了七年时间都没能使杜马通过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而普京当选总统后只用了几天时间就顺利解决了,克里姆林宫和议会之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合作关系。

2003年12月7日,俄罗斯新一届议会选举,共有23个政党及竞选团体的候选人参加角逐,从“团结”联盟发展成“团结党”并与“祖国”和“全俄罗斯”合并而成的统一俄罗斯党取得了37·1%的选票,稳坐杜马第一大党的席位,俄共仅获得了12·7%的选票,统一俄罗斯党与其他忠实于总统和政府的力量获得了超过2/3的议席。俄罗斯《消息报》为此刊登一篇评论,题为《杜马的控股权掌握在总统手中》,认为今后的杜马将成为一个更加容易控制的“生产法律的工具”。总统和议会之间新型关系的形成使克里姆林宫推行的任何方针政策都能顺利获得通过。

第二,整治联盟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构建垂直国家权力体系。

在1999年岁末《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普京就讲过,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是俄罗斯的 传统,它是秩序的源头和保障,是任何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在过去的十年里,正是由于国家政权机关和管理机关的软弱无力,使即便是最正确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乱了步调的现象。普京指出,目前俄罗斯复兴和蓬勃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国家政治领域。这些思想是普京从苏联和俄罗斯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发展中得出的结论。

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叶利钦为反对苏联中央政权,曾经许诺地方领导人“能拿走多少主权就拿走多少”。加之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政局动荡,权力斗争激烈,地方势力成了总统、议会及其他政治力量争夺中的筹码,更加鼓励了地方势力的膨胀。地方分离主义运动猖獗,各联邦主体领导人控制着地方税收、决策、媒体和自然资源,他们不服从中央管理,把地方利益放在首位,甚至无视俄联邦宪法,擅自通过与宪法相违背的地方法律规章。

2000年5月12日,普京签发总统令,决定俄罗斯将按地域原则建立由共和国、边疆区和州组成的七个联邦区,原89个联邦主体分别划归这七个联邦区,每个联邦区任命一位总统全权代表,并有权罢免选举产生的州长。这样一来,总统真正实现了垂直管理。

在普京第二任期,鉴于别斯兰人质事件之后国家面临的严峻的反恐形势,普京提出要确保国家政权的一体性,中央与地方必须联合参与地方政府的组阁。为此进一步改变了联邦主体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由当地民众直选改为由总统提名并经地方立法会议投票认可,然后再经总统任命。这样,地方政府行政长官的产生方式如同联邦政府总理的产生方式,总统在地方机构组建中具有了决定作用。尽管地方议会仍将就总统的提名进行投票,但这种投票的实际意义有限,因为无论如何,地方议员都只能选举由总统提名的候选人。驻七大联邦区的总统全权代表拥有向总统提供全国地方主要官员任命名单的权力,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总统制下的垂直控制体系。

2005—2007年是俄地方长官换届的高峰期,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绝大部分联邦主体的长官得到了总统的重新任命而得以留任,只有个别地方长官是总统新提出的人选。但是无论如何,总统对地方长官的人选和地方权力机构的形成拥有了绝对支配权,叶利钦时代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地方长官各行其是的局面得以彻底改观。

在整顿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方面,普京还在合并联邦区、恢复强力部门和政党体系在地方的权威、划分联邦预算和税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加强联邦权力的重大政策调整。

第三,惩治寡头,控制媒体。

在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着休克疗法特别是私有化的推进,从前苏联权势集团中蜕化出来的一批精英阶层迅速实现了对国家财富的合法占有甚至是掠夺,形成一个庞大的寡头集团,并日益渗透到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传媒等广泛的社会领域。寡头们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积极地涉足国家政治并干预国家领导人的变更和重大决策的产生,对中央权威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普京上台后明确表示要改变俄罗斯寡头干政的状况,要求寡头“平等地远离政治”,宣称,“我们将同这种寡头做无情的斗争”。[1]

但是普京打击寡头有一个明确的政治规则,那就是专门针对那些敢于干涉政治的胆大妄为者。俄最大的传媒帝国的领头羊古辛斯基最终远避以色列。古辛斯基赖以批评政府的主要阵地——独立电视台也被政府收购。叶利钦时代最能呼风唤雨的寡头别列佐夫斯基逃往伦敦申请政治避难,而且在克里姆林宫的压力下被迫卖掉了他控制的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电视台。这样,俄罗斯最具政治影响力的三家电视台——俄罗斯电视台(本来就是百分之百国有)、俄罗斯公共电视台和独立电视台都掌控在了国家手里。曾为俄罗斯首富、年轻的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也因为经济犯罪(当然不只是经济犯罪)而要在西伯利亚的监狱中度过他漫漫的九年刑期。对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打击还加强了国家对战略资源的控制。

正像流亡在外的别列佐夫斯基所坦言的:“无论是1996年那样的寡头政治,即克里姆林宫在几个大的商业集团的利益之间搞平衡,还是1999年那样的寡头政治,即克里姆林宫与相处友好的寡头们一起联手反对那些不友好的寡头们,都不再存在。总之,通常概念意义上的寡头政治无论如何不会再有了。从寡头手中把国家抢回来所用的时间要比寡头们为把国家搞到手所用的时间少得多。现在大资本家已经不再是通过总统来管理国家,而只是羞答答地建议总统领导他们这些资本家。”[2]普京在他的两个任期里使俄罗斯彻底摆脱了寡头干政的局面。

第四,坚决打击恐怖主义。

车臣战争曾经是普京总统声名鹊起、铸造辉煌的契机,然而车臣问题并没有或者说从来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普京就任总统以后,车臣非法武装以每年数百起的速度频繁制造恐怖事件,包括震惊世界的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剧院人质事件、别斯兰学校人质事件等。对此普京的态度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普京打击车臣恐怖主义的政策和行动有几个特点:(1)对待恐怖分子坚决打击、决不妥协。普京总统的一句名言是:“我们要彻底消灭恐怖分子。即使他们藏在马桶里,我们也会将他们冲掉。”(2)加强军事清剿的同时谋求政治解决的途径。2003年10月5日,车臣共和国进行了总统选举,在联邦政府的强大支持下,车臣共和国行政长官卡德罗夫以80·84%的高票当选车臣总统。尽管卡德罗夫后来被恐怖分子炸死,但普京总统“以车制车”的战略仍在继续。(3)对内强化反恐措施,包括出台《反恐怖法》、延长恐怖分子刑期、加强内务机关改革等。(4)拒绝西方的指责,谋求反恐国际合作。“9·11”事件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逐渐淡化了对俄罗斯车臣问题的指责,这为俄罗斯对车臣叛军的打击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普京执政的这几年中,车臣非法武装的几大匪首(哈塔卜、马斯哈多夫、巴萨耶夫)相继被剿灭,特别是2006年7月巴萨耶夫的被炸死被认为是车臣战争的转折点,车臣现任总统阿尔哈诺夫更称是为俄军反恐行动画上了句号。当然,三大匪首被消灭后,车臣反政府武装又推出新的领导人乌马罗夫,但是其威望和整合不同派别武装的能力受到质疑。

第五,整合各派政治力量,构建成熟的政党体制。

苏联解体以后,尽管宪法确立了俄罗斯多党制原则,但是没有一个专门规范政党行动的政党 法。按照1995年颁布的《俄罗斯联邦社会联合组织法》的规定,根据年满18岁的3个俄联邦公民的倡议就可以成立包括政党在内的社会联合组织。因此转轨之初以至于整个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政党林立,政党活动非常活跃,党际斗争也非常激烈,但是国家还没有形成一个能够发挥作用的政党体系。正因为如此,普京上台以后逐渐对俄罗斯的政党制度进行了改造,提出要在俄罗斯实行有两三个和四个政党参加的多党制,把政党活动纳入法制轨道,在议会中形成支持政府的稳定多数派。

2001年7月,经过多年讨论反复修改的《俄 联邦政党法》正式颁布。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规定成立全国性政党的主要条件是人数必须在一万人以上,在半数以上联邦主体设有分支机构,且每个分支机构的人数不得少于100人。只有符合这些要求的政党才能注册并推举自己的候选人参加议会选举。2004年《政党法》修订时再将这些指标提高到党员总数不少于五万人,在半数以上联邦主体设分支机构且每一分支机构人数不少于500人。2005年4月出台的新的《选举法》还将进入国家杜马的门坎从5%提高到7%。上述这些措施使得社会上各种政治力量不得不进行重新整合,为培育全国性的大党创造条件。尽管今天的俄罗斯政党还不能像西方的政党那样发挥系统的作用,因为俄罗斯实行的是总统集权制,但可以想见,2007年的议会选举,能够突破7%大关进入议会的政党将进一步减少(2003年只有四个政党进入议会),俄罗斯向两党制或三党制发展的趋势更趋明显。而普京对政党制度所进行的改革及其对政权党的支持,已经使议会形成了支持总统和政府的稳定多数。

普京走上俄国政治舞台之后的一个半任期内,通过对俄罗斯政治的全面整肃,有效地化解了府院之争、削弱了地方势力、打击了干政的寡头,将俄罗斯政坛上的各大主体——政府、议会、各联邦主体、各主要政党和媒体悉数控制在手中,在宪政体制的格局内一种中央集权的垂直的国家政权体系得以确立,一种权威主义的治国模式——“可控民主”制度基本形成。

“可控民主”作为转轨之初特定的国内国际环境下为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保持政治稳定和打击恐怖主义而采取的过渡形式,作为俄罗斯强国路途中的一个步骤,应该说是基于俄罗斯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的一种合适的选择。2005年春天俄罗斯官方更把这种“可控民主”演绎成“主权民主”。“主权民主”依然是“可控民主”,但却是普京对国家控制的进一步强化和延伸,可控不只是控制国内的政治秩序,还不允许西方的染指,同时,也是对国内意欲倚仗西方势力伺机而动的反对派提出警告,进一步压缩反对派的活动空间。从叶利钦时期的“自由民主”到普京时代的“可控民主”再到“主权民主”,反映了俄罗斯在民主制度发展过程中正在做适合本国国情、追求国家利益的逐步调整。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总统和联盟中央权力的集中和加强。总统的绝对控制力量保证了各种政令、法案的通过畅行无阻,克里姆林宫各项改革政策能够顺利推行,但总统的权力超越了一切社会政治力量之上,国家的行政、立法 和司法之间也就失去了有效的制衡,在国家统一和可控的目标下潜藏着一种危机,那就是俄罗斯的命运过于维系于普京。随着普京第二任期过半,俄罗斯各界开始对2008年国家何去何从感到担忧。

二、俄罗斯未来政治走势分析

俄罗斯著名的民意调查机构列瓦达分析中心最近两年内以“是否希望通过修改宪法使普京总统连任”为主题作了多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越到普京任期临近结束,俄罗斯人越显示出“不愿意让普京离开”的情绪。2006年6月公布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有59%的被调查者希望通过修改宪法使普京总统连任。[3]有人认为这样的民意调查也许有克里姆林宫操纵的痕迹或者导向,但是普京在任总统的这些年里带领俄罗斯走出经济困境实现快速增长、摆脱社会动荡、实现政治稳定、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俄罗斯国家地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在任期内的社会支持率居高不下,老百姓舍不得失去这样的总统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俄罗斯来说,普京的去留问题已经不只是一个人政治权力的延续问题,它关系到俄罗斯国家政权和制度的继承性,关系到国家的发展。

从普京本人来说,从开始其第二个总统任期以来,已经在不同的场合多次重申他将会维护宪法的尊严,不会寻求第三个总统任期。但是不谋求连续第三个总统任期,不表示普京要退出俄国政坛,在不久前与百姓进行直播连线时普京曾表示,将继续对国家形势保持影响。在2005年4月访德时普京自己还说过:“宪法并不禁止非连续性地第三次参选。”

事实上,俄政权高层和亲普京势力一直在谋划现政权的连续问题,比如说就修改宪法赋予总统第三任期的权力举行全民公决;比如说通过组建俄白联盟国家使普京出任联盟国家总统,在不修改宪法的情况下继续其第三任期;比如说选出一个普京信任的人担任总统,而普京先作为“统一俄罗斯党”领袖组阁成为握有实权的总理,也有提 法是普京先在联邦委员会主席或者国家杜马主席位置上过渡四年。最近还传出一个说法,说克里姆林宫正考虑创建一个新职位——总统国家安全顾问,2008年将由退休的普京接任,总之是让普京2012年再重返总统宝座。有关2008年普京何去何从的争论从没停止过。

我们就可能的几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

首先,修改宪法,就普京连任进行全民公决。

这样的声音一直存在,2006年7月俄罗斯56个联邦主体对这一倡议表示支持。但是,这一方案基本上不可行。一方面普京总统坚决反对,他对宪法的尊重从未动摇,另一方面俄议会两院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和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以及俄中央选举委员会鉴于总统的态度逐渐与总统保持了一致,对公决的提议分别明确表示了拒绝。

第二,组建俄白联盟,使普京出任联盟国家总统。2006年9月21日,俄白联盟国务秘书博罗金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当年12月将就组建俄白联盟国家未来前景问题举行全民公决。俄白联盟国家进程的突然提速又给人以普京将可能继续执掌俄罗斯的第三个总统任期的希望。但是,俄白联盟国家的组建在过去的一些年里磕磕绊绊,俄政权高层的愿望未必就能付诸实施。而且,俄联邦宪法规定,全民公决不能在俄联邦总统、国家 杜马任期的最后一年以及在选举活动期间举行。国家杜马的换届选举将在2007年12月2日举行,因此在2006年12月2日之后,法律将不允许进行任何全民公决。从今天看,第一种倡议和第二个愿望事实上已经破产。

第三,寻找一个合适的接班人,让普京在政府或议会的位子上过渡四年。前面的两种可能基本上被否定了,寻找一个合适的接班人看来是惟一现实的选择。2005年11月普京增设第一副总理职位,任命原任总统办公厅主任的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统办公厅主任一职由西伯利亚地区秋明州州长谢尔盖·索比亚宁接任,同时增设一个副总理职位——任命俄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担任并兼国防部长,此外还更换了俄总统在地方上的两名全权代表。这是继2004年初总统大选之前的那次政府改组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政府人事变更,且也是在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将半社会各界纷纷猜测接班人选的时候,因而普京的这次行动在俄罗斯各界引起强烈反响,纷纷将此举与2008年的大选联系在一起。人们普遍认为,普京此次所作的政府人事变动拉开了接班人竞争大幕。有人看好梅德韦杰夫,有人认为伊万诺夫潜力更大,还有人认为新任总统办公厅主任索比亚宁机会也不小。身兼议长、议会党团主席、“统一俄罗斯”党主席三大要职的格雷兹洛夫和联邦会议上院主席米罗诺夫也被推到前台。

作为政权党的“统一俄罗斯党”在这几年里蓬勃发展起来,从最初的“团结”联盟,到“团结党”,然后与“祖国”和“全俄罗斯”合并成为“统一俄罗斯党”,今天已经在国家杜马450名议员中有370名议员、89个联邦主体中55名行政长官,汇集了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政府副总理茹科夫、紧急情况部部长绍伊古、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等一批国家政要。该党成员在2003年议会选举前夕有60万,2004年6月增加到80万,到2006年4月,已超过100万,超过其他各派政党的总和。[4]普京在2005年《国情咨文》中提出,今后在地方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的政党,将有权提名联邦主体的领导人,最后由总统批准。“统一俄罗斯”党在当年进行的20个地区的议会选举中,在18个地区位居第一,在其余两个地区名列第二。“统一俄罗斯党”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权党,其他政党无与争锋。

“统一俄罗斯党”的发展历史是俄罗斯政坛的一个特殊现象,就像普京之迅速崛起和超高支持率是俄罗斯现代政治生活的神话,而这二者无疑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党派斗争已经不再成为“统一俄罗斯党”所要关注的重点,该党开始谋求新的政治理想——发挥执政党的作用。2005年11月26日该党六大把其工作重心转向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2006年12月该党七大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国家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问题。

从前段政府人员的变动及俄政权党的发展情况看,寻找合适的接班人,普京作某种意义上的过渡还是存在可能的,尽管普京目前还不是统一俄罗斯党的成员。不过也仅仅是存在可能而已,因为俄罗斯是总统集权制国家,新任总统即便没有普京那样大的魅力和威信,宪法所赋予的权力并不缺少什么。新总统上任后能否顺利过渡,普京在2012年能否重返总统宝座显然还存在太多的或然因素。况且届时普京本人的意愿如何也是个未知数。

注释:

[1]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2000年6月11日俄文电。

[2]参见[俄] 2001年1月26日《政权周刊》。

[3]参见俄罗斯新闻网2006年6月7日。

[4]王正泉《俄政党格局五变化:统一俄罗斯党奉普京为精神领袖》,see http://www.xiexiebang.com.[作者单位]中央编译局世界所。

第二篇: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政策

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综合国力严重下降,经历了长期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但是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它幅员辽阔,资源丰富,2000年普京当政,使俄罗斯逐步实现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在当今世界中发挥着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存在下来的主要国家继承了前苏联的经济、政治、军事。

在经济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76.23%的国土,52%的人口,50%以上的自然资源,60%以上的综合经济能力。据有关资料显示:俄罗斯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居世界首位。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资源完全自给的国家。俄罗斯自然资源总价值约为300万亿美元。(据俄学者披露,美国已探明自然资源储量价值10万亿美元;中国为5万亿美元,西欧为2.5万亿美元)

在政治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政治大国地位,继承了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接替了前苏联建立的与140多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将前苏所有驻外机构改为俄罗斯外交机构,继承了前苏联签订的1.6万多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国际条约和双边条约。在军事上,俄罗斯获得前苏联75%的军队,80%的战略核力量,50%的武器装备,70%的军工生产企业。在前苏联13个军区中,俄罗斯控制和接管了8个半军区。

在普京上任之前,经过前几任总统的努力,俄罗斯已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价格全面放开,基本实现企业经济活动自由化,对外经济活动的国家垄断已经废除,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各项经济制度如产权制度、财政制度、税收制度、银行体系、社会分配制度等均已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重新构建,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已经转换。

但俄罗斯市场经济还只是初始形态,市场体系发育尚不完善,市场机制未能有效运转,市场秩序不健全,经济体制尚存缺陷。

普京选为总统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第一任期的经济政策是:

提出“强国富民”思想,使政府工作中心向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转变。

将市场经济和民主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现实相结合,渐进地、逐步地、审慎地进行改革。

干预和规范市场经济运行。强调政府领导和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强调国家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方面的重要作用。

进行经济结构改革。引导经济结构合理化。实行市场机制与国家刺激相结合的投资政策。

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重组银行系统,改善经营,优化银行资产质量,加强央行监管职能。

调整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政府为出口提供担保,抵制国际市场的歧视行为,争取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二任期经济政策是:

2004年后普京的经济政策围绕着加速经济发展与强化中央权力两个轴心。

把加速经济发展作为实现强国战略的主要内容,为此普京在2003年提出2010年GDP翻番的目标。

在财税、投资、汇率与货币领域加强调控力度,俄采用降低税率的办法来增加企业积累,以便扩大生产投资;通过加强财税纪律与提高能源部门利润的收缴份额等办法,把更多的财政资金集中到预算特别是联邦预算。提高国家财政发展经济的职能,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打击寡头势力,加强国家对经济、特别是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一些部门的控制,逮捕尤科斯公司总裁霍多科夫斯基并在2005年判刑8年。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俄国家更多的控制石油战略资源。

提高经济开放力度,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2005年12月俄政府宣布,批准建立6个经济特区,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加工工业和高科技产业。

重视社会经济问题,提出让俄罗斯老百姓看得起病、买得起房与上得起学的基本政策。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到目前为止,俄罗斯经济已持续增长了7年。

出口增长,外汇储备不断增加:1998年外汇储备只有122亿美元,2005年底1822亿美元,增长了近15倍,2006年5月上升到2264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五。吸引外资增加:2005年俄罗斯吸引外资261亿美元,居中东欧、独联体首位。

提前偿还外债。与2000年比较,外债总额降低了一半。总额已减少到830亿美元。2006年计划再减100~120亿美元。

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2005年居民现实收入增长8.3%,平均现实工资增长9.7%,现实平均退休金增长9.3%,均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2008年俄罗斯将举行新的总统大选。俄罗斯宪法规定,不得连续三届参选总统,但普京表示他有权于2008年换届之后第三次参加大选。

俄联邦委员会主席谢尔盖·米罗诺夫接受采访时认为,普京可在本届任期结束后,于2008至2012年担任政府总理过渡,再于2012年重新任总统。

也有国际分析认为,俄罗斯将修改宪法有关条款,使普京能够成功连任以维持对俄罗斯的强势统治。

不管结果如何,我们有理由相信,普京在位期间带领着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向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为俄罗斯人民作出了贡献。

第三篇:谈谈你对俄罗斯政治强人普京的看法定稿

谈谈你对俄罗斯政治强人普京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普京是一名集政治和军事头脑的一个“铁腕总统”,他影响着世界,影响着中国。俄罗斯是一个庞大国家,它的每一个动向都影响着世界,就像美国。因此普京的动向影响着每一个国家。他对俄罗斯的影响是巨大的!

普京非常提倡运动,就拿他本身来说,普京无论多么繁忙,都能坚持体育锻炼摔跤,格斗,骑射不在话下,更时而赤膊垂钓,时而驾摩托风驰电掣,时而入潜水艇下湖(贝加尔湖)潜海(俄罗斯近海),时而驾飞机翱翔蓝天,......普京身体之强健,肌肉之发达,不仅使他精力充沛,更使之魅力倍增,更塑造出了一个硬汉形象,更是备受女士青睐。他非常喜柔道,柔道对他来说不仅是锻炼体魄和意志的手段,更是一门哲学,换他的话说:柔道的运动教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教你你尊敬对手 同时也让你懂得如果轻敌,最弱的敌人也会爆发出最强的抵抗,甚至会击败你。因此他塑造出来的形象是无法比拟的。

在俄罗斯历史上,他是一个很重要、很了不起的政治家,就是他本人是非常崇尚这个彼得大帝,因为彼得大帝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把一个愚昧和落后的俄罗斯带入了一个朝向欧洲的开始强大的这么一个俄罗斯,这是他崇尚彼得大帝最主要的原因。从俄罗斯的历史上来讲,这个民族还是比较崇尚权威,崇尚一个好的领导人,用俄罗斯人自己的话来讲,他们特别希望有一个好沙皇。这个历史根基在俄罗斯人的心目当中特别深,他们相信有一个优秀的领导人,能够带领出俄罗斯走出困境,能够带领俄罗斯发展更顺畅,所以他们现在希望普京能够像彼得大帝那样,把俄罗斯带上一条迅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道路上,对于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公民不能尊严感,整个过国家不能没有民族自由感,因此俄罗斯民主需要领导,而普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对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说,普京是众望所归的总统。普京的年份里,他让俄罗斯人的自尊心找到了。并且把寡头们一个个的铲除掉。

普京作为一名政治家,最大的魅力是明白俄罗斯人想要什么!英国媒体曾经说过:一个从未离开的人又回来了。如果普京再次恋人俩届总统,那就意味着,2036年之前的俄罗斯政权格局我们已经了然于胸了。为什么呢?普梅俩个戏剧员在进行角色的调换嘛!在梅德韦杰夫当选总统的这几年,他都是运用普京团队的人。这恰恰说明了普京在政治上强势。然而俄罗斯又是一个腐败极其猖獗懂得国家,腐败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要腐败,而这些官员他们恰恰正是普京领导的同意俄罗斯党的这些成员,那么所以大家都觉得你普京不仅没有保证我们的经济生活水平不下降,而且也使得我们的官员更加腐败。这个腐败没有得到遏制,所以很多人对普京本身就提出来一些疑问。

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一般的俄罗斯,竟然能承诺出,我相信他不会让俄罗斯人民失望的。

第四篇:普京计划和俄罗斯发展战略

“普京计划”和俄罗斯发展战略

王伟

 2011-03-11 14:41:45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3期

【内容提要】 “普京计划”是俄罗斯议会和总统大选前出台的一个政治概念。它既是2000年以来俄罗斯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政策的总和,又是保证最高权力平稳过渡和交接的一系列措施,更是俄罗斯“强国富民”的大国发展战略。“普京计划”是“统一俄罗斯”党和总统正式结盟的纽带:政权党把“普京计划”作为最高政治纲领,确保普京离任后的“国家领袖”地位,普京则领导政权党参加议会大选实现一党占据绝对优势席位的目标。“普京计划”使俄罗斯渡过“权力交接”困境,保证了俄罗斯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的可延续性,保证了最高权力交接的合法性以及精英阶层的稳定。

【关键词】 俄罗斯 普京 梅德韦杰夫 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 王伟,1974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博士。(北京 100007)

一 概念和背景

2007年5月22日,“统一俄罗斯”党主席、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在党的最高委员会和总部委员会联席会议上做了题为《关于实施‘普京计划’的政治报告》,提出要把推进实施“普京计划”作为全党当前以及未来的最重要政治任务。他指出了实施计划的三大历史条件:第一,俄罗斯出现了普京这一当前以及未来的“国家领袖”;第二,有凝聚全社会力量的“统一俄罗斯”党,该党“有能力对国家领袖的发展战略进行政治支持”;第三,“普京计划”释放了全体俄罗斯人民的创造力。

为迎接议会大选,该党正式打出了“普京计划——俄罗斯的胜利”竞选标语,拉开了大选年的序幕。10月1日,普京在“统一俄罗斯”党八大上正式宣布领导该党参加12月2日举行的第五届国家杜马大选,并首次对所谓的“普京计划”做出正式回应:“我同意你们将政党战略和现任总统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从备战竞选的逻辑而言这有一定的意义。但我对这个计划是否需要如此的个人化并不确定。除此之外,这一计划的作者并非具体的某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集体。实际上,它是联邦和地方各级政府、中央银行、联邦议会共同的工作成果”。“几乎计划中的每一个措施都经过了数百万民众的广泛讨论和回应。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俄罗斯社会的计划,是长期的战略计划,是正在实施的计划。沿着这一计划我们实现了社会的初步稳定,恢复了国家的完整和政体的行为能力。”[1]

由此可见,“普京计划”具有非常宽泛的概念。

它是2000年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现行国家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政策的总和,也是俄罗斯“未来十年的战略发展计划”[2]。这些内容主要反映在普京的八次国情咨文、国家发展战略构想、政府发展纲要以及一系列的法规法令中。许多计划是由“统一俄罗斯”党倡导并得到总统批准执行的。

八年来,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成果。普京唤醒了俄罗斯的民族意识,统一了民族思想,建立了一个将俄罗斯发展为超级大国的政治体制,也构建了以其为核心的新的精英统治集团。消除了叶利钦时期议会和总统之间的激烈争斗,使所有政治力量都朝着“强国富民”的方向前进。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多,经济总量增长了60%,进入世界前十大经济强国之列。人口 危机得到抑制,国防实力迅速恢复,国际地位迅速提升,走上快速复兴的道路。俄罗斯一改20世纪90年代的孱弱面貌,以迅速崛起的姿态回到国际舞台。

二 权力困境

“普京计划”被置于治国安邦的战略高度与2008年的总统大选密切相关。近两年俄罗斯出现了两个反常政治现象:一是普京的影响力随着离任日期临近而日益增大,声望愈来愈高,没有能替代普京的政治领袖。由于宪法规定总统不能连任三届,俄罗斯最高权力出现了“交班困境”,一时间有关修改宪法的讨论沸沸扬扬,连君主制的奇谈怪论都粉墨登场[3]。二是普京明确表示不谋求连任,但他一再表示不会离开俄罗斯政坛。这意味着下一位总统将工作在普京的强大“磁场”中。

在现代政治体系中遵守宪政制度是权力合法性的基础,但在有着长期集权统治历史的俄罗斯,宪制初立,民主选举制度尚不十分成熟,强大行政权力“越宪”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尤其在权力交接过程中,宪法的尊严更是面临最高领导人意志的挑战。比如叶利钦当初的离任表面上看遵守了宪法秩序,但实际上却是一次“起跑犯规”:以提前离职的方式启动应急交接程序,将最高权力交给接班人,后者再以“代总统”身份“赢得”大选。

普京执政之初曾有“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 迹俄罗斯”的豪情壮志,但形式上他还不想通过修宪来延长总统任期。为解决权力延续问题,“接班人”方案成为选择之一。普京如果突然离开政治舞台,各派政治力量有可能重返街头政治时代,国家有可能会再次陷入动荡,这是全社会所担忧的。

在此背景下,“普京计划”蕴藏了双重含义:第一,为俄罗斯的稳定提供保障,维持2000年以来的发展态势,保证当前战略在未来10年的延续性。普京一再强调,当前政策不能有任何改变。第二,保证普京离任后对俄罗斯政治的实际影响力。按照宪法制度,无论普京拥有多少社会支持,一旦离任就不能再合法地拥有最高权力。但是在个人权威 和道义基础上则可以延续实际权力。这就必须有效利用政权党的力量。

三 强强联合

“统一俄罗斯”党成立伊始,普京就把加强它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作为既定战略之一。他不仅支持该党的成立,还是首创者之一。他要求党“必须成为社会稳定的工具,保证未来议会和权力机关工作效率的工具,成为国家发展的引导者和行政机关完成既定战略的支柱”[4]。而“统一俄罗斯”党则依托总统权力资源迅速成长为俄罗斯最显赫的政治力量,成为权力和商业精英俱乐部。

普京和“统一俄罗斯”党联合的意义在于:第一,总统将自己的选民资源赠与该党,达到政权党占据宪法多数席位从而控制议会的目的普京的参选使其他党越过杜马门槛——7%得票率的机会大为减少。民调显示,在普京宣布领导“统一俄罗斯”党一周内,该党的支持率增加了6%,普京的支持率增加了8%。强强联合,分进分击,各取所需,选举结果验证了这一策略的成功:“统一俄罗斯”党独占议会450席中的315席,而“自由民主党”和“公正俄罗斯”都以1%左右的微弱优势惊险过关[5]。

“一党控制,多党并存”的议会格局既是俄罗斯当前政治力量的现实分配,也是克里姆林宫动用强大行政权力运筹帷幄积极选战的结果。格雷 兹洛夫的政治报告透出对异己的冷漠:“‘统一俄罗斯’党是唯一有能力保证俄罗斯发展战略延续性和发展效率并为之承担责任的政治力量。我们保证政党体制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加强其他的政党力量是这些党的事,任何其他人都无法代为完成这项任务。”[6]

第二,确保普京离任后的“国家领袖”地位精心策划并营造国家领袖的政治气候是应对交班变数的未雨绸缪,“普京计划”无疑是这场政治飓风的力量中心。格雷兹洛夫称选举是“普京的胜利”,“本质上是支持普京的一次全民公投”[7],“国家领袖的发展战略获得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他们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对普京个人的 高度信任”[8]。要求全党把“普京计划”作为最高政治纲领,看作“俄罗斯未来总统的行动指南”,“任何政治家不仅要预见其前景,还要亲身力行”[9]。

第三,绕过连任宪法壁垒,掌握实际权力,制衡未来总统选举是公民意志的程序化表达,是对道义合法性的规范和量化,避开这种制度安排,重新诉求于社会声望和权威基础之上的抽象道义力量,是对国家与公民已定契约的改变。诚如普京所言:“选民投‘统一俄罗斯’党的票,则意味着他们信任我,这种信任赋予了我道义权力质问未来杜马和政府所有成员执行当前的政策。”[10]显而易见,“国家领袖”加上政权党控制的议会将大大抑制未来总统的宪法权力。议会格局已定,未来总统“虚位”以待。

四 王车易位

强强联合是一个应对与未来总统可能发生权力博弈的方案,这说明普京对“接班人”并无十足把握。可以仔细回溯一下过去:2007年9月12日普京突然解散政府,任用66岁的祖布科夫为总理,为过渡性总统方案做出铺垫,梅德韦杰夫和伊万诺夫“双接班”趋势一时搁浅;10月1日普京暗示有可能在未来政府中担任总理;10月18日在全国电视讲话中再次许诺不会离开政治中心。普京不断向克里姆林宫内外的权力觊觎者传达明确 的信号:是他在牢牢控制俄罗斯的局势。

以何种方式行使未来领袖的“道义权力”?普京说:“有各种方案,如果能出现我所期待的结果,则就有这种可能性”[11]。

12月10日谜底揭晓。梅德韦杰夫以四党推荐、普京“钦定”的方式被宣布为总统候选人。接着他的民意支持率在两周的时间内达到了70%。

2000年以来一直由普京所专有的支持率成功地挪移到他的接班人身上。第二天,梅德韦杰夫宣称,如果赢得选举将请求普京担任总理,17日普京做出回应,同意领导政府。王车易位的态势顿现端倪。

对于普京而言,这是一个“离任不离权”的安全过渡模式。理由有三:一曰合理,已经通过议会大选取得“道义权力”;二曰合法:以总理之职行总统之实;三曰“合约”:以“普京计划”为纲(“统一俄罗斯”党的党纲),以“议会”为目,纲举目张,未来总统反目翻牌的机会微乎其微。

两人新组合将对以总统为核心的垂直权力体系产生一定影响。相同的宪法制度,不同的权力分配是非常有可能的。在总统实际权力向总理倾斜的情况下,立法权和行政权力分支都将得到加强,形成以普京为核心的“总统—总理—议会”三层权力平台,议会将成为普京离任后领导国家的强大工具。但上述变化不足以导致俄罗斯的政体向议会制转变。

选择梅德韦杰夫不仅“瞻前”而且“顾后”,有深层的原因。

第一,保持现有大政方针和未来发展战略的可延续性

普京一再强调当前政策和发展战略不容任何修改。在不能连任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政策的延续性是俄罗斯面临的最根本政治任务。梅德韦杰夫作为普京战略的忠实执行者将按现有模式推进俄罗斯的发展。普京现在确定要离开总统位置,也是他相信找到了一个具有同样政治意志的领导人。

第二,维持精英集团的稳定

普京的执政班底是新权力精英集团的核心。

其中最显赫的一支力量当属所谓的“强力派”。以原国防部长、现政府第一副总理伊万诺夫、总统办 公厅副主任谢欣为代表,主管庞大的军工产业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另一重要派系就是以梅德韦杰夫为代表的“法律派”,在经济领域他们监督“俄罗斯天然气工业总公司”。这一派是“统一俄罗斯”党在克里姆林宫的“保护人”,而且与掌管财政部、经济发展和贸易部的“自由经济派”较为接近。

普京离任后必须维持这个集团的稳定,防止统治阵营的内部分裂和权力斗争,保证当前的政治经济利益格局不出现大的变化。作为普京阵营中的一员,梅德韦杰夫为各方所接受,他将最大限度地保持普京的原有权力阵容,维护这一集团的共同 根本利益。

第三,抑制强力部门一家独大

普京一直高超地维持各派力量的平衡。选择梅德韦杰夫是对“强力派”的抑制。有两层含义:第一,伊万诺夫成为强势总统的可能性大于后者,这将给普京以“领袖”身份管理国家带来潜在的威胁;第二,在强力部门代表不能出任总统的前提下,他们必须继续依靠普京来协调与未来总统的关系。这样,普京依然保持“总保护人”和“仲裁人”的身份。

第四,缓和与自由主义的矛盾

普京致力于俄罗斯的强大和现代化,但他坚信,这一目标必须由强有力的政权自上而下地推动而实现。“他不是西方眼中的民主派,也不是言论自由的标杆,他所代表的是稳定,他把稳定放在自由和选择之上。”[12]

普京绝不允许右翼势力重掌政权,但也不完全扼杀自由主义价值观。在漫长的“接班”之战中,原总统办公厅主任、被称之叶利钦“大管家”的沃罗申和右翼领军丘拜斯都曾是梅德韦杰夫的“游说”者。普京没有扳倒丘拜斯,还扶梅德韦杰夫上位可谓是对叶利钦家族的最后交代,对西方国家所珍视的原则和观念的安抚。他们应该不会忘记在“尤科斯事件”——这场重建权力与大资本游戏规则的战争中,梅德韦杰夫对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怜怜相惜[13]。

第五,缓和与欧美的冲突 自由主义和西方世界血脉相连。普京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的讲话和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几乎使俄罗斯和北约再次陷于冷战边缘。普京对西方的强硬是有底线的,其中的外交平衡只能由其来掌握。梅德韦杰夫温和的自由主义风格成为西方世界能接受的人物,也成为俄罗斯与欧美缓和紧张关系的信号。西方媒体也一反激烈批判大选的做法,一边倒地对梅德韦杰夫好评如潮可以用来作为佐证。

五 优先工程

政治统治的实际业绩是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之一。“普京计划”的一切运作均与庞大厚实的社会发展工程同步进行。

2005年年底普京倡导实施“医疗、教育、住房、农业”四大国家优先发展项目,分别以“现代化的医疗体系”、“高质量的教育”、“舒适宜居的住房”、“加快畜牧发展、提高农业产量”为首要建设目标。2006年俄罗斯政府正式启动优先项目,2006年至2007年,政府对上述四大工程的投资分别是2 224.5亿卢布、781.6亿卢布、847亿卢布、473·26亿卢布。并计划在2010年前,继续投资2 500亿至3 000亿卢布用于四大工程建设。四大工程是俄罗斯未来五年涉及面最广、规模最大的社会发展项目,是“普京计划”中的核心内容。

两年来俄政府在上述领域取得了显著政绩。俄罗斯的出生率增加了8%,自然死亡率下降两倍。“亲属”计划覆盖92%的产妇,为130万妇女、30万儿童提供了医疗保障。在教育领域,57所高等院校、6 000所中学得到资助,全俄所有中小学生都实现了互联网计划,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了近7 000辆校车。2007年新建住房600万平方米,发放住房抵押贷款4 000亿卢布,一次性投资2 500亿卢布设立危房改造基金,这一数目超过了过去历年总和。据统计,2004年只有9%的家庭有能力购买住房,2007年这一比例提高到了20%。在农业领域的投资增加了9倍,改造并新建了2 140个畜牧场,畜禽肉类产量增加了100万吨,奶类产量增加了130万吨。政府计划2010年前对农业领域的总投资达到5 500亿卢布。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丰沛财力是大规模社会建设的前提,对于普京而言,优先项目首先是一个最高权力和政治管理得到社会和民众认可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大动荡时期社会发展的停滞给国家权威带来了严重损害。如普京所指出的:“转轨以来俄罗斯国内政治生活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民众对国家权力机关和大资本缺乏信任”[14]。“福利工程”的实施首先要恢复国家的权威和对权力的信任,是“取民心”之作。民生状况的迅速改善,使所有受益人群都成为支持普京的选民。

其次,通过优先工程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贫困问题,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领域的平衡发展,这是政治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先决条件。普京在2006年的国情咨文中把以“家庭、妇女和儿童”为主题的社会发展问题和优先项目共同列为今后国家发展的重点内容,要求在2011年之前彻底解决俄罗斯的贫困问题。通过社会发展建立“公民社会”和“公正社会”。普京认为,优先工程的根本目的在于“投资于人,提高生活质量”。政府应该资助弱势群体,持续提高工资和退休金,扩大全民福利,严厉打击腐败,提倡“社会和睦”、“富人对社会的责任”。“激励社会活力和积极性,支持首创精神。通过高效的司法机制,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力,实现人尽其能”[15]。

最后,优先项目是“接班人工程”。它稳定了普京的社会基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改善为最高权力按预设条件交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梅德韦杰夫走出神秘的克里姆林宫被“空降”为第一副总理,是和优先项目一起出现在公众视野的。优先项目给民众带来的实惠使伊万诺夫主持的军事和国防工业改革略显逊色,梅德韦杰夫因此而稍胜一筹。

六 发展战略

“普京计划”真正要解决的是俄罗斯未来发展战略问题。在优先项目的基础上有三个重点领域:改善人口和社会状况;恢复强大工业;提高军事能力。除此之外,在理念上也有所变化更新,这些内容值得关注。

(一)在意识形态领域,在“强大国家”、“政治独立”、“主权民主”的基础上,强调“俄罗斯文明”的概念

文明是主权概念的延伸,它比国家的概念要深入而广泛,它往往成为民族和国家精神的内在力量源泉。相同的文明可以把不同的国家紧密团结在一起,相异的文明可以成为一国分裂的诱因。

一个强大而有凝聚力的国家必定拥有全球的文明影响力。普京在2007年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俄语世界”,强调俄罗斯政治文化的影响,号召统一价值观和俄罗斯文明基础上的各族团结。他指出,“人民精神的团结和统一的道德观是和政治经济稳定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国家发展要素”。“俄罗斯为欧洲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俄语存在于千千万万俄罗斯人世界的现实空间中,远比俄罗斯国家本身的概念广泛。”[16]格雷兹洛夫在其政治报告中把“俄罗斯文明”作为“普京计划”的核心。他指出:“俄罗斯认为自己是远在其境外的俄罗斯人世界的大中心,并将这个世界团结在自己周围,这是完成使命的文明回归。”[17]

以文明为基础的“俄罗斯人世界”是一个超越主权和国界概念的新媒介,对于拥有俄语背景和大量俄罗斯族人的独联体地区而言,俄罗斯文明的延伸是一个敏感的地缘话题。通过俄语和文化的桥梁俄罗斯要传递何种政治影响将是令人关注的话题。正如英国《周日时报》所指出的:“俄罗斯的历史和自豪感将这片领土上的所有人团结在一起,这才是俄罗斯强大的源泉,而不是核导弹和大桶的石油”[18]。

(二)经济领域,强调“创新”、“多样化”,鼓励高新技术领域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格雷兹洛夫把“创新经济”作为“普京计划”的第二关键要素:“发展有竞争力的经济。我们不能满足于这样的论调,即俄罗斯在世界舞台上被局 限于开采和输送能源的地位。国家未来之出路在于走创新发展道路,为此,必须扶持科技,扩大对高新领域的投资,发展基础设施,激励中小企业。”[19]俄罗斯中小型企业是当前发展最快的行业。但是,这类企业72%以上集中在服务和贸易领域。为改变行业失衡状况,俄政府决定重点支持高新技术推广型中小企业,计划设立350亿卢布的技术推广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以及总值超过2 800亿卢布的直接投资基金。与此同时,加大特区经济建设,把其作为俄罗斯经济的增长点,降低俄罗斯经济对世界能源价格的依赖,在2010年前把特区企业从当前的54家提高到500家。

(三)进一步推进工业现代化发展;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发展能源、资源深加工工业

重组传统工业,加快产业调整,发展高新技术。在原子能、船舶制造、能源、航空、航天、电子和信息化等高新技术领域分别建立大型国家控股集团公司,建立国家科技中心。集中资源进行大工程建设,增强俄罗斯在国际高科技市场的竞争力。

(四)重点发展纳米技术,关注其军事应用意义

俄政府早在2006年9月就通过了《2007~2010年纳米技术联邦发展纲要》。2007年普京在国情咨文中特别强调纳米技术的重要性,建议成立国家纳米技术集团,呼吁政府及议会全力以赴进行资金、组织、人力及法律支持[20]。2007年6月21日,伊万诺夫在发展纳米技术政府会议上称:“纳米技术在航空航天、高精度武器、卫星和地面通讯、导航以及安全系统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我们当前正站在纳米革命的门槛边,它的重要性可与苏联时期‘原子弹计划’、‘太空开发计划’给国防能力带来的影响相提并论”[21]。一个月后俄国家纳米集团正式宣告成立。2007年俄政府斥资1 300亿卢布用于纳米技术发展,并宣布至2015年前将继续投资2 000亿卢布支持纳米技术发展。计划在未来15年内,在纳米技术基础上研制出对抗放射和生化武器的新式装备。

(五)进行包括铁路、油气管道、港口、机场等传统设施在内的大规模基础建设;发展包括航天发射、“格洛纳斯”全球导航系统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普京许诺,“在未来几年,我们要彻底改善能源领域、道路建设、基础设施的整体状况”[22]。俄政府制定了《2030年前俄罗斯铁路发展战略》,计划在2030年前新建2万公里干线,铁路货运能力增加70%,客运能力增加30%,总投资在10万亿卢布以上。2007年政府急剧增加对道路建设、城市和村镇安居项目的投资,道路建设资金达到了2000亿卢布。

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改造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使其成为配备现代化的航空航天飞机的一类发射场,能起降最大降落重量达220吨的伊尔-76和图-154重型运输机,发射所有型号的运载火箭。2007年俄实现了“格洛纳斯”导航定位系统对俄全境的覆盖,计划至2009年完成24颗星的部署实现对全球的覆盖;2007年7月,俄罗斯宣布斥巨资在太平洋堪察加半岛建设现代化的核潜艇基地。

(六)国防现代化和建立强大军队

普京认为,加强国防能力是“俄罗斯作为主权国家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全球挑战要求加强国家观念、提高管理效率。俄罗斯支持多极化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应有尊敬的位置,有能力保障领域安全,保护国民,使其免受任何威胁。正因为如此,俄罗斯需要无可争议的进一步提高国防能力和军队现代化水平,提高装备现代化水平。”实现军事大国战略的主要措施是军队职业化,装备现代化和战略全球化。保证俄罗斯军事力量在太空、海洋、陆地三大领域均有战略制高点。根据2015年前国家装备计划,首先,计划投资5万亿卢布用于俄军装备的改造更新和升级换代;其次,重点发展太空武器,发展以“白杨-M”多弹头洲际导弹为代表的战略核突防力量,组建航天军,确保在外层空间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最后,加快发展以航母和战略核潜艇为代表的海上 进攻力量。

“普京计划”给俄罗斯带来稳定,也使俄国重返世界强国之林。许多大型建设项目,比如“新伏尔加—顿河运河”、“国家第二次电气化”、“发展纳米工业”等其规模和力度可与苏联时期的工业化和宏大的军事工程相比,是苏联式的第二轮建设高潮。普京认为,堪比美国的“罗斯福计划”。

大规模的建设主要依靠集中国家资源、大力吸引私营投资(包括国际投资)的方式进行。和政权亲近的私营投资集团均有所获。比如波塔宁的“英特罗斯”投资集团负责索奇2014年冬奥会城市建设;科瓦利丘克家族的“俄罗斯银行”参与四大优先工程;普罗霍罗夫的“奥涅克西姆”财团投资国家纳米工程等等。“普京计划”中的多数建设项目都是官僚集团、寡头财团、社会民众和国家发展均受益的“四赢”方案。

毋庸置疑,“普京计划”使俄罗斯当前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得以持续发展。在经济领域以权力控制为特点的资本集中趋势也愈来愈明显。

高度的中央行政命令和国家计划使俄罗斯至今难以摒弃“粗放式”建设的历史痼疾。庞大、低效的官僚执行体系为腐败提供了土壤。

“普京计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罗斯独立以来所构建的以总统为核心的三权分立体制还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现代政治体系如何在具有长期专制和集权文化传统的国土中生存仍是需要探寻的深远课题,西方民主能否解构权威文化,俄罗斯正在演绎独有的版本。俄罗斯的发展推动世界大国力量格局的变化,关系亚太和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中俄作为战略协作伙伴,在全球、地区以及双边关系层面都有着积极的合作,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俄罗斯的未来发展都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责任编辑 常 玢)注释:

[1]2007年10月1日,普京在“统一俄罗斯”党八大开幕式上的讲话。http://www.edinros.ru/news.html? id=124221.[2]2007年4月26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的讲话。[3]全俄民意研究中心在俄境内46个地区、153个居民点的定期调查显示(每次采样人数1 600人,统计误差不超过3.4%),2007年1月至10月,愿意继续选普京作为下届总统的选民比例在56%~65%之间。9月至11月期间,这一比例固定在65%~66%之间。10月1日,普京宣布领导“统一俄罗斯”党参加下届杜马选举一周内,普京的支持率增加了8%。就是说,在普京确定不参加下届总统大选的前提下,仍然拥有超过70%的支持率。

[4]2007年10月1日,普京在“统一俄罗斯”党八大开幕式上的讲话。http://www.edinros.ru/news.html? id=124221.[5]参选的11个政党中有4个政党获胜:“统一俄罗斯”党得票率64.3%,“俄共”11.57%,“自由民主党”8.14%,“公正俄罗斯”党7.74%。它们跨过了7%的杜马门槛,在第五届国家杜马中的席位按顺序分别是:315席、57席、40席、38席。[6]2007年5月22日,格雷兹洛夫在党的最高和会联席会议上的政治报告《关于统一俄罗斯党实施普京计划的报告》。http://www.edinros.ru/news.html? id=120687 [7]2007年11月7日,格雷兹洛夫在党的最高委员会上的讲话。http://www.ng.ru/politics/2007-11-08/4_strike.html [8]2007年12月5日,格雷兹洛夫在议会选举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9]Г.Павловский,сборник“ПланпрезидентаПутина”,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Европа”, 2007.с.265.[10]2007年11月13日,普京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会见道路工人时的讲话。http://www.edinros.ru/news.html?id=125353 [11]同上。

[12]〔美〕《时代周刊》2007年12月31日。

[13]梅德韦杰夫是对“尤科斯事件”持负面评价的少数高官之一。他批评强力部门在“尤科斯事件”中的过激措施,置疑这一事件的司法效率。他说:“行政部门,包括护法机关,是非常厉害的工具,它在各个领域都会引起强烈反映。他们的行为有可能会带来某种行政狂暴,这是危险的东西,因为这一未经充分考虑的行动立即对经济产生了影响,给政治生活带来了骚动。”Изинтервьюжурналу《Эксперт》,июль2006года, http//www.vremya.ru.[14]2006年5月10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讲话。http://president.kremlin.ru/appears/2006/05/10/1357_type/ [15]2007年5月22日,格雷兹洛夫在党的最高委员会和总部委员会联席会议上作的《关于统一俄罗斯党实施普京计划的政治报告》。http://www.edinros.ru/news.html? id=120687 [16]2007年4月26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的讲话。http://president.kremlin.ru/appears/2007/04/26/1156_type633/ [17]Г.Павловский,сборник“ПланпрезидентаПутина”, Москва,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Европа”, 2007.с.264.[18]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news/politics/ [19]2007年5月22日,格雷兹洛夫在党的最高委员会和总部委员会联席会议上作的《关于统一俄罗斯党实施普京计划的政治报告》。http://www.edinros.ru/news.html? id=120687 [20]2006年4月26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指出:“纳米技术是现代工业和科学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其远景基础上,我们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国防能力、支持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应进行物质、技术、干部和相关组织保障的专门支持„„我要求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相关的法律手续,坚决请求你们以最快的速度去做这项工作。”http://president.kremlin.ru/appears/2007/04/26/1156_type633/ [21]http://news-130510.shortnews.rin.ru/ [22]2007年10月1日,普京《在统一俄罗斯党八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第五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俄罗斯结盟可行性分析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近年来,美国拉帮结伙,对华实施战略围堵,“中国要不要结盟应对”成为社会舆论焦点;乌克兰危机发生后,西方对俄实施全面制裁,俄罗斯大幅度向中国靠拢,俄精英层对华结盟议论再起,中国是否予以响应可以说举世关注,结合中国所面临的复杂的地区和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复杂的现实国情,请分析:中俄结盟或者不结盟,将会分别给中国带来哪些方面的有利和不利影响?除此二者之外,你认为中国是否还有其他更可取的选择?

得半者霸,得众者王

——中国与俄罗斯结盟的可行性分析

《管子》云:“得半者霸,得众者王”,意为得到半数的支持可以称霸,得到众多的盟友便可以坐拥王权。纵观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态势,许多大国拉帮结派,纷纷向世界阐述了“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的合作基础。再此,为了一国的繁荣发展,势必要把握“众”的含义,而如何“成众”又化解多方干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近年来,俄罗斯频频对中国抛出橄榄枝,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对中国抛出结盟的请求,尤其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和俄罗斯一旦联合,全世界就可以安然入睡。尤其是针对美国对中俄同时施压,既在俄罗斯的邻国乌克兰搅动颜色革命,当然意在俄罗斯,现在,美俄因为乌克兰的问题两国陷入冷战,与此同时,美国又在中国周边制造麻烦,鼓动菲律宾、日本甚至于越南对中国捣乱,同时鼓动印度对中国施压,而且中美军事装备也多次偶遇,险些擦枪走火,现在的中俄已经意识到,两国只有合作才有可能不被美国吃掉,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中俄关系空前良好,中俄合作盛况空前,而且同时主导着上合组织,也同时主导着金砖组织。但面对俄罗斯频频提出中俄联盟的要求,中国发出的声音却是“中俄关系已超过结盟关系”,但就是不和俄罗斯结盟。

中国与俄罗斯结盟的有点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中国加快实现民族复兴的步伐,意味着世界国际格局的两极化趋势。在这个两极化趋势中,中国将成为其中一极,因此全球性的中美结构性矛盾、中日的地区结构性矛盾以及国际体系压力都将快速增大。要防止不断增大的国际大力阻碍我国民族复兴的实现,我们需要广泛结交战略利益相同的盟友,特别是有实力的国家。以此降低国际压力,为民族复兴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我国与所有大国都建立了各种不同的战略合作关系,但真正有实质性战略内容的只有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习主席选择俄罗斯作为首要国家访问,并第一个与普京通电话,这说明中国将把俄罗斯作为最主要的战略合作者,而且会以些模式与其他国家发展战略合作。今后十年,中俄战略关系将有发展成为同盟的可能性,任何大国与中国的战略关系都将难以超过中俄战略关系的紧密程度。

其次,中俄拉近战略关系的最大好处是巩固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安全态势,确保我国可以集中力量应对东部和南部的战略压力。没有一个安全可靠的大后方,不但使我不能集中力量,甚至可能面临两面夹击的困境。另外,中俄拉近战略关系,在安理会会避免以一对四的孤立危险,为争取法国中立形成二对二均势奠定了基础,在某些具体问题上还可以创造争取法国支持形成以三对二的优势条件。国际格局由大国实力结构和大国战略关系两要素构成。中俄战略关系拉近,对促进两极化发展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只是举三个战略收益的例子。如果从经济、军事、政治三方面进行仔细的分析,中国从拉近双边战略关系上获得的收益将是多领域和多维度的。

再次,结盟是当前的时代潮流,世界上结盟的国家多于不结盟的国家。全球化条件下,大国之间的社会关系日益紧密,经济、文化、社会的频繁往来和紧密联系使全面对抗政策无法实行。意识形态成已经不再是大国冲突的主要原因。网络技术使得各国政府无法封锁消息,政府采取公共外交的结果是无法阻止大国民众的往来。全球化的市场使得进行代理人战争手段得不偿失。现在想创造冷战所需要的充分条件都做不到了,以为中俄结盟就想造成冷战是过高估计了人类创造历史的能力,而低估了历史的惯性力量。

但是,中国对于结盟的态度一直处于沉默阶段,应当看出,虽然结盟有利于以上所述,但是其不利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1.从结盟条件来看,所谓“远交近攻”。最后,中俄两国关系中不满足结盟所需必要条件,至少是不足以满足结盟所需必要条件。结盟需要三个先决条件:一种严重的威胁,对未来国际秩序的共同愿景,以及重叠利益的优势。就目前而言,中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这三个先决条件。双方都认为美国和伊斯兰极端主义是威胁,但其中任何一种威胁都不足以成为中俄结盟的粘合剂,特别是在北京看来。尽管中国和俄罗斯寻求建立一个多极世界,但两国的目标是不同的。中国可能打算在建立一种地区及国际秩序,以保障中国的利益,为其提供塑造国际政治及经济体系的制度手段。这种目标对于俄罗斯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俄罗斯寻求建立一种能够限制中国力量的更加平衡的国际秩序。最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键利益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使得结盟很难操作。到了最后,中国可能不会冒险因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与美国对抗,而俄罗斯则不可能为了台湾或南海问题牺牲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中俄关系中充满了不信任和利益冲突。可以预见的是,实力较弱的俄罗斯更加不信任中国,因为其必须面临着中国在其东部边境崛起的情况。很多俄罗斯观察家担心,俄罗斯会逐渐沦为中国的经济附庸国,变成一个欠发达的自然资源来源。对他们来说,与中国结盟会让俄罗斯在政治和经济上依赖于北京,开放俄罗斯远东地区逐渐被中国吸收的大门。北京也不信任俄罗斯,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欧洲中心论”国家,与西方国家间的关系复杂,可能会为了与欧洲之间的关系出卖中国。中俄两国复杂的历史关系,以及双方围绕各种能源项目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讨价还价的事实,也令两国相互猜忌。除了不信任,两国间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存在利益冲突。俄罗斯担心中国在中亚日益增长的经济及政治影响力,努力平衡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力,防止组织成为一个由中国主导的经济共同体。这种努力与北京为强化与中亚国家之间经济合作而推行的“西部大开发”和“新丝绸之路”政策背道而驰。俄罗斯军售是两国关系紧张的另一个紧张点。莫斯科对越南等竞争对手出口武器,而且不愿意对中国出口最现代化的防务系统,都令中国感到不满,而俄罗斯则担心中国会“盗窃”其最先进的武器系统。自然,所有这些利益冲突都会暂时减轻,因为面临西方国家在武器出口等方面的制裁,俄罗斯需要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不过,两国间的利益冲突势必会再次出现。出于这四个因素考虑,在当前环境下,中俄联盟不可能会实现。然而,中俄和美国的关系急剧恶化,面对美国威胁,北京和莫斯科可能会克服两国间的互不信任,做出承担结盟代价的决定。如果中国和俄罗斯,特别是中国,认为以华盛顿为主导的现有国际体系并不服务其利益,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性就更高。不可能同时容纳两个超级大国。

2.因为结盟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使得中国丧失一部分主权,并且与西方形成对峙的局面。一方面,中俄双方都不希望与西方国家对立。历史经验表明,国家集团的对立往往导致不可避免的。而且在可能形成的两极世界中,中俄与西方相比,明显是相对比较弱的一极。另一方面,结盟往往会使弱国丧失部分主权,如建立共同防务;使强国承担更多援助义务,增加国内负担。

对于中国来说,希望打造全方位的外交格局,与美国建设不冲突、不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与欧盟加强经济合作,与俄国加强安全合作。中国当然不希望与西方对抗,更不愿承担结盟可能带来的风险。在目前这个阶段,中俄联盟不会给中国带来最大利益。中俄联盟对中国的好处不及该联盟给俄罗斯带来的好处,因为中国很强大,能够轻而易举的与美国抗衡。然而,对中国而言,为对抗西方国家付出的代价要更大,因为北京与西方国家有着更加密切的经济关系。与俄罗斯结盟也将迫使中国政府放弃其长期以来一直奉行、而且行之有效的“合作与竞争共存”的政策,代之以代价昂贵的对抗关系。

再次再让我们回顾得众者王的众的概念,如果中国又想借助俄罗斯来平息外患,又 不想被俄过分牵制,最好的办法便是结伴不结盟。

“结伴不结盟”,立足于和平发展,正在成为新型国际关系和当前国际安全发展中的一个新潮流。立足于和平发展的结伴思想与基于军事对抗的结盟思想,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安全观。传统国际关系中的力量分化组合,主要是以结盟来完成的。由于结盟几乎无一例外地要针对第三方,从而很容易将国际关系带入分裂对抗的冲突逻辑中。循此思路,难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大国关系,只能重回历史老路。中国要对国际关系有所贡献,不能走西方国际关系中结盟对抗的老路,而应学会从旧的结盟思维中超越出来,精心锻造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结伴体系。

综合考虑战略需要和制约因素,中国目前最为现实的战略选择似乎应是,既坚持“不结盟”又避免单打独斗。亦即建立广泛的“统一阵线”,走“准结盟”之路。“准结盟”关系可以理解为不承担条约义务、不带有浓厚军事色彩的“战略盟友”或者“战略伙伴”关系,或曰“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这样做,有利于强化合作思维、摈弃对抗思维,有利于强化“大国作为”、争取战略主动,有利于为将来一旦需要时结盟创造必要条件。

为此,必须努力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维护核心利益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采取更多“协调一致的联合行动”;必须为新形势下的上合组织建设设定新的战略目标,以向亚欧大陆更加广阔地域扩大了的上合组织作为基本依托,打造一个新兴大国战略协作平台;必须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运筹及金砖国家机制的强化,集结起一支有别于西方世界的地缘政治力量,借以改变严重失衡的国际战略格局,推动新型国际秩序的构建。

下载普京的政治治理和俄罗斯政治走势分析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普京的政治治理和俄罗斯政治走势分析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后冷战时期俄罗斯与东盟政治经济关系分析

    后冷战时期俄罗斯与东盟政治经济关系分析 潘广云 冷战后,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俄罗斯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本文从政治和经济层面对俄与东盟的关系进......

    浅谈普京的“强人政治”(推荐五篇)

    重归沙俄传统,救赎苏俄累赘:选择普京与普京的选择 ——浅谈普京的“强人政治” 【摘要】从普京初次担任俄罗斯总统起,迄今已达11载,其硬汉政治家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在其当政期......

    政治期末考试分析

    2012-2013学年度七年级(1)班 思想品德期、五心教育中考试学情况分析 迤那中学本次思想品德考试使用的试卷是教师自拟试题,通过考试后统计,我任教的七年级(1)班人数81人,及格人数81......

    政治试卷分析

    政治试卷分析 政治试卷分析(一) ①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的是人民币汇率问题。目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较大,从这个知识点入手,培养学生关注实事政治的态度,逐渐养成用课本知识分析......

    政治中考政治知识点理解和分析

    【公平】 原理:1、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的利益 2、公平要求对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 一。 分析......

    浅析俄罗斯的政治发展及其前景

    浅析俄罗斯的政治发展及其前景 潘德礼  2011-03-07 08:20:27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1期 【内容提要】 叶利钦执政8年多,给俄罗斯留下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

    政治和纪律

    2011年9月,根据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的要求和省委领导的指示,省纪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了省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李恩阔在省委换届考察期间利用互联网恶意诽谤领导干部的......

    政治和行政

    政治是通过公民中的政党组织指导或影响政府政策的行为或职业”因此,它不仅包括政府的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而且,只要公职的占有可能取决于个人的政治态度或政治贡献,它就经常不顾......